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加强民族工作研讨发言材料优秀

时间:2024-11-19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2023年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加强民族工作研讨发言材料优秀》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23年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加强民族工作研讨发言材料优秀》。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加强民族工作研讨发言材料篇一

加强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西部民族地区要加强对发展民族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正确界定中小学艺术教育功能。各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程。不能向以前那样把艺术类课程当成是可有可无的“杂课”,不能只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应重视学习过程的获得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更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重视艺术教育的'潜效应,加强艺术教育,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增加艺术教育资金投入,加强硬件建设。艺术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西部民族地区应抓住巩固“普九”成果的契机,进一步促进学校的硬件建设,利用有限的教育资金,购置各类艺术教学器材,使学校的艺术器材配备上规模、上档次。在教育资金相对困难的情况下,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因地制宜,积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学校购置艺术教育设备;另一方面,要尽量依靠自力更生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条件,自制部分教学用具和器材。如简易的画夹、画架、画板等,鼓励学生自带或自购一些民间民族艺术器材。

引进和充实艺术师资力量,一方面。

力量艺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充实民族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队伍,或者利用国家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招聘一批艺术类大学生志愿者到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展服务,并创造优惠条件鼓励他们扎根民族地区。其次,可以通过严格的考试和面试,从中小学中选拔一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并具备一定艺术知识的年轻教师到师范院校进行专业学习培训,充实艺术教学力量;另一方面,对边远地区、人员较紧张的学校采用假期集中培训,聘请一些有水平的音、美教育专家授课,使教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只有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

注重艺术教育中的学科融合,推广数字艺术教育。民族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要加强艺术学科之间,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如我在语文教学中,融入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教育,让学生按照课本中的内容,扮演不同的角色,充分锻炼和发挥他们的艺术能力,对于语文教学和艺术教育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计算机的推广,民族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推广数字化艺术教育。

开发地方优秀民族艺术文化。民族地区艺术教育要开发优秀地方艺术文化,地方艺术文化是艺术学科重要课程的资源。因此,民族地区中小学要根据艺术课程的需要,充分利用地区艺术文化和自然资源,例如民歌、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开发新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蕴含在其中的文化历史背景,接受家乡艺术文化和自然的熏陶。

总之,艺术教育是义务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中小学要正确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更新教学方法和观念,注重学科融合,推广数字化艺术教育,紧密结合地区优秀民族艺术文化资源,走符合民族地区特色的艺术教育发展之路,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加强民族工作研讨发言材料篇二

;

【摘要】少数民族教师专业发展是关乎各民族团结稳定与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以中学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理论基础,对恩施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基于问卷的实地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当地英语教师发展现状,提出发展策略,改善主客观条件。本研究旨在了解少数民族英语教师生存和发展状况,总结相关教育研究的特点和不足,明确今后此类研究重点,为制定相关政策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师发展和提高其英语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业发展 恩施少数民族 英语教师

一、教师专业发展背景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有利于其个人专业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学校教育的进步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项顺应社会潮流和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伟大工程。根据教育资源信息中心数据分类标准,专业发展是指促进专业生涯或职业成长的各类活动。这类活动包含个体发展、继续教育、在职教育、课程编写、同行合作、研究小组和共同指导等。在现代信息技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有了更宽泛的含义。专业发展远不同于“培训”的概念,而是指使用各种方法帮助教师学会新的技能,并使其开拓教育事业和自身实践、运用新理念探索先进教育内容和教育资源。

2.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提出的“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是中学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中应坚持的价值导向。“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既体现了中国教师群体长期坚持的基本追求,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是传统与变革的有机结合。“终身学习”的理念更多地包含了信息社会背景下对教师专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基于以上中小学教师发展的背景,关于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许多学者做了积极的研究探讨。赵立波(2006)认为,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其职业理想,专业知识,教学行为和教学反思能力。吴利芳(2007)提出,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观念素质、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四方面。可以看出,关于高中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比较少,而且不够系统。我国是“外语教育大国”,中小学在校学习外语的人数接近1亿。英语在中国是作为外语来学习的,并仍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我国英语教育的整体质量以及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但我国外语师资队伍的素质制约了我国外语教育总体水平的提高,以致难以应对21世纪的挑战。因此,对外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进行研究具有特定的现实意义。

为了解当前民族地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2014年8月,我们调研组3人赴湖北恩施苗族土家自治州,对当地部分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了调研。

基于以上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我们设计了一套问卷,包括30道选择题,从三个层面调查少数民族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培训情况和内容怎样;教师成长状态如何;教师发展现状和困难有哪些。调研组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恩施2所初中和5所高中里共120名英语教师进行了考察,并详细分析了当地教师的成长状况,教育政策、社会环境、学校文化、教师年龄、主观能动性、个体认知水平等。这次调研以学校为单位,统一发放问卷。在发出的12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96份,回收率为80%。

1.教师发展的外部环境。

(1)教师培训机会少,效果不明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地64.9%的教师获得培训的机会比较少,9.6%的教师很少获得培训机会。这表明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开辟的途径少,而且重视不够。

参加培训过的教师谈到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时,认为其培训作用达到41%-60%的仅占24.5%,接近半数被培训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实用性低于50%,可见培训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在问到最需要的培训时,54.7%的教师更多的需求是学习学科的新内容、新理念。老师对素质的培训一些内容没有明显需求,如反映时代精神的教育观、学生观、履行责任的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等。

(2)学校设施配备不足,书籍刊物不丰富。关于学校硬件设施和相关专业教学书籍、刊物,很多学校投入不够。例如,在问到“我们学校图书室是否有你的专业刊物?”回答没有的占43.5%,接近调查人数的一半。还有调查“希望学校为你的专业发展做哪些方面的工作?”时,回答是“加大现代设备配置”(13.5%),“订阅书籍”(13.5%)。这说明当地教师希望改善学校硬件和软件的需求还是没有被满足。

2.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现状。

(1)教师教研水平普遍偏低。本次调研显示,当地英语教师教研活动实效性不大,且形式单一,大部分老师们对教育教学理论不感兴趣,理论水平较低。在问卷中,认为最需要培训的内容里面,选择教育理论的老师只占22.6%。教师对学科教学目的、要求、内容没有整体把握,教学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调查还显示大部分教师缺乏从事教学研究的习惯,从没做过此类研究的占14.7%。此项数据表明,将近80%的教师队伍没有意识到研究型的教师的重要性,对提高教研水平持消极态度,教学研究意识比较淡薄。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传统师资职培养只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技能的掌握,大部分中学教师入职前没有系统地学习和研究过教育科研理论。二是因为在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在专业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方面,认为工作任务多,压力大的教师占40.4%,这些任务导致教师没有时间开展科研任务。以下数据清楚地显示出恩施少数民族的在3年内的科研状况:没有写过的占26.1%,写过1的篇占25%,写过2篇的占29.5%。可以看出,80%左右的教师很少对其领域进行理论研究,这与现代社会发展对教师的应具有的专业素养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2)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不足。关于教师反思能力,现代教育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各种评价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判定自己是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问卷中,问到:“您有写教学日记或者观察记录自身教学行为的习惯吗?”11.7%的人选择“从不”,56.4%的人选择“偶尔”。

此外,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意见和问题,教师要做出恰当和积极的评价。在问卷中对“您习惯根据什么来设计教学?”,只有30.9%的教师与学生通过交流调整课堂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这说明大部分教师缺乏教学反思习惯,忽视评价和反思能力,不能运用多种方式总结教学经验。

三、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调查中发现的这些问题,表明教师行业的发展和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教师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来提高当地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

1.改进客观环境。

(1)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教师交流机会,完善本校教研。恩施当地少数民族英语教师中,38%的教师希望学校在教研组建设上多组织集体备课、听课工作,这样能促进新老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教育培训、新课程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在校内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开展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活动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如集体备课、同课异构、说课、议课(评课),开展专题研讨,交流教学经验或心得,研读教育教学理论,撰写论文或案例(课例),开展课题研究,进行业务考核。学校根自身条件,可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讲学,开阔教师视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为教师提供时间和教育资源使其参加进修,提高教学能力与方法。

(2)加强学校软件和硬件设施建设,为教学提供方便。在调查中,很多教师希望学校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在硬件设施方面,学校应该加大现代设备配置的投入,采购一批利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在软件条件方面,学校要有目的地订购教育、教学经典、理论著作和教育期刊杂志,鼓励教师制订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和读书活动,以此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2.提高主观意识。

(1)强化科研意识,更新科研观念。调查反映出当地中学英语教师教研意识较淡。面对新形势和新变化,中学英语教师要尽快地转变科研观念,强化科研意识,要有时代感和紧迫感,尽快完成由“教书型”教师到“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转变。我们与部分教师面谈时发现,教师认为阻碍其专业发展的原因是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教师个人可支配的时间少,这是客观实际。但是,工作任务重并不是影响专业发展的唯一原因,很多教师主观上也没有意识到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运用现有知识、理论和技术去探索新领域,走在理论研究的最前沿,成为某一专业理论的专家。

(2)反思英语课堂,提高教学自我评估能力。从上面的问卷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没有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不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评价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叶澜(1998)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反思能力对教师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英语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老师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在课堂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寻求得到尊重和满足,搭建学生自由发展的平台。在课后,教师还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活动程序等适时进行反思与总结。所以,教师在上完每一节课后,认真地反思与总结,评估自己的“教”与“思”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成为深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研究型”教师。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伴着新教育体制、新课改的推行和实施,新时期下的教育已经不只是单一的传授书面知识,更是一种多变的、更深更复杂的全方位教育。从专业知识技能、人文素养等各方面去不断的学习与探索,不断融入新时代观念,熔铸和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本小组通过对恩施少数民族中学英语教师的调查,分析得出当地教师发展的问题,从教师本身和学校、教育相关部门两个方面针对具体情况提出对策,对他们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本研究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教育质量,还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中南民族大学基本业务费资金项目“民族地区英语教师人文素质发展与专业发展研究(csw14024)

作者简介:陈怡(1990.12-),女,湖北黄石人,中南民族大学在读研究生,英语语言文学。

相关热词搜索:;

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加强民族工作研讨发言材料篇三

;

摘 要 由于受到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和经济的制约,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通过政策上的扶持、经费和师资的保障、办园条件的改善、家长学前教育观念的改变等,以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 边疆民族地区 困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目标要求,对发展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边疆民族地区一般多为山区和半山区,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导致了教育处于弱势地位,特别学前教育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更为明显。民族地区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而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基础,其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败。因此,本文通过对w州3个边境县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探索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的困境,有针对性的提出学前教育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园的数量发展不均衡,学前教育的公平性难以保证

在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与城市相比相差悬殊,无法满足农村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在边境地区,不论是多么贫困的县,在城区都有较为先进的公办或民办幼儿园,幼儿入园率也很高。但是,在农村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人口居住分散,家庭贫穷,大多数的家长文化程度较低,思想观念保守落后,没有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的没有迫切的需求,固守6、7岁入学的观念,将子女“放养”于家中,致使幼儿园在边境农村地区投资不可能获利,因此民间力量也不愿意投资办学前教育。

在调查的3个县中,只有城镇附近的村寨有幼儿园,远离城镇的村寨几乎没有幼儿园,绝大部分农村儿童没有条件接受专门的学前教育,学前班就成了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主要方式。但是,从2001年起国家实行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后,严重影响了农村学前教育。这是因为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主要依靠小学附设的学前班完成,这些地方的学校被撤并后,学龄前儿童就要到几里甚至是几十里外的附设有的学前班地方去入园(班)。公路畅通的地方有接送车,但来去需要很多时间,且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即便如此,也只能满足小部分有能力支付幼园的所需费用家庭,而交通不便的地方家长只能放弃,导致很多幼儿无法入园致。所以,边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资源普遍向县城倾斜,城区和近郊、乡镇幼儿园密集,偏远乡镇和农村幼儿园开办极少,导致幼儿受教育不公平,且儿童入园率较低的现状比较普遍。

(二)教育资金短缺,经费投入不足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占gdp总量4%这一目标长期以来没有落实,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一直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1.3%。而农村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在边境民族区教育的投入的主要放在“普九”工作上,学前教育被考虑较少,甚至不被考虑。在农村学前班附属于小学,但又不属于义务教育,在收费方面走的是自我发展的道路,且收取的经费并不能做到专款专用,大多放在小学里统筹使用,统筹的结果是学前班获得的经费很少。对一些学校来说,学前班本来就是无足轻重,只是把办学前班作为一种创收的手段。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很多农村学前教育机构设施陈旧、简陋,幼儿的教玩具、活动场地缺乏等困难,甚至不具备基本的办园条件,导致学前教育模式不适应学前教育的要求,很难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要求,不利于实现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初衷。

(三)师资力量匮乏,教师队伍问题突出

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数量少,素质低,待遇差,流动性大。2007年,城市学前教育机构师生比为1:9.2,而边境少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师生比高达1:34,远远高出国家规定的标准(1:6-1:7),出现了学前教育师资严重短缺的现象。另外,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和学历层次偏低,且不稳定。主要是因为:一是幼儿园绝大多数是家族式的民办幼儿园,其教师多为办园者的家属或亲戚朋友,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学历较低,不具备学前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专业的幼师资格证,不能按照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实施保教工作,这大大降低了学前教育质量,制约了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二是教师的工资较低,并且没有任何的福利待遇。三是教师教师身份不明,编制落实不到位,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所以教师队伍不稳定,严重流失。

(四)办园条件差,存在多种安全隐患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多为民办,办园条件较差。大部分办园者为了节约成本利用自家的住房或租用他人的住房、店面房作园舍,利用客厅、店面当幼儿活动室,其光线及通风条件都很差。没有单独的寝室,幼儿不便午休。有些幼儿园没有户外活动场地;有些幼儿园虽有户外活动场地,但却没有或很少有大型玩具。室内设备极其简单,桌椅不规范,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发育;没有消毒设备,饮食卫生得不到保障;校车不达标、司机无证驾驶、超载等问题严重。绝大多数幼儿园没有配备保安、保健医生和医务室,每日晨检流于形式。保育员门槛设置过低,不懂得科学的保教方法。这些都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留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幼儿园在办园理念上存在很多误区,在课程的设置主观随意性较大,为了迎合家长,招揽学生,教材不用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推荐的教材,随意选用一些成本低、未经审定的教材。教学内容以拼音、认字、算术、外语、背诵诗歌为主,每天都要完成一定的作业,导致“小学化”现象。违背了幼儿园“保教”结合的教育宗旨,偏离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幼儿健康发展。

二、对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思考及对策

针对当前边疆民族地区幼儿园集中在城镇,致使农村幼儿平均入园率较低的情况,可以看出幼儿园在农村地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园,这样可以弥补公办经费的不足,可以提供更多的幼儿教育的机会。但应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园的管理:对具备办园条件的优先审批;对不具备办园条件的,要坚决予以取缔。真正做到淘汰低质园,帮扶特色园和优质园,让民办幼儿园能有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空间。

在今后应把增设公办学前教育机构多投向尚未开办学前班的地区,使幼儿园的布园尽可能的合理化。

(二)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确保学前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地方政府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强宣传,认真贯彻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方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设置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专项经费,用于改善贫困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办学条件,为农村儿童就学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切实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保障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权利,促进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以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差距,让农村的孩子们有学可上,提高儿童的人园率。

(三)改善教师待遇,稳定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各种优惠政策以稳定和壮大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一是建立农村学前教师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努力办好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扩大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加大对本科学前教育教师的培养,建立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二是依法为农村学前教师落实编制问题。明确教师的身份,确保其享受教师应有的权利。三是改善农村学前教师的待遇,对在边疆民族地区从事幼教工作的教师还应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四是优化边疆民族地区教师的工作环境,为他们提供各种信息技术支持,使他们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教育理念,防止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被边缘化。

(四)合理规划和建设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机构

一是选择在学前儿童人口比较集中且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乡(镇)至少建设一所标准化中心幼儿园,以满足乡(镇)居民以及周边村寨儿童入园需求,并以此为依托,充分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辖区内各类幼儿园进行管理、指导和业务培训的示范与辐射作用,弥补边境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管理力量的不足。二是充分利用小学撤校合并后的闲置校舍和其他可用资源,鼓励中心村独自办园,邻近村联合办园,或在村小学设立学前班,以方便广大适龄儿童就近接受学前教育。三是在部分比较偏远、贫困、适龄幼儿较少的乡村,应在村公共场所设立幼儿及其家长活动室,由乡(镇)中心幼儿园组织教师或志愿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巡回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同时对家长进行育儿指导。

边疆民族地区虽然经济落后,但是教育资源却非常丰富,如田野里的树枝、树皮、麦秆、农作物种子等都能成为孩子们活动所需的大然材料,容易搜集,并且不用投入大量资金;各类游戏来源于民间,生活气息浓郁,易学易做。在玩教具方面可以利用农村大量存在稻草、秸秆等自然资源,也可以聘请当地工匠制作原汁原味的跷跷板、滑板等。这些资源的使用,既培养幼儿对自然的感情,又节省了资金。所以,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方面我们可以就地取材,选择幼儿喜欢的活动作为教学主要内容,这样让幼儿感到亲切,有探索欲望。

(六)提高家长认识,从观念上改变以往对学前教育的认识误区

由于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家庭教育观念不科学,所以造成了其对后代教育的漠视,致使很多儿童错失了教育的良机。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数增多,边疆民族地区逐渐打开封闭格局,经济也呈上升发展趋势,很多父母思想观念在某种程度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开放和先进意识在进一步加强,这样有利于对家长开展教育,通过政策宣传,使家长逐渐关注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有了对孩子教育选择的意识,也可以促使幼儿园相互之间形成竞争,不断完善自己的办园条件,为孩子的学前教育创造更好的环境。

(七)加强督导,规范办学,扭转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教育主管部门要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法规、文件的要求,加强对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学的督导。通过教学督导,扭转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使儿童的身心能够得到健康发展。

要解决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困难和问题不应仅仅停留于技术操作层面,要站在终身教育的高度去思考,要乘着教育改革之风,积极转变观念,提升教育质量,实现学前教育之本质,才能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基金项目: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滇东南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研究”(课题批准号:09y04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云南文山学院初等教育系)

相关热词搜索:;

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加强民族工作研讨发言材料篇四

;

【摘要】近年来,各地的“民族风情园”景区蓬勃发展,游客可于此有限的“观光场域”内感受无限的民族文化。满族的民俗旅游也备受关注,但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民俗文化旅游所展现的历史与文化其实是当代的重新建构。本文运用文化变迁、民族边界等理论,讨论发展旅游业与提高民族认同、建构民族边界、传承民族文化之间的互动作用。

【关键词】满族;民俗旅游;民族认同;建构边界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一、民族认同相关理论

“认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一種情感上的趋同。那么“民族认同”就是个人对于民族文化和特征的心理趋同,简单地说就是从心理上认同这一民族,在这个民族中有归属感。周传斌教授指出“西方式的‘族群理论’与前苏联/中国式的‘民族理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联系在于其理论指向都是人类社会所共有的分群现象和族类认同现象,区别则在于前者强调的是群体成员的主体性和主观认同,后者则是站在国家立场上,强调客观立场。但它们又有共同点:它们针对的对象是同一个。”在我国的民族理论研究中,金炳镐教授提出“民族认同意识与民族分界意识是对应的客观存在,都是民族意识的一部分;认同和分界实际上又是同时完成的,是在同一认识机制中完成的。”换句话说,就是民族认同的同时也就是承认了民族边界,而民族边界建构的前提就是不同民族内部要能够认同。既然“民族”与“族群”针对的对象一致,那就先来梳理下西方的“族群理论”。

西方人类学界很早就开始关注“族群认同”,其理论一直以来是不断变迁的,有不同的流派,分为文化论、边界论、原生论、场景—工具论、现代—想象论、族群—象征主义论,各理论相互补充。文化论认为族群与族群存在差异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边界论的提出将客观视角转向主观认同,这一理论的集大成者是挪威人类学家弗里德里克·巴斯,他于1969年出版了《族群与边界》一书,认为造成族群最主要的就是边界,这个边界主要是“社会”边界,运用这一有着特定文化价值观标准的族群的排他性,以及族群内固有的归属性特征来界定族群,提出了族群之间是有边界的。台湾学者王明珂还指出,族群与族群边界是在主观认同下的,所以也不能只关注族群的集体现象,也要关注个人的经验和选择,也就是说族群的边界是可变甚至可被利用的。原生论则认为族群认同是亲属认同的延伸。场景—工具论认为族群的界定是多变的,是在功利性的互动场景中变化的。现代—想象论补充了现代民族是被国家意识形态所赋予的,安德森在他的《想象的共同体》中指出,“所有比成员之间面对面接触的原始村落更大的一切共同体都是想象的”,当然想象也并不等于虚假,在想象前已经预设了一个真实的共同体,但是所有的一切都是被想象了的。族群—象征主义论强调族群的符号性与历史性。这些理论都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族群认同的相关特征,都强调族群认同是一种主观态度,其视野也逐渐扩大,认识到了族群边界是可变化的。

但是能否将这些理论直接用于中国的民族认同上来呢?很显然不能。虽然边界论使我们更容易理解少数民族的民族边界,少数民族间和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是忽略了国家层面。中国经过民族识别,用制度或者行政手段固定各民族的边界,民族内部的认同要受制于国家层面的因素,美国人类学者杜磊认为中国的民族认同“一方是族群的自我认同,一方是国家对族群的承认或拒斥,二者的互动缔造了民族—国家时代的族群身份。”从中可以再次看出,中国的“民族”与西方的“族群”有本质区别,虽然他们所“针对的对象”相同,但是国家与政府在中国的民族识别与认同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对于中国的民族认同,要考虑中国的特色,而不能仅仅依靠以上的族群理论。

二、满族的特殊性及民俗旅游业

旅游业,是国家和政府为文化的进一步大发展大繁荣以及经济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等政策的落实而大力支持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地方对各民族地区的民族风情园的建设都加大力度,旨在保护和传承民族地区的传统和文化。而在这一过程中,如刘正爱所言“各地区的民族观光场域,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形式被建构并重构,少数民族的自我认同也因此而不断得到强化。”厦门大学人类学所的彭兆荣教授认为人类学与旅游的相关性在于旅游观光与人类学的田野考察类似,都是通过观察来发现他者与自己的不同,只不过游客更加走马观花,而人类学家重视参与体验。那么从人类学的视角来看,旅游行业的发展,一方面重构了自己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并展示出来,用大家都能看懂的方式将文化阐释出来,就像格尔茨说的“文化就是这样一些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民族旅游的发展也是提升本民族认同非常好的途径之一,而观光客也通过这种民族旅游,真正看见了曾在自己脑海中想象的某民族的共同体,这似乎又能够进一步帮助该民族的民族边界建构。

同样的,满族民俗旅游的开发也是如此,加上满族特殊的历史背景以及群体内成员的成分复杂,他们从其历史和文化传统开始,找寻更全面的集体记忆,然后再在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下的理解,制造民族边界,目的就是使差异得以更好地保持,本民族内部也才能更有效地保证对自己民族的认同。

三、田野点旅游业现状

(一)田野点概述

新宾满族自治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是满族人的故乡,清朝的发祥地。全县总面积4432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有满、汉、朝等8个民族,其中满族人口占70%以上。共辖15个乡镇、14个国营林场、180个行政村,73个農、林、畜场,800多个人参场。历史赋予新宾极为丰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宝贵遗产,是清前期文化、满族风情民俗、皇家寺庙建筑、森林生态及红色旅游的盛地。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4a级景区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随着旅游产业的兴起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新宾县旅游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新宾满族自治县是有着极为强大的先天优势的旅游胜地,近年来有关部门对自治县自身的发展、旅游行业的开发都颇为重视,2016年8月22日,省政府对《抚顺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新宾满族自治县建设文化旅游实验区的请示》作出批复,同意新宾建设文化旅游实验区。

(二)田野点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新宾满族自治县自成立自治县以来,就组织旅游委员会,以推动“以清前史满族文化为品牌”的旅游开发。随着清永陵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新宾作为长白山支脉的延伸部位,与长白山形成“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对游客产生巨大吸引力。加上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辽宁省、抚顺市及新宾县的有关部门进行旅游规划,合理地一步步对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将新宾县建成了一座以清前史迹为重点,以自然景观为衬托的生态民俗旅游县。新宾满族民俗旅游现在打造了自己的品牌,建立民俗文化村落、满族民俗博物馆,并通过多媒体和互联网来宣传和推广。

然而,新宾的旅游业也存在诸多问题。很多学者认为新宾满族文化旅游过于形式化。目前的新宾满族文化旅游开发主要在举办满族节庆活动、建立满族民俗风情园、建设满族博物馆这三个方面上体现。景区内的展览虽以传统为名,但满族的文化生存环境、真实的日常生活,可以说是彻底地形式化了。比如,赫图阿拉城里的“跳神”表演,就十分“走形式”,笔者在田野过程中发现,若不要求看,大神是不会跳的,就算跳也就两三分钟了事,像完成任务一样。其次,新宾民族文化旅游过于商业化。为了经济利益过分地包装也会出现传统文化失真、开发的产品缺乏文化内涵等问题。这对保护满族文化、民风遗俗是不利的。最后,就是开发深度不够,宣传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四、结语

新宾满族自治县旅游业中最突出的是赫图阿拉城景区,展示的是满族所特有的历史、文化、仪式、宗教、舞蹈、食品等。赫图阿拉城主打“清前史”,其对满族历史的描述非常之多,最有特色的是——满族文化历史长廊。这一长廊全长560米,用壁画的形式展示出满族祖先一直到顺治入关前的每一个重要场景。这个长廊就是建构边界的一个典型。对于历史,任何当代人对其都有不一样的解读,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所“想象”的历史,而长廊内所描绘的75个场景都是充满“正能量”的“故事”,包括能唤醒集体记忆的传说(人们对自己祖先的观念往往就是靠这些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传说,而并不是历史课本上所讲的民族溯源)和众所周知的历史事件,用这75个场景建构了满族的历史。

除了历史,赫图阿拉城内还对满族的文化、服饰、舞蹈、仪式等做了展示,这些也是当代人对满族人和满族文化的一种建构,再配上全程讲解的讲解词。讲解词也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想通过最简单的介绍让观光者在有限的观光场域内,完成对这个场域所展现出的一幅充满了“满族”特色的动态画面有最直接的认识,于是这个讲解词站在官方的角度,将游客原有的零散的文化要素和历史记忆根据需要被筛选、重构,并作为满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来重新叙述,本民族的观光者听罢有归属感、认同感,非本民族的观光者则看到了自己与满族的不同。

笔者在田野中发现,大多数满族人对满族文化并没有很深的了解,只是知道父亲或者母亲是满族,自己在登记户口时候就自然而然成为满族,并认为满族和汉族也没什么不一样。但是既然叫了满族就一定要制造出不一样,于是类似“黄狗救了努尔哈赤”这样的传说就被夸大了,也就因此说——狗是满族人的朋友,所以不能杀狗、吃狗。这一传说就建构了满族人的一个习俗方面的“边界”,也因此加深了满族内部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在赫图阿拉城中,随处可见这种被建构的民族边界,建筑的特色、服饰的特色、舞蹈的特色、萨满信仰的特色等,这些也许就是观光场域中对文化的一种建构,而游客又把参观到的与参观之前所了解的联系起来,形成自己心中的理解。但这只是理想状态的情况,事实的情况就是在观光场域中,视觉、听觉、感觉到的一切,已经充满在参观者周围,游客在不自觉中接受了观光场域所展示的一切,于是就按照场域内的描述而接受。放在民族地区的旅游业中,就是在不自觉中加深了该民族的民族边界的认识,建构起来了相应的民族边界,也因此加深了民族认同。可见,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与众不同”的民族,也对该民族的民族认同和建构边界起着重要作用。同样的,正是因为有民族认同和边界意识,才使得各地区民族旅游的侧重点不同,展示的文化也有所不同,这样才吸引了更多游客,才能发展经济,达到双赢。所以说,民族认同、建构边界与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是互动关系,是互相影响的关系。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庞哲(1992-),女,汉族,辽宁辽阳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民族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民族学。

相关热词搜索:;

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加强民族工作研讨发言材料篇五

作为教师,既应有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也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这一学期我要立足岗位,以集体备课、业务学习和课堂教学研究为业务学习载体,通过自主学习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

新课程的理念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在教学过程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学生动手能力、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更多的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将学生培养成只是为了考试而考试的人才。要做到这些方面,必须要我们学习相关的教育知识和本学科的知识,从而将新课改的理念融入到本学科中来。所以自己经常阅读相关的报刊杂志、通过上网浏览最新的教育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来使自己始终能够拥有新鲜的血液。努力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所得,真正成为了学生心目中学习的引导者。

作为一名老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更是学生人品学习的楷模。做到尊重学生,不对学生偏见,重视他们提出的意见,而不是高高在上,课堂上是师生,生活中是朋友,对学生的信任,从而也使他们信任自己,这样就能有助于教学的进行。在教学过程的知识水平,同时也要注重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所以,我自己先学会怎样快乐的学习、生活,从我做起,而不是说一套做另一套,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这样,学生才会从我这学到一些他们所需要的;同时,自己也时时刻刻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时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从学生出发,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推动者、引导者,努力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和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做一个有思想的新形势下的教师。

1、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

2、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来研究教材,积极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及时做好课后反思,总结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3、在教学方式中继续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创设方法,掌握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教学风格。从而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

5、多听教师公开课,通过对比,发现其他教师中的优点,加以吸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同时也通过集体备课、交流学习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6、继续学习新课程理论,充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每节课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努力做到三个反思: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定期总结教育教学过程,努力做到有所改进,有所沉淀,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积累经验。

一个学期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以适应现在教学的需要,让孩子们学到更全面的知识。

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加强民族工作研讨发言材料篇六

本文通过民族体育的传承对民族文化发展的意义、在民族地区学校开展民族体育的可行性建议、对体育教学的作用以及对民族地区学校开展民族体育的思考等阐述,论述了在民族地区学校开展民族体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民族地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影响。

如何把民族体育内容与学校教育融合起来,如何在中学体育指导大纲的框架下,就民族传统体育和学校的具体条件等进行学校体育教学,丰富学校体育形式和内容,广泛开展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使之与全民健身计划开展相适应,与大众体育发展相接轨,把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办成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传播民族体育的纽带就成为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学需要进行探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民族文化及传统体育项目在当地已濒临失传,面临这一局面,民族地区的学校应自觉地担负起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的重任,以民族体育活动为突破口,把那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整理出来并组织开展推广普及。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各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源远流长,体育文化已融入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中,体现在民族的生活行为中。民族体育能让学生学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的养生健身方式等丰富的知识,既能有效地增进人体健康,同时又能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对学生的体能和智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传承和发展民族体育将有助于培养主流民族与非主流民族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情感。学生通过参与各民族的体育活动能增进对别的民族的了解和认同,从而共同维护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和谐与融合。

通过教学实验,将民族体育引入学校体育中是必要而可行的。因此,笔者就如何将民族体育运用到学校体育当中提出以下几点可行性建议:(1)积极争取部门实质性的支持,制定相应政策法规使民族体育能在学校体育中广泛开展。(2)民族体育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其循着形式优美、内容健康、具有一定竞技性、高趣味性、易操作和扩大参与面等方向进行创新,便于构建学生学习和接受的体育教学体系。(3)竞技体育与民族体育兼容于体育教学。(4)增设民族传统体育的校本课程。将民族体育项目与校本课程开发结合起来,打造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特色。

(1)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和训练,能够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集体主义的教育。

(2)各民族学生在民族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分享民族体育的完美艺术和精巧技能,有利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与融合,增强各民族的团结,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通过民族传统体育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想、陶冶情操,使学校体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4)有利于丰富学校体育教材和活动内容,体现民族地区学校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5)有利于建设民族体育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和地区培养民族体育人才,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

(6)有利于传播民族体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展示少数民族体育风采和民族精神。

为了弘扬民族体育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使民族体育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发展道路,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及增强各民族间的团结,从而使体育教学内容更丰富,各中小学校特别是民族地区学校应该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把更多具有创新的民族体育教学内容纳入课堂。

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寻求到正确的传承和发展途径,而学校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所能发挥的潜力是不容忽视的,学校体育在民族体育的传承与发展中应该担当起最主要的角色。如果将学校教育的传承功能进行合理的开发,将民族体育项目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不仅是对学校体育内容的补充和发展,而且能极大地丰富学校的体育课程内容,对学校体育的课程改革和民族体育的系统传承起到很好的互动作用。

2.民族传统体育可以依托民族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学校先开展起来,让民族项目所占的比例逐步扩大,并在扩大影响后逐渐推广,还可以让少数民族学生来带动民族体育运动的发展。少数民族学生从小生活在民族文化浓郁的社会环境中,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耳闻目睹,都曾身体力行地参与各种方式的民族体育活动,对民族传统的体育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爱。ッ褡宕统体育文化已深深植根于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中,在校园课余、闲暇、聚会等活动中他们会自发地、尽情地、欢乐地举行传统体育活动以抒发感情、交流信息、愉悦身心。

3.少数民族体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影响广泛,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教育性、竞技性、娱乐性、观赏性、健身性等价值以及鲜明的民族特点。

在民族地区,很多民族体育的项目都根植于少数民族文化土壤,群众基础广泛,易于推广普及,加上很多项目的开展不受场地器材限制,可以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方便易行、轻松有趣地开展,且参与性强,竞技性弱,既有很高的娱乐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并能逐步与现代体育相结合。这不仅给教学增添了活力,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并能使少数民族体育得到系统的传承与进一步的规范发展。

4.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繁多,如果作为课程内容进入学校体育,首先,要注重选择一些教育性、健身性、审美性、竞技性较强的项目作为教材内容。选取的.内容应当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一方面要考虑它的健康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项目的适宜地域、季节和本校的实际情况,要因地、因时、因人地加以选择;其次,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在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时要更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根据“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观,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既要考虑到项目的使用范围和教育对象,又要考虑到该项目运动负荷的大小;既要考虑到近期效应(兴趣),更要注重长期效应(终身);再次,要合理地设置课程及教学方式。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充分考虑项目特点、资源优势和民风民俗等,要便于开展。所以,在项目的选择上可依附和借助于地区开展的民族体育活动的资源优势,或者当地人们喜闻乐见和比较了解的项目,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开展。在教学方式上应该根据项目特点、学生情况、资源优势等选择课外活动、课堂教学或者其他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游戏教学或者讲授实践课,并可根据不同的年级设置选修和必修项目等。

总之,学校教育对于民族体育传承的影响是长远而又深刻的,在民族地区学校传承和发扬民族体育文化,目的并不在于要使学生学到多少民族体育的技能,而是要使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心底里产生一种文化认同感,了解它、热爱它,并懂得如何去欣赏它。它可以使学校体育工作呈现出现代体育与民族体育,表演与竞技,娱乐与健身相结台的繁荣景象,并促进学校体育事业蓬勃地向前发展。

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加强民族工作研讨发言材料篇七

;

摘 要:少数民族自身的发展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发展都与我们的大众传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和不容忽视的相互影响。本文对于大众传媒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大众传媒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大众传媒;发展

现今我国很多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经济上和文化上尚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促进本地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环境,提高经济、文化发展速度,将少数民族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都提升到我国各地区平均水平线上,还需要我们在改进体制和更新理念上进行大量的工作和努力,其中发展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大众传媒事业就是一个非常有效且实用的具体实施手段和途径。

一、少数民族地区大众传媒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的综合发展能力会被其全部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所影响,而相对落后的地区必然会对整个国家的综合能力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我们应当致力于发展先进落后地区的经济文化,缩减各地区贫富差距,提高我国国民的综合实力。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文化多数低于我国平均水平,信息的传播是我国当今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必备基础条件,对于各个民族特色文化、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相互理解尊重以及和谐共处提供基本保证。在这个过程当中,大众传媒是最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和载体,对于我国社会的平稳和谐发展发挥着整合、协调、监控、引导等重要作用,在推动民主法治、维护公平正义、营造安定氛围、传播和谐观念等方面有着巨大的积极贡献。大众传媒不应仅仅作为改进和架设优质经济环境的手段和方式,还应当是改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贫困落后的重要途径。信息贫困会使某个特定地区和群众被排除在现代化发展之外,处于相对闭塞的生活现状当中,无法获取最新最好的各类生产、生活信息和技能,如此的恶性循环,必将导致贫困地区更为贫困,因此应该大力提高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信息传播能力,重视少数民族群众的信息权利,改进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信息贫困现象,增加少数民族群众收入水平,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质量,改进当今大众传媒的发展不均衡状态。

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大众传媒发展当中的问题

(一)高层次民族传播人才紧缺

我国当今少数民族媒体从业人员当中,本科以上学历者比例明显偏低,而且年龄偏大。在实际的大众传媒具体工作操作当中,采、播、录等一线工作从业人员当中,能够熟练使用一种或多种民族语言的人屈指可数。在当今社会环境当中,大众传媒的发展速度极快,信息传播高度发达,传媒工作日益国际化,以上所说的低学历、高年龄、单一语言结构的少数民族人员从业现状当然无法满足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群众对于信息传播的需要,也不符合当今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对于大众传媒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发展以及在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工作当中的地位提高都有着相当大程度的限制。

(二)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信息传播环境特别是语言环境认识不足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大众传媒发展和提高,离不开对于各地各族民族语言的运用。多数的少数民族群众普通话水平不高或者虽然能用普通话交流但是日常生活仍以本民族语言为主,甚至在很多相对边远闭塞的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听不懂普通话,因此,需要在当地的信息传播当中使用少数民族群众普遍能够理解和使用的语言。从实际效果上来讲,少数民族语言也更被少数民族群众所认可和接受,传播效果也更好。加强对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信息传播环境的认识,提高对民族语言环境的重视程度是提高大众传媒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我国当前由于各地少数民族语言种类繁多,在实际的信息传播当中,运用少数民族语言的数量和质量仍十分不足。

(三)基于民族语言特色、情感、内涵等方面的缺乏

语言的功能不仅表现在其记录性,还有其文化性,各种少数民族的语言也都具有其独特的民族特质。现在我国有很多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大众传媒当中民族语言类型节目数量是比较多的,但是其中存在着不同民族语言传播信息内容和节目类型相互重复,许多的少数民族语言节目就是直接将普通话节目进行翻译配音。而少数民族自身相关的各种类信息资源在其传播过程中,缺少应有的少数民族语言特色,没有生动真实的民族文化特点,缺少民族语言的独特风格,因此业无法承载信息传播当中应有的各类型情感和内涵,也是阻碍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大众传媒发展的另一个因素。

(四)大众传媒功能单一,信息传播媒介和能力不均衡

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信息传播的受众在接受媒体信息时,其使用电视机的数量要远远高于各类报刊报纸,很多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出现了电视为主的传播现状,过度膨胀的电视娱乐性导致其他媒体逐渐在群众的眼前消失,造成多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大众传媒趋向单一化和娱乐化。而且新闻媒介机构也多数集中的大中城市当中,很多偏远山区和相对落后的乡村则十分稀少。也导致了大中传媒的信息传播媒介和传播能力分布不均衡。

(一)加强各民族专业信息传播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综合能力

提高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大众传媒发展水平,需要为大众传媒工作培养出大量高素质从业人员。因此,应建设长期有效的人才招聘体系,设置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相关资助规划。提高人才的招聘和培养力度,选用高学历、高资质、高能力的三高型专业大众传媒从业人才。可使用合同制、聘用制等多种方式进行高端专业人才的发掘和引进。加大对于采、录、播等一线传播工作岗位的人才招收和培养力度,提高人才的各种待遇,加大财政投入资金,增加大众传媒工作岗位对于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吸引力度。

定点、定向的培养少数民族本地本民族的传播人才。定点是指与各地的高等院校特别是民族院校的传媒专业人才进行对接,明确落实培养少数民族传播人才的方式;定向是指根据实际岗位需求,从语言、新闻、编辑、摄制、市场等专业当中,挑选并确定少数民族传播人才的培养方向。

(二)提高对于传播环境的了解和认识,增加各类民族语言传播数量

提高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大众传媒发展水平,还需要做好前期的市场调查工作,熟悉当地的语言环境,为大众传媒的发展和普及做好基础准备工作。首先对于当地大众传媒从业人员民族语言水平进行调查和统计,其次要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传播受众展开民族语言类型和水平环境的社会调查和分析工作。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当地的民族语言环境和生态,制定合理可行的民族语言语用计划和规范,在大众传播当中重视传播民族特色,将民族语言的使用性向文化性转化,重视民族语言风格和民族风俗文化的传播。才能针对性的改善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大众传媒当中民族语言运用不足的现状,提高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信息传播的效率和效果。

(三)根据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实际情况重视民族特色传播

提高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大众传媒发展水平,还应当改变当今我国媒体功能的单一化和娱乐化现状,合理分配各种类传播资源,科学管理传播媒体的总体布局情况,针对性增加地区传播受众需求性媒体的设立和支持力度。在我国多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因为传播生态和语言环境的种种限制和局限,信息传播的受众需求也不尽相同,对于当地大众传媒的工作内容和形式以及工作结构组织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因为我们应当根据其当地实际特性提高大众传媒的实际效果和功能。做到设身处地为群众传播信息,而非对群众进行传播;根据实际发展优势媒体;优化总体传媒布局,完善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信息传播网络,加大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各类型接受设施的建设力度,为大众传媒在当地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结论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大众传媒事业在这种大形势下也成为我国当今发展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重要工作之一,它的工作重心和目标是消除我国当今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其他发达地区的信息鸿沟,缩短两者之间的包括新闻传播技术和新闻传播能力等方面实际发展差距,将少数民族民众与我国整体距离拉近,使之更好的融合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当中。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加强民族工作研讨发言材料篇八

;

发挥水务行业优势扶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经验材料]

xx市水务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xx市水务局承担了帮扶xx市xx满族乡的任务。同时,我们也以此为契机,就水务系统如何发挥行业优势,在帮助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中多做贡献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点成绩。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形成强有力的帮扶组织。帮扶工作,特别是帮扶少数民族地区,事关兴国安邦大局,事关“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振兴xx”战略目标的实现,意义十分重大。我局高度重视帮扶工作,把帮扶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局长xx任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为副组长、办公室、农村水利、水土保持等处室负责本文来源于-http://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选派了业务能力强、作风扎实过硬的一名副局长和一名副处长为帮扶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同心乡的帮扶工作。制订了定期反馈、定期检查、定期总结的“三定”工作制度。同时将帮扶项目作为党委会、局长办公会的重要议事内容,及时研究解决问题,为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

二、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明确帮扶工作主攻方向。欲驱之病。先明其症。为了使帮扶工作真正帮在点上,扶在正处,在工作中我们坚持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从了解乡情、村情、民情入手,深入到田间地头、百姓家里,搜集第一手材料,着力解决百姓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的问题,寻找从根本上制约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症结,进而明确工作的主攻方向。一年来,由局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多次深入到定点帮扶的同心乡实地踏察,在进行了大量调研的前提下,最终敲定了建设砂石路、启动自来水工程、扶持种植毛葱的节水灌溉项目等一系列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有益于当地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实实在在的项目。

三、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全面完成帮扶工作各项任务。今年,我们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主要帮助xx乡建了两大工程。一是畅通工程。拨付34万元扶贫工程款,为育民村的3个自然屯修建了6米宽、5000米长的砂石路,改善了路况,彻底解决了当地村民多年来出门难影响致富的根本问题。路通了,民心顺了,致富的劲头也更高了、今年几个村便出现了大量调养奶牛、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的良好势头。二是节水灌溉工程。投资lo万元,打水井6眼,并全部配套、发展大葱节水灌溉500亩。该项目在今年的抗旱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农民得到了实惠,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四、发挥优势,准确切入,积极支持民族地区水利建设。当前,我市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还大多以农业为主,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因此,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早日振兴,为民族团结多做贡献,我们在做好定点帮扶的基础上,依托自身行业优势,坚持在农田水利基本文来源于-http://本建设投资上向少数民族倾斜,为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了一批民心工程。例如在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建设上,我们对民族乡镇实施了政策倾斜、给予优先支持。省、市水务部门近三年为双城少数民族地区共投资l85万元,解决了23个民族村、3.9万人的饮水困难,而且促使奶牛存栏从l.21万头增加到2.65万头。这个投入相当于双城市饮水解困工程总量的50%。又如,为支持xx满族乡创勤、富贵、富国、富民四个村搞规模型绿色产品——富硒小米开发,我局积极争取进行旱田节水灌溉项目立项、争取国家投资90万元,经3年建设共打井l3眼、安装大型喷灌设备13套,使4900亩的富硒谷子亩产量由400斤左右提高到600斤以上,每亩纯增效益400元,相当于2亩玉米的收益。目前,已获得“绿色食品”证书的富硒小米,每市斤售价高达6元以上,畅销国内市场。仅此一项,就使4个村的人均收入增加280元,同时也带动了小米加工作坊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局投入全市少数民族地区的水利建设资金平均每年都在100万元左右,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总之、我局在帮扶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是民族工件委员会的精心指导,更是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强不息、勇于开拓的结果。2004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xx书记、xx市长在“全市民族工作委员会委员单位定点帮扶对接情况汇报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对帮扶的xx市xx乡将再投入资金40万元,解决部分村屯吃水难的问题,以实际行动,为民族地区的发展,为“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振兴xx”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我们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教学反思(3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简爱读书笔记400字(十二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

    2023年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

    《鲁宾逊漂流记》读书笔记1000字(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

    2023年电子商务周记三篇(14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2023年道路监理工作总结 道路监理总结报告(9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

    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反思简短(十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最新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反思简短 《烛之武退秦师》的教案(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

    最新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反思(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

    物业协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物业协会工作汇报(8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