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分子生物学论文(通用17篇)

时间:2024-12-24 作者:雁落霞

通过分析范文,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从中吸取经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范文范本,这些范本中不仅包含了优秀的思路和观点,还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科学家的分子生物学论文(通用17篇)篇一

我院采用的教材为《现代分子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中图文并茂、讲解清晰。但是我院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方面的水平具有差异,对于这门复杂的内容,理解起来存在困难。在医学遗传课堂中,重点内容为遗传学方面的知识,现行的教材与专业内容之间也存在脱节的问题。

1.2实验课程建设滞后。

在客观因素的限制下,我院还没有建立专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相关实验只能在科研项目、专业实验中进行,学生的实践机会并不多,难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1.3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重点集中在理论知识上,忽视了专业的建设,且由于学习难度高,学生出现了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大多只能被动听讲,影响了教学效率与质量。

科学家的分子生物学论文(通用17篇)篇二

摘要: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发展中的医学技术,技术质量虽然还有待提高,但其发展的速度确是新兴生物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医学检测技术的工作效率,丰富了人们对生命的更细致了解,推动了医学检测领域的快速发展。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并仔细研究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现状,与此同时具体探讨了分子生物学的生物传感器技术。

科学家的分子生物学论文(通用17篇)篇三

医学分子生物学(medicalmolecularbiology)是一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并重的医学基础课,该学科已经迅速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越来越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1]。

但这门课程理论性强,模型假说多,难懂难记。

如何使医学本科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好分子生物学,是我们每一位分子生物学老师都需要考虑的问题,也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

为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教研室近年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了改革措施,希望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1增加背景知识,结合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在课堂上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必要的学习内容上。

因此教学中首先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一些对医学分子生物学“枯燥”理论的学习,先适当地加入医学分子生物学一些理论发现的背景知识。

如在讲授“rna干扰”之前,先简要介绍它的发现史:napoli研究牵牛花时发现将一个能产生色素的基因置于一个强启动子后,试图加深花朵的紫颜色,结果多数花成了花斑色甚至白色。

这与传统上对反义rna技术的解释正好相反,该研究小组一直未能给这个意外以合理解释。

直到,才由fire和mello发现了rna干扰现象,解释了上面的两种反常现象,并获得了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通过这个故事背景的讲解不仅吸引同学们不断地思考原因,同时又使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当发现一些与传统理论不符合的现象时,不要盲目地怀疑自己的实验,而要深入地研究下去,也许这背后就隐藏着一个伟大的理论。

又如凋亡现象的发现:1954年布雷内首先选择线虫作为实验生物模型,在研究线虫细胞数量的时候他发现成体线虫的细胞数量变少了。

最后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了凋亡现象,线虫也从此成为生命研究领域中的经典的模式生物。

因此他与另外两位研究凋亡的科学家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这个故事也启发了同学们一个道理,获得诺贝尔奖并非一定要做非常复杂尖端的实验,最重要的是创新,即使是很常规的实验也可能获得重大突破。

学生们一致认为,这样的教学使他们兴趣增加了,知识面拓宽了,而且还从这些故事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2采用二圆互交或三圆互交理论模式教学。

采用我校冯教授最新提出的二圆互交或三圆互交理论模式[2],把哲学中的“动态发展、相互联系和既对立又统一”的思想和观点应用于编著的《生理学》[3]和《整合应用生理学》[4]中。

在二圆互交和三圆互交哲学模式中,每一个圆都不是封闭的,而是呈开放状态与一个或多个主动互交二圆互交是显而易见的,三圆互交的构成是上面一个圆,下面二个圆彼此互交。

其内涵是:(1)每个圆都处于自主的运动状态,又受着其它圆运动的影响,相互促进和发展必然产生量变,继之导致质变,后者又可进一步刺激彼此发生量的变化。

(2)每个圆的互交面积可逐渐增大,但二圆始终不会融合,即在发展共性的同时始终保持着个性;已产生互交的二圆亦可朝相反的方向运动,但彼此不会彻底地分离。

(3)二圆互交可发展为三圆互交,三圆互交亦可转化为二圆互交,甚至可发展成多圆互交,通过多圆互交呈现世界万千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

在进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教学时,就可利用上面的模式对分子生物学中的复杂关系进行讲解。

如讲授“癌基因、抑癌基因”的关系时,就可以通过二圆互交模式(如图1)说明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

当抑癌基因由于某种原因失去功能时,癌基因就会失去控制,大量表达,量变引起质变,最后引起癌症。

因此只有当两者平衡时,机体才能正常表达各种产物,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通过这个模式使“癌基因、抑癌基因”之间的动态关系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分析和探讨,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3联系实际,使讲课内容更贴近生活。

由于分子生物需涉及到很多理论方面的东西,学生感觉在将来的工作中都用不上,或者就是离自己太遥远,所以会觉得兴趣不大。

因此把教学内容和医学或者身边的事情联系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以“重组dna技术”为例,在上课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基因工程方面的新进展:如各国都在致力于研究“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羊多利的诞生;以及最近争论很热烈的“克隆人”能否进行的问题;还有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的健康有害等,都是同学们关心的问题。

那么究竟这些转基因食物是如何产生的.,通过教师的提问以及对这些知识的讲述,激发起他们迫切想学习这些知识的兴趣,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在讲授“pcr技术”时,提出现在法医常常只需要通过犯罪现场的一滴血进行破案,以及最近发生的一些名人的亲子鉴定案件,之所以能做到这一步是由于pcr技术的发明。

这时学生们的兴趣大增,迫切地想要知道这种技术是怎样进行的,这时再讲pcr的原理及反应过程将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这种教学也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稳固。

除此以外,还要求我们教师要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提高讲课的艺术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结合多媒体,增加图示、flash动画等形式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做到:语言精炼,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以后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其动手能力,我们在实验课上设计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dna的提取以及琼脂糖电泳技术等分子生物学相关实验,这样就把抽象的理论变成身体力行的实践,激发了学生主动动手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了对分子生物学理论的认识,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要使医学生更好地掌握本门课程,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勤于思考,更需要教师不断提出符合教学规律和行之有效的教改措施并加以实施。

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从而共同把教学改革推向更高更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2]冯志强.二圆互交和三圆互交理论模式及其应用[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5,28(6):504.

[3]冯志强.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

[4]冯志强.整合应用生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5.

科学家的分子生物学论文(通用17篇)篇四

信息检索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利用信息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1].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现在信息资源的检索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为适应新环境下信息检索的需要,解决好信息检索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笔者对部分高校图书馆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提出课程改革的具体办法和措施,以期对信息检索课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1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1不受重视,课程性质不明。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信息检索课就是交给学生如何查找资料,而查找资料在当今大多数人看来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从而导致了思想认识上对这门课有了轻视的态度,因而使得学校对信息检索课无论在教学课程的课时、教师安排、教学计划上都不重视,比如:该课程的检索工具不够,没有专用的信息检索课实训基地,开课率比较低,不到20%,即使开了信息检索课也只是为了应付评估,课时数偏少等。尽管原国家教委多次发文,但仍未引起有些学校领导的重视。就开课性质而言,大部分学校都把其定位为选修课[2],尽管部分本科院校作为必修课,但开课率也不超87%;课程性质的定位造成了对该课程管理的不规范,直接导致学生对该课程了解不够,学习兴趣不高,往往作为容易取得学分的课程选择。

1.2对师资力量不够重视,任课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信息检索课教师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质量。目前,各高校的信息检索课一般都是由几个人承担全部教学任务,有的甚至只有一个人负责,且大多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来完成,这使得教学人员的任务相当繁重。60%的教师外语水平偏低;85%的教师不懂计算机检索;30%的教师连手工检索都不会,忽视检索理论和计算机检索的教学。关于信息的基础知识和与学生相关的专业信息特点的讲授几乎还是空白。另外,任课教师的继续教育不受重视,基本没有外出学习培训和交流机会。

1.3教学条件简陋,教学手段滞后。

信息检索课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方法课程[3],但是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检索课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没有教研室,没有专职教师,也没有实训场所。学生缺乏实训机会,实际操作能力很弱,无法兴起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效果很差。

1.4考核评价机制缺失。

信息检索课教学缺失必要的考核监管机制,没有相应的检测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

1.5学生存在认识和兴趣问题。

(1)部分学生对信息检索兴趣缺乏,只是为了学分采选报该课程;(2)学生想当然地认为学校不重视信息检索课,所以该课程不重要,上课不认真听讲,态度不端正;(3)纯理论的信息检索知识比较枯燥。

2高职院校文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2.1改变观念,提高课程地位。

院校领导应重视信息检索课,把其明确为一门必修的课程,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情报意识,提高学生获取和利用情报、信息的能力。学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质能力,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信息意识和搜索、利用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当今社会知道如何去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成立信息检索课的教学团队,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要不断改善,教学内容要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可能上好信息检索课。信息检索课不仅是一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掌握快速获取信息情报与知识的一门方法课程,同时也是融图书情报学、计算机网络技术、各门专业知识为一体的课程,所以教师不但要有图书情报专业的相关知识,而且要了解相关专业课程的内容和具备信息检索的能力,同时还要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检索工具也会经常变化,教师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知识更新。学院要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师资培训班、教学研讨班等形式,优化和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等,内容应包括英语、计算机检索原理和方法、检索技能、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再次,多加强与兄弟学院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学习先进的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教学经验,扬长避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教师自身也要不断更新知识,加强教学研究,逐步形成一支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团队,不断的探讨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最终满足教学课程的需求[4].

2.3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学模式。

信息检索课作为一门专业课程,没有教研室就没有一个可靠的组织保证,教学质量就无从抓起,教学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就难以解决。因此建议成立由教务部门主管,图书馆协作的教研室,选出一些热爱信息检索课教学工作,具有高度责任心,业务水平高的人员作为专职教师,进行教学探讨和改革,使教学质量得以保证。

图书馆要与专业课老师结合起来教学,提供专门的手工检索教室和计算机检索教室作为实习场所,开展以启发式和交互式教育为主的教学方式,传统的灌输式的纯理论式的教学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文献检索课教学,课堂上应该多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提出其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回答,然后由教师对相关或相似的问题进行讲解说明,并以此为线索进行上机模拟操作演示。

2.4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同时考核的内容和方式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如何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在课程结束时的考核成绩,是信息检索课教师需要攻克的难点。学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搜集和利用各种信息的能力。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和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学会利用。因此,必须思考如何制定有效的考核机制,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对信息检索的兴趣,才能提升学生学习欲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质能力的目的[5].

2.5正确引导学生,增强学生信息意识。

大学生的信息资源的获取途径不外乎学生、教师、网络、图书馆。

据有关调查显示,其中图书馆与网络所占比重为80%.但大多数大学生却不知如何充分、合理利用网络与图书馆去获取有用的信息。大学生一般只会利用百度、谷歌之类的网站,像超星图书馆、cnki、wsn数据库知道和利用的非常少。

学校对学生的意识、行为有教育指导的责任。学校可以通过图书馆的宣传与教育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还可在常规的课程和教学中对信息意识进行培养,把信息意识的教育与培养渗透到各种教学或以课程学习和真实的问题的解决当中。其次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举办多样性的信息知识讲座。

3结论。

高校信息检索课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质能力,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的自主学习型人才。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推进,我们要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在重视理论的同时,加大课程实训力度,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使高职院校的信息检索教学提升到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科学家的分子生物学论文(通用17篇)篇五

摘要: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多媒体课件可以补充传统授课的不足。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多媒体课件在分子生物学授课中应用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论述,同时对相关不足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多媒体;优点;缺点。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是研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形态结构特征及重要性和规律性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的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1]。分子生物学这门学科一诞生就预示着它将成为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成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后基因时代的到来必将推动分子生物学的发展[2]。要培养适应21世纪生命科学的合格人才,分子生物学知识必不可少。多媒体技术又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将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处理和控制,使用户和计算机间可进行一系列实时信息交互的技术[3]。由于它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可视性强、直观、生动、信息储备丰富等特点,因此,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环节中。

1.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首先,分子生物学课程内容相对抽象,运用板书难以将抽象的授课内容形象化,即使运用挂图或当场绘图的教学形式也比较难以理解。例如,dna的复制过程涉及到多种酶、蛋白的结合及解离。传统授课方法中,教师只能凭借叙述、挂图进行讲解,学生理解差,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动画相结合的手段,可以形象地展示dna复制过程,便于教师教授和学生的理解。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将教学内容预置于计算机内,减少教师书写板书时间,增加教师讲解及学生理解授课内容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最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应用过程,有利于教师更充分地发挥想象力,调动学生多种感观,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势必会提高教学质量。

1.2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传统教学中,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只能通过教师反复强调解决。但是由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势必导致其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理解的偏颇。但是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可视化的特点,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原核生物表达调控中操纵子是一个重点,教师可将该标题制作为放大、变色、闪烁或声音等不同的效果,以引起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更多的注意。利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解决教学难点内容。同样,教师可以利用标题放大、变色、闪烁或声音等不同的效果,引起学生的注意;再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方式直观形象地讲授抽象难懂的难点内容。翻译过程是分子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过去在传统教学中,即使教师通过挂图等手段,也不能解决学生对该难点理解的不足。但是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利用图片和动画等辅助手段,使学生直观的了解翻译过程。此外,教师还可以预先在重点和难点知识点处用特殊符号标出,便于学生课堂记忆和课后复习。

1.3有利于教师更新知识储备。

分子生物学诞生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但其发展极其迅速。与此相比,教材更新周期长。单纯的依靠课本,就会造成教师知识储备滞后的现象。应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再单纯的以教材为基础,还可以灵活的结合分子生物学最新的实验发展前沿,及时更新知识储备,从而为更好的教学做准备。

1.4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作用。

在分子生物学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这样可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但是上述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传统授课中只能被动接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作用发挥不足。利用多媒体进行分子生物学的教学,通过多媒体中的文字颜色、大小、出现方式的变化结合图像、影音等手段,可以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多媒体教学在分子生物学教学应用中的不足和解决办法。

2.1课件制作水平较低。

分子生物学授课教师多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出身,专业制图或flash功底相对薄弱。因此其独立制作的课件内容相对单一,动画效果差,不能图文并茂的展示授课内容。针对此问题,教师可通过自身计算机功底的提高或充分利用网络现有动画等视频资源解决。

2.2课件信息量过大,不利于学生理解。

有些教师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多地讲授知识点,往往将大量教学内容加入到课件中。虽然教师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授课效率,但却事与愿违,造成部分学生课堂听课效果的下降,不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件制作及备课过程中,详略得当的进行知识点的布局,并根据课堂效果优化课件涉及的知识点。

2.3课件与教材相关性不足,不利于学生课后复习。

正如前文所述,分子生物学发展迅速,但教材更新相对滞后,这势必引起一些关注科技前沿的教师在课件制作中过度注意前沿知识的引入,而忽视了课件与教材的相关性。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在教材选择和课件制作间进行仔细的斟酌,使课件、教材相呼应,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存在惰性,更换教材后,不修改课件,导致课件和教材顺序、内容的不一致,学生课后复习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只能通过加强教师师德培养,提高责任意识来解决。

2.4教师过度依赖课件,忽视板书,降低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可以解决传统板书教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导致教师对板书教学的忽视。在过去的板书教学中,教师会将授课内容已提纲的形式保留在黑板上,教学紧凑、条理性清晰、连贯性好。而多媒体教学中,教学提纲和教学内容是连续出现的,不能保留教学提纲,导致学生笔记记录及课后复习的困难。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应将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相结合,将每次课的提纲以板书形式保留在黑板上,使学生能清楚的了解授课进度和授课内容。

2.5学生不会正确利用多媒体课件,影响教学效果。

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导致其对多媒体课件的利用率不同。有些学生能很好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取得良好的听课效果;而有些学生还局限在课堂记笔记的学习方法,只会一味的照抄多媒体课件,不用心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降低多媒体的教学效率。对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改变课堂一味记笔记的学习习惯,使其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理解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可在课后将课件传给学生,以减少学生课堂盲目记笔记的情况,提高多媒体的教学效果。分子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类的专业基础课,具有知识点更新快,涉及面广等特点。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该门课程抽象性强,不利于学生理解,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由于具有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等特点,不但可以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而且还有利于教师更新知识储备,此外,利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作用。但由于教师、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媒体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不足。对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在授课中的作用,积极发扬其优点,弥补不足,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玉贤.现代分子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5.

[2]赵亚华.基础分子生物学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7-15.

科学家的分子生物学论文(通用17篇)篇六

为了解决传统教学课堂的问题,需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模式,采用分层授课、小组教学、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模式,搭建起教材与专业之间的桥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工作实践、社会发展需求等多个角度重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关注度。在课堂教学方面,需要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传统的被动式教学转化为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传统的授课方式枯燥、乏味,为此,还需要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与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思维,深入浅出的再现这一学科的魅力。

科学家的分子生物学论文(通用17篇)篇七

摘要:在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发展与成熟,在医学检验中已经开始加强对以核酸生化为基础的新技术的应用,目前已经在医学检验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是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在医学检验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其中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而且从某一角度来看,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医学的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整体上来看,基因克隆技术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已经开始极大的影响到了现代医学发展,并随着逐步完成的基因测序工作,也很好的解决了原先一直得不到解决的难题。在逐步进入到后基因时代后,在生物学界也逐渐开始广泛的应用数理科学,这为生物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也为应用分子诊断技术提供可能。因此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在医学检验中可以加强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有效应用,这对多种疾病的有效诊断与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分子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固定的化学、生物技术,具体指的是在换能器上固定好相应的动植物组织、微生物、细胞、受体、核酸、蛋白、抗原、抗体、酶等生物识别元件,如果待测物在检测过程中会与生物识别元件之间生产特异性反应,那么换能器就能够输出相关的反应结果,也可以检测到一定的光信号和电信号等,进而实现对待测物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得到检验结果。目前在体液中核酸、小分子有机物、微量蛋白等多种物质检测中都已经广泛的应用分子生物传感器,能够为多种疾病的临床分析和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在skladal等人的研究结果中显示,压电传感器在经过寡核苷酸探针修饰后对血清中的hcv(丙型肝炎病毒)进行检测,并对其dna的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以及结构转录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整个过程用时比较短,一般都可以控制在10min左右,而且这一检测装置还能够重复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人们对各种疾病的认识水平和程度都不断加深,再加上不断改进和优化的分子生物学,原先传统的医学检验技术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社会对全面、准确、快速、微量等检验要求。分子生物芯片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检验手段,指的是在支持物上固定好大量的探针分子,固定好后与标记样品之间进行反应或杂交,然后根据自动化仪器检测到的'反应或杂交信号来对样品中靶分子数量进行判断。另外就病原菌检测来说,目前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病毒、细菌的基因组测序工作,并根据每种微生物的特殊基因制成具有代表性的一张芯片。这样一来,就看将可检测标本中有无病原体基因表达以及相关情况进行反转录,就能够有效的对患者感染和感染病源宿主、进程反应进行综合判断。

目前在临床中用来检验生物活性物质的方法种类比较多,其中最基础、最关键的技术主要是以抗体为基础,这也是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检验技术比如当前在各种异生质以及生物活性物质检测中已经成功的应用了免疫分析联合磁性修饰技术。在纳米磁表面固定一定的特异性抗原或抗体,以化学发光物质、荧光染料、放射性同位素、酶等物质作为检测基础,相较于传统微量滴定板技术来说,该技术具有灵敏、快速、简单等多方面优势。在vanhelden等人的研究结果中显示,将快速、高效的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联合与抗体连接的纳米磁性微球组成自动检测系统,目前已经在hiv-1和hiv-2检测中得到成功应用.另外目前也已经建立了在人胰岛素检测中应用的全自动夹心法免疫测定技术,其中也需要借助碱性磷酸酶标记二抗、蛋白纳米磁性微粒复合物以及抗体。

随着相关人们对分子蛋白质组学的深入研究,目前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整体上来说,部分结论还是存在着相互矛盾、众说纷纭等缺陷与不足,比如在以seldi-tof-ms(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为代表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中不能很好的体现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肿瘤标志物。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该技术自身就存在限制性,如重复性、敏感性,而且在具体检测过程中检测设备在确认每一峰值蛋白的时候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二是在选择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时候是否合理,如果选择不合理的话,就会出现某一蛋白组模式反映的仅仅只是代谢紊乱、炎症反应或者是肿瘤的特异性;三是就不同的实验室结果来说,其标本处理过程差异、结果可比性等都难以确认。因此,如果在医学检验中需要加强对分子蛋白组学的广泛应用,深入解决这些问题尤为重要,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医学检验中将seldi-tof-ms技术的革命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就在医学检验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定量pcr,另一方面是实现pcr的全自动化。比如通过对集检验与扩增为一体的一次性试验卡的应用,就能够很好的处理pcr污染的问题,或者是还可以推广和普及从制备到检测标本整个过程的相应自动化仪器以及全封闭系统,这对pce交叉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目前在临床科研中,除了对pcr增强研究力度,同时也加强了对q复制酶扩增系统、3sr(自限序列扩增系统)、tas(转录扩增系统)、sda(链置换扩增系统)、lcr(连接酶反应)等体外基因扩增技术的应用。另外人们也逐渐开始更加关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质量控制以及标准化两个方面,尤其是卫生部颁布、推广的pcr实验室管理办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pcr技术的健康发展。

结语:总的来说,随着不断成熟和完善的基因克隆技术以及基因测序工作,目前我国已经逐步进入后基因时代,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于医学检验来说,通过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不仅仅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的获得疾病检验结果,为患者疾病的确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大大节省了医疗资源,对我国医疗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进展[j].王海英.当代医学.(06)。

[2]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j].李鹏.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03)。

[3]为21世纪中国检验医学事业崛起而奋斗--写于本刊更名之际[j].杨振华.中华检验医学杂志.(01)。

[4]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的思考[j].陈婷梅,尹一兵,冯文莉,涂植光.中国高等医学教育.(08)。

[5]医学检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张继瑜,王前,郑磊,裘宇容,亓涛,熊石龙,李海侠.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01)。

[6]临床检验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与体会[j].曾涛,马丽.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12)。

[7]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实验教学中的應用[j].曹丁,李文建.中国医药指南.2013(03)。

科学家的分子生物学论文(通用17篇)篇八

新学期伊始,学校举行晒课活动,我首当其冲,3月9日执教了一节以文带文课。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带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童年的朋友》。

今学期,我校部分班级践行语文主题学习,我赫然在列。拿到厚厚的七本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还真的不知道怎么教才好。好在有朋友帮助、同事支持,有人传来语文主题学习教案、课件,有人编制学生预习单,我校三位平行班老师划分了备课任务,减轻了备课负担。好像一切都朝向有利于教学的“明亮那方”发展,可是,当晒课活动摆在眼前时,还是局促不安。校内公开课,没有证书,没有奖励。但是,这次公开课以我为开端,要为参与语文主题学习的老师树立榜样,绝对不能大意。

备课时,我在整体预习、基础阅读、精品阅读、以文带文、群文阅读等课型之间徘徊,不断追问上一节什么课才好?既然率先垂范,当然选最常用的课型,于是以文带文课走到了我的眼前。此时,恰好学到《冬阳・童年・骆驼队》,学习这篇课文带那篇文章呢?课内的还是课外的?其实,带哪篇文章不重要,重要的是“主题”的确定,只用确定好了“主题”才能选择带哪篇文章。语文主题学习,最难的就是“主题”确定,整体预习、口语交际、习作指导等课型主题明确,容易操作;要确定以文带文、精品阅读、群文阅读等课型的.主题就颇费周章了。我看,语文主题学习的“主题”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一节课学习目标的缩影或者说是学习内容的集合。传统语文教学的最大诟病是教学内容不清不楚,乃至一篇课文学三节课学生都不知道学了啥。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突围,采用语文主题学习,由单篇教学改为大单元整体教学,问题照旧。语文主题学习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每一单元的“主题”却不能成为每一课时的“主题”。《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精彩童年”,以“童年”为主题编排课文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但具体到每一课时中却并非如此。因为“童年”只是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而每一课时需要关照语言文字训练的学习主题。虽然写作特点、文章结构、思想情感都可以成为“主题”,但落实到备课中却并不容易。

我备课的惯用思路是先冥思苦想再网络搜索,最后取众家之长确定这节公开课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中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语言描写在中年级段学过,到了五年级只是复习而已,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需要重点学习。此时,我想到了刚刚给学生批阅的一篇作文,写的是“我的班主任”,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都不到位,更谈不上心理描写了。于是,我的上课思路就出来了,先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并明白这样写的好处;再学习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童年的朋友》,让学生找出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并说出这样写的好处;最后修改习作,用上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即使能用上一个也算是教学的成功。

教学思路很清晰,落实到课堂上也算成功,却依然有需要思考的地方。

首先,课堂教学的节奏太快,有的学生显然跟不上趟。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中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的好处,学生只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才能明白好在哪里,对主要内容的把握却费时费力。课后反思,这是没有让学生预习课文的结果。前两天,听中学部七年级的语文主题学习课,课前给学生发学习单引导学生预习课文,不失为一种好做法。

其次,整节课大部分时间是优秀生在动,后进生在等。课堂必须关注后进生,这是考试的需要也是师德在课堂上的彰显。怎么关注后进生?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人人有事做”?我不禁想到了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人人有事做,优秀生在教,后进生被教,没有人闲着才会课堂秩序井然,才会大面积提高课堂效率。

最后,像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学生在课堂上用了一次就永远会用了吗?显然不行,这需要反复练习。也就是说,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的学习运用不仅仅是这一节课的“主题”,还应该成为很多节课的主题,如此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在语文教学中,即使语言文字训练也不是举一反三,而是反三归一,没有大量的读写训练,学生很难运用自如。

不可否认,语文主题学习中课时“主题”的确定是个难题,涉及到文学和写作专业的问题。评课时,吴新利老师曾说,看来需要把文学概论和写作概论翻出来看看了。多年任教小学语文,因为课程标准反对概念教学,即使“比喻”也禁止在课堂上出现,老师们对文学知识和写作知识都渐趋生疏了,今日再次提起,已是捉襟见肘。此时,我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只有“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你才可以说:为了上好一节课,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的”。

上了一节语文主题学习课,蓦然发现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学习思路。只有不断学习的老师,课堂上才会充满活力和张力。基于此,我想,我的课堂,我的语文教学,甚至于我的生活都需要调整了。

科学家的分子生物学论文(通用17篇)篇九

0前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安全性要求农产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的物质或因素,它关系到人体健康和社会稳定。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农产品安全已成为事关人民健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及时、安全、准确地检测出农产品中的病原微生物是农产品安全检测的重要内容。随着农产品分析物质的不断微量和痕量化,农产品基质的不断复杂,仅使用传统分析技术已难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分子生物学技术不仅可以简化前处理过程、而且操作简便、检测成本低、安全可靠,且能进行特异性处理分析,其在农产品分析中占据越来越高的比例[1],目前在农产品检测中常用的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分析技术(elisa)、基因芯片技术、分子印迹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试纸条快速检测技术、流动注射免疫分析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biosenso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解决了传统农产品前处理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1酶联免疫分析技术。

酶联免疫分析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荷兰学者weeman与schurrs和瑞典学者engvall与perlman几乎同时提出的。最初elisa主要用于病毒和细菌的检测,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广泛应用于抗原、抗体的测定,范围涉及到一些药物、激素、毒素等半抗原分子的定性定量检测。它是在ria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它利用酶标记物同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免疫反应与酶的催化放大作用相结合,既保持了酶催化反应的敏感性,又保持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极大的提高了灵敏度,且克服了ria操作过程中放射性同位素对人体的伤害。酶联免疫分析法在农产品安全检测中最为常用[2]。农兽药残留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包括待测物选择、半抗原合成、人工抗原合成、抗体制备、测定方法建立、样本前处理方法和方法评价等步骤。elisa具有样品前处理简单,纯化步骤少,大量样本分析时间短,适合于做成试剂盒现场筛选等优点,使其可试验快速现场监测,是现阶段农产品安全检测领域应用较多的一项检测技术。目前酶联免疫检测的农、兽药残留种类主要包括:有机磷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有机氯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兽药类等。

1.2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该技术诞生于1985年,由美国cetus公司和加州大学联合创建。pcr技术利用变性与复性原理,在体外使用dna聚合酶,在引物的引导和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的.参与下将模板在数小时内进行百万倍扩增。该技术可选择性地放大特定的dna序列,因此在农产品致病性微生物检测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实时定量pcr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该技术通过直接测定pcr过程中荧光信号的变化,利用电脑分析软件对pcr过程中产生的扩增产物进行动态监测和自动定量,从而成功地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而且,使用实时定量pcr技术不需要进行凝胶电泳,避免了交叉污染,使反应具有更强的特异性和更高的自动化程度。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重pcr[4]、标记pcr和不对称pcr等多种不同的pcr方法都被应用于农产品检测中,它们的应用使pcr技术拥有了更高的灵敏度和更短的周期[5]。

1.3试纸条快速检测技术。

试纸条与试剂盒相比较具有更加易于携带、检测更加迅速等优势。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特别是现场快速检测,并不一定需要对每个样品都获得定量数据而只需要定性地判别出某个样品是否含有某种农兽药,含量是否超过规定标准既可[6]。因此只需要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就可以获得结果的快速检测试纸条是最为合适的检测工具[7]。试纸条技术与试剂盒相类似,其特点是以微孔膜作为固相载体。标记物可用酶或各种有色微粒子,如彩色乳胶、胶体金、胶体硒等,以红色的胶体金最为常用。固相膜的特点在于其类似滤纸的多孔性。液体可穿过固相膜流出,也可以通过毛细管层析作用在膜上向前移行。常用的固相载体膜为硝酸纤维素膜、尼龙膜等。试纸条技术主要包括酶标记免疫检测技术(immunoenzymelabelingtechnique)和胶体金标记免疫检测技术(immunogoldlabellingtechnique)。酶标记免疫检测技术是以酶为示踪标记物,而胶体金标记免疫检测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记物,应用于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新型免疫标记技术。

1.4流动注射免疫分析技术。

流动注射免疫分析法是将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重现性好的流动注射分析与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免疫分析集为一体。这种分析方法具有分析时间短、需要样品量小和操作简便等特点[8]。利用fiia对一些样品分析,测定耗时不足1min。fiia有:均相fiia和非均相fiia。流动注射免疫分析主要包括:流动注射脂质体免疫分析技术、流动注射荧光检测、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检测、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检测和流动注射电化学检测。利用fiia是一种灵敏性、专一性、准确性好、快速、节约成本的方法,样品也不需要预处理和富集。

2结语。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农产品的跨区域、跨国际流通,对农产品病原菌的检测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出发,准确、快速、经济的检测方法是农产品安全检测的发展方向。尽管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具有诸多优点,但目前它们大多处于实验室阶段,不能广泛应用于实践,仅能作为标准检测方法的参考。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快研究步伐,建立真正实用的农产品快速检测方法。产品快速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5]雷永良,王晓光,叶碧峰,梅建华,柳付明,陈莎彬,兰进权,李永芬,陈秀英.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在食品污染物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4):828-830,857.

科学家的分子生物学论文(通用17篇)篇十

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将细胞分子生物学作为生物学一级学科的学位课程,包含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态学等11个生物学二级学科。扬州大学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目前设有27个学院,11个生物学二级学科分散在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农学院、兽医学院、医学院,各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也较广泛,如何适应这种多学院、多学科和多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提高教学效果,扬州大学不断进行尝试、改革,构建了适合各二级学科培养目标要求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教学体系,现将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考核方式介绍如下。

细胞分子生物学是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发展而兴起的一门较新的学科,是一门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基因对细胞活动调控以及各种细胞结构的形成和功能执行的科学[1]。对生物学专业的研究生来讲,本科阶段都学过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这2门课程,因此研究生所开设的细胞分子生物学课程体系应该和本科生的课程体系有所区别。由于传统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教材与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在内容上有很多雷同,若采用这些教材,很容易使研究生对该门课程失去兴趣。扬州大学将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4个部分:细胞结构、细胞遗传、细胞代谢与调控、细胞发育,该校没有选择任何固定教材,仅仅指定少数最新出版的教材作为参考书,如韩贻仁主编的'分子细胞生物学[2]、geraldkarp主编的cellandmolecularbiology:conceptsandexperi-ments等[3]。

扬州大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的授课对象差异比较大,学生的来源和专业背景也不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使用开放式教师、开放式教学和开放式课堂的教学方法。

2.1开放式教师。

以往的研究生课程都是由固定的教师一上到底,由于教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对细胞生物学各个领域的前沿知识都熟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扬州大学采用不固定教师上课的制度,跨学科跨学院请资深教师进行授课,确保学生能够了解该领域的基本知识与前沿动态。设置的4个部分教学内容中,每一部分由1~2位专业教师负责主讲,教师可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根据不同教学模块,设置具体的教学内容,不拘泥于任何教科书进行授课。有些教师的研究方向是植物,对植物细胞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和前沿动态比较熟悉,讲授植物细胞分子生物学可以做到深入浅出,而对动物细胞分子生物学的讲授效果会比较差,因此主讲教师可选择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病毒等研究方向的老师。对于学生,有些是来源于农学院,其背景知识和兴趣侧重在植物方面,而有些来源于医学院或兽医学院,其背景知识和兴趣侧重在动物方面,这就要求选择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开展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

2.2开放式教学。

由于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之一,因此在把握现有教材和参考资料的基础上,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将细胞生物学相关领域的新进展、新知识、新方法介绍给学生,拓宽学生知识的深度、广度,培养其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

在每一个教学模块中,教师可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讲解不同侧重点的专题。如细胞结构部分包括讲了2个专题,一个是细胞内膜系统:结构、功能、蛋白质分选和膜泡运输,另一个是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内膜系统一般是指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核、溶酶体和液泡(包括内体和分泌泡)5类细胞器膜的总称,而广义的内膜系统概念也包括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细胞核等细胞内所有细胞器膜的总称。在本科细胞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这些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发生是分别独立介绍。虽然这些细胞器具有各自独立的结构和功能[4],但它们又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它们的膜结构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转换的机制则是通过蛋白质分选和膜泡运输来实现的。在讲授内膜系统时,可通过蛋白质合成这条线将这些相关内容串联起来讲述。由于核糖体在蛋白质合成上与内膜系统互为一体,因此将核糖体也加入进来,同时向上讲可以提及细胞核中核糖体大小亚基及mrna的合成,向下还可讲述细胞膜上的蛋白功能,从而用蛋白质合成一条线将细胞的三大结构即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联系了起来。同时,也启迪研究生自己去找线索,找出一根主干,将尽可能多的内容串起来。又如细胞骨架对于维持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以及在细胞运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和细胞分化分裂等一系列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对细胞骨架的研究是近代生命科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它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大型分析仪器的应用和实验方法技术的改进。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可重点向学生讲解细胞骨架的研究方法,包括每种方法的原理、基本过程和结果分析,以最新的国外权威期刊上发表的细胞骨架方面的论文为例,向学生介绍细胞骨架的研究是如何开展的。

2.3开放式课堂。

研究生课堂和本科生课堂相比,讲授内容量非常大。笔者一般会在课后将课件提供给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不用花太多精力记笔记,而是将主要精力集中到听课上,跟着教师的引导考虑问题,这样使其思维保持很高的兴奋度,且感到疲劳。在严格遵守课堂纪律的前提下,在上课时要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性。课后要让学生自己阅读指定或推荐的原始文献,或者让他们自己到网上查阅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以此可培养学生阅读文献、查找资料、进行科研的能力。

作为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细胞分子生物学的考核以考试为主,考虑到研究生学习细胞分子生物学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利用学到的细胞生物学知识解决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实用性较强,因此笔者选用开卷考试的形式,所出的试题都是综合性的分析题,在考场内学生可以查阅任何参考资料,但参考资料中没有现成的答案,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通过仔细分析才能得出答案。这种考核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情况,检验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以后教学的开展。

4参考文献。

[2]韩贻仁.分子细胞生物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3]geraldkarp.cellandmolecularbiology:conceptsandexperiments[m].(3rded).王喜忠,丁明孝,张传茂,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科学家的分子生物学论文(通用17篇)篇十一

在学习上,我们经常会要遇到需要进行对科学家的素养论文写作,由于我们对科学家了解不多,这让我们十分为难。下面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科学家的素养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作为一个大学生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从一个科学家素养培养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科技伦理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做了一些个人的阐述和总结。提高大学生科学家素养的问题已经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科学家素养》是一件很有必要也是很有深远意义的课程。

关键字:大学生,社会责任,创造性思维,科技伦理,人文素养。

杨叔子院士在论述科技与人文的关系时曾经说过:“科学与人文,是一个人实现高度完美的双翼,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现繁荣富强的双翼;只有双翼腱劲,才能冲霄而上,长空竞胜。”我个人是非常认同这句话的。

(一)专业知识缺失。

现在的应试教育导致很多大学生在大学的生涯中,对所学的专业知识的深入程度并不够,很多大学生都是会本着以应付期末考试为目的,大学四年只是为了一张毕业证和学位证,在这种消极心理和侥幸心态的促使下,学习专业知识就变成了一项任务,而不是因为对专业知识的喜欢去深入的学习它。这种思想导致每年毕业大学生的专业能力越来越下降。

(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的发展,一系列外来事物的引进导致我们的社会正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已经变得越加明显。据统计,现在大学生在就业三年之内的跳槽率高达98%。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当代的大学生对人生的规划不够完善,思想不够成熟,不能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工作,这种行为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一个鲜明的体现。

(三)思维方式的缺失。

作为一个大学生在思维方式的缺失这方面我是深有感触的。在以前不论是布置作业还是考试,学生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动脑筋开始思考,但是随着通讯的便利,使用手机、电脑在网上查询作业题答案,考试作弊的现象越来越多,甚至演变成一种合理的存在的现象。这种越来越缺乏思考的学习方式必定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变的机械化器,失去对问题思考的能力。

作为一个科学家,在以前所有人的眼中是一项很伟大且神圣的职业,但是近年来各种知名院士,学者涉嫌剽窃的新闻层出不穷,这些负面新闻充分的反映出当代的科学学者在科学家素养知识方面的缺失是很严重的。

俗话说科教兴国,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除过个人专业知识方面的苦学深造之外,在社会责任感,思维方式以及具备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所特有的素养方面的改进和提升也是很重要的。

二、我国大学生科学家素养能力中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的传统观念错误。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跟风,攀比心理盛行。哪家的孩子奥数拿了国奖,周围的所有邻里街坊就都开始私下给孩子请家教,做辅导,周末报班,暑期补课,一系列的举措下来,所有的孩子都变成应付考试的天才,在科学家素养能力中的创造性思维就被扼杀的决绝果断。

(二)应试教育的缺陷。

当代的应试教育一直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论是文理科,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一直没有停止过。好多的理科天才都倒在了英语的怀抱下,继此与他们心目中的象牙塔背道而驰。又有多少学生因为高考失利,仓促的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这些事例,明显的刻露出应试教育的缺陷。

(三)社会教育的失败。

中国的社会教育过于强调对知识的获取,却另一方面的把社会教育的天平倒下。摔倒不敢扶,食物不敢吃,好心被诬告,这些社会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社会教育的缺失。社会应该在学校,公众场合多做一些深化公众思想的工作,时刻把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表现出来,体现社会教育的必要性。

(一)责任与伦理的含义。

的行为都会对世界造成影响。对伦理责任的传统理解就是责任即义务,其实义务是责任,但责任并不一定就是义务。现代意义上的伦理责任,是指个人和团体应当做与其角色相应的有利人已之事和承担有害人已之后果。

(二)科技伦理责任的内涵。

科技伦理责任的内涵,就是科技活动主体在科技活动中履行伦理责任、实施伦理责任行为的最终目的和根本动机,它也是科技伦理不断前进的动力与方向。由于科技活动主体在精神境界及其生存状况上存在差别,因此,他们在科技活动中实施具体的责任行为的动机和目的就可能不尽相同,但从总体而言他们的最终目的应当都是为了使科技不危害人类,造福于人类。

(三)科技伦理的重要性。

科学家的科技伦理责任就是指科学家应对其言行及科研成果的社会运用所产生的社会后果承担责任。科学家掌握着先进的科学知识,对科研成果的应用具有理性的预测能力。科学家的社会属性决定了科学家团体作为科技引领人的重要性,决定了科学家应承担更多的伦理责任,包括社会责任。

科学家们都承认自己对科学负有责任,但在负什么责任上却有分歧。相当部分的科学家认为,他们只有发展科学知识的责任,即追求真理知识系统的扩展和完善,他们的惟一目的只是追求科学的真理价值而非其他,对于科技成果的社会运用及由此产生的伦理责任和社会责任问题,他们与此无关或者无能为力。而另一部分科学家和公众则认为,除了科学创新的责任外,科学家还应负一定的伦理责任和社会责任,特别是在科技成果运用中的伦理责任,科学家决不能回避。其实,这一分歧恰恰是对科学价值的不同理解所致。如果一味坚持科学价值中立,就会对科学成果可能带来的破坏性后果缺乏清楚的认识与有效的防范,也会使人们对科学社会功能的评估有失客观。

参考文献。

[1][英]j.d.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本·戴维.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3]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出版社,1984。

[4]余谋昌.高科技挑战道德[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5][杨怀中.现代科技伦理学概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20xx。

[6]刘易斯·科赛.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xx.

[7]威廉·布劳德,尼古拉斯·韦德.背叛真理的人们——科学殿堂中的弄虚作假[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xx.

科学家的分子生物学论文(通用17篇)篇十二

全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旺盛需求,极大地推动了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已经成为国内高校设立最多的专业之一。目前我国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强调综合素质教育,采取宽口径、厚基础培养模式,培养专业知识全面的研究型、通识型营销人才;二是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强调培养具备实际工作技能的应用型营销人才。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面临深度调整,市场营销专业是对经济发展最为敏感的专业之一,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企业对营销人员的要求将发生较大改变。新建本科院校,在生源、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研究水平、社会资源等方面与传统本科院校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市场营销专业该如何创新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本文以成都工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探讨新建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1营销人才培养方案现状。

成都工业学院(下称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经历2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营销人才。但升本后的营销专业该如何发展,如何培养特色营销人才?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和重新梳理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市场营销专业的行业导引不明确。学校升本后,明确了培养“应用型”营销人才,但是专业课程偏重于传统营销理论的学习,看似“高大上”,实则不接地气,行业针对性不强,学生普遍感觉学不到实用的东西,加之实训环节与行业衔接不紧密,培养的学生缺乏行业核心竞争力,毕业生就业呈严重的低端化趋势。

其次,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特色。理论课程设置具有较明显的“大营销”体系烙印,强调宽而全,与其他院校的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差别不大;职业能力培养方案不系统,虽然设置了多个能力训练专周,比如市场营销策划专周、商务谈判专周、推销实务专周等,但多为课程导向,有时会成为教师理论教学体系的延伸,达不到能力训练的目的;对营销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研究不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能力训练项目缺乏针对性。

最后,实训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效率低。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校内实训资源在院系之间无法共享,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营销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二是校外实训的行业融入度比较低,多为走马观花式的感官认知,没有形成真正的校企联合培训模式;三是学生的校外实训多集中在终端营销岗位,很难接触到行业的完整营销过程,对营销活动的认识较为片面,对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营销等环节更是知之甚少。

2重新定位专业特色。

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着培养行业性营销人才的原则,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进程,将专业特色定位为:依托本校工科传统优势,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以市场为导向、行业为引领,着重培养系统掌握市场营销理论、具备工业企业基础知识、熟悉工业品营销环境和营销技能,行业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应用型营销人才。

第一,机械电子类工科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优势专业,积累了丰富的学科和行业资源,培养行业性营销人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第二,可以有效摆脱营销人才市场激烈的低端化竞争;第三,工业企业对营销人才的综合素质、行业知识水平以及国际化视野等要求较高,系统学习有助于特定行业营销人才的培养;第四,有助于与其他院校营销专业形成差异化竞争、错位发展。

3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31人才培养方案创新。

(1)发挥工科院校专业优势,强化职业导引。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结构,在制定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工科基础知识植入专业课和实训专周之中。设置两门以上工科基础课程为市场营销专业基础课、两门工科课程为专业选修课;实训环节突出工业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设置erp模拟对抗实训、工程训练、生产管理实训等几个专周,其中工程训练在校内的校办工厂完成,生产管理实训则是在校外企业由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团队指导完成。

(2)专业课程设置重视专业能力特质培养。我们通过系统研究发现,工业企业最看重营销人员的7大能力特质:营销策划与管理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较全面的行业知识、国际化视野。于是在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中针对性地设置相应课程,并且规定每门课在授课时安排不低于三分之一课时用于相应能力的实训和拓展,每门专业课最后留出2~4学时,特聘企业专业人士传授实践经验。

(3)系列专题讲座。有计划地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有经验的行业管理人员和工业企业营销人员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讲座采用6+4模式。即安排6个管理能力与营销能力特质讲座和4个专业(行业)知识讲座。

32实训教学体系创新。

(1)校内实训资源协同创新。长期以来,我院校内实训资源大多都是分专业以系部为中心构建的,各实训室资源相对独立,实训设施仅服务于所在系部的实训项目,使用与日常管理权限也属于系部,外系部、外专业的学生基本不可能接触到更不可能实际操作这些实训资源,实训资源使用效率受到极大限制。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定位是“应用型工业企业营销人才”,工科实训资源是实训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寻求从管理制度上打破原有的实训资源部门管理模式,释放实训资源活力,逐步实现校内实训资源共享是实训体系创新的重要环节。

设计实训流程和编制实训资料,学生到企业实训1~2周,深度学习企业经营流程。其二,与有实力的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选派优秀学生到企业进行暑期实训和毕业实习,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考量、择优轮换选送。其三,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营销策划和营销实践竞赛,老师全程参与指导,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四,营销策划实训。以团队的形式为企业做营销策划或活动策划方案,企业只需要为学生做一两次企业经营方面的讲座和提供必要的企业经营背景资料,就有可能收获不错的营销方案或创意,学生也能得到实际的锻炼。

33毕业设计创新。

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专业知识面较广,但理论深度不够,要求学生以毕业论文的形式对营销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毕业设计应该与具体的营销实践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鼓励以原创的营销策划方案作为毕业设计。营销策划和执行能力是我校营销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特质之一。可以由指导老师指定具体的企业和产品,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学生在调研的基础上完整写作一份营销策划案,以此考量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并以创业策划方案作为毕业设计。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必然对创业项目充满期待,通过写作创业策划书,一方面在写作过程中重新系统梳理一次项目经营前景和项目运作流程,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指导老师处得到较专业的创业指导。

(3)鼓励与工科学生联合完成毕业设计。营销专业学生和工科专业学生联合完成毕业设计可以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营销专业学生负责前期的需求信息收集与分析工作和后期的市场推广策划,工科学生在前期需求信息的基础上完成新产品设计,双方合作不仅锻炼团队协作精神,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系统检验。

科学家的分子生物学论文(通用17篇)篇十三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安全性要求农产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的物质或因素,它关系到人体健康和社会稳定。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农产品安全已成为事关人民健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及时、安全、准确地检测出农产品中的病原微生物是农产品安全检测的重要内容。随着农产品分析物质的不断微量和痕量化,农产品基质的不断复杂,仅使用传统分析技术已难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分子生物学技术不仅可以简化前处理过程、而且操作简便、检测成本低、安全可靠,且能进行特异性处理分析,其在农产品分析中占据越来越高的比例[1],目前在农产品检测中常用的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分析技术(elisa)、基因芯片技术、分子印迹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试纸条快速检测技术、流动注射免疫分析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biosenso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解决了传统农产品前处理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1酶联免疫分析技术。

酶联免疫分析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荷兰学者weeman与schurrs和瑞典学者engvall与perlman几乎同时提出的。最初elisa主要用于病毒和细菌的检测,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广泛应用于抗原、抗体的测定,范围涉及到一些药物、激素、毒素等半抗原分子的定性定量检测。它是在ria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它利用酶标记物同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免疫反应与酶的催化放大作用相结合,既保持了酶催化反应的敏感性,又保持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极大的提高了灵敏度,且克服了ria操作过程中放射性同位素对人体的伤害。酶联免疫分析法在农产品安全检测中最为常用[2]。农兽药残留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包括待测物选择、半抗原合成、人工抗原合成、抗体制备、测定方法建立、样本前处理方法和方法评价等步骤。elisa具有样品前处理简单,纯化步骤少,大量样本分析时间短,适合于做成试剂盒现场筛选等优点,使其可试验快速现场监测,是现阶段农产品安全检测领域应用较多的一项检测技术。目前酶联免疫检测的农、兽药残留种类主要包括:有机磷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有机氯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兽药类等。

1.2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该技术诞生于1985年,由美国cetus公司和加州大学联合创建。pcr技术利用变性与复性原理,在体外使用dna聚合酶,在引物的引导和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的参与下将模板在数小时内进行百万倍扩增。该技术可选择性地放大特定的dna序列,因此在农产品致病性微生物检测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实时定量pcr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该技术通过直接测定pcr过程中荧光信号的变化,利用电脑分析软件对pcr过程中产生的扩增产物进行动态监测和自动定量,从而成功地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而且,使用实时定量pcr技术不需要进行凝胶电泳,避免了交叉污染,使反应具有更强的特异性和更高的自动化程度。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重pcr[4]、标记pcr和不对称pcr等多种不同的pcr方法都被应用于农产品检测中,它们的应用使pcr技术拥有了更高的灵敏度和更短的周期[5]。

1.3试纸条快速检测技术。

试纸条与试剂盒相比较具有更加易于携带、检测更加迅速等优势。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特别是现场快速检测,并不一定需要对每个样品都获得定量数据而只需要定性地判别出某个样品是否含有某种农兽药,含量是否超过规定标准既可[6]。因此只需要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就可以获得结果的快速检测试纸条是最为合适的检测工具[7]。试纸条技术与试剂盒相类似,其特点是以微孔膜作为固相载体。标记物可用酶或各种有色微粒子,如彩色乳胶、胶体金、胶体硒等,以红色的胶体金最为常用。固相膜的特点在于其类似滤纸的多孔性。液体可穿过固相膜流出,也可以通过毛细管层析作用在膜上向前移行。常用的固相载体膜为硝酸纤维素膜、尼龙膜等。试纸条技术主要包括酶标记免疫检测技术(immunoenzymelabelingtechnique)和胶体金标记免疫检测技术(immunogoldlabellingtechnique)。酶标记免疫检测技术是以酶为示踪标记物,而胶体金标记免疫检测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记物,应用于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新型免疫标记技术。

1.4流动注射免疫分析技术。

流动注射免疫分析法是将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重现性好的流动注射分析与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免疫分析集为一体。这种分析方法具有分析时间短、需要样品量小和操作简便等特点[8]。利用fiia对一些样品分析,测定耗时不足1min。fiia有:均相fiia和非均相fiia。流动注射免疫分析主要包括:流动注射脂质体免疫分析技术、流动注射荧光检测、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检测、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检测和流动注射电化学检测。利用fiia是一种灵敏性、专一性、准确性好、快速、节约成本的方法,样品也不需要预处理和富集。

2结语。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农产品的跨区域、跨国际流通,对农产品病原菌的检测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出发,准确、快速、经济的检测方法是农产品安全检测的发展方向。尽管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具有诸多优点,但目前它们大多处于实验室阶段,不能广泛应用于实践,仅能作为标准检测方法的参考。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快研究步伐,建立真正实用的农产品快速检测方法。产品快速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5]雷永良,王晓光,叶碧峰,梅建华,柳付明,陈莎彬,兰进权,李永芬,陈秀英。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在食品污染物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4):828-830,857.

[6]黄小燕,梁珠娴,李繁,鲁玉花。盐酸克伦特罗快速检测试纸条的应用探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s1):446-449.

科学家的分子生物学论文(通用17篇)篇十四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结果与分析。

2.1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的调查。

2.2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评价。

2.3学生对现有授课方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2.4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总体评价。

3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1]陈淑阳.喹诺酮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d].杭州:浙江大学,.。

[3]唐炳华.生物化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4]查锡良.生物化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科学家的分子生物学论文(通用17篇)篇十五

摘要: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其与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神经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学科的交叉渗透大大推动了科学发展,对培养研究型拔尖人才起着关键作用。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日益增长的知识技术与课程学时不足这一矛盾成为了影响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控制ppt课件信息量,将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并开展网络化教学、动画教学、双向互动教学等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从而解决少学时情况下的分子生物学教学问题。

目前,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和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林牧渔的科研和生产领域,为了有利于本科生后期专业课的深入展开和研究生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近年来,分子生物学课程已成为了我校动物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7个学院的必修基础课。因此,完善这门课程教学规划,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整体的分子生物学知识体系,对培养高素质的农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学时进一步被压缩,而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进行,该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呈现出爆发性增长态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利用有限的课程学时,使学生既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又熟悉学科前沿,从而保证或者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另外,由于很难通过眼睛直接观察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对象,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抽象能力,也因此造成学生普遍形成分子生物学“难学”的恐课情绪,反过来进一步增加了教学难度。如何帮助学生摒弃对本门课程的错误认识,让他们认为分子生物学“有趣、易学”,也是教师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很多单位均开展了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改革成果。我们根据本院学生的情况,结合兄弟院校已有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

2.1合理安排。

ppt教学内容ppt教学图文并茂、声像结合,不仅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对提高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具有积极意义。但是,ppt教学也存在明显不足。调查表明,43%的学生认为ppt容易导致疲倦,33%的学生认为不便于作笔记和知识记忆,部分学生认为ppt教学“看不到教师的思维过程”、“互动效果差”。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ppt课件信息量过大。教师在讲授拥有巨大信息量的ppt课件时,往往为了追求知识点的全面性而忽视了其逻辑性,重点不突出,导致学生听的时候眉头紧皱,听完之后脑袋空空。所以,控制、减少ppt信息量,降低讲课节奏,让学生从“来不及看、来不及写”变成“有时间想、有时间问”。在控制授课信息量的同时,教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用眼神、肢体语言和学生交流,细心观察学生的肢体语言信息反馈并及时作出调整,对于提高授课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2教学实践与科研进展紧密结合。

学生在学习分子生物学课程时,往往强调了记忆而忽视了理解,没有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导致在碰到真正的'科研问题时仍无从下手,无法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科学问题的解决,进而形成“上课无用论”,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讲授完基础理论的定义、原理、发现过程等内容后,需要举例讲授如何将所学知识用于科学实验结果的分析,解决本科教学到实际科研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比如,在讲授“乳糖操纵子”一节内容时,我们除了讲述乳糖操纵子的序列结构、调控过程和生理意义等之外,还以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用操纵子理论阐述了甲氧西林抗性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并和学生分享、讨论了该研究的意义、热点与难点。这种讲授方式实现了本科生们和科研的零接触,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信心,有利于他们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2.3开展现代网络化教学。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学生们的基本配置,而学生对手机的沉迷程度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体健康。但是微信、qq群等手机应用软件的普及,也很有利于人们之间信息的交流。为了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我们建立了班级学生微信群。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最先进的科研技术与发现分享给班级学生,并引导他们讨论该项研究的意义、实验设计思路和相关实验技术等;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微信群中回答学生的问题,并且这种答疑方式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有利于老师充分认识学生的思考盲点,加强了师生对问题的理解。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这个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要求教师们多方面阅读分子生物学教材书籍和有关文献,加强自身理论和技术水平。

2.4合理利用科研动画教学。

目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不但在科研总体发展上领先于我国,他们在科研动画开发方面的投入也优于我们。美英日等国家的知名高校及nature、science等知名出版集团,均制作了很多画质优良、逻辑严谨、结构清晰、简单易懂并免费的科研动画。将这些动画用于相应知识单元的教学实践中,不但能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更宽广的学术视野。同时,由于这些动画均为英文解说,而大部分学生的专业英文能力不足,需要教师熟悉整个动画所讲述的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将动画分解并逐段讲解,否则这些科研动画在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将大打折扣。

2.5积极组织双向互动式教学。

我国传统的授课方式造成大部分学生上课时懒于思考,更不会主动提问发言,而良好的互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注意力等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展现主管能动性,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提问;同时,定期听取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掌握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差异,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这些双向互动措施都有利于实现课堂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科学家的分子生物学论文(通用17篇)篇十六

分子生物学成为21世纪药学高等教育的核心课程,为适应当前药学高等教育的.探索性、研究性和创新性要求,针对药学分子生物学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我们对药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结合教学实际,设置具有特色的实验课程体系,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内容,充分利用开放式实验室,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并运用合理的实验考核方法,尤其是将实验报告整理为小论文形式,作为成绩评定内容,既保证实验成绩评定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作者:安丽萍王焕琦刘德慧韩笑徐广宇杜培革作者单位:安丽萍,王焕琦,韩笑,徐广宇,杜培革(北华大学,药学院,吉林,吉林,13)。

刘德慧(韶关学院,校医院,广东,韶关,51)。

刊名:硅谷英文刊名:siliconvalley年,卷(期):“”(24)分类号:g52关键词:药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科学家的分子生物学论文(通用17篇)篇十七

检验医学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趋势有二:一是定量pcr;二是pcr的全自动化,如应用扩增与检测于一体的一次性试验卡,可较好地解决pcr污染问题。

除pcr以外的体外基因扩增技术如连接酶反应(lcr),链置换扩增系统(sda),转录扩增系统(tas),自限序列扩增系统(3sr),qb复制酶扩增系统等技术也将由科研进入临床。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卫生部颁发的pcr实验室管理办法对pcr技术应用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为解决pcr交叉污染问题,从标本制备到检测的全封闭系统及相应的自动化仪器已在国内逐步普及。

结语:通过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作用的研究,可以证明,不管是从什么角度看待这两门看似毫不相关的学科,其实有着莫大的联系。

二者如果能很好的结合运用,将会为医学与生物学带来许多好处,并且可以相互发展,相互进步。

参考文献:

[1]黄莲芬.分子生物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16)。

[3]王海英.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进展[j].当代医学.2011(06)。

[4]宫春勇.浅谈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的转变[j].华北国防医药.(s1)。

相关范文推荐

    户外烧烤活动策划方案(优秀16篇)

    通过制定合理的策划方案,我们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创新的策划方案,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思维和创意。秋高气爽,正是同学们外出

    小学数学教学的实用指南(热门19篇)

    范文范本是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学习和分析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写作的规范和技巧。下面是一些范文范本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

    幼儿园财务管理攻略(精选16篇)

    范文范本是通过对成功写作案例的总结和提炼,为学习者提供写作思路和技巧的综合性材料。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意,提高写作水平。

    感恩资助的学生写给教师的感谢信(通用22篇)

    感谢信的撰写过程可以促使我们思考他人的好意和帮助,从而更加珍惜与之间的友谊与关系。接下来是一些感谢信的写作指导,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示。尊敬的xxx:你们

    婚礼主持人的五大技巧范文(14篇)

    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激发出更多创新思维和合作机会,为我们的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接下来,请大家阅读一下这些来自优秀主持人的感言和心得体会,或许对您会有所启发。

    大学生的办公室月工作计划(汇总13篇)

    办公室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工作进度,及时调整工作重点,提高工作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家可以从这些办公室工作计划范文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和优化自己的

    可爱的脚丫丫教案(优质19篇)

    在写作中参考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思路,提高我们的写作效果。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写作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活动目标:1・

    学生的在线学习心得体会(实用17篇)

    通过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指导。下面是一些写得不错的心得体会样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指导和思路。

    家长参与幼儿园中秋亲子活动(通用17篇)

    范本是对某个范畴内最具有权威性和标杆意义的样本,通过学习范本,我们可以了解该范畴的标准和规范。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范文范本,供大家欣赏和学习。1、通过各种

    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范文(19篇)

    范文范本是指那些在某个领域中,具有较高水平和典型特征的代表性文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