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鱼我所欲也课实录篇一
“鱼我所欲也”,这是孔子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深深地理解到,这句话不仅仅是对于食物的喜好,更重要的是对于追求自己所爱的事物的执着追求。在上一学期《优质课》的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老师的独具匠心和对于教学的热爱,无论是授课的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让我受益匪浅。
第二段:课程内容
在《优质课》的教学中,老师教授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保持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例如,在项目学习中,老师组织我们参观了多家公司和企业,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这对于我们今后的职业生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段: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方面,老师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如课堂讨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深入探讨和理解知识,这种深入探讨和讨论的方式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知识,同时也让我们在协作学习中学会了互相沟通,增强了我们的交流能力。
第四段:课程收获
在《优质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具体技能和实用性知识,例如团队合作的协作技巧、信息搜索的技巧和思维模式的拓展等。同时,这门课程还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和发展方向,帮助我更清晰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第五段:总结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仅得到了实践经验和实用性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持续探究和自我感悟的能力。这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与其固守于一成不变的知识和技能,不如不停地探究、探求,去发现自己所欲的东西,并不断与之互动融合,才能达到真正的成长和进步。
鱼我所欲也课实录篇二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1、 选自《孟子·告子上》。
2、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3、 患:祸患,灾难。
4、 辟:通“避”,躲避。
5、 如使:假如,假使。
6、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7、 勿丧:不丢掉。
鱼我所欲也课实录篇三
第二段:我自治区的鱼
生长和生活在自治区,我大多数接触的鱼类是鲤鱼、鲫鱼、白鲢鱼和草鱼等。它们生活在各种水域里,有的是小溪、有的是湖泊或大江大河,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特性。鲤鱼和鲫鱼是我最常见到的两种鱼,它们身形略扁,并且鳞片眼睛等都显得十分鲜艳,肉质绵软,十分可口,是很多家庭日常生活中的保健品。
第三段:鱼类的生活之旅
与养宠物不同,研究鱼类需要成为它们生活的一部分。为此,我穿上了胶鞋,走进了小镇附近的小溪,探索能够走到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发现了一些我之前从没有发现过的鱼类品种,更学会了拍摄鱼的照片,实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四段:鱼的魅力
从一个疯狂喜欢吃鱼的人到现在不断发掘鱼类的其它特点和魅力,这是每位研究鱼类的人必经的过程。鱼类十分灵活、有弹性,而且有着被我们人类神化了的美丽和智慧。它们每天都在自己的渔场中忙碌地生活,随波逐流。
第五段:总结
在学习了鱼的相关事宜和对其生态生活做出了贡献后,我认识到鱼为了自己的生存在小溪中自己努力战斗着的事实,并深刻理解到鱼类作为与我们人类一样具有意识的生命,也值得我们去尊重和保护。这种生命为我们人类提供了很多的资源和服务,我们应该从心里感激和等待它们的存在,从而对它们具有更深刻的领悟和更深刻的爱。
鱼我所欲也课实录篇四
(一)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粗体字。
(1)万钟于我何加焉 (2)向为身死而不受
(3)得之则生 (4)舍生取义
2.翻译下列各句。
(1)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2)呼尔而与之。
(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3.文段运用了 、 等论证方法。
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增加,指带来好处。(2)从前,往昔。(3)得到。(4)舍弃。
2.(1)为了我认识的贫穷者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它吗?(2)如果吆喝着给人吃,路上饥饿的行人也不会接受。(3)不管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
3.对比论证 例证法
4.人生下来固有的善良本性,此文指舍生取义。
鱼我所欲也课实录篇五
鱼被誉为人们的重要食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然而,“鱼我所欲也”不仅是为了解决饥饿,更是为了享受美味与健康。在参加“鱼我所欲也”优质课学习体验中,我认识到了鱼的营养价值以及如何挑选鱼并制作美食的技巧。在这场课程中,我收获的不仅是一个丰富的美食盛宴,还有对鱼及其文化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首先,通过“鱼我所欲也”这堂优质课程,我了解到了鱼的营养价值。鱼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以及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如钙、锌、铁等。其中,鱼油中富含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降低血压、血脂和胆固醇等,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将鱼肉作为膳食的一部分,不仅可以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还有益于健康。
其次,我了解到了如何挑选优质鱼的技巧。通过课程,我了解到了鱼的新鲜度是挑选鱼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新鲜的鱼眼睛鲜亮、鱼鳞紧贴、鱼肉有弹性。同时,鱼肉的颜色也是挑选鲜鱼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鱼肉应该呈现出鲜红色或粉红色,如果鱼肉偏暗或偏黄,说明鱼已经不新鲜了,不宜食用。了解这些挑选鱼的技巧,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选择鲜美的鱼肉,制作出更加美味的鱼肴。
接着,在“鱼我所欲也”课程中,我学习到了鱼肴的多种制作技巧。鱼肴的制作有很多种方法,包括烹煮、蒸、烤等多种方式。烹煮是最基本的鱼肴制作方式,适合于制作各种汤羹、炖菜等。而蒸鱼可保留鱼肴的味道和营养,是很多人喜欢的制作方法。烤鱼则能够让鱼肉更加香脆可口。在“鱼我所欲也”课程中,老师示范了多种鱼肴制作方式,并传授了一些技巧,让我了解到不同的制作方式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制作出不同口感的鱼肴。
此外,在课程中,我还了解到了鱼在不同文化中的不同寓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鱼”与“余”谐音,被视为吉祥之物。在春节等重要节日中,鱼是不可或缺的食材之一。而在其他文化中,鱼也有不同的寓意。例如在日本,鱼被视为富贵吉祥,是必备的节庆食品,在北欧的文化中,鱼代表海洋和自然,被用来表达对自然环境的敬仰。了解到鱼在不同文化中的寓意,让我更加了解到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多样性。
总之,“鱼我所欲也”这堂优质课程给了我丰富的营养知识、挑选鱼的技巧、鱼肴制作方法以及鱼在不同文化中的寓意。这也让我更加珍视每一种鱼,认识到了鱼不仅是一种食材,更是一种多彩多样的文化风景。通过这场课程,我相信在未来的生活中,将会更加懂得如何珍视鱼,制作出更加美味、营养、健康的鱼肴。
鱼我所欲也课实录篇六
鱼,我所欲者;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孟子是_______________ 时期思想家,《孟子》是_____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
(2)蹴而与之( )
(3)万钟于我何加焉( )
(4)此之谓失其本心( )
3、文章开篇关于“鱼和熊掌”的论述有何作用?
1、战国 儒
3、围绕“用‘鱼和熊掌’设喻,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形象生动地阐明义比生命珍贵,就像熊掌比鱼珍贵一样,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论点”回答即可。
4、(1)三句排比,可以加强语势,增强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把孟子对一些人丧失本心的痛心和遗憾表达得淋漓尽致。
(2)体现出孟子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围绕任意一点回答即可)
5、围绕“珍爱生命,量力而行”回答即可。
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再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 (意思对即可)
鱼我所欲也课实录篇七
本文教学我安排了二课时,第一课时是文言文知识积累,和根据议论文特点整体感知全文课;第二课时是结合本文论点思考代人生:如何学会选择。课堂上,学生学习气氛活跃,表现主动积极,从教学效果来看,都能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现将这两节课的得与失做如下反思。
(一)。学生依据老师的引导,自主完成了文言文字词常识的积累,学会生生合作讨论翻译了文言文疑难句子;并能更快说出议论文的基本常识,’结合议论文特点快速阅读,整体感知全文,并能做出简要的归纳,同时也把握了阅读议论文的基本方法。
(二)、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了训练和提高。由于我采用点拨引导和生生合作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内容和要突破的重点、难点;又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机会通过合作解决他们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从而训练和提高了他们合作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教师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三)、做到了根据文体内容对学生进行了品行教育。课堂上,要求学生讨论归纳并把握人生价值的选择标准,并结合文本事例和列举课外名人“舍生取义”的实例来感化教育学生,课后布置作文: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的生活体验。
〔一〕课前没有安排学生作充分的预习,导致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跟不上节奏。
(二)对个别落后生关心度不够,还没有深刻了解他们几位最需要什么。
(三)、不擅于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并灵活作出更正。
结合这次培训,反省这两节的课堂教学,我知道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但我相信 ,通过今后不断的学习和大胆创新地教学实践,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亮点回顾
课堂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理念,并非只要过程不要结果,只追求课堂的热热闹闹。我在教课中注意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用对话串联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师生互动。
问题分析
与生活的链接,对培养学生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起到点睛之功效,能使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以融入。
再教的设想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举相应实例,让其在这些实例的佐证下,来实现对“舍生取义”现实意义更深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提倡的是“取义但不舍生”。
鱼我所欲也课实录篇八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一书在宋朝时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经典。孟子思想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学习本文字句的同时,对孟子的思想体系略作剖析,这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鱼我所欲也》一文主要是议论。其论证方法,学生不易掌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那些表述其观点的语句和他常用的术语加以分析,讲深讲透,并以此来剖析他的“舍生取义”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朗读,使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气势,从而体现孟子善于论辩的特点。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二课时
1.诵读法这是文言文教学最实用的教法,可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墨读、齐读、跳读、精读、美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熏陶。
2.质疑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问,或对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就沦证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鉴赏法
鱼我所欲也课实录篇九
然,世代之人,不懂此道理者,不能正确决择、取舍者十之八九。我也是这十之八九当中的一个。就我的人生阅历而言,凡不能遵循此道理者,多有烦恼,为此付出了代价。甚至更沉重的代价。
得到就意味着失去;失去就意味着可能得到。
对于学生而言,选择学习和选择不学习,都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前者通过十多年的刻苦学习,为他的未来人生道路,积累了必备的知识和能力,他前面的路会越走越宽,可谓先苦后甜。然而,在他选择寒窗苦读之时也确实失去了享乐和闲暇,怎一个苦字了得。而选择不学习,选择了玩耍,选择了享乐,选择谈情说爱,选择上网游戏,他的路会越走越窄,待回过神之后,再怎么捶胸顿足也与事无补,他只能为自己当出的选择埋单。
对于处于婚恋年龄中的青年而言,也存在着取舍的决择。选择了a的同时就意味着失去了bcd,尽管人的本性不只需要一个,还有许多需求,但对于多数人来说,只能做唯一的选择,游戏规则就这么规定的,有什么办法哪。他们的选择也存在正确与错误之分。有的人因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配偶,也就选择了幸福;反之,由于选择了错误的伴侣,就必定选择了与痛苦为舞。
类似的选择还有很多很多,诸如如何择业,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工作,等等,都需要去选择,去取舍。
选择和取舍的过程是痛苦的。以择偶为例,怎样才能从众多的人中选择一个自认为最好的,最适合的,极其困难痛苦,因为只能在abcdef.......之中选择一个.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无法象选商品时可以货比三家,或被允许试用。但择偶却只能凭当前的感觉中选择一个,可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共同生活才发现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多么的错误,多数人由于某种原因会吃下自己酿成的苦果,彼此之间或麻木;或生活在痛苦之中;或处于冷战之中;或大小战争不断。其中也不乏重新进行取舍的人,也就再次陷入思前想后,顾左怕右的痛苦折磨之中。人非草木,怎能无情,想到多年的夫妻共同生活,想想共同努力筑起的爱巢所付出的心血,想想孩子企盼和无奈的眼神。有些人重新选择取舍之后却发现新的选择比原来的选择还要遭。吾乎矣哉!人总是时不时地处于两难当中。但不管怎样,人必须要选择取舍,除非做最后的选择,或出家,或一走了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我并不是悲观之人,我觉得只要懂得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只在其中择其一,心不贪,常知足;莫逃避,勇面对;无邪念,正心态;去激动,多理智;顾大局,不片面。这样我认为就能幸福多多,烦恼少少。
鱼我所欲也课实录篇十
前面已讲过,放到《告子上》全文里看,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亏心事来。其实,仅对本文的结构进行一番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它的主旨是讲每个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
简要分析如下:在第1段里,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行文至“所恶有甚于死者”,作者对这个观点的论述就结束了。紧接着“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提出了新的命题:人人都有“是心”(即本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有它。第2段就是对这个命题的论说和阐明。
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用“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惯有行为,并对此进行批评和嘲讽。
需要注意的是,作者举的失去“本心”的事例,并不牵涉生死,而只是富贵与“义”之间的矛盾与对立,所以,它和“舍生取义”的说法没有什么关系。从课文整体上看,人应该保有“本心”是本文论述的中心。“舍生取义”的观点和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反面论证。
朱熹说:“此章言羞恶之心,人所固有,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免计丰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刻不省察于斯焉。”(《四书章句集注》)这段概括主旨的话,还是比较恰切的。
不过若有的学生坚持认为是“舍生而取义”,并能说出一定的理由,也没必要坚持让他放弃自己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