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微笑着承受这一切教学反思 微笑着承受一切语文教学反思(优秀5篇)

时间:2023-09-23 作者:飞雪2023年微笑着承受这一切教学反思 微笑着承受一切语文教学反思(优秀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微笑着承受这一切教学反思篇一

《微笑着承受着一切》这是一篇真实的文章,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因为三年级的孩子9岁左右,对于今年的孩子来说,桑兰发生的事是8年前。大多数的老师应该清楚这件事。所以,在教学这篇文章过程,我们必须把这种真实告诉学生,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真实。这也能帮助学生认识写文章应该写真实的事,不要写假。

桑兰的故事是非常感人的,孩子读了会感动,老师读了也感动。这篇文章我读了好多遍了,每次都有着感动。因为我去过省的体育中心看过五六岁的孩子是如何锻炼的?我有几个体育方面的朋友,我知道他们的身体,我知道他们是如何面对困难的。我在本科学习的时候,给我们上学校管理课的一名长者,他说作为一名学校领导,一定要学会用体育人才,不只用他们上体育课,最重要的用他们为学校创办一些企业等,因为体育人才不怕挫折,遇到困难不畏惧,会很快从困难中走出。所以,17岁的桑兰才有着这种“微笑”。所以,引导学生学习这课,千万不可丢失掉那美丽的“感动”。

这一篇文章,学生读起来是比较轻松的,在老师引导学生几遍阅读中,学生也很容易理解课文。学生学会了后面的生字,做完了有关作业,并不能说明孩子已经拥有了这种“微笑”,因为这篇文章没有完,因为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面对无数关心她的人,桑兰带着动人的微笑说:‘我决不向伤痛屈服,我相信早晚有一天能站起来!’”我个人认为,这段文字我们应该这样引导学生去思考:一是桑兰的这句话表现出了自己不向困难低头;二是这段话点出了文题“微笑面对一切”;三是这句话应该说逼着学生要认识今天的桑兰怎么样了?四是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好好地欣赏运动员,因为运动员的吃苦精神是世界非常宝贵的财富;五是桑兰用微笑感谢世界。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最好引导学生搜索现在的桑兰,网上这方面的信息还是很多的。从今天的桑兰中,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学生在寻找这个信息的过程中,其实就是让学生与现在的.桑兰建立对话的过程,学生读着现在,想想8年前,这个过程对学生的母语教育一定是深刻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难,不可能没有任何挫折,学生这种寻找式阅读,也可以说研究性阅读,他们就会感觉到如何面对挫折,才能转变自己的人生。三年级学生阅读这种真实的东西,一定就能够收获真实,这样才能让其理解“微笑着承受一切”。学生阅读信息足了,生存教育、共存教育的本质也才能走进学生。

现在的桑兰的确过的很坚强,就像这篇文章说的那样。苏教版教材只所以在国标版还保持着这篇文章,我个人认为,有着让老师引导学生阅读现在的桑兰的意图。假如在引导中,还能让学生建立起真正的对话,比如为桑兰写封信,发个e—mail,心与心的交流,肯定能够让一些孩子更好的成长。

微笑着承受这一切教学反思篇二

课文的重点是3——6小节,难点是理解“微笑着承受一切”的真正含义。在教学时,我采用了:

读了课题之后,我提出问题:你想知道什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提出了一些共性问题:桑兰微笑着承受一切中的“一切”指什么?她是怎么微笑着承受一切的?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检查初读之后,让学生再围绕这两个问题小组合作细读,课文抓住文中重要的语句品读、体会,评议交流。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题“微笑着承受一切”,在总结课文时,我配乐朗诵了一首诗歌“从那一刻起/身体的伤痛/肢体的残疾/生活的不便/将时刻困扰着你/从那一刻起/场上将不见你活跃的身姿/如雷的掌声不再属于你/盛开的鲜花不再簇拥着你/骄人的奖牌不再与你有缘/……/然而/你用无比的勇气/微笑着承受一切/我们敬佩你——桑兰。这首小诗很简单,简单得学生一读就懂,但诗的美韵,诗言有意而无穷的境界,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却是无穷的。以情激情,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了学生人生态度、生活品位提升的过程,升华了情感。

最后,创设情景:在了解桑兰的这些事迹之后,如果此刻去探望桑兰,站在桑兰面前,你会对桑兰说些什么?出示“桑兰姐姐,我想对你说……”的句式练习说一段话,表达对桑兰的敬佩之情,可谓“水到渠成”。

美中不足的是,在时间的把握上还不够精确,学生想对桑兰姐姐说的话,学生交流之后,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当堂写下来,这也提醒了我,在设计教学时,要预留空间。

微笑着承受这一切教学反思篇三

《微笑着承受一切》一文记叙了我国体操队运动员桑兰在一次体育竞赛中失手致残的事。文章的教学重难点是: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体会桑兰遭遇脊椎骨骨折,后半生可能永远在轮椅上度过的巨大不幸时,仍微笑着面对一切的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刚开始教学的时候,学生还没有完全走入课文,因为孩子们很难感受到脊椎骨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也因此不能明白桑兰所面临“天大的不幸”的含义。于是我对我的课堂设计作了调整,在进行“脊椎骨”一词的教学时,没有停留于这个词语的.读音与字形,而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明白脊椎骨在人体中的位置,让学生知道“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脊椎骨骨折将带来什么影响”才是该词语教学的重点。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明白脊椎骨骨折给桑兰带来的痛苦;才能明白为什么桑兰在完成“刷牙”、“穿衣”、“吃饭”等常人看似简单的动作时却“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另外,如果学生能够明白脊椎骨骨折将带来的后果,就会对课文中二类生词“瘫痪”、“固定套”等有更加透彻的理解。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而且也为学生学习全文扫清了阅读障碍,为学生体会桑兰坚强不屈的精神、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美做一个很好的铺垫。这样铺垫之后,学生好像慢慢的融入了课文,在重点的字、词、句的理解上又更深的认识。

微笑着承受这一切教学反思篇四

1、设疑激趣,自主研读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本课教学伊始,便引导学生抓住课题自由提问,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根据问题读文思考,交流汇报。接着,又设疑提问:桑兰是个怎样的人?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研读,抓住“优秀”“不幸”“坚强”这三个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品味优美语言,感受主人公坚强的品格与积极的人生态度。

2、创设情境,品味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思维的。”李吉林老师告诉我们:“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而深刻的情境。”本课教学就是要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用语言描绘情境,用图画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受、能享受其间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例如,播放桑兰比赛、获奖的镜头,再现她轻盈优美的动作,让学生感受到桑兰的“优秀”,继而,让学生练习给画面配音解说,使学生兴趣盎然的参与教学活动,品味优美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思路提要]

以“桑兰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为主线,抓住“优秀”“不幸”“坚强”这三个词语理清脉络,展开研读,品味词句,感悟品格。就本文而言,不必打乱原来的叙述顺序。但在研读桑兰“坚强面对不幸”这一部分(3―7自然段)时,可让学生自主选择研读段落,充分体现设计的弹性,给予学生较大的学习空间。

[过程揭示]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微笑着承受一切》这篇课文。(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会有什么问题呢?(谁微笑着承受一切?什么事使她承受一切?“一切”又指什么?她为什么能微笑着承受一切?)

二、读文释疑交流汇报

(一)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划出有关词句,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二)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每组派一名代表作汇报发言。

三、设疑激趣读文思考

(一)桑兰是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读懂她吧!请大家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

(二)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桑兰是个什么样的人。(优秀、不幸、坚强、乐观)

四抓住重点词语理清脉络

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写出桑兰的“优秀”“不幸”与“坚强”的呢?请大家读课文。(师生交流)

得出:第1自然段写桑兰是我国最优秀的跳马运动员,多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第2自然段写桑兰发生了意外,她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了,可后半生也许永远在轮椅上度过,这真是天大的不幸。

第3―7自然段写桑兰坚强面对不幸。

四紧扣重点词句展开研读

(一)紧扣“优秀”研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说说从哪儿看出桑兰是“最优秀”的跳马选手?(抓住“5岁开始练体操”“12岁入选国家队”“多次参加”“赢得荣誉”等词句体会桑兰是个优秀的运动员)

2、播放“画面”入境感受

同学们想不想欣赏桑兰轻盈潇洒的动作,优美矫健的身影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录相(桑兰比赛、获奖镜头)大家有什么感想,尽情的说出来吧!

3、激发兴趣配音解说

谁能给刚才的画面配音,向大家介绍我国体操名将――桑兰呢?(学生配音解说,师生评价)

7月21日晚上,在第四届友好运动会上,桑兰出场了。亿万中华儿女目不转睛的盯者电视屏幕,他们期待着桑兰再创佳绩,为国争光。可是发生了意外情况,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

1、说说不幸的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抓住“头朝下,重重摔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等词句了解。)

2、为什么说这是“天大的不幸”?

出示“这真是天大的不幸,桑兰的美好人生才刚刚开始,可她的下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

(1)联系第一自然段,说说桑兰的“美好人生”

(2)为什么说这是“天大的不幸”?(她的下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

(3)如果你是一名在场的记者,你会怎样把这不幸的事客观的报道?

(三)紧扣“坚强”研读3―7自然段

1、自由读文,划出表现桑兰坚强的语句。

2、师生交流,体会桑兰的坚强。

(1)第3自然段

桑兰的伤势怎样?

桑兰的表现如何?(没掉一滴眼泪,急切询问比赛情况)

队友们看到伤势如此严重的桑兰有什么表现?(失声痛哭)为什么要写队友的表现?(对比衬托坚强)

(2)第4自然段

主治医生的话又说明了什么呢?感情朗读

(3)第5自然段

范读课文,启发想象桑兰是如何反复练习,掌握“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的。

感情朗读

(4)第6自然段

如果你是桑兰,你会怎样说?

从桑兰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5)第7自然段

联系上文说一说她为什么能赢得海内外人士的敬佩?他们会怎样说呢?

这一小节有什么作用?(点明课题,突出中心)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微笑着承受这一切教学反思篇五

《微笑着承受一切》这篇课文叙述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桑兰原是国家体操队的队员。她17岁那年参加了在美国纽约长岛举办的友好运动会,不幸因脊髓严重挫伤而造成瘫痪。在接受治疗期间,她以桑兰的微笑征服了大洋彼岸的人们。这篇课文共有7个小节,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回忆桑兰在一次跳马比赛中不幸负伤,在伤痛治疗期间,没有绝望,而是微笑着承受一切,表现出了这位中国小姑娘面对重大打击的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这篇课文是母语给予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之文。笔者在教学时抓住三个词:不幸坚强微笑进行突破.

一、抓住关键词句,研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课文的重点是36小节,难点是理解微笑着承受一切的真正含义。在初知课文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找到坚强一词,也就找到了这篇课文的突破口。从重点词引出了重点句:描写桑兰坚强的四个句子。这些语句需要学生通过揣摩并加以体会。在课堂上学生理解了这些句子,也就感悟了主人公是如何向命运挑战的,也就能懂得一个人只有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从而才能感悟主人公的坚强,才能感悟微笑着承受一切的真正含义。

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研读这些句子呢?在试讲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后让学生谈谈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通过讨论感悟人物品质,但老师们感到这些句子理解起来不是很难,要让学生去谈,也谈不出什么,这样设计效果不是很好。经过一番思考后,我设计了如下的练习:

在桑兰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时候,她(没有掉一滴眼泪),这令(队友们)感动。

在桑兰配合医生治疗时,她(忍着剧痛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这令(医生)感动。

在桑兰纤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动作时,她(总是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这令(周围的人)感动。

在无数关心她的人面前,桑兰(总是带着动人的微笑),这令(所有的人)感动。

词句所蕴含的情感只有意文兼顾,才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练习涵盖了文本中36小节的内容。学生要完成这样一个练习必须先要理解课文内容。这样的练习,它将学生学习内容画繁为简,画难为易,体现了一个语言训练的过程。这一环节可以说是我本堂课的一个亮点。学生在填空的过程中可以从书上直接提取答案,可以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有过程才有方法可言,才有能力可言。学生既习得了教材的内容,又进行了语言的操练,达到了思维与语言的统一发展,从而积累了语言,真是一举两得。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也就水到渠成。学生的情感就沿着这四个句子铺设的心路一步一步走进这位坚强的小姑娘。桑兰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感动了(队友们)、(医生)、(周围的人),所有的人。此时此刻孩子感动,老师感动。我认为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课时,千万不可丢失掉这份美丽的感动。此时,再让学生进行朗读,他们的内心会涌起一种深深的感动,他们的心灵会受到一种震撼。他们饱含深情和敬佩,真正走进了文本。他们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次体现出来这是一种在创造,是赋予作品以生命。以读促情,以读悟情,学生对桑兰的敬佩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从这一重点难点的突破中,我感到老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抓住文章的练点,让学生穿行在字字句句的密林中,让他们沉浸其中,品味再三。

二、拓展有度,架起由课内到课外延伸的桥梁

这堂课上我对课外材料如何使用也有了更深一步地认识。以往在很多时候我采用的方法是课上完后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文本读读,从中感悟或是让学生将收集的资料交流一下,在这节课里我有三处课外材料的补充独具匠心:

第一处: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体会课文的主旨,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出示了自己收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让学生更多地关注桑兰的现在。从今天的桑兰中,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桑兰能由一个不幸之人最终成为一个大幸之人的原因。这一幅幅画面,这灿烂的微笑,已证明了桑兰没有向命运低头,她战胜了自我,超越了自我。学生在获取这个信息的过程中,其实就是让学生与现在的桑兰建立对话的过程,学生看着她的现在,想想8年前,这个过程对学生的母语教育一定是深刻的。学生的感悟得到步步提升。这种资料的补充,丰富了学生的感受,增强了学生的体验。他们就会感觉到如何面对挫折,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学生阅读信息足了,生存教育、共存教育的本质才能走进学生。

第二处:在最初备课时,我设想的是在理解课文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其他人物的坚强的实例进行交流,以此来进行拓展延伸,体现大阅读精神。古今中外,坚强人物的事例还有许多,但时间有限呈现给学生的内容实在太少。于是我将有关贝多芬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制作了题为《扼住命运的喉咙》的幻灯片,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并告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上网获取的资料应进行再加工,而不应是一种信息的`叠加。要求同学们回家后可以在老师的基础上有创意地制作坚强人物的电脑小报,幻灯片。这一个材料的补充就起到一个导向作用,为学生的学习预留空间。关注学生的家庭作业,架设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桥梁。学生有了这样的一种意识,在以后的实践中,他们运用信息的时候就会像老师一样进行整理加工。时间长了学生运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就会增强。学生综合信息素养就能得到提高。

第三处:一堂课接近尾声,我出示了自己有感而发所写的一首小诗:

当我们遇到烦恼时,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

让我们微笑吧!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

用诗创设情感,让学生进入诗中,感受其境,感受其情。我本人是很喜欢诗的,也喜欢用自己对诗的理解引导学生学。诗是一种创造,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拥有这种创造。这也是母语教育要思考的,要做的。这首小诗很简单,简单的学生一读就懂,但诗的美韵,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却是无穷的。教师以情激情,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了学生人生态度、生活品位提升的过程。最后学生微笑着诵读这首小诗,很诗意地结束这堂课的教学。

从这堂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感到教师只有吃透了文本,有了合乎学情的预设,在课堂上才能引导得法,左右逢源,营造出一个能够使智慧火花迸射出来的学习场。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位老师要将语文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中,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给学生更多阅读的时间,真正做到立足课堂,辐射课外,既走进教材,更走出教材。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