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草房子的读后感受篇一
我是城里的孩子,整日在娇生惯养中度过,不了解外面的世界,甚至有一点小脾气,总爱以自我为中心。读了曹文轩的《草房子》后,我才了解到乡下孩子的生活和最纯洁的友谊。
桑桑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是一个调皮、善良、具有同情心的一个小男孩,他叫了许多和他年龄相仿的好朋友:文静聪明的纸月、想获得别人尊重的陆鹤、家庭富有的杜小康、年事已高、善良的秦大奶奶、撑起家庭重担的细马,个个都是勇敢的。
乡下的孩子们都很淘气,动不动就要打架,来回抛砖头,在我看来非常危险,特别随便,但是,所有的孩子都是那么纯真,那么可爱。
纯净的美。文弱、恬静、清纯、柔和的纸月,不仅学习好,而且生性善良、懂事,她是那么完美,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感染和改变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仿佛是真善美的化身。
陆鹤是个秃顶的孩子,常常被人戏弄,陆鹤十分苦恼,孤独,常常坐在河边偷偷的哭泣,想尽办法掩盖自己的缺陷。但他从不放弃对自己尊严的守护,勇敢的承担了学校参加汇演的秃头角色,并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让同学和老师对他刮目相看。
杜小康家曾经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生活在高大阔气的红门里,但是一夜之间,父亲病了,为了给父亲治病,他的家里变得一贫如洗,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和父亲一起到离家很远的大芦荡里去放鸭。
杜小康,他没有自己怜悯自己,更没有让别人来怜悯他。他用稚嫩的肩头毅然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让每个人都看到了他坚韧之后的美丽与优雅。杜小康的故事告诉我,富有的时候,不能浪费,不能高傲自大,贫穷的时候,也不要自卑,尽自己所能,克服种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渡过难关。
这就是人性之美散发出来的独特力量,《草房子》用这些最纯真的爱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充满了酸甜苦辣,苦难和幸福犹如白昼和黑夜一样,永远与我们相伴,当苦难来临的时候,我们不能逃避,要满怀希望,微笑着去面对。
草房子,洗涤人们身心的书本。
这是一篇,作者对文章理解深刻,走近了每个人物的内心,感受到生活的艰辛。
草房子的读后感受篇二
已经不知道这是第几次将书本重新拿起,但不管是哪一次,总会让我觉得记忆犹新。人们常说,把一本书反复看一百遍,就会有一百个不同的版本。我觉得,每一个版本的《草房子》中都不会变的,就是油麻地的孩子们那出诊的心灵和纯洁的感情。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桑桑跟随父亲来到油麻地接管油麻地小学期间,令他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小学六年生活。在这里,他经历了许多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也明白了许多发人深省的哲理。亲眼目睹甚至是亲生经历了一连串感人肺腑、撼动人心的故事:他和纸月之间毫无瑕疵、干净透明的感情;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作斗争的悲凉与勇敢;残疾男孩细马的善良内心和他对尊严的执着坚持;秦大奶奶在生命的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性光辉。在死亡的体验中,桑桑对生命深切而唯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剪不断、理还乱担忧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桑桑幼小而简单纯真的心灵里印下了深刻的烙印。
这本书留给我印象最深德尔,并非是某一个人物,也不是某一件事情,而是每一个油麻地孩子的纯洁心灵和正直性格。他们可以开怀的笑,同样也可以纵情的哭,他们可以了无牵挂的疯玩,可以什么都不在乎,在他们的心中永远都装满了甜蜜美好的事物。他们就像是纯洁的天使,在油麻地这片宁静的天空尽情飞翔。
坦白说,我很向往自己能够像他们一样,生活的那么轻松,那么无忧无虑。但在现在这充满竞争、充满压力的社会,我们得到的一切都是自己靠双手争取来的,又怎会轻易放弃呢?我们整天都活在压力中,整天为生计苦恼,为事业烦心,根本没有时间放松,更别说抛弃一切了。
也许震中方法不适合我们,也不明智,但我想,大家至少可以在心里保留一座草房子,一座简简单单、干干净净、并且只属于自己的草房子。累的时候就在里面小憩,让他成为你温暖的港湾,让你紧张的心得到释缓。
如果有这样一天,我希望自己能像油麻地的那些孩子一样,不管将来改变什么,心中的纯真透明都不会变,永远都在心里保留着那一座最简单的草房子。
草房子的读后感受篇三
一直很喜欢曹文轩的文字,喜欢书中那扑面而来的清新,喜欢金色的草房子里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更喜欢字里行间洋溢着的美的气息。
跟随男孩桑桑,我看到了秃鹤带上纯白帽子时的自信,演戏时的认真,更多的是他对尊严的执着坚守;我目睹了秦大奶奶对艾地的偏爱,救女生乔乔时奋不顾身的勇敢,还有这位垂暮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闪耀着的人格光辉;我还看到了杜小康拥有自行车的骄傲,失去上学机会的他对读书的渴望,然而最令人感动的则是他与厄运相争时的那份坦然和从容。
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故事的主人公桑桑也从一个淘气顽皮的孩童变成一个坚强懂事的少年。我还记得那个为了保护纸月挺身而出的桑桑;那个替蒋老师与白雀送信的桑桑;那个总爱沾沾自喜却机灵可爱的桑桑;还有那个不向病魔屈服,勇敢坚强的桑桑……一段段经历刻骨铭心,令人难忘,一串串故事看似寻常却又催人泪下。
我十分向往书中描绘的境界,仿佛这就是一个世外桃源。淳朴善良的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尽管吃的是粗茶淡饭,但日子一样有滋有味。闲暇时串串门,聊聊天,听听书,看看戏。虽无法与现在的娱乐方式相提并论,但人们是发自内心的快乐。最幸福的要数孩子们,平日里在学校读书,放学后就与伙伴聚在一起玩耍,或者对动物朋友说说心中的烦恼。在这片土地上,人没有贫富贵贱之分,没有学业工作的压力,不用面对残酷的竞争。这种美的境界在当今世界中似乎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
有人说:“心灵美是岁月抹不去的美丽。”我也希望自己像故事中的那些孩子一样保持一颗单纯透明的心,不管将来发生怎样的改变,都能拥有一颗美的心灵。
草房子的读后感受篇四
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草房子》,每当盖上了最后一页,想起一个个孩子的成长经历,总有一些闪闪发光的东西在我的眼扩徘徊。
在《草房子》中,有许多画面都令我印象深刻:“秃鹤用嘴咬住指头,想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但哭声还是抑制不住地从喉咙里奔涌出来,几乎变成了号啕大哭。”一向调皮捣蛋,令人讨厌的秃鹤为集体取得了荣誉,大家不再对他排斥,都从心底里感谢他,他的脆弱的心灵,深受感动,再也忍不住了,只能让泪水表达他心中的感动。
而在“药寮”中,“城墙上有那么大的风,却吹不干桑桑的汗。他把脑袋伏在城墙的空隙里,一边让自己休息,一边望着远方:太阳正在遥远的天边一点一点地往下落,太阳终于落尽。”从中我体会到了桑桑因为得了病,沉重的心情。而在此之中,作者将太阳比作桑桑的生命,写出桑桑的生命随着日子的推移,将走向终结。由此可见,对于环境的描写,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往往体现的是人物的感情。
每个人物,每个孩子都具有不怕困难、对待困难不畏惧,乐观向上,坚强勇敢的毅力与精神。困难在他们的面前显得是多么微不足道,他们一次次战胜困难的精神,我们怎能与他们相比?
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因为小小的失败而气馁,又有多少人因为遇到了困难而灰心丧气?
当看到自己的成绩比别人差时,就开始自暴自弃而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而桑桑、杜小康,他们面对困难是那样的从容乐观。比起他们,我们有什么资格说困难、自暴自弃?
一遍遍的读着《草房子》,一样的内容,一样的故事,一样的成长经历。但得到的,却是不同的感受与体会。那些幸酸、艰苦的经历,在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不怕困难、乐观、坚强、勇敢不畏困难艰险的精神。那精神在他们的身上焕发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