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旅游管理专科论文题目篇一
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各高职院校都建设了大量的实训室,为了解决实训设备利用不充分和学生的实训课时严重不足等矛盾,不少院校都进行了实训室开放管理的尝试。但由于管理制度的不配套,往往存在师生和学院认识不统一、实施成本偏高、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本文针对前述问题提出了在开放时间、开放内容、设施设备管理、实训室师资队伍建设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思路。
高职、开放性、实训室、管理模式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已经成为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迫切任务。广大企业不仅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还要求他们具备岗位的综合发展和创新能力。显然,传统的实训室管理办法已不能适应目前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开放实训室已经成为实训室管理的必经之路。实训室开放管理是指将实训室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面向学生和其他群体开放,并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实训内容的管理模式。开放性实训室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实践学习的机会,更能提供创新型探索式学习的机会,是一种能充分利用现有实训资源的有效教学模式,更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2008年,我院成功申报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我系的旅游管理专业成为国家示范建设重点专业。在建设周期里,陆续完成了近1000万元的旅游管理专业群实训室建设任务。为保证实训室的充分合理利用,按照实训室开放管理的要求,从实训时间、实训内容、设备管理、队伍建设、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开放性的探索,总结了一些经验,也提出了一些思考。
xx年,我院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财政部验收。我系开始尝试对旅游管理专业群的实训室进行开放性管理,在实施初期出现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学校热、学生冷”的现象较为突出。校内开放实训室项目的开展,都是利用学生课后的业余时间,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自主学习的习惯较差,加上学院缺乏系统的开放实训项目的引导,学校对参与课后的开放性实训项目没有硬性的要求和学分补充等措施,学生完全凭借自己的爱好自觉参与,导致了学生对开放性实训的积极性不高,出现了“学校热、学生冷”的现象。
2.“学校热,教师冷”的现象也很突出。虽然学院也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在高职学生培养上的重要性,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师资的培养上,长期以来还是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对专门的实训指导教师没有科学的建设规划,没有把实训指导教师素质的提高放到重要地位,也没有实训教师的系统培养计划。加上开放性实训的开展往往会占用教师大量的业余时间,学院又没有相应的劳动津贴补偿制度,也造成了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
3.实训成本很难计划和控制。实训成本是指在实训过程中所耗用的各种费用之和。其中课内的实践教学消耗可以通过教学计划准确计算,根据实践教学标准也可以较好控制。但实训室开放项目的消耗是根据学生参与实训的实际情况和临时性项目的开设情况而定,事前很难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计划。由于参与人数的不确定和项目的繁杂,导致消耗难以控制,浪费严重。
为进一步解决实训室开放出现的问题,我们在开放时间、开放内容、现场管理、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和服务对象的管理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旅游管理专科论文题目篇二
[
游客管理是旅游管理的重要突破点,提升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杭州景区游客管理为例,从游客管理容量、满意度、行为、体验、投诉、安全管理方面杭州景区内游客管理存在优势和不足,提出景区游客管理措施,从重视游客管理意识、制定系统的景区旅游游客管理规划、进行人性化管理三个方面进行管理,实现对景区游客管理,最终提升旅游业的发展,促使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最大化发展。为我国景区游客管理提供建设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管理措施依据。
旅游景区;游客管理;杭州景区
游客管理是景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和管理游客的行为活动,通过调控和管理来强化旅游资源和环境的吸引力,在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质量同时实现对旅游景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游客管理是保障旅游景区正常运转的基础,游客管理可以减少游客因不文明行为对景区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倡导文明的社会文化氛围。不仅可以保护旅游资源、优化游览环境、保证游客心情畅快,从而提升游客的满意度,促进景区管理目标的实现。
随着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游客数量的急剧增加,很多旅游景区在旅游旺季都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现象。大量涌入的游客,造成景区旅游资源的保护成为难点,特别是自然资源极易遭到破坏的自然保护区和遗产类景区,游客游览所带来的资源破坏所带来的局面制约了景区开发利用及其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旅游景区的游客管理是目前所需要实施的,这对我国旅游景区的游客管理对我国旅游业及其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重现实意义。
1.游客管理定义
游客管理是指旅游管理部门或机构通过运用科技、教育、经济、行政、法律等各种手段组织和管理游客的行为过程,通过对游客容量、行为、体验、安全等的调控和管理来强化旅游资源和环境的吸引力,提高游客体验质量,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旅游目的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 旅游管理内容
游客管理包括对游客旅行目的地管理、游客容量管理、游客满意度管理、游客行为管理、游客体验管理、游客影响管理、游客安全管理等。
游客管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合理的管理对旅游景区的维护管理起到重要作用,在保护旅游环境的同时提升了文化环境内涵,实现旅游景区环境、社会和旅游目的地经济的可持续最大化发展。
由于缺乏有效的游客管理及对游客管理的不重视,导致我国很多旅游景区出现了资源损毁、游客满意度下降,旅游需求减退等使多方利益蒙受损失的局面。游客管理在我国景区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得不到重视,只有在旺季时才将游客管理作为景区工作的重点。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经济效益.忽视游客管理。
过度重视旅游经济效益,大多数旅游经营管理者的管理目标重点在于如何吸引大批量的游客,缺少对大批量游客对景区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考虑,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部分地方为增加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促使游客消费,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充耳不闻;即使部分大的景点实行游客管理,通常也是在旅游旺季将旅游工作的重心倾向于游客管理,但一旦回归到淡季,便忽视了游客管理。
2. 管理内容仅局限于游客行为管理,管理手段偏重硬性措施
景区通常对游客管理的不重视,游客管理的内容大部门偏重游客的行为进行管理,实行减少游客对环境、资源的破坏方面地管理,忽视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缺乏对游客的安全管理;对游客的满意度及投诉行为缺乏合理的处置和规划。
由于在管理内容上倾向于游客行为管理,使得管理方法和手段过于硬性化,如对一些不文明行为实行巡视、处罚或限制活动等。无法让游客意识到文明化环境氛围,甚至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对抗性行为,硬性管理还存在着被动性、高技术性、高成本,因此旅游管理效果不是很理想。
3. 缺乏对旅游景区综合规划及管理
这几年大力发展旅游业,但对区域旅游景区的规划甚少,甚至对目的地旅游景区也缺少综合规划利用,对区域内的旅游景点缺乏合理的组织,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景区的游客对旅游景区的不合理感到不满意,如在同一个旅游景点的不同处,一些地方过多的人流得不到合理的解决,而部分地区则出现无人状态。服务设施不合理,有些景区很大一个地方也找不到一个厕所。旅游景区缺乏有效管理,如景区内对对商贩摊点没有统一的规划管理,商贩只管卖,不管环境卫生的清理;使得景区内的卫生环境脏乱,促使游客环保意识减弱,继续破坏环境。
4. 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不到位,基层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队伍缺乏稳定性,基层管理人员素质相对偏低,同时很多旅游景区和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不到位,缺乏对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责任意识的培养和要求,缺乏应有的责任感,缺少起码的职业道德。在国内的很多景区,游人会随意触摸文物古迹,在文物古迹边嬉戏,并和文物拍照,而从业人员对其视而不见,使得文物资源在不经意见被逐步破坏。
1. 游客容量管理
杭州景区在处理季游客容量问题有着独特的方式,免费门票和营造四季特色文化旅游是对游客容量很好的处理,减少了在旅游旺季因游客数量激增而引起游客排队时间长、可玩项目减少、满意度下降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也增加了旅游淡季的游客量,由于西湖周边的景点免费较多,因此游客体验及排队的时间减少,从而增加了游客满意度和体验感。
杭州实行低碳旅游,公共自行车、电瓶车、在方便环保及低费用的同时。对游客进行了分流,同时也成为了杭州景区内一道特色的风景线。还有水上巴士的、游船的运用,减少了部分陆地游客量,水上巴士同时还是连接了西溪湿地、京杭大运河、钱塘江、西湖,形成“五水”相通的水上旅游线路,增加旅游收入。
2. 游客满意度管理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完善设施、规范景区服务,杭州景区每年都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式,对景区区游客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根据调查内容将数据统计并编写出年度游客满意度分析报告,并反馈给相关部门与公司领导。并根据游客的需要改善环境,同时更新旅游热点,如对西湖、西溪等老景区通过不断升级改造。2009年第二季度调查结果显示,国内旅游市场游客满意度为,在40个样本城市中,杭州、无锡、广州、珠海、沈阳、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的满意度指数较高,均超过80。其中,杭州排名第一。
2010年国庆黄金周新推出江洋畈西湖湿地、新中东河、中山南路中华美食夜市、城北半山游步道等新景点,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市民,并推出游船体验。都是对游客满意度管理进行地调整。
3. 游客行为管理
杭州景区对游客的行为进行管理,在景区内对游客进行规定:景区通过宣传对游客入景区须知规定:公园提倡尊重、理解、和谐的文明行为,禁止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毁坏财物、等不文明行为,如经发现后不听劝阻者,景区有权要求游客无条件离开公园;景区内严禁打架斗殴、寻衅滋事、偷窃等违法犯罪行为,景区内安保部门及工作人员有权现场制止,并协助_门依法处置。
在夏季的时候,西湖禁止游客跳入湖中游泳、洗澡,对于此不文明行为一旦被安保人员发现,先通过安保人员温馨提示及时制止,如经劝导后依然继续不文明行为者,景区通过协助_门依法处置。
4. 游客体验管理
随着杭州旅游方式向休闲旅游,体验成为杭州景区的新兴的旅游方式和生活方式,体验旅游对杭州旅游有重要作用。杭州景区为游客提供新、奇、特的游乐体验和安全优质的游乐服务,打造中国休闲城市。杭州西湖景区的游船体验,让游客在游船上享受从水中看西湖,在水中看杭州,并结合西溪湿地等处开通水上通道,使游客们体验不一样的旅游方式,体验水中杭州。杭州部门景区将游客观赏、体验纳入了游客旅行的一部分,如西溪湿地的采柿子节,西溪采菱,游客们可以在秋季的时候采摘柿子,在水上采摘菱角,让游客们感受西溪特色的民俗活动,加上西溪越剧、说大书、皮影戏、龙凤舟体验,让游客更亲近西溪,体验节庆的热闹。
5. 游客投诉管理
游客对杭州景区的满意度为我国前茅,杭州西湖名胜区 以争创“投诉率最低、满意度最高”为目标,从规范市场秩序入手,从提升服务品质着眼,为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实现低投诉率;相比而言景区的投诉较少,以前,西湖边的景区集中在野导游、堵车、停车上投诉,为此杭州景区管理在处理黑车、野导方面进行了专门跟进调查,在停车场专门有负责人员管理,并进行停车电子扣费;对于无证导游,有一套野导黑名单,在投诉时可以快速查询目标,进行跟进。
旅游管理专科论文题目篇三
[]
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职业能力低、适应能力差、缺乏服务意识等现象,折射出旅游管理专业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
[]
职业能力;实习实训;校企合作
2009年12月1日,_发布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确立了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宏伟目标,从此中国旅游行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旅游业地位不断提升、旅游人才急需,旅游管理专业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的机遇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却在就业环节受到了冷遇。据有关统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当中有60%以上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与此同时,旅游行业中逐渐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即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大专生。面对严峻的事实,高校也开始反省在专业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2016年1月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提出了全国旅游重点工作之一是“加强旅游理论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这无疑是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改革的一剂“强心针”。目前我国高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在现实中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计划不合理,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技能培养的问题。就安顺学院旅游学院为例,每年的专业实习,尤其在实习初期,从各实习岗位上普遍暴露出学生“眼高手低”,自身定位不明晰,对旅游行业认识不准确,缺乏服务意识,客人满意度差等突出问题。专业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低的第一个爆发期;第二个爆发期是在学生毕业择业时,部分学生由于实习时不愉快的经历而放弃进入旅游行业,或者由于自身职业能力受限在就业中逐渐被边缘化,这些被边缘化的学生大部分迫于就业压力最终也选择了转行。所以会出现地方上旅游行业人才急缺,学校培养的学生却不匹配的尴尬局面。
教学内容与社会需要脱节的培养模式
地方院校的宗旨是服务地方,作为地方上旅游人才的主要供给源,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等并不能结合地方需要和特点,老师缺乏实践经历和定期培训这些是直接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到行业发展的特点和现状,毕业后也不能较好地为企业所用的主要原因。
实践教学资金投入不足
在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管理中,校内实训基地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就贵州已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来看,中职或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往往比本科院校更完整和专业,并且有专门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老师指导学生具体的操作实践,而本科院校普遍重视教学、科研,相对于实践的经费支持较少,很多应有的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设施相对陈旧落后,实训基地功能简单,使用率低。
实训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及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就目前安顺学院旅游学院的师资构成来看,一部分教师是从其他专业转来的,既缺乏系统的酒店、旅行社专业理论知识,又缺乏行业管理与服务的工作经历,因此在教学上也只能立足于课本,缺乏实践指导。学生最终学习的结果呈现两个特点:要不就是对本学科失去学习的兴趣,要不就是发现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在实践中并不适用,导致对老师的教学能力产生质疑。因此,师资上的不匹配是难以完成高质量的实训教学任务的。
企业、学校、学生在各自诉求上不统一
旅游酒店企业方面:一方面,实习生能有效地降低劳动成本,另一方面,从员工管理来看,相较老员工,学校能分担企业对于实习生的1/3或者更多的管理压力。基于这些考虑,企业希望学生实习期越长越好,大多要求在10个月以上,这样学生基本能蜕变成固定岗位的熟练员工,为企业所用。学生方面:由于实践机会少,普遍希望能够分次实习,轮岗实习,以此接触更多的岗位,学到更多的管理知识并得到合理的报酬。学校方面:主要的诉求是按教学计划完成实习实践的内容,希望在实习期间学生不出问题,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安排。由此可见,企业、学校、学生对于实习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出现问题往往会表现出各自为政的棘手局面。
针对以上问题,旅游管理专业必须针对旅游市场的人才需求,改革传统教学体制,创新实践教学内容,积极研讨职业能力提升的新方法,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发展规划
学院领导应该转变思想,意识到职业能力对于旅游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并从培养目标、培养计划上去调整实践课程所占的比例。本着专业发展,规划先行的宗旨,做好职业能力的长期规划,如旅游管理实验实训室的建设规划、旅游管理见习实习规划、旅游管理校内专业活动开展规划等。并且配备专门的老师负责各项计划的执行和实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实操的学习和锻炼,为学生深入学习专业实践技能以及未来进一步深造、就业和创业打好基础。
搭建从校内到校外的专业实践技能平台
积极搭建从校内到校外的专业实践技能平台,校内平台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中心,辐射全校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和服务工作。校内专业活动的开展是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主要环节,就安顺学院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过程来看:曾多次举办过“导游之星评选”“旅游日宣传活动”“导游与餐饮服务技能大赛”等大型赛事,在学校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且旅游学院组织训练的“礼仪队”也长期服务于校内校外的各种活动,这些都一定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并且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不仅为专业品牌建设奠定了基础,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校外实践平台主要以教学基地为中心,从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三个方向(景区、酒店、旅行社)实施建设,与星级酒店、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大型旅行社建立长期合作,双方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落实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内容
校内专业实践活动项目
建设专业导游队。立足旅游管理专业实际,给学生创造一个锻炼及专业实训平台。常规活动:①在每年的迎新期间,为学生及家长导游讲解安顺及学院特色,使之成为学校宣传服务的重要窗口;②开展导游模拟大赛:主要为了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展现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精神风貌。
建立餐饮与客房实训兴趣小组:小组由专门实训老师负责指导,以现有校内实训实验室为中心开展实训活动。
①定期开展酒店餐饮与客房服务技能大赛,以赛代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②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去合作酒店进行参观;
③选取优秀代表参加省、市举行的酒店行业的相关赛事。通过不同层次的训练让学生了解行业的特点,同时提升服务技能。
校外实践活动项目
景区方面:目前旅游学院已经将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安顺市兴伟石博园等作为教学实践见习基地。围绕见习基地主要开展以下活动:一是了解和熟悉不同类型的旅游景区,提升审美能力;二是做好沿途以及景区现场导游模拟工作,着重培养学生的导游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三是通过开展活动提升学术水平,完成见习参观心得。酒店及旅行社方面:以现有的黄果树迎宾馆、安顺市希尔顿逸林酒店、中天凯悦酒店、天瀑酒店、天悦旅行社、激情旅行社等实习基地为中心,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一是了解酒店的基本经营管理情况,酒店各部门的工作内容以及服务技巧;二是通过旅行社去实际感受“导游”“计调”等工作的主要内容,学习如何招徕客人、制作行程单、对客服务、旅游讲解等具体的实操工作。
实训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直接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建设。在目前实训师资匮乏的情况下,可以从两方面着手来提升实训师资的实践能力:一方面是“请进来”,引进“行业精英”,或者积极与已有合作的实训单位、实习基地联系,邀请专家“进课堂”,现身讲解工作中的案例和体会,同时对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是“走出去”,实训师资应该定期去进行旅游行业职业能力培训,不断完善和丰富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同时还应定期去合作的实训基地挂职学习,接触实际的服务工作,进行实习调研,了解实习生情况,不断完善专业的实习环节。
通过这种机制,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与企业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便于其本身实践能力的提升和毕业后的职业选择,企业和学生不再是简单的实习期的雇用关系,企业本身也扮演着教学的角色;学校和企业也形成良好的合作生态,互相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走访,而不再是实习期间单纯的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关系,学校为企业和学生之间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便于企业发现更多的人才,便于学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便于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这是一件“三赢”的事,三者之间要形成合力,共同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必须采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方式。旅游专业的教师要把致力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作为己任,培养出企业所需的具有高素质的旅游综合性人才,真正成为地方旅游行业人才资源的供给源.
[1]邓勇勇.实践技能培养:地方高校旅游管理发展的引擎[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9).
[2]张胜男.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方法改革之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1(2).
旅游管理专科论文题目篇四
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大家的游赏对象。古往今来的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视作一种休养生息、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乐事。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他们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而沉浸在优美的意境里,滋生一种超尘拔谷的情怀,自由邀翔的灵性,去尽情地领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知,得到享受。可见一个群峰巍峨,清泉飞溅,林海绿浪,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能吸引大家前去游玩、揽胜、搜奇和观赏。
反之,一个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黑烟弥漫,嗓声刺耳的恶劣环境,怎会是大家向往的旅游之地呢?因此,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尤其在当前,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前进,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大家的旅游兴趣。在新的旅游热潮的情况下,我们更应重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现就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众所周知,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环境;而另一方面,由于旅游环境的脆弱性,旅游发展又给旅游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因此,对旅游环境不妥善管理和系统保护,势必影响到旅游发展的持续性。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旅游对皮,条块分割的现象,不利于旅游环境保护具体工作的开展。
②重产值、轻环境
虽然中央反复强调环境的重要性,但对基层企业领导者和经营决策部门来说,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一直是个两难选择。在许多地区的旅游开发和发展中,以牺牲长期效益为代价来换取短期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③环保经费紧张
各级财政拨给的保环专项经费和业务费用相当有限,加之工作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许多该收的环保费没有按规定如数加以征收,再加上污染治理欠帐太多,导致许多环保治理项目没有资金保证,环保工作无法实施,形成恶性循环。许多旅游景区的环保部门除了有一两台陈旧简陋的监测设施外,多数无钱添置其他基础性设施和配套设施。对于旅游景区内排污情况难以进行常规分析,环境规划、环境趋势预测往往也因没有监测依据而无法进行。
④旅游开发、发展过程中生态意识不强
我国许多风景优美的旅游景区座落在偏僻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如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他们仍处在半封闭、半开放的发展状态中,过着原始的伐薪取暖、辟地种田的生活方式,因此,当其居住地被开发成旅游点时,居民们或破坏生态或猎杀动物以供纪念品交易,并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旅游经济收入。居民低弱的生态意识也反过来影响了旅游者的生态意识,旅游景区内随地乱扔纸屑、果皮、对文物乱涂写等不文明行为很是普遍。
⑤旅游景区客容量超负荷问题远未从理论上和管理上得到解决。尤其是知名度较高的景点和景区,旅游旺季时,长期“人满为患”。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旅游的渴求也越来越迫切,旅游业首先出现在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往往很看重旅游地的非经济价值;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大家则往往更看重旅游地的经济价值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而忽视了旅游对风景区产生的负面影响。
2、人的素质不够
有些游客的素质不太高,随地吐痰,乱扔瓜果纸皮,烟头、垃圾到处都是。草皮被践踏,在墙壁上刻画“某某人到此一游”,这些行为都对旅游景点造成损害。旅游者环保意识差,加重了旅游景点的人为破坏因素,在旅游景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旅游者触摸攀爬名胜古迹,在部分古迹上乱刻乱画的现象也不时发生,所有这些,都使名胜古迹的本来风貌和存在寿命受到严重威胁。一些穿着入时的旅游者随手丢垃圾的不良行为,也致使风景区的美观大打折扣。更有少数旅游者,竟在旅游景区狩猎、采集、露营、野炊,这既加重了旅游景区的生态负担,又可能造成物种稀少,甚至灭绝,使旅游景区的平衡受到严重破坏。经过奥运的洗礼,我国的市民都在注意自己的形象,提高自己的素质。
环境保护的周期循环模式旅游人数、旅游景区客容量与环境质量之间有着一种直接的密切关系;旅游人数大于或等于景点饱和承载量时,旅游对环境的破坏则大些,反之,则小些。旅游环境质量变异涉及游客行为、心理、社会文化、居民参与程度等许多不可控因素,因此,可能在某个微观的具体时间断面上,呈现出无规则的特征;但是从旅游景点的宏观历史发展看,游客到达人数与景点演变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周期循环规律。下面本文想借助博士的旅游景点周期循环演变模式,通过分析游客人数与景点发展的关系,来提出相应的景区旅游环境保护周期循环的设想。
(一)、旅游景点历史发展演变模式
butler博士系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旅游地理系教授兼主任,在长期从事安大略省北部乡村旅游景点发展演变的研究之后,于1980年在《canadiangeographer》刊物中发表题为“theconceptofatouristareacycleofevolution:implicationsformanagementofresources”一文,并由此提出了旅游景点历史演变模式,按时间发展和游客到达人数,butler把一个旅游景区的发展演变划分为六个过程:即,开发、参与、发展、巩固、萧条、重现活力(或衰亡)等根据进入游客的数量,旅游者类型特征以及旅游设施的发展状况,这六个过程又可归纳为三大阶段。
1、从高端客户到大纵第一阶段含开发与参与两部分,吸引的游客以少数先锋型旅游者为主,如探测旅游者、嬉皮士、流浪汉等;少数当地人参与旅游活动;该阶段旅游人数少,设施设备简陋,游客或搭帐野营或借宿当地人家中,此时的旅游发展仍处在自由无序状态;旅游对环境尚不构成威胁。第二阶段包括发展,巩固和萧条三大部分,其主要特征是大量游客涌入,景点吸引各种类型的旅游者,尤其以大众旅游者为多,中、高档宾馆数量不断增加,旅游设施设备趋于齐全;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游人大量涌入对环境的威胁日前明显。第三阶段是产品的更新开发阶段,此时的旅游者仍以大众旅游者为主,在数量上可能呈上升趋势、也可能呈下降或衰亡趋势,但无论游客数量的多寡,齐备的旅游基础设施已饱受折腾,旅游环境质量和景点的吸引力已明显下降,旅游人该地区文化和环境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经过管理上的弥补措施,如关闭大修、开发新产品,恢复环境吸引力等,该景区的旅游发展尚有回光反照的可能;否则该景区就从此走向衰亡了。
(二)、景区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周期循环模式
1、从没有人的保护大现在大纵保护从对前一部分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一个景区的历史发展演变、景点的质量和吸引力都与该景区的环境保护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一个景区的旅游环境保护,也应和该景区的发展演变相对应,呈周期循环保护状态。a.环保开端a.开发e.萧条b.系统保护措施实施b.参与f.再现活力c.持续保护c.发展g.衰亡d.巩固在景区的开发,参与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游客和当地居民卷入的人数少,远未达到旅游景区的容量,旅游发展未有系统管理的存在,该阶段旅游对环境的破坏虽不明显,但已存在,因此应作为景区环境保护的开端(a),有关部门应对该阶段已存在的环境破坏现象做及时的观察和研究,以便科学地、合理地预测和估计该景区今后旅游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景区设施建设,以及大量游人介入可能造成环境破坏的程度,范围和有效保护的重点难点,为该旅游景区今后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环保依据。强调环保开端阶段在一个景区发展中的意义尤其重要;
因为该阶段的环境破坏常常因其“微不足道”而被忽略,而后却给人带来“为时已晚”的遗憾。当景点经历迅速发展,巩固到萧条阶段时,系统的旅游环境保护措施应及时跟上,这是旅游环境保护周期循环的第二阶段(b),该阶段游客对景点的需求呈急剧上升趋势、游人大量涌入,旅游景区容量常常处于临界范围内,设施呈紧张状态,加上相关的开发和建设,旅游发展对景区环境构成严重威胁、若不妥善保护和管理,环境质量和景区吸引力就会一落千丈;因此,该阶段及时系统的实施环保措施是景区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保证。景点的发展在历经了萧条阶段之后,可能由于旅游实业部门更新产品、加强营销手段、提高产品质量,而重现活力;也可能由于各种努力的失败而从此走向衰亡。但无论如何,对一个景区周期循环的环境保护,不会因景区衰亡阶段的到来而结束;因此,该阶段对景区环境的持续保护(c)是景区旅游得以持续发展的实现。
上述提到的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完整周期的三个不同阶段,可能会因不同类型的旅游者需要差异、旅游心理和行为、以及地方文化和居民参与的不同程度,而在微观上体现出不同的特征;但从旅游景区发展演变的整体而言,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周期循环模式的三个阶段能从动态的角度、宏观地描述景点历史发展演变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从动态的角度、把旅游环境周期循环保护划分为环保开端、系统保护措施实施和持续保护三个阶段的提法,和从静态的角度,把旅游环境保护的实际状态划成不足状态,饱和状态和过度状态之说,在管理方法论和具体措施实施上,可以相互弥补、相得益彰。
3.旅游环境保护周期循环模式存在的理论问题
butler的旅游景点历史发展演变模式自1980年提出后,西方许多学者曾多次把它应用到旅游景点或旅游产品历史发展演变的实际案例分析和研究中,并在理论上和经验数据上对原模式作了进一步的发展(hovinen1981,lundgren1983,meyer-arendt1985,keller1987,strapp1988)。在众多的文献中,1987年douglaspearce对西班牙阳光海岸的考察研究发现,景点幼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衰老期等四个阶段之发展演变与游客数量、旅游环境、景点的城市化和产品资源的商业化不无密切关系;而在这诸多影响旅游景点吸引力的因素中,游客人数的多寡和环境质量的好坏,对延长景点的寿命,起着最直接的使用。与地中海沿岸的其它景点相比,成年期游客的大量涌入和旅游环境质量的急剧下降使西班牙阳光海岸迅速进入了衰老期,加上环境保护措施没有及时跟上,致使该旅游地永远失去了回春的机会。类似的景点发展演变在我国也很普遍。
旅游管理专科论文题目篇五
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各高职院校都建设了大量的实训室,为了解决实训设备利用不充分和学生的实训课时严重不足等矛盾,不少院校都进行了实训室开放管理的尝试。但由于管理制度的不配套,往往存在师生和学院认识不统一、实施成本偏高、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本文针对前述问题提出了在开放时间、开放内容、设施设备管理、实训室师资队伍建设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思路。
高职;开放性;实训室;管理模式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已经成为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迫切任务。广大企业不仅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还要求他们具备岗位的综合发展和创新能力。显然,传统的实训室管理办法已不能适应目前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开放实训室已经成为实训室管理的必经之路。实训室开放管理是指将实训室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面向学生和其他群体开放,并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实训内容的管理模式。开放性实训室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实践学习的机会,更能提供创新型探索式学习的机会,是一种能充分利用现有实训资源的有效教学模式,更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2008年,我院成功申报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我系的旅游管理专业成为国家示范建设重点专业。在建设周期里,陆续完成了近1000万元的旅游管理专业群实训室建设任务。为保证实训室的充分合理利用,按照实训室开放管理的要求,从实训时间、实训内容、设备管理、队伍建设、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开放性的探索,总结了一些经验,也提出了一些思考。
xxx年,我院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财政部验收。我系开始尝试对旅游管理专业群的实训室进行开放性管理,在实施初期出现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1.“学校热、学生冷”的现象较为突出。校内开放实训室项目的开展,都是利用学生课后的业余时间,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自主学习的习惯较差,加上学院缺乏系统的开放实训项目的引导,学校对参与课后的开放性实训项目没有硬性的要求和学分补充等措施,学生完全凭借自己的爱好自觉参与,导致了学生对开放性实训的积极性不高,出现了“学校热、学生冷”的现象。2.“学校热,教师冷”的现象也很突出。虽然学院也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在高职学生培养上的重要性,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师资的培养上,长期以来还是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对专门的实训指导教师没有科学的建设规划,没有把实训指导教师素质的提高放到重要地位,也没有实训教师的系统培养计划。加上开放性实训的开展往往会占用教师大量的业余时间,学院又没有相应的劳动津贴补偿制度,也造成了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3.实训成本很难计划和控制。实训成本是指在实训过程中所耗用的各种费用之和。其中课内的实践教学消耗可以通过教学计划准确计算,根据实践教学标准也可以较好控制。但实训室开放项目的消耗是根据学生参与实训的实际情况和临时性项目的开设情况而定,事前很难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计划。由于参与人数的不确定和项目的繁杂,导致消耗难以控制,浪费严重。
为进一步解决实训室开放出现的问题,我们在开放时间、开放内容、现场管理、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和服务对象的管理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2.在实训内容上,探索“基础+主题+自主设计”的开放管理模式。开放实训室不是简单地将实训室门打开,延长实训时间,而是应该注意开放性实训项目的创建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技能。所以在实训内容上,我们探索了“基础+主题+自主设计”的开放管理模式:“基础”是指学校根据专业教学计划有组织地发布开放性实训项目,学生可以在本专业或跨专业范围内选择实训项目;“主题”是指利用学院实训场地和设备有计划地开设创新创业、技能竞赛、职业技术鉴定和各类企业培训等社会服务的实训项目;“自主设计”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自主设计实训项目并寻求实训指导教师的帮助独立完成。长期以来,实践教学都是由指导教师安排实训内容,学生接收实训并完成,一旦打破这种模式,学生在短时期内会有很大程度上的不适应。所以如果完全依赖学生自主选择实训项目和内容,将会缺乏科学性,不能达到开放实训室的效果。所以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以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主题实训项目和自主设计内容的实训项目为补充的开放性实训体系。在这种体系指导下开展实训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
3.在现场管理上,探索“定置式自主管理”的开放管理模式。开放实训室打破了传统实训室现场管理的模式,实训室在时空使用上和项目准备上都比以往更加复杂,依赖传统的单一实验员负责制度已经难以解决,所以我们探索“定置式自主管理”的开放管理模式。“定置式自主管理”是通过对工作现场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科学分析,以实现物品在工作场所的科学定置,使学生成为定置管理的直接责任人,接受实训指导教师的监督检查,考核结果纳入实训成绩,从而实现人和物的最有效结合。这种实训教师和实训学生共同承担实训现场管理的“双责任人”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解决实训指导教师的现场管理工作量过大,管理不到位,实训成本不好控制等问题。并且在实现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能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训练。
4.在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探索“多元化”的开放管理模式。相对于传统实训室,开放性实训室的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更难的工作任务和更繁重的工作量,而现有的实训教师队伍不管从数量和能力方面都难以承担。所以我们探索了由专任理论教学老师、专职实训教师和兼职的行业专家和企业创新创业人才共同组成“多元化”的实训教师队伍的模式。专职实训教师主要负责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实训室运行与开发,并参与实训项目的开发和指导;专任教师则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是实训项目开发和指导的主力军;而兼职的行业专家和企业创新创业人才不仅要对校内专任理论教学老师、专职实训教师进行培训,也担负着对学生开展主题实训项目和自主设计项目的指导。
5.在实训经费上,探索“消耗成本+管理费用”的开放管理模式。开放性实训室管理可以通过优化管理方式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教学计划内的实训消耗是学院完成教学的必须开支,由学院统一支付。而在教学计划之外,可以对前来进行实训的学生、老师和外来人员收取一定的费用。本院的学生和教师只需要支付完成实训的消耗成本,而外来人员缴纳的费用则包括实训消耗成本和一定的管理费用。收取的管理费用用于补贴指导教师的津贴,减少甚至完全弥补学院由于开放实训室所支付的成本,逐步实现以“实训养实训”的目标。
为了保障实训室开放任务的顺利完成,需要学院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
1.建立开放性实训室的“学分补偿”制度。开放性实训室的“学分补偿”制度是指学生参加本专业开放性实训课程取得的学分应该作为实践课程的学分,跨专业参加开放性实训取得的学分替代公共选修课程的学分。鼓励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种兴趣小组,对参加开放性实训项目成绩突出的完成创造性成果的学生给予学分奖励。今年,旅游管理专业的一名同学获得了教育部举办的“中餐主题宴会设计”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学院给予该同学免修“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4个学分的补偿,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参与课后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2.对教师参与实训项目研发和指导的给予教分补偿。为了保证开放性实训的效果,建立一套适应开放性实训室的教学文件已经迫在眉睫。学生是实训过程的主体,在为学生提供传统的实训标准文件基础上,还需要为他们提供开放性实训成果和考核方案,这将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实训的标准性文件。虽然我们提倡学生自主选择完成实训项目,但为了保证项目开展过程的有序和有效,教师对学生开展实训项目进行指导是必要的。由于开放实训室,大大占用了教师的休息时间,给予指导教师相应的教分补偿也是必要的。今年,学校给予了“中餐主题宴会设计”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团队260个学时的教分补偿,大大提高了教师参与学生训练指导的积极性。
3.加强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开放性实训室的管理需要一支既要掌握扎实的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更要有突出的团队凝聚能力的优秀指导教师团队。所以可以通过为专任实训教师制定“量身定做”的教师培养方案;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外出进修培训;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能工巧匠到学院现场指导、搞讲座;引进双师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与企业、科研单位、兄弟院校建立人员交流等形式组建一支专兼结合、动态互补、校企共享的高水平实训室管理队伍。
4.加强实训课程的考核力度。实训室开放项目的实施,如果完全依赖于学生自觉,即使项目设计合理,学生有兴趣也增长了见识,但没有任何压力的学习,还是很难将实训内容执行下去,实训效果也不能保障。所以,我们建议将实训课程各科内容分解成若干模块,每个重要模块都要单独进行考核,各模块的累计分数就是本课程的实训成绩。任何一个模块不及格都会影响到本门课程的成绩,迫使学生自主到实训室完成实训内容。
总之,开放性实训室的管理只有处理好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开放与约束以及职业技能和岗位对应的关系,并结合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让开放实训室实现预期的目标。
[1]常海涛.高职院校开放性实训室管理体制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
[2]朱建军.开放性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的研究[j].社会经纬,2014
[3]高丹.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
旅游管理专科论文题目篇六
旅游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微观主体的旅游企业对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承担重要责任,实施生态管理是旅游企业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旅游企业的生态属性入手,分析了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及特点,并指出了旅游企业实施生态管理的相应策略。
旅游企业 生态管理 生态经济系统
旅游业的发展因其对自然资源高度的依赖性,对生态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旅游活动对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被重视。作为旅游经济的微观主体的旅游企业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当今社会经济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外向型的旅游企业将首先面临这一挑战,实施生态管理不仅会给旅游业带来新的活力,也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旅游企业生态管理是指旅游企业运用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通过对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调节、控制,以提高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生产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整个生态经济系统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实现旅游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活动。旅游企业生态管理的本质,是要使旅游企业的整个生态经济系统达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以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却不超过系统平衡所允许的阈值,核心是使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旅游企业的生态管理不同与一般的企业管理方法,它是一种管理理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系统工程。
(一)流:资源利用开发配置的生态问题
旅游业具有高度的行业关联性,它是通过与同业竞争者、供应商、顾客、政府、社区、学校、社会公众、其他行业和企业等利益相关者之间连续进行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等来维持其新陈代谢的。占用大量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能源和排放大量的废弃物并产生污染是旅游企业的基本属性,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在于短浅的资源开发行为和低的资源利用效率。旅游企业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不仅要考虑各种“经济流”,更应关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流”,正确处理好各种“流”的关系和影响,必须通过资源的有效开发配置来实现。
(三)序:生态系统的功能问题
一个和谐的生态经济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配置、价值和还原缓冲功能,具备自组织、自催化的竞争序主导生态经济系统的发生与发展,以及自调节、自抑制的共生序保证生态经济系统的持续与稳定,而这一切的关键取决于组织和人的经营、管理、控制行为。旅游生态经济系统是在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通过人类的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改造而建立起来的自然与人类的复合体系,在此体系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样遵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生态法则。旅游企业通过实施生态管理,更好地认识竞争与共生的矛盾关系,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竞争序和共生序。
(一)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
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由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构成的复合系统,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与环境是维持和发展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基础和前提,是旅游者旅游的主要对象物,也是当今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构成了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主导因素。经济系统是维持和发展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保证,是旅游企业经营目的所在,也是现代旅游活动的本质。社会系统是实现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保证,是旅游者、旅游企业社会价值的体现,是旅游这种生活方式之所以流行的原因。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多级多要素系统,其各级各类子系统都包含了众多的构成要素,各要素间产生物质与能量的交流和转换。
(二)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
1。对生态资源的高度依赖性。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业对自然资源有高度的依赖性,神奇的自然景观、优美的环境、丰富的历史遗存,无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作为经济单元的旅游企业需要消耗大量的生态资源,而资源的有限性要求我们要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作为其发展的宗旨。生态资源既是旅游业产品的重要组成,也是旅游企业发展的动力基础。
2。旅游容量的有限性。旅游业并非无污染的产业,由于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旅游区生态环境退化乃至失去旅游吸引力的事例屡见不鲜。我国一些自然保护区出于单纯的经济目的,热衷于旅游、餐馆、游乐等设施的投入,大兴土木,旅游地生态环境的退化对旅游规划与管理提出了挑战,如何将旅游的发展建立在生态安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般认为旅游容量由自然环境容量、人工环境容量、社会环境容量三项组成。无论哪一种容量,均是数量有限的,即存在不能超越的阈值。
3。生态经济系统的脆弱性。旅游企业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严格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因为旅游经济活动使系统的抗干扰和自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而从旅游产业的自身特点来看,旅游需求与供给受到来自于客源地和目的地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旅游需求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给旅游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健康运行带来困难,也给旅游业严重依赖的生态环境带来周期性破坏。旅游业发展的自身高弹性与其生态系统结构的不稳定性共同决定了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特点。
4。系统功能的多重性。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由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构成的复合系统,该系统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多重性特点。旅游企业通过提供服务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的旅游生态系统又能使其具有生产生态产品、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地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减缓甚至消除环境污染、减少自然灾害、保持人类生存环境稳定、健康等生态功能。生态功能的维持和发展是实现旅游经济功能的前提和保障,旅游经济功能的完善为生态功能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也是优化旅游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
(一)培育生态理念
旅游企业生态管理理念应包括生态战略理念、绿色营销理念、“清洁生产”理念、生态财务理念、生态文化理念等。旅行社是联系旅游者与旅游企业的纽带,在了解需求及指导供给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树立和营建绿色营销观念是旅行社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生态理念;饭店属高消费场所,必然占用消耗大量资源,转变经营观念、创建绿色饭店是旅游饭店的持续经营之道;旅游景区作为旅游者的目的地,按照生态产业园的设计思路对景区进行规划设计及管理,是景区实现生态管理的首选策略。
(二)构建旅游企业生态管理运行机制
旅游管理专科论文题目篇七
:所谓的旅游管理就是指旅游行业中的管理者为了更好的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合理的运用各项职能,以对旅游业中的财、物、人、地区及部门所开展的计划、组织以及监督或协调等相关工作。伴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也随之快速发展,但是目前在改革的过程中仍然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本文以关于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探讨为探究话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旅游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探析
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在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方面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因此怎样对旅游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以更好的符合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已经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对旅游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不仅是时代创新的一个重要体现,更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其也可以更好的符合旅游行业形式变化、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是各个旅游企业提升服务质量的必经之路。
所谓的旅游管理就是指旅游行业的管理者为了提升旅游活动的整体质量,以为旅游者提升更为优质的服务,从而运用自身所具有的各个职能,对旅游行业中的各项资源进行计划、指挥、调节以及监督等一系列的相关活动。关于旅游管理的必要性,首先,旅游管理所开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将旅游部门和国内、外旅游业以及旅游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好的协调。旅游业不仅是一个单独的部门,更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其又是一个较为综合的专业,和国民经济中的诸多部门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其次,旅游管理也是协调旅游行业内部与其他部门以及企业关系的实际需求。在旅游行业中,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企业都是开展经济活动的组织,同时也是开展经济活动的基础单位。
(一)缺少宏观管理
旅游业属于我国的第三产业,随着其发展的迅速加快,很多单位以及部门也相继成立了饭店、交通服务以及旅行社等企业,这些企业的人事权以及企业产权也归属于不同的部门。在旅游行业中,除了青旅、中旅、国旅之外,几乎各个旅行社都处于同一个系统,这种现状也就导致了旅游行业的系统出现各自为政以及多头建设等情况。特别是在市场疲软以及客源不足的情况下,造成各个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加大,从而导致了市场混乱以及内部矛盾等诸多的问题。
(二)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首先是商品业整体的开发滞后。商品在旅游创汇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其往往具有劳动密集、成本低以及利益大等诸多优势,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推动工商业的整体发展。但是由于在生产以及销售体制上缺少完善性,使旅工商出现了严重的不协调,一些旅游商品长期的处在自发状态,在产品品种上也存在着单调、创新不足以及老化等诸多问题,导致其优势不能够充分的得以发挥。其次,在旅游交通上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旅游交通由于受到了短线制约,所以长期以来都处于较为紧张的局面。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客源形式良好的局面,在国际航班中也出现了大量的来华游客,因此也就出现了“一票难求”等诸多的状况,另外在交通口岸的发展以及配置方面也存在着严重滞后的问题。
(一)增强行业整体的管理体制
对旅游行业整体进行体制改革已成为现阶段的必然趋势,旅游管理要求政府的相关主管部门直接的对所属企业所开展的相关活动进行管理,但是目前这一要求显然早已不能符合现阶段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因此只有真正将部门的相关管理体制转换成行业整体的管理体系,才能更好的适应目前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求[3]。行业管理可以按照劳务及产品所具有的特点来对企业进行划分,之后再由政府的相关部分对其开展归口管理。也可以说,不管旅游企业是处于哪一部门下,从行业整体上看,都是统一归属旅游局所进行管理的。与此同时这一行业管理也应合理的转换主管部门的相关职能,以实现三方面的改革,分别是由微观转为宏观,直接转为间接、部门转为行业,从而更好的增强旅游行业整体的管理体制。
(二)完善企业个体的管理体制
首先旅游部门应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以清理掉一些不符合成立条件而创办的旅游企业,从将政企分开更好的得以推行,已使企业成为自负亏盈的主体。同时也应积极的推进政企分开,以形成一种大型国民企业主导,而中小企业有序发展的格局。从而对企业经营环境进行更好的优化,以创造出企业之间公平竞争的良好条件,并统一进行税负,灵活制定用工条件,以更深层次的完善和推进企业的经营承包责任制,并以股份制改革为主要方式,对旅游企业进行经营方式的创新变革,根据其所在区域设置相应的经营试点。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在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缺少宏观管理和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等问题。因此行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增强行业整体的管理体制以及完善企业个体的管理体制等途径进行合理的改善和解决,以有效的提升旅游企业的服务水平,从而为旅游行业的整体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更多关于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策略让我们在未来的实践中一起探索吧。
[1]孙树风.关于国有煤炭企业干部人事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的探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06):108-110.
[2]杨文德,张拓.甘肃省地方司法体制改革中关于法院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问题及建议[j].赤子(上中旬),2015,(01):183-184.
[3]李玉兰.关于深化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4,(36):207-208.
旅游管理专科论文题目篇八
高职教育从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发展迅猛,成绩卓著,为我国各行各业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其教学手段和方法面临着改革和创新,旅游管理专业高职教育需要以其自身特点为前提,探索教学方法的革新。
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
回顾我国职业教育尤其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要正确认识与全面把握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我们应弄清一个问题:要对高职教育进行准确定位,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也是准确把握高职教学特点的前提和基础。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就目前而言,主要指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科教育。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观念转变是否到位的问题,也有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既有教学条件投入相对不足问题,也有教学方法不适应人才培养要求的问题。笔者拟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探讨。
高职教育的教学与其它教育类型、层次的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共同遵循的教育教学规律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通过比较研究,我们认为高职教育的教学有以下八个特点: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导向性
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导向性,就是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它强调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质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这个素质结构主要由四个要素构成,一是完成职业任务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或动手能力(行业通用技能)二是完成职业任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三是职业岗位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就业弹性(职业特定技能);四是在技术应用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等(核心能力)[1]。
(二)教学对象的较大差异性
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因而分析和研究教学对象很有必要。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生源整体素质偏低,起点不一,差别较大。我国高职教育的生源类型较杂,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普通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等,但绝大多数是来自普通高中。这三类学生入学起点不同,文化、专业素质不同,甚至生理、心理素质也有差别,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素质结构复杂,水平参差不齐,教育难度较大,出现“管理难,教学难”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
(三)教学组织的灵活多样性
机动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长短和时间的组合方式灵活多样,即弹性学制。二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制、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要求,其教学模式与方法可不同,以适应复杂多样的教学情况。三是课程设置的多样性。总之,通过课程设置的多样性来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
(四)教学考评的技术技能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二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为重点;注重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的考评;三是整个教学过程注意恰当渗透职业资格考试教育,努力使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四是教学考评与就业创业结合,注重培养和考核学生的岗位技能、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坚持正确的就业导向。
(五)教、学、研、产的统一协调性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做到教学研产的统一协调性,才能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一是教、学、研、产是一个既有各自功能又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做到协调统一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二是既做到教、学、研、产的统一协调,又能发挥其各自的教育功能。
(一)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强调学生参与
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课程一般都是模块式,分三年进行。在设置上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学习及学习能力,主要由课堂参与、独立作业、小组作业、外出考察、毕业论文组成。第一年主要课程有旅游口语训练、旅游法规、中国导游基础知识、导游服务技能等专业基础必修课。并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带学生到安徽皖南进行为期一周的民俗自然风情考察。第二年主要课程有旅游市场营销、客源国概况、旅游心理学、实地导游、旅游产品策划等专业必修课,并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带学生在南京市内景点进行导游实习,第二学期到华东四市(无锡、苏州、上海、杭州)进行为期一周的导游见习。第三年学分第一学期课程有旅游会展、旅游投资学、应用英语等专业选修课程,第二学期主要是写毕业论文和进行旅行社和酒店的毕业实习。
(二)教学内容围绕导游职业资格证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全国导游职业资格以能力本位为指导,由旅游机构制定出旅游领域的能力标准,以此来衡量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能力。从学习的角度来看,这些标准实际上就是学生学习的目标。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课程与职业的匹配程度比较高。在核心技能课程的开发中,注重课程内容自身的逻辑性与职业要求的结合。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是面向世界、面向不断变化的行业发展需要的,观念新、内容广,并且注重学生方法论、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行业指导性。
(三)教学手段灵活,强调团队合作,加强实践锻炼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教学扩大讲课信息量,增强趣味性与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学习,如外出考察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视听教学、分组作业等,都属于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调团队工作,分组讨论、分组作业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形式。外地考察和实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前获得工作方面的知识与经验,以适应企业的需求。实习单位包括大众性的旅游公司、旅游景点、旅馆、旅游机构和旅行代理公司等。
(四)师资要求严格,强调教师的双师资格
实际工作经验新的时代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求专业教师每人都持有全国导游员资格证书,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必须有一定的旅行社或酒店的挂职锻炼经验。
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特征对传统教学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在认真总结传统授课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根据不同课程及同一课程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采用灵活多样而又相对稳定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
旅游管理专科论文题目篇九
从生态旅游资源、交通区位、经济社会环境、旅游规模、旅游规划等方面详细论证了聊城市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为区域发展生态旅游挖掘优势提供决策依据。
聊城市;优势;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当时是指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并且在旅游过程中这些自然景物不应受到损害[1]。在全球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充实,目前一般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绿色旅游”和“保护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
中国旅游业在经历了二十多年以观光为目的的初级发展阶段后,休闲度假式旅游及其他商业性旅游已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和国内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休闲度假旅游业作为当今富有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的朝阳产业,已成为各国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的行业。实践证明,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逐渐为旅游业界和理论研究者所重视与关注,已经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它的实施对于旅游区的保护和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山东省聊城市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在创建“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的过程中,聊城市把握住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第十一届全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等难得机遇,通过科学市场定位和明确发展目标,逐步打造生态旅游体系,并积极纳入到山东省旅游大格局中,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聊城市地处山东省西部,位于北纬35°47‘-37°03′,东经115°16′-116°30′之间。总面积8590km2,全市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显着的季节变化和季风气候特征,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气候适宜,光照充足。聊城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人口万人。
(一)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1.江北水城———韵味独特。
聊城以水兴城,以水而闻名,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3条,流域面积在30km2以上的河流有23条,黄河在此蜿蜒百里,京杭大运河从市区纵穿而过。城市建成区内湖、河水域面积达13km2,占城区国土面积的1/3。
聊城市内的东昌湖始建于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在原护城河的基础上经历代开挖而成,是我国江北地区罕见的大型城内湖泊。聊城市以环绕于古城四周的东昌湖为基础,对湖区多次进行了清淤开挖,使湖区的水域面积不断扩大,现已达到,是中国长江以北最大的城内人工湖,且把方方正正面积达1km2的宋代古城环抱怀中。在确保东昌湖水水质的基础上,相继进行了古运河四期开发工程,总长12km,把东昌湖与古运河相连通,建设后的东昌湖风景区以建于北宋时期的聊城古城为中心,以水面辽阔、风景秀丽、环绕于古城区四周的东昌湖为依托,集中体现了聊城“水、古、文”的特色,营造出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河一体”的独特风貌。
近年来,聊城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挖掘水的内涵,做足水的文章,先后完成了东昌湖湖底清淤、湖岸衬砌、亭榭修建等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了占地1600 亩的湖滨公园,修建了金龙、腾凤广场和具有国内一流水准的水城明珠剧场。在东昌湖周围分别修建了凤凰科技园、姜堤乐园、梦幻乐园和马颊河度假村,成为游客观光游玩的好去处。
卓越秀美的江北水城,风光无限,魅力迷人,是现代都市人品味自然风光的上乘选择。
2.运河古都———文化底蕴深厚。
聊城曾因京杭大运河而兴,明清时期,商贾云集,会馆林立,帆樯如林,百业兴隆,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聊城有25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共遗留下400 多处文物古迹。这里有新石器时代的景阳冈遗址、魏晋时期的曹植墓、明代的光岳楼、明清时期的临清运河钞关、清代的山陕会馆等历史遗迹。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老残游记》的许多题材都取之于这里。历史上第一个以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国家的杰出庖人伊尹,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知名学者、史学家,以清勤着称于世的傅以渐,平民教育家武训,著名抗日将领张自忠、范筑先,人民的美术教育家李苦禅、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傅斯年、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季羡林、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都是聊城人。聊城这座运河古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广大游客体验千年运河带来的运河文明。
3.生态聊城———宜休闲度假。
聊城地处平原,生态资源特别是湿地、温泉、森林等资源非常丰富。以天沐温泉旅游度假区、马颊河森林度假村、马西森林度假带、万亩梨园等景区为主构成的生态旅游线,以休闲、保健、度假等功能和独特的平原田园特色吸引大批城市游客。
近年来聊城市坚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战略,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突破口,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上档次的龙头企业、成规模的特色农产品基地、无公害的农产品品牌。全市8 个县(市、区)全部成为省级以上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已建成超过100 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果品生产基地,生态庭院过万户。目前聊城市拥有山东省旅游强县3个,山东省旅游强乡镇5 个,山东省旅游特色村6个,好客人家农家乐3个。
4.地方特产,质优价廉。
聊城拥有丰富的地方特产。东阿阿胶,具有三千年的历史,汉唐至明清一直是皇家贡品,历代《本草》皆将其列为“上品”,誉为“圣药”具有补气养血、滋阴润燥、化痰清肺、调经安胎、改善睡眠、强筋壮骨、延缓衰老、美容养颜、增强免疫力、提高耐缺氧、抗疲劳、抗休克、升高白细胞、抑制肿瘤等多重功效,系中医治疗血虚的首选之品,“东阿”牌阿胶在全国阿胶厂家唯一3次荣膺国家金质奖、唯一荣获传统药“长城”国际金奖和“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称号。魏氏熏鸡,色泽栗红,水分少,皮缩裂,肉外露,无弹性,药香浓,肉嫩骨酥,香而不腻,堪称上等美肴和馈赠佳品。冠县鸭梨皮薄核小,色泽金黄,果肉嫩脆,汁多味甜,为鸭梨中之上品。郎庄面塑,造型简练夸张,着色对比强烈,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被誉为“中国一绝”。
粗布具有不起球、抗静电、冬暖夏凉、吸潮透气等特点,一年四季均可使用,是理想的绿色产品。“武大郎烧饼”因在《水浒传》、《金瓶梅》两部古典名著中均有描述而名扬四海。武大郎烧饼金黄酥香,造型美观,香脆可口,便于携带,馈赠亲友之佳品。高唐驴肉清香鲜美,香而不腻,烂而不散,具有活血化瘀、滋补益肾的作用。聊城呱嗒食之香酥,味道适口,有馅有面,备受欢迎。聊城市的地方特产,质优价廉,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不断提高,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带动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发展。
(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聊城市地处经济发达的山东省,居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 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代表中国商业文明的京杭大运河和代表农业文明的黄河在此交汇,贯穿中国南北的京九铁路和连接祖国东西的胶济邯铁路及高速公路在此相交形成“黄金大十字”。聊城铁路编组站是京九线上的4大编组站之一。火车站改造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2011年年底前竣工后,聊城火车站将成为山东省除济南、青岛、烟台之外站房建筑面积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现代化车站。从聊城出发,1小时到达济南空港,4小时到达青岛海港,4个半小时即可到达北京。聊城不仅起着辐射和带动鲁西经济发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与山西、河北等内陆省份进行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既可利用东部沿海的先进技术,还可利用东部省份的丰富资源,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内陆口岸和辐射冀鲁豫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
旅游管理专科论文题目篇十
1.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缺乏实践性
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一味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严重忽略了对学生实施实践性教学。首先,纵观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安排,理论课时比重过多,教师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多少。其次,虽然进行实践教学,但是实践教学课时较少并且教学方式严重滞后。之所以开展实践教学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有效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仍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基本上都是教师在教室内亲自示范操作,学生只需要仔细观察,无法亲自进行实训操作。这种实践教学仅仅只是表面文章,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最后,教学内容设置缺乏科学性。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极高的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较大的区别,不能笼统沿用传统的课程安排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设置极少结合学生的就业形势,要么偏向酒店化管理,要么偏向旅行社管理,可见,其教学课程设置十分不妥当,不能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2.实训活动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资金有限,尚未建立自主的实训基地,因此,无法为学生提供旅游实践教学的平台。教师只能在教室内开展实训活动,导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同时,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同样缺乏实践经验,其教学经验仅仅停留在理论教学方面,加上没有强大的资金作为支撑,在实训活动中严重缺乏相应的硬件设施,导致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
3.师资缺乏实践经验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高的学科,因此,对任职教师的整体要求较高。教师不仅需要完善的理论知识基础,而且必须具备丰富的旅游阅历和实践经验。教师作为学生的主要指导者,其自身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可见,当下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是阻碍旅游管理专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现有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大部分缺乏从业经验,许多都是直接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直接走上教师岗位,严重缺乏实践经验,对学生的教学也只是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指导学生。久而久之,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只能成为富有完善理论知识的书呆子,而不能成为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1.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旅游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存在较大的区别,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因此,在其教学过程中,纯理论的教学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其实际的教学需求,应该充分运用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实训平台。在校内实训基地内,学生能够学到许多课堂教学中所不能学到的内容,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真实的训练环境,有效帮助学生以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大大提高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率。同时,在实训环节中,教师能够清楚了解到学生实际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水准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无形中加大 了教师的任务,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完善的旅游管理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从而才能提高旅游管理教学效率与质量,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优秀人才。目前,现有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严重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当务之急必须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对于现有的教师定期集中组织培训,鼓励教师深入到旅游企业中完成一定的旅游实践活动。利用这种方式,不但丰富了教师的实践经验,而且帮助教师掌握当下最新的旅游资讯,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显著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不断引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兼具的优秀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强化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指导作用。
3.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创业精神
校企合作是开展实践性教学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实现理论联系实践最简单的手段。首先,在校企合作教育下,企业不仅能够为旅游管理专业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撑,而且能够为其提供诸多的硬件设施,帮助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教师可以参与到旅游公司的管理和运作中,有效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其次,学生能够进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不断积累自身的实践经验,为以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旅游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能够走进校内教学,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企业管理人员能够给学生详细介绍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学生能够以其为榜样,刻苦努力,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不断树立创业精神,实现学生更好地发展。
综上所述,在旅游业繁荣发展的当下,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加强实践教學,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学生培养成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具的复合型人才,为旅游行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而不断推动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壮大与发展。
旅游管理专科论文题目篇十一
本文指出我国对外旅游信息传播失误是导致境外游客在中国的游览行为具有跨度大、目的地停留时间短、参观名胜数量少,旅游购物花费少、重复观光少等特点的主要原因。认为推行以旅游区划为基础的信息传播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主张改变将少数重点城市作为中国象征的传统思路,分区域成系统地推介我国各地的旅游资源集群,特别是吸引力强的世界遗产集群;同时建议挖掘旅游资源与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建立游客激励系统,拓宽整合传播途径。
旅游信息传播;旅游区划;世界遗产;游客激励系统
马耀峰等的研究表明:由于境外观光客进行的是大尺度的空间旅游,因而他们在中国的游览行为具有区域跨度大、参观名胜数量少,但级别高、旅游花费少、重复观光少等特点。马耀峰等将这些特点归结为跨国旅游者的固有特征。但我们认为,这是由于我国面向境外旅游信息传播的.失误所致。
(1)需要改变原有以管理为主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徐马陵提出必
(2)中国旅行社进行国际旅游信息推介时,大都选择开价高、路程长的旅游路线,相对于其他亚洲周边国家,中国旅游市场的竞争力较低…。例如根据1999日本人海外旅行的总体统计,日本人到中国的旅游费用平均数为万日元,与到东南亚的万日元相比较,总数的差距虽然不大,但其中到中国的旅游参加费平均为万日元,比到东南亚为万日元要高;而相对购物费用则比该地区都要低(中国为万日元,东南亚为55万日元)。也就是说,到中国旅游的入境游客必须付出相当大比例的费用(67%)用于旅游必须费用上,缺少多余经费去做其他消费。
(3)未能重视旅游商品的信息传播,旅游购物所占旅游外汇收入仅为20%左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0%。这种现象不仅与我国旅行社向外推荐的线路长,参加费用大,购物费用减少有关,同时也受到我国对旅游商品信息传播不够的负面影响。入境旅游者对当地文化通常不熟悉、不了解,因此,旅游商品的开发、设计与销售,都必须伴随着信息传播与文化教育的过程而展开。
(4)未将旅游营销与文化传播有机地结合起来。无论古今中外,旅游观光都是了解和传播目的地文化的重要途径。随着国际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注意到旅游的这种功效,并将其作为国家文化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据调查,英、美、日、德、等国的旅游者均把“与当地人交往、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当作出境旅游的三大动机之一…,旨在通过自身文化品牌和国家形象的再塑造。而我国对旅游业的重视还只是仅仅从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着眼,尚未能将其提高到增强“国家魅力”的战略高度,未能把接待每个外国游客的机会看作传播中华文化的宝贵机会。
1.旅游区域规划的信息传播
旅游管理专科论文题目篇十二
旅游成为人们日常休闲的一种生活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旅游项目的需求趋向多样化,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将革命传统教育与休闲融为一体,迎合了人民群众对于 红色文化 的需求,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发展态势良好。
中央办公厅、_办公厅发布的《2015~20xx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发展红色旅游,对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有利于保护革命文化遗产
承载革命遗物的革命文化遗产是 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 ,具有很高的历史性与科学价值,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成果。通过参观革命文化遗产,可以让我们直观地回顾历史。我国《 十一五 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 要高度重视重要革命历史文物的收集、整理和重点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 。随着国家对革命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力扶持与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对于革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不仅可以保护与整合我国的革命文化遗产,还能更好地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灵魂。 个民族,没有优秀的精神品格,就难以立足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国民族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 精神等,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让民族精神得以丰富与延续。
红色象征着革命,红色旅游蕴含的 红色文化 ,即代表的中国_人在马列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广泛的文化理念,成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表现我国的民族精神,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弘扬民族文化,使国内外的旅游者深刻地认识中国的红色文化,了解中国的优秀革命传统。
有利于发展旅游经济
伴随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与旅游业的发展,红色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在全国掀起了一股革命历史文化旅游热。红色旅游不仅可以了解当地的民俗风腈和秀丽的自然景观,还可以在旅游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寓教于乐,寓教于游。革命老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坚持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有利于拉动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老区产业结构,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
据统计,每年全国各地红色旅游区的旅游效益为200亿元,同时促进了交通、农业、食品、商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论文。红色旅游可以刺激旅游消费市场,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重视红色旅游项目的建设与开发,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有利于加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
中国_革命斗争历史的纪念馆,纪念地,领袖故居,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红色旅游的载体。全国有许多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如人民_、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是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崭新宣传形式,遍布全国各地的红色旅游区,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部栩栩如生的教科书,在欣赏人文红色景点时,以参观革命纪念地的方式了解到无数中华民族的先烈们为了振兴中华齐心协力,同仇敌忾的感人事迹,潜移默化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灌输给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民族传统,培育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
管理体制欠缺
红色旅游景区是由旅游部门与文化部门共同管理,由于两个部门各自不同的职责而发生分歧,如文化部门出于保护文物资源的意愿不愿让旅游部门来开发景点,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不利于我国红色旅游的充分开发与发展。
资金短缺
红色旅游资金大部分是由政府拨款,缺少其他资金的扶持,政府设立了红色旅游专项基金,但是资金管理乏力,部分革命文化遗产因缺少进行维修与保护的经费而遭到破坏与毁灭。一些景点的改扩建工程只能搁置,导致红色旅游景点的经济发展滞后,开发利用的空间不大。一些地方的红色旅游景区基础配套设置不完备,交通、餐饮、住宿成为红色旅游发展的瓶颈。另外,红色旅游活动的形式过于单一,一般采用以橱窗展示的方式,缺少吸引力,难以激发旅游者的共鸣,达到教育的效果。
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红色旅游的从业人员不断扩充,由于红色旅游是一项新兴的产业,当前从事红色旅游服务的人员良莠不齐,一些招聘单位缺少对他们的培训意识,导致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在对游客进行讲解中,不能很好地提炼当地红色景区所折射的红色文化的内涵。
加大资金投入
红色旅游景点除了国家和政府的各项资金外,还要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广泛吸纳来自社会团体,投资产和社会群众的投资,用这些资金来完善景点的建设工作和相关配套设施,要引进现代科技,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和声、光、电等感官媒介将单调的陈列资源生动化,使人身临其境,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集教育性与观费l生于一体,增加旅游景区的吸引力,使红色形象深入人心。
提升红色旅游品牌效应
红色旅游区和革命老区的所在地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管理与协调机制,运用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的手段整合红色资源,合理开发,不断拓展红色旅游的发展空间,扩大国内与国际市场,促进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
旅游管理专科论文题目篇十三
:所谓的旅游管理就是指旅游行业中的管理者为了更好的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合理的运用各项职能,以对旅游业中的财、物、人、地区及部门所开展的计划、组织以及监督或协调等相关工作。伴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也随之快速发展,但是目前在改革的过程中仍然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本文以关于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探讨为探究话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旅游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探析
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在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方面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因此怎样对旅游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以更好的符合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已经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对旅游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不仅是时代创新的一个重要体现,更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其也可以更好的符合旅游行业形式变化、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是各个旅游企业提升服务质量的必经之路。
所谓的旅游管理就是指旅游行业的管理者为了提升旅游活动的整体质量,以为旅游者提升更为优质的服务,从而运用自身所具有的各个职能,对旅游行业中的各项资源进行计划、指挥、调节以及监督等一系列的相关活动。关于旅游管理的必要性,首先,旅游管理所开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将旅游部门和国内、外旅游业以及旅游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好的协调。旅游业不仅是一个单独的部门,更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其又是一个较为综合的专业,和国民经济中的诸多部门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其次,旅游管理也是协调旅游行业内部与其他部门以及企业关系的实际需求。在旅游行业中,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企业都是开展经济活动的组织,同时也是开展经济活动的基础单位。
(一)缺少宏观管理
旅游业属于我国的第三产业,随着其发展的迅速加快,很多单位以及部门也相继成立了饭店、交通服务以及旅行社等企业,这些企业的人事权以及企业产权也归属于不同的部门。在旅游行业中,除了青旅、中旅、国旅之外,几乎各个旅行社都处于同一个系统,这种现状也就导致了旅游行业的系统出现各自为政以及多头建设等情况。特别是在市场疲软以及客源不足的情况下,造成各个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加大,从而导致了市场混乱以及内部矛盾等诸多的问题。
(二)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首先是商品业整体的开发滞后。商品在旅游创汇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其往往具有劳动密集、成本低以及利益大等诸多优势,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推动工商业的整体发展。但是由于在生产以及销售体制上缺少完善性,使旅工商出现了严重的不协调,一些旅游商品长期的处在自发状态,在产品品种上也存在着单调、创新不足以及老化等诸多问题,导致其优势不能够充分的得以发挥。其次,在旅游交通上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旅游交通由于受到了短线制约,所以长期以来都处于较为紧张的局面。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客源形式良好的局面,在国际航班中也出现了大量的来华游客,因此也就出现了“一票难求”等诸多的状况,另外在交通口岸的发展以及配置方面也存在着严重滞后的问题。
(一)增强行业整体的管理体制
对旅游行业整体进行体制改革已成为现阶段的必然趋势,旅游管理要求政府的相关主管部门直接的`对所属企业所开展的相关活动进行管理,但是目前这一要求显然早已不能符合现阶段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因此只有真正将部门的相关管理体制转换成行业整体的管理体系,才能更好的适应目前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求[3]。行业管理可以按照劳务及产品所具有的特点来对企业进行划分,之后再由政府的相关部分对其开展归口管理。也可以说,不管旅游企业是处于哪一部门下,从行业整体上看,都是统一归属旅游局所进行管理的。与此同时这一行业管理也应合理的转换主管部门的相关职能,以实现三方面的改革,分别是由微观转为宏观,直接转为间接、部门转为行业,从而更好的增强旅游行业整体的管理体制。
(二)完善企业个体的管理体制
首先旅游部门应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以清理掉一些不符合成立条件而创办的旅游企业,从将政企分开更好的得以推行,已使企业成为自负亏盈的主体。同时也应积极的推进政企分开,以形成一种大型国民企业主导,而中小企业有序发展的格局。从而对企业经营环境进行更好的优化,以创造出企业之间公平竞争的良好条件,并统一进行税负,灵活制定用工条件,以更深层次的完善和推进企业的经营承包责任制,并以股份制改革为主要方式,对旅游企业进行经营方式的创新变革,根据其所在区域设置相应的经营试点。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在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缺少宏观管理和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等问题。因此行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增强行业整体的管理体制以及完善企业个体的管理体制等途径进行合理的改善和解决,以有效的提升旅游企业的服务水平,从而为旅游行业的整体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更多关于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策略让我们在未来的实践中一起探索吧。
[1]孙树风。关于国有煤炭企业干部人事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的探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06):108—110。
[2]杨文德,张拓。甘肃省地方司法体制改革中关于法院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问题及建议[j]。赤子(上中旬),2015,(01):183—184。
[3]李玉兰。关于深化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4,(36):207—208。
旅游管理专科论文题目篇十四
目前,涉外旅游发展的要求高素质的涉外旅游人才,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涉外旅游越来越显示出活力。
本文从秦皇岛旅游立市及创建“国际旅游名城”背景出发,分析了涉外人才需求及文化素养构成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对策。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文化软实力”高度重视文化、价值观念等影响力,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用以衡量一个国家、地区,乃至城市的重要标准。涉外旅游发展急需一批既懂外语又有专业素养具备文化软实力的高素质涉外人才。本文以秦皇岛涉外旅游发展为例探讨高素质涉外人才的培养问题。
2008年海南省举办的2008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秦皇岛与张家界、昆明等7座城市一起荣获“国际旅游名城”称号。2009年9月初,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秦皇岛市确立了旅游立市发展战略,即按照建设“中国北方最大滨海休闲度假基地,国内最佳、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的要求,全力构建以旅游业为中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用5至10年时间,把秦皇岛建设成为休闲度假胜地、山海生态宝地、长城文化高地、健康长寿福地,整体打造“国际旅游名城”。2010年12月9日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工作会议上,秦皇岛被国家旅游局和发改委确定为全国首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随着秦皇岛旅游立市战略的实施及国际旅游名城的建立,可以预测,入境旅游市场将会拥有及其广阔的发展空间,而高质量的涉外旅游人才势必炙手可热。
本文经过对市内20多家大型旅游企业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业内对涉外旅游人才的需求,完成问卷调查,归纳出涉外旅游人员应具备的文化素质。
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牢固的专业相关知识作为涉外旅游,首先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特别是口语水平,还要掌握常用的跨文化所需的翻译技巧。同时,牢固的旅游专业和相关知识是掌握业务的必须,无论是导游还是饭店服务,抑或商务、会展服务,都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当然,如果能涉猎人文、历史和地理等其他方面,一定会促进和实现双方的理解与共识。
端正的态度和促进中外交流的责任感涉外旅游人员的态度将一定程度上对游客构成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的认识,这种印象会被带回他们的国度形成口耳相传的无形资产。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涉外旅游人员的对待中外交流过程中的态度和责任感,起到了促进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交流、理解和友谊的发展的作用。
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跨文化能力涉外旅游中我们传递的不仅是具体的实用信息,更重要的是传播其蕴含的文化。而其间的旅游服务人员更应该对中西文化差异敏感、宽容,具备处理文化障碍过程中的交际能力。
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合理设置课程,增加文化底蕴教学目前许多院校课程结构设计中过于偏重外语专业知识技能、旅游管理学、经济学的理论化知识,而轻视人文知识,或者过分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文化素质的“厚积广发”,这显然不利于涉外人才的培养,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适当地加入文化素质教育方面内容,从而培养多元实用人才。
工学结合、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为培养适应秦皇岛涉外旅游所需的高技能的涉外旅游人才,各高校应加强与深化与旅游企业间的合作,建立一系列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在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上,应使专业教学与企业人才需求接轨,注重人才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满足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注重师资质量,提高高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学生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力量,“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高技能涉外旅游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学校应该选派专业教师到优秀旅游企业参加实践系统培训,也应该建立旅游企业的经理、业务骨干为校外专家的聘任制度,这对对涉外旅游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方面,积极推进高校与旅行社、宾馆饭店等各大旅游企业的校企合作,和谐共建,为教师熟悉专业技能操作提供便利条件,共同提高师资环境和质量。
考核中加强文化素质比例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在对涉外旅游人员的考核与培训中要加强文化素质的比例。为提高涉外旅游人员的素质,可以在培训教材及培训内容中加入文化素质元素,通过硬性指标来强化文化知识,使其转化为能力和素质,最终为涉外旅游服务。
不断扩展国际旅游人才合作项目秦皇岛应该抓住目前良好的发展机遇,积极开展与俄罗斯、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国际旅游方面的合作,鼓励互派学员交流学习、合作项目。依托“国际旅游名城”建立的契机走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的开发道路,建立起国际旅游人才合作培养的机制,为秦皇岛未来国际旅游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对旅游文化的了解与需求越来越强,涉外旅游人员作为旅游文化的传播者,必须加强文化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文化中介者,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纽带!
[1]秦皇岛市旅游业年度报告.
[2]王济华.解析涉外导游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衡阳示范学院学报,2010,(4):140.
[3]刘艺青.浅论校企合作与涉外旅游人才的培养[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07-109.
[4]夏艳秦.高职旅游专业导游文化素质培养探微.中国商界.2009.(4):60.
[5]甘露.加强导游文化素质的培养.文教资料.2005(12):184-185.
[6]肖华芝.从跨文化视角刍议涉外导游的文化素质.西安文理学院学.2009.(8):33-35.
旅游管理专科论文题目篇十五
我国在线旅游创新模式研究
目前,旅游行业已经被定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线旅游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由于在线旅游行业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文章中对在线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在线旅游创新模式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在线旅游创新模式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