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通用8篇)

时间:2024-11-25 作者:MJ笔神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篇一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

在我认真的阅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后,书中的许多文章都给了我一些启示,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生活即教育》这一篇。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先生的“生活教育”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说:“教育可以是书本的,是与生活隔绝的,其力量极小。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的对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方不至于偏狭”。以社会做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是教育的场所。生活教育教学生做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是啊,教育最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做人。教学生做一个身强体健、品行端正、学识丰富、能力高强、兴趣高雅的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为主,言教为辅。还可以学习名人伟人,教育学生做人。让他们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们又有几时做到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了呢?

教学中,我们忽略了教学相互的快乐,我们忙于完成教学任务,害怕学生不能将知识装进脑子里。于是,课堂上满堂灌,频繁的一问一答,流于形式的小组学习,蜻蜓点水式的提问,我们穿着“新课程改革的新鞋”,确走着“应试教育的老路”,还美其名曰“教无定法”。我们从这样的教学中不能找到一丝快乐,整日被教学劳累,且被人认为是累赘。

其实,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就是让我们摆脱教学的苦恼,我们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让教育与生活相联系,学生不仅有理论的引导,还有实践进行指引,学生快乐,老师也快乐。我们要教会学生从“玩中学,玩中解”,而老师更侧重于“玩中教”,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文档为doc格式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篇二

教学合一”是陶行知的教学思想,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和教学论。陶行知的教学思想,开始在《教学合一》一文中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他说:“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主张教学合一,反对教学分离。教与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教学论的起点。离开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谈不上有教学,这是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主观地“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为学生的禀赋不同,接受能力各异,教学方法也不能强求一律,“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同时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学生。这是他主张“教学合一”的'理由。陶行知的这一思想是在他看到国内“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况下提出来的,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也阐明了他的教学主张。这一主张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如果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地学习,主动地探求,教师只管“教”或“教学”,也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再则,世界上“新知无穷”,学生不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探索新知的本领,也不能适应未来的生活,学生不能永远跟着教师走。“教学生学”,就是教学生自己会学,这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思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领导者、组织者,也是知识的传播者,处于主导地应,理应发挥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必须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前提,否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发挥。“教学生学”,也体现了这一思想。这就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对矛盾,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下得到统一,正确地反映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还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诸因素,这也要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下统一,所以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法,“一面教,一面学”,深入掌握教材内容,以促进知识的转化。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这一点对于我们现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的!陶行知则将“教学相长”作为他“教学合一”的重要原则之一,贯穿在他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他说:“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的界限。人只知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不晓得有的时候,教师倒从学生那里得到很多的教训”。从广义的角度看“六十岁的老翁可以跟六岁的儿童学好些事情。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他经常将自己的诗交给小朋友改;他办安徽公学、晓庄师范,育才学校都是贯彻这一原则,主张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他的“小先生制”、“即知即传”等思想,无不与“教学相长”有渊源关系。“因教施教”则是他常常运用的原则。他说:“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我们要晓得受教的人在生长历程中之能力需要,然后才晓得要教他什么和怎样教他”。他并以松树和牡丹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作比喻,说明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教法。朱熹曾经提出,教人之法要根据“为学之方”,意思就是“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陶行知也借其意而用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不能做到乐学,学生对上课缺乏兴趣,学习就会变得很被动,教师固然能用强硬的手段甚至用填鸭式的方法逼学生学,但这样只会造成学生厌学,对掌握知识,提高成绩没有任何帮助。同时教师自己也会不快乐,整天为了学生而苦恼,脸上总是紧绷的,没有了亲切的笑容,或许回到家,还会将这种不愉快转移到家人身上。但是如果老是稍微改变教学的方法,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而不是单纯地使用枯燥的文字来教学,这样就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另外,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学分层次,便适应了班级不同学生的需求,不至于顾此失彼,有利于全班学生的发展。学生学得快乐,教学教得也轻松,教学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和师生互动的活动,其乐无穷。教师不单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快乐。如果把教师当成职业来做,当然也有做得很好的,但这背后很可能就是怨言、辛劳。如果把教师当作快乐的来源,一切都将不一样。然而如何才能爱上教师,拥有快乐呢?教学合一就是关键。总之,教学合一是我们每一位老师迫切要做的,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文档为doc格式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篇三

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王凤芝。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

1、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

2、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老师能教给学生的也是有限。想想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或者说把学生看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把鸭子为饱,今天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了老师的教,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一)难管的孩子多半不是劣童,也不是真正的坏蛋,这个态度要立定,否则你主观上咬定他是劣童则一切措施都错,便越管越难管了。

(二)仔细考虑他所以难管的原因,在源头上予以解决。

(三)体力充沛,无法发泄的,有时捣乱,可以多给他一些机会劳动或干体育游戏。

(四)先生也得检讨自己的功课教法是否合乎学生的需要程度。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多的思索。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继续研读,让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教师工作,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我愿做一名民主型教师,创设融融的师爱氛围,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篇四

我读了《陶行知》一书,说实话,我对陶行知先生了解的甚少而感到惭愧。对他的教育思想,依然有很大的感受,还依然能够从中得到关于做人,关于教人的深刻的哲理思想。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过: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是的,没有爱的教育,就不是成功的教育。我们教师要真诚地热爱学生,视之为子女,以满腔热情教育学生,用爱营造平等、民主、温暖、和谐的学习气氛。用爱关心、保护、教育、帮助学生,使师生之间以诚相待、坦荡无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接近老师,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有爱才有未来,有爱才有希望,作为教师,得学生之“心”,让爱在平凡事业中升华,使学生在爱心中成长。

陶行知先生还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里有爱迪生。”确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学习上也各不相同,那么在教学中,就更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努力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对头脑聪明却不善于自控的学生,多看他们几眼,多给他们一个肯定的眼神,多给他们一份坚决的.信心,坚持下去,有一天你就会发现,裹着污泥的沙子竟是一粒金沙!

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便是“教学合一”,这些观点是他过去提出的似乎也是现在新课程改革所大力提倡的。

通过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以陶行知先生为典范,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好。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篇五

早在读师范时老师就给我们介绍了陶行知,知道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为人民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最近我仔细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书中内容论述精当,他的很多教育思想值得我们细细咀嚼。

陶先生的生活教育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说:教育可以是书本的,是与生活隔绝的,其力量极小。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的对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方不至于偏狭。以社会做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是教育的场所。生活教育教学生做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是啊,教育最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做人。教学生做一个身强体健、品行端正、学识丰富、能力高强、兴趣高雅的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为主,言教为辅。还可以学习名人伟人,教育学生做人。让他们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教学做合一的理念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更主动),用自己的知识联系起来,贯彻在实践中去。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正是陶行知先生关于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实践课程之一。其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的数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为主要途径,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让学生产生做的欲望,继而真正地做起来。依托不同的学习内容,从思维、感官、行为、语言等各方面培养学生做的兴趣和能力。许多成功的数学课例表明,只要教师能在做中教,学生就能够快乐地在做中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造性就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发展。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我们教师既不能面目狰狞,又不能唯唯诺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必须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基础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宽容和引导,更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爱的关怀。老师和学生要充分沟通,老师不仅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感情、独立意识,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建立健全的身心;对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错误和缺点,也要求老师毫不犹豫地批评、校正,加以引导。宽容不是纵容,引导而不能误导,能够发现学生的优点,指出他们的不足,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和尊重。

让我们以生活教育为本,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修养;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创设融融的师爱氛围;让学生在做中学,凭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篇六

我读了《陶行知》一书,说实话,我对陶行知先生了解的甚少而感到惭愧。对他的教育思想,依然有很大的感受,还依然能够从中得到关于做人,关于教人的深刻的哲理思想。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过: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是的,没有爱的教育,就不是成功的教育。我们教师要真诚地热爱学生,视之为子女,以满腔热情教育学生,用爱营造平等、民主、温暖、和谐的学习氛围。用爱关心、爱护、教育、帮助学生,使师生之间以诚相待、坦荡无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接近老师,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有爱才有未来,有爱才有希望,作为教师,得学生之“心”,让爱在平凡事业中升华,使学生在爱心中成长。

陶行知先生还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的确,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学习上也各不相同,那么在教学中,就更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努力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对头脑聪明却不善于自控的学生,多看他们几眼,多给他们一个肯定的眼神,多给他们一份坚定的信心,坚持下去,有一天你就会发现,裹着污泥的沙子竟是一粒金沙!

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便是“教学合一”,这些观点是他过去提出的似乎也是现在新课程改革所大力提倡的。

通过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好。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篇七

每次看书都有一个习惯,拿起笔把优美的字、词、句用一个小本子摘抄下来。唐代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时语文老师也曾说过,没有写不好的作文,只有书没读够的学生。想写好文章,读书是最好的途径。

周末的休息时间里,没有了上课的劳累。来到市区的书店里,找一个僻静的角落,拿着《陶行知的教育名著》读了起来。书中的有一句话这样说道:“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这句话给我的感触不仅仅是点破了传统教育的弊端,还说了老师的“教”得注重方式方法;学生的“学”也得注加强培养。

现如今,大多数学生的学只局限于学好老师所教,考好学校里的考试。大多数老师的教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试卷上的题目会做。前者离开了老师,便止步不前;后者培养的学生,只会生搬硬套。当今时代——信息社会,知识的更新十分迅速,以前那种学习一点知识够用一辈子的情况基本不可能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日不学十日空。每天我们都要学习,只要有一天不学习,前面的学习都白费。

信息时代的社会,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只会“听”,更要学会如何“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导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学会思考,指导他们如何学习。我作为一名五年级的数学老师,平时在讲题目的同时,多给学生以引导,教会他们如何学,而不是死记知识点。数学的学习过多都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遇见困难懂得如何分析解决。学生只有不断地进行书籍的阅读,才能得到知识的积累,也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我想,这也正是教育的真正本质吧!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奉行的格言,陶行知先生对待教育事业的付出是发自内心的。爱心是教育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的教育是缺失的,是不完整的教育。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知识储备还很有限,教学经验缺乏也在所难免。平时,我不仅强调学生要时刻学习,而且也要求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努力提升自己。读书最大的乐趣不是你比别人读了多少书,而是你从书中得到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这才是读书的乐趣所在!

无论工作多忙、生活多累,我们都应该抽点时间出来,静下心看看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习永无止步,在以后的工作中持之以恒的读书来武装自己,努力成为一名知识丰富的人名教师!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篇八

近一段时间,我仔细地阅读了《陶行知训练名篇》,知道陶先生既反对老八股训练,又反对洋八股训练,坚持从中国国情动身,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训练。看到陶行知先生的训练思想,我深受启发,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看陶行知先生的每天四问:第一问:我今日的身体有没有进步?其次问:我今日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今日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今日的道德有没有进步?看着这四句话,我感受颇深。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供应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比自己,"必定可以看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行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毕业十多年,看完《陶行知训练名篇》回首来看,曾经那个意气奋勉,对工作有无限热忱,常常捧着书在看的我随着时间的消逝,慢慢懒了,消沉了。想想有很长时间没有看新书了,真是汗颜啊。陈校长到我们学校听课,评课时说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或许读书不能增加人生命的长度,却能增加人内心的深度。'是啊,我们做老师的没有进步,同学也难有进步了。老师并不是在学校学来一些学问就可以终身用不尽的。好的老师应是一面指导同学,一方面猎取新的学问。假如年年照样画葫芦,同学肯定会觉得非常枯燥。

人是训练的对象,是训练这块阵地的主人,陶行知认为:"真正的训练必需培育讲道德、能思索、会缔造的人'。在训练活动中,要引导同学自觉地、主动地、主动地参预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进展方式,促使受训练者成为训练的主体。这就要求老师虚心向四周的人、乃至同学学习,以此来完善自己。记得在上二班级的数学课时,我觉得二班级学问浅,并没有细致的进行备课。直到有一件事转变了我的看法。有一次数学课上消失一道题是关于篮球角逐的客场、主场。我一下子懵了,对于这项大多数男孩喜爱的运动角逐规章我知之甚少,假如连主场、客场都解释不了,何谈解题思路!那种后悔和自责真是无法形容。我当时说:"老师很愧疚对篮球角逐规章了解的不够。这样老师会打篮球,我今日先教大家打篮球吧!明天再来解这道題!'当晚回家狠狠的补了这方面的学问。其次天在课上解释了主场、客场的意思,介绍了篮球角逐的规章,还和他们聊了乔丹、姚明、易建联。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农村的孩子也懂得不少。看着他们对学习的热忱空前高涨,心里真是感慨,你想要给他们一滴水,自己本身先要有一桶水。

前段时间学区开展老师岗位大练兵,我有幸到基点校开了一节公开课。课前是做了细心的预备的.,也自觉很是自信。上完可后,听了大家的评点,发觉的确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为何上完整节课后,叫三个同学上台做巩固练习时,竟有两位同学计算末尾的零没有写。这是同学的基础问题吗?不尽然,在教授新学问时,我没有很好的引导同学对旧学问的对比,从而明白新学问的不同之处,假如这样做应当可以避开这样的错误消失。又如:对于计算的方法就单纯的教授课本的两种计算方法,没有做到让同学绽开思路,各想各的解法。诸如此类的等等问题。上完一节公开课真是获益良多。所谓课堂教学其实就是一门永久存在缺憾的艺术。没有上完,你不懂问题消失在哪里?正是由于如此我们更应当不断学习新的学问,使我们的缺憾变小些,再变小些。

"缔造的训练'一文中写到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去,白天

到海边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没水喝,他想出了用软土制成的瓶子,再用火烧成,可以装水,这是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了新价值。当今的学校训练,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不许多,老师的教法不新,同学学法不新。因此,我们现在所追求的训练,需培育同学的缔造力,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需要因材施教。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同学活起来,让同学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他率先提议"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相互沟通'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同学的全面进展特别重要。

缔造儿童的训练,还在于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从头脑里解放出来的缔造力,才能缔造出辉煌的成就,更重要的是教会同学的力量,那我们究竟需要的怎样的课堂教学呢?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也就教得快。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老师怎样教同学就怎样学,而是同学的学打算老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支配肯定要依据同学的实际接受力量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老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加的压力,而应当取决于同学的快慢程度。同时,他还特殊重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开展的活动教学,要同学在活动中学习,老师要提出同学进行小组活动的问题,正是同学解决问题所要进行的手续、程序,一些争论问题设置得恰到好处,同学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解决问题提的方法,同时也就是依靠了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把握了新知,最终还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正是以这样一颗宏大的爱心滋润着很多颗童心,也培育出了很多的爱心。陶行知先生的训练理论博大精深,他的训练思想特别好的指导着老师工作,我将以此为起点,形成一种不断反思总结的习惯,连续在实践中摸索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读后感(模板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

    2023年索菲娜的诺言读后感(通用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

    曹文轩作品读后感(汇总9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

    最新读年轻的感悟(汇总6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感悟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

    读后感的演讲稿 童年读后感读后感(精选8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

    2023年启示读后感(大全7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

    复活的读后感悟(实用5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感悟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感悟,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优质的心得感悟该怎么样去写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

    最新叶子读后感(通用8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

    父子俩与驴子告诉我们道理 包氏父子读后感(精选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年级读后感(大全5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