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的得失得失、经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经典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三顾茅庐读后感心得体会(汇总13篇)篇一
朝阳可爱,鸟语动听,我兴冲冲地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我的房间,爬到我的书架上,我信手拿起那本儿童版的《三国演义》,如饥似渴地看起来一个故事——《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主要讲了刘备三次到卧龙冈拜访诸葛亮,想请诸葛亮帮助他恢复汉室江山,虽然他前两次拜访都失败了,但他并没放弃,依然有耐心、有恒心去拜访第三次,最终感动了诸葛亮,愿意跟随他,助他一臂之力,完成恢复汉室江山的心愿。
我被刘备的坚持打动了。他在《三顾茅庐》中,第一次没见到诸葛亮,他没有放弃;第二次继续去拜见,依然不遇而归,关羽和张飞都希望他不去了,但他没有放弃;第三次,他依然去拜访诸葛亮,正在下雪,诸葛亮在午睡,他坚持在门外等待他,直到诸葛亮接见他,最终答应助他一臂之力。如果刘备不是特别能坚持,诸葛亮也不会跟着他,没有诸葛亮的辅佐,刘备不可能成为三分天下之一的领导者。
看到刘备的坚持,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小时候的一件事。我七岁时,有一次,我和李明比赛谁掏的鸡蛋多。第一天,去鸡窝边时,我高兴得不得了,回来时却失落了,因为我空手而归;第二天,我依然耐着性子去了鸡窝边,东瞧瞧,西看看,鸡窝里空空如也,守了一整天,鸡也没下一个蛋,我像只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回家了。我再已受不了了,心想:明天肯定也是一样的结果,干脆不去了,于是第三天,我就待在家里,玩会儿玩具,看会儿电视……谁知道,下午时分,李明拿了三个鸡蛋来了我家,我惊奇地问:“哪里来的?”“当然是鸡窝里掏的呀!”李明一副胜利者的模样。当时的我别提多后悔了!要是我再坚持去一天,谁赢还不知道呢!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果然不假,《三顾茅庐》我明白了:做事一定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不然就不会成功。这便是我从书中寻找到的黄金屋。
三顾茅庐读后感心得体会(汇总13篇)篇二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和发明家。他料事如神,才识过人,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我最崇拜的历史人物之一。这样一位能人才俊,为何会对刘备如此忠心耿耿、肝脑涂地呢?这就要讲我讲最喜欢的一篇文章—《三顾茅庐》了。
诸葛亮在蜀国时留给后主刘禅的信中说过:“臣虽布衣,却被先帝三顾于茅庐之中,甚是感动,愿孝臣子之忠,今日,兴复汉室天下”,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们都知晓这个故事。《三顾茅庐》讲述了东汉末年,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他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行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并称自己与他相比犹如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于是,刘备先后三次来到隆中,拜访诸葛亮。最后刘备用自己的谦恭和诚意打动了诸葛亮,终于在第三次相邀中得到了诸葛亮的效忠。
是什么让一代人杰的卧龙心甘情愿俯首称臣并三十年忠心耿耿、励精图治呢?我想最最重要的是刘备的真诚。真诚即真实诚恳,坦诚相待以从心底感动他人而最终获得他人的信任。古人说:“以诚学习则无事不克,以诚立业则无业不兴”,可见“诚”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的品质。
诸葛亮是一个旷世奇才,本可以尽择天下雄主,又或闲云野鹤悠然一生。但他却因为刘备的“诚”而忠心辅佐,为了报答这份知遇之恩,与刘备出生入死殚心竭虑,在历史的长河中谱写出一个个至今让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由此可见,真诚能够让我们的身边充满朋友,让我们的力量变得强大。所以我们要学会真诚,真诚待人、真诚处事,在真诚中创造自己的明天。这是我从《三顾茅庐》中品味、收获的真谛!
三顾茅庐读后感心得体会(汇总13篇)篇三
近期可能很多人都在关注三顾茅庐的读后感相关的内容,今日小编也是在网上找了很多关于三顾茅庐的读后感相关信息并整理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刚才看到一个问题,“三顾茅庐”是真是假,刚想回答就跳不见了,我就在这里回答吧,勉强算“文对题”。
“三顾茅庐”的故事是确实有的。有两个最明显的史料:
1.《三国志》中记载: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2.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也写到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不同学者对于这个“三”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去了三次都见到了,有的认为第三次才见到。我感觉这“三”就是个数量词,形容去了很多次。刘备去见了诸葛亮很多次,当然见了面也就很多次了。
三顾茅庐读后感心得体会(汇总13篇)篇四
在这次寒假,我看了许多本书,但其中我最喜爱的书还是《三国演义》啦!下面就让我来简要介绍一下这本书,谈一谈我读这本书的读后感吧!不过要说到这本书里最好看、最有名的篇章,我认为那就是《三顾茅庐》的故事了。
《三顾茅庐》里讲到了主人公刘备为了完成复兴汉室大业的理想,诚心诚意的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来辅佐他的故事。书中记载了刘备在第一次邀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的仆人告诉他,诸葛亮不知去哪里了,或许三五天,或许十天半月才有可能回来,刘备便只好带有遗憾离去。
第二次刘备去邀请诸葛亮时,刘备派人打听到卧龙先生诸葛亮已经回来了。当时正是寒冬,还下着大雪,张飞阻拦刘备说:“现在正是军队在打仗,改天再去了。”但刘备却坚持要去见诸葛亮,当刘备、关羽和飞三人来到茅屋外,却发现只有卧龙先生之弟诸葛均在家,诸葛均说:“二兄诸葛孔明昨天出去闲游了”。因为又没有见到诸葛亮,张飞和关羽认为诸葛亮是故意不理睬刘备等三人。张飞怒气冲冲声称要用一条麻绳把诸葛亮捆过来,刘备却狠狠地斥责他们。
第二年早春,刘备第三次去了卧龙冈,路上遇见诸葛均。诸葛均说:“昨晚家兄已回,今日将军可以一见。”当刘备来到卧龙冈时得知诸葛亮正在睡觉,一个时辰后才醒来,刘备就在寒冷的门外等了足足一个时辰才见到了诸葛亮。
我读了这本书最深的感受就是:我被刘备不厌其烦的毅力深深感动,刘备注重以诚待人、以仁待人,刘备为了能够统一国家大业,屈尊求贤、礼遇下士,不怕碰钉子,不怕路途遥远,不顾天气恶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刘备得到诸葛亮后感觉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说明刘备胸怀大志,尊重人才,善于团结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充分发挥大家的长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懂礼仪之人必定会取得成功。遇到事情要有礼貌,不能莽撞;做事情要有诚意,要诚心诚意地去做,遇到困难要有恒心,要坚持不懈,不能轻易放弃。只要我们有毅力、有目标,最终也会成功。
三顾茅庐读后感心得体会(汇总13篇)篇五
《三顾茅庐》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里面精彩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七擒孟获》《青梅煮酒论英雄》……其中我最喜欢的还要数《三顾茅庐》了。读了这个故事,我的感慨很多。
要想征服他人,首先要让别人看见自己的诚心,因为只有让别人看见你的诚心,才能让别人是否选择你。这是我从《三顾茅庐》得到的感悟,它主要讲的是:徐晃走之前,刘备想要挽留他,可是他决心已定,徐晃告诉刘备,还有一位天才,号卧龙先生,他比我还聪明,你可以去请他出山来为你出谋划策。之后,徐晃就去曹操那救母亲去了。刘备第二天带着关羽、张飞一起,来请孔明出山,可是却被家中的小童告知孔明不在家,第一次以失败告终,第二次,却还是不见孔明,直到第三次,他们三人遇见了孔明的弟弟诸葛均,诸葛均告诉他们孔明昨日傍晚回家,正在家中休息,你们可去拜见。说完就走了。刘备三人来到诸葛亮家中,刘备见诸葛亮还在睡觉,刘备吩咐关、张在在门外等候,几个时辰过去了,孔明才起来,见刘备等候多时,起去更衣,又过了半个时辰,方才出来见面,孔明见刘备的确有诚意,于是就归顺了他。”
读了这个故事,我认为刘备不但求贤若渴、诚心诚意,而且心胸开阔,面对孔明的试探,他都沉的住气,最后还是让诸葛亮归从了自己。由此可见,只要你有诚心,不管什么事情都能解决。
我也要向刘备学习,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更多的朋友了。
三顾茅庐读后感心得体会(汇总13篇)篇六
最近,阅读了《三顾茅庐》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很深。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华、学识,就去隆中请诸葛亮辅佐他的故事。第一次去请,诸葛亮出去了,第二次又去请,他又外出闲游去了,第三次再去,诸葛亮在家,终于相见。诸葛亮看刘备诚心求贤,就答应辅佐他成就大业。
在我眼里,刘备是很谦虚大度,有毅力和恒心的人。他很珍惜、尊重人才,为此,不辞劳苦,“三顾茅庐”,最终求得了经世之才,为建立蜀国奠定了基础。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我自己:四年级之前,我的字写得非常难看。虽然看起来是整齐的,但写的是歪的,瘦长瘦长的,而且没有笔锋。直到四年级,跟书法老师练了一次,很好看,当时我都很惊讶,心想:这是我写的字吗?这时,我才下定决心,要好好练字。开始,是练字打卡,现在我每天练一首古诗,写的字与以前比起来,感觉完全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通过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我认识到: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不管前面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只要我们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最终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三顾茅庐读后感心得体会(汇总13篇)篇七
《三国演义》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名著,里面的'人物描写的栩栩如生,故事内容十分精彩,故事情节扣人心悬,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话说当年刘备因没有一个好军事愁困不已,听说诸葛亮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能人,便带上张飞、关羽去请诸葛亮出山协助自己。结果第一次没遇见;第二次不顾张、关二人的阻拦冒着大雪去的,还是没见着;第三次等诸葛亮睡醒了才见到。
这显示刘备是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来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而且第二次还下着大雪,张飞还阻拦道:“现在就是军队在打仗,这时也会停下来的。”第三次关羽等人见刘备又要去拜见诸葛亮,怒气冲冲声称要用一条麻绳把诸葛亮捆过来,刘备狠狠地斥责他们,这表明刘备以诚待人。
刘备注重以诚待人、以仁待人,我十分钦佩。刘备为了能够统一国家大业,屈尊求贤,礼遇下士,不怕碰钉子,不怕路途遥远,不顾天气恶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懂礼仪之人必定会取得成功。遇到事情要有礼貌,不能莽撞;遇到困难要有恒心,不能轻易放弃。
我喜欢《三国演义》。
三顾茅庐读后感心得体会(汇总13篇)篇八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这本书的儿童缩写版我已经读过许多遍了,其中有许多内容是我非常喜欢的,比如“三顾茅庐”、“火烧赤壁”……而“三顾茅庐”的故事更是让我过目难忘。
“三顾茅庐”的故事讲的是: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以后,刘备就非常想去把诸葛亮请来。于是挑了一个好日子,刘、关、张三人一起去请诸葛亮。他们来到诸葛亮家的时候,正巧诸葛亮出门了,他们只好无奈地返回。过了几天,刘备得知诸葛亮回来了,又要去拜见他,这时关羽和张飞都来阻止,说派个下人去就行了,犯不着我们一块去,结果叫刘备斥责了一顿。他们又去了一趟,可是这一次诸葛亮又去朋友家了,刘备无奈又回。转眼到了冬季,下着大雪,刘备三人又去了诸葛亮家,可是诸葛亮在睡觉,刘备就耐心地等他醒来。后来,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答应出山辅佐刘备平定天下。
每当我读了这个故事,都会非常敬佩刘备的人品。他为了请到诸葛亮,三次坚持去拜见他,不顾天气严寒,不顾路途遥远,最终把诸葛亮请来了。他这种真诚、耐心、谦虚的优秀品质,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对待朋友以诚相待,做任何事情持之以恒,不居高自傲,这样的人才是能成就大事的人。
三顾茅庐读后感心得体会(汇总13篇)篇九
刘备是个成功的人,在时局混乱,群雄争霸的东汉后期,经过多年征战,最后与孙权、曹操三分天下,建立蜀国,除了本身文武双全,重要的一点就是能礼贤下士,重视人才,以诚信服人。
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后,招兵买马,可接连衣裙几次都打了败战,直到遇到徐庶,采纳了他的`建议,才开始转败为胜。刘备对徐庶非常关心、信任,徐庶深受感动,便向他推荐了诸葛亮:我和孔明比,犹如乌鸦见凤凰啊!于是徐庶带着刘备去隆中接诸葛亮出山,但连去两次,孔明都避而不见,同去的关羽、张飞早按捺不住了,但刘备并不计较,直到期第三次,孔明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打动,同意出山为刘备出谋划策。后来,刘备有了关张两位忠勇的猛将,再有了诸葛亮这个智囊,如虎添翼,连打胜战,最后成就大业。
在当今,诚信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满嘴谎话、不讲信用的人是没人愿意结交的,试想,一个人一但没有人相信,就是有绝顶的才华,又有什么用呢?能办得成事儿吗?所以,我们小学生不仅要学好知识,还要不断约束自己,规范自已的言行,做诚实的人。
三顾茅庐读后感心得体会(汇总13篇)篇十
《三顾茅庐》是我国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中第十四回。这一回讲的是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封他为军师。次日,刘备请孔明调度军事,于是孔明命关羽、张飞、关平和刘封四人领军在不同的地方做好埋伏,曹兵一到,便可放火。后来果然如孔明所料,曹军与夏侯惇大败而逃,于是刘备等人更敬佩孔明了。
这个故事让我充分体会到了孔明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首先他思维缜密,刘备想打败曹军,于是孔明就给他出主意,在曹军必经之路设下埋伏,曹军等人一道便可放火,这个计谋无疑是绝妙的,而且放火的地点选在密密的芦苇荡里。这说明孔明懂地理,知道在什么地方才能困住曹军。
其次他考虑事情十分周全,他在各个地方都安排了军队和埋伏,孔明这样做是为了让曹军被消灭得更多、更彻底,也是为了不让曹军有任何翻身的机会,更好的确认了曹军无法反扑的事实。
最后,是他知道利用哪些人去干哪些事,知道谁擅长干什么,谁不擅长什么。这说明孔明先生会分配人,所以这回刘备才能圆满取胜。这背后出谋划策的人却是孔明先生,真是让人肃然起敬。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有许多地方值得向孔明先生学习。比如在小组活动中我们要把所有事情细节都要考虑到:a做ppt,b汇报成果。不仅如此,我们还要选择相应的人做对应的事,这样才能让观众眼前一亮。
以后我还得多看《三国演义》,因为这样不仅能了解历史,还能学到更多智慧,这让我的人生也变得更加充实。
三顾茅庐读后感心得体会(汇总13篇)篇十一
上星期,我们学习了《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悟。刘备两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想请他出山,但是诸葛亮就是不见他。后来刘备没有灰心,他没有放弃,通过第三次恭恭敬敬地拜访,终于见到诸葛亮,得到了不可多得的人才,为以后得到三分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看着看着,我被“三顾茅庐”的画面吸引住了。因徐庶帮刘备打了胜仗,曹操的谋士设法将徐庶骗走。临行前,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孔明。于是,刘备打点行李,便与关羽和张飞一起来到了隆中卧龙岗。第一次,孔明的小童回答:孔明出去了,不知何时才回来。听完,刘畚觉得惆怅不已。几天后,刘畚又去拜访时,却只见到了孔明弟弟诸葛均,刘备无奈,只得怏怏不快离去。转眼过了新年,刘备打算再次拜访孔明。此时张飞、关羽劝刘备不要再去浪费时间了,而刘备却训斥了二人。到了孔明的茅庐,刘备得知孔明虽在,可正在午睡。当孔明醒来,发现三人便急忙召进屋。刘备拜请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不肯,刘备情急流泪,说:“天下大乱,百姓苦难深重啊!”孔明被刘备的诚恳打动了,答应了刘备的邀请。
通过“三顾茅庐”的故事,我被刘备不厌其烦的毅力深深感动:刘备得到诸葛亮后感觉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说明刘备胸怀大志,尊重人才,善于团结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充分发挥大家的长处,努力提高自己,使整个集体充满战斗力。联系到我自己,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向其他同学学习。刘备是一个有志气、有追求、有思想的人,做事最终必然成功。我想:不管在我们的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么泥泞,不管我们多么困难,只要我们有毅力、有目标,最终也会成功。
三顾茅庐读后感心得体会(汇总13篇)篇十二
孔明常自比管仲乐毅,是不会随便委身于人的。徐庶临别刘备时,曾专往孔明处(偏他就能随便遇见,也可见刘备之不遇的必然性)劝其辅佐刘备,反被孔明怒斥一番: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说罢,拂袖而入。孔明在等待时机,他要择良木而栖。以他对天下大势的洞明,他是不应该没听说过刘备的,只是没有机会亲自考察,因此当刘备第一次前往卧龙岗之前,实际上孔明已为刘备设下考场。
第一次去,童子的一句我记不得你这许多名字,也可视为孔明对刘备的有意怠慢。当刘备听说孔明不在家,想且待片刻时,在关张的劝说下,竟真的离开了。故这一次刘备来得勿忙,没有做充分准备,孔明对他是不满意的,使一小童即打发了他,因此第一顾失败。
第二次去,正是朔风凛凛,瑞雪霏霏之时。没想却又是孔明之弟出场了(呵呵,刘备所见之人也在提升档次。孔明若现在做导演,片子也肯定不会引起观众视觉疲乏),一句哥不在我不敢久留你等于对刘备下了逐客令。这次刘备比上次表现好,留下了充满诚意的书笺五份。孔明对他的态度基本满意,因此为第三顾的成功埋下伏笔。
第三次去,是孔明对刘备的最后一考,也是最苛刻的一考。一般人受不了。先是诸葛均貌似无礼地自行离去,刘三人无人引见,自己前去叩门。童子的一句先生还睡着没醒呢,把等还是叫的问题抛给了刘备,刘备选择了等,并且是恭恭敬敬地侍立着等,惹得张飞要去放火。总共等了半晌后又立了一个时辰,静侯孔明穿衣又是半晌(呵呵,刘备就是刘备啊。成功不是偶然的.)。尤其是正式见面后刘备的态度,更让孔明满意。刘备一见孔明,如见神仙,赶紧儿地下拜,并极表仰慕之心,终于使孔明接纳了刘备。
之后自然是刘备也拿出了自己的考题,孔明一席三分天下的预言,让刘备如拨云雾而见青天。一对最佳拍档形成。
孔明对刘备的认识过程,也是对刘备为人的考验。让我想起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那几句话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孔明根据这一至理明言而对刘备设下考题,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刘备就是他等了已久的有天子命并有天子素质的好主子。跟定了!
三顾茅庐读后感心得体会(汇总13篇)篇十三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华、学识,就去隆中请诸葛亮辅佐他的'故事。第一次去请,诸葛亮出去了,第二次又去请,他又外出闲游去了,第三次再去,诸葛亮在家,终于相见。诸葛亮看刘备诚心求贤,就答应辅佐他成就大业。
在我眼里,刘备是很谦虚大度,有毅力和恒心的人。他很珍惜、尊重人才,为此,不辞劳苦,“三顾茅庐”,最终求得了经世之才,为建立蜀国奠定了基础。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我自己:四年级之前,我的字写得非常难看。虽然看起来是整齐的,但写的是歪的,瘦长瘦长的,而且没有笔锋。直到四年级,跟书法老师练了一次,很好看,当时我都很惊讶,心想:这是我写的字吗?这时,我才下定决心,要好好练字。开始,是练字打卡,现在我每天练一首古诗,写的字与以前比起来,感觉完全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通过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我认识到: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不管前面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只要我们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最终就一定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