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复习教案(精选19篇)

时间:2023-12-16 作者:FS文字使者

六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的达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实用的六年级教案样本,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六年级复习教案(精选19篇)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倒数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乘、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2.掌握比的意义,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3.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能熟练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分数除法问题。

教学重点: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分步复习活动准备。

将学生课前就本节复习内容提出的知识性问题和难点问题分类整理,制成问题卡,交由3位学生主持复习。

师:同学们,经历了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为了帮大家更好地复习整理本节知识,我们请3位同学分别主持复习。现在请第一位主持人出场。

二、复习分数乘除法的知识。

1.主持人持知识问题卡提出问题,分别指名回答。

分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乘法相同吗?

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除法相同吗?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什么叫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2.主持人持难点问题卡提出问题,指名回答。

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分数除法的计算具体要注意几点?

0有倒数吗?为什么?1呢?

3.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计算。

21÷7/9=3/10÷2/5=5/9÷2/3=6/11÷5/12=。

4.复习比的知识。

第二位主持人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知识性问题:

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怎样求比值?

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化简比?

难点问题:

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为0?

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区别?

练习:

3÷4=/()=()/12=():32=12:()。

说出下面每个比的前项、后项,并求出比值。2:50.6÷0.34/7。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8:120.25:0.451/4:1/8。

(5)复习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三位主持人上场。

怎样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呢?

主持人点4名同学板演教材第118页第3、4、5题。

对4名学生做的情况进行评议。

对比观察第3题第(1)(2)小题。

数量关系式是:原价×1/5=现价。

第(1)小题已知原价求现价,用乘法计算。第(2)小题已知现价求原价,用除法计算或用方程解。

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规律。

单位“1”的量已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单位“1”的量未知,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验证第4、5题。

第4题,把地球总面积看作单位“1”,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计算。

第5题,先出示学生画的线段图。观察线段图结合理解:火车的速度已知,第1个单位“1”的量是火车的速度,求小汽车的速度用乘法计算,第二个单位“1”的量是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未知的,要用除法计算。

主持人归纳:区分分数乘、除法问题,判断把谁看作单位“1”以及是已知还是未知,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此外还应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真正掌握知识。

师:归纳得真好。今天三位主持人在场上还有很多精彩表现,请同学们评一评。

三、应用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七第5题。

(2)完成练习二十七第10、11题。

(3)完成练习二十七第7、8题,学生做后汇报思路和方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活动,你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人教版六年级复习教案(精选19篇)篇二

教学过程:

(一)、童谣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童谣吗?老师这儿也有一首童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童谣课件)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2、导入:你们知道这首童谣写的是什么吗?(春节)。

1、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的朗读课文,注意以下要求(屏幕出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一看,按老规矩,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在课本上标注一下,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准备汇报。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注。

3、小组内交流讨论,释疑解惑。

4、班上交流汇报。

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交流要点: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卖各种玩意儿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过了二十三:大扫除,预备足吃的。

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

师:(出示课件)老师听明白了,按老规矩,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就开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这个年过的可真够长的。请看大屏幕上的时间,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这么多的风俗习惯,一会功夫就让我们全看明白了,这就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好处。

(三)、研读赏析,感受年味。

1、在老舍先生提到的这么多日子里,有没有你印象特别深刻的?(腊月、除夕、正月初。

一、正月十五)。

(大屏幕出示要求)请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可以在旁边写一下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读给同伴听。

2、生自由感情朗读,体味。

3、交流体会感受。交流重点:腊八。

腊八粥:抓住“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比喻的生动,老舍语言的幽默风趣以及人们丰收的喜悦,新年的快乐,以及对来年农业生产的美好祝福。

腊八蒜:体会色如翡翠,色味双美,指导学生读“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读出让我们垂涎三尺的浓浓的年味。

(四)、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

(生交流)这四部分作者写得特别详细,其它部分写得比较简略。

2、那么,通过老舍先生的描述,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是一个热闹的节日。是一个喜庆的节日。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是一个祥和的节日。是一个隆重的节日。(相机出示课件)。

3、小结:老舍先生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五)、拓展。

同学们刚才的交流让我们感受到了北京独特的民风民俗,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老舍先生的这篇课文编成同学们喜欢的童谣。

人教版六年级复习教案(精选19篇)篇三

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2.小组共同回忆探讨.。

二、复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

谈话:回到学校,马明对手头的材料认真研究起来。

提问:你能帮马明出个主意,更好地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吗?

小结:用统计图可以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更加形象具体。

提问:我们根据统计表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为什么?

总结:我们是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来选择统计图的。现在打开书p140,再看一看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三、根据统计表画统计图。

要求:小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放的`制图纸,在征求组员意见的基础上合作制图。每个小组3人,每人完成一种统计图。

引导评价板演学生的制图。

四、分析统计图。

出示讨论题:

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产值增长得快?

2、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工作人数多?哪个厂的技术人员多?

3、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外销产品占产品销售总数的百分比大?

4、综合上面的分析,你建议马明到哪个单位应聘,为什么?

人教版六年级复习教案(精选19篇)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统计图表以及实际调查和测量,了解我国城市以及所在学校的人均绿化面积,体会绿地对于改善居住环境的意义。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统计图表,对所阅读的材料和所调查所得的材料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反思,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调查和阅读等活动,体会到我国与先进国家在绿化方面的差别,从小培养学生的绿化和环保意识。

2、阅读分析教材提供的材料,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小组合作实验获得滴水龙头、洗脸,洗手的用水量,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估算、推算出相关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比,增强节水意识。

3、通过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绿地面积。

(一)阅读分析。

1、出示两张统计图(书上第121页的图)。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先自己观察。

(2)再把观察到的与同桌交流。

(3)再集体交流。

3、解决表后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5、我国绿化情况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情况怎样?你了解吗?

(1)看书了解。

(2)学生补充介绍。

(3)对于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和看法?

(二)实践反思:我校的绿化情况怎样呢?

课前同学们进行了调查和走访,说说你们的调查情况。

(1)实物投影(或黑板出示)学生的调查情况。

(2)通过调查和统计,你有什么收获?

(3)你认为可以怎样改善学校的绿化环境?

(4)阅读你知道吗?并算一算有关问题。

二、复习保护水资源。

(一)创设情景,引起思考。

1、播放20xx年5月太湖水污染,无锡自来水变质,市民抢购纯净水的场景。

2、播放我国北方干旱的场景。

说说你有什么想法,揭示课题《保护水资源》。

(二)阅读资料,了解国情。

阅读教材提供的这段资料后,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说说资料中有关分数和百分数的实际含义,再让学生说说相关的感想:重点要使学生体会到: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少的国家,而且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

(三)合作实验,完成图表。

从下面任意选择一项实验,先小组合作获得数据,再通过计算完成统计图表。

实验一、了解一个滴水的龙头在一段时间里流失的水量。

实验二、比较刷牙、洗脸时连续放水或用容器盛水的用水量。

实验三、比较用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时的用水量。

小组分工合作,老师分头指导。

做滴水龙头在一段时间内流失水量的实验时,一要为每组学生准备好量杯和计时工具;二要提醒学生每隔半分钟作一次记录。推算1小时、1天、1年流失的水量时,先要根据实验数据算出平均每分钟流失的水量,再用这个数据依次乘60、(6024)、(6024365)。要提醒学生使用计算器,并注意单位的换算。

先记录一个同学用流水刷牙、洗脸的时间,再把相同时间流出的水收集起来,并量出有多少升。

做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时的用水量实验时,可用容器直接接住流水,并用量杯量出有多少升。推算全班一年共可节约多少吨水时,可以先算出全班同学1天能节约多少升,再用算出的结果乘365天,最后根据1升水重1千克算出一年节约的水有多少千克,并换算成以吨作单位的数。

(四)分析数据,畅谈体会。

通过实验和计算,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观察口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想想哪些节约用水用水的办法,在全班交流。

(五)顺势引领,课外延伸。

节水、护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课后每人写一条节水、护水的广告词。

三、巩固练习。

详见共享空间。

课前思考:

《保护水资源》是有关环保主题的一次活动。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用数表达的信息以及试验和计算,体会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节约和保护人类生存资源的意义。

教材提供的一段有关我国水资源的文字材料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初步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关于教材涉及的三项不同的实验,都需要学生在课外完成,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让学生在完成书面作业的同时任选一项开展活动。对于很多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并发现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更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后反思:

生活中需要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有很多,除了教材提供的这两题外,为了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我在课上补充了这样两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1.光明小学要买60个足球,现有甲、乙、丙三个商店可以选择,三个商店足球的单价都是25元,但各商店的优惠办法不同。

甲店:买10个足球免费赠送2个,不足10个不赠送。

乙店:每个足球优惠5元。

丙店:购物满每200元,返现金30元。

为了节省费用,光明小学应到哪个商店购买?为什么?

人教版六年级复习教案(精选19篇)篇五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上步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区别有关易混概念,进上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讲述本课复习课题并板书。

基本概念的复习。

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说说比的基本性质的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与比例的基本性质各有什么用处?

看教材95页的归纳整理,并把基本性质栏中的空填上,说说根据什么填写的?

完成教材95的“做一做”。

结合第3题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做解比例?根据是什么?

示比值和化简比。

独立完成教材96页上的题目。

说说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区别?

(求比值是根据比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得到结果是一个数;化简比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得到的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

看书中的表,总结方法。

完成教材96页的“做一做”

比例尺。

问题:1)什么叫做比例尺?说说“图距”、“实距”、“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

2)一幢教学大楼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100,这比例尺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比例尺除写成数字化形式处,还可怎样表示?

完成教材97页上的“做一做”。(理解比例尺实质上是一个比,此比的前项与后项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练习巩固。

完成教材十九页第1~4题。

全课总结(略)。

人教版六年级复习教案(精选19篇)篇六

2、使学生掌握整除、约数与倍数的概念.。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建议自然数与整数的概念。

1、谈话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数的整除.(板书课题)。

2、教师提问:既然是数的整除,自然就与数有关,同学们都学过什么数?

(教师板书:整数、小数、分数)。

同学们会数数吧?(学生数数)。

(教师板书:1、2、3、4、5、)。

继续数下去,能数到头吗?

数不到头,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标点符号来表示呢?

(教师板书:“……”)。

3、教师小结: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等等,叫做自然数.(板书:自然数)。

提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最大的自然数吗?

当一个物体也没有时,我们用几来表示?(板书:0)。

二、建立整除的概念。

2、出示卡片1.2÷4。

提问:在数的整除中研究这样的两个数相除吗?为什么?

3、再出示卡片:10÷20,16÷5,15÷3,36÷9,24÷2。

提问:这几个式子中的被除数和除数都是什么数?

教师明确:被除数和除数都是自然数,这是我们研究数的整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组织学生口算出5张卡片的商.(其中16÷5指定回答“商几余几”)。

提问:被除数和除数都是自然数,商可能有哪几种情况?

5、学生举例。

这样看来,整除除了被除数和除数都是自然数外,还得有一个什么条件?

教师明确:商是自然数,没有余数是整除的又一个重要的条件.。

7、出示卡片(区别整除和除尽)。

4÷3=1.318÷18=17÷5=1.4。

4÷0.2=2042÷6=7。

三、建立约数与倍数的概念。

1、教师说明:当数a能被数b整除时,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约数.。

2、联想训练:教师说一句由学生说出另外两句.。

如:教师:15能被3整除(生: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

教师:36是9的倍数(生:36能被9整除,9是36的约)。

教师:2是24的约数(生:24能被2整除,24是2的倍数)。

教师:7不能被4整除(生:7不是4的倍数,4又不是7的约数)。

3、区分“倍数”与“几倍”

教师提问:能说4是0.2的倍数吗?为什么?

4、判断。

12是3的倍数()7是21的约数()。

1是25的约数()3.6是3的倍数()。

4是约数()(说明:通过此题,深化倍数、约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四、巩固练习。

思考题:1,3,6,9,12这几个数中谁与谁之间有约数和倍数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

1、数的整除是在自然数范围内讨论的.。

六、布置作业。

1、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因为36÷9=4,所以36是倍数,9是约数.。

(2)57是3的倍数.。

(3)1是1、2、3、4、5,……的约数.。

2、一个数是42的约数,同时又是3的倍数.这个数可以是多少?

人教版六年级复习教案(精选19篇)篇七

教法建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2、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行综合判断.。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课件演示:能被2、5整除的数)下载。

8267697218675625。

(板书:能被2、5整除的数)。

二、探究新知(继续演示课件:能被2、5整除的数)下载。

(一)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1、新课导入:写出20以内(包括20)2的倍数。

2、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并讨论)。

3、引导学生明确:右边的数是左边的数的倍数,都能被2整除.。

右边的数个位上是0、2、4、6、8.。

(教师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4、反馈练习:

(1)判断:下面这些数能否被2整除.。

102、718、900、96、34。

(2)学生相互举例并判断:能被2整除的数。

人教版六年级复习教案(精选19篇)篇八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连除解决问题能正确求解。

教学难点:会用多种方法来解答。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口算。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老师带来了一些口算练习,你来?

出示:5×3×2=60÷3÷4=7×7+1=21÷3+9=。

(2)简单的解决问题。

出示:有30人参加团体操表演,平均分成5行,?

师:能补充问题吗?

引导学生总结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齐读)。

二、新授例题。

1、找信息搜集数学信息。

2、提问题完善解决问题。

师:整理题目,出示“这场团体操有60人表演,平均分成了2个大圈,每个大圈平均分成了5个小圈,?”

师:你能补充问题吗?

生: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学生默读)。

3、说思路理清解题思路。

师:要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先要求什么(思考)。

师:谁还能说一说这一题的解题思路。

4、列算式尝试解决问题。

师:你能列式解答吗。

5、说意义掌握解题步骤。

师:“60÷2=30(人)”表示什么?

师:是的,要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先求一个大圈多少人,再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同学们,今天我们解决问题用的什么计算方法(除法),几步计算呢?(两步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运用除法两部计算”解决问题。(板书课题),在解决问题里,我们先要观察图,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再通过有用的数学信息分析问题,也就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式解答。

6、写综合算式。类比分步计算。

师:刚才我们是用分步计算的方法,你能写出这个两步计算的综合算式吗?

师:综合算式和他一样的向老师招招手,好吗?

三、巩固练习。

100页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0页的做一做,然后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达出来。

……。

四、课堂训练。

1、第104页的第11题。

师: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104页的第11题。

…………。

生:能。

2、第104页的第12题。

师: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104页的第12题。

师:做好的认真思考,我做的对不对?我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五、课堂总结。

师: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运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复习教案(精选19篇)篇九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第十册第45~47页练习八(1~7)。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

2、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2、5或3整除;

3、在探求特征的过程中增强数学模型意识,培养数感以及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及进行数学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抽象、概括出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师生准备百数表、集合圈图(如课本),小黑板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

(师生比赛)。

2、师:你们任意报一个整数,我都能马上告诉它能否被2或5整除。(指名学生报数,教师判断,其他学生笔算验证。)。

3、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有什么秘密?今天我们一起去发现这个秘密好不好?(板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二、探究规律概括特征。

1、探究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师:你想怎样去探究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设想。)。

拿出课前准备的操作材料,你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发现这个秘密,也可以借助百数表。

(1)学生操作、寻找规律:

师:你从上面的操作中发现什么规律?

(2)组织交流:

师:同桌之间互相把自己的发现说一说。(同桌交流)。

师:你是怎样探究的?发现能被2整除的数怎样的特征?(集体交流)。

(当有学生汇报用百数表探究的时候,出示下图,并提问。)。

师:你为什么会用百数表探究,你能描述一下能被2整除的数在百数表中的排列模型吗?

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

2223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6474849。

5051525354......

(3)概括总结出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4)教师讲解:所以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整除,只要看它的个位。(并指出)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板书)。

(5)练习、运用:判断下列各数中偶数有哪些?奇数有哪些?

2435、346、127、303、284、0。

2、发现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1)学生自主探索。

(2)集体汇报交流。

(3)练习巩固:完成第46页“练一练”。并找出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

三、巩固练习:

1、的数能被2整除;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数。

的数能被5整除;

2、练习八1、2指名学生口答。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探讨什么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练习八3、4。

人教版六年级复习教案(精选19篇)篇十

教学目标:

2、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会画圆。

教学难点:准确认识、掌握圆的特征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具学具:圆规、直尺、课件、圆纸片、学生自带一个轮廓为圆的物体。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认识我吗?了解我吗?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我这个人有什么特点吗?看来认识一个人、一件事物,都应通过“观察——接触——研究——归纳”,才能达到真正认识!

讨论“套圈儿”游戏的规则引出“圆”

(宣布上课!)。

一.情景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圆在生活中太常见了!许多物体的形状与圆有关。你能举个例子吗?

古人最早是从日月的形状认识圆的,直到现在人们仍然喜欢用日月来形容一些圆的东西,古今中外的建筑设计以及各种平面图案的设计中,由于用到了圆而格外漂亮!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一下生活中的圆!

课件演示——最后抽象出数学的“圆”。

人教版六年级复习教案(精选19篇)篇十一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掌握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2、在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极度热情,全力以赴,精彩展示,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掌握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析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掌握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补充之后由老师进行点拨,最后巩固知识。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39-p40页。

2、直接写出得数。

3、画线段图表示下面各数量关系,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1)、杨树比柳树少。

2)、柳树比杨树多。

二、合作探究:

例1、美术小组有25人,美术小组的人比航模小组多,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要求:1)、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2)、用方程和算术方法两种方法解答。

小结: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解题关键是:

要点提示:解答分数应用题,在找准单位“1”的同时,还要看清所要求的问题与单位“1”的关系。

三、学以致用:

1、想一想,填一填。

商店运来彩电150台,(),运来空调多少台?

1)、空调比彩电少,列式是()。

2)、150除以(1-),条件是()。

3)、空调比彩电多,列式是()。

4)、彩电比空调多,列式是()。

2、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是的,求这个数。

2)、与的积再除以,商是多少?

3)、的倒数的3倍减去,差是多少?

四、解决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3)、一筐苹果的是16千克,吃去这筐苹果的,还剩多少千克?

新课标第一网。

人教版六年级复习教案(精选19篇)篇十二

二、初步感知内容。

1思考:这首诗写出了雪中村庄的哪些特点?

陈龙:安静!

周明强:温暖!

师:从哪里看出来?周明强:“泥火盆,在土屋中开出温暖的花”,一位小学老师的教案。师:火盆会开花吗?陈雪:这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是说“红红的火焰像一朵温暖的花”。师:可不可以这样说:“泥火盆里的炭火燃得旺旺的,闪烁着橘红色的光”。张英民:不可以!师:有什么不同吗?张英民:这样写诗句更美,更形象生动,富有视觉的美感。还有泥火盆、土屋搭配非常恰当,营造了一种古典的美。师:还能从哪里看出来村庄特别温暖?胡耀伟:“男人们泡在酒壶里,女人们坐在家常里,孩子们赖在故事里。”师:为什么说“男人们泡在酒壶里”,雪天喝酒和晴天有什么不同吗?王德彰:雪天喝酒可以取暖,雪天不能出去干活、劳作了,男人们可以放下一切的心事,一切的伙计,痛痛快快地消磨时间、打发时光,放松心情,以酒消遣了。师:理解全面,分析合理。“女人们坐在家常里”是什么意思?她们会聊些什们呢?陈艳青:女人们做好饭,放下活,打发男人喝上酒以后,就家常里短地聊天,打发时间,沟通感情,交头接耳,谈得很投机,坐下就不愿起来。师:怎么理解“孩子们赖在故事里”?张文浩:孩子们不能出去玩,就自己安静地看故事书,或者缠着老人们讲那古老遥远的往事,老掉牙的故事。师:看看“男人们泡在酒壶里,女人们坐在家常里,孩子们赖在故事里”这三句,那些词用得特别好?陈小倩:“泡、坐、赖”。“泡”写出了男人们喝酒的时间之长,以及对酒的迷恋;“坐”准确地反映了女人们能说会道、好说好聊的特点和天性;“赖”体现了儿童的顽皮、天真无邪。和下面一句“久久不肯出来”相对应,表现了人们对雪天冬日这种温暖幸福生活的沉醉,教案《一位小学老师的教案》()。师:这还是“温暖”吗?目睹这种情景、这种画面,你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陈淑君:雪中村庄里的人们的家庭生活是多么幸福、温馨!师:“雪中的村庄”还有什么特点?郭小雅:干净。师:何以见得?郭小雅:“雪中的村庄干净得象个童话”。师:为什么说“干净得象个童话”?不能说“小说、戏剧、寓言”呢?它有什么含义吗?陈丽丽:童话是干净的、纯结的。它是写给孩子们看的,儿童的心灵是天真无邪的、纯洁无暇的。张丽婷:“童话”还形象、含蓄、恰当地表现了雪中的村庄的美丽,如童话般的意境,体现了一种诗意的美。师:为什么说“雪中的村庄”特别干净?魏国傲:因为雪是白的,看上去洁净。孔迪:大雪覆盖了一切肮脏的东西和杂物,所以显得特别干净。师:这是视觉印象,表面现象判断。作者还有深层意义:雪中的村庄,村庄里的乡亲,他们的心灵像雪一样是朴实无华的,是纯洁无瑕的,没有都市的蝇营狗苟、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喧嚣浮躁,远离了一切肮脏龌蹉、丑恶的东西。所以雪中的村庄是干净的,美好的,令人向往的,是作者心目中的天堂。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对乡亲的热爱和赞美。同时,这一句还和开头相照应,总写雪中村庄的印象和感受。师:我们再看一下开头:“雪开始下的时候村庄就安静了下来。”尤其“安静”一词,一下子就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雪落下来了,好比是给村庄这个舞台拉下了序幕。第二小节,一幕幕的童话故事就开始上演了,于是,男人、女人、孩子开始进入角色,进入状态,尽情地享受雪天冬日生活的安祥、清闲、悠然、温馨。尤其是“男人们泡在酒壶里女人们坐在家常里孩子们赖在故事里”三句,不直白,委婉、含蓄,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张力,呈现一种饱满思想情感内核、意蕴的辐射,给我们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它所呈现的生活画面、活动场面是开阔的,由此看出作者提炼生活,把握题材,驾驭文字的能力是相当强的。如果我门把它展开,再丰富补充一下细节,就是一篇很好的记叙文。这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简洁的语言却饱含丰富的含义。我们再看第三小节:“雪中的村庄干净得象个童话”,总结了全诗,又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天地,拓展了思维和美的空间。整首诗从结构上来说,先总写,再分写,最后总结。最后,我们再从诗歌的三要素(意象、意境、语言)方面来分析一下。本诗围绕题目《雪中的村庄》,精选意象:雪、村庄、泥火盆、土屋、酒壶、故事(作者没有写霓虹灯、广告牌、高楼大厦),形象直观,别致得当,内涵丰富,富有典型性、代表性,体现了乡村特色。作者通过这些意象,营造了雪后村庄的童话般、诗一般的美的意境。这是和谐的、静谧的、温暖的、纯美的意境和情调,令人陶醉,很能吸引读者的视线。再看诗歌的语言:干净、纯美、简洁,丝毫不拖泥带水,非常富有表现力和张力,而又像雪花一样纯净、富有质感和神采。作者娓娓道来,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觉。雪中的村庄本身就是一篇美丽的童话,生动的诗,一幅恬淡的画。我们不禁为诗人扎实的文学语言功底,高雅、温润、纯洁、美好的情怀所感动、佩服,真是一首难得的诗歌精品、佳作!

人教版六年级复习教案(精选19篇)篇十三

日常的新授课,我基本围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先学和当堂训练都体现了学生一节课的自主性,教师只需要“点”。不过我个人认为教学模式不是一尘不变的,比如数学有计算教学新授课、空间与图形教学新授课、统计与概率新授课等,不同的课型有时模式也是灵活多变的,这样才能把一节课上实、上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呈现为“五个环节”。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环节。一般是开门见山进入新课并板书课题,也经常采用设问激疑法起动新课,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2.揭示目标,明确任务环节。一般采用投影或小黑板方式呈现。要求简明扼要,具体明确,实实在在。

3.先学环节。一般包括学生看书和动态检测两个小环节。学生需要是小组合作先学,要手脑并用,积极思考。动态检测是对看书自学效果进行检查测验的手段,一般有提问、板演、书面练习等形式。动态检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错误,并积极思考备课,为进入“后教”环节做好准备。

4.后教环节。一般包括订正、讨论、补充、总结几个小环节。方式上通过订正、讨论,各抒己见,会的教不会的,必要时教师出面帮助学生补充、订正、归纳、总结、完善,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最终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当堂训练环节。这一环节通过训练巩固当堂所学内容,并把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堂堂清”。在训练设计上要特别讲究,如低起点、小坡度、多层次、多类型,有必做题目、选做题目、思考题目等等,让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都达到不同的训练目的。

本节复习课我主要采用“揭示课题、明确目标——回顾整理、形成体系——基本训练、查漏补缺——综合应用、融会贯通——评价小结、提升学力”的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

圆的整理和复习说课材料。

人教版六年级复习教案(精选19篇)篇十四

1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形成支识网络。

2我们学习哪些知识?用合适的方法把知识间联系表示出来。汇报同学互相补充。

复习概念。

什么叫比?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根据什么?

什么叫呈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反比例的关系?

什么叫比例尺?关系式是什么?

基础练习。

1填空。

六年级二班少先队员的人数是六年级一班的8/9一班与二班人数比是()。

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大圆和小圆的周长比是()。

甲乙两数的比是5:3。乙数是60,甲数是()。

2、解比例。

5/x=10/340/24=5/x。

3、完成26页2、3题。

综合练习。

1、a×1/6=b×1/5a:b=():()。

2、9;3=36:12如果第三项减去12,那么第一项应减去多少?

3用5、2、15、6四个数组成两个比例():()、():()。

实践与应用。

1、如果a=c/b那当()一定时,()和()成正比例。当()一定时,()和()成反比例。

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

比例的意义。

比例比例的性质。

解比例。

正反比例正方比例的意义。

正反比例的判断方法。

比例应用题正比例应用题。

反比例应用体题。

人教版六年级复习教案(精选19篇)篇十五

1.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练习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去评。若有疑问,则与同桌或在小组内自由讨论交流,最后集体订正。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时,一直处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不断积极主动地表现自我,也鼓励学习较弱的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同时用积极的言语对他们的思路给予肯定,使学生有很好的情感体验。

人教版六年级复习教案(精选19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特点,大体把握诗歌,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2.默写《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

一、连线。

《采薇》唐诗白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词辛弃疾。

《天净沙•秋》元曲郭沫若。

《天上的街市》四言古诗叶赛宁。

《白桦》外国诗杜甫。

《春夜喜雨》现代诗《诗经》。

二、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2、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3、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的()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4、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5、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的诗句。

6、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7、老师的话语像春雨一样滋润了我的心田,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甫的两句诗(。

)。

三、根据诗文填空。

1、,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2、好雨知时节,。,。

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3、明月,。稻花香里说丰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4、,轻烟老树寒鸦,。青山绿水,。

四、诗海拾贝。

1、《采薇》选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春夜喜雨》是律诗,作者是代。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体裁,作者。

4、《天净沙?秋》体裁,作者。

5、《太阳的话》和《白桦》体裁,作者分别是和。

6、《我们去看海》《致老鼠》《爸爸的鼾声》体裁是。

人教版六年级复习教案(精选19篇)篇十七

重点:整体把握有关圆的知识,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进一步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并能灵活运用圆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指着圆形图片)这是什么图形?

生:圆。

师:圆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多姿多彩圆的世界,对圆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圆形图片,加上简洁的语言使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外部形象引到思考内在联系上,水到渠成的进入数学知识的复习。)。

二、回顾整理,形成体系。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圆这一单元我们主要研究了哪些知识点?

生: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1、学生自主整理。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圆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但有点乱,怎样是这些知识更有条理呢?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下面就请同学们先看一遍教材,然后根据这些知识要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要求整理的结果一定要简洁,清晰,一目了然。(学生整理。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主地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分类,整合,使学过的知识系统化。)。

2、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讨论完善整理结果,取长补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对自己的整理的结果进行取长补短。)。

3、全班交流,指名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要求:在别的同学进行汇报时,要注意倾听;评价时要看知识点是否完整,是否有条理;不要重复汇报。

(设计意图:面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目的是创生更多的学习资源,让不一样的整理方式、不一样的思维模式进行碰撞,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根据整理结果,让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消化、吸收。

师:通过整理图表,对于本单元你又有哪些收获?

圆有哪些特征。

圆的周长的意义,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

圆的面积的意义,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联系和区别。

相同点:计算时需要的条件一样。

不同点:意义、计算公式、计量单位不一样。

(设计意图:整理交流完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自我内化吸收、自我完善,以达到对知识熟练掌握的目的。)。

三、重点练习、强化提高。

师:刚才,我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有条理的整理和复习,下面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成功感。)。

最后,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进行总体评价。

人教版六年级复习教案(精选19篇)篇十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过程与方法:

1.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月夜相约——踏月上学——教室伴读——高歌散学。

2.围绕中心句“有月亮的晚上,真美”,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的质朴美。

3.学生搜集相关内容的作品,从而丰富课外知识,也加深了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山村生活的恬淡幽静和师生间的真挚情感。

重难点分析:

理解课文内容,细细品味平凡生活中蕴涵的真味;能感受那宁静幽美的月夜,在师生相守相伴和相望中,所蕴藏的浓浓师生情是本文的重难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自由交流,自主感悟中突破本文重难点。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一、谈话入境,导入新课。

1.围绕“在你的生活中有月亮的晚上是怎样的?在有月亮的晚上你们都在干什么?”这一话题,老师与学生进行谈话,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

2.教师导入新课:这篇课文围绕着“有月亮的晚上”展开,写在那些有月亮的晚上,师生相约去学校上晚自习的情景,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图画。现在我们就走进课文,去欣赏这幅优美动人的图画。

二、学习课文,品读探究。

1.初读课文。

初读提示:出示课件。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勾画出你认为的文中好词好句,多读几遍。

2.教师检查学生初读课文情况。

3.再读课文。

再读提示:出示课件。

(1)默读课文。

(2)边读边思考:在有月亮的晚上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人教版六年级复习教案(精选19篇)篇十九

教学目标:

1、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你会填吗?

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从()算起。

2、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

你会算吗?

60—24—16=18+27+39=。

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让学生列竖式计算。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主题图。

师:看校门口开来了一辆大巴车,仔细看,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让学生说:有人下车,下车25人,有人上车,上车28人。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看谁的解决方法更好、更合理、更科学。

生:理解题意、独立解答。

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比一比,看那种算法更合理、科学。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口述: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说)。

讨论:用竖式怎样计算?这道题可以不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这道题有没有简便写法?使学生初步理解明确因为被减数和减数不能交换位置,所以这道题不能交换位置计算。

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写算式,教师在下面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几种情况,可出示正确的做法。再出示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由学生判断有没有错,错在哪里。

拓展思维。

这道题还有没有其它做法?

2、教学例4。

先说明和例3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和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提问:这道题竖式有没有简便写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6题,第5题。

师:哪位同学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五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五第6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及时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生:认真思考,自由发言,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加减混合的笔算试题,在笔算的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生写秋天(热门20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对自己思考和表达能力的一种检验,它需要作者积极思考和不断的反思修改。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推荐一些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希望能够让大家从中汲取灵感和借鉴

    生活中的温暖高考(汇总15篇)

    优秀作文在结构上合理布局,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开头,清晰的中间段落和精彩的结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指导。偶然发现了家对

    初中期末通知书评语(优质16篇)

    期末评语是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的评估,可以为学校和家庭提供参考,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接下来是一些学生在选修课程中所表现出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让我们一起为他

    党风廉贞党课讲稿(汇总19篇)

    党课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教育环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党课学习书目,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深入学习和思考。我们我局认真学习了“评议”活动的有关文件

    大班教案食品袋上的秘密(专业20篇)

    编制大班教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设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大班教案范文,供教师们参考和学习。活动目标:1、学习侧身钻的动

    能源协议合同大全(20篇)

    合同协议是合作双方达成共识并确保各方义务履行的重要依据。在签订合同协议之前,可以参考以下的范文,了解类似合同的常见条款和要求。一、商场照明现状(一)商场照明概况

    二年级人教语文教学设计(优质23篇)

    教学计划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是一些研究性教学计划的案例,它们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通过探究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

    工作感想与心得体会范文(13篇)

    工作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工作中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和思考的一种方式。小编整理了一些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灵感和参考。组织收入是税收工作的中心任

    大班美术课向日葵教案及反思大全(21篇)

    大班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以及学科的教学难点和要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下面,是一份系统、科学的大班教案范文,希望能给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教学设计(汇总23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方法、资源等的安排与管理的一种指导性文件。以下是一些关于教学计划编制的案例分析,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学计划。从买菜导入课题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