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北师大下册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9篇)

时间:2024-11-29 作者:储xy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篇一

1、 通过结合实验数据画统计图的活动,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

2、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数据画折线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单元编写意图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本单元教材编写的特点是将统计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材的编排中,安排了两个活动:栽蒜苗(一)、栽蒜苗(二)。学生将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而本单元学习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在理解和掌握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为,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是象形统计图,它所表示的数据与学生的直观认识相一致,容易理解。而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其每1格代表的意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学生需在处理实验数据中逐步加以理解。

栽蒜苗(二)中的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的预测中引入的,这也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先请学生猜一猜这些蒜苗的长势,然后再共同讨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本单元学习的统计图仅是单式的,复式的统计图在后续的学习中将重点学习。因此,教学中不要加深学习的内容,增加学生的负担。

2、从图表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在统计图表方面除了要求学生能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外,在练习中还较多地提出了分析图表的要求。如类似“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与同学进行交流。”“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教材安排这些问题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认知水平,从统计图表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认识数据统计的作用

在第二学段中,将结合学生学习统计的内容逐步渗透一些社会活动的题材,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进一步体会数据统计的作用。本单元中安排的“‘非典’疫情”等题材,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数据统计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这对培养统计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当学生意识到数据统计能帮助他们描述问题、分析问题时,他们才有更大的兴趣去进一步地学习。

学习者分析

栽蒜苗(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实验数据画统计图的活动,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必要性和灵活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各种信息。

3、 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教材在85页的“实践活动”已组织学生栽种蒜苗并作数据记录。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以及分析的过程。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交流实验观察记录的数据;第二步,将各小组记录的数据填入统计表;第三步,讨论如何将所得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在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对单位量的选择,教师不要作硬性的规定,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蒜苗高度范围确定单位量。然后再交流讨论。如果学生栽种的是其他植物,应据实际情况设计统计表或统计图。

注意:如遇到学生记录的蒜苗高度为非整厘米数,如8?郾5厘米、10?郾8厘米等情况,在统计图上取几个格?应组织和指导学生讨论。

栽蒜苗(二)教学目标

1、 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的统计数据并结合生活经验发现蒜苗生长十多天后生长的速度逐渐缓慢并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一发现。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篇二

欢迎下载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上 下》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上 下》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5859页内容。

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活动使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 的能力及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体会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位置关系。学习难点: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小故事情境: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小动物们都躲进屋里它们就到大树爷爷那寻求帮助。

(2)课件出示小鸟和小白兔

谁愿意帮助小鸟来说一说它现在的位置? 学生1:小鸟在上面。

学生2:小鸟在小白兔的上面。谁来说说小白兔的位置? 学生1:小白兔在下面。

学生2:小白兔在小鸟的下面。

(3)大树爷爷提建议:小朋友在说上下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1、体验上下的相对性。

(1)课件出示小松鼠,在小鸟和小白兔的中间。①谁来说说小松鼠的位置? 学生1: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学生2:小松鼠在小白兔的上面。

②讨论:为什么一定说小松鼠在上面?一会又说它在下面呢? ③全班交流。④小结。

学生1:小猴子在小鸟的下面。学生2:小猴子在小白兔的上面。

第 1 页

欢迎下载

学生3:小猴子在小松鼠的下面。

激励:你真是一位善于观察、认真细心的孩子。(3)给小动物分房子。①四人小组活动。

②反馈不同分法的小组。③说一说。

激励:你考虑的真周到,我替小动物谢谢你了。三、感知生活中的上下 1、摆一摆,说一说。

你们同它摆的一样吗?谁能说说数学书、铅笔盒的位置?

(3)随意调换学习用品的位置,同位互相说一说他们现在的位置。2、说说身体上的上下问题。

(1)同位互相看一看,结合身体上的东西说说它们间的上下位置关系。(2)组织交流。

3、说说教室里的上下问题。

(1)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上下来说一说。(2)组织交流。4、出示小书架。

(1)提问:书架有几层?都摆了哪些东西?

(2)指名当小小解说员,介绍书架里面物品的摆放位置。

1、课件出示 p59t3图。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2)组织交流。

2、课件出示 p59t5图。(1)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第 2 页

欢迎下载

满意吗?为什么?

激励:你的收获可真多,继续努力,相信你以后会对自己很满意,感谢你对老师的评价。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第 3 页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篇三

1.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有关“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看图和涂色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等良好习惯。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情境图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决。

(一)复习导入(2分钟)

1.复习口算

教师出示卡片:2+4 1+5 6-1 2+2 7-4 3+2 4+3 6-3 7-2 6-5 学生抢答,答对的奖励一面红旗。

(二)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到小明学校的操场上去看看他们下课的时候在玩什么 好吗?(生兴奋回答:好)

(1)出示跳绳图。

„„

(2)汇报交流加法算式

师:这张图里面藏着许多数学问题,那么,就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解答呢?(举手汇报,师边板书边引导学生完整说出问题。)

①生:有2个同学摇绳子,6个同学跳绳,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师:你能不能帮自己的问题列出算式呢? 生:2+6=8,6+2=8 师:你真厉害,一口气能列出两个算式!

②有4个女同学,4个男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3+5=8,5+3=8。

(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排,课件出示整理好的结果)

(4)汇报交流减法算式

师:你能提出减法问题吗?试一试。

先在小组内小声说一说,再指名汇报。例如:

(1)操场上有8个同学在跳绳,有4个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

(2)操场上有8个同学,有2个同学在摇绳子,有几个同学正在跳绳?

„„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减法算式。试一试

(二)涂一涂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会看图提问题,还会自己解决这些问题!现在,我们的大象朋友想请你帮一个忙,你愿意吗?(生:愿意。)

师:你看看,大象在干什么呢?

生:他在画画,已经涂了一个格了。

2)出示:

3.组织全班交流。(三)试一试

1.出示:

7+2=□ 9-4=□ 4+4=□

6+3=□ 8-5=□ 8+□=□

5+□=8 □-4=5 □=1+8

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订正,针对重点题目进行指导。如:5+□=8 □-4=5 □=1+8(四)练一练(第35页)

1.说一说,填一填。

看图说说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然后列式。

全班订正。

2.口算第35页第2题。

学生都能算对。

3.数学游戏:凑成9。

每组准备1~8八张数字卡片,拿出卡片,找朋友,两个数能凑成9的卡片放在一起为好朋友。

习中的数学游戏和数学故事,既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前面内容说得较多,以至后面的数学故事时间紧,学生讨论时间少了。今后在时间分配上还需多考虑。

〖案例点评〗

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标准》的新理念,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环节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用跳绳比赛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引出学习内容,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试一试等教学环节,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新知,勇敢地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意识以及学习的能力。练习中,教师利用数学游戏、数学故事等有趣的练习形式,不仅使学生达到对所学内容的巩固练习,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篇四

1. 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个代表一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的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理解同学的爱好、兴趣,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计数、完成象形统计图,观看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交流体验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出示彩虹图片的课件,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什么,并说明理由。学生可以自由说,只要与图片相关即可。当有人提出喜欢彩虹时,即问“你知道彩虹都有什么颜色组成吗?”教师将7种颜色及时板书。彩虹的7种颜色中一定有他们所最喜欢的颜色,教师可说:“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咱班到底有多少人和你喜欢同一种颜色?”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们的积极性一定也会很高,在此条件下,让他们回忆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呢(统计),由此引出主题。由学生所喜爱的漂亮图片来调动他们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探索与体验

1、整理复习

用“贴橡皮泥“的方法计数: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如教师可说:“我呢,非常喜欢紫色,我就把紫色的橡皮泥粘在黑板写有‘紫’的地方。非常简单,想不想来试试?”这种“玩”法,孩子们一定愿意接受,积极性就出来了。让学生分行来贴,保证人人参与。

出示“我班同学最喜欢的颜色统计表“课件。把数据添到统计表中,由学生报数,教师在电脑前操作,添数。

出示“象形统计图”课件,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他们手中的这张象形统计图(教师课前为每个学生准备好)。在动手做前,让学生说说对“相应颜色”的理解。学生做,教师巡视指导。

2、新授

出示课件,引用兔博士的话“你知道吗?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教师可说:“那条形统计图是什么样子的?想不想认识?”以激起学生对新知的好奇。“请看,这就是。”教师随即出示“条形统计图”的课件。“但它还没完成,这需要咱大家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好不好?”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体验合作的愉快。再一次由学生报数,教师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观看到条形统计图是怎么制作的,还可以加深印象。

之后,让学生仔细看,认真想,这个统计图告诉你什么?学生可能说出:“喜欢蓝色的最多”“喜欢红色的最少” “一格代表一人”……接着,让他们在比较这个统计图与他们手中的象形统计图的异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想,去说,然他们自己发现。

3、巩固练习

教师可说:“通过统计我们知道了咱班同学喜欢颜色的人数情况,其实,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可大呢。用它还可以调查中华小学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你们是否也想请自动手完成一个条形统计图呢?”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好,打开书第52页,自由读题,并完成。”对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在巡视时可单独指导。

(三)拓展延伸

以出示课件的形式代问“用条形统计图统计的方法你掌握了吗?”“想一想:你知道用统计还可也调查什么?”学生可能有好多好多的方案与想法,虽然幼稚,但仍需鼓励。并提议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在课下实施,进行调查,有困难的可以几个人共同合作完成。

(四)实践活动

出示“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与图片,让学生懂得多吃蔬菜多健康。再出示“西红柿、黄瓜、土豆、青菜、豆角”图片。提议学生搞一个“我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项目调查,调查咱班同学最爱吃以上五种蔬菜中的哪一种。其中所需的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在学具袋中已有。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使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设计思路】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本节课注重体现以下几点:

1、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对简单数据进行整理,以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有一些初步的认识。

2、注意学生情感的个性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得到充分的展示。

3、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根据统计结果,六种水果该各买多少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想一想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就能知道?

引出课题。

二、引导探索,认识新知。

1、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

2、绘制统计图。

(1)展示学生绘制的统计图,相互评价.

(2)看统计图表提问题。

三、应用知识。    完成书95页的第一题。

四、课堂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统计?

五、课后延伸。

调查本班同学,把喜欢下面几项活动的人数统计出来。(游泳、跳绳、拍皮球、踢足球、跑步)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篇六

一、情境地不同,吸引力不同

二、方法不同,经历过程不同

三、实践方式不同,锻炼能力不同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篇七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学设想:通过创设情景,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导入,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等下汇报的时候再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4.设疑激趣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a、师问: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引导)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怎么比?比的结果怎样?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b、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教学设想: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但算法多样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培植,只有在学生想法多样化、摆法多样化、说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算法的多样化。)

e、认识 =

①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

谁会写=?

板书: 4 =4 读作:4等于4

等号

③指导书写=

(教学设想:现在的孩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应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是学生能说的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能写的让他们自己写,能教的就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自己的小伙伴。)

(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①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谁多?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怎么比?

比的结果?{引导学生表述:--比多(少)}

b.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可以用表示吗?应用什么符号表示?的名字叫什么?(大于号)

这个式子怎么读? 35(3小于5)。

c.指导书写:、d.练习使用、(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e.引导发现: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有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教学设想: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张开想象的翅膀,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三、练习与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

(2)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说一说它们比的结果。

(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4)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 3 ○ 4 小鹿比小兔 4 〇 5

小熊比小猴多 4 ○ 3 小兔比小鹿 5 〇 4

最多 最少

(5)填一填:

7 ○ 3 4 ○ 9 3 ○ 3 5 ○ 8 10 ○

1 2 〉 □ 6 〉□ 6 =□ □ =8 □〈 9

总结:(略)

教学设想:整堂课的教学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问题情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篇八

欢迎下载

教学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蝴蝶4只,小鸟24只,蜜蜂的只数是蝴蝶的2倍,红花8朵 二、提出问题。

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三、解决问题。(一)、蜜蜂有几只?

1、提示:应先知道哪种动物有几只?

2、同桌合作摆一摆。摆的时候之前想想:先摆什么,再摆什么? 3、列式解答。

(二)小鸟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 1、独立摆一摆小鸟和蝴蝶的只数。

2、交流怎么摆容易看出小鸟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 3、列式解答。四、试一试。

1、独立完成第一、第二题。 2、小组讨论:

练一练中的数一数,用涂色或用纸条的方试解决。五、作业: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找找生活中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和好朋友说一说。

欢迎下载

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教学反思: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篇九

年级

六年级下册

课题

《统计与概率》备课教师杨红霞

执教         

杨红霞        

备课

日期

3、11

学习目标1、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及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预测。2、引导学生回顾统计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统计活动中我们一般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体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在分析统计图时,能准确提取统计信息。难点:在分析统计图时,避免信息产生误导,能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认真分析数据。

5分

(1)列出几个你想调查的问题,全班交流后,选择3个问题开展调查。

(2)你需要收集哪些数据?与同伴交流收集数据的方法。

(3)实际开展调查,把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

二、探究新知:             20分1、出示教材第83页第4题图,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怎样整理六(1)班家庭成员人数的调查结果?

2、可以画条形统计图,并提出一些问题。

(1)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月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好处?

(3)除了上面的扇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你还学了哪些统计图?举例说明集中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三,当堂检测

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分

15分1、结合实例,说说自己对平均数的理解,并收集生活中应用平均数的例子。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