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房屋消防安全评估报告篇一
xxx消防大队:
由我公司承建的输煤系统消防完善工程,由有限责任公司承包改造,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质量跟踪监督,并委托消防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承担现场监督,并由消防设施检测单位于20xx年4月26日完成本工程消防工程电气及消防设施检测,确认检测结果为合格。
本工程,自开工以来,在上级领导、质监站、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参建员工的努力和辛勤劳动,工程于20xx年4月24日通过了预验收工作,并完成了有关问题的质量整改闭合,现消防工程已具备竣工验收条件。下面就工程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喷淋系统由原来湿式报警系统该为干式预作用报警系统。
2、输煤管道原消防系统改为干式预作用报警系统。按20xx年国家消防规范规定,原输煤系统喷淋所有管道全不符合消防规范,所有管线重新铺设,改为手、电两用系统。
1、本工程消防报警系统采用消防中心控制系统,由自动报警系统、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等系统组成。消防中心采用集中报警控制器控制。
2、本工程联动系统为集中控制,联动控制台设在消防控制中心内,联动功能主要有:火灾报警后接通警报装置,启动消防水泵、喷淋泵。
3、消防控制室的联动逻辑和手动功能:a、手动按钮动作时,立即联动消防设备。b、消防栓按钮动作时,立即启动消防泵和喷淋泵。
在施工过程中经我公司、项目部不懈努力,全体员工的辛勤劳动下,我施工方均已按设计要求和验收规范的规定,以及合同约定的施工内容,完成了各项工作,各设备经调试运行正常,各报警系统,经检测公司检测合格。
建设单位(公章):xxx
房屋消防安全评估报告篇二
xxx消防大队:
为做好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加强全体师生的防火意识,我校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在第一时间对消防安全大检查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和部署,对全校消防安全工作进行了认真细致地检查。现将大排查、大整治活动情况通报如下:
组长:xxx(全面负责)
副组长:xxx(协助校长工作)
成员:xxx
1.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富有成效
为了使师生能全面、快捷的掌握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安全常识,学校通过黑板报、发放宣传单、班会课专题教育、校园广播站大力宣传消防知识、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家庭防火知识及一些生活中的安全常识。通过宣传,师生的安全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能够做到自检自查,防范于未然。
2.消防安全隐患排查详细到位
各班认真贯彻落实安全领导小组通知精神,积极配合,对学校内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宿舍、教室宿舍、图书馆、体育馆、实验室、食堂的消防安全隐患进行了检查摸排,在检查中对各种场所的消防设施配备、安全出口的畅通、疏散指示标志、灭火器材是否齐全有效、是否存有危险化学品、有无灭火设备等进行逐一检查,做好登记。经过检查,内部规章制度健全、责任明确,未发现大的安全隐患。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立即督促限期整改。
1.实验室应注意改进的问题:仪器存放归类不科学,要整改。
3.消防栓有损坏现象。
4.个别灭火器药粉过期。
消防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意识要时时有、处处有。学校要求各部门、处室要以本次消防安全大检查为契机,巩固已有成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长效机制,切实把安全工作摆在学校工作首位,各处室、部门应加强协调协作,发现隐患及时沟通解决,做到万无一失,确保校园平安。
xxx
房屋消防安全评估报告篇三
xxx消防大队:
运用科学合理的危害辨识及危险评价方法,通过对公司消防工作中出现的意外有害因素严格控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达到消除危害,规避因措施不到位等原因而导致出现火警甚至火灾和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介质出现泄漏着火等恶性事故的出现。根据评价辨识结果,分别定期及时采取了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的预防性控制措施,从而规范和消除、避免了对人身安全和设备危害,降低了消防工作作业风险。
公司范围内的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产生的火警、火灾。
1、公司安全作业操作规程和防火、灭火管理制度;
2、行业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
3、企业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4、合同书、任务书、公司目标中规定的内容;
5、本公司和国内外所发生相类似的事故统计资料
主要采用安全检查表(scl)、预危险性分析(pha)、工作危害分析(jha)等安全评价方法为主对现有的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价分析。
风险评价组成员
20xx.3.2
公司针对本年度各部位门易燃易爆、易产生可燃性物质或介质的场所进行了严密监控和加强风险控制,根据作业环境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和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等,对易产生易燃气体的场所实施事先的控制。并且加强正常运行时期对消防设施、器材的正确维护保养、和器械的日常演练,对所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充分剖析和预先分析,将有危及人身和生产设备安全作业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针对性评价,在人力或主观上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不明原由产生的火警、火灾情况时,避免因消防设施不备用,或消防操作失灵等因素而出现的意外灾害扩大现象的出现。在各单位(部门)的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配合下,安全处和公司安全评价小组人员利用不定时现场督察,对公司各易产生易燃易爆场所(车间、装置)部分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及重大危源的生产消防设施等进行了系统的'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通过现场监督检查及日常的调查询问,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完成各种消防设施和消防日常演练的符合性评价,较规范的整顿和强化了因消防设施不符合安全要求或存有隐患而导致事故的发生的可能性。
据公司安全评价组对消防工作或消防设施正常备用状态下风险评价过程中可以看出,针对各消防工作过程存有的不足之处进行规范,可以将有害因素逐一消灭于萌芽状态,严格落实各项控制措施,能有效控制绝大多数因种种原因而忽略的细节问题,对此进行细致补充控制各项措施,继而杜绝了事故发生。通过本年度对消防工作作业风险评析,共评价出中度风险(环境因素)因素及其以下风险因素计19项,评价出重大风险因素0项,并对中度风险的消防工作采取改进控制措施,制定了实施计划,在作业过程中始终遵循安全控制措施,从而取得了未发生任何因消防工作出现异常运行而出现的安全事故。
xxx
房屋消防安全评估报告篇四
1、公司天然气门站及输气管线于2月开工,至6月投用送气。其主要技术装备有:双路调压撬一台,管线6.8km。
2、使用燃气主要成分:
(1)甲烷95%、乙烷、丙烷、丁烷。
(2)无机硫化物与有机硫化物。
(3)其他气体。
1、工作程序:
(1)9月1日7:00,检修负责人、参加检修的施工人员、安全监护人员,检修所用的各类工器具及其他物品、消防车、各施工场点的保卫人员必须到位。
(2)9月1日7:30前,各用气单位(氧化铝一、二厂、电解厂、碳素厂)全部停止使用燃气,并确认两道阀门关闭、挂牌后,上报总调。由总调确认全部用气单位停止用气后,通知天然气门站。
(3)9月1日8:00,天然气门站接到总调通知后,通知上游末站关闭送气阀。在确认后天然气门站方可关闭门站总进气阀门。然后负责关闭至氧化铝厂和碳素厂的总阀门。
2、安全措施:
(1)此次施工的安全措施主要是分两次将施工管线内的天然气与空气用氮气置换,在达到一定比例即天然气、空气浓度不大于2%,方可确认置换完成。
(2)要求各参加施工作业单位,在8月30日前到天然气门站开出工作票,并上报施工方案与作业人员名单。
(3)8月30日前,由项目部组织安全环保部、保卫部到各施工现场确认警戒区域。
(4)机械制造公司提供置换工作所用氮气。
(5)安全环保部、保卫部组织监护、警戒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护和警戒。
(6)项目部、氧化铝厂负责通知警戒区域内的其它有动火工程项目的工作暂停。
(7)应急措施和办法:(见天然气停气合岔检修计划,共九项)
此次是公共分四个作业点:门站内、新西南门内管道架上、新1850、氧化铝二厂管道架上。其中,氧化铝二厂、新1850处施工项目为加装计量装置;新西南门内管道架上安装新阀门;门站内西侧加装短节、阀门,东侧入口外加装阀门短节。
1、实施过程:
(1)门站:9月1日7:30前各用气单位按总调要\\求做完停用气的一切工作,并上报总调。天然气门站在接到总调通之后,与上游末站联系停气,操作确认后,门站按要求关闭进气总阀,确认无误后关闭氧化铝一、二厂、碳素厂段阀门。在以上工作得到重复确认后,于8:13将调压撬内天然气排空,8:50开始置换作业。
当日16:20测中石化站出口时,其管内燃气含量值为1%,16:50公司门站内进口端进行动火作业,17:05割开管道,22:00焊接完毕。
9月2日9:15对公司门站内西侧动火,即时气测值为2%,施工至15:50工程完毕。
墙外放散管加高工作17:30开始作业,19:00加高完毕。
(2)新西南门内作业点于9月2日8:35开始动火作业,即时气测值为1.5%,当日15:00焊接完毕,17:20门站开始置换打压。
(3)新1850、老1350作业点,9月1日9:05开始置换,当日22:10测得管内燃气含量为%,该两点开始动火作业。至22:30开孔、割管完毕。1850当晚完成加装计量撬工作。老1350点9月2日9:00开始焊接,至10:05焊接结束。
(4)氧化铝二厂施工由东大实施,该点位管道内的天然气置换,先采用燃放方式,待管内燃气压力下降时再注入氮气,直至将管内燃气燃烧完毕后,封堵烧放口,待管内氮气有一定压力后,开始施工。
东大点于9月1日下午开始在北侧燃气管道将通向a组熔盐炉外一阀门打开,一侧加装盲板,一侧装燃放管,11:55燃放管安装完毕,12:00按要求点燃火炬,13:05充氮气,13:25火炬停止燃烧,13:30-13:40试点两次未燃,即开始动火作业,16:15割管完毕后,加装计量撬,至9月2日2:08完工。
2、实施中出现问题的处理措施及结果:
此次天然气停气合岔工程是公司首次检修燃气设备及管线,对组织单位和实施单位均无经验可借鉴,在这种情况下,施工组织单位项目部与安全环保部对此工作十分重视,强调各参加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要制定严细的施工计划和应急救援预案,在施工中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有关规程,按计划施工,杜绝事故发生。
管道内氮气与燃气比例失衡时可能会产生燃烧或爆炸,西气东输某站管线施工时曾经出现过此类事故。信息由门站欧阳站长反馈至指挥部,指挥部就此事召开紧急专题会议研究处理方案,最终得出处理结果是,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地向管道内充之高压氮气,使用6瓶氮气同时达到最大开口处,向管内充氮气,以保证动火期间管内氮气与可燃气体的安全比例。
3、施工中使用的工器具、人力资源等
天然气门站新西南门内老1350新1850氧化铝二厂管道化
工器具电焊机2台
火焊1套
15吨吊车1台
消防车1台
气体检测仪1台
氮气800瓶电焊机2台
火焊1套
15吨吊车1台
气体检测仪1台
电焊机4台
火焊3套
消防车1台
气体检测仪1台
氮气230瓶电焊机1台
火焊1套
消防车1台
气体检测仪1台
氮气35瓶
人力资源施工人员20人
消防人员9人
工程指挥部人员8人
施工人员12人
安全监督人员1人
施工人员24人
消防人员6人
安全监督人员1人
施工人员15人
消防人员6人
安全监督人员1人
1、计划中比较关键的步骤及措施。
此次检修合岔工作较为关键的施工为两次气体置换,第一次用氮气置换管道内的燃气,合格指标为燃气浓度2%;第二次合岔工程结束后用氮气置换管道内的空气,合格指标为燃气浓度2%。
在置换过程中,首先依次打开各置换管线末端的排气装置,尔后将各充氮点的氮气充至管道内,用高压氮气将管道内的燃气推出管线,直至达到标准要求,经气测确认后下达动火指令。
2、计划存在的问题。
因此工程为我公司首次实施,项目部、安全环保部、保卫部及施工单位对此工作十分重视,项目部就此工程组织召开施工项目方案讨论会4次,对施工方案反复修订,对可能发生的事件逐一列出,责成施工单位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作出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安全环保部会同保卫部、项目部、施工单位多次到现场实地核查,确定警戒范围,并对工程中所存在的危险进行评价,为此次施工提供了保证。
施工计划中对地埋管线内可能残存可燃沉积物估计不足,致使开口作业前上游末站对我公司提出警告。
1、计划安排:
(1)工作程序:此次施工严格按计划程序中制定的时间段实施,在规定时间内人员、设备全部到位,消防监护车辆、人员全部到位,警戒人员到位并清理现场、清除火源;在计划时间内关闭用气单位末端阀门,通知上游末站关闭送气阀。经确认后天然气门站关闭门站总进气阀门。以上工作均经确认。
(2)安全措施:此次施工计划中针对合岔工作所制定的九项安全措施均已得到有效落实。各相关单位按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3)三级单位定时定点在各施工现场开展安全督察工作,对作业过程中和作业区域内发现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及时予以纠正。
施工计划编制较为科学合理,实施中有效避免了事故发生。
2、实施过程:
此次检修合岔工作较为关键的施工为两次气体置换,在置换过程中,严格按照《石油工业动火安全规程》中规定的置换标准进行作业,检测合格后,经重复确认无误后下达动火作业指令。此次施工中两次置换工作能够安全进行完全凭借工程指挥部能够严格执行置换标准,至始至终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对施工计划中地埋管线内可能残存可燃沉积物一事,处理方法是对管线内充入高压氮气使得管道内氮气浓度保持安全比例,避免发生作业中可能产生的爆燃事故。
房屋消防安全评估报告篇五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46号),全面落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提高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实现“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消防安全社会化管理目标,公安部在全国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范围内推行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高层住宅、大型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公共娱乐场所数量越来越多,高度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在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消防监督带来一系列的挑战。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增大,如何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监督管理,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已成为当今社会,特别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面临的一大新课题。
2012年6月,公安部印发了《关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实行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在全国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范围内实行“户籍化”管理的重要举措。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是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互联网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信息系统,为每个重点单位设置一个专用账户,建立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重点单位负责将本单位基本情况、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逐级消防安全责任落实情况等内容的录入工作;及时记录日常动态消防安全管理,利用统计分析功能查找整改消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实行动态监督,定期统计分析本地区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切实提高消防监督工作的针对性。
(一)实行“户籍化”管理,是落实社会单位主体责任的有效途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必须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消防安全制度,组织防火检查巡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实施消防安全管理,制定落实更加严格的消防安全措施。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在建立完善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的基础上,落实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备案制度、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报告备案制度和实行消防安全自我评估报告备案三项制度。“户籍化”管理制度确保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各项规章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社会单位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二)实行“户籍化”管理,是提升消防部门监管效率的重要手段。推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公安机关消防部门在其中必须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是原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信息系统的升级和扩展,建立了消防安全基础档案信息库,提供了“三项报告备案”制度和“三色”预警、信息交流、在线学习考试、统计分析等功能。消防部门担负着业务培训、分类指导、检查督导等重要任务。消防机构要通过“户籍化”系统为重点单位提供消防业务咨询、消防教育培训等[]便民利民服务,并定期向重点单位消防政策法规、消防安全提示、火灾案例警示和消防安全常识。同时,督促指导所有重点单位在系统中建立户籍化档案,及时审查录入的信息,定期组织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推广先进工作经验,提高消防安全管理能力,推动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工作虽然在加强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制约“户籍化”管理工作的瓶颈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重点单位消防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建档率不高。截止2013年11月份,全国尚有10%的重点单位未在系统中建立户籍化档案,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单位建档率不到40%。业务水平不高。虽然多数重点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设立了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明确了消防管理工作的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业务水平亟待提高,从业人员对“户籍化”管理的认识不够充分,尚未提升到法律责任的层面,在思想上轻视、在工作中敷衍了事,在信息录入上被动应付的现象较为普遍。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主体责任尚未真正得到有效落实。
(二)消防机构对单位的督促指导不到位,动态监管不到位。根据《关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实行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在户籍化管理工作,消防部门要实行消防安全分类预警监督,并加强对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指导服务。虽然近年来消防部队编制得到扩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警力不足的现状,但是与消防部门担负的任务不断外延的现实相比,警力不足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的解决。扑救火灾、抢险救援、火灾防控、消防安保等工作牵涉警力相对较大,消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使得消防部门工作量不断增加。而推行“户籍化”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日常监管工作中,由于信息采集录入的不完善,导致“三色“预警的指导性不强,通过“户籍化”管理系统进行分析研判的有效性不强,从而使得动态监管缺乏针对性。
(三)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各部门、各单位在推行“户籍化”管理工作中,思想、行动、措施尚未真正统一到公安部统一部署上来,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检查督导不够严格,部分部门存在尚未制定督导方案、督导流于形式,整改措施缺少针对性等问题;试点成效不够显著,推广“户籍化”管理工作必须试点先行,全面推广,部分县市存在试点建设进度缓慢,典型引领效果不够显著,没有真正创建提供可学可看的工作样板;问责不够严厉,在推广工作中,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责任捆绑制度尚未真正形成,部分地区实行的“领导分片联系、参谋包干到点”的责任模式尚未真正落到实处。
针对上述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建议在深化“户籍化”管理工作中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切实落实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是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有效措施。机关、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在消防工作负有法定主体责任,从法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到消防安全管理人,再到单位普通员工,层层建立完善领导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便构建起了单位的全员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和管理网络。严格落实各级人员在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中的督导、考评、奖惩和责任追究机制,将进一步推进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机制必将不断完善。
(二)强化“户籍化”消防管理宣传培训。消防部门要组织对辖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责任人、管理人进行集中培训,大力宣传“户籍化”管理的意义和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对“户籍化”管理工作的认识。培训中要详细讲解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核心内容,指导完善户籍化管理档案,并积极落实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备案、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报告备案和消防安全自我评估报告备案三项制度。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其掌握消防法律法规和基本消防常识,具备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能力,真正成为单位消防管理“明白人”。
(三)强化督导不断完善消防服务机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单位越来越多,消防人员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在消防监督管理工作难免存在失控漏管现象。为适应新形势,消防机构应将部分监管督导职能交给消防服务机构。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消防服务机构,建立消防安全责任自负、隐患自除、风险自担,行业自律、中介组织自我约束、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宏观监管的消防运行机制。将原来社会单位因业务水平限制难以完成的消防管理工作委托给具有专业水平的消防服务机构来完成,消防部门就可以从具体的消防事务管理向宏观的消防指导、服务转变,更好的督促指导社会单位落实“户籍化”管理机制。
(四)积极完善多层面“户籍化”管理方式。结合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完善单位“户籍化”工作,充分利用消防监督“网格化”的管理经验,对辖区内的建筑进行网格划分,实行网格区域责任人负责制,将大片的监管工作细分为小部分,网格责任人对所管辖单位建筑消防设施逐一排查登记,逐级汇总报告;对收集掌握的火灾隐患,逐项上报、逐项查处、逐项反馈;对分类建立的工作台账,进行动态更新,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及时登记,对已消除的隐患及时撤销,实现定人定格、定岗定责、定期定量管理。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立体防控”的多层面“户籍化”管理网络,确保辖区建筑有人抓、有人管。“网格化”配合“户籍化”的管理模式将使建筑消防设施管理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