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汇总16篇)

时间:2024-12-23 作者:曼珠

编写教案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三年级教案范本,供大家研究和参考。

三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汇总16篇)篇一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小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2.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3.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木偶台、木偶小兔、兔妈妈。

2.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机。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小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2.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3.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木偶台、木偶小兔、兔妈妈。

2.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有关幻灯片、磁带。

活动过程。

教师以兔妈妈带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问妈妈:“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故事情景导放课题,提出问题:“小朋友,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吗?”

1.幼儿点燃酒精灯,把水加热。

2.教师提出尝试问题: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4.讨论:你平时看到过“蒸发”现象吗?

(发散性思维)。

1.请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还是热的?

2.倒热水在杯里,问:杯子里冒出来的是什么?(水蒸气)。

3.把玻璃片盖在茶杯上,会出现什么?

为什么玻璃片上会有小水珠?得出实验结果:水蒸气遇冷就会变成小水珠。

2.请小朋友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记》(结合幻灯)。

3.请小朋友把“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小秘密告诉兔妈妈和小兔。

1.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好处。

2.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危害。

3.总结幼儿讲的雨的好处的危害,教育幼儿从小学知识、学本领,长大当下名科学家,要让雨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三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汇总16篇)篇二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三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汇总16篇)篇三

1.知道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

2.知道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

3.知道蚕的身体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

4.知道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查阅资料和积累经验,掌握正确的养蚕方法。

2.能用文字和图画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

3.会借助尺子、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幼蚕的生长变化。

4.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养蚕活动及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

2.能够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3.能够理解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能体会动物健康生活需要适宜的环境,人类行为影响动物生存。

2.知道蚕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到人类生活与动物息息相关。

重点:交流养蚕过程中的新发现,观察蚕幼虫的生命活动。

难点:认识蚕幼虫的身体结构及对应的功能。

为学生准备:4龄期的幼蚕、桑叶、棉签、放大镜、尺子、蚕的幼虫生命活动观察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蚕吐丝结茧的视频、给蚕结茧用的小架子或小格子、教学课件。

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提前通知学生把自己养的蚕连同蚕房及桑叶一起带到学校。)同学们饲养的蚕宝宝现在长得怎么样了?(预设:长大了;长得白白胖胖的。)

2.布置任务: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请相邻小组之间互相观察对方养的蚕,看看哪一组的蚕长得好,并交流养蚕的成功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

聚焦

3.提问:大家还记得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吗?(预设:黑色的,小小的,像蚂蚁一样,身上有很多细毛)

4.揭题: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大的蚕。(板书:蚕长大了)

【设计意图】

通过互相观察养的蚕并交流养蚕经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养蚕方法。引入幼虫的概念,使学生将生活词汇转换成科学词汇。再引导学生回顾刚出生的蚁蚕的样子,并提问“长大的蚕又是怎样的”,激发学生探索长大的蚕的兴趣,同时揭示本课主题。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观察蚕的幼虫的生命活动现象

1.过渡: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有哪些生命活动呢?它们的“家”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

2.活动:指导学生分组观察蚕和蚕生活的蚕房,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中。(教学提示:以学生带来的蚕和蚕房作为观察对象,若一组带来多份蚕和蚕房,可选择生长状况最好、接近4龄期的'蚕进行观察;若学生养的蚕不够,教师需准备一些供观察的蚕。)

3.提问:我们怎么知道蚕还活着呢?(预设:蚕在动;蚕在吃东西;蚕在排便;……)这一次看到的和上一次有什么不一样?(预设:身体更大一些,颜色更白一些,周围的丝更多一些。)

4.追问:为了让蚕健康地生长,我们应该保证蚕的哪些生命需求呢?(预设:及时更换新鲜、晾干的桑叶,定期清理残叶和粪便,保持蚕房干净卫生。)

5.讲解:蚕的生长需要进食和排便,因此需要定期清理蚕房以保持卫生。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个过程叫蜕皮。蚕蜕皮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蜕4次皮。蚕每蜕一次皮增加一龄,5龄蚕开始吐丝结茧。

探索二:观察并描述蚕的幼虫的外部形态特征

1.过渡:我们刚才观察了蚕的幼虫的生命活动现象,接下来,我们就来观察它们的外部形态特征吧!

2.活动:指导学生用肉眼观察蚕的幼虫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它的食物,并提醒学生蚕的幼虫非常柔弱,不能用手触摸。

3.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预设:蚕的幼虫是白色的,形状是圆圆胖胖的,约5厘米长,它吃的桑叶都留下弧形的咬痕。)

4.布置任务:蚕的幼虫身体呈圆筒形,包括头、胸、腹三部分。那么,蚕的各个部分具体是怎样的呢?请大家用放大镜继续观察,并将观察结果用画图的方式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中。

5.提问:这次,你们又观察到了什么?(预设:蚕的头部有嘴巴,可以吃桑叶;蚕的身体有很多节,有几节上长了脚,可以帮助爬行;蚕的身体两侧有小黑点;……)

6.讲解:(教学提示:出示蚕的身体结构图。)蚕的头部有口,主要作用是取食;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每节有一对胸足,主要用于协助蚕进食;腹部由10个体节组成,有4对腹足,主要作用是运动;身体两侧的小黑点叫气门,主要作用是呼吸。

7.提问:大家试着用棉签轻轻触碰蚕身体的各个部分,它有什么反应?(预设:蚕会躲避棉签的刺激。)

8.讲解:蚕的头部还有眼,它是用眼和皮肤等器官来感知环境的。

【设计意图】

先从多个方面观察蚕的幼虫的生命活动现象,帮助学生构建对蚕的幼虫的生活习性的认知。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细节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蚕的幼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帮助学生了解蚕的幼虫并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提升研究动物外部形态特征的能力。

研讨汇报

拓展与小结

1.过渡:蜕完皮的蚕下一阶段会怎样呢?(教学提示:播放蚕吐丝结茧的视频。)

2.讲解:蚕蜕皮4次后再经过约一个星期的时间就不再吃桑叶,身体变得发黄发亮,并开始寻找吐丝结茧的地方。如果熟蚕没有合适的地方来结茧,就容易出现丝中毒而死亡的情况。

3.布置任务:为了让蚕更好地吐丝结茧,请大家利用课后时间在蚕房中搭建一些小架子或用纸做些小格子,为蚕结茧做准备。然后观察蚕吐丝的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学提示:出示做好的小架子或小格子,演示制作方法,并提醒学生将具有即将结茧特征的蚕放到架子上或格子上。)

【设计意图】

告知学生准备开始结茧的蚕的特征,并指导学生为蚕制作结茧的小架子或小格子,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以便及时观察和记录。

学生在第1课就启动了蚕的饲养活动。通过一段时间对蚕宝宝的照顾,以及观察记录活动,学生对自己饲养的蚕有了一定的感情,对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也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本课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养蚕经验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组织学生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先用肉眼观察蚕的颜色、形状、大小,认识蚕的头、胸、腹三部分结构,然后用放大镜重点观察蚕吃东西用的口器、运动用的腹足和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气门),从而建构对蚕的外部形态的认知。最后针对前面的观察活动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基于观察记录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形成对蚕的幼虫的生命需求、生命活动现象及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

三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汇总16篇)篇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三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汇总16篇)篇五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定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能区分常见的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能举例说明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一、引进。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二、活动一: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分阶段引导学生认真看书,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

2、按金属、塑料、纸、布。

3、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4、课本第二页图中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

三、活动二:熟悉人造材料与自然材料。

1、观察画面。

告诉学生: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材料是自然材料。

2、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自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你还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吗?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

四、活动三:找一赵冬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学生赵冬并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把小组找到的材料写在书上。

五、拓展: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体会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

身边的材料。

熟悉材料。

材料的分类:自然材料。

人造材料。

三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汇总16篇)篇六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春天的美丽。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成竖琴、明镜,揭示春水的可贵滋润大地,催生万物,春天已经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全文语言优美,很适合朗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般技能: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与优美的句子;

了解春天大自然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春天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仔细的观察;

了解春天大自然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教学用具:

投影,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这是什么?(板书:三月桃花水)。

二、听录音,读课文:

1、放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标上自然段。

2、提问: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三月桃花水是什么样的?

3、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

(春天的竖琴春天的明镜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

三、品读课文。

2、小组讨论:

指名说说。

集体交流。

3、重点学习3、4、5、6小节。

(1)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你听到奏出了什么的样的乐曲?

(2)听音乐,想像这种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指名交流。

(4)美读3、4段落。

(5)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配乐读读5、6小结。

(6)说说明镜中还映照了哪些景物?

仿照这样的格式说一说我看见。

发现()。

4、听音乐朗读3、4、5、6小结。

5、说说你认为三月桃花水还像什么?

(1)集体交流。

(2)齐读7、8、9自然段。

五、师生沟通:

板书设计:三月桃花水。

春天的竖琴春天的明镜。

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

课后札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回顾课文内容,说说三月桃花水是什么。

学生联系课文各抒己见。

1、复习课文内容:

2、作业交流:面对春水的力量,你想对大自然说些什么?

展示画的三月桃花水的景象,做一句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结合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概括段意。

5、比较这篇课文与《春潮》有什么不同?

四、学写生字:

学生自学生字。

交流重点字:袅弦。

作业设置:

摘抄表现三月桃花水的句子。

摘抄优美的词语:选择一个造句。

板书设计:袅弦。

三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汇总16篇)篇七

玩泥巴并观察三类土壤的不同,针对沙和石头提出问题和选择问题进行观察研究。

1、了解常见的土壤的分类,自主探究沙和石头的特点。

2、强化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的训练。

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水、沙、各种石头,锤子、放大镜、钥匙、刻刀、稀盐酸。

第一课时玩泥巴

同学们,玩过泥巴吗?

喜欢玩泥巴吗?

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泥巴!不过今天这节课玩泥巴和以往可是有所不同,我们不但要玩,同时还要观察我们玩的泥巴有什么特点,还要与同学们交流观察到的不同现象。

下面就让我们去一些泥巴,开始动手玩一玩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玩过泥巴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这些泥巴(土壤)各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吗?

学生交流汇报。

总结归类,人们根据土壤中所含沙和粘土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黏土多的土壤叫黏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沙质土;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壤土。

关于土壤我们还能怎样玩?又有哪些新发现?把你的发现和想法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课下的时候,让我们用自己的方法再去玩一玩泥巴!

第二课时奇石展览会

一、沙和石头

在蚯蚓的房前屋后除了有各种各样的土壤,还有沙和形态各异的石头。

针对沙和石头我们能提出哪些问题?小组之内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并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大家有这么多问题呀!现在让我们选出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吧!

在研究之前先让我们来制定一个研究计划。

学生分组制定计划进行研究,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

通过我们的研究,沙和石头各有哪些特点?它们有什么作用?

在观察活动中我们对沙和石头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

让我们把它们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不要忘了课下继续研究哦!

二、奇石展览会

课下老师让大家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石头,大家带来了吗?

下面让我们用我们收集的奇石开一个奇石展览会吧!

三、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与活动,自己反思一下,你的发现与别人的发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沙与石头的特点,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课下的时候不要忘了继续研究哦!

三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汇总16篇)篇八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流程与方法

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避免学生在寻访流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一、理解小动物

1、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

4、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流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4、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交流寻访流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5、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6、设计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1、学生分组寻访。

2、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3、关注: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4、进一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

三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汇总16篇)篇九

能用游戏等方式来表现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美丽的天气。

知道我国古代就有了天气现象的各种记录。

知道各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

体验到天气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

各种天气现象的图像资料;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成语(课件);各种天气现象的卡片与之相适应的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卡片。

一、教学导入:

1、课件出示:古代有关天气现象的记录。

2、提问:我们知道有哪些天气现象?

二、活动欣赏天气现象。

1、认识各种天气现象并描述其特点。

(1、)课件出示:教材第16的插图。

要求:仔细观察,认识各种天气现象。

(2、)提问: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天气的.特点。

(3、)组内同学互述。

(4、)指名全班描述。

(5、)教师总结概括不同天气的特点。

2、收集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与成语。

(1、)课件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成语。

(2、)学生欣赏,教师针对资料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此环节能实现科学与语文、美术等学科的整合。)。

(3、)布置学生课后收集资料并编成小报进行传阅与展示。

三、活动我们与天气。

1、布置任务:设计用游戏来表现天气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关系。

2、指导学生看教材的两幅图,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交待游戏规则与注意事项。

4、学生游戏。

四、小结。

1、总结不同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

2、评价在每一环节中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

三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汇总16篇)篇十

1、观察动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动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1、教师提供两种动物,供学生观察。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与上一课涉及到的科学概念同为生物单元的二级概念。本课的观察对象是可选择的,蚂蚁、蜗牛都是比较常见、容易捕捉、易于饲养的小动物,选取它们为观察对象,可以将学生头脑中以往的经验充分调动出来,提高认知水平。课文中知道较多,呈现出“扶”的状态,让学生在捉、看、研究中收集证据并做出解释,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从前两课到本课,都注重记录、描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懂得在科学研究中要重视收集证据,因为它们是得出结论的依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探究活动

1、观察蜗牛。

(1)谈话:我们先来观察蜗牛(出示蜗牛)。

(2)提问:在观察时应该主义什么?

师生讨论后总结出:

a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它受到惊吓;

b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它受到伤害;

c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会发现更多的特性(怎样出壳、怎样爬行);

d观察时要把观察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画的时候不光要画它的外形,还要标清它身体的各个部分,一定要画的“像”,不要进行艺术加工。

(3)学生观察、记录、展示、交流。

(4)研究蜗牛的食性。

(5)研究蜗牛对刺激物的反应。

2、观察蚂蚁、观察鱼。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蚂蚁或鱼。

三、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

1、谈话:我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蚂蚁和鱼,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3、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1、看教科书第21页,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还认识哪些动物?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交流分类依据。

五、总结

补充讲解英国动物学家珍古德博士的故事。通过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出,要像科学家一样继续探索生命世界的奥秘。

三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汇总16篇)篇十一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 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

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三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汇总16篇)篇十二

会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能用游戏等方式来表现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美丽的天气。

知道我国古代就有了天气现象的各种记录。

科学知识

知道各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

体验到天气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各种天气现象的图像资料;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成语(课件);各种天气现象的卡片与之相适应的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卡片。

一.教学导入:

1.课件出示:古代有关天气现象的记录。

2.提问:我们知道有哪些天气现象?

二.活动欣赏天气现象

1.认识各种天气现象并描述其特点。

(1、)课件出示:教材第16的插图。

要求:仔细观察,认识各种天气现象。

(2.)提问: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天气的特点。

(3.)组内同学互述。

(4.)指名全班描述。

(5.)教师总结概括不同天气的特点。

2.收集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与成语。

(1.)课件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成语。

(2.)学生欣赏,教师针对资料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此环节能实现科学与语文、美术等学科的整合。)

(3.)布置学生课后收集资料并编成小报进行传阅与展示。

三.活动我们与天气

1.布置任务:设计用游戏来表现天气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关系。

2.指导学生看教材的两幅图,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交待游戏规则与注意事项。

4.学生游戏。

四.小结

1.总结不同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

2.评价在每一环节中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

三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汇总16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2、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向大家表达自已的发现和感受。

3、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它,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的好处,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

1、教材配套录相资料、各种美丽水体的图片;烧杯、小勺、滴管。2、学生查找水的分布资料,调查学校、家庭浪费水的现象,收集节水的有关措施。

教学活动建议: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知道我国淡水资源的匮乏,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收集资料,课上通过让学生阅读资料中的数据,使其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匮乏,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保护水资源的渴望,然后教师可通过图片、多媒体等手段结合学生自己家乡的水资源情况让学生了解人类的一些行为对水资源造成污染,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危机感、紧迫感,接着引导学生了解净化水、淡化水的方法,让学生懂得人类为获取可用淡水进行的技术方面的努力。最后,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更多的关注学校、家庭、社会用水现象,使学生自觉节水、护水。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水的神奇功能,它会向上爬、会团结、会喷射、会托举,还可以溶解许多物质,水对我们人类真是太重要了。那么地球上的水主要在哪里呢?我们厦门市是一个海岛,四面都是大海,我们的水资源真的是多到用不完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4课《地球上的水》。

一、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

(1)教师导入:同学们,当你打开世界地图或面对地球仪时,呈现在眼前的大部分面积是什么颜色?你知道,那是什么吗?那就是地球表面数量最多的水。它覆盖了地球的大部分表面。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在生命活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实,水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也有重要作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2)教师出示多幅美丽水景的图片,先问学生:你知道这是哪里吗?看到这些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再请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美丽水景的事情告诉大家。

(3)教师小结:这些美景都是地球上的江河湖海的水给自然界带来的种种奇观,把大自然打扮得绚丽多姿,给我们生活带来欢乐,给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效益。

二、指导学生亲身感受淡水资源的缺乏。

(1)教师讲授:尽管地球表面大多数被水覆盖着,但这些水中绝大部分是海水,真正与我们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却很少很少。(讲解教材p34页的比较)

(2)教师提出要求:请你们参照教材第34页上图,用杯子、小勺、滴管分别取出“地球上的水”、“淡水”、“可开发利用的淡水”。

(3)学生分组活动。

(4)学生汇报动手做后的感受。

三、引导学生讨论淡水的用途。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表意见。

(2)教师介绍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事例。

(3)师生小结: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以上的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把本组的观点,用画画出来,张贴在黑板上,由本组代表发言。

四、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浪费水现象,提出节水措施。

(1)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现象?你能为节水做些什么?

(2)学生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教师补充农业、工业等高科技节水技术。

(4)教师小结:节水是全社会的大事情,我们小学生一定要从自己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人人树立“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思想。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节约用水小标兵!

五、布置作业

体验活动:水污染的危害。将两个洋葱头分别置于盛满清水和滴有洗发水的杯口。几天后观察洋葱要部生长的情况。

三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汇总16篇)篇十四

1.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认识太阳在天空中的(视)运动模式。

2.道太阳的(视)运动与影子变化的关系。

1.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2.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手电筒、铅笔。

2课时。

1.说谜语:

人人有个好朋友,

乌黑身子乌黑头,

太阳光下伴你走,

一到黑处就分手。(谜底:影子)。

2.生猜谜。

3.论:你怎么知道谜底是影子的?关于影子你还知道哪些?

4.生交流对影子的了解。

评析: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学生从下课到上课有个思维转换的过程,谜语可使学生迅速集中思维,很快地进入课堂角色中来。同时,这个谜语中还暗含了许多科学知识,如影子是什么颜色,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影子的产生需要光线等)。

谈话:你们画过影子吗?有人画过自己的影子吗?

讨论:你们打算怎样画自己的影子?你的影子可能是什么样的。

带学生到操场上画自己的影子。

这么多的学生一齐来到操场上画影子,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场面。学生在讨论中就已经盼望着画出自己的影子来看个究竟。影子虽然是极为普通的,但他们就是对这些极为普通的影子没有太多的关注,更谈不上关注自己的影子了。

这一活动中,学生在画影子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发现:

1.子与太阳分别在人(物体)的两侧。

2.子的底端是与人(物体)相连的。

3.子是灰黑色的(即使穿着彩色的衣服也一样)。

4.子比人长(注:早上9点钟)。

在获得这些发现的同时,他们学会了合作,懂得:有时候,一个人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只有相互合作,才能画出自己的影子。

过程:

1.发之前,告诉学生将干什么。

2.给学生每人一支粉笔,和学生一起到操场上画影子。

3.影子的同时把脚印也要画出来,并且把名字写在影子里。

4.住自己站的姿势。

5.学生观察此时太阳在哪边,影子和太阳的方向。现场的观察更具有说服力,也为下面的研讨打下基础。

6.好之后,领取新任务。

评析:还有什么比画下自己的影子更吸引孩子们呢。画影子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要让学生留下影子的痕迹,为再一次观察影子埋下伏笔,便于比较。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有了感受,经历了一次趣味性地动手做的活动,有所发现。注意:这是他自己的发现。

此时,学生还沉浸在画影子的乐趣之中,再让学生画其它物体的影子,让他们找一找,操场上还有哪些物体有影子,把他们的影子画出来。如有难画的,只要求画出一部分,哪怕是影子最外缘的一条线也行。

学生在画其它物体影子的同时,他们会:

1.找:哪些物体有影子?认识到,并不是有了物体就有影子,在没有光线的地方,或是在其它物体影子里的物体就没有影子。

2.察:这些影子是什么样的,和物体本身的形状有没有什么联系。

3.较:这些影子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

哪个亮一些?(或是哪些部分亮一些)哪个暗一些?(或是哪些部分暗一些)。

4.流:你画的是什么影子?有哪些发现?哪些比较有意思或是比较特殊?

教师讲述示范制作的方法:在卡纸的中间画一个“”或“”记号,把橡皮泥捏成底盘放在中心,在橡皮泥上插一支塑料小棒,在卡纸上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教师示范画影子的方法:按东南西北的方位把日影仪平放好,准确的方位要用指南针测定,在影子末端用“”或“”作出记号,同时记下测定影子的时间。

过程:

1.发学生材料。

2.生制作简易日影仪。

3.作记录杆影。

(说明: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详尽地说明操作的方法,因为这是教会学生科学地学习方法,要求摆放日影仪时,一定要用指南针测准方位,确保科学性)。

组织学生围坐一圈,老师参与其中。

猜想:过一段时间,影子还会是原来的样子吗?

学生最先想到的是影子会动。然而仅仅到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接着让学生猜想影子会怎么动?朝哪个方向动?为什么要朝那个方向动?除了方向变化,还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请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样猜测――意在向学生渗透:猜测也应是有根据的。以此培养学生根本已有经验对未来事物做出较准确预测的能力。

评析:猜测是由问题到实践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种猜测,对于科学发现,科学概括往往是非常起作用的。它是“搞科学”道路上的第一步,往往指明着科学探究的.方向,为了这个方向而去收集事实,分析整理事实,去验证它,修正它。学生作出猜想后,无需教师布置任务,相信他们肯定会再次观察那些在地上的影子。

1.师提问:影子真的会像你们所说的那样变化吗?

2.生再次观察影子。

他们会惊奇地发现,站在自己的脚印上,影子和原先画的不一样了,特别是那些固定的物体的影子,变化很明显。

3.流讨论:

(1)有什么发现?说明什么?

(2)这些发现和你刚才猜想的一样吗?

(3)再过一段时间,这些影子又会有什么变化?

1.想:到了下午,这些影子又会怎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变化的?

2.论: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是对的呢?

3.测记录:

在观察记录之前,让学生讨论需要注意些什么:

日影仪要严格按着方位放。

画图或记录时,一定要记下时间。

看太阳时,要隔着一层东西看,防止灼伤眼睛。

(1)记录一天中整点时刻的日影仪上的影子。

(2)观察记录一天中整点时刻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采用选参照物观察画图的方式,也可以在一张大纸上剪上一排排的圆,然后侧立在面前看太阳,把太阳所在的圆记录下来,最后拓印在纸上,就是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图)。

教师指导学生要选好观察的参照物体。

1.理日影仪上的数据。

(1)量出杆影的长度。

(2)交流发现。

比较杆影,有什么发现?

(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早晨和傍晚的有什么不一样?)。

2.析交流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

(1)选择学生的记录图展示,观察太阳的运动模式。

(2)讨论: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方向、高度)。

3.论:太阳高度和影长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课前学生从家里带来手电)。

教师提问:你能用实验模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以及影子的变化吗?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可以用手电模拟太阳,控制太阳的运动,观察手电下物体的影子)。

学习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要求学生回答,老师做适当的点评。

三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汇总16篇)篇十五

教学挂图《各种各样的鸟》。

介绍各种鸟的本领的图书或录象。

学念儿歌《什么鸟》。

了解不同的鸟。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了解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鸟,重点介绍蜂鸟,鸵鸟,鹦鹉等。

1、师:看,图片上画了很多什么啊?(鸟),这些鸟长的一样吗?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这只鸟的名字叫“蜂鸟”它的身体很小,就只有蜜蜂这么大,所以叫蜂鸟。

2、师:再来看看这只鸟,这只鸟的身体看上去怎么样啊?(很大),它的名字叫鸵鸟,那你们知道鸵鸟会不会飞啊?为什么?(因为他身体太大了,所以飞不起来。

3、师:再来看看这只什么鸟?它的名字叫鹦鹉,你看它身上的`毛漂亮吗?都有些什么颜色?鹦鹉有一个很大的本领就是会跟人一样说话,你教它什么话,它就会跟你一起说......

师:谁来告诉我什么鸟最小?什么鸟最大?什么鸟会唱歌?

1、教师念儿歌《什么鸟》。

师:老师把刚才的话连起来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2、幼儿跟随教师念儿歌《什么鸟》。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念念看。

师:你还知道鸟都什么本领?

师: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鸟,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儿歌《什么鸟》。

什么鸟小?

什么鸟大?

什么鸟儿会说话?

蜂鸟小,

鸵鸟大,

鹦鹉会说话。

三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汇总16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2、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

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教学难点:

对观察方法的探究。

教学准备:

放蚂蚁的瓶子、白纸、放大镜、水、水槽、三、四块塑料泡沫、昆虫观察盒、毛笔、水彩笔、玻璃片(投影片)、沙、绳子、几条硬纸条、记录纸和笔。

教学活动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们带来了什么?

2、出示课题:蚂蚁。

二、激发探究欲望。

1、说说你是怎样捉到蚂蚁的?

2、学生画一只蚂蚁。选几幅展示。

3、比较。为什么有的会画错?

三、引导探究。

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分组自行探究。

教师不时穿插到每个小组的旁边观察学生的活动。密切注意学生在做什么?说什么?争论什么?扯得太远要帮助他们回到主题上来,钻进“牛角尖”得要帮助他们跳出来。

四、开展研讨、说蚂蚁。

1、把材料从学生处拿开。

2、说说刚才的研究中你们遇到了那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让我们一起解决。

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

每组选出一个学生代表小组发言,研讨中发现的事实有另一个学生记录下来。

教师把学生的观点板书下来,即使错误的发言如果全班同意也要先记录下来。当学生的发言出现矛盾时,当场讨论解决。教师要注意把握方向,对于怎样更好地观察蚂蚁,蚂蚁身体的特点这些问题一定要讨论。

五、课外延伸。

1、刚才我们初步观察了蚂蚁,实际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你们想不想继续研究?下课后,每个小组继续研究蚂蚁,下节课我们举行一个蚂蚁信息报告会。

2、看蚂蚁的反应,猜测蚂蚁的想法,送蚂蚁回原来的地方。

教学设想:

《蚂蚁》是科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蚂蚁身体特点的观察,尝试让学生解决观察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意识到动物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珍爱生命。因此,我在设计这一课时,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学生较多的探究研讨和动手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这节课不在于学生获得多少蚂蚁的知识,而在于学生通过观察活动获得知识。因此,在引导探究阶段要给学生自主权。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工作者的口才训练方法(精选20篇)

    范文范本是学习某一领域知识的基础,通过阅读范本可以提高我们对该领域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青少年们想轻

    中餐礼仪的重要性(热门16篇)

    范文范本是指在特定主题、特定领域内较为优秀和典型的样本文章,它可以作为学习和参考的对象,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

    市场经理的销售计划书(模板16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能够提供给我们写作技巧和经验的有益辅助材料。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经过精心筛选,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从xx及周边地区xx产品

    幼儿园教师的幼儿交通安全教案范文(17篇)

    幼儿园教案是帮助教师规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和依据。附上一些针对不同幼儿园教育阶段的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

    管理人员度假计划方案(模板16篇)

    范文范本可以是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或作文,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以下是一些精选的范文范本,它们具有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写作思路。

    质量管理个人工作计划(优秀13篇)

    质量月是企业每年定期开展的一项活动,旨在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请大家查阅以下质量月相关书籍和文章,提升自己的质量管理能力和视野。一、加强组建医疗质量办公室队

    高三学生的学习安排(专业16篇)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接下来是一些学习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三备考的主渠道,课堂教学

    学生活动策划方案总结(优秀14篇)

    通过活动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总结不仅要总结成功经验,还要总结失败经验,以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大学是个进入社

    学生家长的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精选20篇)

    学校是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摇篮,是人才选拔和培养的重要平台。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总结,欢迎大家参考借鉴。为加强消防安全工作、保护师生的生命及财

    冬至文化习俗(实用16篇)

    在写作过程中,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思绪的迷茫,提供方向和启发。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冻手冻脚的季节,建议给孩子多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