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马可波罗游记的读后感(通用8篇)

时间:2024-09-22 作者:书香墨

成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实现的。在励志文章中,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和连贯性,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励志范文,它们总结了许多人的成长经验。

马可波罗游记的读后感篇一

马可·波罗与他的故事《马可·波罗游记》,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马可·波罗(marcopolo,1254—1324),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也是旅行世家。

马可波罗的祖父名叫安得利亚波罗,他的三个儿子,大儿子叫老马可波罗,是马可波罗的伯父,第二个儿子叫尼哥罗波罗,是马可波罗的父亲,三儿子名叫马窦波罗,是马可波罗的叔叔,他的父亲和叔叔都是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径中东,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出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又名《马可·波罗行纪》、《东方闻见录》)。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马可·波罗游记》共分四卷,第一卷记载了马可·波罗诸人东游沿途见闻,直至上都止。第二卷记载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政府,节庆,游猎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州,福州,泉州及东地沿岸及诸海诸洲等事;第三卷记载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诸岛屿,非洲东部,第四卷记君临亚洲之成吉思汗后裔诸鞑靼宗王的战争和亚洲北部。每卷分章,每章叙述一地的情况或一件史事,共有229章。书中记述的国家,城市的地名达100多个,而这些地方的情况,综合起来,有山川地形,物产,气候,商贾贸易,居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及至国家的琐闻佚事,朝章国故,也时时夹见其中。

马可波罗的这本书是一部关于亚洲的游记,它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情况,而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马可波罗在中国停留的时间最长,他的足迹所至,遍及西北,华北,西南和华东等地区。他在《游记》中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记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中国人的智慧,比如大将慧元发明的奶粉和肉松,当时的火炮,纸币等很多其他国家没有的东西。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以叙述中国为主的《游记》第二卷共82章,在全书中分量很大。在这卷中有很多篇幅是关于忽必烈和北京的描述。

马可波罗游记的读后感篇二

1253年,马可波罗出生于水上之城威尼斯,家族世代为贸易商,1260年,马克的父亲尼古拉和叔父,玛杜兄弟俩从君士坦丁堡来到蒙古大帝的首都上都,见忽必烈大王,1266年兄弟俩拿到忽必烈大王赠于的一块雕刻有大雕符号的金牌通行证,所以通行非常方便,又由上都出发,回威尼斯。1271年,17岁的马可随父亲和叔父,自威尼斯出发,一块儿来到中国。渡过地中海,横穿欧亚大陆,来到中国旅行。他们翻越了无数陡峭险峻的山峦,穿过了许多荒无人烟的沙漠,历尽了艰辛。

1295年,马可?波罗带着不菲的金银珠宝,还有关于中国人的生活秘密,回到了自己暌违已久的故乡威尼斯。可是,威尼斯人根本就不相信,这个“失踪”了二十多年的冒险家所讲的那些不可思议的故事。他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百万马可”,意思是说,他所讲的故事乃是“一百万个谎言。看了标题和其中的有关杭州和东南亚的几章,杭州的街道和运河,都相当广阔,船舶和马车载着生活日用品,不停地来往在街道上和运河上。连接运河两岸主要街道所架的桥,都有高级的建筑技术,使桥身高拱,以便竖有很高桅杆的船只可以从下面顺利通过。

杭州城内有十个巨大的广场和市场,街道两旁的商店,不计其数。每一个广场的长度都在一公里左右,广场对面则是主要街道,运河跟一条主要街道平行,河岸上有庞大的用巨石建筑的货栈,存放着从印度或其他地方来的商人们所带的货物。这些外国商人,可以很方便地到就近的市场上交易。一星期中有三天时交易日子,每一个市场在这三天交易的日子里,总有四万人到五万人参加。

杭州街道全铺着石板或方砖,主要道路的两侧各有十步宽的距离,用石板或方砖铺成,但中间却铺着小鹅卵石。阴沟纵横,使雨水的一流入运河。街道上始终非常清洁干燥,在这些小鹅卵石的道路上,车如流水马如龙一样地,不停奔驰。马车是长方形的,上面有篷盖,更有丝织的窗帘和丝织的坐垫,可以容纳六个人。从二十六公里外的内海所捕获的鱼虾,每天被送到杭州。当你看到那庞大的鱼虾数量,你会想到怎么能卖得完。可是,不到几小时的光景,就被抢购一空,因为杭州的居民实在太多。

通往市场的街道都很繁华,有些市场还设有相当多的冷水浴室,有男女侍者分别担任招待。杭州人不管是男是女,终年都用冷水沐浴。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这个习惯,认为冷水对身体有益。当然,也有热水浴室,不过专供外国人使用,因为外国人不能忍受那冰一样的冷水。杭州市民每天都时间,大都在晚饭之前。

杭州主要街道的两旁,矗立着高楼大厦。男人跟女人一样,皮肤很细,外貌很潇洒。不过女人尤其漂亮,眉目清秀,弱不胜衣。她们的服装都很讲究,除了衣服是绸缎做的外,还佩戴着珠宝,这些珠宝价值连城。

这就是欧洲威尼斯王国商人马可波罗笔下的十三世纪中国杭州的.景象。真是让中国人汗颜!不怪乎,白杨说,明皇朝让中国倒退了整整三百年!也由于这篇游记,使欧洲的探险家前仆后继,寻找通往遍地黄金的大汗乐土之路。

看了这些描述,我觉得欧洲之行所作的游记,实属多余。十三世纪中国已建立起高度的文明与繁荣!而那时的欧洲人尚未开化。他们看到当时的中国,就像乡下人进大都市,满目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惊奇得目瞪口呆!跟我们这群游客今天看到的繁华欧洲一样惊奇。

读史,让人感到心情的沉重!

马可波罗游记的读后感篇三

1253年,马可波罗出生于水上之城威尼斯,家族世代为贸易商,1260年,马克的父亲尼古拉和叔父,玛杜兄弟俩从君士坦丁堡来到蒙古大帝的首都上都,见忽必烈大王,1266年兄弟俩拿到忽必烈大王赠于的一块雕刻有大雕符号的金牌通行证,所以通行非常方便,又由上都出发,回威尼斯。1271年,17岁的马可随父亲和叔父,自威尼斯出发,一块儿来到中国。渡过地中海,横穿欧亚大陆,来到中国旅行。他们翻越了无数陡峭险峻的山峦,穿过了许多荒无人烟的沙漠,历尽了艰辛。

1295年,马可?波罗带着不菲的金银珠宝,还有关于中国人的生活秘密,回到了自己暌违已久的故乡威尼斯。可是,威尼斯人根本就不相信,这个“失踪”了二十多年的冒险家所讲的那些不可思议的故事。他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百万马可”,意思是说,他所讲的故事乃是“一百万个谎言。看了标题和其中的有关杭州和东南亚的几章,杭州的街道和运河,都相当广阔,船舶和马车载着生活日用品,不停地来往在街道上和运河上。连接运河两岸主要街道所架的桥,都有高级的建筑技术,使桥身高拱,以便竖有很高桅杆的船只可以从下面顺利通过。

杭州城内有十个巨大的广场和市场,街道两旁的商店,不计其数。每一个广场的长度都在一公里左右,广场对面则是主要街道,运河跟一条主要街道平行,河岸上有庞大的用巨石建筑的货栈,存放着从印度或其他地方来的商人们所带的货物。这些外国商人,可以很方便地到就近的市场上交易。一星期中有三天时交易日子,每一个市场在这三天交易的日子里,总有四万人到五万人参加。

杭州街道全铺着石板或方砖,主要道路的两侧各有十步宽的距离,用石板或方砖铺成,但中间却铺着小鹅卵石。阴沟纵横,使雨水的一流入运河。街道上始终非常清洁干燥,在这些小鹅卵石的道路上,车如流水马如龙一样地,不停奔驰。马车是长方形的,上面有篷盖,更有丝织的窗帘和丝织的坐垫,可以容纳六个人。从二十六公里外的内海所捕获的鱼虾,每天被送到杭州。当你看到那庞大的鱼虾数量,你会想到怎么能卖得完。可是,不到几小时的光景,就被抢购一空,因为杭州的居民实在太多。

通往市场的街道都很繁华,有些市场还设有相当多的冷水浴室,有男女侍者分别担任招待。杭州人不管是男是女,终年都用冷水沐浴。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这个习惯,认为冷水对身体有益。当然,也有热水浴室,不过专供外国人使用,因为外国人不能忍受那冰一样的冷水。杭州市民每天都时间,大都在晚饭之前。

杭州主要街道的两旁,矗立着高楼大厦。男人跟女人一样,皮肤很细,外貌很潇洒。不过女人尤其漂亮,眉目清秀,弱不胜衣。她们的服装都很讲究,除了衣服是绸缎做的外,还佩戴着珠宝,这些珠宝价值连城。

这就是欧洲威尼斯王国商人马可波罗笔下的十三世纪中国杭州的景象。真是让中国人汗颜!不怪乎,白杨说,明皇朝让中国倒退了整整三百年!也由于这篇游记,使欧洲的探险家前仆后继,寻找通往遍地黄金的大汗乐土之路。

看了这些描述,我觉得欧洲之行所作的游记,实属多余。十三世纪中国已建立起高度的文明与繁荣!而那时的欧洲人尚未开化。他们看到当时的中国,就像乡下人进大都市,满目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惊奇得目瞪口呆!跟我们这群游客今天看到的繁华欧洲一样惊奇。

读史,让人感到心情的沉重!

马可波罗游记的读后感篇四

游记一般是个人兴趣所致,不是遵命文学,没有政治色彩与正史相比与当初现实情况更为接近,不过也会因个人脾性问题而不太靠谱。

关于《马可波罗游记》的传说很多:一个叫马可波罗的意大利人在七百多年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将他看到的中国写成游记,引得无数外国的英雄竟折腰,他们看了《马可波罗游记》引发了对中国强烈的好奇心,产生了到东方来寻找发财机会的强烈欲望。据说哥伦布就是被《马可波罗游记》激励想到东方来发财,却无意中发现了“新大陆”。我看这本书时想起了一个故事:文革结束后全国都开pi斗“四人帮”的会,陕西农民批评毛夫人说蓝萍女士的床头和床尾都放了糖罐子和油条,睡觉前吃油条蘸白糖,一起床又吃油条蘸白糖,那日子过得比皇后还奢靡。马可波罗游记的语气有如陕西的农民,以一个倾慕的视角大胆进行想象,对于忽必烈各种穷奢极欲的生活有明显夸大之嫌,道听途说的成分太浓,说忽必烈身边的巫师可以人工影响天气,更加不靠谱了。

和我有相同感觉的人很多,这篇游记在当时也引发大量争议,一些威尼斯人说那是他在波斯商旅的`营帐中听来的,当时做买卖能去到波斯已是天的尽头了。英国学者披露意大利考古学家最新研究成果:一系列新证据显示,马可波罗其实从未到过中国。大英图书馆的弗朗西斯·伍德于1995年出版《马可波罗真的去过中国吗?》一书,称马可波罗很可能连黑海都没到过。

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所述的内容可信度不高,连该书的版本都没有定数,有的有四篇,有的只有三篇。那些关于西方人看了这本书引发对古老东方国度向往的说法大约也是个传说吧?不知道我的老师们是否读过这本书,他们介绍说这本书描绘当时中国的繁华、富庶,并要我们引以为自豪,我们的祖先也曾经阔过。看看书中那时哪里有我们的国家?我们的首都北京被他们称为“汗八里”,这里是鞑靼人、契丹人、突厥人、撒拉森人的乐园,哪里看得到华夏的子孙?就是到了云南这样偏远的西南边陲,都是由鞑靼人统治,鞑靼人禁止我们打猎、捞珍珠,只为那忽必烈一人享用。

在北京的北土城公园里有忽必烈进入北京的大型雕塑,那神气比解放军进入北京城还要英武许多。法国大儒孟德斯鸠说鞑靼人是世界的祸害,曾经两次征服中国,但我们中国人却不这么看,还自豪地说我们的祖先曾经打到了欧洲,我们的历史地图在那个时代是多么的辽阔。那个年代按顾炎武的说法应当是中华民族第一次亡天下,按照“殖民地”的概念来看那时的中国只是蒙古人的殖民地。我们的文化是顺从的,被人家征服了就直接认他为祖先,明时的江山被大清国侵占了,于是大家都蓄起了长辫,做了大清国的顺民。但顺从不一定是中华一贯的思想,清末反清斗士们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直接指出满清就是鞑虏,鲁迅先生也提出成吉思汗应当是蒙古人的祖先。

《马可波罗游记》由一个不太靠谱的人记的不靠谱的传说,读了该书很容易得到这样的判断,但是对待历史我们还缺乏评判的尺度和价值观念的基本准则。

马可波罗游记的读后感篇五

马可·波罗与他的故事《马可·波罗游记》,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马可·波罗(marcopolo,1254—1324),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也是旅行世家。

马可波罗的祖父名叫安得利亚波罗,他的三个儿子,大儿子叫老马可波罗,是马可波罗的伯父,第二个儿子叫尼哥罗波罗,是马可波罗的父亲,三儿子名叫马窦波罗,是马可波罗的叔叔,他的父亲和叔叔都是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径中东,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出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又名《马可·波罗行纪》、《东方闻见录》)。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马可·波罗游记》共分四卷,第一卷记载了马可·波罗诸人东游沿途见闻,直至上都止。第二卷记载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政府,节庆,游猎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州,福州,泉州及东地沿岸及诸海诸洲等事;第三卷记载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诸岛屿,非洲东部,第四卷记君临亚洲之成吉思汗后裔诸鞑靼宗王的战争和亚洲北部。每卷分章,每章叙述一地的情况或一件史事,共有229章。书中记述的国家,城市的地名达100多个,而这些地方的情况,综合起来,有山川地形,物产,气候,商贾贸易,居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及至国家的琐闻佚事,朝章国故,也时时夹见其中。

马可波罗的这本书是一部关于亚洲的游记,它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情况,而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马可波罗在中国停留的时间最长,他的足迹所至,遍及西北,华北,西南和华东等地区。他在《游记》中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记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中国人的智慧,比如大将慧元发明的奶粉和肉松,当时的火炮,纸币等很多其他国家没有的东西。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以叙述中国为主的《游记》第二卷共82章,在全书中分量很大。在这卷中有很多篇幅是关于忽必烈和北京的描述。

马可波罗游记的读后感篇六

大家都知道马可波罗是一个大名鼎鼎的旅行家,可你们知道他是怎样得到这个的吗?在他小的时候,马可波罗的父亲就已远度重洋,来过了中国。在他幼小的心里便已播下了种子:中国是美的,中国又是神秘的。他17岁那年,终于有机会和他的父亲、叔父踏上了去中国的路。

他们历尽千辛万苦,越过四个国家,三个大沙漠,一个平原,来到了中国。那时中国的国王忽必烈,很看中年轻有为的马可波罗,让他在中国当官,还派他出使老挝等离我们近的国家。马可波罗也很乐意的。接受。在中国当了官的马可波罗,为我国的航海技术更进一步,使我们和多个国家联盟。

他还是一个不懂就问的人,碰到不懂的地方,他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有一次,他在出使老挝,发现当地的人都是用盐币(用盐做成的小饼,两边凹凸不平)来做货币,便好奇地询问当地人,为什么要用盐币来做货币,这表示这什么……当地人见他这么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便告诉他:“这是因为从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用这种货币了……”马可波罗在中国当完官回家后,那里正在打仗。马可波罗没几天就被捕了,可他在狱里还写了一本《东方见闻》。出版后深受人民的喜爱,这本书一直畅销到东方,马可波罗才告别了人世。

中国人民一直记着他为我们做过的每一件事。

马可波罗游记的读后感篇七

1271年的春天,一位十七岁的少年离开家乡,跋山涉水来到别的国家工作十六年,是不是很传奇?他就是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是一名威尼斯人,他的母亲很早就离世了,他从小由亲戚带大作文吧。等他长到十七岁时,他跟着他的父亲和叔叔,开启了一段漫长的旅行。

他们骑马穿过安那托利亚到达波斯。穿过草原,高山和银矿,冒着被强盗袭击的危险,顶着恶劣的天气,来到了当时忽必烈统治的王国——中国。

马可在中国学会了很多本领,大汗忽必烈就让他出使各个地方。干旱的北方,湿热的南方,把看到的风土人情,回来汇报给忽必烈。就这样,他在皇宫里工作了十六年。

后来,由于思乡心切,在完成忽必烈交给的任务:把阔阔真公主送到伊利汗国后,他终于回到了家乡威尼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读完这本书,我思绪万千,我觉得马可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一路上经历过严寒、酷暑,遇到过强盗,喝过苦涩的水。在兴都库什患了大病,全身疼痛,发起高烧。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停止前进。在休整期间,他还学习了波斯语和蒙古语,这为他以后觐见忽必烈打下了基础。我要学习他这种不怕吃苦,持之以恒的精神。

其次,我觉得马可他对待工作认真。在忽必烈皇宫工作的这十六年间,他穿过城市和乡镇,越过秦岭,来到了长江。路过葡萄园、生姜园和桑树林,看见过老虎、鳄鱼和巨蟒。他把看到的,听到的都记录下来,汇报给大汗。我也要学习他这种认真工作的精神。

同时我还收获了许多的地理历史知识。比如他们启程时走得是内陆,经过兴都库什山脉、帕米尔高原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回程时由于战争,陆地被切断,他们只好走水路,穿过中国南海,经过苏门答腊,再沿着西印度海岸穿过印度洋,最终到达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港口。这使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知识。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马可波罗游记的读后感篇八

游记一般是个人兴趣所致,不是遵命文学,没有政治色彩与正史相比与当初现实情况更为接近,不过也会因个人脾性问题而不太靠谱。

和我有相同感觉的人很多,这篇游记在当时也引发大量争议,一些威尼斯人说那是他在波斯商旅的营帐中听来的,当时做买卖能去到波斯已是天的尽头了。英国学者披露意大利考古学家最新研究成果:一系列新证据显示,马可波罗其实从未到过中国。大英图书馆的弗朗西斯・伍德于1995年出版《马可波罗真的去过中国吗?》一书,称马可波罗很可能连黑海都没到过。

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所述的内容可信度不高,连该书的版本都没有定数,有的有四篇,有的只有三篇。那些关于西方人看了这本书引发对古老东方国度向往的说法大约也是个传说吧?不知道我的老师们是否读过这本书,他们介绍说这本书描绘当时中国的繁华、富庶,并要我们引以为自豪,我们的祖先也曾经阔过。看看书中那时哪里有我们的国家?我们的首都北京被他们称为“汗八里”,这里是鞑靼人、契丹人、突厥人、撒拉森人的乐园,哪里看得到华夏的子孙?就是到了云南这样偏远的西南边陲,都是由鞑靼人统治,鞑靼人禁止我们打猎、捞珍珠,只为那忽必烈一人享用。

在北京的北土城公园里有忽必烈进入北京的大型雕塑,那神气比解放军进入北京城还要英武许多。法国大儒孟德斯鸠说鞑靼人是世界的祸害,曾经两次征服中国,但我们中国人却不这么看,还自豪地说我们的祖先曾经打到了欧洲,我们的历史地图在那个时代是多么的辽阔。那个年代按顾炎武的说法应当是中华民族第一次亡天下,按照“殖民地”的概念来看那时的中国只是蒙古人的殖民地。我们的文化是顺从的,被人家征服了就直接认他为祖先,明时的江山被大清国侵占了,于是大家都蓄起了长辫,做了大清国的顺民。但顺从不一定是中华一贯的思想,清末反清斗士们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直接指出满清就是鞑虏,鲁迅先生也提出成吉思汗应当是蒙古人的祖先。

《马可波罗游记》由一个不太靠谱的人记的不靠谱的传说,读了该书很容易得到这样的判断,但是对待历史我们还缺乏评判的尺度和价值观念的基本准则。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