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环保教育在语文教学反思(优质5篇)

时间:2024-10-23 作者:MJ笔神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环保教育在语文教学反思篇一

浅谈小学数学课中教师的角色转变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迁江镇大里小学何樊新

一、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

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将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实践经验带到数学课堂中,促进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愉快中学习,掌握新知识。教育本质上应该是民主的,只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个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惟有自我意识的觉醒,才能有个性潜能的释放。

所以,教师要重视营造民主的氛围,做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让每个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都得到尊重,有发言权,积极进取,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小学一年级关于元、角、分计算的数学课上,我设计了富有生活情趣的购物活动。在讲台边的桌子和墙壁上,摆挂了许多小商品,有铅笔、本子、橡皮、皮娃娃等,分别明码标价。我“给”每个孩子三元钱,让孩子自己去“购买”想要的东西。孩子们拿着买了的东西,要说明三元钱是怎么用的,生活化的课堂别开生面。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了数学知识,又在愉悦的氛围中张扬了个性。这时,一个“小售货员”向我举报:“老师,他买得不对。”“怎么回事?”我询问。“他用了三元钱,拿了三元多的东西。”举报的孩子回答。没等我再询问,那个买得不对的学生已经开口了:“打折”。他把买的东西和打折的价格计算得分文不差。你能说这孩子调皮吗?不能。这是孩子的童趣,是他在发挥着聪明才智,我连忙说说:“哦,可以打折。”我没有否认那个想出打折的孩子,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打折”,数学来源于日常生活,这有利于促进孩子的个性张扬。

二、教师应成为学生数学学习中谦虚的探究者

一个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角色定位问题。教师只有确立与学生共同探究的角色,才能与学生一同成长。

三、教师应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习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相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识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学生发现的反思,参与学生开放式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研究方法和步骤。在教学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主动地利用教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四、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中真正的赏识者

在现代教育中要重视赏识孩子,这是每个教师都明白的道理。可是,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教师能不能真正做到赏识每一个孩子,还是有许多问题值得讨论的。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这个案例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小学一年级的体育课上,教师在自己的运动衣上贴了许多“小红星”,这是为了赏识孩子们而准备的。在课堂上,哪个孩子有了好的表现,老师就会把“小红星”贴在该生的额头上。孩子们表现得主动积极,课堂上不断出现精彩的场面。而这位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贴在自己身上的“小红星”掉了一个,有个孩子很懂事地捡了起来交给了老师。老师接了过来,又贴在了自己身上,一言未发。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能奖赏这个孩子一个“小红星”,或者说声“谢谢”,不是很好么。令人不解的是:教师身上的“小红星”又掉了一个,又有一个孩子认真地捡了起来,去交给老师。“不要了”,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摆着手。孩子看着老师,愣了一下,有些犹豫地将手上的“小红星”抛掉了。乍看起来,新课程的理念与实践之间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但跨出这一步却并非那么简单。在我的课堂表现好或者有进步的的孩子能拿到一张笑脸,孩子们会因为拿到一张笑脸而兴高采烈,也会因为不小心遗失一张笑脸而哭鼻子,说明他们重视我们老师的赏识,在乎自己获取的小小成绩。“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在实施新课程的课堂上,就更不应该忽略“小事”了。我想教师要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赏识者,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件“小事”。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直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的目的。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自主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环保教育在语文教学反思篇二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我觉得过去经常讲这节课学习或今天上第几章……,总还有点居高临下,我教你们跟我学的`味。上课期间,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提问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经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等语气来及时赞扬鼓励。

这样做,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这样就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环保教育在语文教学反思篇三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很快的,一个学期已过大半,回首过去的日子,反思这一段的教学经历,也有一些收获和问题。在反复研读《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论运用到课堂实践上,有很大的收获。

我尝试借鉴了几个做法,发现效果还挺好的。

1、语文的课堂上,把肢体运作学习活动和语文科联系起来,让学生搭一搭、动一动、演一演、说一说,将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也是容易的事。在在语文教学中,我一方面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进行讲解,化难为易。另一方面大胆的运用肢体语言,形象而又夸张的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既觉得活泼,又变得生动。学生不仅兴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

2、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的发现和提出,经常意味着一个新领域的开辟”。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仅可以提些问题,如: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联系自身回答问题,提高内省智能,同时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内省智能、交际智能得到了培养。

3、“以人为本”,这是新课程教育思想的体现。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新内容。想出几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法。把宝贵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广阔天地里,享受阳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目标。

4、把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融合起来。如把作文教学与各学科融合起来如在音乐课中,让学生记一记自己是怎样学习歌曲、舞蹈和当时的心情。在美术课中写一写自己是怎样画出一幅幅优美的图画的,及看到自己画的感受。

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它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作为一位教师“润物细无声”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们的品质,张扬他们的个性,和他们一起茁壮成长。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期末反思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更是一位班主任,不仅要抓好自身的教学工作,更要肩负起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教育工作。

社会、家庭把一个个天真活泼,充满朝气的孩子送到学校,交给我们老师,这是对我们当教师的多大信任啊,那么我们就应该懂得如何去爱我们的教育事业,乃至于爱我们眼前的每一位学生。有了对教育事业的爱,有了对班级、对学生的爱,才能凭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用恰当、灵活的工作方法教育好、培养好学生,尤其是后进生。

工作中,我虚心向他人学习,努力积累教育教学经验。经常阅读教育教学杂志报刊,学习《新课标》,积极参加校本培训,认真备课,教法力求灵活有实效,让学生自主性地参与学习,培养他们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在上好课的同时,细致地批阅作业,并帮助学生及时订正。课外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让学生学好文化课的同时,我努力培养学生能力,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与建设中。与学生合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一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对于班级管理,我们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协助管理的合作关系,建立一套自律的班级管理模式。通过民主、自主的竞选后,在班干部上岗前,要作好岗前培训,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范围,以及要达到的目的(或效果)。学生在工作中总会表现出稚嫩的一面,需要老师去指导、去组织。因此,在班干部日常管理中,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解决。同时,通过每周的班会和其它渠道,对班级现状了如指掌,做到活而不乱、严而有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下一步决策。

柏拉图说:“教育者的品质为教育成功的因素。”身教重于言教。我努力从小事抓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低年级儿童缺少自主意识,教室里有时粉笔掉地上或地上出现果壳纸屑,很多学生都不会自觉地去捡,于是我就以身示范,自己捡、自己扫。学生看到后,纷纷跑来帮忙,我就趁机表扬、引导,让他们意识到维持环境的洁净是大家的责任,是大家的光荣。以后,学生都能很自觉地保持教室的洁净。

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的,却更需要耐心和细心。我热爱每一位学生,他们和我是平等的,我尊重他们,也努力地去了解他们。平常课前课后,尽量到学生当中去,和他们聊天,听学生反映,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谁进步了,给予表扬和勉励;谁退步了,给予点醒和鞭策;谁生病了,给予关心和爱护;谁有困难,给予帮助和安慰。让学生亲近自己,使自己成为他们的朋友。在工作中,我发现与学生交谈,特别是进行思想教育时,需要把握学生心理,运用一定的谈话技巧。这一点受自身年龄、教学经验影响,我还稍嫌稚嫩。因此,我正潜心研读相关的心理学和教育教学资料,学习他人宝贵经验,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

孩子就如同一张白纸,上面的五彩斑斓总是慢慢积累,现在的底色将注定其基础色调。红则愈红,黑则愈黑。而我希望我带给学生的的一片晴空、绿地、清水......这些最纯洁、最美丽的画面摆在我面前时,我会更加努力地迈好每一步。

环保教育在语文教学反思篇四

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生本语文以她的特有的气质使人为之倾倒。我感到学生在时间的跑道上,洋溢着对前程的自信。他们经常把意想不到的快乐和我分享,尽管他们现在还不是最聪明的。学期初拿到他们的资料,我心里很没谱,学期末再看名单,我脑子里竟没有优差生的概念,每个人学习的样子和热情历历在目,包括那种常人眼里很糟糕的学生。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他们很可爱,但他们也一直接受着人们质疑的眼光。的确,当你往结果看是事情表面上没多大区别,但过程往往是不为所知的。取两个简单的例子,如口语考试,传统的复习方式是老师把所有的考题逐一规范化,然后让学生去写去死记硬背也能取得卓越的成绩,但它没有生气。生本语文把考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写,老师不做规范,写完了他们会很主动地和老师同学交流,然后小组内模拟考试,过足考官的得意和考生的谦卑;再如古文学习,他们先初步的了解古文的特点和基本的知识点,然后学习课外的小寓言,再回到课本学习规定的文章,这个过程全部由学生先做,小组承担不同或相同的任务,老师只是一本字典、活动的主持或一个学生身份的参与者,这学期他们已经自己学习完《桃花源记》了。还记得我叫另外的老师带过三天的语文课,学习《山市》,回来后颇多投诉,主要是觉得他们的基础太差了没办法学,坚持不了生本。我听后觉得很正常,因为那是一种考试的眼光而不是长期发展的眼光,正如有学生说《咏雪》白雪纷纷扬扬像盐挺好的,穷苦的老百姓不用买盐。坚持生本要在大语文观的前提下包容小语文观,这点特别重要。尽管有老师说生本班取得的成绩还是应试的成功,但我有一种更新的看法:没有生本的应试只是暂时的辉煌,第一届生本的学生他会一辈子记得那样一种让他很舒展自由的学习方式。接下来我想就四个方面和大家探讨一下。

生本没有任何的教参,专家也不主张写教参,我很同意,因为每个生本语文老师的心中就有一本最适合你的学生的教参,那就是你自身的知识体系、思想体系和人生阅历。任何一篇文章拿来你先得有自己的阅读和思考,当然你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获得帮助,最好你还能勤于动手写写东西,因为生本课堂需要你发言的机会不多,可一旦开口就需要能抛砖引玉,写可以活跃思维,尽管有种说法是思想一旦讲出来便没有了生命。刚开始我真不知道如何写教案,只能先去研究郭教授的教学观“先学后教”“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等,然后看听课笔记,最后摸索着上第一堂课。最后我发现无论你怎么设计,最核心的部分是不要让你的阅读影响或代替学生的阅读,然后想办法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所得愉快自信的表达出来,让语文课变成一个阅读交流的平台,所以你要花很大的.功夫去想如何低入如何高出。其实我想我们对华阳的震撼仅仅是飞鸿一瞥,他们真正下的功夫是在课外,课堂的精彩是结果而不是过程。我现在上课最头疼的是学生阅读不够或者说不懂阅读,所以尽管他们能说会道但缺少内涵,还没形成一种阅读气质或者说个别学生有但不成气候。在座有很多语文老师,我希望大家和我一起思考一个很旧的问题“怎样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把阅读当成一种兴趣爱好”,这是一个很好的课题,我今天之所以迷惑是因为前人没有更好的答案。关于生本课堂,我还想说一点是老师的鼓励很重要,因为生本的课堂里坐着的是一群自信的学生,如果不是这样那也称不上生本课堂,这点英语老师比我们做的好,因为他们很善于调动学生。

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或者说是前提,在生本教学中作业的留置十分重要,是老师的教学设计最需要详细说明的部分,我经常看到英语课代表抄了三分之一的黑板,不是数量多而是交待学生怎样动脑动手去先学。我的语文作业有时也会如此罗嗦,这和我们的学生特点有关,他们多数住校,缺少资料的来源和家长的辅导,有些作业必须留到周末才可以完成,所以要教会他们在晚修时利用好手头的资源,比如教材的纵横向阅读、其他非统考科的教材和图书角等。作业的留置原则是一定可以让每个学生动起来,不会感到很困难,同时又具有开放性,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见解,这样思维的碰撞才会激烈,印象才会深刻。比如语文,学生有一个感悟本和摘抄本,摘抄本是自由作业,没有时间和形式限制,一个月交流一次。感悟本是每天都要交流的,每一篇要交流或阅读的文章都在这里留下痕迹,他们甚至可以自由的创作和我及同学交流,所以他们每天都在动脑动笔,没有任何可参考的,只能靠自己读,不管你读出什么味道,那都是收获,只不过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和学生一对一的互动,去熏陶他们发现真善美的眼睛,所以我不批改别的,就批阅学生的感悟,了解他之所思所想,常常会禁不住把开心的笑声撒播的办公室,因为有时真的很精彩,尽管那可能是一个考试不能及格的学生写的,他喜欢语文只不过有些能力跟不上罢了。至于基础的知识,我会设专题讲座或者以作业的形式贯穿,比如课堂不讲生字词、不讲仿写,学生自己在感悟课文时遇到生字自己做好记号自己查字典,一个单元归纳一次,包括两本教材,我处理任教版课文的方式是比较阅读,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和《永远的一课》一起感悟,一个是把大困难化为小困难,一个是不要放大困难,这样反倒开阔了学生看待困难得思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感悟文章我开设了网络课一周一节甚至是专门的活动课,把有些学生生活中没有的有意义的体验或视野明朗化,比如让他们看球赛、看父母该不该打孩子的社会调查、看驼红如醉的秋景、看唐之韵的纪录片。

这个话题最敏感,一学期下来生本班的成绩是比预料中辉煌,甚至是改写了生本试验的历史,因为参加过生本培训的老师都知道,生本班的学生已开始是不会应试的,往往都是倒数,可能有人会来点冷笑话“那是因为没有生本”,如果是那样我想郭教授就不会把百万人工程的优秀教师拉到如此偏僻的学校听课。但我确实用了一个月时间来应试,也用了备课组相同的复习资料,也上过生本的复习课,当时我记得区主任说了一句话,活跃但不知道考试行不行,我当时也没底。再开始复习之前,我应邀上了《桃花源记》历时四节课,那时的非生本班已经复习一周了,有点急,但想想领导并没有给太大的压力,也就释然了,我很满意学生的表现。生本应试是个大课题,在复习之前校长就专门找我们试验老师谈过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我在复习基础知识时从没动手批改过学生的作业,都是小组完成,我只是抽查几个小组的情况,也没点过古诗的默写,也是同学之间相互默相互纠错,说实话他们先作之后还会错,然后我才出面。我曾经在开始复习积累时花了半节课去和学生一起探讨背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然后才让他们去学习,所以当我说要抽学生背春的时候,他们并不痛苦觉得挺荣幸。讲阅读,也是先有大网络然后具体到每道题,然学生去想象出题者大概想要什么样的回答,让学生结合考点去评价学生的回答,其实这里我是有点疑问的,比如有些题目它的答案很明显,但学生却可以有个性的回答,我到底该不该鼓励他们呢,阅卷老师有那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发现他答案的精彩吗,我没有鼓励他们,尽管我在课堂上赞扬他们,这就是某些现在的体制不可调和德地方。写作我基本上没讲,这学期我只讲过一节作文课,因为刚开始看他们的军训体会是在太让人担心了。这点真没做好,所以下学期,我想从这里找进步。

生本其实已经深入到每个北中人的心里,我们都在有意或无意的运用着生本,正如校长所说:“相信但不迷信”,这是很警醒的,有一点在生本理念下是绝对站不住脚的,那就是考得越多就越会考试,同样我也会提醒自己不是学的越多就越会考试,关键是灵活变通,取长补短。理念并不会给你具体的操作,就好像唯物主义并不告诉你那件事是唯物的,需要你在理解理念后自己判断,生本也一样,你要懂得判断什么是生本,同时也要明白真理往前走一步就是谬误,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环保教育在语文教学反思篇五

课文《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讲的是渔夫和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皇专治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忙别人的完美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你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学习本文,重点是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行动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完美品质。

在教学《穷人》中,我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______彩。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自说,自读,自评,透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感受,读出感受。

重捶敲打关键词句:当学到“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她的心跳得厉害。她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一段时,我问学生关联词语“非……不可”怎样理解?同学们纷纷举起了小手,等叫到王立同学时,他站起来,坚定地说:“务必这样做,不这样做不行。”我听了好激动,立刻评价说:“你真了不起!看到学生自信的样貌我抓住时机适时点拨到“为什么不这样做不行呢?”让学生画出描述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情感,有的说“桑娜看到死去的母亲和孩子生死相依的情景感动了。”有的说“凄惨的现实容不得桑娜再去多想什么,只有把孩子抱回家去。”还有的说“这是穷人间至真的爱,至真的情……”学生在自读中,悟出这是桑娜出于对死者的同情,对孩子的怜爱。此时我以肺腑之言感染学生:女主人公对自己的做法说不出理由,讲不出道理,但是觉得收留两个孤儿是义无返顾的事。你们说这表现出桑娜怎样的品质呢?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主动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桑娜那纯朴、善良的心地撞击着学生,触发了学生更深入的读课文,同作者、老师产生思想共鸣,到达了陶冶情操的目的。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