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的变化规律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时间:2023-11-10 作者:薇儿

教学计划需要适应不同层次和不同能力的学生,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参考教学计划范文时,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

商的变化规律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3篇)篇一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索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美。

2、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建立知识结构,学会归纳、总结、比较、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5、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美。

《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58页例4,59页练习九的内容。本课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上几(或除以几)积也乘上几(或除以几)的规律,并能熟练地应用到计算中。

直观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6×2=12(元)。

6×40=240(元)。

6×200=1200(元)……。

师: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6和2是什么?12又是什么?

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为了方便把上面的算式分别为(1)式、(2)式和(3)式。

分组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汇报讨论结果。各小组选代表来说一说。

(在汇报过程中,及时鼓励学生。)。

最后得出结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具体应该怎样比?你的发现是什么?

学生自由来说,然后把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谁能把刚才大家的研究总结一下?积的变化与谁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学生作最后的总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乘几或除以几。

三、质疑、巩固新知。

刚才我们找到的变化特点,是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具有这个特点哪?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办哪?(我们可以找一些乘法算式的例子用刚才的比较方法研究,看看积的变化是不是具有这个特点。)。

同桌相互出题,共同验证。(数大时可以用计算器帮忙。)。

汇报验证结果。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研究,你们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出这节课的收获。

(师:你们说的太棒了!祝贺大家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愿意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吗?那就跟我走吧!)。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

1、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

32×50=。

8×25=。

8×150=。

4×50=。

2、根据12345679×9=111111111,直接。

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2345679×18=。

12345679×27=。

81×12345679=。

12345679×()=444444444。

12345679×()=666666666。

3、59页2题。

4、59页5题。

乘几乘几。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积。

除以几除以几。

《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探索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要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索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口算、计算、交流等活动,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学生在探索活动过程中兴趣很高,交流得也很积极,但是让学生总结出积的变化规律还是有些困难的。因而,我想到我们平时的课堂在学生的总结能力上还有待于教师进一步关注。让学习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这样,学生自然就敢于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了。

另外,对于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学生对于基础的练习能够运用自如,但是灵活度较高的练习却有些困难。因此,教师在选择练习时应该关注练习的广度和新鲜度,让学生见多识广、灵活运用。

商的变化规律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3篇)篇二

教学目标:发现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具体做到,发现被除数不变,商随着除数的扩大(缩小)而缩小(扩大);除数不变,商随着被除数的扩大(缩小)而扩大(缩小);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时,商不变。并会根据这些规律计算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学生在观察时,对于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了商反而缩小的规律是比较难理解的。

教学过程。

一、课前研究。

课前小研究。

研究者班级___________。

一、计算下面两组题,我能发现规律。

(1)。

200÷=。

比较一下这些式子之间,我发现了被除数、除数和商有这样的变化规律:被除数不变,除数(填怎么变),商(填怎么变)。

(2)。

÷8=。

比较一下这些式子之间,我发现了被除数、除数和商有这样的变化规律:被除数(填怎么变),除数不变,商(填怎么变)。

二、继续探索:

我又发现了被除数、除数和商有这样的变化规律:被除数(填怎么变),除数(填怎么变),商(填怎么变)。

三、堂上学习。

1、交流汇报,抓住以下几个问题:

板书:变、不变……。

转折:刚才我们发现,当被除数不变时,商和除数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而除数不变时,商和被除数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能解释一下吗?可以举个生活中的例子(讨论)。

(1)为什么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大了,商会变小?

(2)为什么除数不变,被除数变大了,商会变大?

如果还是分给一个班的50人,现在拿来3包糖果,每个人得到多了还是。

少了?为什么?

如果糖果拿来2包,分的班也变成2个班,每人得到的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

小结:被除数也就是要分的总数,当被除数不变,除数乘上几,商反而要除以几;当除数不变,被除数乘上几,商也会乘上几。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时,商不变。

四、巩固练习。

1、从上到下,根据第1题的商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72÷9=36÷3=80÷4=。

720÷90=360÷60=80÷40=。

7200÷900=3600÷600=800÷400=。

2、根据第三个规律,把下面的除法算式改写成比较简单的算式:

38700÷900=387÷()。

45000÷600=()÷6。

3200÷80=320÷()。

81000÷900=8100÷()。

3、根据2500÷50=50你能写出多少个商相同的除法算式?(小组完成)。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那些内容?谁愿意分享你的收获。

商的变化规律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3篇)篇三

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图形的变化规律”这一课时,以学生喜欢的“联欢会”为主线展开教学,通过“举行联欢会”—“布置教室”—“观察教室的设计”这一过程,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提高他们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增强相互合作的意识。

在教学找规律的方法时,强调规律是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身边的事物只要出现了三次或三次以上,就是有规律的。其实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有规律的每组图形之间画上虚线,让学生充分理解规律就是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从而使学学会找规律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调整课堂教学,而不是让学生按照事先预想好的教学过程参与学习。教师不能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环节进行,教学时富有弹性,以便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调整。

商的变化规律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3篇)篇四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4、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辨证思想。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屏幕显示:为九九重阳节开展的“走进敬老院,浓浓敬老请”活动我们全校学生都捐出自己的零花钱,为老人们购买一些物品。请你们帮忙算一算,一千克橙子6元,买2千克花多少钱?40千克呢?200千克呢?(学生回答)。

6╳2=12(元)。

6╳40=240(元)。

6╳200=1200(元)。

师:仔细观察、比较这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生1:有一个因数都是6。

生2:对,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不同,积也不同。

师:观察得真仔细!一个因数相同可以说一个因数不变,那另一个因数呢?

生3:另一个因数变了,积也变了。

生4:我看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大,积也越变越大。

师:你是从上往下观察的,还可以怎样看?

生5:倒过来,从下往上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大,积也越变越大。

师: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和积是怎样变化的?积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是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研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大,积的变化情况。

6×2=12(元)。

6×20=120(元)。

6×200=1200(元)。

(1)师:在研究问题的过程过程中,为了方便我们研究和表达,可以把这组算式分别说成(1)式,(2)式,(3)式。

(2)引导学生分别用(2)式、(3)式与(1)式比,观察因数和积分别有怎样的变化?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出示18×2=36和30×2=60,还是与(1)式比较,观察因数和积分别又有怎样的变化?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两次比较,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积也变化。

师:怎样变化的?能说得具体些吗?

生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积也乘相同的数。

生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2、研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小,积的变化情况。

学生独立思考后把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全班汇报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3、验证规律。

每位学生写3个算式,同桌互相检查和交流因数和积是怎样变化的。(汇报情况略)。

师:既然许许多多的乘法算式中都有这样的积的变化特点,它就是今天我们探究的积的变化规律。谁来把这个规律再说一说。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师:数学讲究简洁美,能把它说得再简单点吗?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师:说得太棒了!同学们,祝贺你们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愿意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吗?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32×50=8×25=。

2、全社会各界朋友发起了向西藏教育捐赠和教师自愿者等活动,他们考虑着何种运输方式进入西藏。咱们也帮忙分析一下,一辆汽车在青藏公路上以60千米/时的速度行使,4小时可以行()千米。一列火车在青藏铁路上行驶的速度是汽车的2倍,这列火车用同样的时间可行千米。

生:一辆汽车4小时可以行驶240千米,用60乘4等于240千米。

师:根据什么数量关系来列式计算?

生:速度乘时间等于路程。

师:第二个问题呢?

生:60×2×4=480千米,先算出火车速度,乘时间4小时等于路程。

师:还有其它解法吗?

生:240×2=480(千米),因为速度乘2就是一个因数乘2,时间不变就是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也就是路程也要乘2等于480千米。

师: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你的数学意识很强。同学们喜欢那种方法?

生:喜欢第2种,只需一步计算。

师:多关注已有信息,灵活运用规律能使解题思路更开阔。

……。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师:在这节数学课上,你们还有什么收获吗?

生1:我们找到了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师:大家用自己智慧的双眼,聪明的大脑发现并运用了乘法规律,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学以致用,其乐无穷。先选择下面计算题中的一道算出积,然后直接写出其他各题的积。

18×30=18×15=18×5=54×5=。

生:为什么两个因数都变了,积却不变呢?是不是有什么规律?

师:多么有价值的问题!下课后你们用今天研究问题的方法去探究新的规律,老师祝你们成功!

商的变化规律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3篇)篇五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4、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辨证思想。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屏幕显示:为九九重阳节开展的“走进敬老院,浓浓敬老请”活动我们全校学生都捐出自己的零花钱,为老人们购买一些物品。请你们帮忙算一算,一千克橙子6元,买2千克花多少钱?40千克呢?200千克呢?(学生回答)。

6╳2=12(元)。

6╳40=240(元)。

6╳200=1200(元)。

师:仔细观察、比较这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生1:有一个因数都是6。

生2:对,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不同,积也不同。

师:观察得真仔细!一个因数相同可以说一个因数不变,那另一个因数呢?

生3:另一个因数变了,积也变了。

生4:我看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大,积也越变越大。

师:你是从上往下观察的,还可以怎样看?

生5:倒过来,从下往上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大,积也越变越大。

师: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和积是怎样变化的?积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是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研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大,积的变化情况。

6×2=12(元)。

6×20=120(元)。

6×200=1200(元)。

(1)师:在研究问题的过程过程中,为了方便我们研究和表达,可以把这组算式分别说成(1)式,(2)式,(3)式。

(2)引导学生分别用(2)式、(3)式与(1)式比,观察因数和积分别有怎样的变化?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出示18×2=36和30×2=60,还是与(1)式比较,观察因数和积分别又有怎样的变化?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两次比较,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积也变化。

师:怎样变化的?能说得具体些吗?

生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积也乘相同的数。

生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2、研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小,积的变化情况。

学生独立思考后把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全班汇报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3、验证规律。

每位学生写3个算式,同桌互相检查和交流因数和积是怎样变化的。(汇报情况略)。

师:既然许许多多的乘法算式中都有这样的积的变化特点,它就是今天我们探究的积的变化规律。谁来把这个规律再说一说。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师:数学讲究简洁美,能把它说得再简单点吗?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师:说得太棒了!同学们,祝贺你们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愿意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吗?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32×50=8×25=。

2、全社会各界朋友发起了向西藏教育捐赠和教师自愿者等活动,他们考虑着何种运输方式进入西藏。咱们也帮忙分析一下,一辆汽车在青藏公路上以60千米/时的速度行使,4小时可以行()千米。一列火车在青藏铁路上行驶的速度是汽车的2倍,这列火车用同样的时间可行千米。

生:一辆汽车4小时可以行驶240千米,用60乘4等于240千米。

师:根据什么数量关系来列式计算?

生:速度乘时间等于路程。

师:第二个问题呢?

生:60×2×4=480千米,先算出火车速度,乘时间4小时等于路程。

师:还有其它解法吗?

生:240×2=480(千米),因为速度乘2就是一个因数乘2,时间不变就是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也就是路程也要乘2等于480千米。

师: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你的数学意识很强。同学们喜欢那种方法?

生:喜欢第2种,只需一步计算。

师:多关注已有信息,灵活运用规律能使解题思路更开阔。

……。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师:在这节数学课上,你们还有什么收获吗?

生1:我们找到了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师:大家用自己智慧的双眼,聪明的大脑发现并运用了乘法规律,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学以致用,其乐无穷。先选择下面计算题中的一道算出积,然后直接写出其他各题的积。

18×30=18×15=18×5=54×5=。

师:比较18×15=270和54×5=270,你们还有什么新的问题、新的想法吗?

生:为什么两个因数都变了,积却不变呢?是不是有什么规律?

师:多么有价值的问题!下课后你们用今天研究问题的方法去探究新的规律,老师祝你们成功!

商的变化规律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3篇)篇六

一、教材分析:

《商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一位和两位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既为学习简便运算作准备,也有利于以后学习小数除法、分数和比的有关知识,是小学数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能运用已有的计算技能,通过计算,发现商随着被除数或除数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放手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等活动去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的认识,遵循“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实现为前提”的重要理念。为了完成以上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突破教学难点:利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发现式教学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多元化互动,通过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中去。学生一方面尝试发现,体验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合作意识,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归纳出商的变化规律。

从四个环节进行,首先,谈话导入,揭示新课。在这环节没有创设情景,我认为这种探究规律课,直接进行探究要好些,另外,本课内容较多如果创设过多情景,可能难以上完。所以我直接安排学生快速抢答九道题,然后由学生分类,教师顺势提问:你是怎么分类的?由学生说出:按被除数不变、除数不变、商不变分类。这样直接为后面探究进行铺垫。

第二环节,探究规律,建构新知。从三个方面进行。

1、被除数不变,商的变化规律。这个规律要强细讲解,先要学生整体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被除数不变,除数从上往下变大了,商从上往下反而变小了,反之除数从下往上变小了,商反而变大了。然后再详细讲解从上往下怎么变化,由学生总结规律;从下往上又怎么变化,又由学生总结规律。最后要求学生把以上两个规律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及时练习,在这我设计了231÷11=21231÷33=231÷77=这组题学生不可能直接口算,必须要用以上学习的规律才能简便运算,所以,计算后要学生说理,这有利于突破难点。另外,实物展示,把教材中枯燥、抽象的知识,编成学生亲身经历富有情趣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自觉、自主地完成学习的创新要求,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2、除数不变,商的变化规律。这个规律先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适当点拨,由学生总结规律,然后练习巩固。在这我也设计了一组练习:132÷12=11264÷12=1320÷12=做题过程同上。

3、商的不变规律,完全由学生先猜测规律,然后自己用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方法论证规律,最后用语言总结规律。这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同时乘几(或除以几),乘的数字或除以的数字一定要相同,并且问一问这个数字能不能是“0”?为什么不能为“0”?最后也象前面两规律一样练习巩固。

第三个环节应用练习,拓展提升。这环节有三题:

2、谁是它的朋友。学生通过计算就会发现320÷80与160÷40、3200÷800,1800÷600与180÷60是好朋友,而360÷60没有朋友,孤零零的请同学们帮助它找到朋友。开放性习题要开放性的练,才能真正拓展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思维,找朋友习题的设计一改以往“一对一”形式,让学生领悟到这种开放题的实质――不对应,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这样“找”,为每个学生都创设了主动发展的空间。伴随学生情感参与的游戏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3、思考题,填空。即可以巩固新知,又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尤其是第四小题,可以同时填乘也可以同时填除以,后面正方形中可以填不为“0”的任何数。设计此题是为了更好的照顾每个学生,让学优生吃得饱,让学困生吃得好,让人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提高。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体验。

在上新课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放手让学生能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去发现规律。该课的教学让我真正感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创造的主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氛围。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收获希望,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达到真正感受数学的魅力。

商的变化规律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3篇)篇七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83例题,p83-84“想想做做”。

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几”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探索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价值,逐步形成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4、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和确定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一、游戏引入:

用计算器玩游戏。

要求:在1-9中任意选一个数,然后用计算器把这个数乘3,再乘127,算出结果。只要一报出结果,老师马上能知道,一开始在1-9中任意选择的是哪个数。

二、揭示课题:

1、刚才我们用计算器玩了个小游戏,今天课上我们还要用到计算器,我们要用它来探索规律。(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三、探索规律。

(一)建立猜想。

1、用计算器计算:36×30的积。

2、36、30在这个乘法算式中叫做什么?1080又叫做什么?

商的变化规律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3篇)篇八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4、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辨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屏幕显示:为九九重阳节开展的“走进敬老院,浓浓敬老请”活动我们全校学生都捐出自己的零花钱,为老人们购买一些物品。请你们帮忙算一算,一千克橙子6元,买2千克花多少钱?40千克呢?200千克呢?(学生回答)。

6w2=12(元)。

6w40=240(元)。

6w200=1200(元)。

师:仔细观察、比较这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生1:有一个因数都是6。

生2:对,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不同,积也不同。

师:观察得真仔细!一个因数相同可以说一个因数不变,那另一个因数呢?

生3:另一个因数变了,积也变了。

生4:我看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大,积也越变越大。

师:你是从上往下观察的,还可以怎样看?

生5:倒过来,从下往上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大,积也越变越大。

师: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和积是怎样变化的?积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是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研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大,积的变化情况。

6×2=12(元)。

6×20=120(元)。

6×200=1200(元)。

(1)师:在研究问题的过程过程中,为了方便我们研究和表达,可以把这组算式分别说成(1)式,(2)式,(3)式。

(2)引导学生分别用(2)式、(3)式与(1)式比,观察因数和积分别有怎样的变化?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出示18×2=36和30×2=60,还是与(1)式比较,观察因数和积分别又有怎样的变化?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两次比较,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积也变化。

师:怎样变化的?能说得具体些吗?

生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积也乘相同的数。

生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2、研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小,积的变化情况。

学生独立思考后把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全班汇报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3、验证规律。

每位学生写3个算式,同桌互相检查和交流因数和积是怎样变化的。(汇报情况略)。

师:既然许许多多的乘法算式中都有这样的积的变化特点,它就是今天我们探究的积的变化规律。谁来把这个规律再说一说。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师:数学讲究简洁美,能把它说得再简单点吗?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师:说得太棒了!同学们,祝贺你们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愿意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吗?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32×50=8×25=。

2、全社会各界朋友发起了向西藏教育捐赠和教师自愿者等活动,他们考虑着何种运输方式进入西藏。咱们也帮忙分析一下,一辆汽车在青藏公路上以60千米/时的速度行使,4小时可以行()千米。一列火车在青藏铁路上行驶的速度是汽车的2倍,这列火车用同样的时间可行千米。

生:一辆汽车4小时可以行驶240千米,用60乘4等于240千米。

师:根据什么数量关系来列式计算?

生:速度乘时间等于路程。

师:第二个问题呢?

生:60×2×4=480千米,先算出火车速度,乘时间4小时等于路程。

师:还有其它解法吗?

生:240×2=480(千米),因为速度乘2就是一个因数乘2,时间不变就是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也就是路程也要乘2等于480千米。

师: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你的数学意识很强。同学们喜欢那种方法?

生:喜欢第2种,只需一步计算。

师:多关注已有信息,灵活运用规律能使解题思路更开阔。

……。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师:在这节数学课上,你们还有什么收获吗?

生1:我们找到了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生2:我会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很方便。

师:大家用自己智慧的双眼,聪明的大脑发现并运用了乘法规律,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学以致用,其乐无穷。先选择下面计算题中的一道算出积,然后直接写出其他各题的积。

18×30=18×15=18×5=54×5=。

生:为什么两个因数都变了,积却不变呢?是不是有什么规律?

师:多么有价值的问题!下课后你们用今天研究问题的方法去探究新的规律,老师祝你们成功!

商的变化规律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3篇)篇九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论依据,又是名数改写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地位显著。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灵活运用教材,加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我没有运用教材的例题,而是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声音效果展示了一棵松树从小树苗长成大松树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数据1.05、10.5、105中小数点的变化和数的大小变化,初步直观感知小数点向右移动会使小数变大,为下面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2、扶放有度,巧妙平衡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活动的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因此本课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验证猜想的初步方案由学生提出,名数改写练习放手学生尝试解决……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而验证猜想由教师适度“导引”,填表口算环节精细处理小数点位移方法,既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帮助学生迅速形成口算技能,体现了教师的有效引导。

3、体现规律形成的过程性。

4、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设计了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有条理、有层次地按照“巩固-变式-发展”的坡度进行有效的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让学生广泛参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注重课堂的延续性。

本节课我始终关注学生的问题提出及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具有一种数学的眼光。课始时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最后结束时,通过小数点的提问:“你们还想了解我的什么知识?”让学生产生疑问,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有时忽略学生的想法,没能及时捕捉到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学在动态中延续不够,说明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和思考。

商的变化规律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3篇)篇十

三、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使学生认识图形和相应的数字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

五、教学难点:很好地实现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转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上来。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七、教具:小黑板、挂图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摆图形吗?大家看看老师摆的这个图形,(即例6的图),你们能接着老师的后面摆出来吗?好!大家试试。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6第(1)题。

(1)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应依次出示对应的数字卡片。

(3)小组合作讨论,然后班内交流。小结:每组中都有正方形和三角形。它们依次重复出现,而小棒的根数变化就是4和3依次重复出现,所以接着还应排数字4和数字3。

2、教学例6第(2)、(3)两题。

(1)出示例6(2)、(3)两题的图。

(2)引导思考:这两题图形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图形的个数又是怎样变化的?

(3)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同时,相应的图形的下方出示相应的一列数。

(4)学生独立思考:接着应排什么数?指名口答,并说出发现的规律是什么。全班评议,教师小结。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完成“摆一摆”、“填一填”。

2、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1)摆一摆第3题的图形,然后独立完成作业。

(2)提问:接着怎么摆?为什么?

3、课堂小结。

十、课后小结:

商的变化规律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3篇)篇十一

1、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商随除数(或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通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3、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和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想介绍三位朋友给大家认识?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你看(播放课件:第一幅,动画出现三个小王子并分别自我介绍(被除数、除数、商);第二幅,出示除法王国的城堡,商说:这就是我们的城堡,你们想进去吗?(想)接着说:但必须要过三关才能进入我们的城堡,你们有信心通过吗?)。

生:有。

2、探究新知,除数不变规律。

师:课件出示一个小公园周一到周三卖出门票的记录表,请把表填完整。

总价/元单价/元。

168。

1608。

3208。

根据每组题的第一题的商,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三、结束。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师生交流总结)。

板书:

被除数不变规律。

除数不变规律。

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商就除以几或乘几。

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乘几或除以几。

被除数和除数都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商的变化规律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3篇)篇十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商的变化规律》。下面我将从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87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笔算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并为后面学习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的学科特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商的变法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况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对商的变法规律的探究过程,体验观察、比较、抽象、概况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之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教学要求,为了使学生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商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是:掌握商的变化规律解。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标指出,有效地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根据他们的这些特征,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以情景教学法、观察发现法为主,以多媒体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观察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为了让学生学有所获,这一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首先,我设计了孙悟空分饼的故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由故事引导学生去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孩子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教学过程始终吸引孩子,把他们带入探索问题,发现规律的境界。

第二环节: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3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探究除数不变,商随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例8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放手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等活动去发现规律。然后,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总结表述规律,我加以纠正或补充。最后让学生举例验证规律,进一步加深理解。

活动二:探究被除数不变,商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我放手让学生用探索第一个规律的方法,独立观察思考,也可以同桌或小组之间互相交流,然后汇报,结合课件演示,师生互动,产生共鸣。再举例验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活动三:商不变的性质。

有了前面两个规律的形成,第三个规律商不变的规律完全放手让学生探究,借助课件演示让学生明白比较时可以互相比,也可以同第一个比,但规律是一定的。

通过以上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在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中充分感知,发现并归纳总结出理解商的变化规律。

第三环节: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和内化。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课本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的题目加以整理和归类,有针对性练习。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想?

通过全课总结,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成果等进行反思、评价。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商的变化规律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3篇)篇十三

2.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究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初步渗透归纳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培养探索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获得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

生:6×2=12(元)。

6×20=120(元)。

6×200=1200(元)。

提问: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预设。

生1:其中一个因数相同,都是6。

生2:另一个因数分别是2、20、200,2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变成20;2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变成200。

生3:积也扩大了。

2.揭示课题。

师:三个算式之间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

操作指导。

出示例题时,不要以纯算式的方式呈现,而要结合身边的生活情境给算式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合作交流,探究规律。

活动1探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大,积的变化规律。

1.课件出示第一组算式:

6×2=12。

6×20=120。

6×200=1200。

2.学生独立观察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组内交流所观察到的变化。

4.集体汇报:

预设。

生1:第1小题和第2小题相比较,因数6不变,2×10=20,12×10=120,第二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生2:第2小题和第3小题相比较,因数6不变,20×10=200,120×10=1200,第二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生3:第1小题和第3小题相比较,因数6不变,2×100=200,12×100=1200,第二个因数乘100,积也乘100。

5.师生共同总结规律。

小结: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活动2探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小,积的变化规律。

1.完成“课堂活动卡”。(见本书160页)。

2.总结规律: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这组算式都是一个因数不变,积随着另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即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除以几。

活动3举例验证,理解规律。

1.刚刚我们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规律,这个规律适用于所有的乘法吗?以17×12=204为例,保持因数17不变,把因数12分别乘10、乘100,看积是不是也乘10、乘100;以26×48=1248为例,保持因数26不变,把因数48连续除以2,看一看积是否也连续除以2。

2.学生通过计算验证。

3.学生自由举例验证。

4.小结:当我们从一些实例中初步发现一个规律时,一定要举例验证,当这个规律在各种情况下都成立时,我们所发现的规律就是具有普遍性的数学规律,我们就能应用这样的规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操作指导。

在探究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算式、发现规律、验证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探究能力。

板块三应用规律,及时巩固。

1.巩固基础。

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24×50=32×50=64×50=。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说积的变化过程)。

2.练习提升。

下面这块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读题理解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块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教师针对重点予以强调)。

2.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51页“做一做”1、2题。

板书设计。

例3(1)6×2=12。

6×20=120。

6×200=1200。

(2)20×4=80。

10×4=40。

5×4=20。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相关范文推荐

    快递社会实践心得(专业15篇)

    参与社会实践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增加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认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实践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灵感。京东快递社会实践,是我在大

    工作承诺书格式(热门13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对文章进行模拟和仿效的方法,以提高写作能力并丰富语言表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份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带来一些灵感与启发。根据檬垭乡党委

    学做的心得体会(汇总14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路和灵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快速传递,

    参观烟厂心得体会和感想(汇总14篇)

    心得体会可以成为自己的宝贵财富,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借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心得体会的写作要领。

    假如我是部长演讲稿大全(21篇)

    演讲稿范文能够帮助我们清晰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听众更好地理解我们想要传达的信息。如果你正在准备一场重要演讲,可以先看看以下演讲稿范文,寻找一些灵感和启发。

    房地产清明节活动策划方案(专业20篇)

    策划方案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项目风险。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策划方案范文,提升自己的策划能力和实践经验。活动主题:《闹元宵,砸

    叉车事故报告格式(实用21篇)

    报告范文常常需要包含背景介绍、目的和目标、方法和过程、结果和讨论等内容,以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所报道的事件或活动。希望以下范文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路,结合自

    中国好少年心得体会(优质16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对自己所取得成就和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的过程,能够增强自己的自信和动力。请看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精彩心得体会范文,从中可以学习到很多写作的技巧和思路

    九年级科学备课组工作总结(实用17篇)

    月工作总结是评估自己工作表现的好机会,也是规划未来工作的重要一步。在下面这些月工作总结范文中,你也许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模式和表达方式。本学期,根据九年级学科

    网上学习心得体会(模板18篇)

    写心得体会是对自己进行反思和总结的一种主动行为,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下面是小王在创业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希望对有创业意向的朋友们有所帮助。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