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月夜忆舍弟范文(19篇)

时间:2023-10-31 作者:文轩最新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月夜忆舍弟范文(19篇)

范文范本是学习写作的捷径,通过学习范本可以快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范本,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有所提升。

最新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月夜忆舍弟范文(19篇)篇一

1、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本首诗的意思。

2、通过层层诵读方法的指导,初步感受诗人望月思弟的情感。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讲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咏月诗词大比拼。

二、读好诗题,拉开诵读方法指导序幕。

1、师生共同板书诗题,读题。

2、指名读题,要求读准诗题每一个字音。

3、指名读题,要求读出诗题的节奏。

4、谈谈读题后的初步感受。

三、诵读第一环节:字正腔圆地读、有板有眼地读。

1、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诗句中每一个字音,读得字正腔圆。

2、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顺诗句,读出五言的音律节奏,读得有板有眼。

3、指名读,交流评议。

四、诵读第二环节:原汁原味地读。

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得正确、读出节奏,要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诗有它的平仄规律,我们按照平仄的规律来读,就能读出一定的'味道。

1、教师范读“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遍,让学生体会两遍的不同,并感受哪一遍更有味道。

2、指导学生按平仄的读音规律(平长仄短)来读诗。

3、指名试读,鼓励摇头晃脑地读、个性张扬地读。

4、交流诵读后的初步感受。

各位同学,诗到这里,在我们的脑海里、心里有什么印象或感觉?请大家说一说。

五、诵读第三环节:入情入境地读。

1、学生默读古诗,并借助注释和背景介绍了解诗的大意。

2、教师提出两个问题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第一个问题:诗中,杜甫的“身”在哪里?何以见得?

第二个问题:诗中,杜甫的“心”在哪里?何以见得?

3、教师再追问两个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了解诗意。

问题:舍弟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身在他乡。

杜甫舍弟。

心忆对方。

4、让我们带着这份离散、这份牵挂、这份思念一起走进杜甫那颗思乡思亲的心。(音乐起,学生齐读。)。

5、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诗境。

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听到了……。

依据学生回答,师相机总结:你们看到了杜甫或彷徨在戍鼓楼下,或追寻在边秋的古道上;听到了鼓声、雁声;甚至有同学看到了杜甫深夜思念弟弟辗转于床上,看到了杜甫寒夜批衣望月……此刻,在杜甫的心中有的只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课件出示,学生引读。)。

6、还原故乡明月情景,进一步把握诗人思弟之心。

(引导学生想象在杜甫记忆中的故乡,那轮明月之下会出现什么画面,音乐起,学生书写片断。)。

学生汇报交流。

7、打破月满人圆的画面,再次走进诗人月夜思弟的情境。

学生再读: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中,走进诗人那颗兄弟离散、天各一方、家已不存、生死难卜的忧愁、思念之心。

最新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月夜忆舍弟范文(19篇)篇二

1、感知《乡愁》创造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

2、初步掌握鉴赏现代诗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利用联想和发散思维领悟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结合音画效果,让学生进入乡愁世界。

2、让学生在发散联想中领悟诗歌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二、知识梳理。

1、走进作者。

作者。

余光中。

评价。

代表作。

三、研读《乡愁》。

1、请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

《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文章,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2、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乡愁》诗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比较整齐对称,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整齐中有参差;二是音乐上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数量词的运用,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

乡愁。

小时候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大陆/在那头。

思考: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合作研讨:

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一现在。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二、课堂小结。

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

三、课文图解。

乡愁学案。

四、主题归纳。

1.《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2.《乡愁》是一篇怀念祖国、渴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章,它以民谣的歌调深沉而忧郁地倾诉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五、写作借鉴。

托物寄情的手法;形式上的格律美和音韵美。

六、课外积累。

思念故乡的诗句。

1、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

2、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3、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两汉乐府.《悲歌》)。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6、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最新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月夜忆舍弟范文(19篇)篇三

花市相约仿伯渠,江楼独隐似若虚。

灯火阑珊人如织,玉盘空缺花若疏。

不知碧江月独逝,却有重霄雾层布。

岁岁明春空折枝,年年今夕有驻舟。

舷旁人笑复欢歌,波里鱼跃另媚舞。

琵琶声却觞始隔,柳君词罢鸪渐语。

滟滟花流雁影去,密密云开月光注。

玉盘不复月见钩,清辉空流酒入壶。

江月此夜客聚宿,春花明日独登楼。

应是好景不空留,却须美酒樽底无。

皎皎钩月人已寐,皓皓山雪青渐出。

轻风衔春入梦来,冰露湿襟离魂游。

九窍飘飘月宫至,一仙飖飖玉兔住。

应悔月主夜夜叹,只闻人间声声奏。

灵药苦寒偷不得,烛影暖温无长久。

该惜深夕伴月明,不待长江携水流。

衔月出云地已霜,归魂入体人自寤。

独倚楼台望清江,明年何时留何处?

千波烟愁空有情,一地月华何处驻?

雾海云霭藏斜月,怪山碣石无归路。

待到明夕雁南飞,犹有何地留人住?

千山暮雪不见肥,万水晨春犹有枯。

昔忆唐皇长恨歌,今思五代南吴国。

可恨南吴生汉贼,杨家禅贤让孟德。

诸侯无赖挟天子,养子厚颜加黄袍。

不知改姓忧民怨,只为继祚吐哺曹。

李氏有子玉树风,才情倜傥潘安貌。

皇恩浩浩授太傅,周府深深藏二乔。

大乔通史晓音律,霓裳寻来作恨邀。

一朝天下恩泽时,后主侧畔舞娜袅。

几多佳丽无颜姿?雪莹纤眉妆首翘。

有意钟隐忽世事,无心插柳开丝绦。

吴王一朝号群臣,端仪三宫如嘉好。

黑云城摧陈桥变,琵琶曲破风起潮。

群雄逐鹿艰胜天,杯酒释权信如道。

瑶光长辞谥昭惠,懿陵挽词葬烧槽。

龙子恨恨孝三年,小乔始得弄玳瑁。

容丽才敏瑜倍宠,落花风雨更伤恼。

金绣鞋步帐中香,天水碧衣池里摇。

红罗暖帐镀金纱,朱纱碧石镶银包。

花间画彩木亭设,月下赏饮二主坐。

盛春花筒置楼阁,锦洞闻名从天落。

声声才情不懂愁,江南旧主喜雨飘。

青箫声绝殒孤雁,绿水波止无双鸟。

国亡草长何人在?墙毁井深有鬼闹。

春花秋月违命侯,云光异香郑国老。

最新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月夜忆舍弟范文(19篇)篇四

作者:杜甫。

原文: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赏析:

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读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最新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月夜忆舍弟范文(19篇)篇五

精心设计导语,不仅能够帮学生总结过去的旧知,更能激发他们对新课的兴趣。因此,上课伊始我便在悠悠的古筝声的伴奏下,深情地吟诵起张九龄的《西江夜行》:“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激发学生去吟诵千古乡情,“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古诗词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远离故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心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你能否给大家背诵一下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伴随着悠悠的古筝声,学生们深情地吟诵着:《泊船瓜州》、《秋思》、《长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杂诗》、《回乡偶书》……欣赏着学生的吟诵,我再次追问:“诗人将自己的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寄托于什么景物之中呢?”学生通过品析感受到诗人将浓浓的乡情融进了“一轮明月、一封家书、几树寒梅、缕缕春风”之中,并由此引入新课:品析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更在新课伊始点出本首诗的重点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让学生能够抓住重点来品析。

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回顾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根据自身的阅读和理解情况来尝试品析古诗,因而关注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另外通过教师的导入,渗透了诗歌创作中经常运用的写作方法即: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渗透了品析诗歌的方法即:抓信息、品诗句,通过剖析字句,展开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

二、品读赏析,感悟意境。

自古以来,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因此,千百年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作为一代诗圣的杜甫也有很多咏月的诗篇,这些诗篇伴随着诗人坎坷悲壮的一生,诉说着诗人绵绵不尽的悲情。杜甫笔下的月是有情有意的,是与诗哲一生休戚相关的,他的月亮陪伴着诗人度过了激情悲壮的一生,那些多情多彩的月亮成就了诗人的伟大。其中《月夜忆舍弟》,以诗人以清新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处在国破家亡遭遇中的痛苦之情,表达了他与诸弟深挚纯洁的友情。诗歌题为月夜,但是诗人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雁声,路断行人,一片凄凉、冷落、沉寂,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而由望月转入借月夜的抒情,过渡十分自然。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弟兄离散,天各一方;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同时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字字传情,句句达意,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亲人的四处流散,寄书不达,生死茫茫,进一步抒发诗人内心的忧虑之情。读到此句,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既写景,也点明时令,在苦苦思念胞弟的诗人眼中,本来夜夜一样洁白的霜露,也偏偏在今天晚上显得格外苍白;本来到处一样的月亮,也只有故乡的月亮最明亮。这两句诗以“移情”的修辞手法,在自然景物描写中融注了浓厚的主观感受成分,借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综观全诗,秋日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赏明月,引起诗人“倍思亲”,,字里行间暗含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百姓的同情,将常见的怀乡思亲题材写得凄楚动人,真是景中有情,有声有色,耐人寻味。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诗歌画面的方法,如:“看到题目,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若是你身处秋天的边塞,你会感受到什么?”、“若是你许久不知道远方亲人或朋友的信息,你会有怎样的心情?”、“此时此刻,诗人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些景物之中感受到诗人的思乡之情的?”……让学生通过想象,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情感,从而达到掌握“抓信息、品诗句”来赏析诗歌的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之中,学生基本上能够借助工具书、字典来理解诗句意思,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胞弟的苦苦思念,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但是对于诗人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上炼句的工力,恐怕难与理解透彻,诗人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为神奇的本领。而教师要适时地加以赏析指导,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掌握品析古诗词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欣赏古诗词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研究的兴趣。

三、吟诵“乡情”,欣赏诗情。

在品析了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之后,我又为学生分别展示了崔颢的《黄鹤楼》,现代中国台湾女诗人席慕容的《乡愁》,让学生通过感情诵读的方法,在欣赏不同诗人的不同情感的同时,感受古今诗人相同的表达方式即: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尤其是在诗歌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方法来借景抒情的方法。

四、诗话乡情,抒发感情。

深深的乡情呀,

它是一杯浓浓的美酒,

甘甜、芬芳,

滋润着我的心田。

深深的乡情呀,

它是,

这节课,我在教学中,力图通过自悟——点拨——品析——诵读——创作,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品析了三位诗人不同的思乡诗,更亲自动手写出了自己浓浓的乡情,浓浓的思念。但这还不够,其实谈到思乡诗,不仅仅是唐朝,在其他朝代也有许多经典之作,因此,教师又为学生介绍《古诗源》这本诗集,因为唐诗的鼎盛正是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长处,才得以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所以要让其追根溯源,读一读、背一背,领略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不同情怀。

反思和分析: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我校校本课程《美文诵读》中杜甫《月夜忆舍弟》为依托,又引入了崔颢的《黄鹤楼》、席慕容的《乡愁》来进行拓展、延伸,从而在品析经典思乡诗时,感悟不同诗人的种.种乡情,为后面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基础。其中教师恰当地巧妙地使用课件,精心地设计导语,让学生身临异乡之境,而诗人的浓浓的乡情,浓浓的思念自然不言而喻。

而古今诗人、古诗与散文诗的对比,借助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方法的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让学生感受到创作并不难,他们同样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感悟生活,抒发真情。因此本课通过品析三位诗人的思乡诗,不仅教给了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更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那种对亲人、对朋友、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跃然笔下:

深深的乡情呀,

它是一支歌,

悠扬、徘徊,

用缠绵的音乐把我沉醉。

深深的乡情呀,

它是一根线,

很长、很长,

用默默的牵挂把我温暖。

深深的乡情呀,

它是一条扬帆的小船,

纯洁、美丽,

满载着我对故乡的思念,

深深的乡情呀,

它是一朵漂泊的白云,

闲适、自在,

传递着我对亲人的祝福。

深深的乡情呀,

它是一首悠长的歌曲,

动听、嘹亮,

抚平我心灵的创伤,

深深的乡情呀,

它是一道美丽的彩虹,

绚丽、温暖,

架起我回乡之桥。

深深的乡情呀,

它是一条清清的小溪,

纯洁、欢快,

流淌在我的心间,

深深的乡情呀,

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

热情、奔放,

驰骋在我的心间。

深深的乡情呀,

它是一本精美的画册,

绵长、动人,

记载着美好的回忆,

深深的乡情呀,

它是一篇精彩的文章,

过去、未来,

记录着美好的瞬间。

……。

总之,我在本课中以校本课程《美文诵读》为依托,以思乡诗歌为内容,以明月为线索,学生在自悟——点拨——品析——诵读——创作的过程中,通过品析三位诗人的不同思乡诗,更亲自动手写出了自己浓浓的乡情,浓浓的思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大语文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探究精神,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力求在课堂教学的效果反映出来,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习作环境,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欲望和情感,提供了鲜活的写作素材,把中国古诗歌这一意境悠远、语言精练的传统文学方式,引进课堂,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是诗歌创作也能够成为学生表达的情感的一种方式,增强他们习作的信心,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开辟新的天地。

最新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月夜忆舍弟范文(19篇)篇六

1、通过观察,了解自己所在的生活、学习环境,确定主题,设计一幅公益招贴画。

2、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招贴画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认识公益招贴画的特点和设计要求,感觉公益招贴画在社会生活中所起到的宣传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公益招贴画设计的表现形式。

难点:公益招贴画设计的创意,以及将创意用图文(平面设计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搭配适当的色彩,设计的主题紧密围绕“综合,探索”活动。

三、准备工具:纸、马克笔、彩色笔等。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20xx年重庆特大干旱录像。

镜头一:地壤龟裂,农作物枯萎。

镜头二:人畜缺水,老井干沽,辛苦担臭水。

问:你有何感受?

(保护自然,节约用水,面对自然灾害,我们更应保护环境)。

引出表达方式――公益招贴画。

(二)通过展示二组图片比较。

a组为公益招贴画。

b组为商业广告画。

1、让学生学会讨论区别。

2、教师总结公益招贴画的.概念,特点。

a、般矗立或张贴在公共场合。

b、图像色彩鲜明、强烈。

c、文字简练。

d、不以盈利为目的。

e、迅速传达信息。

(三)设计要求与方法。

1、教师现场创作“环保主题”招贴画;

2、让学生分析讨论此画的组成要素,构图,图文处理等。

3、ppt欣赏不同绘制方法制作的招贴,辨析不同的视觉效果。(水粉、粘贴、电脑制作)。

4、同一主题招贴画欣赏,用不同创意表达,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四)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要求:设计一幅“环保”为主题的公益招贴画。

(五)展示交流、评价定位。

请各小组选派代表,来展示自己的作品。

生自评、互评,师点评总结。

(六)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案《九年级美术上册《公益招贴画设计》教案》,来自网!

最新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月夜忆舍弟范文(19篇)篇七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

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长:一直,老是。

8.达:到。

9.况乃:何况是。

10.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翻译。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最新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月夜忆舍弟范文(19篇)篇八

1、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本首诗的意思。

2、通过层层诵读方法的指导,初步感受诗人望月思弟的情感。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讲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咏月诗词大比拼。

二、读好诗题,拉开诵读方法指导序幕。

1、师生共同板书诗题,读题。

2、指名读题,要求读准诗题每一个字音。

3、指名读题,要求读出诗题的节奏。

4、谈谈读题后的初步感受。

三、诵读第一环节:字正腔圆地读、有板有眼地读。

1、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诗句中每一个字音,读得字正腔圆。

2、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顺诗句,读出五言的音律节奏,读得有板有眼。

3、指名读,交流评议。

四、诵读第二环节:原汁原味地读。

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得正确、读出节奏,要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诗有它的平仄规律,我们按照平仄的规律来读,就能读出一定的味道。

1、教师范读“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遍,让学生体会两遍的不同,并感受哪一遍更有味道。

2、指导学生按平仄的读音规律(平长仄短)来读诗。

3、指名试读,鼓励摇头晃脑地读、个性张扬地读。

4、交流诵读后的初步感受。

各位同学,诗到这里,在我们的脑海里、心里有什么印象或感觉?请大家说一说。

五、诵读第三环节:入情入境地读。

1、学生默读古诗,并借助注释和背景介绍了解诗的大意。

2、教师提出两个问题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第一个问题:诗中,杜甫的“身”在哪里?何以见得?

第二个问题:诗中,杜甫的“心”在哪里?何以见得?

3、教师再追问两个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了解诗意。

问题:舍弟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身在他乡。

杜甫舍弟。

心忆对方。

4、让我们带着这份离散、这份牵挂、这份思念一起走进杜甫那颗思乡思亲的心。(音乐起,学生齐读。)。

5、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诗境。

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听到了……。

依据学生回答,师相机总结:你们看到了杜甫或彷徨在戍鼓楼下,或追寻在边秋的古道上;听到了鼓声、雁声;甚至有同学看到了杜甫深夜思念弟弟辗转于床上,看到了杜甫寒夜批衣望月……此刻,在杜甫的心中有的只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课件出示,学生引读。)。

6、还原故乡明月情景,进一步把握诗人思弟之心。

(引导学生想象在杜甫记忆中的故乡,那轮明月之下会出现什么画面,音乐起,学生书写片断。)。

学生汇报交流。

7、打破月满人圆的画面,再次走进诗人月夜思弟的情境。

学生再读: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中,走进诗人那颗兄弟离散、天各一方、家已不存、生死难卜的忧愁、思念之心。

最新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月夜忆舍弟范文(19篇)篇九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2.浣溪沙苏轼。

籁籁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3.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黄昏后,在赏菊的东篱饮酒,只觉阵阵幽香飘漾在衣袖。不要以为饮酒赏菊就可以解忧,你看那西风卷动帘脚,露出个人儿来,比菊花还瘦。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5、《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南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6.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最新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月夜忆舍弟范文(19篇)篇十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登鹳雀楼(唐)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5、锄禾(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7、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0、鸟(唐)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11、春夜喜雨(节选)(唐朝)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2、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3、长歌行(节录)。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4、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5、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6、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7、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8、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9、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0、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1、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2、华山(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23、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5、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6、塞下曲(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7、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8、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0、赠花卿(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31、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2、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3、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4、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5、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36、元旦(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7、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8、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9、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0、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1、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42、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3、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4、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45、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46、西江月(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7、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48、兰溪棹歌(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49、桃花溪(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50、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51、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2、吴兴杂诗(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53、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4、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55、房兵曹胡马(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56、马诗(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57、浪淘沙(唐)白居易。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58、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9、秋浦歌(唐)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60、蜂(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61、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寻千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2、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自在此山中。

63、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4、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65、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6、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67、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垒垒。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做饭,采葵持做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68、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9、墨竹图题诗(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70、苍松怪石图题诗(清)李方膺(杨州八怪之一)。

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

71、墨梅图题诗(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72、四时田园杂兴(一)(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73、四时田园杂兴(二)(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74、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燕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最新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月夜忆舍弟范文(19篇)篇十一

1、师生共同板书诗题,读题。

2、指名读题,要求读准诗题每一个字音。

3、指名读题,要求读出诗题的节奏。

4、谈谈读题后的初步感受。

三、诵读第一环节:字正腔圆地读、有板有眼地读。

1、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诗句中每一个字音,读得字正腔圆。

2、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顺诗句,读出五言的音律节奏,读得有板有眼。

3、指名读,交流评议。

四、诵读第二环节:原汁原味地读。

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得正确、读出节奏,要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诗有它的平仄规律,我们按照平仄的规律来读,就能读出一定的味道。

1、教师范读“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遍,让学生体会两遍的不同,并感受哪一遍更有味道。

2、指导学生按平仄的。读音规律(平长仄短)来读诗。

3、指名试读,鼓励摇头晃脑地读、个性张扬地读。

4、交流诵读后的初步感受。

各位同学,诗到这里,在我们的脑海里、心里有什么印象或感觉?请大家说一说。

五、诵读第三环节:入情入境地读。

1、学生默读古诗,并借助注释和背景介绍了解诗的大意。

2、教师提出两个问题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第一个问题:诗中,杜甫的“身”在哪里?何以见得?

第二个问题:诗中,杜甫的“心”在哪里?何以见得?

3、教师再追问两个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了解诗意。

问题:舍弟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身在他乡。

杜甫舍弟。

心忆对方。

4、让我们带着这份离散、这份牵挂、这份思念一起走进杜甫那颗思乡思亲的心。(音乐起,学生齐读。)。

5、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诗境。

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听到了……。

依据学生回答,师相机总结:你们看到了杜甫或彷徨在戍鼓楼下,或追寻在边秋的古道上;听到了鼓声、雁声;甚至有同学看到了杜甫深夜思念弟弟辗转于床上,看到了杜甫寒夜批衣望月……此刻,在杜甫的心中有的只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课件出示,学生引读。)。

6、还原故乡明月情景,进一步把握诗人思弟之心。

(引导学生想象在杜甫记忆中的故乡,那轮明月之下会出现什么画面,音乐起,学生书写片断。)。

学生汇报交流。

7、打破月满人圆的画面,再次走进诗人月夜思弟的情境。

学生再读: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中,走进诗人那颗兄弟离散、天各一方、家已不存、生死难卜的忧愁、思念之心。

最新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月夜忆舍弟范文(19篇)篇十二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语文第五课《故乡》。

2、学习在前后对照中展示人物性格变化,突出中心意思的写法。

3、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是造成农村和乡镇经济衰败、农民破产、人民生活艰辛的根源,而封建等级观念酿就的人与人之间感情上的隔膜,更加重了这种痛苦和悲哀。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认识造成农村经济衰败和人与人之间隔膜的根源。

教学方法:讲析、讨论、朗读。

教学用具:计算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回忆所学的鲁迅作品导入,并简介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乡》就选自《呐喊》。

二、体裁:小说。

三、背景:

1、请问鲁迅的故乡在哪?

(浙江绍兴)。

明确:不仅景美,而且人淳朴、善良、友好。

3、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是他对故乡的什么情感?

(留恋、喜爱、思念之情。)。

4、在这一篇《故乡》中,作者抒发的是这种留恋、喜爱、思念之情吗?为什么?

(不是,因为故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很糟糕。)。

5、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应不断发展变化进步,可为什么故乡会越变越糟了呢?联系课文背景思考。

时代背景:1921年,辛亥革命,赶跑了一个皇帝,却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民,境况日益恶化,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了在现实社会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乡的人和事,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第五课《故乡》三课时》。

6、提问:课文中的“我”是不是鲁迅呢?

(当然不是,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文艺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四、整体感知:听读课文后,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五、理清文章的结构:

速读全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依据时间的顺序,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第二部分(从“第二日清晨”到“已经一扫而空了”)写“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第三部分(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完)写“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但“我”并不因此消沉、悲观,而是寄希望于未来和下一代。

2、再次阅读课文,了解小说中的人物,试说说自己对这些人物的印象分别是什么。

六、小结: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写了“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七、作业:

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1.装弶()2.脚踝()。

3.恣睢()4.偶然()。

5.嗤笑()6.阴晦()。

7.愕然()8.颧骨()。

最新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月夜忆舍弟范文(19篇)篇十三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橱通:厨)。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一作:人似;销一作:消)。

望江南·梳洗罢唐代: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橱通:厨)。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一作:人似;销一作:消)。

最新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月夜忆舍弟范文(19篇)篇十四

1.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2.浪淘沙·怀旧(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2)“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3.梅花绝句(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4.雪中偶题(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

5.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8.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9.闺怨(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10.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11.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12.从军行(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

13.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14.夏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15.新晴(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16.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7.秋江(道潜)。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8.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9.鹧鸪天(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

(3)“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题奉晚(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21.早梅(张谓)。

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2)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

22.七步诗(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这首诗用豆和豆秸比喻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反映了什么?

最新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月夜忆舍弟范文(19篇)篇十五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炎炎赤日下,丁壮妇孺在辛勤劳作;因租税繁重而家田“输尽”的贫妇,在捡拾别人丢下的麦穗。面对这一画面,诗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于是直叙其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更深夜静,月光倾洒人间,诗人仰望寥廓天宇,发现斗转星移,感到时光流转,春气萌发,蛰虫涌动,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外,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一树梅花寂寞地开在断桥边,没有人眷顾,也没有人欣赏,有的只是风吹雨打,但它依旧开着,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这是何等高洁,又何等坚贞!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车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簌簌飘落的枣花,缭绕在村子上空的缫车声,还有那古柳下穿着牛衣卖黄瓜的农人。比起城市的喧嚣,这一切是不是更温馨、祥和,也更清新!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重阳佳节,薄雾弥漫,愁云惨淡,凉意透心,多愁善感的女主人公情思难寄,以至于万分憔悴,竟比黄花还“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人在江山雄伟处,形胜依旧,而英雄长往,不免发思古之幽情。看着滚滚的长江水,作者思接千载,一腔豪气奔涌而出。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想当年,阿房宫“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何等气派,可如今,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又何等萧索。巨大的反差,诗人悟到了世事的无常,徒增悲叹。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喇叭,再平常不过的一种乐器了,但是一吹起来,士兵听见了发愁,老百姓听见了害怕。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威风?原来它是狐假虎威。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讽刺了那些仗势欺人、强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的腐败官吏。

最新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月夜忆舍弟范文(19篇)篇十六

1.认识旧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农村衰败、农民日益贫困的痛苦情况,加深对新社会的热爱。学习鲁迅反帝反封建的彻底革命精神。

2.学习运用对照的方法刻画人物,领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时数】。

四课时。

【教学步骤】。

一、解题。

本篇文章写于1921年1月,最初发表于同年5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九卷第一号,后编入小说集《呐喊》。它深刻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我国农村的凋敝和农民遭受残酷剥削压迫的社会情景。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日益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及其势力范围的划分,给人民造成种.种苦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的皖、直、奉等各系军阀连年混战,酿成横征暴敛,农业凋敝,农民破产。1911年辛亥革命,虽推翻了皇帝的专制政权,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兵(军阀混战)、匪(盗贼横行)、官(官僚统治)、绅(地主盘剥)相互勾结。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是苦难之源。

对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鲁迅很是不满,一度陷入孤独和苦闷之中。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使他受到极大鼓舞。这时他在北京,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精神高举文化革命的大旗,用小说和杂文解剖旧社会,向反动势力斗争,支持学生爱国运动。

1919年12月,他回故乡绍兴接母亲赴北京,目睹故乡残破景象,农民日益贫困,感到十分悲痛,一年后以这次经历为题材创作了小说《故乡》。

二、边听录音边理清故事情节。

1.听录音要求:

(1)识字、积词。

(2)体会语气。

2.理清故事情节,要求:

(1)用一两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

以“我”的活动为线索,记叙“我”回故乡卖屋接母赴北京的事。

(2)按时间、地点的转换列情节提纲。

情节安排:

故事情节就是按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顺序结构而成。回故乡一段稍写景色;在故乡一段简记人物;离故乡一段则略抒情怀。小说的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就是借助此故事情节来精心描绘的。

三、典型人物。

1.作品从社会现实出发,经过艺术提炼,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典型艺术形象,请学生在第86段中寻找三个词组来表明三种人物的形象。(三个典型人物)。

辛苦辗转——“我”

辛苦麻木——闰土。

辛苦恣睢——杨二嫂。

2.少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中年闰土又是怎样一个人?从他的前后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外形、语言、动作)。

(1)读第12~30段,读第54~76段。

(2)少年闰土:

健康、纯朴、热情、聪明、活泼,农村生活知识丰富。农村的广阔天地,是他生活的场所;开朗乐观,“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与“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小少爷相比,更显得活泼动人。生气勃勃,少年英雄。

出现时的背景,那“瓜田月下刺猹图”的美好形象,珍藏在“我”的记忆中,20年来,没有褪色。

(3)中年闰土:

自卑、衰老、迷信,像个木偶人了。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肿,手开裂如松树皮,脸上全然不动,如石像一般,只觉得苦,又形容不出。生活艰辛,处境穷困。

他从旧物中拣出来的东西中,不仅有日用的长桌、椅子、抬秤,而且还有一副香炉和烛台。见“我”时,不再是天真幼稚,友谊真挚;而是“动着嘴唇”(尽管有“欢喜”的冲动),“却没有作声”(“凄凉”的处境造成)。神态是“终于恭敬起来了”,叫道:“老爷……”

(4)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

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把一个活泼泼的少年英雄折磨成凄惨的苦人儿。

鲁迅在这个人物的前后对比中,不仅从经济上、政治上刻画了闰土的痛苦,而且十分深刻地从精神上揭示了闰土的痛苦。封建思想意识给他加上精神枷锁,尊卑观念愚弄纯朴的农民。见“我”时,强自按熄霎时间闪现出来的真挚友谊的火花;见面时一系列精神变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尊卑观念给闰土心灵深处留下的创伤。对香炉与烛台细节的描写,进一步揭示内心世界,他虔诚地渴望神灵赐福,摆脱贫困与苦难。封建统治者借助宗教对农民实行愚民政策,利用神权把广大农民牢牢束缚在迷信思想的囚笼内。通过这样的描绘可以清楚地看到:闰土对苦难根源有直觉,但不理解;希望改变现状,但又无可奈何;憧憬未来,却不懂得靠自己及阶级弟兄共同反抗来夺取,而是寄希望于渺茫的神佛保佑。

在鲜明的对比中,痛斥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农民的日益贫困,指出了听天由命、辛苦麻木的生活道路是一条死路、绝路。

(抓住表现力强的词句阅读、领会)。

3.杨二嫂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外形、语言、行动、性格)。

(1)读第39~52段。

(2)先闻其声,再见其人。“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形象地勾勒出人物的外形。

(3)年轻时,以涂脂抹粉增添姿色招徕主顾,得以谋生;人老珠黄,每况愈下。她的说话和动作表明了她尖嘴利舌,贪小泼辣的小市民习性和日趋贫困的生活。

(4)杨二嫂的前后变化,说明这个人在旧社会还是受损害的,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官僚地主统治下农村的急剧破产,也是故乡衰败的一种标记。

(5)恣睢:放纵行为。杨二嫂是旧中国病态社会的产物,在旧社会严重腐蚀下,一面辛苦劳动,一面放纵自己,从招徕生意到连偷带摸,鞭挞了那个黑暗的时代环境和罪恶的社会制度,希望下一代不要走这一条路。

4.“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的思想、情感有怎样曲折复杂的变化?

作品中的第一人称“我”,是艺术形象,作者虽运用了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材料,但“我”是个虚构人物。

“我”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对故乡和故乡人的变化,是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描写出来的。

(1)读第1~5段,读第78~88段。

(2)“我”是一个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由于辛苦辗转,他回故乡的心情是怎样的?

“心情悲凉”。

故乡萧索的景色显示了当时农村的凋敝,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现实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距离太大,“我”感到非常失望与悲凉,从而抒发了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无比憎恨的感情。“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这句话表现了“我”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

关键在“改变”。

怀着压抑的情感,用淡淡的抒情笔触,传出悲凉激愤的心情。

(3)老屋的残破寂静,母亲凄凉的神情,故乡的萧索景象与“我”的悲凉心情一致。

(4)闰土的巨大变化,与“我”的思想隔阂、阶级隔阂刺痛“我”的心,思想上有极大的震动、悲哀、愤慨。哀其不幸,寄予无限同情。

(5)杨二嫂的变化,“我”讨厌。

(6)离别故乡时复杂的思想感情:

气闷悲哀——从碗碟比较闰土与杨二嫂两种人物的不同,深感旧社会在物质上、精神上对人们的损害。

展开对未来新生活的希望——“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否定三个“辛苦”,明确指出要追求一种新生活。从失望到希望,反映了作者要求推翻旧社会实现新生活的革命精神。

“忽然害怕起来了”,因为想到希望,就会想到希望的实现,并想到当时社会有无实现的可能。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极端不满,认识改造它的艰巨复杂。

闰土崇拜的是神的偶象,只想眼前生活好一些,故“切近”;“我自己手制的偶像”是希望后一代过新的生活,这不是轻而易举的,须经长期艰苦的实践,故“茫然”。这样写,表现了对革命任务艰巨性的深刻认识和实现理想的决心。

最后以“路”作比喻,充满了希望和理想必然实现的信心。这闪光的一笔,一扫全篇沉闷的气氛,反映积极谋求社会变革的进取精神,鼓舞人们为新社会的出现而斗争的信心,把小说的主题思想引上一个新高度。

感情曲折复杂,通过“我”的感想,抒发对现实生活的极度愤慨,表示对农民的深厚同情和焦虑,提出“新的生活”的伟大理想,并表达了实现理想的决心。(热切向往)。

小结:

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时充分运用了对比手法,抒沉重压抑的哀愁,揭社会的病根,收鬼斧神工之效。

(1)故乡前后情况的对比,描绘了日趋破产的惨景,揭示导致破产的根源。

(2)少年闰土与成年闰土的对比,揭示了农民命运的日益悲惨,指出了听天由命、辛苦麻木的生活道路是一条死路和绝路。

(3)“我”和闰土之间关系前后变化的对比,揭示了在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深深的隔阂。

(4)“我”和闰土之间的关系与宏儿和水生之间的关系的对比,反映了对未来生活前景的热切向往。

四、主题思想。

通过对故乡景色和闰土前后变化的描绘,深刻揭露了旧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层层压榨下农村破产、农民日益贫困的社会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反动社会制度在物质上、精神上损害农民无比愤怒;对闰土精神上的麻木状态充满同情和焦虑,并表现了推翻旧社会,实现新生活的希望和信心,体现了鲁迅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鲁迅先生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文章的主题思想十分深邃:(1)揭露社会黑暗;(2)指出贫穷的社会根源;(3)批判三种态度;(4)探索新的出路。

五、作业。

1.练习(二),练习(五)。

2.练笔参考题:《故乡新貌》《我可爱的故乡》《故乡琐事》。

【教后】。

1.学生听录音全神贯注。听、读、看,对课文前前后后比较熟悉,综合分析时就大为方便。

2.教学中充分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把有关段落对照起来读,加强对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写作方法的理解。

3.加强朗读,发挥文章的感染力。

最新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月夜忆舍弟范文(19篇)篇十七

九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已经接近中考,大家一定要继续坚持,唯有坚持才能成功,语文的古诗词背诵也是如此,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眼看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自然大不相同。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也没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边人思乡的情绪。黄昏时分,军中号角催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夜深了,我还不能安睡,为操持军计,我的须发都变白了。戍边人思念亲人,也久久难以成眠,多少次梦里流下眼泪。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的美名。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

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译文。

回忆年轻时在午桥桥上酣饮,坐中多是杰出的才俊。月光随长沟水波奔涌,流去悄然无声。对着杏花疏落的清影,我们吹笛直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同梦境,此身劫后虽存,每想起一切,只觉得魄悸魂惊!如今我闲登小楼,观赏雨后初晴的月夜美景,感叹古今有多少兴亡伯事,都付与渔父歌唱在三更。

宋代: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译文。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

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译文。

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方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译文。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就洒落在征衣上。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

雪花飘入帘笼沾湿帐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

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

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

帐中摆酒为回京人送行,助兴的是琵琶羌笛胡琴。

黄昏时辕门外大雪纷飞,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

山路曲折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马蹄的印迹。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

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

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哲时落入敌手。

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蔽在首阳山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

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

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

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

作者: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译文。

站在骊山上我四处张望,(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只见衰草萧疏,水波旋绕。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

(想想)自周、齐、秦、汉、楚等国至今。那些战胜了的国家,都化作为了土;(那些)战败了的国家,(也)都化作为了土。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译文。

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还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

最新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月夜忆舍弟范文(19篇)篇十八

学习目标:

1.品味写雪景语句的精妙。

2.感悟雪中赏景的深沉之情。

3.学习白描写景的手法。

学习重点:1.品味写雪语句的精妙。

2.学习白描写情手法。

学习难点:感悟张岱的深沉之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自古风花雪月之事,必能引起文人墨客心头的悸动,特别是遇到洁白的大雪,更是能触动他们容易骚动的心。你所学过见过的诗词中带有雪的你记有多少呢?(学生做得,不一而足,教师要多鼓励,多赞扬)喔!同学们掌握的还真不少,足见大家的知识的渊博。在刚才大家所展示的诗句中,柳宗元的《江雪》,我为觉得写雪最为突出,现在大家一起来吟诵一下吧!

二、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读记)。

三、作者简介。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四、踏雪赏景。

学生找出: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雪景吧!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读了此句你想到了哪句诗?

学生答: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句写出了西湖的什么的雪景?

学生答:孤独。

3.我们来看“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

句中“沆砀”是什么意思?白气弥漫的样子。

句中三个“与”是不是太多了,有些啰嗦呢?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去掉。

学生答:(三个与字把天云山水连在了一起,更能显示出天地之间的苍茫。如果是去掉了,就显得界线分明,没有苍茫之间意了。)。

你说的太好了,大家给他鼓掌!

4.我们再来看“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

我们平时来说长堤应该用一什么?亭子用一什么?船用一什么?人用两三什么?

学生说:一条、一座、一艘、两三个。

我们能把这些量词换掉吗?

学生答:不能,用痕、点、芥、粒,显示出这种景物在天地之间的苍茫,渺小,如果换掉了就显不出其渺小之境了。

你说得真好!大家给他鼓掌。

五、赏雪悟情。

1.张岱能写出这么美的雪景,如果用文中一个字来评价他的话是哪一个字?

学生答:“痴”

那我们能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到他的“痴”呢?我们小组之间可以做适当的交流。

学生答: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去看雪。

在更定之后去看雪。(更定:时间上是晚上七、八点钟)。

张岱在这种情况下去看雪,不但可看出他的“痴”,更能看出他的孤独与清高。

2.等张岱来到湖心亭,亭中已经有人了,这真是:莫道君来早,更有早来人呀!

如此说来,亭中早到之人,也应该是“痴”于雪景了。

那么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金陵人的痴?学生小组讨论作答。

比张岱来的更早,准备有酒食,预计停留时间很长,在时近年关,却不回家,在此看雪。

金陵人见到张岱是怎么说的?

学生答:“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用自己的话怎么说?

学生答: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这样的人?

我们把句中的这样空白,你能填上什么样的词语?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的人?

学生可自由发言,鼓励不同的评价,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

学生答:张岱独自赏雪的兴致已经没有了,所以也就没有继续停留的想法,就离开了。

你说得真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张岱还真是一个独立特行的人,也足见其不愿与他人为伍的孤傲。

4.张岱见到亭中之人,问其姓氏,却答是“金陵人”,这不是所答非所问吗?难道是他们有问题?(学生小组讨论作答)学生可能很难抓住重点,教师此处经总结一下。

这更显出张岱对故国的思恋之情,还文章开关,用崇祯的年号,张岱是清朝人,却用明朝的年号,在简介中还有,张岱明亡后不仕,这都说明张岱的遗世独立,以及对故国的思恋。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跟随张岱,赏了雪景,也理解了张岱情感,现在就让我们就一句话来概括张岱的特点吧。请用好一个的张岱来作总结。

七、布置作业。

最新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月夜忆舍弟范文(19篇)篇十九

1.三步走的战略和两个100年目标: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走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走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建党100年: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建国1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确立的原因、公有制包含的内容:

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确立的原因: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公有制的内容: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地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

含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原因:

(1)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技术设备;

(2)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

(3)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4)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

作用: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4.集体经济的含义、作用、地位:

含义: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地位: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有重大意义。

5.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

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有重要作用。

6.国家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

公: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非公: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依法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7.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8.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分配原则:健全劳动、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9.在分配中应注意的问题: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8.共同富裕的含义、内容:

含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同时、同步、同等富裕,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

【国家为实现共同富裕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国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体措施有哪些?】。

【政府改善民生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国家为了让人民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1)取消农业税,对农民进行种粮补贴;

(2)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实行“两免一补”政策;

(3)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4)推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6)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

(7)大力帮扶贫困地区;

(8)实行城市廉租房制度;

(9)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0)实行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9.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给我们创造的良好条件:

在我们的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也将充分涌流。

10.怎样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给我们创造的良好条件?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11.如何合理消费。

(1)在消费时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

(2)在消费前我们可以先做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

(3)避免非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

(4)不与周围的人进行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注意节俭。

(5)用环保的眼光支选购商品。

(6)要适度消费,学会节俭,在满足基本的物质消费需求后,更应该注重精神上的需求,在消费的地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秋季开学工作会议主持词范文(18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专家学者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以下是一些优秀主持人的主持词经验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建议。尊敬的领导,同学们:大家好

    最热开业工作计划表(案例15篇)

    通过制定工作计划表,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安排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我们从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中选取了一些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工作计划的制定

    优质调查古城心得体会范文(17篇)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时间内的经历、体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

    最新入股协议书条文(汇总22篇)

    合同协议可以通过口头约定、书面合同或电子合同等形式来表达和确认。想要了解合同协议的正确撰写方法?不妨看看以下小编为您提供的合同协议样本。一、总则。本协议为资金入

    优秀单位犯错误的检讨书(汇总20篇)

    检讨书可以帮助我们审视自己的行为,发现并解决问题,实现自我完善。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成功的检讨书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尊敬的单位领导:您好!向您

    专业加盟经营合同(案例13篇)

    经营是一个需要关注市场变化和竞争对手的行为的活动,只有积极应对,才能保持竞争力。以下是一些经营经验总结,希望对大家的经营实践有所指导。本文是一篇食品加盟经营合

    实用股东清算报告(案例16篇)

    报告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阅读这些报告范文,你可以学习到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提升你的写作水平。

    实用跟妹妹断绝关系的协议(案例17篇)

    合同协议可以约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为交易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请点击下方链接,浏览一些合同协议的样例文档,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启发。甲方(父亲):,男,身份证号:

    热门西柏坡行心得体会大全(19篇)

    6.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所学内容的思考和理解,是知识积累的体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借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西柏坡

    2023年工地实习总结汇编(通用22篇)

    实习总结是对自己成长路径的定位,通过总结和归纳,可以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能力。在撰写实习总结之前,可以先参考一些范文,借鉴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