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以便教师能够有效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份好的一年级教案可以让学生轻松理解和掌握知识,以下是一些一年级教案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使用。
2023年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范文(15篇)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立”“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立”“米”。
教学难点:
1.读好长句子。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猜谜导入。
1.猜谜: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想猜吗?听好了: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粽子)。
2.揭题: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粽子有关的文章:《端午粽》。(板书课题:10、端午粽)。
这个题目里藏了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两个生字,分别是“端”和“粽”。有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吗?你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换偏旁认识“端”,把“瑞”字的王字旁换成了立字旁就成了“端”。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粽”字,“米”加上“宗”就成了“粽”。一般米字旁的字都和粮食有关,比如“粮”、“粽”、“糟糠”“籽”等。)。
3.读了这个题目,你的小脑瓜里都产生了哪些问号?过渡:那我们就带着这些小问号一起走进课文。
二、探秘方法,科学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词语宝宝忍不住要和你们见面了,你们认识他们么?(指名读一遍)。
(1)象形字识字。“米”字和“豆”字这两个字是从古代的实物演变而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的演变过程。首先来看“米”字,它的甲骨文就像是六粒米从中间被上下分开,逐渐的中间两粒米相连,慢慢又演变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米”字。再来看“豆”字,甲骨文的“豆”字就像是把一颗豆子细分了,种皮、胚根等都有,后来又慢慢简化为现在我们所熟悉的“豆”字,这两个字你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心字底识字。还有两个字是心字底的字,分别是“总”和“念”。这两个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倒八字头加上口和心字底就成了“总”。今加上心字底就成了“念”,心中有所忆,口中有所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加一加识字。还有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比如“节”、“间”、“分”、“知”、“据”、“带”。首先来看“节”字,草字头加上两笔(横折钩和竖)就可以了,可以组词节日。门字框里面加上一个“日”就成了“间”,可以组词时间。“八”字加上一个“刀”就成了“分”,可以组词十分。“矢”字加上一个“口”就成了知,可以组词知道。提手旁加上一个“居”就成了“据”,可以组词据说。“卅”字加上秃宝盖再加一个巾字就成了“带”字,可以组词皮带。这几个字你认识了吗?我们一起来带上拼音读一读。
(4)巧用字谜识字。猜谜:一人在内,打一字。谜底就是肉字。“内”字里面再加一个“人”就成了“肉”。齐读。
带拼音齐读生字--去掉拼音齐读、指读、开火车读--接下来,我们把生字请到词语中来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生字词掌握了之后,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粽哪些方面的内容?(整体感知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粽的用材、花样以及为什么要在端午吃粽子的由来。
接下来,请拿起你的书,静静的听老师读,我们一起走进《端午粽》这篇课文。
2.朗读感悟。
四、逐段分析。
(一)学习第一段。
1.过渡:听完后,谁能告诉老师,作者一到端午节总是去谁家?(外婆家)。
2.每一年的端午节,外婆都会煮好一锅粽子,盼望着“我们”回家吃,说明外婆非常希望“我们”回家,一家人团聚,开心地过节。
3.指名读,读出外婆的期盼。
4.齐读。你们读得可真棒啊,老师也想去外婆家吃粽子了。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每年端午节“我们”都去外婆家吃粽子,那粽子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呢?谁来告诉大家?(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1)我们来看“青青的箬竹叶”这个词组,“箬竹叶”就是我们平常吃的粽子的皮,颜色是青色。那我们还可以说青青的()?如青青的草地,青青的豌豆等。
(2)再来看“白白的糯米”这个词组,包粽子要用糯米而不是大米,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会吃起来黏黏的。糯米是白色的,可以说“白白的糯米”。那小朋友们还能说出白白的()?如白白的棉花,白白的雪花。
(3)最后来看“红红的枣”,你还能说出红红的()?
3.粽子是用箬竹叶、糯米、红枣包成的,那作者喜欢吃粽子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二、三句话)。
(1)我们一起来看第二段的第二句话,句子比较长,先听老师读一遍,看看老师是怎么把长句子缩短读的。(范读时停顿时读的明显一些)谁能来试一试?这位同学已经抓住老师范读的精髓了,比老师读的都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把长句子读短。
(2)接着我们一起来看“又黏又甜”这个词语,粽子吃起来既是黏黏的,又是甜甜的。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如又大又圆、又细又长、又快又好)。
4.“我”喜不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啊?谁能把你对粽子的喜爱给读出来?(指名读、男生女生赛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段。
1.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粽子是用什么做的了,那除了红枣粽,还有什么粽?(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你能用“除了……还……”说一句话吗?(我除了会唱歌,还会画画)。
3.从这一段中,你能体会到“我”对端午粽有什么样的感情?(喜爱)你从哪体会出来的?(指名读第三段第三句)这一句话也比较长,你会像刚才那样断句吗?谁来试一试?“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我们一起来试试吧!看看谁最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
(四)学习第四段。
1.过渡: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吃粽子啊。
2.那你知道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吗?(指名读第四段)。
3.这一句话也是一个长句子,那应该怎么读好呢?谁来给大家提个醒?“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男生女生赛读)。
4.端午节是几月几日?你还知道哪些端午节的风俗?
五、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呈现“午、叶、真、豆、节、米、分”7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7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午”的第二笔横写在上半格,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并且比第一横长。“叶”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第四笔横短一些,写在横中线上方一点点,第五笔竖写在右半格。注意“真”字里面有三横。“节”字第四笔横折钩从横中线开始起笔,第五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米”字第一笔点和第二笔撇分别写在左上格和右上格,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第四笔竖写在竖中线上。“分”字要注意上面是个八,一撇和一捺要分开。学生跟笔书空。
3.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4.班级展示。
2023年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范文(15篇)篇二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偏旁,写好7个生字。
2、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结合图文想象感悟。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童年的纯真和无知,体会成长的快乐。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认识12个生字,写好7个生字。读好长句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
读好长句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
2023年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范文(15篇)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其中会写“今、礼、主、意、纸、晚、摸”7个字,认识偏旁“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学习“把字句”,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妈妈的辛勤培养。
【教学重点】:会写7个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我”画的画和妈妈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用具】:电脑课件,生字卡片,制作多个“智慧星”奖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我们十分熟悉的歌曲。(课件播放歌曲《生日快乐》,师生共同拍手、唱歌)。
2.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吗?在什么时候我们能听到这首歌?
3.今天是谁过生日呢?
4.教师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指导读“生日”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妈妈过生日这天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自由地、轻声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小朋友们真会学习!下面请大家对照生字表画记课文中的生字。
三、认读生字,巩固音形。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先出现“小问号”画外音,邀请孩子们读生字,然后出现本课所有要认的生字)。
2.学生自由读生字后,教师指导。
(1)你觉得这些生字宝宝当中,哪个最难读,最容易读象牙?哪位小老师给大家提个醒(指名说)。
(学生发言时教师相机出示生字,指导读。重点引导读准“晚”“婶”“院”的读音)。
(2)齐读生字。(出示所有要认的生字,去掉拼音)问:你还会读吗?先自己试试,然后请小组长拿出生字卡片,在组内抽读生字,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比比哪个小组合作得!
(小朋友先组内练读,教师再我形式抽读生字卡片)。
3.出示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师:仔细看看这些生字宝宝,你发现了什么?
(鼓励孩子们认真观察,发现生字字形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发现相机指导分析字形,体现课堂的灵活性,学生的主体性)。
重点指导:
(1)今、礼、纸、晚这几个字都不要多一点。
(2)形近字比较:今——令主——玉晚——免。
(3)扩词训练:主()()()。
纸()()()。
4.指导书写。
(1)这一课要会写7个字,请认真看看课后的描红练习,自己学写“今”字和“主”字,想想把这两个字写好有什么小窍门儿。(如:看清字形,看清楚每个笔画的位置,特别留意哪笔写在横中线、竖中线上;注意写字的姿势等)。
(2)教师范写。
礼:左边“示字旁”的字法,右边“竖弯钩”所占的位置。
意:上中下结构,“立”“日”都果写得扁扁的。
纸:注意“氏“的写法,跟着书空,撇、竖提、横、斜钩。
晚:左窄右宽,右边不要写成“兔”字。
摸:指导“莫”。
(3)都会写了吗?请在书上把这些这写一写,注意写字的姿势。
5.在展示台反馈交流学生写的字,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自读课文。
1.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男女生比赛读……)。
今天礼物主意白纸晚上摸头。
邻居大婶院子浇水祝福。
2.再读课文。
小朋友,生字宝宝回到课文中去了,采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例如同桌合作读,一人一节轮着读,加工能力动作表演读)。
二、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1.指名三人分别读课文的第1、2、3自然段。
2.学习第1自然段。(指导读带“?”的句子)。
(1)妈妈生日这天,“我”在想什么?(“我”在想,送什么礼物给妈妈呢?板书:妈妈我)。
(2)指导读“今天是妈妈的生日,送什么礼物给她呢?
3.学习第2、3自然段。(指导读带“!”、带双引号的句子)。
(1)指导读“啊!有主意了。”(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2)“主意”是什么意思?“我”想了个什么主意呢?
(3)指导读两个带双引号的句子:
我找到一张雪白的纸,画上妈妈给小树浇水的图画,再写上一行字:“祝妈妈生日快乐!”
妈妈看了,摸摸我的头,说:“我的小树长大了!”
(教师范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学生邀请读……)。
(相机板书:浇培育长大)。
5.认识“把字句”。
例:我把礼物送给妈妈。
练习:我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把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场调查,拓展延伸。
1.现场调查统计,比较:
请记得自己生日的小朋友举手!
请记得妈妈生日的小朋友举手!
妈妈为自己过生日的小朋友举手!
自己为妈妈过生日的小朋友举手!
4.师生共同表演。
5.教师总结:小朋友们,从你们送给“妈妈”的礼物中,“妈妈”感受到了你们对妈妈的爱!谢谢你们!一定记住:在妈妈过生日的那一天,把你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她!
四、板书设计。
妈妈。
培育浇。
我小树。
2023年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范文(15篇)篇四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初步学习部首表义的识字规律。
2.正确朗读课文。
3.积累词语不少于10个。在读词练习中,注意看清字形。
4.能看图用几句话说说自己喜欢的鸟。
重点和难点。
初步学习部首表义的识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学习儿歌一,寻找规律。
1.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出示风景图:美丽的树林,配有鸟鸣声)。
问:你们听见了什么声音?
2.是啊,我们来到了鸟的天堂。你认识这些鸟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鸟图,图变成相应的词语。
3.仔细看一看这些有关鸟的名称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5.在这些小鸟的名字中,有几个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
给生字注音,请大家借助拼音轻声读一读。
6.小复习。
7.出示第一首儿歌:(1)自由练读(2)指名朗读(3)男女生比读。
8.将儿歌中的鸟名替换成鸟图:你还能再读读这首儿歌吗?
二、学习儿歌二,揭示规律。
1.太阳公公想请聪明的小朋友去作客。看看,有哪些字?(出示:暖、昨、晓、暗、明——随机点读)。
2.今天,太阳公公家里又来了两位新朋友,它们是谁?(出示生字:暮、昏)。
3.字回到儿歌中,读一读。请在小小组内练习朗读。(教师巡视,随机解释学生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交流朗读,师生合作读。
三、学习儿歌三,掌握规律。
1.你们的朗读吸引了第三首儿歌。
出示儿歌:自由大声地朗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板书:口字旁)。
2.在学习组长的带领下,自学生字:鸣、啼、吼。
3.挑战读儿歌。
四、复习巩固,拓展训练。
1.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有关部首的儿歌。(出示:部首歌)分组朗读三首儿歌。
2.我们还学习了一个新的部首,叫——口字旁。说出几个有关口字旁的字?
3.游戏一:猜猜我是谁方法:教师做动作,指名学生上台指点黑板上的汉字。
4.游戏二:寻找双胞胎方法:黑板上贴有“鸭、鹊、清、晓”等汉字,请学生说出或写出和这些汉字相近的另一个字。这些汉字组成了词语,你能读一读吗?(出示课后“读”的练习)。
5.看图说话: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喜欢的鸟吗?(同桌练习、全班交流)。
6.拓展:这里还有三首部首歌,你愿意和同桌念一念吗?
2023年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范文(15篇)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正确书写“丁、女、斗”三个生字。
2、仔细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并与所学的事物联系起来。
3、朗读词语,积累词语,体会农村夏夜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会写“丁”、“女”、“斗”三个独体字。
2、感知词串,聆听故事,有感情朗读词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闪烁的小星星》,让我们一起欣赏欣赏吧,会唱的一起唱。
2、小朋友们唱得真好,瞧,天上的星星都被你们吸引过来了。星星说啊:今天要跟你们一起学习识字6,还要跟表现得好的小朋友交朋友呢。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1、首先请小朋友们把书本翻到76页,借助拼音读好每个词语。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去拼音读,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3、出示韵文,逐行指名认读并领读。去拼音读,分组赛读。
4、你们认读生字的'速度越来越快啦!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农家小院吧!
三、引读词串,认读词语。
1、你们看,夜晚的星空多美啊!谁来读读第一行?
(1)出示图片,指名读第一行的词语。(读后师纠正个别词语的读音,特别是后鼻音)。
(2)出示生字“星”,指名读,说说记忆方法,并开火车组词。
2、你们读的真不错,老师能感觉到星星真亮,你们看看,院子里有谁在看星星呢?(展示:农家小院纳凉图)。
(1)(出示:爷爷奶奶小丁丁)仔细观察这三个词的读音,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分组赛读,注意读准轻声音节。
(2)出示生字“奶、丁”,指名读,说说记忆方法,并开火车组词。
3、在这美丽的夏夜,小丁丁一家在干什么呢?
(1)对呀,爷爷正笑眯眯地给小丁丁讲故事呢,爷爷手里拿的扇子就叫——蒲扇,齐读。
(2)爷爷坐的椅子是竹子做成的,就叫——竹椅读。
(3)爷爷坐在竹椅上,一边摇着蒲扇,一边给小丁丁讲故事,奶奶笑眯眯地坐在一旁,小丁丁入神地听着,连墙角的萤火虫都被吸引过来了。出示:萤火虫,指名读。
(4)谁来把这三个词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赛读,男女生赛读)。
(5)出示生字“扇”,指名读,认识户字头,说说记忆方法,并开火车组词。
4、过渡:爷爷讲的什么故事让小丁丁这样入迷呢?你们想听吗?老师已经听到了爷爷讲的故事,现在老师就把爷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但老师有个要求,听的时候得听仔细,听完后老师有问题考大家哦。
(1)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传说有个漂亮的仙女叫织女,她和人间的牛郎相爱并结成了夫妻,生下了一儿一女。,可是天上的王母娘娘不同意织女嫁给牛郎,于是派了天兵天将来到人间,把织女捉回天庭。牛郎知道后,挑起两个孩子追上了天,眼看就要追到了,这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往织女身后一划,立刻,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牛郎和织女的中间,从此以后他们化作了两颗星星,永远闪烁在银河的两岸。每年的七月初七,他们团聚一次。直到今天,我们都能看到,在银河的两边,有两颗较大的星星,晶莹地闪烁着,一颗是牵牛星,另一颗是织女星。
(2)小朋友,故事中讲到了哪两颗星?
(3)出示:牵牛织女读(指名读齐读)。
(4)爷爷刚讲完牵牛织女星的故事,奶奶又给小丁丁讲起了北斗星的故事。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看到北方这一组最亮的星星了吗?这就是“北斗星”。北斗星一共有七颗星组成,很像一把勺子。如果你在夏天看星星,在天空的北方发现七颗组成勺子一样的星星,那就是“北斗星”。
出示:牵牛织女北斗星谁来美美地读这三个词语?(分组读齐读)。
(5)出示生字“牵、织、女、斗”指名读,说说记忆方法,并开火车组词。
(6)天上的星星,除了牵牛、织女、北斗星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学生说)。
(7)其实呀,天上的星星有许许多多,我们看到的只是能发光的及少的一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星星是不发光的,但他们也存在于宇宙中。
四、学习写字,探寻规律。
1、出示“丁、女、斗”,告诉学生这三个是独体字。
2、观察都有什么?(长横)复习长横的写法,老师范写。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范写“丁、斗、女”,生书空。
4、唱写字姿势歌。
5、学生描一个、写一个。师巡视指导,反馈,集体评议。
板书设计:
2023年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范文(15篇)篇六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喜鹊鹤莺鹃暮昏鸣啼吼”10个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光、啼、昏、鸣”。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初步学习部首表义的识字规律。
3、能看图用二三句话说说自己喜欢的鸟。
教学重、难点:
寻找部首组字的规律,摸索记忆汉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儿歌一,揭示规律。
1、教师出示:多媒体——百鸟图。
2、你认识哪些鸟?(媒体飞出学生认出的鸟,同时衔出它的名字)。
3、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鸟字旁,
鸟儿多。
小结:大多数鸟的名字中都带有“鸟字旁”的字。
4、我们称“鸟字旁”为部首出示:部首。
5、补全课题部首歌,出示儿歌(一)(同时多媒体播放儿歌一)。
师:这会儿,森林里又飞来了哪些鸟?多媒体:各种鸟(嘴里叼名字)。
6、学生字。
(1)在鸟的名字中出现了很多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它们?自己试着说说。
(2)交流并板书:乌鸦、喜鹊、白鸽、仙鹤、黄莺、杜鹃、鸡、鸭、鹅。
(3)这里有几个生字,你们都记住它们了吗?(给生字注音;自读;指名读)。
7、生字回到部首歌中,你会念吗?(多媒体演示字回到儿歌中)。
(1)自己试试,指名读读。
(2)去掉拼音的动物名字,你能正确地读出来吗?(同桌赛读)。
(3)齐读。
8、有个小朋友可喜欢大白鹅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来介绍的?(多媒体介绍)。
师:是啊!那么多鸟都是人类的好朋友,你能用以下的句式给大家介绍介绍吗?(多媒体图示,同桌说说,全班交流)。
“我喜欢,它长着。(头,嘴,身上,尾巴,脚……)它会。”
二、学儿歌二,了解规律。
过渡:刚才我们学了部首是“鸟字旁“的字。你们知道吗?和太阳有关系的字是什么部首?
1、轻声读第二首儿歌,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儿歌。找一找,儿歌中有多少带有“日字旁”的字,用笔圈出来。
2、学生字。
太阳公公的孩子中间又来了二个生字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有办法记住它们吗?
(出示生字:暮、昏)。
(1)仔细看一看,这两个生字和以前学过的字在字形上有什么不同?(今天学的生字,表示太阳的“日”字在下半部分)。
(2)多媒体演示,理解“暮”的意思,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当堂书写”昏”。(注意“斜勾”的位置)。
(4)多媒体出示:儿歌(二)。
把生字放回到课文中来读读。
3、孩子们,你们真聪明!除了这些,还有哪些带有“日字旁”的字,你们见过它们吗?
三、学儿歌三,运用规律。
过渡:来认识一下它的兄弟“口字旁”的字?
1、那就请你们自己来读读第三首儿歌,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的地方?
2、小组用好方法来学学生字,读读生字、理解生字。
鸣,指鸟兽或昆虫叫,如;鸡鸣、鸟鸣、蝉鸣、虫鸣。
啼,指某些鸟兽叫,如:公鸡喔喔啼、猿啼(两岸猿声啼不住)。
吼,指猛兽大声叫,如牛吼、狮吼。
3、考一考、比一比。
4、你能说出几个有关口字旁的字?(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四、巩固拓展。
1、分组朗读三首儿歌,尝试背诵一二首儿歌。
2、游戏:寻找双胞胎。
方法黑板上贴有“鸭、鹊、清、晓”等汉字,请学生说出或写出和这些汉字相近的另一个字。这些汉字组成了词语,你能读一读吗?(出示课后“读”的练习)。
3、写一写(指导略):光、啼、鸣(先做手指操,音乐响起)。
4、布置作业:回家后学编儿歌(学有余力学生完成)。
2023年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范文(15篇)篇七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喜鹊鹤莺鹃暮昏鸣啼吼”10个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光、啼、昏、鸣”。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初步学习部首表义的识字规律。
3、能看图用二三句话说说自己喜欢的鸟。
教学重、难点:
寻找部首组字的规律,摸索记忆汉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儿歌一,揭示规律。
1、教师出示:多媒体——百鸟图。
2、你认识哪些鸟?(媒体飞出学生认出的鸟,同时衔出它的名字)。
3、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鸟字旁,
鸟儿多。
小结:大多数鸟的名字中都带有“鸟字旁”的字。
4、我们称“鸟字旁”为部首出示:部首。
5、补全课题部首歌,出示儿歌(一)(同时多媒体播放儿歌一)。
师:这会儿,森林里又飞来了哪些鸟?多媒体:各种鸟(嘴里叼名字)。
6、学生字。
(1)在鸟的名字中出现了很多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它们?自己试着说说。
(2)交流并板书:乌鸦、喜鹊、白鸽、仙鹤、黄莺、杜鹃、鸡、鸭、鹅。
(3)这里有几个生字,你们都记住它们了吗?(给生字注音;自读;指名读)。
7、生字回到部首歌中,你会念吗?(多媒体演示字回到儿歌中)。
(1)自己试试,指名读读。
(2)去掉拼音的动物名字,你能正确地读出来吗?(同桌赛读)。
(3)齐读。
8、有个小朋友可喜欢大白鹅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来介绍的?(多媒体介绍)。
师:是啊!那么多鸟都是人类的好朋友,你能用以下的句式给大家介绍介绍吗?(多媒体图示,同桌说说,全班交流)。
“我喜欢,它长着。(头,嘴,身上,尾巴,脚……)它会。”
二、学儿歌二,了解规律。
1、轻声读第二首儿歌,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儿歌。找一找,儿歌中有多少带有“日字旁”的字,用笔圈出来。
2、学生字。
太阳公公的孩子中间又来了二个生字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有办法记住它们吗?
(出示生字:暮、昏)。
(1)仔细看一看,这两个生字和以前学过的字在字形上有什么不同?(今天学的生字,表示太阳的“日”字在下半部分)。
(2)多媒体演示,理解“暮”的意思,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当堂书写”昏”。(注意“斜勾”的位置)。
(4)多媒体出示:儿歌(二)。
把生字放回到课文中来读读。
三、学儿歌三,运用规律。
过渡:来认识一下它的兄弟“口字旁”的字?
2、小组用好方法来学学生字,读读生字、理解生字。
鸣,指鸟兽或昆虫叫,如;鸡鸣、鸟鸣、蝉鸣、虫鸣。
啼,指某些鸟兽叫,如:公鸡喔喔啼、猿啼(两岸猿声啼不住)。
吼,指猛兽大声叫,如牛吼、狮吼。
3、考一考、比一比。
4、你能说出几个有关口字旁的字?(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四、巩固拓展。
1、分组朗读三首儿歌,尝试背诵一二首儿歌。
2、游戏:寻找双胞胎。
方法黑板上贴有“鸭、鹊、清、晓”等汉字,请学生说出或写出和这些汉字相近的另一个字。这些汉字组成了词语,你能读一读吗?(出示课后“读”的练习)。
3、写一写(指导略):光、啼、鸣(先做手指操,音乐响起)。
4、布置作业:回家后学编儿歌(学有余力学生完成)。
2023年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范文(15篇)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学会“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那粽子如何包啊?需要我们提前准备。
什么材料啊?(学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教师范读。学生可以轻声跟读。
2、学生分小组读。
3、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说,教师抽查一个小组汇报。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
2、师:读文章第二段,说一说包粽子前要准备什么材料?
生:箬竹叶、糯米、红枣、线。
师: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下包粽子的过程吧。(播放视频)。
3、师:同学们,平时吃过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蜜枣、豆沙……。
师:那外婆给“我们”煮的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红豆、鲜肉。
4、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师:谁能给大家讲讲屈原的故事?(学生可以试讲,教师补充)。
屈原的故事。
屈原,名平,战国时代楚国人,他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早先很受楚王的器重,但他革新政治,推行强国的主张,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地在楚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看,这里就是秦国,这里是楚国。
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后,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知道秦国的议和是假的,是骗人的。秦国要灭掉楚国才是真的。
屈原冒死进谏,叫楚怀王不要去议和。你们看,这是屈原,这是楚怀王。
可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劝告,反而将屈原赶出了楚国的都城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大家再猜猜会是什么结果呢?对,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了。他悔恨交加,忧郁成病,三年后就客死在秦国了。
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了郢都。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他所有的救国救民的理想都破灭了,富国强民更是不可能了,屈原仰天长叹一声,抱着大石头投入了滚滚的汩罗江。
师:同学们,听了故事以后,你能说说屈原是个怎样的人吗?
生:屈原是个忧国忧民的人,爱国的诗人,和祖国共存亡的人。
师:屈原投江以后,老百姓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四、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除了吃棕子还干什么?
生:赛龙舟、挂香包等。
师:为什么吃粽子?为什么赛龙舟?(学生可能不知或不完整)。
师:因为人们为了防止鱼虾伤害屈原的尸体,就用粽叶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因为人们为了防止水怪伤害屈原,就把小船装扮成龙的形象,水怪以为是龙王来了,就会被吓跑。这就形成了赛龙舟。
五、总结全文。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板书设计:
10端午粽。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爱国之情。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课后反思:
由于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连,所以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端午节和屈原的材料,在课堂上交流、反馈,加深本文了解,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同时,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从带着问题读到读通、读顺,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他们屈原的一腔爱国热情和人们对屈原的思念和尊敬。
但是,由于实际情况不能现场让学生学习包粽子,成为了本课最大的遗憾。
2023年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范文(15篇)篇九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诃语,认保佑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相帮互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奶奶和小玲、京京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学的道理;进行字词数学。
难点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间音,有些形近或音同形近的字容易混淆。
课前准备。
1、投影片。
2、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21好孩子。
提问:什么样的孩是好孩子?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已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错误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了生字(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边读边想,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拉”的声母是边音,“京”的韵弹母是后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
3、指名简要地回答问题。
(1)课文中谁是好孩子?
(2)为什么说他们是好孩子?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轻声自由读二——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奶奶看见小玲的衣服没有淋湿,为什么很奇怪?(奶奶认为小玲忘了带伞,一定要淋湿。但是小玲回来后,一摸她的衣服,发现小玲没有淋湿,所以奶奶觉得很奇怪。)。
指导学生读奶奶的话,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提问:奶奶为什么说小梅真是个好孩子?(小梅看到小玲忘了伞,怕她淋湿了,主动送小玲回家,)。
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朗读小玲说的话,用赞热扬的语气读奶奶说的话。
3、轻声自由读第五——七自然段。
提问:奶奶为什么说京京也是好孩子?(京京看见路远的同学没有带伞,就把伞借给他们,自已淋着回家,他能主动关心、帮助同学,所以奶奶说他也是好孩子。)。
4、启发学生说说,怎么读好奶奶说的话。(奶奶看见京京全身淋湿了时说的话,要用奇怪、心疼的语气来读。她夸奖京京时说的话要用赞扫扬的语气来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小组练读,再指名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提问:奶奶为什么说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
二、表演课本剧。
每小组先出五人,四人分别扮演奶奶、小梅、小玲和京京,一人说课文叙述部分。表演后评选优胜小组和小演员。
三、认记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学会的生字,指名读一读,说说是怎样的记字形的。
2、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
外:左右结构,第3笔是点。熟字“处”是半包围结构,第3笔是捺。
她: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告诉学生、奶奶、小玲、小梅、妈妈、阿姨都是女的,用“她”;爷爷、爸爸、伯伯、叔叔都是男的用“他”。
京:跟熟字“就”的左边相同。
服:左边是月字旁。
怪:左边是竖心旁,右上边是“又”,右下边是“土”和“轻”的右边不同。
3、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
本课生字中有4个左右结构的字,“外”左短右长,“她”、“拉”、“服”、“怪”都是左窄右宽。
“奇”上面的“大”第三笔是点。
四、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学生自己拼读,指名在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书上写。写后订正。
2、课后练习第4题。通过读例句,使学生体会到每组的两句话主要意思相同,但第二句比第一句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2023年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范文(15篇)篇十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8个生字,蓝、祖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诵读课文,理解字词
理解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1、课文录音带
2、词语卡片
3、实物投影
4、投影课文内容
5、帮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卡片
(一)、揭示课题
1、 谈话导入。
2、 板书课题:家
3、 听课文录音。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它(他)们的家分别在哪里呢?
(二)、初读课文
1、 听后谈话,结合学习词语
2、 看图,指导说话
3、 自由读课文
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带着愉快的心情读。
4、 指名读,师正音
(三)、细读课文
1、 学习第一句
(1) 指名朗读
(3) 小组讨论
(4) 交流
(5)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6) 齐读
2、学习第二句
(1) 指名朗读
(3) 指导朗读
(4) 自由读,指名读,范读,指名读,齐读
3、游戏:找家
4、练习背诵
5、发散思维练习
(1) 小朋友,除了刚才你们背的内容,想一想,蓝天除了是白云的家,还是谁的家呢?
(2) 那么树林呢?对了,我们要保护树林,还要植树造林,让动物们有一个安乐的家。
(3) 小河里除了住着小鱼,还住着谁?你们想的真多!所以我们要保护小河,不能让脏水污染它!
(4) 那么泥土呢?说的真好!泥土太宝贵了。所以我们要保护土地,让肥沃的土地上长出更多的庄稼,更多的水果,更多的蔬菜,更多的树林。小朋友们,请你们课后再仔细观察,去寻找更多的家。
(四)、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唱课文。
2023年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范文(15篇)篇十一
1、通过看图说故事培养数学交流能力。
2、在实际情节中探究与体会加与减得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初步体会加与减得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1、加法。
师:森林的早晨,
鸟语花香。听!谁在唱歌呀?
哦,原来是一群可爱的小鸟在唱歌。有几只鸟呢?(6只)。
师:看!你又看到了什么?(飞来了两只鸟)你能编个数学故事?
原来树上有6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鸟,现在树上有几只鸟?
师:要求现在树上有几只鸟,我们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加法)。
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求添加用加法计算。)。
你能列个算式吗?(6+2=8板书)。
6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
在加法算式中呀,每个位置上的数(手指6、2、8)。
都有自己的名称,6是加数、2是加数,8是和。(板贴各部分名称)。
2、减法。
师:那么,这张图你们看懂了吗?请你编个数学故事跟自己说一说,好吗?
原来树上有8只鸟,飞走了2只鸟,现在树上还剩几只鸟?
师:谁想来试一试?
算式怎么列呢?
(8-2=6板书)。
想想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呢?(求剩余,就用减法计算)。算式中的8、2、6分别表示什么呢?在减法算式中,每个位置上的数也有自己的名称,8是被减数、2是减数,6是差。(板贴各部分名称)。
师小结:你们真是太聪明了,不仅会编加法故事、列加法算式,而且还会编减法故事、列减法算式呢!(边小结,边出示课题:加与减)。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本领:加与减。
师:那么加法与减法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师:看看我们刚才列出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同桌讨论、汇报)相同的地方两个算式里都有6、2、8三个数,不同的地方一个是加2,一个是减2、6、2、8在加法中和减法中的待的位置不一样。加法算式中的和跑到减法算式中被减数的位置了。加法算式中的两个加数跑到减法算式中减数和差的位置了。我发现加法与减法的算式是相反的。
师小结:你们的眼睛真亮呀!加法算式中的和就相当于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加法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就相当于减法算式中的减数和差。(再请几名学生说一说)。
师:(边说边板书)如果老师用一个向右的箭头表示6+2=8,那在这同一张图上我们又要同时表示出8-2=6,我们可以用向哪个方向的箭头来表示?(向左)。
师:在这张图上,从左向右看我们看到了(6+2=8),而反过来从右向左看我们看到了(8-2=6),这幅用箭头来表示加减法的图正是对应着刚才的两道加减法算式,从图上我们也更清楚地看出减法与加法是相反的。
师:学习数学上我们有一个好帮手,看看是谁呀?双色片!小小的双色片也蕴含了加与减。
(出示)。
1、师:你能看图列出一道加、一道减吗?
6+3=9师:你能根据图意,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9-3=6师:你也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生: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是加法算式中的和,减法算式中的差是加法算式中的加数,减法算式中的减数是加法算式中的另一个加数。
师:(出示图)根据这两道算式,我们在它所对应的箭头图上的方框中应该填什么?
师:在这个图上从左向右你看到了什么?从右向左你看到了什么?
(生可能回答:我看到了6+3=9、9-3=6)。
师:对,从左向右看它对就是我们刚才列出的加法算式6+3=9,反过来,从右向左看,它就是我们列出的减法算式9-3=6。好,现在请你们拿出练习纸,完成练习纸上第1题。
师:你是怎么这么快想出答案的?对,根据加减法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加法来知道它对应减法的答案,这就是做减法想加法。
(2)师:再来一题,4+5=。
(3)师:你们是不是都想来比一比,我们就进行一次口算比赛,请大家把书翻开到p32,第3题,找到的举手,准备开始!
2、从四个数中选出三个数组成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3、看图写算式。
(按颜色)(按大小)。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的开心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巧给大家编了首儿歌。
加与减儿歌。
加与减,真有趣,就像一对好朋友。
加法能帮减法忙,减法可用加法想。
2023年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范文(15篇)篇十二
作为识字单元的课文,《日月明》中编排了会意字内容,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会意字,了解汉子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孩子们可通过朗朗上口的短句,在诵读记忆中感悟汉字构字的趣味性,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并通过插图理解团结意境,学会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在本课之前,第一单元识字4已出现生活中常见的8个象形字,其中“日”、“月”两个象形字加一加,就成了会意字“明”,虽然不用深入和学生明确象形字和会意字的概念,但相信能潜移默化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兴趣。
通过前面单元的学习,孩子们对识字认字充满兴趣。在学习拼音单元的知识后,更对借助拼音认字识字跃跃欲试。本课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孩子们更乐于诵读。结合直观的图片,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字义,对汉字音、形、义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1。正确认读“明、尘”等11个生字和课后词语,认识日字旁,会写“木、林”等5个生字和卧钩1个笔画;(教学重点)
2。通过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会意字,并认识“加一加”的认字方法;
3。通过理解字义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并激发自主识字的兴趣。(教学难点)
因本课是识字单元中直接揭示汉字特点的课文,因此结合前面象形字的学习导入课文。但象形字和会意字是不同概念,在一年级直接点名欠缺妥当,因此借助字源图片帮助学生直观认识汉字字形,结合拼读和讲述插图故事进行汉字音、形、义的学习,从而感受古人造字的巧妙之处,也认识了会意字的特点。在多种朗读方式中激发学生的识字乐趣,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读,从熟读文本,到在读中感悟,会不断增加识字乐趣和掌握识字方法,相信这也是识字课的课型特点之一。
第一课时
一.回顾旧知,顺势揭题。
(课件随机出示识字4的象形字图片,共8张)
师引言:这8个都是象形字,其中两个还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板书:日月),日字加上月字就变成一个新的生字。(出示“明”生字卡片,引导生回答)加上这个字,就是第9课的课题了。我们一起读课题。(板书:明)
全班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通过复习象形字,引入会意字,可以激起学生对汉字的探究欲望,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探究的基调。
二.初读韵文,激趣识字。
1。以字引文
师:谁还能给大家读读这个字?(出示“明”生字卡片)
*对能读准后鼻音的孩子给予肯定,相机正音,全班齐读“明”。
【预设】左边是太阳,右边是月亮。
师介绍:对!古人可真有意思,他们白天看到最亮的是太阳,晚上最亮的是月亮,把两个字加一加,就成了“明”。(课件出示:字的两部分意义合起来是整个字的意义,这种字叫会意字。)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让我们翻开书看一看吧,它们都藏在《日月明》这一课里。
2。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韵文,学生指字跟读。
(2)引导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教师巡视指导。(出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出示带拼音生字:明,从,众,双;尘,林,森,心;力,木,条。)请生开火车领读,全班跟读。
(4)引导生发现第一行生字是后鼻音,第二行生字是前鼻音,相机出示课后“读一读”,男女生比赛读。
(5)全班齐读带拼音课文。
(6)去掉拼音,师生合作朗读全文。
3。以图识字
(出示图片)师:猜猜右边是什么字?为什么?
【预设】因为图中上面是田,下面是锄头。*教师引导下面是农具,在古代负责做农活的是男人。
(相机出示:日月明,田力男),全班拍手读。
请生回答,师相机介绍“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让学生感悟从大变小的一头非常尖锐;出示尘土的图片让生大胆回答“小小的泥土就是尘土”。
师小结:对呀!会意字的意思就是把每部分的字义结合起来。所以——(学生接读:小大尖,小土尘。)
师:会观察,会思考,聪明的你们能猜出这些图代表什么字吗?
【预设】从,林,众,森。
师:你们怎么猜出来的?请生回答。
相机出示课文:二人从,三人众。双木林,三木森。
师生合作读,全班拍手读。
4。拓展延伸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字也是两两搭配,三个相同的字加起来的。例如——
(出示:两又_____,三日______;双月______,三口_____)
结合图片让学生简单认读。
【设计意图】借助生字“明”的教学,依托学生对会意字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反复地读文,从读准字音、正确读文再到流利读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逐步让学生感知会意字的特点。通过拓展和积累生活中的常用字,增加学生的识字兴趣。
三.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师:我们回到课文中。双木林,(学生接读:三木森。)“林”字里面藏着两个“木”,我们先写写“木”字。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2)指名说一说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笔顺。
(4)学生试写,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展示学生作品。
(6)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师:“双木林”,当“木”字变成“林”字,哪里有变化?
*引导生观察“木”字最后一笔变成点,写得窄小一点。
(1)教师引导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根据书上例字进行对比评价。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习独立识字。通过课件出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带动下,了解会意字的特点,理解字的含义,从而激发学生对会意字的探究兴趣。通过教师引导,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进行识字写字,达到让学生习得识字写字方法的目的。
2023年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范文(15篇)篇十三
教学思路:本课让学生欣赏一些用点、线、面、形、色来表现的大师的作品,使学生从重受到启迪,理解如何运用点、线、面、形、色来作画,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精神、丰富的感觉能力、大胆的边线嫩里和综合评价能力。通过感受、体验各种味觉、嗅觉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形、色来表现各种味觉和嗅觉,体验美术造型游戏的乐趣。
重难点: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形、色大胆地表现不同的味觉和嗅觉;用自己切身的体验表现自己的味觉和嗅觉感受,可以大胆夸张的表现,要有独到之处。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电脑、投影仪、图片资料等。
学生:水彩笔和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学生自己准备各种可以用来品尝的小食物。教师准备几种气体和液体,用深色的瓶子封好。
二、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一大片大蒜,让学生品尝。出示几幅地图共学生欣赏。
2、学生品尝大蒜,让全班同学注意观察他的表情。
3、薛恒说说自己品尝后的感受。
4、再让同学品尝一些味道,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
5、学生尝试闻一闻,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展开活动。
1、请小朋友将自己准备的东西拿出来,尝一尝、闻一闻,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品尝味道,表述自己的感受。
1、拿出自己的绘画工具用点、线、面画一画自己的感受。
4、学生尝试表达,战士作品,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分享活动。
1、欣赏书上的作品,体会作者的感受。
2、欣赏大师的作品,理解大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的。
3、小组讨论自己对各种味觉和嗅觉的理解和感受,如何用颜色和线条边线这些感受。
4、选择一种或几种味觉和嗅觉,用自己工具大胆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五、延伸活动。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相互欣赏评价。
2023年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范文(15篇)篇十四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惊:吃惊,害怕。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
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2023年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范文(15篇)篇十五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认读12个生字和衣字旁1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注意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
过程与方法:图文结合,采用多种形式读来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感受小女孩关心父母家人的美好品质,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
【】识字、写字。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能读出问句的语气。
【】体会小女孩关心父母家人的美好品质。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
【】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准备课件。
【】2课时。
【】。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天上有座彩桥,不用水泥和木料,只好看不好走,太阳公公把它造”。谁知道是什么?(彩虹)。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生字读音。
2.引导学生练习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把生字画出来。
3.出示要求会认的12个生字,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认读,并组词。
4.全班汇报生字的学习情况。教师相机补充、指导。
5.同法指导学习本课生词。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四、指导书写。
1.出示7个会写字。
2.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想一想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重点指导“着”“那”“兴”的书写。
3.教师范写。
4.课件展示书写,强调笔画的搭配。
五、布置作业。
1.组织自由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
2.引导练习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