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是一种通过言辞争辩、辩论双方观点以及提供证据来达成共识或解决问题的方式,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辩论是一种处理问题和解决争端的有效方法,我想我们需要进行一场辩论了吧。在进行辩论时,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有针对性地准备实质性的论据和证据。我们精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辩论范文,希望可以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和思考能力。
狗来了的读书笔记篇一
武汉大学历史系冯天瑜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研究,且学术偏好为明清文化史。冯教授对中国文化生态、中国文化特质、中外文化互动等诸多论题进行过考究。2005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中国文化史》就是由冯教授领衔,并与何晓明教授、周积明教授在中国文化史领域共同创作的研究成果。
冯天瑜教授在其著作《中华文化史》(以下简称“冯著”)“导论”部分指出,“文化史是史学的一个分支,是文化学与史学相结合的一门历史科学”。至于文化史的研究对象,冯教授认为,文化史是“把人类文化的发生、发展作为一个总体对象加以研究„„”。笔者认为,所谓文化史就是以人类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文化史是通过历史视角、借助历史理论和方法来解读人类文化的一门学科。对于文化史的研究对象,学者们见仁见智。有人认为,文化史与学术思想史或典籍文化史同义;也有人认为文化史应集中于精神文化的历史,研究重点如特定历史时期的观念、时尚、宗教崇拜、方言、习俗、娱乐等。
从理论上讲,撰写通史性著作的难度要远远大于专门史。而撰写跨越数千年专门史的难度又大于撰写某一个朝代、某一个阶段专门史的难度。因为人的学力、精力有限。具体到“中华文化史”领域,时间跨越数千年,内容包罗万象,如果不是在此领域潜心研究数十载,断然难以写出如此鸿篇巨制。大概是出于确保著作质量考虑,冯天瑜教授并未独自完成这一课题,而是选择与何天明、周积明等教授合作,以期达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
冯著洋洋百万言,从“人猿相揖别”的上古一直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远古时期人类“质朴的精神之花”一直写到毛泽东思想,对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梳理。正如作者在全书“题记”中所写的那样:本书以《中国文化史》拟题,意在研讨中华民族文化的生成机制与发展历程。
一、“中华”的概念
作者在“题记”中首先对“中华”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作者称,“中华”之得名,由来已久。并引用了成书于唐高宗永徽年间的《唐律名例疏议释义》(似应为《唐律疏议·名例篇》释义——笔者注)中的文字:
“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
之中华。”
根据笔者查找,“中华”一词,早在魏晋时期就已出现。《晋书卷六一·列传第三一》有如下一段文字:
“今边陲无备豫之储,中华有杼轴之困,而股肱之臣不惟国体,职竞寻常,自相楚剥,为害转深,积毁销骨。”
又《晋书卷六六·列传第三六》有如下一段文字:
“伏波将军孙秀以亡国支庶,府望不显,中华人士耻为掾属,以侃寒宦,召为舍人。” 但从上下文来判断,此二处的“中华”仅仅指中原汉族政权控制的区域,而不包括边陲少数民族政权控制的区域。
作者指出,“中华”是一个文化人类学概念,而并非体制人类学概念。笔者认为,“中华”是一个不断变化中的概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的概念可能不包括少数民族政权控制的河北、山西、内蒙等区域,但到了隋唐,“中华”的概念就要宽泛得多,甚至连甘肃、宁夏等地也可以被称为“中华”。笔者据此认为,当中央政府强大时,“中华”的范围就大,当中央政权式微时,“中华”的范围就小。
笔者认为,作为现代意义的“中华民族”,显然不是历史上历届中央政权统治范围内的民族之和,而是泛指现在中国国境线内的各民族之和。这与孙中山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中的“中华”意义仍不相同。现在我们常用的“中华”更多的是一个政治概念,而不是一个文化概念。但撰写学术著作,就不能满足于使用政治意义下的概念,而必须由学者自身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可惜冯著对“中华”概念的界定刚开了个头,就戛然而止,让人稍感遗憾。
二、“文化”的概念
和“中华”的概念相比,“文化”的概念更不好把握。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语言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一直在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据作者统计,有关 “文化” 的各种不同的定义有近二百种。
天“文化”的含义。今天的“文化”一词很难在中国古籍中找到一个可以完全对等的词汇。所以,我们不必纠缠于中国古代有没有“文化”的提法,而应将注意力集中于中国古代究竟有哪些属于现代意义上的“文化”?这些“文化”现象是如何发生,如何变化,如何影响中国人的思想。
冯著在“导论”部分花了大量篇幅介绍了古典进化论者、传播学派、历史地理学派、功能学派、结构学派等对文化的定义。这些内容对于开阔我们的研究视野,甚至提供新的研究思路都不无裨益。但并不是每一种定义都能在我们的研究中真正发挥作用。我们仍需自己从历史学的视角对中华文化进行梳理。
作者指出,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类化,是人类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对象化,是人类创造的文化价值,经由符号这一介质在传播中的实现过程,而这种实现过程包括外在的文化产品的创造和人自身心智的塑造。简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产品,都属于广义的文化。笔者对此非常认同。也正是因为广义的文化包罗万象,才给那些想要撰写中国文化史的学者出了一个难题。
作者还借用了“文化形态学”的相关理论,对文化分为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等几个方面。其中,物态文化层与自然关系更密切一些,而制度、行为、心态文化层则与人自身的关系更密切一些。随着社会发展,物态文化新陈代谢的节奏较快,而制度、行为、心态文化的惯性较大,带有浓厚的保守性格。笔者于是联想到1840年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后,清朝统治者先想到的是学习西方的物态文化,即坚船利炮。后来发现坚船利炮扭转不了清朝的颓势,于是开始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文化,翻译出版了大量西方著作。然而,仅仅学了一些皮毛,清朝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三、文化史在历史学科中地位的确立和发展
诚如作者所言,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文化史获得独立地位的时间却并不久远。不但在中国史学界如此,在西方情况也大致相同。把史学从政治史、军事史扩大到文化史、经济史、工商业史、科技史,是启蒙时代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从这时开始,文化史在西方史学界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历史学科。法国启蒙思想大师也因为其贡献被誉为“文化史之父”。
伏尔泰以后的两个世纪,西方涌现出大批文化史著作。“五四”前后,一批西方人所著的文化史著作被翻译介绍到西方来。与此同时,一些中国学者也开始仿效其体例,参酌其史观,自行编撰中国文化史专著。梁启超可谓这方面的开山者。后来,顾伯康、柳诒征、陈登原在20世纪30年代分别撰写了几种《中国文化史》。解放后,我国的史学一度成为单纯的政治史,“重政务,轻文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的学术意识开始觉醒,学术视野迅速拓宽,文化史重新获得了其在史学界应有的地位。
“文化生态”界说
文化必然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在第一章中,作者先谈了人类文化诞生的自然环境——地球,接着谈了人与地球的互动关系:人类源于自然,人类受赐于自然,也受制于自然。同时,人类又能超越自然,并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自然。人类产生后,人类社会也就相应诞生。人类社会也是人类文化诞生的社会环境。
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本身就是人类思想文化的一部分。作者引用了《国语》、《孟子》、《逸周书》、《荀子》、《管子》等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内容,得出“不能违拗自然规律,是中国古代哲人的一贯思想”的结论。笔者认为,这些记载的背后反映出当时已出现了人破坏自然、人向自然过度索取的现象,当时的哲人出于“持续索取”的考虑才提出保护自然的思想。
“生态”一词(eco-)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由此可见,“文化生态”是一种借喻手法,借用了生态学上的相关概念。这种借喻手法也出现在其他领域,如“政治生态”、“社会生态”等。文化生态学是以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与天然环境及人造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对象的一门学科。
但是,作者似乎在有意延续这种“借用”手法,对此做法笔者深不以为然。在前文本已表述清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又被作者借用物理学上“场”的概念而改成“自然场”、“社会场”,还煞有介事地分析什么是“自然场”和“社会场”。很快,在本书第9页,作者又将自己创造的“自然场”、“社会场”等概念弃之不用,又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组织环境三个角度剖析人类文化产生的环境。
应该说,作者最后得出的结论还是站得住脚的。作者认为,要把握一个民族文化的真髓及其发展历程,必须首先了解这个民族得以繁衍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并对其进行综合的、动态的考察,也即将文化生态三层次作为一个统一整体,进行分析与综合的双向研究。
两组文化生态类型
有“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的记载,这说明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裔夷”与“华厦”是作为两种相对立的文化形态出现。《论语》中“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的记载也反映了孔子对中原农业文明先进性的肯定。笔者认为,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农业文明确实优于游牧文明。但如果从人类文化的创造、传承和发展的角度看,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态。而且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常常通过和平或不和平的手段互相融合,甚至出现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建立统一全国性政权的情况。
而19世纪中叶以降,长期带有强烈优越感的东方农业文明,在西方工业文明这个“不速之客”面前却接连吃败仗,不仅割地、赔款,连京师都被人家占领了两次。中国人逐渐意识到:中国人并非一线单传的天之骄子,而不过是多元世界的普通一员。至此,中国人获得了一个全新的文化参照系——西方工业文明。
笔者认为,杜亚泉在《东方杂志》上把中西文化的区别视为“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的观点不完全准确,更加准确的表述应为“性质既异,程度也不同”。在欧洲的工业革命未开始之前,欧洲大陆也普遍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为主。布罗代尔在《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中,„„。由此可见,以定居、农耕为特征的农业文明在工业革命之前曾出现在各个大陆,而当时各个大陆之间的交流非常有限。
李大钊认为西方工业文明高于东方农业文明整整一个历史时代的观点也是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待的。笔者始终认为,文明背后所代表的生产力有高下之分,但文明本身绝不应有优劣之分。而且,各个文明之间的界限随着文明之间的互相交流、影响而变得日益模糊。如:轮船、火车、汽车、飞机这些由西方工业社会创造的产品早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按照西方走过的发展模式发展,因为西方模式并非唯一的模式。
与杜亚泉不同,李大钊、陈独秀考察中华文化的生成机制的视野不仅包括地理环境,还包括经济生活和社会制度层面。
狗来了的读书笔记篇二
第一段:引言(字数:200)
读书是一种崇高的追求,它能够给予我们知识的力量和心灵的滋养,读书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收获各种感悟,甚至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通过研修笔记的撰写与整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消化已阅读过的书籍,并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打造自己的思维体系。
第二段:研修笔记的价值(字数:250)
研修笔记的撰写和整理对于学习的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将阅读过程中的零散观点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这样,在需要运用书中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更快地回想起相关内容,并有效地运用于实践中。其次,研修笔记的撰写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和对所读内容进行反思。写下来的东西更容易引起我们注意,进而加深认识。最后,研修笔记也是我们个人归纳总结的一种方式。通过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使知识为己所用,从而提升自己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能力。
第三段:研修笔记的撰写技巧(字数:250)
研修笔记的撰写需要一定的技巧,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方法。首先,尽量谈谈看法和自己的理解,而不仅仅是死板地抄录书中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理解书中的知识,使得所学有机会与自己的思考与实践相结合。其次,选取一种适合自己的撰写方式,例如可以进行摘要式的记录,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还可以用问题和答案的方式记录等等。不同的方式用于不同的人,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会提高笔记的效果。最后,建议定期回顾笔记。将笔记翻出来重新阅读,能够对自己的知识进行巩固,发现之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并对读书心得进行评估。
第四段:研修笔记的实践案例(字数:250)
下面,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说明研修笔记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喜欢读书,但在读完一本书后,他往往只是将书放在书架上而没有从中获得什么实际的收获。后来,他了解到研修笔记对于阅读效果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于是,他开始尝试研修笔记的撰写与整理。他先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什么?”然后,他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下自己对于书中观点的看法,并将相关的例子记下来。凭借这样的研修笔记,小明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更大的思考深度,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能迅速回想起相关的知识,进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五段:总结(字数:250)
研修笔记的撰写和整理对于我们的学习效果和个人成长至关重要。通过研修笔记的撰写与整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并在需要的时候灵活运用。研修笔记也是我们对自己所读书籍的总结,帮助我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研修笔记的实践,我们的阅读效果和学习能力将得到明显的提升。所以,让我们养成研修笔记的习惯,为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狗来了的读书笔记篇三
在学习和工作中,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阅读好书,我们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升自己的素质。同时,通过记录读书心得和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和理解书中的内容,提高学习的效果。本文将以我的读书心得体会研修笔记为例,探讨读书心得体会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二段:读书心得体会的重要性
读书是一种认知活动,通过思考、记录和总结读书心得,可以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此外,写下读书心得的过程也是思考和反思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思考书中的观点和观点之间的联系。通过读书心得体会的记录,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会归纳和整理知识,进一步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第三段:读书心得体会的方法
读书心得体会的记录方式可以多样化。一种常见的方式是通过书评的形式进行记录。在书评中,可以详细讲述自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可以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和看法。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摘抄和批注的形式进行记录。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触动自己的句子摘抄下来,并加以批注和评论。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中的知识。
第四段:读书心得体会的应用
读书心得体会不仅可以在个人学习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在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理解所学知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其次,读书心得体会的记录还可以成为宝贵的经验分享资源,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帮助他人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最后,读书心得体会的记录也可以成为我们个人成长的见证,可以看到自己在不断学习和成长中的进步和成果。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
通过读书心得体会的研修笔记,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受益良多。通过记录和总结所学知识,我不仅提高了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读书心得体会的记录也成为我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的重要资源。未来,我将继续坚持记录读书心得体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水平。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读书心得体会的重要性和方法。通过记录和总结读书心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和工作效果。希望广大读者能够重视读书心得体会的记录,从中受益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狗来了的读书笔记篇四
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危机的背景下,徐复观先生写了《中国艺术精神》一书,系统地指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及其对现代人生的启示。他在此书中对儒道两家思想在传统艺术人生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了深入研究。这本书一共十章,前两章分别论述了儒家孔子与道家庄子各自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其余八章均为论述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整部著作以第二章为总纲领,重在探讨庄子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精神”,其结论是中国绘画艺术是由庄子哲学一路开导而出。
所谓艺术精神,就是指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更或说是蕴涵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谈及中国的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就其中国艺术精神是庄子精神的论述具体在本书中有所阐述:
由庄子所显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而主要又是结实在绘画上面;
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 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
徐复观先生提出的这些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为我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一条比较重要的路线。
徐先生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将艺术作为与道德、科学相并立的三大文化支柱之一。他认为艺术最能体现出一个全整个体所具有的修养和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手段。中国传统艺术成就蔚为大观,而其中体现的艺术精神来讲,就是由道德而艺术,在世界中安顿内在自我进而达到与外在社会秩序和谐的一种力量和超越精神。他进而认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最高体现就在其艺术精神,而中国的艺术精神实际上则由老庄思想系统所导出,尤其体现在中国传统山水绘画上。他说“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地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p28),并且,“为人生而艺术,才是中国艺术的正统”(p82)。与儒家的入世精神相比,道家更表现出一种人性解放的“纯艺术精神”。
徐先生的这一论点从从整个中国艺术和文化的大处着眼,观点鲜明,论述详备,但此论一出就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和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中国艺术精神,能否以道家为精髓和根本?因为,在徐先生看来,无论在精英传统,还是在民间社会,占主流文化地位的儒家礼乐文明只承担了道德领域的伦理、政治教化的重任,而在艺术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则逊色于道家。换言之,在儒家内部,作为尽善的仪式化、规范化的儒家礼教只是伦理道德的,而“儒家真正的艺术精神”,即能尽美的乐教文化,不幸“自战国末期,已日归湮没”(p23)。其衰落的原因,徐先生认为是儒家乐教自身内部和社会外部的双重原因所导致的。从内部来看,“乐”的到达不是唯一的工夫,也不是一般人能轻易用的上的工夫。一个儒者可以 通过“克己复礼”、“慎独”、“正心”等更容易做到的工夫完成人格修养,因而也就“无需乎必取途于乐”。(p22)从外部看,孔子所要求的“为人生而艺术”的雅乐并不能被一般大众所接受,“孔子所追溯达到的美善合一的音乐精神与其形式„„之合于少数知识分子的人生修养之用”。(p22)而易于被人民接受的俗乐又“始终不能得到被儒家思想所影响的人们的正面的承认”而难于发展。因而儒家乐教在先秦以后开始衰落。徐先生认为这就导致了儒家艺术人生的欠缺,进而也就不能代表中国的艺术精神了。
在徐先生看来,儒家思想不能代表中国艺术精神,而道家能够做到这一点。他继而进一步具体阐述了老庄一系自由、放达的自然心灵与“以虚静为内容的道家人性论”在绘画艺术中所体现的和谐身心、解放人性的美学思想。但是我认为这里面也存在着问题。
首先,仅仅是绘画艺术能否充分表达道家思想及中国艺术精神?中国的山水画并不是对客观的真实再现,而是一种主观的取舍和布置,其背后透出一种主体的精神关注和价值取向。它是技艺与精神的共同创造,它是超脱了自然实存的人文化了的理想世界和精神田园。他的价值不在于山水的壮丽,而是画面所透露出的画家的思想和精神,因而它的表现手法无疑是自然含蓄内向的,这与道家精神实有相通之处。但是,即使虚静、自然、安宁是中国山水画追求的最高境界,却并不能就此认为其代表了中国艺术的最高追求。由于艺术形式多元化的事实,用艺术精神来理解老庄思想可以,但以道家的艺术精神来代表中国的艺术精神就有了以偏概全之嫌。而且即使绘画突出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中道家取向,也并不能表明儒家思想就没有自由超越的艺术精神。
其实在中国的山水绘画的传统之外,还有其它诸多艺术形式,诗歌就是一例。中国对于绘画与诗歌的文论是有不同标准的,一个偏重于“虚”,而另一个则是“实”。因此,中国诗的高品与正宗同中国画的高品与正宗明显差异。而这二者的差异反映了儒道两家在人生追求和艺术旨趣方面的不同。所以说,在评及传统艺术时,只注重一方而将其定义为中国艺术精神是不恰当的。
其次,对艺术精神获取的途径问题。对艺术的真正把握要求观者要有强烈的移情和丰富的想象,并达到艺术欣赏所应有的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但是个体对艺术的感悟并不是凭空捏造的,对艺术移情的对象和联想的素材来自个体的经历。个人审美经验的获得是审美主体在欣赏过程中的自我展现和人格造就的过程。因而艺术作品及其浸润的精神来源于实践,艺术欣赏活动也要依赖于实践。把艺术追求的美等同于无限制、任意的自由或“游”,把对美的追求等同于对道家之虚静、自然之“道”的追求是偏颇的。
第三,绘画的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入世的熏陶教化和技艺练习。教化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自我经验,这个过程是走向身心和谐的必经阶段,绘画也不例外。儒家并没有拒绝这一意图达到永恒美感的心灵追求,而是把这本具有深刻出世意蕴的绘画技艺,当做一个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老庄所谓的“道”是抽象的,但是却具象于日常的生活中。艺术的使“道”更加形象;“道”使艺术更具有深度。而“道”在艺术里要通过“技”来表现。要入世才能真正地学到“技”。只注重于对“道”的追求而忽视“技”的训练,并不能使艺术精神得以形成。
可以看出,徐先生对道家思想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论述还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其实徐先生仅仅从儒家乐教的衰落推导出儒家艺术精神的“日归湮灭”不免有些武断,因为儒家讲求的修身治世、立己达人的内在性超越精神对中国艺术精神的产生也是有影响的。我更觉得中国艺术精神在内容上应该是儒道互补的。
但是,当我看完此书后,我也有一些迷惑不解的地方,比如说庄子的艺术精神,原本不在于艺术创作,而是落实于人生态度上,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钱穆先生在《老庄通辩》中就曾说:“循庄子之修养论,而循至于极,可以使人达至于一无上之艺术境界。庄生之所谓无用之用,此惟当于艺术境界中求之,乃有以见其真实之义也。”后来经过自己不断的翻阅资料,对其也有一些自己的感言。
庄子虽说不言艺术,但却对中国艺术发展特别是最为中国绘画主流的山水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地大物博名山名川数不胜数,其优美的山川景色,适合安顿人的心灵,因此古代的许多名人隐士寄居于这美景中。对于绘画,他们在忘我、丧我的状态下,以“虚静之心”观照天地之间的“素朴之美”的影像来表现心中对山川那种空灵玄远的境界的追求,这又恰与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纯艺术精神不谋而合。也就是在这种追求之下,中国绘画艺术摆脱笔墨技巧的束缚,达到人与自然谐和统一的境界,由此也就获得了精神上的无限自由。
我想这就是艺术精神!
徐复观先生虽说不擅长绘画,但其著作却是从哲学的角度去探究中国艺术精神的真谛。然其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以哲学家的敏锐眼光,透视中国艺术精神的内核,发前人所未发,启后人之所启。虽说是无意于言“美”,却是提升了审美意趣,丰富了中国美学理论。
狗来了的读书笔记篇五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时间被分散到各式各样的娱乐活动中,阅读似乎变得越来越少。然而,阅读仍然是获取知识、拓宽眼界的最佳途径之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重视阅读的价值。在一次读书心得研修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读书带来的巨大收益,并通过整理笔记的方式记录下来,以便回顾与总结。
第二段:阅读的价值和益处
阅读可以使我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思想,拓宽我们的视野。读书提供了对多种文化和历史的了解,让我们能够看到不同角度的问题,增强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我们可以与大师们对话,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进行交流,并且汲取他们的智慧。阅读在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书中,我们可以获得无穷的灵感,开拓我们的思维方式,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第三段:研修笔记的意义与选择方法
研修笔记是记录阅读过程中所得到的信息和体会的一种方式。笔记不只是对自己的记忆的辅助,更是对知识的整理与梳理。通过笔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所读书籍的主题和内容,并且可以将不同的书籍相互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体系。笔记的好处在于可以将零散的信息整合起来,形成有机结构,方便我们日后的回顾与回忆。在选择研修笔记的方法时,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和喜好进行选择。有些人喜欢用纸质笔记本,方便在书页上直接书写;有些人则更喜欢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或电脑,在应用程序中记录所读书籍的摘录和思考。无论选择何种方式,重要的是将读书过程中的体会与收获记录下来,使其形成可供随时翻阅的资源。
第四段:笔记的整理与归纳方法
笔记的整理与归纳是研修的重要环节。在整理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书中的关键概念和重要事实进行标记,帮助我们在翻阅笔记时更快地找到需要的信息。同时,我们还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线条、箭头等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内容和关联,以加强记忆和理解。此外,我们还可以将笔记按照章节或主题进行分类,方便日后的查找和复习。通过整理和归纳笔记,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书籍的核心思想和要点,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五段:回顾与总结的重要性
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对所读书籍的总结和思考。通过研修笔记,我们可以回顾我们所读的书籍,并对书中的观点和论证进行评价和分析。这种回顾与总结的过程,能够巩固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且帮助我们形成更深刻的思考。此外,回顾和总结还可以帮助我们将书籍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找出适用于我们自身的方法和策略。通过不断地回顾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阅读中的不足和提高的空间,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
总结:
通过读书心得体会研修笔记,我们可以更系统和全面地学习和吸收所读书籍中的知识与思想,拓宽自己的视野并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整理和归纳笔记,我们可以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并建立更好的知识结构。通过回顾与总结,我们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和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阅读不仅仅是获得信息和知识的工具,更是培养个人素养和思维力量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善用阅读的机会,通过研修笔记的方式将所学所思记录下来,使之成为我们终身受益的财富。
狗来了的读书笔记篇六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读书笔记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它则是提升个人专业素养的必备技能。在读书的过程中,笔记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中所表述的内容,同时也能够记录我们的思考和体验。本文将会从自己的读书笔记中,总结出一些读书笔记的方法和体验。
第二段:读书笔记的作用
读书笔记是对原书内容的概括、整理和归纳。读书笔记不仅是对书本内容知识的把握,也是思考、发现和表达的过程。读书笔记的作用不仅如此,还能帮助我们整合学习内容、梳理重点、提高记忆效率。它还能让我们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加强了自己的记忆。
第三段:读书笔记的方法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笔记方式。应该根据读的书的内容、类型、难易程度及个人习惯,选择合适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阶段,分别采用不同的笔记方式,比如预习笔记、课堂笔记、回顾笔记等。
第四段:读书笔记实践
在读书笔记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精选资料。一本好的书内容会非常丰富,我们需要把重点抓住,精选所需。我们可以使用手写笔记、文字处理软件、笔记本等方式,记录必要的内容,比如概念和性质、实例和证明。
2.分类整合。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把资料和笔记按章节、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这样不仅便于将来查阅,而且可以看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言简意赅。在笔记书写时,应该注意简明扼要的原则,精练表述。这样,不但便于背诵,而且信息量更大,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第五段:总结
总之,读书笔记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工具,但是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非常有帮助。通过读书笔记,我们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和表达能力。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地记录下自己的读书笔记和体会,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它们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收获和成果。
狗来了的读书笔记篇七
诚然,至者,信哉!人世间,若无精神,人之立、军之威、国之强、民之富,则无从谈起,无由成就!所以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细细读完这本《中华精神》,我心情无比激动,受益匪浅。原来古人早就拥有了那么多高尚而美好的精神:雷锋的螺丝钉精神等等,都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他们是中国瑰丽灿烂的历史上一颗颗闪亮的星星;是五星红旗上一片红色。想到人们的高尚精神,再想自己,我无言以对,暗自羞愧。记得有一次是学校的课间休息时间,正玩得起劲的时候,忽然听到“哎呀”一声,原来是一个低年级的小学生跌倒了。本想上去搀他起来,却禁不住同学叫我玩耍的诱惑,只能装作视而不见,匆匆地绕道走了。但就在忍不住回头时,我看到了一位同年级的学生正跑去搀扶他,不禁脸红了。
说到感恩,我想起了妈妈。有次听爸爸说,在妈妈怀着我的时候,真的是受尽了“磨难”,脚浮肿得厉害,早上睡的香,晚上又不睡,连着几个月,爸爸妈妈都没有一夜睡过完整的觉。刚出生时我才五十厘米,如今,我都一百四十多厘米了,想想这其中得有父母多少的心血啊!原来心里一直有点恨妈妈,因为她对我很严厉,有时我还真有点怕她。听过爸爸的话,我的眼里不禁泛出了泪花,感觉心里的恨消失了,对妈妈只有感激。
今年母亲节,我就亲手给妈妈做了个小礼物,用卡纸做一朵鲜艳的大红花,并且工工整整地写上了对妈妈的祝福和我想说的悄悄话,以此来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还记得妈妈收到礼物时,一向严肃的脸上也笑开了花。亲情很珍贵,但友情我也同样非常重视的。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陈一晔,和我同级,每次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我都好开心。每当我去她家作客时,她总是会热情地招呼我,有好吃的东西也总会分我一半。每当遇到不懂的题目里,我们就会在一起讨论、交流,虽然有时我们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但马上又和好如初了。我们俩还经常在一起做手工,比如纸花、小纸船等等,看着我们开心的样子,妈妈常说我们要好的就像两姐妹。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朋友,我真心地希望和我的每个朋友的友谊之树都常青。
人们的高尚精神教育了我,我也同样会以古人为榜样,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快快行动起来吧!中华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
狗来了的读书笔记篇八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夏洛的网》读书笔记一
《夏洛的网》读书笔记二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也明白了真正的友谊至死不变。我想,我们应该向夏洛学习。她虽然只是一只又渺小又卑微的蜘蛛,却能做出让我们知道无论谁都有友谊,只要你会为自己的朋友着想。那我们,就开始建立真正的友谊的桥梁吧!
《夏落的网》第一眼看见这一个题目,我就会有很多问题,谁是夏落?网长什么样?夏落在干什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读一读吧!文章大概是这样写的,在一个大农场里,生活着一大群快乐的小动物,其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落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夏落听说小猪威尔伯的命运竟是烤猪,夏落在它的网上默默无闻的写了“王牌猪”等表示威尔伯很厉害和不可一世。后来大家把威尔伯带到了市场参加评选,夏落也跟着车幸运的来到了市场,并且帮助威尔伯获得第一名,第二天,大家回家了,夏洛托付威尔伯帮它保护孩子们,说完就去世了,威尔伯很伤心,但是威尔伯还是帮助夏落保护他的孩子们…… 我最喜欢的是其中一段内容讲的是:威尔伯胜利的回家了,他从嘴里把夏落的宝宝小蜘蛛们放在最靠边角的干草堆里,每天像战士一样地坐在地上看护小蜘蛛出生并遵守和小老鼠的诺言,先让小老鼠吃自己的饭。没过几天,小蜘蛛们就生出来了。可是,谁也没想到,刚出生的小蜘蛛竟然要离开,它们一个接一个的用网编的气球飞上了天空,但是,有三只蜘蛛还是留在了这,这三只蜘蛛没有一只比得上夏落,夏落是威尔伯最好最好的朋友。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篇文章。
读书笔记——《夏洛的网》
书名:《夏洛的网》
作者:e·b·怀特(1899-1985,美国当代的著名散文家、评论家)
主要内容:
感想:
读了这本书,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可贵、纯真而感人至深的友谊,也明白了真正的友谊至死不变。我想,我们应该向夏洛学习。她虽然是一只又小又卑微的蜘蛛,却能做出如此多令我们人类为之感叹的事,那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上,要做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凡事多为朋友着想。
好词:
生死攸关摇摇晃晃自得其乐吃苦耐劳自由自在蹦蹦跳跳
芬香扑鼻杂七杂八勃勃生机小心翼翼探头探脑地地道道
喋喋不休大名鼎鼎
好句:
1、青草湿湿的,泥土散发着一股春天的气息。
2、微风给它送来红花草的香气——它的围栏外面芬芳天地的香气。
3、所有这些声音让它感到舒适和快活,因为它爱生活,爱成为夏夜世界的一份子。
4、第二天有雾,农场里什么东西都湿溚溚的,草地看上去像一张魔毯,那片芦笋地像一片银光闪闪的森林。
5、时间流逝着,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年又一年,来了又去了。
好段:
在雾天的早晨,夏洛的网真是一件美丽的东西:每一根细丝都点缀着几十颗清晨闪亮的小露珠,在东方晨光的照耀下,网在阳光中闪闪烁烁,组成一个神秘可爱的图案,像一块纤细的面纱—这是一幅设计精巧的完美的织品。
《夏洛的网》读书笔记
《夏洛的网》是美国作家e·b·怀特/着任溶溶/译,讲的是一只蜘蛛和一头小猪的故事。
读了这本书,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可贵、纯真而感人至深的友谊,也明白了真正的友谊至死不变。我想,我们应该向夏洛学习。她虽然是一只又小又卑微的蜘蛛,却能做出如此多令我们人类为之感叹的事,那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上,要做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凡事多为朋友着想。
广场路小学四年级:林子宁
夏洛的网读书笔记
夏洛的网讲的是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蜘蛛夏洛和小猪威尔伯是好朋友,威尔伯天真可爱,一天老羊告诉他,人们把你喂的肥肥的,胖胖的,目的是到冬天时,把你杀了做成熏猪肉,威尔伯非常害怕,也很担心,这时夏洛安慰威尔伯说,我一定把你救出来,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他织出了“王牌猪”的网,还有“了不起”的网,正是这些网救了威尔伯,还让威尔伯成了名猪,诺言实现后,夏洛就平静的死去,虽然夏洛有了子孙后代,但是夏洛在威尔伯的心中的地位无人取代。
读完这本书后,我闭上眼睛认真思考,我对别人的一些承诺,我是不是实现过我的承诺,如果没有实现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伤害,以前我是不是也失言过,我是否想过失言后的后果,从现在开始,我也应该,“以诚信为荣,以失言为耻”信守诺言,诚信之花就会为你绽放。
要让生命更有价值,让人生的轨迹更精彩,就要像夏洛一样学习,实现自己的诺言吧!
狗来了的读书笔记篇九
鲁滨逊漂流记(英文原名:robinsoncrusoe,,直译作鲁宾逊克鲁索)是一本由丹尼尔笛福59岁时所著的第一部小说,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10篇读书笔记400字。这本小说被认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小说,享有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头衔。下面是一篇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如果我是鲁滨逊,当船在暴风雨中失事,我会像他那样不向命运低头而继续远航吗?不,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才不会去接受那充满困难和挫折的生活,因为我没有他那样的坚强。
如果我是鲁滨逊,当独自一人置身于荒岛之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时,我会像他那样不自暴自弃,努力求生吗?不,我不可能像他那样随机应变,积极自救,因为我没有那种能力,我更没那份自信。
我现在不得不承认我与鲁滨逊相比,自己是软弱与无能的。从呱呱坠地到背上书包,父母、学校为我们铺设了成长的道路。我心安理得地在这条平坦的大道上走过了一年又一年,没有挫折,没有风浪,而我还整天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其实我根本没有品尝过生活中的苦涩,我是幸福的。然而处在幸福中的我根本没有意识到,能吃饱穿暖,背上书包去上学,每天接受家人们的关爱和社会的关注,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一本好书能拯救一个人。”现在我百分之二百相信这句话。这本书向我展示了鲁滨逊自信、自立、自强、永不满足、不甘平庸、勇于创业的精神;告诉我鲁滨逊靠自己的善良、智慧和坚毅,去创建、去开拓。我想我应该拿出所有的精力努力地向他学习,不仅仅是为了社会,为了父母,更是为了我自己的将来。他的那种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跟鲁滨逊比起来,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因此,我们更应该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崇尚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未来画上绚丽的一笔!
狗来了的读书笔记篇十
第一段:介绍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和意义(200字)
读书笔记是阅读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我们在阅读中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所读的内容。读书笔记的作用不仅仅是记住阅读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记录我们的思考过程和感受,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书籍的理解,对生命的思考和启示更能长久印象在我们的思维中。所以,一个好的读书笔记必须记录作者的思想,归纳出主要的内容和要点,并能结合自己的经验,从而形成个人的思考方法和分析能力。
第二段:如何写好读书笔记(300字)
首先,读书笔记要时刻紧跟着阅读的节奏,不要留下过多的间隔,这样有利于及时记录感想和收获。其次,读书笔记要有清晰的目录,有针对性地解析书籍的核心内容和重点思想,不要只是概括性的表述。再次,要遵循自己独立思考的方式,注重个人感知和分析,不同的人对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见解和理解,这是非常正常的,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书写语言和理解方式。另外,阅读过程中可以划出生词或不懂的词汇,这样才能帮助我们丰富词汇和优化写作。最后,读书笔记的整理和归纳十分重要,不要将读书笔记留在原地,要将自己的笔记整理成文,从而将经验和思想与他人分享,也能寻求更广泛的意见和交流。
第三段:读书笔记的好处(300字)
好的读书笔记不仅可以帮我们更好地掌握书中的知识和信息,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通过对书籍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更多细节,进一步加深对书籍的理解和启示,同时也可以增加自己的阅读广度和深度。读书笔记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优秀的读书笔记不仅只是让我们方便地回忆和整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们将自己的思考与他人分享,从而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第四段:读书笔记的效果(200字)
读书笔记的效果会根据工作量和分析深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读书笔记是我们阅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我们保持专注,提高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我们的思考深度和广度。通过对书籍内容的深度把握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和生活中的阅读,同时也可以发现我们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五段:读书笔记的总结(200字)
好的读书笔记不仅只是对书籍的简单概括,更多的是对书籍关键思想和精华的分析和解读,能提高我们的思考深度和广度。读书笔记可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全面掌握,带来更广泛的认知和思路,这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会有很大助益。所以,读书笔记是阅读必经之路,将读书笔记的过程作为宝贵的思考和记录经验,化为知识的力量,对我们的人生和工作必然有深刻的影响和启示。
狗来了的读书笔记篇十一
第一次读阿城的作品,文字中没有矫情,没有焦躁,感觉就这样平平实实的,才能更表现作者的内心。作为让我认识他的第一部作品,《棋王》给了我很多的感悟,关于棋文化的,关于命运的,关于哲学的,都从一种崭新的视角带给我们更多的感悟。
其中之一就是对一件事物有心而发的热爱。
故事中的王一生是名副其实的棋王,他真正的把棋当做一种挚爱,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只要有棋在,他的生活和思想似乎就能够被点亮,这样一种纯粹的境界恐怕不是我们所可以企及的吧。他可以在嘈杂的火车厢不厌其烦地寻找棋伴,可以在荒芜的乡下以棋会友寻找生活的乐趣,可以让棋真正成为一生的爱好不弃不离……我们有时候也可以这样,不论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只要认真了,就理应必须全神贯注。比如当你从事了文学这方面的工作,你就应该认真创作,潜心研究,带给大众更多优秀的作品,但必须是欣喜的主动的,若是坐在电脑前逼着自己去完成某身外的东西,那种感觉必然是令人恶心的深恶痛绝的,所以当初选择的时候就应该慎重,选择自己的所爱吧。
之二就是人格的魅力。
尽管如此热爱象棋,尽管极其渴望参加棋赛,但面对朋友用自己最爱的祖传的棋换来的机会,他毅然拒绝,不能因为自己的爱来让别人替我们承受一些本不该承受的,丢却了施舍与同情,但获得的是尊严与内心的安宁,这是心灵上的财富。就好比领导“青睐”你的“某种才能与特长”,要求只有当你甘愿为他奉献的时候,才可以让你留下来,甚至是升到更高的职位,这时你是否可以选择坚守自己的底线,像王一生那样,热爱却不失信仰。也许你们觉得自己能够轻易做到,但没有到那个时候,请都不要下结论,这只会表现你们的肤浅和幼稚,如果真的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这也就不值得作为王的魅力所在啦。
之三就是棋王的淡泊与平静。
之四就是,时代的限制和物质的贫乏并不能剥夺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念和权利。
不论是王一生还是倪斌,还有那些决赛冠军们,都这么为棋痴狂,没有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动摇信念,这就是精神的伟大。
狗来了的读书笔记篇十二
第一段:引言(约200字)
读书是人类获取知识、提升自我和开拓思维的有效方式。而读书笔记的记录和总结,则是读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将探讨读书笔记记录的作用以及通过读书笔记所得到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读书笔记记录的重要作用(约200字)
读书笔记的记录是将自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感受以及思考进行具体化、可视化的过程。通过读书笔记的记载,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读过的书籍。读书笔记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回顾读过的书籍,还可以为今后的学习和思考提供参考资料。此外,读书笔记的记录还能让读者更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有助于提升写作能力。
第三段:读书笔记记录的方法与技巧(约300字)
读书笔记的记录方法与技巧也是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笔记方式,可以是文字记录、图表分析、关键词集合等。其次,要注重抓住书籍的主题、重点和关键概念,将其写入笔记中。同时,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要做到简洁明了,言之有物。笔记尽量准确地反映书中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以评述和分析。最后,要定期回顾和整理读书笔记,确保其可读性和易于检索。只有将读书笔记记录精细化,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从而真正实现追寻知识的目标。
第四段:通过读书笔记所得到的心得体会(约300字)
通过读书笔记的记录,读者除了对书籍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从中获取一些心得和体会。首先,读书笔记帮助培养了我对文字的敏感度,更加关注和理解文字之间的联系和内涵。其次,读书笔记加强了我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让我能够深入探究书中的思想和观点,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此外,读书笔记还让我学会总结和归纳,提高了我的判断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读书笔记的记录和整理,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成长,也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段:总结(约200字)
读书笔记记录是读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读过的书籍,还能够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读书笔记的记录和整理,我们不仅能够从书中获取知识,更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心得和体会,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读书笔记的记录,掌握好记录的方法与技巧,以达到最大化地发挥读书笔记的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与能力。
狗来了的读书笔记篇十三
习惯了北方的粗犷豪迈,殷殷期待南国的柔婉清丽。无论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娇媚,还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澄澈淡雅,都久久萦绕心间,装扮成了一个彩虹似的梦,让寻觅的目光变得焦灼急切。《野渡》又一次让那些对南国满怀憧憬的人如愿以偿。
这是怎样的一幅灵动飘逸、野趣横生的画面啊!当“水晶石的世界”跃入眼帘时,脑海中便朦胧出现浙东水村的晶莹剔透。接着远大的“烟波”,涨满渔网的“广场”,岸边泊着的“划船”,更为精妙的是“左右萦回,彩带似的打着花结”的小河将一个个的水村顿时鲜活起来,明亮起来了。更具情趣的是“荷叶地”之间架满的“活动的板桥”,给小村以生命的灵动,踏桥而过的声音仿佛即刻在耳边响起,让人不禁怦然心动!
读《野渡》不由得忆起了那两句诗: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那是怎样的一种包孕了丝丝清雅、缕缕闲逸的`超然与静谧!散文将一幅妙趣横生的画面呈现在眼前,将千古流传的诗句阐释描绘得惟妙惟肖!岸边山脚或平畴野岸的野渡,催眠似的低吟浅唱的淙淙流水,间或的鸡鸣虫声,山脚忽传的清歌,树林里闪出的人影以及人影自在从容的摆渡,所有这些细节描写有着淡淡的情味、浓浓的趣味,让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在这份诗情画意般的自然风光的描绘之后,作者将大量的笔墨献给了渡头的摆渡老人。这是一群令人震撼的老者!“白须白发”、“为年月所刻成的皱纹”,脸上挂着的“眼霜似的寒意”,“寂寞”地摇船,这众多刻画渗透了作者对宇宙人的深深的思索,对逝去的光阴感叹和对命运的体味与怅然。其中写道一个摆渡老人吸着旱烟“哲人似的许久望着远天和款款的流水”,老人沉默着“仿佛不愿意听这些庸俗的世事”,寥寥数语,把一个哲人般的老者勾勒出来。他们的沉思、冷漠、少言寡语,是岁月的痕迹,是生命历程中历炼的沉淀,是一种对世俗琐屑的超越!这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升华,为散文拓展出一个更为深广的审美空间!
《野渡》妙趣横生、巧妙绝伦。它是那牵动心头的淡淡情思与抚慰魂灵的一切意趣的共存共生;是优美的山水画与饱含哲思的诗篇的精妙结合;是画般秀美与诗般意境的融会贯通;是情趣与理趣的和谐统一。
力无可估量,阅读,为你插上梦想的翅膀。
如此,美文是也!
狗来了的读书笔记篇十四
读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可以拓宽我们的思路,增长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修养。但是光读书是不够的,要把读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所以读书笔记的作用就变得尤为重要。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谈谈我对读书笔记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阐述读书笔记的作用
读书笔记是指在读书的过程中记录下自己的收获、感悟和理解的记录。这些笔记可以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通过读书笔记,我们可以更好地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读的书籍。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知识的自我积累和理解,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更新和提升这些知识。
第三段:讲述自己的读书笔记
我在读书之前,会先浏览一下目录,然后按照目录的顺序分章节记录下重要的内容和自己的思考。我喜欢用颜色分类记录信息,用圆圈或箭头将某些内容圈起来,或者使用一定的符号来区分章节或不同的思考方式。在我写的读书笔记中,还包括我对章节和内容的标注,以及对引用和例子的认真注解和总结,这些可以帮助我在以后的使用中更好地理解和回忆之前的阅读。
第四段:阐述读书笔记的好处
读书笔记对我来说有很多好处。首先是学习能力的提升,因为通过读书笔记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缺口,进一步补充这些知识,这有助于我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其次,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写作的能力,因为写作和阅读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写作笔记可以让我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及逻辑表达能力。
第五段:总结
读书笔记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书籍内容和作者主旨,在学业上及工作中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职业能力,实现知识的累积和更新。因此,对于每一个有志于学习和成长的人来说,我们应该在阅读的过程中认真书写读书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写作表达能力,从中获得更多的认识和收获。
狗来了的读书笔记篇十五
读书是人类获取知识、拓展思维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它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在读书的过程中,记录读书笔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读书笔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书中思想的思考和总结。在此,我将分享我的读书笔记记录及心得体会。
第二段:记录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我们对书籍内容记录的一种方式。在阅读过程中,我会用纸质笔记本或电子设备记录书中的重点内容和自己的思考。记录的方式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习惯进行选择。我会将书中的重点内容以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记录下来,包括书籍的作者、书名、出版社等信息,以便日后查阅。另外,我还会在读书笔记中记录一些出色的语句和引人深思的段落,用以备忘和思考。通过记录读书笔记,我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对书籍的活动性。
第三段:总结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记录完毕之后,我会进行一次总结。在总结过程中,我会重新回顾我所读的书籍,思考书籍给予我的启示和感悟。我会将书中的观点与我的思想相互结合,以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思想和观点。总结的过程中,我还会考虑书中提到的问题,并思考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应用这些观点。通过总结读书笔记,我可以更好地吸收书籍的精华,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四段:和他人分享读书笔记
除了记录和总结读书笔记,我还喜欢单独或与他人分享我的读书笔记。与他人分享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巩固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并从他人的不同观点中获取更多的启示和感悟。与他人交流和讨论后,我还会对自己的读书笔记进行修正和完善。分享读书笔记的过程是一次思考书籍内容的机会,也是一次学习他人观点的机会。通过分享读书笔记,我可以不断拓宽自己的思维,丰富对书籍内容的理解。
第五段:心得体会
通过记录读书笔记,我发现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思维更为清晰,对书籍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读书笔记帮助我将书中的知识和观点与自己的思想相结合,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观点。总结读书笔记的过程则是对书籍内容的再思考和深入理解的机会。通过与他人分享读书笔记,我不仅能获取他人的观点和思考,还可以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并与他人一起探讨和交流。读书笔记记录及心得体会让我深刻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和收获,鼓励我更加积极地阅读和学习。
总结:读书笔记记录及心得体会是读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吸收书中的知识和观点,拓展我们的思维,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笔记记录、总结和分享读书笔记是一次对书籍内容的加工和消化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书籍,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读书笔记记录及心得体会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书籍,更好地吸收和应用书籍的知识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