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中药本科毕业论文(汇总15篇)

时间:2023-11-02 作者:雨中梧最优中药本科毕业论文(汇总15篇)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一个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提出对现有研究进行完善和补充的见解。接下来是一些毕业论文参考资料的整理与推荐,希望能为你的写作提供一些有用的支持。

最优中药本科毕业论文(汇总15篇)篇一

当前,我国和世界各国在对待未成年的法制教育问题上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为高中生还处于未成年阶段,其自身的认知和对事物的辨别能力相对来说都非常的弱,其心理的发展还不成熟,比较容易被教化。在我国刑法上通常都是采用从宽处理的方式。但是总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未成年的犯罪正在逐年的上升,而且其中的所出现的恶意犯罪也时常出现,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和相关法律当中的欠缺和不足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但是学校又是高中生接受法律教育的第一场所,增强学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可以有效的防止未成年犯罪发生的频率,本文就对学校当中在法制教育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式进行了分析,针对如何提升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行了探讨。

在高中的教学当中,学生基本都是处于青少年时期,而学校又是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主要环境,但是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当中,相对于其他的教学课程,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远远没有达到指标,学校对法制教育的工作根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目前社会各界都开始认识到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传统型的应试教育体系还是无法完全抹去,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校的升学率仍然是老师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1]。

虽然学校当中的一些教育工作认为学生的法制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权限去改变这一状况,因为在法制教育的工作中需要真实的纳入到学校教学的大纲体系当中,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上,有的只是在政治的课堂上稍有体现,或者是在课余的时间里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还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对学生开放相关的法制教育课程。

在法制课程的所使用的教材方面,当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制教育教材系列,除了在初中所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意外,在小学和高中都没有非常正式的法治教材。所以使得小学和高中乃至大学当中,在法制教学的模式过于形式化,很多学校都是走走形式,一学期开展一次法制教育课,这种形式基本无法达到法制教育的应有效果。

在当前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中,师资队伍缺乏专业性,任课教师在法制教学的水平上有很大的差异性,学生在学习法律教育知识方面的热情不够高涨。当前的法制课程,任课教师很多都是以带班的形式上来的政治教师,甚至还有的是由班主任或者是学校的领导来兼职,很多的教师还从来没有接触过相关的法律教育,还有一部分的教师虽然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是缺乏一些相关的实践经验,很大程度上都是要依靠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和自学,当遇到教材意外的问题时就会感到无从下手,有的甚至无法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还有的学校聘请懂得专业法制教学的人员来担当副校长,这样就可以兼职学校的法制教育课程[2],但是由于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实际的实施情况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学校法制教学的空缺,使得法制教学课程完全变成了单纯的知识讲授,学生对法制教育也没有任何的热情可言。

在学校的法制教学当中,因为缺少较为硬性的任务或者是硬性的指标,所以也就缺少清楚明了的职责和具体的目标,造成了法制课的达不到实际的效果。同时,在学校的法制教育和管理当中因为缺少整体性措施以及和学生的家庭。社会的环境不能达到有机结合,学生在脱离学校环境之后,主要是处于家庭和社会的环境当中,而且现在很多的家长将孩子的教育工作完全的寄托在学校方面,很少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即使做到了一定程度的教育,那也是很少见和片面的。在脱离了学校和家庭两大环境下的学生,智能通过社会的大环境来对其进行约束,这就造成了法制教育工作出现了严重的脱节和诸多教育死角的显现[3]。

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基础,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希望,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避免青少年出现违法犯罪的状况,这单单是提升青少年的本身的素质,保证青少年健康发展和成长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振兴和发扬我们民族的重要决策。针对如何把握好青少年年的法制教育工作,我们大致分为以下几年对策:。

要充分开展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升青少年在法律的意识以及法制的观念,为了降低和避免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保证青少年的健康的发展和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级管理部门和学生的家长要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引起充分的重视,在教育行政的主管部门需要制定出一套具体的教学管理措施,将法制教学的工作纳入到法制化管理的形式中,要充分的设立起专业的法制教育机构,真正做到有人教、有人管的效果,同时还要加强对法制教学的检查和推进的力度。

各个学校需对第二课堂以及社会环境中的实践活动加以充分的运用,对学生实施较为直观和生动的法制教育课程。例如给学生播放相应的法制教育宣传片或者是法治电影以及专题广播等等,多在学校举办法制教育的各种各样的法制知识有奖问答,带领学生去参观监狱的环境,组织学生模拟和演习真实的法庭,去聆听和刑事、行政、民事以及经济方面相关的审理过程,请正法部门的干警来对学生进行法制课程的讲授,让学生从根本上提升法制观念的心理的重视程度。

在法制教学的国产容纳观众需要彻底落实《有关基础教育和发展的规定》、《关于深度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管理意见》以及《关于深度规范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意见》等要求,提升中小学在法制课程中的建设,深度改革和不断完善法治教育的教学内容,要将法制教学的内容纳入到教育大纲当中,对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规划,力争在升学考试当中参入相关的法制知识的考核[4]。

学校需要对相关的法制任课教师、法制监理教师以及班主任等人员进行相关的法律知识的讲解和培训,并且需要对法制教育课程配备专业的法律教师,不断发展和壮大法制教育的规模。于此同时,在教学方面需要平等对待各个科目,并将法制教学课程列入到正规的考试纲要当中。

本文主要是对学校在法制教育房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阐述使我们了解到,当前学校在法制教育工作中所表现出重视程度低下,法制教育的国语形式化,法制教育的质量低下以及师资队伍缺乏专业性,对自身的职责不明确以及在教育和管理方面缺乏整体性等问题。学校如何提升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施措施以及各级教育机构,特别是对教育的主管机构中的工作加以重视,要做到内容丰富、规范教学、质量较高、明确各自职责等工作是决定法制教育工作能否可以得到真正实现的根本要求,这也是保证青少年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耿洁.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框架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xx(35).

[2]孙薇.浅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xx(18).

[3]张瑶祥.关于工学结合高职教育培养模式问题的探讨[j].职教论坛,20xx(17).

[4]高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25).

最优中药本科毕业论文(汇总15篇)篇二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现代制药技术不断深入。由于传统的思想,在药品的选择上,人们偏向于中药,所以对中药的生产和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精髓,对其进行现代化的发展是必然的选择。一般来说,中药研究的过程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中药成分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去除,生产出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药品。目前,大多数的医药研究员都引入了现代制药技术,来提升我国传统中药的质量和作用,提高中药生产的效率。

关键词:现代制药技术中药生产应用分析。

一、引言。

目前,我国中药生产技术明显落后于其他制药技术,中药产业在我国制药市场中呈现下滑趋势。中药产业若想在激烈的制药市场中立足和发展,就必须不断的引入现代新技术,向高科技制药技术的水平和方向发展。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中药产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大多数中药企业都投入大量资金,引入了现代化高新技术,这刺激和影响着传统的中药产业。现代化科学制药技术和各种制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使我国中药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推进了中药制药剂量和药效稳定发展。

二、现代化中药制药技术实例概况分析。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航建发在医药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拥有了一支专业的设计队伍。其医药工程项目设计主要涵盖生物制药、中药提取和医药制剂以及配套的设施等。特别是中药提取车间的工程项目设计,把国内外的先进制药技术和我国传统中药制药技术联系起来,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全面的中药现代化生产技术体系,被国家发改委员会评为“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

此制药项目占地面积达到3000多平方米,厂区分为两期工程进行规划和整理,一期工程建筑面积达到8000平方米,为双层,高度为18.75米,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整个厂房的布局中,规划了发酵车间、提取车间、交配电房、仓库以及办公区域等。各辅助生产区域采用岗位轮流的工作模式,在不影响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下,将厂房分为2层,方便工作人员的工作。

在设计中,将提取车间分成了三层,包括出渣层、操作层和投料层。在第三层可以布置同提取罐配套的冷凝器、冷却器;提取罐可以悬挂在第二层上,同时单效蒸发器也放置在第二层。整个设计工序方便操作、流程顺畅,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了成本的投入。

图1中药提取生产车间。

三、现代化制药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设计和应用。

在一个工程项目中,好的方案和规范是工程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建设全过程有效的控制理论。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国的中药制药现代化技术不断进步,促进了我国制药工艺和行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各种各样的需要。

(1)采用自动化技术对固体进行发酵。

现代化中药制药工艺突破了原来的生产技术,适应了国家和社会高新化、现代化的发现要求,使固体发酵工艺实现了技术创新。在工作设计和制度中,引入了先进的开发技术和单元操作技术,建立了一套适应国家先进水平的现代化自动生产线,以满足相应发酵环境下各种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的发酵工作和在不同自动化技术控制阶段的标准和理念。此技术有效的推动了中药制药技术的发展,使现代化先进制药技术广泛的应用在中药生产过程中,提高了中药生产效率,保证了中药药性和剂量。

(2)实现了中药胶囊有效成分的定量控制。

目前,我国大多数制药企业为了实现质量控制现代化,在生产检查中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质控手段,它采用了高压输液泵、高灵敏度检测器和高效微粒固定相,能对液体混合物进行成分分离。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在定量控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例如,三聚氰胺就可以用此法检测其含量。相关部门还制定了科学严格的质量标准,使中药制剂更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

图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3)中药的提取和制剂生产设备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控制。

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直接关系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单元制造技术系统集成的自动化全面质量检测控制生产线是该项目实现制药工艺现代化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此项目中,单元制造设备建立了提取、浓缩、干燥等操作系统,这些相互独立又相互连接的方式,使整个提取工艺流程实现连续化和物料转移管道化。

设计中,采用了国际先进水平的铝塑包装设备,提高了产品包装过程的质量控制;同时具备了在线检查和称重、自动去除不合格产品的功能,有效的增加了中药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设计中用到nt25型铝塑包装机,利用数字和红外线扫描,能精确的保证产品的质量参数,高效快速的控制质量,提高了中药生产技术水平和设备水平,进而推动了中药产业的稳定发展。

(4)高温、高湿的空调处理技术。

在现代化制药技术中,中药生产流程非常的复杂。在生产过程中,提取工序使用大量的酒精,存在安全隐患和质量风险,应该在送风支路上设置防爆防火阀,并采用直流形式排风。如果外界自然空气能达到一定的使用要求,可以利用自然风,采用排风扇,实现变风量、变新风的运行。

(5)膜分离技术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利用膜两侧的电位差、浓度差或者压力差,使原料选择性的透过膜,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在中药成分分离过程中,由于存在较多较大的杂质和胶体,不仅会对膜产生一定的破坏,也会对中药的提取、分离以及制造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可以在中药中加入絮凝剂,使部分悬浮颗粒发生沉淀,使其过滤,更好的被超滤膜分离,达到中药生产的最佳效果。由于该技术操作方便、污染小、成效高,能全面提高中药生产的质量,促进我国中药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四、结束语。

此工程设计整体来讲,布局比较合理,各项工艺流程和设备都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生产过程稳定可靠,有效的提高了中药生产的效率,保证了中药的剂量和药效。中药制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精髓,运用现代制药技术进行生产是必然的选择。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调动科学力量,促进中药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最优中药本科毕业论文(汇总15篇)篇三

中药学是在中医院校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利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对中药学和方剂分成两部分学科来给学生进行讲解,从而导致了教学中对中药学的详细分析,忽视了方剂的使用疗效,因此,在学生们的眼里都认为中药学的重要性,从而方剂这门学科都比较低,为此,为了解决这种严重的现象,目前实施了《中药学》教学改革的方法。以下详细的介绍了教学改革中中药和方剂的相关性的应用分析。

作为在中国医学中的基础学科中药和方剂,是以一种理论性与临床诊断之间的连接。经过长期以来,两种学科之间都存在着一些不能割舍的联系?药和药方是分为两种形式的,但确是不可分割的。在我国中药的发展历史中,中药和方剂之间的关系是以一种偶然的形式发生的反应,经过相关人员的反复研究表明,这两种形式统称为药物中的一种,其两种形式是相辅相成的。从最初的中药和方剂的起源来看,仅仅是单味药的一种应用,具有局限性,但在单味药中,相关人员发现其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不能是病情得到全面性的照顾,而且部分的单味药还具有一些不好的副作用,食用起来不是很安全,为了克服这一缺点,从而就出现了中药和方剂相关联的现象。然而随着我国的中医学理论和实践性的不断发展总结,其中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临床的病情需求,随之要将中药中的成分相组合,从而形成了方剂的应用。中药和方剂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不仅仅是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作用,而且在发展其中,两者是相互帮助促进的。若有需要增加中药的数量,随之方剂的数量也要增加,而且随着方剂的数量制定中药的药方?单味药的功效在不断完善,尚且在中医理论中的性能也在不断的扩展。所以方剂的铺垫是为中药的不断发展而定的基础,方剂的药物配置是促进中药功效的进一步发展。

中药学和方剂学的起源发展是相互的,理论基础也是相同的,并且临床诊断是非常密切的,但问题是中药学和方剂学在教学中是脱节的,现如今许多中医学校都把《中药学》和方剂分成为两个学科来分别教学,在中药学课堂中讲课时,偶尔也会列出几种类似于方剂的药品,但并没有详细解答此药物在方剂中的具体应用作用,这样是不利于学生们对中药的疗效进行掌控,且同时还把中药学所列出的方剂成分完全不会在方剂课堂讲解中出现,从而这样就;浪费了学生在接受学习的资源时间。此外,学生在学习这方面方剂时,对其具体的应用成分和某种药物对某种病情的疗效都已经淡忘了,不能正确的讲解方剂药物的特点,更不用提会在临床中灵活的应用了。在中药学的相关学科中进行试验教学方式,以一种单味的药物来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可人们往往都会忽略掉方剂的存在性,以至于使学生们都认为中药学为主要的专业科目。认为中药的研究方法都是和西药的操作一致,完全忘记了要结合药方与一体的思想理念。综合以上所述,在中药学教学改革后,要结合中药和方剂两种概念来进行讲解,即要以药物为主也要要以药方为参考,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加学生们对两种学科的了解,也能增强中药学和方剂学科中的相关性,从而达到整体性的提高学生对两门学科的兴趣和实践力。

我们要从中药学和方剂的相关性着手,在以往长期的实践教学课堂中总结出一套完全以中药学为主要,从而结合着方剂进行讲解中药学的教学实践方法,为中药学在教学改革中做出了良好地尝试?中药学在临床诊断中是以一种复方为主的形式,在不同的药物中其作用也是不同的?由此可见,依据方剂的主治疗效和药物存在的特点,中药在方剂中起到了分别主治和辅佐的作用。由于许多的中药疗效和主治的方剂功能是能联系到一起的,尤其是在方剂中经常存在的中药功效的优点。为此,在中药学中的改革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方剂的具体作用来讲解药物的使用方法,从而突出了中药在方剂相结合后的地位?利用中药在方剂中的应用来铺助学生们能更好更有效地了解中药的功能特点和临床疗效?在课堂中不定期的拿一些中药的样品,这样会让学生们在了解药物的同时还能记住形状,也可以在课堂中拿一些配好的简单药物,例如:止咳、消炎的功效,让学生们试试中药的口感,从而会加深对药物的印象。此外,利用这样的形式来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打开眼界,并对学生在学习中药的特点疗效能有一些帮助?在教学改革后,完全的体现了中药药方的整体改观,有助于学生对中药的记忆加深,同时也是为了在日后临床中奠定了基础。

总结:经过上述的实践证明,以中药为主要教学,从而结合方剂来进行讲解对中药学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有效的帮助?在如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对中药写课程进行质量考核,选取一些不同的教材,尽可能的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多接触一些实践的教学形式,多做一些多中药学的总结,从而加强了《中药学》更深层次的教学改革中药和方剂的相关性的应用。

最优中药本科毕业论文(汇总15篇)篇四

现阶段我国的传统体育课程包括像排球、足球、篮球以及田径等,这些项目在对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增强上效果不太明显。据此,教师可以通过拓展训练的开展来帮助学生形成团体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互帮互助,养成团结合作的好习惯,为以后人生道路的发展打下铺垫。

拓展训练;体育教学;相关研究。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开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塑造良好体魄,造就良好心理素质,体育教学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身体发育时期,如果不经常进行锻炼便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容易生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便是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的必要性。本文将对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开展进行阐述,分别从:拓展训练发展研究、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拓展训练,又可以称之为外展训练,是作为一种由内到外的自我教育。在现阶段位置,拓展训练已经有了40年的发展,在80年代已经渐渐走向了国际化,在1995年,我国引入了拓展训练并且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此形成了相关体系,目前在我国的各个省市区都新建了一大批拓展训练的基地。而拓展训练作为一种户外的体育培训及教学方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尤其在企业进行员工的培训、团队训练以及提升人才素质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至此拓展训练在广大师生的认可下也渐渐丰富起来,特别是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其身体发育以及心理素质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方法,其实质上是对传统教学的冲击,由于传统教学是一种填鸭式以及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难以起到有效的教育作用。所以开展拓展训练可以将全部的训练课程均交由学生亲自体验以及实践。而教师的工作就是,在上课前将课程的实际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意识解释给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进一讲述,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也不参与,促使学生发挥主体地位效益以及主观能动性。一般来说,拓展训练的重要作用分别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现:第一,对体育教学功能的实现能有效的促进,使学生的心理以及身体健康能很好地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增强有一定的帮助,使学生的社会适应以及团结协作能力有效的提高。第二,将体育教学的内容有效地丰富起来,以此使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能很好地调动起来,以此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第三,能对初中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进行拓展训练的时候,必须要求教师所组织的游戏项目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及挑战性,而且在游戏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还必须要求与同伴一同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与此同时还要将自己的自信心很好地建立起来,以此使体能训练得以强化,以此能一同完成艰难的任务,使学生的自我概念能有效提升,同时职业素养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开展拓展训练的实施,既可以促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进一步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一)体能拓展训练的开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主要是以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强化以及身体素质的提高作为教学目标,而在教学中也主要是将体能训练当做主导,使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弹跳力、体力以及内能等身体素质能很有效地进行锻炼。比如,在进行集体跳绳的时候,教师要求16个人作为一组的小团体在一分钟的时间中完成50以上圈数。也许在游戏刚开始的时候,16名学生因为相互的配合不够默契或者个别人身体素质比较差而完成不了任务,不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也渐渐意识到相互协作的重要意义,所以学生会自觉加紧训练,再经过反复的练习、相互配合,以此完成这项艰难的任务。在其游戏进行当中,必须要让学生能感受到集体以及自身的力量,对自身协作以及体能能力能决心提高。教师在开展体能训练前应制定相关计划,可采用各种各样的游戏来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体育教学效果得到一定体现,除开体能拓展训练外,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开展综上,我们说到体育教学目的实际上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据此在开展拓展训练时,教师还必须进行心理素质拓展,心理素质的拓展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使学生之间的凝聚力逐渐增强。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野外露营或者野外探险等活动来进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让学生从这些活动中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能形成坚毅的品格,而这些品格对于正在成长的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相当重要,当然,教师在进行训练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有限,教师在进行野外露营前应对学生们进行谈话,并将一些注意事项一一交代,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这种方法不仅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还能减少拓展训练中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综上所述,拓展训练是一种动态式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认真勇敢地面对挑战,自己解决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团结意识、危机处理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使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都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实现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1]陈锡龙.拓展训练引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

[2]谢素华.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方案[j].基础教育研究,。

最优中药本科毕业论文(汇总15篇)篇五

与临床药学的发展态势相比,临床中药学的发展相对滞后,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新时期临床中药的应用得到了极大推广,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无疑促进了临床中药学的快速发展。正因为当前临床中药学发展尚处于起步状态,更有必要对临床中药学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

基于学科比教学的角度来看,临床中药学具有下面的显著特点:(1)以满足中医临床用药需求为主要目的。临床中药学严格按照中医临床的实际需求与用药规律,对有关中药学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将中药学的研究成果作为指导,促使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及优化。(2)从两个角度出发。临床中药学研究不仅可以从中医临床用药的角度出发,同时也可以从重要研究的角度出发,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都要进行中医学与中药学相结合、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方面的工作,最终达到提升用药安全的目的。(3)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按照中医药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中医的基本内涵与规律,关注脏腑经络病理,将临床疗效作为检验标准的重点,辨证论治。

临床中药学要想发展,与中医临床各科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它需要中医临床各科的发展为其提供支持,同时与中药各分支科学及基础学科的发展也是分不开的,例如药理、制剂及药化等,都需要当代高新科技手段为其提供支持。所以,临床中药学必须在研究手段方面加大多学科之间的合作力度,起点一定要高,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出现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中药学科建设应该时刻注意中医学基本理论方面的指导,同时积极与中医临床实际需要相结合,为临床实际需要提供服务,切实提升临床医疗的水平与疗效。如果没有了中医学基本理论作为指导,与中医临床需要相分离,那么就成了搞“纯中药”,这种研究不仅是不可能的,同时也是毫无意义可言的。因此,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任何药物研究都要和基本医学理论以及临床需要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应用依据,体现出实际应用的价值。

不管到何时,传统中医药学主体内核都要保持,并不断深化认识,这样才能对现代化的临床中药学进行发展。临床中药学是一种现代学科,它以传统中医药学为主体,坚持传统中医药学主体的科学内核,随着该学科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传统研究和现代研究的结合,以保持中医药学主体科学内核为基础,更好的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研究,不断深化传统中药学认识,使现代化临床中药学得到快速发展。

临床中药学直接根植于中医临床,将药学研究作为重要支撑,不仅要有实验研究的基地,同时还要具备临床研究的基地,只有将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优化量效、常要特用,更好的将现代学科的价值体现出来。只有将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结合起来,才能使实验微观研究和临床宏观疗效观察更好的实现互补。

临床中药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兴起的,当前已经发展成了独立的新兴学科,建设临床中药学的关键点主要在于中医学和中药学相结合、传统研究与现代研究相结合、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相结合等方面,在研究过程中应明确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及其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临床中药学的目标是“合理、科学、安全用药”,将单味中药、复方中药的药理与应用、各系统用药规律作为主要研究核心,促进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的结合,将药物化学、生药学及药理学等作为研究的基础,形成一个全面的学科学术体系。

工作体系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其一,学术思想体系,包括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相关的方法和理论;其二,人才培养体系,目的在于培养出学生、专家及研究人员;其三,研究机构体系,涉及到文献理论研究室、专类实验室及临床研究基地等。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应结合临床中药学的特点,将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好,这是现阶段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急需加强的地方。

基础学科包括生药学、药理学及药物化学等,临床中药学的基础主要是上述学科和方剂学。策杖和支撑则为炮制学、制剂学及调剂学。

综上,临床中药学是一个跨越多学科的新兴学科,其建设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学科建设的内容与领域也非常多。要想将临床中药学建设和发展好,关键在于坚持医药结合,积极促进中药学与中医学的结合、传统研究和现代研究的结合以及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结合等多项工作。本文是笔者个人对临床中药学发展相关问题的看法,其意在抛砖引玉,可能存在不周之处,希望与大家在未来的学科发展及相关研究中不断完善该学科,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最优中药本科毕业论文(汇总15篇)篇六

摘要: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设置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构建以培养学生积极品质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实践以积极体验为核心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以达到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改革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名称历经“健康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心理卫生和咨询”、“心理卫生与健康”等变化,直至近十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名称才广为接受。20xx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厅[20xx]5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开始走向规范化建设道路。经过近30年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卓有成效,全国普通高校大多开设相关课程,呈现出一条从单一到多样,从任选到必修的发展趋势。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主要有三种实践模式:一是学科模式,以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内容作为设计课程体系的主线,注重传授系统与完整的心理学知识;二是经验模式,采取心理训练、活动、实践等形式,旨在让学生获得经验和体验;三是问题模式,注重心理辅导与咨询,从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入手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无论何种模式,以知识本位为核心的课程设计思想依旧占主导,过分突出学科理论体系,忽视人文精神的传递与文化素养的陶冶,没有把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完美发展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

一、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教学实践的反思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新设课程,起步较晚,经验不足,没有太多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因而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学目标上,

以“问题矫治”为导向“,成长发展”不够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依据教育的三项历史使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置一般分为三级:一级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预防与发展为主,注重开发潜能和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二级目标面向心理问题学生,解决问题为主,注重心理咨询与疏导,消除心理症状;三级目标面向心理障碍和疾病学生,以心理治疗为主,注重心理障碍的诊断与矫治[1]。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受传统的消极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影响,在教学目标上没有契合以人为本,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精神,过于偏重二、三级目标,忽视一级目标,导致过分关注学生心理问题与障碍矫治,忽视了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偏离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预防与发展为主,促进全体学生成长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教学内容上,

以“理论”为主,“实践”不足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以“学科取向”为主,知识本位的课程思想严重,过分强调讲授心理学理论知识,在内容编排上呈现重症状诊断,轻预防,重障碍,轻发展的特点,凸显出过于理论化、专业化、系统化的专业心理学教学的特点。这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设置未能紧贴学生实际需要,解决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违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初衷,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三)教学方法上,

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互动”不突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性质决定着其是一门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但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所开设的课程均是大班教学,教师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缺少课堂互动,更缺少教学实践活动,导致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冷眼旁观,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教学效果较差,学生的心理素质未能有效提升与培养。

二、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教授首发,旨在倡导用一种积极的态度解释各种心理现象,致力于研究人类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大支柱是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其中积极情绪体验是核心,积极体验中又以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最多、成果最丰富,在整体上形成了“一个中心三个支撑点”的理论体系。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是心理学研究的关注点应该从单纯的问题取向转移到人类正向品质的研究与培养,通过挖掘人类自身拥有的潜能和力量来达到积极预防和积极治疗的目的,这与传统的心理学研究取向不同。1958年,学者jahoda率先在反思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积极心理健康的科学概念[2];cowen更进一步主张“健康应该是积极特征的存在程度,而不仅仅是疾病的缺乏”[3]。由此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主观幸福感等积极指标正式融入心理健康的诊断治疗体系,促使人们对心理健康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我国学者孟万金教授也认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应主张开发心理潜能、降低负性情绪,提升主观幸福感,从而预防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4]。可见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意识、一种理念、一种新的思潮已经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成为引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价值取向。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路径分析

(一)设置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智慧、感恩、乐观、美德、幸福”等积极因素被积极心理学认为是人类所固有的特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这些积极的特质被培育与强化,那么与其相对的消极的特质就会改变与消退[5]。因此,要想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品质和力量,必须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目标,协调发展、预防、干预三者之间的关系,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由关注学生的消极方面转向积极方面即可。在具体的目标设置上,大学身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健康、和谐、幸福的价值核心理念,关注和培养学生的优势心理品质和正向积极的力量,在协调心理问题解决与积极品质培养的基础上,实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人格特质的健全、心理潜能的开发。

(二)构建以培养学生积极品质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丰富了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扩大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我国学者孟万金教授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提出了诸如增强主观幸福感、开发心理潜能、改善学习能力、完善积极人格等14项学校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5]。概括起来涵盖三层含义:一是增加积极情绪体验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其中最关键、最根本的就是增强其主观幸福感,为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须融入“幸福课程”;二是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必须塑造积极的人格,彼得森和赛里格曼提出了6种美德和24种积极人格特质[6],为开展大学生人格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三是创建积极的教学环境,增加积极体验,塑造积极人格离不开营造积极环境,一个良好而积极的教学环境是增加大学生积极体验、塑造积极人格的必要条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实践以积极体验为核心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深入心灵的课程,它的开设不仅要让学生入脑,更要让学生入心,只有学生用心、用脑、用感情去实践与体验这门课,才能更好地领悟与体会,才能内化与升华。为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应该遵循“以突出学生主体为中心、以创设故事情境为中介、以凝聚成功经验为起点、以提升积极体验为核心、以合作共赢为主线”的原则,通过课堂互动、团体活动、角色扮演、多元艺术表演等手段,形成自觉自愿的自我教育的氛围,培养学生用积极的角度去看待,用乐观的心态去体会,增强他们的心理免疫力和对不健康心理的抵抗力,达到预防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xx(5):44。

[4]葛莹莹。积极心理学视阈下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j]。科教文汇,20xx,309(3):132。

[5]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

[6]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7]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xx(8):55—56。

最优中药本科毕业论文(汇总15篇)篇七

专业学位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形式,已经成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创新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决定着高校的办学实力,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课题,国内外各高校目前都在努力探索如何能真正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特色人才模式。当前高等院校都面临着同类院校不断增多、招生数量大量增加、学生人数大幅度增长的状况,高校之间如果优势与特色体现的不突出,极易造成“千校一面”,培养的学生变为“万人一面”,特别是以中医药办学为主的、规模相对不是很大的、专业辐射面相对较窄的专科学校,在办学实力方面将失去竞争优势。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和中药学学科的飞速发展,以培养具有科研和教学能力的学术型研究生为目标的传统研究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滿足中药行业现代化、多元化发展的需要。而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设立填补了这一空白。由于缺乏详细、规范的培养模式与历史经验,如何更好地开展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仍存在许多需要研讨与探索的领域。深入开展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构建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已成为当前中药学研究生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

通过对国内各用人单位和同类院校相关专业调研,全面了解21世纪中药学科学和中药学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及社会需求导向,选派相关人员分别深入广东、天津、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山东、吉林等地走访、调研、搜集社会人才需求信息。在明确目标、充分调研、凝炼特色、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完成人才培养方案重新修订。新的培养方案注重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色,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以“前期趋同、后期分化”为原则,重点培养学生实际生产能力和科研能力。按“中药新药研发-中药质量评价-临床中药学服务”总体体系设计体现“宽口径、多层次、多模块”的原则,根据人才需求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具体课程设置体现“高、新、精、现”原则,反映新知识、新科技、新成果。前期以加强公共基础教育为主,后期按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及个性化培养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1-3]。新课程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德育教育应围绕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开展进行,在传承优良文化的基础上坚定中医药信念,“德”字为先,加强公德信念、提升道德意识[4];开展义务支教、“中医中药龙江行”宣传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行为修养;构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心理平台,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能力。

2.2自主学习、激发兴趣。

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符合自我发展需求的学业生涯规划,遵循自我选择,定位專业学习的突破口。教师根据中药学专业和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设定讨论主题,将学生分为5个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查资料、开展专题研讨,指导学生进行高校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展“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评估”,对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自主学习状态、学习成绩、人文素质、实习实践与效果、三创活动与成果等6方面内容进行评估,完善学生的价值观,巩固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空间,改善以讲教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式,缩短硬性的课堂教学学时,“解放”学生,使之能遵循自我兴趣需求进行个性发展。

鼓励学生申报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为学生开拓思路,培养创新思维寻求平台,使学生初步形成科研意识。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为学生今后从事专业的中药新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提升实验课学时在总学时中的比例,使理论课与实验课比例不低于1∶1,实验的设置也应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验证性实验可适当调整在理论课中出现。规划专门的时间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培养锻炼学生的应用性思维。

选修课设置科学思维训练模块、实践能力训练模块供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同时扩大选修课课程涉及的范畴、数量,特别是有关现代科学技术的学科,让学生体会大背景下科技发展的力量,结合自身寻求突破。

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水平,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作风,熟练、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实践性强的中药学人才。

实践以理论为基础,创新以实践为平台。传统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为主已延续多年,应彻底动摇其霸主地位,增加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实验教学课程,使学生能够综合利用理论课中学习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整合个别实验,形成综合性思维。

中药学类专业实习分为两部分:一是科研实习,为学生配备实习导师,带领学生进行科研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及创新思维,增强实验动手能力,为中药学研究打下基础;二是生产实习,学生到医药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实践,由实习单位指定生产经验丰富的导师,带领学生进行生产实习,使学生对生产环境、生产工艺等加强了解,为学生从事中药学生产、质量评价等工作打下基础。

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有效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全面实施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及考核体系就是把原有定型的、较抽象的评价目标进一步量化、具体化,形成一整套可直接操作的、用以准确衡量与评价研究生实践实验进程与效果的操作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实践教学各环节进行评价与监控,使实践教学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综合作用体系。

强化生产实践教学环节的各项考核和全程质量监控不断线。一是专业课考核不及格者,不能参与生产实习;二是生产实习考核以学生出勤率、实习报告完成质量、带教教师考评作为依据;三是科研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论文质量与答辩情况;四是毕业设计和论文是否有创新,是否被公开发表、是否有新的创建。同时制定其各项考核标准,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

通过为教师提供培训与进修机会、鼓励教学立项与研究、开展教学比赛与观摩等形式,积极构建教学交流与学习平台,促使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选取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研究式、案例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立现代教育技术平台,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构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积极推广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大力促进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制、开发和推广使用。为进一步整合与更新教学内容,应开展多媒体教学课件评比活动,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技术,促进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水平和教学效果。

科学合理地改进具有创新性的、富有活力的考核模式,有利于造就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是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课程考试的改革不仅仅局限在考试形式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能够进一步推动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进而完成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更行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对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施单独的管理与考核办法,并以目标管理为手段进行要求和评价,采取课堂讲授、讨论、论文写作、实验、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5.1.1构建突出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多样化程度高,需结合课程特性改革创新,为不同课程灵活匹配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考试方式,探索形成多维立体的考试模式,可综合参考传统闭卷考试、开卷测试、现场面试、分组测验、课程论文等形式,从而改变“一次闭卷考試统天下”的局面。考评体系应立足于减轻学生期末考试的负担,将考评贯穿于学业课程开设的始终,使学生在平时就能将所学知识消化吸收,学习进程有节奏有层次,也变向提高学生面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答水平。例如:由指导教师指导的小组作业,社会实践等评价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还能充分发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自我发展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相促进,为培养新型高素质综合人才提供了强大的考评保障。

5.1.2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开放性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命题的方式及角度决定了考试的导向,命题时应该在遵循教学大纲要求、控制题量及命题难度、确保信度和效度的前提下,增加能体现知识与能力水平的测试,提升命题的含金量,提高创新性、能力性、开放性命题的.比例,脱离考试靠死记硬背过关的旧模式,在试卷中多设开放性无标准答案的试题,鼓励有创新、有新意的答卷,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能力。将社会实践效果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指标,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服务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学以活用的综合素质,鼓励创新精神。

5.1.3逐渐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建立全程监控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更新“一卷定输赢”的局面,对于学生学习水平的认定应该扩大时间维度,成绩应分散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倡导学业教学全程考试,并适当提升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认定中的比例,使考试更加公平合理。围绕不同课程在各教学阶段的特点,综合应用随堂小测验、课堂分组讨论、小组课外作业、综合性论文的形式,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充分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调整教学指导方式,提高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和学生的接受度。

5.1.4完善考试管理制度,建立具有进取精神的形成性评价体系高效规范的评价管理制度是保证课程评价改革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因此,建立完善对应的管理制度势在必。常规管理必须要严格执行,使考试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必须配合反馈改革机制和评价奖励体系来进行,以达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作用。

专业技能实践考核依据学生参与的科研、生产实践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模块式考核方式。

5.2.1中药制剂研究与开发模块考核模式适用于参加了中药炮制、有效成分提取、制剂成型工艺及质量检验评价、新药研究与开发等工作岗位实践的研究生。

考核常见中药饮片及中药固体、液体剂型的生产理论、生产流程与各岗位标准操作规范(sop)。

质量检验评价、新药及保健品研发、gmp管理等专业实践考核采取现场实践考核和问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求学生达到独立完成现场采样、检验、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或能够组织、开展中药新产品、保健食品的实验室研究及临床前研究等相关工作,或具备组织实施gmp管理、认证相关工作的能力。

5.2.2中药质量分析与评价模块考核模式考核学生对uv、tlc、hplc、gc等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标准操作、日常维护及简单故障处理方法的掌握。如:在中药质量评价方面,应熟悉实验室基本操作规范,熟练掌握常规的检验操作(包括药典制剂通则的检查和附录检查法),掌握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对中药制剂进行全面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掌握中药质量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和质量标准的方法学验证等内容。

5.2.3中药药效评价与临床应用研究模块考核模式中药药效评价:考核中药药效评价的常用方法,掌握和熟悉中药药效作用机制的常用研究方法,包括整体动物实验、组织器官、细胞和分子生物学4个药理水平上的药效研究。掌握常用的实验动物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建立和检测指标的选择;熟悉中药新药研究过程中药效、毒理等临床前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

中药临床应用:应掌握中药药性理论,掌握约200种中药的性能、功效、主治、临床应用、使用注意、用法,用药禁忌;掌握约150种中药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掌握中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联合用药原则;掌握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与中药应用合理性的监测方法;熟悉常用中药的作用机制;熟悉中药临床应用的管理,包括含毒性中药材临床应用的管理;要求能够积极参与临床查房,指导患者进行中药的使用,收集、分析、评价中药不良反应与药品不良事件。

5.2.4中药提取分离技术与应用模块考核模式掌握中药常见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结构特征、理化性质,熟悉中药提取与分离纯化新技术、新方法,同时结合品种开发和中药提取分离技术,促进中药新药创制和中药复方的二次开发。

5.2.5中药资源开发与品质评价掌握药用植物的种质保存、快速繁殖、引种驯化、栽培的知识与技能;尤其要掌握常规及珍稀中草药栽培、常规与基因工程育种以及细胞培养、组织培养等现代中药生产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及其品质评价研究;掌握中药资源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检测方法,以及利用dna指纹图谱、蛋白质图谱、红外光谱等技术对中药材进行真伪、品质等评价方法。熟悉中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实施的基本思路和策略。

“宽口径、厚基础、重传承、求创新”是所有中药学工作者一直坚守的信念。坚持以人才服务社会能力为导向,努力扩大学科专业覆盖面,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坚持以中医药理论与基础为根基,融合现代科技教育,使中药人才发展有后劲;坚持中医药特色优势,结合现代医药学技术,使传承与创新紧密结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质量保障落实到教育管理的每一个具体环节,提升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最优中药本科毕业论文(汇总15篇)篇八

摘要:在进行儿童文学创编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具有童趣的、启发式、鼓励式的语言进行教学,在语言魅力的影响下激发儿童文学的创编热情,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激发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本论文分析了具体形象的文学语言在儿童文学创编中的应用,研究了利用平等、和平的语言构建儿童文学阅读活动的氛围;分析利用充满童趣的启发式语言,激发儿童文学的创编动机;探究了利用鼓励式、激励式语言,提升儿童文学的创编自信。

关键词:儿童文学;创编活动;语言运用

儿童文学即是以儿童作为主要阅读对象的作品类型。在儿童文学的创编活动中,其主要对已有的儿童文学知识进行调动,与语言等相关信息进行结合作用,将儿童的语言由口语化转变成书面语言,结合个人创造力、想象力进行创作活动。在儿童文学创编过程中,教师须利用创新形式的教育手段拓展儿童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

在儿童文学创编过程中,本身具有一定的指向性,这一指向性即是教师进行创作意图的所在,怎样将该意图向儿童进行传达,则是教师须掌握的重点教学技巧[2]。在阐述儿童文学过程中,存在多种传达途径,最为便捷、直接的便是语言传达的形式。儿童正处于人生的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而语言的构成要件主要是抽象符号,对于枯燥的语言符号儿童常常缺乏坚持的耐心,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在创编活动中,教师须利用生活气息较浓的、具有启发性的言语,加强儿童对创编目的的理解,让儿童文学能在已有教材之上充分发挥想象力。

例如,在进行《会变的云》、《阳光》、《云》等创编活动过程中,当儿童对于诗歌、散文人物出现无法创编的情况时,教师可以灵活设置“小树孩子以及大树妈妈”的形式,通过谈话活动对儿童进行引导,构建生活的情境,启发儿童一边用语言表达一边做出动作。教师在明确创编意图的同时,通过儿童能够理解以及接受的形象符号表示出来。在“大、小树”的诗歌创编中,儿童文学中的诗歌充满变化,十分具有想象力。

形象的语言能够加深儿童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3]。在教学《摇篮》的过程中,教师可将花园、天空等喻为摇篮,在教学《快乐的小屋》中,将纺织娘、蜘蛛等进行拟人,将星星喻为宝宝等。在丰富语言中,极易引起儿童兴趣的语言为名词、动词等,因此教师可将语言改编为名词、动词为主的简儿童文学创编中的语言运用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便句子,并通过叠声词、象声词等创编出形象、生动的语言,帮助加深儿童创编意图,发挥儿童想象能力。

教育心理学专家罗杰斯观点认为,心理自由安全是加强创造的前提。儿童的生理机制不成熟、年龄小,因此儿童在环境方面具有强烈敏感性,对教师有情感上的依恋,教师的行为语言等十分容易对儿童情绪产生影响,进而对创编行为产生影响。在日常创编活动中,教师须持有亲切和蔼的态度,利用幽默、平等以及亲切语言,营造愉快轻松的创编活动氛围,让儿童能够进行流畅自由的表达。在利用和蔼亲切的语言时,教师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二,教师必须做好个人定位,教师不是儿童的指挥者,而是引导者、帮助者、协作者,在坚持以上二点时自然会产生亲切的语言以及创编态度。例如,可以运用探究式、讨论式的语言组织活动,让儿童与教师间保持自由平等的交流关系,让儿童的行为和语言得到自由发挥,进而激发出不一样的创造火花。

例如,在进行《山》的创编活动中,教师帮助儿童理解“银篮”、“金篮”以及“花篮”等词汇的形象内涵,教师可设计2个外形为篮子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指导儿童进行观察,结合图片和儿童共同探讨以下理由:“为何春天山坡会变成银篮”、“为何冬天山坡会变成花篮”、“为何秋天山坡会变成果篮”、“为何夏天山坡会变成金篮”?“果”、“花”、“银”、“金”等语言描述的是什么内容?在具体操作中,有的儿童会说:“指的是水果、花儿、金子等”,有的幼儿可以说出具体的事物名称,如:苹果、香蕉、菊花、樱花等,甚至会说出其他千奇百怪的答案。通过师生交流,教师可总结出,这些词语传达了丰富的内涵:冬天是银装素裹的时节;秋天是果实累累的时节;夏天是阳光灿烂的时节;春天是花儿盛开的时节。

教师在创编活动中不能用已有想象对儿童进行约束,在听取儿童不同意见之时,不能立即反驳,须用平等交流口吻帮助儿童找到理想答案,如此学生便能够提出与教师不通的看法,长此以往,儿童的想象力将充满个性色彩,具有独创性以及灵活变通性。

1.给予儿童足够的发挥空间

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创造动机,必须给予儿童创造充分的发挥空间。在儿童文学的创编活动之中,教师语言必须充满探索性、启发性,在进行示范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须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持开放态度。

例如,在《美丽的秋天》的散文模仿创编活动之中,教师须从作品的难易程度出发,利用玩偶、实物等工具,利用拟人化的手段以及播放课件等形式对文学作品进行朗读或现场模拟,在启发式发提问的基础上帮助儿童理解作品的语言表现形式,帮助儿童对作品的主要内容进行整体感知,让儿童能够产生置身叶子描述的秋天的场景之中,进一步激发儿童的创编积极性。教师可以提这样的理由:“美丽的秋天又叫金秋,因此秋天的颜色是什么?”“杨柳叶说秋风将其送至大草原,它能见到什么?……”“枫叶说,秋天十分美丽,美在秋天的哪些方面呢?”在这样的启发式教学基础上能够有效激发儿童参与创编活动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须及时对儿童进行引导及鼓励。在创编活动中对儿童的情绪进行观察,找出能够激发儿童创编兴趣的落脚点。

2.将儿童的无意识活动转变为创作活动,激发其创编积极性

儿童作为天生创造者,其创造性体现在他们语言的字里行间之中,教师须及时进行鼓励和提醒。例如,某个儿童在进行《阳光》创编活动时,将太阳归为红色,其与诗歌的情理逻辑不相符合,这也许是独特的创编行为,也可能是无意识的个性行为,教师须凭借本身的智慧,将其演绎为儿童的创作活动,及时提醒儿童进行创编:“看,xx小朋友的太阳是红色的,真是很有想象力啊,这个太阳肯定有一个特别故事,请他来给我们讲讲吧”。

又例如,在进行《会变的圆》的创编活动中,教师须利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与儿童的情感贴近,教师可以先发问:“我是一个圆,同学们喜不喜欢呀”,并将“圆”贴在头上扮演角色,带动儿童进入情景当中。这样的角色扮演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能够产生无声情感的传递,从而使得儿童从内心接受老师、爱上老师,对教学知识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指导儿童进行《会变的圆》的学习时,儿童也会产生无尽创意,并充满童趣,如有的幼儿会说:“西瓜个头大;饼干圆又圆”等等。以上充分说明教师必须利用启发式、充满童趣的语言艺术,塑造教师亲和力,加强师生互动,从而激发幼儿的创编积极性。

1.给予儿童信心,提供行为创造支持力量

部分教育学家认为学生会朝着教师期望以及鼓励的方向进行发展,鼓励式的文字或者语言能够有效激发情绪,促使个人进行行动,尤其是充满创造性的语言则必须加强鼓励,创造即是将以往没有的东西制造或者产生出来,因此在儿童文学创编过程中须对儿童进行及时肯定,给予充分的信心,让儿童在创编活动中产生协同感,产生行为创造的支持力量。

2.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培养儿童创造力

虽然每个儿童的天资存在不同的差异,但是每个学生本身都具有进行文学创造的意愿,并且具备创造的才能[6]。胆小的学生害怕面创编活动,教师必须对其进行鼓励。例如给出类似于“老儿童文学创编中的语言运用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http://提供,转载请保留网址.师知道你也能够说出自己想的儿歌”等鼓励性质语言,帮助学生消除心中的压力。一旦出现儿童在创编过程中与其他学生类似的或者相等的结果,此时教师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搜寻不同儿童个体创编结果的差异性和闪光点,并及时进行鼓励:“真了不起,你的哪句话与其他人不同,十分具有创新性”。鼓励式、激励式语言会让儿童对自身具备的创编才能进行正面肯定,产生创办积极性,在活动中尽全力完成创编实践任务,最终引导学生成为钟爱创造、长于创造的个体[7]。

3.接纳与众不同的想象力

在应用鼓励式创编语言过程中,须注意部分儿童乐于创造、钟爱创造,能够发挥出与众不同的想象力,但是部分教师往往无法有效接纳学生的想象力,甚至会给予排斥态度,一旦遇见这样情况,教师必须给予鼓励语言:“××小朋友,你真棒,你真是说得太好了!”这样的语言会加强儿童对创编活动的反应,也会对儿童的语言表达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具体的创编活动中,教师须对消极的成分保持客观接纳态度,帮助儿童提升理解能力,帮助儿童掌握哪些是合理的,哪些又是不合理的,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下,向儿童讲解创编活动能够接受的范围标准[8]。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儿童文学的创编活动具有尝试性和探索性特征,所以这一过程也存在失败因素,因此教师须对儿童给予全方位鼓励:“你能行的,下次创编活动你会完成得更好,失败也是学习机会”等,教师必须具有包容态度,抓住机会让儿童能够获得创编条件,积累创编经验。

[6]黄侃.作家谈儿童读物[m].中国出版,20xx,(6):37.

最优中药本科毕业论文(汇总15篇)篇九

英语是一门工具学科。英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有运动的活动,也有思维的活动,既有条件反射,也有顿悟。与其他学科的性质有明显的不同,其学习的要求、内容和方法也具有自己的特点。明确这些问题,对提高英语学习质量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英语是怎样学会的?历来是英语界有争论的一个问题,形成了两种学习观:联想主义学习观和认知主义的学习观。联想主义学习观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刺激与反应论或条件反射学说,是听说法的心理学基础;认知主义的学习观,强调认知结构和人的思维,是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对这两种学习论不应做僵化的理解,不能因为不赞成听说法就否定联想主义学习论,更不必追本求源,加上经验论的帽子加以否定;同样,也不能因为不赞成认知法而否定认知主义的学习观,要看到今天的认知主义与它的老祖宗已不完全是一回事,在理论上有了许多发展。英语学习是个复杂的过程,既有运动的活动,也有思维的活动,既有条件反射,也有顿悟。从目前总的情况看,仍然要强调:在非英语环境下进行起始的英语教学,不宜一概排斥模仿和重复,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模仿和重复。由于英语教学受到非英语课程教法的影响,讲得多、会妨碍联想的建立,造成基本功不牢固。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对联想主义学习论的理解不深,对于初级形式的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还研究不够,教学形式单调,方式刻板,课堂上缺乏交际气氛,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很少,这就不能不影响到教学效果。我们应当看到非英语环境下学习英语这一特点,从实际出发,正确地对待两种学习观的作用,把握住整个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英语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性质不同,其训练的要求、内容和方法也具有自己的特点。明确这些问题,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来学习的,其目的是为了运用。任何一种工具的掌握和运用,一般都经历知、能、熟、巧四个阶段。掌握英语这一工具,一般说来是处于前三个阶段。英语学习是个由不知到知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很长的。但从知到能,由能到熟,却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已有母语习惯性的,因此他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总是不自觉地把母语习惯强加在英语身上,这就使得从知到能,由能到熟的过程更加复杂化。掌握英语,是建立一新习惯的过程,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和严格的训练过程。

加强英语学习的基本训练,一方面要根据英语这一工具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进行英语本身的训练,不要把英语课上成知识课、汉语课,在课堂教学中搞无益于培养各种能力的活动;另一方面要在教学中重视打好基础,不能贪多求快。英语教学中的基本训练就是指导学生听音和发音,写字,掌握单词和惯用词组,合乎语法、合乎习惯地造句等训练,这都是掌握一门英语的根基工作。这些工作做得切实,各项能力就比较容易培养起来。相反,忽视这些训练,就会给将来的学习造成层层障碍,对进一步提高留下长远的不良影响。

基本训练是手段。基本训练的依据是基础知识,其目的是化知识为技能、熟巧。上面我们把中学生掌握英语过程分为知、能、熟三个阶段。从基本训练这一角度来看,不能训练到“能”为止。“能”是指人们初次进行自己理解了的行动。这种“能”距离“熟”还很遥远,而作为实际掌握和运用英语的基本技能,是不能不熟练的。我们通常讲的“得心应手”、“脱口而出”就是“熟”的标志。基本训练的功夫应该达到这种境地。因此,基本训练包括由知到能的训练,即巩固语音、语法、词汇、书写等基础知识的训练,也包括从能到熟的训练,即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训练。

英语的基础知识指的是课文范围内的语音、语法、词汇、书写等知识。基础知识是基本训练的依据,因此,基本训练就要根据基础知识的性质和特点,确定适当的方法和途径。

学习语音离不开模仿的方法。模仿有直觉模仿和自觉模仿。直觉模仿仅仅要求学生凭感觉作简单的模仿,自觉模仿应让学生理解发音部位和语音特点。每一种语言里,都有一些音是可以直觉模仿学会的,但如果全都以自觉模仿来学就未必经济。语音训练要注意我国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主要困难及方言的影响,有目的地、有重点地进行训练。

语音学习是为了在言语实践中运用的,因此语音的基本训练也应该在言语实践中进行。语音训练要贯彻在课文教学中,和词汇、语法教学结合起来。正确地听准和读准所学单词、一些惯用词组、常用句型和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应当是语音教学中很重要的而又非常具体的基本训练内容。

写字的技能包括正确的书写技巧。书写训练要以临摹为主要方法。从运笔的基本动作开始,先用准格法,按格子书写,严格要求,一笔不苟地反复练习。书写教学要充分利用黑板。教师端正、美观的板书是学生临摹的榜样。教师要注意多让学生有在黑板上练习的机会。在练习过程中,对大写笔顺、小写连笔、标点、移行应予特别重视。为书写技巧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较长的时间训练和培养。

任何一种言语技能的形成,都必需以一定语言材料为基础。掌握词汇过程的主要矛盾表现在音、形、义、用等四个方面。在初学阶段,首先是音形矛盾,许多拼音错误,大多数是由于读音不准而造成的。读音规则、构词知识,可以帮助记忆单词,但真正记忆单词还是靠多拼读、拼写。词汇义用矛盾是随着学习进程而逐步尖锐起来的。教学中要贯彻“就词论词”、“词不离句”的原则;一个孤立的词是很难掌握其意义和用法的,必须和具体的句子及语言环境结合起来才好理解和掌握。

语法的基本训练必须从加强语法基本知识教学和常用句型的训练两方面着手。语法基本知识,要按照不同阶段的要求,简明扼要地讲解清楚,并通过实践练习,达到掌握。进行常用句型的训练是克服“汉语式”英语的重要途径。语法教学中适当的汉外对比是必要的,通过对比可以自觉地排除母语的干扰作用。但对比只能解决理解、领会,而真正的掌握还是要加强英语本身的实践练习。在语法教学的基本训练是建立一种新习惯的过程,其主要方法是熟读多练。因此,在语法教学中贯彻精讲多练是加强基本训练的重要标志。

最优中药本科毕业论文(汇总15篇)篇十

优:

1、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较高难度,工作量大。选题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参考)价值(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2、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强,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毕业论文,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

3、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有一定的个人见解。

4、文题完全相符,论点突出,论述紧扣主题。

5、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较强;没有抄袭现象。

良:

1、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要求,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的,题目有一定难度,工作量较大。选题具有教学实践指导意义。

2、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强,能较为全面收集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所学专业技能,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强。

3、文章篇幅符合学院规定,内容较为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能够从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总结三个方面较为完整的论述了针对《交互设计》课程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研究,并提出个人观点。

4、文题相符,论点突出,论述紧扣主题。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其时效性较强;未发现抄袭现象。

中:

1、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一定难度,工作量一般。选题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实践指导意义)。

2、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一般,能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基本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一般。

3、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基本完整,层次结构安排一般,主要观点集中有一定的逻辑性,但缺乏个人见解。

4、文题基本相符,论点比较突出,论述能较好地服务于论点。

5、语言表达一般,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一定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一般;未见明显抄袭现象。

及格:

1、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难度较小,工作量不大。论文选题一般。

2、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差,不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的能力较差强。

3、文章篇幅符合学院规定,内容不够完整,层次结构安排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观点不够突出,逻辑性较差,没有个人见解。

4、文题有偏差,论点不够突出,论述不能紧紧围绕主题。

最优中药本科毕业论文(汇总15篇)篇十一

现如今,无论大街小巷发生了什么事情,网络的流传总是最迅速的,网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事情的真相,甚至会进行“人肉搜索”,寻找某一事件的元凶。而这也许是益事,也许会成为令司法机关比较头疼的问题。因为,网络舆情代表着相当比例的民声、民意,披露社会视角下诸多方面的问题,从某种角度对这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肯定或批驳。

尽管我们认为这是网络在起着监督的作用,实际上这种监督往往会对司法审判在程序上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这也是俗称的“舆论压力”。这样,反而不利于司法机关展开相关工作。

网络舆情虽然来势凶猛,但是不可能取代司法审判。因为网络舆情带有浓重的个人道德观念色彩,不具有法律效力,更多地体现了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不符合法治社会的司法审判要求。所以,网络舆情应充当的是司法公正的民意监督代表这一角色,它不可以左右司法审判的价值取向性,不偏向社会个案,注重司法程序的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最终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完美统一。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崛起,网络成为了人们获悉日常热点事件的重要途径,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几乎都会在网络上被众人进行激烈的谈论,并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这种“自由平台”的言论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将演变为一股舆论监督的有效力量,防止司法机关的审判不公;另一方面,这种舆情监督往往会影响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使其背负较重的舆论压力,最终影响司法应有的独立性。

(二)网络舆情的特点。

1.网络舆论传播的快速性。

21世纪以来,网络发展迅速,网络新闻一旦发布,就会在整个互联网世界弥散,尤其是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例如,此前的“许霆案”等,都在网络上掀起一阵“法网和情网”的风波。

2.传播媒介的多样性。

科技不断地创新,网络通过各种形式潜伏在我们身边。现如今,已不单单只有计算机这种最原始的上网工具可以带给人们最前沿的资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网络媒介的红人,随时随地恭候着网络新情况的曝光。

3.网民参与的广泛性。

开放的互联网为广大民众提供了自由言论的空间,给了所有人发表意见的机会。目前我国有将近6亿多的网民,其可以不受身份、学历等条件的限制,在网上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发布想要表达的观点和态度,这样一来便使得网民参与的热情直线上升。

(三)网络舆情的具体方式。

科技时代的到来,不仅信息的流传速度愈发惊人,而且传媒类的工具也变得日益强大,网络舆情也依靠着各式各样的“掌中宝”发酵蔓延。值得一提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以下三种舆情途径:

第一,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贴吧,是由百度推出的互联网产品之一,用户可以在此自由地发布图片、文字、视频等信息,互相交流。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利用它在搜索引擎领域的知名度,为各种兴趣爱好者的聚集提供一个最便捷的方式。

第二,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中文论坛———天涯社区,它是全球华人的网上家园,以网民为中心,尽量去满足其个人创造、沟通和展现等多重需求。天涯社区除了提供论坛、相册、影音、站内消息等多种服务外,还发布了与之相关的id管理制度和《社区基本法》,这是国内首发的虚拟社区管理制度,它们不仅对于虚拟社区的管理和发展相当有利,而且还可以阻挡对现实社会秩序发展中产生的一些麻烦。天涯社区所包含的法治论坛和百姓声音是网络舆情的重要发挥之地。

第三,新生代舆情力量———微博,这是一个灵活机动的信息交流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它与传统的博客相比,有着“短、灵、快”的特点,所以至今备受青睐。

(一)网络舆情的现实价值。

在现代法治国家对司法监督的体系里,舆论监督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由于我国现在尚处于法治建设的探索阶段,国家的监督制约机制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因此需要舆论监督给予力量,其以自身广泛性、时效性、交互性等特点,逐渐演变为一股有力的监督力量。受到网络舆论广泛关注的案件大多属于司法审判的几个重要领域,如李庄案、佘祥林案等,民众主要关注此间是否存在暴力取证、刑讯逼供等不法情节;李昌奎案中,大家更多地是出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徘徊抉择;而许霆案和吴英案则是法理和情理的拔河。此时的司法机关如果一意孤行,未聆听民声民意,那么稍有不慎就会成为社会舆论攻击的“靶心”。

网络舆情的监督属于社会监督的一种,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及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社会公众开始越来越关注在司法领域内公平正义能否实现的问题。基于网络传播的广泛性和言论的自由性,普通民众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任意表述自己的真实想法,直接参与案件的讨论,并且还可以互相交流意见。而那些在网络舆论的压力下最终得到公平审判的案例———许霆案案等,既实现了民众追求公平正义的愿望,也对司法审判的公正起到了积极推进的作用。

(二)网络舆情的有效监督。

舆论监督是一支维护司法独立的力量,现代民主国家都承认舆论监督是民众的基本权利。网络舆情可以及时揭露司法过程中的不公行为,促进司法程序的公正进行,尤其是当前现象到处蔓延,波及到司法领域内不可忽视,因此司法活动理应接受舆论的监督。

网络的虚拟性使舆论监督表达民意时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非理性感情因素,但不可否认,网络舆情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多数人的意见,是司法审判公平公正的重要监督源。如果一些事件没有通过网络舆情的推动,很可能会被马上平息甚至是湮没,而当舆情推波助澜时,其在互联网频道上迅速变为一个有着巨大影响的群体性公共事件,转载量和评论度均一跃而升,这会让司法机关重新审视案件背后的事实和缘由,保证案件的公平公正。

此外,网络舆情的压力使得司法机关重新审视“司法透明”的问题。司法审判过程逐步公开化,一方面保障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法院掀开以往不为人知的神秘面纱,最大限度地公开审判的细节,用事实据理力争,遏制不实谣言的萌生。这样可以防止司法和暗箱操作,达到网络舆情和司法审判追求的一致目标———公平正义,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

网络舆情在当今社会扮演着重要的监督者角色,我们依据其是否影响正常的司法审判活动而将其作用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

(一)网络舆情对司法审判的积极影响第一,网络舆情为司法审判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对于一个具体的案件而言,网络舆论是社会各阶层、各性别、各年龄段、各文化水平的具备不同经历的人发起的不同的知觉体会,这对于那些阅历上有限的法官们是丰富的资源共享过程,其在吸收了这些经验之后所做出的司法审判更“接地气”,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使得法律对于社会生活的调整更加和谐互动。

第二,网络舆情是内在的道德监督力量,它保障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正确行使。网络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具体案件的事实真相、庭审过程以及判决结果,都可以被投放到这一平台上供众人传播和讨论。“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当所有的东西都摊开在阳光之下,随着透明度的提升,舆论监督的有效力量得以挥发出来,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的正确行使也会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第三,网络舆情促进了公共领域的构建,使协商型司法得以实现。网络空间的一大特点就是其自由化和多元化,它向每一位参与者都平等开放的对话平台,能够让民众参与政治生活,并形成舆论舆情,最终影响公共决策。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协商型司法就是由网民中的公共知识分子和权力部门之间的对话和协商,使得一些个案中的个体权利受到应有的保护,进而让权利意识深入人心。

(二)网络舆情对司法审判的消极影响。

我国现行《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宪法》的这一规定要求法官在审理案件的时候要秉承法律至上的原则,独立于行政机关、社会组织、个人和传媒舆论,追求正义的价值,公正合理地行使审判权。但是网络舆论引发的预测性媒体报道,可能形成比较大的倾向性言论,很可能会使法官违背无罪推定的法律原则,给犯罪嫌疑人定罪,给法院的审判造成相当大的困扰,从而影响司法的独立性。

此外,网络舆情对于司法权威也会构成一定的威胁。公众对司法活动随意地进行揣测和评判,甚至是过度贬低和攻击司法工作人员,这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导向和过激行为都使得司法公信力锐减,严重影响和损害了司法权威,并且让法官无法完全在“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情况下正确行使审判权。法官是人而不是神,一旦其做出的判决是因为舆论的压力,便会动摇司法的权威性,大大降低法律的公信力。

(一)对于司法民主进行理念重构。

我们应当形成一种认识:网络世界并非是一个法外之地,在倡导自由言论的同时应当注意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对于部分信息的过度炒作应当保持一种理性的态度,切勿盲目跟风。因为如果事情处理不当,很可能会构成一定的侵权行为。有关部门理应加强维护虚拟社会的秩序,建立相关的行为规则,如若违规,必担其责,确保当事人双方合理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使得虚拟社会更加有序健康地发展。

(二)提高网民的法律意识。

公民的法律意识对于国家的民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提高网民的法律意识呢?首先,也是最基本的一点———普法教育,通过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结合,将法治理念和法制意识传播,使得民众开始接触法律这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但并非让他们精通,只是让其在大脑的潜意识中形成“知法守法”的观念,剔除掉以前在网络上针对案件的“道德评判标准”。这一革命性的思维转换正是民众与法官对于同一案件得出不同结论的直接原因所在,也将很大程度地避免网络舆论的审判。

(三)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途径。

1.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的制度创新和完善。

由于恶意的网络舆情事件不断发生,虚拟世界的秩序影响着现实的法治建设,因此,在保护网络言论自由的同时,立法机关也应当制定法律来规范具体的网络舆论行为。我国到目前为止,已经制定了规范网络信息服务方面的法规,包括《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但这些规定都没有对如何规范网络舆情进行详细的规定。[3]立法机关应当从网络舆情本身具有的特点,明确规定网络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从而保证虚拟世界的正常运行。

(1)有效运用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测系统。管理网络舆情须要“知己知彼”,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对手的情报是首要条件。有效地监测反馈舆情信息,是做好舆情危机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法院需要组建一个小规模团队,实时监测动态舆情,完成对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调查和分析,主动发现舆情的导向,做到心中有数,掌握应对的主动权。

(2)形成应对型的舆论引导机制。如若呈现出由监测系统发现的舆情趋势,司法机关应提前做好网络舆情危机处理的预案。其可与网络媒体达成一致协议,在新闻舆论信息暴涨的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发布权威的准确信息,及时消除误解、化解矛盾,将网民引入正确的舆论方向。

(3)建立正式的民意沟通交流机制。网络舆情是网民对于具体案件的心声表达,但是,由于现实中网民太多,意见是纷繁复杂的,司法机关人员难以准确地捕捉民众的真实意思表示,这就需要借助民意沟通的交流机制,将难以琢磨的网络民意程序化,通过意见交流会等模式来吸取具体的民意,进而有效地实现司法审判的公开公正,也可以使民众有序地参与案件。

2.促进网络舆情和司法审判的和谐发展。

第一,规范司法机关的权力行使,提高司法工作者的法律素养。司法工作者应当切实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包容和接纳富有民意的网络舆情,而不能一味地排斥。在接受民众监督的同时,发现和改正本职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在司法独立的前提下,努力做到审判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促进司法审判的公正。

第二,司法部门做好舆情的引导工作,合理疏导民意。面对网络舆情带来的影响,司法机关除了要加紧研究其产生的新问题外,还要争取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澄清相关事实,积极行使司法话语权,引导网民们进行理性思考并使他们重新审视之前的过激言论,进而培养公众的法律意识。

第三,司法审判应当做到理性、公开、公正。

在司法工作者面对“抱团形式”的网络舆情时,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理性地看待问题,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快速地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思维模式。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网络舆情成为了社会公众监督公权力实施的有效途径。司法因网民的关注和监督而褪去了其神秘的面纱,拉近了与百姓之间的距离,获得外在的监督力量以限制权力的滥用。与此同时,司法机关也要善于借助舆论的力量,获得话语权并提升司法公信力,彰显司法的权威形象,而司法案例的可述性,对于网络舆情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公众的司法知情权。

法律是法官审理案件的唯一依据和标准。在越来越炽热的网络语言环境下,民众和媒体不能左右司法,法律才是司法审判的唯一先决因素。同时,司法机关应当在保持中立的前提下主动接受舆论监督,推动司法审判程序的公开、公正,最终在现行法治环境的推动下,实现司法公信力逐步提高。司法与舆情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旨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法治社会和谐发展,它们之间是协调平衡、合作共赢、互利共享的关系。

[2]陈军.当代中国舆论监督和审判独立的关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3]孙莉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新课题———网络舆情与司法权运行良性互动机制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8.

[5]杨梅花.网络舆论监督下的公开审判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最优中药本科毕业论文(汇总15篇)篇十二

文明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过程中,依照宪法和审计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遵循行业文明礼仪公约和职业道德,按照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原则,依法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反映个人内在素质、展示审计队伍外在形象的一种优秀自律行为。

从1983年审计机关成立以来,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在党和政府领导下,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每个阶段不断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各级审计机关都顺利地完成了历史的跨越与进步,在维护财经秩序,加强廉政建设,完善宏观调控,促进改革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审计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赢得了“经济卫士”和“免疫系统”等美誉。客观地讲,广大审计人员在依法审计、文明审计方面,总的情况是好的,“如何做到更好”就是新形势下对审计工作和审计人员提出的新的更高的挑战。

2007年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李金华审计长首次提出了“文明审计”这个概念,并对其内涵作了六个方面的阐述,即审计要依法按程序;遇事要先讲道理;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不讲粗话、大话、过头话,伤害别人的感情;对审计情况要如实反映,实事求是地处理;遵守审计纪律,言行举止文明。这六个方面表明,文明审计是要落实到审计人员每项工作中,落实到审计人员的一言一行中。

文明审计不仅是时代赋予审计机关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推动审计工作,促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历史必然。构建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可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当前全社会的主题。然而,和谐和文明是互为依存的,文明是和谐的手段和途径,和谐是文明的目的和体现,和谐社会首先就应该是文明社会。社会的整体文明是由社会的局部文明集合而成的,如果没有局部的文明,整体文明就成了一句空话。实现社会的整体文明的前提条件是实现社会的各个局部的文明,审计机关作为经济监督部门,作为权力制约机制,作为惩治腐败的重要力量,作为维护人民利益屏障,其文明与否、文明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最终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

审计人员对“文明审计”这一概念要有充分的认识。文明审计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宽泛的外延。首先,从文明审计的内涵来讲,其本质是依法审计,符合程序,这是文明审计的基石和内核。文明审计就是依法审计、符合程序框架下,通过对工作思路和审计理念的创新,全面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其次,文明审计又承载着宽泛的外延,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文明审计建设不仅属于机关作风建设范畴,不囿于审计人员工作方式与态度的文明程度,而是机关全面的建设。它的含义不仅仅局限于审计人员的“待人接物”方面,也不仅仅要求审计干部依法审计、规范程序,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应和处理问题方面,还包括审计机关的制度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审计队伍建设、审计管理创新等等。总而言之,“依照法律”是文明审计的基础和内核,“符合程序”是文明审计的有力保障,“提高质量”是文明审计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施文明审计成果的直接体现。

审计人员要充分认识文明审计的重要意义。文明审计,是审计机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提高审计公信力和执行力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审计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塑造文明审计机关形象的重要途径;是审计事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审计人员应不断增强立审为公、执审为民的宗旨意识,确立“用审计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理解自己的理念来理解别人”的思想,筑牢文明审计的思想基础。

(一)实践文明的审计行为。文明审计,重在实践,贵在落实。审计人员要将文明审计落实到每项工作中,贯穿于审计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就审计干审计,要着眼全局,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真正做到围绕大局、执审为民;要严格依法按程序办事,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制度,加强对审计质量的全程控制,提高文明审计的效果,增强文明审计的效力和作用;要强化服务意识,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多少审计项目、查处多少违规违纪金额,必须立足于文明服务,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找准审计监督与服务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寓服务于监督之中,把主动文明服务的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的每个环节;要平等待人,善于换位思考,遇事先讲道理,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不讲粗话、大话、过头话,诚恳待人,以理服人,杜绝以监督者自居的行为发生,构建与被审计单位的和谐关系。

(二)塑造文明的审计形象。廉政建设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纪律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塑造审计形象的重要环节,只有廉洁自律才能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人员要时刻紧绷廉洁自律这根“弦”,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自觉遵守各项廉政纪律和审计纪律;要坚持把严明纪律和廉政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增强廉洁自律和抵御不正之风侵蚀的能力;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利益观,正确运用手中的监督权,依法行政,廉洁从审,维护审计机关的良好形象;要自觉地把自己置于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下,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腿,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珍惜自己的名誉,注意自己的形象。

(三)强化监督服务并重的审计意识。审计既是监督,又是服务,从大的方面讲是为整个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具体一点讲,是为一个系统、一个单位和一个项目服务,促使他们整改。因此,审计工作不能满足于完成多少审计项目、查处多少违法违纪金额,更重要的是必须立足于服务。诸如加大对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和百姓关注的扶贫、社保、教育、卫生等重大资金的跟踪审计,做到边审计边整改,使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违规违纪问题逐渐减少;扩大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比重,将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关口前移,使领导干部上任时就更加关注自己的责任,促进领导干部廉政、勤政,全面履行经济责任,使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逐渐减少;在每一项审计工作结束后,分析被审计单位问题产生的原因,坚持“用理解自己的理念去理解别人”,帮助被审计单位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把主动服务的理念贯穿到工作的每个环节,不以监督者自居,做到文明审计;分析问题时要把局部的现象和问题放到全局和宏观的高度综合分析,提出具体的针对性强的意见和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和有关管理部门完善制度,建章立制、整改提高,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加强审计结果运用,对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对新上任的领导干部提示其在经济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应掌握的法律、法规及财务知识,规范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对在任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分析,使领导干部进一步明确自身的经济责任,增强管理意识、法制观念,对财务人员进行相关法规和财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处理工作的能力。

(四)构建和谐的审计关系。文明审计是在审计的过程中产生的,审计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就是审计主体和客体,审计和被审计的相互作用,是文明审计的重要载体,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是审计文明产生的物质条件。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是摆正位置。监督与被监督是互相依存的,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审计与被审计的地位是平等的。因此,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就要坚持平等的原则。要在人格上讲平等,把审计与被审计只看作是分工的不同,并无高低贵贱之分;要在处理上讲公道,客观地对待问题,用法律的统一准绳去评判是非。二是明确目的。审计是要查错纠弊,但查错纠弊不是审计的最终目的。规范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才是审计工作的真正目的。我们明确了这个目标,就会报着善意去对待被审计对象,防止吹毛求疵的审计行为。三是减轻负担。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地减轻被审计单位的负担,凡是具备送达审计条件的项目,全部实行送达审计;对不具备送达审计条件的审计项目实行就地审计所需经费开支,包括交通、通迅、食宿等费用,全部由审计机关承担。四是讲究礼议。要高度重视审计人员的工作举止、表情、谈吐、待人接物礼仪行为,促使审计人员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下进行审计过程中的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审计言行,努力做到和谐审计。

(五)坚持开拓创新的审计精神。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不难看到,创新是文明的源泉和动力,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创新,无不产生了人类文明的巨大飞跃。审计创新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动力,它关系到审计工作层次和审计事业生命力。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如何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惟一的选择就是要自我加压、自主创新,在创新中加快发展。一要创新审计理念。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抛弃那些不适宜、过时、陈旧的审计理念,树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新理念。二要创新审计方法。审计工作专业性强,程序严密,涉及广泛,审计人员只有熟练掌握先进技能和方法,才能担当起新形势下审计监督的重任。三要创新审计管理。要加强项目管理,努力提高审计项目的计划性和科学性,降低项目管理成本,不断提升项目运行效率。

[1]吴娟.浅谈文明审计[j].中国审计,2007,(3):54。

[2]刘功滨.品味“文明审计”.审计署网站,2007/3/5。

[3]孙富强.文明审计是审计文化建设的核心,促进和谐是文明审计。

[4]占英平.开展文明审计,增强服务意识.审计与理财,2007.7。

最优中药本科毕业论文(汇总15篇)篇十三

摘要:新医院会计制度引用了企业会计制度的核算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旧医院会计制度核算的问题,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随着新制度的推进实施,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本文在总结新医院会计制度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医院会计制度;公立医院。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正在逐步推进。新医院会计制度作为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引用了企业会计制度的核算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旧医院会计制度核算的问题,对原有的规则进行了大幅改革和完善,体现了医院的公益性,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调整会计科目体系。

新医院制度对原制度中不合理的会计科目和核算方法进行了调整,明确了新的会计科目体系,使医院的日常核算依据性更强,能够更加准确反映医院的财务收支状况。

(二)强化成本管理。

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关于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具体规定,细化了医疗成本归集核算体系,有利于公立医院强化内部管理,有利于提高成本核算与控制水平,同时还为卫生计生、物价等有关部门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提供了可靠依据。

(三)加强预算约束。

旧会计制度重核算、轻预算,会计只会算账不会管理。新医院会计制度在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加强了对预算约束方面的规定。预算管理是前提,成本管理是基础,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有成本管理的制约,预算管理才能更好地执行。

(一)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科目不对应。

医院新会计制度规定:短期投资及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债券投资利息在“其他收入/投资收益”科目中核算,银行存款利息计入“其他收入/利息收入”科目,但是银行借款利息支出计入“管理费用/其他费用/其他”科目,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科目不对应。

(二)财务信息系统建设迟缓。

当今是信息化的时代,但是大部分医院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特别是忽视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部分县级医院的财务报表还是手工统计。新医院会计制度要求公立医院具有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但是部分医院开发的财务软件更新缓慢,有关数据不能及时上传,影响了会计核算的效率。

(三)缺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电子设备和医疗器械贬值速度不断加快,而财政部门固定资产报废程序非常复杂,如果缺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就会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进而导致财务报表数据失真。

(四)低值易耗品核算不全面。

新会计制度中未设置“低值易耗品”科目,对于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但是未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医疗器械无法管理,账务核算不全面。

(一)将“利息支出”增设在“其他支出科目”下。

随着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不断增加,对医院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充分体现“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科目的配比性,建议将“利息支出”增设在“其他支出科目”下,方便流动资金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准确在账务中反映。

(二)加快财务信息系统建设。

为适应新医院会计制度和财政、卫生计生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医院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契机,及时、定期升级医院的管理信息系统,特别是财务管理系统,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培训,将有关科室的数据与财务部门实时对接,实现数据共享,为财务核算提供数据支撑。

(三)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建议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当公立医院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时,如果发现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低于账面价值,可以将差额计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使固定资产价值得到真实反映,避免价值虚增。

(四)设置低值易耗品科目。

建议增设低值易耗品科目。对于价格较低的并且使用时间较短的直接从当期列支,对于价格较高并且使用时间较长的可以分期摊销。这样就做到了会计核算全面、准确。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以来,有效地推动了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加快了医院发展,但随着新制度的推进实施,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新医院会计制度,加强医院管理,尽快建立起适应我国新形势发展的医院会计制度,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1]楚遵杰.关于对新医院会计制度执行的调查与思考[j].齐鲁珠坛,2014(2).

[2]杨玉霞.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j].现代医院,2010(12).

[3]莫次峰.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如何撰写财务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2(6).

[4]匡美娟,周玉皎.对新《医院会计制度》全面实施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14(6).

[5]梁秀林.对新《医院会计制度》中“结算差额“账务处理的商榷[j].中国卫生经济,2013(7).

[6]汤光美.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几大热议问题的解决[j].中国卫生经济,2011(9)。

[7]程薇.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成本管理[j].中国卫生经济,2011(9)。

最优中药本科毕业论文(汇总15篇)篇十四

当前,我国和世界各国在对待未成年的法制教育问题上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为高中生还处于未成年阶段,其自身的认知和对事物的辨别能力相对来说都非常的弱,其心理的发展还不成熟,比较容易被教化。在我国刑法上通常都是采用从宽处理的方式。但是总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未成年的犯罪正在逐年的上升,而且其中的所出现的恶意犯罪也时常出现,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和相关法律当中的欠缺和不足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但是学校又是高中生接受法律教育的第一场所,增强学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可以有效的防止未成年犯罪发生的频率,本文就对学校当中在法制教育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式进行了分析,针对如何提升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行了探讨。

(一)对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欠缺。

在高中的教学当中,学生基本都是处于青少年时期,而学校又是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主要环境,但是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当中,相对于其他的教学课程,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远远没有达到指标,学校对法制教育的工作根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目前社会各界都开始认识到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传统型的应试教育体系还是无法完全抹去,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校的升学率仍然是老师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1]。

虽然学校当中的一些教育工作认为学生的法制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权限去改变这一状况,因为在法制教育的工作中需要真实的纳入到学校教学的大纲体系当中,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上,有的只是在政治的课堂上稍有体现,或者是在课余的时间里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还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对学生开放相关的法制教育课程。

在法制课程的所使用的教材方面,当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制教育教材系列,除了在初中所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意外,在小学和高中都没有非常正式的法治教材。所以使得小学和高中乃至大学当中,在法制教学的模式过于形式化,很多学校都是走走形式,一学期开展一次法制教育课,这种形式基本无法达到法制教育的应有效果。

(二)法制教育的质量低下。

在当前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中,师资队伍缺乏专业性,任课教师在法制教学的水平上有很大的差异性,学生在学习法律教育知识方面的热情不够高涨。当前的法制课程,任课教师很多都是以带班的形式上来的政治教师,甚至还有的是由班主任或者是学校的领导来兼职,很多的教师还从来没有接触过相关的法律教育,还有一部分的教师虽然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是缺乏一些相关的实践经验,很大程度上都是要依靠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和自学,当遇到教材意外的问题时就会感到无从下手,有的甚至无法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还有的学校聘请懂得专业法制教学的人员来担当副校长,这样就可以兼职学校的法制教育课程[2],但是由于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实际的实施情况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学校法制教学的空缺,使得法制教学课程完全变成了单纯的知识讲授,学生对法制教育也没有任何的热情可言。

(三)法制教育的管理缺少整体性。

在学校的法制教学当中,因为缺少较为硬性的任务或者是硬性的指标,所以也就缺少清楚明了的职责和具体的目标,造成了法制课的达不到实际的效果。同时,在学校的法制教育和管理当中因为缺少整体性措施以及和学生的家庭。社会的环境不能达到有机结合,学生在脱离学校环境之后,主要是处于家庭和社会的环境当中,而且现在很多的家长将孩子的教育工作完全的寄托在学校方面,很少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即使做到了一定程度的教育,那也是很少见和片面的。在脱离了学校和家庭两大环境下的学生,智能通过社会的大环境来对其进行约束,这就造成了法制教育工作出现了严重的'脱节和诸多教育死角的显现[3]。

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基础,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希望,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避免青少年出现违法犯罪的状况,这单单是提升青少年的本身的素质,保证青少年健康发展和成长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振兴和发扬我们民族的重要决策。针对如何把握好青少年年的法制教育工作,我们大致分为以下几年对策:

(一)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加强学校的法制建设。

要充分开展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升青少年在法律的意识以及法制的观念,为了降低和避免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保证青少年的健康的发展和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级管理部门和学生的家长要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引起充分的重视,在教育行政的主管部门需要制定出一套具体的教学管理措施,将法制教学的工作纳入到法制化管理的形式中,要充分的设立起专业的法制教育机构,真正做到有人教、有人管的效果,同时还要加强对法制教学的检查和推进的力度。

(二)教学内容要丰富多样化。

各个学校需对第二课堂以及社会环境中的实践活动加以充分的运用,对学生实施较为直观和生动的法制教育课程。例如给学生播放相应的法制教育宣传片或者是法治电影以及专题广播等等,多在学校举办法制教育的各种各样的法制知识有奖问答,带领学生去参观监狱的环境,组织学生模拟和演习真实的法庭,去聆听和刑事、行政、民事以及经济方面相关的审理过程,请正法部门的干警来对学生进行法制课程的讲授,让学生从根本上提升法制观念的心理的重视程度。

(三)教学要趋向规范化。

在法制教学的国产容纳观众需要彻底落实《有关基础教育和发展的规定》、《关于深度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管理意见》以及《关于深度规范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意见》等要求,提升中小学在法制课程中的建设,深度改革和不断完善法治教育的教学内容,要将法制教学的内容纳入到教育大纲当中,对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规划,力争在升学考试当中参入相关的法制知识的考核[4]。

(四)教学的整体质量需要不断的提升。

学校需要对相关的法制任课教师、法制监理教师以及班主任等人员进行相关的法律知识的讲解和培训,并且需要对法制教育课程配备专业的法律教师,不断发展和壮大法制教育的规模。于此同时,在教学方面需要平等对待各个科目,并将法制教学课程列入到正规的考试纲要当中。

本文主要是对学校在法制教育房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阐述使我们了解到,当前学校在法制教育工作中所表现出重视程度低下,法制教育的国语形式化,法制教育的质量低下以及师资队伍缺乏专业性,对自身的职责不明确以及在教育和管理方面缺乏整体性等问题。学校如何提升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施措施以及各级教育机构,特别是对教育的主管机构中的工作加以重视,要做到内容丰富、规范教学、质量较高、明确各自职责等工作是决定法制教育工作能否可以得到真正实现的根本要求,这也是保证青少年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

[1]耿洁.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框架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5).

[2]孙薇.浅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18).

[3]张瑶祥.关于工学结合高职教育培养模式问题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1(17).

[4]高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5)。

最优中药本科毕业论文(汇总15篇)篇十五

《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在这里,共同性与合理性实际上被视为宪法秩序的本质。唯其如此,宪法方可具有包容性,成为国家的整体框架;唯其如此,宪法方可具有正当性,成为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唯其如此,宪法方可具有操作性,成为全民的行动纲领。

而要夯实宪法作为基本共识和根本规范的实质内容,就不得不进一步开展价值观讨论,达成基本共识,从而形成新的法律意识形态。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制度顶层设计背景下,“问题”的研究仍然很重要,但“主义”的探讨也无从回避。因为解决“问题”的技术化操作无法形成价值体系上的基本共识。没有这种共识,顶层设计就无法做,宪法实施也无法得到可靠的保障。

为此,有必要提倡一种“共和主义”精神。它可以与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和而不同”的原则相对接,可以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的理性设计和可继承的共同性相对接,可以与历史唯物论相对接,同时也能凸显程序本位的现代法治原理。这种共和主义必须包括市场法理、指令法理、共同法理这样三种最基本的价值元素。

实际上,在全球性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法治秩序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正当化根据,本来就包含两个不同的维度:一是从零开始的理性设计,也就是社会契约型的国家观;另一是尊崇事实、利益以及传统的继承原理,也就是历史传承型的国家观。因此,现代化的价值体系并非通常理解得那样单纯,而是内部存在张力。以此来反观中国现代化过程,价值体系也并非像苏维埃诠释者所断言的那样一元绝对化。

在社会主义体制下,要实现法律意识形态向这种三元共和主义的解释性转换,首先要认真解读历史唯物论。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生产力(劳动、土地、货币)的变化会引起生产关系---主要指由谁、怎样支配生产手段和劳动力的社会关系---的变化,而生产关系的变化又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1]虽然上层建筑也会反作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但归根结底还是经济基础、社会的物质条件决定上层建筑的存在方式。[2]当今的中国,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经济基础发生了本质性变化,市场已经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因此,国家体制和法律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必须随之进行调整,这正是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要求。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法律秩序的价值体系必须进行重构,主要是加强“市场法理”这个价值元素的比重和核心地位,并相应调整所谓“指令法理”、“共同法理”与“市场法理”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要通过反腐举措遏制官僚机构的畸形膨胀,进而让权利哲学和公共哲学来制约政府权力的运行,并把这种理念和举措制度化、程序化,纳入法治的轨道。一般认为,历史唯物论特别强调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律,具有单维进化史观和决定论的特征,在这样的分析框架里,个人的主体性和选择自由似乎缺乏生存空间。但是,仔细研读经典文本可以发现,这样的认识其实是不正确的,至少是不全面的。

例如恩格斯的以下这段著名论述,就可以从中找到若干个推陈出新的切入点:“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外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服从客观规律的历史进程中包含着许多特殊的个人意志,并且这些个人意志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这些个人各有自己的生活条件和语境,通过博弈形成合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社会结构的塑造。然而,每一个人的意志却不能单独决定事态的演变,结果总是取决于许多个人意志的博弈和综合作用。因此,社会发展很难完全按照预定的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在复杂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永远存在偶然性和意外性,但又会按照自然的机制不断地有序化演进。

由无数个合力作用的平行四边形构成的这种动态场域,与自我调整的市场其实是相通的、相洽的,也属于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范畴。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历史唯物论与市场经济背景下关于合理选择的理论框架之间的距离,并不像人们通常想象得那么大,而是很容易采纳实践理性的逻辑来考虑个人意志的计算、利害关系的计算、交涉成本的计算,等等。

实际上,西方有些学者已经试图把理性的个人选择以及公共选择概念与历史唯物论结合起来,采取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和数理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重新认识和诠释。

例如霍布斯提出的如何避免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这样一种秩序问题,从马克思的观点来看,实际上就是关于资源和利润如何分配才能减少或者防止纠纷的问题;在法学层面上看,就是如何对权益进行制度化分配的权利论问题。对于欧美现代的合理选择理论而言,在权利分配方面最重要的是交换与共识,因而制度设计上的基本原理是假定个人是均质的',并且通过法治使得每个人互相尊重权利,这样就可以平等地获得效用。但是,这样的模式过于单纯化了,似乎这样一来就可以获得实质上的平等,结果并非如此。

对于历史唯物论而言,在权利分配方面最重要的是不平等和支配,于是必然引起非合作型的博弈乃至阶级斗争。从这个角度来解读《共产党宣言》中宣示的社会革命理想---“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会对历史唯物论产生一种崭新的认识,并且可以合乎逻辑地推演出关于统治理性的根本问题:要么让那种非合作型的博弈导致无休止的阶级斗争,要么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让不同的利益诉求充分表达并进行有效的协调。在笔者看来,马克思主义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权利论,或者说为权利而斗争的学说。当然,斗争的方式可以不同:有合法的、和平的,也有非法、反法的甚至暴力的;有个人的,也有群体的。通过这样的思考线路,历史唯物论其实也可以通往自由而平等的法治秩序,以及关于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的制度设计。更重要的是,这里潜藏着一种新的制度观:制度不仅仅是博弈的规则,实际上主要体现为博弈的均衡状态,并且有可能出现多样性的均衡状态。

对于法律的主观性与客观性之间关系的处理,历史唯物论有两个命题很值得重视。一个命题是马克思提出的。他指出,“无论政治的立法或民事的立法,都不过是宣布和登记经济关系的需要而已”[6].他还认为,“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7].马克思的观点与维辛斯基提出的“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达”那样简单化、政治化的公式有着明显的不同,而更强调客观化的共同性。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思想奠基人安东尼·拉布里奥拉诠释得非常好:“国家是一个现实的有效能的机构,它保障社会制度和它的基础亦即物质生产的稳定性。

这种保障的实质是采取各种方法来保持各阶级的均衡。”[8]由此可见,在市场已经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今天,法制建设必须从自由竞争机制的需要出发,寻求社会各种利益群体的最大公约数或者共同信念。同时,还必须注重社会的公共性,培育民间自组织机制。这些正是历史唯物论的题中应有之意。这个命题也提醒我们,尽管个人意志、自由、权利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题词,但制度改革并非从“应当是怎么样的人”这个观念论前提出发,而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也就是说,个人的主体性和自由必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利益格局以及文化语境中来把握。尽管可以把公民从他们被镶嵌在传统秩序和关系网络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是他们的行为方式仍然会带有历史的惯性。从这样的“现实的人”出发来推动社会制度的变迁,就可以扬弃社会契约型国家观与历史传承型国家观之间的矛盾,使得法律秩序能够摆脱个人与政府对立的内在矛盾。

历史唯物论的另一个重要法学命题是恩格斯提出来的,涉及良法与恶法的区别,涉及国家制度的反思理性,以及不同政策和意见之间的自由比赛。他是这样表述的:“如果说民法准则只是以法律形式表现了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那么这种准则就可以依情况的不同而把这些条件有时表现得好,有时表现得坏。”

这意味着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并非自动产生的,也并非固定不变的:法律的表现形式是可以比较的、可以选择的、可以改进的,从而为主观能动性和技术合理性留下了足够的回旋余地,也为制度改革提供了支点和杠杆。恩格斯晚年非常强调法律制度对经济以及财富分配的反作用[10],为自由主义市场容易出现的不正当竞争、贫富悬殊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历史唯物论的思考线索。把社会主义者以及左翼思想家所关注的平等和公正纳入法治的制度设计蓝图,同时坚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正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也构成了加强规范秩序正统化机制的一个重要的契机。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拒绝那种绝对化的法律实证主义立场,让各种制度不断经历批判理性的洗礼和正当性根据的检验,不断趋向公平正义以及民主理念。

我们还须特别留意,与第二个命题相关但又不同的是,在历史唯物论的视野里,法律始终被理解为社会关系的中介物,应该保持中立性,发挥沟通媒介的作用,这与斯大林时代的“阶级司法观”也大相径庭。马克思早就主张法律体系在社会的经济活动和发展的整体机制中,应当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法律是社会各种关系(首先是生产关系)的中介物,无论何种社会关系的实现都需要有法律上的表现形式。法律之所以能够发挥这种作用取决于其抽象性,正是由于这种性质,法对于它所包含的被媒介的关系保持“中立”,不改变这类关系的性质。

在这里,我们隐约看到“法治中国”的图景:个人被抽象地勾画为受到客观条件制约的主体,并具有关于背景的基本共识。个人可以表达自己的意志,也可以提出要求,但这些都需要与其他个人的意志和要求进行相互协调。为此,有必要像尤根·哈贝马斯的批判社会理论以及法的实践哲学所描述的那样,设定一种在公正程序之中进行对话和商谈的理想状况,至少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独立人格的相互承认;

(2)排除强制、确保自由和平等、提供充分的参加机会;

(3)在信息充分公开和具有基本共识的基础上确定议论的主题。

与此相应,国家和法律体系则被理解为某种现实可行的社会机制,或多或少地对个人的诉求做出回应,而这种回应都必须也有可能保持客观性和中立性。总之,个人的自由和解放主要通过理性对话的方式得到实现,自由度、解放感以及回应的效果则主要取决于机制的反思理性。这正是推动历史唯物论的法学进行重构的关键所在。

以历史唯物论为线索来分析和解释法律意识形态,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主义法学实际上包含非常丰富的价值内涵和理论创新的契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仅可以与指令法理相联系[12],而且还可以与市场法理、共同法理相结合。这就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一种能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多元化和复杂化事态的公共哲学提供了前提条件,也为通过更具有包容力的共和主义来凝聚关于体制转型和法治秩序构建的基本共识这样的政治需求拓展了话语空间。

新时代的法律意识形态,必须反映国家、市场以及社群这三种不同维度。以这种三元结构为特征的共和主义内部既然包括了不同价值的并存、交错、互动、组合,因而势必容许复数的记述体系和正确解答之间的竞合,这就意味着人们交往和商谈的行为,以及相应的沟通程序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只有按照程序公正原则构建的对话环境,才能真正使人们保持共和主义精神,不断自由地探讨使原理以及道德判断正当化的适当理由;才能在多层多样的语境中丰富对话内容,实现思想认识上的推陈出新,并就公平正义达成共同的立场和态度,进而实现社会价值体系的整合。

[1]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6.

[2]圣地亚哥·卡里略,钟琦译。“欧洲共产主义”与国家。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2、1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78.

相关范文推荐

    优质同心协力感悟心得体会大全(24篇)

    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分析和改进。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

    精选白象网络营销策划书大全(23篇)

    营销策划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营销策划范文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行业趋势和市场热点,提前做好应对和调整。进乳业集团网站网络营销计划书可编辑

    最热上课铃响后大全(23篇)

    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文的结构、语言运用和思路拓展,是写作的重要参考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学习。回到家中,妈妈听了我分数后,

    最新办公自动化心得体会好范文(17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和反思,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最新开学了真开心(汇总17篇)

    借鉴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熟悉各种写作技巧和规范,使我们的文章更加规范、准确、有条理。以下是一些范文范本,它们涉及各个领域和主题,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启发

    最新检验检测心得体会(汇总19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思考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从而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这里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的启发。检验检测是现代社会

    精选行走的心得体会报告(通用14篇)

    心得体会是对心灵智慧的结晶,是写作和思考能力的一次锻炼。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文章,欣赏他人的思考和总结。行走的力量是人类从远古时代至今延续的一种底

    最优员工绩效考核心得体会(汇总21篇)

    通过写下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为未来的发展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在范文中,作者们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事例展示了自己

    优质张桂梅事迹的学生心得体会和感想范文(20篇)

    心得体会是对某一事物、经历或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销售工作月总结报告和下月计划(模板20篇)

    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提取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地改进和进步。这些总结范文都围绕职业规划、自我成长、工作方法等方面展开,既有理论分析,也有实践案例。20xx年在不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