优质农村教育问题的论文(案例20篇)

时间:2023-10-30 作者:碧墨优质农村教育问题的论文(案例20篇)

范文范本是指在某一领域或某一类型中,具有标志性特征的典型作品。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指导。

优质农村教育问题的论文(案例20篇)篇一

1.留守儿童数量比例大且女孩多于男孩。

在本次调查中,我村的留守儿童中女童大约占75%,男童多随父母外出读书。其中,有35%的留守儿童为双亲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占65%.随着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也愈来愈多。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

在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有80%是父亲外出打工,由母亲抚养孩子兼务农。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只顾工作,不顾孩子的学习情况,放其自生自灭。有20%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由奶奶爷爷或外公外婆抚养。还有少数是托付给亲戚抚养,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最严重,因为监护人对其教育的了解一片空白。

3.留守儿童不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有些行为习惯欠佳。

农村的留守儿童多为隔代看护,长辈对其教育不重视加上孩子从小没接受严格教育,不按时完成作业,家里长辈只顾养家糊口没顾及孩子的读书情况,造就孩子的懒性甚至有些孩子还有打架、吸烟等不良行为。这些问题都是从小父母忽视教育没好好教育孩子造成的。

1.留守儿童的学习普遍较差。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从小缺乏家庭教育,造成孩子对学习缺少热情和对待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孩子会逃课、打架、谩骂老师。留守儿童没人管教,自觉性较差,造成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留守儿童从少缺少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环节,不仅对其学习而且在行为习惯上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所以,只有从教育上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教导,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2.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缺少父母的引导。

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的关心,特别是教育这一方面。有些孩子是由奶奶爷爷抚养,老一辈文化水平总体较低导致他们不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只是关注吃喝其他方面的问题。儿童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和关怀,但很多父母外出工作只顾撰钱没时间了解孩子的教育情况,也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很多孩子在教育这方面跟父母的交集几乎为零,跟自己的父母没有交流的机会。这种长期的缺乏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3.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介入很少,孩子跟家长存在代交。

父母外出务工,一方面本身就很少机会跟孩子交流,寄托爷爷奶奶抚养孩子,他们在孩子的学习教育方面不能给予帮助,只能靠孩子自己的自觉性,老一辈一般比较疼爱孙子,在孩子的学习上管教不够严格。另一方面,孩子正处于成长发育期,需要多与父母交流和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但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少交流,久之会缺少感情,造成孩子不会主动跟父母说自己的想法和倾诉一些烦恼。父母因为忙碌没有抽时间多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各种关怀。日积月累,孩子与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长期这样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小结:从以上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看,第一从家庭角度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不平衡,很多父母为了赚钱养家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其他方面的需求,只提供吃喝上的满足远远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没意识应该为孩子提供教育心理其他方面的关爱。家长希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但却常常在经济收入跟教育方面取舍不当。第二从家长方面看,家长的教育能力跟孩子的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农村的家长本身文化水平就比较低,在这方面上不能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帮助,但由于经济能力有限跟观念问题,几乎很少家长会在教育上为孩子提供家教或辅导班方面的投资。另外,家长整天忙碌于工作,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一无所知,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心理上的困惑等方面的关注更是少的可怜。即使有关注也只是停留在有没有完场作业这项最基本的观念上,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处于空白状态。对于处于身心发育的时期父母缺乏提供充分的精神上的了解跟知识的全面解答,这些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第三从农村学校教育角度看,由于农村经济比较落后,教育跟不上国家平均水平。不仅师资严重缺乏,教育设备、教育资源都比较落后单一,教育力量很薄弱。而孩子的成长中离不开学校老师的教导,学校应该通过教师、集体关爱活动为留守儿童带来心灵上的温暖,以弥补孩子因缺乏亲情关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由于农村教育理念、办学条件等多方面的制约,致使孩子不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所以,学校应该进行教育改革,提供更多的师资力量为当地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让孩子都能全面健康成长。

目前,随着各界人士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政府、基金会、慈善机构的大力帮助,使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近年来逐渐有所减少。只有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帮助,才能让留守儿童的问题得到解决,从而给农村留守孩子提供一个完整健康的成长环境。

1.借助政府力量,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

国家应该更加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发挥自身职能,为贫困地区提供教育支持,完善国家教育体制,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教育。政府要贯彻实施“三农”惠民政策,重视农村存在的问题,为早日建设美好农村和城乡一体化采取积极措施,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让孩子接受全面教育,将来为国家做贡献。其次,国家要加强经济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制定惠农政策,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农村的家长可以尽量不用外出务工养家,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关爱孩子,从而减少留守儿童数量。最后,国家要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建设教育基地,配套教育设备,投入更多的师资队伍,不断完善农村教育水平。及时弥补农村教育的不足,达到国家总体平均教育水平。

2.完善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主导作用。

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学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对留守儿童关爱的缺乏只有通过学校的帮助来弥补,学校应该义不容辞发挥其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孩子提供教育帮助。老师要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多与孩子交流谈心,多开展集体关怀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必要的关爱,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老师要定时到儿童家庭进行走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跟身心情况,还要定期跟孩子的监护人交流,进行各方面的沟通,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垫下基础,给孩子实现全面健康成长提供一个美好环境。

3.引起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视,发挥基层组织的职能。

农村基层组织应该建立农村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儿童的教育除了靠政府、学校、家长,也离不开基层的大力支持。儿童教育是社会各阶层共同的责任,村政府应该建立教育咨询点,少年儿童教育服务中心,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供多方面的帮助。暑期期间,村委会可以通过邀请当地各校大学生到农村进行三下乡支教活动,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到农村为孩子们提供学习的指导和各方面的交流,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服务工作,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从农民工大规模涌入城市务工开始,已经持续了将近20年之久,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阻碍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建设。国家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尽快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大力帮助,争取早日实现我国的城市化建设。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系到数千万儿童和上亿农民工的重大问题,同时,更关系到我国农村广大地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所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是国家政府的职责,也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尽一份力量和一份职责,伸出援助之手。只有政府、学校、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共同承担职责,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希望社会能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争取为农村留守孩子提供一个美好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儿童都有机会接受教育,学好文化知识,实现全面健康成长,将来为国家的建设做贡献!

优质农村教育问题的论文(案例20篇)篇二

1.因为缺少关怀导致情感发育不良。情感发育不良的表现,就是情感缺乏。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自卑、自闭、孤僻等现象,并且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往往会表现出自私的状态。这样的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对他人的信任感也逐渐偏低,和同龄城市儿童相比,往往会出现较多的心理问题。

2.安全隐患普遍存在。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权,大多由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履行。可是由于各种原因,很多时候,他们并无法像父母一样关爱自己的孩子,这就会导致孩子自身安全保护意识较差,同时出现任何意外事故,都无人监管。

3.日常行为缺乏约束与管理。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启蒙阶段,如果这一阶段无人对其行为进行看管,便会使儿童自身的行为出现随意性。小到平时课堂上的不守规矩,大到打架斗殴乃至逃学偷盗,这些行为在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上屡见不鲜,这就足以说明,留守儿童自身行为缺乏约束与管理,是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体现。

1.亲情与家庭教育缺失。农村留守儿童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心理成长方面,都长期处于一种无人问津的状态。许多家长一个学期才会打一次电话给老师,询问孩子的在校情况,而孩子平时的教育,则由祖父母代劳。长期下去,必然导致留守儿童放任自我,甚至出现厌学心理,最后不得不面临辍学的选择。

2.留守儿童的教育者缺乏管理教育能力。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现状来看,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来到城市打工,而农村中剩下的就只有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家庭儿童大多都是由老人和儿童组成,而老人并没有相应的能力对孩子进行看管。即便是履行了监护人的权利,可是大多数农村老人都是文盲或者半文盲状态,老人与孩子之间形成的代沟完全无法满足对儿童的教育要求,更不要提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或者思想教育。

3.父母文化水平以及价值观念对孩子的影响。由于农村外出打工的父母自身的文化程度相对有限,因此其往往会凭借自己的价值观影响孩子。许多父母认为即便是未来走到了城市,也依然是给别人打工,所以这就会影响一些家长产生读书无用的想法,进而对子女的教育也会有所影响。

4.不良社会习气的影响。这一阶段的儿童,处于身心发展时期,对于社会中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但同时也因为缺乏明辨是非的心,从而导致自身很容易受到社会中一些不良习气的影响。

1.针对留守儿童建立相应保护体系。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来看,要想改变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建立起对留守儿童相应的保护体系。如可以实行农村学校寄宿制,这样将可以将所有留守儿童集合起来,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既保障了孩子的精神需求,也可以由老师统一管理,进而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学习成绩,感悟生活温暖。

2.注重农村地区化对儿童的教育。农村地区可以依据本地区的实际特点,制定出符合该地区自身的教育体系。如可以由村委会、学校、妇联等机构共同联手,建立起保护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体系。

3.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与帮扶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政策宣传力度,同时还应该规定父母对孩子的义务教育行为,无论是父母还是其监护人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对未成年人的行为进行监督,并且尊重未成年人的心理状态,使得未成年人适龄的时候必须接受相应的教育。

4.保障农民工子女享受同等城市受教育权利。农民工进城打工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逆转的趋势。针对这一现象,应该加大对农民工的公平待遇力度,甚至可以加大帮扶,使得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儿童一样,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都是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因此政府应该给予最大程度的帮助,尽可能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为和谐良好的成长环境与条件,同时也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可以与城市儿童一样,享受相应的权利,感受同样快乐的童年,获得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优质农村教育问题的论文(案例20篇)篇三

我市很多农村乡镇中小学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40%以上,最多的乡镇甚至高达70%。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难题,各学校纷纷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在困难面前,广大教育工作者选择了给自己加压,对留守儿童不歧视、不冷落、不放弃,努力让每位留守儿童学会自主学习、独立生活,创造条件使得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生活上享受到温暖、学习上得到关爱。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及时与家长沟通。农村中小学普遍对留守儿童进行了登记,建立了联系卡,昌江区丽阳乡余家希望小学还挤出资金,按生均每学期1元的电话费补助教师,加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增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效果。鱼山镇中心学校还提出要求,让教师经常家访,改变教育方式方法,上门送关爱,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二是教师无偿辅导。不少学校采取放学以后对留守儿童开小灶的措施,延长教师工作时间,无偿辅导学生作业,通过托管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是指导家庭教育。鱼山中学抓住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高峰,召开家长会对监护人进行指导,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家长以前的那种只关心学习成绩,不关心学生心理;只知道训斥责备,不懂得理解关爱;只关心物质生活,不重视精神支持等不良心态。

四是鼓励学生交流。乐平市塔前中学还专门安排了,鼓励留守儿童与家长沟通。鱼山镇中心学校开展红领巾帮扶,鼓励学生结伴同进,组织留守儿童才艺展示和竞赛活动,为留守儿童打开心扉,增进与外界交流创造条件。多项活动的开展,也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五是教师结对帮扶。浮梁县福港学校,中层以上干部都下到班级蹲点,与班主任共同做好教育工作,并采取结队帮扶的做法,有针对性地对特殊留守儿童进行教育,还动员学校教师捐款捐物,为留守儿童买雨伞、雨鞋,给留守儿童送温暖,留守学生受到很大鼓舞。塔前中学让一部分留守儿童,将生活费委托班主任代为管理,帮助他们科学理财,使家长消除了后顾之忧。

各校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许多留守儿童得到多方面的关心和帮助,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数量较多,教育的工作量很大,牵涉面又广,仅靠教育一家很难但此重任,尤其是教师负担过重,教育经费紧张,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确实存在很多困难。

在调研中发现,由于正常的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渐突出,由于数量庞大,近期看来似乎只是家庭问题,若干年后就有可能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存在的教育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不少外出打工父母与孩子每年才联系一至二次,甚至有的父母基本上一年内都不与孩子联系。尽管有相当部分的外出务工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但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尤其是孩子的情感教育几乎成为空白,由于他们处于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很多问题得不到解答,心理需求也无法满足,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情感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缺陷,如性格孤僻、寂寞空虚、难以沟通、攻击性强等等。有些在外务工父母为提高孩子的生活水平和学习条件,经常给家里寄钱、寄物,导致一些留守儿童存在乱花钱的状况,这很不利于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

调查显示,平均约有65%(有的县区高达70%)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由于祖孙年龄相差一般都在40至50岁左右,老人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孩子往往只能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保障,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无从谈起。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无法完全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

由于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甚至有一部分是半文盲,年龄的代沟无法在思想上沟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调查结果显示,有不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在学习上明显处于劣势;大多数教师也反映留守儿童中“学困生”、“问题学生”较多,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多有厌学倾向。一方面缺少父母的关爱,而祖辈的文化水平较弱,学习上缺乏监督;另一方面,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践性内容增加,需要家长适当辅导,爷爷奶奶心有余而力不足。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留守儿童的作业态度和质量都有明显不足,留守儿童年龄都不大,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然不够,学习状况很不理想。

很大部分留守儿童思想健康出现偏差,更谈不上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等思想境界,甚至一部份儿童还没有形成一种价值取向。出现不遵守规章制度、不诚实、拉帮结派、欺负同学、顶撞祖辈、我行我素、甚至小偷小摸等不良习气。依靠父母得到的物质享受,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习气,并有可能形成“读书无用沦”、“拜金主义”等。

优质农村教育问题的论文(案例20篇)篇四

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保障学校及学生和教师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新课程标准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强调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这些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落实离不开化学实验。由于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因素较多,所以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有其自身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一)实验室管理不规范引起的安全隐患

化学实验室应由专业人员管理。农村中学专业教师紧缺,部分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为兼职教师,缺乏实验室管理方面的知识,不能科学、系统、实事求是地管理实验室,易造成安全隐患。表现在:一是随意往下水管道排放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渣,堵塞下水管或使水管受腐蚀破裂而污染环境。二是药品存放不正确。化学药品要按照性质、属性分类存放,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性药品不得混放,强挥发性、易分解的药品应低温避光保存,否则会变质,严重的甚至会发生爆炸。三是废物、废渣处理不正确。如把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顺手倒入有易燃物的容器中。四是药品、仪器管理不严格。学生把实验剩余的诸如金属钠、钾、电石、过氧化钠这类与水剧烈反应的药品带出实验室,埋下安全隐患。

(二)实验室建设不完善埋下的安全隐患

实验室通风设备和上下水对完成化学实验非常重要,因为化学实验经常会产生或使用一些有毒、刺鼻的气体或挥发性液体,若实验室通风不畅,不能及时将有毒物质排出或用空气充稀,易对人体造成极大损伤。还有实验室水管松动或锈蚀漏水,电源插座、开关等电器设备安装不合理等都是安全隐患。

(三)实验操作不规范引发的安全隐患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的保证。实验操作过程中疏忽大意,或不按规则操作实验,都容易引发安全危险。如稀释浓硫酸时,把蒸馏水加到硫酸中,操作不当,溶解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就会发生爆炸;做钠与水反应实验时,钠的用量太多剧烈反应也会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时,没有检验纯度而引发爆炸;检验气体或挥发性液体气味时,直接用鼻子对着试剂闻;往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燃料易引发火灾;用试管加热液体时对着他人;还有玻璃仪器的使用不当,等等。

(一)提高认识,正确对待化学实验

通过正确引导和教育,把安全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一是制定具体的实验安全守则、危险化学药品使用制度,并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二是合理利用反例来强化学生认识;三是认真辅导,实验前不仅要给学生讲清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流程,还要强调实验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要求学生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学习化学实验。

(二)树立安全意识,有效进行化学实验

为安全进行化学实验,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了解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内容和实验操作,并写出实验设计预习报告。做到熟悉实验仪器、药品,对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有所预见性,了解实验意外事故的一般处理方法,严格按实验设计流程有效进行实验。

(三)教师把关,科学系统地进行实验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举动直接影响学生动手实验时的态度和方法,即使是常用仪器的使用也要做到规范认真。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鲜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因此,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除了讲清楚规范操作、安全要求外,还要严格监督、指导,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总之,只要我们了解各类化学实验事故发生的原因,遵循操作规程,认真仔细地进行操作,就可避免事故的发生,做到安全实验。

优质农村教育问题的论文(案例20篇)篇五

:近年来,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其中,自然灾害突发、留守女童犯、交通事故、溺亡事件等严重危及甚至侵害小学生的生命,一些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安全。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改善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现状、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本文将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来阐述和分析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的现状、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近年来,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事故频发。其中,自然灾害突发、留守女童犯、交通事故、溺亡事件等严重危及甚至侵吞小学生的生命,焦虑、紧张的情绪状态、自卑、人际关系紧张、问题行为出现频率高等心理问题也不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安全。面对这些安全事故及心理问题,农村地区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都十分缺乏。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改善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现状、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本文将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来阐述和分析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的现状、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本研究中所提到的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主要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阐述,由外在知识的传输逐渐内化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观念。

1)学校是安全教育意识的主要来源,是农村地区小学生身心安全的关键。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地理位置偏僻,加之家长接受知识程度普遍较低,在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时,其方法和观点都有一定的局限和误区。而且大多数农村家长忙于农活和工作,所以学校成为安全教育意识的主要来源。目前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在墙面、板报和学生手册上都宣传了大量的安全知识,会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进行安全防护实践,也安排了一些安全相关的课程。教师也会在课前讲解一些安全常识,并将安全意识穿插到课堂知识讲授中,为学生创造一种高度重视安全的氛围,从而起到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的作用。从总体上看,学校所提供的身心安全知识是十分丰富的,但安全知识教育的涉及面不够广,在一定程度上流于表面,且缺乏形象生动感,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水平而言,是不易于接受并理解的。对于农村地区的小学而言,由于其经济和观念相对落后性,在知识的宣传上不能与时俱进,知识宣传的途径也常常因为经费而受限,这就造成了安全教育意识在农村地区小学中难以深刻地进入小学生的思想中,致使其安全意识较为薄弱。

2)家庭的安全教育意识本应该是与学校相辅相成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家庭安全教育意识,尤其是在心理安全方面极为缺乏。家长作为小学生的监护人对其安全责任应大于学校,但由于农村中大部分家长由于经济或者其他原因外出务工,使得隔代教育在极大程度上替代了亲子教育,如此的成长环境,十分不利于安全责任的实现。在隔代教育中,孩子的教育责任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等老辈承担,其明显特点是老辈知识体系落后,所掌握的安全意识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有限,获得的安全信息有限,不能及时了解小学生心理情感的发展和现实中的安全隐患。且由于老辈的身体和精力原因,其在孩子的安全教育意识上的能力较弱,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力不从心,以致孩子的安全教育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落实困难,甚至还会出现和学校的教育观点相悖的情况,也导致了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意识出现分歧,安全教育难以深入人心。

3)本研究中,社会对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影响可以分为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两方面来探讨。现实社会中,就目前而言,一些农村小学中,会有社会机构派出人员和大学生自愿到农村小学宣传安全教育知识,其教育行动在各种报道和实践中来看,也加强了部分地区的安全教育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地区偏僻,经济条件落后的一些农村地区而言,获得这样安全教育的机会是相对较少的,由此使得农村地区小学的安全教育意识在宣传中始终会有盲点,由此成为安全事故发生的导火线。虚拟社会主要是指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大众对新媒体的普遍接触和接受,媒体通过网络对小学生安全意识的影响也逐渐加深。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在互联网平台中所传递的丰富的信息及形象的视频可以使小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丰富小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但同时,一些不健康的游戏、不良的信息、不雅的视频也通过这个大众平台进入小学生的视线,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的限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不良的信息,对于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的小学生而言,其造成小学生暴力、性格扭曲的可能性是相对较大的。小学生在这样的互联网环境中,很容易被误导、诱骗,这样的成长环境十分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也导致了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

1)从学校方面而言,首先,农村学校经费有限,师资力量有限,软件设备和硬件设备都较为落后,场地不足,无法为农村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意识提供良好的条件。其次,目前对农村小学老师进行的培训多偏向于学科体系知识的培训,在绩效考评上也侧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整体排名,使得校方和老师都更加重视学科知识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安全教育。另外还有一些诸如校方制度不严,管理不善;相关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安全措施不力,宣传效力不足等原因。

2)从家庭方面而言,首先,农村家庭不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农村家庭对孩子的管理比较松散,对小学生没有按时放学回家的问题不够重视,对孩子放学回家后的去向也不了解,缺乏对小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其次,为了生计,一些农村父母外出打工,使一些小学生成为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这部分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使他们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而祖辈又未能及时察觉,不能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环境。另外,家长未能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小学生的异常行为和情绪也是造成其安全问题的一大原因。

3)从社会方面而言,社会平台中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往往家长和学校也不易察觉,不能够及时帮助孩子。

1)学校对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的影响主要来自三个主体:课程和教材、教师、校园环境。首先,从课程和教材方面而言,学校可以适当增设安全意识教育的课程,并将安全课程融入语文、自然科学的学科中,让安全学习更加贴近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其次,教师应将知识讲授法、操作法、讨论法、探索法、趣味练习法相结合,丰富安全知识传授的形式。如创设一些浅显易懂的情境,开展多种安全教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在活动中,让学生成为主体,亲自参与,让他们从自己亲身做过的小事中了解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安全理念,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并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最后,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考评制度应有所改变,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和整体排名。在对教师的培训中应加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使教师形成重视安全教育的意识。学校还应在校园环境中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形成强烈的校园安全教育文化。可以利用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实例,进行墙面设计。在全校重视安全的氛围感染下,更利于安全知识的传播。

2)家庭层面应转变教育观念,不能一味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脱给学校,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从生活中开展安全教育,并实施一些针对小学生心理安全的教育。首先,家长有责任加强对孩子的心理保护,不能因为自己的言语而伤害了孩子的情感,要明白语言暴力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其次,家长也应让孩子学会承受压力,辩证积极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家长也可以陪同孩子适当地参加一些心理课,多和孩子沟通,及时了解问题并进行疏导。最后,家长应及时与老师沟通孩子的异常行为和情绪,加强家园合作。要重视孩子的日常去向,对于孩子危险的行为应及时制止,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对于长期在外务工的家长,应经常利用电话、视频等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在安全教育上与祖辈进行沟通,也尽量多抽时间陪陪孩子。

3)社会对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多种媒介途径、安全教育社会机构和一些志愿者。各种媒介如网络、电视等对小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施加影响,在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社会应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形成其良好的上网习惯。大众传媒应有意识地面向小学生,为其提供适宜和优秀资源。同时,大众传媒在机构和平台的管理上也应该筛选健康的信息呈现给学生,为其营造健康的成长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知识,以帮助学生最大可能地避免一些安全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1]罗京滨.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思考[j].教育探索,2012(11).

[3]李开勇,冯伟.论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9(5).

[4]梁志洪.留守儿童的心理与安全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4(8).

优质农村教育问题的论文(案例20篇)篇六

在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老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八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师及校长19人。通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二)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三)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一)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或学习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习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查表明,46.1%的农村学生在平时能努力学习,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平时学习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习来应付考试。

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36%的家长选择“一般”,5.8%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栾卸村,拥有生产康必得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17.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习上关心程度”时,却有58.75%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习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习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一位校长说到,他曾经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因此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几乎没有。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优质农村教育问题的论文(案例20篇)篇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被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和国家积极推进教育事业平稳快速发展。

然而农村学前教育在环境设备、师资、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待遇,鼓励新教学理念普及。

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切实行动,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1、背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从概念上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在多次讲话中将教育摆在战略高度上加以强调。

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之基,对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更多城市家长愿意孩子尽早入园接受正规系统的教育,然而农村学前教育却在教育环境、方式、设施等方面相对落后。

在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俨然成为我国绚丽的腾飞协奏曲中颇为不和谐的音符。

2、农村学前教育现存问题农村一般较偏远,生活环境差,幼儿园常由自家院落或废旧房舍稍加粉刷改造而成,选址无合理考究,卫生处理粗略草率。

教学设备陈旧简陋,玩具品种单一,室外仅有简单松散的娱乐器械,缺乏防护装置。

卫生消毒工作不够完善,幼儿伙食种类单一,无法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除此之外,大部分农村幼儿教师未受过正规的培训,水平有限,因待遇较差,其责任心也大打折扣。

相应地,在教学方法上也问题百出,打骂似乎是家常便饭,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教授内容错误频出,更有盲目模仿小学教育模式之倾向。

1、调查目的`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笔者认为农村的幼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并未起到教育所应起到的效果。

因此,笔者走访了当地农村一些幼儿园,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查,以期揭示农村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反思改善的有效方法,呼吁社会更多关注农村幼儿的生活。

2、调查对象和方法积极融入幼儿生活。

一、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孩子的课堂和游戏圈,关注他们在园活动及对幼儿园生活的情感态度。

(1)问卷调查幼儿家长,了解家长对孩子上幼儿园的态度及对孩子今后发展的期望。

(2)对附近村民走访调查,询问幼儿园的运营情况,入园离园的状况等。

3、结果分析在接受调查的50多位家长中,42%左右的家长送孩子入园是因没空陪孩子;12%出现盲目跟风。

村民也表示,附近幼儿园条件简陋不说,更经常能听到孩子的哭声和老师的训斥声.....明显地,农村幼教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幼儿园简陋的环境对孩子的安全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其次,幼儿天真烂漫,不良的教育方式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这些都和农村较为落后的经济状况及思想意识分不开。

1、提倡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政府应带头设立学前教育发展的专项经费体制,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

还应制定相应政策,把幼儿教育工作纳入考核地方人民教育工作的标准,将幼儿园列入国家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加大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

此外,决策组织要在制定政策过程中遵循法定程序,避免盲目性随意性。

社会各界应鼓励慈善捐助和经济投资,推动农村幼教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加大整顿力度提升教师素质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在我们的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她认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许多方面由环境决定,儿童需适当的环境才能正常的发展。

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育观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

幼儿教师需培养创新精神、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较高道德和文化水平等。

政府应鼓励幼师的专业教育,培养其专业特长和全新教学方法,加强园本培训工作,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倡导新型幼教理念及方式倡导寓教于乐,摒弃小学化成人化教育。

结合儿童身心发育特点,树立合理的教育目标,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

创造丰富的活动形式,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如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等,探索富有特色的游戏和教育活动。

定期开展家长会,使家长认识到挖掘孩子的潜力需适时适当的教育。

发放幼教知识资料,设置家长开放日,让更多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

陶行知先生说过,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本。

儿童是社会之希望,关注儿童就是关注社会发展,学前教育的发展希望和困难同在。

在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21世纪,改善农村学前教育现状,使其顺应现代化发展方向,是党和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高度的关注,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推新,必将为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我们相信,农村学前教育改革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2.

[2][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教育法[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35~42.

[3]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06.

优质农村教育问题的论文(案例20篇)篇八

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今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科教兴国战略。教育人数及教学质量都有了空前的增长和提高。但是由于各地经济条件等各种原因,教育逐渐形成了城村差异,城市教育要遥遥领先于农村教育。因此国家对新世纪新阶段农村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为农村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来到南澳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居民、实地调查的方式对南澳的教育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本文综述了南澳的教育概况,对问卷调查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当地教育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教育家庭经济制度师资。

中图分类号g4。

1.前言。

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多“四有”人才,然而近年来农村却反而出现了高中毕业生弃考现象,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约分别是82.3%和17.7%,由此可见农村教育已经远跟不上城市教育。

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农村教育的发展是经济的问题,也需要人才资源作保障、制度创新作基石和先进的理念作支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农村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党的的xx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问题,和xx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实现“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的历史性任务,对新世纪新阶段农村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意志和决心,为农村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总理在谈到2019年教育工作部署时说:“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他说,今年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2020年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并提出了要重点抓好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方面。

今年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可能导致教育经费预算紧缩、入学率下滑和质量下降以及失业率增加。农村教育问题更明显化,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改造和基本办学条件配备工程、全国性的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青壮年农民及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等方面都变得更棘手。

南澳经济状况尚处于农村发展阶段,教育基础建设不免面临农村教育共有的问题,例如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观念落后、教师工资收入低、待遇差等等。我们将关注当地高中生弃考背后的农村教育问题,找出教育模式及当地人的教育理念中不合理的地方,及时反馈给当地政府,减少弃考现象,留住人才。

社会的发展,高科技水平的提高,人才竞争的激烈,要求教育与时俱进,加速培养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人才。因此重视、加强和发展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2.南澳教育概况[1]。

2.1南澳教学资源。

南澳县中小学校共22所(均为公办学校),其中:完全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级中学4所,小学16所。该县有省一级学校1所,市一级学校1所,县一级学校10所,教学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2.2南澳教育的局限。

但是南澳经济状况尚处于农村发展阶段,经济投入是义务教育发展最基本的物质保障,但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无论政府还是家庭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都是非常有限的。教育经费短缺一直是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经济落后地区,教育经费捉襟见肘,只能靠收取学生的学杂费勉强维持,举步维艰。农村教育投资风险大、收益小,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学习环境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农村孩子经过十多年的苦读,能如愿以偿地考入大学的凤毛麟角。高额的教育投资得不到回报。若是家庭收入不好,农民对教育的投资热情也会减弱,只想让孩子辍学务农或外出打工,以便为家庭增加一部分收入。

另一方面,南澳地理上较为封闭。南澳作为一个的海岛县,与大陆的连通交通工具只有渡船。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海岛上,信息也难免相对比较落后。科学与时俱进,社会信息日新月异,教育思想也需要跟上时代,需要在文化氛围中交流、吸取优秀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农村教育发展模式单一,农村教育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农村实际的倾向,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实际上农村教育是普通教育和以升学为主线的金字塔型结构体系。

2.3国家及社会对南澳教育的扶持。

两会中教育问题再次被提及,总理强调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并提出了要重点抓好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方面。南澳也相当看重教育问题,学校是主动要求适龄儿童来上学,且上学有补贴。

2.4南澳教育调研的意义。

南澳是我国的海岛县,南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能力、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贡献。人才的流失将对当地的发展造成了阻碍。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将具体了解南澳的教育概况、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及高中毕业生弃考的大致情况。一方面是为了探讨南澳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查阅对比国内名校教育管理制度,向南澳县教育相关负责人提出意见和建议,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让更多的人受到良好的教育,另一方面我们将分析当地高中毕业生弃考的原因,反映给当地相关部门,为其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参考,从而减少人才的流失。

3.问卷调查情况与分析。

2019年7月我们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委员会赴汕头南澳三下乡服务队队为了了解南澳的教育概况、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及高中毕业生弃考的大致情况。本次调研的人群对象是南澳岛居民与各中学学生,总共发出问卷120份,回收问卷93份,问卷回收率为77.5%,满足回收效率大于70%的统计要求,统计结果可靠性较高。这次调查的市民部分采取在人流集中处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在南澳后宅镇主要街道进行。此外,还采取让学生将问卷带回家,向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学生部分的调查则采取在南澳第三中学随机调查的方式。我们收集并整理了大量对我们的调查有价值的信息,得出以下调研成果:

3.1孩子上学概况。

在受调查的人当中男性有29人,占31.18%,女性有40人,占43.01%,未注明性别有24人,占25.81%。受调查人群有家长、学生、教师以及商人等。通过对当地居民和各学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我们得到以下数据: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南澳岛人民的教育达到了一定程度,将近89%的居民家庭有孩子正在完成或已经完成义务教育,其中有45%的家庭有孩子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包含高中),44%的家庭的孩子正在接受义务中,其中多数家长表示:读书是孩子的一条出路,家人会让孩子接受更高的教育,11%的家庭没有孩子在上学,多数是孩子已经辍学就业,或者已经成家立业了,因为家庭经济而辍学的数量微乎其微。可见,南澳教育普及情况相当乐观。

3.2家庭学费情况。

农村教育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农村教育发展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经济的发展水平基本上决定着当地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在经济不发达的县市,其办学条件大多比较差,辍学率也比较高。可以说,经济因素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第一要素。针对近日发生的农村考生弃考的现象,也有专家认为与家庭经济问题相关,所以家庭经济直接牵系着学生能否继续上学。经对南澳居民家庭的调查,我们得到以下数据:

97%的家庭能支付学费,随着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进行,农村的经济慢慢发展,农民的收入日益增多,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扶持,进行减免学费等措施,大大为农村家庭减轻学费负担。37%的家庭因为家庭收入不理想,或者孩子在接受高等教育,负担大,学费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大。3%的家庭认为学费负担很重,主要是孩子接受高中或者其他高等教育,学杂费数额大,农村家庭多以农作物商品经济作为经济来源,收入微薄,故学费仍是家庭的负担。

另外我们进行另一项调查,统计当学费成为家庭的经济压力时,家长的做法,收集数据如下:

提问:学生成绩优秀,而家里钱不够,家人会怎么办?()。

a借款贷款供他(她)读书。

78.49%的人认为:现在生活好了,收入大大提高,就算家里的钱不够也只是家庭一时的运转不过来,只要向亲朋好友暂借一下便可,不至于变卖东西的地步。

b变卖东西供他(她)读书。

16.12%的人认为:学费的压力还是相当大的,借,只能暂缓一时,向亲友借多也会难为情,只能靠自己变卖东西以供孩子读书。

c只好让他(她)退学。

4.30%的人认为:农村教育的投资是相当大的,然而,毕业后又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既然经济不允许,不如放弃。

d其他。

有一人认为要看看孩子的看法,如果孩子有进取心,当然要支持孩子的理想。

总体上可以看出,当学费成为家庭的负担是,南澳人民会尽己所能,为孩子筹资,坚持能让孩子顺利完成理想,实现梦想。

3.3南澳家庭对教育的认识。

优质农村教育问题的论文(案例20篇)篇九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幼儿时期最有利的教育环境就是完整的家庭结构,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才有利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在实施家庭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家长处于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家长的教育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决定着家庭教育的优劣成败,所以家长必须提高自己的身体、心理、文化、道德和教育观念等方面的素养。一方面家长应该尽量增加亲子沟通,经常与子女通过电话沟通,进行日常的情感交流,应多鼓励孩子优秀的表现,要多关心子女的生活情况和心理发展情况,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应该把责任全部推卸给幼儿园和教师,而忽略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作为祖辈监护人的老人们,由于家务的繁重忽视了对留守幼儿的教育,祖辈监护人和临时监护人在劳作之后的闲余时间应多向幼儿的教师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全力配合幼儿园和教师,经常与幼儿园教师沟通了解幼儿的在园情况,要尽量做到家园合作,以保证幼儿在幼儿园的受教育质量。

(二)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方式。

为了弥补留守幼儿的情感缺失,一是要保证足够的亲子时间,如果可以尽量在工作闲余时间多和子女相处,让其感受到家的温暖。二是在沟通的内容上,要关心的是子女内心的想法,让子女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馨。这对留守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除了与子女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外,还要与子女的监护人、教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一起商议正确的适用于留守幼儿的教育方式,确保留守幼儿从小就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三是监护人要多与留守幼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的想法,多给与她们以关爱,与幼儿的教师保持联系,并及时把幼儿的情况汇报给幼儿家长。

(三)慎重选定监护人。

学龄前阶段的幼儿处于他律阶段,需要监护人格外的照看,这关系到子女习惯养成,兴趣培养,营养健康,身心发展等多方面,所以家长在选择监护人的时候一定要多方面考虑。同时重视非父母看护人的家庭教育问题,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问题和隔代教育问题在农村较为显著,这是由农村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和经济条件所决定的,应引起政府、社区、学校、家长等的重视。一方面期望能够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呼吁农村家长在外出务工求得生存发展的同时,能兼顾到子女教育问题,可以选择就近打工或父母留一方在家等。社区尽量多提供一些可供幼儿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如活动场所、器材、玩具等等,创设和谐的气氛,为幼儿营造安全、充满关爱的环境。

(四)呼吁全社会关爱留守幼儿。

留守幼儿正处于一个需要关爱和照顾的年龄阶段,全社会都有责任来关爱留守幼儿和他们的成长。在政府各部门的支持下,借助媒体的力量来引起更多人对留守幼儿的关注,发动专业人士对监护人组织培训,进行幼儿安全、营养、疾病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普及;我们大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深入农村地区实践,为他们带来先进的教育资源,使留守幼儿更多的与社会相接触,不再生活在闭塞的环境里,使他们幼小的心灵能够感受到社会各界带来的温馨和关爱。

(五)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幼儿家庭教育知识,树立现代家庭教育观念,形成科学教育方法。

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是教育行为的基础,直接影响对子女教育目标、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的采用,与儿童的发展更是息息相关,故幼儿家长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是重中之重。要利用幼儿园自身资源和潜力,以农村幼儿园为中心,宣传幼儿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帮助家长树立现代教育观、儿童观、亲子观,学习幼儿养护、保健、个性培养等方面的方法和技巧。要借助此平台,加强家长与幼儿园的沟通与理解。要规范图书、电视、音像等传媒在家庭教育内容上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使这种最常用的教育途径发挥最大的功效。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因为社区中积极向上、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有助于现代教育理念的熏陶,从而最终形成幼儿园、家长、社区三维家庭教育网络。

(六)促进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是现代教育所必须的,对幼儿发展尤为重要。关注幼儿教师素质,增加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全力调动幼儿教师对家庭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制定合乎家长需要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案,使家长每次活动必有收获等也非常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的这一极其细微而复杂的任务。”幼儿园要抓住一切机会与家长沟通交流,担负起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重任,促进农村家庭教育的发展。

(七)建立家长工作坊,定期召开家长专题讨论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具体包括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站、亲子学苑和家长工作坊等二家长工作坊作为一种全新的辅导形式,由于其具有理念先进、组织合理和方法灵活等特点,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导形式。家长工作坊应根据家长的特点、地区情况和幼儿发展的需要等,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辅导,如父母能力提升训练营、亲子活动工作坊、早期阅读工作坊、焦点短期问题解决工作坊等,由于家长工作坊具有培养目标具体、指导示范明确、有同伴群体的支持和凝聚力等优势,因而可以有效提高农村幼儿家长的教育水平。

传统的'家长会大都是由幼儿园向家长单方发出信息,而在家长讨论会上,家长们针对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可以畅所欲言,讨论的主题包括如何帮助孩子摆脱自我中心、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改善孩子的睡眠状况、孩子看电视的状况、孩子和同伴交往的状况、孩子的文明礼仪状况、孩子的身体发育问题、家庭教育环境的布置等。该方式有利于帮助家长克服倦怠感和无力感,使家长更容易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从他人那里获得启发,从而在培养子女方面树立自信心。

(八)确立幼儿园开放日。

(九)组织专家开展系列讲座。

农村家长迫切需要掌握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策略和处理具体问题的方法,通过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可以向家长传授系统的幼儿教育知识,如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幼儿的道德发展特点、幼儿的常见疾病及预防、如何为孩子选择玩具、如何表扬孩子、批评孩子的方法和艺术、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如何发挥父亲角色的作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创设家庭教育环境、如何发展幼儿的智力、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和方法等。针对农村家长的实际情况,讲座应以传授可操作的方法为主,通过浅显的语言和事例,让农村幼儿家长能够接受并掌握。

百年大计,育人为本。加强农村地区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有利于促进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帮助农村家长更新观念,让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从而促进农村幼儿的健康发展。

优质农村教育问题的论文(案例20篇)篇十

财务核算工作是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前新常态理念下的经济管理过程中,传统的财务核算方法存在不完善之处,因此,为推进新常态下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1].首先要对财务管理体制进行创新,进而完善财务核算方法,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财务管理体制的创新:一方面要建立全面的财务核算模式,与传统的财务核算模式相比,全面的财务核算模式主要对农村经济进行全面管理,对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的所有内容及财务管理工作的所有内容进行整体核算,有助于在实际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对全新的经济环境下的财务状况进行掌控;另一方面,要加强预算管理控制与成本管理控制,在预算管理控制上,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方式保证预算控制的计划性和真实性,以促进其有序发展,在成本控制上,我们要在当前新型的经济环境下,严格控制农村经济发展的管理成本,在提高成本管理质量的同时使农村国有资本得到保障。

2.2建立财务管理公示化平台,促进信息的公开化。

将财务信息公开是国家财务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的,也是农村经济管理对财务工作所做的硬性要求。在当前新常态理念的引导下,一些新型技术的应用为建立财务管理的公示化平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开展财务信息的公开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建立财务管理公示化平台可包括以下内容:一、建立公示化体制。一方面可依据国家先关规定制定相关的财务公示化制度及管理条例,保证公示内容具有合法性、真实性,另一方面,要扩大公示平台的使用范围,使财务公示化平台被更多的社会群体所了解,如,可利用当前的网络资源,建立网络公示化平台,增加公示平台的曝光率,从而提高关注度;二;建立信息反馈制度。财务信息公示化平台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让更多的社会群体对农村经济管理中的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另一方面,也要收集社会群体对财务工作所反馈的意见,从而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中的财务管理水平[2].

2.3创新制度化管理模式,做好财务监督工作。

传统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下,财务监督工作主要通过村民委员会进行监督和上级审查监督两种方式进行,但在新常态理念下,传统的财务监督工作已不能适应当前新型经济环境下农村经济的管理模式,因此,要创新制度化管理模式,做好财务监督工作。首先在村民委员会监督过程中,可引用专业的财务人员,如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对财务工作进行核查、监督,确保财务监督工作的有效进行;另外,在上级审查监督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审计制度,确保将财务监督工作落实到实处。

2.4加大新型技术的应用,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效率。

在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过程中,新型技术的应用在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效率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应加大新型技术的应用,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2].例如,网络财务管理技术的应用,在新型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中,利用网络财务管理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提升财务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尤其是远程财务管理技术的应用,能够节约不少的财务管理成本,除此之外,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是促进财务管理发展的有效途径,如数据的挖掘,能够为财务管理提取更多有效信息,为农村经济管理质量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而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又能够起到规避财务风险的重要作用。

总结。

综上所述,新常态理念的形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和发展机会,为促进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应加强对新常态理念的认识,从创新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财务公示化平台、创新制度化管理模式以及加大新型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促进新常态下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吴迪。新常态下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研究[j].中国市场,(35)。

[2]贾晓娟。论新常态下的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05)。

优质农村教育问题的论文(案例20篇)篇十一

(一)提高小学生面临突发灾难时的判断能力和自如面对的自信心

开展态度教育和价值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安全基础教育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这也是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安全教育的目标不能只停留在了解一些自救和逃生的方法上,而应在安全教育的课程中加入面对危机如何进行自救的实践,以及生命的价值等态度教育和价值教育方面的内容。同时,其教育手段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内,教师应该把社会生活当成安全教育的课堂,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只有这样,当灾难来临时,他们才能临危不惧。

(二)提高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

如果人们从小就对生命无所敬畏,甚至对生命的脆弱也无所畏惧,那么他们便不会了解生命的可贵,不会懂得如何去守护生命,且往往会无视他们自己生命的价值,更糟糕的是,他们会冷漠地看待他人的生命,失去对生命最基本的怜悯之情,进而导致悲剧的不断上演。因此,教师应该从小就培养小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和谐相处、遵纪守法的生命意识,通过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养成临危不惧的优秀品格,尽他们最大的努力保护自己及其他人的人身安全。同时,教师也应对小学生进行适当的危机教育,使他们能够客观、冷静地看待生活中的危机,镇定地处理危机,这样才能达到安全教育的真正目的。

(一)严格规定我们就安全教育内容,加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

农村小学生校园活动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城市小学生校园活动安全教育的内容有些不同,且培养农村小学生安全活动意识的难度更大。农村小学校园内安全活动的标语特别多,但是其主要的宣传内容针对的却是城市校园生活的,这些与农村小学校园的实际生活不相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宣传标语失去原本的兴趣,这样反而会淡化农村小学生的校园活动安全意识。为了防止类似的现象再发生,在设计安全教育的内容时,教师应多考虑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仔细研究他们的活动环境,从而确保安全教育内容的适用性,给他们一份真切的关爱。农村学校都没有正规的室内活动场地,为了避免冒雨进行体育锻炼而发生危险,还没有对操场进行硬化的学校应该根据天气状况取消早操。尤其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学校更应该安排专业的体育教师带领他们进行体育锻炼,对于不适宜在课堂上进行安全教育的内容,教师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教育和强调。总而言之,农村小学应该形成自己的安全教育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教育的内容明确,切实发挥作用。

(二)形成法律挂念,健全责任制度

一方面,因教育条件的限制、农村学校及家长对法律认识的偏差,从而导致了很多安全问题的发生。如在学校责任认定上的认识上,很多农村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学习。一切的安全问题都应该由学校负责,这些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监护如何加强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韩国杰(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中心小学115100)责任,他们没有把学校的责任和家长的监护权分清楚,事实上,学校只有应付的责任而没有监护权。另一方面,农村的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很多家长不愿如实地把学生的真实情况反映给学校,如隐瞒学生的一些疾病,从而导致了一些不该发生的安全危机的发生。要想学生的安全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就要提高农村学生家长的法律意识,让家长意识到自己和学校之间的责任关系是什么,这样家长和学校才能明确各自的责任,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在这个前提下,农村学校中出现的多样性、复杂性的事故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约束学生高危险的运动

农村的孩子多数是在没有约束的环境中长大的,因而他们对秩序缺乏必要的概念,他们会在学校生活中无意识地做出一些危险动作,导致混乱性场面的发生。在对农村的小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应着重从此方面入手,讲清高危险运动带来的后果,并及时制止学生的危险动作,及时提醒和督促他们注意自己的行为,让一切伤害被扼杀于萌芽状态下,以帮助小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农村小学生人数占我国小学生总数的较大比例,他们的成长更需要我们的关注,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爱。面对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法律意识淡薄、安全意识不够、师资力量缺乏、思想观念落后等,学校、家庭、社会要共同努力,合理解决,从而让小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自由自在地成长。

优质农村教育问题的论文(案例20篇)篇十二

【论文摘要】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体质健康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性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的现状的不乐观性,要解决留守儿童的诸多相关问题,需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体系,尤其在政策措施,直接的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等方面应加大力度来改变现有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监管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制约“留守儿童”有效管理,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严重社会问题。我县位于湘西边陲,以农林为主的生产模式导致剩余劳力多,从而使我县成为一个农村劳务输出大县,存在着大量的“留守儿童”。如我校虽属城郊一所市级农村示范性初中,1200余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就达到398人,占全校总人数的近30%。“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因为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事关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稳定,下一代健康成长,和谐社会的构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因此,如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关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基于教育的责任感,我们一直非常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通过对我县一些城乡社会,农村中小学的走访调研,结合本校数百留守儿童的情况分析,缘于“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上存在的“五缺”现象,衍生出这一特殊群体普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亟需引起全社会的正视与关注。

一、“留守儿童”安全隐患多,极易遭到伤害。

根据认知发展规律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这时候的“留守儿童”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适当的约束与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很多少年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救能力差,伤亡事故极易发生,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侵犯对象,极易遭受伤害。

二、“留守儿童”生活习惯差,身体发育不良。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不洗脸、不洗澡、不讲卫生、吃饭不按时、作息不按时、生活不规律、营养不良、抵抗疾病能力弱等情况,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留守儿童”心理不健全,性格孤僻。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父母关爱缺乏,心理健康失衡。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遇到不当行为的表现得不到有效制止,极大地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致使不少“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自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孤僻敏感,爱发脾气,情绪异常,难于沟通。对老师同学甚至家人产生隔阂,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人格扭曲隐患。如我校初二年级189班林红彬同学,人很聪明,上网成隐,性格孤僻,老师多次找他谈话无济于事。经与他外婆交流,原来他7岁时就寄养在外婆家。八年来,父母没有回来过,给孩子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阴影,所以,一旦在心理空虚时就控制不住自己,哪怕半夜都翻墙外出去上网。在语文老师布置的一篇关于“感恩”的作文中,他把自己多么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见到父母的那种亲切之情,描述的感人致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与他父母联系,他父母特意请假回家与他团聚,这样通过老师与父母的共同努力,他的性格开朗了,学习积极性也高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今年的升学考试中,顺利升入高中。

四、“留守儿童”学习功力不足,成绩普遍较差。

由于缺乏监管或监管方法不当,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在学校反映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厌学情绪日趋严重。严重者发展到经常旷课、逃学。

五、“留守儿童”良好道德缺失,行为习惯养成差。

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加之祖辈的溺爱和代监护人的无奈,部分“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任性、自私、贪婪、固执倔强、我行我素、不尊敬长辈、好逸恶劳等不良品行。上进心、集体荣誉感多有缺失,道德品行、自控能力养成习惯较差,常有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发生。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它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城市化进程加快而产生,有着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背景因素。但剖析“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缺失,影响其健康成长的因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首先表现为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家庭是儿童个体成长的重要阵地,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终身的影响。因为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父母的呵护和关爱,是儿童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的基本需要。但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享受不到这一正当的权利。其家庭或者是父亲外出,导致父亲的教育角色弱化;或者父母双方外出,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如亲子互动,儿童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碰到不顺心的事心中一片迷茫。同时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的爱,认为自己打工就是为了孩子,只要给孩子以金钱补偿就对了。这样长此以往孩子拿着钱也就心安理得地乱花,无形中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使儿童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人生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父母和子女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作为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质量和孩子的成长发展水平。其次表现为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一方面,农村贫困家庭不能为少年儿童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农村的贫困文化及教育现状滋生了农民“教育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等思想,使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并对教育持有一种功利性价值取向,进而将其演化为一种短视的实惠观,以家庭利益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另外“留守儿童”寄养家庭代养人文化素质普遍低,其寄养家庭缺少文化氛围,无力辅导其学习,教育方式不科学、不理性,难以了解到孩子的心理困惑,从而也加剧了“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留守儿童”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

二、农村文化教育环境的制约。

众所周知,我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经济落后与文化贫困相生相伴,这种现象在我县农村和边远山区也毫不例外地存在。这种贫瘠落后的农村文化以其浓厚的小农意识顽强地“抵制”着外部先进文化的影响,消极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构成了制约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障碍因素,使农村的教育缺乏必要的文化动力和观念支持,缺乏刺激和推动农村教育发展所需的人文环境,人们难以打破原有陈旧、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客观地影响了“留守儿童”对教育选择的倾向。农村经济生活的现实是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小规模的简单生产方式短期内无法换代升级,人们往往感受不到传播人类文化和开启人类智慧的教育带给他们的“实惠”。他们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短期内的经济利益,教育对他们来说纯粹是一种“风险投资”。加之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加剧,教育返贫现象的存在。在相当程度上淡化了他们对子女升学接受良好教育的价值选择,使他们变得更为务实和保守,及早让孩子停学外出打工或者孩子不愿读书也不要紧,减少这笔投资相对实惠。同时,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管理存在的种种弊端,也使教育缺乏鲜活的动力。

三、社会反应淡漠,关注重视程度不够。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伴随我国的社会转型而产生,“留守儿童”如何教育管理的问题也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至今天,不知有多少农村剩余劳力外出务工,而留给我们广大农村社会的“留守儿童”又不知有多少?又不知因此而引发有多少社会矛盾和问题?只是从有关报道中了解到青少年犯罪率急剧上升,几乎占社会犯罪率的70%。这一严酷的现实问题,应让我们警醒:到底该如何规范社会教育的缺位?如现有的城乡网吧经济,由于管理不严,经济利益的驱动,大量“留守少年儿童”在假期和放学后进入其间,作为网吧老板并没有按《互联网管理条例》查身份证、“未成年人”不准进入的门牌形同虚设,文化管理部门督查不力。全社会对这一严峻问题却不甚敏感,反映淡漠,缺乏战略性的理性思考和高度重视。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它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所以,破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都必须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已引起了高度重视,地方各级政府也积极行动起来,各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已在不断探索建立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网络体系,共同寻求新捷径、新方法,确保“留守儿童”留而不乱、留而得乐、留而好学、留而有德。从一年来的调查、探讨中,为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诚实守信。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电视中有一句广告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俗话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我们家长和孩子监护人要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这样才具有说服力,让孩子在一种良好品德氛围中健康成长。

诚实守信,应是教育孩子的主要内容,诚实不足归根到底是我们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做得不好。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让整个社会充满和谐关爱的氛围。我相信,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孝心、诚心、诚信的和谐社会中,一定能健康茁壮成长。

二、用爱激励孩子。

“留守儿童”多数在农村,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妈等照料。在他们的心理上,对孩子的“爱”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这就是爱。其实这是种不健康、不负责的爱,是一种溺爱。

真正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爱,不但要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必改。像父母一样经常与之谈心,使孩子心情愉快,学习目的明确、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才是一种真爱。

三、指导孩子慎重交友。

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是古人警示交友的名言。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留守儿童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会陋习。所以,我们要引导他们慎重交友,以防孩子与有恶习和品德败坏的人交朋友,被引诱变坏。特别是现在的网络文化的泛滥,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如我校前年有位留守女生上网,把哈尔滨的一位男孩都引来了,这位男孩为会见网友,竟从家偷了一万多元钱出来,幸好学校及时发现,与他家里联系,才避免了一些事情的发生。如我校另一位刚初中毕业的男孩唐某,父母在他读小学的时就外出打工,缺乏正确的家庭管教,进入初中就偷扒,与社会上的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结伴而乐,不思学习,不听老师的教育和劝告,结果走出校园不多久就因打架致人重伤沦为少年犯。同样的事例在留守少年较多的学校不胜枚举。可见,关心孩子,孩子的交友我们不能忽视,要帮助引导孩子慎重交友,为了孩子,使之健康成长,我们要向孟母学习,把好“孟母择邻”这一关。

四、引导“留守儿童”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留守儿童”因特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缺乏父爱、母爱,心理不完善、感情脆弱,再加上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在爱好和兴趣方面各有所为。因此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爱好和兴趣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有利机会,并弥补“留守儿童”空虚心理,起到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远大志向的效果。

五、注重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对孩子教育时应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性格不同、脾气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要多做换位思考、多想想,决不能简单行事,动不动就一顿暴打、臭骂,不让孩子论理。这种粗野、蛮横的方式,让孩子口服心不服,起不到教育的任何效果,甚至形成逆反心理让孩子心里演变为仇恨、冷漠的情绪与你作对。这样,长此以往,影响了孩子与监护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再有就是对孩子监护不力,一种监护器式的方式,孩子犯了错误,怕伤孩子感情,轻描淡写说两句完事,长此以往怂恿孩子的坏毛病,最后无法管教,误入歧途。这两种形式都是教育方法的不全面,教育孩子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堵又疏,才能水到渠成。

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我们应教育孩子正视现实,理解父母背井离乡、亲情分离的无奈,放下心理包袱,不自卑、不气馁,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优质农村教育问题的论文(案例20篇)篇十三

职业教育的发展是许许多多从事职业教育的人们所关注的,前,职业教育在我们当地正发展的如火如荼,学生入学前就与当地的一些待遇不错的单位签合同,在当地政府行政干预下的这一举措吸引了大批学生,包括一些在职人员和刚在高考中失利的普通高中的毕业生。但是到,职业教育已经渐入低谷,许多专业课老师纷纷下海的下海、改专业的改专业,包括市里的一些职业中专学校也是如此。据说,某个曾经很辉煌的职业中专学校在低谷期时校园里杂草丛生,附近的村民牵着牛到校园里放牧,因为那里草料丰富呀!当时的职业教育的萧条可见一斑。

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职业学校的学生是来自于农村,特别是来自于本县境内的农村,所以对于一所县城的职业学校来说,实实在在就是一所面向农村的学校,这就是它的定位。我们的生源来自于农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镇数量与规模在不断扩大,同时城镇结构和功能也在不断转变,在农村人向城镇人转变的过程中就需要教育来促进人们在学识与思想上的转化。这就是农村职业学校发展要抓住的契机。农村人在向城镇人转化中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学习与指导,需要哪些方面的专业与技能,这是值得职业教育部门来研究的。只有生源有保障,职业教育的发展才有出路。生源立足于本地,毕业生就业则面向全国,为毕业生找出路,让学校学生的入与出形成一条顺畅的“流”。

找到了生源,要做的事还很多很多,教育教学的合理安排、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打造、招生与就业的创新举措等等,事在人为,凡事也要讲究科学,教育也不例外,教育的科学性是蕴含在教育之中的,这些科学性往往体现出来的也是一些朴实的道理,是反映教育的规律性的地方,顺应事物的规律去做事情就是一种科学。我就自己所接触到的教育现状中的几点问题的思考与大家共享,希望能共同寻求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一、建立共享平台,重视前车之鉴。

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曲折的,特别是经济发展落后、信息不够畅通的地方的职业学校在为发展谋出路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受到客观条件与能力限制的问题,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希望教育管理部门建立这么一个共享的平台,让各个职业学校在一个新的措施出台之前能够有一个渠道去借鉴别的走在前面的学校的成功经验,同时汲取前者的失败教训以及注意在具体操作中所要防范的问题,比如,在招生与就业中所采取的好的措施,在校企合作中需要注意并预先设定好的有可能出现某些情况的应对措施以及学生在企业实习时的学习权利的保障和人生安全问题等。有些问题防不胜防,只有重视前车之鉴,才不会重蹈覆辙。

二、留守儿童少年的教育问题。

之所以在职业教育的问题中提到留守儿童的问题,是因为大批的曾经的留守儿童现在已经成长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从教育的总流程来说,后期教育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前期教育问题的解决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教育中最让人揪心的就是留守儿童少年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童也是国家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但是说句实在话,这种关注度还不足以解决深层次的问题。看着留守儿童成长为留守少年,然后又有更多的留守儿童出现在我们的教育视野中,对于他们的教育问题也许不应该只是他们的父母去考虑的事情吧!

(一)留守儿童少年的教育现状。

国家也在一步步着手解决打工者子女的异地上学问题,但是在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之前,一个事实不容忽视:那就是有的学校几乎每个班级里都有半数左右的留守学生。这些学生或者寄居在托管老师的家中,或是自己租房居住,有的是有亲戚照顾,有的则自己独居,他们的居住条件往住很差,甚至有些学生的人生安全得不到保障,出现一些人身受到侵害的案件。

近些年来,有些老师家里托管了不少学生,这些老师在经济上也有了一笔不小的收入,有的买了房、买了车。有一对夫妻在乡镇中学里同时带一个班的课,夫妻俩共同合作把班级管理得很好,学生也出了好成绩,在当地也是很受欢迎的老师。因为班里有二十多个远离父母的学生,他们夫妻俩就应这些孩子父母的要求托管了这些学生,再加上附近小学的一些留守学生慕名而来,他们每年都要托管三四十个左右的学生,这些学生在他们的教导下也非常懂事,看到老师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和学习辅导,那么辛苦,学生们在饭后都主动刷锅洗碗,学习上也自觉,让老师两口子觉得这些孩子很省心。年幼的学生把对远在他乡的父母的依恋也转移到老师两口子身上。这位老师有一次感慨地说:这些学生都仁义的很!要是托管学生别收钱就好了,收钱显得太薄!

优质农村教育问题的论文(案例20篇)篇十四

仙居县是山区县,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生产生活模式也随之改变。原来的大山和土地已经无法满足农民的要求,大批青壮年农民离开家乡,远赴陌生的城市谋生,他们中大部分的人因为工作、生存等压力,无法将子女带进城里,把年幼的孩子留在家里给年迈的父母或亲戚或老师托管,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县留守儿童有1.3万多人。由于家庭关爱和教育的缺失,这批孩子普遍存在着学习、品德、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为此,我们对下各镇、安岭乡、溪港乡等地的留守儿童进行了重点调查。

一、现状。

在调查中,大部分的留守儿童随祖辈、随亲戚、随老师生活,自立和其它情况的也有。他们中大部分人独立自主,有较强的劳动能力,有关照兄弟姐妹的爱心,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抗挫折的能力。习惯留守,有独特的思维方式,有独处的习惯,潜意识中形成了习惯,认为生活原本就是这样,但他们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学习问题。留守儿童在学龄前缺乏良好的早期教育,他们大多数是在爷爷奶奶或其他人的监护下成长,监护人对他们宠爱有加,没有直接受到父母更多的好的家庭教育和行为引导,换句话说他们受到的只有溺爱或缺乏关爱。留守儿童在小学期间,由于本身自制力较差,父母在家的时候,学习劲头十足,父母外出打工期间,学习热情普遍下降。中学期间,很多留守儿童能够体谅到父母打工的艰难,学习很用功,学习成绩优秀,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由于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和缺乏家庭的亲情引导,学习观念淡薄,学习目的不明确,成绩较差。由于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社会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加之部分家长潜意识里认为,农村未成年人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总体并不优秀,属中等的偏多。

二、生活问题。大部分留守儿童生活质量较差,能吃饱但不能吃好,营养跟不上。饮食荤素搭配上,荤少素多,很多儿童基本上吃不到新鲜水果。父母给的零花钱,往往花在没有什么营养又伤胃口的零食上,有些寄宿生把钱花在三餐主食上的很少,吃了没有,吃了多少,没人过问没人督促。有的困难留守儿童家庭还出现“逆向”照顾现象,幼小的留守儿童反而还要照顾年老体弱的`长辈,承担着超出其能力的繁重劳动。三、心理问题。留守儿童正处在生理快速发育成长,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与父母交流的机会,有了烦恼与问题无法向父母倾诉,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或者不关注这些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学校则受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对他们的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关注也不够,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他们与父母主要靠电话交流,且通话时间很短,缺乏深层次的交流。他们缺乏心理的关爱,亲情失落,遇到问题,不愿、不善于向老师、同学或其他的家人倾诉,孩子普遍感觉孤独、郁闷、内向、孤僻、缺乏自信、不善与人交流。因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他们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现象。

四、安全问题。由于留守孩子家庭父母外出,监护人不到位,非正常死亡时有发生,其受到烧伤、烫伤、交通事故、电力事故、溺水等意外伤害的几率远远比普通家庭儿童大;留守儿童因缺少家庭和学校的有效监护而容易遭受各种人身侵害,特别是留守女童更易被人猥亵、强奸、诱骗。有少数留守儿童沉迷于武侠小说中,模仿成年人抽烟喝酒,有的拉帮结派,被社会上不良青年拉拢、利用,甚至参与一些小偷小摸、校园暴力等,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和人身安全。

二、原因分析。

1、家长因素。农村生活和教育需求不断提高,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艰难的谋生使他们很少给家里打电话、写信,这样就没有机会与孩子进行亲情和思想上的沟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大部分家长以为给孩子买几件新衣服、买些好吃的、交付学费,没有意识到还需要与老师沟通,只注意孩子的身体,不注重孩子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山区孩子的父母更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交高额的私立学校学费使孩子进入城市,而且孩子父母的文化普遍校低,不会不惜一切的来培养孩子。

2、监护人因素。由于监护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他们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里健康和全面发展;重交通安全不关心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重按时回家按时到校,而忽视其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祖辈为监护人的,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有的体弱多病,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大部分还要干农活,无能力无精力无时间照顾孩子,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亲戚为监护人的,亲戚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次之,而较少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留守儿童常常因感到自己是“外来人”而产生自卑心理。总之,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

3、户籍制度制约。现行的户籍制度规定,义务教育的责任在户籍地,流入地没有这一强制责任,现在的实际情况也是城市无法接纳这么多的外来学龄儿童。这些孩子要么成为留守儿童,要么放弃学业成为新文盲进入城市。他们的父母大多也已经意识到不能让孩子成为新文盲,那么他们只能成为留守儿童。

4、其他因素。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学校课程设置与农村未成年人身心发展不相适应,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以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常常见诸报端。

三、对策与建议。

仙居各地针对留守儿童情况也作了一定探索,下各镇横梁陈村关工委建立了留守儿童乐园,4名退休教师在周末下午为村里45名留守儿童孩子辅导检查作业,颂读弟子规、宣讲慈孝、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已经坚持了近2年;下各路北村关工委成员王雪娟前年开始建立了东篱之家,从最初利用周日下午辅导孩子做作业和游戏到现在每天都有孩子到家里来,孩子也从1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70多人,除了本地的10名爱心志愿者,假期中杭州、天津、台州等第一些高校的大学生也慕名前来爱心帮教;皤滩乡和受助大学生签订了假期回乡帮助留守儿童协议;溪港乡建立“代理妈妈”制度,设立了“留守儿童关爱基金”,建立“留守学生信息管理库”;南峰街道、福应街道等大学生村官也开办过假期班,但随着大学生村官考录到其他单位等因素,除了下各镇,这些假期班都是短期的,没有形成常态化。

一、要有政策层面的保障。政府应当把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一部分,加强对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的调研和研究,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改变不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状况,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能够与城市儿童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和服务。

二、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宣传普及家教知识,强化家长的自身素质和家庭教育观念,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引导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父母要学会了解孩子,不仅要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掌握每一时期孩子不同的心理、智力和情感的变化,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把孩子带在身边。

三、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中主导作用。学校应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一是从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心和关爱,开展老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关爱活动;二是针对留守学生特点,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在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三是通过书信电话等形式,加强学校和留守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为增进孩子与父母的联系创造条件;四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方式等要登记造册,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有针对性实施教育。

四、充分发挥有关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关工委、妇联、共青团等组织要发挥各自的职能,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作用,组织志愿者创建留守儿童乐园、假期度假班等多种形式的关爱活动,让全社会都来关爱留守儿童。针对目前留守儿童主要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四老人员”带养的实际,在无法改变现况的情况下,关工委等部门可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留守儿童监护人学习培训班或其他形式的专题讲座,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努力提高监护人的水平。五、拆除户籍壁垒。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每个孩子都能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又能接受优质教育,就得拆除户籍壁垒。孩子们跟随父母不管到什么地方都可以到当地学校读书,让每个孩子都能和他们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也就不存在留守儿童了。

总之,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既需要政策、法律和法规的支持和保障,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关爱,是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优质农村教育问题的论文(案例20篇)篇十五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数量。它包括智力和体力。在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村劳动力素质低

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大部分劳动力素质偏低,很难就业。根据调查显示,农村受教育的情况是;依然存在文盲现象,小学文化程度占30%,初中文化程度接近88%,高中文化程度还没有达到10%,还有一些人接受了职业教育,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

1.2 农村劳动力多,其中就业的人口不多

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地区,从事农业工作的农民中有将近一半的人没有工作,文化程度不高,没有掌握其他工作的技能,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就业方向,而且自己积极改变生活的动力不足。

2.1 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

2010年底,我国就业总人数接近8亿,其中农村就业人口近5亿人,占就业人口总数的60% 。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很大。按照我国的土地面积,大概需要1亿左右的劳动力,那么其他的农村劳动力就需要到其他行业中就业。这就需要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

2.2 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频繁的文化交流,我国人民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升,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有很大帮助。但是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国民素质仍然普遍偏低,而且城乡差距大,城市的人民对教育很重视,整体素质远高于农村地区。所以农村教育必须重视起来,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全国国民整体素质,缩小城乡差异。

2.3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们需要懂农业技术的人才和开发更大规模更有生产力的农业资源。而通过加强农村教育,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一方面使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其他非农部门,使这些劳动力都能够就业,增加收入,也能缓解我国农村中存在的人地紧张现象,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程度,使其掌握专业素质,掌握新的技术和管理经营的能力,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农村劳动力。

3.1 加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我们国家一直对教育是十分重视的,但农村教育有很大困难,政府应积极采取进一步措施来增加农村教育的投入,只有让更多的农村人口受到教育,才能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这些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要加强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让农村学习环境以及教学质量都和城市教育看齐。同时保证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给予优待,并开设多门学科。鼓励农村人口受教育。

3.2 提高政策支持力度

农村教育能够进行下去,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分不开的。所以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首先,农村环境差,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設施不足,农村教育很难发展,且一些农村地区老师文化程度也不高,应定期给农村教师做培训,传达一些心得教育理念,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制定一些有利于农村教师的政策,使教师愿意在农村发展。其次,对于一些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子女,应当完善各地区的异地就读和异地高考制度,确保农民工子女继续受到良好的教育。最后,很多地区都只看到经济是否增长,而没有从长远眼光看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根本,各级政府要对农村教育重视起来。

3.3 提高农村劳动力创业意识和能力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才能加快经济发展,使农村人力资源得到开发,紧跟现代化的脚步。对一些已经无法接受农村教育的农业人口通过培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改变传统观念,增强独立自主观念,提高创业意识和能力,促进就业。

[1]刘尧.农村知识贫困与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王肃元.依靠农村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7(02).

[3]叶波.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村经济,2006(3).

优质农村教育问题的论文(案例20篇)篇十六

【论文关键词】留守学生错误!未指定书签。现状成因。

【论文摘要】农村留守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心理健康、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与体质健康等方面都存在众多问题。笔者从教五年多来,通过与农村留守学生的相处以及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性分析,发现留守学生的现状的不乐观性,要解决留守学生的诸多相关问题,需要构建家庭、学校、错误!未指定书签。三位一体的网络体系,尤其在政策措施,直接的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等方面应加大力度来改变现有状况。

基于教育的责任感,我校一直非常关注“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通过对我镇一些周边农村中小学的走访问询,结合本校数百留守学生的情况分析,缘于“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上存在的“五缺”现象,衍生出这一特殊群体普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亟需引起全社会的正视与关注。

一、“留守学生”安全隐患多,极易遭到伤害。

根据认知发展规律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这时候的“留守学生”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适当的约束与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很多少年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救能力差,伤亡事故极易发生,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侵犯对象,极易遭受伤害。

二、“留守学生”生活习惯差,身体发育不良。

“留守学生”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和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不洗脸、不洗澡、不讲卫生、吃饭不按时、作息不按时、生活不规律、营养不良、抵抗疾病能力弱等情况,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由于部分爷爷,婆婆,外爷,外婆的卫生行为习惯也不比年轻一代的父母,对“留守学生”的行为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留守学生”心理不健全,性格孤僻。

来他7岁时就寄养在外婆家。多年来,父母很少回来过,只是给他经济上的补偿,给孩子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阴影,所以,一旦在心理空虚时就控制不住自己,哪怕半夜都外出去上网。

四、“留守学生”学习功力不足,成绩普遍较差。

由于缺乏监管或监管方法不当,在他们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在家得不到帮助,从而导致学习成绩逐步下滑,一直到最后成为学困生。最终部分“留守学生”在学校反映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厌学情绪日趋严重。严重者发展到经常旷课、逃学。给学校教育工作增加不小的压力。

五、“留守学生”良好道德缺失,行为习惯养成差。

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加之祖辈的溺爱和代监护人的无奈,部分“留守学生”常常表现出任性、自私、贪婪、固执倔强、我行我素、不尊敬长辈、好逸恶劳等不良品行。上进心、集体荣誉感多有缺失,道德品行、自控能力养成习惯较差,常有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发生。总之“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

“留守学生”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它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城市化进程加快而产生,有着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背景因素。但剖析“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缺失,影响其健康成长的因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是为了孩子,只要给孩子以金钱补偿就对了。这样长此以往孩子拿着钱也就心安理得地乱花,无形中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使儿童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人生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父母和子女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作为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质量和孩子的成长发展水平。其次表现为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一方面,农村贫困家庭不能为少年儿童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农村的贫困文化及教育现状滋生了农民“教育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等思想,使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并对教育持有一种功利性价值取向,进而将其演化为一种短视的实惠观,以家庭利益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另外“留守学生”寄养家庭代养人文化素质普遍低,其寄养家庭缺少文化氛围,无力辅导其学习,教育方式不科学、不理性,难以了解到孩子的心理困惑,从而也加剧了“留守学生”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留守学生”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

二、农村文化教育环境的制约。

地区基础教育管理存在的种种弊端,也使教育缺乏鲜活的动力。

三、我国各项教育配套设施机制不完善。

随着我国社会错误!未指定书签。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而我国随之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不健全,外出农民工子女就读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多数适龄儿童不能进入正规的、条件好的公办学校就读,而只能在那些教学条件不完善,师资力量不好的私立学校就读。即使能进入当地正规学校就读,仍需缴纳高昂的学费和转学费,以及所需的生活费。很多家庭都不能承受这笔费用,不得不望而却步,从而导致他们得不到公平的教育权利。由于近年来中考、高考报考制度对农民工子女还不完善,在他们读到一定时候时,又不得不回到家乡农村就读。学习环境的变化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下降,也在此离开了父母的监管,又一次成为“留守学生”。

优质农村教育问题的论文(案例20篇)篇十七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当地就业困难,导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应从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1]农村留守儿童的总数是庞大的。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中可以推断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大概有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有4000多万人。[2]和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推算的约1980万人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留守儿童占整个农村儿童的比例高达28.29%,基本上是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

从分布地区上看,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基本上分布在安徽、湖南、河南、四川、广东、广西、江西等地,这七个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总数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52%,超半数。[3]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集中在中南各省,因为这些省份基本上都是属于劳动力输出型省份,省份本身的就业岗位不能满足过多的就业人口需求,人口流动性太大。从年龄分布来看,农村留守儿童中,学龄前、小学学龄、初中学龄、和大龄四个组在整个农村留守儿童总数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大约有3000多万人,大部分省份农村的中小学适龄留守儿童人数居多。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社会问童现象在将来的一定时期内仍然会存在,其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重中之重。

(一)、人格发展不健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心理的健康起着重要功能。[4]父母长期在外,很少回家,与孩子的沟通联系较少,对孩子的成长缺少关注与指导,容易使孩子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留守儿童的父母有的半个月或一个月才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外出打工夫妇一年才回家一次,由于家庭教育的忽然断裂或缺位,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平安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新问题。

(二)、学习成绩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部分“留守儿童”陷入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看到没上过什么学的父辈照样能在外打工挣钱,留在农村的孩子们觉得“这书读不读也没啥区别”。

(三)、思想品行新问题较多。

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认为,在家庭结构与少年儿童犯罪的相互关系中,不健全的家庭结构预示着父母角色的缺失,家庭教养功能的减弱,潜伏着少年儿童走向犯罪的危机。[5]父母亲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管制就比较少,尤其的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来补偿,致使部分留守儿童思想功利化和世俗化。又由于监护人的非凡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赌博、打架斗殴、迷恋“网吧”等。

(四)、安全隐患较多。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孩子本身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校和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6]学校不可能事无巨细。父母不在身边,作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或其他人又无法像父母一样做到尽心呵护,再加上监护人本身就缺乏安全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以致于留守儿童极易产生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一是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伤害和人身伤害。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这些孩子极有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公安部的一项统计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各类犯罪分子侵害的高危人群,其中男孩容易被人贩子拐卖,女孩容易成为性侵犯的对象。二是自己行为失控导致的安全问题。一些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少管理,长期和社会上的“混混”聚在一起,逐步沾上赌博、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不良恶习,久而久之,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自杀轻生之路。

(一)、城乡二元制结构造成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在打工地入学的高昂费用及各地不同教材影响教育衔接,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二)、经济收入和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绝大多数农民没有熟悉到教育是最大的投资,而认为其是最大的负担。

(三)、家长(或监护人)的教育能力和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巨大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喜好的关注就更少了,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四)、农村学校课程设置和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或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

(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新问题的根本所在。要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首先,要打破城乡二元化体制,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7]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积极改善农村学校的设施的办学条件,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农民工流入地的政府教育部门应加快解决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入学就读的新问题。政府应继续做好城市接收农村儿童的入学的工作,在实际中解决好城市入学门槛高、经济条件限制、住房、城市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加强农村普通学校和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尽量实行学生寄宿制。政府还要制定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在父母打工的城市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权利,免除不合理收费,使农民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和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

(三)、构建一个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保护网络,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因人而异落实教育保护方案。

学校方面:开展法制平安讲座,促进“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的开展。适当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图书室、喜好小组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随时洞察学生心理,通过家访、座谈、结对帮扶等办法,给这些学生以更多关心。针对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在情感发展上缺少支持的目前状况,教师要及时进行角色置换,由单纯学习上的指导者转换为关注和疏导他们学习、生活、情感、心理等新问题的临时父母;抓住节假期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使学校、家庭产生合力效应。

家庭方面:留守儿童父母应主动配合学校工作,在外出打工之前,一定要将自己在外打工的情况、联系方式等告知学校,并主动地和学校加强联系,以便及时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状况;要加强和子女的交流和沟通,最好每周联系一次,还要经常和临时监护人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要利用打工的淡季,尽可能多回家和孩子团聚,做到挣钱和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

社会方面:大力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和监督,营造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的氛围。各媒体、单位、组织、个人都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留守”儿童成长做出努力,建立“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适当开展少年儿童活动,弥补儿童离开父母后的空虚感。有关部门加大对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整治,加大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教育和监督,共同营造孩子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

(四)、发展是硬道理。留守儿童不仅仅是教育新问题和生活新问题,更是经济体制新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新问题,就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经济,所有的新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四、结语。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正在进行中,农民工进城务工这一现象还将在我国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存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和睦稳定,从长远来看,更关系到农村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消除留守儿童的教育新问题,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目前,应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在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下,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参与,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平教育体制,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1]杜启明,江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

[2]2008年2月27日全国妇联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与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http:///。

[3]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现状研究,2005(1)。[4]贺林珂,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促进和谐农村建设,2009(7)。[5]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

优质农村教育问题的论文(案例20篇)篇十八

中国由于地理和历史环境的原因,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山区人地矛盾更为突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山里大量闲置的劳动力走出大山去城市务工来改变生活贫苦的状况,由于没有技术紧靠出卖劳力,收入微薄,仅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所需,无力将孩子带在身边,山里交通不便,大都是半年、一年、更有甚者几年也不回来看孩子一次。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急需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平顶山鲁山、郏县和洛阳嵩县是山区的典型代表,总体而言耕地面积不足,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外出打工,是留守儿童较为普遍和严重的地区。

调查内容:xx山区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走访、访谈。

调查时间:

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中国的农村、乡镇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打工,随之产生了一个群体――留守儿童。其中0-14岁孩子占据多数,他们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长年不在身边,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必需的关爱和管教,严重影响了孩子们身心健康,其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俨然成为了建设和谐社会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河南是劳务工输出大省,也是留守儿童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这些劳务工对中原经济的崛起做出了贡献,他们的生活水平也稍有提高,然而仍无力将孩子带在身边,社会各界对中原地区的这些留守儿童的关注度普遍不够,以至于我们不忍看到的悲剧接连发生。为了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我们挑选了河南山区的新密尖山、平顶山的鲁山、郏县,洛阳的嵩县,深入学校对留守儿童做调研活动。

二、调研基本情况说明。

此次调研我们走访小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新密市尖山乡发放问卷77份,平顶山鲁山、郏县发放问卷347份,洛阳嵩县德亭镇、九店乡发放问卷164份,共计的588名适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回收问卷数量550份。其中特别针对儿童关于留守原因,监护情况,学习、生活情况及需求,情感关系及需求等问题做了重点调研与访谈。

(1)留守儿童情况。

新密市尖山乡留守儿童比例。

平顶山留守儿童比例。

嵩县留守儿童比例。

72.7%。

76.4%。

71.4%。

表2-1受访儿童中留守儿童比例。

而在对于这部分留守儿童的调研中发现,接近60%的留守儿童属于父母均不在家的双留守现象。平顶山山区留守儿童父母均不在家占57.6%;一个月回来一次占19.6%,多是半年或一年回来一次的占67.2%。一年以上占11.2%。嵩县的因不少务工人员在洛阳周边打工,多是父亲外出母亲在家照看孩子,不过均不在家也占了31.1%,一个月回来一次占45.1%,一年以上回来一次的占8.5%。

(2)留守儿童监护家庭教育问题。

在对各地区留守儿童现阶段被监护情况的调研中发现,平顶山鲁山和郏县的留守儿童:由祖(外)父母照顾的占48.7%,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30.5%,由哥哥姐姐或亲戚照顾的占19.6%,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1.8%,自己照顾自己的也有一定比例5.8%,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4.3%。在与父母的联系情况上不经常联系的占据33%,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23.2%。

根据这两项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严重情感缺失的情况,这部分孩子大多表现得孤僻,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卑,学习成绩差等。

在与能够与父母联系的孩子中,被关心得最多的还是以学习,生活问题居多,占总数的51.9%,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比例较为分散其中询问学习和生活的占27.4%。

优质农村教育问题的论文(案例20篇)篇十九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子女们的受教育状况,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应学校要求,我们进行本次调查。在此我真心希望您能够如实填写并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一定尊重和保护您的隐秘。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职业是?

a.教师b.工人c.经商d.农民e.行政官员f.其它。

2.您的文化程度是?

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专及师范类e.其它。

3.您有没有孩子在上学或者已经毕业?

a.有b.没有。

4.您的孩子在毕业后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你会后悔吗?

a.一定会b.可能会c.不会d.说不清。

5.供孩子上学您最担心什么问题?

a.费用b.毕业后的工作问题c.费用和工作d.不担心。

6.您有几个孩子是高中以上(含高中)文化程度?

a.4b.3c.2d.1e.0。

7.您有几个孩子是初中以下(含初中)文化程度?

a.4b.3c.2d.1e.0。

8.您的孩子中,最高文化程度是?

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e.正在上学f.其它。

9.您的孩子为什么会退学呢?

a.家庭困难不能支付高额费用b.学习成绩不好。

c.早点儿找份儿工作挣钱d.其它原因e.没退学。

10.您的孩子因为成绩不好而不愿意上学,你会怎样做?

a.强扭的瓜不甜不想上了就退学吧b.逼他(她)继续上学直到毕业。

c.分析成绩不好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激励他(她)努力学习d.不知道该怎样做。

11.谢谢您的参与,请问您对本试卷感觉如何?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不满意d.很不满意。

*您对于教育或者本问卷的建议(可选填):。

优质农村教育问题的论文(案例20篇)篇二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为改革开放和各项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正如陈至立在《教育也在可持续发展》中指出的“近年来我国教育的大发展、大改革,使新旧矛盾相对集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成绩背后存在着一些隐患。”与科学发展观相比较,非科学发展的教育现象或倾向还很突出,教育的城乡发展不平衡是中国教育的非科学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而农村小学师资问题更显突出。

农村小学师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教师待遇偏低。

农村小学师资严重缺乏与城镇小学严重超编形成矛盾。由于一部分师范毕业生及在职老师不愿到农村工作,想方设法留在城区,造成了农村小学师资严重缺乏,而城区小学严重超编的矛盾。农村小学只能聘请代课老师,他们的工资以前从教育附加费中支付,但取消教育附加费后,支付更困难,造成农村小学老师待遇偏低,极大地挫伤了老师的积极性。

(二)教师整体素质急待提高。

由于在农村基层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由过去的民办教师就地转正,甚至有很多还是代课老师,许多教师没有进行过正规的教育教学培训,基础较差;还有一些教师一边教学一边种田,没有把精力全花在教学上,有的甚至把教学当成副业,把做家务、干农活、搞其他赚钱的行当当成主业;这些老师参与进修培训、接受再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不高,造成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低下,难以培养出具有较好教学技能与较高教学水平的名师,妨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一人多课程现象普遍。

在农村小学,由于缺少体育、音乐、美术等非核心课程的专科教师,一人教几门课程,平均一两人“包教”一个班级,所谓“万金油”、“既当爹又当妈”就是最形象的说明。结果是有许多老师自然课教了多少年,却连一次试验都不曾演示过;许多农村孩子音乐学了六年却连“哆、月、咪”的基本音阶都唱不准;有多少孩子几乎天天上体育,却连起码的起跑姿势也做不好。如此多学科的教学,单就语文备课、写教案(即使是抄)、批改作业就占去了绝大部分时间,再加上班级管理、个别教育、课外辅导、家访,不管是上班时间还是课余时间都所剩无几了。再去上其它的课,就力不从心。

(四)教育思想封闭,教育观念落后。

因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师生对外界的新生事物接触少,对一些新的观念、理论、知识接收少,导致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知识老化,教学还固守着传统、僵化的老模式: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效果差。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上问题是农村小学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也是科学发展观在基层教育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应该充分认识这些问题,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只有教师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目前,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深化农村小学教育体制改革。

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认真做好教职工定岗、定员、分流工作。在核定编制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农村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保证农村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目标。实行教师轮岗制,扩大教师的流动面。继续实施支教活动,城镇教师必须到农村小学支教一至二年,方可得到晋升。设立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对长期支持在偏远农村任教的教师实施特殊津贴。鼓励青年教师“上山下乡”,对“上山下乡”的青年教师同样实施特殊津贴。为解决教师不足问题,除了聘用师范学校毕业生外,还可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教师,或者选派城镇学校富余人员到边远穷乡支教。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逐步撤并一些规模较小、办学效益差的学校,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要研究和解决好路途较远学生上学的困难,这是布局调整后学校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不能因学校布局调整导致学生辍学,不能因学校布局调整增加过重的群众负担。建立健全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帮助落后学校发现不足,寻找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制定改进措施,限期整改,以实际行动赶超先进。

(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通过实施“名师共享”活动,让有高超教学艺术、全新教育理念的骨干教师到农村小学上指导课,帮助薄弱学校教师提高教学水平。通过教改教研活动,以公开课、讲座等多种形式实现“教改成果共享”、“教育信息共享”,帮助扶持薄弱学校。要充分发挥城镇教育对农村教育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教育相对均衡发展,不断提高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人才是立校之本、强校之本,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办不成高水平学校。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督促教师参与进修培训,多学知识,增长才干,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对于耕教矛盾比较突出的,各农村小学可根据自身情况,尽可能缩短教师本人的农耕时间,充分保证教学时间,每年的农忙假要帮助教师在有效的时间内把庄稼收好种好。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

(四)扎实推进教育科研。

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学改革。结合农村小学实际,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重点环节,采取分层推进、滚动发展的办法,扎扎实实地进行教育科研。首先,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教育科研摆在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来,要有开展教育科研的责任感、紧迫感,并且将这种责任感、紧迫感传递给广大教师,引导大家从“教书匠型”走向“研究型”。领导要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跳出来,带头进行教育科研,在抓好科研骨干培养的同时,引领全体教师走上科研兴校的“阳光大道”,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健全科研机构的制度,建立有效的保证措施。结合实际,以本校教学中的最大问题为科研选题的切入点。加强学习,培养本校研究性教师。研究实践与课堂教学、常规教研紧密结合,以课题研究为核心开展系列活动。定期开展现状分析。结合研究课题开展优秀研究课教案展评活动。组织示范课、观摩课活动。周期性的开展全员课题研究公开课活动。及时进行经验总结。树立成果意识,注意课题资料的搜集、管理与应用。要抓住新课改这个契机,加强教育科研,落实管理,增强学校的发展后劲。

(五)落实教师专业化,教学专科化。

教师专业化,教学专科化,具体说就是尽量让一个教师所教的课程少下来、专起来,专科化至少是少兼科。理想的,当然是一个教师只钻研一门课程,同时跨班年级教同一课程。现实可行的,就是一门主课程再加上一门非核心课程。主课程教学不跨班、跨年级,这是教学比较的需要。而非核心课程则允许跨班、跨年级教学,这是现时的需要。只有教学专科化了或尽量少兼科,这样才有利于每个教师把学问做深,把主课程教好教精;才能让教师积的极适应不同教育情境、去充分认识学生间的各种差异,从而积极调控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趋于完美。同一班级,他教语文、思品,我教数学、自然。班主任带核心课程,其余尽量开放,让多个老师来教,让学生从不同风格的老师身上汲取营养、博采众长。只有这样的教育,各学科才能落到实处,学生的接触面才会广,才能保证农村小学人文、科学教育得到落实,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最终开花结果。

相关范文推荐

    实用团建拓展的体会和心得(汇总22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和策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欢迎指正和补充。扬州作为江苏省的一座古都,以其独

    专业学习滑板心得体会及收获(模板15篇)

    在工作或学习中,积累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成长和提升。接下来是一些青年人的心得体会,他们在面对挑战和困惑时,通过总结和思考找到了自己的成长之路。党校学习是每位

    实用电子电工个人简历(汇总12篇)

    个人简历可以帮助你向别人展示你的职业发展和成就,让你在求职过程中更具竞争力。最后,希望大家通过以下这些个人简历范文,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个人简历的技巧。

    最优生产协议书(模板19篇)

    生产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科学管理和高效运作。以下是一些生产效率提升的方法和实践经验,希望对大家提高生产效率有所启示。_________(全称)(以下简

    实用护士入党发展对象思想汇报(汇总16篇)

    思想汇报是一种自我反省的机会,可以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现在让我们一起浏览一下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思想汇报范文吧。写入党思想汇报,是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和

    专业事业单位年度工作总结医生范文(23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提高自己在工作中的能力和竞争力。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人士撰写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的工作总结带来一些新的视

    专业税务年工作经验总结(案例16篇)

    税务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部分,旨在维护国家税收秩序和社会公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税法改革解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各位同仁大家好!时间很紧,我用最短的

    最优嬉戏谷活动心得体会(案例22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和分享自己的经验,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指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嬉戏谷作为一家以亲子游戏为主题

    专业疫情工作个人总结(案例18篇)

    在写个人总结时要注意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成绩,不盲目自谦或自夸。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篇优秀的个人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疫情期间,__分局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

    精选交通安全教育工作计划(模板23篇)

    安全工作计划是对于一定时间范围内,组织或个人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任务、目标和措施的概括和计划。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一些行业安全工作计划的最新资料,供参考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