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课改工作总结报告 新课改工作总结(15篇)

时间:2024-12-24 作者:储xy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新课改工作总结报告 新课改工作总结篇一

(一)体育教学目的不明确

由于受到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导致体育课堂比较枯燥,学生无法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从而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影响体育教学质量。许多体育课堂也没有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课堂上所传授的理论知识,无法将这些真正应用的体育实践中,这样也会降低学生的体育学习水平,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二)体育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体育教学就要遵从“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大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生课堂上的体育表现,却没有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从而影响到学生今后体育学习水平,不利于他们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

(一)合作型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共同协作,这样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的主观能动性,树立他们正确的体育学习态度。合作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创建,首先需要教师了解学生之间体育素质的差异,结合他们的差异来分组,让每个小组成员的素质处于比较相近的水平线上,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小组优势,降低学生的体育学习难度。其次,教师在采用合作型体育教学模式时,要培养学生团体精神,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逐渐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最后,体育教师在进行合作式教学时,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实践空间,比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比赛制的形式来实现,在比赛过程中传授相关知识,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帮助他们熟练掌握相应技巧,调动他们参与篮球学习的热情,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为今后体育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二)分层型体育教学模式

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需要区别对待,制定出适合不同学生学习锻炼的体育教学方案,从而提高他们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人生阅历、个人能力以及学习速度来区分,不同的学生可以给予他们不同的学习目标,强调层次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良好学习氛围,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在进行分层时教师要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使划分更加客观。然后制定相应的档次标准,比如一档、二档、三档等,结合学生所处档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提升,从整体上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

(三)自主型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知识的学习单纯依靠课堂是不够的,因此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鼓励他们在课下进行更多的体育锻炼,将课堂上所学的体育技巧进行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体育学习水平。自主型体育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学习羽毛球时,教师只是简单的进行羽毛球技巧的讲解,然后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他们的应用技巧。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教学器材,比如乒乓球设施、轮滑设施等,让学生自己课下学习相关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学生能够拓宽自身的体育视野,提高他们的自主能动性,找到学习体育的乐趣,增强他们学习体育的信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身体健康质量。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原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学生体育学习需求,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找到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当前我国体育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能够提升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有更强健的体魄。因此体育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积极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案,制定出科学的教学方案,给予学生更多的体育学习空间,增强他们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目标。教师要想做好体育创新工作,还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结合他们的课堂需求来调整教学方法,调动他们参与体育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感受到体育带给他们的乐趣。在未来,体育教学尤为重要,它的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创新,并且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提升,体育教学会向着高科技发展,从而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体育状况,制定出完善的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该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目标。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做好课堂教学创新,丰富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知识的魅力,调动他们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水平,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新课改工作总结报告 新课改工作总结篇二

本学年高一,我省实行第一届新课程改革,作为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实践者,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为了利于教学,扬长避短,现对高一学年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1、 尖子生成绩明显:我校一(1)班学生汪佳慧以120分获全市语文单科第一名,一(1)班学生韩亚男以116分获全市语文单科第六名,一(1)班学生杨映辉115分获全市语文单科第十四名。

2、 语文单科成绩前十名我校占2人,前二十名占4人,前五十名占6人,前一百名我校15人。

1、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在新课该中扮演何种角色?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是主导者?是引导者?还是和学生共同学习者?说实话有时候真有一种找不着北的感觉!

2、教师的讲解定位:

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应该讲,怎么讲,讲多少等。事实上这个问题在去年灵宝一高召开的高一语文教研会上已作争论。

3、关于教材研究:

新教材必修教科书内容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前三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著导读”可在课外自主安排。教学实践中往往是只重视了“阅读鉴赏”,而“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常常置之不理。我们的问题是“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如何进行落实,如何进行教学。

4、选修教材如何选?选修课如何开?大家都知道高二第一学期必修内容就结束了,加上要面对将来的高考,所以选修内容的确定就显得尤其重要。选修课如何开也成了首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5、将来高考如何考?考什么?新课改与高考的联系又如何?这些都是教学中要思考和存在的问题。

6、各班学生语文成绩发展不均衡,全校语文人均分较低。当然也不能否认上次考试试卷难度较大。

常言道: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我们还是每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主意,我有一个主意,交换之后每人人就有两个主意。这是我们提出教学建议的理论基础。

1、加强本学校语文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这个建议主要是强调在学校内部同年级教师之间的交流,落实集体备课,制定相同教学进度计划。

2、增进学校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本县范围内的不同学校,语文学科应加强沟通、交流和学习。而事实上,本县教师之间业务就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本地区之间的'学校也应增进交流。高一下学期在灵宝一高召开的语文教研会议就很好,为教师们提供了交流的机会。

3、外出学习,借鉴他人,扬长避短。闭门造车,各自为政的教学行为注定是失败。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就是学习、借鉴、分享他人的优秀教学经验和成果。高一下学期我校部分教师在业务校长的带领下,赴灵宝一高、实验高中深入课堂听课学习一周。他们先后在灵宝一高,灵宝实验高中座谈,听课,学习。笔者有机会参加,感觉受益匪浅。再比如高一下学期在灵宝召开的河南省语文年会,就让三门峡市的语文教师开了眼界,饱尝了一次语文教学经验大餐。

4、通过借助网络、媒体等建立我市语文教学经验交流论坛,为我市语文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感受、札记、心得、体会等提供沟通平台。

5、定期召开语文新课改教研会议,及时学习新课改的新精神和新理念。

新课改工作总结报告 新课改工作总结篇三

一、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二、认真钻研课标,研究教材,积极参加市区教研。

研究新课标,并与教学大纲相结合,利用假期将所教的教材通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

1、重视课前准备。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以便在课堂上能根据学生接受程度和实际教学活动灵活的调整教学方法。在上新课之前,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分析学生达到这个目标的'难点是什么,反复钻研教材,确定本节课重难点,设计可行的教学方法。每节课进行复习和强化口语训练。这种做法丰富了教学内容,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英语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方式。

(1)坚持课前热身活动。

(2)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4)用运多媒体进行教学。

(5)大作业的设置。

(6)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以上是我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学生的听力、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尖子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新课改工作总结报告 新课改工作总结篇四

1、加强领导,校长是学校课程改革实验的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身体力行者。学校在课改实施前就成立了课改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和全体教师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健全,结构合理,职责明确。并对全校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备课、上课、评价、课题研究、教研活动和学校课程开发等提出指导性意见,有效组织学科指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和各学科教研组的工作,定期组织开展不同范围的学科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深入新课程实验第一线,在新课程实验的过程中,及时总结推广实验成果,发现、培养实验骨干教师,为实施教师提供工作平台,以点带面、为学校和教师开展新课程实施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服务。

2、学校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来设置课程和安排课时,开全科目,开足课时,安排符合课改实验标准,既不压宿某些课的课时,也不随意增加课时,课程结构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3、为使新课程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经学校行政会议研究,加强各年级的师资配备。根据学校教师情况和课程改革的需要,选派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从事课改工作

教师是课程的主要实施和课程设计的参与者,新的教学里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工作才能贯彻落实,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1、抓好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过程。为此,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新课程研讨活动。

(1)抓好听课与评课制度的落实。课改实验领导成员深入课堂听课,重视对新课程实验年级指导与调研,实验年级的教师进行互相听、评课,交流教法与心得,取长补短,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2)开展学科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把课改工作不局限于实验年级,而是以课改为契机,让课改之风吹遍全校,使我校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感受课改的气息,深受典范、优秀的课堂教学艺术的'正确导引,提高了教材处理能力,培养课堂管理能力和反思评价能力,提高全校教师的整体水平。

2、狠抓备课工作,要求教师在熟悉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按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来备课,同时要求教师充分研究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案和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教法灵活。同时,我校坚持备课时认真做到“五备一反思”。

3、教师在认真备课、上课的基础上,能积极撰写教学后记、教学反思、经验总结、案例研究和教学论文。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写一篇论文等,全校进行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评选,将优秀作品打印装订成册供学校教师共同研讨。

4、加强课题研究工作,把课题研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本校结合实际进行的课题研究与实验,以课题为载体,深化我校教育科研的纵深发展。

5、重视学生的评价考核。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以口头评价为主,坚持正面评价,多用肯定指导式。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作业、单元练习、定向评比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

6、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我校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并重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的特点,在不同年级开设了舞蹈、心理辅导、书画、篮球、乒乓球、电脑、科技等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1、学生综合素质的差异,使得课堂成为素质较高的学生的表演舞台,部分学生成为无言的观众,共同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遭遇阻力,对学生的分层推进方法和效果还不太明显。

2、根据学科的特点和素质教育新课表理念,要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学方法,重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实际出发,用爱改变学生的命运,使学生从爱中得到快乐的学习,让每位学生既要成才,也要成人。

新课改工作总结报告 新课改工作总结篇五

我们现在所采用的是新课标人教版的英语,该版英语教学是以任务型学习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两年的教学实践和教法探索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才能真正达到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何在教学中做到这几点,我认为必须有着几方面的认识。

在以往的外语教学中总是以老师教为主,一节课中老师要讲大半节课,然后就是以学生做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比较重视知识的系统传授和笔头练习,比较忽视听、说、读、写语言能力训练和口头练习。这种教学的后果是使学生患有“英语聋哑症”或“高分低能症”;另一种教学认为语言相当于一门技能,如同骑车、游泳一样,多练即成。故教学时比较强调大量单一,重复的练习和巩固,这样的后果是使学生对语言的学习产生厌恶感,最后导致失去学习的信心。而现代英语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在老师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去学会学习,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发展思维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 “认知发现说”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机械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布鲁纳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他认为,学生和科学家的智力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样的,无论掌握一个概念还是解决一个问题,发现一个科学理论,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因此,他大力提倡发现法学习,所谓发现法,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要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可见,教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培养独立思考习惯十分重要。在新课表英语教材中,许多单元都要求学生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例如:module2 unit3 computers这一单元的warming up要求通过看图片并通过书籍网络等其他渠道来了解电脑,并学会用如下句型 i think that… in my opinion… i believe that…etc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根据心理学理论,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学生的兴趣总是和一些积极、肯定的情绪相联系,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注意力较长时间集中在一定活动内容上,并能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的欲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表现自我、完善自我。而缺乏兴趣的教学,尤其是单纯理智的学习,需要学生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单一的教学过程中,这对于兴奋性程度高、意志力薄弱、注意力易分散、转移的学生来讲无疑困难重重。此外,由于理智性的学习缺乏一定的情景和趣味,学生始终处在羞怯、惧怕说错的情绪状态之中,影响学生丰富的想象,不能充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思想,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新课标英语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游戏、全身性的反应活动、都能引起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兴趣,并能帮助他们加深理解,加深记忆。例如:在教食物时有许多的单词,如果靠单纯的记忆的话,会显的很枯燥,印象也不深刻,而采用了直观教具,像照片,实物,不仅使学生记忆深刻,也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乐意接受。又如:在教healthy life时,有许多和现实生活有关的词汇如”cigrarette smoking, drinking alcohol, drug taking”等,这些都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最大程度上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标英语课后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既和课堂教学实际紧密联系,但又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该书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知识水平,选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形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安排课后任务。例如:通过和每个单元配套的listening, taking, us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等来检查学生对该单元内容的掌握又通过一系列的task如reading task, listening task, speaking task等来提高学生相应的能力。

新课标英语的教学还在探索和实践中,要真正做到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创造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赢得学生的参与和配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我们老师共同的努力。

新课改工作总结报告 新课改工作总结篇六

四月份,我校为高三学生参加了省第一次质量检测,从质检的命题难度情景及我校学生参政的成绩情景,本人对20xx年的高考动向及第二轮的复习作如下的思考与反思。

一、命题题型的相对稳定性。能够肯定的是20xx年的高考的题型结构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坚持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总题数和分数比例不会变,在难度上,近年试题在总体难度上是一致的,在题量,各种题型个数上坚持不变,所以平时的模拟试卷,我们要尽量使试卷的题型规范化,分数的比例接近高考大纲的分值比例,在基础题上要确保基础题占70%,命题的难度不可太大,在复习过程中始终注重从基础知识,基本的思想方法,基本本事出发,巩固学生的“三基”。

二、注重对考试“考点”知识的复习,抽象函数的试题是近年高考的一个命题的热点,对不等式的考查重点是解不等式,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综合题型为考查目标,侧重于利用导数、单调性知识来求解,突出灵活转化和分类讨论的本事,在数列部分,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为主、以转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为重点,三角函数部分、关键是在复习中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公式正用、逆用和变形用,同时关注三角函数与向量,解析几何等交汇性的资料、主体几何、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空间角、空间距离问题的求法及平行、垂直的判定和性质的运用,异常应培养学生运用空间直角坐标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解析几何注重对定义和简单几何性质的应用,突出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弦长、轨迹问题的解决。

三、植根于课本、着眼提高和创新、高考试题中、课本例题、习题的影子比比皆是,多不胜数,所以,课本题及其改编题是高考考题的来源。从20xx年高考的解答题我们发现前三题的解答题集中体现了对课本上重点资料的考查,如数列知识、方程思想、三角函数的运算及变形、立体几何、概率、不等式、这些知识虽然可能有所变动,但又总不能脱离主题,题目的特点为:精巧简单、但又不乏创新,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难度适中等。

基于考纲要求和20xx年高考命题的动向,我们在二轮复习中的策略应是:

(一)循序渐进,逐步由第一大题往后做,把熟练解答题的前三大题作为我们二轮的复习目标之一。

(二)专题复习训练为主,重视查漏补缺,其中包括知识专题、方法专题,目标是: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加强重点纵横结合,优化思维提升本事,回顾基本的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回顾重点、疑点、难点、回顾基本题型、回顾经常出错的,容易搞混的知识,强调不一样知识间的迁移和相互作用,优化思维提升本事。

新课改工作总结报告 新课改工作总结篇七

我们学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全力指导下,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活动。经过教师辛勤工作,大家对此次新课改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现把我们实施新课改的具体工作做一总结汇报。

此次新课改与以往任何一次的课程改革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为了让全体教师全面而深入地掌握新课改的精神实质,正确地开展新课程的工作,我们要求广大教师不断认真学习有关新课改的知识,理解新课改的具体内容。我们结合校本培训的工作,要求广大教师抓紧一切时间自学,正确把握新课改的意图,为进一步开展课堂教学作好准备。其次是组织教师开展形式各异的活动,相互讨论交流经验,或同校内商讨,或某一科的课任教师聚集在一起切磋。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每一学期上好一堂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公开课,写好一篇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对于有特色的经验和心得体会,我们还在全校的教师会议上进行演讲推广。

开展教学公开课和研究课。大部分教师上了公开课,主要是探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课改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对学生的情感、合作学习精神的培养。少数教师上了教学研究课,由各教研组承担,集体筹划、备课,课后评议。就课堂教学结构,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等方面进行探讨,重点是指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怎样上好一堂课,广大教师各抒己见,这对今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促进。

开展活动课,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特长发展。经过新课改的实践,我们逐步认识到我们的教学与新课改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们由于学习不够深入,对新课改的精神实质了解不透,所以对许多新的观点模糊不清,这样一旦实施起来有时难免会走向岔道。另外,教师间的相互交流时间还是少了些,范围还是窄了些。还有,如何把新课改的工作持之以恒地贯穿于我们的每一天每一节课中去,而不是公开课上的做秀,这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难题。

以上是我们校新课改工作总结和反思。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新课改的内容,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使我们学校新课改工作顺利进行,也使得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新课改工作总结报告 新课改工作总结篇八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和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不是“救世主”,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学习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习小数的除法时,计算“9.42÷2.7”,竖式上商3.5后,余下的2究竟表示多少,学生不容易理解。于是,我在横式上写出9.42÷2.7=3.52。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经过独立思考,不少学生都想到了利用除法时乘法的逆运算来检验:3.5×2.7不等于9.47,得出余数2表示2个十分之一,即每次除后的余数数位与商的数位一致。

教师作为教育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识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践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教和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材建构。

教师要创造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简便运算125-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5+2=27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121-103、279+98、279+102等习题。

再如:蜀南竹海的门票每张50元,如果30人以上可以团购,每张40元,我们班共有28人,该如何购票?同学们通过思考、计算,得出了许多解法:50×28=1400(元),40×30=1200(元),在比较中选择最佳答案。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新课改工作总结报告 新课改工作总结篇九

按照上级文件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切实有效地开展了打造高效课堂的各种活动,旨在探索打造高校课堂的路子,经过了一年来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将这项工作做一阶段总结。

在接到上级文件之后,我校领导班子召开了专门会议,由校长亲自主抓这项重要工作,并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和主任具体负责,把这项工作作为20xx年全年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务必要抓出成效。(具体分工如下:)

课改领导小组组长:邓乐保

副组长:程巍玲、丰时燕(负责起草梅子柿小学打造高效课堂实施

方案,在校长的领导下,根据既定方案组织实施,及时收集反馈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

成员:全体老师(组织实施落实、监督检查、评价。)

(一)完善制度

1、为顺利推进课改的进程,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如《巡堂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学反思制度》《课改优秀班级评选制度》《学习小组考核评价标准》《课堂评价标准》《优胜小组评选制度》等等,使课改有章可循,并得以顺利进行。

(二)进一步规范了教师、学生的课堂行为,完善了小组建设1、组织全体师生观看了名师课堂录像,感悟课堂的高效与有序。

2、从课堂实际出发,在教师和学生当中进行调查,找出在课堂当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出台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标准。

3、加强学生学习规范的培训。在我们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很不规范,我们利用两周的时间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对学生进行了专门培训,从学生的站姿、讨论、展示等方面去规范学生,两周后学校进行了验评,评选出了优秀班级进行全校公演,并将此项活动的`开展纳入到课改优秀班级的评选及日常教学当中。

(三)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导因素,为加快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课改不断深入,我校加强了教师的理论学习。

1、利用双周业务学习时间开设业务论坛,进行教学研究,让教师结合自己的上课体会,谈思路、说经验、找不足;安排了邓乐保老师、程巍玲老师进行专题讲座,主要围绕课堂教学改革、高效课堂建设等方面。通过这种手段,赋予每位教师展示的舞台与学习机会。同时要求每位教师从网络上学习有关高效课堂的理论,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时刻组织以课改为中心的教研活动

1、听了马坪小学的课改课以及我区先进校大桥河小学老师的课改课后,我校组织周华、陈静、黄宇等六位教师每人上了一节引路课,课与课之间进行比较,具体找出我们存在的不足。最后要求全体老师按照“名师”给我们指引的课改思路,每人准备并讲了一节过关课,通过互听互评使我校全体教师共同成长。

2、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一节课上完后要及时思考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哪些地方力度不够,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多问自己多思考教学过程。不要把每堂课的反思停留在表面上,要形成文字材料,在学校进行展示,评选出优秀教学反思,在学校刊物上定期发表。

开展了打造高效课堂活动之后,教师们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前不科学的授课模式,课堂上师生互动的环节多了、生生互动的效果明显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好转了,学生的反响也好多了。在这项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教育观念新、课堂设计科学艺术、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合理、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的典型,例如:谷永华、熊金霞、冯翠茹、周玉爱等老师。

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我们的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到底什么是高效、如何才能实现高效、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等等,这些都将在我们下一步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打造高效课堂”的探索中成为我们研究的主要课题。高效课堂是课程改革后教育教学工作给老师们提出的一个必须解决的课题,我们一定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完成这个任务,切实向45分钟要效率,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

新课改工作总结报告 新课改工作总结篇十

传统教学观的核心是“仓库理论”,它以教师为圆心,把学校当成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把书本当作主要教学内容,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工具,把分数看成是评估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成绩的惟一标准。其结果,严重的妨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忽视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不利于现代新人的成长。而现代教学观念完全摒弃了这些落后的想法和方式,试图用崭新的教学观来改变这种现象,因此在现代教学观念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教学改革。下面对现代教学观念的基本主张进行简要的阐述。

1、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学科教学作为教育的基本活动形式,其目标应全面体现教育的培养目标,体现教育功能的前瞻性,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即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1)教学的基本价值决定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2)教学的基本作用决定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3)教学的基本任务决定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学的基本价值、基本作用、基本任务都决定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全面育人。全面育人既是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目标。在这方面。许多有识之士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例如,江苏南通李吉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诱发学生的主动性”为出发点,渗透“教育性”,着眼“创造性”,贯穿“实践性”,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中受到教育、发展能力等教学的根本目的。

2.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为“以学习者为中心”

(1)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以确定的对方为前提。只强调某一方,取消或忽视另一方,都不可能构成或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教与学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彼此以对方的存在为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正确认识以下问题:

①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其主体作用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与指导,即帮助学生实现认识过程的转化,从不知到知,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学生是学的主体,其主体作用体现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即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认识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学生实施和落实。

首先,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责任决定了他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向和组织作用。这种导向、组织作用表现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都是由教师设计、组织和实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对教学质量与效果全面负责。

其次,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学,教的目的在于学生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体现在学的方面,体现在学生认识的转化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上。如果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就不可能使教学协调有效地进行。因此,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过程。

②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

现代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方式。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教学的多边活动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与传统教学相比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传统教学,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对学生如何学论及很少,因而是一种由教师和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这种单向交流模式不能反映教学活动的复杂性。现代教学认为,多向交流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项互动,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此教与学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互动的过程。如果教学过程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那么教学过程就不再是简单的传输过程,而是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参与过程。这对于开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减轻师生的负面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教学过程的多边互动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主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根本,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主人作用结合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

③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

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是也不应该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而应是积极主动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实施简单的加工改造,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不但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承担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能够表现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要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与完善,而且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仅把学生作为认知你来看待,更重要的是把学生作为完整的生命来看待。要认识到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器”,而是知识的主人;学生不仅是认知的主体,更重要的是具有生命的人。

(2)创建全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创造性活动。现代教学决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内在创造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就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创建全新的教学方法体系,更充分地发挥教学的多方面功能,以实现人的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要建立全新的教学方法体系,转变教学观念是最基础的一环。具体地说,要实现四方面教学观念的转变。

①从注重学生外在变化转向注重学生内在变化。传统教学追求的目标是知识的掌握,也就是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因此,教学的注意点放在学生外在的活动与变化上,主要是注意的集中,记忆的牢固,答题的准确。这些虽然也是必需的,但却不是最重要的。现代教学论把教学的注意点转向了学生内在的变化上。

②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强调学习的过程。现代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从知识型转向能力型。为适应这种情况,教学相应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个转变涉及到如何看待知识?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这句话极为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教学观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学习的过程。学生思维方法的形成较之具体知识点的掌握是更重要的目标。因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应用,更多的是在新的情况和条件下去寻求未知的东西,这就需要思维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强调学习的'结果,在学习解答问题时,只要求做出一个惟一正确的标准答案,而这个问题的情境往往与书本上的情境相同。因此,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记忆和背诵上。强调学习的过程,主要目标不是要求学生提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求学生寻求解答的思路,它引导学生重视思维的方法,经过长期训练,达到发展智能的结果。

③从单纯教师的教转向师生共同活动。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知识为特征,势必导致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师生之间的合作。其教学方法是单纯教师教的方法,讲授几乎占据全部课堂教学的时间,教学过程中信息是按照师——生的形式单向传递,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所以为改变这种状况,陶行之提出“教学合一”,并在教育实践中具体实施。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学合一”的观点越来越为教育界所接受,并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布鲁纳认为,现代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方法。前苏联合作教育派的教育家们指出,教育教学过程应该是“人际合作关系”,认为“在今天,正是师生关系的问题已被提到了学校工作的首要地位。”把传统的认为教学法只是教师教的方法转变为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就是要使教学成为合作的过程,这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因为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单一的讲授法难以胜任。学生智力和技能地培养,需要亲自参与,才能得到提高与发展。

④从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向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传统教学那种单一的、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适合传授知识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建立一种开放性、综合性的教学形式,它在空间形态上、综合运用集体教学、个别教学与分组教学等多种形式,在时间流程上,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教学环节与结构。素质教育是一种更科学、更高层次的教育,它要求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观念更新的前提下,这个教学方法应特别注意学生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健康而和谐的发展。

3.从“教学生学”到“教学生自己学”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都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的情景,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有“灌输”一词。而现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日益加快,科学愈来愈呈现出高度分化由高度综合的格局,人们的智能急剧增长,环境恶化,只是陈旧、更新等问题都扑面而来。如果学生在学校学习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它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学生的创造性属于创造性学习一样,是使个人和社会做好准备。为了在行动上与新情况相协调的一种读书模式,它能使学生在理解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使用预测、模拟、模型和情景描述等方法技巧,来考虑趋势,制定计划,评估目前决策的未来后果。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创造性的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抽出大量的实践来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这是现代教学观念的最重要之处。

新课改工作总结报告 新课改工作总结篇十一

新课程改革是新的环境下对师生提出的一个共同课题。通过培训收获颇丰,现总结如下:

1、现行教材的特点

现行教材与以前教材相比不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学生学生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化学课程分成了必修和选修两个层次,因而体现出它的层次性。另外在课程结构改革方面还体现出了多样性,其表现为高中化学课程设置了八个模块,它们分别是必修1、必修2,这是两个必修模块,然后六个选修模块分别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怎样看待这一课程结构,

2、正确树立高中化学课程理念

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

1、必须认识课程模块的教学功能化学1→承上启下

概括初中化学的知识规律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探究过程为学习后续模块奠定基础化学与技术→技术素养理解化学与技术的关系运用化学概念和原理拓展化学实用性知识强化学生的技术意识

2、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地位

(1)树立新的课程意识,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2)转变教学观念,实施新的教学方式。

(3)运用全新评价理念,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4)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

(5)不断充电,更新知识,提高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人人争做学生满意的化学老师。

3、学生学习方式将多样化

问题讨论: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思考、解疑信息加工:从多种媒体和场所获取知识并整合方案设计:针对不同任务设计有效的学习策略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中共同配合,互相交流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由排排坐改为团团坐

实验探究:体验探究过程,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调查咨询:理解化学与生活、环境和科技的关系反思评价:反思、调整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成果

4、构建师生的和谐教学关系,提高课堂效应及质量

教学的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传统的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过程,片面强调教师的传授功能,在教师与学生关系中,教师是知识是非的唯一裁判。教与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总是被动的。课堂上,总是教师为中心,学生为附庸,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师生关系停留在一种不平等的情感之中,完全忽略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没有考虑学生个人对知识理解的情感态度。严重制约着师生之间构建和谐平等、互相探讨式的新型师生关系,通过对新课改理论的学习,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班级学生个体共性与差异的分析研究,不难发现,其实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非常希望在各方面都能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学生在知识掌握方面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如果仅是给出唯一标准,首先,不利于学生特点的发展;其次,不利于师生关系的调整。因此,如能以一种平静对等的探讨方式,是非常有利的。我想师生和谐的教与学的关系的构建恰恰需要我们教师多一些思考,尤其对学生多一些考虑。教师应该始终站在成人的高度,尽量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怀。

5、改革教学手段,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改的实践中还特别注重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创设情境,讲故事、小品、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新鲜感和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所教之知识更加直接形象,扩大了知识的容量、深度,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知情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会极感兴趣,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6、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通过新课程的学习,我觉得作为教师必须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发扬继承优秀的教学传统,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努力实践。探索,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结合新课程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学专业知识。对sts的认识水平扩大知识面。提高信息获取。加工和传播水平。

课程改革会不会半途走样?考试评价能否作相应改革?教师需要怎样的专业支持?如何摆脱传统的教学思维?四: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1)从蜡烛型教师转向到充电型教师:旧教材的知识的旧、窄,决定了精通某些知识并能传授给他人就可以做教师,教师的知识越教越深,越教越少,就象蜡烛的光是一点点地灭下来,最后就全灭了。新教材的新、宽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发展,当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的时候,我们就发现许多知识是无法言传的,所以教师自己要不断地提高,要不断地充电,即照亮学生,还要更新自己,完成从蜡烛型教师向充电型教师的转化。

(2)从权威型教师转向研究型教师:旧教材的学术性、严密性、系统性以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硬性规定,决定了教师的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严格控制每一个教学环节,按照预先准备的教案,严格的按照教材一环扣一环的进行教学,无形的树立了教师的权威性,新教材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教材出发,教材只是参考,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我们可以参考,不符合的我们可以完善或者改变教材,甚至自己设计。这就要求我们静下心来,首先认真研究每一个学生,怎样激活他们的学习动机,其次要认真研习教材。所以教师要不断的进行研究,完成从权威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五:对今后教学改进和提高的途径和方法

1、抓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1)如果认真分析初高中的教材,发现不少知识是脱节的,如在初中并没有酸碱盐的概念,在高一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突然出现要求辨别哪些是酸碱盐的题型,学生无从作答;

(2)因为应试的需要,而且初中化学周期短,初中的教学与高中的教学在方式上存在本质的差别,初中的老师对很重要的知识要求学生背诵要点,并没有使学生从根本上真正去理解知识。例如闻气体叫“招气入鼻”,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把酒精灯概括为“迟到早退”把氢气概括为“早出晚归”等等;进入高中学生照样将这些“形象化”语言答在试题中,结果只能是零分。初中的有些陋习实际上对高中的教学起了阻碍作用,从而使学生在高一时期就出现过早的分化。要搞好抓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应该做到:(1)高一全体教师要利用假期时间集体学习初三和高一必修的教材,找出所有脱节的知识点,编写成教学案,在假期或新高一的前两周进行知衔接的教学,同时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习惯养成的强化训练。

(2)对初中的一些“形象化”的比喻和不规范的化学用语和实验用语全部找出来,进行强行纠正。

2、教学案和教学过程要设计具体化,精心考虑过程与方法的可行性:在教学案的编写中要设计预习导学、典型例题、问题探究和随堂巩固等学习步骤。教学案的编写要有计划的组织实施,实行“三级备课制度”即提前两周有两位四类教师先备课,形成初稿,分发给组内教师进行讨论,进行二次备课,严格把关,坚决把深、难、偏的题目和边缘知识点删除,使80%的学生通过预习能正确完成预习导学、典型例题、问题探究的部分,切实使学生体会到通过预习二达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在教学案的使用上,要求学生先做后批改,根据批改的情况进行备课,形成上课的思路。教学案中所选的题目要以基础题、书本题、易错题和做过的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为主,适当选择部分开放题、应用题、拓宽题和高考题,这些题型不准以原题出现,要进行改造,设置台阶。以便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有的放矢”,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驾驶要在分析学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重组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教学互动的目标与主题,从而引领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展开。

3、加强解答题的规范性:学生解答题的不规范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如怎样鉴别nacl和nano3两瓶溶液,这是一道十分简单的题目,学生却答成“加agno3”结果肯定是零分。就其原因:表面上是答题不规范,偷工减料,实际上是并没有搞清化学原理,长期以往,学生将会养成不看书、不预习,凭经验或凭猜测答题,严重影响了学习的质量。对待类似的现象要强行纠正,动真碰硬。

4、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在化学课上经常出现学生说话词不答意,五个字以上的话的表述非常困难的情况。例如“硫酸的摩尔质量为98克每摩尔”,不少学生要说出象这样类似的话非常困难,化学用语、实验用语、概念、定理的复述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教师对一些常见的用语用词一定要让学生说,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决不包办代替,也不能出现学生说半句后说不上来老师接着说的现象。

新课改工作总结报告 新课改工作总结篇十二

9月初,初一年级7班和8班开始实施新课改,首先从座位排放、小组长确认和培训开始,形式上开始确立起来。开始阶段,有一下困惑,

1、学生对坐在一起比较新鲜,上课时容易闲聊,讲废话;

2、对于教师来说,导学案的编写让我们伤透了脑筋;

3、上课的节奏不太容易控制,经常会出现准备的内容完成不了,耽误了许多时间。第一次月考临近,第二单元的课程全部以以传统形式赶工完成。9月份,陈伟魏老师在1班以新课改的形式上了一节公开课,我们首次对新课改的相关流程有了直观的认识,随后的评课中,我们也指出了其中的问题;第二次是我在7班依葫芦画瓢上了一节新课改的公开课,教研会上通过评课,指出了我的不足之处,除了操作上存在许多弊端,在语速、语言表达、课堂设计上也有很大进步空间。

9月末,初中语文组到合肥育英中学进参加了教研活动,此次教研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朗读在教学中的运用及38中老师关于语文新课标的解读,在此后的教学中,我也多次尝试朗读教学在新课改中的运用,如在《春》这篇文章中,我让班级八个小组分别朗诵文中的相关段落,进行小组pk,学生的积极性很大,也培养了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对提高学生的语感有一定的帮助。10月份,进行了第一次月考,两个课改班级语文成绩和第一第二名存在很大差距,我也认真进行了分析,其中一点就是课内的知识点讲得不透彻,很多内容因为时间紧没有讲到,此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待提升。10月中旬,课改班级的部分老师随学校的领导一同去山东昌乐二中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学习,随后在教研活动上,教研组长就学习到的内容与组内成员进行了分享,讲到昌乐二中新课改中的小组建设中每个小组的成员组成及担任的相关职务、加分细则,我们这边的与之相比,就缺少一些规范性。现在,在学校教研组的努力下,出台了合肥新城高升学校“slae”高效课堂模式(试行),我认真看后,发现我目前的操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并做出了相关调整,如小组的分层讨论,最后由组长加以总结,学生回答、抢答问题、质疑问题的分数由小组具体到个人进行加分,每周评选出优秀个人和优秀小组……。

目前的高效课堂建设慢慢步入正轨,学生在有老师听课的情况下也能大胆表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认真研究每个环节,确保环节之间的衔接自然,此外,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从而引导学生讨论。同时也出现了一下的困惑:

1、点评的同学给展示的同学打分,那么点评的同学由谁打分呢?

2、不是每一节课都有很多问题需要讨论,班级有8个小组,如果只有3个问题,参与的小组就是6组,其它的小组呢?

3、初一阶段的文言文使用导学案,学生不可避免会使用各种参考资料梳理文意,有先入为主的倾向,学生不能真正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随着这一模式的渐渐深入,学生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有很大的飞跃,高效课堂一定可以建设成功,从而真正做到为学生减负,为老师减压,实现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学习即成长的教育理念。

新课改工作总结报告 新课改工作总结篇十三

在教材的安排上,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1、重视口算和简便运算。如在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中,先学习因数及被除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时的简便方法计算。学了乘法运算定律和商不变性质后,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

2、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中,让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基础,把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推广到多位数;也能够加深对对位数的认识。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本事培养。在多位数的加减法中,引导学生在积累很多加减计算和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对加减法进行定义,阐明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加减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本事,发展学生的思维。

4、重视知识的构成过程,注意多让学生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

渗透教学思想方法。本册教学资料是学习整数的最终阶段,在学生积累了很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经过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得出整数的计数法和读写法、四则计算的关系、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商不变性质等,在运用中加深了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本事。

5、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引导学生经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本事,提高探究本事。

6、突出开放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计算方法、试商方法上,允许学生选用自我认为适宜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做硬性规定,应用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带某号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作为学有余力学生的练习补充,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本事,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强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改善教学工作的措施:

(教学资料、教学方法、教学思想、转差、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教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探究,教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教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本事。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供给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本事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一样特点,不一样的理解本事,采取不一样的方法,布置不一样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多媒体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构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实施参与性教学。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本事指导。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供给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进取,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1、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全体高一年级任课教师分别参加了由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

2、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改领导小组以及评价小组、选课指导小组,分别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确定了学校新课改实施方案。

3、学校已经制定了四个方案,分别是评价方案、教师培训方案、选课指导方案、新课程编排方案。

4、学校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并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由专任教师任课。

5、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宣传。一是多次在全校教职工会上宣讲新课改的目的、意义、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组作为专题研讨新课程学科实施方法;三是教导处出了两期新课改知识专题教学简报;四是召开高一年级学生会,向学生宣传新课改的意义;五是向高一学生家长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和社会了解新课改知识,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6、第七周学校在高一年级组织了一次新课改教学调研活动,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听课、查教案、作业等。

7、学校制作了《学生综合评价手册》和学生成长档案袋,其内容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活动,模块成绩等内容。

8、学校开发了《湘潭地理》及《传统体育活动》两种校本教材,其中《湘潭地理》已出初稿。

9、举行了新课改现场观摩会,实验教师上了公开示范课,进行了新课改研讨会,做了经验交流。

(1)继续学习新课程、新课标、研究新课程、新课标,找出新旧教材、课标的区别,以备课组为单位形成书面材料报教导处。

(2)以备课组为单位,分学科组织教师观看新教材培训资料包的光碟,以便把握新课程。

(3)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要求由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内容,每人都是主备教师,每人设计一节课,交备课组审核,审核后提前两天交给全体组内成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意见修改审核后形成文本,任课教师对文本再次进行理解和补充,教师共用,课后教师记下课堂后记,下次教研时再讨论交流.通过上述设计、研讨、交流、修改、上课、课后反思、总结等几个环节,使我们的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同时也形成了校本教材,在此基础上安排高一学年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实现研究新课改。

(4)为丰富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打造名师品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和学科的学术讲座,讲座内容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社会科技、学科专题等。采取教师申报和学校确认相结合的形式确定讲学内容和讲座教师。准备成熟后下发选课申请单,根据选课人数的多少,排出讲课时间、地点。

(5)若条件成熟,在举办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的基础上,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拟邀请市教科院来校进行听评课的业务指导,时间安排在期中考试后进行.

(6)面对新课改,进行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要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切实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切实解决教育教学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每位教师本学期至少写一篇课题研究成果,可以是教学经验,也可以是教学案例等报教导处,从中评选出优秀论文发表在学校的专刊上或推荐到上级教研部门,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

(7)在课题研究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学科模块教学典型经验介绍,实现总结新课程,创新新课程。

(8)在实践中逐步修改完善课改的各项制度等,以彰显十一中特色,同时各处、办、高一各备课组在安排高一所有活动时都要有活动材料,整理完后交教导处。建立课改管理平台。

高中新课改到底怎样改?我们面临着四大困惑:

(1)教育经费短缺

学校财力紧张,因为学校所收取的学杂费充其量只能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可是,新课改工作的展开确实又需要相当数量的经费支持,比如教师培训、必要的教育教学软硬件添置等,无一不需要一定量的花费,这部分钱从何而来呢?

(2)师资力量短缺

“走班教学。”是课改体现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我校高中多数班级都在五十人以上,师资怎么解决?而新开的课程教师更始凤毛麟角,如新增的“通用技术”,目前没有配套的师资。同时,课改后将加强学生实验课程,缺少实验设备和教师。

(3)教师培训与“实”相违

对于新课改,很多一线老师感到最困惑的是,课改的理念了解了不少,但太虚,而老师做的是具体而细微的工作,要研究一个个章节怎么上,要面对一个个不同的学生;个别老师甚至感慨不知如何上课。怎样培训教师也是一个新课题。

(4)学生管理难以操作

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后,教学模式应怎么确定?实行走班制后,如何管理学生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选课制带来的最大问题是,行政班班主任失去对学生的监管。在选修课增加的过程中,教学班的形式越发显著,甚至超过行政班的作用,如何做好教学班与行政班的衔接,显得至关重要。

1、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学校教导处外出考察课改搞得好的学校,以获得好的经验。

2、统一建立新课改管理软件的平台,以减少学校教导处的工作量。

3、对课改搞得好的要有激励机制。

新课改工作总结报告 新课改工作总结篇十四

一年的课改工作,扎实地推进课改实验工作顺利开展。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也更加坚信“课改必胜”。当这一切都成为了过去,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们得到了些什么?我们认真总结。

一、建立课改组织机构

课改成败在教师,责在领导。校长既是学校课改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为了加强课改领导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任为副组长,科任教师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职责明确,层层落实。学校领导以身作则,并亲自反思,形成了对课改工作强有力的领导。

二、课改管理有制度

1、课改管理有制度,是搞好新课改的前提。

为了使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

(1)规范了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检查、有总结。教师要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每学期讲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撰写一篇优秀教学案例、学习一本教育专著并写一篇学习心得。

(2)规范了集体备课制度。各备课小组要求内容典型,计划详实,记录周全,材料保存丰富完整。

(3)规范了听课、评课制度。要求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教师不少于20节。

2、教研是搞好新课改的关键。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集体备课。教师全员参与,多向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办公室里老师们为一个教学问题各抒己见。在集体备课基础上,我们不断总结。

三、重视实践、重视反思

学校订阅《中国教师报》、《人民教育》、《魏书生优秀班主任》等。鼓励教师上网读书学习,积极参与网上教育论坛等活动。学校组织教师去景县黎阳和联小学校学习3次。通过学习和锻炼,培养出我校骨干教师刘芳和李静王金亮王燕课改骨干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我校鼓励教学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及时总结。

四、转变学生、教师、课堂、

1、孩子们变了,转变学习方式,做学习的主人。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进步: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明显增大;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质疑创新能力提高了。“我认为”、“我觉得”、“我的看法是”、“我的建是”?成为课堂上学生使用频率最多口头语之一;一双双高举挥动的小手成了课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老师在课堂上经常被学生难住。

2、教师变了

教师们尝试着在评价中不揭短、不挑剔、用发展的、肯定的、差异性的目光看待个性鲜明的孩子们,给他们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成为孩子们可信赖的学习伙伴。这学期实施课程改革后,老师们所教学生的成绩上了一个台阶,如姜艳军老师和王燕老师的班级取得全镇第一的好成绩。六年级和五年级三年级英语分别取得全镇第二和第三的好成绩。

3、课堂教学变了

课堂教学“活”起来了。教师能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合作、探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激烈辩论场景,成了课堂中最生动画面。

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机遇,更多的是挑战,在课改实践中老师们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与此同时也遇到了矛盾和问题。在今后的课改路上,如何将课改工作深入下去?我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开创我校课改新局面。

五、课程改革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蜕变,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也有几个问题等待着我们去研究解决。

1、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之间的合作热热闹闹,你说我记,交流汇报不亦乐乎,但表象之下的效果不容乐观,这已经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我们的大班额教学使教师在课堂上难以具体调控,造成合作学习效果不佳;

2、如何防止新课改带来的学生发展两极分化的现象?新课改让一大批教师脱颖而出,也使众多的孩子如群星般璀璨,他们多才多艺,兴趣广泛,知识全面,在课堂学习、各项活动中独占鳌头,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他们习惯了聆听,生活在“小明星”的阴影之下,感到成功离自己遥不可及,变得不自信,甚至自卑,这是我们教师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3、如何使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真正实现科学化、合理化?近几年来,教学手段的先进多样改变了教学方式的单一,但许多时候,我们的教师忽视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影响,如板书的示范作用,教师的演示,动手操作效果等,如何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合理结合,才是科学的,值得我们探讨。另外,教师对课件的制作和开发感到困难,制作课件耗费的时间太多,就直接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这也是课教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4、如果说课改对教师的提高是必要和必需的,那么,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也是必要和必需的。教学和培训时间的矛盾,工作和身体健康的矛盾都应该认真考虑;

5、学校将安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学校全体教师外出学习、经验交流、购买培训资料和教育理论书籍等,确保课程改革的正常开展。

6、争取社会支持。今后我们将营造有利于改革实验的社会环境;争取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建立学校、家庭有效参与与课程改革的新机制,为实验按照课程设置及教材要求组织有关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7、教师内强素质,是课改成功的内在动力,教师要持之以恒练好内功,以自已深厚的业务,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8、针对课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准焦点,善于思考,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去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者形成课题研究方案,组成研究小组,找到能较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办法。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我校教师将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同心协力,开拓创新,新课改会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我们相信,今天的耕耘,一定能为明天编织一幅的丰收画卷!

新课改工作总结报告 新课改工作总结篇十五

我校的实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验的进程中,我们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惑,主要有:

1、我们认为课改专家在课程的编写上在课程的容量、易难度上本意是想让学生加大阅读量,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但是与课时的安排,不同地区学生的学习程度有较大的差异,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时感觉授课时间不够。如:每次培训专家的授课时间均超出课时的安排时间,如果我们平时的教学也象专家这样讲实、讲透是不可能的。再如:有的内容是安排背诵有兴趣的一段,但考试又存在不确定性,老师没办法只好要求通篇背诵,无形中加重了师生负担。

2、课程改革中教辅资料是否应该一律否定,比如苏教版数学教材,配有较好的配套教辅资料,不但可以减轻师生负担,而且可以更好的拓展学生视野,但是停止使用教辅之后,教师必须把相应的练习及作业抄写在黑板上,反倒增加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3、课程的编排还有待改进。如:数学的编排显得很零散,数学的方程学习编排有些值得探讨的问题。语文教材容量过大,要求“三会”的字虽然不多,但是考试的时候要求会认的字也在考试范围内要求学生会写,教师无法准确的把握,而且要求会认的字量太大,每课都有几个或十几个要认的字,二年级上册语文容量太大,集中识字8个,课文34篇,6篇阅读,8个语文园地,教师教学时间不足,基本每天都在赶课,觉得学生学得不扎实。

4、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评价改革的力度不是很大,只是在考核学生的过程中发生了形式上的变化,但家长仍然注重分数,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同样十分注重分数。

5、由于课改工作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如何更加有效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成为制约课改前进的瓶颈因素。教师经常遇到很多的困难、疑惑和难以解决的问题,缺乏专家引领。虽然学校一直在搞校本培训,但是这毕竟是在同一所学校,由于承担校本培训的师资主要还是本校的老师,哪怕他们是教学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终因理论功底、学识学历都欠宽厚,而难以承担高层次的师资培训,因此校本培训必须和更高层次的外出培训,尤其是脱产培训相结合,才能培养出更高层次的优秀老师、名老师。否则最后校本培训就会成为“萝卜炖萝卜”不会有更高层次的提高。

6、存在课堂教学形式化倾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无法实现,制约了师生交流互动。而且大班的情况不利于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容易造成流于形式。

 

 

教师在教育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已经是所有教育者的'共识。古话常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是学生知识的引领者。且在孩子面前教师是一面镜子,孩子从教师身上得到知识的启蒙的同时,也折射出自我的行为的优劣。教师言行举止就是学生模仿的样板,不管是课堂中还是生活里,教师都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模子。因此,言行的随意只有坏处,并无多大的可取之处。许多专家都提到了课堂的和谐和自由,但如何把握自由度的发挥,却并非易事。如果将言行随意等同于知识的引领,那有可能出现杂乱无章的场面或势得其反的学习效果。

事物或现象总有它利与弊的两性,随着课改步伐的加快,也相继出现了许多与课改相“匹配”的形式化的教学,搜集资料是常见的一种。搜集资料对于汇集知识点,归纳与学习有关的理论来说,是很快捷的方式。现代的信息化社会,网络使用的方便更令许多教师对“搜集资料”这种方式倍加青睐。但是,如只是单纯“搜集”,学生回家电脑“嗒嗒……”一打、打印机“刷刷……”一印、课堂上“吧吧……”一读,就在教师的一片赞扬声中结束了。可想而知学生过后一定将“资料”毁之一炬,那不是太可悲了吗?“资料”变成了获取赞扬的工具。

公开课大多数老师可能都会这样做:搜集资料--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学生有没有将资料上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经验,有没有与新知识相结合,教师却一概不理,如此“搜集资料”成了一种美丽的摆设。更有甚者“搜集资料”只是昙花一现,课堂上只用了一两分钟让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连看都还没有看完就结束了,把对知识的理解、对理论的深化转化为敷衍课堂环节的一种手段。

重视让学生互相帮助,却忽视了师生交流。

当学生学习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经常坐在位置上苦思冥想,或者拿着本子追着人家问答案,却想不到来请教老师,为了发挥学生的互帮互助作用,我们经常说:“请同桌帮他。”“请学习伙伴帮帮他。”却很少提到:“欢迎大家来问老师。”这很可能在学生心中形成了这样的意识:不会做肯定是我没学懂,可以问同学,不要问老师。其实,新教材的内容对很多学生来说是有不同程度的难度,非常需要他人,特别是老师的点拨。

 

课堂是动态的,偶然性与突发性是必然的,特别是在和谐的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积极兴趣时,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会不断碰撞出许多智慧的火花。班级相对社会来说它是个小集体,学生在班级中的成长,就好似在一个小社会中锻炼。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生活与学习是融为一体的,学即是玩,玩即是学,玩中学更能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经验。合作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这个小家庭中能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单一的小组集合,只有表面的功夫,没有实际的操作意义。

尊重了学生的合作需求,却轻视了合作习惯和合作能力的养成与提高。

当学生兴高采烈地合作后进行汇报时,小组中经常有人似乎静静地听着,请他汇报却不知道组员都说了些什么,他们组形成了什么意见。很多学生关心着倾诉,却忘记了倾听,更缺少对他人说法提出反对与补充的习惯与能力。回头去想,当初学生刚学习合作时,我看到他们很高兴地凑在一起没完没了,就以为寻求合作是人的天性,不用怎么培训。今天看来,如果当时多教一些合作的基本方法,如在组里要多倾听,多交流,多质疑,多补充,让学生形成“小组合作,人人有责”的自觉意识,小组学习就不会是现在“我已经说完了,不关我的事了”的情况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