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邓稼先教案(优质19篇)

时间:2024-12-24 作者:影墨

制作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这些初中教案范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

初中语文邓稼先教案(优质19篇)篇一

教学目的:

1、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理解文中两个古诗文小段。

2、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3、学习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

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教学难点 :

1、第一部分写百年屈辱史的用意;

2、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比较的好处。

教具准备:

《祖国》录音带、小黑板(写六种方式、《祖国》歌词)。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1、激情入景:

二(4)班的同学们给老师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首届艺术节中,我班荣获了第一名……这节课,希望同学们有好的表现。

2、材料分析:

(1)1842年8月,中英代表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其中有这样一条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1860年,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并烧毁了称作“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3)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4)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杨利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学生发言:中国,有着屈辱的历史,但如今,它已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祖国能在国际上有着显赫的地位,是离不开一些为祖国作出贡献的人。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位在国防事业上为祖国作出巨大贡献的人——邓稼先。

二、初步理解课文。

1、简要介绍邓稼先及作者。

华侨、华裔的含义。

2、朗读课文,简要说说各个小标题部分分别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什么内容。

三、速读课文,深入内容。

你想提出一个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集中讨论:。

举例:

1、第一部分,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年屈辱的历史:

既交待了邓稼先的成长背景,又突出他对民族复兴的贡献。

2、为什么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照起来写?

突出了邓稼先的人格魅力。

3、文言文的语段的意思是什么?

4、引用的目的是什么?

四、情感渗透:体会感人之处。

读了本文,你全面了解了邓稼先,请你对照插图,阅读有关邓稼先的资料,以“我心目中的邓稼先”为话题,举一个典型事例,说说你对邓稼先的评价。

五、内容迁引:

学习本文,你的收获是什么?我想请同学们用特殊的方式展示出来:

1、成语。

2、名人名言。

3、相仿事例。

4、一首歌。

5、一首诗。

6、用一组排比句。

六、小练笔:

我们的祖国,因这样的骄子而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们还不能向邓稼先博士那样为祖国去效力,但我们可以为王畈中学争光,为二(4)班争光。先前,那些同学可以说就是我们身边的“邓稼先”!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来写写我们身边的“邓稼先”吧!

附:板书:

邓稼先。

杨振宁。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附:                    “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拭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了,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中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到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l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一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他临终前留不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一发的险要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 者以极大的鼓励。

(徐焰,摘自2001年6月25日《北京青年报》。

作者邮箱: 。

初中语文邓稼先教案(优质19篇)篇二

课文是一篇阅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教师应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充分了解传记文学的渊源和特点。

文章的作者是文章主人公的好友,是—位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知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作者站在友人的立场上,通过特殊的视角,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教师应将爱国主义情感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作为德育的重心,弘扬“文以载道”的创作宗旨。

文章在广阔的历史背景和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刻画。人物,既增强了作品的人文底蕴,又突出了人物的人格魅力,深得以史绘人、以人勾史的人物传记之奥妙,是传记文学优秀艺术特色的传承。教师不妨与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相联系,以实现知识的迁移与拓展。

一、复习导入。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与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位伟大科学家的作品。

(学生课堂自读)。

二、教师设问导读。

1、从教材第注解我们能体会些什么?

提示:—切伟大的、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能甘守寂寞之人,是信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故事—:钱学森召见邓稼先,说“中国要放一个大爆竹,要你来做这个大爆竹。”当晚,稼先回去后与夫人通宵未眠。他只说,要去干一件工作:“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这个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管了。”确实的,在稼先为国防大事献身时,他的女儿照样的下乡和回城没工作。

故事二:有一天,许德珩(邓稼先的岳父)问严济慈:“是谁为中国制造出原子弹?”严哈哈大笑,说:“你去问你的女婿吧!”

2、作者将“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比照在一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提示:深厚的爱国主义热情与对邓稼先的无比崇敬。

3。作者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来写,作出了高度评价——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这些评价下面还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此题设计旨在探究话外之意、文外之情,是延展性思维训练。)。

4、第四部分结束一句的讨论、探究。

“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故事三:杨振宁在美国听美国人说,中国人的原子弹是由美国科学家参与做成的。他问邓稼先“有没有美国人?”稼先当时不便回答,待周总理说“把实情告诉他”之后,稼先写了“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的信。信从北京直接送到上海市委欢送杨振宁的宴会上。杨振宁当场打开一看,立即泪流满面。

结合故事二:除了句中所写的自豪与骄傲,是否有敬佩、悲哀、伤痛等情感呢?

5、阅读、分析教材中两处引文,讨论其用意。

6、总括邓稼先生平,结束教学。

初中语文邓稼先教案(优质19篇)篇三

只要这世界上还有中国人,就会有人记得我们民族脊梁——邓稼先!

扬振宁和邓稼先是同乡,初中同学,西南联大同学,一起坐船去美国留学。后来两人有着完全不通的价值取向,走上了完全不通的道路!扬振宁留在美国繁华世界,靠获得诺贝儿奖,出尽风头,晚年还不甘寂寞!邓稼先当年毅然回国,为中华民族的两弹一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惜的是由于当年的科研试验条件有限,人身防护条件简陋,邓稼先由于核辐射过多,身患癌症,英年早逝,实为国家民族之大殇!但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从历史和国家角度来说,邓稼先必将千古流芳,永垂不朽!是他,永远的奠定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战略安全和民族地位!不管过多少年,所有炎黄子孙都将崇敬他!

镜头一:着学生装的杨振宁和邓稼先先后登上轮船来到美利坚留学。

镜头二:西装革履的邓稼先在威尔逊总统号轮船上(取得学位后的第九天)踏上归国的旅途。

镜头三:西装革履,拿到诺奖的志得意满的杨振宁因为买不到长岛的房子耿耿于怀(最后还是屈居在教授区买了房子)。

镜头四:茫茫戈壁滩上,穿着旧军大衣的邓稼先在风沙中勘测原子弹实验场(数年后罗布泊蘑菇云升起,整个世界震惊,纷纷猜测中国得到了苏或美专家的帮助,数十年后考可死报告再次坚称中国偷窃w88弹头技术云云)。

镜头五:杨振宁访问中国,问邓稼先有没有美国人参与了两弹研制(尚不知邓就是负责人),邓稼先只是说了句:你先上飞机吧。

镜头六:杨振宁在上海的饯行宴会上(特写:政要满座,山珍海味加茅台酒),突然收到邓稼先的纸条(内容大家都知道了),立刻离席到厕所泪流满面(第几次痛哭?)。

镜头七:大量杨振宁与李政道交恶的新闻报道(特写:时间跨度达四十年)的镜头切换,其中数分钟杨振宁对台湾某传记作家细数当年某年某月某日某时自己如何将灵感告诉李政道云云。

初中语文邓稼先教案(优质19篇)篇四

教学目标。

1.教师应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充分了解传记文学的渊源和特点。

2.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树立为国增光的远大理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为了保护国防科技的安全,我们的许多国防科技专家们都心甘情愿地做了无名英雄,他们长年与亲人分离,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壮烈乐章。他们是我们人民的`英雄,国家的骄傲,就让我们展开课本,去谛听他们感人的事迹吧!

二、人物介绍。

1.作者介绍: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与邓稼先很小就一同玩耍,结下深厚的友情。成人以后,虽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美国,但对祖国的感情这一共同点把他们紧紧联在一起。本文即是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追忆他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2.邓稼先介绍(略)。

放朗读录音,突出有感情朗读,创设情境。扫除文字障碍(略)。

老师范读第一部分,同学自由朗读其余部分,进一步熟悉内容,体会感情。

[4][5]。

初中语文邓稼先教案(优质19篇)篇五

一、自学指导:说说《邓稼先》的“奇”(15分钟)

有人说邓稼先是一位奇丈夫,《邓稼先》这篇文章也是一篇奇文,两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再读课文,做好圈点点评,说说这篇文章的“奇”。

1、这篇文章的形式非常奇特。全文采用了小标题的样式。小标题简洁凝练,提纲挈领,使全文思路清晰、意蕴丰富。

提问:跳读课文,你能说说作者的写作思路吗?

(全文六个部分紧密相连。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在中国近代史的大背景下引出邓稼先;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第三部分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凸现他的人品,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第四部分再从侧面写邓稼先的巨大贡献和严谨的精神,是对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以恶劣环境来突出邓稼先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第二部分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总结全文,借书信、电报中的话总体评价邓稼先。六个部分各有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2、文章在介绍邓稼先时,用了大量文字写中国的近代史,这种写法比较奇。

提问:谁能说说作者为好友立传,为什么先概述近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呢?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而且开篇即用邓稼先的“巨大贡献”与“鲜为人知”进行对比,既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用真实的笔触,突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人格,开启了下文。)

3、文章介绍邓稼先却用美国的奥本海默来对比,这种写法也比较奇。

思考:为什么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有烘托作用。奥本海默出类拔萃,是美国一流核物理专家,在世界早有声望。此处对比,不仅说明邓稼先的贡献与奥齐名,还比他多了好多优秀品质。旨在更生动形象的表现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坚毅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4、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的语言气势;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找到最能打动你心灵的句子,有感情地出声朗读,然后说说你的阅读感受。

谊的老朋友的至情。“洋装虽然穿在身,可心依然是中国心。”)(示例3:“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也不知道……是什么心情?”“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颤抖?”这些语句中,采用疑问推测的语气,充满了对好友邓稼先的一片深情。)

5、“奇”在作者的大手笔。

二、自学指导二:妙笔生花虔诚赞稼先(7分钟)

读写结合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常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学习《感动中国》为获奖者写颁奖词的形式,也为邓稼先写段赞词。

例1:任长霞:霞蔚长空警魂不朽

“她是中原大地上又一个女英雄(起句议论,给人物高度评价)。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贫,她柔肠百转(概述其事迹)。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运用描写侧面烘托其人格,并隐含深情怀念);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议论抒情揭示其精神实质)。

例2: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初中语文邓稼先教案(优质19篇)篇六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民族感情?友情。

1971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见到阔别了22年的稼先。在那以前,也就是1964年中国原子弹试爆以后,美国报章上就已经再三提到稼先是这项事业的重要领导人。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谣言说,1948年3月去了中国的寒春曾参与中国原子弹工程。

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的工作地点,他自己只说“在外地工作”。但我曾问他,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像美国谣言所说的那样。他说他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

1971年8月16日,在我离开上海经巴黎回美国的前夕,上海市领导人在上海大厦请我吃饭。席中有人送了一封信给我,是稼先写的,说他已证实了,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永恒的骄傲。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初中语文邓稼先教案(优质19篇)篇七

有人说邓稼先是一位奇丈夫,《邓稼先》这篇文章也是一篇奇文,两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再读课文,做好圈点点评,说说这篇文章的“奇”。

1、这篇文章的形式非常奇特。全文采用了小标题的样式。小标题简洁凝练,提纲挈领,使全文思路清晰、意蕴丰富。

提问:跳读课文,你能说说作者的写作思路吗?

(全文六个部分紧密相连。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在中国近代史的大背景下引出邓稼先;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第三部分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凸现他的人品,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第四部分再从侧面写邓稼先的巨大贡献和严谨的精神,是对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以恶劣环境来突出邓稼先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第二部分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总结全文,借书信、电报中的话总体评价邓稼先。六个部分各有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2、文章在介绍邓稼先时,用了大量文字写中国的近代史,这种写法比较奇。

提问:谁能说说作者为好友立传,为什么先概述近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呢?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而且开篇即用邓稼先的“巨大贡献”与“鲜为人知”进行对比,既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用真实的笔触,突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人格,开启了下文。)。

3、文章介绍邓稼先却用美国的奥本海默来对比,这种写法也比较奇。

思考:为什么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有烘托作用。奥本海默出类拔萃,是美国一流核物理专家,在世界早有声望。此处对比,不仅说明邓稼先的贡献与奥齐名,还比他多了好多优秀品质。旨在更生动形象的表现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坚毅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4、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的语言气势;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找到最能打动你心灵的句子,有感情地出声朗读,然后说说你的阅读感受。

谊的老朋友的至情。“洋装虽然穿在身,可心依然是中国心。”)(示例3:“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也不知道……是什么心情?”“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颤抖?”这些语句中,采用疑问推测的语气,充满了对好友邓稼先的一片深情。)。

5、“奇”在作者的大手笔。

二、自学指导二:妙笔生花虔诚赞稼先(7分钟)。

读写结合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常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学习《感动中国》为获奖者写颁奖词的形式,也为邓稼先写段赞词。

例1:任长霞:霞蔚长空警魂不朽。

【颁奖词】“她是中原大地上又一个女英雄(起句议论,给人物高度评价)。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贫,她柔肠百转(概述其事迹)。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运用描写侧面烘托其人格,并隐含深情怀念);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议论抒情揭示其精神实质)。

例2: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初中语文邓稼先教案(优质19篇)篇八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初中语文邓稼先教案(优质19篇)篇九

1971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见到阔别了22年的稼先。在那以前,也就是1964年中国原子弹试爆以后,美国报章上就已经再三提到稼先是这项事业的重要领导人。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谣言说,1948年3月去了中国的寒春曾参与中国原子弹工程。

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的工作地点,他自己只说“在外地工作”。但我曾问他,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像美国谣言所说的那样。他说他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

1971年8月16日,在我离开上海经巴黎回美国的前夕,上海市领导人在上海大厦请我吃饭。席中有人送了一封信给我,是稼先写的,说他已证实了,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初中语文邓稼先教案(优质19篇)篇十

本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为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文章。品读本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名人的敬仰之情。由于文章篇幅较长,我采用学生“自选内容,分工负责,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内容分解,运用\'整体感知--局部深入--整体感悟\'的教学模式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i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2、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

3、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ii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

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

3、朗读法、讨论法等。

iii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名人的感染中升华自己的爱国情怀;。

2、树立远大志向,立志报效祖国,唱响“我的中国心”。

课前准备。

利用微机课,在老师的指导下上网查阅资料。

(1)科苑精英——邓稼先。

(2)“两弹一星”功勋榜。

(3)《吊古战场文》的译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影像创设情景多媒体放映“任人宰割”的中国实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实况。

二、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学生浏览课文,思考:

1、文章在形式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2、结合每段小标题,了解各段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汇报。

三、合作学习局部深入。

1、本文是由“板块”拼接而成,教学中采取化整为零,小组自选内容,分工合作的方式。文章的六个板块,分配给六个小组进行自主探究。

(友情提示,参考学习内容)。

(1)勾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和一些好的词语,研讨品析。

(2)感情朗读重点语句,优秀文段。

(3)想想文段与主要人物邓稼先的关系(或文段写了一个怎样的邓稼先)。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巡视适时参与研讨。

3、全班按段交流,师生共同总结,提炼文段重点,指导品读研讨。

(1)朗诵品析“任人宰割”的句子。(出示地图与图片);。

“中国人站起来了”的句子;中国发射原子弹(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出示原子弹、氢弹爆炸电影及神舟5号图片)。

(2)朗读“我不能走”一节中的重要句子。想想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

(3)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有什么用意?

(4)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4、学完全文,你读到了一个的邓稼先。

(1)小组讨论总结,上讲台自由板书。

(2)通过各个小组的汇报,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立体式的邓稼先,邓稼先是凭着什么取得了这样大的成就呢?(绘心形图写板书——中国心)。

一颗心,一颗红彤彤的中国心,透过这颗心,我们看到了:

一个鲜为人知的邓稼先,

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

一个才智超群、意志坚强的邓稼先,

一个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邓稼先,

一个影响了人类历史、树立了民族尊严的邓稼先……。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同学们,我们也是炎黄的子孙,我们也拥有一颗澎湃的中国心。现在,让我们一起唱响自己的“中国心”,让我们的灵魂与邓稼先靠得更近,让我们的心与祖国贴得更紧。

(播放mp3《我的中国心》,学生自由跟唱。)。

(学生阅读资料并交流)。

3、学生给邓稼先写“墓志铭”。

(老师示例:朋友,此墓中长眠着的老人,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站立”的人。他用他那“大写”的智慧,用他那“站立”的志气,在中国的大地上“站立”起了两朵“大写”的蘑菇云。从此,让中国“大写”,让中国人“站立”。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结束语】。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这句邓稼先临终前的遗言(板书),今天依旧响彻在我们的耳畔。邓稼先,用他的朴实的语言和满腔的热血,诠释了一个大写的中国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一颗热情澎湃的中国心。邓稼先,用他忠厚纯正的品质,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精神铸就荡气回肠的中国魂,让我们踏着这位名人的足迹,去开拓、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

初中语文邓稼先教案(优质19篇)篇十一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在20世纪人类历,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初中语文邓稼先教案(优质19篇)篇十二

首先,在清点人数后,我板书本堂课的课文题目《邓稼先》及如下教学目标:找出文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抒情的特点。

接着,我在检查完生字、生词预习效果之后,就和全班学生们通过讨论交流,在课本上共同找出议论,抒情的语句。等学生们将语句划好后,我就直接以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为范例,引导学生们互相合作探究本文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我先叫学生找出刚才已划出的第九、第十两小段中有哪些词语是关键词语,请你试着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哪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情感有什么好处。在提出并板书上述问题后,我就要求学生们以同桌为单位来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必要时可举手请我指导。在学生讨论中,我则注意盯住那些后进生,一则防他们的捣乱,二则可对他们加以指导。最后我将讨论结果及时总结并板书,详细地板书为:作者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抒情,使议、抒的语句内涵丰富,情感真挚;对比和烘托手法的运用,使叙述内容更加具体充实,让读者更鲜明地感受到邓稼先作为中国人的气质品格。这些议抒语句既饱含赞美深情,又富有感染力。

由于话题切合现实生活,而且富有趣味和启迪性,于是学生们的注意力仿佛一下子又恢复了,他们纷纷展开讨论,然后纷纷举手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对第一个问题,有的学生说:杨振宁认为当时国民党还要反攻大陆,祖国连年战乱可能搞不了科研工作,所以不肯回来。有的则说:因为美国人不肯放他回国。有的还说:因为他的老婆不肯给他回来。对于第二个问题,有的学生说:杨振宁教授现在可利用暑假回国培养我国的物理博士生们,可帮我国博士生们多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有的则说:他可多介绍他的同事和学生们来中国应聘高新技术方面的高级工程师岗位。有的还说:他可发动在美国的广大同胞们给清华大学捐献一批书籍、科研设备及一笔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杨振宁物理奖学金等。对于第三个问题,有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因为我国现在出外留学的学生很多,那么他们在国外可能会遇到人身财产等方面的安全问题,因此,我国应出台这部法规来保护他们。有的学生认为我国政府还应该多研究如何安置归国留学生们的问题。可以专门为他们制定优惠的求学,创业等方面的政策、贷款。有的则补充说:可以专门在大连、天津、上海、海口等沿海城市设立中国留学生创业国家级开发区等,以便留学生们不再千方百计地在外国滞留,为人所用,而是能够高高兴高地回国创业,报效祖国。对于第四个问题,学生们连双差生也积极发言了,有的认为:我们应该少派些留学生,以便减少更多的美元外汇。我们可以利用暑假来聘请杨振宁等华裔教授归国任教,对退休的外国教授也可尽量将他们“抢”到我国养老,最好在我们海南设一个世界级的退休教授养老村,这些教授可以在养老村里享受到最好的自然环境,最好的生活护理。届时可长期组织我国一批中年教授们在暑假时来海南教授养老村,使他们从退休教授身上学到丰富的知识。有的则补充说:我国还可聘请一些留学生将自己上课的过程制作成教学vcd片,分期寄回国内;或者我国可向世界各著名学府购买其教学vcd,届时经过翻译后,还可使我国大部分学生及教授们免去学外语之苦。有的甚至说到世界各大知名学府应该共同合作,开展网上远程教学,并且学历可联合共认等看法。

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声响了,而学生们有的还在下面争着举手和热烈地讨论着,而我也忙着记录学生们的看法和我的看法。由此可见,新课程的实施不但促进了我和学生们的教学关系不断得到密切,而且还促使我和学生们不断生成新的看法。在下一节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课堂教学中,有个学生甚至主动向我质疑:为什么闻一多先生不把研究唐诗的任务分配给他所正在教的大学生们,这样不是有利于将来能培养出更多的“闻一多式”的学者吗?这个质疑让我感到了新课程的实施的确是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之一,由此可见,新课程的实施,是我们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转折点之一,我们广大教师们应该共同努力,多加交流,认认真真地走好这条路!

初中语文邓稼先教案(优质19篇)篇十三

初中作文教案(10)2011-02-1917:00初中作文教案按教材内容分配为两个课时,包括初中作文教案第一课时和初中作文教案第二课时,本篇为初中作文教案的第1课时,可能内。

中作文教案的使用,请各位语文教师对初中作文教案及本空间其他有关内容提出好的建议。

课题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课型写作课时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习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选择材料。

2.训练学生如何将纷繁复杂的材料写成一篇生动的记叙文。

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2。

教法讨论、交流、互动教具。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入怎样才能使自己写起文章来文思泉涌,一挥而就呢?解决这个问题比较便捷的途径在哪里呢?都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时,凡是自己平时熟悉、关心的东西,可写的内容就很多,而且也容易写好;相反,要是碰到自己不熟悉,没什么感受的话题,写起来就费劲了。可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非常重要。

听,体会选材的重要性。

导(一)凡作文要感人,必须先感动自己。换位思考,探究原因,酝酿感情。

(二)抓住细节,写出动人点,争取有现场感,使人如身临其境。

(三)借用技巧,注意渲染,将人、事、景、情、理巧妙结合,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大胆创新。

口诀:灌注真情,以情驭文;善抓平淡,写出神奇;借用技巧,大胆创新。

求1、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要有意义。

2、写的事情最多两件即可,经过要详细,有细节描写,记叙要素要完整。

3、记叙中要有一定的抒情和议论语言。

明确写作注意的事项。

文写给父亲。

父亲躺在病床上,一双干枯的手紧紧地拉住我的手。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已经瘦得皮包骨头了;只有那双眼睛睁得大大的,无限依恋地看着我。他已是癌症晚期了。我望着他,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在我泪眼的模糊中,健康的父亲出现了。他含笑地看着我,我也亲昵地看着他。我多少次在父亲的眼睛里照见了自己的身影,啊,我的身影一映到那爱的海洋中便变得十分美丽了。记得我童年时体弱多病,父亲每天清晨带着我去跑步,手把手教我练健身操,就这样,我慢慢强壮了。父亲就像棵大树,我就是在这棵大树的荫蔽、保护下长大的。

父亲紧握着我的手微微地颤抖起来…忽然,他的手渐渐地松开了。从他的眼角流下了一滴眼泪,但嘴角却带着一丝微笑…我凝视着,凝视着父亲的脸,久久地,久久地不愿移开。

我思索着,思索着那最后一丝微笑的含意…啊!我终于明白:那微笑是父亲勤劳一生,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甜蜜;是父亲对我在教育战线上工作的殷切希望。

道自己的女儿取得一点成绩时定会含笑九泉的。

阅读范文,并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讨论文章是否符合刚才的写作要求。

思考:假如我写这篇文章,我会怎么写?谈谈自己的写作思路,与之比较异同。并摘抄精彩语句或段落。

习1、回顾上学以来的经历,写一件你最动情的事。

2、想一想,在家中,哪些事你最熟悉?写出来,500字左右。

明确写作要求,思考,写作。

(原创作者:山东省莘县妹冢镇中心初中邓银凤)。

初中语文邓稼先教案(优质19篇)篇十四

二、现代文阅读。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1.“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这句中的“要”字可以去掉么?为什么?(2分)。

2.文中两次使用了“竟”字,试分析这个字的作用。(2分)。

3.文中把奥本海默和邓稼先进行了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含义。(2分)。

a.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b.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5.对下列本文涉及的科学家说明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邓稼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巨大贡献。

b.杨振宁,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本文作者,与邓稼先有着半个世纪的真挚友谊。

c.钱三强,当代中国核物理学家。

d.奥本海默,美国物理学家,被称为美国的“原子弹之父”。

答案:

1、不能去掉。因为“要”字说明邓稼先的不引人注目是他自己主动的选择,突出了他性格的忠厚平实、从不骄人的特点。如去掉,就变成他是一个不引人注目的人了,人物性格的可贵之处就体现不出来了。

2、这两个“竟”字都有令人意外,出乎意料的意思。面对复杂激烈的“”斗争形势,邓稼先竟然能够化解派系矛盾,领导不同派别的同事们继续工作并作出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不能不说明邓稼先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确实创造了奇迹。

3、把奥本海默和邓稼先进行对比,更能突出邓稼先性格和品格的可贵。国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对于人的品格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毫无疑问的,邓稼先确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

4、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形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谦虚朴实、具有奉献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5、a。

初中语文邓稼先教案(优质19篇)篇十五

>《邓稼先》教案

1.通过对材料和人物精神关系的了解分析,把握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并向课文学习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技巧。

3.将爱国主义情感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作为德育的重心,弘扬“文以载道”的创作宗旨。

二、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并向课文学习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技巧。

三、学习难点。

将爱国主义情感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作为德育的重心,弘扬“文以载道”的创作宗旨。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生字词注音。

元勋()彭桓()武王淦()昌惶()恐。

胆怯()许德珩()销声匿()迹寥()寥无几。

和()泥聂荣臻()含辛茹()苦蓦()地。

2.朗读课文,并简要概括邓稼先事迹。

二、课堂展示。

(一)预习检测。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小组探究。

1.文章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引子: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

第一部分:写邓稼先接受使命时的激动和喜悦,突出他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使命感。

第二部分: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作出贡献的事迹。

2.课文表现了邓稼先的哪些可贵精神?从文中找出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1)邓稼先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在“要放个‘大炮仗’”这部分集中写了这方面的精神。1950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邓稼先,至1958年已成为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但为了研制原子弹这一艰巨、光荣、伟大的工作,他无比激动而又喜悦地走到了原子弹设计研制的第一线,从事鲜为人知的工作,并从此在公开场合销声匿迹。

(2)邓稼先干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在“艰苦创业的年月”这部分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4)超凡的创造才能,勇进的胆识,稳健的判断,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信念。如在苏联专家全部撤走的情况下,带领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研制战略核武器。又如,有一次,为了把一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数据是正确可靠的。再如,有一次,核装置下到深处时,突然信号测不到。在这危急关头,邓稼先和大家从夜里十二点一直讨论到天亮,最后邓稼先凭着勇进的胆识、稳健的判断做出现场处理的决定,并顺利排除了故障。

三、当堂检测。

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评价邓稼先。

第二课时。

一、预习。

了解有关人物通讯的知识。

二、课堂展示。

(一)预习展示。

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请你结合对本文的了解,你认为人物通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人物通讯与一般的记叙文相比,要求所举事例绝对真实,不仅叙述故事情节,还应着重刻画人,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二)小组讨论。

1.讨论写作特点:

(1)过程为序,各有侧重。

(2)点面结合,概述细写交融。

(3)文章有面的交代,有点的叙述,有对工作过程和人物事迹的概括叙述,也有对具体事件的细致描写,两相交融,既照顾了全局,又突出了重点。

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细腻。

环境烘托,表现人物。

三、当堂检测。

美文欣赏《邓稼先的光辉一生》。

初中语文邓稼先教案(优质19篇)篇十六

1、使学生能够通过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含义,进而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2、使学生通过教师恰如其分的引导能够深刻体会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关注文中重点语段,能够通过理解文章关键语词的含义,品析句间关系及段间关系,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教师通过对背景资料的充分梳理和恰当引用,以及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充分挖掘,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

第一环节:师生共同探讨邓稼先有“巨大贡献”,为何“鲜为人知”?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第三、四、五这三个部分的细读,体会邓稼先尽管历尽复杂恶劣的人文环境和异常艰苦的自然环境,但依然保持着德高望重、严谨沉稳、忠诚坚韧的精神品质。

首先是对邓稼先的人物形象概括;其次是邓稼先所经历的客观条件概括。

第二环节:师生共同探讨邓稼先做出“巨大贡献”的动力是什么?

教师可以先给出几种假设,比如“名誉”?“权力”?教师请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就这两个做出贡献的动力要素进行深入分析。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第三、四、五这三个部分的精读,体会邓稼先做出“巨大贡献”的真正动力,进而感受其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和振兴祖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坚定信仰。

在这里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万里长征”“万里长城”和“僧侣向西朝拜的旅程”这“两个半万里”来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共同体会理想和信仰的巨大力量,正是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和振兴祖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坚定信仰,才支持着邓稼先作为一名具有卓越才能的科学家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科研一线,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贡献却甘愿默默无闻。

第三环节:总结与升华。

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文章最后一个部分,作者杨振宁找到了与邓稼先的共通之处,同时也找到了邓稼先永恒的价值。而在作者心中,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永恒的且有价值的呢?回顾全文,教师做总结升华:只有始终抱有热爱民族、抵抗侵略、结束战争、保卫和平、守护人民的坚定理想信念,才是个体生命发挥自己卓越的才能创造出穿越时空,抵达永恒的价值的途径。

初中语文邓稼先教案(优质19篇)篇十七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1、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背景及作者情况。

提示: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2.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学法指导:小组长交换检查,教师抽查。

(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

1、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2、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3、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4、作者为邓稼先成功的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

5、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6、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思考: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文中表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深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深情,请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教师指导:如第二部分的9、10节,第五部分的52节。

初中语文邓稼先教案(优质19篇)篇十八

《邓稼先》一文的作者也是科学家,与邓稼先有着五十年的友情。他写邓稼先大气磅礴,始终以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为背景,把邓稼先放在国际大舞台上来写,显示作者博大深远的视野,并且最大限度地凸现了一个立体的光芒四射的邓稼先的形象。邓稼先为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因此,精心设计导语就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两弹元勋”的距离。

整个教学过程呈三个板块,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认知规律,更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该课的教学流程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教学目标来设计,并将三个纬度的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可操作性较强,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诵读课文,品味语言,从中感悟,受到熏陶,进而上升为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鲜明地突出了注重知识,注重过程,同时还十分注重方法的特点,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提升人文精神,这正是当前语文新课改革应大力倡导的一种做法。

初中语文邓稼先教案(优质19篇)篇十九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相关范文推荐

    宗祠竣工庆典致辞(通用17篇)

    致辞是在特定场合用语言表达对某一事件、某些人或某些事物的敬意、感谢、祝福或期望。值此重要的场合,以下是一份精心准备的致辞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教师企业实践培训总结(模板13篇)

    教师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方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师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撰写教师总结。回顾20xx年培

    大学趣味运动会策划案范文(16篇)

    运动会是展示学校体育实力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平台。这里有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运动会总结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趣味体育运动是一项将传统体育运动

    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方案(优秀19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参与者的需求和喜好,以确保活动能够吸引他们的兴趣。小编希望以下范文可以为大家在活动方案制定过程中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欣赏诗歌《月亮对我

    超市工作人员个人总结(汇总18篇)

    在个人总结中,我们可以总结自己的成绩和成果,感受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在下方的个人总结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一些关于自我认知、自我发展和自我突破的精彩见解和体验分享。

    小学颁奖活动主持词(精选18篇)

    在演讲或主持活动时,选择一个得体的主持词可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8.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总结方式和要点。大家下午好!一年一度春风起

    学校创文倡议书(优秀14篇)

    在学校里,我们学到了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接下来是几篇精选的学校总结范文,作者在总结中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建议,可能对你有所启发。

    养老护理部年终总结(汇总18篇)

    年终总结是一个审视自己在过去一年里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的良好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年终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年终总结工作有所帮助。20xx年护理部在医院

    个人工作心得总结(通用16篇)

    个人总结是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有助于我们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和职业素质。在下面的范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对自己成长和经验的深刻思考和总结。

    小学秋教导处工作总结(热门16篇)

    月工作总结有助于激励自己,让我们明确工作目标并持续进步,实现个人和团队的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1、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