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破坏和影响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大全(18篇)

时间:2025-01-07 作者:灵魂曲

典礼的成功举行需要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典礼的流程和仪式需要符合传统和礼仪的要求,同时也要适应现代人们的需求和喜好。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典礼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典礼总结有所帮助。

实用破坏和影响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大全(18篇)篇一

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1、观念的问题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转变“官本位、权本位”思想,需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是服务员理念。

一是“强化招商意识”和“树立有意识招商”。营造招商引资浓厚厚氛围,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围绕区位和产业特色精准招商。

二是摆正“取”“舍”。要树立科学招商、理性招商观念,既要敞开大门,扩大开放,大力引进符合我县产业发展方向的大企业、大项目,也要克服“招商饥饿症”,坚持走绿色招商、理性招商之路,坚决将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项目拒之门外。

2、“放管服”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行政审批过程中,应加强上下级部门协同、衔接和配套,消除政策冲突矛盾,进一步优化部门之间的协同制衡机制,减少因机构间的职能交叉与重叠带来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扩展资料:工作建议:1、完善招商机制进一步完善重大招商项目制度,项目责任单位和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相互配合,互通信息,切实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向项目联系领导汇报,促进项目早注册、早开工、早投产,顺利落户。

2、持续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坚持开展“进千企”活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

帮助企业解决一批急迫问题。建立长效沟通协调机制。

增强服务招商企业能力。确保企业引得进、落得下、发展得好。

提振投资者信心。促进招商引资工作打开新局面。

3、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对能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好项目、优项目、大项目在用地政策、环评指标等方面给予倾斜和保障,减少审批环节,着力打造程序最简、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效率最高的服务流程,为企业投资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学习力度,以招商引资相关政策、行业发展相关办法、各种商务礼仪为主要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建立学习台账,着力提高投资服务队伍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干事创业的饱满热情。

实用破坏和影响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大全(18篇)篇二

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城市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局面,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的经济模式下,不仅需要大规模的外资进入,同时也需要本地的创业群体,依托本地的资源大力发展经济,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来促进地区的发展。当然,优化营商环境的效果是显著的,不过,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短板”,还在影响着企业家们投资的信心、创新的热心、做实业的专心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恒心。因此,优化营商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一是政策的便利性有待加强。企业投资项目申报要有一定浮动标准。如,江苏省地区总部企业申报分上半年和下半年进行,瞬联软件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8月23日,当时并不符合2018年地区总部申报要求,但2019年的申报标准为当年1月1日以后成立的企业,导致该公司2019年也没能参加申报。企业建议能否把申报期延长,能够让类似他们这种下半年成立的企业,在第二年通过自身努力达到当年标准的也能参加申报。

二是营商软环境还比较欠缺。现有的招商激励政策不够灵活,优势不明显。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招商扶持政策,但有些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影响了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三是招商人才还比较匮乏。懂项目、懂经济、懂政策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在重大项目跟踪对接上显得力不从心,影响了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率。另外招商人员的行动迟缓,投入的精力不大,服务意识不强。

一是积极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落实“放管服”改革措施,全面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依法简化项目落地流程。利用网络平台搭建政企沟通桥梁,建立“雨花外资企业”工作群,由专人负责、提供政策解答、发布市场资讯、网上业务培训,真正做到24小时在线服务。

二是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根据我区稳外贸、稳外资措施和《雨花台区扶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10条政策》、《雨花台区应对疫情影响推动稳定发展30条服务措施》的要求,拟由区政府、区内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型企业、银行等三方合作,设立“南京市雨花台区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出口退税资金池”,支持有潜力的外贸综合服务类企业为我区外贸进出口企业提供更加便捷服务,确保我区外贸进出口稳步增长。

三是优化净化服务环境。要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公开涉企服务事项及办事流程,编制发布办事指南,为企业办事提供明确指引。提高办事效率,实行首办责任、限时办结。实现企业与政府的互动交流、合作对话是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基础,政府要大力推动各种公正透明的政商互动平台和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服务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投诉处理机制,切实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对行政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

四是创新优化招商方式。整合招商网络、资源信息、项目信息共享等三大服务平台,避免各责任单位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各自为战,浪费资源;加强项目载体政策支持,制定对楼宇(园区)引进外资的奖励办法;推出招商人员激励政策,采取市场化招商、全员招商,制定招商人员奖励办法。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进一步巩固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还是落实新发展理念要求爬坡过坎的攻坚期;是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深刻调整变化带来的严重挑战期,更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关键期。无论从底线思维还是战略思维角度衡量,优化营商环境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重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优化营商环境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效能的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背景下,为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强调“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照这一要求,我们的营商环境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与社会关系、市场与社会关系,在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有突破有创新,解放、创造和保护先进的生产力,重点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以高水平的开放推动深层次市场化改革,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要求。这是建设一个好的市场经济体制,体现制度优势,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增强治理能力,提高治理效能的迫切需要。

优化营商环境是政府精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持续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地方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对直接投资、招商引资有极大的热情,gdp的高增长几乎是“一俊遮百丑”,这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粗放增长的场景,但也遗留了许多问题,比如一些优惠政策突破底线,圈地囤地不开发,野蛮开采矿产,破坏生态环境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趋势,党中央强调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不仅仅是市场的事情,也需要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优化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优化营商环境当然对招商引资和gdp增长有帮助,但优化营商环境不仅仅是为了招商引资,也不仅仅是为了gdp增长,而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主体是政府,政府自身也需要精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一方面,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取决于政府在多大程度上放权、减权、减利,这是一场刀刃向内的向市场放权、给企业松绑、让群众便利的政府自我革命。另一方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也是政府的职责,应从事前审批型政府、经济发展的竞争者,转向服务型政府。这也是对政府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率、加大公共服务供给的“大考”。

优化营商环境是保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维护国家产业和经济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当前,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等各方面都在发生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民粹主义、种族主义等思潮活跃,社会骚乱此起彼伏。美国作为守成大国为维护其世界霸权和领导地位,采取多种措施遏制中国发展,不断对中国进行政治误导、战略遏制和全面施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不利的影响。面对当前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化倒退等国际经贸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国家发展,做好较长时间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必须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并提高竞争力。现在这方面已经出现了不利的情况,有些产业链供应链断裂了、脱钩了,有的外企、民企走了,低端的产业、企业死掉了,高端产业、企业却进不来。应对这些问题和困难,一方面要“卧薪尝胆”式的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自主可控,真正本土化;另一方面,要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和对现有外资企业的粘性,使之不愿意离开中国。这两个方面,都取决于是否能创造世界最优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好了,就可以对冲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

所谓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活动中的经济、政治、社会与法律环境的综合反映,是市场主体从开办、营运到结束各环节所处的环境和条件的总和,是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人力、时间与机会成本高低的表现。营商环境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国际化环境、法治环境、企业发展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201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提出并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近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联合权威中央媒体,通过召开企业座谈会等形式,对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进行了深入调研,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深入探讨,提出了改善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

在改革开放近40年的实践中,由于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的营商环境正在不断改善,根据世界银行2018年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营商环境排名较2013年提升了18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14年我国启动了商事制度改革,2015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完成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攻坚,2016年又启动了“五证合一”等登记制度改革,微观主体进入市场的成本大幅降低。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大幅缩短商标注册周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清理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各类证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加快完善配套的制度安排,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最大程度实现准入环节的便利化。此外,还将进一步简政、减税、减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这一系列做法改善了营商环境,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2017年,全国工商联发布了2017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报告,参与调查的民营企业500强大多数认为营商环境得到了改善,其中认为市场环境、公共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或者有所改善的企业分别为431家、444家、447家和441家,占实际填写企业数比重为92.89%、95.69%、96.34%和95.45%。

当然,营商环境改善的效果是显著的,不过,仍然存在着不少“短板”,还在影响着企业家们投资的信心、创新的热心、做实业的专心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恒心。因此,优化营商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一)政务环境。

1.政策的执行性,目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普遍存在着配套措施少、可操作性差等问题。一是涉及非公经济的部门众多,相互扯皮,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够用不管用、政策优惠难享用,操作难度大。二是政策兑现难,有企业反映,国家对风力发电进行价格补贴(风电国补),可补贴资金迟迟不能到位,影响民营企业现金流。三是政策执行主体设计不合理。企业反映风电国补的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是造成兑现难的主要原因,如果国补资金交给电网公司,由其支付民营风企,补贴到位率会大大提升。

2.政策的制定,对于新兴科技领域出现的新事物,政策制定没有前瞻性,出现一哄而上,一管就死,不利于行业发展。例如,对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出现,开始没有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造成一哄而上,出现问题后加强监管,从2017年对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进行验收和备案,原来准备2018年6月底出台备案制,目前备案制出台被叫停。在强监管下,规范发展的公司也受到株连,影响行业发展。由于各地管理措施不统一,一些地区控制互金公司数量,发展好的公司看不到前途;一些地区管理宽松,互金公司数量仍在增长,发展并不好的公司仍有生存空间。

3.政务服务的便利性。一是企业投资项目申报与核准,有企业反映,已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向国家部委申报时,由于申报时间紧和地方政府不作为,项目没有列入当年国家计划,被一拖再拖,影响企业的发展。核准流程,以往风电项目只需要参加环评,现在凡涉及该项目的政府部门都要对其进行评价,都要请第三方机构评审,延误项目开工,造成权利寻租。二是政府为企业服务,不敢为、不愿为、不会为现象较为突出。有的政府公职人员在工作时间外,坚决抵制和民营企业家接触,造成一些项目推进慢,甚至本该跟企业沟通解决的问题也一拖再拖,最后项目可能拖没了,这是当下特别需要警惕的现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把握不好与企业交往的分寸,一些领导干部在处理政商关系时容易走极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干脆舍“亲”而保“清”,不吃、不拿、也不干。工作中有一些人秉持“不干事就不出事”的畸形认知,习惯于做“太平官”和“无为官”,缺少了应有担当。有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当了和尚不撞钟;有的新官不理旧账,前任领导定的事,后任不予理睬。以前的“亲而不清”变成“清而不亲”、勾肩搭背变成背靠着背、“脸难看、门难进”,变成了“饭不吃、礼不收、事不办”。

(二)企业发展环境。

1.要素供给的支撑性。一是要素获取的成本,即土地、资金、劳动力、电力、水等要素的价格,以及企业为获取这些要素所需要付出的额外成本。隐形收费、间接成本、服务缺失现象未消除。某些涉企部门尽管在收费项目上有了减少,但转嫁为第三方收费,好像与政府及涉企部门无关,实际上企业负担并没有减轻,企业生产成本加大。还有一些涉及到质量检测、消防生产、产品审验、环评、安评等方面收费极高,都是垄断性的,没有价格上的回旋,让企业难以承受。二是税费成本,即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企业综合税负成本,以及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等企业所需缴纳的政府费用较高。增值税抵扣规则过于复杂、责任主体不清晰,部分涉企收费细则不明晰,使得中小企业难以享受扶持政策。

2.要素资源的流动性。一是资金获取的便利性,中小企业融资70%依靠间接融资,30%依靠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主要是银行,由于需要抵押物,大部分中小企业拿不到贷款。作为直接融资的股票、债券市场,门槛太高,中小企业进入不了。一些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小贷公司,由于融资难、风险高、税负重、监管错位等问题,发展受到影响。据小贷协会调研结果,个别省份有超过1/3的小贷公司退出市场。二是人才进出的便利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交部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7〕74号),需要限制企业境外投资的行业包括: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在境外设立无具体实业项目的股权投资基金或投资平台。造成一些涉外房地产企业中外籍员工办理入境用工手续的申请时间比以往增加,致使涉外房地产公司成本大增。另外,由于对投资境外房地产的限制,使得在境外正常经营房地产的公司业务受到影响,销售额较去年下降一半。

(三)法治环境。

执法行为的规范性,包括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是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执法权力机构框架是否顺畅,执法部门是否采用统一标准,是否公平对待各类市场主体。例如,仲裁制度操作空间大,损害企业利益。仲裁委员会是由律师组成合议庭来办案,虽然仲裁法颁布十年,但没有具体实施细则,可操作性强,在多方利益勾连及缺乏具体法律部门监督下,办案时间久拖不决,造成企业利益受损。

(四)市场环境。

1.市场体系的公平性。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仍会遭遇不少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

2.市场准入的透明性。仍存在制约和限制非公经济发展的隐性壁垒。

为此,我们提出改善营商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一要完善法律规范体系。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就是对政府和企业行为边界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形成法治化市场经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工具,建立网上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权力清单和权力运行可视化,确保用权有效监督。要抓住审批环节这个关键,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让政商关系界限分明。要强化法律规约,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将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用法律规范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在法律框架内处理政商关系。政府和涉企部门工作人员依法用权、规范用权、秉公用权,自觉斩断与商家的各种非法利益链接,杜绝权力寻租;以“敢作为、愿作为、主动作为”为导向,服务好企业。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不钻旁门左道,不走歪门邪道,不腐蚀、不围猎,按市场规律办事,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要规范行政执法,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对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规范,坚决杜绝政策执行中“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地放权给市场和企业;减少许可事项,规范行政处罚,所有行政审批事项严格按照法定时限做到“零超时”。

二要优化净化服务环境。要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全面推行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公开涉企服务事项及办事流程,编制发布办事指南,为非公有制企业办事提供明确指引。提高办事效率,实行首办责任、限时办结。实现企业与政府的互动交流、合作对话是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基础,政府要大力推动各种公正透明的政商互动平台和机制建设。主动加强和工商联组织联系,注重发挥工商联组织的作用,通过座谈会、通报会、交流会等形式,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行面对面交流,着力搭建政企互信、双向交流的新平台,实现“前门”交往和“台面上”联络。建立健全服务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投诉处理机制,切实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非公经济人士中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用,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政府改革、社会发展等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有分量的提案、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决策参考,为非公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对行政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

三要强化体制机制创新。要制定政商交往准则,给政商交往提供一张“明白纸”,明确政府和企业哪些应该为、哪些不能为、哪些必须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制度化、经常化的政企沟通机制,实现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让政商关系在“清”的前提下“亲”起来。推行党政领导、相关部门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健全完善重点企业挂钩帮扶机制。要强化监督问责机制,将如何处理政商关系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让为政者在制度机制的阳光下行使权力、担负责任。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评价体系,对列入样本的企业家进行综合评价,促进他们讲真话、说实情、荐真言。要坚持惩处与保护并重,鼓励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推动广大干部形成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有为、勇于担当的氛围。建立容错机制,把干部在先行先试中出现的失误与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旗帜鲜明地保护锐意进取、作风正派、有作为、敢作为的干部。

营商环境是制约经济活力,影响经济实力的基本因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核心竞争能力和潜在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

马龙区围绕“三区一地”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强化“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运用,稳步有序、积极推行“证照分离”改革,竭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落实中央政策不到位。中央为了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马龙区也积极跟进,并出台了系列配套政策,但缺乏实用操作性,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府优化服务、精细服务力度不足,有些政策过于原则、不易落地。依然存在审批繁琐、内外资待遇不一致等问题,相关政策连续性不足,行政执法的依据和设定还有待全面梳理,行政权力运行尚待规范。二是政府法治化水平相对较低。当前,政府的公权力过大,行政化的经济干预政策、领导式的政府管理模式仍然对营商环境的优化起到了较大的阻碍作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主体对政府的不信任。同时,部分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不敢为、不愿为、慢作为,存在谈商色变,使得政商关系由以前的“脸难看、门难进”,变成了“饭不吃、礼不收、事不办”。政商之间缺少了必要的互信,这也是制约营商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三是干部思想解放不够,开放意识不强。部分干部缺乏对外开放意识,只看到了招商引资中给予投资者在用地、税收、基础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没有从项目入驻后对地方经济发展、就业带动、产业拉动、市场培育和后续贡献等方面去算账,一说到相关项目,就把困难和风险摆在前面,给企业设门槛,给自己找退路,面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的矛盾问题,生搬硬套条条框框,“不能办”的借口多,“怎么办”的方法少。四是部门办事效率不高,“一盘棋”意识不浓。单位、部门、行业间协作不够,服务不到位。项目审批互为前置,甚至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另外,少数部门业务人员岗位变换频繁,工作交接跟不上,导致办理同一个项目相关手续时,出现企业往返多次都办理不了,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却没有给出一个规范的办理要求,态度冷漠傲慢,让企业无所适从。说到底,还是大局观念差、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差的“三差”问题没有真正解决。

优化营商环境,就必须破除思想的禁锢和制度的藩篱,在思想、制度和服务上下功夫。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为地方发展作支撑。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区领导、一班人马、一套政策、一抓到底”的招商项目定向定责分包服务责任制,按照“从简从快、一次告知、集中咨询、限时办理、超时问责、联审联办、疑难会商、上报事项协助报批”的要求,对投资审批事项全程代办,简化办事流程,无偿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一条龙”审批、“亲情式”服务。并定期开展回访活动,主动上门服务,让客商在马龙投资省心、经营安心、发展舒心。二是加大放权力度,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秉承“应办尽办”的原则,拿出“说办就办”的效率,实现“一次办成”的目标,达到“办就办好”的效果,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完善“首问负责”的受理机制;健全“一次办成”的办理流程,对审批事项再清理、再精简,实现“一口受理、一次办成”;业务要精通,选派优秀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服务;工作要勤奋,做到爱岗敬业;纪律要严明,坚决杜绝工作时间玩手机等作风散漫行为。三是加大整治力度,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要维护市场秩序,严肃查处各类破坏市场秩序和营商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有熟人没熟人一个样、外地人本地人一个样、大企业小企业一个样、国有民营一个样、内资外资一个样”;要加强治安整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伪劣商品、恶意欠薪、强买强卖等行为;弘扬法治精神,依法打击借征地、拆迁、补偿向投资者索要钱物、强揽工程、强行供料、强买强卖、阻挠建设等妨碍企业正常经营、侵害企业正当权益等违法犯罪行为。四是加大诚信力度,打造重商亲商的人文环境。要重商,一定要认识到无商不富,商业发展、企业发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要重企,深入做好切实营造尊重企业和企业家的良好氛围;要重才,加强孵化器等平台载体建设,大力引进人才,吸纳高校毕业生在马龙创新创业;要重信,政府要带头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作出的符合法规的承诺和政策必须及时兑现。五是加大廉洁力度,打造既亲又清的政商环境。要坦坦荡荡同企业家打交道、交朋友;真心真意为企业家解难题、办实事;时时处处要亲、时时刻刻要清。做该做的事情,并把事情做好,为企业提供周到服务,是“亲”的意义所在,也是“清”的目的所在。只有“亲”和“清”都到位了,才能搞好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实用破坏和影响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大全(18篇)篇三

按照沧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扶贫脱贫攻坚、大气污染防治、优化营商环境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和《联动监督工作问题清理及典型案例》的精神,我县经梳理汇总,现对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抓好整改落实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1、行政审批局建设仍需大力推进,尚未做到全部“一趟清”和“不见面”审批,一网受理仍有局限。

2、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和帮扶力度不够,一些小微企业资金短缺,运营困难。

3、政务大厅和税务大厅运转仍需规范。

5、营商环境评价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公平竞争审查机制、人力资源供求指导目录、定期向同级人大报告优化营商环境机制尚未完全落实到位。

6、政务大厅应该进驻的审批事项还没有完全进驻,税务大厅窗口办事效率仍需提高。

7、还没有在政务大厅、宣传媒介等平台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投诉方式和举报电话。

对涉及优化营商环境问题,我县结合“双创双服”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把优化营商环境存在问题整改落到实处。

(一)行政审批局建设仍需大力推进,尚未做到全部“一趟清”和“不见面”审批,一网受理仍有局限问题。

与金融机构合作,正在跟软件公司定制自助一体机,自助一体机将整合身份验证、人脸识别、资料填报、电子签名、提交审核、证照打印等多个功能模块,可以完成市场主体全程注册申请操作。

自助一体机的运用是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不见面审批”和“最多跑一次”的创新举措,自助一体机上线运行将实现线上线下咨询不见面,受理办理不见面,取件不见面,凭身份证就近打印营业执照,推动政务服务更加智能、透明、便捷,从而提升办事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提升了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便利化程度。

(二)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和帮扶力度不够,一些小微企业资金短缺,运营困难。

严格按照项目申报通知要求,协助多家企业共完成8个技改项目录入“省千项技改项目库”工作,积极协助工业企业申报技改项目,争取专项资金支持。

(三)政务大厅和税务大厅运转仍需规范。

112项。按照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要求,全面调整规范了行政许可事项名称、实施依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受理范围等要素,依法科学合理地减少申请材料。三是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对受理、办理审批服务情况实时在海兴政务网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乡镇便民服务站和村便民服务室实现全覆盖,为***个村专门配备了代办员,并将工作经费纳入年初财政预算。

一是实行清单事项标准化建设,凡列入清单的事项,均要“同一事项、同一编码、同一依据、同一流程”,各部门通过优化办理流程、整合政务资源、融合线上线下、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手段等方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详细具体的办事指南、流程图和一张表单,从网上提交申请到领取办理结果全过程“一趟清”或“不见面”,切实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市场监管方式改革创新。二是全面建立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执法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建立了全县9***户市场主体组成的抽查对象名录库和由***名执法人员组成的执法人员名录库,完善了全县联合抽查事项库、抽查事项清单,制定了联合抽查计划。三是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新版负面清单,引导和鼓励外资按照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在我县投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单以外的,无论是国企、民企,内资、外资,无论规模大小,均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各类市场主体享有同等市场准入条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县实际,制定了《海兴县产业禁批项目、区域禁批项目负面清单目录》,严格按清单对企业申报项目进行审批、核准、备案,涉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淘汰类项目17项,国家、省过剩产能行业中的新增产能项目8项、耗能禁批项目2项、区域禁批项目3项,以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

(五)营商环境评价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公平竞争审查机制、人力资源供求指导目录、定期向同级人大报告优化营商环境机制尚未完全落实到位。

全面梳理市、县两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作出的承诺,对未履行的承诺事项提出整改措施或处理意见,建立市县与省、市级互联互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健全完善政府部门信用信息目录,加强政务信息记录建设,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为实施信用联合奖惩提供支撑。

(六)政务大厅应该进驻的审批事项还没有完全进驻,税务大厅窗口办事效率仍需提高。

上传政务服务事项350项,较好的完成了工作任务。

(七)还没有在政务大厅、宣传媒介等平台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投诉方式和举报电话。

行政服务大厅电子屏滚动播放及新闻飞字滚动播放优化营商环境公开。

承诺书。

实用破坏和影响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大全(18篇)篇四

它是指与政府事务环境、生产经营环境、市场准入条件和法治有关的因素的总和。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为己任,充分履行本局职能,自2018年12月成立以来,相继办理政务服务业务近150万件、行政审批业务近4万件,新增市场主体16000余家。

(一)以效为先,推动营商环境科学发展。

一是推行多种举措,实现降本增效。通过52项行政审批事项流程再造,平均每项为企业节约成本近200元。部分需要抽取专家的事项,专家聘请费用全部实行了政府购买服务,不让企业出一分钱。申请人有“一照多证”的办理需求时,为降低申请人前期准备成本和行政成本,提高踏勘工作效率,将多次踏勘任务合并为一次,实行“多勘合一”。

二是推动“一业一证”,破解发展难题。为破解企业准入不准营、办多证等问题,进一步降低政府干扰,推动企业自主发展,按照《省加快流程再造推进“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以“证照同办”“证证同办”等改革成果为基础,积极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将一个行业“以部门为中心”的单个事项审批,变为如今“以企业为中心”的一张许可证,实现准入后“一证准营”“拿证即开业”。例如,药店行业的行政许可法定时限为65个工作日、承诺时限为17个工作日,通过“一业一证”改革,只用3天时间即可拿证,比法定时间提高97%,比承诺时间提高82%。

三是坚持特事特办,助企复工复产。为破解疫情期间企业发展难题,我们确立了凡是涉及疫情防控相关产品的审批事项,一律开通绿色通道;凡是能网上申请办理的事项,一律免费邮寄材料,线下不再办理;凡是能容缺受理的事项,一律容缺受理;凡是能压缩审批流程的事项,一律对审批人员充分授权,加快内部流转的“四个一律”保障举措,最大限度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便利。例如,受疫情影响,湖北格林凯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满足1000多吨订单的生产,跨省落户,实现异地重生,为满足企业快速落地需要,我局加急办理审批手续,保障企业仅用十三天时间就完成从注册到生产,被新闻联播赞为“火神山”速度。

(二)以质为果,托举营商环境向上发展。

一是职权下放,开辟重点镇“绿色审批通道”。为更好促进乡镇驻地的企业发展,提高乡镇服务企业的主动性和权威性,使企业办事实现“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的工作目标,我局结合重点镇建设,按照“依法下放、权责一致、能放即放、按需下放”的原则,拉出了项目立项、用地、规划、公司设立等首批30个大项80个子项的行政许可事项一次性下放重点镇,开辟重点镇“绿色审批通道”,让驻乡镇企业切切实实感受到改革所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是精准对接,打通企业“优质发展通道”。为全面加快企业建设进程,缩短企业落地周期,先后三次召开涉及15家房地产开发企业、重点工业项目企业座谈会,了解企业诉求,与企业精准对接行政审批服务11项;先后5次召开主管部门协调会,集中开展业务研讨会20余次,解决企业开办、服务链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5个。

三是局长陪跑,建立完善“政企交流通道”。为准确掌握行政审批流程,检验改革成效,从群众视角着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行局长陪跑制度,以现场体验、陪同企业办理、跟踪企业问效的方式,及时发现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

(三)依法为本,推动营商环境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自身法治化建设,推进依法行政。着力建立程序意识、规矩意识,严格按照省一网通办和政务服务通用平台,实现线上无缝隙对接和帮办代办,做到线下无审批,全面建立我县依法审批环境。2019年我局组织40余人参加执法证考试,2020年将做到全员覆盖,所有在职、在编人员全部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并逐步推行持证上岗。

二是指导企业法治化建设,推进依法发展。我们不仅为企业送去便企惠企的好政策、好措施,同时也送去助力企业优质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利用召开企业座谈会、“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注册企业培训会等时机,多次集中开展法律法规知识普及活动,让企业发展始终保持在法治化轨道,确保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三是推行企业发展负面清单,推进快速发展。凡是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市场,放宽准入门槛,保证企业快速落地,切切实实让企业感到发展有希望、落地可作为。

(四)以商为重,促进营商环境协调发展。

一是实行“大受理模式”,让企业到一窗办所有事。专门建设行政审批大厅,建立形成40个大项、191个小项“受理标准一元化”,推行综合受理,建设形成“一个窗口、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次踏勘、一同出件”的快速审批通道,实现“进一门、到一窗、办所有事”。

二是实行“不见面审批”,让企业不出门办成事。按照“应上尽上、全程在线”的具体要求,推进“一网通办”智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将214个行政许可事项主项、382个实施子项纳入网上平台运行,形成全程电子化链条,“一网通办”率达到100%,让企业不出家门就能办成事。

三是实行“投诉受理机制”,让企业做推进改革的“主人翁”。通过座谈、走访等方式建立政企沟通平台,定期听取企业对改革工作的意见建议。在行政审批大厅设置专门吐槽找茬和投诉受理窗口,公开投诉受理电话,方便办事企业反馈意见建议,让企业参与改革,多提诉求,确立企业在改革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建立起与企业发展沟通的桥梁,着力为企业发展松绑解绊。

我局虽然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个别问题,需要在工作中继续强化责任担当,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政务服务还存在短板。目前,政务服务“一链式”办理链条还没有完全形成;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事项分领域内还难以实现“综合受理”,造成办事效率低,服务质量难以提升,群众和企业的体验感不强,整个政务服务事项中还存在个别服务环节超时现象。

二是降本增效不彻底,服务企业还不全面。企业在开办过程中,还不能做到“只进一扇门,开办全完成”,仍需要跑多个地方、多个部门。虽然企业登记已经实现了全程免费,但企业刻章、税控盘仍需要企业交费。

三是行业规划不足,审管不畅。由于缺少行业、部门规划,导致我们在审批过程中缺少审批依据,审管互动还不够顺畅,业务协同不够的情况依然存在,制约了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效率,也给群众办事带来极大不便。

四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存在问题。线上审批链条还未建成,落实线上大项目工改系统还不到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个别部门职能未划转到位,政务服务链条上的“三集中三到位”进驻工作未完全落实,无法真正开展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等工作,给企业带来推诿办、拖着办等困惑。

我们将紧盯问题短板,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补齐政务短板。按照“三集中三到位”要求,从政府层面加强调度,推动“一链式”办理模式,将服务链条上涉及的公安、社保、医保、公积金、银行、民政等关系到群众和企业切实利益的民生事项应进尽进,切实让企业和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二是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为新开办企业免费赠送包含营业执照、印章、税控设备、发票等在内的“服务礼包”;同时,全面梳理业务流程,转变帮办服务模式,以化繁为简、一目了然为目标,制作流程化、清单化、模块化服务指南,便于企业快办快结。

三是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尽快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多渠道听取各方面意见及建议,通过企业评、第三方评、申请人当面评、背对背评等评价机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倒逼工作人员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树牢服务为民、真情为民意识,让企业和群众不仅把事办成,还要办的暖心、舒心,最终实现让群众满意。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狠抓落实、担当作为,为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根据王清宪书记的批示要求,市教育局高度重视,通过多种方式,深入查摆梳理问题,聚焦教育营商环境优化,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形成具体工作举措,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是精神状态方面。仍然存在思想守旧不愿为的情况。体现在:面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缺少新思路、新举措,存在“路径依赖”。个别干部缺乏危机意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红瓦绿树综合症”。对标深圳、广州等南方教育发达城市,在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提升、教育现代化程度上还有差距。工作中存在拙于创新不善为的情形。比如,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职融通、城乡教育全域统筹、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成果不够多。在主动顺应教育工委成立新形势,推动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一体化,构建统筹全市大、中、小学、幼儿园大教育格局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实在的成果。

二是工作作风方面。缺少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执行力。体现在:存在重制度建设轻制度执行的现象,比如关于加强公办、民办大、中、小学、幼儿园党的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但从调查研究的反馈情况看,在基层落实得不够好。深入贫困地区、薄弱学校调查研究少,对基层反映的意见勇于担当不足,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在审批服务方面,对跨部门的民办学校审批登记事项尚未实现一链办理。

三是民办教育方面。民办教育是优化教育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目前制约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的瓶颈或关键问题,土地征用方面,因近几年公办学校建设任务繁重,土地资源有限,自2015年以来,市、区市两级划拨的教育用地,全部用于公办学校建设,民办没有享受到与公办同等的土地政策。规划方面,由于城市规划有关法规规定无法突破,民办学校利用闲置的厂房、医院、商业设施等存量土地和用房资源进行整合改造后进行办学,在规划变更、消防验收等方面得不到支持。

(一)主动作为,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优化市场化、法制化营商环境。

凤岐模式说到底是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的问题,是工作作风的问题。为更好地做好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将作风建设作为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建立四项机制,强素质、提能力、正风气、树形象,主动担当作为,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提升教育系统党员干部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建立“三个一”学习机制,提高思想认识。举办“青岛教育大讲坛”,开展每周一学、每月一讲、每季一考“三个一”活动,推动干部开阔视野、提升修养、增强能力,做善学、善谋、善做、善成的典范。

二是建立“三多”调研机制,掌握第一手资料。把2019年作为调查研究年,机关全员参与期初调研视导工作,强化机关干部联系中小学、市教育局服务在青高校等制度的实施,促使机关干部“多下基层、多到一线、多联系群众”,深下去、沉下去,察实情、办实事,更好地回应社会对教育的期待。

三是建立“三抓”工作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将优化工作方式作为提升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全面强化“抓重点、抓落实、抓质量”的意识和工作机制,突出工作重点、创新点、亮点,解决关键问题,突破核心环节,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四是建立“四项”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益导向,全面推行“台帐管理、清单管理、项目管理和精细管理”四项管理,并将2019年全局工作梳理出创新工作、重点工作和常规工作三项清单,分别对应38项创新工作、91项重点工作和58项常规工作;根据市委要求确定了攻山头、推典型工作清单,每一项工作均明确责任人、成果形式、完成标准和完成时限,实行“挂图作战”,督任务、考进度、看成效,推动各项工作高标准、高效率完成。

(二)深化改革,全面落实“一次办好”政策措施。

市教育局将进一步推进方式创新、流程再造、服务优化,围绕“简政放权、主动服务、简化程序、规范管理和效能提速”,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审批环节最优、审批时限最短、服务对象更满意”的工作效果,不断提升审批质量和服务水平,真正实现“一次办好,群众满意”。

一是标准先行,优化准入服务。在全面落实2018年新修订《青岛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基础上,制定新一轮《青岛市教育局民办学历学校设置标准》;统一区市办事指南及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根据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落实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制度。

二是共享互通,推进审批服务资源平台建设。加强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完成全市教育证照信息数据收集整理,建成全市教育行政审批信息库,积极参与实现全市部门间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数据互认共享。根据上级部署,探索开展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开发普通高考网上信息确认系统,深度实施“互联网+”,在已经全面实现网上审批的基础上,持续扩大政务服务网上办事范围、提升网上服务水平。

三是部门协作,提升教育审批“一链办理”水平。完善民办学校审批和校车使用许可“一链办理”,努力实现跨部门的教育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行“一链办理”,并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工作流程、提升服务效能。

四是流程优化,完善政务服务办事指南。政务服务事项“应进、能进”的都进入市行政审批大厅办理,市教育局新入驻大厅政务服务事项5项,做好事项入驻交接,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三)完善政策,全面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

一是落实民办教育公共财政投入责任。根据民办教育发展规模,结合公办学校经费拨款水平,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同步建立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机制,通过安排生均教育经费、保障教师待遇和专业发展经费、补助学校教学科研经费等形式对民办学校进行公共财政扶持,逐步完善差额补助、定额补助、项目补助、奖励性补助等多元化的公共财政资助体系。

二是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的土地使用政策和待遇。协调争取各级国土等部门应将民间资本投入教育领域的基本建设项目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并明确一定的比例。为鼓励对存量土地挖潜,民间资本投入教育建设项目利用原有闲置的厂房、医院、商业设施等存量土地和用房资源进行整合改造后用于教育设施用地,由规划部门出具同意临时改变功能的规划意见,办理用地、消防等手续。

三是鼓励探索多元化投资办学模式。拓宽民间资本参与教育事业发展的渠道,形成不同投资主体、不同举办主体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大幅提升公共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鼓励大中型企业以职业学校为重点投资办学。鼓励优质公办学校通过各种方式支持民办学校办学。对非营利性民办中小学,积极探索建立“社会投资建校、政府支持师资、收费保障运转、部门协调监管、资产学校所有”的民办教育发展体制。

四是建立青岛市民办教育资金管理平台。学习借鉴重庆市经验,以青岛教育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依托,建立全市民办教育资金管理平台,确保民办学校的学费、捐赠、财政补助奖励等收入,分别记帐,流向分明。建立健全民办学校会计制度、财物管理制度和资本运作监管机制,确保民办学校资金、财物等事项阳光透明,最大限度降低办学风险,同时也确保政府投入资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最大化。

市教育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把相关精神宣传到位,把有关政策督查落实到位,不断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为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做出贡献。

开展以“解放思想,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促进创新创业和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高度重视,凸显了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和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进一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必将点燃全区上下投身创新创业的火热激情,激发市场主体和各类企业的发展活力,推动我区发展向更高层级迈进。

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增强全民创新创业意识。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影响创新创业主体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营商环境。通过强有力的制度和政策措施不断改进机关作风、优化营商环境,使创新创业更加顺畅,可以有效激励全社会创新创业。而越来越多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也会产生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促使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行政审批事项集中统一办理,确保“两集中、两到位”,其实质就是以法规的形式保障行政审批公开透明和高效,是在以实际行动践行“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诸如此类的营商环境建设,必将大大提升我区对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的吸引力,从而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会。

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提高区域创新创业能力。经济学家熊彼特指出,守信用的企业家是构建创新体系的基石。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构建信用政府、信用政务和社会保障信用体系,这能从根本上解决创新创业的动力问题,也能从制度上保障创新创业的合法权益,增强创新创业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区域创新创业潜力。一方面,高效、严谨、优质、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能够促使要素流动更顺畅、组合更合理,从而使区域创新创业焕发活力。另一方面,公平公正、诚信有序、宽松融洽的社会经济环境,能够促进创新主体更好地互动和合作,有利于发挥区域内的学习示范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

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提升创新创业整体质量。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从政策制度方面为区域持续创新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促使创新资源能被更加高效利用,增进协同创新、推动持续创新。目前,创新具有集成发展的态势,很多创新都是以创新联盟方式推进的,一个区域越是有能力集聚、集成创新资源,就越是有可能实现创新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可以造就区域优质创新网络,一方面能使零散的创新形成体系、壮大规模,并不断极化、放大创新效果,形成星火燎原之势,衍生出更多的创新优势;另一方面能使创新向高层级迈进,不断提升创新水平。

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必须紧紧围绕创新创业的本质特征和需求特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提供更加精准的专业化服务。一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从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到政策决策的确定性、连贯性,都要考虑企业的交易成本,使制度安排、政策措施和行政职能真正成为创新的有力支撑。二是提高创新的公共服务水平。重点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特别是在第三方科技服务市场尚不健全、发育尚不成熟以及小微企业无力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应在技术转移、技术服务、科技金融等方面进行具体协调和指导。尽快发展一些具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功能的创业大厦、众创空间、孵化基地等,促进公共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扩大科技服务覆盖面。三是鼓励第三方科技服务企业发展,形成全面、系统的专业化科技服务体系。引导和支持更多的创业者围绕创新发展迫切需要的配套服务等方面进行创业,通过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精准科技服务,实现低成本创新创业。

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一是营造聚集发展的氛围。创新创业具有在开放的系统中充分发育、发展的特性,因此,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开放融洽的聚集发展环境,有助于相关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快速形成。二是构建产业关联的生态。创新发展具有显著的外部性特征,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构建能让众多个体之间产生关联的产业生态,以利于其外部性特征的体现。简言之,就是营造一种有利于小个体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氛围。三是营造协同发展的氛围。创新具有互动、学习、模仿、进化的内在需求,要促进大群体之间的有效关联与合作,实现“群集智能涌现”。

积极构筑人才高地。一是为人才发展进步提供优良环境。既要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充分施展才能的条件,又要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专业技术水平提升的发展环境,满足其保持科研先进性的内在需求。要促进区域内科技交流与合作,营造有利于科技信息充分流动的环境氛围。同时,更加重视科研梯队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渠道,为创新创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二是为人才精神生活需要营造良好环境。创新创业人才对环境的要求,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还体现在精神需求层面。应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高端文化产业及相关服务产业。这些在不少人看来可能与创新创业并不直接相关,不能决定创新活动本身,但实际上却是创新创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三是营造高水准的生活环境。所有与人的基本需要相关的生活服务都应纳入环境建设之中,所不同的是,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对这些生活配套有更高的品质要求,如高档社区、高端的基础教育、良好医疗条件等。我区一些企业常常抱怨即使以高薪酬条件,仍然招聘不到所需人才,或者即使招来了也留不住,反思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生活配套条件滞后是一个重要方面。

多措并举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

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的重要途径。从实际看,经过各方努力,我区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但仍有很多难题,必须通过有力有效的举措和不折不扣的落实来破解,尤其是要在解决影响创新创业的突出问题和关键制约方面下功夫。

继续转变行政理念,由科技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政府部门要转变观念,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加快职能转变,增强为创新创业主动服务的紧迫感;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服务手段,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促进企业轻装上阵;转变相关政务部门行政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消除体制机制障碍,为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服务。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增强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的能力。着力推动政策细化落实。相关部门应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细化落实方案,通过细致的任务分解,明确每项工作的属地责任、部门责任、领导责任,把工作任务落到岗位上,落到人头上。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效果清单,促使相关部门由被动地改善环境,转变为主动跟进、抢抓先机超前制定方案应对环境变化。只有这样,优化营商环境才能事半功倍,取得良好效果。

加强智慧政务工程建设,推动精准管理。促进“互联网+”政务推广和安全运行。以“业务电子化”实现“大数据”科学决策,并以此推动政务水平的科学化,实现精准管理;以“业务电子化”提高行政效率,消除人为干扰,促进公平公正;推动政务系统数字资源交换与共享,提高协同办公能力和水平。

搭建征信平台,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切实抓好诚信政务、诚信社会、诚信公民建设,构建更加完善的诚信体系。建立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保持涉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推动企业和个人诚信建设,尽快搭建起完善的征信平台,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构建诚信社会。

建立优质公共服务,增强区域创新发展的吸引力。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城市通常是先具备磁体功能,尔后才具备容器功能。建立优质公共服务是增强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在优化营商环境实践中,既要解决产业发展所需的公共服务供给问题,也要解决人的全面发展所需的优质公共服务供给问题。

推动协同创新,主动与发展前列地区在人才、规则、监管机制等方面加强对接。抓住协同发展重大历史机遇,全方位、高标准构建良好营商环境,促进相关创新创业资源向我区流动,促使更多科技成果在我区孵化转化。

近年来营商环境显著改善,但仍存在审批部门各自为战、期刊杂志指定摊派、社会监督机制不足等问题,疫情背景下必须认真加以解决,为企业回暖雪中送炭,现简要报告如下。

(一)开办环节,审批部门各自为战,缺乏信息共享机制。目前审批繁琐、吃拿卡要等显性问题已大幅改善,但部分隐性问题仍存在。一是审批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二是部分手续办理互为前置条件,少数干部严格按程序执行,灵活度不够,不敢为、不愿为;三是公职人员和民营企业家缺乏深层次接触,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外很少接触管理服务对象,导致部分信息不对称。

(二)经营环节,期刊杂志指定摊派,加重企业成本负担。一是存在期刊杂志指定摊派现象,部分企业每年均订购部门指定的期刊杂志,而部门摊派任务由上而来,各政府部门每年杂志费用几万元不等;二是部分企业参加学会、协会、研究会、培训会等,或在重大活动中赞助捐赠,变相收取费用。

(三)监管环节,政府监管处罚为主,社会监督机制不足。一是政府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督检查机制仍然不完善,部分部门流于形式,社会监督机制不足,检查随意性大;二是因突发安全事件,导致突发检查、多头检查、频繁检查问题存在;三是政府监管处罚为主,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等社会信用监督格局还未完善。

(一)开办环节突出优化服务,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实行“局所联动、全域通办”,全面下放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权,最大限度方便申请人办事。二是推进园区企业办事不出园。将涉及园区的22个审批事项,分别采取直接授权、派专人定时入驻等方式全部集中到园区办理,变“企业办”为“政府办”,确保企业办事“不出园”。三是加强窗口规范化建设,畅通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以“资料齐备马上办、资料不齐指导办、紧急项目加班办、特殊项目跟踪办”为服务标准,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3天;四是坚持惩处与保护并重,既要创建勇于担当的氛围,又要建立容错机制把试验失误与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二)经营环节精简杂志订阅,提升信息有效性。一是订阅杂志类型多样化市场化,加大企业选择范围,订阅与自身相关的期刊杂志,减少资源浪费;二是加大惠企减负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帮助企业知晓并应享尽享政策红利;三是完善企业负担举报查处和反馈机制,加强新闻舆论和社会监督。

(三)突出放管结合,强化信用监管。一是建立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公示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行政处罚信息,所有社会公众均可登录方便、快捷查询。二是严格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督检查机制,安全环保合并检查,构建起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三是建立健全政府失信改进机制。如发生政府失信行为时,要根据失信行为对企业发展造成的损失情况和社会影响程度,对具体失信情况主动书面说明原因并及时整改。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进一步巩固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还是落实新发展理念要求爬坡过坎的攻坚期;是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深刻调整变化带来的严重挑战期,更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关键期。无论从底线思维还是战略思维角度衡量,优化营商环境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重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优化营商环境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效能的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背景下,为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强调“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照这一要求,我们的营商环境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与社会关系、市场与社会关系,在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有突破有创新,解放、创造和保护先进的生产力,重点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以高水平的开放推动深层次市场化改革,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要求。这是建设一个好的市场经济体制,体现制度优势,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增强治理能力,提高治理效能的迫切需要。

优化营商环境是政府精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持续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地方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对直接投资、招商引资有极大的热情,gdp的高增长几乎是“一俊遮百丑”,这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粗放增长的场景,但也遗留了许多问题,比如一些优惠政策突破底线,圈地囤地不开发,野蛮开采矿产,破坏生态环境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趋势,党中央强调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不仅仅是市场的事情,也需要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优化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优化营商环境当然对招商引资和gdp增长有帮助,但优化营商环境不仅仅是为了招商引资,也不仅仅是为了gdp增长,而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主体是政府,政府自身也需要精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一方面,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取决于政府在多大程度上放权、减权、减利,这是一场刀刃向内的向市场放权、给企业松绑、让群众便利的政府自我革命。另一方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也是政府的职责,应从事前审批型政府、经济发展的竞争者,转向服务型政府。这也是对政府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率、加大公共服务供给的“大考”。

优化营商环境是保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维护国家产业和经济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当前,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等各方面都在发生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民粹主义、种族主义等思潮活跃,社会骚乱此起彼伏。美国作为守成大国为维护其世界霸权和领导地位,采取多种措施遏制中国发展,不断对中国进行政治误导、战略遏制和全面施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不利的影响。面对当前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化倒退等国际经贸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国家发展,做好较长时间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必须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并提高竞争力。现在这方面已经出现了不利的情况,有些产业链供应链断裂了、脱钩了,有的外企、民企走了,低端的产业、企业死掉了,高端产业、企业却进不来。应对这些问题和困难,一方面要“卧薪尝胆”式的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自主可控,真正本土化;另一方面,要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和对现有外资企业的粘性,使之不愿意离开中国。这两个方面,都取决于是否能创造世界最优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好了,就可以对冲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

未来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营商环境的大比拼,国际竞争也是营商环境的竞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要通过优良的营商环境展现出来。[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托克托县各镇党委、政府、纪委,县委各部委办局,县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各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各派驻纪检监察组:

为推动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新成效,托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强化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执纪问责,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现对一起优化营商环境问题典型案例通报如下:

托县农业综合开发中心(原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副主任赵海平以权谋私问题。赵海平在担任县农业综合开发中心(原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分管产业化发展股期间,为盛德农业合作社申报农业项目补贴提供帮助,在项目资金下拨后,收受盛德农业合作社法人吉德成17000元现金并用于日常消费。2020年9月30日,托县监委给予赵海平降级处分。

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学深悟透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积极主动作为,扎实改进工作作风,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加强干部教育、监督和管理,敢于较真碰硬,常抓常管常严。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履行好监督第一职责,做深做细做实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持续整治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等问题,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绝不姑息,用作风建设新成效助力全县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一是在贯彻落实上下硬功夫。讲看齐、见行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重要指示精神,及时贯彻落实好本年度省、市、县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跟紧“指挥棒”、当好“孺子牛”,不断开拓创新、精耕细作、敢为人先。抓业务、重落实。将全年优化营商环境任务细化分解为23类65项,各项任务都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按照上级文件要求,重点开展了信息报送、优化审批流程、政策奖补兑现调研、2019年国务院决定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事项贯彻落实自查等工作;重点抓好了“面对面”电视问政、四送一服“双千”“双联”、督导考核等工作。抓宣传,强氛围。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及时向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宣传解读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的新政策、新举措;整合了原“四送一服”服务平台专栏,在太和县人民政府网站上改版推出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暨“四送一服”工作专栏,持续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的社会知晓率和认知度。

二是在综合协调上下硬功夫。强化机构职能。由县政办二级机构县优化营商环境管理服务中心承担县营商环境办日常工作,严格实行“周例会、月调度、季督查、半年小结、年度考评”制度,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统筹协调能力。充实队伍力量。将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的责任单位分管负责同志纳入县营商办组成人员,在督查考核、“四送一服”、百名股长考核、政务服务提升、营商环境“面对面”等工作上切实提升统筹协调能力。创新制度牵引。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是2020年县政府工作报告内重点事项,通过践行一线工作法,倒逼各部门、各园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转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转企业呼声为企业哨声,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厂门口”,让企业多动嘴少跑腿,让部门多办事少设槛。

三是在监督考核上下硬功夫。“面对面”电视问政强势开局。《太和营商环境·面对面》第一期栏目于7月首播,邀请县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20名县人大代表、20名县政协委员、县百名股长考评第一批被考评对象80名同志、50名规模企业代表到场观看。本期栏目以“服务不走心窗口成摆设”为主题,围绕企业开办“六个一”、深化工程项目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政务服务提升等方面开展,对县税务局、县公安局、县住建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数据资源管理局五家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了现场提问。动真碰硬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督导。已完成全县优化营商环境上半年督导工作,组织督导组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现场查看、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县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在上半年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对落实不力、重视不够的乡镇或部门进行通报批评,以督促改、以改促优,持续推进实现企业开办“六个一”、深化工程项目建设审批制度改革、简化获得电力流程、提升用水便利度、优化用气报装服务、改进不动产登记方式等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事项按时完成。

(一)“综合窗口”流于形式。县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全部改为“综合窗口”,但“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模式未能实现。

(二)数据共享壁垒难破。部分单位数据不在本级,造成信息共享困难,不能在平台上“一网通办”,导致企业办事仍然存在时间长、重复要件多、提供材料多等问题。

(三)融资问题依旧存在。个别企业土地证、房产证没有办理,担保抵押种类较少、价值较低;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多种因素导致我县现有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少、成本高,大大制约着企业的落地成长和发展壮大。

(一)以“放管服”改革为引领,着力打造精简高效的办事环境。

要在纵向上压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在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上再突破,让企业费更少功夫跑审批、花更多时间跑市场;要在横向上整合,进一步强化办事窗口的实质性整合,真正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理、一网通办”;要在服务上优化,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标准,推广容缺后补、一次告知、首问负责等便利化措施。

(二)以企业所想所盼为导向,努力营造企业满意的服务环境。

一是持续开展好“四送一服”工作,围绕企业发展中的各类要素,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持续组织开展各类要素对接,并做好“四送一服”问题办理工作;二是加紧出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三是以《太和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清单》65个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事项为着力点,协调推进各责任部门对标对表完成任务。

(三)以机关作风建设为保障,全力构建“亲”“清”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面对面”和督导考核是推动优良作风形成和作风转变的一个重要抓手,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良作风建设年”的重要举措,下一步要持续开展好这两项工作,切实推进“优环境、转作风、强产业”。

(四)以护航实体经济为目标,加快构建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

在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提供优质法治服务、高效处理维权案件、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发挥破产审判功能、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等工作上下硬功夫,护航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一)以效为先,推动营商环境科学发展。

一是推行多种举措,实现降本增效。通过52项行政审批事项流程再造,平均每项为企业节约成本近200元。部分需要抽取专家的事项,专家聘请费用全部实行了政府购买服务,不让企业出一分钱。申请人有“一照多证”的办理需求时,为降低申请人前期准备成本和行政成本,提高踏勘工作效率,将多次踏勘任务合并为一次,实行“多勘合一”。

二是推动“一业一证”,破解发展难题。为破解企业准入不准营、办多证等问题,进一步降低政府干扰,推动企业自主发展,按照《省加快流程再造推进“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以“证照同办”“证证同办”等改革成果为基础,积极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将一个行业“以部门为中心”的单个事项审批,变为如今“以企业为中心”的一张许可证,实现准入后“一证准营”“拿证即开业”。例如,药店行业的行政许可法定时限为65个工作日、承诺时限为17个工作日,通过“一业一证”改革,只用3天时间即可拿证,比法定时间提高97%,比承诺时间提高82%。

三是坚持特事特办,助企复工复产。为破解疫情期间企业发展难题,我们确立了凡是涉及疫情防控相关产品的审批事项,一律开通绿色通道;凡是能网上申请办理的事项,一律免费邮寄材料,线下不再办理;凡是能容缺受理的事项,一律容缺受理;凡是能压缩审批流程的事项,一律对审批人员充分授权,加快内部流转的“四个一律”保障举措,最大限度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便利。例如,受疫情影响,湖北格林凯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满足1000多吨订单的生产,跨省落户,实现异地重生,为满足企业快速落地需要,我局加急办理审批手续,保障企业仅用十三天时间就完成从注册到生产,被新闻联播赞为“火神山”速度。

(二)以质为果,托举营商环境向上发展。

一是职权下放,开辟重点镇“绿色审批通道”。为更好促进乡镇驻地的企业发展,提高乡镇服务企业的主动性和权威性,使企业办事实现“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的工作目标,我局结合重点镇建设,按照“依法下放、权责一致、能放即放、按需下放”的原则,拉出了项目立项、用地、规划、公司设立等首批30个大项80个子项的行政许可事项一次性下放重点镇,开辟重点镇“绿色审批通道”,让驻乡镇企业切切实实感受到改革所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是精准对接,打通企业“优质发展通道”。为全面加快企业建设进程,缩短企业落地周期,先后三次召开涉及15家房地产开发企业、重点工业项目企业座谈会,了解企业诉求,与企业精准对接行政审批服务11项;先后5次召开主管部门协调会,集中开展业务研讨会20余次,解决企业开办、服务链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5个。

三是局长陪跑,建立完善“政企交流通道”。为准确掌握行政审批流程,检验改革成效,从群众视角着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行局长陪跑制度,以现场体验、陪同企业办理、跟踪企业问效的方式,及时发现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

(三)依法为本,推动营商环境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自身法治化建设,推进依法行政。着力建立程序意识、规矩意识,严格按照省一网通办和政务服务通用平台,实现线上无缝隙对接和帮办代办,做到线下无审批,全面建立我县依法审批环境。2019年我局组织40余人参加执法证考试,2020年将做到全员覆盖,所有在职、在编人员全部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并逐步推行持证上岗。

二是指导企业法治化建设,推进依法发展。我们不仅为企业送去便企惠企的好政策、好措施,同时也送去助力企业优质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利用召开企业座谈会、“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注册企业培训会等时机,多次集中开展法律法规知识普及活动,让企业发展始终保持在法治化轨道,确保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三是推行企业发展负面清单,推进快速发展。凡是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市场,放宽准入门槛,保证企业快速落地,切切实实让企业感到发展有希望、落地可作为。

(四)以商为重,促进营商环境协调发展。

一是实行“大受理模式”,让企业到一窗办所有事。专门建设行政审批大厅,建立形成40个大项、191个小项“受理标准一元化”,推行综合受理,建设形成“一个窗口、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次踏勘、一同出件”的快速审批通道,实现“进一门、到一窗、办所有事”。

二是实行“不见面审批”,让企业不出门办成事。按照“应上尽上、全程在线”的具体要求,推进“一网通办”智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将214个行政许可事项主项、382个实施子项纳入网上平台运行,形成全程电子化链条,“一网通办”率达到100%,让企业不出家门就能办成事。

三是实行“投诉受理机制”,让企业做推进改革的“主人翁”。通过座谈、走访等方式建立政企沟通平台,定期听取企业对改革工作的意见建议。在行政审批大厅设置专门吐槽找茬和投诉受理窗口,公开投诉受理电话,方便办事企业反馈意见建议,让企业参与改革,多提诉求,确立企业在改革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建立起与企业发展沟通的桥梁,着力为企业发展松绑解绊。

我局虽然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个别问题,需要在工作中继续强化责任担当,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政务服务还存在短板。目前,政务服务“一链式”办理链条还没有完全形成;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事项分领域内还难以实现“综合受理”,造成办事效率低,服务质量难以提升,群众和企业的体验感不强,整个政务服务事项中还存在个别服务环节超时现象。

二是降本增效不彻底,服务企业还不全面。企业在开办过程中,还不能做到“只进一扇门,开办全完成”,仍需要跑多个地方、多个部门。虽然企业登记已经实现了全程免费,但企业刻章、税控盘仍需要企业交费。

三是行业规划不足,审管不畅。由于缺少行业、部门规划,导致我们在审批过程中缺少审批依据,审管互动还不够顺畅,业务协同不够的情况依然存在,制约了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效率,也给群众办事带来极大不便。

四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存在问题。线上审批链条还未建成,落实线上大项目工改系统还不到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个别部门职能未划转到位,政务服务链条上的“三集中三到位”进驻工作未完全落实,无法真正开展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等工作,给企业带来推诿办、拖着办等困惑。

我们将紧盯问题短板,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补齐政务短板。按照“三集中三到位”要求,从政府层面加强调度,推动“一链式”办理模式,将服务链条上涉及的公安、社保、医保、公积金、银行、民政等关系到群众和企业切实利益的民生事项应进尽进,切实让企业和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二是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为新开办企业免费赠送包含营业执照、印章、税控设备、发票等在内的“服务礼包”;同时,全面梳理业务流程,转变帮办服务模式,以化繁为简、一目了然为目标,制作流程化、清单化、模块化服务指南,便于企业快办快结。

三是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尽快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多渠道听取各方面意见及建议,通过企业评、第三方评、申请人当面评、背对背评等评价机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倒逼工作人员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树牢服务为民、真情为民意识,让企业和群众不仅把事办成,还要办的暖心、舒心,最终实现让群众满意。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狠抓落实、担当作为,为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我局积极助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优化涉林企业营商环境,服从服务于全市经济建设发展大局。现根据市发改委《关于报送优化营商环境有关工作情况的函》要求,就本单位优化营商环境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行政服务效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市林业局全面贯彻落实省市优化营商环境精神,全力优化林业营商环境。一是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按照能下放的一律下放、能取消的一个不留、能合并的全部合并的原则,将审批过程中涉及中介服务收费、不合理设置的前置要件,全部予以取消。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进入行政服务大厅,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为企业减轻负担,为我市重点项目审批开启绿色快速通道。二是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按照便民、高效、规范、廉洁的总体要求,不断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实行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公开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度,进一步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并在市行政中心办事大厅和局网站上及时公布行政许可事项名称、实施对象、审批依据、许可条件、申报材料、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和承办时限等,全面实现林业行政审批运行流程标准化、规范化、优质化、效率化。三是建立健全林业行政权力运行体系。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标准,公开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作了运行流程图,完成“两单一图”更新工作。全市林业系统完善行政权力清单166项,其中:行政许可14项、行政处罚88项、行政强制18项、行政征收4项、行政给付1项、行政确认2项、行政奖励9项、其他行政权力30项。

(二)打造“市级林业龙头企业”抚州样板,扶持非公企业快速发展。

启动市级龙头企业评选是我市发展林业产业的一个“创新样板”,通过连续开展三届评选市级林业龙头企业,我市林业企业争创市级林业龙头企业积极性越来越高,市级林业龙头企业已从2013年首次评定的3家发展到如今的40家。截至目前,抚州市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共86家,包括2家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44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40家市级林业龙头企业。通过积极申创林业龙头企业,有效带动了产业扶贫,林农增收。特别是近几年在全市开展“四进四联四帮”精准扶贫活动中,我市市级林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及订单农户等形式与农户结成利益联结,在产业扶贫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积极帮助涉林企业争创“龙头企业”等荣誉同时,企业也将享受银行贴息贷款等林业政策支持。

(三)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助推非公企业快速发展。

以林业优势产业和特色林产品为依托,围绕“扶持”下功夫,积极引导林农走联合经营的道路,组建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社,顺利实现了林农“小群体”对接“大龙头”和“大市场”,加快了林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进程。截止2018年11月,全市林业专业大户、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1011个,其中国家级林业合作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13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4家(其中金溪县被评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市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0家,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农户数17.95万户,初步显现了“不砍树也能致富”的良好态势。在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方面,林业部门主动为合作社找路子、寻机遇、上项目,逐步实现合作社与市场、项目、金融等方面的有机融合。

(四)科技创新带动非公企业转型,助推民间投资政策落地生根。

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林业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可迅速做大或者带动产业发展的产品或项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引导涉林企业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支持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支持申报地理标志、无公害绿色食用林产品等资格认证。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四家企业被评为“江西省森林食品基地”,分别为:江西省舒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西竹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抚州苍源中药材种植股份有限公司、崇仁县味味黄花菜专业合作社。获得“江西省森林食品基地”认定证书的单位,可在其生产或销售的可食林产品的包装、标签、产品说明书以及产品宣传上使用认定证书,大大提高了企业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而品牌的提升同样激活了民间投资的热情。

(一)涉林企业比较优势不强。主要表现在资源型企业多、高新技术企业少,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多数企业位于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低,自我创新能力不强,知名企业和品牌还比较少。

(二)民间融资能力不足。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财务信息不透明,缺乏自主创新,产品同质性多,导致融资难、担保难、融资成本高等“瓶颈”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政策支持力度不大。去年下半年,我们走访调研了几家园林景观企业,他们在争创行业龙头企业上积极性高,如江西仕琪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是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江西艺景园林发展有限公司是省级林业龙头企业。但在获评龙头企业头衔后,在实际享受贴息贷款、争取项目资金等政策方面力度不大。另外,作为我市口碑信誉好,发展潜力大的综合性园林企业,在享受当地花卉苗木采购方面支持力度不大。目前全市也没有功能齐全的大型花卉苗木交易专业市场。

(一)健全运行机制。全面梳理和优化行政审批工作流程,建立健全窗口运行、工作考勤、绩效考评、责任追究等长效管理运行机制,科学规范管理;理顺和完善审批与事后监管的协调运行机制,做到有效衔接和反馈。

(二)完善行政许可服务制度。按照便民、高效、规范、廉洁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行政审批服务机制创新。不断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公开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切实做好政务公开的巩固、完善和提高工作,全面公开服务内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期限、审批依据和收费标准,主动接受服务对象和社会的监督。

(三)正确引导民间投资方向,充分释放民间资本潜能。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向民间投资者提供项目、信息、市场等服务,指导投资者发展新兴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办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多投资绿色生态产业。

一是在贯彻落实上下硬功夫。讲看齐、见行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重要指示精神,及时贯彻落实好本年度省、市、县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跟紧“指挥棒”、当好“孺子牛”,不断开拓创新、精耕细作、敢为人先。抓业务、重落实。将全年优化营商环境任务细化分解为23类65项,各项任务都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按照上级文件要求,重点开展了信息报送、优化审批流程、政策奖补兑现调研、2019年国务院决定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事项贯彻落实自查等工作;重点抓好了“面对面”电视问政、四送一服“双千”“双联”、督导考核等工作。抓宣传,强氛围。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及时向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宣传解读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的新政策、新举措;整合了原“四送一服”服务平台专栏,在太和县人民政府网站上改版推出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暨“四送一服”工作专栏,持续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的社会知晓率和认知度。

实用破坏和影响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大全(18篇)篇五

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状况;(一)是贫困偏远地区的农民文化生活单一。

仅以我们乐陵市为例:乐陵市有1089个自然村,其中有近200个村处于市县交界处,仅有的文化生活就是电视。而且人们多喜欢收看娱乐性节目,新闻类、普法类节目看的人少,农牧业科技、市场信息更是很难受到关注;(二)是新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增多。

乐陵全市有70万人口,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和外出劳务人员的增多,大多数农民选择了弃农经商或者弃农从工,而这些松散的农民分散在城市的角角落落,真正能发挥宣传教育功能的还比较少;(三)是流动人口特别是进城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文化素质亟待提高。乐陵市自2000年大力发展城市基础建设以来,富裕起来的农民纷纷到城里买房定居。

据乐陵市房管局的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进入乐陵市区买房的农民约有5万人。尽管房子买了、环境变了、挣钱道多了,但大部分的农民还不适应城市的新环境,亟待加强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二、制约宣传工作的主要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农民居住分散、农村经济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二)是宣传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改进宣传的主要措施;(一)是培养群众主动参与意识,让群众从后台走向前台,从台下走到台上,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二)是坚持三贴近原则,不断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方式方法;(三)是精心组织一批能起到轰动效应的活动,寓教于乐,真正的让老百姓受益。四、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一)是文化事业单位必须改变传统的用人制度,面向市场选人才;改革工资分配制度,按能力计酬、按贡献计酬;深化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由政府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二)是充分利用文化资源,搞好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推进文化领域资产重组。五、千方百计提高宣传队伍素质;(一)以班子带动队伍。

把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进一步优化班子年龄和知识结构,做好宣传文化部门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管理工作;(二)以培训提高素质。把素质能力建设作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三)以机制激发活力。

把完善长效机制作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四)以阵地整合力量。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高水平完成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建设;(五)以考核增强实效。

研究制定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把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纳入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明确职责分工,确保队伍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营商环境是指伴随企业活动整个过程的各种周围境况和条件的总和。

从现实中看,营商环境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国际化环境、法治环境、企业发展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很显然,影响营商环境的因素众多,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1,从战略角度来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强弱主要体现为企业的竞争力、要素的聚集力,而能够聚集发展要素和企业的关键是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招商引资的多寡和区域内企业的经营状况,最终对经济增长、产业发展、财税收入、社会就业等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打造公平高效的营商环境,意义深远。

2,营商环境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牵引因素。目前,河北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传统优势产业优势减弱、战略性新兴产业弱小的背景下,承接省外高层次发展资源、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就成为在短期内稳定经济增长、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选择。

在国际竞争、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只有营造出公平高效、优于其他地区的营商环境,才能吸引发展要素和科技型企业聚集河北。特别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我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不能“临渊羡鱼”,而是要“退而结网”,通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来吸引更多发展要素、企业流向河北,更好地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所以,打造公平高效的营商环境对我省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3,打造公平高效的营商环境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当前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问题的关键,是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均衡到高水平供需均衡的主要途径,而降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在一些领域和地方,企业的交易成本较高,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一些部门、单位在办事效率、办事流程等方面存在问题。

改变办事难、办事慢的问题,是营商环境建设的重点,也是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4,打造公平高效的营商环境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一些深层障碍与矛盾仍未解决,部分领域政府改革与服务不到位,比如一些创新政策在部门间难以落实、政府治理成本过高等。能不能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反映着体制机制改革的成效。

5,打造公平高效的营商环境是推进社会和谐。

实用破坏和影响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大全(18篇)篇六

一是在贯彻落实上下硬功夫。讲看齐、见行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重要指示精神,及时贯彻落实好本年度省、市、县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跟紧“指挥棒”、当好“孺子牛”,不断开拓创新、精耕细作、敢为人先。抓业务、重落实。将全年优化营商环境任务细化分解为23类65项,各项任务都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按照上级文件要求,重点开展了信息报送、优化审批流程、政策奖补兑现调研、2019年国务院决定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事项贯彻落实自查等工作;重点抓好了“面对面”电视问政、四送一服“双千”“双联”、督导考核等工作。抓宣传,强氛围。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及时向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宣传解读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的新政策、新举措;整合了原“四送一服”服务平台专栏,在太和县人民政府网站上改版推出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暨“四送一服”工作专栏,持续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的社会知晓率和认知度。

二是在综合协调上下硬功夫。强化机构职能。由县政办二级机构县优化营商环境管理服务中心承担县营商环境办日常工作,严格实行“周例会、月调度、季督查、半年小结、年度考评”制度,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统筹协调能力。充实队伍力量。将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的责任单位分管负责同志纳入县营商办组成人员,在督查考核、“四送一服”、百名股长考核、政务服务提升、营商环境“面对面”等工作上切实提升统筹协调能力。创新制度牵引。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是2020年县政府工作报告内重点事项,通过践行一线工作法,倒逼各部门、各园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转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转企业呼声为企业哨声,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厂门口”,让企业多动嘴少跑腿,让部门多办事少设槛。

三是在监督考核上下硬功夫。“面对面”电视问政强势开局。《太和营商环境·面对面》第一期栏目于7月首播,邀请县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20名县人大代表、20名县政协委员、县百名股长考评第一批被考评对象80名同志、50名规模企业代表到场观看。本期栏目以“服务不走心窗口成摆设”为主题,围绕企业开办“六个一”、深化工程项目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政务服务提升等方面开展,对县税务局、县公安局、县住建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数据资源管理局五家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了现场提问。动真碰硬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督导。已完成全县优化营商环境上半年督导工作,组织督导组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现场查看、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县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在上半年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对落实不力、重视不够的乡镇或部门进行通报批评,以督促改、以改促优,持续推进实现企业开办“六个一”、深化工程项目建设审批制度改革、简化获得电力流程、提升用水便利度、优化用气报装服务、改进不动产登记方式等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事项按时完成。

(一)“综合窗口”流于形式。县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全部改为“综合窗口”,但“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模式未能实现。

(二)数据共享壁垒难破。部分单位数据不在本级,造成信息共享困难,不能在平台上“一网通办”,导致企业办事仍然存在时间长、重复要件多、提供材料多等问题。

(三)融资问题依旧存在。个别企业土地证、房产证没有办理,担保抵押种类较少、价值较低;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多种因素导致我县现有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少、成本高,大大制约着企业的落地成长和发展壮大。

(一)以“放管服”改革为引领,着力打造精简高效的办事环境。

要在纵向上压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在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上再突破,让企业费更少功夫跑审批、花更多时间跑市场;要在横向上整合,进一步强化办事窗口的实质性整合,真正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理、一网通办”;要在服务上优化,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标准,推广容缺后补、一次告知、首问负责等便利化措施。

(二)以企业所想所盼为导向,努力营造企业满意的服务环境。

一是持续开展好“四送一服”工作,围绕企业发展中的各类要素,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持续组织开展各类要素对接,并做好“四送一服”问题办理工作;二是加紧出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三是以《太和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清单》65个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事项为着力点,协调推进各责任部门对标对表完成任务。

(三)以机关作风建设为保障,全力构建“亲”“清”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面对面”和督导考核是推动优良作风形成和作风转变的一个重要抓手,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良作风建设年”的重要举措,下一步要持续开展好这两项工作,切实推进“优环境、转作风、强产业”。

(四)以护航实体经济为目标,加快构建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

在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提供优质法治服务、高效处理维权案件、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发挥破产审判功能、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等工作上下硬功夫,护航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近年来营商环境显著改善,但仍存在审批部门各自为战、期刊杂志指定摊派、社会监督机制不足等问题,疫情背景下必须认真加以解决,为企业回暖雪中送炭,现简要报告如下。

(一)开办环节,审批部门各自为战,缺乏信息共享机制。目前审批繁琐、吃拿卡要等显性问题已大幅改善,但部分隐性问题仍存在。一是审批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二是部分手续办理互为前置条件,少数干部严格按程序执行,灵活度不够,不敢为、不愿为;三是公职人员和民营企业家缺乏深层次接触,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外很少接触管理服务对象,导致部分信息不对称。

(二)经营环节,期刊杂志指定摊派,加重企业成本负担。一是存在期刊杂志指定摊派现象,部分企业每年均订购部门指定的期刊杂志,而部门摊派任务由上而来,各政府部门每年杂志费用几万元不等;二是部分企业参加学会、协会、研究会、培训会等,或在重大活动中赞助捐赠,变相收取费用。

(三)监管环节,政府监管处罚为主,社会监督机制不足。一是政府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督检查机制仍然不完善,部分部门流于形式,社会监督机制不足,检查随意性大;二是因突发安全事件,导致突发检查、多头检查、频繁检查问题存在;三是政府监管处罚为主,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等社会信用监督格局还未完善。

(一)开办环节突出优化服务,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实行“局所联动、全域通办”,全面下放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权,最大限度方便申请人办事。二是推进园区企业办事不出园。将涉及园区的22个审批事项,分别采取直接授权、派专人定时入驻等方式全部集中到园区办理,变“企业办”为“政府办”,确保企业办事“不出园”。三是加强窗口规范化建设,畅通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以“资料齐备马上办、资料不齐指导办、紧急项目加班办、特殊项目跟踪办”为服务标准,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3天;四是坚持惩处与保护并重,既要创建勇于担当的氛围,又要建立容错机制把试验失误与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二)经营环节精简杂志订阅,提升信息有效性。一是订阅杂志类型多样化市场化,加大企业选择范围,订阅与自身相关的期刊杂志,减少资源浪费;二是加大惠企减负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帮助企业知晓并应享尽享政策红利;三是完善企业负担举报查处和反馈机制,加强新闻舆论和社会监督。

(三)突出放管结合,强化信用监管。一是建立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公示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行政处罚信息,所有社会公众均可登录方便、快捷查询。二是严格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督检查机制,安全环保合并检查,构建起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三是建立健全政府失信改进机制。如发生政府失信行为时,要根据失信行为对企业发展造成的损失情况和社会影响程度,对具体失信情况主动书面说明原因并及时整改。

一些同志对优化营商环境认识不深,对经济转型发展信心不足,在经济新常态下,还有许多不适应。有的同志消极怠政,不怕不亲,只怕不清,不敢也不愿深入企业,接触企业家;有的同志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用表态代替行动,实则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矮子;有的同志也到企业转一转,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解决实际问题。种种表现,归根结底还是作风问题,典型的“中梗阻”,各项政策措施落不到实处,企业的困难问题得不到解决,营商环境得不到优化,我们谈何招商引资?谈何转型升级?谈何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作风,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企业,实实在在、真真正正为企业,为投资者排忧解难,遮风挡雨,保驾护航。

哪里发展环境优,服务质量好,投资回报率高,企业就到哪里发展,投资就往哪里集聚。有的企业反映“脸好看、门好进、事难办”,“张三推李四,李四推赵五”,互相推诿扯皮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企业反映,能办的拖着办,可办可不办的不给办。遇到问题绕着走、躲着走,下级部门请示工作没有答复、没有音讯、装聋作哑的领导干部还大有人在。简政放权触及部门权力时,抱住法律法规规定说事,“雷池越不得、奶酪动不得”的观念,在一些部门领导思想中根深蒂固。部门派驻窗口人员不符合规定,还存在轮岗、顶岗现象,影响到窗口服务质量的提升,影响了窗口服务的形象。

项目审批难、落地难、推进慢是制约营商环境的一个关键因素。从沿海一些发达地市经验来看,实行并联审批,推出联合审图、联合竣工验收等新举措,从立项到开工,政府投资项目控制在7个月以内,企业投资的项目控制在5个月以内、产业类项目控制在4个月以内,实现总审批周期再提速30%。通过“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行“一窗通办”,构建“一窗受理、集成办理”新模式,整合各个窗口设立“综合受理窗口”,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跑一个窗口。而我们现在企业建设项目审批还存在部门多、环节多、要求多,加上有些部门执行政策不灵活,导致项目从立项到审批少则半年,多则一年,有的企业办理项目审批手续,从选址批复开始到开工建设用时达两年之久。

我们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进行项目投资建设。但是,在招商引资中承诺的税费减免等相关优惠政策到兑现时,雷声大,雨点小,存在减少或取消优惠的情况。有的企业家表示,他们并不在乎税费方面的优惠政策,只是希望不要随意承诺,承诺就要践诺,否则就会造成企业对投资环境的担忧,有损企业的发展意愿。

按照沧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扶贫脱贫攻坚、大气污染防治、优化营商环境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和《联动监督工作问题清理及典型案例》的精神,我县经梳理汇总,现对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抓好整改落实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1、行政审批局建设仍需大力推进,尚未做到全部“一趟清”和“不见面”审批,一网受理仍有局限。

2、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和帮扶力度不够,一些小微企业资金短缺,运营困难。

3、政务大厅和税务大厅运转仍需规范。

4、优化营商环境公示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

5、营商环境评价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公平竞争审查机制、人力资源供求指导目录、定期向同级人大报告优化营商环境机制尚未完全落实到位。

6、政务大厅应该进驻的审批事项还没有完全进驻,税务大厅窗口办事效率仍需提高。

7、还没有在政务大厅、宣传媒介等平台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投诉方式和举报电话。

对涉及优化营商环境问题,我县结合“双创双服”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把优化营商环境存在问题整改落到实处。

(一)行政审批局建设仍需大力推进,尚未做到全部“一趟清”和“不见面”审批,一网受理仍有局限问题。

与金融机构合作,正在跟软件公司定制自助一体机,自助一体机将整合身份验证、人脸识别、资料填报、电子签名、提交审核、证照打印等多个功能模块,可以完成市场主体全程注册申请操作。

自助一体机的运用是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不见面审批”和“最多跑一次”的创新举措,自助一体机上线运行将实现线上线下咨询不见面,受理办理不见面,取件不见面,凭身份证就近打印营业执照,推动政务服务更加智能、透明、便捷,从而提升办事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提升了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便利化程度。

(二)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和帮扶力度不够,一些小微企业资金短缺,运营困难。

严格按照项目申报通知要求,协助多家企业共完成8个技改项目录入“省千项技改项目库”工作,积极协助工业企业申报技改项目,争取专项资金支持。

(三)政务大厅和税务大厅运转仍需规范。

112项。按照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要求,全面调整规范了行政许可事项名称、实施依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受理范围等要素,依法科学合理地减少申请材料。三是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对受理、办理审批服务情况实时在海兴政务网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乡镇便民服务站和村便民服务室实现全覆盖,为***个村专门配备了代办员,并将工作经费纳入年初财政预算。

(四)优化营商环境公示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

一是实行清单事项标准化建设,凡列入清单的事项,均要“同一事项、同一编码、同一依据、同一流程”,各部门通过优化办理流程、整合政务资源、融合线上线下、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手段等方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详细具体的办事指南、流程图和一张表单,从网上提交申请到领取办理结果全过程“一趟清”或“不见面”,切实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市场监管方式改革创新。二是全面建立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执法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建立了全县9***户市场主体组成的抽查对象名录库和由***名执法人员组成的执法人员名录库,完善了全县联合抽查事项库、抽查事项清单,制定了联合抽查计划。三是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新版负面清单,引导和鼓励外资按照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在我县投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单以外的,无论是国企、民企,内资、外资,无论规模大小,均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各类市场主体享有同等市场准入条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县实际,制定了《海兴县产业禁批项目、区域禁批项目负面清单目录》,严格按清单对企业申报项目进行审批、核准、备案,涉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淘汰类项目17项,国家、省过剩产能行业中的新增产能项目8项、耗能禁批项目2项、区域禁批项目3项,以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

(五)营商环境评价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公平竞争审查机制、人力资源供求指导目录、定期向同级人大报告优化营商环境机制尚未完全落实到位。

全面梳理市、县两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作出的承诺,对未履行的承诺事项提出整改措施或处理意见,建立市县与省、市级互联互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健全完善政府部门信用信息目录,加强政务信息记录建设,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为实施信用联合奖惩提供支撑。

(六)政务大厅应该进驻的审批事项还没有完全进驻,税务大厅窗口办事效率仍需提高。

上传政务服务事项350项,较好的完成了工作任务。

(七)还没有在政务大厅、宣传媒介等平台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投诉方式和举报电话。

优化营商环境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温州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的内在要求,更是优化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民有所呼,必有所应。20xx年初,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引人注目地强调了“优化营商环境”。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20xx年开春市委召开的第一个大会就是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的动员大会。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在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中,积极履职、全力推进,针对新形势下优化营商环境、做好人大监督工作出台了《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助力营商环境提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监督活动方案》。在市人大常委会葛益平主任的带领下,市人大常委会迅速行动、及时部署,把“助力营商环境提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监督活动列入20xx年度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监督议题。一年来,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履职,抽调市营商局、市纪委、考绩办、经信局、市监局、工商联等有关单位人员组成专门督查组,采取实地督查、专题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市、区)、市级功能区的“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总体而言,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市政府各部门主动作为,形成了全市上下“一盘棋”、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新格局,我市的营商环境的提升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然而,营商环境的全面优化工作并不能一蹴而就,建设温州成为新时代“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这项工作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值得深入思考,持续创新推动。

优化营商环境,是针对经济社会面临的发展瓶颈精准发力。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过程,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愿望更加强烈,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在经济社会优化发展的过程中,营商环境欠优、放管服改革滞后与已产生的矛盾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比如,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还不够足,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民间投资增势疲弱,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全面深化改革重重挑战面前,选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突破口之一,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工作,正当时。

优化营商环境,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软实力。职能部门要坚定扛起全市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责,加快推进机构和机制建设,不断探索工作路径,创新工作举措,让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各项工作点面铺开,更好践行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在良好的政府制度保障下,助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优化营商环境,更是打造法治国家的必然选择。一些地方频频发生的破坏营商环境的事例,是对法治的藐视,对规则,对公平正义的破坏。营商环境建设需要从更高层面谋划和确立,出台指导性、纲领性的规定和制度。坚决执行“执纪监督治怠政”的专项活动,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惩治营商环境提升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优化营商环境,是市委中心工作的“重头戏”,市委有部署,人大就要有行动。通过深入开展人大监督工作,切实发挥人大的职能作用,把市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针对现有的问题,找原因、想对策、重实践,在人大助力营商环境提升过程中构思新法、探究新招、摸索新路,助推营商环境提升更上新台阶。

(一)解析关键问题第一步。

望,中医指观气色。对于温州本地的经济形势,政府等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通过主要经济指标等信息综合判断、通盘考虑,及早酝酿有利于提升营商环境的各项政策措施。人大常委会应通过调研、座谈等多种形式倾听民声、征集民意,注重民生关切。同时,及时总结、弥补日常监督工作中的疏漏,详细关注政府政策的执行情况,通过“观察”获得我市营商环境的真实面貌。

(二)开启问题化解第二步。

闻,中医指听声息。人民代表代表人民,人大代表来自于各行各业,对提升营商环境会有自身不同角度的感受和触发。在日常履职的过程中,尤其应该密切联系群众,体现担当、展示作为,为合力共推优化营商环境贡献自身力量。充分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汇聚民意、集中民智的作用,听取和收集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真正将老百姓关心、重视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对照,以便提示政府做好后续改进和解释答复工作。

(三)抓牢关键问题第三步。

问,中医指询问症状。主动问、全面问、经常问,就是在现行的营商环境背景下,针对企业存在的困难,政府提供相关的对策,而在人大监督的过程中,结合企业的情况反馈,将有用信息传达给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这样,政策效用可以进一步得到发挥。否则,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单方的努力就会变得势单力薄而达不到政策执行的预期效用。即人大常委会在监督调研过程中,通过询问,补充收集企业的有关诉求,并整理反馈给政府职能部门由其开展改进落实工作。这样,人大监督问出好问题而政府部门给出好答案可以进一步做到令百姓舒心、令企业满意。

(四)开展破题实践第四步。

切,中医指摸脉象。就是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胸有成竹的计划。针对营商环境中存在的不足而提出的对策措施,都是基于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状况的准确思考和预判。在给出这些政策措施前,政府应对经济发展的未来形势和政策执行的预期效果有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预判,即摸清未来经济发展的脉络,真正做到心中有数。不错过、不误伤可以应对风险并能产生好的执行效用的政策措施,让好的政策措施协同发力产生乘数效应。人大监督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纠偏,督促政策有效推进实施。

各相关职能部门加快推进机构和机制建设,认真贯彻市委“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工作部署,做到“规定动作扎实到位,自选动作各有亮点”,为更好服务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努力,切实改善了政务、投资、市场、法治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市人大常委会“助力营商环境提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监督活动涉及的各项工作内容均得到有序推进,基本实现了净化涉企执法环境、企业办事快速便捷,重大项目招引落地、企业要求“有求必应”,监管平台建设有效、招引各方有识之士,规范中介招标市场、实现高效便利通关。

(一)涉企执法更规范,企业办事更便捷。

严格执行市委提出的“三个一律”检查要求,着力打造“不诉不查”的涉企执法环境。健全行政执法监督和法制核审机制,推行执法全过程痕迹化,提高办案质量和执法公信力,降低行政复议率。“双随机”监管更成熟,通过建立“部门联合、随机抽查、按标监管”的一次到位机制,形成市场监管领域事中事后监管新格局。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联千企”行动,全市派出5467名营商专员服务5883个企业和项目。以“互联网+政务服务”思维统领“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实施惠企政策“直通车”、便民服务“瓯e办”、为侨服务“全球通”三大政府数字化转型项目,全力打造了企业版、民生版、海外版“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新三版”。建立了惠企政策主动兑现机制,优化了产业政策兑现平台,创新了政策奖励兑现线上申办模式,打通了财政、税务、金融等相关部门数据信息,简化申报材料,实现政策享受“全覆盖”“不重复”“快兑现”。改革经信服务企业办事机制,对市本级办理的节能审查、企业技改备案等事项,实行网上办、一次办。

(二)难题化解更迅速,服务供给更深化。

开展“理旧账”专项行动,通过成立专班、定人定岗定时限等措施,第一批33个进度严重滞后的招商引资项目中已有14个得到化解。其余19个进度严重滞后项目仍正在进一步化解中。制作温州市产业政策口袋书,将涉及人才、工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招商引资等九大方面的政策汇编成册。做好产业政策的清理整合和政策兑现,安排财政资金用于2018年我市工业、农业、服务业、公共服务业等4个新政策及“新动能培育21条”“科技创新新十条”等5个保留政策的资金兑付。市审管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拓展政府服务供给端,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三)监管平台更有力,人才引进更快速。

建设营商环境投诉监督服务平台,设置移动端投诉入口,对12345热线转办、营商专员提办、省市领导批办、人大政协提案相关的各类营商案件办理开展信息化管理。对于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结果通报、线索移交,由监管部门及时督促整改、查处打击。大力实施国家、省外专“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新动能工程师”等高精尖缺人才智力集聚计划。完成2018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及浙江“万人计划”高技能领军人才遴选、浙江省首席技师候选人推荐工作。精心组织各类人才项目交流大会和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国内外人才交流互动。引进我市紧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推进线上线下招聘融合发展,有效搭建人才资源供需对接渠道。加快推进职称社会化评价体系建设,着力提升我市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能力。

(四)中介市场更规范,投标环境更净化。

让企业“零跑路、零等待”,提高中介服务效率。建成全市统一的“网上中介超市”,实现中介服务竞价系统、统一权力运行系统及100天全流程审批系统的无缝对接。建立涉批中介服务随机抽查机制,推进中介服务费用和时间双下降、质效双提升。建立投资项目全程无偿代办、诉求代办和代办兜底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量身定制全程代办全程专业指导、跟踪促办和帮办包办。推进部门、业务、信息、技术融合,实现“一网全掌控”。推动我市招投标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推行房建、市政等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电子化招标投标,全面推广远程异地评标,开展标后履约检查。

虽然,市人大常委会在“助力营商环境提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监督活动中,所涉及的各项工作内容均得到了有序推进,但在具体的人大监督工作实践过程中,不难发现仍然存在一些“痛点”、难点问题亟待化解。

(一)制度建设还须加强,监督考核还不到位。

营商环境提升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体制机制问题,人才引进方面还存在着诸多条条框框,类似的体制机制以及程序性障碍仍待破解。监督考核工作仍有待加强,例如问题的督办、营商专员的考核、负面清单的考评等,需要从更高层面谋划和考虑,出台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规定和制度。常态督查和专项督查还未能完全找准着力点,对营商环境问题的深挖不够,部门之间的考核还存在当老好人、不敢动真碰硬的现象。一些企业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举措的认识不足,工作中接到的投诉举报线索不多,企业的情况沟通、问题反馈、建议提出的渠道有待拓宽。

(二)政策执行力还不够,宣传服务还需强化。

涉企政策“刚性兑现”有待加强,优惠政策的精准度不高,产业政策奖励纳入兑现系统的进度还需加快。审批服务空间有待进一步提升,在企业投资审批“最多100天”方面,有些业主对新流程不熟悉,一些中介机构的服务效率也不高,拉长了全流程时限,影响了项目100天审批的总体进度。串标、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制度尚未出台实施。市、县两级交易平台与行政监督部门仍存在信息壁垒,投标企业信息库尚未实现全市互认共享。个别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熟悉程度不够,拉长了群众办事时间。个别干部职工责任担当意识不足,服务态度较为生硬,缺少耐心,与打造“柔性服务”的服务理念有差距。用人单位对企业人才集合年金、失业保险稳岗补贴、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优惠政策、创业担保贷款等涉企政策知晓度不高,产业政策的入户率还需进一步提高,宣传力度还要加强。

(三)部门联动作用不强,基层力量较为薄弱。

各涉企证照办理部门的审批监管系统相对独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各自为政、步调不一的情况,“证照分离”和“涉企证照工商通办”相关信息系统有待打通。涉企证照办理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还未健全,部分部门的审批数据无法接入,“通办”效能受到影响。随着审批制度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的深入,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幅增长,而当前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要求窗口工作人员从“单科受理”变为“全科受理”,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的问题突出。营商环境建设中一些深层次、亟待破解的问题沉淀在基层,人员数量、业务素质和业务办理的制约凸显。个别基层站所仍存在以权谋私、过度监管现象,“吃拿卡要”、书本式监管、多频次密集监管、罚款式监管的情况还个别存在。

营商环境提升工作永远在路上,始终是进行时而非完成时。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有效监督、推进政府部门职责履行。经济社会越发展,监督越重要,营商环境提升过程依靠监督工作实效的发挥,重在破题、又在立意,在监督工作推进的过程中突出优化营商环境的明确意图。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人大在监督工作开展过程中抓住关键字“好、深、广、变”。

(一)抓“好”,监督到位谋成效。

“助力营商环境提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监督活动是更好开展人大工作实践,发挥人民监督重要作用的有效途径。让监督工作更好激发人民代表作用发挥,为广大人民代言。通过监督活动破除不利营商环境提升的困难和障碍,充分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营商环境提升监督工作的推进,不仅在于激发温州经济的发展活力,更在于突出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发挥人大监督为温州民营经济的乘风而行、迎难而上保驾护航的积极作用成效。

(二)抓“深”,深入调研谋担当。

温州市人大采取统一部署、上下联动的方式,扩大监督活动中人大代表的参与率和覆盖面,有针对性地对制约本地区、本系统营商环境提升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政策执行不够、招商引资困难等工作中的“痛点”问题实施监督,深化营商环境提升监督活动推进目标,分阶段、多层次组织召开座谈会和代表视察活动,听取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了解掌握所涉具体问题,积极督促化解、破难工作的开展。全程宣传报道主题监督活动,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深化推动营商环境提升。

(三)抓“广”,集思广益谋发展。

市政府对《方案》中涉及净化涉企执法环境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均有回应,相关举措得到充分落实,给营商环境提升提供了一个坚强有力的加速度。市人大组织代表通过参与代表联络站和网上代表联络站、在市人大网站里开辟专栏等形式,充分了解各级人大代表和基层群众的关切,听取“两代表一委员”、企业商会协会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汇集民意民智、服务中心大局。在营商环境提升过程中,让各级人大代表真正成为监督者、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

(四)抓“变”,勇于创新谋路径。

温州人民早年在资源缺乏、交通不便的艰苦环境下闯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子。去年7月,省委召开本届第四次县委书记工作交流会上,车俊书记用“六问”引发大家思考,进一步打开思想解放的“总开关”。营商环境提升工作的监督让人大监督工作机制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起到了推进政府部门体制机制建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积极作用。时代在进步,人大工作需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始终做人民的忠实代言人”,更好发挥温州人大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新时代“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实践过程中,持续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创设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温州民营经济的金名片,给温州一个强有力的推动合力,温州的民营经济发展一定能实现新的腾飞。未来,在不断提升我市营商环境的人大实践过程中,通过积极实践、努力创新,必将展现更有效的作为,在理论研究中勤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找突破,在突破创新中寻发展。着眼当下,放眼未来,相信我市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将迎来新一轮全面提升。

营商环境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国际化环境、法治环境、企业发展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201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提出并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近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联合权威中央媒体,通过召开企业座谈会等形式,对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进行了深入调研,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深入探讨,提出了改善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

在改革开放近40年的实践中,由于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的营商环境正在不断改善,根据世界银行2018年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营商环境排名较2013年提升了18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14年我国启动了商事制度改革,2015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完成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攻坚,2016年又启动了“五证合一”等登记制度改革,微观主体进入市场的成本大幅降低。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大幅缩短商标注册周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清理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各类证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加快完善配套的制度安排,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最大程度实现准入环节的便利化。此外,还将进一步简政、减税、减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这一系列做法改善了营商环境,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2017年,全国工商联发布了2017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报告,参与调查的民营企业500强大多数认为营商环境得到了改善,其中认为市场环境、公共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或者有所改善的企业分别为431家、444家、447家和441家,占实际填写企业数比重为92.89%、95.69%、96.34%和95.45%。

当然,营商环境改善的效果是显著的,不过,仍然存在着不少“短板”,还在影响着企业家们投资的信心、创新的热心、做实业的专心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恒心。因此,优化营商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一)政务环境。

1.政策的执行性,目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普遍存在着配套措施少、可操作性差等问题。一是涉及非公经济的部门众多,相互扯皮,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够用不管用、政策优惠难享用,操作难度大。二是政策兑现难,有企业反映,国家对风力发电进行价格补贴(风电国补),可补贴资金迟迟不能到位,影响民营企业现金流。三是政策执行主体设计不合理。企业反映风电国补的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是造成兑现难的主要原因,如果国补资金交给电网公司,由其支付民营风企,补贴到位率会大大提升。

2.政策的制定,对于新兴科技领域出现的新事物,政策制定没有前瞻性,出现一哄而上,一管就死,不利于行业发展。例如,对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出现,开始没有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造成一哄而上,出现问题后加强监管,从2017年对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进行验收和备案,原来准备2018年6月底出台备案制,目前备案制出台被叫停。在强监管下,规范发展的公司也受到株连,影响行业发展。由于各地管理措施不统一,一些地区控制互金公司数量,发展好的公司看不到前途;一些地区管理宽松,互金公司数量仍在增长,发展并不好的公司仍有生存空间。

3.政务服务的便利性。一是企业投资项目申报与核准,有企业反映,已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向国家部委申报时,由于申报时间紧和地方政府不作为,项目没有列入当年国家计划,被一拖再拖,影响企业的发展。核准流程,以往风电项目只需要参加环评,现在凡涉及该项目的政府部门都要对其进行评价,都要请第三方机构评审,延误项目开工,造成权利寻租。二是政府为企业服务,不敢为、不愿为、不会为现象较为突出。有的政府公职人员在工作时间外,坚决抵制和民营企业家接触,造成一些项目推进慢,甚至本该跟企业沟通解决的问题也一拖再拖,最后项目可能拖没了,这是当下特别需要警惕的现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把握不好与企业交往的分寸,一些领导干部在处理政商关系时容易走极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干脆舍“亲”而保“清”,不吃、不拿、也不干。工作中有一些人秉持“不干事就不出事”的畸形认知,习惯于做“太平官”和“无为官”,缺少了应有担当。有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当了和尚不撞钟;有的新官不理旧账,前任领导定的事,后任不予理睬。以前的“亲而不清”变成“清而不亲”、勾肩搭背变成背靠着背、“脸难看、门难进”,变成了“饭不吃、礼不收、事不办”。

(二)企业发展环境。

1.要素供给的支撑性。一是要素获取的成本,即土地、资金、劳动力、电力、水等要素的价格,以及企业为获取这些要素所需要付出的额外成本。隐形收费、间接成本、服务缺失现象未消除。某些涉企部门尽管在收费项目上有了减少,但转嫁为第三方收费,好像与政府及涉企部门无关,实际上企业负担并没有减轻,企业生产成本加大。还有一些涉及到质量检测、消防生产、产品审验、环评、安评等方面收费极高,都是垄断性的,没有价格上的回旋,让企业难以承受。二是税费成本,即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企业综合税负成本,以及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等企业所需缴纳的政府费用较高。增值税抵扣规则过于复杂、责任主体不清晰,部分涉企收费细则不明晰,使得中小企业难以享受扶持政策。

2.要素资源的流动性。一是资金获取的便利性,中小企业融资70%依靠间接融资,30%依靠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主要是银行,由于需要抵押物,大部分中小企业拿不到贷款。作为直接融资的股票、债券市场,门槛太高,中小企业进入不了。一些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小贷公司,由于融资难、风险高、税负重、监管错位等问题,发展受到影响。据小贷协会调研结果,个别省份有超过1/3的小贷公司退出市场。二是人才进出的便利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交部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7〕74号),需要限制企业境外投资的行业包括: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在境外设立无具体实业项目的股权投资基金或投资平台。造成一些涉外房地产企业中外籍员工办理入境用工手续的申请时间比以往增加,致使涉外房地产公司成本大增。另外,由于对投资境外房地产的限制,使得在境外正常经营房地产的公司业务受到影响,销售额较去年下降一半。

(三)法治环境。

执法行为的规范性,包括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是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执法权力机构框架是否顺畅,执法部门是否采用统一标准,是否公平对待各类市场主体。例如,仲裁制度操作空间大,损害企业利益。仲裁委员会是由律师组成合议庭来办案,虽然仲裁法颁布十年,但没有具体实施细则,可操作性强,在多方利益勾连及缺乏具体法律部门监督下,办案时间久拖不决,造成企业利益受损。

(四)市场环境。

1.市场体系的公平性。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仍会遭遇不少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

2.市场准入的透明性。仍存在制约和限制非公经济发展的隐性壁垒。

为此,我们提出改善营商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一要完善法律规范体系。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就是对政府和企业行为边界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形成法治化市场经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工具,建立网上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权力清单和权力运行可视化,确保用权有效监督。要抓住审批环节这个关键,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让政商关系界限分明。要强化法律规约,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将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用法律规范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在法律框架内处理政商关系。政府和涉企部门工作人员依法用权、规范用权、秉公用权,自觉斩断与商家的各种非法利益链接,杜绝权力寻租;以“敢作为、愿作为、主动作为”为导向,服务好企业。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不钻旁门左道,不走歪门邪道,不腐蚀、不围猎,按市场规律办事,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要规范行政执法,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对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规范,坚决杜绝政策执行中“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地放权给市场和企业;减少许可事项,规范行政处罚,所有行政审批事项严格按照法定时限做到“零超时”。

二要优化净化服务环境。要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全面推行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公开涉企服务事项及办事流程,编制发布办事指南,为非公有制企业办事提供明确指引。提高办事效率,实行首办责任、限时办结。实现企业与政府的互动交流、合作对话是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基础,政府要大力推动各种公正透明的政商互动平台和机制建设。主动加强和工商联组织联系,注重发挥工商联组织的作用,通过座谈会、通报会、交流会等形式,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行面对面交流,着力搭建政企互信、双向交流的新平台,实现“前门”交往和“台面上”联络。建立健全服务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投诉处理机制,切实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非公经济人士中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用,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政府改革、社会发展等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有分量的提案、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决策参考,为非公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对行政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

三要强化体制机制创新。要制定政商交往准则,给政商交往提供一张“明白纸”,明确政府和企业哪些应该为、哪些不能为、哪些必须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制度化、经常化的政企沟通机制,实现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让政商关系在“清”的前提下“亲”起来。推行党政领导、相关部门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健全完善重点企业挂钩帮扶机制。要强化监督问责机制,将如何处理政商关系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让为政者在制度机制的阳光下行使权力、担负责任。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评价体系,对列入样本的企业家进行综合评价,促进他们讲真话、说实情、荐真言。要坚持惩处与保护并重,鼓励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推动广大干部形成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有为、勇于担当的氛围。建立容错机制,把干部在先行先试中出现的失误与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旗帜鲜明地保护锐意进取、作风正派、有作为、敢作为的干部。

营商环境是制约经济活力,影响经济实力的基本因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核心竞争能力和潜在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

马龙区围绕“三区一地”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强化“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运用,稳步有序、积极推行“证照分离”改革,竭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落实中央政策不到位。中央为了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马龙区也积极跟进,并出台了系列配套政策,但缺乏实用操作性,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府优化服务、精细服务力度不足,有些政策过于原则、不易落地。依然存在审批繁琐、内外资待遇不一致等问题,相关政策连续性不足,行政执法的依据和设定还有待全面梳理,行政权力运行尚待规范。二是政府法治化水平相对较低。当前,政府的公权力过大,行政化的经济干预政策、领导式的政府管理模式仍然对营商环境的优化起到了较大的阻碍作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主体对政府的不信任。同时,部分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不敢为、不愿为、慢作为,存在谈商色变,使得政商关系由以前的“脸难看、门难进”,变成了“饭不吃、礼不收、事不办”。政商之间缺少了必要的互信,这也是制约营商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三是干部思想解放不够,开放意识不强。部分干部缺乏对外开放意识,只看到了招商引资中给予投资者在用地、税收、基础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没有从项目入驻后对地方经济发展、就业带动、产业拉动、市场培育和后续贡献等方面去算账,一说到相关项目,就把困难和风险摆在前面,给企业设门槛,给自己找退路,面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的矛盾问题,生搬硬套条条框框,“不能办”的借口多,“怎么办”的方法少。四是部门办事效率不高,“一盘棋”意识不浓。单位、部门、行业间协作不够,服务不到位。项目审批互为前置,甚至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另外,少数部门业务人员岗位变换频繁,工作交接跟不上,导致办理同一个项目相关手续时,出现企业往返多次都办理不了,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却没有给出一个规范的办理要求,态度冷漠傲慢,让企业无所适从。说到底,还是大局观念差、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差的“三差”问题没有真正解决。

优化营商环境,就必须破除思想的禁锢和制度的藩篱,在思想、制度和服务上下功夫。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为地方发展作支撑。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区领导、一班人马、一套政策、一抓到底”的招商项目定向定责分包服务责任制,按照“从简从快、一次告知、集中咨询、限时办理、超时问责、联审联办、疑难会商、上报事项协助报批”的要求,对投资审批事项全程代办,简化办事流程,无偿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一条龙”审批、“亲情式”服务。并定期开展回访活动,主动上门服务,让客商在马龙投资省心、经营安心、发展舒心。二是加大放权力度,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秉承“应办尽办”的原则,拿出“说办就办”的效率,实现“一次办成”的目标,达到“办就办好”的效果,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完善“首问负责”的受理机制;健全“一次办成”的办理流程,对审批事项再清理、再精简,实现“一口受理、一次办成”;业务要精通,选派优秀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服务;工作要勤奋,做到爱岗敬业;纪律要严明,坚决杜绝工作时间玩手机等作风散漫行为。三是加大整治力度,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要维护市场秩序,严肃查处各类破坏市场秩序和营商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有熟人没熟人一个样、外地人本地人一个样、大企业小企业一个样、国有民营一个样、内资外资一个样”;要加强治安整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伪劣商品、恶意欠薪、强买强卖等行为;弘扬法治精神,依法打击借征地、拆迁、补偿向投资者索要钱物、强揽工程、强行供料、强买强卖、阻挠建设等妨碍企业正常经营、侵害企业正当权益等违法犯罪行为。四是加大诚信力度,打造重商亲商的人文环境。要重商,一定要认识到无商不富,商业发展、企业发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要重企,深入做好切实营造尊重企业和企业家的良好氛围;要重才,加强孵化器等平台载体建设,大力引进人才,吸纳高校生在马龙创新创业;要重信,政府要带头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作出的符合法规的承诺和政策必须及时兑现。五是加大廉洁力度,打造既亲又清的政商环境。要坦坦荡荡同企业家打交道、交朋友;真心真意为企业家解难题、办实事;时时处处要亲、时时刻刻要清。做该做的事情,并把事情做好,为企业提供周到服务,是“亲”的意义所在,也是“清”的目的所在。只有“亲”和“清”都到位了,才能搞好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是制约经济活力,影响经济实力的基本因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核心竞争能力和潜在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

马龙区围绕“三区一地”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强化“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运用,稳步有序、积极推行“证照分离”改革,竭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落实中央政策不到位。中央为了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马龙区也积极跟进,并出台了系列配套政策,但缺乏实用操作性,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府优化服务、精细服务力度不足,有些政策过于原则、不易落地。依然存在审批繁琐、内外资待遇不一致等问题,相关政策连续性不足,行政执法的依据和设定还有待全面梳理,行政权力运行尚待规范。二是政府法治化水平相对较低。当前,政府的公权力过大,行政化的经济干预政策、领导式的政府管理模式仍然对营商环境的优化起到了较大的阻碍作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主体对政府的不信任。同时,部分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不敢为、不愿为、慢作为,存在谈商色变,使得政商关系由以前的“脸难看、门难进”,变成了“饭不吃、礼不收、事不办”。

政商之间缺少了必要的互信,这也是制约营商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三是干部思想解放不够,开放意识不强。部分干部缺乏对外开放意识,只看到了招商引资中给予投资者在用地、税收、基础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没有从项目入驻后对地方经济发展、就业带动、产业拉动、市场培育和后续贡献等方面去算账,一说到相关项目,就把困难和风险摆在前面,给企业设门槛,给自己找退路,面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的矛盾问题,生搬硬套条条框框,“不能办”的借口多,“怎么办”的方法少。四是部门办事效率不高,“一盘棋”意识不浓。单位、部门、行业间协作不够,服务不到位。项目审批互为前置,甚至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另外,少数部门业务人员岗位变换频繁,工作交接跟不上,导致办理同一个项目相关手续时,出现企业往返多次都办理不了,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却没有给出一个规范的办理要求,态度冷漠傲慢,让企业无所适从。说到底,还是大局观念差、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差的“三差”问题没有真正解决。

优化营商环境,就必须破除思想的禁锢和制度的藩篱,在思想、制度和服务上下功夫。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为地方发展作支撑。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区领导、一班人马、一套政策、一抓到底”的招商项目定向定责分包服务责任制,按照“从简从快、一次告知、集中咨询、限时办理、超时问责、联审联办、疑难会商、上报事项协助报批”的要求,对投资审批事项全程代办,简化办事流程,无偿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一条龙”审批、“亲情式”服务。并定期开展回访活动,主动上门服务,让客商在马龙投资省心、经营安心、发展舒心。二是加大放权力度,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秉承“应办尽办”的原则,拿出“说办就办”的效率,实现“一次办成”的目标,达到“办就办好”的效果,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实用破坏和影响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大全(18篇)篇七

经营环境是指市场主体在进入、生产经营和退出过程中所涉及的政府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人文环境等相关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根据王清宪书记的批示要求,市教育局高度重视,通过多种方式,深入查摆梳理问题,聚焦教育营商环境优化,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形成具体工作举措,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是精神状态方面。仍然存在思想守旧不愿为的情况。体现在:面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缺少新思路、新举措,存在“路径依赖”。个别干部缺乏危机意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红瓦绿树综合症”。对标深圳、广州等南方教育发达城市,在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提升、教育现代化程度上还有差距。工作中存在拙于创新不善为的情形。比如,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职融通、城乡教育全域统筹、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成果不够多。在主动顺应教育工委成立新形势,推动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一体化,构建统筹全市大、中、小学、幼儿园大教育格局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实在的成果。

二是工作作风方面。缺少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执行力。体现在:存在重制度建设轻制度执行的现象,比如关于加强公办、民办大、中、小学、幼儿园党的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但从调查研究的反馈情况看,在基层落实得不够好。深入贫困地区、薄弱学校调查研究少,对基层反映的意见勇于担当不足,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在审批服务方面,对跨部门的民办学校审批登记事项尚未实现一链办理。

三是民办教育方面。民办教育是优化教育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目前制约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的瓶颈或关键问题,土地征用方面,因近几年公办学校建设任务繁重,土地资源有限,自2015年以来,市、区市两级划拨的教育用地,全部用于公办学校建设,民办没有享受到与公办同等的土地政策。规划方面,由于城市规划有关法规规定无法突破,民办学校利用闲置的厂房、医院、商业设施等存量土地和用房资源进行整合改造后进行办学,在规划变更、消防验收等方面得不到支持。

(一)主动作为,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优化市场化、法制化营商环境。

凤岐模式说到底是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的问题,是工作作风的问题。为更好地做好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将作风建设作为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建立四项机制,强素质、提能力、正风气、树形象,主动担当作为,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提升教育系统党员干部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建立“三个一”学习机制,提高思想认识。举办“青岛教育大讲坛”,开展每周一学、每月一讲、每季一考“三个一”活动,推动干部开阔视野、提升修养、增强能力,做善学、善谋、善做、善成的典范。

二是建立“三多”调研机制,掌握第一手资料。把2019年作为调查研究年,机关全员参与期初调研视导工作,强化机关干部联系中小学、市教育局服务在青高校等制度的实施,促使机关干部“多下基层、多到一线、多联系群众”,深下去、沉下去,察实情、办实事,更好地回应社会对教育的期待。

三是建立“三抓”工作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将优化工作方式作为提升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全面强化“抓重点、抓落实、抓质量”的意识和工作机制,突出工作重点、创新点、亮点,解决关键问题,突破核心环节,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四是建立“四项”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益导向,全面推行“台帐管理、清单管理、项目管理和精细管理”四项管理,并将2019年全局工作梳理出创新工作、重点工作和常规工作三项清单,分别对应38项创新工作、91项重点工作和58项常规工作;根据市委要求确定了攻山头、推典型工作清单,每一项工作均明确责任人、成果形式、完成标准和完成时限,实行“挂图作战”,督任务、考进度、看成效,推动各项工作高标准、高效率完成。

(二)深化改革,全面落实“一次办好”政策措施。

市教育局将进一步推进方式创新、流程再造、服务优化,围绕“简政放权、主动服务、简化程序、规范管理和效能提速”,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审批环节最优、审批时限最短、服务对象更满意”的工作效果,不断提升审批质量和服务水平,真正实现“一次办好,群众满意”。

一是标准先行,优化准入服务。在全面落实2018年新修订《青岛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基础上,制定新一轮《青岛市教育局民办学历学校设置标准》;统一区市办事指南及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根据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落实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制度。

二是共享互通,推进审批服务资源平台建设。加强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完成全市教育证照信息数据收集整理,建成全市教育行政审批信息库,积极参与实现全市部门间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数据互认共享。根据上级部署,探索开展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开发普通高考网上信息确认系统,深度实施“互联网+”,在已经全面实现网上审批的基础上,持续扩大政务服务网上办事范围、提升网上服务水平。

三是部门协作,提升教育审批“一链办理”水平。完善民办学校审批和校车使用许可“一链办理”,努力实现跨部门的教育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行“一链办理”,并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工作流程、提升服务效能。

四是流程优化,完善政务服务办事指南。政务服务事项“应进、能进”的都进入市行政审批大厅办理,市教育局新入驻大厅政务服务事项5项,做好事项入驻交接,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三)完善政策,全面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

一是落实民办教育公共财政投入责任。根据民办教育发展规模,结合公办学校经费拨款水平,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同步建立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机制,通过安排生均教育经费、保障教师待遇和专业发展经费、补助学校教学科研经费等形式对民办学校进行公共财政扶持,逐步完善差额补助、定额补助、项目补助、奖励性补助等多元化的公共财政资助体系。

二是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的土地使用政策和待遇。协调争取各级国土等部门应将民间资本投入教育领域的基本建设项目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并明确一定的比例。为鼓励对存量土地挖潜,民间资本投入教育建设项目利用原有闲置的厂房、医院、商业设施等存量土地和用房资源进行整合改造后用于教育设施用地,由规划部门出具同意临时改变功能的规划意见,办理用地、消防等手续。

三是鼓励探索多元化投资办学模式。拓宽民间资本参与教育事业发展的渠道,形成不同投资主体、不同举办主体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大幅提升公共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鼓励大中型企业以职业学校为重点投资办学。鼓励优质公办学校通过各种方式支持民办学校办学。对非营利性民办中小学,积极探索建立“社会投资建校、政府支持师资、收费保障运转、部门协调监管、资产学校所有”的民办教育发展体制。

四是建立青岛市民办教育资金管理平台。学习借鉴重庆市经验,以青岛教育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依托,建立全市民办教育资金管理平台,确保民办学校的学费、捐赠、财政补助奖励等收入,分别记帐,流向分明。建立健全民办学校会计制度、财物管理制度和资本运作监管机制,确保民办学校资金、财物等事项阳光透明,最大限度降低办学风险,同时也确保政府投入资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最大化。

市教育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把相关精神宣传到位,把有关政策督查落实到位,不断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为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做出贡献。

一是在贯彻落实上下硬功夫。讲看齐、见行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重要指示精神,及时贯彻落实好本年度省、市、县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跟紧“指挥棒”、当好“孺子牛”,不断开拓创新、精耕细作、敢为人先。抓业务、重落实。将全年优化营商环境任务细化分解为23类65项,各项任务都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按照上级文件要求,重点开展了信息报送、优化审批流程、政策奖补兑现调研、2019年国务院决定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事项贯彻落实自查等工作;重点抓好了“面对面”电视问政、四送一服“双千”“双联”、督导考核等工作。抓宣传,强氛围。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及时向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宣传解读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的新政策、新举措;整合了原“四送一服”服务平台专栏,在太和县人民政府网站上改版推出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暨“四送一服”工作专栏,持续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的社会知晓率和认知度。

二是在综合协调上下硬功夫。强化机构职能。由县政办二级机构县优化营商环境管理服务中心承担县营商环境办日常工作,严格实行“周例会、月调度、季督查、半年小结、年度考评”制度,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统筹协调能力。充实队伍力量。将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的责任单位分管负责同志纳入县营商办组成人员,在督查考核、“四送一服”、百名股长考核、政务服务提升、营商环境“面对面”等工作上切实提升统筹协调能力。创新制度牵引。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是2020年县政府工作报告内重点事项,通过践行一线工作法,倒逼各部门、各园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转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转企业呼声为企业哨声,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厂门口”,让企业多动嘴少跑腿,让部门多办事少设槛。

三是在监督考核上下硬功夫。“面对面”电视问政强势开局。《太和营商环境·面对面》第一期栏目于7月首播,邀请县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20名县人大代表、20名县政协委员、县百名股长考评第一批被考评对象80名同志、50名规模企业代表到场观看。本期栏目以“服务不走心窗口成摆设”为主题,围绕企业开办“六个一”、深化工程项目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政务服务提升等方面开展,对县税务局、县公安局、县住建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数据资源管理局五家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了现场提问。动真碰硬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督导。已完成全县优化营商环境上半年督导工作,组织督导组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现场查看、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县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在上半年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对落实不力、重视不够的乡镇或部门进行通报批评,以督促改、以改促优,持续推进实现企业开办“六个一”、深化工程项目建设审批制度改革、简化获得电力流程、提升用水便利度、优化用气报装服务、改进不动产登记方式等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事项按时完成。

(一)“综合窗口”流于形式。县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全部改为“综合窗口”,但“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模式未能实现。

(二)数据共享壁垒难破。部分单位数据不在本级,造成信息共享困难,不能在平台上“一网通办”,导致企业办事仍然存在时间长、重复要件多、提供材料多等问题。

(三)融资问题依旧存在。个别企业土地证、房产证没有办理,担保抵押种类较少、价值较低;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多种因素导致我县现有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少、成本高,大大制约着企业的落地成长和发展壮大。

(一)以“放管服”改革为引领,着力打造精简高效的办事环境。

要在纵向上压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在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上再突破,让企业费更少功夫跑审批、花更多时间跑市场;要在横向上整合,进一步强化办事窗口的实质性整合,真正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理、一网通办”;要在服务上优化,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标准,推广容缺后补、一次告知、首问负责等便利化措施。

(二)以企业所想所盼为导向,努力营造企业满意的服务环境。

一是持续开展好“四送一服”工作,围绕企业发展中的各类要素,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持续组织开展各类要素对接,并做好“四送一服”问题办理工作;二是加紧出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三是以《太和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清单》65个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事项为着力点,协调推进各责任部门对标对表完成任务。

(三)以机关作风建设为保障,全力构建“亲”“清”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面对面”和督导考核是推动优良作风形成和作风转变的一个重要抓手,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良作风建设年”的重要举措,下一步要持续开展好这两项工作,切实推进“优环境、转作风、强产业”。

(四)以护航实体经济为目标,加快构建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

在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提供优质法治服务、高效处理维权案件、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发挥破产审判功能、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等工作上下硬功夫,护航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在过去的一年里被摆在首要位置,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直各个部门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会议精神,认真贯彻各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主动营造良好的营商氛围。新年伊始,我区将再度推进“一事通办”改革,继续严把政务服务关口,力争将我区的优化营商环境推上一个新的台阶。现将优化营商环境最新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政务服务迁驻新大厅。

我区根据实际情况分步进行搬迁,先将原政务服务大厅搬迁至银海区社会服务综合业务用房——a栋业务用房(区人武部大院内)1楼办公,待该楼2、3装修完成后,再全部搬迁到位,届时工商、税务也将入驻。同时,解决了群众呼声比较高的停车难问题,新停车场可以停泊100多辆车,大大方便群众到区政务服务大厅办事。银海区委、区政府多方筹措资金,迁建了新政务服务大厅,修建了3000平方米停车场及相关道路,一举解决了原政务大厅面积小、停车难,没有无障碍通道等问题。

(二)聘任营商环境监督员。

当前,银海区全力精简审批程序,优化办事流程,清理冗余事项,努力优化营商环境。新迁建政务服务大厅,全区178项行政许可事项办结时限平均压缩率达75%,“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5.3%,可网上申办事项比例达90.2%。为进一步优化开发区营商环境,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银海区召开营商环境监督员聘任大会。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出席会议。此次会议聘选20名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均来自于不同行业、不同部门,既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有党代表、党外代表人士,还有商协会代表,实现全方位监督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充分监督和反映社会各界对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促进全区营商环境建设将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银海区将采用“一证、一册、一码”的管理模式,加强对监督员队伍的管理,规范监督员的行为。也会全力为监督员履职做好服务,创造条件,确保监督员职能的有效发挥。该项创新举措,旨在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强化社会监督,构建规范、透明的政务服务体系,倒逼改革深化,全面增强聚集要素的吸引力,搭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三)开展企业走访活动。

1月7日至8日,银海区非公办组织发改局、工信局、司法局、税务局、安监环保局、商旅局、招商服务中心、工商联等相关部门走访辖区企业。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炳康带队先后走访了平阳商会、北海宏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海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俊美商贸有限公司、广西一小撮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每到一家企业,林炳康一行都与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并为企业送上了最新的优惠政策和法律知识,相关部门就企业提出的问题一一答复,为企业出谋划策,解决难题。对各部门的这种现场办公方式,企业家们非常感动,表示企业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认真履行社会职责,为银海区建设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针对广西北部湾海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广西一小撮投资有限公司提出的项目建设用地问题,林炳康一行先后到实地进行考察,就企业建设用地问题给出了意见建议。林炳康要求,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辖区企业排忧解难,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一是要增强服务主动性,坚持经常走访企业,切实掌握真实情况,理清工作思路。二是要注重服务针对性,着重绕围制约企业发展的重难点问题,加强分析研究,多措并举加以解决。三是要突出服务实效性,能做的工作必须马上做,不能马上做的,要及时将情况反馈企业,并多方征求意见,制定解决方案,逐步解决。

(四)实施政务服务人员晨会机制。

为时刻绷紧高标准、严要求这根弦,对标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目标,从上周开始区政务服务中心每天早上8:05召集全体窗口人员召开晨会,由区政务服务中心领导小结点评各窗口服务人员前天工作情况,传达学习文件精神及领导指示,提醒注意事项和新要求,真心真情真力为企业和群众服务。

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落实省委优化营商环境“30条”和**市委“32条”,主动营造良好的营商氛围,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强化任务落实。现将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打造标准化体系,建设政务服务“新高地”。一是“四办”服务“优”先实现。积极推进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马上办的“四办”服务,促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集成融合,实现“多门”变“一门”。二是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行清单管理,1364个依申请事项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了唯一固化。设立8个综合受理窗口,对审批服务事项进行流程再造。三是大力推行“一网通办”。坚持“网办是原则,不网办是例外”,目前市直部门“最多跑一次”340个事项、“零跑动”1000个事项和乡镇村4383个事项均可通过省政务服务网进行办理,网上可办率达98%。

(二)打造宽松市场环境,助力企业发展。一是实行企业开办“5210”标准。设立企业开办专区、企业办照自助服务区、企业导办帮办综合窗口,已将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申领发票、社保登记5个事项合并为“一件事”一日办结。设立登记环节只要材料齐全、网络平台运行正常,0.5天可办结,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申领发票三个环节实现同步审批0.5天办结,推出免费复印、免费双向快递等服务。二是实现不动产登记321标准。不动产一般登记控制在3个工作日以内,抵押登记控制在2个工作日以内,手续齐全的小微企业登记即来即办,对抵押注销、查封、更正、异议、换证等登记即时办结。三是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非禁即入”。拟定了《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工作指引,强调严格规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负面清单公开、清单动态调整等机制。

(三)打造工改加速度,提高服务效能。住建局组织召开住建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积极探索建立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相适应的审批监管体系,推进落实联合图审(平台搭建已完成)、数字化图审工作机制。推进工程建设项目806040标准,运用工程建设项目“864”审批平台,重塑审批流程,促进跨部门、跨层级、全过程审批服务和监督管理协调统一、深度融合。

(四)打造简易高效程序,提升获得水电气便利度。一是进一步提升办电服务效能。推行极简客户报装服务,充分利用拍照录像、条码扫描、电子签名等功能,实现客户资料电子化采录收集、现场勘察信息自动上传、供电方案线上审核确认。二是用水报装环节,一般用水用户报装可直接通过自来水微信公众号进行网上报装,报装后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通过电话联系用户后进行上门踏勘做施工方案,进行接水报装。三是燃气报装环节,中燃公司派专人到政务中心燃气窗口安装了收费系统,“中燃慧生活”网上报装程序基本完成,已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网上报装业务培训。

(五)打造“减负升级”模式,大力推进惠企政策落地落实。全市金融机构共争取专项再贷款向5家防疫重点企业发放优惠贷款4650万元。**农商银行、xx银行、村镇银行等共向我市278家企业发放支农支小贷款利率4.55%,优惠贷款4.61亿元,完成率达到177.31%。**农商银行发放贷款利率5.5%,优惠贷款近1.5亿元。今年元—7月全市累计实现减税降费11392万元,其中:2020年新出台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5867万元、2019年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在2020年继续实施形成的减税降费5525万元。

(六)打造数字政府建设,提高数字化服务水平。建立完善全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机制,推进各类业务专网与政务服务网对接连通,确保“应进必进”、“宜统尽统”。加快大数据运营中心建设步伐,目前数据建设已完成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基础库框架搭建。加快电子身份应用。提高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档案在办理政务服务事项中的应用度。

(七)打造司法公平保障,着力构建完善监管体系。一是关于“执行合同”。截止7月底,市法院受理执行案件480件,旧存43件,结案351件,执结率73.13%,在**法院系统总执结率排名第二。其中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0.64%;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合格率达100%。二是推进互联网+监管。依托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全市涉及到的29个职权部门共梳理监管事项893大项(含子项3411项),填报检查实施清单924条,认领率和填报率均达到100%;归集各类监管数据60000余条,涉及28个目录,数据覆盖面与归集量居**第一。

(一)思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但少数部门和部分干部对此没有清醒认识,还存在不愿为、不敢为、不善为的问题。一些职能部门没有真正树立起用户思维、“店小二”意识,为企业和群众办事设置门槛过多,增加了办事难度。容错纠错机制运用不够,有的干部固守法律条款,对企业“清”而不“亲”怕犯错,怕担责。有的不敢较真碰硬,特别是在处理一些难点堵点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上,底气不足,能力不强,办法不多,存在畏难情绪。

(二)政务服务效率还不够高。虽然“一网通办”平台已经建立,但由于省级平台与市级平台对接不够,市级各部门之间大数据标准不统一,连通不到位、整合不彻底,在人员、法人信息等关键基础要素数据上仍然存在“信息壁垒”“信息孤岛”,无法实现全标准、全归集、全贯通、全在线的共享,政务服务效率不够高,企业和群众办事网办率不高,获得感不强。

(三)数据整合、信息共享难。一是房产数据整合难。我市中心城区共有1.6万宗土地、8万户房产数据,通过不动产登记中心四年来的日常登记数据整合,完成了约30%的房地数据的整合,但还有70%的土地和房屋未进行挂接整合。二是不动产登记中心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不能共享。目前虽有税务、民政部门婚姻登记信息共享,但不能满足不动产登记的需要,离上级要求的信息全覆盖还有很大的距离。

(四)联审机制未形成、工改系统未真正完善和运行。联合图审因宣传和告知环节还未真正完善,很多施工企业仍然依照按惯例将施工图与消防、人防设计图纸分别设计,分时段、分机构审核,导致消防、人防设计审查备案环节受阻,人防设计与施工、消防设计阶段脱离,影响施工许可审批时效。

(五)银行难贷款,企业贷款难。一方面辖内企业普遍存在科技含量不高、财务报表不透明现象,并且与金融部门审核口径不统一,银行采信度较低,很难正确判断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导致银行不敢轻易放贷。另一方面企业缺乏规范化管理、财务状况不透明,抵押物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导致新增信贷融资难度加大。

(六)“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推进迟缓。一是各成员单位重视不够,认识不高,没有把“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来抓。二是联席会议成员各单位对此工作不熟悉、不主动,部分成员单位对监管平台的操作流程还不熟练,有的甚至不会运用。

(七)法治环境有待提升。企业法治意识淡薄,企业诚信意识、契约意识、规则意识不强。对于一些没有明文法律依据予以取消的事项,没有大胆突破,减轻企业负担。

(一)进一步提供规范高效的政务服务。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事联办”,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加强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巩固“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成效。提升“一站式”服务功能,加快推进“一窗受理”全覆盖。拓展服务方式,实行集约服务、套餐服务,在事项标准化、颗粒化的基础上,推行场景化、引导式政务服务,改善企业群众网上办事的体验感。

(二)加快大数据运营中心建设步伐。一是统筹指导协调全市政务数据资源的整合应用和共享开放,同时承担**对电子证照和数据共享日常考核工作。督办市直部门及时、准确上传电子证照信息和数据。二是加快大数据运营中心建设,并督促城管、卫健、人社、民政、公安等数据并入大数据运营中心,实现统一调度。

(三)深入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加快实现公安、市场监管、住建、税务、司法、民政等部门信息与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集成,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集成业务流程,整合房屋交易、税务、不动产登记部门窗口,设立“一窗办理综合服务窗口”,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建立不动产登记工作督办调度机制,重点解决阻碍改革推进的堵点难点问题。

(四)持续深化银企对接机制。建立担保体系的资本金补充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增强融资担保实力,加快推进与省政府融资担保、**大正担保公司战略合作进程,构建多元化担保体系,切实解决“不敢贷”的问题。积极推动企业加快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牢固树立诚信经营发展理念,帮助中小企业更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率,改善财务状况,提高信用等级;加大“银税互动”“银电互动”等信用信贷产品投放力度,切实解决“贷不到”的问题。

(五)实现联合图审。建立“事前介入”管理制度,实行窗口“一次性告知”。确定联审的单位和部门,明确联审的内容及规模分类,拟定会审机制,明确各单位审查时限,定期通报结果。人防工程建设监管纳入日常监管、全程监管,有效杜绝“未批先建”“逾期不建”“批建不符”等顽症,确保在建工程达标,验收时效缩短。

(六)提供司法服务保障,改善法治环境。坚持把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抓准点、定好位,制定《关于深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清单,以提高合同执行效率和提升破产办理质效为重点,把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贯彻到司法办案的各个领域。下一步,及时梳理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用活用好司法建设手段,帮助相关企业强化管理、改善经营。发挥司法审判工作职能,开庭涉企案件立审执快速通道,最大限度缩短办案周期,降低企业诉讼成本。

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为己任,充分履行本局职能,自2018年12月成立以来,相继办理政务服务业务近150万件、行政审批业务近4万件,新增市场主体16000余家。

(一)以效为先,推动营商环境科学发展。

一是推行多种举措,实现降本增效。通过52项行政审批事项流程再造,平均每项为企业节约成本近200元。部分需要抽取专家的事项,专家聘请费用全部实行了政府购买服务,不让企业出一分钱。申请人有“一照多证”的办理需求时,为降低申请人前期准备成本和行政成本,提高踏勘工作效率,将多次踏勘任务合并为一次,实行“多勘合一”。

二是推动“一业一证”,破解发展难题。为破解企业准入不准营、办多证等问题,进一步降低政府干扰,推动企业自主发展,按照《省加快流程再造推进“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以“证照同办”“证证同办”等改革成果为基础,积极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将一个行业“以部门为中心”的单个事项审批,变为如今“以企业为中心”的一张许可证,实现准入后“一证准营”“拿证即开业”。例如,药店行业的行政许可法定时限为65个工作日、承诺时限为17个工作日,通过“一业一证”改革,只用3天时间即可拿证,比法定时间提高97%,比承诺时间提高82%。

三是坚持特事特办,助企复工复产。为破解疫情期间企业发展难题,我们确立了凡是涉及疫情防控相关产品的审批事项,一律开通绿色通道;凡是能网上申请办理的事项,一律免费邮寄材料,线下不再办理;凡是能容缺受理的事项,一律容缺受理;凡是能压缩审批流程的事项,一律对审批人员充分授权,加快内部流转的“四个一律”保障举措,最大限度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便利。例如,受疫情影响,湖北格林凯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满足1000多吨订单的生产,跨省落户,实现异地重生,为满足企业快速落地需要,我局加急办理审批手续,保障企业仅用十三天时间就完成从注册到生产,被新闻联播赞为“火神山”速度。

(二)以质为果,托举营商环境向上发展。

一是职权下放,开辟重点镇“绿色审批通道”。为更好促进乡镇驻地的企业发展,提高乡镇服务企业的主动性和权威性,使企业办事实现“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的工作目标,我局结合重点镇建设,按照“依法下放、权责一致、能放即放、按需下放”的原则,拉出了项目立项、用地、规划、公司设立等首批30个大项80个子项的行政许可事项一次性下放重点镇,开辟重点镇“绿色审批通道”,让驻乡镇企业切切实实感受到改革所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是精准对接,打通企业“优质发展通道”。为全面加快企业建设进程,缩短企业落地周期,先后三次召开涉及15家房地产开发企业、重点工业项目企业座谈会,了解企业诉求,与企业精准对接行政审批服务11项;先后5次召开主管部门协调会,集中开展业务研讨会20余次,解决企业开办、服务链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5个。

三是局长陪跑,建立完善“政企交流通道”。为准确掌握行政审批流程,检验改革成效,从群众视角着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行局长陪跑制度,以现场体验、陪同企业办理、跟踪企业问效的方式,及时发现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

(三)依法为本,推动营商环境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自身法治化建设,推进依法行政。着力建立程序意识、规矩意识,严格按照省一网通办和政务服务通用平台,实现线上无缝隙对接和帮办代办,做到线下无审批,全面建立我县依法审批环境。2019年我局组织40余人参加执法证考试,2020年将做到全员覆盖,所有在职、在编人员全部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并逐步推行持证上岗。

二是指导企业法治化建设,推进依法发展。我们不仅为企业送去便企惠企的好政策、好措施,同时也送去助力企业优质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利用召开企业座谈会、“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注册企业培训会等时机,多次集中开展法律法规知识普及活动,让企业发展始终保持在法治化轨道,确保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三是推行企业发展负面清单,推进快速发展。凡是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市场,放宽准入门槛,保证企业快速落地,切切实实让企业感到发展有希望、落地可作为。

(四)以商为重,促进营商环境协调发展。

一是实行“大受理模式”,让企业到一窗办所有事。专门建设行政审批大厅,建立形成40个大项、191个小项“受理标准一元化”,推行综合受理,建设形成“一个窗口、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次踏勘、一同出件”的快速审批通道,实现“进一门、到一窗、办所有事”。

二是实行“不见面审批”,让企业不出门办成事。按照“应上尽上、全程在线”的具体要求,推进“一网通办”智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将214个行政许可事项主项、382个实施子项纳入网上平台运行,形成全程电子化链条,“一网通办”率达到100%,让企业不出家门就能办成事。

三是实行“投诉受理机制”,让企业做推进改革的“主人翁”。通过座谈、走访等方式建立政企沟通平台,定期听取企业对改革工作的意见建议。在行政审批大厅设置专门吐槽找茬和投诉受理窗口,公开投诉受理电话,方便办事企业反馈意见建议,让企业参与改革,多提诉求,确立企业在改革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建立起与企业发展沟通的桥梁,着力为企业发展松绑解绊。

我局虽然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个别问题,需要在工作中继续强化责任担当,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政务服务还存在短板。目前,政务服务“一链式”办理链条还没有完全形成;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事项分领域内还难以实现“综合受理”,造成办事效率低,服务质量难以提升,群众和企业的体验感不强,整个政务服务事项中还存在个别服务环节超时现象。

二是降本增效不彻底,服务企业还不全面。企业在开办过程中,还不能做到“只进一扇门,开办全完成”,仍需要跑多个地方、多个部门。虽然企业登记已经实现了全程免费,但企业刻章、税控盘仍需要企业交费。

三是行业规划不足,审管不畅。由于缺少行业、部门规划,导致我们在审批过程中缺少审批依据,审管互动还不够顺畅,业务协同不够的情况依然存在,制约了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效率,也给群众办事带来极大不便。

四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存在问题。线上审批链条还未建成,落实线上大项目工改系统还不到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个别部门职能未划转到位,政务服务链条上的“三集中三到位”进驻工作未完全落实,无法真正开展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等工作,给企业带来推诿办、拖着办等困惑。

我们将紧盯问题短板,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补齐政务短板。按照“三集中三到位”要求,从政府层面加强调度,推动“一链式”办理模式,将服务链条上涉及的公安、社保、医保、公积金、银行、民政等关系到群众和企业切实利益的民生事项应进尽进,切实让企业和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二是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为新开办企业免费赠送包含营业执照、印章、税控设备、发票等在内的“服务礼包”;同时,全面梳理业务流程,转变帮办服务模式,以化繁为简、一目了然为目标,制作流程化、清单化、模块化服务指南,便于企业快办快结。

三是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尽快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多渠道听取各方面意见及建议,通过企业评、第三方评、申请人当面评、背对背评等评价机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倒逼工作人员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树牢服务为民、真情为民意识,让企业和群众不仅把事办成,还要办的暖心、舒心,最终实现让群众满意。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狠抓落实、担当作为,为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是政策的便利性有待加强。企业投资项目申报要有一定浮动标准。如,江苏省地区总部企业申报分上半年和下半年进行,瞬联软件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8月23日,当时并不符合2018年地区总部申报要求,但2019年的申报标准为当年1月1日以后成立的企业,导致该公司2019年也没能参加申报。企业建议能否把申报期延长,能够让类似他们这种下半年成立的企业,在第二年通过自身努力达到当年标准的也能参加申报。

二是营商软环境还比较欠缺。现有的招商激励政策不够灵活,优势不明显。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招商扶持政策,但有些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影响了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三是招商人才还比较匮乏。懂项目、懂经济、懂政策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在重大项目跟踪对接上显得力不从心,影响了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率。另外招商人员的行动迟缓,投入的精力不大,服务意识不强。

一是积极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落实“放管服”改革措施,全面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依法简化项目落地流程。利用网络平台搭建政企沟通桥梁,建立“雨花外资企业”工作群,由专人负责、提供政策解答、发布市场资讯、网上业务培训,真正做到24小时在线服务。

二是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根据我区稳外贸、稳外资措施和《雨花台区扶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10条政策》、《雨花台区应对疫情影响推动稳定发展30条服务措施》的要求,拟由区政府、区内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型企业、银行等三方合作,设立“南京市雨花台区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出口退税资金池”,支持有潜力的外贸综合服务类企业为我区外贸进出口企业提供更加便捷服务,确保我区外贸进出口稳步增长。

三是优化净化服务环境。要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公开涉企服务事项及办事流程,编制发布办事指南,为企业办事提供明确指引。提高办事效率,实行首办责任、限时办结。实现企业与政府的互动交流、合作对话是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基础,政府要大力推动各种公正透明的政商互动平台和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服务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投诉处理机制,切实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对行政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

四是创新优化招商方式。整合招商网络、资源信息、项目信息共享等三大服务平台,避免各责任单位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各自为战,浪费资源;加强项目载体政策支持,制定对楼宇(园区)引进外资的奖励办法;推出招商人员激励政策,采取市场化招商、全员招商,制定招商人员奖励办法。

实用破坏和影响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大全(18篇)篇八

近年来营商环境显著改善,但仍存在审批部门各自为战、期刊杂志指定摊派、社会监督机制不足等问题,疫情背景下必须认真加以解决,为企业回暖雪中送炭,现简要报告如下。

(一)开办环节,审批部门各自为战,缺乏信息共享机制。目前审批繁琐、吃拿卡要等显性问题已大幅改善,但部分隐性问题仍存在。一是审批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二是部分手续办理互为前置条件,少数干部严格按程序执行,灵活度不够,不敢为、不愿为;三是公职人员和民营企业家缺乏深层次接触,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外很少接触管理服务对象,导致部分信息不对称。

(二)经营环节,期刊杂志指定摊派,加重企业成本负担。一是存在期刊杂志指定摊派现象,部分企业每年均订购部门指定的期刊杂志,而部门摊派任务由上而来,各政府部门每年杂志费用几万元不等;二是部分企业参加学会、协会、研究会、培训会等,或在重大活动中赞助捐赠,变相收取费用。

(三)监管环节,政府监管处罚为主,社会监督机制不足。一是政府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督检查机制仍然不完善,部分部门流于形式,社会监督机制不足,检查随意性大;二是因突发安全事件,导致突发检查、多头检查、频繁检查问题存在;三是政府监管处罚为主,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等社会信用监督格局还未完善。

(一)开办环节突出优化服务,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实行“局所联动、全域通办”,全面下放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权,最大限度方便申请人办事。二是推进园区企业办事不出园。将涉及园区的22个审批事项,分别采取直接授权、派专人定时入驻等方式全部集中到园区办理,变“企业办”为“政府办”,确保企业办事“不出园”。三是加强窗口规范化建设,畅通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以“资料齐备马上办、资料不齐指导办、紧急项目加班办、特殊项目跟踪办”为服务标准,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3天;四是坚持惩处与保护并重,既要创建勇于担当的氛围,又要建立容错机制把试验失误与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二)经营环节精简杂志订阅,提升信息有效性。一是订阅杂志类型多样化市场化,加大企业选择范围,订阅与自身相关的期刊杂志,减少资源浪费;二是加大惠企减负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帮助企业知晓并应享尽享政策红利;三是完善企业负担举报查处和反馈机制,加强新闻舆论和社会监督。

(三)突出放管结合,强化信用监管。一是建立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公示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行政处罚信息,所有社会公众均可登录方便、快捷查询。二是严格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督检查机制,安全环保合并检查,构建起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三是建立健全政府失信改进机制。如发生政府失信行为时,要根据失信行为对企业发展造成的损失情况和社会影响程度,对具体失信情况主动书面说明原因并及时整改。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进一步巩固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还是落实新发展理念要求爬坡过坎的攻坚期;是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深刻调整变化带来的严重挑战期,更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关键期。无论从底线思维还是战略思维角度衡量,优化营商环境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重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优化营商环境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效能的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背景下,为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强调“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照这一要求,我们的营商环境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与社会关系、市场与社会关系,在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有突破有创新,解放、创造和保护先进的生产力,重点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以高水平的开放推动深层次市场化改革,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要求。这是建设一个好的市场经济体制,体现制度优势,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增强治理能力,提高治理效能的迫切需要。

优化营商环境是政府精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持续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地方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对直接投资、招商引资有极大的热情,gdp的高增长几乎是“一俊遮百丑”,这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粗放增长的场景,但也遗留了许多问题,比如一些优惠政策突破底线,圈地囤地不开发,野蛮开采矿产,破坏生态环境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趋势,党中央强调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不仅仅是市场的事情,也需要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优化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优化营商环境当然对招商引资和gdp增长有帮助,但优化营商环境不仅仅是为了招商引资,也不仅仅是为了gdp增长,而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主体是政府,政府自身也需要精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一方面,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取决于政府在多大程度上放权、减权、减利,这是一场刀刃向内的向市场放权、给企业松绑、让群众便利的政府自我革命。另一方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也是政府的职责,应从事前审批型政府、经济发展的竞争者,转向服务型政府。这也是对政府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率、加大公共服务供给的“大考”。

优化营商环境是保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维护国家产业和经济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当前,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等各方面都在发生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民粹主义、种族主义等思潮活跃,社会骚乱此起彼伏。美国作为守成大国为维护其世界霸权和领导地位,采取多种措施遏制中国发展,不断对中国进行政治误导、战略遏制和全面施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不利的影响。面对当前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化倒退等国际经贸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国家发展,做好较长时间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必须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并提高竞争力。现在这方面已经出现了不利的情况,有些产业链供应链断裂了、脱钩了,有的外企、民企走了,低端的产业、企业死掉了,高端产业、企业却进不来。应对这些问题和困难,一方面要“卧薪尝胆”式的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自主可控,真正本土化;另一方面,要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和对现有外资企业的粘性,使之不愿意离开中国。这两个方面,都取决于是否能创造世界最优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好了,就可以对冲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

托克托县各镇党委、政府、纪委,县委各部委办局,县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各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各派驻纪检监察组:

为推动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新成效,托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强化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执纪问责,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现对一起优化营商环境问题典型案例通报如下:

托县农业综合开发中心(原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副主任赵海平以权谋私问题。赵海平在担任县农业综合开发中心(原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分管产业化发展股期间,为盛德农业合作社申报农业项目补贴提供帮助,在项目资金下拨后,收受盛德农业合作社法人吉德成17000元现金并用于日常消费。2020年9月30日,托县监委给予赵海平降级处分。

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学深悟透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积极主动作为,扎实改进工作作风,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加强干部教育、监督和管理,敢于较真碰硬,常抓常管常严。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履行好监督第一职责,做深做细做实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持续整治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等问题,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绝不姑息,用作风建设新成效助力全县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实用破坏和影响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大全(18篇)篇九

公示如下:

1.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认识程度还有待提升,少数审计人员还存在审计是监督部门,“优化营商环境”与己无关的思想认识偏差,对重大、重点项目主动服务、全程服务、优质服务的意识、能力和水平不足。

2.走访基层、帮扶企业实地考察与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具体,主动宣传和服务的意识不足。

3.“优化营商环境”与审计工作结合不够紧密。审计工作中,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及“放管服”“一次办成”“减税降负”等改革推进情况关注不够。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审计促改革促发展”,根据全市重点工作任务,深入开展重大政策落实、重要资金使用、重大项目落地的跟踪审计,提高审计监督的针对性、有效性,以高质量审计服务高质量发展。

题,促进被审计单位的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进。

三是严肃纪律、严格执法。切实做到依照法定内容、权限、程序、范围和操作规范进行审计,依照法律规定,报告、通报或公布审计情况和审计结果,努力塑造公平正义、公开透明的良好审计形象。

实用破坏和影响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大全(18篇)篇十

一些同志对优化营商环境认识不深,对经济转型发展信心不足,在经济新常态下,还有许多不适应。有的同志消极怠政,不怕不亲,只怕不清,不敢也不愿深入企业,接触企业家;有的同志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用表态代替行动,实则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矮子;有的同志也到企业转一转,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解决实际问题。种种表现,归根结底还是作风问题,典型的“中梗阻”,各项政策措施落不到实处,企业的困难问题得不到解决,营商环境得不到优化,我们谈何招商引资?谈何转型升级?谈何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作风,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企业,实实在在、真真正正为企业,为投资者排忧解难,遮风挡雨,保驾护航。

哪里发展环境优,服务质量好,投资回报率高,企业就到哪里发展,投资就往哪里集聚。有的企业反映“脸好看、门好进、事难办”,“张三推李四,李四推赵五”,互相推诿扯皮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企业反映,能办的拖着办,可办可不办的不给办。遇到问题绕着走、躲着走,下级部门请示工作没有答复、没有音讯、装聋作哑的领导干部还大有人在。简政放权触及部门权力时,抱住法律法规规定说事,“雷池越不得、奶酪动不得”的观念,在一些部门领导思想中根深蒂固。部门派驻窗口人员不符合规定,还存在轮岗、顶岗现象,影响到窗口服务质量的提升,影响了窗口服务的形象。

项目审批难、落地难、推进慢是制约营商环境的一个关键因素。从沿海一些发达地市经验来看,实行并联审批,推出联合审图、联合竣工验收等新举措,从立项到开工,政府投资项目控制在7个月以内,企业投资的项目控制在5个月以内、产业类项目控制在4个月以内,实现总审批周期再提速30%。通过“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行“一窗通办”,构建“一窗受理、集成办理”新模式,整合各个窗口设立“综合受理窗口”,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跑一个窗口。而我们现在企业建设项目审批还存在部门多、环节多、要求多,加上有些部门执行政策不灵活,导致项目从立项到审批少则半年,多则一年,有的企业办理项目审批手续,从选址批复开始到开工建设用时达两年之久。

我们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进行项目投资建设。但是,在招商引资中承诺的税费减免等相关优惠政策到兑现时,雷声大,雨点小,存在减少或取消优惠的情况。有的企业家表示,他们并不在乎税费方面的优惠政策,只是希望不要随意承诺,承诺就要践诺,否则就会造成企业对投资环境的担忧,有损企业的发展意愿。

1.干部作风大转变。印发了《关于集中开展工作纪律和岗位纪律监督检查的实施方案》,针对基层反映的干部调用问题,纠正违规借调人员;针对群众反映的懒政怠政问题,进行督查处理。好作风催生发展生产力,大力推进委托招商、专业招商、全民招商、合作招商和挂职招商。

2.营商环境更优化。推行“月嫂式”帮办、“保姆式”和“店小二式”服务、建立审批“绿色通道”,推行优化企业服务“五步法”:即定期搜集信息,集中交办、答复,结合结果督办,季度服务评议,实施总结奖惩,为企业解决各类困难、问题。

3.发展目标再精准。重新审视了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科学提出了一个发展目标,即“创新、实干、富民、强县”。坚持一个引领方向,即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推行“农村党支部参与、领办专业合作社”党建模式。坚决打赢两大主战场,即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两个主战场。力争利用1—3年时间,全面打造“全域一体、产城融合”的经济强县、绿美星城,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叫响。

4.项目建设有突破。以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基本载体,明确了“优质小麦基地+特色种植”“高科技+农产品深加工+钢铁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旅游”三大产业发展方向。今年以来,xx县新开工工业项目5个,总投资达到12.1亿元;美丽乡村建设实现融资1000万元,目前,已顺利开工2个规划项目;新增现代农业新型主体规模3个、产业化项目7个。

实用破坏和影响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大全(18篇)篇十一

(一)观念的问题。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核心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为了转变“官本位、权本位、我本位”的思想观念,我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初心,提出了“贴心代办”理念,树立人民是主人,干部是公仆,我们都是老百姓的勤务员的思想,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代表政府形象,强力推进“贴心代办,一次办好”改革,真正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店小二”式服务。

(二)体制的问题。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是一项大的系统性工程,从上级来看,由发改部门牵头考核,同时涉及市政府职能办、市政府审改办、行政审批服务局及相关职能部门。目前,推行的各项改革单兵突进,存在碎片化问题。辽宁省的做法是成立营商环境建设局,出台了《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依法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我们学习借鉴辽宁省的做法,成立营商环境建设局,牵头推进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

实用破坏和影响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大全(18篇)篇十二

经营环境是指市场主体在进入、生产经营和退出过程中所涉及的政府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人文环境等相关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2019年10月24日,世界银行发布了《2020年商业环境报告》。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为进一步优化医院营商环境,按照临猗县医疗集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专项督查行动实施方案》临医集团党委发〔2020〕12号的文件要求,医院近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医院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专题工作会议,会上院长谢丰重点从医院环境、安全管理、窗口服务人员的服务规范、仪容仪表、在岗在位,以及是否存在服务态度差、看手机、私聊等情况、卫生行风“九不准”规定落实情况、诊断证明、病历复印、死亡证明、住院病历开具、慢性病办理医保非直补是是否便捷等多个方面强调了医院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并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严格按照临猗县医疗集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专项督查行动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及医院相关文件规定进行自查并严格落实执行。

对收款室窗口进行了改造,以前是一个窗口、两个人工作,造成群众拥挤,给患者就诊带来诸多不便,针对这一情况,医院专门请工人对收款窗口进行了改造,将一个窗口分成两个,目前群众交款就自觉排队,避免了争吵。

医院成立优化营商环境督查小组进行优化营商环境突击督查。重点聚焦推诿扯皮、不作为、慢作为、效率低下,吃拿卡要、雁过拔毛、胡乱作为,纪律涣散、冷硬横推、态度恶劣等3个方面29种行为,通过督查,发现医院内营商环境较之前有所改观,但个别科室人员仍存在上班时间闲聊、串岗、看手机等现象,医院将在下一步工作中继续加大督查力度,为广大患者创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

1.进一步规范政府履职行为。围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厘清政府职责和市场边界,出台和实施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做到“清单之外无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规范和约束政府履职行为,提高政务效率。

2.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严格落实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严格保护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及其他各种无形财产权,依法保护企业经营者人身和财产安全。坚决纠正涉企冤假错案,依法及时处理产权纠纷案件,稳定和改善市场主体预期,充分激发和增强各类经济主体创业创新动力。

3.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土地使用权及其他自然资源等各类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建立健全便捷高效的要素交易机制,依法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发挥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4.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清单之外不得另设门槛和隐性限制,各类市场主体享受平等的准入标准和优惠政策。推进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性化、功能性转变,全面清理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政策文件。

5.制订出台《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聚焦审批服务、创新创业、投资贸易、法治保障、政商关系等重点内容,对接导入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理念标准,推进制度创新、政策集成、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观念的问题。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核心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为了转变“官本位、权本位、我本位”的思想观念,我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初心,提出了“贴心代办”理念,树立人民是主人,干部是公仆,我们都是老百姓的勤务员的思想,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代表政府形象,强力推进“贴心代办,一次办好”改革,真正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店小二”式服务。

(二)体制的问题。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是一项大的系统性工程,从上级来看,由发改部门牵头考核,同时涉及市政府职能办、市政府审改办、行政审批服务局及相关职能部门。目前,推行的各项改革单兵突进,存在碎片化问题。辽宁省的做法是成立营商环境建设局,出台了《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依法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我们学习借鉴辽宁省的做法,成立营商环境建设局,牵头推进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

(一)建议持之以恒的抓好“一次办好”改革。“一次办好”改革,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去年一年改革,效果初显。建议省委、省政府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不懈地抓好“一次办好”改革,不断进行“版本升级”,真正创出品牌,推动干部转变思想观念,助推实际问题解决。

(二)建议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在体制机制方面进行探索,比如设立营商环境建设局,牵头抓全市营商环境软硬环境的建设。具体来说,企业准入和服务群众方面由便民服务局负责,现有企业的服务方面由营商环境建设局和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硬环境建设由发改局负责,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已初步破题,建议上级给予指导帮助,我们进行试点探索,待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后,全面推开。

(三)建议以点带面实施县域集成改革。将改革重心从单兵突进转向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开发开放体制、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社会事业体制等领域改革协同并进,健全完善政务服务、基层治理、社会救助、生活服务体系等县域治理体系,软硬环境一起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城市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局面,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的经济模式下,不仅需要大规模的外资进入,同时也需要本地的创业群体,依托本地的资源大力发展经济,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来促进地区的发展。当然,优化营商环境的效果是显著的,不过,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短板”,还在影响着企业家们投资的信心、创新的热心、做实业的专心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恒心。因此,优化营商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一是政策的便利性有待加强。企业投资项目申报要有一定浮动标准。如,江苏省地区总部企业申报分上半年和下半年进行,瞬联软件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8月23日,当时并不符合2018年地区总部申报要求,但2019年的申报标准为当年1月1日以后成立的企业,导致该公司2019年也没能参加申报。企业建议能否把申报期延长,能够让类似他们这种下半年成立的企业,在第二年通过自身努力达到当年标准的也能参加申报。

二是营商软环境还比较欠缺。现有的招商激励政策不够灵活,优势不明显。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招商扶持政策,但有些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影响了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三是招商人才还比较匮乏。懂项目、懂经济、懂政策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在重大项目跟踪对接上显得力不从心,影响了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率。另外招商人员的行动迟缓,投入的精力不大,服务意识不强。

一是积极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落实“放管服”改革措施,全面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依法简化项目落地流程。利用网络平台搭建政企沟通桥梁,建立“雨花外资企业”工作群,由专人负责、提供政策解答、发布市场资讯、网上业务培训,真正做到24小时在线服务。

二是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根据我区稳外贸、稳外资措施和《雨花台区扶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10条政策》、《雨花台区应对疫情影响推动稳定发展30条服务措施》的要求,拟由区政府、区内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型企业、银行等三方合作,设立“南京市雨花台区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出口退税资金池”,支持有潜力的外贸综合服务类企业为我区外贸进出口企业提供更加便捷服务,确保我区外贸进出口稳步增长。

三是优化净化服务环境。要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公开涉企服务事项及办事流程,编制发布办事指南,为企业办事提供明确指引。提高办事效率,实行首办责任、限时办结。实现企业与政府的互动交流、合作对话是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基础,政府要大力推动各种公正透明的政商互动平台和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服务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投诉处理机制,切实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对行政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

四是创新优化招商方式。整合招商网络、资源信息、项目信息共享等三大服务平台,避免各责任单位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各自为战,浪费资源;加强项目载体政策支持,制定对楼宇(园区)引进外资的奖励办法;推出招商人员激励政策,采取市场化招商、全员招商,制定招商人员奖励办法。

(一)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一是增加简政放权含金量,充分激发社会创业创新活力。贯彻落实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放开市场准入,扩大“证照分离”改革事项,推动重点产业领域开放,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优化审批流程,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推进“联合图审”、“极简审批”,细化审批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缩减项目审批办理时间,提高审批服务效率。

二是提高办事服务效率,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和获得感。坚持“最多跑一次”事项梳理,对办事流程进行优化整合,最大限度方便办事群众。优化政务平台建设,规范业务操作,推进全市政务服务“一窗办理”、“一网通办”,完善“不见面审批”事项,促进部门之间协同作战,集成服务,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从找“部门”向找“政府”转变,解决互相推诿、流程模糊等问题。

1

只做精品。

作更加公平、科学、高效。

四是加强和规范中介服务机构管理,推动中介机构健康发展。完善中介服务市场清退淘汰机制,将中介机构诚信状况与登记机关监管、银行授信、政府招投标等挂钩,倒逼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

(二)加快信息的整合共享和应用,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是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提升服务质效。通过整合服务资源,打破政务信息交换共享的壁垒,推动服务资源整合联动,实现一体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政务服务,让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二是优化公共服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加快构建政务服务“一张网”,推进各类服务事项预约、申报、办理、查询等全流程网上运行,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证件联用、信息联通、服务联动”。

三是升级信息平台,增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改进政务服务平台功能,真正做到让民众通过登录网上办事大厅,可以轻松完成在线审批、网上办证、业务查询等办事手续。

2

只做精品。

利民。

(三)推动金融业多层次高效率发展,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是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市场产品体系,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做好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支持,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二是清理规范中小企业融资时强制要求办理的担保、保险、评估、公证等事项,减少融资过程中的附加费用,降低融资成本。三是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包括区域性股权市场、公(私)募基金、风险投资资金等,更好地支持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和产品。助推扶持更多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鼓励企业参与资本市场融资,拓宽融资渠道。四是注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各类账户之间的资金流动管理,建立金融机构定期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确保金融业安全、高效、稳定运行,同时加强金融诈骗防范宣传与教育,提升全民金融诈骗防范意识与能力。

3

只做精品。

款等过程中给予“绿色通道”、“容缺受理”、“减少检查”等激励措施,对失信企业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限制、禁止或惩戒,提高失信成本。四是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按规定向社会公众披露信用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五是加强诚信文化宣传,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主题专题教育,普及社会信用法律法规政策知识,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褒扬诚实守信先进典型,提升全民诚信文明素养。

(一)观念的问题。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核心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为了转变“官本位、权本位、我本位”的思想观念,我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初心,提出了“贴心代办”理念,树立人民是主人,干部是公仆,我们都是老百姓的勤务员的思想,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代表政府形象,强力推进“贴心代办,一次办好”改革,真正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店小二”式服务。

(二)体制的问题。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是一项大的系统性工程,从上级来看,由发改部门牵头考核,同时涉及市政府职能办、市政府审改办、行政审批服务局及相关职能部门。目前,推行的各项改革单兵突进,存在碎片化问题。辽宁省的做法是成立营商环境建设局,出台了《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依法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我们学习借鉴辽宁省的做法,成立营商环境建设局,牵头推进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

(一)建议持之以恒的抓好“一次办好”改革。“一次办好”改革,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去年一年改革,效果初显。建议省委、省政府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地抓好“一次办好”改革,不断进行“版本升级”,真正创出品牌,推动干部转变思想观念,助推实际问题解决。

(二)建议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在体制机制方面进行探索,比如设立营商环境建设局,牵头抓全市营商环境软硬环境的建设。具体来说,企业准入和服务群众方面由便民服务局负责,现有企业的服务方面由营商环境建设局和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硬环境建设由发改局负责,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已初步破题,建议上级给予指导帮助,我们进行试点探索,待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后,全面推开。

(三)建议以点带面实施县域集成改革。将改革重心从单兵突进转向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开发开放体制、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社会事业体制等领域改革协同并进,健全完善政务服务、基层治理、社会救助、生活服务体系等县域治理体系,软硬环境一起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用破坏和影响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大全(18篇)篇十三

所谓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活动中的经济、政治、社会与法律环境的综合反映,是市场主体从开办、营运到结束各环节所处的环境和条件的总和,是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人力、时间与机会成本高低的表现。营商环境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国际化环境、法治环境、企业发展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201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提出并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近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联合权威中央媒体,通过召开企业座谈会等形式,对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进行了深入调研,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深入探讨,提出了改善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

在改革开放近40年的实践中,由于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的营商环境正在不断改善,根据世界银行2018年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营商环境排名较2013年提升了18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14年我国启动了商事制度改革,2015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完成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攻坚,2016年又启动了“五证合一”等登记制度改革,微观主体进入市场的成本大幅降低。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大幅缩短商标注册周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清理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各类证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加快完善配套的制度安排,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最大程度实现准入环节的便利化。此外,还将进一步简政、减税、减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这一系列做法改善了营商环境,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2017年,全国工商联发布了2017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报告,参与调查的民营企业500强大多数认为营商环境得到了改善,其中认为市场环境、公共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或者有所改善的企业分别为431家、444家、447家和441家,占实际填写企业数比重为92.89%、95.69%、96.34%和95.45%。

当然,营商环境改善的效果是显著的,不过,仍然存在着不少“短板”,还在影响着企业家们投资的信心、创新的热心、做实业的专心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恒心。因此,优化营商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一)政务环境。

1.政策的执行性,目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普遍存在着配套措施少、可操作性差等问题。一是涉及非公经济的部门众多,相互扯皮,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够用不管用、政策优惠难享用,操作难度大。二是政策兑现难,有企业反映,国家对风力发电进行价格补贴(风电国补),可补贴资金迟迟不能到位,影响民营企业现金流。三是政策执行主体设计不合理。企业反映风电国补的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是造成兑现难的主要原因,如果国补资金交给电网公司,由其支付民营风企,补贴到位率会大大提升。

2.政策的制定,对于新兴科技领域出现的新事物,政策制定没有前瞻性,出现一哄而上,一管就死,不利于行业发展。例如,对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出现,开始没有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造成一哄而上,出现问题后加强监管,从2017年对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进行验收和备案,原来准备2018年6月底出台备案制,目前备案制出台被叫停。在强监管下,规范发展的公司也受到株连,影响行业发展。由于各地管理措施不统一,一些地区控制互金公司数量,发展好的公司看不到前途;一些地区管理宽松,互金公司数量仍在增长,发展并不好的公司仍有生存空间。

3.政务服务的便利性。一是企业投资项目申报与核准,有企业反映,已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向国家部委申报时,由于申报时间紧和地方政府不作为,项目没有列入当年国家计划,被一拖再拖,影响企业的发展。核准流程,以往风电项目只需要参加环评,现在凡涉及该项目的政府部门都要对其进行评价,都要请第三方机构评审,延误项目开工,造成权利寻租。二是政府为企业服务,不敢为、不愿为、不会为现象较为突出。有的政府公职人员在工作时间外,坚决抵制和民营企业家接触,造成一些项目推进慢,甚至本该跟企业沟通解决的问题也一拖再拖,最后项目可能拖没了,这是当下特别需要警惕的现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把握不好与企业交往的分寸,一些领导干部在处理政商关系时容易走极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干脆舍“亲”而保“清”,不吃、不拿、也不干。工作中有一些人秉持“不干事就不出事”的畸形认知,习惯于做“太平官”和“无为官”,缺少了应有担当。有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当了和尚不撞钟;有的新官不理旧账,前任领导定的事,后任不予理睬。以前的“亲而不清”变成“清而不亲”、勾肩搭背变成背靠着背、“脸难看、门难进”,变成了“饭不吃、礼不收、事不办”。

(二)企业发展环境。

1.要素供给的支撑性。一是要素获取的成本,即土地、资金、劳动力、电力、水等要素的价格,以及企业为获取这些要素所需要付出的额外成本。隐形收费、间接成本、服务缺失现象未消除。某些涉企部门尽管在收费项目上有了减少,但转嫁为第三方收费,好像与政府及涉企部门无关,实际上企业负担并没有减轻,企业生产成本加大。还有一些涉及到质量检测、消防生产、产品审验、环评、安评等方面收费极高,都是垄断性的,没有价格上的回旋,让企业难以承受。二是税费成本,即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企业综合税负成本,以及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等企业所需缴纳的政府费用较高。增值税抵扣规则过于复杂、责任主体不清晰,部分涉企收费细则不明晰,使得中小企业难以享受扶持政策。

2.要素资源的流动性。一是资金获取的便利性,中小企业融资70%依靠间接融资,30%依靠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主要是银行,由于需要抵押物,大部分中小企业拿不到贷款。作为直接融资的股票、债券市场,门槛太高,中小企业进入不了。一些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小贷公司,由于融资难、风险高、税负重、监管错位等问题,发展受到影响。据小贷协会调研结果,个别省份有超过1/3的小贷公司退出市场。二是人才进出的便利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交部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7〕74号),需要限制企业境外投资的行业包括: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在境外设立无具体实业项目的股权投资基金或投资平台。造成一些涉外房地产企业中外籍员工办理入境用工手续的申请时间比以往增加,致使涉外房地产公司成本大增。另外,由于对投资境外房地产的限制,使得在境外正常经营房地产的公司业务受到影响,销售额较去年下降一半。

(三)法治环境。

执法行为的规范性,包括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是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执法权力机构框架是否顺畅,执法部门是否采用统一标准,是否公平对待各类市场主体。例如,仲裁制度操作空间大,损害企业利益。仲裁委员会是由律师组成合议庭来办案,虽然仲裁法颁布十年,但没有具体实施细则,可操作性强,在多方利益勾连及缺乏具体法律部门监督下,办案时间久拖不决,造成企业利益受损。

(四)市场环境。

1.市场体系的公平性。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仍会遭遇不少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

2.市场准入的透明性。仍存在制约和限制非公经济发展的隐性壁垒。

为此,我们提出改善营商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一要完善法律规范体系。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就是对政府和企业行为边界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形成法治化市场经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工具,建立网上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权力清单和权力运行可视化,确保用权有效监督。要抓住审批环节这个关键,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让政商关系界限分明。要强化法律规约,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将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用法律规范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在法律框架内处理政商关系。政府和涉企部门工作人员依法用权、规范用权、秉公用权,自觉斩断与商家的各种非法利益链接,杜绝权力寻租;以“敢作为、愿作为、主动作为”为导向,服务好企业。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不钻旁门左道,不走歪门邪道,不腐蚀、不围猎,按市场规律办事,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要规范行政执法,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对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规范,坚决杜绝政策执行中“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地放权给市场和企业;减少许可事项,规范行政处罚,所有行政审批事项严格按照法定时限做到“零超时”。

二要优化净化服务环境。要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全面推行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公开涉企服务事项及办事流程,编制发布办事指南,为非公有制企业办事提供明确指引。提高办事效率,实行首办责任、限时办结。实现企业与政府的互动交流、合作对话是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基础,政府要大力推动各种公正透明的政商互动平台和机制建设。主动加强和工商联组织联系,注重发挥工商联组织的作用,通过座谈会、通报会、交流会等形式,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行面对面交流,着力搭建政企互信、双向交流的新平台,实现“前门”交往和“台面上”联络。建立健全服务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投诉处理机制,切实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非公经济人士中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用,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政府改革、社会发展等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有分量的提案、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决策参考,为非公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对行政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

三要强化体制机制创新。要制定政商交往准则,给政商交往提供一张“明白纸”,明确政府和企业哪些应该为、哪些不能为、哪些必须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制度化、经常化的政企沟通机制,实现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让政商关系在“清”的前提下“亲”起来。推行党政领导、相关部门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健全完善重点企业挂钩帮扶机制。要强化监督问责机制,将如何处理政商关系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让为政者在制度机制的阳光下行使权力、担负责任。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评价体系,对列入样本的企业家进行综合评价,促进他们讲真话、说实情、荐真言。要坚持惩处与保护并重,鼓励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推动广大干部形成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有为、勇于担当的氛围。建立容错机制,把干部在先行先试中出现的失误与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旗帜鲜明地保护锐意进取、作风正派、有作为、敢作为的干部。

实用破坏和影响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大全(18篇)篇十四

、个人提升空间和待遇等密不可分。因此,能否引来人才并留住人才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问题。

(一)做好惠企政策的精准解读、投放和落实。

1.建议从多个政府部门抽调业务骨干设立政策解读宣讲工作专班,对各项惠企政策从适用范围、办理流程、所需资料、对口部门等各个方面进行细化,分产业编制台账式操作手册并进行动态管理,实时更新。分产业定期组织政策宣讲会,把政策送到、教会,再由专人全程协助办理。

2.从辖区内选取各产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做成典型企业的“政策套餐包”,由政策解读工作专班针对单个企业找准适合的所有优惠政策,从多个方面进行量身定制,打包成一个政策套餐并进行落实。随后,使用“案例法”进行政策宣讲和示范,让更多的企业参照“政策套餐包”执行,让尽可能多的企业获得政府提供的精准化、个性化的政策扶持,做到应享尽享。

(二)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1.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的科技化、信息化水平。探索运用技术设备替代人力现场监管,利用互联网与设备连接构筑网上监管平台,既能实现全天候监管又不会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2.构建大监管格局。加强举报平台建设,保持投诉渠道畅通。设立新闻媒体监督曝光平台,利用网络、app、纸媒等多种形式曝光典型案例。组织成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解决监管标准不一的问题,降低执法的随意性。完善行业信用信息系统,推进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加强跨部门联动响应,构建“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推行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模式,多部门执法检查事项一次性完成,减少对企业的干预频次。形成市场主体自律、行业协会自治、媒体和民众监督及政府监管为基础的综合监管新局面。

(三)完善信息共享平台。

1.围绕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改革需要,以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为目标,在现有电子政务网基础上,加快推进还未入网的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消除“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构建企业信息、监管信息、信用信息等互联互通的共享平台。

2.设立企业电子档案馆,并入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着力构建企业数据库,建立企业电子档案并为企业提供输入接口,将企业信用信息、融资信息、财税信息及法人的基本信息等一并录入,实现企业资料一次输入,终身有效,动态更新,部门共享。

(四)优化人才服务,创造“引才用才”优良环境。

1.落实好已经出台的人才政策,根据需要适时加大中端人才激励政策,扩大人才扶持范围,帮助企业留住人才。坚持“引育并举”方针,引导、帮助、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培养急需的科研人员、技术人才与复合型人才,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生产实训中心。

2.构建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各类人才信息库和企业需求信息,为企业和人才提供双向选择。培育专业化、国际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和管理咨询、高级人才寻访等业态。

3.建立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家培养、选拔、激励、监督和服务机制。鼓励企业重视发展,创新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增加人才归属感,提升人才发展空间。

(五)**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1.协调银行企业大力推动产品创新,不断丰富担保和授信方式,研发针对中小企业的专属信贷产品。加强政银合作,试行通过政府增信来提升中小企业额度。鼓励银行去企业开展调研,帮助企业找出合规、适用的信贷途径。

2.完善融资担保体系。争取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支持,整合融资担保机构,通过财政注资、社会资本投入等方式组建规模较大的再担保集团,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融资担保体系。

3.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促进企业规范化运行。一方面可以提升企业信用,获取更大贷款额度;另一方面可以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推动企业上市融资等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实用破坏和影响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大全(18篇)篇十五

托克托县各镇党委、政府、纪委,县委各部委办局,县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各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各派驻纪检监察组:

为推动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新成效,托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强化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执纪问责,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现对一起优化营商环境问题典型案例通报如下:

托县农业综合开发中心(原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副主任赵海平以权谋私问题。赵海平在担任县农业综合开发中心(原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分管产业化发展股期间,为盛德农业合作社申报农业项目补贴提供帮助,在项目资金下拨后,收受盛德农业合作社法人吉德成17000元现金并用于日常消费。2020年9月30日,托县监委给予赵海平降级处分。

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学深悟透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积极主动作为,扎实改进工作作风,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加强干部教育、监督和管理,敢于较真碰硬,常抓常管常严。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履行好监督第一职责,做深做细做实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持续整治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等问题,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绝不姑息,用作风建设新成效助力全县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实用破坏和影响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大全(18篇)篇十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为己任,充分履行本局职能,自20xx年12月成立以来,相继办理政务服务业务近150万件、行政审批业务近4万件,新增市场主体16000余家。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效为先,推动营商环境科学发展

一是推行多种举措,实现降本增效。通过52项行政审批事项流程再造,平均每项为企业节约成本近200元。部分需要抽取专家的事项,专家聘请费用全部实行了政府购买服务,不让企业出一分钱。申请人有一照多证的办理需求时,为降低申请人前期准备成本和行政成本,提高踏勘工作效率,将多次踏勘任务合并为一次,实行多勘合一。

二是推动一业一证,破解发展难题。为破解企业准入不准营、办多证等问题,进一步降低政府干扰,推动企业自主发展,按照《省加快流程再造推进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以证照同办证证同办等改革成果为基础,积极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将一个行业以部门为中心的单个事项审批,变为如今以企业为中心的一张许可证,实现准入后一证准营拿证即开业。例如,药店行业的行政许可法定时限为65个工作日、承诺时限为17个工作日,通过一业一证改革,只用3天时间即可拿证,比法定时间提高97%,比承诺时间提高82%。

(二)以质为果,托举营商环境向上发展

一是职权下放,开辟重点镇绿色审批通道。为更好促进乡镇驻地的企业发展,提高乡镇服务企业的主动性和权威性,使企业办事实现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的工作目标,我局结合重点镇建设,按照依法下放、权责一致、能放即放、按需下放的原则,拉出了项目立项、用地、规划、公司设立等首批30个大项80个子项的行政许可事项一次性下放重点镇,开辟重点镇绿色审批通道,让驻乡镇企业切切实实感受到改革所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是精准对接,打通企业优质发展通道。为全面加快企业建设进程,缩短企业落地周期,先后三次召开涉及15家房地产开发企业、重点工业项目企业座谈会,了解企业诉求,与企业精准对接行政审批服务11项;先后5次召开主管部门协调会,集中开展业务研讨会20余次,解决企业开办、服务链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5个。

三是局长陪跑,建立完善政企交流通道。为准确掌握行政审批流程,检验改革成效,从群众视角着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行局长陪跑制度,以现场体验、陪同企业办理、跟踪企业问效的方式,及时发现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

(三)依法为本,推动营商环境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自身法治化建设,推进依法行政。着力建立程序意识、规矩意识,严格按照省一网通办和政务服务通用平台,实现线上无缝隙对接和帮办代办,做到线下无审批,全面建立我县依法审批环境。20xx年我局组织40余人参加执法证考试,20xx年将做到全员覆盖,所有在职、在编人员全部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并逐步推行持证上岗。

二是指导企业法治化建设,推进依法发展。我们不仅为企业送去便企惠企的好政策、好措施,同时也送去助力企业优质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利用召开企业座谈会、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注册企业培训会等时机,多次集中开展法律法规知识普及活动,让企业发展始终保持在法治化轨道,确保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三是推行企业发展负面清单,推进快速发展。凡是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市场,放宽准入门槛,保证企业快速落地,切切实实让企业感到发展有希望、落地可作为。

(四)以商为重,促进营商环境协调发展

一是实行大受理模式,让企业到一窗办所有事。专门建设行政审批大厅,建立形成40个大项、191个小项受理标准一元化,推行综合受理,建设形成一个窗口、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次踏勘、一同出件的快速审批通道,实现进一门、到一窗、办所有事。

二是实行不见面审批,让企业不出门办成事。按照应上尽上、全程在线的具体要求,推进一网通办智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将214个行政许可事项主项、382个实施子项纳入网上平台运行,形成全程电子化链条,一网通办率达到100%,让企业不出家门就能办成事。

三是实行投诉受理机制,让企业做推进改革的主人翁。通过座谈、走访等方式建立政企沟通平台,定期听取企业对改革工作的意见建议。在行政审批大厅设置专门吐槽找茬和投诉受理窗口,公开投诉受理电话,方便办事企业反馈意见建议,让企业参与改革,多提诉求,确立企业在改革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建立起与企业发展沟通的桥梁,着力为企业发展松绑解绊。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局虽然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个别问题,需要在工作中继续强化责任担当,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政务服务还存在短板。目前,政务服务一链式办理链条还没有完全形成;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事项分领域内还难以实现综合受理,造成办事效率低,服务质量难以提升,群众和企业的体验感不强,整个政务服务事项中还存在个别服务环节超时现象。

二是降本增效不彻底,服务企业还不全面。企业在开办过程中,还不能做到只进一扇门,开办全完成,仍需要跑多个地方、多个部门。虽然企业登记已经实现了全程免费,但企业刻章、税控盘仍需要企业交费。

三是行业规划不足,审管不畅。由于缺少行业、部门规划,导致我们在审批过程中缺少审批依据,审管互动还不够顺畅,业务协同不够的情况依然存在,制约了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效率,也给群众办事带来极大不便。

四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存在问题。线上审批链条还未建成,落实线上大项目工改系统还不到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个别部门职能未划转到位,政务服务链条上的三集中三到位进驻工作未完全落实,无法真正开展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等工作,给企业带来推诿办、拖着办等困惑。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紧盯问题短板,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补齐政务短板。按照三集中三到位要求,从政府层面加强调度,推动一链式办理模式,将服务链条上涉及的公安、社保、医保、公积金、银行、民政等关系到群众和企业切实利益的民生事项应进尽进,切实让企业和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二是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为新开办企业免费赠送包含营业执照、印章、税控设备、发票等在内的服务礼包;同时,全面梳理业务流程,转变帮办服务模式,以化繁为简、一目了然为目标,制作流程化、清单化、模块化服务指南,便于企业快办快结。

三是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尽快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多渠道听取各方面意见及建议,通过企业评、第三方评、申请人当面评、背对背评等评价机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倒逼工作人员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树牢服务为民、真情为民意识,让企业和群众不仅把事办成,还要办的暖心、舒心,最终实现让群众满意。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狠抓落实、担当作为,为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根据王清宪书记的批示要求,市教育局高度重视,通过多种方式,深入查摆梳理问题,聚焦教育营商环境优化,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形成具体工作举措,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问题

-是精神状态方面。仍然存在思想守旧不愿为的情况。体现在:面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缺少新思路、新举措,存在路径依赖。个别干部缺乏危机意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红瓦绿树综合症。对标深圳、广州等南方教育发达城市,在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提升、教育现代化程度上还有差距。工作中存在拙于创新不善为的情形。比如,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职融通、城乡教育全域统筹、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成果不够多。在主动顺应教育工委成立新形势,推动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一体化,构建统筹全市大、中、小学、幼儿园大教育格局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实在的成果。

二是工作作风方面。缺少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执行力。体现在:存在重制度建设轻制度执行的现象,比如关于加强公办、民办大、中、小学、幼儿园党的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但从调查研究的反馈情况看,在基层落实得不够好。深入贫困地区、薄弱学校调查研究少,对基层反映的意见勇于担当不足,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在审批服务方面,对跨部门的民办学校审批登记事项尚未实现一链办理。

三是民办教育方面。民办教育是优化教育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目前制约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的瓶颈或关键问题,土地征用方面,因近几年公办学校建设任务繁重,土地资源有限,自2015年以来,市、区市两级划拨的教育用地,全部用于公办学校建设,民办没有享受到与公办同等的土地政策。规划方面,由于城市规划有关法规规定无法突破,民办学校利用闲置的厂房、医院、商业设施等存量土地和用房资源进行整合改造后进行办学,在规划变更、消防验收等方面得不到支持。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主动作为,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优化市场化、法制化营商环境

凤岐模式说到底是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的问题,是工作作风的问题。为更好地做好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将作风建设作为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建立四项机制,强素质、提能力、正风气、树形象,主动担当作为,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提升教育系统党员干部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建立三个一学习机制,提高思想认识。举办青岛教育大讲坛,开展每周一学、每月一讲、每季一考三个一活动,推动干部开阔视野、提升修养、增强能力,做善学、善谋、善做、善成的典范。

二是建立三多调研机制,掌握第一手资料。把20xx年作为调查研究年,机关全员参与期初调研视导工作,强化机关干部联系中小学、市教育局服务在青高校等制度的实施,促使机关干部多下基层、多到一线、多联系群众,深下去、沉下去,察实情、办实事,更好地回应社会对教育的期待。

三是建立三抓工作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将优化工作方式作为提升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全面强化抓重点、抓落实、抓质量的意识和工作机制,突出工作重点、创新点、亮点,解决关键问题,突破核心环节,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四是建立四项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益导向,全面推行台帐管理、清单管理、项目管理和精细管理四项管理,并将20xx年全局工作梳理出创新工作、重点工作和常规工作三项清单,分别对应38项创新工作、91项重点工作和58项常规工作;根据市委要求确定了攻山头、推典型工作清单,每一项工作均明确责任人、成果形式、完成标准和完成时限,实行挂图作战,督任务、考进度、看成效,推动各项工作高标准、高效率完成。

(二)深化改革,全面落实一次办好政策措施

市教育局将进一步推进方式创新、流程再造、服务优化,围绕简政放权、主动服务、简化程序、规范管理和效能提速,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审批环节最优、审批时限最短、服务对象更满意的工作效果,不断提升审批质量和服务水平,真正实现一次办好,群众满意。

一是标准先行,优化准入服务。在全面落实20xx年新修订《青岛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基础上,制定新一轮《青岛市教育局民办学历学校设置标准》;统一区市办事指南及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根据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落实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制度。

二是共享互通,推进审批服务资源平台建设。加强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完成全市教育证照信息数据收集整理,建成全市教育行政审批信息库,积极参与实现全市部门间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数据互认共享。根据上级部署,探索开展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开发普通高考网上信息确认系统,深度实施互联网+,在已经全面实现网上审批的基础上,持续扩大政务服务网上办事范围、提升网上服务水平。

三是部门协作,提升教育审批一链办理水平。完善民办学校审批和校车使用许可一链办理,努力实现跨部门的教育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行一链办理,并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工作流程、提升服务效能。

四是流程优化,完善政务服务办事指南。政务服务事项应进、能进的都进入市行政审批大厅办理,市教育局新入驻大厅政务服务事项5项,做好事项入驻交接,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三)完善政策,全面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

一是落实民办教育公共财政投入责任。根据民办教育发展规模,结合公办学校经费拨款水平,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同步建立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机制,通过安排生均教育经费、保障教师待遇和专业发展经费、补助学校教学科研经费等形式对民办学校进行公共财政扶持,逐步完善差额补助、定额补助、项目补助、奖励性补助等多元化的公共财政资助体系。

二是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的土地使用政策和待遇。协调争取各级国土等部门应将民间资本投入教育领域的基本建设项目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并明确一定的比例。为鼓励对存量土地挖潜,民间资本投入教育建设项目利用原有闲置的厂房、医院、商业设施等存量土地和用房资源进行整合改造后用于教育设施用地,由规划部门出具同意临时改变功能的规划意见,办理用地、消防等手续。

三是鼓励探索多元化投资办学模式。拓宽民间资本参与教育事业发展的渠道,形成不同投资主体、不同举办主体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大幅提升公共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鼓励大中型企业以职业学校为重点投资办学。鼓励优质公办学校通过各种方式支持民办学校办学。对非营利性民办中小学,积极探索建立社会投资建校、政府支持师资、收费保障运转、部门协调监管、资产学校所有的民办教育发展体制。

四是建立青岛市民办教育资金管理平台。学习借鉴重庆市经验,以青岛教育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依托,建立全市民办教育资金管理平台,确保民办学校的学费、捐赠、财政补助奖励等收入,分别记帐,流向分明。建立健全民办学校会计制度、财物管理制度和资本运作监管机制,确保民办学校资金、财物等事项阳光透明,最大限度降低办学风险,同时也确保政府投入资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最大化。

市教育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把相关精神宣传到位,把有关政策督查落实到位,不断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为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做出贡献。

 

 

(一)政务服务迁驻新大厅

我区根据实际情况分步进行搬迁,先将原政务服务大厅搬迁至银海区社会服务综合业务用房a栋业务用房(区人武部大院内)1楼办公,待该楼2、3装修完成后,再全部搬迁到位,届时工商、税务也将入驻。同时,解决了群众呼声比较高的停车难问题,新停车场可以停泊100多辆车,大大方便群众到区政务服务大厅办事。银海区委、区政府多方筹措资金,迁建了新政务服务大厅,修建了3000平方米停车场及相关道路,一举解决了原政务大厅面积小、停车难,没有无障碍通道等问题。

(二)聘任营商环境监督员

当前,银海区全力精简审批程序,优化办事流程,清理冗余事项,努力优化营商环境。新迁建政务服务大厅,全区178项行政许可事项办结时限平均压缩率达75%,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5.3%,可网上申办事项比例达90.2%。为进一步优化开发区营商环境,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银海区召开营商环境监督员聘任大会。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出席会议。此次会议聘选20名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均来自于不同行业、不同部门,既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有党代表、党外代表人士,还有商协会代表,实现全方位监督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充分监督和反映社会各界对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促进全区营商环境建设将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银海区将采用一证、一册、一码的管理模式,加强对监督员队伍的管理,规范监督员的行为。也会全力为监督员履职做好服务,创造条件,确保监督员职能的有效发挥。该项创新举措,旨在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强化社会监督,构建规范、透明的政务服务体系,倒逼改革深化,全面增强聚集要素的吸引力,搭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三)开展企业走访活动

1月7日至8日,银海区非公办组织发改局、工信局、司法局、税务局、安监环保局、商旅局、招商服务中心、工商联等相关部门走访辖区企业。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炳康带队先后走访了平阳商会、北海宏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海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俊美商贸有限公司、广西一小撮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每到一家企业,林炳康一行都与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并为企业送上了最新的优惠政策和法律知识,相关部门就企业提出的问题一一答复,为企业出谋划策,解决难题。对各部门的这种现场办公方式,企业家们非常感动,表示企业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认真履行社会职责,为银海区建设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针对广西北部湾海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广西一小撮投资有限公司提出的项目建设用地问题,林炳康一行先后到实地进行考察,就企业建设用地问题给出了意见建议。林炳康要求,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辖区企业排忧解难,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一是要增强服务主动性,坚持经常走访企业,切实掌握真实情况,理清工作思路。二是要注重服务针对性,着重绕围制约企业发展的重难点问题,加强分析研究,多措并举加以解决。三是要突出服务实效性,能做的工作必须马上做,不能马上做的,要及时将情况反馈企业,并多方征求意见,制定解决方案,逐步解决。

(四)实施政务服务人员晨会机制

实用破坏和影响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大全(18篇)篇十七

经营环境是指市场主体在进入、生产经营和退出过程中所涉及的政府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人文环境等相关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一)观念的问题。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核心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为了转变“官本位、权本位、我本位”的思想观念,我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初心,提出了“贴心代办”理念,树立人民是主人,干部是公仆,我们都是老百姓的勤务员的思想,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代表政府形象,强力推进“贴心代办,一次办好”改革,真正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店小二”式服务。

(二)体制的问题。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是一项大的系统性工程,从上级来看,由发改部门牵头考核,同时涉及市政府职能办、市政府审改办、行政审批服务局及相关职能部门。目前,推行的各项改革单兵突进,存在碎片化问题。辽宁省的做法是成立营商环境建设局,出台了《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依法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我们学习借鉴辽宁省的做法,成立营商环境建设局,牵头推进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

二、意见建议。

(一)建议持之以恒的抓好“一次办好”改革。“一次办好”改革,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去年一年改革,效果初显。建议省委、省政府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不懈地抓好“一次办好”改革,不断进行“版本升级”,真正创出品牌,推动干部转变思想观念,助推实际问题解决。

(二)建议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在体制机制方面进行探索,比如设立营商环境建设局,牵头抓全市营商环境软硬环境的建设。具体来说,企业准入和服务群众方面由便民服务局负责,现有企业的服务方面由营商环境建设局和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硬环境建设由发改局负责,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已初步破题,建议上级给予指导帮助,我们进行试点探索,待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后,全面推开。

(三)建议以点带面实施县域集成改革。将改革重心从单兵突进转向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开发开放体制、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社会事业体制等领域改革协同并进,健全完善政务服务、基层治理、社会救助、生活服务体系等县域治理体系,软硬环境一起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优化营商环境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温州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的内在要求,更是优化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民有所呼,必有所应。20xx年初,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引人注目地强调了“优化营商环境”。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20xx年开春市委召开的第一个大会就是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的动员大会。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在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中,积极履职、全力推进,针对新形势下优化营商环境、做好人大监督工作出台了《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助力营商环境提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监督活动方案》。在市人大常委会葛益平主任的带领下,市人大常委会迅速行动、及时部署,把“助力营商环境提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监督活动列入20xx年度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监督议题。一年来,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履职,抽调市营商局、市纪委、考绩办、经信局、市监局、工商联等有关单位人员组成专门督查组,采取实地督查、专题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市、区)、市级功能区的“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总体而言,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市政府各部门主动作为,形成了全市上下“一盘棋”、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新格局,我市的营商环境的提升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然而,营商环境的全面优化工作并不能一蹴而就,建设温州成为新时代“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这项工作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值得深入思考,持续创新推动。

优化营商环境,是针对经济社会面临的发展瓶颈精准发力。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过程,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愿望更加强烈,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在经济社会优化发展的过程中,营商环境欠优、放管服改革滞后与已产生的矛盾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比如,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还不够足,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民间投资增势疲弱,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全面深化改革重重挑战面前,选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突破口之一,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工作,正当时。

优化营商环境,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软实力。职能部门要坚定扛起全市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责,加快推进机构和机制建设,不断探索工作路径,创新工作举措,让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各项工作点面铺开,更好践行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在良好的政府制度保障下,助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优化营商环境,更是打造法治国家的必然选择。一些地方频频发生的破坏营商环境的事例,是对法治的藐视,对规则,对公平正义的破坏。营商环境建设需要从更高层面谋划和确立,出台指导性、纲领性的规定和制度。坚决执行“执纪监督治怠政”的专项活动,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惩治营商环境提升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优化营商环境,是市委中心工作的“重头戏”,市委有部署,人大就要有行动。通过深入开展人大监督工作,切实发挥人大的职能作用,把市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针对现有的问题,找原因、想对策、重实践,在人大助力营商环境提升过程中构思新法、探究新招、摸索新路,助推营商环境提升更上新台阶。

(一)解析关键问题第一步。

望,中医指观气色。对于温州本地的经济形势,政府等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通过主要经济指标等信息综合判断、通盘考虑,及早酝酿有利于提升营商环境的各项政策措施。人大常委会应通过调研、座谈等多种形式倾听民声、征集民意,注重民生关切。同时,及时总结、弥补日常监督工作中的疏漏,详细关注政府政策的执行情况,通过“观察”获得我市营商环境的真实面貌。

(二)开启问题化解第二步。

闻,中医指听声息。人民代表代表人民,人大代表来自于各行各业,对提升营商环境会有自身不同角度的感受和触发。在日常履职的过程中,尤其应该密切联系群众,体现担当、展示作为,为合力共推优化营商环境贡献自身力量。充分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汇聚民意、集中民智的作用,听取和收集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真正将老百姓关心、重视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对照,以便提示政府做好后续改进和解释答复工作。

(三)抓牢关键问题第三步。

问,中医指询问症状。主动问、全面问、经常问,就是在现行的营商环境背景下,针对企业存在的困难,政府提供相关的对策,而在人大监督的过程中,结合企业的情况反馈,将有用信息传达给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这样,政策效用可以进一步得到发挥。否则,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单方的努力就会变得势单力薄而达不到政策执行的预期效用。即人大常委会在监督调研过程中,通过询问,补充收集企业的有关诉求,并整理反馈给政府职能部门由其开展改进落实工作。这样,人大监督问出好问题而政府部门给出好答案可以进一步做到令百姓舒心、令企业满意。

(四)开展破题实践第四步。

切,中医指摸脉象。就是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胸有成竹的计划。针对营商环境中存在的不足而提出的对策措施,都是基于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状况的准确思考和预判。在给出这些政策措施前,政府应对经济发展的未来形势和政策执行的预期效果有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预判,即摸清未来经济发展的脉络,真正做到心中有数。不错过、不误伤可以应对风险并能产生好的执行效用的政策措施,让好的政策措施协同发力产生乘数效应。人大监督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纠偏,督促政策有效推进实施。

各相关职能部门加快推进机构和机制建设,认真贯彻市委“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工作部署,做到“规定动作扎实到位,自选动作各有亮点”,为更好服务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努力,切实改善了政务、投资、市场、法治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市人大常委会“助力营商环境提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监督活动涉及的各项工作内容均得到有序推进,基本实现了净化涉企执法环境、企业办事快速便捷,重大项目招引落地、企业要求“有求必应”,监管平台建设有效、招引各方有识之士,规范中介招标市场、实现高效便利通关。

(一)涉企执法更规范,企业办事更便捷。

严格执行市委提出的“三个一律”检查要求,着力打造“不诉不查”的涉企执法环境。健全行政执法监督和法制核审机制,推行执法全过程痕迹化,提高办案质量和执法公信力,降低行政复议率。“双随机”监管更成熟,通过建立“部门联合、随机抽查、按标监管”的一次到位机制,形成市场监管领域事中事后监管新格局。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联千企”行动,全市派出5467名营商专员服务5883个企业和项目。以“互联网+政务服务”思维统领“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实施惠企政策“直通车”、便民服务“瓯e办”、为侨服务“全球通”三大政府数字化转型项目,全力打造了企业版、民生版、海外版“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新三版”。建立了惠企政策主动兑现机制,优化了产业政策兑现平台,创新了政策奖励兑现线上申办模式,打通了财政、税务、金融等相关部门数据信息,简化申报材料,实现政策享受“全覆盖”“不重复”“快兑现”。改革经信服务企业办事机制,对市本级办理的节能审查、企业技改备案等事项,实行网上办、一次办。

(二)难题化解更迅速,服务供给更深化。

开展“理旧账”专项行动,通过成立专班、定人定岗定时限等措施,第一批33个进度严重滞后的招商引资项目中已有14个得到化解。其余19个进度严重滞后项目仍正在进一步化解中。制作温州市产业政策口袋书,将涉及人才、工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招商引资等九大方面的政策汇编成册。做好产业政策的清理整合和政策兑现,安排财政资金用于2018年我市工业、农业、服务业、公共服务业等4个新政策及“新动能培育21条”“科技创新新十条”等5个保留政策的资金兑付。市审管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拓展政府服务供给端,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三)监管平台更有力,人才引进更快速。

建设营商环境投诉监督服务平台,设置移动端投诉入口,对12345热线转办、营商专员提办、省市领导批办、人大政协提案相关的各类营商案件办理开展信息化管理。对于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结果通报、线索移交,由监管部门及时督促整改、查处打击。大力实施国家、省外专“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新动能工程师”等高精尖缺人才智力集聚计划。完成2018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及浙江“万人计划”高技能领军人才遴选、浙江省首席技师候选人推荐工作。精心组织各类人才项目交流大会和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国内外人才交流互动。引进我市紧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推进线上线下招聘融合发展,有效搭建人才资源供需对接渠道。加快推进职称社会化评价体系建设,着力提升我市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能力。

(四)中介市场更规范,投标环境更净化。

让企业“零跑路、零等待”,提高中介服务效率。建成全市统一的“网上中介超市”,实现中介服务竞价系统、统一权力运行系统及100天全流程审批系统的无缝对接。建立涉批中介服务随机抽查机制,推进中介服务费用和时间双下降、质效双提升。建立投资项目全程无偿代办、诉求代办和代办兜底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量身定制全程代办全程专业指导、跟踪促办和帮办包办。推进部门、业务、信息、技术融合,实现“一网全掌控”。推动我市招投标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推行房建、市政等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电子化招标投标,全面推广远程异地评标,开展标后履约检查。

虽然,市人大常委会在“助力营商环境提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监督活动中,所涉及的各项工作内容均得到了有序推进,但在具体的人大监督工作实践过程中,不难发现仍然存在一些“痛点”、难点问题亟待化解。

(一)制度建设还须加强,监督考核还不到位。

营商环境提升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体制机制问题,人才引进方面还存在着诸多条条框框,类似的体制机制以及程序性障碍仍待破解。监督考核工作仍有待加强,例如问题的督办、营商专员的考核、负面清单的考评等,需要从更高层面谋划和考虑,出台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规定和制度。常态督查和专项督查还未能完全找准着力点,对营商环境问题的深挖不够,部门之间的考核还存在当老好人、不敢动真碰硬的现象。一些企业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举措的认识不足,工作中接到的投诉举报线索不多,企业的情况沟通、问题反馈、建议提出的渠道有待拓宽。

(二)政策执行力还不够,宣传服务还需强化。

涉企政策“刚性兑现”有待加强,优惠政策的精准度不高,产业政策奖励纳入兑现系统的进度还需加快。审批服务空间有待进一步提升,在企业投资审批“最多100天”方面,有些业主对新流程不熟悉,一些中介机构的服务效率也不高,拉长了全流程时限,影响了项目100天审批的总体进度。串标、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制度尚未出台实施。市、县两级交易平台与行政监督部门仍存在信息壁垒,投标企业信息库尚未实现全市互认共享。个别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熟悉程度不够,拉长了群众办事时间。个别干部职工责任担当意识不足,服务态度较为生硬,缺少耐心,与打造“柔性服务”的服务理念有差距。用人单位对企业人才集合年金、失业保险稳岗补贴、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优惠政策、创业担保贷款等涉企政策知晓度不高,产业政策的入户率还需进一步提高,宣传力度还要加强。

(三)部门联动作用不强,基层力量较为薄弱。

各涉企证照办理部门的审批监管系统相对独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各自为政、步调不一的情况,“证照分离”和“涉企证照工商通办”相关信息系统有待打通。涉企证照办理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还未健全,部分部门的审批数据无法接入,“通办”效能受到影响。随着审批制度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的深入,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幅增长,而当前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要求窗口工作人员从“单科受理”变为“全科受理”,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的问题突出。营商环境建设中一些深层次、亟待破解的问题沉淀在基层,人员数量、业务素质和业务办理的制约凸显。个别基层站所仍存在以权谋私、过度监管现象,“吃拿卡要”、书本式监管、多频次密集监管、罚款式监管的情况还个别存在。

营商环境提升工作永远在路上,始终是进行时而非完成时。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有效监督、推进政府部门职责履行。经济社会越发展,监督越重要,营商环境提升过程依靠监督工作实效的发挥,重在破题、又在立意,在监督工作推进的过程中突出优化营商环境的明确意图。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人大在监督工作开展过程中抓住关键字“好、深、广、变”。

(一)抓“好”,监督到位谋成效。

“助力营商环境提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监督活动是更好开展人大工作实践,发挥人民监督重要作用的有效途径。让监督工作更好激发人民代表作用发挥,为广大人民代言。通过监督活动破除不利营商环境提升的困难和障碍,充分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营商环境提升监督工作的推进,不仅在于激发温州经济的发展活力,更在于突出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发挥人大监督为温州民营经济的乘风而行、迎难而上保驾护航的积极作用成效。

(二)抓“深”,深入调研谋担当。

温州市人大采取统一部署、上下联动的方式,扩大监督活动中人大代表的参与率和覆盖面,有针对性地对制约本地区、本系统营商环境提升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政策执行不够、招商引资困难等工作中的“痛点”问题实施监督,深化营商环境提升监督活动推进目标,分阶段、多层次组织召开座谈会和代表视察活动,听取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了解掌握所涉具体问题,积极督促化解、破难工作的开展。全程宣传报道主题监督活动,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深化推动营商环境提升。

(三)抓“广”,集思广益谋发展。

市政府对《方案》中涉及净化涉企执法环境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均有回应,相关举措得到充分落实,给营商环境提升提供了一个坚强有力的加速度。市人大组织代表通过参与代表联络站和网上代表联络站、在市人大网站里开辟专栏等形式,充分了解各级人大代表和基层群众的关切,听取“两代表一委员”、企业商会协会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汇集民意民智、服务中心大局。在营商环境提升过程中,让各级人大代表真正成为监督者、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

(四)抓“变”,勇于创新谋路径。

温州人民早年在资源缺乏、交通不便的艰苦环境下闯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子。去年7月,省委召开本届第四次县委书记工作交流会上,车俊书记用“六问”引发大家思考,进一步打开思想解放的“总开关”。营商环境提升工作的监督让人大监督工作机制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起到了推进政府部门体制机制建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积极作用。时代在进步,人大工作需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始终做人民的忠实代言人”,更好发挥温州人大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新时代“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实践过程中,持续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创设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温州民营经济的金名片,给温州一个强有力的推动合力,温州的民营经济发展一定能实现新的腾飞。未来,在不断提升我市营商环境的人大实践过程中,通过积极实践、努力创新,必将展现更有效的作为,在理论研究中勤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找突破,在突破创新中寻发展。着眼当下,放眼未来,相信我市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将迎来新一轮全面提升。

营商环境是制约经济活力,影响经济实力的基本因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核心竞争能力和潜在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

马龙区围绕“三区一地”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强化“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运用,稳步有序、积极推行“证照分离”改革,竭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落实中央政策不到位。中央为了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马龙区也积极跟进,并出台了系列配套政策,但缺乏实用操作性,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府优化服务、精细服务力度不足,有些政策过于原则、不易落地。依然存在审批繁琐、内外资待遇不一致等问题,相关政策连续性不足,行政执法的依据和设定还有待全面梳理,行政权力运行尚待规范。二是政府法治化水平相对较低。当前,政府的公权力过大,行政化的经济干预政策、领导式的政府管理模式仍然对营商环境的优化起到了较大的阻碍作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主体对政府的不信任。同时,部分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不敢为、不愿为、慢作为,存在谈商色变,使得政商关系由以前的“脸难看、门难进”,变成了“饭不吃、礼不收、事不办”。政商之间缺少了必要的互信,这也是制约营商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三是干部思想解放不够,开放意识不强。部分干部缺乏对外开放意识,只看到了招商引资中给予投资者在用地、税收、基础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没有从项目入驻后对地方经济发展、就业带动、产业拉动、市场培育和后续贡献等方面去算账,一说到相关项目,就把困难和风险摆在前面,给企业设门槛,给自己找退路,面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的矛盾问题,生搬硬套条条框框,“不能办”的借口多,“怎么办”的方法少。四是部门办事效率不高,“一盘棋”意识不浓。单位、部门、行业间协作不够,服务不到位。项目审批互为前置,甚至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另外,少数部门业务人员岗位变换频繁,工作交接跟不上,导致办理同一个项目相关手续时,出现企业往返多次都办理不了,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却没有给出一个规范的办理要求,态度冷漠傲慢,让企业无所适从。说到底,还是大局观念差、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差的“三差”问题没有真正解决。

优化营商环境,就必须破除思想的禁锢和制度的藩篱,在思想、制度和服务上下功夫。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为地方发展作支撑。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区领导、一班人马、一套政策、一抓到底”的招商项目定向定责分包服务责任制,按照“从简从快、一次告知、集中咨询、限时办理、超时问责、联审联办、疑难会商、上报事项协助报批”的要求,对投资审批事项全程代办,简化办事流程,无偿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一条龙”审批、“亲情式”服务。并定期开展回访活动,主动上门服务,让客商在马龙投资省心、经营安心、发展舒心。二是加大放权力度,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秉承“应办尽办”的原则,拿出“说办就办”的效率,实现“一次办成”的目标,达到“办就办好”的效果,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完善“首问负责”的受理机制;健全“一次办成”的办理流程,对审批事项再清理、再精简,实现“一口受理、一次办成”;业务要精通,选派优秀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服务;工作要勤奋,做到爱岗敬业;纪律要严明,坚决杜绝工作时间玩手机等作风散漫行为。三是加大整治力度,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要维护市场秩序,严肃查处各类破坏市场秩序和营商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有熟人没熟人一个样、外地人本地人一个样、大企业小企业一个样、国有民营一个样、内资外资一个样”;要加强治安整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伪劣商品、恶意欠薪、强买强卖等行为;弘扬法治精神,依法打击借征地、拆迁、补偿向投资者索要钱物、强揽工程、强行供料、强买强卖、阻挠建设等妨碍企业正常经营、侵害企业正当权益等违法犯罪行为。四是加大诚信力度,打造重商亲商的人文环境。要重商,一定要认识到无商不富,商业发展、企业发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要重企,深入做好切实营造尊重企业和企业家的良好氛围;要重才,加强孵化器等平台载体建设,大力引进人才,吸纳高校生在马龙创新创业;要重信,政府要带头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作出的符合法规的承诺和政策必须及时兑现。五是加大廉洁力度,打造既亲又清的政商环境。要坦坦荡荡同企业家打交道、交朋友;真心真意为企业家解难题、办实事;时时处处要亲、时时刻刻要清。做该做的事情,并把事情做好,为企业提供周到服务,是“亲”的意义所在,也是“清”的目的所在。只有“亲”和“清”都到位了,才能搞好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营商环境显著改善,但仍存在审批部门各自为战、期刊杂志指定摊派、社会监督机制不足等问题,疫情背景下必须认真加以解决,为企业回暖雪中送炭,现简要报告如下。

(一)开办环节,审批部门各自为战,缺乏信息共享机制。目前审批繁琐、吃拿卡要等显性问题已大幅改善,但部分隐性问题仍存在。一是审批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二是部分手续办理互为前置条件,少数干部严格按程序执行,灵活度不够,不敢为、不愿为;三是公职人员和民营企业家缺乏深层次接触,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外很少接触管理服务对象,导致部分信息不对称。

(二)经营环节,期刊杂志指定摊派,加重企业成本负担。一是存在期刊杂志指定摊派现象,部分企业每年均订购部门指定的期刊杂志,而部门摊派任务由上而来,各政府部门每年杂志费用几万元不等;二是部分企业参加学会、协会、研究会、培训会等,或在重大活动中赞助捐赠,变相收取费用。

(三)监管环节,政府监管处罚为主,社会监督机制不足。一是政府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督检查机制仍然不完善,部分部门流于形式,社会监督机制不足,检查随意性大;二是因突发安全事件,导致突发检查、多头检查、频繁检查问题存在;三是政府监管处罚为主,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等社会信用监督格局还未完善。

(一)开办环节突出优化服务,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实行“局所联动、全域通办”,全面下放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权,最大限度方便申请人办事。二是推进园区企业办事不出园。将涉及园区的22个审批事项,分别采取直接授权、派专人定时入驻等方式全部集中到园区办理,变“企业办”为“政府办”,确保企业办事“不出园”。三是加强窗口规范化建设,畅通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以“资料齐备马上办、资料不齐指导办、紧急项目加班办、特殊项目跟踪办”为服务标准,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3天;四是坚持惩处与保护并重,既要创建勇于担当的氛围,又要建立容错机制把试验失误与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二)经营环节精简杂志订阅,提升信息有效性。一是订阅杂志类型多样化市场化,加大企业选择范围,订阅与自身相关的期刊杂志,减少资源浪费;二是加大惠企减负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帮助企业知晓并应享尽享政策红利;三是完善企业负担举报查处和反馈机制,加强新闻舆论和社会监督。

(三)突出放管结合,强化信用监管。一是建立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公示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行政处罚信息,所有社会公众均可登录方便、快捷查询。二是严格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督检查机制,安全环保合并检查,构建起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三是建立健全政府失信改进机制。如发生政府失信行为时,要根据失信行为对企业发展造成的损失情况和社会影响程度,对具体失信情况主动书面说明原因并及时整改。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进一步巩固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还是落实新发展理念要求爬坡过坎的攻坚期;是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深刻调整变化带来的严重挑战期,更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关键期。无论从底线思维还是战略思维角度衡量,优化营商环境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重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优化营商环境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效能的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背景下,为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强调“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照这一要求,我们的营商环境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与社会关系、市场与社会关系,在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有突破有创新,解放、创造和保护先进的生产力,重点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以高水平的开放推动深层次市场化改革,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要求。这是建设一个好的市场经济体制,体现制度优势,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增强治理能力,提高治理效能的迫切需要。

优化营商环境是政府精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持续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地方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对直接投资、招商引资有极大的热情,gdp的高增长几乎是“一俊遮百丑”,这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粗放增长的场景,但也遗留了许多问题,比如一些优惠政策突破底线,圈地囤地不开发,野蛮开采矿产,破坏生态环境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趋势,党中央强调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不仅仅是市场的事情,也需要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优化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优化营商环境当然对招商引资和gdp增长有帮助,但优化营商环境不仅仅是为了招商引资,也不仅仅是为了gdp增长,而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主体是政府,政府自身也需要精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一方面,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取决于政府在多大程度上放权、减权、减利,这是一场刀刃向内的向市场放权、给企业松绑、让群众便利的政府自我革命。另一方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也是政府的职责,应从事前审批型政府、经济发展的竞争者,转向服务型政府。这也是对政府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率、加大公共服务供给的“大考”。

优化营商环境是保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维护国家产业和经济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当前,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等各方面都在发生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民粹主义、种族主义等思潮活跃,社会骚乱此起彼伏。美国作为守成大国为维护其世界霸权和领导地位,采取多种措施遏制中国发展,不断对中国进行政治误导、战略遏制和全面施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不利的影响。面对当前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化倒退等国际经贸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国家发展,做好较长时间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必须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并提高竞争力。现在这方面已经出现了不利的情况,有些产业链供应链断裂了、脱钩了,有的外企、民企走了,低端的产业、企业死掉了,高端产业、企业却进不来。应对这些问题和困难,一方面要“卧薪尝胆”式的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自主可控,真正本土化;另一方面,要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和对现有外资企业的粘性,使之不愿意离开中国。这两个方面,都取决于是否能创造世界最优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好了,就可以对冲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

托克托县各镇党委、政府、纪委,县委各部委办局,县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各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各派驻纪检监察组:

为推动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新成效,托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强化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执纪问责,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现对一起优化营商环境问题典型案例通报如下:

托县农业综合开发中心(原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副主任赵海平以权谋私问题。赵海平在担任县农业综合开发中心(原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分管产业化发展股期间,为盛德农业合作社申报农业项目补贴提供帮助,在项目资金下拨后,收受盛德农业合作社法人吉德成17000元现金并用于日常消费。2020年9月30日,托县监委给予赵海平降级处分。

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学深悟透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积极主动作为,扎实改进工作作风,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加强干部教育、监督和管理,敢于较真碰硬,常抓常管常严。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履行好监督第一职责,做深做细做实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持续整治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等问题,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绝不姑息,用作风建设新成效助力全县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所谓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活动中的经济、政治、社会与法律环境的综合反映,是市场主体从开办、营运到结束各环节所处的环境和条件的总和,是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人力、时间与机会成本高低的表现。营商环境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国际化环境、法治环境、企业发展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201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提出并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近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联合权威中央媒体,通过召开企业座谈会等形式,对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进行了深入调研,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深入探讨,提出了改善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

在改革开放近40年的实践中,由于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的营商环境正在不断改善,根据世界银行2018年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营商环境排名较2013年提升了18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14年我国启动了商事制度改革,2015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完成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攻坚,2016年又启动了“五证合一”等登记制度改革,微观主体进入市场的成本大幅降低。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大幅缩短商标注册周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清理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各类证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加快完善配套的制度安排,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最大程度实现准入环节的便利化。此外,还将进一步简政、减税、减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这一系列做法改善了营商环境,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2017年,全国工商联发布了2017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报告,参与调查的民营企业500强大多数认为营商环境得到了改善,其中认为市场环境、公共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或者有所改善的企业分别为431家、444家、447家和441家,占实际填写企业数比重为92.89%、95.69%、96.34%和95.45%。

当然,营商环境改善的效果是显著的,不过,仍然存在着不少“短板”,还在影响着企业家们投资的信心、创新的热心、做实业的专心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恒心。因此,优化营商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一)政务环境。

1.政策的执行性,目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普遍存在着配套措施少、可操作性差等问题。一是涉及非公经济的部门众多,相互扯皮,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够用不管用、政策优惠难享用,操作难度大。二是政策兑现难,有企业反映,国家对风力发电进行价格补贴(风电国补),可补贴资金迟迟不能到位,影响民营企业现金流。三是政策执行主体设计不合理。企业反映风电国补的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是造成兑现难的主要原因,如果国补资金交给电网公司,由其支付民营风企,补贴到位率会大大提升。

2.政策的制定,对于新兴科技领域出现的新事物,政策制定没有前瞻性,出现一哄而上,一管就死,不利于行业发展。例如,对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出现,开始没有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造成一哄而上,出现问题后加强监管,从2017年对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进行验收和备案,原来准备2018年6月底出台备案制,目前备案制出台被叫停。在强监管下,规范发展的公司也受到株连,影响行业发展。由于各地管理措施不统一,一些地区控制互金公司数量,发展好的公司看不到前途;一些地区管理宽松,互金公司数量仍在增长,发展并不好的公司仍有生存空间。

3.政务服务的便利性。一是企业投资项目申报与核准,有企业反映,已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向国家部委申报时,由于申报时间紧和地方政府不作为,项目没有列入当年国家计划,被一拖再拖,影响企业的发展。核准流程,以往风电项目只需要参加环评,现在凡涉及该项目的政府部门都要对其进行评价,都要请第三方机构评审,延误项目开工,造成权利寻租。二是政府为企业服务,不敢为、不愿为、不会为现象较为突出。有的政府公职人员在工作时间外,坚决抵制和民营企业家接触,造成一些项目推进慢,甚至本该跟企业沟通解决的问题也一拖再拖,最后项目可能拖没了,这是当下特别需要警惕的现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把握不好与企业交往的分寸,一些领导干部在处理政商关系时容易走极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干脆舍“亲”而保“清”,不吃、不拿、也不干。工作中有一些人秉持“不干事就不出事”的畸形认知,习惯于做“太平官”和“无为官”,缺少了应有担当。有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当了和尚不撞钟;有的新官不理旧账,前任领导定的事,后任不予理睬。以前的“亲而不清”变成“清而不亲”、勾肩搭背变成背靠着背、“脸难看、门难进”,变成了“饭不吃、礼不收、事不办”。

(二)企业发展环境。

1.要素供给的支撑性。一是要素获取的成本,即土地、资金、劳动力、电力、水等要素的价格,以及企业为获取这些要素所需要付出的额外成本。隐形收费、间接成本、服务缺失现象未消除。某些涉企部门尽管在收费项目上有了减少,但转嫁为第三方收费,好像与政府及涉企部门无关,实际上企业负担并没有减轻,企业生产成本加大。还有一些涉及到质量检测、消防生产、产品审验、环评、安评等方面收费极高,都是垄断性的,没有价格上的回旋,让企业难以承受。二是税费成本,即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企业综合税负成本,以及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等企业所需缴纳的政府费用较高。增值税抵扣规则过于复杂、责任主体不清晰,部分涉企收费细则不明晰,使得中小企业难以享受扶持政策。

2.要素资源的流动性。一是资金获取的便利性,中小企业融资70%依靠间接融资,30%依靠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主要是银行,由于需要抵押物,大部分中小企业拿不到贷款。作为直接融资的股票、债券市场,门槛太高,中小企业进入不了。一些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小贷公司,由于融资难、风险高、税负重、监管错位等问题,发展受到影响。据小贷协会调研结果,个别省份有超过1/3的小贷公司退出市场。二是人才进出的便利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交部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7〕74号),需要限制企业境外投资的行业包括: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在境外设立无具体实业项目的股权投资基金或投资平台。造成一些涉外房地产企业中外籍员工办理入境用工手续的申请时间比以往增加,致使涉外房地产公司成本大增。另外,由于对投资境外房地产的限制,使得在境外正常经营房地产的公司业务受到影响,销售额较去年下降一半。

(三)法治环境。

执法行为的规范性,包括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是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执法权力机构框架是否顺畅,执法部门是否采用统一标准,是否公平对待各类市场主体。例如,仲裁制度操作空间大,损害企业利益。仲裁委员会是由律师组成合议庭来办案,虽然仲裁法颁布十年,但没有具体实施细则,可操作性强,在多方利益勾连及缺乏具体法律部门监督下,办案时间久拖不决,造成企业利益受损。

(四)市场环境。

1.市场体系的公平性。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仍会遭遇不少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

2.市场准入的透明性。仍存在制约和限制非公经济发展的隐性壁垒。

三、对策建议。

一要完善法律规范体系。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就是对政府和企业行为边界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形成法治化市场经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工具,建立网上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权力清单和权力运行可视化,确保用权有效监督。要抓住审批环节这个关键,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让政商关系界限分明。要强化法律规约,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将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用法律规范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在法律框架内处理政商关系。政府和涉企部门工作人员依法用权、规范用权、秉公用权,自觉斩断与商家的各种非法利益链接,杜绝权力寻租;以“敢作为、愿作为、主动作为”为导向,服务好企业。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不钻旁门左道,不走歪门邪道,不腐蚀、不围猎,按市场规律办事,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要规范行政执法,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对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规范,坚决杜绝政策执行中“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地放权给市场和企业;减少许可事项,规范行政处罚,所有行政审批事项严格按照法定时限做到“零超时”。

二要优化净化服务环境。要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全面推行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公开涉企服务事项及办事流程,编制发布办事指南,为非公有制企业办事提供明确指引。提高办事效率,实行首办责任、限时办结。实现企业与政府的互动交流、合作对话是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基础,政府要大力推动各种公正透明的政商互动平台和机制建设。主动加强和工商联组织联系,注重发挥工商联组织的作用,通过座谈会、通报会、交流会等形式,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行面对面交流,着力搭建政企互信、双向交流的新平台,实现“前门”交往和“台面上”联络。建立健全服务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投诉处理机制,切实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非公经济人士中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用,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政府改革、社会发展等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有分量的提案、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决策参考,为非公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对行政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

三要强化体制机制创新。要制定政商交往准则,给政商交往提供一张“明白纸”,明确政府和企业哪些应该为、哪些不能为、哪些必须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制度化、经常化的政企沟通机制,实现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让政商关系在“清”的前提下“亲”起来。推行党政领导、相关部门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健全完善重点企业挂钩帮扶机制。要强化监督问责机制,将如何处理政商关系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让为政者在制度机制的阳光下行使权力、担负责任。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评价体系,对列入样本的企业家进行综合评价,促进他们讲真话、说实情、荐真言。要坚持惩处与保护并重,鼓励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推动广大干部形成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有为、勇于担当的氛围。建立容错机制,把干部在先行先试中出现的失误与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旗帜鲜明地保护锐意进取、作风正派、有作为、敢作为的干部。

(一)以效为先,推动营商环境科学发展。

一是推行多种举措,实现降本增效。通过52项行政审批事项流程再造,平均每项为企业节约成本近200元。部分需要抽取专家的事项,专家聘请费用全部实行了政府购买服务,不让企业出一分钱。申请人有“一照多证”的办理需求时,为降低申请人前期准备成本和行政成本,提高踏勘工作效率,将多次踏勘任务合并为一次,实行“多勘合一”。

二是推动“一业一证”,破解发展难题。为破解企业准入不准营、办多证等问题,进一步降低政府干扰,推动企业自主发展,按照《省加快流程再造推进“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以“证照同办”“证证同办”等改革成果为基础,积极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将一个行业“以部门为中心”的单个事项审批,变为如今“以企业为中心”的一张许可证,实现准入后“一证准营”“拿证即开业”。例如,药店行业的行政许可法定时限为65个工作日、承诺时限为17个工作日,通过“一业一证”改革,只用3天时间即可拿证,比法定时间提高97%,比承诺时间提高82%。

三是坚持特事特办,助企复工复产。为破解疫情期间企业发展难题,我们确立了凡是涉及疫情防控相关产品的审批事项,一律开通绿色通道;凡是能网上申请办理的事项,一律免费邮寄材料,线下不再办理;凡是能容缺受理的事项,一律容缺受理;凡是能压缩审批流程的事项,一律对审批人员充分授权,加快内部流转的“四个一律”保障举措,最大限度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便利。例如,受疫情影响,湖北格林凯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满足1000多吨订单的生产,跨省落户,实现异地重生,为满足企业快速落地需要,我局加急办理审批手续,保障企业仅用十三天时间就完成从注册到生产,被新闻联播赞为“火神山”速度。

(二)以质为果,托举营商环境向上发展。

一是职权下放,开辟重点镇“绿色审批通道”。为更好促进乡镇驻地的企业发展,提高乡镇服务企业的主动性和权威性,使企业办事实现“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的工作目标,我局结合重点镇建设,按照“依法下放、权责一致、能放即放、按需下放”的原则,拉出了项目立项、用地、规划、公司设立等首批30个大项80个子项的行政许可事项一次性下放重点镇,开辟重点镇“绿色审批通道”,让驻乡镇企业切切实实感受到改革所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是精准对接,打通企业“优质发展通道”。为全面加快企业建设进程,缩短企业落地周期,先后三次召开涉及15家房地产开发企业、重点工业项目企业座谈会,了解企业诉求,与企业精准对接行政审批服务11项;先后5次召开主管部门协调会,集中开展业务研讨会20余次,解决企业开办、服务链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5个。

三是局长陪跑,建立完善“政企交流通道”。为准确掌握行政审批流程,检验改革成效,从群众视角着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行局长陪跑制度,以现场体验、陪同企业办理、跟踪企业问效的方式,及时发现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

(三)依法为本,推动营商环境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自身法治化建设,推进依法行政。着力建立程序意识、规矩意识,严格按照省一网通办和政务服务通用平台,实现线上无缝隙对接和帮办代办,做到线下无审批,全面建立我县依法审批环境。2019年我局组织40余人参加执法证考试,2020年将做到全员覆盖,所有在职、在编人员全部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并逐步推行持证上岗。

二是指导企业法治化建设,推进依法发展。我们不仅为企业送去便企惠企的好政策、好措施,同时也送去助力企业优质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利用召开企业座谈会、“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注册企业培训会等时机,多次集中开展法律法规知识普及活动,让企业发展始终保持在法治化轨道,确保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三是推行企业发展负面清单,推进快速发展。凡是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市场,放宽准入门槛,保证企业快速落地,切切实实让企业感到发展有希望、落地可作为。

(四)以商为重,促进营商环境协调发展。

一是实行“大受理模式”,让企业到一窗办所有事。专门建设行政审批大厅,建立形成40个大项、191个小项“受理标准一元化”,推行综合受理,建设形成“一个窗口、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次踏勘、一同出件”的快速审批通道,实现“进一门、到一窗、办所有事”。

二是实行“不见面审批”,让企业不出门办成事。按照“应上尽上、全程在线”的具体要求,推进“一网通办”智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将214个行政许可事项主项、382个实施子项纳入网上平台运行,形成全程电子化链条,“一网通办”率达到100%,让企业不出家门就能办成事。

三是实行“投诉受理机制”,让企业做推进改革的“主人翁”。通过座谈、走访等方式建立政企沟通平台,定期听取企业对改革工作的意见建议。在行政审批大厅设置专门吐槽找茬和投诉受理窗口,公开投诉受理电话,方便办事企业反馈意见建议,让企业参与改革,多提诉求,确立企业在改革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建立起与企业发展沟通的桥梁,着力为企业发展松绑解绊。

我局虽然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个别问题,需要在工作中继续强化责任担当,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政务服务还存在短板。目前,政务服务“一链式”办理链条还没有完全形成;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事项分领域内还难以实现“综合受理”,造成办事效率低,服务质量难以提升,群众和企业的体验感不强,整个政务服务事项中还存在个别服务环节超时现象。

二是降本增效不彻底,服务企业还不全面。企业在开办过程中,还不能做到“只进一扇门,开办全完成”,仍需要跑多个地方、多个部门。虽然企业登记已经实现了全程免费,但企业刻章、税控盘仍需要企业交费。

三是行业规划不足,审管不畅。由于缺少行业、部门规划,导致我们在审批过程中缺少审批依据,审管互动还不够顺畅,业务协同不够的情况依然存在,制约了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效率,也给群众办事带来极大不便。

四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存在问题。线上审批链条还未建成,落实线上大项目工改系统还不到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个别部门职能未划转到位,政务服务链条上的“三集中三到位”进驻工作未完全落实,无法真正开展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等工作,给企业带来推诿办、拖着办等困惑。

我们将紧盯问题短板,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补齐政务短板。按照“三集中三到位”要求,从政府层面加强调度,推动“一链式”办理模式,将服务链条上涉及的公安、社保、医保、公积金、银行、民政等关系到群众和企业切实利益的民生事项应进尽进,切实让企业和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二是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为新开办企业免费赠送包含营业执照、印章、税控设备、发票等在内的“服务礼包”;同时,全面梳理业务流程,转变帮办服务模式,以化繁为简、一目了然为目标,制作流程化、清单化、模块化服务指南,便于企业快办快结。

三是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尽快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多渠道听取各方面意见及建议,通过企业评、第三方评、申请人当面评、背对背评等评价机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倒逼工作人员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树牢服务为民、真情为民意识,让企业和群众不仅把事办成,还要办的暖心、舒心,最终实现让群众满意。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狠抓落实、担当作为,为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按照沧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扶贫脱贫攻坚、大气污染防治、优化营商环境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和《联动监督工作问题清理及典型案例》的精神,我县经梳理汇总,现对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抓好整改落实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1、行政审批局建设仍需大力推进,尚未做到全部“一趟清”和“不见面”审批,一网受理仍有局限。

2、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和帮扶力度不够,一些小微企业资金短缺,运营困难。

3、政务大厅和税务大厅运转仍需规范。

5、营商环境评价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公平竞争审查机制、人力资源供求指导目录、定期向同级人大报告优化营商环境机制尚未完全落实到位。

6、政务大厅应该进驻的审批事项还没有完全进驻,税务大厅窗口办事效率仍需提高。

7、还没有在政务大厅、宣传媒介等平台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投诉方式和举报电话。

对涉及优化营商环境问题,我县结合“双创双服”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把优化营商环境存在问题整改落到实处。

(一)行政审批局建设仍需大力推进,尚未做到全部“一趟清”和“不见面”审批,一网受理仍有局限问题。

与金融机构合作,正在跟软件公司定制自助一体机,自助一体机将整合身份验证、人脸识别、资料填报、电子签名、提交审核、证照打印等多个功能模块,可以完成市场主体全程注册申请操作。

自助一体机的运用是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不见面审批”和“最多跑一次”的创新举措,自助一体机上线运行将实现线上线下咨询不见面,受理办理不见面,取件不见面,凭身份证就近打印营业执照,推动政务服务更加智能、透明、便捷,从而提升办事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提升了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便利化程度。

(二)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和帮扶力度不够,一些小微企业资金短缺,运营困难。

严格按照项目申报通知要求,协助多家企业共完成8个技改项目录入“省千项技改项目库”工作,积极协助工业企业申报技改项目,争取专项资金支持。

(三)政务大厅和税务大厅运转仍需规范。

实用破坏和影响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大全(18篇)篇十八

(一)思想认识不够。特别是基层单位一线人员,还不能充分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不能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营商环境工作只是简单的完成各项指标任务。今后,我们将加大对基层一线人员的考核和领导,全面提高对营商环境工作思想认识。

(二)创新意识不强。全系统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只是以上级安排为主,不能创新的出台一些具体措施,创新的思路还不够宽阔,层次还不高。今后,我们将加强学习培训,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全面提升我局营商环境水平。

(三)工作机制不全。由于征管体制改革刚刚落地,市局营商环境领导小组也刚成立不久,各项工作机制还不健全。我们将迅速健全营商环境各项工作机制,从职责、制度、考核、指标等方面全面进行规范。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培训计划还可以帮助企业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员工,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二、配合上级做好各项工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言传身教,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影响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习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写好自己的实习心得
通过读书心得的写作,我们可以让自己对所读书籍的印象更加深刻和持久。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前辈们的军训心得范文,希望能对大家在写作中提供参考和指导。同志们:很高兴参
学习总结是对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的一种总结和反思。学习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人在写学习总结时遇到困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学习总结范文,供大家借
9、竞聘报告的撰写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整理和梳理自己的个人素质和职业发展规划。在下面,我们将给大家介绍一些实践报告写作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一篇
活动策划需要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准备,要考虑到活动流程、场地布置、物资采购等方面的细节。调研方案的质量对于调研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一些优秀
感恩是一种责任,能够让我们更加关心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如何培养感恩的心态,让我们拥有更为幸福的人生?这是一些普通人的感恩总结,他们用平凡而真挚的语言,表达出
军训总结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军训对我们个人和团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下面是一些教师总结的典型案例,希望能给您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
学习心得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宝贵财富和经验积累。接下来,让我们一同阅读一些精心整理的读书心得,共同领略书籍带来的智慧和启示。近年来,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
教师总结是一种专业素养的展示,让人们看到教师的成果和价值。教师总结范文四:如何打造具有个性化特色的课堂姓名:大学生个人简历网性别:男出生年月:1988年6月工作
辩论是一种民主和平等的交流方式,通过公开和平等的辩论,可以让不同的声音被听到。辩论时,要注意站在自己观点的立场上,但也要注重思考和评估对方的观点。以下是小编为大
申请奖学金时,我们需要通过奖学金申请书来向评审委员会展示我们的独特性、能力和价值观,以争取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支持。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党员转正申请书,小编整理了
教学反思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实习心得,希望可以给大家在撰写实习心得时提供一些灵感和借鉴。20__年7月份,我参加了
编辑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稿而进行的必要步骤。是否有一些常用的编辑工具和软件可以提高编辑效率和质量?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编辑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
通过写培训心得,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以下是一些精选的读书心得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不同书籍的解读和思考方法。想了又想,我还是决定先炒茄子,
进行职业规划可以提前设置自己的目标和计划,这样在职业发展中能够更加明确方向和努力目标。下面是一些学习计划的要点和要素,希望对大家制定学习计划有所帮助。
劳动仲裁申请书应当包括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争议事由、证据材料等相关内容。在下面的留学申请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的独特性和发展潜力的展示,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
营销策划不仅仅是满足销售额和市场份额的增长,更要注重品牌建设和长期盈利能力。借鉴以下项目策划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进行项目策划和管理。为切实做好我院20x
欢迎各位来到本次活动,今天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演讲。总结要客观回顾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或学习,不应带入个人情绪。这些总结范文的选取都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希望
发言稿是在特定场合发表演讲时所准备的书面稿件,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思路和表达观点。发言稿的结尾要简洁明了,可以总结观点,呼吁行动或留下深刻的印象。"社会公平
自我总结是对自己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的改进和调整的反思,以期实现更好的发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质量月总结的精彩范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思考。根据市卫生局双
劳动仲裁申请书是劳动者向劳动争议处理机构提起仲裁请求的正式文件,它是劳动者维权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劳动仲裁申请书,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处理机构详细陈述自己受到的
经典作品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不竭的魅力,它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依然能够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在总结中,我们可以引用经典作品中的经典语句或对作者的思想进行回应和
赠与合同一旦成立,双方即进入了义务主体的地位,应当遵守合同的约定。请点击下面的链接,了解更多关于承包合同的相关知识和案例。——泰尓弗分院书画风采展览作品征集为进
教学反思是一个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的过程,有助于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请大家参考以下这些军训心得范文,借鉴其中的好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读书心得是对读过的书籍内容、作者观点等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这里有一些写得不错的培训心得样本,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
开题报告是研究者对课题进行科学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的重要环节。以下报告范文是经过精心筛选和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工作认真负责,研究技术,无论
离婚申请书是一项法律程序,需要详细陈述夫妻双方的婚姻状况和离婚原因。以下是一些成功低保申请者的经验分享和申请书范例,供大家参考写作。敬爱的党组织:您好!我志愿加
导游词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游客对景点的兴趣,让他们产生愉悦的旅游体验。那么我们如何写一篇引人入胜的导游词呢?下面给大家分享几个撰写导游词的要
申请人在起草劳动仲裁申请书时,应当充分考虑各种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争议,确保申请书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助学金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在你的申请中起到一些参考
在完成整改工作后,编写一份整改报告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教训。下面是一些实例报告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1、理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和挑战。怎样克服拖延症,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和决策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令人感动和思考的
通过写学习心得,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从而提升学习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见的工作心得写作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比赛是一种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比拼来吸取经验和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比赛经验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这个庄严而喜庆的时刻,我代表组织委员会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总结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对我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
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优秀培训心得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监
辞职申请书是一个向雇主递交的书面文件,用于表达辞去工作的意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助学金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示。尊敬的x县教育局领
一分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分钟的修改,能够让文章更加精炼和准确。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一分钟总结经验分享,欢迎阅读。第一篇: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
军训心得是对军事训练中所接受的军事理论、战术技能等知识进行总结和探讨的一种思考,它对我们未来的军事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军训心得范文,仅
党员转正申请书是党员在党内发展阶段中,向党组织提出转正请求并展示自己党性修养的一种书面材料。以下是一些离婚申请书的范文,供您参考。尊敬的领导:您好!我是x镇x合
岗位职责是为了明确员工在具体岗位上所需承担的工作任务和责任而制定的说明文档。在履行岗位职责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关键问题,如如何准确理解和执行岗位职责,如何
通过写工作心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经验。以下是一些读者写的读书心得,它们对书中的主题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论述
一个好的开场白可以打破尴尬,拉近与观众的距离。面对当前的挑战,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根据要求,随机拿取一条第一部分的句子:欢迎各位来到今天的活动,我
军训心得是对参加军训期间所体验到的思想、情感、学习等方面的感悟和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习心得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在
经典总结能够帮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感受人间真情的温暖。学习经典作品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结合当代社会发展变革进行思考和探索。经典作品中的经典语句,让我们回味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心得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让我们一起来
写一份培训心得是对自己培训过程的一次回忆和总结,也是对自己能力和潜力的一次发现和认识。这里有一些关于培训心得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智慧工厂作为工业领域的新兴
入党申请书应该准确、客观地描述自己的个人情况和党性修养。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辞职申请书模板,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对您的辞职申请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矿领导:由于我矿产
工具/原料能装微信的智能手机微信方法/步骤1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或者直接关注“星罗快递查询”2想星罗快递查询发送快递编号3成功工具:点击下载微信实际上你只要关注
读书心得是自我思考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书籍中的内容,并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在以下是一些引人深思的读书心得案例,希望可以给大家在写读书心得时提供些许灵感
军训心得是对军训期间遇到的问题、困惑和体验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读书心得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启示。
拓宽岗位职责可以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岗位职责的清晰度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管理工作时间和资源。如果你对某个岗位的职责描述不清楚
通过了解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路径,希望能够在公司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接下来是几篇经典的入党申请书,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指导
贫困申请书是贫困人口实现自我价值和获得社会帮助的有效途径,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支持。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一些成功的贫困申请书示例,希望能给你写
整改报告是一种高效的反思工具,能够帮助我们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和能力。这里有一些辞职报告的实例,它们涵盖了不同行业和经验背景,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
典礼的历史渊源悠久,不同文化中的典礼形式各异。典礼的礼仪和仪式要遵循传统和规范,给人一种庄严和严肃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汇集了一些成功典礼的幕后故事和背后
邀请函是邀请方邀请用的文书,那么怎么来写调研活动邀请函呢?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xxxx公司领导:由于我方工程投标项目的需求,特邀
社区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在社区工作中的表现和成果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参考以下总结范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经济师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为企业提供经济分
遵守规范和格式要求,是编写条据书信的重要一环。对于一些重要的事实或数据,可以使用图表、表格等方式来展示,增强说服力。在此分享一些条据书信的成功案例,希望对大家的
在职场上,我们会面临各种挑战和机遇,而就职则是我们应对这些挑战和抓住机遇的方式之一。就职的关键是要做好充分的职业规划。在职场上成功就职,写好求职信和简历是至关重
学期总结是一个评估自己学习效果和发现问题的好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期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第一条为迅速、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并尽早予以防范,确保档
祝你生日快乐,愿这一年充满喜悦和成功!激励自己不断前行,从这些励志文案中寻找灵感和动力。当一口气读完韩寒的《杯中窥人》后,不禁拍案叫绝。在文中,韩寒将一个人出生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深入思考学生学习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读书心得的写作,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解读这本书。今天下午,全体教
培训心得的撰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分享自己在培训过程中的学习和成长。经过精心挑选,现在为大家呈上一些精彩的培训心得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制定读书计划可以让我们有计划地学习和阅读,避免盲目和漫无目的地进行阅读,从而提高学习和阅读的效果。下面是一些专家对职业规划的建议,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典礼有时也被用于纪念和回顾历史事件或重大成就。在典礼中,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流程,以确保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下面是一些典礼总结的写作技巧和要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
宣传语应该具备吸引眼球的特点,让人们对公司感兴趣。公司宣传语的语言要通俗易懂,能够与不同年龄、文化背景的人产生情感连接。创造美好生活,从我们开始。这次谈话,是一
实习心得不仅是自我反思的一种方式,也是向他人展示自己职业素养和能力的重要材料。《实习收获:感悟自己与职场的契合》市教育局组织部分幼儿园长参加了xx名园学习与专家
通过发言稿,我们可以清晰地将自己的思想表达给听众,引发他们的共鸣和思考。发言稿的结尾部分应该简明扼要地总结演讲的主要内容,并以一些强调性的语言来激发听众的思考和
非常荣幸地欢迎各位的到来,感谢你们的鼎力支持!在欢迎词中可以适当配合肢体语言和表情,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欢迎词样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
大学规划是为了帮助学生设定目标、拓宽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计划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参考
军训心得书写清晰明了,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自己的思路和观点,增强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些学习心得范文汇集了各行各业的智慧和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视野。
工作心得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工作成果的总结和回顾。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实习心得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近日,我参加了由教育部组织的教材
每年都会开展征文活动,以激发大家的写作热情和创造力。征文要注意结构的合理安排,包括引言、论点和结论等部分。以下是一些创意独特的征文范文,相信会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
承包合同的签订需要各方充分沟通和协商,确保各项条款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若您需要签署保密协议,可以参考以下范文,便于起草和修改。法定代表人:柳斌住所:襄阳市前进路金
环保标语可以通过简洁明了、易于理解的方式有效地吸引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环保标语的表现力?下面是一些独特的环保标语实例,这些标语通过简练的语言传
范文是指在某一领域或某一类型写作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作品。针对范文范本的写作,我们首先要明确写作的目的和对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系列优秀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
党员转正申请书是党内规定的一种重要材料,用于党员自愿申请转正的书面表达。以下是一些成功转专业申请者分享的经验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司备案登记《中华人民共
学习心得的写作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让学习变得更有意义和效果。以下是一些学习心得的实际案例,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启示。对于包装设计报告册这一课程,我感到非常
阅读一本好书后写读书心得,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分享给他人。教学反思范文10:经过本次教学反思,我认识到自己在评价学生作业和考试方面存在一些主观性和不
在游戏策划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游戏的设计,以使之更符合玩家的喜好和体验需求。通过以下的一些成功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营销策划在实际操作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辞职报告可以是正式的公文形式,也可以是邮件或纸质信件的格式,但无论哪种形式,都要注重文字的得体和礼貌。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开题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奖学金申请书是对个人在学术和社会方面成就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正式书面材料,它可以展示申请人的能力和潜力。若您对劳动仲裁申请书还不太熟悉,不妨参考以下范文,从中汲
在进行知识点总结时,我们可以采用图表、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工具来帮助整理和表达知识。小编为您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的教师总结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段一:引言(200字
运动会即将开始,让我们一起为激情而来!如何在宣传过程中引起运动员和观众的共鸣,打造出一个温馨而亲近的运动会形象,值得我们深思。感受运动会魅力,从这些宣传范文中找
读书心得的撰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整理和理解书籍中的内容,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写读书心得还在苦恼吗?不要担心,以下是一些范文,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一些灵感。
学习心得是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方法和经验的总结和归纳,它可以帮助我们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果。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学习心得了吧。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军训心得范文
通过写学习心得,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下面是一些写得很不错的培训心得示范,供大家参考借鉴。文章来源课件www.5yk公文语文研讨
军训心得是一次珍贵的经历,通过它,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军队的训练体系、组织结构和使命任务。希望以下这些培训心得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促进大家在学习中的进
即兴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开拓思维的边界。针对即兴表演,我们可以通过提前准备和练习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即兴能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的即兴表演作
尊敬的各位家长:您好!虽然再过不久便是今年的暑假却也要重视学生的发展才行,假期里学生的安全与学习方面的问题永远是我们关心的,也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家长在家认真督促
提纲可以让我们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更好地组织和展示各个方面的信息。在初步搜集素材后,我们需要对素材进行分类和排序,将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分组。以下提
各县(区)委、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景区,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进一步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切
办公室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我们合理安排工作顺序和优先级,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工会工作计划是指工会组织根据工会会员的实际需求和工作情况,制定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工作安排
写报告范文时,我们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我们的观点和论证过程。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了一些实践报告的典型范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和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一种社会状态。5.深入开展各项促进民族团结的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和支持的良好氛围。构建团结稳定的社会,离不开全体中国
理想不仅是一个人个人发展的追求,也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如何实现理想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规划的问题。理想不仅是一个人的追求,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体现,下面是一些具有社
入党申请书是考察党员入党资格和政治觉悟的重要依据和证明材料。以下是一份较为完善的劳动仲裁申请书,供大家在起草自己的申请时进行参考。尊敬的`领导:您们好!中秋将至
辞职申请书的撰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公司和同事负责的表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低保申请书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总工会、市教育局工会:为了更好地维护
环保行动能够有效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如何与他人分享环保知识和经验?下面是一些环保实践的范例,供大家参考。为确保我项目部高处坠落事故发生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