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亲子活动论文参考文献(优质5篇)

时间:2024-09-22 作者:笔舞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亲子活动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幼儿教育作为人生重要的启蒙教育,对人的未来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数学存在于幼儿世界的点滴当中,成为幼儿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一种必要工具。因此,通过一些简单而丰富的数学教育活动,除了能很好地帮助幼儿掌握一些通俗易懂的数理知识之外,还可以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帮助他们培养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主动性,为幼儿进人小学阶段后的数学学习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概念与特点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主要是指的通过教师或其他成年人的指导或影响下,幼儿在参与数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对空间、数量、形状等数学概念进行观察、感知和思考,从而获得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较为完善的数学思维。除此以外,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还不能忽视幼儿好奇心、探索欲、自信等方面的培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相比于其他阶段的教育来说,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幼儿数学教育是一种早期教育,应注重幼儿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在一些舒适愉悦的活动中开展数学教育,才能防止幼儿厌学情绪的发生;其次,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应该是一种个性化教育,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习惯,为了让数学教育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儿童的需求,还应深人探究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和价值所在。最后,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应密切联系生活与实际,通过生活化、场景化的活动设置,可以让幼儿在游戏当中,就轻松完成数学知识与能力的构建,实现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多样化。

2.衡量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有效性的标准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既受到幼儿自身的影响,又受到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制约。鉴于此,衡量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标准也随之多元化。总体来说,判断幼儿数学教育活动有效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从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来看,只有科学地选择适合幼儿的数学教育活动内容,才能丰富幼儿的认知层次,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充分发展。具体地讲,一是数学教育活动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这对引起幼儿对数学的关注和兴趣非常有必要;二是数学教育内容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难度绝对不能超过幼儿能够承受的最大水平。

从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准备来看,细致人微的活动准备是确保幼儿数学教育活动成功的关键,主要从物质和环境两个方面精心准备。其中,玩具和教具可以帮助幼儿更直观地认识数学,它的准备和投放都有严格的控制要求,过多就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而过少则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收效;活动环境则是开展数学教育活动最基本的保证,在一种场景化的游戏环境中进行活动,幼儿能得到充分的放松,有效地降低了幼儿对数学的抵触情绪。

从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过程设计来看,活动设计是决定幼儿数学教育活动成败的根本所在,也是选择和制定活动内容和规则的源头。因此,要重视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使其能够更加精细化和多元化。一方面,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有较强的操作性,除了常规的演练、游戏、记录等方法以外,操作法对锻炼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有特殊的意义,通过这些体验式的活动形式,为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赋予更多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循序渐进地取得胜利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所以,活动设计过程要先易后难、逐层深入,逐渐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的逻辑性。

3.改善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建议

目前,我国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巳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依然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依然要加以不断改善,使活动设计真正契合教育实践的需要。

3.1精心设计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多样化方法与策略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主要包含10以内数字的识读、简单数字的加减、时间、空间、形状的认知等方面,并且这些活动应该具备针对性、趣味性和操作性。因此,要根据幼儿园大、中、小班幼儿特点的不同,整合教育资源来改善现有教育活动内容。比如,通过搭建积木让小班幼儿快速认识各类常见形状,并能迁移到生活_当中辨识各种物品的形状,这也成为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延伸的一种重要表现。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也随之加强,能够关注于事物的时间也成倍增加。鉴于此,用于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方法选择面将越发宽广,比如,将小组合作、层次教学等教学方式配合使用,可以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

3.2掌控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全过程,强化教育活动结果的反思幼儿数学教育活动是一个动态和发展的过程,活动过程中也会存在很多不可知预计的因素,正因为如此,幼儿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能力来掌控整个数学教育活动,能够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最终确保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稳定性。同时,及时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也是促进每一位幼儿成长至关重要的环节。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应善始善终,这既是上一个教育活动的结束,也是下一个教育活动的开始。所以,应该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有效的方法,对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点评,为幼儿的成长寻求更多的发展空间。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是陪伴每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着幼儿未来的数学思维的严密性、数学知识的领悟水平、数学技能的好坏。因此,要做好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工作,从内容、活动过程、评价等多个方面人手,提高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质量,从而真正为幼儿进行服务。

亲子活动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探讨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和内在活动规律的新兴交叉学科。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儿童心理学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发展现状》

摘要:特殊儿童是一个急需关注的群体,特殊儿童心理学是在这中需要下自然萌生的学科。它在中国还是一门极为年轻的学科,无论是在研究还是在学科课程设置上都存在着问题。本文集中从学科定位、研究现状以及学科设置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的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特殊儿童;心理学

在人类社会飞速现代化的进程之中,“人”成为了时代的中心与永恒的主题。在这种语境之下,特殊儿童作为极为特别的一个群体越来越受到关注。关注特殊儿童,必然要回答如何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的问题,那么特殊儿童心理学这个涵盖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特殊学科应运而生。事实上,相较于国外的累累硕果,特殊儿童心理学在国内才刚刚起步,并不成熟。那么什么是特殊儿童心理学、它的特点是什么、它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又是如何的,都是我们急需回答的问题。

一、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学科定位

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以特殊儿童的心理为研究对象的,它着重探讨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归纳特殊儿童心理现象的规律,最终以完成对特殊儿童的必须教育为旨归。很显然,特殊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一) 特殊儿童心理学与心理学

可以肯定的是,特殊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从这一方面来说,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对对象的心理现象,包括情感、认知、记忆、注意、思维等等进行研究,从而认清对象心理现象的普遍规律,掌握对象心理发展的总体趋势。只是研究的对象具有特殊性——他们是特殊儿童。以上的研究结果可以很好的指导对特殊儿童的照看、教育甚至康复。由此来看,作为心理学分支的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意义很强的学科。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特殊儿童心理学与心理学内部的其他分支也有极强的交叉性。比如:普通心理学作为基础学科为特殊儿童心理学提供了基本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为特殊儿童心理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儿童心理学作为特殊儿童心理学补充,为特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可见,仅仅从心理学的方面来看,把特殊儿童心理学当做独立的学科都是不可能的。

(二) 特殊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

说教育学可能范围太广,或许我们可以在特殊教育学中找到特殊儿童心理学的位置。从特殊教育学一方面来说,特殊儿童心理学不再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成为了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其目的在于为鉴别特殊儿童提供标准,为实施特殊教育提供依据与方法。

由此可见,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一门丰富而复杂的交叉学科,它即有理论作用又有实践意义。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学科界定为我们特殊儿童心理的研究提供了方向,拓宽了道路。

二、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那么我国的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呢?

在欧洲发达国家,特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从70年代就开始起步,出现了不少重要的论著。与国外相比,我国显然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但是不得不说,我国对特殊儿童心理的关注正在逐渐升温,研究内容与对象也在逐渐丰富。

从研究文献数量来看,自80年代至今,每年发表的特殊儿童心理学论文都在不断的增多。从开始的每年几篇到如今的几十几百,虽偶有回落,但总体上数量呈上升趋势。

研究的对象也在不断的丰富之中。狭义的特殊儿童,一般是指那些生理缺陷明显的儿童,也就是残疾儿童;广义的特殊儿童,除残疾儿童外还包括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比如:学习障碍儿童、孤独症儿童、弱智儿童、超常儿童等等。我国对特殊儿童的研究范围是在不断扩大的。但仍然集中在对学习障碍儿童、弱智儿童的研究。

从研究内容来看,近三十年更是从单一走向多元,涵盖面越来越广。包括对认知能力的研究、智力量表的制作、对特殊儿童的诊断与界定的研究以及对特殊儿童如何回归社会的研究等等方面都有涉及。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虽然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总体上来看是乐观的,但不得不说我们仍缺少规范化系统化的研究。比如: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经验描述层面,没有严谨科学的方法与完善的理论支撑。并且大多数学者都只针对一个比较熟悉的方面进行研究,使得特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专作较多而系统而全面的论述则少见。这都是我们下一步应当努力的方向。

三、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的课程建设

我们前面已经论述过,特殊儿童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与特殊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因此在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的课程主要针对高校的特殊教育专业以及心理学专业开设。在这两个专业之中其课程的设置主要有这样几种方式:

第一,在特殊教育的框架之中开设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以研究心理特点为主。

第二,直接以特殊儿童心理学作为课程重点,涉及特殊儿童心理学的方方面面。

第三,进一步细化学科,将特殊儿童心理学中的某一个方面作为专题开设课程。包括专门的认知发展研究课程、特殊儿童诊断界定课程等等。

这些课程都以是教育学以及心理学为依托,在大框架之中细化分流产生的。

与课程相适应的是专门教材的编写。比如在《特殊教育概论》、《特殊教育学》、《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等教材中都突出讲到了特殊儿童心理的问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至2000年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了一套中等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专业教科书。这套教科书被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中包括:《盲童心理学》、《智力落后儿童心理学》、《聋童心理学》三本。可见特殊儿童心理学在课程设置中逐渐被重视起来。

但是,我们仍能看到目前的课程建设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第一,特殊儿童教育课程并没有受到重视。这一门特殊教育以及心理学必须应当囊括进的学科并不是在所有高校中都开设的。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少部分的高等学府在其特殊教育专业或心理学专业开设了这门课程,而大多数的师范院校则忽略了这门课程。并且,在这少数的几所院校之中,这门课程的开设学时也不够。

第二,特殊儿童心理学的专业教师不足。由于这门学科是刚刚兴起的年轻学科,因此经过系统理论学习的专业人才并不多甚至没有,这使得高校中即使开设了相关课程也没有功底扎实或经验丰富的教师讲授。使得多数时候这门课程成为了纸上谈兵。

第三,特殊儿童心理学的教材仍然匮乏且不系统。除我们上述提到的少数教材外,其他系统的论述特殊儿童心理学的专著少之又少。同时,与研究现状存在同样的问题,教材多集中于对某一方面的研究,但是全面而成体系的教材则没有。

现存的这些问题,使得我们的特殊儿童心理学教育处在施展不开的窘境。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特殊儿童心理学被重视起来,有更科学的课程设置,从而培养出更多、更专业的特教等方面的人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

亲子活动论文参考文献篇三

幼儿园1-2岁亲子教育活动研究方案[论文]一、课题的提出

0-3岁婴幼儿时期是人生的最初阶段,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更是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这以后教育还要继续进行,人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而您精心培育的花朵在5岁以前就已经绽蕾”。掌握有关0-3岁婴幼儿成长发展的规律和各年龄段发展的特点,就可以以此为依据确定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就能正确地组织各项活动,就能科学地实施早期教育,有利于促进婴幼儿的心理发展。 然而,这一切,在当今时代,在社会上及广大家长中的认识程度是参差不齐的。主要表现在:有些家长认为对0-3岁婴幼儿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生长发育,是长身体,等他们会说话会走路之后再进行教育也不迟,这部分家长主要还没有正确认识到0—3阶段婴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有些家长认为现在只有一个孩子,一切都应该提供最好的,他们不仅提供孩子成长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并往往从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兴趣出发,这部分家长主要是凭经验对孩子实施所谓的教育,因此他们实施的所谓教育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更多的年轻父母由于他们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而且在婴幼儿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又缺乏专门的机构 可以进行指导和咨询,因此未能和婴幼儿一起共同成长,无形中丧失了教育的良机。以上种种表现,究其根本原因,第三条是最主要的,即研究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指导父母如何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普及社区0—3岁婴幼儿与其父母的受教育率,使家长和孩子在共同活动中,一起成长,这是当前0—3岁婴幼儿教育的当务之急。因此我园依据本园及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在区教育局《幼儿园0-3岁亲子教育活动的研究》课题组的带领下承担“幼儿园1-2岁幼儿亲子教育”的子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以脑科学理论为依据

英国的一份教育文告中明确指出:“如果你不能加强孩子3岁前的教育,就很难确保他未来的发展。”这也说明0-3岁是孩子潜能开发的决定期。简单地说,潜能开发就是脑部开发。从生理解剖方面讲,新生儿出生时脑平均重量为390克,3岁时增加到1000克左右,而成年人的脑重为1200-1400克。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0-3岁时人的脑发育已达60,是一生中脑发育最快的阶段,这一时期,大脑皮层的抑制机能增强,而且神经兴奋和抑制两个过程趋于平衡。如果能多给婴幼儿一些新的信息、新的刺激,脑细胞便会长出一个新的神经突起,接收的刺激越多,突起的生成就越多,孩子的潜能便越能发挥到极致。

(二)以现代儿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 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0-3岁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机,是学习做人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有利阶段。

我国最早从事儿童心理研究的陈鹤琴先生说:“从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儿童从初生到3岁,是智力发展十分重要的时期,也是个性倾向开始萌芽的时期,神经可塑性大,婴幼儿容易接受影响和教育,并将留下深刻的痕迹,这时良好的教育将使孩童终身受益。

亲子活动论文参考文献篇四

多媒体技术,运用多种现代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再现,模拟、仿真与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与现象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其传输信息的方式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方式,以全方位方式进行,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性强、时空宽广等特点。在幼儿科学教育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育,对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互动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使幼儿身临其境,激发探索兴趣

兴趣是推动幼儿感知事物的内部动力,只有幼儿对感知的事物和现象产生浓厚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探求知识,学习技能。3-6岁的幼儿思维直观、形象,需要有具体的事物感知,所以在课件的设计中画面必须生动形象、动态逼真、声音优美、过程制作合理、科学、规范,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认识规律,以便提高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能力。我在课件创作中不断探索,怎样使动物的动态逼真,画面生动形象。以前我一直用动物的移动来显示动态,现在我尝试用移动背景来显示动态。如在《蒲公英的旅行》的制作中,蒲公英飘啊飘,飘过了很多地方,我就把这些背景组合成一幅长长的画面,用移动背景来显示蒲公英的飘动。由于画面给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幼儿在活动中注意力集中,兴趣提高了,思考问题时思维活跃,主动参与的能力提高了。

通过实践,使我认识到:要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科学活动,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有了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才会有主动参与的意识与行为,只有师生、人机――整个教学环境和谐、统一,才能充分发挥人机的交互作用,从根本意义上激发幼儿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再现事物发展过程,激发观察情趣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要求幼儿观察的内容很多,但有些内容需要观察的时间很长,如“植物的生长”,受时间上的限制,幼儿的观察是随机的,构建的知识是零碎的、松散的,教师也只能组织幼儿随机地观察,不能在一次活动中真实、完整地展现植物的演变过程,这对幼儿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影响。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把这些知识点完整地串联起来。为了让幼儿切实感受到植物的生长变化,我们和幼儿一起亲自栽种种子,并把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用照相机拍摄下来。在引导幼儿自己照料、观察种子变化的基础上,再和幼儿一起讨论植物生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往,孩子虽然亲自参与了种植、观察种子生长的活动,但在讨论时,由于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幼儿对以前所观察到内容的已经模糊,有些已不能够清晰回忆。于是,我就把植物生长变化的照片制作成powerpoint,展示给幼儿看,帮助幼儿回忆自己种植植物每一时间段的情况,加深了幼儿的观察印象。通过活动使幼儿对植物的演变过程有了系统的了解,帮助他们建立了完整、正确的认知结构。

三、合理选材,释疑解难

科技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伸展空间,但并不是每个活动都适合多媒体教学,所以多媒体教学内容的选择、设计必须按照教学的需要,教学目的的需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难点,力求多媒体发挥最大的效能。如在《可爱的小蝌蚪》这一活动中,小朋友在观察小蝌蚪的基础上,对它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但蝌蚪形态小,身体的特征用肉眼难以观察清楚,给幼儿的观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借助多媒体,我把小蝌蚪放大近五十倍,让幼儿清楚地观察到小蝌蚪的身上有嘴巴、眼睛,并知道圆圆的并不是蝌蚪的脑袋,而是它的头和身体,它们是连在一起的一个整体,其中眼睛前面是头,后面是身体。幼儿一个个睁大眼睛,看得那么认真、仔细,有效地解决和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实践,使我认识到多媒体科学教育在应用范围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每个科学活动都适合运用多媒体,我们必须选择其它媒体不能达到,而只有多媒体才能达到目标的题材,释疑解难,充分展露多媒体的优越性。

四、及时反馈,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成了当前教育改革的主题,素质教育中人格的完善,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幼儿期,如果孩子的探索欲望和创新能力被得到充分地挖掘及培养,那么将使素质教育迈出可喜的'一步,对幼儿来说,将是终生受益的。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已进入普通的课堂教学之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其本身的特点(非线性、集成性、交互性)就给教学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能动性,教师可以根据其中不同的交互方式,设计一个个玄关,并设计好反馈,让幼儿自已去发现、探索。如“可爱的小蝌蚪”中,喂食这一环节里,我设计了一个移动交互,画面上一排蝌蚪,一排食物,幼儿可以根据已知的经验,一个个移上去喂,蝌蚪喜欢吃的可以停在那儿不返回,不喜欢吃的随便怎么喂也会退回原位。这样一来,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知道蝌蚪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发现平常观察不到的糠、豆渣原来蝌蚪也喜欢吃,这一发现使他们欣喜若狂,因为这是通过他们的实践、摸索得出的结论。最后电脑博士的一番话引起了幼儿的思考:“哎呀,这个世界真奇妙,这么一个小小的卵,变变变,最后变成了一只小青蛙”“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发现奇妙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去发现自然、探索自然,寻找更加奇妙的东西。”这一番话出自电脑博士之口,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增强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同时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因为探索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随着多媒体技术实践和理论的深入研讨,使我对教育技术的概念和本质有了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媒体只是幼儿认知的工具,在活动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怎样利用多媒体新颖的教学手段优化科学教育过程,加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体现教师、多媒体、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让多媒体辅助教学为科学活动乃至整个幼儿园教学活动服务,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是我们面临的又一课题。

亲子活动论文参考文献篇五

幼儿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孩子们的年龄与接受知识的能力的不同,幼儿教师需要开展各种合适孩子们的活动,让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来,有效地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使幼儿教育变得更加有意义,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如何制定数学教育活动是幼儿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教师首先考虑幼儿的情感、学习态度、个性等因素,更好地设计数学活动的内容,便于孩子们们理解与学习,使孩子们更好地利用数学知识,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实施的重要性

孩子们具有好动、贪玩的个性,喜欢活动,不喜欢枯燥乏味的听课,通过教师合理地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有效地吸引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们学习的欲望.教师精心的设计每一节课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降低孩子们学习的难度,降低教师在教学中受到的阻力,有效地在孩子们的头脑中灌输正确的数学思想,为孩子们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好基础,使孩子们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可以把自己的未来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实施的方法

幼儿教师可以在与孩子们共同做游戏的过程中,降低孩子们的厌学心理,提高孩子们学习的自信心,通过教师培养孩子们进行模仿生活中的生活情景,使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用途,通过教师将知识变成儿歌,让孩子们欢乐地进行歌唱,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

(一)游戏活动法

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幼儿园中孩子们也盼望着时常的游戏生活,幼儿教师根据这一特征,在数学的教学中,以开展游戏活动的方式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5以内的排序》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首先,幼儿教师可以先给孩子们解释一下,对比一下,让孩子们理解1、2、3、4、5的顺序,然后再给孩子们用实际的事物进行比较大小与长短,让孩子们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接着,教师带领孩子们进行游戏,孩子们会很开心,教师可以给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分发给孩子不同的物品,让孩子们自己进行比较,认识大、小、长、短的物品,最后,要求孩子们进行举例说出自己对比的结果,教师给予正确的解释和评价.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游戏的活动中,培养孩子们自主地进行学习,从孩子们幼小的时候就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模仿活动法

孩子最擅长的事情就是模仿,幼儿教师要努力培养孩子们模仿积极的、有助于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动作与语言.例如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计算》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让孩子模仿爸爸妈妈带领他们到超市买东西的情景,孩子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着,教师给孩子们分发了几种水果,让孩子们进行买卖,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举着自己的小手,有的孩子说:“我要当爸爸”,有的孩子说“我要当买东西的人”,有的孩子说“我要当卖东西的人”,教师按照孩子们的意愿给孩子们安排好各自的位置,并且耐心地告诉孩子们各种水果的价钱,再给他们教具的纸币,孩子们在模仿的过程中,认真地计算和表演,很快就对10以内的加减法做到了熟悉和掌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孩子在模仿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同时孩子们也会明白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会努力的'学习数学知识.

(三)儿歌活动法

儿歌是孩子们接触较多的语言中的一种,通过这种特殊的语言,引导孩子们在歌唱中学会数学的基本知识.例如在学习《认识10以内数字》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将数学编成儿歌教授给孩子们,“1像铅笔,细又长;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称钩,来买菜;6像哨子,吹声音;7像镰刀,来割草;8像麻花,拧一道;9像蝌蚪,尾巴摇;10像铅笔加鸡蛋.”孩子们很快就被教师的歌声吸引了,很快就学会了儿歌,但是他们并不理解歌词的内容及其涵义.接着,教师再给孩子们书写数字,带领孩子们进行读写,给孩子们留相关的作业让孩子们完成.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孩子们歌唱活动的过程中,头脑中就形成了良好的数学的模式,有助于孩子们更好的发展,孩子不再觉得数学难学,不会产生逆反的心理,培养孩子们从小就热爱数学知识,努力学习,使幼儿事业为祖国培养新一代智能型人才.

幼儿园的教学方式不同于学校,孩子们具有天真、淳朴的性格,孩子们感觉世上的事物都具有新奇的特征,他们喜欢玩耍,喜欢运动,所以,幼儿教师通过开展数学活动的方法来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总而言之,通过教师在数学活动中灌输孩子们数学思想,不断的让孩子们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孩子们从小就具有学习意识,善于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找到正确的答案,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成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