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范文(14篇)

时间:2023-10-23 作者:雁落霞专业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范文(14篇)

经典作品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能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写一篇经典文章需要我们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下面是一些关于经典作品的书评,希望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

专业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范文(14篇)篇一

历史期末考试是检测本学期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和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也是对在教教师的一次考核。在考核中,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种问题,以便日后教学予以加强。在考核中,使教师了解到教学中不足之处,以及日后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及加强的问题,使日后的任教更加得当,为教师教学指明方向,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一)试题分析:

1、试题结构分析: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实行闭卷考试,共两大题。本次试题由客观题(选择)和主观题(材料分析)构成,其中客观题占50分,主观题占50分。两种题型覆盖了七年级上下册的重点知识,内容全面,因为考试内容较多,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较多,所以对学生而言复习两侧知识点,相对来说有一定难度。试题上册占40%,下册占60%总的说来,本次考试历史试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试题难易适度,面向全体学生,既有对中国古代史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有对学生能力运用的考查,做到了知识掌握与学生能力运用考查的统一,试题特点符合当前课改形势的需要,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2、具体分析:选择题部分,试题不再是单纯知识点的罗列,而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要求学生动脑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且注重了历史研究的成果的运用和展示。在材料分析题中,所运用的材料,基本上不是课本上的历史知识,而是对课本知识的一种补充,而解答的问题,有的是立足于基础,也有的是考查了学生的能力。做到了基础知识和能力考查的统一。

七年级上册知识占40%,试题上册占40%,下册占60%。如大题26题考查的是秦朝以及汉朝的'知识,主要考的是秦始皇巩固政权的措施定都咸阳,“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以及郡县制。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措施。大题27题结合上下册的古代经济方面的知识。导致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江南富庶”在农业方面是如何表现的等知识。28题考察的是下册唐朝和清朝的知识点,“丝绸之路”及清朝实施的对外开放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因为在课堂中是教师经常讲解的重点所以,学生60%的都能做出来,。29题考察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以及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的部分知识。相对而言学生都能掌握这部分的知识,特别是四大发明的知识。但是在做题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错别字,导致学生丢分。

2、突出学生综合分析归纳能力考查:本次考试,试题内容灵活,难度适中,“死”的东西少,“活”的东西多,基本脱离了“死读书,读死书”的状态,熟练的掌握了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才能考出好成绩,二者缺一不可,基础知识掌握了未必能答出题,如选择题开始四道题非常典型,第1小题隋炀帝开凿到运河,第,2小题武则天的功绩与无字碑,第3小题四大发明,第4小题景德镇瓷都。材料分析题的27题封建王朝加强思想控制几影响,28题中国资本主义生关系的萌芽等。要想答出题必须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完完全全的考察了学生的能力。

3、难易搭配合理:侧重对基础知识考察的同时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书本基础知识占55%左右,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识占45%左右),难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较为适当,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也考察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选择题5、6、7、8、9、10、11等,材料分析题的26题都属于基础性题,材料分析题27、28需要分析思考,难度相对较高。基础性知识题出题方式符合了现今历史试题命题紧密联系实际、答案开放性等趋势,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挥空间,调动学生的思维。

础知识和运用能力二者结合进行解答。像14小题这种对应列举题直观性题基本没有了。

(二)材料题从当中反映出的问题:学生不会看题,也不会答题,两个问题答案不全,答题不全面,漏题是主要丢分点。这需要以后多加强平时习题的练习。如26题“民族政策”和29题“经济重心南移”。

本次试题,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舒展个人才情,突出了学以致用,通过身边的事物,提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部分学生对于图画的识读能力不强,如第2小题、第16小题,27题的材料一,2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历史书上直观画图知识的认识,点明与之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2、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回答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27题的第3小问和28小题的第5小题,开放性的题目,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回答的言之有理即可。往往在答题时学生容易将史实过程作为理论分析的内容,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阅读分析训练,充分搜集相关素材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训练机会;同时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以便为后期难度的提高作好准备。

3、在课堂教学中的事例和例证尽量贴近生活,让学生感觉距离很近,这样容易接受和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期末复习中,按学校规定制定了复习计划,但在考试后,仍然发现问题,这说明教学中仍有不足需改进。考试的方向就是今后教学的方向,我决定以后教学中: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部分学生对于图片的识读能力不强,概念模糊不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材中图片的分析,点明相关重要知识点。

3、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回答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往往在答题时学生容易将史实过程作为理论分析的内容。

专业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范文(14篇)篇二

纵观今年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的内容特别细小,知识点比较碎。但是学生考试的却不是很理想,对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体情况分析。

第大一题单项选择题大多数中等生失分比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必须提高中等生的做单项选择题的能力,其中大多数错的是第11小题,台孔子有个弟子叫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叫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个大夫姓牛,字自耕。这一现象说明?这个题大多数选的是春秋时期人们才开始养牛,答案应该是牛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错的最多的是第17小题,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很多学生选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答案应该是统一。

第18题是考查的夏商西周等几个国家建立的情况,基本常识,但是也有一少部分学生答错,这说明了有些学生对基本常识也没有掌握。第19题是材料分析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重要知识点,这个题是重点,可是还是有少部分学生没有答对。第20题第五小问是评价汉武帝,学生答题情况不是很理想。

(三)教学反思。

对于本次考试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会做出如下改进的措施: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提高学生做选择题的能力,多做选择题。

2.一定注重学生的背诵情况,重点查背,基础知识一定要记忆。

3.加大非选择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做开放性的题型。总之,这次考试较差,争取下次考试能有大的进步。

专业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范文(14篇)篇三

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本站一起学习吧!

这次考试,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考查内容:一至六课,但其中包含了第七课内容有8分。

主要题型:有选择题,读图题,连线题,材料题,列举题,探究题,题型多样,既有考查识记的,也有考查能力的。

从取得的成绩方面:7、8班的均分和及格率比较高,7班及格率96.61%,均分77.63;8班及格率87.93%,均分74.35,最高分达99分。普通班3、4、6班及格率也可以,最高分达94分。从成绩看,一部分学生学得比较好,知识落实到位,特别是7、8班学生表现的尤为突出。

这次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是:

1、各班学生优秀率不高,1班、2班、5班及格率比较低。

2、部分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不扎实,很多基础题也会失分。如:连线题,张冠李戴;战国七雄,错字百出。

3、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差。如:读图题,不会从图中寻找有用信息,盲目答题;探究题,不懂问题的意思,答非所问。

出现问题的原因是:

1、时间紧迫,学生没有复习时间。由于我接任课时开学已经两周,各班只讲到第二课;再加上后来七年级队列训练,耽误了一些课时,各班勉强讲完,特别是1、2、5班最后只讲到第五课,而6、7课的内容占到40分。

2、由于课程赶得比较紧,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培养没有来得及抓。

3、老师上课语速过快,对学生要求过高,而七年级学生刚步入初中,对老师的教学方法还不太适应。

4、一个人代七个班四百多学生,精力有限,很难做到一一落实。

下一步具体工作措施:

1、注重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教师调整工作策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开始,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适应。

3、课堂上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效率,注重对课本知识的归纳,帮助学生快速、牢固地记住知识点。

4、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教会学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么做,材料题怎么做,问答题怎么做,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

5、狠抓部分学困生,对他们多进行基础知识的训练,提高及格率和优分率,争取消灭低分率。

6、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平时要加强学习,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取经,力争自己的教学能力能有质的提高。

七年级历史试卷为闭卷试题,满分为100分。从试卷题型看,试卷分为五个大题,25个小题。其中:第一题为选择题,共20个小题;第二题为简答题,共2个小题;第三题为材料解析题;第四题为分析说明题;第五题为探究题。从考查内容看,试卷着重考查了从史前时期到秦汉时期的历史。其中,第一、二大题侧重于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第三、四、五大题,则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依据材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考查内容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能较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试题的难度看,难度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尤其是第三大题,依据材料,层层设问,第一问到第五问,由易到难,既考查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分析;既突出了对课本重点知识的考查,又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总的来说,这是一份质量较高的试卷。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学生答题情况总体上不是太好,主要表现为尚未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基础知识有些薄弱;缺乏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等。下面就各题情况做一简单分析:。

第三大题材料解析题满分14分,学生一般得分在8-12分。其中第五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做得较差。

第四大题分析说明题满分14分,学生一般得分在10-12分。其中第三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南北方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结构截然不同?)学生在做的时候,大部分同学只能写出南北方气候条件的不同特点,而不能进一步说明地穴式房屋和干栏式房屋的优点,因此都只能得2分。(满分为4分)。

第五大题探究题满分16分,学生一般得分在10-14分。本题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学生的答题情况出现明显的两级分化。其中,1、3问联系最为密切且分值均较大,学生要答对基本上两题都对,要错都错。这是造成两级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整改措施。

第一,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方便学生梳理知识。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问题导学,逐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三,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入手,强化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一、试卷概况。

本套试卷分选择题(44分)与非选择题(56分)两大类,非选择题又有材料解析题(44分)与问答题(12分)。从题型、题量、与内容要求上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紧扣教材,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和情感教育功能,同时注意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无偏题怪题,难易程度恰当。

二、试卷特点。

1、从试卷内容上看,符合新课标规定的知识点及能力层次要求,立足课本,注意考察学科的基础知识,尤其是重点知识与主干知识。如秦的统一,商鞅变法,汉武帝的大一统,三国鼎立,张骞出使西域,史记,孔子,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3、试题体现了生活化色彩,从生活中的习俗或节日切入,引导学生感知历史是过去的现在,现在是将来的历史,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这种切入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易于激起学生的兴趣。如:1、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每年清明节,为了纪念人文初祖,无数华夏子孙会聚在他的陵前举行公祭典礼活动。你知道“人文初祖”是;材料题25题:(1)鲁迅先生将《史记》称赞为“无韵之《离骚》”,《离骚》是谁的作品?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其中新增的且与他有关的假节日是什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历史无疑是将来的考试命题方向。

5、试题体现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如对长城、九章算术、华佗、祖冲之、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考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张骞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孝文帝的改革给了你什么样的感想与启示,我们从他身上又能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呢?是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延伸,要求谈认识,体会,启示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这些润物无声,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的作用。

6、试题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性特点。关注社会热点,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回顾历史,联系今天,史为今用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重要特点,本次试题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材料题第24题通过对四川向台湾赠送大熊猫的时事,考察台湾的相关知识;第26题用孔子文化节与奥运会开幕式的情景切入,考察孔子的贡献,儒家思想;这些试题有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重大时事热点,关注国家统一,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归宿感。第27题对孝文帝改革的考察,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的改革,关注国家的发展。

7、试题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特点。注重学科内主干知识的交叉渗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如材料第24题:既以时间为经,考察了台湾的历史与现实,又以地域为纬,考察了四川地区的工程与三国时期的政权名称,为学生勾勒出一个纵横交错的历史网络,而且还与乡土历史相结合,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第29题以孔子文化节与奥运会开幕式切入,既考察了孔子的贡献又考察了儒家思想,同时还考察了文字与造纸术的知识点,涉及知识点多达数十个,综合性特点十分突出。

8、试题体现了乡土特色。如选择题第15题对三星堆的考察,材料第24题对都江堰知识点的考察,注意在乡土历史与中国历史之间寻求结合点,引导学生将爱国与爱家结合起来,这也是近几年来,各地中考的一个趋势。

9、试题图文并茂,图文多达18处之多,涉及文物、图表、地图、新闻图片,且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注意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图文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习惯。

三、关于应对措施的思考。

1、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这不是老话套话,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这个观点,我现在才深刻领会到其重要意义。我校现在的学生大多数综合素质相当差,有的孩子的智力还在混沌状态,由于缺乏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些孩子普遍基础知识差,还不具备相应的学科能力。不谈生源是不可能的。面对这样的生源,我们只能放平心态,降低教学难度,重视基础知识的过手。

2、知识与能力并重。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有一种倾向,即认为只要强调基础知识就是守旧,就是没有领会新课程的精神,于是一些课堂过于求新,过于追求学生的所谓活动,为活动而活动,显得花哨热闹,而学生的收获甚少。其实,教学的内涵依然是传道授业解惑,知识与能力是一个不能割裂的统一体,能力的获得总是伴随着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也必然带来能力的飞跃。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其他的培养目标只能是空谈。

3、关注现实热点,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问题。近年来,各种考试总也免不了用现实问题切入,考察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注重公民教育,所以教师要多学习、多交流、关注现实,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问题,关注国家统一与发展,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思考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需要什么精神品质。如在讲授罗斯福新政,思考他的新政新在什么地方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2008年金融危机时,奥巴马政府的救市举措。

4、扩大学生阅读面,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如李萍老师在讲授《全面内战的爆发》一课时,引入了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的材料,给学生一种强烈的认知冲突,一只抗战的英雄队伍却在内战战场上命丧黄泉,谁之罪?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历练多元化的历史视角,进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5、创建知识网络,给学生整体化的历史。近来的考试越来越综合化,专题化。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一味地强调微观的知识点,而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同时在平时教学中注意随时总结一些小专题,比如这次考试涉及到的台湾问题、各朝代对儒家思想的不同的态度、文字的发展等。

专业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范文(14篇)篇四

本卷为开卷试卷,共两大题29个小题,总分100分,题型分选择题和综合题,分值比为50:50。1—25题为单项选择题,其中1—6小题是考查世界古代史,7—17小题是考查世界近代史,18—25小题是考查中国近代史,26—29小题为材料分析综合题,其中26小题13分,考查世界近代史,27小题10分,28小题13分,均考查世界近代史,29小题14分,考查中国近代史,世界史与中国史的分值比为70:30.

2、试卷的主要特点。

(1)立足基础,设计灵活。

命题能紧紧围绕教材,以新课程历史课标为指导,没有出现偏题和怪题,试题立足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整套试卷能够从书上直接翻阅到的题目很少,绝大部分的题目都需要学生经过必须的分析、比较、演绎、概括才能解答出来,试题资料来源于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活多变。

(2)时代感强,凸现时政热点。

试题时代感在选择题第2、3、7、12、18、20、23、25题及综合题第28、29题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其分值为47分,约占总分的一半。资料联系到近期各地召开的两会及上海世博会,关键时期应对的改革,中日关系,两岸关系,中国的崛起等资料,尤其是是第29题,以中国的屈辱与崛起为线索,激起学生思考中国在当今世界应对金融危机的作用,不得不保经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实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发人深省,引人深思。这些题目紧扣时事,却又未脱离学生学习、知识及本事范围。

(3)概括性大,立足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本事。

概括性大,突出表此刻选择题5、7、8、11、18和四个材料分析题上。其中综合题均是大跨度,高概括题。第29题一个题目考了整个中国近现史的发展过程,可谓高度浓缩。这些题目充分考查了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本事和实际运用本事。

(4)做到学科渗透,注重课程合作。

在新课改中,每一个科目都不可能是孤立,封闭地学习,他们相互渗透,相互整合。这份试卷也很好地贯彻了这个精神。如第28题,要求学生根据图表,说明问题,表达理解。这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又考查了学生语言运用本事。

二、考试质量及试题评价。

1、成绩分析。

参考人数99人,不及格人数22人,及格人数77人,优秀人数25人,最高分97分,最低分20分,平均分68.3,优秀率25.3%,及格率77.8%。

2、从上述数据可看出,本卷试题总体偏易,能照顾大多数同学,异常是能够充分激起中下层水平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且试题区分度适中,较能看出优秀与中层生的差别。

三、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问题:尽管开卷,但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主要是某些学生对历史重视不够,缺乏兴趣,致使最基本的历史知识都不愿了解。

2、未充分理解题意,盲目答题。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出现不应的错误。比如第20题,学生对关键词“继之”忽视,走马观花,以致出错。

3、学生答题心切,麻痹大意。因试题不难,造成部分学生因审题不清导致失误占总失误的一半左右。

4、不少学生知识思维和实际运用本事仍然较低,语言表达本事不强。突出表此刻材料题的解答方面,有的学生知识不清,思维模糊。这些以后在平时历史教学中要加以训练和指导。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时政要点,要把历史与现实,过去,此刻和未来联系起来。历史教学绝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再现和复述,而是和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的历史教学必须和现实紧紧联系起来,在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氛围时,找准和现实的切入点,以史为镜,以史为鉴,理论联系实际,在历史中比较现实,在现实中学习画史,从而将较为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历史知识学习变得较为简便活泼,贴近生活,这也是新课改的重大内涵所在。在教学中,对于周年大事记,要高度重视,要将周年大事相关的材料,纪念活动和周年大事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历史的现实借鉴意义。

2、历史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本事和实际运用本事,异常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本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注意并注重培养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避免因开卷而带来轻视历史基本知识、片面重视本事的问题。知识是本事之源。

3、必须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比如和地理、语文以及政治的相互渗透。这不仅仅在于拓展知识面,还有助于历史教学本身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增强。在教学中要渗透教育意识,真正把历史课堂变成国情教育,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4、加强学生应试本事的训练,诸如审题意识,细心程度,对关键词的把握,答题书写端正清楚,有条理分点答题的习惯,答题时间的把握等,要在平时教学中多次强调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构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专业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范文(14篇)篇五

本次期末考试初一年级参加考试的学生有 5411人,其中70分以上的有1040人,占参考人数的19%;64分以上的有1940人,占参考人数的35%;48分以上的有3766人,占70%;均分为55分;最高分为80分,最低分15分,总体来看,考出了学生的水平。

1、题型全面,符合中考,

从这次初一年级历史试题的题型来看,有选择题、识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题等,题型与中考试题相吻合。

2、考查面广,综合性强

从试题考查的知识来看,考查的知识面非常广,中国古代史的上册知识都涉及到了,且试题的综合性强,如第二大题的第1小题,第三大题的2、3两个试题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3、难易适中,重点突出

(一)题的2、3小题设计较难,能考出学生的层次和水平。

4、试题灵活,侧重双基

本份试题命题很灵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如第一大题的1、8、9试题,第三大题的(一)的2、3小题等,命题灵活,侧重对课本基本知识点的考查。

总之,本份历史试题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试题,既能考出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不足之处是题量有点大,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时间有点仓促。

(一)选择题

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次试题的选择题有部分学生得满分30分,70%的学生得分在24分左右,有一少部分学生成绩太差,得分4—8分。选择题中出错率较高的是7、13题,原因是学生不能活学活用,因而导致失分。

(二)非选择题

1、按顺序排列朝代,全对的占30%,得2分的占40%,有个别学生得0分。2、3、4题学生做的不错,失分主要是3题的a、c,学生不能正确的书写答案,错别字较多。整个(二)大题,学生做的不错,失分较少。

(三)材料分析题

1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学生得分大多在6---8分之间,失分主要是(2)、(3)小题,学生对丝绸之路途经的国家和地名不能准确掌握,知识学的比较死,从西域引进的水果,学生能全回答正确的较少。

2题考查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所出的题目不难,但考查面广。其中(1)(3)题比较简单,(2)题稍有难度,难在审题上,尤其是,诸葛亮给刘备提出了什么建议?学生答不出来。这个试题学生得分大多在7---8分。这个试题不仅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还把学生的档次很好的拉开了。

3题考的是两次改革,学生得分多在5分左右,失分主要是(1)题和(3)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试题的问法,很多学生产生了歧义,因而导致出错。

(四)综合探究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是本份试题最好的,学生失分较少,知识掌握的准确到位

1、落实好基础知识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落实好,让学生要掌握准确无误。

2、培养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提高答题技巧

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4、重视课本历史图片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一定让学生看图、读图、识图,以图来读史、用图来讲史,使学生明确历史图片也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手段,进而能掌握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

5、重视历史知识的总结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加强材料题的训练

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专业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范文(14篇)篇六

本次试卷的出题依据:从总体上说,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以新课标为准绳,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设问巧妙。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是一份融综合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试题。

一、基本情况。

1、本次参考人:623其中60分以上343人,占55%;80份以上的有142人,占23%;最高分99分,最低分4分。与预期效果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2、试题特点。

本试题共两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试题解题情况。

1、概念把握不准确。

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如第25小题:关于“宋朝的元旦”的相关信息把握不准,部分学生误选,,就是对概念理解不清造成的。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

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一定困难。如16,14,5等,部分学生之所以选错,显然是由于相关学科知识缺乏造成的。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

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善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第27小题第三问,部分学生失分较多,这就是平时历史思维能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能力欠缺影响所致。

4、审题能力不强。

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如第28小题(3)。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

2、注重能力培养。

3、加强技巧性训练。

4、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实现与历史学科教学的联系。

总之,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关注全体学生,平等善待各类学生,抓好查漏补缺,学会科学的记忆历史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后果、影响、作用等)的方法,初步建立知识体系框架,注意学习能力培养,适当延伸、迁移,让学生感知历史、积累历史。抓好单元内的综合过关练习。注重克服负面积累,防止两极分化,争取不让每位学生掉队。

专业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范文(14篇)篇七

一、试卷的评价 。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75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50分钟。历史学科 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综合运用题、问题探究五类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试题适中。但是考试内容期中前的占80%多,期中后学的知识考的太少。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秀率差距较大,一班和二班退步了,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材料解析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把“赵匡胤”的“胤”写错的学生很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北宋”和“南宋”、把“岳飞”和“文天祥”混淆。

(3)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小,但此类

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问题探究题中的人物,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4)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夯实双基,初三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等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4整、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准确分辨出题干中的提示项、限定项、干扰项、中心项和求答项,答题中注意规范和简洁,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恰当的时间答题。

5、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6、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答题的能力。

一、考试成绩基本情况

七年级参加考试22人,及格19人,其中80分以上8人,70—79分5人,60—69分6人,不及格3人,平均70.6%,合格率86.4%,优良率36.4%,学困率9.09%,极差率4.55%。

二、试卷的基本情况:

1、历史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两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72.7,优秀率62%,及格率为81%;七年二班平均分78.8,优秀率71%,及格率为83%。两个班及格率差距不大,但优秀率差距较大,对于七年级来说,一班的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学情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曲辕犁”写成“曲辕梨”,把“南宋”写成“宋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第15题,把a和b的地点写颠倒。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综合探究题中的用史实证明观点,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6、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

7、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5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00分钟。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五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20.21,优秀率0%,及格率为0%;七年二班平均分55.16,优秀率3%,及格率为61%。七年三班平均分26.17,优秀率0%,及格率为12%。七年四班平均分55.67,优秀率3%,及格率为52%,七年五班平均分66.61,优秀率3%,及格率为72%.五个班及格率差距很大,对于七年级来说。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五班学生)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曲辕犁”写成“曲辕梨”,把“南宋”写成“宋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综合探究题中的用史实证明观点,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夯实双基,初三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等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4、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准确分辨出题干中的提示项、限定项、干扰项、中心项和求答项,答题中注意规范和简洁,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恰当的时间答题。

5、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6、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5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00分钟。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归纳列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两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72.7,优秀率62%,及格率为81%;七年二班平均分78.8,优秀率71%,及格率为83%。两个班及格率差距不大,但优秀率差距较大,对于七年级来说,一班的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曲辕犁”写成“曲辕梨”,把“南宋”写成“宋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第15题,把a和b的地点写颠倒。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综合探究题中的用史实证明观点,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夯实双基,初三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等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4、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准确分辨出题干中的提示项、限定项、干扰项、中心项和求答项,答题中注意规范和简洁,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恰当的时间答题。

5、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6、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总分100分钟。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识图填图题,列举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两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59.36,优秀率18%,及格率为64%;七年二班平均分63.529,优秀率20%,及格率为60%。两个班及格率差和优秀率差距较大,对于七年级来说,一班的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吐蕃”写成“土蕃”,把“涿郡”写成“涿群”。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第51题,把a和b的地点写颠倒。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夯实双基,初一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等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4、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准确分辨出题干中的提示项、限定项、干扰项、中心项和求答项,答题中注意规范和简洁,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恰当的时间答题。

5、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6、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共 2 页

专业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范文(14篇)篇八

七年级语文试卷共三道题,分别为积累.课文巩固、探究阅读鉴赏、创造表达分享,共计100分。就试卷难易程度来说,这张卷子难易度适中。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题为积累课本巩固,主要考核的就是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基础知识点包括这些:第一小题至第四小题:基本的字、词、拼音的掌握情况;第六至九小题分别为改病句、诗词积累、口语交流;剩下的两小题分别为课本的古诗词赏析、文言文基础。总的来说,所有题型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都有涉及,并且都做了大量的练习。这次测试的基础题部分,我认为第一小题出题者要求太高了,这题要求学生写的字都是平时不常用的字词如”巉(chan)第二声”这样的字,要学生平时学习认真的写是很难的。作为一学期重要的两次考试之一的期中考试,第一题就出这样的难字,严重影响学生考试的心态。我认为这样的试卷是不能够很好地检测学生的水平的。不过我认为,这次的口语交际题,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在考卷中有话可说如8小题,”在家里,你很想替母亲分担一些家务,但常常被母亲拒绝,她怕影响你的学习,为此,你十分苦恼。你想让妈妈理解你,同意你帮她做些家务。这时,你该怎么对她说?“这道题以及第九小题,学生做得非常好,得分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而这次的文言文的答题情况还是比较令我满意的,由于平时的背书环节抓得比较紧,全班百分之七十的学生都拿到了一半以上的分数,满分的学生也有不少。

第二大题,阅读鉴赏,总体而言,得分率并不高。第一小题为散文,由于跟学生的生活关联性比较大,因而这道题的答题情况相对比较好。而第二小题为说明文的选文,由于学生刚刚接触这样的文体,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少很好,因而这道题得分的同学就很少了。经年级三个语文老师共同分析,这次语文成绩高分人数所占比例不多,一部分原因是这道题失分太多了。

第三大题为作文,这次的`作文题目为《我童年的乐园》。这篇作文,比较简单,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并且部分学生还写得非常好。但是由于改卷老师的要求比较严格,整个七年级学生的作文得分都不是很高。

上述是关于这次考试的试题及答题情况分析,下面便是学生成绩的分析:

全班45人,及格人数为27人,及格率为百分之六十,优秀的学生仅有3个。总的来说,分数考得并不理想。50分上下的学生还有14个。这10学生,我认为只要接下来的教学中把他们抓严点,我相信及格人数还会增加一些的。

以上便是这个上半个学期,语文试卷的分析,我相信下半个学期,我班的成绩会给大家有个惊喜的。

专业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范文(14篇)篇九

本次试卷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考察了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简单分析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关注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说,本次试卷对今后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起到积极、正确的导向作用。

1、覆盖面广,重点强调基础。

试题考点覆盖了初中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重要图表都有所涉及(如地形图、分布图等),覆盖面较大。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及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的能力。目的是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必备的地理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2、结合生活实际,尝试考查实践能力。

有些题目体现了课标的理念,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试卷中的选择题10题和综合题中的几道题均体现了这一特点。

3、设置新情境,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

社会热点问题是本次考试关注的焦点,如11题、20题,以此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地理非常重要。

本次考试年级平均成绩27.55,最高分80,及格率0.273。从成绩来看试卷难易比较适中,95%题比较容易,5%的题较难。

二、学生典型错误分析。

统计数据因为没有对试卷的各小题进行分析,只是对全校的平均分和及格率进行统计,以及自己在批卷时的感受进行分析,究其原因:

1、基础知识不是太扎实,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从试卷情况分析可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浮于表面,没有深入透彻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选择题中1、9、15、19题学生记忆不扎实错误较多,10题选择答案五花八门,没有考虑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气候特点,填空题显然对地理事物位置、地理现象以及地理基础知识重视不够,错误太多。

2、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如30题学生不能根据图中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事物的轮廓、位置判断问题,从而导致作答不够准确。可以看出2/3的学生不能很好地运用地图和地图册分析,有的甚至答非所问。

3、思路不明,条理不清,答题不知从何下手,虽然回答了很多,但得分点较少。如29题简述美国五大湖区乳畜带形成的主要原因。其实正确答案只是一句或几句话,但学生抓不住主次,将有用的没用的全写到了卷子上,也给批卷带来了麻烦。

三、反思与改进。

1、备教材,对别是七年级的复习课,教师要对初中地理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备资料、试题,复习过程中我个人觉得要讲、练结合,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准备资料,同时对资料中经常出现的重点知识也要重点讲解。备学生,对七年级现阶段要分析每一位学生。

2、对学生要求严格。记忆性知识点要背、要记、要写,课堂笔记要记,最好在书上记。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严谨审题。如加强试卷的审题;用几节课专门训练。

3、紧紧结合地图加强地理事物名称的识记,重点是世界地理的几个区域,几个国家的地理事物的记忆。

4、要在掌握各区域地理位置的基础上,理解他们的气候等地理特征,以及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5、加强练习,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复习,提高复习效果。

专业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范文(14篇)篇十

本套试卷设计为四大板块。其中“语文积累与运用”;“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阅读与理解(其中课内文段阅读;课外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50分。全卷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二)试题特点。

1、关注基础训练,突出积累。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从字词句运用到篇章训练,再到写作与评价,这是一个系统的训练过程,它需要学生的日积月累,才能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因此,测试的教学导向作用在试题知识点的分布中就有明确体现。比如,试卷第一大题1-8小题考查了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积累,有直接默写,有根据意思默写;之后考查了学生的书写能力;还有对加点字注音的考查,16小题是文学常识的积累,这些题型都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重视积累,只要学生每天积累一点,考试时才会得心应手。

2、关注语言能力,突出运用。

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是学生语文素养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次语文命题特别关注对语言能力的考查。本试卷中,对语言能力的考查渗透于各类题型中,分值多达21分。其中,第13、14小题是对词语和成语运用能力的考查,15小题是训练修改病句的能力;18小题考查仿写的能力;在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中设计环保广告语,对同学进行礼貌劝说,拣到手机后你会怎么做;阅读部分第22、23、31小题对句子的理解,无不体现了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意在引导教学从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听的陈旧教学模式,过渡到学生能够用正确、合理的语言来主导课堂的学习过程这种崭新的教学互动模式,有利于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架构。

3、关注个性成长,突出大语文观。

现代文阅读旨在引导学生对地震云的认识。这些考题突出了语文综合性、实践性、人文性的特点,意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方法,视野要更开阔,心胸要更为广博,树立大语文观。

二、考试成绩。

这次七年级参加考试人数为94人,人平分为90,及格人数90人,优秀人数34人,最高分108分,最低分59分。

第一板块“诗文名句填写”,本大题共8分。

这一部分大部分同学做得比较好。

第二板块“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本大题共25分。

15小题病句的修改、16题文学常识的考查、17题朗读节奏的划分失分较多,18题仿写句子,学生答题时:语境和句式不一致,修辞手法有误;缺乏启发意义,语言表达不通顺,19题名著导读大部分同学对作品的主要内容讲述不清,20题广告语的设计不新颖,劝说语缺乏礼貌。

第三板块“阅读理解”。

第一部分为课内文段阅读。课堂讲过,学生掌握较好。

第二部分寓言阅读。由于平时我们训练过此类题目,大部分同学能得满分。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

第四部分是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题目较简单,大部分学生得分较高。

第四大板块写作,共50分。

以“温暖”为题作文。要求学生结合个人经历,叙事完整,立意新颖,恰当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在作文评阅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文中材料缺乏新颖性,时代特征不突出,

2.多数学生书写不认真,卷面不整洁,

3.大部分学生作文内容不充实,没结合个人经历,缺少真情实感。

4.文章结构不清晰,内容不具体,语言平淡。

5.多数学生语言表达不够流畅,标点符号使用不准确,没有分段。

6.多数同学不能很好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趣味。

大部分考生得低分的原因是:书写潦草,错别字多;字数不达标;语病较多;直接抄袭试卷阅读段。

四、教学建议及改进措施。

1.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2.从七年级开始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书写训练。

3.在综合性运用板块,教师要对学生作专项训练。

4.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抓实文言字词,让学生能熟背原文,对字词解释熟记于心,对句子翻译轻车熟路。教师还要对文言句式作适当讲解,这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

5.在现代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字词的积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注重对学生答题技巧的训练。

6.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督促。

7.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对学生的语言、材料积累、审题、结构……。

作专项训练,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时常写写下水作文,这有助于对学生写作的指导。

专业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范文(14篇)篇十一

本次命题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注重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新课改理念的渗透,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要求,较好地体现了教育部“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精神。本试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难度适中,但学生得分情况::参考人140人,总分9505分,其中及格人数113人,最高分90分,最低分0分。

从考试后学生的得分和失分情况看,第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平时对语言积累运用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题型较活注重基础,学生答的较好的是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得分率80%。第3、题是单考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得分率也较好78%;第8小题较活失分人数较多。

第三部分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得分率仅为68%。尤其是第21题,学生的语言积累有待提高。

二、试卷结构和特点:

1、关注基础训练,突出积累。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从字词句运用到篇章训练,再到写作与评价,这是一个系统的训练过程,它需要学生的日积月累,才能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因此,测试的教学导向作用在试题知识点的分布中就有明确体现。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口语交际能力,涉及汉字字形、词语的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析、语境填空成语的运用、歧义句的修改、古诗默写、写话几个方面。

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两段课外文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

第三部分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

第四部分是作文,计40分。文题《日记本**》,文体不限。题目本身极富挑战性,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

三、存在的问题与应措施:

1、加强对学生的书写训练。

2、本次考试中,部分学生字词、默写等失分仍然较多,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计划地采用分散与集中的办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综合性运用板块,教师要对学生作专项训练。

4、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抓实文言字词,让学生能熟背原文,对字词解释熟记于心,对句子翻译轻车熟路。教师还要对文言句式作适当讲解,这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

5、在现代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字词的积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注重对学生答题。

技巧的训练。

6、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督促。

7、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对学生的语言、材料积累、审题、结构??作专项训练,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时常写写下水作文,这有助于对学生写作的指导。

四、启发与反思1、顺应课程改革,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字词积累、诗文积累(包括名著)及文化常识积累等,这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历来是初中语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要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运用语言的生活情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只有让语文走向生活,才能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并不是你告诉学生了,他们就会掌握。

教师注意学习,从整体思考语文教学,立足课内放眼课外,能让学生受益于课外。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广泛的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语感就包含于其中。没有对语言文字的足够积累,学生就会读不懂文章,理解不了语言的含义,不能正确使用文字。

2、更新观念,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立足实际,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能得法于课内。让课堂充满活力,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高,上面得分率低的题目也就成了得分率高的题目。课内外结合,做好阅读训练。“语文课标”提出,阅读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实践。平时教学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表达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意识。用好教材训练学生写读书笔记,如佳句点评、读后感、内容简介、故事缩写、人物简评之类的短文,进行不同表达方式的训练,进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训练,在自由阅读中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在读写互促中提高能力。

3、加强学生多方面的积累。

学生在答题中的出现的错别字,古诗词默写错误,基本的文学常识缺乏,写作中名言名句引用少、事例都是老一套等等,都说明了我们平时在阅读教学中还不够重视多方面的积累。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向课外要时间,扩大阅读面,拓展知识视野,多读书、读精品、多观察、多思考、勤动笔,增加语言积累,增强语感,提高表达能力。

4、要扎实抓好写作基本功训练。

要从最基本的规范语言写起,通过练笔或单项训练,训练学生能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要从最基本的文体训练做起,特别要重视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学会选材、安排详略,学会细节描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时时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指导学生挖掘、提炼生活中的“动情点”,化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鲜活感受和真切体验。

要从最基本的规范语言写起,通过练笔或单项训练,训练学生能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要从最基本的文体训练做起,特别要重视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学会选材、安排详略,学会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时时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指导学生挖掘、提炼生活中的“动情点”,化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鲜活感受和真切体验。

专业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范文(14篇)篇十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26题12分,27题18分,28题20分,计50分)。

26.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诗中“开元”是哪位皇帝的年号?(2分)。

(2)有人说“开元全盛日”出现的原因是皇帝的励精图治。请说出他在政治上的举措。(4分)。

(3)列举“开元全盛日”在农业方面繁荣的表现。(6分)。

27.我国今天的疆域版图是清朝时期奠定的.。请阅读右边的清朝疆域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

(1)清朝前期的疆域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各至什么地方?(4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以选拔官员的制度。隋文帝时曾令各州推举人才,这些被推举的人才须考试合格才可以做官。隋炀帝设置了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诞生。

材料二唐朝科举制传播邻国,新罗、日本都曾通过考试选官。外国留学生也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还可以做官。

材料三明朝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考试规定了命题范围,考生作文格式也做了明确规定。

(1)试结合材料一,分析科举制在当时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2)唐朝延续并完善了科举制,试举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4分)材料二中“唐朝科举制传播邻国,新罗、日本都曾通过考试选官”说明科举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明朝科举制规定的考试范围是什么?(2分)规定的作文格式创作的文章被称作什么?(2分)这一系列规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分别是什么?(4分)。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从隋朝到明朝的发展趋势。(2分)。

(2)清政府把全国划成25个省级行政区,这种省级行政机构的设立源于哪个朝代?(2分)。

(3)图a地区,西汉时就已归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清政府在平定回部贵族叛乱后,是如何对该地区进行管辖的?(4分)与回部叛乱相反,蒙古的哪一部众不远万里摆脱沙俄控制,返回该地区,谱写了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2分)。

(4)图b地区正式归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哪一朝代?(2分)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内,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

题号14151617181922232425。

答案。

1.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三次结束分裂局面、完成大一统是在隋朝,具体事件是。

a.隋文帝建立隋朝b.杨坚夺取北周政权c.隋炀帝灭陈d.隋文帝灭陈。

2.隋朝开凿大运河在当时最大的意义在于。

a.满足隋炀帝游玩江南的愿望b.实现了南水北调。

专业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范文(14篇)篇十三

本次命题遵循新一轮课程改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体现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试题面向每一个学生,体现出数学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特别是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数学。体现了“聚焦课堂 减负增效”。

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思想方法是发展能力、提高素养的重要载体。试卷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着眼于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试题基础性较强,知识层面考查较低,主要想让学生通过解答这些试题感受成功,增进自信。

另外,教材为学生学好数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命题立足于教材,体现了对考生公平公正的的基本原则。全卷一部分源于教材,是教材的例题、习题的类比、改造、延伸和拓展。试题能从初中数学的教与学的实际出发,引导教师教好教材,学生学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扩张效应。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试卷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创新的空间,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让经历观察、操作、确认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考查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动性,考虑问题的全面性,运用知识的灵活性以及对数学知识的开放性和多维性的理解。 试题具有直观性、操作性和综合性,通过学生的识图、思考、动 手操作、自主探究等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创新的空间,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作用于生活世界,命制情境新颖、背景公平的数学应用性试题,有利于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数学建模能力,以及认识世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题材取自学生熟悉的实际,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景中,灵活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反映出数学来源于社会现实又为社会实践服务的基本事实,对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有效的检测,同时又具有较好的教育功能。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数学教学就是一个过程教学,只有通过大量的数学活动,学生才能形成对数学全面的认识。

(一)各班学生成绩统计

(二)学生卷面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答题片面,不够准确。

2、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学得过死,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开放性、多维性。

3、部分学生的用数学的意识较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尚需提高。

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把握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的知识形成有机的整体。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加强用数学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鼓动学生尝试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继续进行命题研究,研究在《数学课程标准》 下的目标测量与评价,实现由经验性命题向科学性命题的转化,使命题为教学服务,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专业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范文(14篇)篇十四

试题的考察面很广,包括经纬度、地球公转、五带、七大洲四大洋、六大板块、气温等,难易适中有梯度,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察,突出了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计15分,15个选择题,每小题1分。抽样分析,学生得分率为55%,计7分。其中第一小题、第七小题、第十小题得分率较低。第二部分读图综合题15分,学生得分率为30%,计5分。第16题(地球公转)得分率最低。从失分情况来看,首先,很多的知识学生掌握不够扎实,对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存在一知半解,理解不透彻。有些需要记忆的,如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有的学生没有记住,或没有完全记住。其次,基本读图能力差。在第二部分读图综合题表现很突出。一方面反映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另一反面也反映出审题不清,盲目答题。第18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有些学生答不上来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第16题考查的是地球的大小,运动以及二至二分等几部分内容的综合,学生读图不认真,下笔匆忙,有些不该错的错了。再次是学生自信心不强,有些题难度不是学生臆想中的大,一看题就发蒙,其实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是能答出来的`,当卷子发到学生手中,有的学生再看卷子时说,这分丢的实在冤枉。

就整体情况看,本届七年级学生稳定,课堂纪律也比较好。从小学升入初中,逐渐适应了初中的学习和生活。各班地理成绩较为均衡,差距不大。此次考试仅复习一节课,结课比较仓促。学生的成绩真实的反映出课堂所学、所记,不是临阵磨枪所得。这次考试的试题,多是课堂教学中反复强调的,有些是做过的。个别题是做过的原题,有些学生还是没有准确掌握失了不少分。主要原因是,一复习不充分,学生平时作业完成质量不是很高,作业完成了,不是真理解,或不是独立完成。二学生对地理学科重视不够,极少有学生找到我问地理问题的,即便是地理上课铃响了,有的学生还在写语数外作业。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突出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是能力形成的载体,只有基础知识掌握了,学生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紧扣课标和教材,对基本的概念、原理、地理事物及其分布等主干知识的教学要加大力度。

2、课上精讲多练,给学生更多充裕的时间去记忆,去练习,这样学生才会每节课都有收获。教师在教学中除对地理知识传授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能力培养要贯穿在每堂课的始终。

3、要加强地理图表的教学。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的灵魂,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用图、识图、分析图的习惯和能力。

4、对于临界合格生,他们还是有一定地理基础的,在个别知识点上有欠缺,不扎实。我要找他们个别谈话,分析原因,找出差距和不足,予以弥补。他们距及格只有半小步,在失望之余我想他们也满怀希望,也许这半小步就是他们今后的动力,只要教师及时给与他们帮助、鼓励和指导,我想下次他们完全可以及格。再有注重对他们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学会考试。这次考试反映出的一个弱点就是学生认为答案必须是他们平时背过的知识,其实有些答案就隐藏在题中,而他们却看不出来(也就是搜集信息能力不强)。

5、临界优秀生,他们的地理基础知识是比较扎实的。他们错了一些本不该错的题,反映出答题时有些大意或是答完后没有检查。有的是在个别知识点上掌握不扎实,知识学得不灵活。对于临界优秀生要加强学法指导,改变死记硬背的学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适当地拓宽一下他们的地理知识面。同时也要强调他们对地理学科的重视。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mpa中文面试自我介绍范文(13篇)

    竞聘是一种向别人展现自己的机会,我觉得我具备了这个能力。竞聘时,我们应该注重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此处提供一些优秀的竞聘材料样本,以供大家参考

    专业自愿放弃政征兵承诺书(模板17篇)

    众志成城,共创辉煌,让我们成为一支无坚不摧的团队。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是团队成功的关键因素接下来是一些团队标语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乙方:***(员工姓

    实用交房通知书(通用16篇)

    在现代社会,文明礼仪受到了新媒体和新科技的冲击,但它的重要性和价值依然不可替代。如何展现文明礼仪,首先要注重言谈举止,避免粗俗和冷漠的语言表达。文明礼仪是社会发

    最新防疫研修心得体会(案例14篇)

    教学反思可以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读书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热门护士就医体验心得体会(汇总13篇)

    在写学习心得时,我们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析学习上的优点和不足,找到提升的方向。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工作心得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迪和指导。第一段:引言(1

    专业乡村医生个人申请书(通用12篇)

    工作转正申请书是在工作实习期结束后向上级申请正式录用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评价我们工作表现的重要依据。范本七:劳动仲裁申请书范文赏析。范本中的申请书以逻辑清晰、内

    专业吃狼奶的羊读书感悟(通用13篇)

    环保宣传有助于提高社会的环保意识和素质。环保宣传语可以用一些独特的比喻和形象来呈现环境问题的紧迫性。环境保护,建设美丽家园。前几天,我到李佳奕家借了一本书,叫《

    最新李毅同志讲话心得体会(案例12篇)

    军训心得是我对整个军训过程中的困难、挑战与成长的思考和总结。以下是一些学生在军训中写下的心得和感悟,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次由张

    热门征收拆迁工作心得体会(通用18篇)

    每段时间的工作心得都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重要记录,也是我们职业发展的推动力。在这里,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写军训心得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

    2023年公安局培训心得体会(案例15篇)

    通过写作培训心得,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心得体会,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在下面的例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对于学习的不同理解和感悟,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