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一
都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泓。我认为,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清净,清纯淡雅,而父爱则像是一副水墨画,深沉伟岸,博大无边。今天读了《傅雷家书》从一字一句中,能感受到浓浓的爱。
无时无刻不思念,每日每夜的担心,更少不了逐字逐句的教导。傅雷及夫人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培养傅聪,教会了他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立业。其中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这样一段话:
“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证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
恩德是傅聪的好朋友。恩德的眼睛肌肉十分弱,即使她好学、聪明,收获却大打折扣。于是傅聪母亲便写信让傅聪写一封信,以朋友的身份,给她一些精神上的帮助。可傅聪在来信里却责备自己太忙以至于无法写信。于是,便有了上文。这样诚恳的话语,是傅雷写给儿子的,他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教会傅聪如何做人,做一个负责任的认真的朋友。也就是这短短的几行字,像一只无形的手掌,在傅聪人生岔路口上,放了一个“前方危险”的指示牌。不是强迫,而是交流。
我想,这段话,同样适用于我身上。我的朋友,能子啊我需要鼓励时,为我加油;能在我需要帮助时,向我伸出双手;而我对朋友的帮助,也不应停留在嘴上。
一页一页地翻过,但一行行文字却久久地留在我的心里。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二
家书,所谓就是家人间的来信。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在十几年中给傅聪写的一百多封信中,字里行间处处亲情满篇,还有对傅聪的教导,教他如何做人、做事。
在这本书中,每一封家书都是精神上的财富。傅雷给傅聪写的信中,大到祖国之事,小到傅聪家庭当中的琐碎之事。傅雷在给傅聪的每封信中几乎都会给他强调一些重要的事,例如:如何对待感情、如何理财、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劳逸结合……等等。
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傅雷对祖国的热爱,祖国之事,他是必要给远在他乡的傅聪提到,让他时时刻刻知道祖国发生了什么事。而傅聪也真是像极了傅雷,傅聪身在异国他乡,学习了很多语言,为国争取了许许多多的荣誉。当然,他也必不可能会忘记了自己的母语,反而他的母语却越用越流畅。
《傅雷家书》他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那严厉的家规和那许许多多的礼仪,更多的可能是展示给我们的是傅雷与傅聪的亲情。在我看来,傅雷和傅聪不像是一对父子,更像是一对兄弟,傅雷给傅聪的信中,除了把他是父亲这一角色给傅聪展现出来,还有一个角色就是当作兄弟这一角色。
现在我读了这本书,更多是的对自己自身的一个评价,以前的我总是对自己的父母不满意,总是对他们大呼小叫,他们也是不停地包容着我,而现在,我已经今非昔比了,不会再像以前这样了。
我感谢这本《傅雷家书》,他写给傅聪的信,教导的不仅仅只是傅聪,更是我,更是读这本书的每个人。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三
有人把母爱比喻成一枝盛开的百合,在每个角落中散发着它迷人的芳香;而父爱就是一株茉莉,它在某个角落中默默地吐着它那独有的清新芬芳。就如《傅雷家书》中的那位父亲。
在一封封或长或短的书信中,傅雷作为一名父亲,对于儿子的关心与想念溢于言表。“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你看,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傅雷的爱子情深。
而傅雷也扮演着他儿子的知心朋友。傅雷艺术造诣极为深厚,对无论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的各个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在信中,他以相当多的篇幅与自己的儿子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谈艺术修养;当儿子遇到烦恼,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细致而深刻的言语与儿子交流沟通。
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才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这看似平常的一张张书信,却又不平常。因为那背后是满载着的是父亲对孩子的挚爱、期望,那是父爱!
这时,我如梦初醒,在生活中被我忽视的就是父亲的爱啊。去年的生日,我邀请了几位好朋友到家来聚会。她们都都说阿姨的手艺真好,做的菜很好吃。其实为了招待客人,看似是妈妈在厨房与餐厅之间忙前忙后,而我却不知道的是,之前的绞尽脑汁想菜谱,菜市场精心挑选蔬菜,到最后一盘盘美味的佳肴摆在面前,这一切一直都是背后的父亲付出的辛苦与设计最多啊!
向来只有赞颂母爱的伟大,可又有谁知道藏在背后的是那含蓄而又的父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四
假如你把傅雷家书当做普通的家书去阅读,收获肯定不多。假如你能深切的理解傅雷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的情感与沟通的方式,你就会觉得这是一部艺术作品。
看傅雷家书,觉得收获非常多。我总想假如人的一生真的可以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而奉献那是一件多么崇高而伟大的事情,同时也会让自己的人生得到更加丰富与更加充实的经历。我现在似乎已经可以找到生活的目标,虽然以前是盲目的。其实爱人不在身边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的内心空虚。只要我们朝着目标努力就会有所收获,我也深知其中的道理。就像傅雷说的也许金钱物质方面不能给予你足够的回报,但是学术与艺术一定会给付出的努力以一个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带来未来生活的无忧无虑,但是它起码可以带给我们心灵的充实。我深信假如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自己认为有用的地方上去,一定会得到进步与满足。
傅雷说他要与他的儿子是最亲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种父子关系啊,他还说恋人与爱人之间也是一种亲密的朋友关系。只有在互相的鼓励与互相的支持下,有着最丰富最真实的心灵的沟通才是最让人羡慕的。我觉得读书真的可以丰富人的大脑让人变得平静。而且文学与艺术,还有音乐都会给我们心灵的熏陶。我们在那里面吸收的养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非常多的乐趣,我现在深知这一点。
其实我一直觉得我对于文字的.理解多于对于那些更加直观的东西的理解,当他越是需要人的体会的东西我就理解得越深些,这可能也跟天性有关。在我看来,一切内心地感受都可以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而越是心灵相近的人越是能够深刻理解与体会。假如心情郁闷了不妨就写出来,等年老了再回过头来读,发现年轻时的心情真的是非常难得的阿,而老去的心也不可能再有年少时的感受了。真的觉得人生在世能够得到一个心灵相通的朋友成为心灵的读者是一件非常让人高兴的事情。其实傅雷在信中写的,他的性情激烈,然而他的夫人却能用宽厚与委婉之心体谅,虽然受到了非常多的折磨却可以成为思想上的伴侣,这也是傅雷的福气啊!
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与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五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用书信的形式给儿子讲述自己的经历并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傅雷父子透过这些书信,不仅仅在两人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透过这一条纽带,使孩子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感情。既然是父子之间的家书,那么书中最突出的,当然是浓浓的父爱了,或许每个父亲对他们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不知能有几人。虽然家书是无声的,但却满满地承载者父母对孩子们浓浓的爱意。
过去人们总是说,父爱是那个默默站在你身后,一言不发却总是在呵护着你的人。随着时代的变迁,“奶爸”层出不穷,父亲的沉默似乎像一幕背景一样渐渐远去。但无论如何,爱这个字眼在我们的印象中不是父亲口中所能轻松表达出的情感。因此,在《傅雷家书》中“孩子,我在心里拥抱你”和“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这样的话,才显得弥足珍贵,它们为年少的我们打开一扇理解父亲、通往父爱深处的门。
傅聪出国后,傅雷先生便总是想起之前与儿子吵架的事来,以至于夜不能寐,他是多么思念儿子啊,同时为从前对儿子的严加管教而深感不安。或许,当我们为父亲的执拗感到愤恨的时候,父亲也同样在对自己的苛责懊悔不已。
在读《傅雷家书》之前,我真的从未读到过如此刻骨的父爱之情。傅雷先生是我看到的第一位为自已对子女的严厉惴惴不安并把这份心情传递给子女的人,也或许是因与孩子分别,他不像某些父亲,在孩子小的时候对其苛刻要求,长大后孩子有所成就,便广为宣传其“教子秘籍”,而是发自内心地去重新认识那段经历。他说:“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父爱不是把孩子的成功当作自已理所当然的收获,而是在孩子的成长与成功中内省自已,是反窥自已教育的不足之处,是自已的角度对孩子的未来加以思考并为其出谋划策的真情。无论如何,父爱都绝不会止于孩子的有所成就。
《傅雷家书》中还有一段内容让我颇为感慨。傅聪来信说希望弟弟傅敏也能弃学练琴,但是傅雷明确地拒绝说,傅敏没有他那么有天赋,即使弃学也无法像他那样成功。再者,当时环境也不好,弃学后傅敏更不可能像哥哥当时那样请到那么好的家教。因此,傅敏弃学练琴绝不可行。这一段中,傅雷清楚地知道自已两个孩子的差距,并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相比之前的“不懂做爸爸的艺术”。此处我们已可见傅雷先生对傅聪教育的内省是真实而深刻的,或许此时的他,也已经懂得了“做爸爸的艺术”了吧。
现在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因而让孩子身心受到伤害,孩子不但没有变得懂事,反而更加叛逆起来。所以,家长们就应看看《傅雷家书》,而作为孩子的我们也要看看这本好书,因为它将会感染我们,让我们察觉到家长的用心良苦,懂得感恩,它更让我们懂得艺术的欣赏,在生活的处事做人,得到正确的指引。
我们初为子女,父亲初为人父,在彼此相伴的路上,我们都在学习,都在成长,陪伴,成长,如此重复至生命的尽头。读完《傅雷家书》后我们会发现,其实啊,那个看似严苛的父亲也是那么的可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六
父母是伟大的,无私的!他们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教我们生活的技能和做人的道理,他们把爱无私的献给了我们,又毫不吝啬的向我们传授生活的经验。
我们正处于青春期,正是躁动不安的年纪。很少有人安安静静的稳下心来和父母谈谈志向,谈谈理想,甚至连平时的唠家常也已经成为一种奢求。“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趁父母还年轻,趁父母还健在,让我们静下心来多陪陪他们吧!
张丽珠
在饱含深情的爱的甘露的浇灌下,傅聪兄弟在强手如林的国外出类拔萃,脱颖而出。一封封家书,寄托的不仅仅是一声问候,一句祝福,还饱含了父母在背后那份望子成龙的期待。一句句教导,无不蕴含着源发于内心深处的亲情。
书信,寄托着千万句关怀,千万条思念。在这一百多封家书中,我们所领略的不仅是文化的经典,更是那句“谆谆人世语,悠悠父子情”的情意。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七
傅雷对儿子的失败,并没有责骂,也没有训斥,而是祝贺儿子又有了一点失败的'经验,再教儿子如何面对失败,战胜失败。这种循循善诱教育孩子的方法不是一般家长能做出来的。是的,在生活中栽了跟头并不是坏事,重要的是事后能否爬起来,这样,便有了一次失败的经验,离成功更近了一步。每个人的成功都伴随着痛苦,战胜痛苦,就能成功。
傅雷对儿子说话,一会儿像一位语重心长的长辈,教育孩子如何做这做那,这个放心不下,那个放心不下;一会儿像一位知心朋友,在困难时给孩子打气、谈心、给予安慰,解决烦恼。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讲方法,大道理谁都懂,孩子需要的仅是一点安慰,因为这安慰可以使他们的意志更加坚强,行为更加独立。
一般家长,为了鼓励孩子,让孩子以自己为榜样,把自己说的无比伟大。但这也是不好的,因为一旦让孩子发现父母在说谎,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直至不服家长管教。傅雷将自己儿时的不用功毫无保留地告诉儿子,只是为了鼓励儿子,不要为俄语成绩太低烦恼。傅雷并不希望儿子以他为榜样,他对儿子就像对待老朋友一样推心置腹,没有秘密。傅雷这种对待儿子的方法,就是一般朋友之间也很难做到。
虽然傅雷对待儿子像朋友一样,但在儿子犯有原则性错误时,哪怕是很小的一个细节,也要立刻纠正。人的仪表仪容十分重要,人们之间的第一印象就是靠仪表仪容得出的。行为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行为会给他人留下美好印象,但不文明的、不合习俗的行为会让他人恼怒,尤其是对师长和老人,只有行为规范,他们才愿意为你讲授知识。好的行为规范可以使人受益终身。
傅雷对儿子的成功没有大加赞许,而是语重心长地给儿子讲一些生活中的细节,提前防范一些不好的习惯。对于儿子已经懂了的道理,没有长篇大论,只有一句“你是对的。”节约,是一种传统美德,但如今有许多人不懂得节约,尤其是一些暴发户。在精力方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分散精力往往一件事也做不好。生活也是一件较难处理的事,对生活有预见的人,知道防患于未然,才能生活得好,才可能生活得有品质。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八
傅雷的作品我读得不多,以前只是隐约对他有些了解。第一次读他的作品便是《傅雷家书》。书中那些朴素的问候、不舍和想念戳中了我。傅雷原本会让人误以为他的文风会是雄伟壮阔的,但《傅雷家书》中因为父爱写出来的文字是温柔、细腻的,这恰好也是最打动人心的、最无法让人忘怀的。
信中,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傅雷用自己的学识、经验,教育儿女如何做人、做事、对待生活及艺术等问题,包含着一个父亲对子女无私的爱。在为人坦荡、秉性刚毅的父亲的教育下,傅聪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最终成为钢琴大师。
从中,我首先感受到的是深厚的亲情,傅雷夫妇平实的语言道出的是一片浓浓亲情,读后让人感动不已。“你的信,我们看的多宝贵,我们虽然分离了,可是心永远在一起,这是你给我们的唯一的安慰。”
他们与儿子以朋友的身份相处,并没有要求儿子必须如何去做,而是以朋友的口吻,向儿子提起,让儿子容易接受。他说:“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长的。”而且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的相处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以怎样的一种姿态交往。”
青年时期,正是情窦初开、对爱情充满无限向往的时候。傅雷夫妇直言不讳地提出对于年轻人恋爱、结婚与做学问的关系的看法,让我深思不已。他说:“就是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了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这些傅雷在信中说过的话,相信傅聪学有所成之后,定深有感触。
对成名成家的儿子不忘人生指南,而当成年后,儿子面对感情的选择他竟也不失时机的予以帮助:“要找一个双方缺点各自都能各自认识、各自承认、愿意逐渐改同时能彼此容忍的伴侣,这一点很重要,要找永久的伴侣。”而当他们成家后他有叮嘱,切勿钱在手头,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
傅雷夫妇的爱更是伟大的。他们希望儿子能够为了祖国人民更加努力,而不仅是为了自己。正所谓大爱无疆,傅雷夫妇的爱子之情,已上升到爱祖国、爱人民的层次,这是一般父母所不及的。傅聪不仅是他们的儿子,也是祖国、人民的儿子。
我想每一个孩子都能读懂那背后深沉的爱。他们作为父母是完美的,也是我深深的敬服与爱戴之后,不会去想拥有的,因为我有自己的父母,他们爱我,那些我厌烦的唠叨、管束、斥责都代表着他们爱我。
他们给了我一个家,让我无论何时都有所归;他们给了我他们的人生经验,让我不必经历他们经历的那些痛楚;他们给了我他们能够的一切,让我如每个孩子般长大;他们会在每一次斥责后落泪,在每一次愤怒后原谅,在每一次失望后包容。
我不要沙滩小岛马车和城堡,我不要人山人海的热情尖叫,我不要五光十色灿烂辉煌的灯光在闪耀,我只想有一天,我能成为父母、祖国的骄傲。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九
八天的时间,把《傅雷家书》读完,二百封信,十三年的思念,十三年的叮咛,十三年的交流,十三年的`嘱托。
世上绝少有这样的一对父子或母子吧!从五四年傅聪离开祖国赴波兰学习,漫长的十三年间,傅雷夫妇基本上是不间断地给儿子写信,在收集的二百封信中,没有看到傅聪回信的我们,却依稀在经历着傅聪的成长,在他成长的每一步,都能体会到父母殷切的期许与希望,饱含着傅雷夫妇在其成功路上的谆谆教诲,家风与教养透过这一封封家书来进行传递与传承,子女的成功不单纯只是个人努力的结果,更是父母言传身教的最好体现。
在这两百封家书当中,我们体会最多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思念。古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傅聪是应其它国家邀请,代表国家参加比赛进而留学,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正是因家良好的家教以及傅雷夫妇深厚的艺术修养,才造就了当时优秀的傅聪,对于傅聪的出国,夫妇俩即是不舍,但又不能不舍,在多数的信件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并不羞于表达对孩子的思念和爱,对傅聪有时不能及时回信的抱怨,即便身边有傅敏陪伴,天下的父母都是这般对孩子的吧,既要放手又不舍放手。
其次,我们可以见识到傅雷夫妇深厚的艺术底蕴。我们可以看到双方对于艺术的交流与探讨,也能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碰撞与共鸣,傅雷夫妇源源不断地将国内有价值的艺术资料邮寄给傅聪,也不断地对傅聪的作品加以评价及指导,更不时地督促傅聪应该到什么样的环境去培养自己的艺术灵感……艺术修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
再次,我们可以感受到傅雷夫妇对傅聪家教之严,在很多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傅聪的批评,甚至于对其写信的字体,甚至于到某一个字,傅雷经常说傅聪的性格和他一样,就是这样的性格,需要怎么样弥补缺点。还有就是对傅聪人生之路的指引,从其在国外的日常生活,到渐渐长大后的恋爱与婚姻,甚至对从未见面的外国儿媳也纳入到教育的范畴中来,从夫妇两自身的琴瑟合鸣,指导双方如何互相体谅,从家庭经营过程中的柴米油盐,到如何精打细算地维持收支平衡,事无巨细,情意殷殷。在政治上相当敏感的当时,傅雷不但向傅聪通报国内的时局,而且嘱咐傅聪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因失言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在书信当中,我们最有感触的应该是我们并未体会到两人之间的代沟,我们可以感觉到他们之间沟通是比较畅快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在这个家庭中成员间的信任与平等,每封家书都会给孩子阐明一些道理,指引一些方向,在当时的环境当中,这种父子或母子间的关系并不常见,这种良好的家风也使傅雷夫妇能够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兄弟二人成为必然。
教养同样是个积累的过程,它与人成长环境的贫富无关,却与这个环境中的指引人息息相关,透过家书看傅雷夫妇,我们只能慨叹其二人的英年早逝,钦佩其二人的铮铮傲骨,也愿通过这些家书,能引起我们对家庭教育的反思,让这些家书,成为指引孩子正确道路的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