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课程反思总结 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反思(优秀5篇)

时间:2024-09-11 作者:曼珠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课程反思总结篇一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教材第七单元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数11至20各数、读数和写数、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我上的内容是数11至20各数认识第一课时。上好这节课有三大难点需要突破:

1、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如何关注。现在的孩子其实大都会数、会写1120各数,也了解这些数有关的知识,我们怎样在课堂上去关注孩子的现有学习基础,是教学需要突破的。

2、十进制概念的建立。

3、学生数感的培养。

成功之处: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处理教学好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对11—20各数的数数,我没有花时间教学生,而是让学生直接参与数物体个数,如数小组的人数、数小棒等等。又如通过看直尺读数及对数字娃娃排数、读数、比较数的大小等一系列教学的活动,都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领悟知识。

2、十进制概念的建立。

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围绕怎样摆放让别人也很快地看出是12根这个问题,学生自主地动手操作摆小棒,汇报交流,呈现出多种摆的方法,学生各抒己见,无法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但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此时,我巧妙地设计了三幅画面,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10根10根地摆,三幅画图均以出现为2秒钟的时间,马上消失的方法,当学生对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无法说出根数,感到无奈时,而10根扎成一捆的摆法却给学生带来惊喜、兴奋、成功。通过比较体验,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并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学设计,突破了10个一就是1个十的难点,从而理解了数的意义,建立正确的数概念,为培养数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数学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对此我安排了相应的活动,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如通过考眼力游戏,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当然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生活中感受知识,巩固数感。对此引入时让学生数小组的人数,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又如让学生用11—20的各数来说一句话,学生马上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学生这分分秒秒地思考,反映出他们对数的兴趣,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将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主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当然培养数感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只能说在这节课设计的各个环节努力地体现这一目标。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课程反思总结篇二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有趣及生动的讲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为了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综合水平,教学内容的正确导入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枯燥单调的数字游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结合一定的信息技术设备开展合理有效的教学课程。对于数学中难点教学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设备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展示,为学生提供一个形象、具体的教学效果。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直观的认识与了解,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数学教师在教学数字相加、相减的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规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良好功能,采用卡通人物的个数来表示数字,相加即运用动画效果加入卡通人物,相减即卡通人物消失。在教学内容上引入卡通人物,即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又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课程反思总结篇三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标准》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在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界定上有什么新意呢?从目标结构上看,增加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从目标取向上看,它突出如下几个方面:

(1)重视培养学生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强调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4)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

《标准》把数学课程目标分为四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四个目标相互间的关系:

“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在数学学习中,知识、技能与问题解决之间是一种递进关系,知识、技能的掌握是问题解决的基础,而数学思考(认知策略)、情感与态度则伴随在上述目标的实现过程中。

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四个目标是四个不同的领域,具体目标要求不同(见p2中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学习为例).

过程性目标的陈述形式:

经历(感受)过程性目标行为动词:体验(体会)

探索《标准》中的过程性目标使用的局限性:一方面,有些基本知识的学习经过这一过程根本行不通。另一方面,有些数学知识、技能经历这一过程则没有必要.

此外,有些知识、技能经历探究过程的习得效果则更差一些。

第二章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概述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

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教学设计是一种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评价教学效果的操作过程,并将结果表现为一种教学系统。

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过程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试行、评价和修改的过程,是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怎么样,也就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即任务设置的缘由——为什么教,到分析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任务,明确要教些什么和怎么教,并通过预测和评价教学效果,不断修改方案,从而形成一个教学系统,获得问题解决的过程。

(二)分析教学对象

1、基本情况:

学生的年龄与学段情况、数学基础情况、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情况。

1)在有关的学习内容方面,学生目前的知识与技能的水平如何?

(2)对有关的学习内容,学生有什么背景经验?

(3)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可能存在哪些误解?

(4)学生对教学的内容一般态度如何?那些比较喜欢或存在反感情绪?

(5)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教学媒体?等等。

2、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1)什么是起点能力

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就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

(2)如何了解学生的起点情况?

一是课前自问自答。如,谁能说说你对面积了解了那些?

二是课前了解。如在进行计算题复习课教学时,事先让学生做了八道题目,找出错的.症结所在。

三是导入环节直接了解。如,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

(一)分析教材

1、为什么要这样编排?

如:二年级乘法的认识:分成二个单元,第一单元教到六六三十六。

而且是“五的口诀”放在第一位子。

2、这样编排的特点是什么?

(二)用教材教

1、教材与课程有何关系?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是一个引子,或者是一个案例,而不是课程的全部。

2、教师应如何看待、使用教材?

(1)把教材作为样板;

(2)把思想作为主线;

(3)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经验,从他们的生活实际中选取内容重组教材

3、用教材教有哪些策略?

(1)比较:比较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联。

(2)还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3)转化:将课堂中的随机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

(4)开发:开发周边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

(5)调整:运用更换、增删、归并、修改等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

所谓“更换”,就是把不适合学生与教师自身特点的素材更换为适合的素材。

所谓“归并”,归并学习内容。

所谓“修改”,把教材中欠合理之处加以修改。

(6)挖掘:充分挖掘教材含蕴,发现教材新意义

4、如何组织、呈现学习内容?

按照一定的目标结构,恰当地选择、组织、呈现学习内容是实现“用教材教”的前提。

(1)结构化学习内容

(2)回归“生活世界”的学习内容

(3)具有生成力的学习内容

5、教材中隐性的东西

(1)数学思想

(2)解决问题的方法

(3)编排这个内容的前知是什么,对学生的后续学生有什么帮助。

(4)学生会喜欢这个内容吗?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课程反思总结篇四

一项调查表明:十有八九的人喜欢电脑都是认为电脑是有趣、好玩开始的。同理,要让学生对你教的学科感兴趣,就得让学生觉得这门学科是有趣的。所以吸引学生的关键尽量把课上有趣些!

怎样把数学课上有趣?笔者认为应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乐观、开朗的性格是创造教学幽默的基础。教育工作是以人为对象的,教师要用知识启迪学生的心灵,用情感诉诸人的情感。所以,教师要时时处处表现出乐观向上、热情奔放的精神面貌。只有这样,教学中才能用幽默的语言、表情、动作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实现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中存在着可以利用的有趣素材。苏教版教材就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绝妙的有趣的材料。如在教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79页《可能性》这一内容,课上让学生进行摸球游戏,学生觉得十分有趣,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教材安排这样的教学内容将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可操作的活知识,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枯燥的材料变生动,达到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目的,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与教学内容的`内涵。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情况,选择富有幽默色彩的教学方法,这样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中掌握知识。如在教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50页《测定方向》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或旷野进行实地测量,学生借助指南针,在组内成员的互相配合下,饶有兴趣地完成测定任务,这种有趣的教学方法是一般的说教和强化的练习所不能达到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事先未曾预料到的问题。例如,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常常需要进行组织教学,时时抓住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幽默可以助教师一臂之力。说几句幽默的话,做一个幽默的动作,可以让学生舒缓一下心理的疲劳,有利于学生下一个“注意”。

正是在数学课堂中增加了一些非纯数学的教学,特别是增加了一些“笑”和“趣”的元素,才使得我的数学课堂充满笑声,才使我们的学生喜欢上数学。可见,经常地、恰如其分地在课堂教学中来一点幽默,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这必将有助于我们的数学教学。

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幽默!需要风趣!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课程反思总结篇五

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能够良好地进行下去。在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认清自己在课堂上所起到的引导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积极地为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创造条件,同时学生也要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1积极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建立良好的学习情景,对知识点加以梳理,确立教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对于学习,一直将兴趣作为学生重要的启蒙老师,只有学生对学生产生了兴趣,他们才愿意去探究知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问题就成为了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恒量变。问题的提出是需要思考的,并且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会有一个强烈的解答渴望,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这也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所要达到的一个主要目标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创新,通过巧妙地安排和制造问题,以激发学生的主观探究动力,从而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来,完成教学目标。

2.2学生主动学习,积累新的知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对于整个教学活动的良好展开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对于课堂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并且正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创造力要加以鼓励,并指出此种做法的实际效果。例如,比较分数大小,通常做法是通分,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分子的大小,而有的同学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其他的尝试,通过得出小数的方式,分析出分数的大小,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创造性的伟大。综述在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设定科学合理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其主观学习意识,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为此,要积极地推广和使用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以使小学教学克服传统教学弊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