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成绩的提升有着显著的影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这些作品无论从语言表达还是内容深度都非常出色。
半命题写作指导范文(17篇)篇一
上文说过,这个半命题作文,审题关键点就在于“也”字。有的学生不去理解“也”包含着一种逆向思维,那么就很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命题:“春天也美丽”“勤奋也美丽”……这就属于错误命题了。同时这种反弹式的命题,还容易给学生造成另外一种误解,以为只要是反面的事物反面的精神都可以拿来写写,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例如:“自卑也美丽”“醉酒也美丽”……这样的命题也属于错误命题。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反弹”也要成曲调,切不可“乱弹”一气。
[拟题示例]。
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平凡也美丽、挫折也美丽、简单也美丽……。
2、人生百味,酸甜苦辣样样俱全。请你以“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立意指导]。
看到这一题目,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甲鱼”、“黄瓜”等词语,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刻内涵,掘而深之,那文章的立意就会高人一筹。如写出《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干部的滋味》、《掏污水沟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填题:《作弊的滋味》——心惊肉跳,《说谎的滋味》——惶惶不安,《挨批的滋味》——打翻五味瓶,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响。求新的愿望当然值得鼓励,但不能为求新而求新,那样反而会弄巧成拙。
另外,要明确“滋味”是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是文眼,它并非指简单的味觉,而是指一个人做某事的内心感受。因此,写作文时,一定要注重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才能突出“滋味”这个中心。
[拟题示例]。
近视的滋味、得奖的滋味、挨批的滋味、被人误解的滋味、作弊的滋味……。
3、请你以“那一次,我读懂了”为题作文。要求:加上适当的词语,补足题目,扣题作文;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5行。
[解题指津]。
半命题作文,有了提示语既可能开拓思路,也可圈囿思维。如果没有任何提示或可供选择的项,反而更加自由。
“那一次”既有指向的限定,次数的限定,甚至还有环境氛围的限定。“读懂了”最有可能就是书,还可能有人、生活什么的。“书”的范围很广,教科书、各类名著,但是“想说读懂了,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书”看来最直接,但恰是最不好写的。而且,写“书”很容易忽略题目的前半截“那一次”。再说,写“书”很难在立意上出新。所以“书”不宜写。
“书”不宜写了,那么还能读懂什么?像“书”一样的事物,需人用心品读的东西。如有一首老歌叫《懂你》,那么不《读你》(也是一首老歌)怎么《懂你》呢?所以读懂的应该是“人”。
确定了写作对象,再来构建氛围,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有了“新”的认识、判断、评价等。文体的选择以记叙为主,辅以其他手段。
4、请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加上适当的词语,补足题目,扣题作文;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5行。
[解题指津]。
“我眼中的”确定了视角,必须是来自“我”的判断与认识,感受与体会。要填的是对象,可以是人:自己、父母、老师、朋友、伟人、明星等;可以是物:鲸鱼、沙漠、香格里拉、世界杯等;可以是事:齐达内“顶”人、丛飞之死、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等。选材的新颖、有趣是成功的第一步。
[误区警示]。
忽略了“我”的存在。
5、生活中,许多小事物都会触发我们无穷的联想:如静立在门前,望着淅沥的小雨,想起雨的滋润,万物生长,生活中的烦恼……请以“_____的随想”为题(可补充草、烟、月等词)写一篇作文。
[思路指导]。
思路一:紧扣“随想”二字,毫无疑问,选择散文文体最为合适。生活中,许多小事物都会触发我们无穷的联想。花草树木、风雷雨电、鸟兽虫鱼、笔墨纸砚、锅碗瓢盆,无不是我们选择的对象。写这类文章,首先要对横线上所选的事物给予描叙,这描叙要尽量做到细致形象、生动传神,同时还必须将自己融入事物中去思考,只有把外物和内在情感连接起来,才具备感人的魅力,也才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反之就好比眼睛缺少眼珠一样,没有神韵。切记,“随想”的事物要有作者自己独特的感受,因为越是个性化的东西越能给人以新意。
思路二:这个题目,同样能写成议论文,如当你看到乱扔纸屑的现象时,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联想到社会上许多不文明的现象,然后进行分析、挖掘,阐明其危害,得出自己的观点。切记不能空发议论,不然读者不会心悦诚服。总之,求真、求新、求美,方能显出较高的思想性,展现较高的文学性,这就是我们作文应追求的目标。
6、生活中,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很多,例如:自己的未来,身边的人和事,我们生存的环境,民族的复兴,世界的和平,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纪念5•12大地震……你关注什么?请以“我关注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
[思路分析]。
“我关注”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是你认为值得关注的大千世界中的任何事物,因此,它有话题作文一样的自由。
本命题中,关键词是“关注”,“关注”意味着“关心重视”,这要求你对写作对象了解并有一定的思考,否则难以写出较好的文章。不管你使用什么文体,都要先选择、确定关注的对象,然后再写作文。文章中要反映关注这个对象的哪些方面,以及为何关注,才能将你想说的话表达清楚。
可以“关注”生活中的小事;还可以“关注”生活中的大事;“关注”可以是对美好的人、事的关心。“关注”也可以是对消极、丑恶的现象的重视。长在江边的“你”,对汉江很关注,你发现汉江变得浑浊了。你呼吁人们要保护汉江。
总之,考题范围宽泛,选材自由,题材不以大小正反论优劣,只要有真实的'感受,有一定的思考,就可以写出不错的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半命题写作指导范文(17篇)篇二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要而言之,有两种类型:或命题中不作提示,由考生自由拟题,如20济南卷文题一“拥抱____”;或命题中列出几个词语,提供考生参考,如河南卷文题一“我找回了____(自尊、自信、友谊、母爱等)”;总的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六种类型:
(1)补前半部分。如“____之乐”(年舟山卷文题二)、“____,触动了我的心灵”(20南昌题)、“____让我陶醉”(年盐城题)、“____需要我”(2004年北京题)、“____(懂得、学会)感谢”(2004年随州卷文题一)。
(2)补后半部分。如“十六岁,我多了一份____”(2005年温州题)、“家庭的____”(2005年重庆非课改区卷文题一)、“想起了____”(2005年金华卷文题二)、“精彩____”(2005年无锡题)、“学会____”(2005年兰州卷文题二)、“分享____”(2005年烟台题)。
(3)补中间部分。如“我与____(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等)的对话”(2004年河南卷文题一)、“生活因____(音乐、读书、挫折、爱等)更精彩”(湛江卷文题一)、“当____的时候”(20临沂卷文题一)、“发生在____的纠纷”(广州题)、“我与____交朋友”(20北京宣武区题)。
(4)补前后两部分。如“____夸我____”(2004年宁德题)。
(5)补前、中或中、后部分。如“我想让____(自己、家庭、江河等)更____(成熟、和睦、洁净等)”(年北京海淀区题)。
(6)补正、副标题。如“请以‘——读xxx有感’为副标题,自拟题目,就自己读过的课外名著(或文章)谈一点体会和感想”(年无锡题)。
半命题写作指导范文(17篇)篇三
半命题作文的形式有如下几种:
前补,如“___给我带来了欢喜”。后补,“拥抱__”。补中间,如“在__影响下”。补两边,如“__里的__”。补中前,如“__让__更美丽”。补中后,如“我想让__更__”。但无论是哪一种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方式,都必须掌握一个诀窍,那就是:充分、合理、高效地利用好两个字“自由”。
半命题作文的考题方式,是将一个完全命题,省去其中的某一局部,使之成为一个不完全命题,省去的某一局部由作者去增补。这种考题方式从本质上讲,只是规定了一个写作框架范畴,而把与立意选材、主题的自由,统统留给了作者。这类题在三个方面给作者以“自由”:
一是重在让考生自由选材。如文题“我渴望__”、“__笑了”、“我爱我的__”等都是这样。做此类题,要在选材上仔细斟酌,以“易下笔、角度新”为原则,多次斟酌,筛选出自己最熟悉、最有意义、最简单好写的材料,补充好题目并实行写作。
二是重在让考生自由立意。如文题“做人要__”、“这堂课真__”、“星期天给我带来的__”、“那天,我真__”等。做这些问题,要以“站得住、立得稳”为原则,认真思虑立意角度,写出自己最真切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三是既重自由选材,又重自由立意。如文题“当代科技带来的__”等。做此类题,要把它看成一篇自由拟题作文来写,把选材、立意、构思放在一起,统筹思考,合理安排结构,胸有成竹之后再落笔成文。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填补题目要注意主谓宾搭配巧妙而合理,半命题作文基本涵盖了一个单据的框架结构,只是有时主谓宾俱在,有时略去了主语或者宾语其中的一个,只要搭配不超出语法结构要求就是合理。
二、补充部分角度不宜过大。比如“在__前”这一题目,有的考生写出了《在历史的大门前》,看似不错,但角度太大,弄不好就写成了一片历史的流水账。如改成《在圆明园的废墟前》,同样以历史为主题,切入点就变得具体而容易下笔了。
三、补题要彰显涵盖主题与思想,不能信马由缰,漫无目的。否则,补足的题目看似绝妙,但却是蚂蚁吃西瓜,无处下手,只能给自己徒增烦恼。
四、不能突破原题所给与的框架。半命题作文题只给考生一半的自由,也便是说,考生在完成命题时,还受到必定的要求。
再有的文题也有一大段笔墨,但这段笔墨的作用只是提示而不是要求(它没有要求必定要写哪一方面的内容)。如下面一个文题:
家庭给我的__(家庭给我们的有爱、有暖和、有教益,大概还会有烦恼和难过……)。
这样的题目且其面面俱到,那样反而会尾大不掉了,你在哪个方面感应最深,就从哪个方面下笔,专其一项即可。
【注意事项】。
一、要读懂题目,对题目做适当分解。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可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三部分。当然,并不是每道作文题都有这三个部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的各个部分组成进行准确、细致、全面的审查。只有这样,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在___中成长》,作文题给出了填充处可供选择的四个词语(幸福、快乐、竞争、挫折),而且规定填充处只能从中选出一个,不能超越这个范围,有的考生没有注意这个要求,选择了其他词语,就会轻易地丢掉不少分数。
二、在分解题目的基础上,要从上述三方面寻找关键词(或词组)。关键词是试题中的重点,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么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看出。如福建卷《这也是一种》,题目中的“这”显然是关键词,它是指示代词,指代比较近的事和物。比较近,就暗示你所写的要突出真实、真切之感,最好是写你自己的感受。把“这”字替换一下,就可以明了写作的内容——如失败、挫折、平凡、缺憾等。另一个关键词是“也”,“也”表示同样。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但经过写作者个体独特的理解、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认识的.转变,你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有体现“也”字的点题。再如作文题《我终于》,有的考生对“终于”两字视而不见,所写作文只有“终于”产生的结果而没有写“终于”之前的经过情况,这样,就偏离了题意。我们在拿到题目后,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如:“善待(亲人、生命、自己......)”,从这个题目现有的文字部分即可看出,“善待”即好好地对待的意思,“善待”的对象可以是亲人、生命、自己......也可以是你觉得应该好好地对待的人、物或精神、品质等。再如:“讲给的事儿(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从这个题目的已有文字可看出,本文应写事,而且是向别人叙说的口吻,叙说的对象是“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中的一位即可。
三、要补好文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便正确定向下笔。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易于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我和(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的对话”,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你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2.考虑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你所写文章的体裁。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说明文,或是议论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是阐述某个道理。如“珍惜所拥有的”,文题对记叙、议论或书信、日记几种文体都适合,但是,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抓住一种文体,补题时应扣住文章体裁和写作对象。上文若写记叙文,则可补上母爱、亲情、友谊等;若写议论文,则可补上青春、生命、智慧等。当然,题目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如果是“文体不限”的,就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一旦你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必然要接受该文体的制约。
3.符合语法逻辑。即补充部分与给出部分在语法上要搭配得当,不能有语法错误,并且符合生活哲理。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例如:《我明白了》,此题要补充的应该是一个什么道理,或者某人所说的话的意思,如“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是符合语法的,但如果补充成《我明白了唱歌》,就不符合语法了。又如《我第一次》,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
4.内容健康。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___的滋味”,就有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等词语,让人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因此,写作时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标新立异,填写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而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
6.不能过大。像《走近》这样的题目,学生经常会把题目拟得过大,难以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如果把题目补为《走近科学》、《走近自然》、《走近名著》,对于这样大的题目,文章容易写得空泛、笼统,难以写出真情实感。所以,在补题的时候尽量把题目具体化,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例如补为《走近姚明》、《走近大观园》、《走近诸葛亮》等,这就具体得多,就能用真实的生活细节来写活伟人、名著、科学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观感。
20全国高考出现了两道半命题作文,一个是福建卷的《这也是一种》,一个是湖北卷的《站在门口》。半命题作文一直是中考作文长久不衰的一种命题形式,但在高考领域却长期被人们冷落,近几年的高考命题都没有涉及。作为自主命题走在全国前列的福建省和湖北省,今年终于勇敢地吃了“半命题作文”这只“螃蟹”,引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新潮流,具有拓荒性的意义。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命题者只提供一个不完整的作文题,由考生将题目缺略的部分自行补充完整后再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半命题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考生立意、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加以限制,既可使评分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半命题从本质特点上讲,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学生。其结构形式有如下几种:1.补前半题:如《我的梦想》;2.补后半题:如《告别》;3.补中间部分:如《给的一封信》;4.补首尾部分:如《,别再让我》。另外,还有补正标题的或补副标题的。
一、要读懂题目,对题目做适当分解。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可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三部分。当然,并不是每道作文题都有这三个部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的各个部分组成进行准确、细致、全面的审查。只有这样,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在___中成长》,作文题给出了填充处可供选择的四个词语(幸福、快乐、竞争、挫折),而且规定填充处只能从中选出一个,不能超越这个范围,有的考生没有注意这个要求,选择了其他词语,就会轻易地丢掉不少分数。
三、要补好文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便正确定向下笔。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半命题写作指导范文(17篇)篇四
有的文题,特别是有的议论文题,为了降低难度,往往将材料的中心点示得十分明晰,遇到这样的题目,可直接针对材料的中心拟定自己的文题。如下面的材料,其中心就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可以就自己的观点进行拟题作文:
现在,报纸在呼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少的家长抱怨孩子做作业的时间太长,教育部门再三强调,要关心爱护中小学生的身体。请你就此发表有针对性的`看法,自拟文题,写一篇议论文。
按照条件拟题。
有的文题往往有附加的条件,对这种条件一定要按要求执行。
如下面文题:“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结合周围你的人和事,引进这段语录,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文题自拟。
体会语境拟题。
如:根据下面提供的文章开头,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进行适当的议论。要求自拟题目:
一根拐杖坚定地支撑着在狂风中摇曳的小树,于是小树顶住了狂风的袭击,恢复了生机……。
很明显,在这个开头具体的语境中,拐杖和小树都是比喻。“拐杖”比喻坚强有力的支持,“小树”比喻在困难中的新生的力量,只有体会到了这一点,才能开始拟题和作文。
提炼观点拟题。
对于材料、看图画写读后感的自由拟题作文,都得先耐心审读材料,再反复提炼观点,斟酌之后拟定题目。
如下面一段材料:
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新婚时竟拒绝父亲为她多置家具。她的婚室里只有一张木桌,两把椅子。这在一般人看来,是太寒酸了。然而,她有她的“理论”:家具多了,得擦洗、掸刷,她没有这个工夫。原来,她把“工夫”全用在实验室里。她发现了一种新元素“镭”,她一连45个月不舍昼夜,从两千多吨矿石、水和药品中提炼出1克纯“镭”,从此,她的“镭的母亲”的荣耀称号传遍了全世界。
这段材料的核心是居里夫人全力以赴进行科研,终于取得光辉的成就。就此我们可以提炼出“科研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有得必有失”、“要耐得住寂寞”、“为科研节约每一分钟”等等观点,然后再进行拟题。
半命题写作指导范文(17篇)篇五
1.易于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我和(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的对话”,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你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2.考虑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你所写文章的体裁。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说明文,或是议论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是阐述某个道理。如“珍惜所拥有的”,文题对记叙、议论或书信、日记几种文体都适合,但是,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抓住一种文体,补题时应扣住文章体裁和写作对象。上文若写记叙文,则可补上母爱、亲情、友谊等;若写议论文,则可补上青春、生命、智慧等。当然,题目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如果是“文体不限”的,就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一旦你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必然要接受该文体的制约。
3.符合语法逻辑。即补充部分与给出部分在语法上要搭配得当,不能有语法错误,并且符合生活哲理。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例如:《我明白了》,此题要补充的应该是一个什么道理,或者某人所说的话的意思,如“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是符合语法的,但如果补充成《我明白了唱歌》,就不符合语法了。又如《我第一次》,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
4.内容健康。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___的滋味”,就有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等词语,让人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因此,写作时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标新立异,填写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而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
6.不能过大。像《走近》这样的题目,学生经常会把题目拟得过大,难以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如果把题目补为《走近科学》、《走近自然》、《走近名著》,对于这样大的题目,文章容易写得空泛、笼统,难以写出真情实感。所以,在补题的时候尽量把题目具体化,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例如补为《走近姚明》、《走近大观园》、《走近诸葛亮》等,这就具体得多,就能用真实的生活细节来写活伟人、名著、科学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观感。
四、要选好材料。补好了文题,也就成了命题作文了,那我们就要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对已经补好的文题进行审题,审人称、审体裁、审题眼、定选材范围。要将选择的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文章的主题。
五、要有好的开头,扣题的结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头要能抓住人心,吸引读者往下读,分数也会有所提高。半命题作文如果没有结尾会让读者感觉文章没写完,所以结尾也是作文的关键。开头和结尾可用同一语句或同一风格(如排比句、带哲理的议论等)来写。
六、要有个性、亮点。有个性、亮点,才是有创新的文章,也才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标题追求“眉清目秀”,注意色彩的点染,动态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情节追求“一波三折”,采用误会、陡转、巧合设置波澜;语言追求“文采动人”,锤炼词语,变换句式,采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等。
半命题写作指导范文(17篇)篇六
半命题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考生立意、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加以限制,既可使评分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半命题从本质特点上讲,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学生。
其结构形式有如下几种:
1、补前半题:如《我的梦想》;。
2、补后半题:如《告别》;。
3、补中间部分:如《给的一封信》;。
4、补首尾部分:如《,别再让我》。
另外,还有补正标题的或补副标题的。
写好半命题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读懂题目,对题目做适当分解。
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可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三部分。当然,并不是每道作文题都有这三个部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的各个部分组成进行准确、细致、全面的审查。只有这样,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在___中成长》,作文题给出了填充处可供选择的四个词语(幸福、快乐、竞争、挫折),而且规定填充处只能从中选出一个,不能超越这个范围,有的考生没有注意这个要求,选择了其他词语,就会轻易地丢掉不少分数。
二、在分解题目的基础上,要从上述三方面寻找关键词(或词组)。
关键词是试题中的重点,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么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看出。如福建卷《这也是一种》,题目中的“这”显然是关键词,它是指示代词,指代比较近的事和物。比较近,就暗示你所写的要突出真实、真切之感,最好是写你自己的感受。把“这”字替换一下,就可以明了写作的内容——如失败、挫折、平凡、缺憾等。另一个关键词是“也”,“也”表示同样。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但经过写作者个体独特的理解、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认识的转变,你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有体现“也”字的点题。再如作文题《我终于》,有的考生对“终于”两字视而不见,所写作文只有“终于”产生的结果而没有写“终于”之前的经过情况,这样,就偏离了题意。我们在拿到题目后,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如:“善待(亲人、生命、自己……)”,从这个题目现有的文字部分即可看出,“善待”即好好地对待的意思,“善待”的对象可以是亲人、生命、自己……也可以是你觉得应该好好地对待的人、物或精神、品质等。再如:“讲给的事儿(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从这个题目的已有文字可看出,本文应写事,而且是向别人叙说的口吻,叙说的对象是“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中的一位即可。
三、要补好文题。
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便正确定向下笔。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易于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我和(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的对话”,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你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2、考虑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你所写文章的体裁。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说明文,或是议论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是阐述某个道理。如“珍惜所拥有的”,文题对记叙、议论或书信、日记几种文体都适合,但是,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抓住一种文体,补题时应扣住文章体裁和写作对象。上文若写记叙文,则可补上母爱、亲情、友谊等;若写议论文,则可补上青春、生命、智慧等。当然,题目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如果是“文体不限”的,就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一旦你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必然要接受该文体的制约。
3、符合语法逻辑。即补充部分与给出部分在语法上要搭配得当,不能有语法错误,并且符合生活哲理。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例如:《我明白了》,此题要补充的应该是一个什么道理,或者某人所说的话的意思,如“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是符合语法的,但如果补充成《我明白了唱歌》,就不符合语法了。又如《我第一次》,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
4、内容健康。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___的滋味”,就有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等词语,让人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因此,写作时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标新立异,填写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而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
6、不能过大。像《走近》这样的题目,学生经常会把题目拟得过大,难以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如果把题目补为《走近科学》、《走近自然》、《走近名著》,对于这样大的题目,文章容易写得空泛、笼统,难以写出真情实感。所以,在补题的时候尽量把题目具体化,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例如补为《走近姚明》、《走近大观园》、《走近诸葛亮》等,这就具体得多,就能用真实的生活细节来写活伟人、名著、科学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观感。
20全国高考出现了两道半命题作文,一个是福建卷的《这也是一种》,一个是湖北卷的《站在门口》。半命题作文一直是中考作文长久不衰的一种命题形式,但在高考领域却长期被人们冷落,近几年的高考命题都没有涉及。作为自主命题走在全国前列的福建省和湖北省,今年终于勇敢地吃了“半命题作文”这只“螃蟹”,引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新潮流,具有拓荒性的意义。
四、要选好材料。
补好了文题,也就成了命题作文了,那我们就要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对已经补好的文题进行审题,审人称、审体裁、审题眼、定选材范围。要将选择的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文章的主题。
五、要有好的开头,扣题的结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头要能抓住人心,吸引读者往下读,分数也会有所提高。半命题作文如果没有结尾会让读者感觉文章没写完,所以结尾也是作文的关键。开头和结尾可用同一语句或同一风格(如排比句、带哲理的议论等)来写。
六、要有个性、亮点。
有个性、亮点,才是有创新的文章,也才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标题追求“眉清目秀”,注意色彩的点染,动态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情节追求“一波三折”,采用误会、陡转、巧合设置波澜;语言追求“文采动人”,锤炼词语,变换句式,采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等。
半命题写作指导范文(17篇)篇七
屠格涅夫曾经说过:“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但是谁能说自己是不需要宽容的呢?”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的年代,我们都在为自己的生存而宛如蜜蜂采花般地忙碌着,很少顾及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我们常常在生活中因意见、观点或利益相左而产生矛盾,也难免因一些琐碎小事而产生误会、磨擦,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宽容理解之心才能解决这一切。
请你以“理解”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思路导引】。
1.审题。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首先要弄明白“理解”的内涵。理解又称为领会、了解、懂得。理解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理解是一种换位思考,理解是对人生的一种领悟,理解是心灵的一种升华。因此该文离不开写人的心理和情感的转变,离不开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2.选材。一定要紧紧围绕中心,以真实为基础,选取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片段,来表现对“理解”的诠释和感悟。选材事例要典型,要有真情实感,要有打动人心的力量;选材要力求新颖生动,避免陈词滥调;选材要细小,以小见大,方能彰显深刻的主题。
3.立意。“理解”内涵丰富,可以表现的主题众多,例如“理解亲情”“理解友情”“理解人生”“理解社会”等等。写作时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只需要选择一个中心即可。
【佳作示例】。
理解。
手机电量一次次地提示,电量格由黄到红,“再见”的字样,跳着掠过屏幕。那个刚刚战火纷扬的激昂世界一瞬间归于平静,甚至连一点点硝烟都没留下。他突然觉得异常的空虚。
他狠狠地将手机砸在床上,动了动干涩的嘴唇,发现连发出声音都是困难的。他起身想去找些水来,但是双腿终于承不住针刺般的酸痛,一下子跪坐在地上。
抬起头,房间的门紧紧锁着,拉得严严实实的窗帘遮住窗外欣欣向荣的世界。这个房间像是在天地间开辟出一寸方圆,拒绝了窗外所有的美好。“多像间囚房,不过,也是自己设的`。”他苦笑一声,喉咙里迸出几声断续的古怪笑声。就像他小的时候妈妈讲的童话故事中邪恶的巫婆。
小时候?他一直相信一段回忆便是一种色彩。每当他想起眉眼弯弯的童年,世界先是倏地亮了起来,然后便是各种明媚的色彩一一跃过眼前。
他踉踉跄跄地站了起来,打开上了锁的抽屉。里面静静躺着一张边角已经稍稍褪色的照片,边缘微微翘起了毛角,还晕染着几抹不知是谁的泪痕。就像那些褪了色的记忆一样,都被他妥妥帖帖地收拾好,尘封在那个谁也不会触及的角落。照片是用透明胶带粘在一起的。手法谈不上娴熟倒也还看得出那人颇为用心。那次,他和父母吵得很凶。他一气之下撕了这张仅存的合照。但谁也不知道,那张照片竟被他就着泪细细粘好。
照片上的他刚刚到妈妈的肩膀,爸爸笑得一脸慈祥,用手摸着他的头。他呢?那时还未完全褪去稚气,斯文干净的脸上透着青春与童年交接时特有的蓬勃与青涩。相机在那个瞬间将美好定格,用了不到三秒。他却花了三年多的时间去怀念那三秒。他常想,如果时间停在那里,原来的他一定不会离去。一种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好像有什么坚硬的东西在一点点溶化。他好像明白了什么,但这个念头却像一道光,转瞬即逝。
他把相框里的游戏宣传照取下来,随手丢在地上。但又没有勇气换上那张牵着他最痛地方的照片。抬了几次的手终于又放下,世界又归于最初的平静。
寂静中,传来一阵孩童嬉戏的声音,一如那些年的他在孩子群中手舞足蹈地炫耀梦想。“梦想?”他喃喃着,站起身来打开窗帘——世界先是倏地亮了起来,然后便是各种明媚的色彩一一跃过眼前。都是春天了呀!前一秒,还是嘴角微扬;这一秒,泪却湿了眼眶。
他推开窗,窗外是另一片世界。
他好像终于下定决心似的,把相片小心放进相框。快步打开紧锁的门,大声喊道:“爸,妈,给你们看个东西。”
【评点】。
文章选材别致,构思新颖,再现了几个生活的瞬间,却以小见大,叙述了一位沉溺于游戏世界的少年迷途知返的故事。全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见不到大段的议论,甚至没有出现“理解”的字眼,但在平静的文字背后,我们却能感受到一位倔强的少年逐渐理解亲情并为之融化的脉脉温情。
半命题写作指导范文(17篇)篇八
1、节假日作文最终可归类为写事作文!
2、写事的时候可以说理,可以抒情,写民俗的时候,本质上也就是写事。那节假日作文都可以抒发感情,自然前三点讲到的写“俗”写“事”写“情”就是融为一体的,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写作能力自由搭配去写。
3、一定要写自己在节假日的亲身经历,这才是颠扑不破的规则。
半命题写作指导范文(17篇)篇九
高考作文对文章思想的健康性和主题的深刻性也有着隐性要求。考生在文章中,应该尽量展现当代青年积极进取、昂然向上的精神风貌,唱响时代的主旋律。这里所说的思想健康,并不是要考生喊口号、说大话、唱高调,而是说文章所表现的内容,必须体现文化和文明的正确走向,符合健康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反映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力避消极、颓废、暴力、色情和享乐主义思想。如“——的味道”,应该说这是一个蕴含很深的'半命题,完全可以补出夺人眼球的好题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竟有考生补填“打麻将”“抽烟”“自杀”等词语,显而易见,这样的题目,内容是消极的,思想是不健康的,与正确的主题背道而驰,犯了方向性错误。
半命题作文题目补填的词语不同,主题揭示的深刻度也会有所不同。考生要想从作文考场上披锦而归,还必须学会开动真情和想象的钻头,向思维深处钻探、挖掘。文章的主题,可分为浅、中、深三个不同的层次,挖掘时切忌浅尝辄止。以“________的味道”为例,此处补题若停留在“物”的层次或“感官”的层次,补填“西瓜”“咖啡”“冰激凌”之类,就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若紧扣“味道”的含义,往深处开掘,进入“事”的层次或“体悟”的层次,补填“得奖”“挨批”“失败”等词,虽仍然平淡无奇,毕竟深刻多了。若再掘一锄,进入“情”的层次或“想象”的层次,补填“母爱”“阳光”“飞翔”等内容,兴许就能别有洞天,胜人一筹。
文题补写好了,文章也就变成命题作文了。这时考生就可以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动笔写作了。
半命题写作指导范文(17篇)篇十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综观各地中考作文试题,半命题作文占有相当的比例。以下教大家一些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技巧吧!
1.点示范围式补题。
这种形式的补题所形成的一个完整命题,既不能表现题材,也不能表现主题。它只是一个标准的宽泛的点示写作取材范围的文题。
如文题“在影响下”可补写为“在大伯的影响下”、“在同桌的影响下”。补写后的文题是一个宽题,为什么有“影响”,“影响”下的“我”怎么样,需要自选题材,来进行恰切的表现。
2.突现材料式补题。
这种形式的补题突现了作者最为熟悉的题材,它表示作者没有取材的困难,全篇文章将用作者选定的材料来表现一定的主题。
如文题“我这个()迷”,填充后的文题可为“我这个象棋迷”、“我这个足球迷”、“我这个电脑迷”、“我这个数学迷”、“我这个航模迷”等。作者必须通过写“象棋”、“足球”、“电脑”、“数学”、“航模”来表现自己的“迷”,来表现文章的主题。
3.立意角度式补题。
此种形式的补题将文章的立意方向作了确定,作者必须选出一定的材料来表现这种立意。
如文题“我生活在()”,完成题目后可写为“我生活在春天里”、“我生活在关爱之中”、“我生活在向往之中”等等,这“春天”、这“关爱”、这“向往”就是作者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
4.综合因素式补题。
这种形式的补题最为自由,因为它既能为作者确定题材,又能为作者突现立意方向。
如文题“()真()”,可变为“欢乐‘五一’真令人难忘”,作者可选用“五一”长假中的生活片断来表现那种令人难忘的愉快。
当然,以上四式不是绝然分开的。如文题“我生活在()之中”,可以突出立意,如“我生活在幸福之中”,着眼点在“幸福”;也可突出选材,如“我生活在勤劳的家庭中”,着眼点在“勤劳”。填充时怎样顺手就怎样填,怎样有把握就怎样填。
做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补题。补题最好以写“我”为中心,以内容“熟”为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以口子“小”为上策。总之一句话:要想方设法,扬长避短,把一个半命题变成就像是自己命的一个题。
在考场上将半命题填充为完全命题,要掌握如下要领。
1.要认真读题。要看题中有没有举例性提示、语言说明性提示以及限制性的要求,如果有,有的则要进行理解,有的可视作参考,有的则要遵从。
2.对填充后的题目要从语意、语法、语感的角度进行检查,做到简洁、明确、生动、通顺。尽量避免很长的题目、表意不明的题目和填充后配搭有误的题目。题目填好后要回过头来与要求对照。
半命题写作指导范文(17篇)篇十一
从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来看,半命题作文已成为一个命题热点。仔细审读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试题,可以发现标题作文(含全命题和半命题)已稳坐“老大交椅”。现在我们重点谈谈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攻略问题。
半命题作文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适当的选择余地,“把风筝放飞在蓝天下”就是对半命题作文生动的比喻。半命题作文形式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还便于教师客观公正地评分,因此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半命题作文是全命题作文的“前奏”。从某种意义上讲半命题作文的应考技巧就是将半命题变为全命题的“补题”技巧。补题是半命题作文构思的预热与启动,补充一个字一个词,貌似简单,但其中颇有奥妙。下面,我们就专门来谈谈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
1.要诀一:求准确。
”,该题中的“魅力”即是“题眼”。“魅力”是一种很能吸引入的力量,它既有形又无形。如自然的魅力在于巧夺天工,引游人如织,这是有形的魅力;人格、友情的魅力在于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这是无形的魅力。在具体补题行文中,不能只是浅显地把魅力理解为招人喜爱、给人以愉悦感,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能深刻挖掘才好。求准,还须把握题中已有的修饰或限制性词语,既便文字中的副词也不能忽略。
2.要诀二:选取熟悉的内容材料。
补题时,考生要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并有利于自己发挥的内容材料来写。因为补题的巧与拙,将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成败和文章品味的高低。例如:年河北卷作文:“我与的亲密接触”,补拟这道题时,考生可以选取自己熟悉的一个人或一本书;当然也可以从无形中选,如一种情感,一种认识等感悟;可以是一种现象,可以是一个景点,一种行为……考生应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结合自己的熟悉程度与自身写作的特长,以“内容熟”为考虑的重点。
3.要诀三:开口角度宜小不宜大。
为了容易入题写作,开口宜小不宜大,否则将陷入空泛的泥潭。考生要善于从某一侧面人手,从某一具体情景、具体人物、具体场景人手,让内容真实。()如2012年四川南充市中考作文题:“爱在”为题写一篇作文。有的考生补成“爱在生活中”“爱在亲情”“爱在节日”等,这些文题太大,直接导致考生难以入文写作。若拟成“爱在妈妈的唠叨里”“爱在老师的`目光中”,由于开口小、又具体,这样才容易写成功。
4.要诀四:求巧妙。
补题要巧,这个“巧”有两个含义:一是“新巧”;二是奇巧。“新”与“老”“旧”相对;“奇”与“俗”“庸”相对。如2012年辽宁省中考作文题(二):在中起飞。
“起飞”的原意是“开始飞行”,引申开来就是“觉醒”“崛起”“奋发”等意思,主题是引领学生积极向上。另外,“在中”这个句式要求考生在行文时要结合在横线上所填的内容,展现出“起飞”的动态过程。在补题时一定要慎重,过于“俗…‘庸”可能不会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如拟成“在挫折中起飞”就很大众化,给人“庸”感。有个考生把题拟成“在黄昏中起飞”就有新巧之感,阅读者会生疑――怎么在黄昏中?原来小作者写的是爷爷旅游归来后立志跟孙子学电脑的故事。可谓选材新颖,独树一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仔细审读题目,领会命题意图。(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俗话说:“锣鼓听声,听话听音。”中考命题者总是从新课标、教材、《考试说明》等出发,巧妙拟制文题,从某个角度去考查考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为此,考生必须学会细致审读题目,领会命题者的命题意图,从而把握作文的主题、选材、范围、结构等。
2、按照“宜小不宜大”原则补好题。详细内容在上文中阐释了,这里不再重复了。
3、调动积累,精选素材。补好了文题,也就成了命题作文了,那我们就要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对已经补好的文题进行审题立意、取材布局了。要充分利用自己积累的素材库,将符合题意的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文章的主题。
4、巧妙构思。文章的构思,就像盖房子的蓝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的好坏与成败。因为标题作文相比其他题型显得严一些(即范围窄一些),因此要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在构思上下工夫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5、要有个性、亮点。有个性、亮点,才是有创新的文章,也才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半命题写作指导范文(17篇)篇十二
半命题作文写作,关键在于高明补题、精心构思。如果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则容易出现“干人一面”、千“空”一“词”的雷同题目现象。如何把半命题变为有利于自己发挥特长的命题,可以说是一种技巧和艺术。因此,要掌握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写作时才会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第一步:仔细斟酌补好题目。
1、准确理解,辨清题意。
写好半命题作文,最重要的是拟好题目。我们应对题目认真审度,理解每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如江西南昌的作文题目“我读____”,从句子成分来分析,明显地缺了吗?不行。还要抓住至关重要的关键词。把握住了关键词语,也就掌握了正确理解题意的钥匙。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有的明显,有的隐蔽,有的甚至是命题者故意设置的迷惑和干扰因素。上面例题中的“读”就是关键词语,重点扣住“读”的程度或过程,把最能反映特殊爱好而自己又沉醉其中的那个事物名称填上就行了。如《我读四大名着》《我读松花江的浪花》《我读妈妈那颗期盼的心》等等。
2、细处入手,以小见大。
如果拟题过大,往往难以下笔。以“善待____”这一半命题作文为例,不少考生运用散文化的笔法,写《善待生活》《善待他人》《善待时间》《善待大自然》……显然,要在如此短的篇幅中,写深写透一个主题,写起来不易把握,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深刻。如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去表现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因此补题要避免雷同,要从小处切入,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如以《善待地球》为题,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场景,抓住几个真实的、震撼人心的镜头,注意细节取胜,让人感受到地球被毁坏的惨状和大自然警钟长鸣的力量,挖掘出深刻的立意。
3、诗意命题,匠心独具。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时错过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位好友,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声礼貌的道谢……而这一切错失的背后,应该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与非同寻常的意义。请将你的故事与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请以“曾经错过的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近几年来,诗意化的命题逐渐走进了中考作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但也因此增加了审题和构思的难度。考生要将诗意化命题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挖掘出来,使作文立意深刻含蓄。如上述命题,大多数考生补题为:一段友情、一次机遇、一个道歉等。如此补题易于构思行文,但均出自提示语中。造成雷同,毫无特色。我们不妨展开想象,化实为虚,补出新意。在文题的横线上补上:一轮明月、一米阳光、那个季节、那缕芬芳、暗香盈袖的日子、梦想拔节的日子……这些文题新颖生动,既富有诗意,又蕴有理趣,能激发读者美好的遐想。
第二步:理清思路立意出新。
不难看出,半命题作文的立意,实际上往往与作者的补题构思同步进行。考场作文立意水平的高下决定着作文的成败,而立意水平的高下又取决于作者平时的生活积淀和感悟人生、提炼思想的水平。下面谈谈半命题作文立意的三点要求:
1、准确。准确是前提,立意不准,全盘皆输。求准,首先就是要准确理解文题中的关键词语:也有人称之为“题眼”“题魂”。立意前须把握题中已有的修饰或限制性词语,准确理解已给文字的含义十分重要。同时,半命题作文如果有引语,往往以精辟优美、寓意深刻、情感浓郁的语句导人作文情境,或阐释,或举例,或提示,往往有着激发写作情思、界定选材范围的作用。
2、新颖。即对题中已有概念的理解要避开一般层面而取题意允许的新层面。例如“拒绝____”一题,一般考生在横线上补充上“自卑”“儒弱”“平庸”“自我封闭”等宾语,构成动宾短语,这类文章都含有自我审视和校正的色彩。有的考生却能避开这一般模式,机智地补出别具一格的题目,闪烁出与众不同的文学色彩、哲理色彩,如《拒绝再玩》《拒绝长大》《拒绝末日》等。在求新的同时,所补题目须利于我们选用自己熟悉的、有感情、有特色的题材,这样就能做到有材料可写,有情可抒发。
3、深刻。这不是指故作高深,而是指由表象进入本质,由感性进入理性。例如作文题“我多想____”,你若补“唱”,则文章未免肤浅;你若补“飞”,这比“唱”可能要好一些,但也流于一般。其实所补写的内容可实可虚,可近可远,你只要大胆发挥想象,尽可以游览于草木山水之间,徜徉于琴棋书画之中,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较为丰富深刻的人生思考。例如有位考生拟题《我多想把你留住》,作者从运河水当年的清澈、宁静写到现在的浑浊、喧嚣,写到了人对大自然的毁坏,也感悟到世态沧桑和“水如人生”的哲理,平中见奇,于一般中见深刻。
第三步:明确要求写出特色。
有的半命题作文前有引语,要谨慎审视,提取关键词语和切题联想。在文题的后面,往往都有一个“要求”,常对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字数等方面作了一些限定。审这些要求的方法与全命题作文的相同,此不赘述。
半命题写作指导范文(17篇)篇十三
一.半命题作文特点:
半命题作文的题目,是将一个完全命题,省去一部分,变为一个不完全命题,省去的部分由考生去补充。其结构形式有如下几种: 1.命前半题。如:“现代科技带来的 --- ”,“我不再 --- ”等 2.命后半题。如“--- 的滋味”,“---之间”等 3.命首尾部分。如“当我面对---的时候”。
一般来讲,半命题作文在三个方面给作者以“自由”: 1.重在让考生自由选材。如文题“---的乐趣”就是如此。做此类题,要在选材上仔细斟酌,以“口子孝角度新”为原则,选出自己最熟悉、最有意义,最容易写好的材料,完成题目进行写作。 2.重在让考生自由立意,如文题“做人要---”认真考虑立意角度,写出自己最真切的感受,表达自己的心声 3.既重自由选材,又重自由立意,如文题“现代科技带来的---”。做此类题,要把它“当作”一篇自由拟题作文来写,把选材、立意构思放在一起,通盘考虑,反复比较之后才能落笔成文。
没有新奇的立意,作文是很难得高分的。而善于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表现自己的个性,正是立意独特的前提。比如2001年中考安徽题为“我渴望__”半命题作文,本来题材可写的很多,可是一位同学题为《我渴望有个后妈》的作文,真可谓“一鸣惊人”。小作者深知父亲生活的不易,希望有个后妈能够关心父亲,为父亲分忧。这篇作文充分表达了自己与父亲的深情,而小作者懂事、乖巧、善良的人物形象也跃然纸上. 例题:题目:假如我是 【写作提示】写半命题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补全文题。本题的空缺处,可以填写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是一个人,如爸爸、妈妈、老师、校长、市长……;也可以是一种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如一朵云、一棵树、一只小鸟……。补全文题也就有了写作的思路。需要注意的是文题中的“假如”,这个词寓含的意义需要仔细揣摩,才会使文章写得符合要求。
二.习作欣赏:
题目:我渴望要求:补全文题,可供参考的词语:长大、读一本好书、旅游、考个好成绩……【写作提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渴望,这种渴望应该是目前还不能实现但经过努力是可以或可能实现的,因此,从大的结构上说,可先写自己“渴望”什么,再写为什么“渴望”。
我渴望那一天
美,是所有人追求的,特别是对女孩子来说,美是不可缺少的。我爱美,但也恨美!因为我是一只丑小鸭。
1986年10月,我出生了,我无忧无虑地成长着。但天有不测风云,我5岁那年,染上了一种慢性皮肤病,脸上起了许多小疙瘩,原先光洁的脸顿时变得疙疙瘩瘩的',我成了个丑八怪。妈妈为了给我治病,几乎跑遍了所有的皮肤病医院,但却总是失望而回。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能任由这可恶的“魔鬼”继续“摧残”我的容貌,我越来越丑了。小伙伴们都不跟我玩儿,都怕我这种病会传染给他们。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被人抛弃的丑小鸭,心里真难受!
我上学了,同学们都看不起我,这个骂我是“菜疙瘩”,那个骂我是“癞蛤-蟊……我幼小的心灵一次次受到伤害。同学们骂得倒很轻松,但他(她)们可曾想过,我的心里在流泪,在流血。每到夜晚,我就对着天上的星星祈祷,祈祷我的病快好,我的容貌快点儿恢复。晚上做梦,我总是梦见自己的病好了,变美丽了,同学们都在围着我跳舞,我幸福极了!可梦醒之后却是一场空,事实毕竟是无法改变的。
半命题写作指导范文(17篇)篇十四
半命题作文是一种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的作文命题形式。下面就“如何写好半命题作文”的话题,谈几点看法。
从内容来看,半命题作文关注学生的个体生活体验和发展,重视对人生的思索,聚焦社会现实和对历史的反思。
从形式上看,有两种命题模式:一是题目独立出现。如:“我们的名字叫”。二是题目与提示(导语)相结合的形式出现。如:“生活需要”,前有温馨提示:“生活是七巧板,其中蕴涵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痛苦,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的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后有可供选择的词语:“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这些提示,使考生进一步扩大了创造的空间,实际上已经把半命题作文和全命题、话题作文的距离拉近了,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写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文章来。
半命题作文是全命题作文的“前奏”,因为半命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在半命题作文中,命题者留下了一半的“命题”空间,由考生发挥,而当考生补题完整后,即为“全命题作文”,一些要求与技巧亦与全命题无异了。
半命题作文介于全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既有“命题”部分所体现的限制,不能漫无边际地信手写来,如:“我们的名字叫”,原题中的“我们”即是一个限制,要求反映的是群体的共同特征,而不是个体特征;又具有话题作文的部分开放特征,横线上的内容完全可以由考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自我情感生发的需要来拟定,千人可有千面。
总之,半命题作文体现了自由与束缚的统一,限制与开放的融合。这种命题形式的出现,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以更广阔的选择空间,更便于发挥考生的个性。
如:“美在身边”与“美在”相比较,后者不仅可以在横线上填写“身边”,也可以填写“心中、梦中、鬓边、书海、交流、竞争、奉献、绿叶、唐风宋韵、回忆、友谊、思考……”等词语,在可虚可实、可大可小、可近可远之中进行选材、立意、构思,作文自由的体现和个性的彰显不言即明,考场作文“千人一面”的困惑或许亦可避免。
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常言道,题好一半文。美的文题能使人耳目一新,使读者一见钟情,从某种程度上说,拟一个切题、切体,又求真、求趣、求新的标题,能让阅卷人眼前一“亮”,且拟题的优劣往往直接关系到文章品位的高低。
由于半命题作文仍然有“限制”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拟题雷同。如:中考语文命题“我们的名字叫”,相当多的考生补题为“爱”、“友谊”、“宽容”,且由于视野的狭窄,大多在写学校、家庭或社会中人们的交往。当某类文章成批出现时,如果在立意、表达等方面没有突破,阅卷教师的审美疲劳便可想而知了。
其次,出现的问题是拟题大而空,没有实实在在的“着落点”。如“我们的名字叫中国人”、“我们的名字叫上海”、“我们的名字叫青春”等,此类题目写作时很难驾驭:一是难以寻找适合的具体材料来反映中心,二是难免出现泛泛而谈、无病呻吟之弊端。
再次,就是补题与内容脱节。有些考生在补题时,完全不考虑“补题”与“写作”之间的关系,随便填写一个词语,然后将曾经写过的作文掐头去尾套上去,生搬硬套的痕迹十分明显,想得高分自是不能。实际上很多时候,半命题作文的“补题”不是与中心有关,便是与写作的内容有直接关系。
2.补题的几个友情提示。
(1)研究原题,全面捕获题中的信息。
半命题作文题,要研究原题的语法结构、语意指向,从中获得补题的暗示。如“走近”,半命题中“走近”二字,暗示我们行文必须由远至近,要体现的是我们对某一对象渐渐熟悉、认识的过程。如果了解了这一点,那么再去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吸引着我去揭开它的面纱?我是怎么一步步走近它的?走近的过程中我有哪些得失感受?”并补题,即是有的放矢了。
(2)审视生活,要求补题与生活一致。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补题内容要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能产生“共鸣”,即能有与之相匹配的“生活素材”。如“我读懂了”,若有考生不假思索地填写“挫折”二字,而平时的经历中对挫折并没有十分深刻的印象,那么作文中的矫揉造作肯定难免,因为与生活不一致,很难使文章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3)关注趋势,揣摩命题者的意图。
限于认知水平与年龄特点,初中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处在萌芽、初步形成阶段,所以努力让考生表达健康的思想情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感受真善美的人生哲理,一直是中考作文命题者在立意方面的一个原则。考生在补题时必须兼顾这一点,否则就易出现“我们的名字叫四害”这样不伦不类的题目。
(4)转换角度,力求真实而有新意。
换个角度天地新,在作文“补题”中亦是如此。如果能够从多角度发散思维,甚至逆向思维,或许会有意外的效果。如在当今快节奏激烈竞争的生活中,写一篇《从容之美》,或许会让许多人的目光停驻,产生同感。
总之,题贵新颖,半命题作文的拟题,追求的同样是准确、生动而有魅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文化知识,正确理解半命题作文的“另一半”——提示导引的内涵,并且掌握一定的拟题技巧,就能拟出让读者“怦然心动”、击节叫好并“一见钟情”的好标题。
一、要弄清题意。半命题作文从形式上看,由文字部分和填空部分组成,有的题目前还有一段提示语,后面还有具体要求。我们在拿到题目后,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如:“善待________(亲人、生命、自己……)”(四省国家课改实验区中考作文题),从这个题目现有的文字部分即可看出,“善待”即好好地对待的意思,“善待”的对象可以是亲人、生命、自己……也可以是你觉得应该好好地对待的人、物或精神、品质等。再如:“讲给________的事儿(爸爸、妈妈、老师、同学……)”(20辽宁大连市中考作文题),从这个题目的已有文字可看出,本文应写事,而且是以向别人叙说的口吻,叙说的对象是“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中的一员即可。
再看年江西省中考作文试题:
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
请以“________,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
从该题的提示语中可以看出,触动了“我”的心灵的应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或是特殊的人或情感。
此外,在几乎所有的文题后面都有具体要求,如“将题目补充完整”,“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等等,这些在审题时也应引起重视,否则会影响作文的质量和得分。
二、要补好文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易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我和________(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的对话”(2004年河南省中考作文题),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你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2.要确定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你所写文章的体裁。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说明文,或是议论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是阐述某个道理。如“珍惜所拥有的________”(2004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文题对记叙、议论或书信、日记几种文体都适合,但是,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抓住一种文体,补题时应扣住文章体裁和写作对象。上文若作记叙文写,则可补上母爱、亲情、友谊等;若作议论文写,则可补上青春、生命、智慧等。
3.要内容健康。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________的滋味”(2004年云南省中考作文题),就有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自杀”等词语,让阅卷者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因此,我们在这方面应引起注意,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为标新立异,填写上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内容,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
三、要选好材料。补写好了文题,也就成了命题作文了,那我们就要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对已经补好的文题进行审题,审人称、审体裁、审题眼、定选材范围。要将选择的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文章的主题。
半命题写作指导范文(17篇)篇十五
魅力指自然流露出来的令人喜欢的感觉,是极能吸引人的力量。美国女诗人普拉斯说:“魅力有一种能使人开颜、消怒,并且悦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质。像银丝巧妙地编织在性格里,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 ________ 的魅力”为题,写一篇文章。
悟心剔透,升华主旨。魅力,该是所有情愫的触发点,自然衍生而释放出来的一种能量,让人不知不觉就为之吸引:内化为一种感觉、一种个性、一种品质、一种思想、一种精神。可以是对生命真谛的感悟、可以是对生活滋味的咀嚼、可以是对时间流逝的喟叹、可以是对某种情感的顿悟……唯有扣紧题材,自然升华,螺旋升腾,才能将“魅力”的主旨内涵挖掘到位。
龚子欣
夜,渐渐深沉,白天的喧闹变为宁静,世间万物沉寂在独具魅力的夜。而我,却依旧在挑灯夜读,为即将到来的中考不懈努力。
美丽的睡神悄然而至,无声地催我快快入梦。确实,疲惫让我无心再徜徉书海,但心中的目标却使我无暇休息。无奈起身,为自己泡一杯最爱的枸杞茶。
沸腾的水倒入杯中,冲击着杯底的枸杞:水滋润着枸杞,枸杞美丽着水。在这小小的杯中,完美地融合,释放出独特的清香气息,勾起我无限遐思。我迅速盖上盖子,不忍让一丝清香逃逸,将它们包围在这狭小的空间,让香气慢慢沉淀、酝酿,然后浓郁在这激情的水中。
透过玻璃,端详杯中的枸杞,有的浮在水间,有的沉在水底,还有的随着表面析出的气泡在水中忽上忽下,各具情态。看着杯中的枸杞,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微缩的世界:黄里透红的茶便是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沉浮不定、位置不同的枸杞,不正是社会的各色人?沉在水底的枸杞,是那些安于本职岗位、付出却不求回报的人;忽上忽下的枸杞,正是那些为生活疲于奔波、努力进取的人儿——他们可能不满足现状或许曾经坎坷,心中却装着理想;浮在水面的枸杞,他们拥有了辉煌,可能名利双收了吧!细细想来,就像这杯中的枸杞,少了谁都不行,它们都在浓着茶的色,淳着茶的香。社会之于人,不就是分工不同吗?他们都在奉献着自己,都在装扮着社会。
枸杞的香气,从盖与杯的缝隙间溢出,将我从遐思中拉回。我忍不住诱惑,捧起杯子,轻轻抿上一口,含在口中,不舍咽下,让那清香驻留在唇齿间。再慢慢蠕动喉咙,甜香轻轻滑下,如丝般缠绕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或许,有人认为人生如龙井,需要一次次的冲泡后才会更清香;有人认为人生如咖啡,越浓越苦才是真生活;还有人认为人生如烈酒,精彩纷呈才有力度。而我,却有着与年龄可能不相称的想法。人生要像枸杞茶,第一次与水融合就能香气四溢:生命只有一次,绝不能虚度人生,应把握当下,一气呵成!
选材独特。小作者并没有把视角放在一些大而虚的话题上,诸如“知识,善良,爱”等,而是把眼光投向小小的枸杞茶,通过自己细心的观察写出了枸杞茶独特的魅力。
主旨突出。作者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从枸杞茶的特征联想到生活中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实为不易。
半命题写作指导范文(17篇)篇十六
1扬长避短,趋熟避生。每个考生擅长写作的文体往往是不伺的,唯有扬长避短,方能笑傲考场。考生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选填相宜的词语,将半命题化为自己最拿手文体的全命题来构思。如“珍惜所拥有的——”,这一文题适合写成记叙文、议论文或议论性抒情散文等多种文体。但是对于不同的考生来说,就应该根据各自的思维特点填空补题,选取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如果写记叙文,可补填“友谊”“母爱”等;如果写议论文,可补填“青春”“生命”等;如果写议论性抒情散文,可补填“热血”“豪迈”等。
考场作文是一种“速成”作文,难以有充裕的时间来选材、构思。因此,考生在补题时,所选择的词语,应该与自己平时库存较为丰富的生活经历相契合;所确定的内容,应该是自己较为熟悉、感受较为深刻的生活事件或情感体验。因为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如“我深深感受到了——”,题目要求中列出的可供选填的词语有“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集体的温暖”“家庭的温馨”“友谊的可贵”“诚实的可敬”“虚伪的可鄙”等(也可不受以上词语限制,自行选词填补)。很显然,任何一位考生对上述诸种情感体验不可能有着同样程度的感知,拥有同样深刻的感受。这时,他们就必须“趋熟避生”。
2标新立异,洞幽发微。考场作文,最忌让阅卷老师产生审美疲劳。为消除此弊,考生在补题时,要充分运用求异思维,洞幽发微,察人之未察,道人之未道。选词所表现的内容,应是别人不曾经历过、不曾想到过、不曾抒写过,甚至根本遇不到、想不起、写不出的。为此,考生应尽量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活事件,尽量避开那些人人皆知的素材。如考题没有强制一定要从提示语中选词,最好跳出提示,另选新词补题。如“一半”。根据花要半开,酒要微醺,拟题为“花开一半”,则将立意上升为一种审美的高度:含蓄可能更美!文有鲜腐之分,题有新俗之别。而题目的新俗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内容的鲜腐。半命题作文补题应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式,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思维发散得越开,联想和想象越奇特,则与其他考生的区分度越高,内容就越新颖鲜活,文章就越能独树一帜。如“尝试——”,尝试小偷小摸、谈恋爱,失之于低俗;尝试洗衣、做饭、骑自行车,失之于幼稚;尝试打工、人间真情,失之于普遍。如果立意为尝试人情冷漠,文章则会脱颖而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半命题写作指导范文(17篇)篇十七
补题虚空浮泛、大而无当,是半命题作文高发的“写作事故”。因为题目越空泛,相应的写作范围就越广,选材、组材的难度自然就越大。半命题作文命题中设置的思维空白,为考生展开自由联想提供了一个广阔空间,可补入空白处的词语很多,一些考生往往就拿捏不准。如“精彩——(一幕、瞬间、人生等)”,按说以提示语中的“一幕”“瞬间”入题,也非常不错。然而,有考生为了“创新”,将文题补成“精彩世界”“精彩世纪”之类。范围越扩越大,文题越变越虚,最后写出来的文章大而空、虚而浮,事与愿违。
因此,要写好半命题作文,最好“小口径切入”,题目不要补得过大。如写作“拥抱。
”,很多考生如此补题——“拥抱地球”“拥抱美德”“拥抱生命”,等等。这样的题目不是不可以写,只是它们涵盖范围过大,写起来较难把握,容易流于泛泛而谈。如果将“地球”缩小为“绿地”,将“美德”缩小为“宽容”,将“生命”缩小为“青春”之类,写作起来,可能难度会小一些。
有一种以具体事物人题的补题方法,可有效地缩小写作范围。如“我好想——”,很多考生就采用此法,拟出了“我好想栽一棵苹果树”“我好想去草原”“我好想拥有一间书房”等范围具体的文题。降低了写作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