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三化学下册教案科教版 初三化学下册教案课后反思3篇(实用)

时间:2024-12-23 作者:储xy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初三化学教案免费篇一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学习观察化学实验现象的基本要领,学习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实验。

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探究

1.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2.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

一、预习导航:

以及对xx 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 xx和xx 化学原理,学习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3、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到水中,可以观察到蜡烛 ,

说明蜡烛_______溶于水,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_。

(2)点燃蜡烛后可观察到其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层。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钟后取出,可以看到最先碳化的是火柴梗_______ ___,说明火焰各层中________的温度。所以我们在用蜡烛火焰加热物体时,应用它的_______进行加热。

(3)熄灭蜡烛时,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用火柴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 ____。

二、课堂探讨:

1、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观察顺序:点燃前--燃烧时--熄灭后;

2、提出问题:蜡烛越来越短生成了什么物质?

假设与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

实施方案-----得出结论:

3、提出问题:蜡烛熄灭后白烟是什么成份?

4、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那我们以后应该怎样去学习化学?

三、课堂练习:

(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水 d.灰烬

( )2.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正确的是

a.蜡烛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质硬,不溶于水

b.蜡烛沉入水底,说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a.氧气 b.空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能力闯关]

4、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片刻后观察到烧杯内壁上_____________产生,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取下烧杯,迅速翻转,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__ _,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 _____。

5、用一根玻璃管伸入蜡烛火焰的焰心中,再用点燃的火柴靠近玻璃管的另一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火焰产生,这说明焰心有_ ____。

[中考连接] 6.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只要求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7.蜡烛燃烧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

初三化学教案免费篇二

;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3]镁带的燃烧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

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

[讨论]

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a.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

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 )

a.豆油和汽油

b.水和酒精

c.铁块和铝块

d.面粉和白糖

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e、木棒受力折断。

[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

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了解化学工业的过去和现状。

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小结]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画出不懂的问题。

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复习课本1-4页,画出概念和记忆要点

板书设计

绪言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观察实验的方法:

[投影] 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2.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4.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从而为学好化学做充分准备。

5.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6.绿色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策略】

1.魔术表演。

(1)魔棒点灯。

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

(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3)白纸显字。

预先在白纸上用酚酞溶液写好“奇妙化学,源于生活”八个字,晾干呈无色,将稀氨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

面对学生好奇、兴奋的眼神,教师很自豪地告诉学生,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小组交流“你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组内最好的1个同学到全班交

流。(针对不能很好合作的小组,让他们加强合作重要性的体验)

3、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学习化学的要求:

①认真预习,重视实验。

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③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究。

④独立完成作业(包括书面、手工、调查、研究等作业)。

5.[要点1] 化学的作用

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例如,懂得了燃烧的原理,就可以使燃烧充分,节约能源,并能有效地防火灭火等。

学习化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如可以从石油中提炼汽油、煤油、柴油等,从空气中提纯氧气等。

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促进人体健康等。

学习化学,也有利于人们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或领域。

[要点2] 怎样学好化学

学好初中化学,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系统地、熟悉地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技能。一部分同学在初学化学时感到有极大的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感到“容易懂、记不住、难理解,不会解答问题”,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其实学习化学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只要了解学科的特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要想学好化学,希望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化学是中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不能有轻视的思想,更不能有畏难的情绪,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化学。

2.加强记忆。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3.认真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还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4.良好的思维习惯。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5.学好其他学科。学好化学,除要注意化学的学科特点外,更要注意多学科间的渗透与联系。学好数学、物理、生物等是学好化学的有力保证,当今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在化学这门学科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除进行化学实验外,更要利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同时通过了解世界上关于环境、生命科学、材料、能源等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从而进一步明确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总之,只要同学们能抓住化学学科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多看书、勤记忆,认真做好实验,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要学好化学必须做到以下“六个字”。

动脑──思考、反思。

动口──提问、交流、解答。

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化学学习方法。“六个字”

动脑──思考、反思。

动口──提问、交流、解答。

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程类型】活动课: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学目的】

l、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l、激趣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课时安排】l课时

【教学环节】提出课题→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实验探究→交流反馈→填写报告

【教学策略】本课题第一次出现“活动与探究”,是学生进行化学探究的开端。第一个探究活动教师可先演示,学生模仿;第二个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完成。

【课前准备】蜡烛、火柴、烧杯、玻璃导管、白纸(稍微硬些的)、澄清的石灰水

【学生活动设计】

l、对课题涉及的知识方面的疑点提出质疑;

2、每二人一组点燃蜡烛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

3、在教师的参与下进行生生交流;

4、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你仔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吗?如果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学生阅读]p7"活动与探究"

[学生讨论]

1、燃烧时可能发生哪几种变化?

2、你猜想蜡烛会有哪些性质?

3、你想通过什么实验手段来证实它们?

4、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向老师咨询?

[学生质疑](可能问到的问题)

1、石蜡是一种什么物质?

2、蜡烛怎么会有各种颜色?

3、蜡烛是怎么制成的?

4、烛芯仅是纯棉线吗?

5、为什么点燃烛芯就能引燃蜡烛?

6、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是因为它都变成蜡油了吗?

7、蜡烛燃烧有时冒黑烟是怎么回事?

8、、蜡烛燃烧时是固体蜡燃烧还是蜡油燃烧还是有其他情况?

9、蜡烛燃烧时,火焰为什么越来越高?10、吹灭蜡烛时为什么会闻到很难闻的气味?[教师答疑](边答疑边为后面的实验探究设下埋伏,凡是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到答案的暂不作答)[学生活动]试述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及其目的。

[教师指导]实验步骤和观察要点:(电脑画面提示)

l、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

2、用火柴点燃一支新蜡烛:

(1)观察蜡烛外部形态的变化,例如烛芯被点燃后大约几秒钟蜡烛熔化;周围气流稳定时、不稳定时烛火及蜡烛的外型变化;蜡烛周围温度的变化等;

(2)(如图1)观察蜡烛的火焰有无明显的层次,其颜色、亮度、温度有无明显差异(可选用火柴梗或稍硬的白纸测试);

图1

(3)(如图2)将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其内壁;然后将其迅速翻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有变化;

图2

3、吹灭蜡烛,观察;

4、熄灭蜡烛时,试用火柴点燃白烟,看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惊喜?

5、(拓展实验)(如图3)小心地往烛焰里插一根玻璃导管,你会发现什么?用火柴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你又会发现什么?

图3

[实验探究]学生每二人一组,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交流反馈]学生代表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现象和结论)。

[反思与补充]通过交流,学生取长补短。

[总结与评价]略

(学生填写探究报告)

【课后附记】

1、课前布置学生在家观察蜡烛的燃烧非常必要,否则课上时间太紧;

2、学生可以自愿结组,这样利于配合;

3、限于时间,学生提问前教师要限定范围,以避免跑题;

4、每组可以配备小试管夹或者带铁夹的铁架台,用来固定导管,以免学生操作时烫手。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

(3)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了解操作要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重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2)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

(3)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

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重点】仪器的识记。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

【难点】滴管的使用。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教师: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实验仪器及药品】

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教学设计】

学习课题: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师活动:展示化学家的实验室图片,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观看、思考。

你已经知道什么?

播放违规实验造成的实验事故的课件或实物表演,使学生认识安全实验的重要性。

观看课件、演示实验:

(交流与讨论):参观实验室后,对实验室的实验规则、仪器、药品的认识,形成认识

【课题1】固体药品的取用:

(展示药品):大理石、碳酸钠

(提出问题):

1、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应用什么仪器取用?

2、如何将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壁上?应使用什么仪器?

注意指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让学生互教互学,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实验,学会分析实验成与败的原因。

观察药品,关注药品的性质

阅读教材p14-15,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实验探究)

1、用镊子夹取一块大理石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用药匙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交流与讨论)对实验成败进行总结。

【课题2】液体药品的取用

展示药品:稀盐酸

(提出问题):

1、回忆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将一种饮料从瓶子倒到杯子中而不滴洒?

2、如何将稀盐酸倒入试管内?

(练习与实践):

1、细口瓶的瓶塞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

2、细口瓶倾倒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倾倒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观察药品

(联想与启示):

回忆日常生活经验,交流与讨论,结合教材p15液体的倾倒,得出液体取用的方法。

(实验探究)

1、将少量稀盐酸侄于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交流与讨论)交流、讨论,形成认识,对实验成败进行总结,完成练习)

【课题3】量筒的使用

(提出问题):

1、回忆初二物理学过的知识,如何使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

2、量筒量取液体时,为什么要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采用仰视或俯视,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实验探究):

1、用10毫升的量筒量取2毫升的稀盐酸。

2、筒量取液体时,仰视或俯视,对读数产生影响。

3、将量好的稀盐酸倒入放有大理石的试管中,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交流实验结果)

【课题4】滴管的使用

(提出问题)

1、少量的液体应使用什么仪器?

2、用胶头滴管应注意什么事项?

注意指导学生实验规范。

阅读教材p16滴管的使用,思考、讨论。

(实验探究)

1、滴管向盛有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2、滴管向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交流、总结)

【课题5】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2)给物质的加热

(提出问题)

1、确使用酒精灯应注意实验事项是什么??

2、精灯的火焰各部分颜色为什么不同?

3、怎样熄灭酒精灯?

(提出问题)

1、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

2、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直接加热,为什么?

3、将液体加热到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为什么?

4、如何给试管里的液体进行预热?

阅读教材p16-17酒精灯的使用,思考、回答。

(实验探究)

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的分层,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发生的变化,记录现象,分析原因。

学生联想生活中见到的现象:

1、开水时,水装得过多,沸腾时水会溢出。

2、过热开水的玻璃杯马上放入冷水中,杯子很容易破裂。

思考、交流、讨论、归纳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实验探究)

1、三支试管,各加入3毫升的水,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3厘米、灯芯、外焰上加热,记录加热的水沸腾分别所需的时间。

2、用量筒取2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用滴管滴入硫酸铜溶液,观察、记录现象,

再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观察现象。

【课题6】洗涤仪器

(提出问题)

做过实验的仪器为什么要洗涤?如何洗涤试管?

阅读教材p18—19后,交流、总结。

(实验探究)

将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等洗干净,并整理实验桌和实验室。

学完本节你应该知道什么?

思考、总结。

【布置作业】

1、面作业:素质教育学案:p6-12

2、庭小实验:利用家中的杯子、瓶子、筷子、匙、食盐、冰糖、水、吸管、盆子等,进行固体取用、液体倾倒、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操作练习。

学生完成作业。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知识要点】

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通过平时的感受和本课题的演示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培养观察与分析能力;通过对空气污染的介绍,培养环保意识。

[要点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规定

通过实验判断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本课题的重点,通过过量红磷在燃烧匙中燃烧,观察钟罩内水面上升的体积,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总体积的l/5。

1.反应现象:生成白烟;放热;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2.会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注意:由于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小颗粒,现象应该描述为白烟,而不是白雾(指液体小液滴)。

讨论: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它能支持燃烧吗?它能溶于水吗?

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溶于水。

[要点2] 空气的组成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一般来说它的成分比较固定。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可见空气的成分以氮气、氧气为主,其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要点3] 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都是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成分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讨论:冰水共存体属于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冰水共存体虽然是冰和水混合在一起,但是它们都属于同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要点4] 氧气的用途

主要是供给呼吸(医疗急救、登山、潜水、航空)和支持燃烧(炼钢、气焊、化工生产、宇宙航行)。这些用途一般都是利用氧气易于跟其他物质起反应并放出热量的性质。

[要点5]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氮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熔点和沸点都很低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性质不活泼。[要点6] 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稀有气体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曾被称做“惰性气体”。

稀有气体的用途有:(l)作为保护气:焊接金属时用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使灯泡耐用;(2)制成多种电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霓红灯等;(3)用于激光技术或医疗麻醉。[要点7] 空气的污染

1.污染源: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2.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学习目标】

1、步知道怎么收集资料,知道调查与研究的一般方法,能够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2.知道什么是物理性质;什么是混合物、纯净物。

3.知道空气的组成,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防止空气污染

【教学策略】本课题应采用实验导学、组织讨论、指导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

1.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

假设。

例如:①盛放红磷的集气瓶内,除了水(水的作用:因为p2o5易溶于水,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接近理论值),还有什么?(必须把集气瓶内的空气先五等分,作好标记)

②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注意烟、雾的区别)

③猜想把止水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④若剩余气体是氮气,且氮气是“不能维持生命”的气体,同学们可以用什么假设来说明呢(可以在剩余气体中放一只飞虫,飞虫不久会死亡)?追问:上述实验不仅知道n2不能维持生命,还可以知道n2的什么性质(难溶于水)?

⑤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可以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吗?

⑥学生课前已做过预习,想一想教师今天做的这个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是受谁的启发而做的呢(具体研究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2.在实验基础上,归纳小结空气的成分,介绍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介绍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3.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性质的概念。

4.指导学生阅读图画资料应注意的事项。

在阅读图2-8、图2-9及相关资料后,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空气的意识,并使学生知道污染指数与分级标准的关系。

【开放探究】

1.结合平时观察到的情况,试描述水的物理性质。

2.为什么磷常用来做军事中烟幕弹的原料?

3.列举两种在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试说出它们分别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列举一例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5.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在包装食品时可以采用真空包装或充人保护气的方法,对于一些易碎的食品,常常充入氮气以防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把自然界水里溶解的气体收集起来,分析的结果是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21%,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78%。此现象设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山西省煤炭资源十分丰富,至今煤仍是山西省工业和民用的主要燃料。煤的大量燃烧使山西省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给农业生产及人民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你认为煤燃烧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至少写出三种)。(2000年山西中考)

8.已知: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固体),能否用镁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简要说明理由。

9.田径运动会上,发令枪所用的原料之一是红磷。你认为运动员开始起跑的依据应该是____ ______;记时员开始按表的依据应该是__________;请简要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10.调查了解你所居住的地区的空气是否受到污染,受污染程度如何,污染源、污染物分别是什么?并讨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空气污染?

【能力提高】

1.下列氧气的用途是利用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并放出热量的性质的是()

①气焊②动植物呼吸③医疗④潜水⑤宇航

a.①②③ b.①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在治理北京的大气和水污染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b.公共汽车改用清洁燃料车

c.禁止使用含硫高的劣质煤 d.禁止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

3.今年春季沙尘暴频繁侵袭我国北方地区,会造成空气中下列哪种有害成分的增加()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可吸入颗粒 d.一氧化碳

4.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看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对其形成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环境绿化不好,粉尘随风飘扬 b.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

c.工业生产排放废水 d.机动车排放尾气

5.1999年北京市政府开始采取措施,强制各用煤单位使用低硫优质煤,主要是为了防止下列哪种气体对空气造成污染()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硫

6.拉瓦锡为了研究空气的成分,曾把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得到了红色粉末氧化汞,又把这一种红色粉末加热,得到了汞和氧气。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人都应关心和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为监测空气质量,江苏省淮安市建立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制”,日报:总悬浮颗粒(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三项指标。其中,_____________超标,主要是大规模不规范的城市建设造成的;_____________超标,主要是煤的燃烧造成的;

_________

超标,主要是大量汽车、助力车等排放的尾气造成的。

8.成年人每分钟大约吸入氧气8 l,大约需要空气____l,在这些空气中氮气约为_________l。

【达标测评】

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______;含量

居第二位的气体是________,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__。

2.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等。

3.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指______、状态、______ 、熔点、______ 、密度、_______和溶解性等。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 b.雪碧饮料 c.河水 d.新鲜空气

5.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6.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a.4∶1 ∶l c.l∶5 ∶4

7.澄清石灰水长期敞口放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一氧化碳

8.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出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瑞典的舍勒 b.英国的汤姆生 c.法国的拉瓦锡 d.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

9.在下图公共标志中,与保护环境有关的是()

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课题2 氧气(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化学性质 3.氧气的用途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能力3.初步建立起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和合理顺序,学习沿着知识的内在脉络进行学习的初步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l.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3.对学生进行“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辨证规律教育。

【教学重点】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

【教学难点】

l.在实验过程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

2.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师生讨论

【教具准备】

1.实验用品:蜡烛、红磷、木炭、硫粉、细铁丝、铝箔集气瓶(内盛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火柴、药匙、镊子、烧杯

2.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游戏: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

(1)它是一种气体,我们每天都接触,它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以用做保护气,它约占空气体积的78%。

(2)它也是一种气体,我们看不见、抓不着、闻不到,但是谁也离不开它,它约占21%。

叙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讲述]认识物质通常是由表及里,先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再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然后得知该物质的用途。

[播放短片]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示学生捕捉有关氧气物理性质的信息,例如色、味、态、密度、溶解性等

[学生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

氧气在通常状况下:在101千帕,-183 ℃时变为_________ , -218 ℃时变为________。

[过渡]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演示实验2-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

[提问]

(1)现象(2)结论

[演示实验2-3]硫在氧气中燃烧

[提示]

1.观察要点:(1)硫的颜色、状态;(2)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的现象;(3)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生的现象。

2.硫燃烧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硫

[提问]

(1)现象;(2)结论

[演示实验2-4]铝箔的燃烧

[学生观察]

(1)铝箔的形态(2)铝箔燃烧时发生的现象

[提问]

(1)、现象;(2)结论;(3)为什么预先在集气瓶底先放一些细沙?

[议一议]为什么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燃烧剧烈?

[提问]

[过渡]以上对氧气化学性质的研究是否具有普遍性呢?

[学生实验探究]

蜡烛、红磷、木炭、细铁丝与氧气的反应;

填写探究报告。

[小结]通过展示和交流学生的探究报告,小结氧气的化学性质。

[过渡]

[学生介绍氧气的用途](课前查找的资料,文字和图片)

(1)氧气的用途:

(2)液氧炸药:

(3)地球上的氧气会用完吗?

[拓展](学生用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

(1)氧气的兄弟——臭氧

(2)科学家合成新型氧分子

(3)氧气可压缩成红色晶体

[总结]

[布置作业] 以“氧气”为主题,写一篇科普小短文。参考题目:《氧气的自述》、《氧气小传》[板书设计]

【实例分析】

【例1】下列变化中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经风吹后变干

b.磨制石器

c.用麻织布

d.煤燃烧

【分析】判断化学

初三化学教案免费篇三

;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实验编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1 液态的水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

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2 蓝色块状的胆矾块状固体被粉碎蓝色粉末状的胆矾[实验3]镁带的燃烧

[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3 银白色的镁带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

发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镁粉末

4 绿色粉末状的

碱式碳酸铜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

浑浊

三种其他物质:氧

化铜(黑色)、水、

二氧化碳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

质。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

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实例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判断依据)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

[投影]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

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

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讨论]

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a.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

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 )

a.豆油和汽油

b.水和酒精

c.铁块和铝块

d.面粉和白糖

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e、木棒受力折断。

[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

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了解化学工业的过去和现状。

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小结]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

验。

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画出不懂的问题。

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复习课本1-4页,画出概念和记忆要点

板书设计

绪言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观察实验的方法:

[投影] 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2.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4.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从而为学好化学做充分准备。

5.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6.绿色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策略】

1.魔术表演。

(1)魔棒点灯。

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

(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3)白纸显字。

预先在白纸上用酚酞溶液写好“奇妙化学,源于生活”八个字,晾干呈无色,将稀氨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

面对学生好奇、兴奋的眼神,教师很自豪地告诉学生,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小组交流“你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组内最好的1个同学到全

班交流。(针对不能很好合作的小组,让他们加强合作重要性的体验)

3、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学习化学的要求:

①认真预习,重视实验。

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③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究。

④独立完成作业(包括书面、手工、调查、研究等作业)。

5.[要点1] 化学的作用

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例如,懂得了燃烧的原理,就可以使燃烧充分,节约能源,并能有效地防火灭火等。

学习化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如可以从石油中提炼汽油、煤油、柴油等,从空气中提纯氧气等。

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促进人体健康等。

学习化学,也有利于人们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或领域。

[要点2] 怎样学好化学

学好初中化学,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系统地、熟悉地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技能。一部分同学在初学化学时感到有极大的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感到“容易懂、记不住、难理解,不会解答问题”,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其实学习化学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只要了解学科的特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要想学好化学,希望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化学是中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不能有轻视的思想,更不能有畏难的情绪,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化学。

2.加强记忆。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3.认真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还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4.良好的思维习惯。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5.学好其他学科。学好化学,除要注意化学的学科特点外,更要注意多学科间的渗透与联系。学好数学、物理、生物等是学好化学的有力保证,当今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在化学这门学科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除进行化学实验外,更要利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同时通过了解世界上关于环境、生命科学、材料、能源等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从而进一步明确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总之,只要同学们能抓住化学学科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多看书、勤记忆,认真做好实验,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要学好化学必须做到以下“六个字”。

动脑──思考、反思。

动口──提问、交流、解答。

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化学学习方法。“六个字”

动脑──思考、反思。

动口──提问、交流、解答。

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程类型】活动课: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学目的】

l、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l、激趣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课时安排】l课时

【教学环节】提出课题→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实验探究→交流反馈→填写报告

【教学策略】本课题第一次出现“活动与探究”,是学生进行化学探究的开端。第一个探究活动教师可先演示,学生模仿;第二个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完成。

【课前准备】蜡烛、火柴、烧杯、玻璃导管、白纸(稍微硬些的)、澄清的石灰水

【学生活动设计】

l、对课题涉及的知识方面的疑点提出质疑;

2、每二人一组点燃蜡烛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

3、在教师的参与下进行生生交流;

4、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你仔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吗?如果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学生阅读]p7"活动与探究"

[学生讨论]

1、燃烧时可能发生哪几种变化?

2、你猜想蜡烛会有哪些性质?

3、你想通过什么实验手段来证实它们?

4、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向老师咨询?

[学生质疑](可能问到的问题)

1、石蜡是一种什么物质?

2、蜡烛怎么会有各种颜色?

3、蜡烛是怎么制成的?

4、烛芯仅是纯棉线吗?

5、为什么点燃烛芯就能引燃蜡烛?

6、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是因为它都变成蜡油了吗?

7、蜡烛燃烧有时冒黑烟是怎么回事?

8、、蜡烛燃烧时是固体蜡燃烧还是蜡油燃烧还是有其他情况?

9、蜡烛燃烧时,火焰为什么越来越高?10、吹灭蜡烛时为什么会闻到很难闻的气味?

[教师答疑](边答疑边为后面的实验探究设下埋伏,凡是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到答案的暂不作答)

[学生活动]试述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及其目的。

[教师指导]实验步骤和观察要点:(电脑画面提示)

l、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

2、用火柴点燃一支新蜡烛:

(1)观察蜡烛外部形态的变化,例如烛芯被点燃后大约几秒钟蜡烛熔化;周围气流稳定时、不稳定时烛火及蜡烛的外型变化;蜡烛周围温度的变化等;

(2)(如图1)观察蜡烛的火焰有无明显的层次,其颜色、亮度、温度有无明显差异(可选用火柴梗或稍硬的白纸测试);

图1

(3)(如图2)将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其内壁;然后将其迅速翻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有变化;

图2

3、吹灭蜡烛,观察;

4、熄灭蜡烛时,试用火柴点燃白烟,看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惊喜?

5、(拓展实验)(如图3)小心地往烛焰里插一根玻璃导管,你会发现什么?用火柴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你又会发现什么?

图3

[实验探究]学生每二人一组,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交流反馈]学生代表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现象和结论)。

[反思与补充]通过交流,学生取长补短。

[总结与评价]略

(学生填写探究报告)

【课后附记】

1、课前布置学生在家观察蜡烛的燃烧非常必要,否则课上时间太紧;

2、学生可以自愿结组,这样利于配合;

3、限于时间,学生提问前教师要限定范围,以避免跑题;

4、每组可以配备小试管夹或者带铁夹的铁架台,用来固定导管,以免学生操作时烫手。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

(3)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了解操作要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重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2)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

(3)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重点】仪器的识记。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难点】滴管的使用。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教师: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实验仪器及药品】

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教学设计】

学习课题: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师活动:展示化学家的实验室图片,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观看、思考。

你已经知道什么?

播放违规实验造成的实验事故的课件或实物表演,使学生认识安全实验的重要性。

观看课件、演示实验:

(交流与讨论):参观实验室后,对实验室的实验规则、仪器、药品的认识,形成认识【课题1】固体药品的取用:

(展示药品):大理石、碳酸钠

(提出问题):

1、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应用什么仪器取用?

2、如何将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壁上?应使用什么仪器?

注意指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让学生互教互学,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实验,学会分析实验成与败的原因。

观察药品,关注药品的性质

阅读教材p14-15,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实验探究)

1、用镊子夹取一块大理石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用药匙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交流与讨论)对实验成败进行总结。

【课题2】液体药品的取用

展示药品:稀盐酸

(提出问题):

1、回忆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将一种饮料从瓶子倒到杯子中而不滴洒?

2、如何将稀盐酸倒入试管内?

(练习与实践):

1、细口瓶的瓶塞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

应快速

倒还是缓慢地倒?

2、细口瓶倾倒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倾倒液体后,为什么要立

即盖紧

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观察药品

(联想与启示):

回忆日常生活经验,交流与讨论,结合教材p15液体的倾倒,得出液体取用的方法。(实验探究)

1、将少量稀盐酸侄于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交流与讨论)交流、讨论,形成认识,对实验成败进行总结,完成练习)

【课题3】量筒的使用

(提出问题):

1、回忆初二物理学过的知识,如何使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

2、量筒量取液体时,为什么要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采用仰视或俯视,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实验探究):

1、用10毫升的量筒量取2毫升的稀盐酸。

2、筒量取液体时,仰视或俯视,对读数产生影响。

3、将量好的稀盐酸倒入放有大理石的试管中,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交流实验结果)

【课题4】滴管的使用

(提出问题)

1、少量的液体应使用什么仪器?

2、用胶头滴管应注意什么事项?

注意指导学生实验规范。

阅读教材p16滴管的使用,思考、讨论。

(实验探究)

1、滴管向盛有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2、滴管向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交流、总结)

【课题5】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2)给物质的加热

(提出问题)

1、确使用酒精灯应注意实验事项是什么??

2、精灯的火焰各部分颜色为什么不同?

3、怎样熄灭酒精灯?

(提出问题)

1、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

2、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直接加热,为什么?

3、将液体加热到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为什么?

4、如何给试管里的液体进行预热?

阅读教材p16-17酒精灯的使用,思考、回答。

(实验探究)

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的分层,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发生的变化,记录现象,分析原因。

学生联想生活中见到的现象:

1、开水时,水装得过多,沸腾时水会溢出。

2、过热开水的玻璃杯马上放入冷水中,杯子很容易破裂。

思考、交流、讨论、归纳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实验探究)

1、三支试管,各加入3毫升的水,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3厘米、灯芯、外焰上加

热,记

录加热的水沸腾分别所需的时间。

2、用量筒取2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用滴管滴入硫酸铜溶液,观察、记录现象,

再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观察现象。

【课题6】洗涤仪器

(提出问题)

做过实验的仪器为什么要洗涤?如何洗涤试管?

阅读教材p18—19后,交流、总结。

(实验探究)

将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等洗干净,并整理实验桌和实验室。

学完本节你应该知道什么?

思考、总结。

【布置作业】

1、面作业:素质教育学案:p6-12

2、庭小实验:利用家中的杯子、瓶子、筷子、匙、食盐、冰糖、水、吸管、盆子等,

进行固

体取用、液体倾倒、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操作练习。

学生完成作业。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知识要点】

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通过平时的感受和本课题的演示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培养观察与分析能力;通过对空气污染的介绍,培养环保意识。[要点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规定

通过实验判断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本课题的重点,通过过量红磷在燃烧匙中燃烧,观察钟罩内水面上升的体积,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总体积的l/5。

1.反应现象:生成白烟;放热;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2.会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注意:由于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小颗粒,现象应该描述为白烟,而不是白雾(指液体小液滴)。

讨论: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它能支持燃烧吗?它能溶于水吗?

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溶于水。

[要点2] 空气的组成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一般来说它的成分比较固定。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可见空气的成分以氮气、氧气为主,其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要点3] 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都是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成分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讨论:冰水共存体属于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冰水共存体虽然是冰和水混合在一起,但是它们都属于同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要点4] 氧气的用途

主要是供给呼吸(医疗急救、登山、潜水、航空)和支持燃烧(炼钢、气焊、化工生产、宇宙航行)。这些用途一般都是利用氧气易于跟其他物质起反应并放出热量的性质。

[要点5]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氮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熔点和沸点都很低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性质不活泼。

[要点6] 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稀有气体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曾被称做“惰性气体”。

稀有气体的用途有:(l)作为保护气:焊接金属时用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使灯泡耐用;(2)制成多种电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霓红灯等;(3)用于激光技术或医疗麻醉。

[要点7] 空气的污染

1.污染源: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2.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学习目标】

1、步知道怎么收集资料,知道调查与研究的一般方法,能够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

题,初

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2.知道什么是物理性质;什么是混合物、纯净物。

3.知道空气的组成,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防止空气污染

【教学策略】本课题应采用实验导学、组织讨论、指导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

1.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

假设。

例如:①盛放红磷的集气瓶内,除了水(水的作用:因为p2o5易溶于水,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接

近理论值),还有什么?(必须把集气瓶内的空气先五等分,作好标记)

②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注意烟、雾的区别)③猜想把止水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④若剩余气体是氮气,且氮气是“不能维持生命”的气体,同学们可以用什么假设来说明呢(可以在剩余气体中放一只飞虫,飞虫不久会死亡)?追问:上述实验不仅知道n2不能维持生命,还可以知道n2的什么性质(难溶于水)?

⑤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可以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吗?

⑥学生课前已做过预习,想一想教师今天做的这个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是受谁的启发而做的呢(具体研究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2.在实验基础上,归纳小结空气的成分,介绍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介绍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3.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性质的概念。

4.指导学生阅读图画资料应注意的事项。

在阅读图2-8、图2-9及相关资料后,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空气的意识,并使学生知道污染指数与分级标准的关系。

【开放探究】

1.结合平时观察到的情况,试描述水的物理性质。

2.为什么磷常用来做军事中烟幕弹的原料?

3.列举两种在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试说出它们分别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列举一例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5.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在包装食品时可以采用真空包装或充人保护气的方法,对于一些易碎的食品,常常充入氮气以防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把自然界水里溶解的气体收集起来,分析的结果是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21%,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78%。此现象设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山西省煤炭资源十分丰富,至今煤仍是山西省工业和民用的主要燃料。煤的大量燃烧使山西省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给农业生产及人民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你认为煤燃烧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至少写出三种)。(2000年山西中考)8.已知: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固体),能否用镁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简要说明理由。

9.田径运动会上,发令枪所用的原料之一是红磷。你认为运动员开始起跑的依据应该是____

______;记时员开始按表的依据应该是__________;请简要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10.调查了解你所居住的地区的空气是否受到污染,受污染程度如何,污染源、污染物分别是什么?并讨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空气污染?

【能力提高】

1.下列氧气的用途是利用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并放出热量的性质的是()

①气焊②动植物呼吸③医疗④潜水⑤宇航

a.①②③ b.①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在治理北京的大气和水污染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b.公共汽车改用清洁燃料车

c.禁止使用含硫高的劣质煤 d.禁止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

3.今年春季沙尘暴频繁侵袭我国北方地区,会造成空气中下列哪种有害成分的增加()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可吸入颗粒 d.一氧化碳

4.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看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对其形成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环境绿化不好,粉尘随风飘扬 b.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

c.工业生产排放废水 d.机动车排放尾气

5.1999年北京市政府开始采取措施,强制各用煤单位使用低硫优质煤,主要是为了防止下列哪种气体对空气造成污染()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硫

6.拉瓦锡为了研究空气的成分,曾把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得到了红色粉末氧化汞,又把这一种红色粉末加热,得到了汞和氧气。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人都应关心和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为监测空气质量,江苏省淮安市建立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制”,日报:总悬浮颗粒(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三项指标。其中,_____________超标,主要是大规模不规范的城市建设造成的;_____________超标,主要是煤的燃烧造成的;_________

超标,主要是大量汽车、助力车等排放的尾气造成的。

8.成年人每分钟大约吸入氧气8 l,大约需要空气____l,在这些空气中氮气约为_________l。

【达标测评】

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______;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是________,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__。

2.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等。

3.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指______、状态、______ 、熔点、______ 、密度、_______和溶解性等。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 b.雪碧饮料 c.河水 d.新鲜空气

5.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6.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a.4∶1 b.5∶l c.l∶5 d.l∶4

7.澄清石灰水长期敞口放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一氧化碳

8.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出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瑞典的舍勒 b.英国的汤姆生 c.法国的拉瓦锡 d.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9.在下图公共标志中,与保护环境有关的是()

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课题2 氧气(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化学性质 3.氧气的用途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初步建立起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和合理顺序,学习沿着知识的内在脉络进行学习的初步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l.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3.对学生进行“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辨证规律教育。

【教学重点】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

【教学难点】

l.在实验过程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

2.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师生讨论

【教具准备】

1.实验用品:蜡烛、红磷、木炭、硫粉、细铁丝、铝箔集气瓶(内盛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火柴、药匙、镊子、烧杯

2.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游戏: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

(1)它是一种气体,我们每天都接触,它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以用做保护气,它约占空气体积的78%。

(2)它也是一种气体,我们看不见、抓不着、闻不到,但是谁也离不开它,它约占21%。

叙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讲述]认识物质通常是由表及里,先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再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然后得知该物质的用途。

[播放短片]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示学生捕捉有关氧气物理性质的信息,例如色、味、态、密度、溶解性等

[学生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

氧气在通常状况下:在101千帕,-183 ℃时变为_________ , -218 ℃时变为________。[过渡]氧气有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三化学下册教案免费(大全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

    最新九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三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

    九年级下语文教案部编版通用(五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

    最新学校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 学校班主任工作描述五篇(通用)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

    最新行政办公人员个人简历 行政办事员工资待遇模板(四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

    2023年中学化学教案 中考化学教案万能(五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

    2023年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优质(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

    初三化学元素教案设计(七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

    初一语文讲评课教案(精选3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是

    2023年初一语文讲评教案整理五篇五篇(精选)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