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9篇)

时间:2024-11-15 作者:文轩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形成良好的教学结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以下是一些创新的教学计划,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创造力。

二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一

学习内容: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并很好地为生活服务。

教、学具准备:课本第31页中例4所需要的商品。

学习过程:

一、用谈话的方式引课。

问小朋友们喜欢逛商店吗?他们喜欢,再让他们猜猜练习本、文具盒、球、球拍等的价钱。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儿童商店,展示各种商品和单价。

2、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开始购物。

(1)先说说你有多少钱,准备买什么?在组里谈谈自己的购物打算。

(2)小组分工合作,有的扮演营业员,有的扮演顾客。

(3)学生开始购物。

3、在全班交流你们购物的过程。以表演的形式展示。

例: a、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

b、我想买5辆小汽车。

c、应付多少钱?

d、应付20元。

4、请表演的d同学说说他们是怎样算出来的。

12÷3=4(元)            4×5=20(元)。

5、再请一小组上黑板前展示他们的购物过程。

6、小组相互交流。

7、师生小结。

三、学生独立完成第31页的“做一做”。然后根据“做一做”的图提出能用乘除两步运算的问题并相互解答。

四、全课总结。

二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二

数学最开始的启蒙是从数数开始,通过数数,更好的去了解数学认知数学,下面是二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兴趣的产生。

谈话:

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自主探索兴趣的维持。

1、初步感知。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2、数数交流。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

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三、寓教于乐兴趣的体验。

过渡:

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

找找数娃娃。

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

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练练点子表示数。

(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

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茹、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四、总结提升兴趣的延伸。

谈话: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二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三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创设情境兴趣的产生。

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自主探索兴趣的维持。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

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

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

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

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茹、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二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四

1.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学会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并根据数据回答问题。

2.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3.知道四季的划分,以及自己的生日在哪一季节。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对统计活动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本课侧重于学生对过程的评价与体验,并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表格的过程,在发展统计观念的同时,提高比较、分析、推理、交流的能力。本课设计重在让学生体验,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听一听,说一说,分一分”,寓学于玩。本课的特色在于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生活,学会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在实践性的活动中应用知识。

本校是广东省珠海市市一级小学,电教等教学设备较齐全,学生大部分都为本市生源,也有小部分外地来的插班生,学生的生活条件较好。

(一)情境引入。

师:老师今天带来一张生日贺卡,大家猜猜是送给谁的?

(二)玩中学。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自己生日是几月几日吗?知道它在什么季节吗?

(启发学生回忆当时是穿什么衣服,景色如何?来说明自己的生日是什么季节。)。

2.(放一段乐曲,大家听一听)你觉得这段乐曲描绘的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4.如果要用四种不同的颜色分别表示一年四季,你会怎么选择?为什么?

5.(用绿、红、黄、白四种颜色分别象征春、夏、秋、冬四季)每个学生向小组长要一张有色的卡片,表示自己生日的季节。

6.要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说说你想怎样调查?(小组先商量出一个好办法,向全班汇报、交流。)。

7.让大家都把象征自己生日季节的卡片分别贴在黑板上春、夏、秋、冬四个字的周围,一起数一数。(老师逐一把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

8.根据统计表,请学生在格子里涂色(课本第90页),独立完成统计图。

9.小组讨论,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共有几名?

(3)如果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10.针对(3)(4)两个问题,进行全班讨论、交流。

(三)做中学。

游戏:勤劳的小蜜蜂。

师:假如你们是勤劳的小蜜蜂,盒子里面有黄花、蓝花和红花各一朵。

1.每次摸出一朵花,在下表记录结果后,把花放回盒子。

2.整理上表的数据,涂色,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黄色蓝色红色。

次数123456789101112颜色。

3.说一说。

(1)___拿出的次数最多。

(2)黄花和白花一共摸出来了_________次。

(3)如果再摸一次,你猜它会是_________花。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全过程。)。

(四)课后小调查。

调查你们学习小组同学的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劳动)多长时间。

工作时间不到6时6至8时超过8时爸爸人数妈妈人数。

〖案例点评〗。

1.本课创设“生日”“勤劳的小蜜蜂”等富有童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较高。

2.本课侧重于学生对过程的评价与体验,并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为主,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听一听,说一说,分一分”寓学于玩。

3.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生活,学会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在实践性的活动中应用知识。

二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五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长度单位已有初步的认识,并且学会了测量,但少数学生对单位之间的换算还不够熟练,有待进一步的巩固与熟练。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会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一、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二、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三、估计与测量。

(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设计意图]: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估计与测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两次估计并测量黑板的长度,强化对米的长度表象。

四、课堂小结。

略。

二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六

教科书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教材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学习完成“表内除法”之后不久进行教学,并且以表内除法为基础,通过对比加以编排。例1通过平均分物过程的对比,教材通过“将一些草莓,每2个一份,可以怎么分”,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有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数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例2中对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法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课件、卡片、实物果盘、小棒。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借助实物分一分,摆一摆。学生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较好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子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安排了动手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利用学生练习做题的环节,深化22理解余数小于除数,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是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通过让学生经历分东西的活动,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良好的基础。整个教学过程秉承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我将教材略作表动,因此把例1和例2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课时完成。

(一)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教师:老师这有6个草莓,要把这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是不是3盘呢?请两个同学们到前面来摆一摆。(一人摆盘子一人摆草莓)同学们仔细看看摆对了没有。

问: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摆完了吗?

板书:摆3盘,正好摆完。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板书:6÷2=3(盘)。

教师:你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呢?

谁能结合这幅图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这道除法算式中每个数的名称是什么,你们还记得吗?

课件出示:被除数除数商。

(设计意图:回顾除法算式的含义,及各部分的名称,是学生能够坚强记忆。)。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现在如果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怎样摆?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草莓按题目的要求来摆一摆,明白了吗?开始。

学生活动,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摆一摆。

问:这两位同学是这样摆的,你们同意吗?

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还剩一个草莓。

板书:摆3盘,还剩1个。

教师:为什么这剩下的一个草莓没有再继续摆呢?它够不够再摆一盘?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

请同学们把草莓和盘子放进抽屉里。

比较一下这两次摆的.有什么不同?(第一次正好摆完,第二次还剩一个)。

揭示课题:像这样有剩余的情况,我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全班齐读课题)。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教师:像这样摆可以怎样写算式呢?

生:7÷2=3(盘)1(个)。

你用省略号表示什么?(还剩的1个)学生边说教师完成板书。

问:这里的3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谁来结合这幅图说说这个算式的含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下1个草莓。)。

还剩下的1个草莓,这个省略号后面的1就叫做余数。

板书:余数像这样的除法算式就是有余数的除法,这道除法算式读作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你们会读吗?一起来试一试。

在这道除法算式中7、2、3分别叫做什么?课件板书各部分的名称。

(3)归纳总结,完善认知结构。

(设计意图:再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二)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面蕴藏着许多奥秘,下面我们来一起研究它。

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课件演示:

8根小棒能摆2个正方形,如果是9根、10根、11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接下来我们分别摆一摆,并用算式表示出来。

2.组织交流。

9根小棒摆出了怎样的结果?10根、11根、12根呢?

现在咱们不摆小棒,你能推算出13根、14根、15根的结果吗?一起来试试!

13根小棒能白几个正方形?怎样列式?

同样的方法完成14根、15根的算式。

3.通过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那余数不能是4,那余数可不可以比4大?比如说剩下5根,可以吗?说说你的理由。

师:看来余数总是1、2、3在不断地重复出现。根据你们的意见,余数不能等于4,也不能比4大,那余数只能怎样呢?(余数只能比除数小。)。

板书:余数小于除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61页的做一做。

如果还是用这些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2、抢答:下面的算式中,如果有余数,可能是哪些?

3、我会选:下面的算式中,余数可能是答案中的那一个?

a、8b、4c、3d、5小结:看来在有余数的除法里,除数总是比余数大。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呢?

总结:刚才通过同学们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还知道了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二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七

1.能在现实情境和平面图上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在确定方向的过程中,能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积极的思考。

3.能清楚地说明自己观察的结果和思考的过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上课前: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成语?谁来说一说?生踊跃发言。

一、先学探究:

老师知道一个成语:四面八方。

你知道四面是哪四面吗?(东、南、西、北)。

出示例题的部分图(人民桥、超市、公园、体育场先不出现)。

谁来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东、南、西、北四个字。

绘制平面图时,我们通常按照什么规定来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生答,师指。

“四面八方”中的八方指的是八个方向,还有四个方向是什么呢?想不想了解?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认识方向。板书课题:认识方向。

二、自主探索,交流共享:

1、教学例题。

(出现超市)提问:你知道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吗?(东北面)为什么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因为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

谁还会说一说的?

也就是说,东面和北面之间的方向就是(东北)方向。

(出现体育场和人民桥)提问:它们分别在学校的哪一面?

指名答。(学生汇报时,先问一问为什么,再出现“东南”、“西北”和“西南”字,如果学生说出如“北东”、“南西”这样的方向,也要先问一问为什么,然后教师纠正:南面和东面的中间也可以说是南东,但按习惯应该说东南,不说南东。)。

在学校的周围有那么多的建筑物,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同桌相互说说它的位置。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2题。

在生活中,在陌生的地方,怎样来辨认方向?(看太阳,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面;看北斗七星,有北斗七星的那一面是北面;看指南针)考一考大家有关指南针的知识:指南针的红色一端指向哪?(北面)白色一端指着哪?(南面)。

这就是一个指南针的图,你能将指南针上的八个方向填完整吗?打开书p2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名汇报,集体校对。说说是怎么填的。

介绍一些有关指南针的小知识。

小结: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文化和辉煌,祖国的未来要靠谁?所以,我们小朋友要从小开始努力,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2、“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小动物们刚刚参加完了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现在要回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各自的家吗?在书上连一连。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并指导。让学生上台指一指。集体校对。

3、“想想做做”第4题。

(出现水库及8种水果的图片,水库在中间已贴好,8种水果排列在一边。)有哪些水果?指名答。

这些水果都是种在水库的四周的,你能根据老师的提醒,帮它们找到各自种植。

的地方吗?

师:橘子园在水库的南面;葡萄园在水库的东面;樱桃园在水库的东南面;西南面是苹果园;水库的西面是山楂园;桃园在水库的北面;水库的西北面是西瓜园。

梨园就种在水库的这个方向,你知道梨园在水库的哪一面吗?

指名答。

4、“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轻松一下,来玩个游戏,你能很快画出棋子跳到什么地方吗?自己画一画。集体交流。

5、动手做。

认识生活中的八个方向。

请小朋友们面朝教室的北面站好,并让方向板上的北对着教室的北面。根据老师说的方向,指一指。

师:教室的东北面、东南面、西北面、西南面。

四、全课总结:

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在平面图中怎样记住这八个方向?实际生活中怎么辨认这八个方向?

五、课堂作业。

六、教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八

认识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会正确使用刻度尺中的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

自主探索、小组合作。

直尺,铅笔、数学书。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教室的长度,是吗?

今天呀,奇思和妙想利用咱们所学的知识,也在忙着测量呢?(出示情景)。

同学们快看看,奇思妙想在量什么呢?生:课桌。

师:今天我们就和奇思妙想一起来研究:课桌有多长(出示课题并板书)。

1、活动一:说一说为什么同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不同?

师:同学们奇思妙想是怎样测量的?他们的方法你看懂了吗?同桌说一说!

生1:奇思是用手量的,她量的结果是6拃长。

生2:妙想是用铅笔量的,他量的结果是4支铅笔长。

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同学们她们的课桌都是一样的,为什么量的结果却不同呢?

生:因为用的工具不同,所以结果也不同。

师:同样的桌子,怎样才能使我们测量的结果一样呢?

小组交流,讨论。

2、活动二:认识厘米。

师:看来呀,用不同的东西量,不好交流,因此呢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通常呢人们统一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短。(1)认识刻度尺。

师:同学们尺子上都有什么呢?把你的尺子拿出来看一看,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师巡视)。

师:同学们瞧,陈老师这里也有一把尺子,它是尺子的一部分,快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停留1分钟学生进行观察)——课件出示直尺。

师:谁来说一说,在尺上你们发现什么了?

生:看到尺子上有数字。

师:有哪些数字呢?我们看一下,(用课件演示数字。

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cm是表示厘米的意思,是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当我们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师:谁还想说你看到什么了?生:我看到尺子上有0,

师:嗯,0在尺子的最左端,是吗?那它在尺子上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表示起点。

师:还有什么呢?

生:尺子上还有许多长短不一的直线。

师:你的眼睛真厉害,他发现了尺子上有很多长短不一的小线,我们看看,(课件演示)这长短不一的线叫刻度线。

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观察,在尺子上能找到这么多的小秘密。表扬一下自己。

(2)介绍1厘米。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从刻度0到刻度1中间的长度是几厘米呢?生试说。

指名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同学们快来看看发现什么了?生回答。

师:同学们的意思我明白了,也就是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是吗?(课件演示1厘米的长度)。

(3)体会1厘米的长度。

师:同学们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试着用拇指和食指比画一下1厘米的长度?

生相互讨论,并做手势比画。

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用手指比画1厘米的长度,有的大约是这么长,有的大约是这么长?究竟1厘米有多长呢?老师给大家每人准备了1段1厘米长的'小棒,请同学们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老师发的小棒,再把小棒轻轻的抽出来,那么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师:同桌之间相互比一比,看看你们的1厘米长度一样吗?生回答。

(4)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

师:同学们除了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之外,你还能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是2厘米?从哪到哪是3厘米?赶快找一找,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生找,并交流。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

生1:从0到2之间的长度是2厘米生2:从0到3之间的长度是3厘米。

师:同学们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小组内说一说)。

生回答: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这几厘米就有几个1厘米。

3、活动3:学生测量铅笔的长师:同学们写作业时都会用到什么呢?生:铅笔。

师:没错,那你能估一估你的铅笔的长大约是几厘米吗?生回答(2位同学回答)。

师:到底是几厘米呢,大家赶快量一量。学生动手量一量。

(这一环节,学生在测量的时,学生可能会出现和书中一样的错误的几种情况,教师组织孩子进行讨论。)。

师总结:谁能说一说在测量铅笔的长度时,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我们在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板书)。

4、活动4:说一说它们这样量对吗?

生:我发现第3副是错的,因为从1开始最后到6,应该是5厘米,从1到6中间有5个大格,应该是5厘米。

5、活动5:量一量,画一画。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怎样量和画的。

师总结:孩子们我们在测量和画线时,要注意什么呀?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一端要对准尺子的0刻度,并且要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就画到尺子上几厘米的地方。

三、挑战新知提升能力。

(一)基础练习图。

第1题:教师可让学生估计,再组织学生实际测量,通过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孩子的估测能力。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师可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二)变式练习图。

第3题:本题体现了学科整合,既可以学习测量的知识,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4题:做题时,教师要让生注意到积木的高度不同,组合摆放后就出现了不同的高度,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判断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的。

(三)拓展练习。

第5题:此题是一道拓展题,通过用断尺画线,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货和体会吗?

生: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生:还知道了厘米可以用cm来表示。

生:直尺上从0到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生:我们在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不错,看来我们不但帮助我们学校解决了定做课桌的问题,而且还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

二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九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2.能在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先乘除、后加减”的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探索小括号的作用及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教材中创设了“过河”的情境,通过需要几只船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得到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出去玩吗?都是怎么去的?你们坐过船吗?有一些小朋友正要乘船出去玩呢!

(出示情境图:书中第17页图。)。

教师行为:看看这幅图,讲一讲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活动:说一说图意、数学信息及问题,相互补充。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表达清楚、说完整。

(评析教师通过与学生亲切交流,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参与愿望。同时,还培养学生独立读图能力及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独立探索。

学生活动:试着独立解决问题,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教师行为:关注学生参与情况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方法。

2.小组交流算法。

学生活动: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比较、借鉴、反思。

3.全班交流。

教师行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同的算式,可能有:

a.29+25=54(人)54÷9=6(只)。

b.29+25÷9。

c.(29+25)÷9。

d.29÷9+25÷9。

教师行为:看看这些不同的算式,你想说点什么吗?请与组内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不同的算式,对每种方法的正误交换意见,并进行解释。

学生活动2:指名汇报讨论结果,说一说想法与理由。其他小组可以赞成,可以反对,进行辩论。

教师行为:组织学生讨论,给予适当点拨。

(评析教师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确定运算顺序后,产生请小括号来帮忙的内在需要。)。

教师行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新朋友吧?叫什么名字?有了小括号的算式怎么读呢?

学生活动:认识小括号的学生介绍小括号的名称及读法。

4.探索出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学生活动:在本子上脱式计算(29+25)÷9。

教师行为:展示一名学生的书写,并请这名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是先算小括号里的。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先独立想一想,可以相互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评析这一环节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让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及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学生活动:选择一道题,脱式计算。

(四)实践活动。

留意身边的、生活中能用到小括号的数学问题,想办法解决它,并记录在数学日记中。

(评析教师在教学中能很好地把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括号的作用,从而去应用它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本节课我结合“过河”这一情境,培养学生独立看图能力及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愿望。本节课教学层次清楚,给学生留有大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通过全班交流以下算式的算法:a.29+25=54(人),54÷9=6(条);b.29+25÷9;c.(29+25)÷9;d.29÷9+25÷9,使学生探索出正确的运算顺序,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括号的作用以及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二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说说你们喜欢做什么游戏(生自由说),有些游戏既好玩又有许多奥秘和数学知识,你们玩过抛硬币的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玩抛硬币的游戏,看看在这个游戏中有那些奥秘和数学问题。

1、(屏幕显示)看老师这有一枚一角钱的硬币,请同学们也把准备好的一角硬币拿出来,找到写有一角的这一面,我们把它看做正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徽的.一面叫反面。现在我把它扔一下,你们猜一猜看哪面朝上?(生猜)请一名同学到前面看一看,师在抛一次,生猜。

2、学生抛硬币,并记录。

你们想不想玩这个游戏?好,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抛,一个同学猜,并作好记录。(本次活动为4分钟)。

共抛()次。

正面()次。

反面()次。

哪组愿意来汇报一下,汇报后再把你组的结果,和你的前后桌说一说。

3、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

师:通过刚才抛硬币,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这就是一种不确定现象可能发生。(板书,可能)。

师:我们用刚才发现的知识再来做一个游戏。“摸球”袋子里有3个白球,3个黄球(摸一摸,猜一猜,活动要求:每人摸一次,每摸完后要把袋子搅一下)并做好活动记录。

“摸球”活动记录单。

黄球。

白球。

我组有()人摸白球()人摸黄球()人。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师:在口袋里可能摸到黑球吗?(不可能)为什么?

师:老师这有一个袋子,里面有一些球,谁愿意摸,老师猜,(袋中全是白球),板书:一定。

1、笑笑、淘气、机灵狗也在猜球,请你们来猜一猜吧!(书93页)。

2、老师想去北京玩,准备了一些物品请你们帮老师参谋一下应带些什么。

3、你能说一说生活中可能、不可能、一定发生的事情吗?

板书设计:抛硬币。

可能不可能一定。

二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一

课本第5—6页“分草莓”及“试一试”、“算一算”、·练一练”练习题.

本节课通过平均分数目较大的物体,引导学生经历的试商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

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具备了下面的认知基础,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对被除数数目较小的余数的除法,能较快的求出结果,并学会了竖式计算。这节课的重点是:当被除数稍大一些时,如火热借助惩罚口诀进行试商,这个问题学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电脑课件,

一、复习。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忆:余数要比除数小。

2、10÷516÷518÷520÷522÷525÷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学生练习完毕,引导学生对以上小题进行分类,并请学。

说一说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引导学生按余数的情况分成两类。

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探索试商方法。

课件出示课本第5页“分草莓”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提问:要解决“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2)指名回答,板书: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指名口答。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以商6。

(6)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认识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2、再次组织小组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集体交流时引导学生认识: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3、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4、应用试商的方法填空:课本第5页“试一试”。

(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6页“练一练”的第1~5题。

学生先独立练习后进行集体订正。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认为在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二

教材第18页的内容及第19页“练一练”的地1题。

1、通过回答与“可爱的小青蛙”有关的三个问题,掌握已学过的口诀。

2、能利用口诀正确、熟练的计算。

3、渗透爱护动物的思想。

(一)复习。

1、同桌互相背2、3、5的`乘法口诀。

2、对口令。

老师说口诀的上半句,学生说口诀的下半句。

(二)基本练习。

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18页的“连一连”。

(1)说图意。

(2)独立在小试卷上连线。

(3)汇报结果。大屏幕显示。

(4)看者这幅图,你知道什么?

2、多媒体出示含有两只小青蛙的两组题,即教材第18页“比一比”的画面。

老师:青蛙兄弟想过河去捉害虫,河里的每片荷片上都有一道乘法算式,于是他们俩决定比一比。看谁先到对岸。

说明:做完一组题就是到了对岸。

男生做左边的一组题。女生做右边的一组题。(学生做,老师巡视)。

汇报、订正,对于有错误的学生要让他说口诀。

3、出示教材地18页的“算一算”。

老师:现在,我们帮青蛙妈妈算一算:每只青蛙吃9只害虫,3只青蛙共吃几只害虫?

(1)读题。

(2)独立做。

(3)汇报、订正。全作对的学生,老师可在大屏幕上出示微笑的青蛙妈妈以示鼓励。

4、小青蛙找家。

“有只小青蛙呀,去呀去找家,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发,小青蛙找到了家!”

多媒体随声音出示:

(三)思维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关于2、3、5的乘法口诀的联系,你有哪些收获?你的表现怎么样?

二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三

2.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使用函数模型研究生活中简单的事物变化规律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思想。

重点让学生理解现阶段函数的概念,定义域的概念。

难点用函数模型去研究生活中简单的事物变化规律时,如何确定定义域。

学情。

分析授课班级为高一年级的学生,有朝气,有活力,爱实践,爱生活。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函数概念,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法与学法教法:微课视频中包含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的使用。

1.动画设计《世界在不断的变化》。

2.专业录频软件;

3.视频后期处理软件;

5.其它图片、背景音乐。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环节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世界在不断的变化》。

老师解说:这个世界在不断的变化,有一句很有哲理的话“这个世界唯一没有变化的就是这个世界一直在改变”。聪明的人类为了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生存,想出了很多记录世界变化规律的办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好办法,它就是数学函数,函数是研究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之一。

1看视频。

2听老师解说,函数是研究世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之一。

3了解函数的作用,对函数产生兴趣。

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并对学生讲解,让学生了解函数是用来研究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之一,这样学生能更深刻的理解函数的功能,即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又回顾初中学习的数学函数的定义。

在某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更x和y,在某一法则的作用下,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其相对应,就称y是x的函数,这时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用一个生活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实例:到学校商店购买某种果汁饮料,每瓶售价2.5元,那么购买瓶数x,与应付款y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y=2.5x.瓶数x在自然数集中每取定一个值,应付款y就有唯一一个值与其对应,我们可以运用对应关系y=2.5x去进行方便的运算。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发现自变更x只有在自然数集中取值才有意义,其实如果我们细心研究所有已知函数,就会发现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使用函数模型描述世界变化规律的前提.所以我们重新定义函数,将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用集合d来表示.函数的定义:

知识总结。

(1)函数的概念。

(2)强调用函数来研究事物变化规律的前提是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即定义域。

学生回顾本次微课所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强化本节课重点,为下节课打下基础。

环节四实例检测。

实例:文具店出售某种铅笔,每只售价0.12元,应付款额是购买铅笔数的函数,当购买6支以内(含6支)的铅笔时,请用表达式来表示这个函数.要求学生把做题结果拍成照片,发到邮箱,及时反馈.学生练习,并把做题结果拍成照片,发到我的邮箱,并通过qq与学生进行交流实例巩固今天学习的函数概念。

二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四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3.结合具体情景,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思想。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师:教师出示电池,问:“这是什么?”生回答师板书“电池”。

请大家说一说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过电池?

生:玩具车、钟表、遥控器……。

生:扔掉了。

生:回收。

师:同学们,废电池的危害很大,对我们的身体有害,还会污染土壤、污染水……。

一颗钮扣大小的废电池,污染的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生活用水量。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回收废电池这一主题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补充板书课题:回收废电池)。

二、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学校开展环保活动,这是二年级1——3班回收废电池的情况如下表:

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1)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2)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3)二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4)二班比三班少回收多少节?

(5)一班比二班多回收多少节?

(6)三个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

三、估算、计算结合,构建方法。

1.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不进位)。

师:同学们提出问题的能力都很强,现在老师要看看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了,本节课我们重点解决加法问题。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师:计算之前先来估计一下,一班和二班大约一共回收多少节?并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师:估计的`对不对呢,要计算出准确的结果,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122+77=。

师:怎么样计算呢?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自己尝试算出得数后全班交流。

(1)画数线的方法。

(2)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3)列竖式计算。

师:与估算结果比较一下,计算出的准确结果与估计的结果接近吗?估算能起到帮我们检查计算结果的作用。

2.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位)。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师:我们先来估计一下,一班和三班大约一共回收多少节?

学生说出不同估计方法。

师:我们估计得准不准呢?算一算才知道。

列式:122+149=。

学生先尝试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算法,最后全班汇报。

3.比较异同,总结计算方法。

师:比较这两个竖式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1)都是加法;(2)列竖式时都是相同数位对齐;(3)计算时都从个位加起。

不同点:第一道题是不进位加法,第二道题是进位加法。

师: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十位相加满十呢?

生: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一。

师:你还能想到什么?

生:百位相加满十要向千位进一……。

师:如果用一句话说明怎样进位,你会说吗?

生: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师:结合我们的计算,大家想一想:用竖式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算起,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环保小卫士(课本46页第3题。)。

师:同学们,我们应当怎么做呢?让我们现在行动起来吧!回收废电池,争当环保小卫士。做对一道题,就回收到5节废电池,谁收集了20节废电池,就是我们班的环保小卫士。

245+172433+158166+329306+275。

用竖式计算,让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注意提醒学生算前先估算,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2.拓展练习。

二年级一班、二班、三班都回收了废电池,我们二(5)班想不想回收?我们计划回收多少节?(数不超过200)自己标在课本的统计表上,再根据统计表提出一个和我们二(5)班有关的加法问题并解决。

五、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师:同学们,在今天的回收废电池的活动中,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大家不但掌握了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还知道了废电池的危害。老师希望课后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废电池回收起来。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五

本课以数的组成为基础,借助计数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通过教学,可为万以内的写数、比大小、四则计算和万以上的读数打下基础。本节课是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这是因为:(1)学会了万以内数的读法,不仅能巩固加深对计数单位千和万的认识,而且能为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和读写算盘上万以内数打下基础。(2)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不仅能满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而且能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读法打下基础。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数和百以内读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二年级的孩子们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读数经验,但是还处于浅薄的阶段。能够比较准确读出没有0的数,对末尾有0和中间有0的情况存在较大的难度。

1、借助计数器,学会理解万以内的读法。

2、掌握万以内数的正确读法,培养学生探究、归纳的能力。

3、会读生活中的数,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正确读出万以内的数。

难点:掌握中间有零和末位有零数的读法。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数位顺序表,填空。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十位的9表示?(9个十)个位的9表示?(9个一)这个数是?(九十九)

百位是9表示?(9个百)这个数怎么读呢?(九百九十九)如果十位是0又该怎么读?(九百零九)个位也是0就是(九百)

2、快速读数。

接下来要考考大家的眼力和反应力,快速读出你看到的数。

那这些数都是怎么读的,有什么规律或顺序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更大的数,万以内数的读法。(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学习一般数(没有0的数)的读法。

板书1121

1、用已有知识介绍下这个数,

2、说数的意义和组成

3、全班拨数,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

4、试着读数(指名读数,师板书:读作:三千七百四十五)

5、小结读数方法

出示:(带节奏的读)

读数要从高位起,

千位是几就读几千;

百位是几就读几百;

十位是几就读几十;

个位是几就读几。

6、试读2个数

(二)学习有0数的读法

1、创设情境,引出有0的数

老师还有一个困难,想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老师想到商场买些家用电器。(出示图片)

小组交流读法,完成导学单。

全班汇报

2、学习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5600

咱们先看这个数。(板书:5600)谁会读?(板书:五千六百)

发现特别之处,末尾有0的数怎么读?

练习:490050001280

小结:末尾的0,不管有几个,都不读。

3、学习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20803008

再看这个洗衣机的价格。(板书:20xx)你们讨论的这个数应该怎样读?

练习:30805060

我们再看冰箱的价钱,3008,谁想试着读一读?

那到底应该怎样读呢?我们来听数学小博士怎样说。

总结读数小秘诀(贴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

练习:70066008

4、综合小练习

课件出示:

5、小结万以内数的读法

小结:全班唱一唱

读数要从高位起;看清数位是真理;末尾有0要注意;不必读出记心里。

中间有0要留意;只读一个就可以。

三、达标检测,迁移运用

进入“智力闯关”环节

第一关,我会读。(屏幕出示生活中的数)

第二关:我会写。你能正确读出这些数,并把你读的写在导学单上(课本做一做第二题)

柳河公园共有柳树560棵。

这一年共有366天。

养鸡场一天约收鸡蛋2540个。

指名板演,然后全班评价。

第三关:猜一猜

电脑它是个四位数;它是由0、0、3、8组成的;

它的最高位是3,只读一个“0”;它的十位不是“0”。

相机它是个四位数;它是由6、0、0、5组成的;

它一个“0”也不读;它的最高位是6。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读万以内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搜集生活中万以内的数,并读一读。

二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让学生探究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示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用集合论的观点和运动的观点讨论点、线、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会从多角度,多方面观察和分析问题,体会将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建立联系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示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

难点:从集合的角度理解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新课讲解。

基础知识。

能力拓展。

探索研究一、构成几何体的基本元素。

点、线、面。

二、从集合的角度解释点、线、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点是元素,直线是点的集合,平面是点的集合,直线是平面的子集。

三、从运动学的角度解释点、线、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1、点运动成直线和曲线。

2、直线有两种运动方式:平行移动和绕点转动。

3、平行移动形成平面和曲面。

4、绕点转动形成平面和曲面。

5、注意直线的两种运动方式形成的曲面的区别。

6、面运动成体。

四、点、线、面、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1、点和线的位置关系。

点a。

2、点和面的位置关系。

3、直线和直线的位置关系。

4、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5、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通过对几何体的观察、讨论由学生自己总结。

引领学生回忆元素、集合的相互关系,讨论、归纳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课件演示及学生的讨论,得出从运动学的角度发现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

引导学生由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总结出点、线、面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让学生有个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建立相互联系的能力。

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点、线、面之间的相互运动规律,为以后学习几何体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将学习联系实际的习惯,锻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的能力。

课堂小结1、学习了构成几何体的基本元素。

2、掌握了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了点、线、面之间的相互的位置关系。由学生总结归纳。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反思的学习习惯。

课后作业试着画出点、线、面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学生课后研究完成。检验学生上课的听课效果及观察能力。

附:1.1.1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学案。

(一)、基础知识。

7、你能说出构成几何体的几个基本元素之间的关系吗?

(二)、能力拓展。

(三)、探索与研究。

二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七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建立边的概念,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通过对图形的找一找、搭一搭、围一围、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一、在比较中逐步清晰。

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

呈现:

1.第一次找与众不同的图形。

要求1:其中有一个图形,和其他的都不一样,你能找到它吗?并说一说什么地方不一样。

学生找出:

揭示:其他图形都围起来了,这个图形没有围起来。

2.第二次找与众不同的图形。(要求同上)。

学生找出:

理由:其他图形的线都是直的,这个图形有一条线是弯的。

揭示:直的线曲的线直线图形曲线图形。

3.第三次找与众不同的图形。(要求同上)。

学生找出:

理由:其他图形都有4条边(4个角),这个图形只有3条边(3个角)。

揭示:三边形(三角形)、四边形。

4.这些四边形中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认识一般四边形。

揭示:四边形家族里除了有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行,还有其它的`四边形。

总结:刚才,找出了与众的三角形。看的是什么?

5.进一步清晰“边”的概念。

这个长方形上“边”在哪里呀?看一看,摸一摸,你觉得边是怎么样的?

直直的,平平的。

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有几条边?

6.画一画:

如果要在纸上画一个四边形,要画出几条边呢?在白纸上任意地画一个四边形。

交流。选择任意四边形呈现。

提问:这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旋转一下再问:那现在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7.找四边形。

8.再次分类,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剩下的图形再次分类:你为什么这样分?(板书:5条边。6条边)。

分别取个名字。

揭示:五边形,六边形。

9.创造多边形。

像这样的五边形、六边形你们以前见过吗?

用小棒搭五边形,六边形。

二、小结。

三、课本练习。

二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八

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认识钟面上的大约几时。

钟面教学具。

1、猜谜: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2、揭示课题:小朋友猜对了。你想不想看一看钟面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

1、初步认识钟面

说明:我们经常看钟面了解时间,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指名说说关与钟面上的知识。

有12个数,让学生从1顺次读到12。

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指出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让学生把分针和时针指给同桌看。

2、初步认识整时

(2)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教学试一试

出示三只整时的钟面图,提问这三只表上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在钟面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

3.认识大格。(挂图出示:钟面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钟表。)

提问:仔细观察钟面,看看你能有哪些新的发现。

(学生可能发现:钟面上有1~12这12个数;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讲述:我们把每两个数字间的距离叫做1大格(板书:大格),所以12到1这两个数之间是1大格,同样,1到2之间也是1大格。

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呢?(引导学生从1开始依次数出12个大格。学生数好后板书:12个)

4.认识小格。

讲述:钟面上除了大格,还有小格,相邻的两个小点之间是1小格。(板书:小格)

提问:那么,1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学生交流。(板书:5个)

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几个小格?我们一起5个5个数一数。

小结:通过小朋友们的努力探索,我们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5.认识时。

讲述:这个绿色部分就表示时针走了1大格,也就是1小时。

(板书: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提问:时针走2大格是几小时?时针从12走到4,走了几小时?走到7呢?

那么,时针走一大圈又是几小时?

学生动手操作。(要求:时针从12出发,分别拨出2时和5时)

小结:要知道钟面走了几小时,我们只要看时针,时针走了几大格就是几小时。

6、认识分。

讲述:分针走1小格是1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分针是怎样走1小格的。

这个绿色部分表示分针走了1小格,也就是1分。

提问:走这样的2小格是几分?走3小格呢?7小格呢?

讲述: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

教师用实物钟演示并提问:

分针从12走到1,走了多少分?

分针从12走到4,走了多少分?

分针从12走到7,走了多少分?再走3小格呢,一共走了多少分?

学生动手操作。(要求:分针从12出发,分别拨出10分,25分)

小结:要知道走了几分钟,要看分针,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几小格就是几分。

7、认识时、分的进率。

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几个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时=60分

8、感受1分钟。

过渡:1分钟的时间很短,但如果我们认真地利用好,其实1分钟也可以做很多事情。现在让我们体验一下。

大家做眼保健操,1分钟大约做几节眼保健操。

请两名跳得比较快的同学出来跳绳,同学们分别数个数。

做“想想做做”第5题,了解有多少同学能在1分钟内完成。

指名背古诗,看1分钟内能背几首古诗。

追问:你觉得1分钟还能做些什么?学生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总结:1分钟虽然不长,但我们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所以我们要抓紧每1分钟,珍惜时间,在1分钟里做更多的事情。

7、感受1小时。

过渡:1分钟大概有多长我们已经初步感受过了,那么1小时又有多长呢?

做“想想做做”第7题。一节课时几分钟?课间休息几分钟?再加上几分钟就是1小时。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说说钟面上各是几时,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每天的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2)指出:小朋友要养成珍惜时间、按时学习和休息的好习惯。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3时,要求学生互相看一看拨的对不对。再分别拨出9时、12时,同桌互相检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仔细观察钟面上画了什么针,还缺少什么针,再根据钟面下标出的时刻在钟面上补画出分针或时针。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应该比分针短些,画分针应该比时针长些。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你在小小的钟面上学到了哪些知识?

2、完成课堂作业。

二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九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2――5的乘法口诀。

2、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的想法的过程,从而理解乘法的意义。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相互倾听、相互评价等能力。

活动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促学。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上信息口头编故事。

2、引导游戏活动,讲清游戏规则(根据画面提问题,你问我答)。

3、指导观察方法,指名学生说说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

4、小组合作。

要求:1)其中一个同学根据图上信息提问题。

2)另一个同学运用所学过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3)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5、全班交流反馈,互相评价。

小组汇报,说出自己所提的问题和怎么解答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二、深化理解,巩固提高。

(送瓜果)2x5=4x1=9x3=6x2=。

3x7=4x3=8x3=6x5=。

三、找新家(第23面第3题)。

1、让学生把图意讲一讲。

2、比一比看谁找得又准又快。

四、摘星星。

五、对口令。

六、作业。

写出得数是20的算式,可以是加法算式,或乘法。比一比谁写得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教研个人工作总结(模板20篇)

    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工作中的隐性问题和机会,为下一个月的工作计划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在月工作总结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工作经验和心得分享。

    大班健康活动教案范文(16篇)

    大班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如果你在编写大班教案时遇到了困难,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教案范文和教学建议,希望能给你带

    在学校打架检讨书深刻(精选17篇)

    检讨书是一种深度思考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自己的问题,并寻找解决的办法。我们来看看一些成功人士写的优秀检讨书,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尊敬的校领导:您好!上午第

    工作竞聘演讲稿分钟(模板17篇)

    竞聘是一种通过比较、评选和选拔等方式,为了争取某个职位或担任某项职责而展示自己能力的过程。以下是成功竞聘者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全体**村有良知

    物资采购个人工作总结(汇总14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内的工作内容、成果以及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的一种方式。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政府采购办在旗委、旗政府

    周边环境调查报告卫生(实用18篇)

    调查报告的内容应该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避免冗长和啰嗦。下面是一份关于XX领域的调查报告,通过对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该领域的见解和建议

    花城版一年级音乐教案全册范文(17篇)

    一年级教案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指导,也是学生的学习参考。一年级教案是指面向一年级学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它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方针。在一年级

    国庆促销方案范例(通用20篇)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促销方案变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国内外一些知名品牌的促销方案,或许可以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具体内容如下::9月15

    教育资源应用工作总结(优秀16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效率,找到提高工作效能的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小学语文落花生说课教案(精选23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利用,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支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生:花生成熟了。师:花生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