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育论文(专业19篇)

时间:2024-12-18 作者:文轩

范文范本是一种学习的工具,通过模仿和借鉴范本的优点,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以下是一些范文的样例,希望能够引发大家对写作的思考和探索。

初中化学教育论文(专业19篇)篇一

素质是人们自身所具有各种心理的、生理的、外部形态等方面的稳定性特点的综合,即所谓禀赋。素质教育是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和训练,使受教育者形成或发挥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就中学生而言,就是培养他们具有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情感、身体条件和劳动技能。

九年义务教育是公民的素质教育。初中化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学科,必须研究如何从学科本身出发来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即通过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使之具备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及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材比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大纲》中明确指出:“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它改变了以往教材中过分重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弊端,而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视了科学态度、学习方法及兴趣的培养;重视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自学能力;重视了通过介绍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状况及最新成就,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护环境、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这些都体现了贯彻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一、要转变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的,它们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不同,即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使学生全面发展,是否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如下几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从培养目标上看,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从对待学生上看,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只面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从教学内容上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是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从教学过程上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是听讲。

从教学方法上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变讲授为训练,优选最佳的教学方法;应试教育则为“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学习。

从学生负担上看,素质教育目标是当堂理解,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应试教育是大搞题海战术,学生不堪重负。

从教学效果上看,素质教育的任务为大面积培养合格学生,应试教育侧重个别尖子学生而且多为高分低能,大面积学生不合格。

[1][2][3]。

初中化学教育论文(专业19篇)篇二

论文摘要:随着新课程教材的普及与推广、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中学语文课堂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但是中学语文新课程的改革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仍需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创新,笔者就通过对比新旧课程中的冲突,来探讨一下新课程下中学语文的教学策略。

一、新课程改革中的新旧冲突。

1.新课程改革存在一定的困难。

新课程的改革增加了老师的教学压力,因为他们要改变已经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探索新课程的新模式,还要面对家长和同事的质疑。并且很多家长的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只关注考试结果,对新课程改革缺乏应有的信心。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进度。

2.冷静看待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转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侧重于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将学生的健全人格、综合素质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升学率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新课程就要求淡化升学取向。不过老师还要看教学效果是否最好和教学内容是否合适。

3.适合自身发展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一般老师会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即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自主性学习只有对话和提问才是最新的教学方法。其实新课程强调的是学生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灵活地选择探索、接受、体验或者模仿等多种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因此老师要辨证地看待学习方式的改善。

1.教学过程简单化。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内容纷繁复杂。但如何让学生学好语文却并不复杂,只需让其多多参与、多多实践。即多读、多说、多写。写多了自然就会越写越精彩,说多了自然也就出口成章。以往老师所做的专题讲解、题海战术只是老师一厢情愿的做法。其实语文学习不外是阅读、写作和说话,通过点滴积累、日有小进来达到学习的最终目标。

2.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语文新课程的一个全新理念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其更多的.理解和信任、宽容和尊重,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甚至不过激的标新立异,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3.课程改革要求实。

作为语文老师要经常性地看一些语文教学改革的相关文献或文章,不断为自身充电,学习同行的先进经验,专家的理论知识,脱离语文教参的约束,追求创新与博大。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的契机,作为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语文的教学也要从思想上、行为上进行全新的转变,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俊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j].考试周刊,2009(29).

[2]刘盛玉.新课程改革下中学语文的教学反思[j].新课程学习,2009(11).

初中化学教育论文(专业19篇)篇三

摘要:。

文中从造型艺术与设计艺术的关系出发,具体分析了艺术设计从产生、发展到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过程和根源,深入剖析了目前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现状以及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育论文(专业19篇)篇四

素质是人们自身所具有各种心理的、生理的、外部形态等方面的稳定性特点的综合,即所谓禀赋。素质教育是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和训练,使受教育者形成或发挥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就中学生而言,就是培养他们具有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情感、身体条件和劳动技能。

九年义务教育是公民的素质教育。初中化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学科,必须研究如何从学科本身出发来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即通过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使之具备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及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材比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大纲》中明确指出:“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它改变了以往教材中过分重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弊端,而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视了科学态度、学习方法及兴趣的培养;重视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自学能力;重视了通过介绍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状况及最新成就,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护环境、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这些都体现了贯彻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一、要转变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的,它们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不同,即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使学生全面发展,是否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如下几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从培养目标上看,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从对待学生上看,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只面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从教学内容上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是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从教学过程上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是听讲。

从教学方法上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变讲授为训练,优选最佳的教学方法;应试教育则为“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学习。

从学生负担上看,素质教育目标是当堂理解,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应试教育是大搞题海战术,学生不堪重负。

从教学效果上看,素质教育的任务为大面积培养合格学生,应试教育侧重个别尖子学生而且多为高分低能,大面积学生不合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应试教育是以追求升学率为根本目的的陈腐模式,扭曲了教育的本质,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它关系到我国两个文明建设的水平,关系到我国21世纪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因此转变观念是当前中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作为化学教师应当毫无例外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

首先,要认真领会大纲。新大纲是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制订的,化学义务教材又是根据我国国情、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而编写的。大纲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了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传统知识和现代知识,本学科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等各个方面的联系。因此教师正确执行大纲,就能保证化学教学从单纯的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公民的素质教育,从只重知识传授转变到重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从只重书本转变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只重智育转变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

其次,要把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中。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制定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学生学习情感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使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得以提高。

[1][2][3]。

初中化学教育论文(专业19篇)篇五

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教学模式只能体现一定的教学思想,解决一类的教学实际问题.复习课是中学化学课堂中一类重要的课型,如何在复习课中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是广大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中学化学创新学习研究与实验课题五年以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构建了中学化学复习课创新学习模式,该模式注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将课堂教学程序分解为激发兴趣、明确目标、分析类比和运用创新四个步骤,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协作、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浓厚的创新学习气氛,凸现了新课程改革理念,使课堂复习教学丰富多彩、高质高效.

作者:诺尔德扎布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学院初等教育分院,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0刊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英文刊名:kehaigushibolan(baikechuangcxin)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无机化学复习创新摸式

初中化学教育论文(专业19篇)篇六

在现当代时期,终身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炙手可热的教育方式,也逐步构建了终身性学习社会,基础教育当然只是终身教育的之中一个简单的环节,而不是终身教育的结束。因此,现在的学校面临着两个重要的问题,首先是促进学生完善人格的形成,其次是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形成。这种学习能力,通常由学习的动机,自主学习的逻辑思维方法和坚持独立学习的精神态度这三个方面所组成的,学生时期当然是学习最主要的时机,不管是要着眼于社会的发展,学习适应社会的技巧和能力,推动自己在社会上所处地位的前进,同时也是一种要学会学习的能力,构建终身学习这种环境,因此学校应该针对于每位同学,进行有效的分析,制定适合每位学生学习的模式,和教育的体制,更有利于形成让学校去适应学生的需求这种教育机制的文化发方向。

2.高中数学学科教育更集中构建个人潜力开发和人格完善。

个性发展的核心首要是促进创造能力的发展,而创造能力的核心在于学生都能有效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学校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全方位的发展而不是集中选拔优秀人才,因此,学校应该放弃曾经的选择优等生培养的观念,灌输式教育的.方法,而是应集中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形成独立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让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一方面突出的特点进行发扬,从而在该方面受到更好的启蒙和塑造空间。创建自己独特的优势。完善个人才能。

二、树立学科教育素质观念。

1.弱化选拔功能。

智力的发展是学生首要必备的元素之一,但是传统的教学理念来说,对于智力太过重于强调,导致以学分来区分不同的学生,以成绩的优异来鉴定学生的好坏。学生为了升学而学习,而教师为了考试成绩而授课。智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人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依旧解决不了学生的道德问题,素质问题,身体差异,劳动技能方面综合的因素。因此,教师作为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应该鼓起勇气走出应试教育的牢笼,而应该把素质教育渗透在高中学科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2.结合学科特点培养。

高中数学的学科素质教育应将此理念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当中,落实在上课的课堂中。每个学科都有其个别的独创性和特点,应结合每门学科的特色而进行有组织的教学。例如,对于语言学科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来进行实践练习,将课堂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培养综合素质的发展;又如,自然人文学科,社会,物理,生物等,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应用学生的辩证思想分析产生的规律和现象的发生,分析问题的本质,培养科学的文化素质观念等等。

3.学科素质教育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中小学教育并不是专业性很强的教育,而是为了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公民。因此,在学科教育的内容中,应当是与当前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和社会接轨,与热手可热的就业问题相关,最基本但是却最有价值的知识。学科教育应是面向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人生态度,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一种模式。为了培养爱国,团结,敬业奉献的科学文化公民,同时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文明风貌,忠诚实在,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因此,学科教育应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促进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全方面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修养。

初中化学教育论文(专业19篇)篇七

我国的设计教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直至建国初期在北京成立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这是实用美术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实用美术人才,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中西文化交流频繁,人们的观念、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促进了中国设计教育的迅猛发展。在教育部颁布的新专业目录中,原有的“工艺美术”由“艺术设计”取而代之,完成了艺术设计与纯造型艺术在学科上的分离,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这是社会发展状态下的历史必然。

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现状。

回顾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二十几年的历史与现状,不难发现,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还存在着许多弊端。从起源说,艺术设计与造型艺术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对西方艺术设计表现形式的简单模仿;二是始终摆脱不了对纯造型艺术专业教学的依赖和影响。没有把二者作为两个独立的学科去看待,以至于不论是在几十年不变的美术高考招生中,还是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都脱离不了传统美术的模式与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对本课程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考虑得不够,不论是什么专业的,绘画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大致相同。使得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和绘画专业的基础课没有拉开距离,使得绘画基础课训练与专业课教学脱节、“各自为政”,教学缺乏明确的课程目的,造成学生不知道怎样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去为今后的`专业服务。学生进校后,普遍对绘画基础课兴趣不大,原因是进校前,考试的素描、色彩内容与本专业所开设的素描与色彩内容大同小异,造成了学生的思维惰性。学生之所以对所学的绘画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对基础绘画课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是因为其对学习目的不明确,只是简单的为画而画和机械的模拟学习,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通过对中国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反思,如何在较短的学时内,既能注重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的表现技巧训练,又能兼顾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专业基础课程能更好地服务于专业设计课程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因此,在继承优秀中国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有效地吸收先进教学经验,以建构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创新教学体系,培养有创造力的设计艺术人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方向。

1.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不仅包括基本功的训练,同时也包括创造性思维的正确启发和引导。引导他们打破常规,活跃其思维,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其创造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设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要注重学生独立观察、判断和自我意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形式美和表现力的探索。

2.构建合理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要通过优化的课程体系来实现。目前,大多数院校普遍采用造型基础、设计基础和专业设计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这种分段式的、不结合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缺乏适应性,极易造成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脱节。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按照专业方向把基础课程改革归并为工业设计造型基础、工业设计表达、工业设计工程(制造技术)、工业设计理论和计算机与多媒体等5个相互叠加的横向基础课群,基础课群与专业课形成纵横交叉的课程结构。

3.基础课的内容调整。艺术设计专业所需的基础造型能力以快速表达的能力为主,快速的写实能力与表现技巧训练是必要的,速写作为收集素材和快速表达创意的有效手段在基础课中应受到更多的重视。结合不同专业方向的需求选择表现内容能有效地提高效率。

基础课体系应尽可能地缩短与专业设计课的距离,使之逐步成为设计体系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在基础训练中,逐步加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的图形创意,从而使学生较早具备创新意识,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样,以写实训练为主的色彩教学也不能和设计需求的色彩知识发生更直接的关联,和以培养学生掌握色彩规律和色彩的抽象表达,以及色彩给人造成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特征为主的色彩构成从时间安排和内容上都需要调整。同样和平面构成一样大量的重复手工制作耗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应尽早地介入计算机辅助设计,既可提高效率,又能使学生深入地、准确地感受色彩。所以笔者认为基础教学体系应结合专业方向的特点,整合教学内容,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单门课程课题化,各课程互相渗透,加强教学的环节性。

1.将传统的长期素描逐渐减少,尽快转化到快速表达的速写训练,将速写训练课的教学内容结合专业方向并过渡到以训练变化和取舍能力的四大变化,将写生变化的图形由具象转变为抽象,结合图案和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组织构图,根据制作的需要适时加入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快速精确完成部分作业,将平面构成的部分手法和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主的图形创意整合,结合相关专业课,一方面增加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尽早了解所学的专业。

2.将以写实训练为主的色彩教学和以培养学生掌握色彩规律和色彩抽象表达的色彩构成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整合为一个课题,并互相渗透。先讲构成中的色彩规律,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部分色彩的科学训练,再进行色彩的写生训练,然后依据装饰图案和色彩构成中的变化手法进行色彩的装饰和抽象表达训练,讲述色彩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特征,并利用上一课题中图形创意结合专业课的作业进行色调训练,强化对色彩的控制能力。

3.打破“三段式”教学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将部分造型基础课融入设计课题。以视觉传达设计为例,可以将书法课与字体设计整合为一个课题,将丝网印刷和招贴广告整合为一个课题,将立体构成和包装结构整合为一个课题,将商业摄影和包装设计整合为一个课题等。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更容易增加学习兴趣和提高效率。

建立优化的基础课程体系,实现设计教学的目标,是一个长期探索和磨合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更多地关注专业设计的发展方向,并以专业对基础造型所需的能力为目标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使学生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由浅入深地认识、掌握设计语言,拥有运用各种语言为以后的专业设计创作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森林.包豪斯及其意义[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5)。

[3]苏梅.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研讨会纪要[j].装饰,:(5)。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资助青年专项课题课题编号o812。

初中化学教育论文(专业19篇)篇八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教育,必须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通过对学生进行部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等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

二、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要求。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近代史和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破除迷信教育,艰苦奋斗、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品德,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推动力。在化学教学中大力宣传我国古代在化学工艺方面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贡献,介绍新中国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如课本第4页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之一;第111页介绍我国在1800多年前就发现了石油;第118页介绍我国1992年的钢产量居世界第四位;第172页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和他的制碱法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国情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我国虽是世界悠久文明古国,但解放前连煤油、火柴、烧碱都要从外国进口,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和科技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还应介绍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从而使学生树立为繁荣祖国科技,发展经济而刻苦学习的信心。

(3)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我们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理论进行初中化学教学。利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等知识,教育学生了解内因是物质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运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让学生了解量变和质变、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环境保护意识。

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学习化学的目的之一,是要用化学知识进行环境治理。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空气、水的污染和防治,水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的讲授,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污染的知识。此外,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过程中,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废水、废气、废渣,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同时应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状况,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治理环境的活动,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教学中还要结合化学反应产生的现象、反应的本质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破除迷信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2.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

[1][2][3]。

初中化学教育论文(专业19篇)篇九

复习课,是中小学各学科重要的教学课型,这种课型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提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好的复习方法,可使学生在认知和掌握知识水平上,产生质的飞跃。

复习课中的内容,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不少学生觉得什么都会,但应用起来却不能得心应手,知识网络化和可具体化水平较低。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采取简单的知识重复和题海战术的方法,知识点机械罗列、知识网包揽构建,则无益于提升学生知识的运用水平。

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复习课教学活动的组织应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善于促进、启发、引导和激励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积极协作、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学习方式,千方百计地开发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理解中有创新、在旧知上有发展,在归纳知识中善于梳理和对比,在运用知识水平上得到完善和升华。这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学习的.模式可表现为:。

激发兴趣: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激发兴趣,兴趣是创新学习的原动力。当学生对一个事物充满兴趣时,他的感觉会变得敏锐,想象会变得自由,思维会变得活跃,构成了自由创新的心境,学习就有了自觉性,主动性,创造力。不少教师的复习课常常是炒现饭,把知识要点重复一次,一点也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效果差,更谈不上创新能力、创新学习方法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独出心裁,创设情境,根据那些和学生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但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在知识的结合点上巧妙设疑,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了解解决新的问题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入到复习的氛围之中。如复习烃的衍生物知识时,可采用通过设计实验的方式来证明乙酸、苯酚和碳酸的酸性强弱;复习电解质概念时,可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1)判断新物质是否电解质?(2)氯化氢的四氯化碳溶液能否导电?(3)氯化钠晶体不导电,晶体中是否存在离子?(4)氧化钠、三氧化硫的水溶液能导电,它们是否是电解质?灵活地设置不同的情境,在于持续不断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养成学生分析、探索、猜想、体验的习惯,把握问题的本质,培养创新思维。因此,创设情境要注意有趣性原则,如对一个知识点的复习,可向学生换角度提问,换形式(实验、实例)呈现,换方式思考(一题多变)。

明确目标:教师应根据情境创设的气氛和复习的内容,恰当的引入复习目标,复习目标一要抓住并列与相关的知识间的横向联系,进行横向整合。二要抓住知识的上、下位关系,构建起按包摄性由大到小排列的层次性知识结构来组织教学,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设计出难易程度、思维强度、思维容量、提出时机适中的高质量问题。对于实验内容的复习,应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实验中的规律,加强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明确专题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能进行表述和记忆。简明扼要的点拨,是使学生明确本堂课复习的知识目标、要求和复习的重点,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复习、小结,并用自己所总结的知识去解决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类比:教师应根据本堂课设定的知识目标,开放学生的思维,及时点拨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归纳整理、分析类比,使零散知识条理化、网络化、系统化。对于实验的装置、操作方法、原理都相似的实验,如实验室制氧气和氨气等,复习时应从反应原理入手,将反应装置、试剂、条件、气体的收集、验满、尾气的处理等进行比较,让学生辨别异同,对比归纳,发现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与本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设计实验的能力。化学中许多概念和原理相似或相关,许多物质的结构、性质、制法也相似或相关,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在比较中区别出它们的个性,在归纳中提炼出它们的共性,这样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准确、更全面。如氯气和氯化氢、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氧化剂和还原剂、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等,它们有某种联系,学习时容易混淆,只有加以比较才能准确掌握它们的特性。教师在学生自主提炼时,必须巡回辅导,收集学生信息,把握学生的疑点、难点、心理动态,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归纳得法或偶有所得时,要真心欣赏他们的独特发现,注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回放他们思维上的闪光点,提供每一个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做学生能力培养、思维发展的促进者。

运用创新:在夯实知识、方法内化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归纳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在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如在《碱金属》一章中,当分析了钠与水的反应后,提出将金属钠放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在《原电池》一节中,讨论了铜锌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后,提出“形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是什么?让旧知萌发“新意”,让老题再生“新知”,将知识纵横联系,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迁移再加工,将原来死知识加工成规律性好、条理性强的活知识。在复习过程中,教师着重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特别要注意引导探索适合学生自己个性特色的学习方法,并能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将各类学习方法内化成自己的学习素质,以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

运用创新能力的养成与学生能否自觉、主动、顺利地进行“知识迁移”有着必然的联系,运用创新能力愈强,学习效率愈高,学习方法也随之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师生平等,民主和谐,才能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复习课的教学,并不是新瓶装旧酒,只要注意方法同样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复习课中,通过教师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学生疑、合作质疑、归纳释疑、分析类比,融会贯通、运用创新,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进而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初中化学教育论文(专业19篇)篇十

复习课,是中学各学科重要的教学课型,这种课型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提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好的复习方法,可使学生在认知和掌握知识水平上,产生质的飞跃。

复习课中的内容,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不少学生觉得什么都会,但应用起来却不能得心应手,知识网络化和可具体化水平较低。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采取简单的知识重复和题海战术的方法,则无益于提升学生知识的运用水平。

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复习课教学活动的组织应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善于促进、启发、引导和激励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积极协作、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学习方式,千方百计地开发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理解中有创新、在旧知上有发展,在归纳知识中善于梳理和对比,在运用知识水平上得到完善和升华。这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学习的模式可表现为:。

一、激发兴趣。

教师应根据本堂课设定的知识目标,开放学生的思维,及时点拨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归纳整理、分析类比,使零散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对于实验的装置、操作方法、原理都相似的实验,如实验室制氧气和氢气等,复习时应从反应原理入手,将反应装置、试剂、条件、气体的收集、验满、尾气的处理等进行比较,让学生辨别异同,对比归纳,发现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与本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设计实验的能力。化学中许多概念和原理相似或相关,许多物质的结构、性质、制法也相似或相关,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在比较中区别出它们的个性,在归纳中提炼出它们的共性,这样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准确、更全面。如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氧化剂和还原剂、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等,它们有某种联系,学习时容易混淆,只有加以比较才能准确掌握它们的特性。教师在学生自主提炼时,必须巡回辅导,收集学生信息,把握学生的疑点、难点、心理动态,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归纳得法或偶有所得时,要真心欣赏他们的独特发现,注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回放他们思维上的闪光点,提供每一个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做学生能力培养、思维发展的促进者。

四、运用创新:在夯实知识、方法内化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归纳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在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如在复习“金属材料”时,当分析铁生锈的条件后,可让学生思考铜生锈的条件是什么?让旧知萌发“新意”,让老题再生“新知”,将知识纵横联系,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迁移再加工,将原来死知识加工成规律性好、条理性强的活知识。在复习过程中,教师着重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特别要注意引导探索适合学生自己个性特色的学习方法,并能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将各类学习方法内化成自己的学习素质,以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

运用创新能力的养成与学生能否自觉、主动、顺利地进行“知识迁移”有着必然的联系,运用创新能力愈强,学习效率愈高,学习方法也随之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师生平等,民主和谐,才能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复习课的教学,并不是新瓶装旧酒,只要注意方法同样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复习课中,通过教师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学生疑、合作质疑、归纳释疑、分析类比,融会贯通、运用创新,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进而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初中化学教育论文(专业19篇)篇十一

摘要: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很多知识需要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进行探究和分析,化抽象为具体,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文章主要分析了通过合理安排初中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

化学实验的合理应用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能够更好的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

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技能和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学习能力。

1加强课堂实验教学。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首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修养,保证自己具有扎实的实验基础,在实验教学中能够熟练准确的进行演示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尝试。

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穿插实验手段进行教学,化学实验直观形象,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

并且通过直观展示化学物质的形态、化学变化等,能够刺激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在学习氢氧化亚铁的实验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演示试管中氢氧化亚铁溶液的反应过程,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物质的变化,通过观察到从白色、灰绿色到红褐色的颜色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注意力投入到课堂中,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去思考探究最后的红褐色物质是什么,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

同时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实验较多,教师在教学中不宜直接让学生按照教材直接进行操作,可以通过创设问题的形式来扩大学生思考的空间,营造出活跃的探究氛围,让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索和学习。

如在学习完氢气和氧气的制作方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的知识自己设计二氧化碳气体的制作过程。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限制的问题,如怎样设计操作更加简便?能不能设计出可以随用随制的装置?通过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尝试的兴趣,然后根据学生设计的成果进行分析探讨,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吸取其他人设计中的优点,取得共同的进步。

2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让学生能够在实验中敏锐的捕捉到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

化学实验中有的现象时间很短,需要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

同时应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实验过后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在观察到实验现象后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延伸认知。

如在学习铁生锈的原因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先提出生活中很常见的铁生锈的现象,让学生思考做出假设。

学生通过思考会提出不同的想法,假设一:是由于铁和空气接触,与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

假设二:是由于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反应。

假设三:是由于和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共同作用。

然后让学生根据做出的假设,来设计相应的对照实验。

一是取一支烘干后的试管,在里面放置一个铁钉,塞紧试管口,保证试管中的铁钉只和干燥的空气接触。

二是在试管中放入铁钉,然后注入蒸馏水并用植物油覆盖在水面,保证铁钉只和水接触。

三是在试管中放入铁钉,并注入蒸馏水,使铁钉和空气、水都有接触。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实验中的现象。

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通过这种探究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去思考、动手操作,去掌握更多的知识。

并且在实验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加强学生对实验重点的判断。

并且明确观察目的,才能更正确的捕捉实验现象产生的时机。

同时也能加强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提高实验效率。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预设一些和实验相关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去循序渐进思考和分析,从而更准确的理解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

3丰富化学教学形式。

教师在教学中应丰富实验教学形式,让学生更有兴趣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通过亲身参与到实验中,感受到物质的变化,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并且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添加一些学生能够自己设计探究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在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物质的比较探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实验,并合理设计好实验,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改进学生存在的操作问题。

如试管的正确操作方法,酒精灯的用法等。

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给学生展示一些不易演示的实验,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的观察到实验现象,也能够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竞赛、辩论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分组讨论,相互启发,并说出自己的见解。

如生活中利用塑料的利与弊等话题,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和分析,从而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并且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家庭小实验,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化学实验现象,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如自制汽水、自制简易净水器、让学生观察放在食醋中的鸡蛋蛋壳产生的气泡等,通过利用生活中的实验物品,进行相应的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实验前先预习,做到实验前熟悉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步骤、操作过程等。

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应积极探索,根据教师的指导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

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

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重视实验仪器及药品的保护,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洗涤干净。

完成实验后应做好相应的总结,写好实验报告,对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分析,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及时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总结相似的学习经验。

文档为doc格式。

初中化学教育论文(专业19篇)篇十二

在初中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如果还是完全采取家长式的方式,则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较为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创设自主的平台让学生开展自我管理,在这样的过程中强化自我教育的效果。笔者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民主方式竞选产生班级各个岗位的干部,从班长到班委会成员,每一个职位的人选都在全班经过公开竞选的方式,由全班学生进行无记名投票产生。每一个班委会成员负责的工作版块,由其自己选择工作助手,其提名在全班获得超过半数支持后即可开展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的班级管理参与积极性有效提高。其次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过程中,将决定权、组织实施权放手交给学生。在规章制度的制定方面,要求班委会充分借鉴其他班级的好经验、做法,对照学校管理制度的要求,设计出本班级的.规章制度初稿,交由全班同学进行进一步的讨论、补充、完善,最后在全班大会上进行表决通过。另外,在班级各项表彰人选的确定、重大活动的组织等方面,笔者也充分放权让学生自主确定,一方面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进行补充完善,另一方面能够让设计方案与学生的需求更为吻合,在这样的过程中,集聚大家的智慧,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结合社会热点,强化思想以及心理疏导。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社会,正面的、负面的,积极的、消极的,各种理念对校园之中的初中生产生了思想的强烈碰撞,以崇拜金钱为荣,还是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奋发有为为目标,还是以追求享乐为追求,社会上的各种思潮对初中生产生了一定影响。在这方面,笔者毫不避讳这些社会思潮的侵蚀,采取积极措施正面应对,结合社会上的一些热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疏导教育。例如针对享乐主义盛行的不良思潮,笔者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从“人生的价值、人活着的意义、怎样的生活充实、怎样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使学生对享乐主义的思潮有清晰认识,并在思想上有效抵制这些不良思潮。再如初中生中流行一股盲目讲义气的哥们义气思潮,这样的思想稍一偏颇,就很容易走上触犯刑律的道路。对此,笔者选取了本地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以视频资料在班会课上播放,了解这三位青少年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尤其是盲目讲义气,在斗殴中致人死伤的惨痛案例,让学生对自己思想中存在的这些行为有了清醒认识。经过警示教育,许多学生深有感触,主动表示以后要正确对待友情,以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明确哪些该做哪些不能做,教育效果非常明显。

三、贴近学生生活,紧扣细节问题进行教育。

校园生活之中存在许多方面问题,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他们的人生阅历不够丰富,思考问题的角度、深度存在一定的制约性,表现在学习生活中,就容易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对于这样的问题,班主任老师应当做有心人,充分发掘学生生活中出现的这些不容忽视的细小环节,从小处入手进行思想教育疏导,从而实现小中见大、强化思想教育的目标。例如校园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吃穿、比消费的畸形消费心理,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班会课上专门开展了“做时代最美的中学生”主题探讨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什么样的中学生才是当代最美的中学生?是穿着华丽的衣服、梳着时髦的发型、戴着精美的首饰,还是心地善良、品德高尚、学习勤奋。在这样的对比分析中,学生的观点有了明显变化,认识到当代中学生应当成为什么样的人,应当具有哪些品质,从而消除了过于追求表面而忽视内心品格的不良思潮,有效净化了学生思想。

四、体现激励原则,激发学生上进内生动力。

班级教育管理工作应当成为教学工作和学生成长同步推进的有力抓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初中生身心特点,发挥激励促进的作用。青春期的初中生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渴望得到同学的认可,如果一味采取批评的方式,则不但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容易让学生出现逆反心理。较为正确的做法是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发掘各方面因素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学科成绩有了进步,学习态度有了转变,可以在班会上进行表扬,学生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来的一些优秀品质,也可以成为教师表扬激励的内容。教师既要通过个别交流予以鼓励,更要通过在班级或其他集体场合进行鼓励,让整个班级充满一种人人追求上进、个个争取表扬的良好氛围,这对于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和注重自我提高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功能,广大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思想特点,将激励性原则体现在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班级管理教育工作中,广大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的身心特点,紧密结合他们的思想发展实际,注重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与艺术技巧,更好地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

初中化学教育论文(专业19篇)篇十三

(一)主体性原则。

学习评价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自己的评价。学生自评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还能深入分析问题,了解问题本质,培养自己的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方面获得发展。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互评,让学生在发现别人问题及优点的同时审视自己的不足,在反思中学习他人,提升自己。

(二)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教师渗透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感受人文精神,更要“体验”人文精神。这要求教师能关注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程度,更要重视学生的体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活动去体验化学中的人文精神,而并非教师将人文精神强加于学生身上。

(一)课堂教育渗透策略。

课堂教育是中学化学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只有在课堂教育渗透化学教学,才能持之以恒。因此,化学教师首先应以化学知识为基础,讲解化学知识时穿插人文知识,培养学生人文意识。例如在教学中融入化学史,教师可结合化学家探究真理过程中表现出的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让学生认识科学探索道路的曲折与艰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坚定学生意志。再如结合化学史实,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其次,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方法,以化学科学方法为主导,帮助学生树立探究意识,培养探究和创新能力,从而体验人文精神。

例如“臭氧”章节的教学,教师在讲解臭氧分子的组成和性质后,再对文章进行适当延伸,渗透人文教育,树立人文教育目标:让学生了解臭氧与地球环境以及地球生命的关系。树立目标后,教师将人文教育目标细化成若干个探究学习问题,如人类发现臭氧空洞的历史、臭氧空洞的形成、臭氧与健康等,再将学生合理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负责解答一个问题。教师要求学生课后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与问题有关的材料,再总结收集的材料,然后在课堂中教师及其他的`小组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例如负责“臭氧与健康”问题的小组,该小组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采用拟人手段介绍臭氧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学生讲得绘声绘色,其他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正确认识到臭氧的利与弊,并懂得如果正确利用氧气,发挥臭氧的积极作用,保护臭氧层不受破坏。而这种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资源的方式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体验,还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管理、领导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一是组织学生参与讲座,接受有深度的思想熏陶,感受化学学科的人文意义。通过专家讲座,可让学生对专家的学术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还能通过案例介绍让学生吸取化学发展中的经验教训,达到警示学生的作用。通过组织举办专题讲座,将学生关注的目标引向关怀社会和人生,缓解繁重的学习压力,并加强对化学的人文情感。二是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学习化学的目的不是提高学生答题的能力,而是将化学知识用于生活,服务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学习化学知识后还要让学生能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习“原电池”后,可以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调查电池的性能及对环境的污染,还可调查学生水污染治理情况。通过社会调查活动丰富学生阅历,增强学生见识,让学生深刻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

中学化学教育渗透人文教育是社会发展及化学学科本质的内容在要求,中学教师必须重视人文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价值观,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探究意识和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及能力,注重对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培养及发展,以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初中化学教育论文(专业19篇)篇十四

感恩,迫在眉睫的德育教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我们世世代代信奉的格言、祖祖辈辈传承的教诲。古代思想家也提出,人要“报本返始”、“知恩图报”,知道自己的根源,并有所感恩和报答。感恩教育,就是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或方法,创造教育氛围和实践机会,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情感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

1.感恩祖国和社会。

当今中外教育界都对感恩教育十分重视,通过学校的德育教育,在生活中,大多数学生们也知道应通过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来回报父母。然而,这也正暴露出传统的感恩教育在内容中存在的缺憾,即将感恩教育的内容局限于对父母的孝敬,而忽略对集体、对国家的感恩,在教育导向上,容易让学生以为要感恩,就只有通过提高学习成绩这条路,忽视了更为重要的责任感与理想信念。

感恩祖国和社会是每个公民的神圣使命,传统感恩精神应该得到丰富与升华,在对青少年的感恩教育中,感恩的对象应由注重亲情,进一步到关注友情,并上升为对祖国的热爱。让青少年懂得,感恩不只是对父母;回报不是只能通过学习。祖国不但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还赋予了我们人之为人的文化生命,因此,每个公民都有责任、有义务回报祖国的培养之恩,应当对国家树立起责任意识,学会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武装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

2.感恩父母和长辈。

我们教育孩子要对自己的父母、长辈感恩。因为他们不仅赐予孩子生命,更把孩子养育成人,挣钱供孩子读书,非常不容易。因此,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应该帮助学生懂得感恩。孩子要对父母感恩,就不应该贪得无厌地索求他们的付出。感恩父母、长辈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同学、爱社会。通过感激父母、长辈教育,让学生体悟来自父母无私的.爱,知道父母培养他们背后的艰辛;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克服奢侈、攀比、享乐等毛病;懂得爱父母,孝敬长辈,感激他们。

开展孝敬父母、长辈教育的意义在于:首先,有利于解决目前家庭伦理道德中存在的缺陷问题。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国进入老龄社会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因为家庭养老在国家社会保障水平低的条件下,仍是绝大多数人依靠的重要形式,特别是在农村。其次,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只有家庭稳定才能社会安定,而孝道在维系、稳定家庭具有任何其他道德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倡孝的明显优点:一是范围小,限于家庭,十分具体;二是孝的对象是双亲,与每个人的关系密切;三是邻里友好、亲戚同事之间,易于彼此舆论监督,道德评价,非常直接。第三,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一个人对父母不能尽孝,不可能处理好和兄弟、亲友、师长、同事、集体和国家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孝敬父母,一般情况下在社会上是遵纪守法,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够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不愿意因自己的不负责任累及父母、家庭。这样的人多了,整个民族的文明素质也就提高了,他们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3.感恩老师和同学。

(1)要对自己的老师感恩。“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不仅赐予了学生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解开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从每个牙牙学语的小孩到渐渐懂事的小学生,从求知若渴的少年到展翅高飞的成人,从门外汉到专才,从太古的结绳记事到今天高科技来临,老师的作用时刻贯穿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个过程。正像人们所共识的:社会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在成长的道路上,师恩难忘。

(2)要对自己的同学感恩。因为同学不仅在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陪伴着自己度过了十多个春夏秋冬,更与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安慰,在交流中获得欢乐和充实,大家在童年的时光里给了彼此美好的记忆,从中感受到了温暖的情谊,获得了无穷而珍贵的童年时期的快乐。

1.加强领导。学校少先队大队部成立感恩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德育的校级领导、政教主任任副组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各中队辅导员为组内成员。组长和副组长参与各项活动的策划、组织、督办等,使活动得以如期开展。

2.落实感恩教育内容,强化教育责任。各项活动定期小结,一学年进行总结评价。

3.加强各学科的感恩教育,并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4.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充分利用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主题班会、队会;通过现场会、晨会、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多种途径,开展活动。

5.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农村改革开放新面貌等。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升降国旗制度,举行每周一国旗下专题讲话,唱好国歌、校歌。学校结合实际,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橱窗、板报、走廊和艺术墙等宣传阵地,张贴领袖和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画像、学生以感恩为主题而作的美术、书法作品等,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

三、感恩活动具体安排。

1.召开学校负责人会议,学习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文件精神和制定学校感恩活动方案,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2.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做开展“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复兴中华,从我做起”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动员会。

1.各中队根据学校方案,制定中队活动方案,开班主任会和少先队大队委会,落实感恩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

2.以班级为单位,出好一次“向雷锋叔叔学习”主题板报。并以学习雷锋活动为契机,开展学习雷锋精神的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为社会做一两件好事。

3.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

4.组织学生评选“蓬溪县首届美德少年”。

1.以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为契机,各中队组织开展以“感恩亲人,带着感激上路”为主题的主题活动,寻亲访友,祭奠祖宗。

2.3-6年级举办一次写《给父母的一封信》,向父母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评选出优秀者予以表彰,并在宣传栏中展览。

1.在高年级组织以“感恩老师”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低年级组织写感恩日记。

2.开展“光盘”活动,提倡节约之风,杜绝浪费、攀比现象。

1.以庆“六?一”活动为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歌咏比赛。

2.召开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同学”为内容的主题班会。

1.各项活动总结,整理归档资料、图片。

2.暑假安排学生感恩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家庭、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让学生懂得感恩。

九、十月份:

1.认真开展全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主题教育。结合新学年开学,搞好新生入学教育,庆祝教师节和迎接国庆等活动。

2.以校为单位,开展一次“祖国在腾飞,家乡在巨变”的图片展活动。

3.开展“留守儿童的中秋节”主题队会。

十一、十二月份:

1.以班为单位,开展“二十四孝故事会”。

四、结束语。

几年来,我校通过实施感恩教育活动,使我们感受到德育教育的改革大有可为。面对有较多缺失的德育教育,适时、适度的专项教育活动,除了能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外,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初中化学教育论文(专业19篇)篇十五

绿色化学理念是化学家在研究环境问题时提出的,所谓绿色化学即用现代化学手段去减少或消除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害的物质的使用,不产生有毒有害的产物、副产物和废物,它的目的是把化学和化工生产技术路线从“先污染后治理”改变为“从源头上根除污染”,可以说绿色化学是对传统化学的一场革新。我国的绿色化学研究刚刚起步,绿色化学的现代理论仍不完全为广大化学工作者所了解,中学是人生最重要的学习阶段,在中学阶段开展绿色化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与绿色意识。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当前素质教育对教学的要求,将绿色化学这一重要新信息传递给学生,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21世纪是绿色文明的世纪,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已使人类认识到必须要改变传统化学工业为绿色化学工业。我国是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绿色化学对于我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而要抓住这个机遇就需要千千万万具有绿色意识、懂得绿色化学知识的绿色化学人才,绿色化学教育正是培养绿色化学人才的孵化器,因此,在我国开展全民绿色化学教育已势在必行。

中学教育是人生的最重要的教育,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基本都在这一时期形成。在这个关键时期,绿色意识一旦形成,势必对其一生的社会观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中学教育中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将绿色化学教育融入到中学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环保意识,就会让全民逐渐认识到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在工业中发展绿色化学工业,在生活中选择和使用绿色产品,用绿色化学来造福人类,逐步树立绿色化学的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中学化学开展绿色化学教学的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学任务的主载体,是我国中学教育的基本构成部分,课堂讲授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是最基本的途径。现行的中学化学教材已经融入了绿色化学知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绿色化学素材,将绿色化学教育“适时、适度、适量”地渗透其中。例如在“原电池”的教学中,指出化学电源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倡导回收旧电池;在“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的教学中,介绍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危害,以及如何处理汽车尾气的方法;在讲“氮的固定”时,对人工化学固氮、雷雨闪电固氮、豆科植物根瘤菌固氮三种方法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人工化学固氮和雷雨闪电固氮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而植物根瘤菌固氮既不消耗能源,也对环境无污染,是最好的固氮方法。

此外,教师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扩充绿色化学内容,如在介绍三废――大气污染物、酸雨、温室效应等概念时,引导学生从减量减废的角度介绍循环操作、交换剂再生等概念。又如在教学中逐渐渗透原子经济论、绿色反应、绿色能源等,引导学生建立绿色化学思想。

(二)用绿色化学思想设计、改进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化学包括一系列的`教学实验,现行的中学化学教材有60%的知识是通过实验引入的。但是传统的化学实验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污染问题,因此利用绿色化学的新理念对化学实验进行改革,已成为化学教师的共识。根据绿色化学的教育理念,结合中学化学实验的目的、特点和意义,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绿色化学实验设计:。

(1)推广微型实验。采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进行实验,如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可将硫粉用量从常规的0.5克减少为0.02克,就将二氧化硫生成量从l克减少为0.04克,减少了排污量,另外还可以在集气瓶中装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减少了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2)改进实验。教材中的很多化学实验是沿用多年的设计方案,污染环境且成本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效果的前提下,对实验加以改进,从而尽量减少实验试剂和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如考虑到co的毒性,在还原cuo实验中可以连接尾气处理装置;指示剂与酸或碱作用等颜色变化明显的定性实验可放在点滴板中进行,实验所产生的酸的废液和碱的废液可混合在一起进行中和反应除掉,这样可以减少废液对环境的污染。

(3)加大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进行绿化教育。如将化学实验产生的各种废物分别放入回收容器内,采用中和、吸收、回收循环利用等方法来处理;如在氯气制备实验中强调了尾气的处理办法;对有机溶剂经处理后再循环利用,采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活性炭对使用后的有机溶剂进行吸附预处理,活性炭与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为0.1~0.5∶1;2.过滤,除去活性炭,得到预处理后的有机溶剂;3.预处理后的有机溶剂通过提纯回收有机溶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机溶剂回收利用方法工艺合理,先利用价格低廉的活性炭对有机溶剂进行预处理,吸附部分杂质后再进行回收处理,操作简单,具有环保、节约等优点。

(4)创意利用废物。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一些废物作为化学实验用品,在充分利用废物的同时也减少了污染。如将饮料吸管作气体导管,用废弃的玻璃瓶等制作酒精灯,用一次性输液器做导气管、多用滴管等。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1)开展多媒体教学。

现当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视频于一体,它在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样的,它在进行绿色化学教育中的作用也很突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科学化仿真实验等能让学生在愉快、振奋的氛围中直观地学习到知识,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2)开展专题讲座。

课堂教学显然无法达到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绿色化学的目的,举办绿色化学专题讲座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学方法。学校应定期举办与绿色化学有关的讲座,邀请环保局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宣传环保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绝不意味着污染,绿色化学作为更高层次的化学值得大家去学习,去探究。

(3)开展社会实践。

虽然环境污染问题正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了学生的共识,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并没有从感性上认识到环境污染到底有多严重,因此,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学校负责联络社会机构,指导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走出校门,了解自然,了解我们生存的环境,亲自体验绿色化学问题。例如安排学生对居住的周围环境、工矿企业、大气、土壤、山川等进行参观考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兴趣,而且还会增强他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总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原本十分紧张的教学课堂里从容地渗透绿色化学教育,从而达到一个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要更新观念,以身作则。

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化学教师在绿色化学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新中学化学教师的观念是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前提性条件。首先,化学教师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要树立绿色意识,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来重新认识化学学科,这样才能将教师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其次,教师要充分掌握关于绿色化学的知识、理论,这样才能合理地将化学教学与绿色化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后,教师要有良好的素质,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验作风。只有教师的观念更新了,知识丰富了,才能达到传授绿色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绿色意识的目的。

三、结束语。

绿色化学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绿色化学的提出为化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化学教育中的环境保护教育指明了方向。随着时代的进步,时代的需要,绿色化学必将成为中学化学教育的一个重点。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应站在这一化学改革的前沿,要树立绿色化学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要注重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普及和发展,大胆创新,在课堂教学、实验等方面,始终贯彻绿色化学的思想,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树立起绿色化学实验意识,促成绿色社会准则和规范的形成。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实践,绿色化学教育将成为我们永远的教研课题。

初中化学教育论文(专业19篇)篇十六

李慧琴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第十中学(554300)。

笔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有十五个年头了,也整整当了十五年的班主任,前八年在农村,后几年在山城里。亲自体验教育的变化,条件变了,人的思想也变了,老师变了,学生也变了……从过去的只是粉笔、黑板到如今的多媒体的使用;从农村寄宿制工程、国家“两免一补”、营养工程的实施;从大量老民工进城务工子女随之进城就读等等,期间不难发现有的学生是越来越不懂得珍惜这样的条件好机会了,读书的意识是越来越淡漠了。

这不由得让我担忧,孩子们倒底怎么了?社会给了优越的条件,但他们对国家之恩,父母之恩,师长之恩竟渐渐浑然不觉,不明白自己的责任,不懂得回报社会,反而滋生出越来越多的抱怨之声。这不得不让我深思,我们应该省思当前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唤醒学生的感恩情怀,让学生学会感恩。故此而言,本人就十来年的教育教学体验与同仁交流,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1在课堂上渗透感恩观,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于其一、农村有不少留守孩子,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奔波,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其二城市生活压力过重、父母异地工作、父母离异等现象冲击影响子女学习,迫使学生有异举,如厌学、自闭等心理现象。所以老师一定要教育学生如何体贴和关心父母。在教学中,我通过教材,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查阅资料、换位思考等途径,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

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朱德的《我的母亲》、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永久的悔》;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孝敬父母》等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讲述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关心自己的,自己应该好好学习回报他们。

2把感恩教育融入日常生活,让学生懂得感恩社会。

3感恩之心需要有意培养。

要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首先要老师与家长密切配合,让孩子体验辛苦,不吃苦就不知道感恩。现在的物质条件好了,很多孩子一遇到挫折就想不开,总是觉得这个世界欠他的。据《光明日报》载:来自张家口的67岁的赵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学东门口拉小提琴,为在内蒙古读书的女儿筹集学费,老父在街头卖艺三年,他21岁的女儿竟毫不知情。赵老先生这种“暗地里的爱”虽然珍贵,但不足取;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怀。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我们更有责任、有义务、有意识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面对众多中学生感恩之心的如此“迟钝”,甚至没有这种“本能”。作为教育者,我们便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营造出一种人文关怀的氛围,我这主要有两个方法,可作参考:

4.1故事教育法。

老师可以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事故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讲解或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道理。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来讲,生动有趣,吸引力特别大,效果应该是非常显著的。老师用生动的感恩故事或忘恩负义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完故事后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或直接谈看法,老师最好是加以评述来达到教导学生的目的。

4.2实践法。

感恩教育的实践法有多种表现形式。既可以是为你的感恩对象做一件事情,如教学生亲自做一些感恩卡片,学会唱一些感恩的歌曲,在特定的时间献给特定的人,或是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也可以鼓励学生把别人为其做过的比较感动的事情写成周记或作文,在班上宣读。还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去做、去体会,与家长、老师进行换位后做一做家长与老师的事情,从而感知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恩情。另外,可以让学生讲述他自己对感恩的认识,讲让他非常感动的事情,讲让他受到恩情的感受及其自己报恩行为的体会和感想。

总之,感恩是初中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唯有学会感恩,他们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在未来的生活中少一些怨天尤人的抱怨,多一份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愿感恩之花常开,感恩之树常青。

初中化学教育论文(专业19篇)篇十七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和知识的载体,也是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获得发展的媒体。不少教材的编写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主线,过分强调教学体系的理性化,对于基本原理的核心地位、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研究方法和开拓精神强调不够,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为此教材的编写应该顺应形势的发展,打破传统的旧框架和旧结构,把不断出现的新理论、新反应、新方法和反映化学前沿领域的新成果补充到教材和教学内容中,更新教材内容,使中学化学教育与高等化学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学化学教育仍然是应试的,尽管这一前提无法改变,但是可以将一些新题型加入到考试中,例如一些比较主观的题目的引入能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以及课外积累的知识进行解释,自圆其说即可。这样能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和视野,使学校,老师和学生3方面都重视学生自主思考,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尽管为高等学校输送高素质的人才是中学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但是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尤其是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培养则是化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多组织教师交流、进修,更新参考书籍。只有这样,教师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才能不断地提高,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学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中学教师可以阅读一些大学化学教材,了解大学阶段学生学什么,面对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和中学化学教育改革的形势,正确认识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的现状,认真分析现阶段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对深化化学教学理论、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化学知识具有系统性与连贯性,大学教师也应该系统研究中学化学教材内容。在大学教学中,应首先复习中学化学内容,随后指出中学化学知识的局限性,接下来通过大学化学教育去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充分做好中学化学教学与大学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与此同时,大学教师可以和中学教师进行化学教学交流,使中学教师能深入地了解高校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具体要求。如果条件允许,高校还可以与中学合作,进行定向培养,使2者的衔接更加顺畅,也可以缓解高考造成的巨大压力。

2.3引导学生改变旧的学习方式,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去向。学习方式不仅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还指学习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中学阶段,学习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是以教师为主的课堂传授书本知识,教学方法称为“填鸭式”、“灌输式”。教师会把所有可能考试的知识点讲到,学生的思维被大量的题目以及标准答案所禁锢了。然而,大学教学包含的信息量大,仅凭借在教室里读书是难以做到的。大学教学是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是强调学习过程的新型学习模式。显然这种教学模式的转换对大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讲是难以接受的,因此要求大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由强调学习结果向强调学习过程过渡,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提高自己的能力与素质。

3结论。

中学化学教育除了启蒙学生的化学思想还要教会他们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判断和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要为他们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化学教育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扩展受教育者在技术专业或高层次素养上得到培养和训练。基础化学教育与高等化学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应该通过相关措施来实现有效衔接。

初中化学教育论文(专业19篇)篇十八

感恩,表示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或罪行怀有感谢之意。感恩是一种发自内心、真诚感激之情。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是一种责任意识。怀有“感恩之心,报恩之情”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情操,也是一种人文精神和生活态度。如果一个人常怀关爱之心、报恩之情,他的心胸将更加开阔,人格将更加完美。相反,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学生来说更为重要。

(一)感恩是一种品德。

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将得到滋润。

(二)感恩更是一种责任。

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感到世界原来是那么美好。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三)懂得感恩才会付出。

有人说善良的本质就是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对别人的帮助,哪怕是一点、一滴,我们都应当怀感恩之心。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当成为每个人的美德。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我们就会明白事理更快地长大,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未来。

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见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感恩、报恩是相当重要的。在不少文学作品中我们很容易找到知恩必报者的影子,也很容易找到对知恩不报者,甚至是恩将仇报者的唾弃。然而从教几年来我发现时下的中学生感恩的心在渐渐蒙尘,对家国之恩,父母之恩,师长之恩竟渐渐浑然不觉,反而滋生出越来越多的抱怨之声。

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都比过去要好很多,国家在教育上的重视与投资也越来越多,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国家,然而学生们很少能意识到这一点,它们大多以为家长出钱我来上学与国何干。当他们得到一点点外国教育优于中国的消息时,就会大肆的.发牢骚,甚至会把我们中国的教育批个体无完肤。他们看不到“两免一补”的实施国家需要投入多少资金,看不到国家为实现义务教育所作的努力。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他们都视而不见。

知恩才会报恩,感恩的心已经失去了感受的能力,又怎能期盼会有报恩的行动呢?为什么在我国真正的困难时期我们有那么多的有识之士对我们的祖国不离不弃?是因为他们感念祖国的养育之恩,热爱祖国的这方土地。当今的初中生还会再有像钱学森那样的人吗,还会像他那样放弃外国的优越条件来报效祖国吗?当然这不能仅仅责怪学生,社会风气的影响,家长过分诱导的影响,更多的我以为这是我们教育者在这方面教育的缺失。

对“感恩,你第一个会想到谁?”这一问题的调查数据显示,80%的学生想到的会是自己伟大的父母亲。70%的城镇的学生会记得父母亲的生日,但只有53%的农村学生记得父母的生日。假期里,53%的学生忙于同学聚会和自我娱乐外,而陪父母逛街和聊天的同学并没有太多,47%都只是偶尔这样做。此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家长都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虽然大部分同学们都能体谅父母亲的奔波忙碌,但能主动表达的感恩之情的同学却又并不太多,有的甚至经常与父母吵架。

(三)初中生缺乏对师长之恩的回报。

在学校里,面对老师的辛勤劳动,学生们是否学会了感恩?老师不管有多累,只要看到学生哪怕只有一点进步,老师都会忘记自己的劳累,为学生感到高兴、为学生的成功庆贺。当老师看到学生学习上出现了滑坡,学习习惯散漫的时候,对学生提出了警醒或批评,学生能否体察老师们的关怀之情,对他们感恩呢?有一位老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不需要太多的荣誉和赞美,我们只喜欢“老师”这两个字。这种朴质的语言无疑是老师们共同的心声。在路上见到老师时,主动打招呼是最基本的礼貌,更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调查显示,有94.32%的学生都能主动与老师打招呼,其中65.71%的女生是不管老师认不认识她都主动向老师问好,但男生中,只有45.07%能做到这点,其余更多的是只与相熟的老师打招呼。

除了在日常中主动与老师打招呼外,在教师节到来时向老师说一声“节日快乐”也是很基本的礼貌,教师节的设立正是学生们对老师表示感谢的好机会,经调查,只有48.98%的学生能在教师节或其他节日到来时向老师表示祝福,更有7.1%的学生从来没有在节目上送上祝福。

感恩教育是当前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可以通过多种生活活泼的方式进行。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都蕴涵着丰富的感恩因素其中,语文、思想品德教材中就有许多感人至深、充满着浓浓亲情的课文,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中的《我知我家》、《我爱我家》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资源。笔者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已不仅仅满足于对学生基本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一)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

1、教育学生谨身节用,懂得体贴父母。

一些初中生不顾家庭经济条件,电视广告上最新推出什么,他们就攀比着吃喝什么,什么最流行,他们就穿什么;什么最高档,他们便用什么。用父母的血汗钱为自己买面子,给同学点歌,庆贺生日party。一些工薪阶层的父母为了满足孩子的欲望只得勒紧裤带,那些亏损企业提前下岗的学生父母更是苦不堪言。针对这一现象,先是布置学生开展下一次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让班级干部收集古今中外名人论节俭的警句和名人故事,接着,请部分家长给我写信——亮家底、讲苦衷、提希望。

去年5月,班级举行了一次由关工委老干部、学生家长、兄弟班学生代表共同参加的报告会,同学们在听了一名亏损企业下岗职工讲他为了使读初中的儿子不在同学们面前“掉碴儿”而节衣缩食的事例后,一个个惭愧地流下了眼泪。报告会之后,班上向全校学生提出了“生活节俭,不向父母提出过份要求”的倡议,同学们纷纷自觉执行,在全校引起强烈的反响。

2、引导学生仿效榜样,学会尊敬父母。

“敬”是“孝”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大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父母,不仅要“养”,更要“敬”,否则与犬马无异。现在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多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他们对父母缺乏应有的尊敬和礼貌。家访时,一个因患脑溢血而致半身不遂的家长曾声泪俱下他讲述了她的孩子张xx,她在邻居面前丢人现眼,经常在家摔盘子、砸碗,甚至为出窝囊气而对母亲拳打脚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有意识地安排张xx担任“纪念母亲节专刊”的编辑,让他在课外时间接集一组名人孝亲的故事,这一期班刊摘登了房玄龄为继母尽孝、陈毅亲手为病母洗尿布等古今名人孝亲敬母的故事。在母亲节这一天,又让全班同学每人讲一个在家“孝”、“敬”父母的实例,再由班干部对他们“孝”、“敬”的言行作出评价。一次次地“旁敲侧击”,对张xx触动很大。与此同时,还让班上几个个头较大的女生星期天轮流到张xx家为他母亲洗衣裤、床单,打扫卫生。第二学期,再次家访时,张xx的母亲拉着我的手夸她儿子“变了,变得像换了个人似的。”

(三)感恩之心需要有意识地培养。

《中国青年报》讯:上海市教委日前推出第3版《中小学生守则》。其中《中学生守则》增加了“学会感恩”等条款。我认为:上海在对中学生感恩教育方面从体制上可以说在全国率先走了一步。当然,要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首先要让孩子体验辛苦,不吃苦就不知道感恩。“现在的孩子一遇到挫折就想不开,总是觉得这个世界欠他的,就是因为从小习惯了接受,据《光明日报》载:来自张家口的67岁的赵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学东门口拉小提琴,为在内蒙古读书的女儿筹集学费,老父在街头卖艺三年,他21岁的女儿竟毫不知情。赵老先生这种“暗地里的爱”虽然珍贵,但不足取;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怀。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我们更有责任、有义务、有意识教育学生学会感恩。记得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

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面对众多中学生感恩之心的如此“迟钝”,甚至没有这种“本能”。作为教育者,我们便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营造出一种人文关怀的氛围。

1、设计利用各种感恩情境。

把感恩情境——各种人际互动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感恩情境素材包括说明情境——一些富有生活哲理和感恩情节的寓言故事、童话和伟人故事;体验情境——为说明感恩的重要意义,设计一些比“说明情境”更隐蔽的情境,使学生获得某种感恩体验教育;体谅情境——为增强学生的感恩敏感性和感恩意识而设计的,包括家庭、学校或社区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人际互动事件。设计一些感恩教育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恩”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比如说,对一个生病的学生,开始你可以故意不去看他,让他一个人呆着,过一阵子慢慢给他无微不至的关心,他就会深切体会到被别人关照的“恩情”,以致以后遇到别人生病,他就会主动去关心别人,这样感恩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故事教育法。

老师可以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事故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讲解或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道理。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来讲,生动有趣,吸引力特别大,效果应该是非常显著的。老师用生动的感恩故事或忘恩负义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完故事后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或直接谈看法,老师最好是加以评述来达到教导学生的目的。

3、实践锻炼法。

感恩教育的实践锻炼法有多种表现形式。既可以是为你的感恩对象做一件事情,如教学生亲自做一些感恩卡片,学会唱一些感恩的歌曲,在特定的时间献给特定的人,或是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也可以鼓励学生把别人为其做过的比较感动的事情写成周记或作文,在班上宣读。还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去做、去体会,与家长、老师进行换位后做一做家长与老师的事情,从而感知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恩情。另外,可以让学生讲述他自己对感恩的认识,讲让他非常感动的事情,讲让他受到恩情的感受及其自己报恩行为的体会和感想。

学生的现身说法也是一种实践锻炼法的表现方式,把发生在身边或自己身上的关于感恩的事情讲给他人听,增强感恩教育的现实感与可能性。如一位学生对其母亲大冬天为自己暖脚而导致生病的事情记忆特别深刻,时不时会唤起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总而言之,感恩是初中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唯有学会感恩,他们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在未来的生活中少一些怨天尤人的抱怨,多一份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

初中化学教育论文(专业19篇)篇十九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对于高中班主任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不仅要求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学好知识,还需要班主任要及时关注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因此,对于班主任来说,就必须要付出极大的时间与精力等。且对于德育教育来说,就需要教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会受到应有的影响,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一、提高班主任的综合素质。

对于高中德育教育来说,班主任是主要的实施者,因此,要想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就必须要具备高度的无私奉献精神,同时还要做到以德服人,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且就目前来说,我国的高中班主任通常是由任课教师来担任的,因此也就要求其不仅要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还需要处理好班级中的各种琐碎事务,这样才能带领好一个班级。所以说,如果班主任没有无私奉献精神,那么就不能带领好学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享受学习的乐趣,同时也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花费时间批改学生的作业,还需要对学习能力较慢的学生进行辅导,最为重要的是班主任还要掌握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学习新情况等,因此可以说,班主任想要保证德育教学的效果,不仅需要具备职业道德还应当要具备责任心,这样才能开展好德育教学工作,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才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二、创建和谐的班集体。

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要在学校中学会知识,还应当要在学校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的个性发展等。且在高中教学中,学生想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与人接触,同时只有处于良好的环境下,才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因此班主任想要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就可以为学生创建出环境友好的班集体,这样才能为进行德育教育奠定基础。通过相关调查可以看出,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且在活动中,学生也会产生出参与的热情,并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班主任在将德育教育引入到活动中去,不仅会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德育知识,还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同时教师为学生创建出友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可以建立出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便于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三、班主任应提高自身的德育教育思想。

就目前的德育教育工作来说,班主任在工作中主要以灌输方式为主,且在活动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说教来让学生被动接受德育知识,但是这样也就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发展,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出抵触的心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虽然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了沟通,但是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班主任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最终也就违背了德育教育的发展规律,忽视学生的情感发展,失去了应有的效果。因此,高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想要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就必须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同时还应当要创新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会受到德育教育内容的影响,从而认识到德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班会,还可以将其他因素融入到教学中去,如制定出相应的奖惩活动等,这样在活动中,班主任就可以对积极动脑与思考的学生进行鼓励与奖励,而对于没有发表自己言论的学生则可以进行小惩罚,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与人交往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最终也就实现了德育教育。

四、创建出友好的师生关系。

想要培养出友好的师生关系,就要求班主任要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同时还要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关爱学生,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才能掌握好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同时还要听取学生的建议,争取得到学生的信任。其次,是教师要从全体学生出发,对学生一视同仁,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此外,班主任还要充分以学生为本,采用科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健全人格与性格,这样学生才能在日常工作与学习中正确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才能实现协调发展。因此,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学生才能认识到德育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还应当要保证自身方法的准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保证师生关系的融洽,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还转变了学生。

综上所述,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因此,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积极将最新的德育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中,这样学生才会受到德育教育内容的影响,才会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

参考文献:

[3]王仁富.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性的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23.

相关范文推荐

    公司司机试用期工作总结(汇总16篇)

    通过写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和水平。掌握了正确的写作方法,我们可以轻松撰写一篇出色的月工作总结。尊敬的各位领导:我叫xx,于20××年5月1

    小主持人的活动方案设计秘籍(精选22篇)

    活动方案是对特定活动的计划和安排,它有助于提前规划,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方案的创新和改进是活动持续发展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创新型活动方案的案例和经验分享。

    幼儿教育研究员的大班美术教案设计(专业17篇)

    大班教案应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体现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培养目标。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可以从这些优秀范文中汲取一些经验和教训。1、设计自己喜欢的瓶子并在瓶子上表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范文(20篇)

    范文范本提供了各种类型和主题的示例,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鉴于总结的重要性,以下是几篇经典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中小企业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

    办公室职员的工作总结与谢谢信范文(15篇)

    办公室工作总结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回顾和总结,有助于我们找到工作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办公室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办公室工作情况进行概括和总结的一种书

    免疫规划经验交流会(优秀18篇)

    通过研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范文范本,提供给大家参考和学习。20xx年度脊灰疫苗强化免疫糖丸强化工作镇卫

    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优秀23篇)

    范文范本的选择和分析,可以培养我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阅读范文范本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

    保洁员辞职信的写作指南(模板20篇)

    当我们决定离开当前的职位时,编写一封辞职信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一些辞职信的范文,供您参考。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情况下的辞职信,希望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让我们一起来

    选择大于努力的演讲稿主题(热门18篇)

    阅读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启发和思考。人生中会有各种选择,对的选择会事半功

    创意毕业班会主题推荐(汇总18篇)

    创意是一种源于思维和想象力的独特创造力,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并创造新的价值。探索这些优秀的创意作品,我们可以开阔思维、激发灵感。一、反思。(期末考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