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户外读书的心得体会篇一
最初的时候,写到我心里很高兴,我这样写:我笑了。老师夸奖我:写得简练,又把意思表达清楚了。
读书多了,再写自己高兴的时候,我又这样写:我笑了,脸上笑成了一朵花。老师夸奖我,会把句子写具体了,还会用上拟人的写法,真棒!
读书,让我积累的词语和句子越来越多,再写的时候,也写得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在诗歌美文朗诵中,我因为朗诵得有感情而得到了一张奖状,我很高兴,于是我在日记里这样写到:
今天,老师发给我一张奖状,表扬我在诗歌美文朗诵中朗诵得有感情。我接过奖状,心里美滋滋的。我一步一跳地回到了座位上。
老师说:许静雯写自己高兴,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许静雯在长大,写的句子也在长大。
我在一天天长大,我写的句子也在渐渐长大。多读书,多练笔——这就是我写作文的金钥匙。
户外读书的心得体会篇二
有一个时间很适合读书,就是你想读书的时候。
不少人心头总是挂着几本书,嘴里念着几本书,手里却拿不住一本书,时间就在这事那事的间隙里,一日日地漏掉,说到底还是无心的。
不少人尝试用娱乐的时间去看一会儿书,一面心里又惴惴不安的想,看了又记不得几个内容,何苦呢,说到底还是无心的。
读书的时间真是多,常见的有睡前读,无聊时读;多见的也有地铁里读,火车飞机上读,等待时读,如厕时读;我还记得陆放翁有两句诗:“呼童不应自生火,待饭未来还读书。”这两句说的是真好,等待饭菜上桌的时刻于我而言,尤其难熬与无聊,唯有读书可以忘记饥饿。饭菜端来,立即抛书,唯有饥饿可以忘记读书。
拥兵自雄,拥书自华。我见过一些手过万卷的读书人,他们自带气质。蔡澜先生,只看容貌和体型,像极了红鼻子的糟老头子,不过能坐下和老先生交谈一番,便想,坐在这老头子身边谈天不觉得生涩拗脑,却如沐春风,便有片刻不言也受益良多,不可思议。还有沁园姐姐,不算画面上的美人,却仅仅往跟前一站,张口一语,美丽就和她切切实实的相关,让人不愿从这里离开。教导过我的几个教授又是另一番气质,跟在身旁求学,心里总能生出一种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叹蔚,摸摸肚里的货,深感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这话是极有道理的。
读书也许、可能有这样的结果,不过,读书的目的绝不是这样的狭隘与功利,或者说绝不是这样的高远。
我常在候车时、平稳的交通工具里读书。在那些地方,观察够了每个人的面无表情,眼里的疲惫,欢喜,郁愤……,其中我最喜爱孩童的无邪、自由,不过孩子总归不多,有些还任性无理。有个女人煲着腻腻歪歪的电话粥,像老太婆的缠脚步又臭又长;有两个长舌妇说着张家李家的长长短短;有个男人扯着嗓子在电话里谈着百万的生意;有个孩子又哭又闹,哼哼唧唧;所有的人都往出呼着不同口气的二氧化碳,来自不同个体百百万万的汗腺散发着自己的意愿,唾液没有目标的乱飞乱撞……就在这个时候,我厌倦了眼前的情景,我厌倦了旁人的声音,我拿起一本书,为自己设起一座屏风,八面玲珑巧包围,独我一人。我到底在哪里,我可以在任何地方,或许在一片青瓦花堵下,或许在老上海的弄堂电车上,或许……恰不在身坐的地方。
心远地自偏,也是这个道理,那个急忙匆匆的人群里,我早已不在了。撤去屏风再上路时,我心里安安静静,不急不慢。
我更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寻个柔软可靠,光线温和之处,沏杯酽醇的红茶,在那斜斜歪歪的香气里,约一本书相会。古今中外,成群的作家,排着队地等你点唤,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唐宋名家可以联袂;美国南部的那片棉花田里有个女人让人动情;红楼里的石头可以一遍又一遍向你讲那风流债事……
花冢旁,宝玉对黛玉说:“你且站住,我知道你不理我,我只说一句话,从今以后撩开手。”
黛玉回头见是宝玉,想是不准备理他的,听是一句话,便道:“请说。”宝玉笑道:“两句话,说了你听不听呢?”
黛玉听说,回头就走。宝玉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可还记得在哪里,就抒意泪流。
当我读书时,看尽天上人间,抛下后稍稍平息,又是一场烟火人生等我去赴。
深夜又独处时,不觉孤寂无趣;人踵如锅粥时,不觉耳聒心躁;还要什么目的和私心呢,当我读书时,受益如此,知足诶。
户外读书的心得体会篇三
尊敬的外国语学院英语学生第三党支部: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说起《史记》,我们就会用这样的溢美之词来赞叹该书在中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读罢《史记》,我却从书中有幸探得了几件“宝贝”。这些“宝贝”,一个民族可世代相传并受益匪浅。虽无珠光宝气,但件件为旷世精品,乃无价之宝。得之一二,民族生机焕发;得之二三,国振邦兴;若得之数件,将永葆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经久不衰。中华因它而保生机。
其中一件叫“精忠报国”。在司马迁笔下,有多少英雄以他们的汗与血,情与志来尽忠书写这四个熠熠生辉的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荆轲受命大厦将倾时,壮志未酬咸阳宫;“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广纵马西风塞北,笑谈渴饮匈奴血。这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史剧,已退色成书页发黄的史书,窸窣作响。而就是这书页轻微的翻动之间,那精神的钟鸣绵延至今。声声清晰,声声震撼,余音袅袅,激荡心间。钱学森粪土万户侯,弃洋归根,献身航天;邓稼先隐姓戈壁滩,呕心沥血,新捐国防;袁隆平水稻伴青春,而使天下苍生皆得饱。《史记》传递着那古老、悠扬的钟声——精忠报国,一首在中华历史长河中荡气回肠的英雄交响曲。
有件宝贝是众志成城。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百姓与其团结一心,风餐露宿,终于制服水患,而使华夏民族能一代一代生息繁衍;句践卧薪尝胆,越国百姓与其同甘共苦,奋发图强,最终雪耻复国,而成诸侯强国。今天,这精神依然在发光,在弘扬。曾记得,在年初暴风雪肆虐的日子里,正是全国上下万众一心让我们挺过难关——武警战士扑在高速公路上顶着寒风奋力除雪,疏导交通;电力职工在高空连夜抢修受损电网,甚至付出年轻的生命;出租车司机在油价高涨的日子里,免费接送受困市民。古往今来,在困难挑战面前,尤其是在事关民族利益的紧要关头,众志成城往往能成为每个国人心中的`一盏灯,指引我们跋山涉水,绕过道道弯,迈过道道坎,直至胜利的前方。众志成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一道长城。
还有件足以称道的“宝”——不屈不挠。司马迁自己就已为我们用对信念的执着与追求来佐证着它: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掩卷追昔,遥想张骞耗费十三载在茫茫大漠中摸索着通往西域的使命之路,听着驼铃在漫漫瀚海中的哀鸣,卷裹着悲壮的黄沙似乎正迎面袭来。他的坚强不屈最终完成了一个国家使命,开创的却是一部历史。由此想到:不管我们的民族曾经受到何种恐吓与压迫,不管我们的民族曾经是怎样的积贫积弱,我们终究没有倒地,总有一批像张骞一样不屈的勇士在那漫长的黑夜中驱驰。倒下的堆如山,积如海,而依旧前仆后继。我们是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们是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我们是鹰,搏击长空,云中有志;我们是中华民族,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它像一艘在惊涛骇浪中颠簸,但又紧挂风帆的船,载着华夏儿女驶向统一富强的彼岸。不屈不挠,一把不能被砍断的剑。 瞧,这就是《史记》——一部不朽的民族精神史留给我们的几件“宝贝”——一个伟大民族的灵魂——民族精神!它们威力强大,功效显著。要使之在现在的民族复兴之路上发挥作用,还需我们自己做好护宝人,爱宝者。
户外读书的心得体会篇四
一百多万字的作品,竟也很快地读完了,只是因为一份真实吧。若干个家庭,若干个场景,若干个人物的命运,若干个结局,都被浓缩到那一个时代背景中。
故事终于1985年,算来我也才几岁,再向前追溯几十年,似乎离我的生活就更远了,但我不得不承认,我依然在这部作品找到了一种阅读的快感,尽管时间跨越了我所生活的时代,但总有一些人物的经历似乎可以找到我们自己生活的影子,无非是物质和精神相比丰富了些而已。所以,无论时代怎样的巨变,人的生命历程总还是有些许相似的地方。
换句话说,更多的人都是在一个平凡的世界里从生存到生活,不同的是在大环境下,因为你的经历不同,人生的结局也大有不同,当然,我所说的这结局也不是生命的终结,只是故事中人物命运的一个段落,如果时光继续行走,如果故事还在继续,或许一些人的人生航向也在随之转变,或精彩,或平淡,任由我们去推测。所以,我只当这是故事的结束,在这平凡的世界里,那林林总总的人们都还在继续着各自不同的生活……
世界本就是一本丰富的书,这书里也自然有着许许多多的人物,正是这些人物情感与命运的交织,才让这个世界变得丰富,变得精彩,当然也变幻莫测,原来谁都无法左右自己的生活,但你的学识,你的阅历,你的人生观,价值观无疑会改变人生这艘船行驶的方向的。
我无法评说这《平凡的世界》中谁的生活更完美,谁的人生更精彩,我亦不想去做无味的评说,路原本就是靠自己走出来的,任何人,都不过是你生命中的匆匆过客,而你的执着,而你的追求才是最终成就你生命斑驳的主导。
回味这故事,我想有一份真实,当是来自作者路遥的生活经历的,黄土高原的贫瘠,人们曾经生活的困窘,煤矿工人的艰辛,从合作制到生产责任制,划时代的改革荡起的决不仅仅是涟漪,而是为不同的人带来了不同的人生变化与抉择。
孙玉厚一家,这个双水村最贫困的家庭,是那个背景下人们生活的一个缩影,孙玉厚这个一家之主厚道,老实,却因贫穷而变得胆怯,在他的世界里,照顾好庄稼,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生活就足以,以他的年纪,自然是少了冒险与挑战的,但是他的孩子们却让他最终成为双水村最自豪的人。
大儿子少安,家境的贫困让只读了初中的他无奈地选择了回家务农,政策的变化,对命运的不屈却让他最终成为了一个切切实实的农民企业家,他为父亲箍起的体面的窑洞,成为了这个家族摆脱贫困的里程碑,穷则生志,有志者事竟成吧。
少平,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高中,却未能上大学,但不断的阅读与交流让他对人生有了别样的理解,一切都要靠自己,男人,亦要撑起家庭的责任,尽管他是这个家的老二,但他柔弱的身躯却可以在工地上做干最重的活,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供养妹妹读大学,偶然的机会被招入煤矿做了正式的工人,并在那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价值,也正是因为这份坚毅和责任,他得到了省报记者小霞的爱,尽管小霞在一次抗洪采访中牺牲,却依然给了他最灿烂的青春年华,新年的第一天,下井干活时为了救别人而自己受了重伤,死去师傅的教导在他身上重新上演了生命的价值,脸上的一道深疤将伴随他永远的矿下生活,这亦是他自己的选择,其实他完全可以被调到省城,他也完全可以与爱他的金秀共同生活,但他只觉得那煤矿是属于他的生活。这也是他最合宜的位置吗?
兰香是少安和少平的妹妹,家庭的贫困让她从小就学会了承担和为别人分担,兄长的厚爱让她最终考取了全国最好的重点大学,天体物理这个在常人看来颇为尖端的理论却是她与朋友探讨和交流的主题,她的出色赢得了身为省委书记的儿子的深深的爱,她亦成为父亲的骄傲,知识改变命运在她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验证。
这一部史诗般的故事,展现了不同的人的命运,每个人的生活都看似平凡,但不是因为平凡就要少了斗志和追求,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就是渺若尘埃的,即便你有再高的权位,终有一天也将成为平民,在那一群谈天的老者中湮没了自己,我所谓的收获当是重新认识了生命的意义吧。
无论你的起点是什么,都不要被暂时的低谷抹去生活的热情,上帝本没有一双慧眼,也不要寄情于他去执掌公平,命运总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多了一份追求,多了一份执着,多了一份热爱,生活总会有属于每个人的精彩,平凡的生活亦值得敬畏,生命不朽,只因追求不朽。
户外读书的心得体会篇五
“成功就是不断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偶然间,李开复老师《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走进了我的视线。
作为一名职业女性,工作经常陷入一种疲劳的状态,经常会被学生的问题搞得自己觉得很累,我知道这不应该是年轻老师应有的心态,但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总是会被学生不如意的表现所影响,开始经常抱怨这,抱怨那,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教师这个职业,刚参加工作时的热情减少了,这种心情影响到我的生活和工作,读完《做最好的自己》,感到其实做好自己并不难。受李老师的影响,“既然只能当老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
是啊,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天天开心呢?可是,每天出现的让人头疼的事情,让人头疼的学生,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我经常想:多想孩子们可爱的地方,尽量把课上好,尽量和他们一起玩儿,这样孩子们就会越来越爱自己,每天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又怎么能不高兴呢?
多么简单多么朴素的道理,为什么我当初就没想到呢,想想我们在工作学习中难免会与人产生摩擦,如果我们只盯着别人的错误,那么只能让矛盾越来越激化,但是我们如果想别人的优点,就会使我们很快的冰释前嫌,问什么同样的问题发生在学生与老师的身上就这么不可调和呢?其实还是缘于“爱”,如果我们给学生多点,再多点的爱,对于他们的错误我们都用理解之心,包容之心,责任之心看待,而不去苛求他们像成年人那么懂事,师生关系会不会更和谐一点呢?在众多的压力与竞争下,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论遇上什么困难都不要气馁,积极心态战胜一切困难,一样可以做到优秀。
生活中,更多的时候,大家都在审评对方,研究对手,却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了解自己。李博士用平实的语言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心门。他告诉人们:做人不是只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时的自省却能让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简单的树立理想就可以轻松实现,但是没有理想的人却一定无所适从;做人一定要有广阔的胸怀,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量的非凡气度;做人要有勇气,真正敢于追逐自己梦想的人才能让更多的机会停留在自己身边……
事实证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最好的自己,都可以做到优秀。我们更不必为自己赶不上别人而太过自责,也不必因为境遇不好而太过感伤,怨天尤人。我们所需要做的,是追随自己心灵的选择,不求其他,但求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就会变成一个更美好、更大度、更成功的人!
户外读书的心得体会篇六
雷夫埃斯奎斯,一个平凡的教师讲述着一个不平凡故事。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第56号教室的孩子是幸福的,作为雷夫埃斯奎斯的学生,他们得到了特别宽松、快乐、积极的教育环境。作者的着眼点不在“成功”,而在过程上。他心态平和而自信地写了许多发生在第56号教室中他和他的学生们零碎的事儿。这些小事儿,在许多教室里都会发生,情形似乎大同小异,但是第56号教室却让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义。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
读完本书,感想颇多,以下简述自己的点滴感受。
作为一名教师,我敬佩雷夫埃斯奎斯老师超凡的勤奋和卓越的教育才能。他每天在校工作时间十多个小时,早上6:30到下午6:00,每周两个通宵工作的日子,每个周末从上午11点到下午2点一直工作,假日中的每一天都在无偿地教学生,从早上6点开始一直到下午5点,给学生教算术,讲文学,学历史,沉迷于莎士比亚戏剧的排练,他对教育的热情和不求回报的付出让人感动。
这位令人敬佩的美国教师,用超凡的勤奋和卓越的教育才能,解答了他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虽然国情不同、文化背景各异,但我们仍能从书中发现中美教育面临的许多相似之处。了解这些相似之处,或许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确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职业。
雷夫老师用这样一个范例告诉我们: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我们能分享到这样的教育智慧,就是获得,也许,在未来也会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美国和我们的国情不同,他们实行的是“素质教育”,而我们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阶段。然而通过雷夫的介绍,在大洋彼岸的学校里的一切和我们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有和我们一样的学生——如果一个班级闹哄哄的,就什么事都做不成,也没有所谓的成绩可言,孩子们的读、写、算数都不会进步。老师们急功近利的心理态度——早年的时候,我也曾计划在开学第一天给孩子们来点下马威,让他们清楚我才是老大。有些同事也采取相同的做法,我们曾共享使孩子们守规矩的“成功”果实。看到其他班级吵闹失控,我们愚蠢地恭贺彼此的教室有多安静、孩子们多守秩序、每日课程进行得多么顺利。家长们望子成龙的迫切期盼——父母和老师可以通过讨论考试结果来帮助孩子,让孩子明白“行动”和“成果”之间的相互关系。然而,当全国的注意力都聚焦到测验上时,我们往往会在孩子身上施加过大的压力。这不但让孩子们过着悲惨的生活,也降低了他们做出最佳表现的机会。不计其数的各级政府教学测验——标准化测验已经成为本校的梦魇。在沉重的测验包袱下,老师们再也没有充分地时间好好教授学生应该精通的科目。孩子们因为参加测验而疲惫不堪,最后累得连自己的测验分数都不在乎了。
还有不切实际指手划脚的教育行政人员,乏味而占据大量时间的教学会议等等,一切都与我们如此雷同。雷夫老师对于这个也像我们中国老师一样很不认可,但是他没有一味对抗,也没有一味顺从。他在教学上另辟蹊径,别人为了应试而教学,他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为了学生终生学习受用的能力而教学。
雷夫老师倡导鼓励机制,带着一颗无比慈爱的心,在师生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论我们是多么地负责任,而是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雷夫老师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实践的。比如在艺术课上引导孩子完成线绳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雷夫答应帮孩子们放大所需图案的尺寸并在星期一兑现了承诺,这样雷夫与孩子们之间的信任就更加稳固了。信任,是成就奇迹的第一要素,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意识到,我们的老师说到就能做到,我们也需要说到做到才行,可见信任的魅力。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这也是雷夫老师的重要教育理念。雷夫主张“身教重于言教”,这也是他从教育实践中得出的真理。雷夫相信“你就是榜样。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需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先要做到。”这个道理显而易见,如果你是一个经常迟到的老师,怎能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如果你是一个沉溺于网络的老师,你怎能要求学生远离网络,戒除网瘾?
一切不过因为“身教重于言教”,防止满地长满荒草的最好办法就是种上庄稼,并让庄稼长势喜人,势不可挡。教育不是揠苗助长式的“伤仲永”教育,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种好的庄稼,必然喜获丰收。
雷夫老师把一批批的孩子变成了“爱学习的天使”,他之所以成为优秀的教师是因为他不断地为教学寻方法,教出了优秀的学生。书中提到的“数字的研究是门极端的学科,孩子不是爱它,就是恨它”。好多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没有语文那种诗意、气魄、伤感、欢乐,也没有音体美的愉悦、宁静、伤感。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呢?雷夫的观点就是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恐惧感,他没有把整堂课的时间拿来做练习,而是尽力去帮助孩子理解数学,学着喜欢数学。让学生克服对数学畏难心理,让孩子喜欢数学。
56号教室20多年来一直有一项让人羡慕又紧跟潮流的课堂活动就是看电影。与很多人给学生看电影是为了填补时间的空白不同,雷夫给学生看电影是为了学习,让他们从中学习历史、艺术乃至人格,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终身受用的东西,这是多么伟大又实用的教育方式。在雷夫那里,电影是一项帮助学生喜爱和了解历史的有力工具。他甚至还把《杀死一只知更鸟》这样的老电影作为为学生塑造人格的优秀教材。“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除非你能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这是《杀》中的一句台词,雷夫老师是仁慈而有感染力的,孩子会从这影像世界的点点滴滴中学会仁慈、宽容、团结甚至更多。
当然,56号教室除了电影,还有丰富多彩的艺术课,孩子们可以自己创作有纪念意义的作品,甚至还可以自己排莎剧,通过这些方式学习语言,理解文学,寓教于乐,值得借鉴。
雷夫是神奇的人,第56号教室是奇迹诞生的地方,只要我们努力以“让学生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为目标,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重视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不断地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我们也能创造奇迹!
我利用闲暇时间翻阅《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却被发生在第56号教室的每一个奇迹吸引了、感动了,我不禁一遍又一遍虔诚的细心研读着它。书中主人公雷夫决心用“像头发着了火似的”态度来教学,用他那一颗炽热的爱心,创造了“重品格、讲勤勉、推崇谦逊,而且无条件地扶持”的一个迥然不同的世界。
读了《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之后不禁反思我们现在存在的教育现状,为了课堂纪律,为了考试成绩,不仅让学生害怕就连老师都在害怕,整个课堂都染上了“恐惧”的气氛。学生遵守纪律是因为害怕受惩罚,考不好是害怕老师批评、家长责骂、同学嘲笑。如此一来学生长期都处在一种战战兢兢生活状态中,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然而老师又怎么样呢,老师也在害怕,害怕自己不被学生喜欢,害怕上课没人听讲,害怕自己管不住学生,害怕被同行嘲笑,害怕被领导训话。
在雷夫老师的教室里,就没有“害怕”这两个字,他用信任取代害怕,用信任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座坚固的桥梁,使教室的一切变得不一样,使学生热爱学习,为他人着想,最终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生不用老师费心,老师的工作也自然很容易做。这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师生之间的信任。
读了这本书之后,使我体会到教育的真谛:“成功无快捷方式,真正的卓越是靠牺牲、错误、以及大量的努力挣来的”。雷夫先生提出的“以信任取代恐惧”的观点和做法让我佩服,雷夫和他的学生发生在第56号教室的“真相”警醒了我,我该适当的放慢脚步,挤时间静心反思,追求“更好的教学”,这样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管是教育学生还是孩子,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孩子害怕当做教育的捷径”。这是我要反思并要时时提醒自己的。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我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允许孩子犯一些错误。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仅仅是帮助他们学习课本,因为知识的学习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去充分发展他们的自我,健全他们的人格,让他们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雷夫老师就做到了,他让我们看到不是只有“下马威”才能镇得住学生,有爱心、耐心、信心、责任心、智慧同样能够“镇得住”学生,还能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
成功是没有捷径的,必须要努力才行。虽然曾经有过成功、有过失误,但我依然热爱自己的职业。我会借鉴雷夫的教育观点、教育信念,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反思,用自己的行动想象着雷夫先生那种“幸福”,我希望第56号教室发生的奇迹有一天会发生在我的教室里。
户外读书的心得体会篇七
刚从三亚回来,那天坐在飞机上,我在珺的怀抱里睡着了。
我睡得真香,又做了一个甜美的梦,甚至在梦里还无比文艺范地吟了一句诗:“自从见到了你,蔚蓝大海,从此一天就是一世。”
我仰躺在温柔的海水里,它们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我的四肢。它还发出涤荡人心的那种天籁般的声音,让人心旷神怡。远处是几艘划开白色波浪的皮划艇,天静得像是世界只剩我一个人。
真的有种开悟的感觉,仿佛一下子全明白了,什么是海潮、什么是浪花、什么是波涛。也终于明白,任何人不是任何人的全部,只要生活在继续,只要你努力改变、大胆拥抱阳光。 是的,我还想起了一个人,晓雅老师。
可那时候我多么傻、多么痛苦!从小优秀的我哪里想到我会遭到前男友的抛弃,屋漏偏逢连夜雨,我听说我怀孕了。
简直就像五雷轰顶,又像是天降灾祸,我苦苦支撑了两天,一粒米也没进,一口水也没喝,唯有眼泪陪着我,唯有痛苦如影随形。
闺蜜来劝我,她说“时间是最好的治愈师”,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是的,或许,过一段时间会好,然而现在怎么办?
我简直能看见时间它那血淋淋的大黑洞,都说真爱如血,可在我看来,真爱要命!我第一次害怕时间。
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身体疲乏疼痛,五脏六腑都在撕裂,这也罢了,最难受的是思想不受控制,它总是带着你去想那刻骨铭心的爱恋,然后duang地一下不知道人就没了,爱情也没了,却留下一个原罪般的孩子——
我想得最多的是,死亡也许并不难受?最难受的是带着孩子去死,孩子,是无辜的呀! 也就时因为这个祸胎,让我坚持了下来,顶住了最后一口气。半个月后,我勉强支撑着身体打开电脑,看见闺蜜qq上给我推荐的晓雅老师的资料及视频。
闺蜜留言:不知道能为你做什么,于是在网上找到她,希望能帮助到你。
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打开晓雅心灵工作坊的心灵频道视频,甚至还带着丝丝敌意,毕竟讲道理是让人反感的,讲道理能讲到我的感情深处么?
我以为我的感情之伤,就像岩石中深深渗透的一杆竹,没有人能帮我彻底拔除。 可是晓雅老师一开口就把我给震撼住了,她说怎么样才能让一块地里的杂草除尽? 我说:洒药、拔草??
她说:种菜!
她说只有重新改变,赋予生机,才能彻底拔除,才能让我走出之前的阴影,重新开始全新的人生。
她说她不跟我讲道理,谁不知道“关上一扇门就又可以打开一扇窗”的道理,只是,世上的人又有几个真正相信、明白?
晓雅老师说得轻描淡写,但却像给灵魂的屋子开了一扇窗,顿时让我感到清新、希望。 晓雅老师又说我是“自我价值感越低,就越在意别人的评价”,之所以感到痛苦,根本原因是自身缺乏输送新鲜空气。
什么是新鲜空气?那当然就是行走在修炼的路上,接触不停的风景,不停的通过学习提高自己,让自己不再局限在一个人身上。晓雅老师说:“一个人内心的空虚,是无法通过外界的人和事来填满的。”
我觉得太有道理了,当我与晓雅老师开始了电话个案咨询以后,我聊起了我之前的感情经历,我才发现,我之前所谓的优秀,在一个强大美好的灵魂面前竟然当然无存,我开始满足现状,并且对他产生依赖,最后,我的世界唯有他,全部都是他,只有他就够了,也从没想过有一天会被他厌倦,其实也是被现实厌倦,因为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在哪里,我迷失得那样严重,所以,我们最终吵闹收场,遗下孽果。
“感情的病看不见,但不代表它不存在。你把心往内看,看到自己的问题并承认,这是改变的第一步。”晓雅老师对我说,“再怎样,现在还不算晚,还有好多人结了婚、生了孩子才发现呢!”
晓雅老师温暖娓娓道来、富有经验的开导,让我最终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经过10个小时的电话咨询,我眼前的雾霾越来越消散,最终走向了新生。
也许,没有晓雅老师的开导,我也能走出阴影,但这个过程该有多漫长、曲折呢?我又会变成怎样一个人呢?我自诩的优秀,不过是人生一个阶段的认识,诸不知走向人生大海的深处时,我未必能一直保持优秀。
我庆幸遇见晓雅老师,没有她,就不可能有我现在更好的人生,如诗如画的浪漫。 三亚之行后就是我和珺的婚礼,我已经决定,一定要请晓雅老师来参加,当然还有我的好闺蜜。
户外读书的心得体会篇八
记得以前看过一句话:怀着感恩吃蔬菜比怀着怨恨吃肉香得多。这学期朋友送了我《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读罢此书,掩卷冥思,收获颇多:
长久以来,我们教师这一职业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正是这一光环罩得我们教师无所适从,又加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社会和家庭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使教师这份职业的不稳定性增加,增加了教师对自己未来职业的不确定性,由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引发的焦虑、抑郁、担心等负性情绪正在悄悄侵袭我们的身心,教师也就唉声叹气地过上了日子,阳光心境正慢慢退出教师的心灵,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因此受到影响而大打折扣。鉴于上述的种种原因。我认为做个不抱怨的老师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抱怨自己是懦弱、无能的最好诠释,它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扰人不安。抱怨自己让我们将关注点放在自己的不想得到的东西上,因此,当我们抱怨自己时,我们将远离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抱怨越多,距离越多。有些事情我们越做不到越抱怨,但是越是抱怨事情就越没有顺利完成的可能性。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事情最终得不到解决。爱抱怨说明我们的内心不够强大,不够自信。作为教师尤其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因为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比一般人还要多,如果我们只知道一味的抱怨,而没有与之对抗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那就只会束手无策。
我们要敢于挑战自己,发掘自己身上的潜能,树立自信、坚定信念,不要轻易的贬低自己,抱怨自己。虚心向别人学习,努力自己创造,这样会使我们越来越强大!“不做愧心事,不怕鬼敲门”,堂堂正正的做人,堂堂正正的做事。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
新城中学的校训是:乐知乐行,至诚至善。这其中的“乐”字却大有学问, 快乐工作是一天,昏昏沉沉也是一天,“愁也一天,乐也一天”何去何从,我们大家心知肚明,我觉得教师在教育中不应该迷失了方向,丢失了信仰,“当教师真没意思”成为他们的口头禅。不是静下心来搞研究,而是天天攀比谁的工资多,谁又买车了,谁又买房了……“不要攀,不要比,不要自己气自己”,你选择就是最好的。当然教师这个职业是平凡的、普通的。但是,我们只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终有一日,也会成为被别人仰望、受人尊敬的模范。敬业,不仅是对学生及家长、对学校和社会有个交代,更重要的是,对我们教师而言,要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只有敬业的意识根植于我们的脑海时,才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完成工作,体会到工作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而抱怨是无所作为,是逃避责任,是放弃义务,是自甘堕落。”你如果有时间抱怨工作,那么你就有时间将工作做好。喋喋不休地抱怨,注定于事无补。若想拥有美好的前程,学会享受工作中的乐趣。
世界上不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个人会让自己完全满意。正所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我们不能苛求自己做到完美,那么也应当让自己对他人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善意和尊重。经常听到老师抱怨(我也曾抱怨过):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难教?怎么这么不爱学习?怎么家长都不管?……那些坐不住的孩子,连带家长,似乎就成了我们最大的麻烦。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有没有放弃学习。只要他还在努力,只要他还能接受你的话,我们就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相待。当我们真正对某个学生特别关注,我们就会带上有色眼镜,我们以为我们在特别关心的同时,其实已经把他推到你最不想的那一边去了。说到底,是我们逼着孩子选择了这无奈的选择。
换位思考,自己的孩子也不是十全十美,自己的孩子是掌心里的宝,无论自己所教多少孩子,都会分到多少个家庭,每个孩子的背后都拥有庞大的亲情集团,教育孩子是大工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意。我也知道“地荒是一季,人荒是一辈”,这样想法,报怨的情绪就少了。不抱怨他人,赢得他人的尊重
有家,就有幸福。在属于自己的屋檐下,我们可以尽享亲情的温暖,爱情的温馨。当然,家人之间的感情也需要精心呵护。作为至亲,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应当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关爱、理解与宽容。想着他人的好,忘记他人的过,好好珍惜眼前属于自己的幸福,一位伟人曾说过,把世界上所有的痛苦累加在一起,你还选择属于你自己的那一份。那深夜等你回家的一盏灯,你离家时凝望着你的眼光,那份父母久久等你回家的企盼和你所有对未来的希望都浓缩家这个小小的单位上。我们没得理由抱怨,感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享受阳光,享受温暖。
今后,我将一如既往的努力,做个不抱怨人,做个不抱怨的老师,不抱怨孩子,犯错,不抱怨家长,不抱怨自己的选择!怀一颗宽容的心!
户外读书的心得体会篇九
我相信,每个在从事教育的人都希望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是坦然的,自信满满的,胸有成竹的。自己的教学能够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能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发展。而这一切,最基础的是,每个教师都需要丰富的教育理念,而读书就是获得教育理念最好的方法。
黄爱华老师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在业余时间里的所为和所在不为。记得石校长在大会上经常要求教师们、特别是年青教师应珍惜时间,通过多种渠道多读书,为自己的教育生涯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那时我就决定要多读些教育类的书,以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说来惭愧,这几年来,书是看了一些,但大多是看教育杂志方面的书,而真正的教育理论的书看得很少。但通过阅读教育类书籍,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了一些体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多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有人说:读书就是在和大师们对话。确实是这样的,多读书,特别是读一些教学设计方面的书,就常常会惊叹原来还可以这样上。
二、多读书有利于更深入地钻研教材
多读教育书籍,有了更深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对我们教学实践中分析教材是很有帮助的。刚开始教学时,拿到教材不会分析或者分析地很浅,不会自己深入研究。慢慢地,有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就知道为什么教材上这样设计,为什么又要这样处理,遵循的是什么教育规律等等,知道了这些在教学时就能更好的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质量。也就有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一定的改变和重组。教材能研究透了,相信课堂质量肯定是高水平的。
三、多读书会促进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关注课堂细节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之一。而会不会反思,对青年教师来说也是一个问题。多读书,在读书过程中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那就应该及时地记录下来。对教师而言,能否以反思教学的方式化解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这是判别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标志。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智慧也随之不断增长。因此,我们要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才能更好的反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