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老子庄子读后感(通用16篇)

时间:2024-09-10 作者:书香墨

读后感既是自我反思的机会,也是与他人分享思考和交流的平台。下面是一些经典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优秀老子庄子读后感(通用16篇)篇一

纵观整部《庄子》,所有理论,所有寓言,其实只有一个奥秘,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天地大道呢?大道无非是一种规则。也就是说天地间所有规则都要合乎大自然的的规律,天之道才是大道!

人怎样才能知道大道呢?怎样才能安于大道呢?又怎样才能获得大道呢?当我们忘却一个一个人生坐标的参照,真正洞明自己的内心,我们会把握人生独一无二的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人会遭遇太多太多的事情,一切机遇会来,一切风波会走,在每一个机遇中把握自己,这就是道家所说的合乎天地大道。

庄子最终要提醒世人的,叫做:“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谓之倒置之民”一个人如果把自己迷失在物质世界中,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性情流失在世俗中,这个人就本末彻底颠倒了。物质往往是一种利益,可以迷惑我们的判断;而世俗往往是一种言论,一种眼光,可以扰乱我们的价值观。如果一个人丧己于物,失性于俗,那么他就会彻底找不到自己内心真正的价值与力量。

人怎么样才能不丧失?怎么样才能不迷失?就在于我们应该明白:眼前遭遇的每一件事,最终都将被穿越。有太多美好的东西,我们享受当下,但这美好总会过去;有很多苦难的事情,我们要把它扛过去,这苦难也会过去。我们每个人都要牢记这句话“一切都会过去”。光荣会过去,辉煌会过去,苦难会过去。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只是过往。就在我们的生命穿越其中的时候,我们要追究每一个当下的质量。

庄子说,在天地间,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人叫善养生者。那么,什么人是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人呢?人生的大智慧是,为自己雪中送炭,而不要总是锦上添花。锦上添花是给别人看的,而雪中送炭是为自己的。

庄子说:“虚无恬淡,乃合天德”。一个人自己的行为做到虚无恬淡,让心真正静下来,不慌乱,不迷茫,就合乎天德。在很多时候生命是会陷入绝境的。陷入绝境之后,只有依靠我们明确的判断和心底的冷静,才能使我们真正走出绝境。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天地之间,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合乎自然大道,最终每一个生命的成全就是这一句话:“每一个人的生命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优秀老子庄子读后感(通用16篇)篇二

昨天我第一次读完了《庄子》这本书。从上学期开始,用课余时间磕磕绊绊的看完了。我谈一谈我的看法。

庄子,美而不自知。甚至也不为人知。能见者少,见而能受者更少。知其美不为人知,难,知其不自知,更难。事实上,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美,而是他不在意自己美不美,更何况别人怎样看他了。

他无所谓语言,言不尽意。但是他也不逃避语言。他不介意写很多字。他不在意。开口也好,不开口也好,传之后世也好,不传也好。因为他没有想要守护的东西。孔孟要守护仁义,墨翟要守护苦难,惠施要守护言辞,管商韩要守护法度。他没有想守护的东西,他所倚仗之物,不需要他的守护。灭亡的是人,不灭亡的是道。

庄子是庶民。有人提出他是贵族,王族,也有人说漆园吏在楚地待遇是很高的。但我说的庶民,是他的态度。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小人物的自嘲。这个世界对他而言只是玩笑。这种庶民感,与道德经对比起来,尤为明显。他像落入凡尘的神仙,虽然是神仙,但终究落在凡尘里。但在哪里又有何分别呢?哪里都是无何有之乡。

他逃避着人,但不逃避天。他自认为天下无敌,但让人疑惑的是,在那个时代,他为什么没有出来拯救?不只是他,李耳也没有出来拯救。答案我已经渐渐明白了。因为世界,不是你想拯救就能拯救的。他或许已经看见了天意,看见了自己的命运。孔丘没有看见,他失败了。谁能保证庄周能比他做得更好呢?庄周是庄周,不是秦始皇。秦始皇也是奋六世之余烈,而不是一蹴而就。他明白自己做不到,也明白孔丘那样的拯救没有意义,与其折磨自己,不如快乐。诸侯授予他爵位,他不接受,是不愿意接受爵位吗?只是这爵位是人给的,不是天给的而已,既然不是天赐,就不可能长久,也不可能随心所欲,更不可能借之拯救世界。他已经看见了未来,所以不接受。庄周比我们想象的要勇敢。对他而言,放弃拯救,或许比头破血流更为疼痛。他只是无可奈何,遂不在意。

最后说说他的孤独。

惠施和他争辩:“人怎么能没有感情呢?”庄周利索的把他辩倒了。在惠施看来,是庄周赢了。

然而赢了吗?惠施死去之后,庄周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有个人鼻子上沾了白土,让一个木工帮他砍掉。木工刷刷的就砍下来了,鼻子丝毫没有损伤,而这个人也面色不变。后来木工被王召见,让他表演这个技术,木工说:“我之所以能做到,是因为对象是这个人,现在他已经死了,我再也做不到了。”

庄周真的没有感情吗?惠子其实并不该问,庄子也不该辩,但惠子不明白不言的道理,庄子也因为快乐而驳倒了他。庄周其实喜欢和他说话,惠子或许不明白。

庄周在惠施的坟前说道:“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他说自己逍遥自在,说自己无所待,他觉得自己是匆匆过客,与造物者为友。但身为人类的他,依然存在桎梏。他依然在时空中留下了痕迹。或许他的内心已经不再泛起波澜,如同他在妻子的尸体前放歌。但他是永远的放歌着吗?惠子看见之后训斥他:“你难道一点都不难过吗?”他说,她刚刚死的时候,他难过。

只是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

再怎么悲伤,哭泣,她也不会回来了。

他依然想拯救世界,只是这条路很艰难,除了天道,他孤苦无依,他也明白,在他有生之年见不到天亮,但他依然动笔了。

他有别的办法吗?或许他真的经历过没米下锅的困窘。那时候没有人喜欢他,也没有人理解他,也没有人和他说话。这样的一个人,如果说自己想拯救世界,恐怕会被嘲笑吧。实际上他也不在乎嘲笑。比人清醒,就会比人疼痛。在那个时代,或许他才是最痛的那个人。以至于他并不在意自身的困窘。

起初孤独,继而忘记孤独。

庄子在开篇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每次读到这段话,脑海里便浮现出灿烂的星河。小小的地球上四季荣枯,天空的朱雀缓缓向地平线滑落。

他是一个多么浪漫的人。

优秀老子庄子读后感(通用16篇)篇三

庄子,美而不自知。甚至也不为人知。能见者少,见而能受者更少。知其美不为人知,难,知其不自知,更难。事实上,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美,而是他不在意自己美不美,更何况别人怎样看他了。

他无所谓语言,言不尽意。但是他也不逃避语言。他不介意写很多字。他不在意。开口也好,不开口也好,传之后世也好,不传也好。因为他没有想要守护的东西。孔孟要守护仁义,墨翟要守护苦难,惠施要守护言辞,管商韩要守护法度。他没有想守护的东西,他所倚仗之物,不需要他的守护。灭亡的是人,不灭亡的是道。

庄子是庶民。有人提出他是贵族,王族,也有人说漆园吏在楚地待遇是很高的。但我说的庶民,是他的态度。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小人物的自嘲。这个世界对他而言只是玩笑。这种庶民感,与道德经对比起来,尤为明显。他像落入凡尘的神仙,虽然是神仙,但终究落在凡尘里。但在哪里又有何分别呢?哪里都是无何有之乡。

他逃避着人,但不逃避天。他自认为天下无敌,但让人疑惑的是,在那个时代,他为什么没有出来拯救?不只是他,李耳也没有出来拯救。答案我已经渐渐明白了。因为世界,不是你想拯救就能拯救的。他或许已经看见了天意,看见了自己的命运。孔丘没有看见,他失败了。谁能保证庄周能比他做得更好呢?庄周是庄周,不是秦始皇。秦始皇也是奋六世之余烈,而不是一蹴而就。他明白自己做不到,也明白孔丘那样的拯救没有意义,与其折磨自己,不如快乐。诸侯授予他爵位,他不接受,是不愿意接受爵位吗?只是这爵位是人给的,不是天给的而已,既然不是天赐,就不可能长久,也不可能随心所欲,更不可能借之拯救世界。他已经看见了未来,所以不接受。庄周比我们想象的要勇敢。对他而言,放弃拯救,或许比头破血流更为疼痛。他只是无可奈何,遂不在意。

最后说说他的孤独。

惠施和他争辩:“人怎么能没有感情呢?”庄周利索的把他辩倒了。在惠施看来,是庄周赢了。

然而赢了吗?惠施死去之后,庄周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有个人鼻子上沾了白土,让一个木工帮他砍掉。木工刷刷的就砍下来了,鼻子丝毫没有损伤,而这个人也面色不变。后来木工被王召见,让他表演这个技术,木工说:“我之所以能做到,是因为对象是这个人,现在他已经死了,我再也做不到了。”

庄周真的没有感情吗?惠子其实并不该问,庄子也不该辩,但惠子不明白不言的道理,庄子也因为快乐而驳倒了他。庄周其实喜欢和他说话,惠子或许不明白。

庄周在惠施的坟前说道:“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他说自己逍遥自在,说自己无所待,他觉得自己是匆匆过客,与造物者为友。但身为人类的他,依然存在桎梏。他依然在时空中留下了痕迹。或许他的内心已经不再泛起波澜,如同他在妻子的尸体前放歌。但他是永远的放歌着吗?惠子看见之后训斥他:“你难道一点都不难过吗?”他说,她刚刚死的时候,他难过。

只是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

再怎么悲伤,哭泣,她也不会回来了。

他依然想拯救世界,只是这条路很艰难,除了天道,他孤苦无依,他也明白,在他有生之年见不到天亮,但他依然动笔了。

他有别的办法吗?或许他真的经历过没米下锅的困窘。那时候没有人喜欢他,也没有人理解他,也没有人和他说话。这样的一个人,如果说自己想拯救世界,恐怕会被嘲笑吧。实际上他也不在乎嘲笑。比人清醒,就会比人疼痛。在那个时代,或许他才是最痛的那个人。以至于他并不在意自身的困窘。

起初孤独,继而忘记孤独。

庄子在开篇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每次读到这段话,脑海里便浮现出灿烂的星河。小小的地球上四季荣枯,天空的朱雀缓缓向地平线滑落。

他是一个多么浪漫的人。

优秀老子庄子读后感(通用16篇)篇四

今天,我读完了《童话庄子.逍遥游》,这是一本既有趣又有知识的书,我很喜欢。

为什么说有趣呢?因为在书中,作者用“抓蝴蝶”作为线索,让本书主角施小惠找到了那个庄子的童话世界,这本书也非常奇怪,里面的许多人物,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如,施小惠是惠施,小梁是梁山伯,小祝是祝英台......

除了这个有趣,还有后面施小惠坐上“箭头”与小人“阿倍”一起去见黑暗魔王的故事。这个故事也非常有趣,原本去见那么恐怖的黑暗魔王,施小惠去,却像去一个童话世界一样。这个故事也体现了施小惠的勇敢、冷静的品质。

除此之外我还学到了许多知识,像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庄周梦蝶等知识,这本书也让我知道了庄周是一个童话人,从庄周的各各方面来看,他也应该是一个慈祥和蔼的老爷爷。

看完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做人一定要勇于创新,要尝试各种不同的东西,才能创造自己的幸福时光。

这本书很好看,我要推荐给更多人,让他们也体会体会这本书为我们带来的快乐!

优秀老子庄子读后感(通用16篇)篇五

《庄子》心得躺在我的书桌上,作者就是于丹,大家应该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听过她讲解的《论语》心得和解读《庄子》心得,这本书是本年4月份退团时公司给我的退团纪念礼,同时还有电子万年历,小小的礼物却感觉格外有意义,一个代表时间,一个代表一种精神。

《庄子》心得的扉页是作者题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字迹很大气。平日里我也是很喜欢看这种类型的书或文章,把哲理写实,易懂不乏味,使人在感悟人生的同时也得到诸多处世之道。现实生活中可能是因为计较太多,我们曾烦心劳神,因为要实现某一目标,急功近利而不达。也曾因为生活的种种困境,失去了希望和理想。于丹则用她现代视角很好地讲述庄子的思想。

我和我的朋友常常在一起感慨生活的种种,我们有时也觉得人的一生真是不可思议,我们并没有很年长,可为什么总要经历很多不快乐和不顺心的事,这件事刚过没顺心几天另件事又出现了,人一辈子那么长,酸甜苦辣还真要我们一一尝尝遍才不为过呀。生活带给我们很多快乐的感觉,幸福的感动,亲情的温暖,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难题,需要耐心和毅力去磨练,去化解,去完成。无论处在何种状况下,我都会勉励自己乐观面对。这本书则告诉我们说“世界上总有路可走。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如果我们遇到了高山或者大河,真正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放低平常心才能获得人生的.成功。“本书从十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第七章是“坚持与顺应”,书中写道“庄子认为,在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而面对外原世界,则应该通达和顺应。”自己也经常有感慨,也听身边的朋友同事感慨过,现实生活的种种已将我们磨得圆圆的,没梭没角,没个性。人们把个性冠名为“张扬”,所以我们已不再张扬凡事随大流,说得难听点,哪天入了哪流都不知道,平庸呀。

“坚持自己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我的理解是自已的想法一定要说出来,但不与他人对立。不知你是否赞同。在这个丰富的物质时代,三人成虎,那些语言攻击一般人都很难坚持自我的。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吧,比如今天你穿了件你自己认为还不错的衣服,当然这只是个人认为,一出门,张三看见说,哇你今天这什么衣服,不适合你吧。碰见李四,李四更直接,这什么衣服,难看死了,快别穿了。就算你心里够自信,我想你自我感觉也经降到底线了,第二天这衣服就可能是压箱底的命运了。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例子,我看很多朋友第一次吸烟也是这样开始的,周边大多数朋友都会,什么男人吸烟才有男人味的怪论,一冲动,不管是自愿的还是被迫地吸了别人就不会说了的想法。事可大可小,但做为个体来说,我们的内心一定要有自己的定力,有自己的原则,当非主流成为个性的例子也很多,那时的目光是别人只能欣赏,因为别人没法做到。

“面对外原世界,则应该通达和顺应”,外在与世界随遇而安,尽可通畅通无阻,与内心的紧持,内心的清明互为表里。我觉得这是种很高的境界,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让自己试着这样做,内心坚持,外在要随和,才能够不动摇,因为你内心的力量是坚强的。我们可能会把每一个当下活得好得更好,会把人生整个的流光以一种从容的姿态安详地走过,少了很多的纷争,少了很多的矛盾,而我们最后,会获得一个圆融的、合乎自己的生命境界。外在要顺应,你的内在冲击力可能就会减弱。

我们可以从书中得到一些启发,从别人的人生中得到可以共享的经验,少走一些弯路,不要非要亲身试过才知这路不能走。年轻的我们需要激情,让生活常常充满阳光,偶尔刮风下雨也能知道凉爽的滋味,年轻的我们少些冲动,多些思量,不要把固执当成坚持,因为我们年轻,所以在生活,情感,和工作上都需积极,即坚持又通达。

优秀老子庄子读后感(通用16篇)篇六

庄子的文字难懂,庄子的境界更难懂。

幸亏有梁冬的注解与分析,才勉强理解一点。

《人间世》讲了三种情况:好人该如何入世,坏人该如何入世,以及不知道自己好坏的人该如何入世,与这个世界优雅相处。

人心难测没什么问题,你对人心难测不了解才是问题。在古代,那些至人(聪明的人),总是先正己后正人,让自己有一种金刚护体之力,然后再去治病救人。忠厚善良是需要建立在对人世间有着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可以做到的。

用某种方式定义自己的好,就等于在定义别人的坏r。“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

对别人的诋毁不愤恨,其实是对自己的保护。一个人内在的骄傲和执着是掩盖不了的。它就像一种“力”,而“力”必定也会存在一种“反作用力”。庄子借孔子的口说出,人心是很险恶的,不要以为你有爱、有正义、有智慧,就可以通行无阻。因为当你自诩为好人的时候,你就播下了一颗“恶”的种子,让对立面的那个人无形中成为坏人。

与其关注十年之后的变化,不如关注十年之后有什么是不变的。进入一个新环境,要心存敬畏,要“虚而待物,唯道集虚”。努力做点儿什么并不难,难的是不做什么。

做让自己睡得着觉的事,做让别人睡得着觉的人。

你现在正在做的事,三十年以后还想做吗?做从长期来看会有价值的事情,对于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想都不要去想。理解人心的险恶,保持自己稳定的频率。尽人事,安天命,不求创造奇迹,但求不造成巨大的损失。这个损失包括外界对别人的损失,也包括内在对自己的损失。

如何与看不见自己过失的人相处。一言以蔽之,一切交流的本质,都来自六字箴言“先迎合,后引导”。如果有一个这样的朋友在你身边,哪怕他不会开车,哪怕他长得不是很好看,哪怕他的能力不是很强,但他的温和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他真的不知道怎么跟你对抗,他只是暖暖地、温和地与你融洽相处。但是,慢慢慢慢地,他用自己的方式跟你调频,成为与你达成共识的人,你得多喜欢这个人呐!

“有用”和“无用”都是达成目标的手段。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不小心把手段当作目标,而“无用”只不过是手段比较标配的方法之一,本身并不是目的。

对于拥有的保持敬畏,对于想要的保持淡定。拥有那些大家都希望拥有的东西,将会成为一个很大的负担。

自在的人会让自己舒服,也让别人舒服。

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更大。长得丑有长得丑的美德,儿女笨有笨的好处。真正的好事儿哪里是努力来的?一定是把自己的状态调到配得上这件好事儿的时候,就会有人非要给你不可了。“自在”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一言以蔽之,就是心里面没有觉得亏欠谁,也没有特别想亲近谁,谁来了也不反对,谁走了也不留恋的状态,这就是“自在”。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留下来。

我们在学习《人间世》的时候,一定要明白,变化的是环境与技术,不变的是人性。

每个人,

最终都是自己和自己睡觉,

自己和自己吃饭,

这就是我们的未来。

更喜欢梁冬这个老男人了。

优秀老子庄子读后感(通用16篇)篇七

他具有苏格拉底般的智慧,却从不在市集中与世人孜孜不倦的对话;他本可以配着相印登上权贵满座的殿堂,却甘愿寄身于山野、市廛,“曳尾于涂中”。他把自己的抱负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想象记载下来,虽然几经散佚,仍有大部分流传至今。

《庄子》这本书同先秦时代的大部分著作相同—受制于当时的文字载体而呈现出短小精悍的特点。全书分为内、外、杂三篇,除《内篇》已证实是庄子真迹外,外篇有小部分与杂篇的大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但是这也难以阻碍书中所散发的的思想光芒。

庄子上承老子的道家思想,同时又有所变化—他对“道”的理解与老子大体相同。不过,他还主张抛弃礼义、毁坏机械才能使人返璞归真、拾回本性。这与当时提倡维护礼义、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形成鲜明的对比,又与《人类简史》中作者对农业革命的看法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可以说这种在空间上时间上的对比性与相似性让人感到十分惊奇。

此外,庄子的文章极富有想象力与文采,同时善于用寓言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我们学过的《北冥有鱼》(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便是极好的例子,通过瑰丽的描写、天马行空的想象展现了鲲鹏迁徙的情形。

虽然他的学说带有神秘主义的味道,但他也有人文主义的关怀。他深知百姓疾苦,讽刺当时政治的黑暗,这也可能是他拒绝同儒家那样获得从政机会的原因吧。

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能够提出一家之说,无论合适与否,都是诚然可贵。正如驰骋的骏马,纵使不羁,也强于被囿于马槽之中的驽马;正如大海中的鱼儿,纵使那里危机四伏,也比井底之蛙更能体会大海的广阔。

优秀老子庄子读后感(通用16篇)篇八

齐物论,顾名思义,是齐“物论”的篇章。但它不仅仅是为这个目的而写。

庄子开篇讲了一个南郭子綦的故事。它讲了一个万物自然的道理。这似乎与齐物论毫无关联。其实,我认为,它是为下文做铺垫。它明示了,万物的本性不为人所改变。

接着,庄子写大知,小知,大言,小言,大恐,小恐。这都是在表现辩士的不近道。辩士时时想着辩,想着他人的弱点,想着攻击,最终只是疲惫不堪。他又急转笔锋,写人的种.种情态。辩士是被这种.种情态控制的人一个例子。人的情绪变化无常,若人被此所困,只会如辩士一般。

庄子认为,主宰这些情绪的,是“真君”。而“真君”因为与外界的顶撞摩擦所损耗。而成心导致了是非观念。

很快,庄子说出万物为一,没有彼此,就更没有是非,美丑,贵贱,胜负等种.种对立的事物了。是的,人们总是想着将万物区分,分开。如现实中我们夸赞一人有德,会说他诚实,善良,有义等等。但这些品质有德的人都有,所以我们无需说那么多,只需说他有德即可。

物论,都只是辩是非,明利害而已。其实,这两者都不存在。我们认为的利与害,未必为真。例如,正反方辩论。持正方观点的人,必会认为正方对,持反方观点的人,必会认为反方对。但若让一个本持正方观点的人去为反方辩论呢?他会逐渐认识到其实两方都是对的,各有千秋。

所以,所谓观点,只是人依据自己的认知所作的判断,而人的认知有限。于是,自己认识到的地方,被看作是:还未认识到的地方,便被看作非。所以,是非本是不存在的。同样的,利害也不存在。人认为南极难以使动物生存,但企鹅却以之为家园:人认为温带宜居,但企鹅到温带必死。所以利害也只是建立在人们的认知下的。

庄子的思想真是充满了辩证。

优秀老子庄子读后感(通用16篇)篇九

读于丹《庄子》心得之《境界有大小》,于丹在里面写道:“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别人。”为此,她还专门列举了《庄子——人世间》中的一个关于树的例子:

一个姓石的木匠到齐国去,路上看到有一棵栎树。这棵栎树被这个地方的人奉为社神来祭祀。

这树有多大啊?庄子的形容很夸张。他说,这棵树的树阴可以遮蔽几千头牛在这树底下乘凉,量一量树干可以达到百尺粗,跟山一样高,很多丈高以上才生枝干。

这棵大树吸引了好多人来观赏,但石木匠看也不看一眼,就离开了。他的徒弟问师傅:“这么好的木材为什么看都不看呢?”

石木匠说:“这种树木是没有用的散木,木质不好。用它做船,那船很快就沉;用它做棺材,这棺材很快就会腐烂;用它做器物,这个器物很快就会折断;用它做门,这门就会流污浆;用它做柱子,会被虫蛀。所以,这是‘不材之木’,做什么都不行。”

晚上,石木匠梦见这棵栎树来跟他说话。

那棵散木说,你看那些果树和瓜果,那是大家所认为的有用之材,每年硕果累累,大家对它赞不绝口,结果是大枝条全被折断了,小枝条都被拉下来,那上面结的果实,年年一熟,人们就来剥夺它。因为它们有用,所以伤害了自己,早早就死了。我就是没用,所以才保全了自己。

庄子的故事讲得似乎有些超现实,但也提醒我们不必去羡慕那些被世俗人所赞不绝口的人;因为他们的所谓有用背后,不知对自己做出了多少伤害?付出了多少的代价啊!

北海有一种鱼,叫做鲲。鲲十分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它能化成一种叫鹏的鸟,也有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的时候,翅膀像遮蔽天日的云彩。鹏会在海运来临的时候飞往南海。南海,也就是天池。当它飞往南海的时候,会击起三千里高的浪花,乘着风直上九万里的高空,而且这一飞就是六个月。

然而,蝉和斑鸠却嘲笑说:“我们快速飞起,冲上榆树和檀树,但有时达不到目的地,就掉落到地面上,何必要飞到九万里那么高呢?”麻雀也嘲笑说:“它究竟想要飞到哪儿去呢?我使劲的往上飞,也不过飞几十丈那么高就得回来,在蓬蒿之间翱翔,已经是飞翔的最高境界了。它究竟要飞到哪儿去呢?”

在这个故事中,人们往往会羡慕大鹏鸟的视野宽阔,气魄宏大,会嘲讽蝉、斑鸠和麻雀在大鹏面前如小丑般的无知、可笑,它们鼠目寸光,即使尽力气地翻飞腾跃,也不过蓬蒿之间,数丈而已,它们又有什么资格去嘲笑翱翔于天际的大鹏鸟呢!难怪连庄子也说“这几个小虫子又知道什么!”大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感觉。

然而,这只不过是从很世俗的、狭隘的角度得出的结论。而事实却并不如此!

我们知道,宇宙(或道)是无限的,到底无限到何种程度呢?有一部电影描述得很好:在地球上,外星人与人类寻找一个决定双方命运的宇宙,经过双方的生死较量,这个宇宙最终被人类寻获并夺得,你知道这个宇宙在哪里吗?它在一只黑猫的脖子上挂着,只有玻璃弹珠那么大,但当你从外向里望时,里面却是繁星密布,浩瀚无边,的的确确的是一个宇宙。宇宙就只有那么大吗?不是的!电影到结束时,镜头拉向远方,我们伟大的地球慢慢地缩小,变成蓝色的球,再缩小,在太阳系里变成一颗小星星发着微弱的光,再缩小,地球早已看不清了,太阳系在银河系里缩成一小片,再缩小,银河系已变成一小团雾,再缩小,银河系在我们的宇宙里已看不见了,最后我们的宇宙变成一颗小小的弹珠在地上滚动,掉到一个小坑里,与另外一颗弹珠撞在一起。这时,一个外星人伸出一只长着柔软大手的瘦长胳膊,用手抓起两颗弹珠,放到一个布袋里,布袋里已有满满的一袋子呢!

相反,麻雀、斑鸠和蝉倒是很幸福的,它们的幸福正在于它们的无知和自我满足!

现实生活中不也如此吗。有一个朋友通过自己十来年的奋斗,已经拥有上千万的家产,家中的住房已从乡下的农房换成了小别墅,后来他觉得小别墅也不好看,又想买三十亩地造个小园林,现在他已在付诸实践了。有人对他说,怎么这么不知满足呢?等你有一小园林后,就有会想,似乎家中少了一座山,你就又会不满足了。

是啊!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满足呢!这不是自寻烦恼吗。不是很痛苦吗。

所以,做一只无知、无用和自我满足的小麻雀又有什么不好呢!

优秀老子庄子读后感(通用16篇)篇十

庄子认为,如果一个人想要有自己的自由栖息地,他就不应该被拘留在外面的东西上。外面的东西总是短暂的,容易腐烂,生命的灵魂是永恒的。不要成为财富的奴隶,要成为财富的主人,这样,人们才能真正自由。否则,你可能会失去方向,失去自己,失去生活的享受。

自由栖息地可以让疲惫的心休息,释放压抑的`心。自由栖息地需要放下繁荣,忍受孤独,达到物而不物的境界。如果你热爱浮华,不愿意放弃喧嚣,你最终不会安定下来。

事实上,有些事情我们不能放下,我们很难达到这样的状态,但我们应该知道我们想要什么,生活不需要有太多的弯曲,太多的弯曲会让你的情绪沉重,影响你的情绪,导致不好的结果。事实上,只要你足够纯洁,掌握生活中最重要的真正意义,你就会感到广阔的前景。

有些人对生活要求太高,让自己生活在疲惫中,从不欣赏幸福和快乐的味道,生活匆忙,忧虑和恐惧经常伴随,生活非常糟糕,知道满月损失是固定的,人力可以改变吗?最好停下来,有选择地放下坚持,给生活一种平静,给自己一种平静。

生活中,谁总是一帆风顺?物而不物会有另一种收获。对物欲的追求和执着是生活中所有痛苦的根源。

《庄子·田子方有句话:夫悲不大于心死,人死也是其次之一。意思是:最可悲的如死灰,死是次之。这说明人的心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人总是担心一些事情,放不下,他的心就会闭塞,仿佛被绳子牢牢困住,他的心就会死,他无法恢复活力。他们就像蚕蛹,用厚厚的茧把自己绑起来!

很难放下,可能会带来暂时的损失和心痛,但真正放手后会发现所有的纠缠和烦恼都会变成一片广阔的天空,放下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是一种选择外部事物,优先级,把握距离,放下你应该放手,你会有一个幸福的生活!为什么不每天生活在清新的阳光下,洗练一种善良干净的心态,无怨无悔地走到生命的尽头,抛弃世界上所有的烦恼,给心灵留下一片开阔的天空。

优秀老子庄子读后感(通用16篇)篇十一

庄子,道家代表人物,名周,出生于战国末年,《国学的天空》第四部《庄子的逍遥》读后感。一个天马行空,超然豁达,不为物累的逍遥智者。楚威王重金"许以为相",庄子拒绝了,"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庄子说,古人的最高智慧已达到顶点了,那就是"未始有物"。古人已经了解到过去、现在、未来的变化过程,认识到从来不曾有万物存在过。这一认识在西方哲学史上也站在了非常高的高度,万物充满变化,"沧海桑田",本质是虚无的。

庄子的智慧确实是高人一等的。他对儒家的"行仁义,施仁政"早有预言,"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事物总有两面,因为儒家价值观的提出,难免会有人以"仁义"为标榜,施以假仁假义,伪君子,假道学的出现心然导致人骗人,人杀人,人吃人的社会现象,鲁迅先生曾大声呼吁"救救孩子!"。

庄子认识到,人有身体和心智。身体有感官,由此引发情绪和欲望,造成人的各种困境。人太执着于自己的形体即各种欲望,于外界事物纠缠不清,每天勾心斗角,为物所累。所以庄子建议"堕肢体,黑出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即去掉执着和欲望,排除外界干扰影响,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自由。提升生命的境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读后感《《国学的天空》第四部《庄子的逍遥》读后感》。这时人就可以与道合一,逍遥游于天地了。所以庄子是智者,悟到了"道",追求心灵的自由--《逍遥游》。排除外界干扰,把握住人的精神状态,提高精神境界,与宇宙化而为一,像大鹏鸟一样,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达到精神逍遥的境界。

庄子是智者,也在于参透了生死。妻子死后,庄子悲痛之后却"鼓盆而歌"。庄子认为死也是一种解脱,就象是归家一样"回归大本",视死如归。当然,庄子自己快死时,学生要好好安葬庄子,庄子说把我丢到旷野里就行了。学生担心庄子会被乌鸦、老鹰等鸟兽吃掉,庄子说,如果把我埋在地下会被蚂蚁吃掉,你们把我从乌鸦、老鹰口里抢来给蚂蚁吃,真偏心啊。面对死亡,这是何等洒脱啊。

我觉得庄子的'思想在于看问题是跳出圈外,站在高处的,求的是真。比如庄子为什么批判儒家,儒家倡礼乐,重仁义本来是好的,但注重的只是表面,很多人只是虚伪的作表面文章,难免会最终引来人吃人的恶果。我觉得我读庄子最大的收获在于看问题的方式要转变。比如山中的树木因为无用而免于被砍伐,而庄子朋友家中的不能叫的鹅却因为无用而被烹杀。人世险恶,庄子就是一个清醒的观察者,对人性看得很透彻,通达人情世故,所以庄子是智者,得以悟道,进而逍遥处世。

优秀老子庄子读后感(通用16篇)篇十二

庄子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世界。是的。看完庄子看似荒唐怪异的故事,反复揣摩其间不朽的真理,你会发现你只是打开了一扇门,这扇门通向了简单的天堂。世界上几千年的悲哀在于,世界只在世俗世界中寻求生命的真谛,却没有超越世俗世界去荒野幽深的宇宙中寻求大道。庄子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已经跳出三界,站在云端鸟瞰人间沧桑。独自与天地精神交往,不骄倪万物。”

庄子就是这样一位性格达人,他认为天下浑浊,不能说严正的话,满书缪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言。他上游与造物者,下游与外死无始无终者为友。庄子一直在嘲笑世代颠倒的世界,嘲笑那些为名利营狗苟之徒,讽刺那些为了蝇头小利毁灭天人和谐的恶棍。那些寻求权力的人用心灵的不完整和人格的扭曲来换取世俗所谓的祝福,而庄子宁愿做一只在泥里拖尾巴的老龟,也不愿做一个占卜龟壳,供大厅使用。庄子的优雅洒脱,是他卓尔不群、傲慢不羁的性格魅力所支撑的自由天空。在《庄子》的世界文章中,最高的知识是探索宇宙和生命的原始知识。

打开庄子的世界,有限的内篇都昭昭弘道,万物依天道而行。万道之源是什么?唯道。万物之源是什么?唯道。生命的本源是什么?庄子微笑着轻轻地拨——人最大的智慧就是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人生只是蚁穴一梦。柏拉图说,人的灵魂来自一个完美的家,那里没有我们世界的污秽和丑陋,只有纯洁和美丽。灵魂来到这个世界漂泊了很久,住在一个身体里,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忘记了家乡的一切。每当他看到和听到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他都会不由自主地感动,感到非常舒适和善良。他知道那些美好的`东西来自他的家乡,所以他一生都在努力追求回忆的感觉,不断地跋涉到他的家乡。庄学依真生存.核心。但我们都生活在人为的魔圈里,一切都是人为的,我们已经失去了本性。

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一个美丽的自然世界。乘着庄子的自然笛声寻找失落的世界。人的人生历程就是灵魂踏上寻找美丽家乡的归途。

优秀老子庄子读后感(通用16篇)篇十三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处在这样的一个时代,物质极大丰富,信息量极多,更新极快。各种东西用苟日新,日日新形容都不为过。因此若如忙不颠儿的急着学习、存储、改变,想是会累个半死,就这样也不一定跟的上脚步。所以,保持自己的根本,就是那个不变的稳定的自己,之后再随形式稍微加减。保持自己的节奏,慢慢的,妥妥的,以最少得消耗投入达到最大的能量输出,事半功倍。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消极怠工,就去吊儿郎当的'混日子呢?我想庄子是不会答应的。每个人的青少年阶段的成长和积累是自己无法掌控的,因为这和我们的出身、家庭、成长环境、教育资源等息息相关。但成年以后,在我们有能力去构建一个独特的多维度的自己时,我们还是要积极的让自己的版本在可允许的范围内达到最好效能,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如何安然自在,应该就是积极改变能够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并有智慧去区分二者。自在是一种心中有数,自在是一种经历过之后达到的满足,自在是世事通明,达练人生。

接触过一位很资深的民办大学校长,70多岁的年纪,但看上去像是50多岁,问其保养心得,校长说,不过是该处理事情时集中精力处理事情,到了休息的时候绝不拖延,每天晚上10点左右一定就寝,每日再忙要保持散步1万步以上……听起来没有什么高深的手段,不过是规律作息,劳逸结合。但其实,你看到她本人,你会感觉到那种自在、内心平和的状态,身为大校长,也没有让人感觉很繁忙,感觉就是一种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自信。并且教书育人,薪火相传。

因此,我想接纳自己,安然自在就是在经过人生磨炼之后的一种智慧和慈悲共存的悲智双蕴状态。

文中,作者讲养生过程比喻成手机的使用过程,感觉很形象贴切。

优秀老子庄子读后感(通用16篇)篇十四

近来听于丹对《庄子》的诠释,更有一种赏心悦目,如沐春风的感觉。

庄子,名周, 是殷商的保留地——宋国崛起的一位文学巨匠,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的人生观是一种逍遥的人生观,似不食人间烟火,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宁静的灵魂家园,以一种“无”的深层内涵去泯灭尘世的一切权利、功禄。

虽 然我也读过《论语》、《孟子》等古典名著,而《庄子》给我也从中受益匪浅,听着于丹教授的讲解,别有一番感受。她个“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让古典文化进入千家万户,让经典人文融入百姓的.生活,在社会竞争愈来愈列的今天无疑给每一个人一剂提升自身修养,缓解社会压力的良药。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庄子的无为而治提供更深的思考:人类应是大自然系统的子系统,服从于规律的安排,“人定胜天”是人类理想的豪迈,其实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更需要有一种淡定的生活态度, 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在不为中有为来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天下大同,四海之内皆兄弟是孔子、孟子、庄子等圣人留给后代的不可磨灭的真谛。

欣赏“无欲则刚”的境界,向往一种精神的世外桃源,使自己每天都处于一种淡泊宁静的幸福状态,真的很惬意!

优秀老子庄子读后感(通用16篇)篇十五

蝶在飞,承载的是一种逍遥。

丹青挥毫的满纸荒唐,是一种对道追寻的喧嚣?是一种对尘俗的浮躁。

百年孤独,孑然一身,总是带着透彻的目光,和柔婉的`心灵,却不曾孤独百年。

庄周梦蝶,梦到的是一个只有飞翔的境界,美丽的像水,平凡的貌不惊人。

《庄子》是一片远离更远的世界,不曾老去,不曾彷徨,美的像桃花园般不知所措。

如垂钓,在濮水上,不是功名,而是的宁静,即使空手而还也淡不经心,它此时在九天外御风飘游呢。即使有时无意间捞上几分功名,他也会掷之于江湖,相位的诱惑也不住他一心,无心挥洒不羁的心。

如午寝。一般人不及庄子。看着美景心向往之,自然而然地化蝶而腾空了,没有梁山伯与祝英台那么凄怨,只是为挽起几缕青色,无思无暇,无忧无虑,无牵无挂,自由自在地飘有此“恣意妄为”“无法无天”,却不管他,纷纷繁繁的翅膀是他不羁不怯的天堂。

梦醒了,也不慌不忙,心里也会开着花,在路上,一朵一朵地绽放。

如送丧,在山野之中,鼓盆而歌,只为送,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归去,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人逝,是一种太过残酷的现实。

庄子却却笑着,像婴儿一样,纯洁,无瑕发自内心,死亡是一种安详,回归自然,自然就回归宁静的世界了。不必哀伤,不必失望,有一种东西叫做道,有一种人生叫顺其自然。

优秀老子庄子读后感(通用16篇)篇十六

《庄子》是庄周所着的道家经典。它向人们阐释了“无为而治”的逍遥境界——道。其中的深刻哲理,特别是两则故事“轮扁斫轮”与“佝偻者承蜩”给了我很大启发。

“轮扁斫轮”讲述的是,有一次齐桓公在读书时,做车轮的轮扁问他读的是什么。齐桓公回答是记载圣人之言的书。他又问圣人何在。齐桓公解释圣人已死。轮扁就说:“那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就像做车轮,砍木材太快太慢都会失败,而其中的规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不能明确告诉我儿子,他也不能理解。古人和他们不能言传的东西都死去了,这些书不过是糟粕罢了。”

轮扁的话虽然太过绝对,但却道出我们大多数人学习时的弊病。我们学习的过程常有这样的情况,只是机械地背诵,记忆和模仿从课本和老师所学,而不能领会其深意,盲目而抓不住根本的东西。比如写作,我们平时跟随老师学到许多描写方法、表现手法,写作时尽可能多地使用,殊不知写作的第一要义是表达观点,抒发感情,其余都是衍生。于是产生一篇矫揉造作的“假大空”的文章。若专注于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那么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也会令读者叹服。韩愈的《师说》即是很好的例子。

又如数学,我们的知识只是简单罗列,它们带来的只有它们本身,没有更多。我们学数学的方式是记公式——做题——记题型。诚然这是正确的,但遇到没见过的题型时,成功的几率就不高了。就我的'经验,学会一个题型后,要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在哪一步出问题了?由此,你寻找方法将越来越有针对性。渐渐地,当大多数人还在运用题型解题时,你已能够运用知识解题型了。

正发挥作用,不仅要提高解题能力,更要注意破解题型的能力。最终回归到知识本身。方法在上面都提到了。

“佝偻者承蜩”则记述了一天,孔子看到一个驼背老人,捕蝉如同拾取一般熟练,便问缘由。老人回答说:“技艺练到五六个月时,在竿上累两个小丸,可以持竿而不使坠地,这时捕蝉失误率锱铢;累三丸不坠时,失误率只有十分之一;累五丸而不坠时,再捕蝉就像拾取一般了。”(.)。

这个故事说的就是“熟能生巧”。这是我们都深信不疑的真理,但平时却常常忽略它。我反思,在文科需要背诵的,我经常不重视,背一遍甚至看一遍就过去;而理科需要大量练习,我却常借口没时间而偷懒。当然,不练习就会生疏,知识不扎实。然而我们很多人却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少做点题也没关系。但就像上面说过的,很多能力都是练习培养的,这也许很漫长,见效慢,不过一定要耐心,记住“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切忌急功近利。

以上两个故事,从学习角度,分别给了我关于勤奋和技巧的启示。《庄子》正是这样一本书,无论你在什么位置,总能从这里得到启迪。我向你推荐这本书,希望你读后能收获良多。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三年级教学计划指导思想(模板20篇)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提升教学设计水平,特分享一些教学计划范文。小学《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

    最优酒店客房爱岗敬业演讲稿范文(16篇)

    演讲稿范文的撰写需要考虑受众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思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精彩演讲稿,希望对大家在演讲中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和回馈。尊敬的领导,敬

    最热听高中历史课心得体会(通用19篇)

    在写心得体会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客观、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想。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在写作心得体会时有所帮助和启发。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

    2023年整改落实阶段工作总结(汇总16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都是一个里程碑,记录了我们每个月的努力和付出。请大家阅读以下月工作总结示例,为自己的写作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一)继续抓好学习培训活动。坚持把学

    优秀高考指导好(汇总16篇)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可以展现个人的思想和情感。下面是一些脍炙人口的优秀作文片段,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在临近考试的最后一周里,你要调节好自己的"生

    最新普通车工心得体会(通用19篇)

    心得体会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巩固和深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智慧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参考和启示。

    实用教学校长国旗下讲话稿大全(15篇)

    在国旗下讲话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把握节奏和时机,做到言之有物、让人印象深刻。以下是一些具有魅力和感染力的国旗下讲话稿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欣赏。各位老师、各位同

    最优财务会计心得体会和感悟范文(23篇)

    撰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反思,从而更好地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表现。以下范文中的观点和思考都非常独到和深入,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角度,可以帮助我们

    2023年大班听课记录及心得体会(案例19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接下来是一些感人至深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感动和思索。这学期,我参加了听课学

    2023年北京的感受与体会范文(17篇)

    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京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京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一到北京,我立刻被那庞大的城市所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