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感悟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感悟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会与感悟篇一
我国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功在长远、利在千秋,要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点在“自然”、施力点在“我”。
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古往今来息息相关、命运与共,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获得自然的馈赠与安宁。自然是大地清新亮丽的眼睛,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才能让碧波荡漾、气正风清。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贡献“我”力量,厚植“绿色”的生态理念入脑入心,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以“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节约理念,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谨细态度,积极参与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动图景。
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于“我”见言见行。知行合一,行胜于言。“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无论是治沙防沙的“榆林精神”,还是荒原变林海的“塞罕坝精神”,都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换来的绿意盎然,是生动践行“两山论”的最好范本。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行”,需要贡献“我”力量,深入践行“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以爱护自然为荣,以污染浪费为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细碎到“柴米油盐”的琐碎小事,覆盖到“衣食住行”的各种方面,把“低碳”“绿色”“环保”作为“新风尚”,让“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诗意画境,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景象,让“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美丽家园永续永存。
致力“环保”氛围构建,于“我”聚力聚效。“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无论是云南大象的北上之旅,还是长江江豚再展微笑,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展现的最美画卷;无论是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还是建立国家公园体系,都体现着国家为生态文明建设擘画长远蓝图的坚定决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非日月之功,非尺寸之功,需要全社会营造出“绿色”“低碳”“环保”的氛围,需要所有人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贡献“我”力量,要争做“环保卫士”、争做“监督卫士”,以“功成必定有我”的全力拼搏奋斗姿态守护“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的美好家园,为子孙后代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世美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会与感悟篇二
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有的责任,只有保护好大自然的生态,令人们珍惜美好家园的一草一木,我们美丽的家园才会越来越辉煌。
随地扔垃圾、吐啖,不爱惜环保塑料袋等,种。种迹象。随人们生活的需要,我们每天都制造出大量的生活垃圾,你想想看,如果我们中国每天用13亿双一次性筷子,那要砍伐多少树木啊!
在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约了几个同学出去玩。我们几个好朋友,一边走一边说笑话,手里拿着几包零食吃。不知不觉我们把零食吃完了,刚好来到了一个有垃圾桶的路口,我们都把零食的塑料袋都扔进了垃圾桶里。我想:如果每个城市的人都像我们一样,自动将垃圾放进垃圾桶里,那污染指数必然有所减少的。
现在,学校开展了一个关于环保的征文。主要写怎么样环保,说说想要环保,那就要从小做起。如今,就连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都懂得环保。觉醒吧!我们的地球母亲被你们弄得面目全非了,不要再做那些伤害地球母亲的事了,我们都要争做环保小公民!我们居住在地球,就应该保护好我们的地球母亲!多少年来,地球母亲哺育了我们。现在的地球人是多么地不环保啊!我们身为地球人都不懂得保护自己的地球母亲,这又是何道理呢?就算你只做到了一点点的环保,也是很不错的,这总比你不环保要好得多。
地球母亲,您养育了我,我会用环保来报答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会与感悟篇三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为此,党员干部要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保护绿色环境,促进生态宜居,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填充底色”。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保护生态本身就是在促进经济发展。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不但破坏生态,而且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伤害,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意背道而驰。老百姓对环境质量的感受最直接、最强烈,也最有发言权。如果老百姓生活在污染的环境里,没有了干净的水,看不到蓝天白云,即使经济发展了,也没有幸福感可言。和谐共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党员干部要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引领群众保护好绿色环境,让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让处处呈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大美乡村底色。
坚持绿色发展,助力产业兴旺,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足成色”。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产业振兴,是摆在党员干部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实要求。为此,党员干部要深入研究本地特点,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提升科技含量等手段,为绿色发展蹚出一条生态新路。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按照生态保护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发展方向,以绿色经济为本地发展强基固本。要以绿色发展助力产业兴旺,在攻坚克难、迎难而上中,带领群众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做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成色。
做活绿色经济,促进增收致富,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添亮色”。发展才是硬道理。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就是要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不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党员干部要坚信“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充分发挥“领头羊”和“主心骨”作用,在守护好绿水青山这一金山银山的大前提下,以谋长远、开新局、谱新篇,挖掘和培植本土特色,积极探索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子。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进一步激发群众投身绿色发展的积极性,发挥基层群众的主体作用,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前提下,让老百姓充分享受绿色发展的生态红利。要带领群众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让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经济财富,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添亮色。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会与感悟篇四
当动物们憧憬着美好的明天时,一只魔爪正伸向它们,当白云正享受蓝天时,黑色的“杀手”近在其眼前,当大自然正悠闲地睡着,做着美梦时,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梦断人间。
人类------这一切恐怖的制造者,正在摧残着自然界的一切,他们击碎的是大自然的梦,也是自己的梦。
美梦已断送人间,而恶梦仍在继续。
为了研究出为什么唱歌,人类杀死了2000多只小鸟,“它低着头唱歌,脑袋就掉下来了!”鸟儿的梦也断在人间。
人类是大自然的,但大自然不是人类的。
人,应该是最理智的动物,而现在,人,是最可怕的动物。
不仅仅是动物的梦在破灭,资源也在被人类无情地摧毁。
本来就不算充足的水资源正在大幅度地减少,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水越来越少,当一种可再生资源在不断减少时,不知道留给人们的会是多大的创伤。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它的消失留给人类的是一个巨大的感叹号,它警告着所有的人。
它的美丽无可比拟,碧波荡漾,林木茁壮,胡杨曾是一个个整装待发的士兵,保卫着罗布泊,给罗布泊增添一份生气,一丝魅力,野鸭三五成群在水中嬉戏。
可是,当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肆意“改变”和“吸食”罗布泊,在罗布泊上大举破坏时,罗布泊,成了流干了眼泪的戈壁。
黄沙满天,飞沙走石,“大荒孤烟直”的悲凉毫无掩饰地暴露在所有人眼里,胡杨几乎全部消失,留下的也只是歪斜的老弱残兵,罗布泊的上空,一只鸟也没有,显得阴森恐怖,格外沉寂------这,就是现在的罗布泊。
自然界中一切的一切都被人类无情剥削。
当人们真正提高警惕,自然界将重新定义;当人们保护自然,恶梦永远成为过去;当人们与动物和谐相处,一切都会美妙至极。
我们不为自己挖掘坟墓;
我们不让一切梦断人间。
不要让最后一滴水变成我们的眼泪;
不要让我们也梦断人间。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会与感悟篇五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各级党委和政府、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共同运用生态文明建设的如椽巨笔,擘画绿色发展的“千里江山图”,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运用“粗笔”勾勒“布局”,统筹整体规划,“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多样、物种丰富,需要从大局着眼,制定区域治理方案慎之又慎。“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广大党员干部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深化对人与自然基本规律的认识,统筹利用生产空间、合理布局生活空间、严格保护生态空间,全盘谋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领导人民在正确处理人口与资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等方面不懈探索,共同下好生态文明建设这盘“大棋”。
运用“工笔”描摹“细节”,对标精准施策,“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环保“四治”,作为环境治理的“重头戏”,治气、治水、治山、治城就要相应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青山保卫战和城市环保综合整治攻坚战。“要像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问题、目标、结果为导向,聚焦突出问题集中用力,着重从思想认识层面找原因、查根源,从工作推进层面找差距、补短板,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推动环境质量整体改善。
运用“彩笔”创新“着色”,立足长远发展,“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要以坚强有力的党建引领和组织保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同时要注意地域发展差异,因地制宜、活学活用,与城市规划、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共促并进。“看得准的先干起来,看不准的可以等一等。”正是说明要稳扎稳打、干一事成一事,“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勇探“深水区”,层进“点线面”,为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