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还可以为教师备课提供参考,使教学更加有条理和系统化。梳理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编排教学进度,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
优秀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案例20篇)篇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做一个善良、助人为乐的人。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七色花这个故事。
3、学习课文一个片段,迁移写法。
4、仿写课文,完成《魔铃》的片段练习。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珍妮善良、纯真的美好心灵。理解珍妮用掉第七片花瓣最有意义,体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学习写作方法,学会片段练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出示:七色花。
3、指导朗读描写七色花的句子。
4、掲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填空提示。
3、这朵七色花怎么用呢?指导朗读相关句子。
4、快速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写七色花神奇功能的句子。
5、用自己的话简要说出七色花的功能。
6、比较七色花七种用法的句子,寻找共同点。
三、聚焦片段,了解写法。
1、同学们,在这七种用法中,你觉得那种用法最有意义?说说理由。
2、聚焦片段,了解写法。
3、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珍妮?指导朗读句子。
四、写法迁移,创作童话。
1、传说这小狐仙有一个发着绿光的小魔铃,它能实现你的三个愿望。只要你轻轻地摇一摇魔铃,对它说:“小魔铃呀,小魔铃,我想——”它就能帮你实现愿望。现在,这个小狐仙把这个魔铃送给了你,你打算怎么用呢?拿出笔,学着课文中的写法,写一写你其中的一个愿望。
2、选取有个性的作文片段,进行展示活动。
3、进行及时评价,告诉学生,仿写也是习作的一条有效途径,加上合理的开头结尾就是一篇美丽的童话故事。
五、小结。
只要我们心中有一份爱心,人人都有拥有神奇的七色花和魔铃。
优秀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案例20篇)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读懂诗歌内容,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过程与方法:读中感悟,体会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领略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
教学难点:学生对大自然的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句子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
1、课件。
2、查找有关“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脉”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3、观察大自然,搜集有关“大自然语言”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四季美景。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自然界的一切都显示出无限的魅力,请孩子们跟老师一起去欣赏几个画面。出示课件(四季)。
2、揭示课题。
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什么?
是呀,大自然多么美丽多么神奇呀!它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每一处景物,每一种动物,每一种植物都是属于大自然的,都是大自然的代言人。孩子们,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呢,刚才你们说的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板书:大自然的语言)。
3、质疑课题。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诗配画朗读课文。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大自然的语言,认真听,仔细看,你听懂了什么?(诗配画范读)。
2、全班交流。你听懂了什么?
3、自由轻声地读这首小诗,想办法读准字音。
孩子们听懂了这么多东西,很了不起!如果我们再去把这首小首多读几遍,你会读懂更多的东西。
4、试着用“大自然用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的句式和同桌说一说自己读懂的内容。
5、谁愿来说给大家听一听?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适机板书:简笔画(略)。
三、精读课文,重点品评。
1、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体会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孩子们读懂的大自然的语言真多呀,在大自然这么多的语言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语言呢?你最喜欢哪一种语言就去读哪一小节,边读边想你为什么喜欢它。(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2、全班交流,重点品读。
你喜欢大自然的哪一种语言呢?找出来读给我们听听。
以第四小节为例指导学生朗读。
(1)现在我们请出大自然的这种语言。
(2)你来读一读。
(3)你为什么喜欢?
出示课件:反问句: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蝌蚪在水中游泳,就像黑色的“逗点”。”但是在这里却不这么说,而是用反问的语气,我们一起来试着读一下反问的语气。
(4)蝌蚪就像我们学过的逗号一样,这多神奇呀!这么活泼的小蝌蚪代表了一种大自然的语言,春天来到人间,又是多么让人欣喜。自己悄悄练习读一下,能不能把这些神奇,欣喜的感觉找到。谁想来试一试?全班读。
(5)谁愿意再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大自然的语言,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3、领略大自然的语言,配乐朗读诗歌。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丰富多彩!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语言吧!随着美妙的音乐朗读这些神奇的语言。
四、拓展延伸、仿写练笔。
1、全班交流自己还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
2、欣赏画面,感受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3、欣赏老师创作的小诗,指导仿写。
多美呀!多神奇呀!现在老师不禁诗兴大发,想写一首小诗。可是我们应该怎么写呢?孩子们先一起观察一下课文,看看课文中是不是每一个小节的写法都是一样的?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语言有很多,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把它写出来。
下面老师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了一首小诗,你们想不想欣赏我写的小诗?你们听着。展示诗。
4、拿出纸笔写一写大自然的语言。
你愿不愿意像老师一样也用你喜欢的方式写一写你收集到的大自然的语言。我们先用一小节写出一种大自然的语言。大家拿出纸笔来,写一写吧。
5、写好的孩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写的小诗。
6、全班交流。
7、现在请下面的孩子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中间的部份就请台上的孩子按顺序读自己写的小诗。配乐朗读。你们听听,我们班的孩子共同创作了一首小诗呢,孩子们都成小诗人了。
五、总结课文、提出希望。
你们写得多好呀!你们都是会观察、爱学习、勤思考的孩子,才会懂得这么多大自然的语言。
老师希望你们这样坚持下去,和大自然对话,成为大自然的好朋友,去发现更多大自然的秘密。
优秀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案例20篇)篇三
教材分析:
《小萝卜头的故事》通过小萝卜头捉虫子、放虫子的所思所想,体现了小萝卜头固然身陷逆境,但他珍爱生命,渴望自由、对解放后的'生活充满希望。小萝卜头这种善良、乐观、向上、渴望自由的精神是他人性的闪光点。这也是他短暂人生的超人之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2、了解小萝卜头虽身陷困境,但是对自由生活有着无限的追求和向往。解析小萝卜头对小虫子“一捉一放”的心理变化。
3、由“骄傲”(例中学)“若有所思”(实践悟)两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
由“骄傲”、“若有所思”这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情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吃着霉米饭长大,不知糖是什么味儿的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同龄人——小萝卜头。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关注小萝卜头,感受他那不一般的生活!
2、谁来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以情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回顾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思路。
二、品读文章,例中学。
1、找学生读学案第一部分的要求。
2、学生默读,师巡视并提出默读要求。
设计意图;默读是三年级学生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默读习惯。
3、汇报展示:
预设:
(1)小虫子外形的描写读中悟,指导朗读。
(2)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唯恐伤害了它。(小萝卜头动作的描写,体会小心翼翼。)。
(3)入春以来,这种虫子很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常年呼吸不到自由空气的人们。
(失去了自由的人们看到飞来的小虫很亲切,小虫们似乎也很懂事,知道来陪伴这些禁锢已久的人们。)。
(4)又飞来一只,他们并排在一起,故意在人面前骄傲地爬着。
抓“骄傲”“并排在一起”两个词,体会小虫子可能在想什么?
小虫可能在想:我有(),你没有()。我能(),你不能)。我可以(),你不可以()。
师小结方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支架填补课文空白,降低了难度,多样选择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三、填补空白,实践悟。
1、小萝卜头这么喜欢小虫,为什么又把它放了呢?
预设:
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
(学生也可用自己的话说)。
2、“若有所思”这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
3、学生练写。
4、展现学生作品。
5、师小结。
设计意图:体验情感,由动嘴说到动笔写,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这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
四、布置作业,迁移用。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小萝卜头可能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动笔写一写。
优秀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案例20篇)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重难点:
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根据。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卡、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有谁见过山雀呢?
出示挂图:谁来说说山雀的样子?(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学习生字的方式自学生字。
3、教师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三、指导书写。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课文主要是写什么。
(在此教学引导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作者是如何抓住山雀的语言,知道我的猜想)。
4、引导体会:你从山雀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什么?(你喜欢山雀吗?为什么?)。
5、指导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五、课外拓展:
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注意它们的动作和叫声,猜一猜它在想什么,会说些什么,并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优秀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案例20篇)篇五
教学过程: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敦煌莫高窟是古代无数无名的工匠创造的艺术宝库。敦煌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每一幅壁画都是那么精美动人。因此,敦煌莫高窟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你们有谁去过吗?能给大家谈谈感受吗?其他同学想不想饱览一下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呢?(学生谈内心的想法)。
同学们都盼望一睹敦煌莫高窟的风采,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
二、教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叙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具体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
三、自渎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2、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自读、识记、交流。
3、引导叙述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四、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各自然段段薏。
第1自然段: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沙漠里的一颗闪光的珍珠。
第2自然段:介绍了莫高窟中彩色塑像和壁画的数量多。
第3自然段:介绍了敦煌的虚象和壁画的精美。
第4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敦煌的壁画。
第5自然段: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2、给课文分部分,概括段意。
课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体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少摸里的一颗闪光的珍珠。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介绍了敦煌的塑像。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五、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谈谈文中哪些语句写得生动优美。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听写生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第一部分。
2、质疑、合作探究。
作者把莫高窟比作什么?
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用简单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2、学生汇报对课文的理解。
3、抓重点句子进行理解。
a、“在保留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2000多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在保留下来”说明还有很多洞窟没有被保存下来,这个句子从数量方面介绍了敦煌的洞窟多,彩色塑像多,壁画多。
b、“的佛像有九层楼那么高,最小的菩萨还没有一个手掌大。”这个句子介绍了敦煌的和最小的菩萨,是从大小两个方面介绍的。把“的佛像”和“九层楼”进行比较,“最小的菩萨”和“一个手掌”进行比较,分别表现了佛像的大和菩萨的小,表现了敦煌塑像的精美。
c、“在万紫千红懂得鲜花丛中,有些描绘的是古代劳动人民打猎、捕鱼、耕田、收割的情景,有表现的是人们奏乐、舞蹈、演杂技的场面,还有许多讲述的是佛教故事。”“万紫千红”,是说敦煌的壁画非常多、精美。这个句子具体介绍了敦煌壁画的内容,敦煌的壁画不但十分精美,而且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艺术成就很高,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创造力。
d、“站在壁画前,眼前的一切仿佛都活了起来,能听到流水淙淙和琴声丁冬,能看到奇妙的舞姿和会说话的眼睛。”这句话写了敦煌壁画栩栩如生,精美动人的特点。
4、教师领读课文,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5、讨论交流。
你认为课文中描写敦煌壁画的句子,哪些最生动?哪些词语用得好?说说他们的意思。
6、学生汇报,读中品位、感悟。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思考: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找出概括敦煌壁画特点的词语。(精美动人)。
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敦煌壁画精美动人,艺术成就高)。
优秀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案例20篇)篇六
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口语交际和写字。
三课时。
1、第一部分。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六个词语。
(2)不认识的字可以在小组内请教同学或老师,也可以查字典。
(3)连读词语,想象画面,了解词义。
小组学习:首先观察题中的画面,想象情境,感知词义的优美意境。然后凭借熟字推想词语的意思和所描绘的情境。
(4)读词语,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2、第二部分。
(1)观察插图想像情境。
(2)熟读词语,练习与画面连线。
(3)教师指导,巡视纠正。
3、第三部分。
(1)看图,想想图中画了些什么。
(2)四人小组练习看图说词语。
(3)小组交流比赛词语。
1、认识要写得字,想想是什么结构的字。
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师: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咱们还是看看“小小建议”吧:左部收,右部放,撇要缩,捺要伸。
3、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4、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展示钢笔字写得好的同学的作品。
1、读背词语。
(1)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2)朗读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体会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也正如一个人和社会群体的关系,感受其中蕴含的哲理。
(3)多次连续词语,体会词语的整齐美和节奏美。在诵读中了解词语之间的联系和意思。
2、读背古诗《夜书所见》。
(1)带读全诗。
(2)看图,说说两个小孩在干什么,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深秋的夜晚。
(3)熟读成诵。
生:闭气凝神,陶冶情操。
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同学们说的有道理,我们现在学习“横”。
指导:横有长横和短横之分。
3、教师书写长横和短横。指导运笔方法。
(1)长横:笔画稍长,左低右高,略带斜势,起笔较重,中腰略细。向左上逆锋起笔,旋即转向右下稍按,以中锋向右行笔,至收笔处顿笔回锋,藏锋收笔。
(2)学生练习写长横。
(3)短横:起笔轻快,可顺锋入纸,向右行笔,渐行渐按,至收笔处稍顿缩锋收笔。写时略带仰势。
学生练习写短横。
课前准备:最近读的书,摘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和精彩片段。
1、教师谈话:我们在与大家讲话或听别人讲话时,要注意什么?
2、仔细看插图,四人小组讨论。
3、小组交流:组织语言时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听别人发言,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
5、把你们在读书过程中所了解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摘录的精彩片段,用自己的话说给大家听。
6、同学们开始组织语言,努力讲得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
8、学生评议。
优秀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案例20篇)篇七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人物对话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3、了解总司令是在什么情况下帮助老陈头挑行军锅的,体会总司令关心战士、平易近人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人物对话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2、了解总司令是在什么情况下帮助老陈头行军锅的,体会总司令关心战、平易近人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卡片)。
淅沥泥泞袖标队伍沥青幸亏挡住懵住踉跄。
火辣辣淅淅沥沥和眉善目人影幢幢。
2、刚才复习的这些词语都是这篇课文的重点词语。这节课我们将通过这些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去感受、体会发生在长征中的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二、品读感悟:
1、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读课文,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文,找一找,这个故事是在什么样的情况(环境)下发生的呢?自由的读1-8自然节。
(1)“夜雨淅淅沥沥,黄土高原一片泥泞。”一句理解“夜雨”、“淅淅沥沥”,“泥泞”。体会红军在这样的情况行军,可见当时的环境特别的恶劣。
(2)再把这句话读一读,体会体会。
小结:从这里的环境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行军的恶劣、条件的艰苦。可正是在这样恶劣的天气和环境里,我们的红军队伍却越过了两道光秃秃的山岭,又过了一条很深很长的沟。
(3)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4)“老陈头步子一扭一拐的,有点踉跄。”理解“踉跄”体会走路不稳,受伤了。
(5)“老陈头抹去脸上的雨水,顺势往路边的草垛子上一靠,整了整担子,然后抬起脚后跟,用草擦去上面的泥浆,从烟袋里撮出一点旱烟往伤口上糊。”
a.读一读这话,说一说你都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读。
b.体会到了老陈头不在乎,画动词。再读,体会。
c.下面就把你们的体会放到课文中,我们齐读这话。
小结:此时此刻,通过同学们的读,我的眼前仿佛就出现了这样一位坚强、执着的老红军形象。在这段描写中,作者通过准确而生动地动作的描写,让这样一位坚强、执着、乐观的老红军形象跃然纸上,而这样的老红军在长征中有千千万万,他们正是凭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对未来胜利的憧憬,才能让他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在艰苦的条件下,继续走在长征的路上!
3、正当老陈头在草垛边熟练处理伤口时,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请你和同桌饱含深情地读一读总司令与老陈头之间的三次对话,并把你感动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1)“哎—同志哥!你放下,我自己来!”体会老陈头坚强。
(2)“莫要紧,我帮你挑一截子,再还给你!”抢挑子的也是个和眉善目的老同志,嘴唇厚厚的,道出一口四川话,火辣辣的。”
a.理解“和眉善目”体会总司令,和蔼可亲,没有官架子。“火辣辣”看出总司令的直爽。
b.带着体会读一读。
(3)“我看见你脚上的血印子了,还有好几里路才到目的地,你就莫客气了!”
a.体会总司令是一位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好司令,无微不至的对战士关心和爱护的总司令。
b.带着体会读一读。
(4)“我跑了,你就去司令部要人!”老同志也打了个哈哈,挑起油桶和行军锅一阵风似的走了。
a.体会总司令的幽默、果断。
b.带着体会读一读。
4、下面让我们把这三次对话完整地读一读,从一句句感人肺腑的对话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发生在长征路上的感人的一幕吧!
a.自己先和同桌练习读一读。
b.指名读。
c.教师分角色读。
总结:此时我们再看课题,《总司令挑行军锅》,我们就能感受到课题所深藏的浓浓的情谊。总司令挑行军锅凝结了总司令心中只有战友,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体现了总司令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更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战友之间伟大的爱)完长征路的决心。
(1)老陈头懵了。体会“懵”
(2)“什么?总司令……”此刻老陈头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他又是怎么想的,接着读一读,想到这,老陈头心头涌起一股热浪,为什么会涌起一股热浪?(感动)。
学生回答。
总结:在二五里长征路中,有许许多多这样感人的事,还有许许多多令我们敬佩的人,有这样无私无畏的领袖,有这样意志如刚的战士,他们所组成的钢铁一般的队伍,他们才越过了一座座高山、走出了一片片草地,完成了长征的伟大壮举,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三、拓展延伸。
1、在长征路上像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老师收集了这样一首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介绍给大家。这首诗就充分表达了红军战士在长征中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2、学生练读、齐读(配乐)。
3、总结:长征是世界军事历的一个伟大的奇迹,在这个奇迹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优秀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案例20篇)篇八
教材分析:
《小萝卜头的故事》通过小萝卜头捉虫子、放虫子的所思所想,体现了小萝卜头固然身陷逆境,但他珍爱生命,渴望自由、对解放后的生活充满希望。小萝卜头这种善良、乐观、向上、渴望自由的精神是他人性的闪光点。这也是他短暂人生的超人之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2、了解小萝卜头虽身陷困境,但是对自由生活有着无限的追求和向往。解析小萝卜头对小虫子“一捉一放”的心理变化。
3、由“骄傲”(例中学)“若有所思”(实践悟)两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
由“骄傲”、“若有所思”这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情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吃着霉米饭长大,不知糖是什么味儿的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同龄人——小萝卜头。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关注小萝卜头,感受他那不一般的生活!
2、谁来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以情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回顾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思路。
二、品读文章,例中学。
1、找学生读学案第一部分的要求。
2、学生默读,师巡视并提出默读要求。
设计意图;默读是三年级学生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默读习惯。
3、汇报展示:
预设:
(1)小虫子外形的描写读中悟,指导朗读。
(2)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唯恐伤害了它。(小萝卜头动作的描写,体会小心翼翼。)。
(3)入春以来,这种虫子很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常年呼吸不到自由空气的人们。
(失去了自由的人们看到飞来的小虫很亲切,小虫们似乎也很懂事,知道来陪伴这些禁锢已久的人们。)。
(4)又飞来一只,他们并排在一起,故意在人面前骄傲地爬着。
抓“骄傲”“并排在一起”两个词,体会小虫子可能在想什么?
小虫可能在想:我有(),你没有()。我能(),你不能)。我可以(),你不可以()。
师小结方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支架填补课文空白,降低了难度,多样选择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三、填补空白,实践悟。
1、小萝卜头这么喜欢小虫,为什么又把它放了呢?
预设:
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
(学生也可用自己的话说)。
2、“若有所思”这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
3、学生练写。
4、展现学生作品。
5、师小结。
设计意图:体验情感,由动嘴说到动笔写,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这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
四、布置作业,迁移用。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小萝卜头可能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动笔写一写。
优秀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案例20篇)篇九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礼物吗?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你在什么时候收到过亲人送的什么礼物?(学生交流)。
2、师小结:当你过生日时,当你取得优异的成绩时……,家人都会满怀关爱和期盼地送上一份礼物。这些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我们的学习小伙伴冬冬也和你们一样,收到过很多亲人的礼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就是《礼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小作者收到了什么礼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正确流利,困难的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评,然后再读课文。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听。
(三)再读课文,初步体验。
1、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分小组合作解决,筛选出难解之疑。
3、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四)品读课文,体会发现。
1、读一读:
(1)自由读文,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2)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班级“朗读能手”。
2、说一说:
(3)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亲人的关爱之情。
(4)你觉得家人对你还会期待些什么?
3、背一背:
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评选“背诵能手”。
(五)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2、师生交流。
3、让我们仿照课文1—4自然段作诗。
4、自己练说,小组内说,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
5、学生自由作诗。
6、评选班级“小诗人”。
(六)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任选以下两项作业内容,独立完成。
1、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读一读,背一背诗歌。
3、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三、学习生字。
1、学习生字(教师重点指导:博、套、绵、)。
2、抄写文中好词(7页抄一抄)。
3、选用抄下的好词造句。
四、指导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横中线上的笔画。
2、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3遍。
2、背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优秀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案例20篇)篇十
1.学生独立识字6个,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同时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优秀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案例20篇)篇十一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并正确运用四字词语。
3、情感目标: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难点:
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难点: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课前准备:搜集非洲有代表性的图片(植物,动物,人种等),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图片以及非洲的木雕图片,并制作成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今天张老师带大家一起走入神秘的非洲。首先让我们来欣赏几组图片,用心地感受一下非洲这个地方。(课件播放非洲的猴面包树,大象,舞蹈图片)。
二、揭示课题。
1、师:刚才看了这么多的图片,相信同学们对非洲在感官上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吴晴一起走进非洲,去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出示课题)。
2、齐读课题,“卖”的反义词是:买,区分“卖”和“买”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1、师:同学们的质疑都很有针对性,课文中就有很多有关少年的信息。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找有关描写少年的语句。
2、指名交流,(少年的外貌,语言,行为等)师引导:他是哪里人(非洲)能说具体一点吗(非洲南部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边)指导读好瀑布的名字。
四、感受瀑布和木雕之美。
1、师:想去欣赏一下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吗?(播放瀑布图片)。
2、师:此时,你的脑子里蹦出了哪些词语(壮观,雄伟等)课文是怎样来描绘它的呢?指名说,(出示第2段)指导朗读,读好四字词语,指名读,齐读。
3、师: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的四字词语,张老师把它们都找出来了。
出示: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爱不释手(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4、师:从这些出示的词语中可以看出“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是写——瀑布的,而这些词语都是写——木雕的。课文哪几段具体介绍了非洲的木雕(第3,4段)。
咱们一起去欣赏一下非洲的木雕吧!(课件播放木雕的图片)你用哪些美好的词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木雕(精美,栩栩如生等)。
5、(出示第3,4段)师:这么精美的木雕,我们一起再去回味一下。(齐读)这么栩栩如生的象墩,难怪我拿在手里——爱不释手。
6、师:刚才我们学了那么多的四字词语,我们不但要记住,而且要会正确运用。
出示:
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那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其中象墩(构思新颖),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我一看就(爱不释手)。
指名说——齐说。
过渡:精美的木雕激发了“我”强大的购买欲望,但是“我”为什么又放弃了呢?
五、研读感悟少年的形象。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5—9自然段。
(1)看看“我”为什么最终放弃买木雕。“我”的情绪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
(2)刚才是对“我”的描写,那课文中又是怎么描写这个卖木雕的少年的呢?他都说了些什么?面对我的遗憾他又会想些什么呢?找出来读一读。
2、指名交流,随机出示指导朗读。
通过“我”与少年的一席对话,你觉得这个卖木雕的少年是个怎样的人呢?
3、是啊,为什么少年会如此地尊重中国人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中国人曾经帮助过非洲,非洲人民深深地记在心里,就连十五,六岁的少年也知道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那面对这么精致的木雕,我最终买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认读词语,简要回顾课文内容。
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因为种种原因我和这个卖木雕的少年都有了些许遗憾,那最后“我”会是带着遗憾回国的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深入学习,揣摩人物内心。
1、朗读第十至十五自然段,体会发生了什么微妙的变化。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象墩?你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引导:自从少年白天和我见过面之后,他可能在干什么(找木雕,做木雕)所以这个象墩代表的是少年的心意,少年的情谊,怪不得我拿在手里是沉甸甸的。
3、少年的这些举动,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内心世界?
(展现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的情谊,从而也看出了他的淳朴与善良。)。
三、总结全文,情感延伸。
1、师:我回国后,肯定会把这个非洲少年介绍给朋友认识,你会怎么介绍?可以介绍他的外貌,他的木雕,他送木雕给我这件事。(指名交流)。
板书: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2、师总结:我们都有共同一个家,那就是地球。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世界——充满爱,希望世界——和平。
四、指导书写。
优秀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案例20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阅读课文,了解“死海”名称的来历,知道人能躺在死海上看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写生字9个,认识3个。
2.理解词语五个在句中的意思,体会拟人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3.继续学习选用适当的方法,在所给答案中确定课文重点,并且说出理由。
4.朗读课文,详细复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
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文,课外书资料补充交流。
教学重点:
确定本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我’感到能在‘死海’里游泳,是一件难得的快事”。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死海的资料。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述: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躺在波浪上看书。
2.学生质疑:人怎么能躺在波浪上看书呢?这是什么地方?
3.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其中的秘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从容、奇特、变幻、温润、平衡、絮语、强劲、浮力。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我”游览死海有哪些收获?
2.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全班交流讨论: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
5.教师小结。
四、课堂小结,书写生字。
1.教师小结。
2.指导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品读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5---9自然段,将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用笔画下来多读几遍。
2.交流汇报。
a“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
b“细浪在我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我儿乎想在这温润的、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
(1)体会a句时,抓住“托浮”说明浮力大,“像托浮着一片树叶”作者采用既比喻又拟人的写作手法。
(2)指学生朗读、齐读。
(3)体会b句时,采用老师引读,学生边想象边朗读。
(4)再次指名朗读、师生配合朗读。
(5)假若是你,躺在这温润的死海上,你会听到……感觉到……看到……。
(6)全班齐读第6自然段。
(7)指名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
(8)如果你在淡水里游泳时被水呛了,你会是什么感受?
(9)全班齐读第9自然段。
三、小结及拓展。
1.我有跟随作者游玩了死海,现在知道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
2.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1)小组讨论。
(2)点学生说。
板书设计:
躺在波浪上看书。
/轻轻涌动像彩虹\\。
(死海)奇乐。
\\含盐量高浮力大/。
优秀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案例20篇)篇十三
一、教材简析:
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先总体介绍黄山奇松“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描绘三大名松,最后对其他的松树稍加点染。写三大名松,运用拟人的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暗示名字的由来。
二、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作者笔下三大奇松的美。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里行间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这些地方怎么样?
[评析: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过渡:这里有一段我在旅游时拍摄的视频,请大家欣赏一下,观赏完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些图片美吗?作者笔下的奇松更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美的词句。
2、交流感受,细研课文。
过渡:课文写得最美的是那一段?它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深研课本,走进文本:
1、请同学们以小组读课文第二段,选择喜欢的一棵松树,找出描写它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互相做小导游介绍一下。
2、集体汇报交流。
(1)感受“迎客松”的奇美:
a、请一名同学作小导游介绍。
b、出示迎客松的图片与文字,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并引导学生读“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词体会它的与众不同。
c、品读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请一名同学作小导游介绍。
b、欣赏陪客松的图片和句子,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学生品读“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c、读好这句话,师指导朗读。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请一名同学作小导游介绍。
b、出示送客松的图片和句子,进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学生朗读“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它的奇特。
c、朗读这段话,感受它向游客告别的依依惜别之情。
3、看同学们学得这么高兴,老师有件礼物送给大家。(出示三大名松的诗句)。
4、感悟写作顺序。
同学们课文介绍三大名松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是啊,这样的文章才会有条有理。
5、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四)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1、自读第三段,欣赏画面。(板书:神奇秀美)。
2、练笔:
(1)根据刚才看到的精美图片,结合本课的写作方法,给你喜欢的图片配上一段解说词。
(2)希望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并随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将美丽与大家分享。
优秀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案例20篇)篇十四
一、关于教材。
小学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第八单元以“神话传说”为主题,安排了三篇民间传说和一篇神话故事。这些文章内容具体丰富,情节生动有趣。其中的英雄传奇令人神往,先人的智慧让人赞叹,能有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从中感受到文化艺术的绚丽多彩。
《炎帝创市》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我国古代传说。讲述的是相传炎帝创立了市,让人们互相交换产品,给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故事按炎帝“为什么创市——怎样创市——创市的结果如何”的顺序来写,条理清楚,适宜小学生阅读。
二、关于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设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炎帝创市的故事,感受炎帝关心百姓生活。处处为百姓着想的精神。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积累好词佳句,培养主动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学习本课要求会认13个生字,会写的6个生字;要求掌握的词语:摆手、兽肉、鼓励、多余、麻烦、反复、比较欣喜。
4、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炎帝创市的经过;难点是感受炎帝关心百姓生活,处处为百姓着想的精神。
三、关于教法。
1、通过谈话激发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
2、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感情,感受炎帝关心百姓生活的。精神品质;。
3、采用“读——议——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四、关于学法。
采用“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感悟理解能力。
五、关于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了解现代市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了解山区赶集的交易形式;。
3、你想知道山区这种“集市”的交易形式是谁最初创立起来的吗?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帝王叫炎帝,是他创立了“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炎帝创市》这篇课文,来了解炎帝是怎样创市的。
4、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明确课题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2、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课文。
(1)借助课文里的注音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把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3、读后想一想议一议:炎帝创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4、指导学生自学生字、词语。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课文第2、3自然段及第4自然段前两句,了解炎帝产生创市想法的缘由。
(1)指导学生朗读文中对话,体会炎帝关心百姓生活的品质。
(2)讨论:炎帝为什么要鼓励大家和别人交换东西?
a、农家:只会种庄稼,不会打猎。捕鱼,一年到头只吃谷物和蔬菜。
b、猎人家:打猎,并用兽肉与农户交换,桌上不仅有兽肉,还有一些谷物和蔬菜。
c、炎帝从中受到启发:拿吃不完的东西,跟别人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这真是个好办法!应该鼓励大家都这样做。
2、读课文第。4、5、6自然段,了解炎帝创市的经过。
(1)读第4自然段后半段,讨论:为了鼓励大家交换,炎帝又想到了什么问题?
麻烦——大家交换就没有积极性。
方便——人们交换的积极性就高。
(如果规定一个时间和地点进行交换,不是方便了吗?)。
(2)读第5自然段,讨论:炎帝为什么要把交换的时间定在正午?
a、冥思苦想灵机一动:对呀,把交换的时间定在正午不是很好吗?
b、这个时刻人们既容易记住,又有充足的时间赶到交换地点,交换后,还能在天黑之前赶回去。
(3)读第6自然段,讨论:炎帝是怎样规定交换地点的?
(经过反复比较,他决定每天正午,在人口聚居的中心地带,让人们互相交换产品。)。
(4)说说炎帝创市经过,讨论:炎帝是怎样创市的?
(炎帝为了鼓励大家交换产品,围绕“方便”二字,想了很多问题(又想。冥思苦想。灵机一动。反复比较),最终决定每天正午,在人口聚居的中心地带,让人们互相交换产品。这样他为人们创立了“市”。
3、读课文第7自然段,感受市场的热闹场面,体会炎帝创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1)市场上人们怎样在交换产品?
(2)老百姓为什么觉得生活方便多了?
4、回读第1自然段,说说人们为什么非常爱戴炎帝,总结全文。
(1)你喜欢炎帝吗?为什么?(炎帝关心百姓生活,处处为百姓着想。)。
(2)总结全文:当了解到农家一年到头,只能吃些谷物和蔬菜时,炎帝心里很难受。当听到猎人说说:“这些东西是我打猎经过一户农家的时候,拿兽肉跟他们换的”,炎帝马上称赞道“这真是一个好办法!应该鼓励大家读这样做”。为了人们交换产品的方便,炎帝“冥思苦想”“灵机一动”“反复比较”,“决定每天正午,在人口聚集的中心地带,让人们互相就会产品”。炎帝就是这样创立了市,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炎帝关心百姓生活,处处为百姓着想精神品质。所以课文开头说“人们非常爱戴他”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拓展延伸。
1、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2、在网上收索有关炎帝的故事读一读。
(五)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词语。
2、课文中有许多四字词语,比喻“四面八方”,请你再找出几个来,写在采集本上。
六、关于板书设计。
优秀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案例20篇)篇十五
1、教师说明: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随意从这箱子中抽一张档案卡,把卡上写的内容大声读给大家听,读完后,请大家猜一猜,卡片上所描述的是哪位同学。
2、指名一位同学抽卡,读卡。
3、交流:(1)卡片所写介绍的是我班的哪位同学?
(2)你为什么能准确猜出来?
4、请被猜到的同学上台。
(1)鼓励他介绍自己。你的朋友准确地猜出卡片是你做的,可见他对你已有所了解,也说明你能真实地把自己的情况写出来告诉别人,你做得真好!你想让朋友更了解你吗?如果愿意,就请把自己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他们。
(2)上台的那位同学自我介绍。
5、根据那位同学的介绍,请他展示一下自己的特长或爱好,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或激励。
6、听了刚才一位同学的介绍和表演,作为他的朋友,你觉得他还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或你想给他提些什么希望?(朋友补充介绍)。
7、多么真诚的话语,听了朋友的话,你有什么想法?(上台者谈体会)。
8、小结:刚才那位同学勇敢地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真诚地接受朋友的忠告,作为他的朋友,也能伸出友谊之手,如实向他提出希望,他们做得真好(每人奖一颗小红星,发到上台者手里时,送给他一句祝福的话)。
那位同学在朋友的帮助下,更了解了自己,所以我们如果想进一步认识自己,可以让我们的朋友更了解自己,多帮助自己。(板书:让朋友更了解我,多帮助我)。
9、再请一位同学抽卡,读卡(方法同上,所不同的是可针对上台者卡上的爱好,让他作自我介绍)。
10、改变方式,把抽卡,读卡改为老师说某个同学的特点,考考大家对他是否了解。(避免同一形式的重复,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11、老师让同学猜一个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同学,让这位同学从朋友的赞扬声中看到自己也有不少优点,从朋友的忠告中得到启发,激励他以后往好的方面发展。
(如有时间,还可改变方式,可让班中一位同学讲出他的朋友的特点,让其他人猜,这样更能体现活动的主体性)。
过渡:刚才几位同学,通过让朋友更了解自己,从而得到朋友们更多的帮助,更认识了自己,同学们,你们想更了解自己吗?下面,就让你的同桌来了解你,帮助你吧。(板书:同桌)。
活动(二)同桌手拉手。
1、宣布活动规则:
(1)请几位同学把卡发给每个同学;。
(2)先由一位同学把自己卡上的内容读给同桌听;。
(3)听者向读卡者提出希望或讲讲对方自己还没注意到的优点。
(4)另一位同学读卡,听前一位同学告诉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
2、同桌交流,教师主动加入,适当指导。
3、小结活动情况(过渡)。
(三)实话实说。
1、刚才,你通过朋友、同桌的帮助,一定有不少新的收获吧!谁来说一说?
(1)指名上台的同学说。
(2)指名一、二对同桌说。
2、你喜欢这样的活动吗?为什么?(再次点明主题)。
小结:大家通过让朋友,同桌了解自己,得到了他们的帮助,更了解了自己。你们想进一步认识自己和别人吗?那就让大家一起来了解自己,让大家互相帮助,手拉手,共创美好的明天。(板书:大家)。
3、全班学生可互换卡片,也可随意把自己卡上的内容告诉给同学听,请别人向你提出希望,对别人优点说几句祝福的话。(放歌曲《手拉手》,渲染气氛)。
优秀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案例20篇)篇十六
1、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去思考挖掘自己的特点,同时从别人的评价中对自己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2、通过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内容的小结,使同伴对他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形式:集体活动为主,做一做,猜一猜,演一演,说一说,写一写,议一议。
教学重点:使学生坦露自我,进一步了解自我。
教学难点: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注意避免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好坏及封闭自我。
优秀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案例20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中的小伙伴们通过劳动实现愿望后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体会小伙伴通过劳动实现愿望后的喜悦心情。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带、生字卡片、有关资料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认识“苋”字,简介马齿苋的样子、味道。
你吃过马齿苋吗?
2、你们想知道课文中围绕马齿苋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4、将生字词语放入课文中,读课文。
5、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围绕“马齿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边读课文边思考:小伙伴们是怎样实现进城愿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画记,读一读。
2、小伙伴们的心情怎么样?读给同桌听一听。
3、他们卖了“马齿苋”以后在城里做了什么?心情又怎样?读有关段落。
4、你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愿望的事例吗?谈谈自己的事例,再体会一下小伙伴们的心情。
5、小组内比赛读课文。
四、小结。
五、作业:
1、搜集有关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读一读。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后评价。
2、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二、指导写字。
1、出示8个要写的字,认真观察并识记。
2、自己记生字,组词,说句子。
3、练习写字,注意写字的姿势。
4、学生写完后,评价学生的书写。
三、拓展延伸:
1、自由说说自己学完这一课后有什么感受。
2、自由组合,把文章内容表演出来。
3、推荐上台表演,下面认真观看,看后评价。
四、小结。
五、实践活动:
1、搜集有关苋菜的资料,制作成知识小卡片。
2、找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读一读。
优秀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案例20篇)篇十八
人是生活在各种人际关系之中的,与他人交往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社会越先进人际关系越会显示其特有价值。从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来说,学会交往具有特殊意义。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只看到自己成功的一面,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他们对自己缺乏全面的认识,也很少主动去了解他人,使自己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衡,产生矛盾,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常常会失控,而处于失败之地。
认识自己,认识别人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让学生认识了解自己和他人,有很多方式和途径,而积极、主动的态度则更为重要。本活动在课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制一张个人档案卡,课上通过猜猜演演、讨论、交流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使学生在宽松、活泼的气氛中,主动向他人展示自我,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我,也通过集体活动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
课前准备:歌曲录音带《手拉手》、小红星,学生各制一份个人档案卡。
优秀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案例20篇)篇十九
1.教小:今天我学了形声字,知道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个部分成。利用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生字表中的汉字。
2.作业:
1)把生字表中的形声字根据6个结构类型进行归类。
2)汉字家族中还有象形字、会意字等汉字造字方法,大家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优秀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案例20篇)篇二十
1、课文的第1节向我们交代了香港是我国的南大门,有哪些景点,是课文的总起。谁来说说香港有什么?(香港有——)。
(板书: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2、指导朗读:读出沙滩的美丽迷人,公园的著名,街市的热闹繁华。
3、为什么说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
师:整个国家好比一个家,得有个门,香港在我国的南方,它就好比是我国南边的大门,那里每天有许多船只、飞机通往世界各地。
(生齐读第1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