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以示范作用为主要目的,帮助人们掌握写作的技巧和规范。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为大家展示一些优秀的写作风格和篇章结构。
2023年初中物理论文(汇总21篇)篇一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逻辑严密的理论学科,同时它也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科学。初中物理则是物理学习的基础,从初中开始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理学科的发展同当今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紧密相连,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并且物理定理多、概念多、实验多,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反应能力与数学计算能力,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转变教学方法,重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在实验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通过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更好学习物理知识,理解复杂的物理现象。如讲到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光的反射,折射,镜面反射等知识时,我们发现许多与光现象相关的简单实验都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实验中感受物理现象。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通过树叶、粉笔、纸片、水、羽毛等具体物体的掉落,让学生在观察中自己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让物理概念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抽象的知识,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活化物理概念。
观察与实验对物理教学的确大有裨益,然而实验教学仅限于那些肉眼可以看得见、生活中具体存在的物体,还有更多与我们密不可分却看不见、摸不着的物体,这要求我们将它们具体化,多媒体就成了这一过程的重要媒介。多媒体是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可以首先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一个模糊的认识,从而让他们对物理现象产生兴趣。物理教学不免枯燥乏味,单一的讲课也可能会让学生厌倦,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物理现象成因的动态演变过程图,能让学生在枯燥原理概念学习中感到新鲜,缓解疲劳,转移注意力,更好地带动课堂,带领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教学当中。例如,讲到分子运动原理时,抽象的分子运动肉眼看不到,只能通过电脑视频加以处理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运动,另外大气压强,浮力,光,电及电磁场等,也可以以同样的方法解释物理概念。
三、在对比中理解物理概念,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无论物理实验还是教学活动,都少不了在对比中理解其概念,在区分中加深理解。例如,可以通过对比法判断分子热运动和物体的机械运动:(1)从概念上判断,分子热运动是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机械运动则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2)从微观与宏观上判断,微观世界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而宏观世界中的物体的机械运动则是用肉眼能看到的;(3)从引起运动因素上判断,分子热运动是自发的,永不停息的,不受外界影响的,而物体的机械运动则要受到外力的影响。通过对比让两种运动的概念区分更加明显,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除此之外,力的学习中也少不了对比,推力、压力、摩擦力、反作用力在不同情况下也会是不同的力,这就需要我们对比区分。
四、重视人性化,将课堂交给学生。
新时期教学要求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物理为例,物理的教学以“精”“细”“练”“思”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自学,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对物理概念有更深的理解,大胆地让学生自己探讨物理概念,老师再加以启发。多给学生时间共同学习、研究、探讨,在实验与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习和思考,让他们时间深入理解物理,爱上物理,是初中物理教学期待结果。另外,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才能把深奥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另外,具备良好道德素质的教师也会赢得学生的喜欢与爱戴,有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也要多鼓励学生,让他们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五、数理不分家,物理教学从数学抓起。
物理和数学一样,在很多问题都需要计算,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较好的计算能力,在物理学习中,有很多学生不是因为不理解而不会物理题,而是因为计算能力差,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导致原本会做的题却不能拿到分数。物理和数学学习一样,需要反复练习,在习题中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将物理教学与数学教学相结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总之,物理源之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进步。
参考文献。
[1]马可.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分组协作学习[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
[2]马可.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j].内江科技,2012.。
[6]陈肖香.浅谈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转变[j].成功:教育版,2009.。
2023年初中物理论文(汇总21篇)篇二
摘要:针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提出几点应用策略,以期对增强初中物理教学效果有所借鉴。
关键词:初中物理;多媒体技术;自主探究学习。
1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普遍应用,而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物理教师也要将这一手段引入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作用,加强多媒体与初中物理的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水平。
2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求知欲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热情高低和学习成绩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兴趣的多少,兴趣是学生的不竭动力源泉[1]。对于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学生而言,物理抽象的知识和复杂的原理是挡在学生面前最大的障碍,抑制学生的积极性。而多媒体形象直观的表现特点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刺激学生感官意识,拉近与物理的距离,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如在教学“杠杆”时,教师可以首先问学生一个问题:“同学们,阿基米德说过一句话:‘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可以撬动地球。’你们觉得他是在说大话吗?”简单的一个问题就抓住了学生的思想,成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随后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搜集生活中涉及到杠杆原理的事例,借助学生熟知的镜头导出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理解,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深入探索的兴趣,比如撬大石头、开啤酒瓶盖,借助杠杆原理,费很小的力却能做到原本不可能的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样一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知识学习瓶颈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元化、集成化又有丰富性、交互性等特点,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能够大大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与形象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表现力,不但有利于信息的加工和整理,而且便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充分感受到物理课堂的乐趣[2]。教师可以利用模拟性课件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所谓模拟性课件,是指用多媒体模仿真实的物理现象,或塑造理论中的理想模型,以供学生观察和学习,帮助学生发现这些物理现象的本质。通过具体教学发现,很多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如在教学“光的反射”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一束光线碰到物体表面而发生反射的现象,同时出现发射光线。为了进一步说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用另一束别的颜色的光线沿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入,可以看到光是沿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射出的。这一过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光的可逆性,对下一步实验的进行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此外,利用以练习为主的课件突破重难点。练习类型的课件,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练习的方式进行训练,通过做一些必要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一类的课件通常采用多媒体给学生提出问题,当学生做出判断之后,再给予相应的指导。如电学中的电路故障、结构、情景分析等都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两极分化现象。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兼顾所有学生。采用多媒体课件,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发展,并有效节约大量的板书时间,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实验教学效果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变微观为宏观。有研究表明,视觉是人们获得信息与感知的主要途径,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视觉体验尤为重要[3]。在具体教学中,不管是概念的构建,还是规律的验证,都离不开学生的观察和想象,没有观察,就没有想象。但是很多物理现象是发生在微观世界中的,难以用肉眼观察和体验,所以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这一难题,将微观世界变成宏观现象,便于学生观察与记忆,从而顺利掌握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如在教学“摩擦起电”时,学生对于“原子推动电子使物体带正电,原子得到电子而使物体带负电”这一物理现象感到茫然,而将其反映在大屏幕上就可以非常形象地展示这一物理运动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物理世界,并牢牢掌握物理知识。
其次,通过虚拟实验模拟,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实验演示呈现知识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实验受到空间与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常常出现力不从心、事倍功半的现象,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之处,利用模拟实验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电流”是初中物理电学中的重点,但是电流在导体中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和把握。虽然教材中配以很多相关插图,但是这些插图却是静止不动的,不能让学生产生电流流动的直观感受。利用多媒体中的动态软件进行设计,则可以很方便地做出导线中正负电流的流动画面,促进学生理解,加深学生印象。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物理教学的目标之一。“温故而知新”,借助多媒体形象具体的表现特点,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点,开展类比教学,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规律,找到物理概念的相同点,不但能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更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初中物理教学阶段,有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如压强概念、功率概念、速度概念、密度概念等,为了帮助学生熟练深刻地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类比教学法。例如:在学习速度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画,让学生明白速度表示在相同的单位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快慢的单位,从而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学习密度概念时,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类比速度的概念,引导学生明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表示单位体积内质量的大小;在学习功率、压强时同样可以类比学习。这样一来,教学过程水到渠成,一举两得,大大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结语。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同时根据物理教学的实际,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增强物理实验效果。因此,物理教师要将物理课堂和多媒体技术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更加有效地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2023年初中物理论文(汇总21篇)篇三
一、通过家庭小实验去验证教材中的重要原理或结论。
二、通过家庭小实验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三、通过家庭小实验把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四、通过家庭小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五、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指导。
参考文献:。
[1]尹海峰.《新课程改革与实践》[j].20xx:169-169.
[2]谭小明.浅谈初中物理家庭小实验的合理开展[j].科学咨询,20xx,05:105.
2023年初中物理论文(汇总21篇)篇四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新课程标准对于初中物理教学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需要始终将学生发展作为重点,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培养学生对于自然与科学的热爱意识,强化实践与探究活动,不断增强其创新与实践意识,保证与社会和生活相互联系。物理学科属于实验科学,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被局限在课堂教学或者是课本知识传授方面,应当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并有效地结合课外活动,进而达成物理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学习活动组织与实施。
一、探究学习特点分析。
(一)全面培养学生能力。
因为中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状态,所以其兴趣十分广泛且容易转移。为此,学生要想对书本当中的原理与规律进行深入的理解,仅仅依靠课本是不够的。如果合理安排课外活动,像小制作或者是小发明,就能够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并且深入理解原理,进而激发其求知欲望。与此同时,学生还能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自主实践或者是创造出实验过程,观察其现象并对细节予以研究,全面培养洞察能力以及探究性学习能力。
(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推动其非智力因素发展。
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个性与特长,所以通过课外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推动学生主动地发展。物理知识的学习即便有实验能力与科学素养作为重要基础,还需要较长时间积累经验,所以在课外活动平台上能够全面地培养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并且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在活动中获取足够的经验。
二、探究学习活动组织原则。
(一)要素有用。
教师需要对学生个体差异予以关注,并且深入挖掘学生个性与兴趣特长,找出学生本身的闪光点,为其创造一定的条件。因此,在开展物理课外活动的时候,教师不能仅仅重视少数优秀学生的培养,而要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与此同时,让学生根据个人爱好与兴趣主动参与活动,进而在活动中不断挖掘潜能,形成个人特长。在此基础上,要想开展物理课外活动,需要充分发挥物理教研组的作用,并且根据教师个性与特长来安排具体的指导小组,确保人尽其才。
(二)因地制宜。
受到地域和城乡之间差异的影响,在物理探究活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主观方面,教师需要尽量获得学校与社会的支持,并创造条件。而在客观方面,应对学校师资力量以及图书与实验设备等予以充分利用。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合理地选择实验与方法,并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
(一)课外观察与小实验。
课外观察与小实验是相对简单的观察实验与家庭实验。在讲解《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观察自家家用电器的工作过程,进而初步了解家用电器。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拆装家中不使用的旧收音机或者是小电饭煲,进而了解电路组成。通过仔细观察与动手实验,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掌握基本概念与认知规律。
(二)设计与制作。
对于物理规律与物理知识的应用,与实验设计和制作具有紧密的联系。为了获得研究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素材,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收集相关信息与素材,并在分析和推理的过程中合理加工获得的信息与素材,设计科学的工作方案,这样才能得出所需要的研究结论。例如讲解《电路初探》这一章节,该课程教学难点就是电路的设计。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各盏灯的工作特点来引入课题,让学生思考自己房间里台灯和壁灯的电路设计,并在电路板上完成电路的制作,也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实地考察医院里病房呼叫电路、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然后根据收集的信息设计电路并制作模型。通过学生设计与制作电路来培养其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能够实现探究学习活动的目的。
(三)创建社会调查小组。
在学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社会调查小组,通过对教材知识的利用,结合实际对生活与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予以解决。通过对当地能源使用情况的调查,使学生对生态资源与环境的现状予以深入了解,并树立生态保护的意识,积极提出个人的整改意见与建议,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成立科普讲座小组。
物理知识丰富多彩,其中包含了最为前沿的科学介绍与科技成就,所以教师可以成立班级科普讲座小组,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并熟悉相关的物理学历史或者是物理学家的资料,适时安排学生讲解,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物理科普知识,增强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综上所述,初中物理知识对于学生学习来讲,始终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但是要想真正地掌握并理解物理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内容,还需要定期组织并开展研究性活动,进而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增强物理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2023年初中物理论文(汇总21篇)篇五
教师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目标的达成,往往忽略了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无非是灌输式教学和填鸭式教学,教出来的学生不是具有一定的“模具性”,就是过于“理论化”,不会与生活实践衔接。绝大部分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课的时候,经常是简单讲一遍,即使做实验也是简简单单地自己做,学生看。这种“演示教学”造成了学生缺乏主动性,对物理实验没有兴趣,对于物理教学之中的知识没有激情去钻研,课堂的效率更低。即使在讲到具体知识的时候,也没有与实践紧密相连,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没有进行提前计划与知识整合,这都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通过实验,主动获取物理知识和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科学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同时,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能力。这样就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的`弊端,实现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
物理小实验能够培养初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自我探究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凸显初中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比如在学习了杠杆平衡条件后,教师可以布置实验任务给学生:独立制作小杆秤,并且评选谁做得最好、最准确。通过让学生亲手制作小杆秤,能使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运用更加深刻。通过评比,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他们会思考究竟如何做才能在制作中胜出,这些别出心裁的小设计都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在物理小实验中,教师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以及进行实验等,都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比如在进行大气压强实验时,教师可以提倡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案,在班级内进行评比。以这样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四、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物理新课标强调通过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精神以及创新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比如在进行“纸锅烧水”小实验时,初中生所学到的知识告诉他们纸锅不可能烧水,但出于好奇心,他们希望尝试这个实验。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实验过程以及结果的仔细观察,听教师讲解并总结物理知识,对燃烧的重要条件———“着火点”这一新的名词有了认识,明白了为什么纸在烧水过程中不会被点燃。通过整个实验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探究能力、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等都得到了发展。这样的实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物理小实验,加深了学生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契合度,让学生不但能学,还能用。为了更好地进行物理教学,教师必须大力加强实验,改变重讲述、轻实验的教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用深入浅出的生动语言和有趣的实验,把物理课题以新奇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探究能力、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等都得到了发展,这样的实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2023年初中物理论文(汇总21篇)篇六
研究背景及意义。
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但长期以来,初中生流传这样一句话代数烦、几何难、物理、化学不必谈,可想而知物理一直是学生普遍感觉难学的一个学科,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高。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各级教育机构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难以适应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广阔知识面。因此,初中学生仍然普遍感觉物理难学,我区各校物理教师均反映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水平较低,主要是缺少学习兴趣及兴趣的持久性不高所致。本人从教几年来发现每个班都有部分学生对学习物理有畏难情绪,甚至有极少数学生对学习物理完全失去兴趣,因而在学习中放任自流,上课既不动脑也不动手,完全放弃了对物理的学习。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是:探究我校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现状与使我校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的影响因素,研究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并维持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从而增强物理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
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的界定: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兴趣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过程的兴趣。例如,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富于创造性,喜欢制作各种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全神贯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间接兴趣主要指对活动过程所产生的结果的兴趣。有的学生业余喜欢绘画,每当完成一幅画,他都会对自己取得的成果表现极大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如果没有直接兴趣,制作各种模型的过程就很乏味、枯燥;而没有间接兴趣的支持,也就没有目标,过程就很难持久下去,因此,只有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持之以恒,目标明确,取得成功。
激发并维持:主要是指通过各种途径、方法、方式、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保持这种积极状态相对较长的时间内稳定不变。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为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迫在眉睫。而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重要,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于是目前针对有关学生学习兴趣这一块的论文写的较多也较热,但作为课题研究的并不多见,只是相对集中在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湖南岳阳初中从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这一方面做了课题研究,并取得相对不错的效果,为他们学校的物理学习上了一个新台阶。可是从他校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出就单从激发学习兴趣这一块进行了研究,但如何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的更持久这一重要方面很少涉及到。因而学好物理依然是广大初中学生的一大难题。
本课题研究价值及创新之处:
兴趣作为对某种事物或探索活动的积极心态,其过程具有一定的时间阶段性,有的兴趣能维持几年甚至更久,而有的却只能维持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在目前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课题研究的匮乏、也不深,只是从几小方面予以简单探索。因此,本课题相比之下具有从更多的方法、方式、手段上来激发并从维持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独特方面来研究,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理论依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到兴趣,实际上它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则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拥有强大学习兴趣的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获得的知识也更广阔、更深入。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作准备。
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的老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所以,对于物理的学习只有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
此外,由于学生间各种因素差异,对学习物理兴趣的维持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对物理学习一直保持兴趣的学生,其物理成绩也一直较为优秀,对以后物理学习深造提供主观上积极探究的保障。
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的目标:
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物理教学要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注重学生的发展。其目的要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而本课题的研究刚好和《物理新课程标准》相切合,符合当下物理教学的形势要求。
其次,物理学科有其不同于其他学科上的优势,物理课程设置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而这一切都要以学习兴趣为保障,只有对物理有兴趣的学生才会主动去注意身边的物理现象,才会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和实际相结合,才会在探究过程中提升主动的学习能力。
研究的内容:
(1)我校初中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现状。
(2)使我校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的影响因素。
(3)研究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并维持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通过课题研究构建我校学生快乐学物理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甚至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科学探究能力。
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的思路:
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课题立项,制定方案;。
(2)调查分析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通过学习理论和调查,对典型学生的跟踪调查。
(3)中期评估阶段:20xx年1月20xx年2月,全体成员整理材料,形成阶段小结或报告。
(4)实验教学阶段:20xx年2月20xx年6月,以本校实验班级与其他学校的教学效果横向比较。
(5)总结阶段:20xx年6月,全体成员分析、总结材料,撰写研究报告及专题论文。
研究的方法:
(2)调查研究法:通过初始调查、跟踪调查等分析制表。
(3)个案研究法:确立几个典型个案,跟踪调查定期检测。
预期研究成果。
理论成果:
现状调查报告2、案例3、教学设计4、研究报告5、论文及论文集。
实践成果: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为我校初三物理解决后劲不足的现象。并确立具体的教学模式,记录在案、汇编成册。
研究保障。
对本课题的生成落实到实施研究,我校有以下优势:
实施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
学校领导管理一切着眼于师生员工,一切依靠师生员工。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采用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模式,创设一种和谐的学校小气候,让每位教师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得以展现个人才华。
承担本次课题的负责人年富力强,精力旺盛,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全组成员协调合作,教学实绩突出,特别是近几年来,我校物理学科成绩一直名列全区上游,并立志在个人发展上有所突破,组成一支和我校教学实绩相符的教师队伍。
学校的硬件保障:
最后,针对此次课题规划,全组员共识一致,信心高涨,力争做好此次课题研究。
2023年初中物理论文(汇总21篇)篇七
1.2学生的文具用品的利用。
2.1器材类。
2.2场景类。
实验素材在我们的生活中丰富多彩,文中提到的只是常用的一部分.总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物理知识本身就是不断发现素材、利用素材来将内容变得鲜活丰富.这样一来,学生觉得物理的学习既有趣又有用,平时我们也可以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挖掘实验素材、开发物理资源的活动中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让学生爱上实验,让学生喜欢物理!
2023年初中物理论文(汇总21篇)篇八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新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指出了初中物理教学不但要给学生灌输物理知识、物理概念,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针对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够积极探究和思考,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逐渐使学生能够养成科学探究的精神。
第二,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
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深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概念,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促进学生分析、观察物理现象的能力。
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进行实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突出了物理教学的方针、思想、实践性。从多方面、多角度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考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追求真理的意识。
第一,要明确物理教学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感知到物理教学实验的价值。
树立正确的物理教学实验观念,充分认识物理教学实验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成长,帮助学生提高物理成绩和以及提升物理教学的`教学效率。
第二,完善物理教学器材,建立相对应器材管理制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器材的维护、保养、维修能够保障器材的寿命,同时保障学生的安全性。相关领导人员应该妥善制定出物理器材的保管制度,要选择责任意识强、坚持原则的教师保管实验室,以保障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实验。
第三,摆脱传统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次数。
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某个实验进行具体的演示、阐述、明确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注意事项,从而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例如,在做“用量筒测5ml水的体积”实验时,很多学生都出现过这样的错误,用量筒测水的体积时拿在手里读数,而且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凹形水面相平,甚至量筒都没放平就读数。这样错误的实验过程,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让整个实验变得没有意义。但是,教师在观察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并没有指出学生的错误。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重复了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首先,用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倾斜,右手拿试剂瓶(里面放水),使试剂瓶口紧挨着量筒口,使液体缓缓流入。待注入的量快到5ml时,把量筒放平,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到所需要的量。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但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意识和自尊心,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
第四,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带入到实验教学当中。
过学生在生活中的发现和积极的探索,从而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总之,物理实验的探究是教育界一直关注的问题。从教育部所下达的各项关于物理实验的通知和要求,能够充分地了解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认识到物理实验的价值,还原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
2023年初中物理论文(汇总21篇)篇九
对跨国公司从东道国撤资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很多学者是基于某些具体案例来研究跨国公司撤资问题,形成了部分跨国公司撤资理论,但还没有形成体系;国内对跨国公司撤资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对国外学者提出撤资理论进行综述,然后结合我国实际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影响及防范措施等,也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1)对跨国公司海外撤资分类的研究。
casson(20xx)以克莱斯勒将其在英国的子公司出售给法国标致汽车公司作为案例,对跨国企业撤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要将撤资分为关闭型撤资与转让型撤资。
benito(20xx)在前人分析的基础上,将撤资划分为自愿撤资和非自愿撤资。非自愿撤资是指无论跨国公司意愿如何,被迫退出在东道国或地区的生产经营,也称被迫撤资。自愿撤资是跨国公司根据国外子公司的经营状况或母公司发展的需要,自行决定的撤资行为。
(2)对跨国公司海外撤资原因的研究。
很多学者从不同方面都对跨国公司海外撤资原因进行了研究。
boddewyn(20xx)认为,不良财产绩效、前期投资可行性分析不足、经营环境改变、缺乏合适的资源、组织结构因素、外部创新的压力以及国别差异导致的东道国经验不足是跨国公司海外撤资的重要原因。hamilton和chow(20xx)经研究发现,外部环境的影响、公司组织出现资本短缺或高度多元化等特征和公司不良的`财务状况是导致公司做出撤资决定的主要因素。他们认为,在所有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被撤资单位所获得的投资回报低,其次是其成长前景差。他们强调了宏观经济环境和产业成长状况对撤资的影响。
可见,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不良财务绩效是撤资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3)对跨国公司海外撤资条件的研究。
boddewyn(20xx)dunning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三个前提逆转过来,提出跨国公司从国外撤资的三个条件:企业不再拥有比其他国家企业更强的优势;企业还拥有竞争性优势,但该企业认为与其通过对外投资运用这些优势,不如将其出售或租赁给国外企业;在企业看来,凭借其内部化的竞争性优势在国外进行生产已不再有利可图,也即通过出口比对外直接投资更为有利。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要求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促成对外投资。而在boddewyn看来,从国外撤资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中的一个就够了。
(4)对被撤子公司自身特点的研究。
一些学者从海外子公司建立方式、经营特点及与母公司的关系等方面来研究跨国公司的撤资行为。
mariotti和piscitello(20xx)研究发现,在面对不熟悉的国外市场时,规模大的和经验丰富的跨国公司通过不断学习和收集信息,可以支持有效率的投资和撤资决策,其撤资行为更可能是出于竞争性业务重组而进行的进攻性自愿撤资。而规模小、经验少的跨国公司会采取一些冒险的试验性战略,其结果更可能是因为失败而撤资。
griffin(20xx)以爱尔兰cdmi公司为案例进行研究,发现如果跨国公司母公司实行多元化的战略,其子公司撤资的可能性较小;相反,如果跨国公司母公司的战略比较单一,其子公司往往有较大撤资的可能性。
(5)对撤资决策过程的研究。
(20xx)认为撤资决策过程不是一个不确定的过程,由多种行为模式组成,撤资决策要经过识别、发展、选择和执行程由四个不同的阶段。
虽然国外学者从多方面对跨国公司海外撤资进行了研究,但对不同原因引起的撤资所采取的撤资方式和撤资决策整体过程的研究还不够详细,也没有学者对跨国公司在华撤资进行专门研究。
国内学者对跨国公司撤资的研究主要是对国外学者研究的成果进行综述,并结合我国实际,简要地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影响等。
(1)关于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原因的研究。
自东放(20xx)认为,跨国公司撤资的现实原因主要有市场期望与现实反差巨大,国际资本流动特征的变化,东道国市场状况的变化,投资者的有限理性与有限信息,合资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张建民(20xx)和杨龙(20xx)等认为,影响跨国公司撤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竞争强度的加大、信息不对称、跨国公司归核化战略的实施、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和政策的不稳定性这五个方面原因。毛蕴诗(20xx)认为主要原因是市场估计与营销策略失误导致市场表现不佳,合作伙伴及合资方式选择失误削弱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内部化优势,中国本土企业的迅速成长和其他跨国公司的涌入导致市场竞争激烈。
王水娟、许长新(20xx)在梳理和介绍有关国际资本外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与撤资密切相关的五个因素分别是:不确定性、产业演化、多元化程度、国际化生产网络和集聚经济。
(2)关于外商在华撤资影响的研究。
马全军(20xx)认为由于国际直接投资活动对我国的就业、资金的获得、技术和管理的引进与提高、国际收支的改善乃至政治稳定等经济政治诸方面所产生的正面影响总体上要大于负面影响,反过来,作为资本回流的国际直接撤资不可避免地在上述诸方面甚至更广泛的范围内对我国将产生种种消极影响,并且这种消极影响远远大于其正面意义。刘畅(20xx)认为跨国公司撤资现象增加过快,就会令我国严重的失业问题雪上加霜,同时引起我国资本项目下的外汇减少,导致由外资企业带动的出口大量减少,进口增加,从而给平衡经常项目增加难度。
2023年初中物理论文(汇总21篇)篇十
物理是初中生接触的一门新课,学生没接触它之前,就形成了它比较抽象、深奥的印象。物理教师要在学生刚接触物理的时候,就要结合物理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正确认识物理,爱上物理,彻底消除物理难学、难懂的观念。
一、结合学生实际选择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在课堂中我们收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吸引不了学生,二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脱钩,让学生觉得物理离自己太遥远。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采用一些与时俱进的手段、方法、技术等等,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回应,对学习情况有所反馈。笔者是这样做的:首先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并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上进行施教,使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水平。其次,教学方法要能让学生接受,且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善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现在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比较多,思想都比较活跃,如果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不感兴趣,自然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在教育教学技术不断革新与发展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期待也不愿停留在照本宣科、题海战术的方式上了,他们喜欢直观演示实验、有趣的物理实验、动画。多媒体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新型的教学方式,适时利用它,不仅能让枯燥、艰涩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直观,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同时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学“大气压强”这一节内容时,课件中就有抽水机、离心式水泵原理的动画演示、做托里拆利实验的教学视频等,通过多媒体我们可以放大放小,让学生观察一些细微的不易观察的.学习内容,再加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就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某些未知知识的动力,只要有兴趣驱使,学生就能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式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接受习惯和能力的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诱发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巧用探究实验教学,就可以培养学生兴趣。同样,我们在物理教学中通过探究式的实验也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探究性的实验教学,首先要创设情境,然后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再到学以致用的这样一个把关注点放在过程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和欲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再比如,一些随时可以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有趣实验。如,“凸透镜的应用”,会让学生看到不一样的“大”世界。总之,只要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好物理就是顺利成章的事了。
四、联系生活实际。
我们知道物理知识和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一样,都是源于生活,必将用于生活。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要通过物理特有的实验、观察、演示等教学方式,把初中物理中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且又比较普及的科学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如,声、光、热、电、力等,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理知识作用下的生活资源,把它们的学习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充分理解物理知识,了解物理在我们生活应用、科技发展中的价值意义。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方法很多很多,每个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教学内容,还有学生的接受习惯,有选择地采用适当的方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物理成绩的教学方法,都是有效的、得法的,也是可取的。
2023年初中物理论文(汇总21篇)篇十一
对于初中物理分组实验的拓展,主要体现在对可操作性强的演示实验拓展成分组实验。近几年来,我校由演示实验拓展成分组实验的实验有:
1.酒精灯的火焰温度。
主要器材有酒精灯、牙签和打火机。学生通过亲自摆放牙签,观察牙签的烧焦程度,判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学生亲眼看见被火焰燃烧的牙签是中间不焦两边焦,说明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比内焰温度高。
2.碘的升华与凝华。
主要器材有碘锤、酒精灯、打火机、水和滴管。学生亲眼观察到加热前的碘锤里的碘是颗粒状,是固态,在加热过程中,看到了碘锤里充满着紫色的碘蒸气,而这个过程中没有出现液态的碘。通过在碘锤的一端滴加水,看到加水的一端玻璃壁内出现碘颗粒,碘锤内紫色蒸气消失,这个过程中也没有出现液态的碘。学生通过这个实验清楚地明白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亲自动手亲自实验,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对实验现象观察的更加仔细真切,通过亲自体验,加深了对实验现象的印象,对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出来的实验结果理解得更加深刻明晰。
通过对实验器材的改进和废物利用,有利于更好地准备实验、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和改善实验效果。比如说: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拿废电池代替棋子,可以使废电池二次使用,还节约了买棋子的成本,一举两得。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拿f光源代替蜡烛,一方面避免了蜡油滴在桌面污染桌面,另一方面f光源能清晰地看出成正立倒立的像,不仅仅是上下正立倒立,还有左右正立倒立也一目了然,更好地呈现了实验效果。
3.气泡的匀速直线运动中拿塑料管代替玻璃管。
实验器材的具体制作方法是,先用酒精灯加热一米左右长的塑料管的一端,紧接着拿老虎钳夹捏端口,这样塑料管被封口,接着往一端封口的塑料管里加红墨水或是蓝墨水(用有颜色的墨水是为了便于观察气泡的.位置),留一个气泡后,用同样的方法把另一端口封住,把做好的有气泡的塑料管用透明胶带绑在米尺侧面,只需在倒置米尺的同时掐秒表即可测出直线运动的时间,再在米尺上读出塑料管的长度即为距离。由于分组实验所用器材数量较多,器材制作的材料如果能做到废物利用的话,不仅保护了环境,还节约了成本。电子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拿电子产品替代普通的实验器材,即可更加全面的呈现实验效果,提高实验达成率,还在替代过程中避免了原来器材对实验室的污染。玻璃器皿在分组实验中一向都是易碎易坏品,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不仅易于实验的操作,而且塑料制品的易塑性强,可以自行改装形状封口等,更加易于实验效果的呈现和简化实验。
自制分组实验器材就是对分组实验器材的创新。自制的器材有:
1.光的三原色中滤色片可以用红绿黄三色玻璃纸代替,考虑到玻璃纸比较软,不容易固定,可以用硬纸板剪一个长方形的窗口,把玻璃纸贴在硬纸板边框上固定,便于拿起观察物体的颜色。红光、蓝光和黄光的产生,可以把三色玻璃纸直接贴在三个手电筒的玻璃片上,便于进行合成实验。
2.探究固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自制小桌,可以拿硬纸板代替木板,把四个钉子钉在硬纸板上,制作分组实验时用到的小桌。
3.验证液体压强的存在实验中,可以用剪下的饮料瓶头上面蒙上气球皮,用橡皮筋套一圈固定,用来验证液体压强的存在。自制分组实验器材,是对分组实验器材的创新,对于提高实验的达成率和可操作性是很有必要的。自制的器材取材简单,制作方便,在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方便操作,实验现象明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实验效果好。在实验教学越来越重要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是物理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根据物理课程标准可以灵活的进行相互转换,演示实验拓展成分组实验,在进行分组实验之前或是之后演示所要分组的实验,强调实验过程和分析实验现象。改进分组实验,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结论的得出,在分组实验教学中是重要的部分,经常分析实验中的利弊,有利于对分组实验做出有效有利的改进。自制分组实验器材,是对分组实验器材的创新,有利于在实验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在分组实验的准备过程中,对分组实验的拓展、改进和器材创新,是物理实验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引起重视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到对分组实验的拓展、改进和器材创新中,促进物理实验教学更好更有效地进行。
2023年初中物理论文(汇总21篇)篇十二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深入,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物理教学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现在的物理教学主要以实验探究为主。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物理教学有效性得到了提高,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尽管物理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第一,硬件设施不足。目前的物理教学以实验探究为主,但是学校的物理实验用具等硬件设施还不能满足学校的教学要求,使得一部分的物理实验没办法完成。物理学习中,参与探讨是学习的关键,物理实验是最主要的参与探讨的途径,由于有些物理实验无法完成,使得学生无法参与物理相关知识的探讨,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第二,自主学习时间缺乏。物理学是知识内容比较复杂的学科,学生仅仅依靠课堂的时间来学习物理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来复习和巩固学过的知识,但是纵观初中教学的课程安排,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相对缺乏,使得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压力,影响物理教学的有效实施。第三,中考教育的影响。尽管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但是考试制度依然存在,学校还是十分重视升学率,教育依然是应试教育。这样一来,中考教育以及教育成绩就限制了物理教学目标的全部有效实现。
2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电学中的应用。
2.1在探究物理规律中的应用。
在初中物理电学的学习中,基础和重点就是欧姆定律,其在电学学习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位置。在电学中有三个基本概念: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主要的研究内容,对于这一关系,欧姆定律进行了有效的串联。利用控制变量法对这三个要素进行控制,以明确的方法保证其中一个要素不变,进而研究其他两个要素的变化关系,从而实现有效的欧姆定律的`学习。利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电阻不变,将导体两端的电压改变,观察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证电阻的值不变,就需要固定电阻值,这样一来,研究变化关系的实施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改变电源两端的电压,实现改变导致两端的电压;二是调节滑动变阻器,实现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这两种方法的实施都可以让学生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流和电压之间是何种关系。利用控制变量法保持导致两端的电压不变,通过改变电阻观察研究电阻和电力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电阻的改变可通过更换不同电阻值的电阻来实现,这个研究过程的实施方法同样有两种:一是采用统一的电源,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通过更换不同的电阻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二是保持电压表的读数不变,在滑动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2.2用控制变量法学习电阻。
在初中物理电学中,电阻的学习要以电流和电压的学习为基础,所以在学习电阻之前,必须保证电流和电压的有效学习。当物理教师需要给学生讲授电阻知识时,可以将控制变量法引入到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例题,在讲解例题时顺带复习以前学过的电流和电压,这样学生在学习电阻时就会变得容易。
3结论。
实际上,不止在电学教学中,物理学的许多知识内容都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教学。控制变量法能够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对知识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控制变量法还能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局面,从而有效地培养出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初中物理电学中,有效的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的增强,提高了学习效果。
2023年初中物理论文(汇总21篇)篇十三
项目学习分四个步骤,即项目导入—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展示。而项目的初中物理教学是一种以情境教学和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因此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整合教材,将项目学习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架构起一个井然有序的实施框架,在真实任务的情境和立体感知的课堂上进行教学。
1.项目导入以初中物理《电路基本连接》一节为例,可以将教学活动的内容设计成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同学们扮演电路工程人员的角色,“小刚的卧室里边,在书桌墙壁上有盏壁灯,屋顶上有盏吊灯,那么我们该如何连接呢?”在这里,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贴近生活的学习任务,学生在获取任务之后,便有了驱动力,开始自行设计猜想,并且动手实验来验证猜想,完成学习任务。通过项目,学生们不仅学会了主动探索学习,还加强了同学间的交流与协作的能力,达到了让学生掌握串、并联两种基本电路的`教学目标。
2.项目设计有了教师给出的情境,也就是给出了驱动型任务,那么接下来就是进行项目设计了。这里,教师可以进行引导性的启发,比如,如何让两个灯全部亮起来?又如何控制一个灯亮,另一个不亮?有几种接法?如何操作?等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们则要自己动手画出电路图,构建串并联的基本理念,同时可以将同学们的电路图展示出来,让大家一起进行交流和评价。
3.项目实施经过了教师和学生们的准备,就可以开始实施了。此时,教师的主要活动内容是:组织大家讨论和分析学生设计进行电路图,指导学生对电路图进行分类,启发学生们通过协作交流自行探究串、并联电路特点,并且开展想象,设计出小刚房间的电路该如何布置。最后让学生按照教师指导点评的电路图连接实验样板,分别尝试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使学生掌握两种电路的特点和开关的作用,完成项目并设计出房间的电路线路的布置,并让大家一起交流。
4.项目评价。
项目完成后,教师和学生可以开展对项目的评价,可以师生评价,也可以让小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也就是采用多元激励评价。教师在给出标准的设计电路及实施方案之后,要结合演示结果来对学生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总结,学生们之间可以互相评价,以达到同学们合作交流的目的,也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在开展项目学习的同时,可通过将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的课程整合,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通过项目学习,教师给出真实的生活情境,提供任务,学生则在任务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项目学习将真实世界的主体情境引入课堂,使得教学不再局限于时间或空间的限制,对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了动态的管理。同时也调动了学生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在项目中,学生们在任务中获得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也获得了综合性、程序性的知识,这可以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和发散性思维,发挥他们的潜能。而且,在协作交流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使其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既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作者:关娜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
2023年初中物理论文(汇总21篇)篇十四
前置性学习是教师在新授课之前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自主学习。初中物理学科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可以将课堂教学的重心前移,使学生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前暴露出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它可以“还教于学,还学于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存在的问题提前解决,然后在课堂中加深理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导学案上的完成情况,为构建精彩课堂搜集必要的素材。
2.1将前置性学习误解成预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学习的能力。”显然,教育家主张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增强学习能力。前置性学习并不等同于课前预习,它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程内容,完成课后习题。预习一般是个人进行的个体行为,而前置性学习则强调小组成员间进行合作学习与交流展示,在前置性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由于初中物理教材中涉及到很多物理实验,而物理实验课如果也采取预习的教学方案,通过预习学生的思维很容易被教材中提供的定理所束缚和限制,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物理实验课如果采取前置性学习,让学生拄着导学案这根“拐杖”去预习,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发散开来,而且使得学习更系统化。
2.2将前置性学习流于形式。
物理学原理多以实验展开,充分利用前置性学习,学生可以在探究过程中深化对物理原理的理解。但在改革伊始,前置性学习却被流于了形式,教师仅强调学生对原理的应用,而不重视对结论由来的分析与探究,忽视了学生的探究体验。如“摩擦力”一课,通过前置性学习学生不难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但却忽视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探究过程的体验。因此在设计前置性学习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些实验探究方案,让学生提出假设和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探究后发现有“接触面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大小”等,同学课前可以自行实验,将出现的问题或疑问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讲,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2.3将前置性学习扭曲为作业。
有些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前置性学习的实质,设计了大量的课前作业,有一些作业甚至是课程结束后学生才能独立完成的,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完全违背了前置性学习的初衷。如“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一节,教学容量较大。如结合二力平衡、浮力及浮沉条件等知识,让学生在课前就能阐述“现代打捞沉船”所利用的物理原理,对于悟性较高的学生,通过前置性学习不难回答,但超出了大多数学生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会产生怀疑,久而久之,他就会丧失学好物理的信心。
3.1教师应更新理念,把握前置性学习的实质。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践行者。初中物理课堂要提高前置性学习的有效性,我们物理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尽快把握前置性学习的实质。我们可以开展前置性学习课堂教学创新学习活动,采用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学习“自主学习、生本教育”等理念,从意识形态上转变教育理念,弄清楚前置性学习的真正含义,促进教师实现由师本到生本的最大转变,从而大大提高物理课堂的学习质量。
3.2激发学生预习兴趣,提高前置性学习效率。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足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对知识感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如果学生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够灵活地运用。如在讲述“杠杆”一课前,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杠杆,看谁想得多。如跷跷板、抽水机的摇柄、缝纫机的踏板、吃饭时用的筷子、开瓶时用的起子、人体的前臂骨等,课堂交流预习结果时,可以先让一个同学来回答,由其他同学来补充。搜集得多的同学,在补充答案时,就会充满自信,就有成功的体验。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预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加深了对杠杆原理的理解,最终提高了前置性学习的效率。
3.3依托前置性作业,优化教学方法。
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如何去预习,这就必然引起原有的教学方法与模式的转变。其设置是否合理科学,都将影响到课堂的教学容量和课堂教学效果。在实践中,教师要注意明确预习目标,设置的前置性作业量要适中,要给学生学习新知识搭建一个传承的平台。通过前置性作业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70%以上的基本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课上可以根据学生预习中的疑问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如讲述“动能”时,提出问题“如何判断物体有能量?运动的物体有能量吗?请结合生活事例说明原因。”学生不难回答,但要深入剖析,就需要学生真正理解,并经过全面的思考给出答案。而学生通过前置学习,教师可以不用在课堂上花太多的时间对前面的问题进行阐述,而有针对性直击教学重点和难点。实践证明,“前置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全新的理念,而且是一种可行的实践方式。如何结合初中物理课程特点发挥其优势,是当前物理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我们必须坚信,养成前置性学习习惯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每一位初中物理老师,都应该积极投身于新课改中,让前置性学习结出累累硕果!
作者:曹银山工作单位:如东县岔南初级中学。
2023年初中物理论文(汇总21篇)篇十五
摘要:高效课堂即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进而打造出效率、效益最大化的协调统一的课堂。因此,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即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形成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并显示出“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等特征,本文对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反思。
高效课堂,是高效性课堂的简称,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高、效果好,并且取得较高教育教学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就初中物理教学来说,高效课堂可细化为以下几种可行形式:
一、学生自助式演讲课。
1.对于一些低难度或生活中大量涉及的简单教学内容,学生有能力自学,这时就可以采取学生自助式学习。教师提前将问题或教学内容抛给学生,给予学生时间进行准备。在教师的引导和要求下,学生在课堂上按框架进行有序讲解或演讲,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锻炼学生信息获取、处理、表达等能力。
2.操作要点。
若以演讲的形式为例,应注意几点:演讲前教师必须跟学生明确演讲范围和内容、格式要求,一定要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感和可操作感;演讲前教师必须说明规则和要求,并明确划分时间,以防止出现混乱,使课程有序进行;上课前,教师最好将演讲稿收上,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摸底,有突出的作品可以把学生叫过来进行引导,使其自己把作品的优点最大限度发挥、改进或探索更好的表达模式。最后,再根据学生总体作品情况再备一次课,保证教学任务能顺利完成;在学生发言后,教师应进行简短地归纳整理,并在课堂上进行板书总结,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优秀作品应给予表扬,可贴于班级后墙,用于鼓励学生和家长会展示。
二、学生自主式复习总结课。
1.初中物理知识的复习和整理往往放在章末,很多教师都是自己在黑板上书写总结来让学生复习。但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依赖,一些简单的概念不太会主动去理顺,长此以往,不能产生复习整理的主动性。缺乏自主的整理能力,学习能力和效果也会降低。因此,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复习,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2.操作要点。
(6)最后,台上和台下的优秀作品均可获得奖励和展示。
三、课前小实验探究。
1.实验课与探究课的一个特点就是,课程对学生很有启发性,能培养学生对问题思考和操作能力。但也有不足,即费时间,有时候一节课就只能研究完一个问题,虽然效果好,但效率“低下”。故一些简单的实验可安排学生课前事先去试做,课上来展示成果并一起来分析。这样不仅深入分析的时间能节约出来,还可让学生在课前就开始思考,并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效果和效率也会提升。
2.操作要点。
(1)课前小实验一定要操作比较简单、生活中能找到材料、内容明快而又具有启发性,并由实验现象能引出教学主题;(2)事先应给学生提示如何操作、如何正确观察现象和记录;(3)上课前应收集学生作品,以保证教学顺畅而高效。
四、师生互动、情景演绎。
教学流程和适用范围一般是在备课时看到有学生比较难理解,或积习难改之处,找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事例,来揭示或破除不良的理解或答题习惯。例如,讲平面镜成像时做镜面游戏、或是讲声音的特性之前,让学生上台即兴唱歌或器乐表演等。游戏虽不是完全的`教学内容,但会让学生理解的生涩概念迅速活化,并拓展学生能力,对教学很有利。
五、组织课下学习小组。
因为教学实践和教学精力的问题,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学生并不绝对是稍有疑问就会主动问老师的,久而久之思维体系就会产生偏差。课下学习小组的作用就在于:当有些题生硬难懂,部分同学在老师讲完一遍后不能学懂时,组长就开始负责让每个组员来把这道题过关,以保证组员的学习到位,并且能够将该错题改正,同时组长自己也在讲解中不断熟息技巧,从而对其自己也有利。
六、每日一练。
每日一练的设计思想基于学生在学习新概念时,有时作业进度跟不上,缺少对基础知识或思维进行强化的题目。可用每日一练来进行修正,其作用就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或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试错和调整。教师配合教学内容每日出一道习题。学生准备一个本子进行计算。一般来说,前一天的答案应在第二天出题的同时贴出,如果难度上没有必要的话,教师可以选择节约教学时间而不评讲(前提是答案够详细)或结合教学内容来具体辨析。
当然,实现高效初中物理课堂的方法绝对不仅限于以上这几种,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情况和学情灵活运用或组合,最终目标是让课堂上的效果和课后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成果更为显著和高效。
2023年初中物理论文(汇总21篇)篇十六
初中物理是一门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自然科学。在新课程改革下,物理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把握好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规律,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艺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在实践与探究中学会研究物理问题,增强能力。
新课程改革理论认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理解知识生产的意义和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动手实践,教师不包办代替。而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对学生管得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枯燥乏味,缺乏活力,最终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率大大降低。这样也桎梏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由于物理是一门开拓学生思维的自然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一些时间,让他们有机会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合作互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启发、相互质疑、相互触动、相互评价、相互反馈等形式,在认知、情感、人格等方面形成的多级活动关系。这里的“合作互学”不是热热闹闹地小组讨论,而是对于自学中、检测中暴露出的疑难问题,个人经过思考不能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再让学生合作学习(对学、群学)。学生与学生交流,共同探索问题,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合作学习,每个人都在动脑,都在思想深处互相对话,一对话,错误得以凸显,真理也更有了说服力。教师要与学生交流互动,学生与学生要互相取长补短。在合作交流中,课堂时间似乎很快,不像传统教学中那么无聊与漫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幅提高。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值得提倡。比如,对磁场的认识,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磁场的认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课堂交流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课堂讨论有利于学生认识的提升、知识的拓展。讨论的过程中,参与面要广,课堂氛围宽松、和谐、自由,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张扬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时,教师要搞好问题引学。问题引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等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问题引学不同于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问一答、齐问齐答或半问接答,问题引学是构建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域内“跳一跳”,通过学生的学、思、议、练就能解决问题。例如,笔者教学“分子运动”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让每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鼓励了获得正确结论的学生,肯定了他们探究的成功。对于分析不正确的学生,我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我告诉他们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分析与探讨,才能获得知识。教学实践证明,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而且能锻练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方法论与世界观。
现代电教技术为教学带来了生机与创新,电教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提高了教学效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创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电教技术创设的图文情境,既有声音,又有图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展现物理实验中看不见的物理现象,比如电流、磁场等。多媒体还能控制课堂节奏,优化课堂设计,加大课堂容量,节约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多媒体还能模拟史前文明情景以及战争场景,节约人力与成本,保障了人们的安全,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水平,革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电教技术,可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可观的情景,将逝去的物理现象再现出来,能延长人们的视觉与思维,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园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学生乐学,产生为人类奋斗的情感。
新课程改革下的评价是人性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要以激励学生上进为主,要平等对待学生,要因材施教,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要摒弃对学生冷嘲热讽,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同一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收到不同的效果,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也会显示出不同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改革推行的今天,教师要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习基础以及接受能力作出不同的激励性评价。如我在批改作业时,对不同的学生批改时写出不同的评语,对学习好的学生写上“根据你的学习情况你应该解答得更全面,更加正确。”对于学困生写上“这道题很有难度,你的解答虽不全面,但只要你认真研读有关解法,是会解答得更好的,继续努力!”对于中等学生,作业的评语可以这样写:“只要你多动脑子,是会解答得更全面的。”教学实践证明,短短的评语,却有着巨大的威力,它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能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排除困难,不达目地不罢休。在鼓励性评语的感召下,学生获得了自信,获得了成功的体验。物理作为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有其严密的结构体系与特殊的教育功能。在物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与时俱进革新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2023年初中物理论文(汇总21篇)篇十七
问题的设计同合作学习的效果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因为,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围绕着一些问题进行的,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所以,教师对合作学习问题的设置必须要仔细。首先,要设置开放性的问题。以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电路图的设计,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了让结论更加普遍,我们需要对电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进行怎样的改变?”通过讨论之后,学生就可以找出两个问题的答案。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其次,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不能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例如:在进行电压这堂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电压表和电流表在使用的过程中有神门相同点和不同点,虽然学生们在一起的讨论相当热闹,但是这一问题的答案都在书本上,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
在进行合作学习教学时,分组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首先是要对全班同学的分组进行认真的研究。在进行分组时,不是将学生进行随机的分组,而是综合考虑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别、性格和脾气。对内,老师分配的小组需要每个同学能够在小组内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而且能够相互帮助,提高学习效率;对外,小组之间能够进行公平又激烈的竞争。然后进行适时分组。这里的分组就是要求一些同学负责收集资料,一些同学负责发言,每个同学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合作学习中,评价工作要将小组评价和小组中的'个人评价结合在一起。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学过程中,对小组的评价主要是查看小组中的成员分工是否明确,学生的个人能力同分工是否相符;而评价个人时则是查看学生参加合作学习时是否积极,最后,查看探究是否得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与此同时,评价需要帮助同学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育人是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而合作学习仅仅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学策略。但是,老师在运用这项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设置、分组和评价三个方面。
2023年初中物理论文(汇总21篇)篇十八
品德个性心理素质教育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形成良好人格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具备了良好的品德个性心理素质,才能正确对待学习,才会有恒心、有毅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
(1)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合作研究的精神。
(3)培养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5)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023年初中物理论文(汇总21篇)篇十九
物理计算题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计算题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应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综合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无论是期中、期末、还是竞赛考试卷中计算题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恰当的引导学生对各类计算题进行分析。这对指导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答计算题的能力和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应如何提高学生解答计算题的能力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简单计算题是指那些几乎是直接套公式就能解的题,无需拐弯抹角。一般要求学生明确解题的格式和规范,弄清物理过程,明确套用的公式和涉及的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及意义即可。
这道题对教师来说再简单不过了,但对于刚刚接触物理计算题的学生来说却未必感到容易。
先让我们分析一下要完整规范解答次题学生应有的基础知识储备:1、知道速度的计算公式,公式中每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2、路程、时间、速度的单位及换算;3、知道规范解答物理计算题的格式和要求等。若无以上基础知识储备,题的计算简直无从谈起。更不要说什么思路分析、方法技巧等。
从对作业或多次考试的分析来看,学生做不出或做错计算题的主要原因大多就是这些基础的问题没掌握好。如符号公式写错、单位或单位换算写错、乱套公式、乱写单位等。因此,在解此类题时,我们要让同学们首先掌握问题中用到的基础知识,然后再解题。如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解答物理计算题的一般格式是什么?本题中要我们求哪些物理量,它们的符号、单位分别是什么?用什么公式?从公式可看出要求这个物理量需知道哪些物理量?本题已告诉了我们哪些物理量?本题中涉及的物理量用什么单位较好?等。基础知识有了,再由几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做,完成后再集体纠错,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接下来,再请几位同学改动题目中的几项内容或数据,把原题改编成求路程或时间的题目,由同学们再解。或在原题的基础上补充或去掉几个条件改编成一道多步计算题。通过改编、补条件、或结合实际问题自编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题的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常会有许多题外的收获。同时,也为解答较复杂的题目打下了基础。
综合计算题是在简单计算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综合计算题又不等于简单计算题的简单叠加。解答综合题要从中找到简单,并发现各简单题之间的联系,找准切入点,理清解题思路,从而步步深入,达到目的'。在具体教学中要注意方法渗透,使学生学会思考。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比如综合法、分析法等。例如:某扬水站每天需将1000立方米的水送到18米高的蓄水池里,若由一台离心式水泵来完成,水泵每天工作5小时,问,这台水泵的功率至少是多少千瓦?(取g=10n/kg)。
解题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将题分解为三道简单的计算题,层层设问,引出目标。
如:
1、1000立方米水的质量是多少千克?重为多少牛?
2、把1000立方米的水送到18米高的地方须做多少功?
3、若水泵每天工作5小时,水泵的功率是多大?
进而让学生讨论,如果题目中没有问水泵的功率是多少千瓦,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和信息,你可提出几个问题?可求出哪些物理量?经过这样的引导,久之,学生会养成提问题,想问题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同时,在计算题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题给信息,据所掌握的物理知识和规律采取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的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和解答问题,培养敏捷灵活的思维品质,努力探求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提高解题能力。
近年来,试题中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贴近生活的题目增多。这些试题中物理情境的取材范围广泛、立意新颖、构思独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这类情境题今后会更多。
如:人跳高时要消耗体内的能量去做功,可提出一问题,你最近跳高的记录是多少?计算一下,当你跳过这个记录时,至少需做多少功?此题便是利用同学们都熟悉的跳高这一情境去研究里面包含的物理问题。这类情境题往往难度不大,但需同学们能从中抽象出物理模型,能将来自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转化为物理问题。所以要顺利解答这类问题,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夯实基础知识,切实领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含义,抓住概念和规律的实质。同时,我们要注意观察生活,关注当前的科技动态、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多收集整理与物理相关的素材,加强对此类题的分析训练,定会收到成效。
总之,基础知识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前提,老师的正确引导与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反复训练是提高能力的关键。只要我们按照新课标的总体要求,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2023年初中物理论文(汇总21篇)篇二十
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学习,是学生接触物理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时期。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有效性。因此,本文基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展开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利用多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促进学生物理知识的升华,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有效性学习的重要性,在新课改的环境下,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物理的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初中物理教学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从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但是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还有大部分的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对于物理实验不够重视,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忽略了讲授与实验的结合,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明白物理概念,会做物理题目即可,这种教学思想的形成,促使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课程变为教师讲授实验的模式。这种方法即使能够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但是却降低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在实际中遇到问题会显得束手无策,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除此之外,初中物理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验器材,这需要学校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购买,但是由于初中学校的'条件有限,导致一些比较重要的实验被教师忽略,使得物理教学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即使学生能够完成任务,但是收到的教学效果却微乎其微。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都获得了相应的重视。初中物理是学生基础物理的初级阶段。因此,对于学生有效性学习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根据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众所周知,物理与生活实际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教学资源。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有效性,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的有效性学习。例如,在讲解“光”的物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根据生活实际,向学生提出关于“光”的问题:在照镜子的过程中,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什么?湖面中倒映着树木的影子,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什么?在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和查阅相关的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对其中的部分知识有所了解,因此就会得出:在照镜子的过程中,蕴含的是光的反射定理,形成的像是虚像,具有等距、等大的距离;而对于湖面能够倒影出树木的影子,蕴含的是光的折射定理。由此可知,教师根据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对此进行回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物理实验在物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能力以及学习的有效性。将物理知识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地联系起来,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还需要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浮力”的知识过程中,根据浮力的相关概念,应该首先向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只有在液体和气体中,浮力才能对物体产生向上托的能力,这个力便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其产生的原因便是物体上方与下方之间产生的压力差。随后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引导学生在试验中得到浮力的公式。与此同时,在实验之前,教师应该准备好所需要的实验器材,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印象。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实践不断地分析和探索,尽量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有效性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
[1]马莉.小议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有效性学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3):107.
2023年初中物理论文(汇总21篇)篇二十一
摘要: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正是体现这一维度目标的特色内容。科学方法的教育无论是从现在还是长远来看都是实现中华民族科学技术伟大复兴的关键,根据长期在实验教学中的摸索,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渗透科学方法提出一些策略上的探讨,希望以此促进物理教师对科学方法教学的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实验教学;科学方法;渗透;策略。
20xx年,教育部在对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进行修订时,提出了通过物理课程的实施注重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应对未来社会挑战能力的指导思想。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而实验教学是塑造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方法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在实验中通过科学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科学探究模型、丰富的解决问题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是广大物理教师应该注重研究的方向和课题。
一、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思想重视不足。
在现行的初中升学选拔的机制下,物理教学的评价仍然以纸笔测验来反应,这一方式是以"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目标的考查占大部分。这样一来物理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绩,不得不围绕历年纸笔测验的经验来指导课堂教学,而对繁琐又耗时的分组实验多采用演示、视频实验、课件实验来搪塞,有的甚至以讲授来代替实验,在思想上不重视实验教学,更谈不上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科学方法的传授和培养。
2.科学思路不明。
物理学史的'发展,除了积累了丰富的物理理论知识外,还在科学探索中形成了有效的科学方法,这些方法为世界科技的进步和未来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宝贵的实践基础。而目前却有相当部分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未能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实验时出现实验目的不明确、实验方案不合理、科学方法不明显等问题。
3.方法渗透不准。
物理实验中可以渗透使用的科学方法很多,比如,控制变量法、物理模型法、等效替代法、理想实验法、归纳分析、对比法、转换法、放大法、平衡法、积累法等。在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的方法比较明确单一,有些实验中却包含着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有些注重在设计方案环节突出科学方法,有些是在操作过程或是数据分析中运用了科学方法,而教师在实践中往往会过多地突出某一方法的运用,或者一些方法在实验的不同阶段中相互混淆把握不准。
二、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实验不仅是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还是运用物理学解决其他问题的重要手段。"科学方法不是教出来的,而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感悟和内化。
1.渐进性原则。
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实验时应以建立兴趣为主,在实验的设计中以渗透单一的科学方法为宜,把重点放在仪器的使用和物理现象的观察上,尝试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归纳与分析。随着实验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时应逐步提高对实验的过程性管理和要求,让学生从实验中学会运用科学方法的思维,使学生对科学方法的认识从感性渐进到理性、从经验渐进到理论的层级上来。
2.整体性原则。
物理实验绝不是单个科学方法的体现,多数初中物理实验综合应用了各种科学方法,"不同的科学方法共同作用、相互支撑,这就要求教师权衡一个知识点突出了哪种方法,有选择地突出一些科学方法的同时兼顾其他。"因此不管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我们都应该从这整体上考虑,把握教材所关注的重点方法进行渗透。
3.教与学统一的原则。
科学方法绝不是"教"出来的,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而不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主要在于他在实验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方式。"教"是一种直接而比较系统的方式,但它容易导致学生机械地记忆而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学生主动实验的过程就是"学"方法的过程,在实验探究中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学习科学方法、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容易把所体验和学习到的科学方法转化为终身的素养,所以,()应该把"教"实验与"学"实验统一起来,取长补短。
三、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学策略。
1.利用问题设计渗透科学方法。
初中生的思维正处在一个从直观感性思维渐进到抽象理性思维的初级阶段,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要善于利用引导式的讲授方法来开启学生的智慧,切忌使用填鸭式的灌输,特别是科学方法的传授。笔者所在地区的教研部门这几年以科学探究中的问题设计开展了丰富的研究,达成了利用问题设计来渗透科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学生在问题引领下很容易发现实验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然形成了要用科学方法的意识,此时教师再将应用到的科学方法进行归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这些方法内化为科学方法。
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时进行了这样的问题设计:
演示:用手推动小车在桌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
师问:"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
生答:"受到桌面对它的摩擦阻力。"。
师问:"如何让小车在桌面上运动得更远呢?"。
生答:"用更大的力推小车""用更轻的小车""减小桌面的摩擦力"等。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影响小车运动距离的因素有:小车的初速度、小车的质量和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等。
师追问:"我们要怎样证明小车运动距离与受摩擦阻力的关系呢?"。
生讨论后回答:"改变桌面的粗糙程度""要用同一辆小车"、"要用相同的力推小车"…。
通过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小车运动距离受多个因素的影响,而为了探究运动距离与受摩擦阻力的关系必须控制其他的因素保持不变,进而就要解决如何控制小车质量和初始运动速度等这些变量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教师引出控制变量的概念,渗透控制变量这一科学方法。
2.利用演示实验渗透科学方法。
演示实验除了具有引出物理现象、证明物理规律或作为课题导入部分的功能外,笔者认为,有些实验有必要由老师先进行演示,并在演示过程中直接引出科学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下理解这些科学方法的运用。比如,在探究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这个实验中,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控制变量的方法,但这个实验的难点之一却是如何应用转换法让学生直观地比较电流做功的多少,为此教师可进行不同电热丝给等质量的两杯煤油加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来比较电流做功的多少,而在演示过程中通过对温度计作用的分析引出转换法,让学生明白有些实验的现象不容易观察,需要借助一定的材料或现象把它转换成明显能观察到的现象也是物理研究常用的科学方法。
3.利用数据分析渗透科学方法。
实验后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论,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也要渗透适合的科学方法,比如,算术平均法、比值归纳法、图像分析法等。对实验要分析的数据可以是预期的数据也可以是实验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利用记录数据的表格设计巧妙地渗透科学方法。
例如,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我们可以事先设计这样一张空表,表中空白部分的"接触面"和"压力"两列是这个实验中预期的数据,在实验前可以填写。当我们把这样的空表展示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讨论思考后填写前两列可能的数据或内容时,学生会推测:"老师究竟要我在这两列中填写什么呢?"在这样的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自然会思考实验的过程,而表格中的"接触面"一列就已经体现了控制变量的科学思想。
综上所述,虽然初中物理教材中针对科学方法的表达相对比较隐蔽,但却又贯穿着整个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虽然教材中没有明确的科学方法的定义,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有责任将科学方法的教育渗透到每个实验中,让学生通过实验不仅掌握了物理知识、探索了物理规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科学思维的习惯和方法,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终身受用的基础。
参考文献:
李焕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探索.山东师范大学,20xx.
黄琳雅,黎明,陈清梅。论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显化教育的教学原则.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