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古诗三首心得体会大全(18篇)

时间:2023-11-01 作者:雁落霞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个人在某个时间段内经历、思考和成长的总结和概括,它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和反思自己的经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帮助。

2023年古诗三首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讨论懂得诗人看不清庐山真面目的原因。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4、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通过朗读、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题西林壁》这首诗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上中。”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背诵第一首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懂得诗人看不清庐山真面目的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读,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学习读诗句的押韵。

过程:

一、 导入:

生背已学古诗,并及时指导语气。

二、 新授:

1、 生介绍作者苏轼。

2、 指导学习古诗的方法。

(1) 边读诗边注意字的读音,注意读诗的韵味。

(2) 对照注释或和同学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讲古诗的意思,其它同学补充。

3、 体会诗意理解诗人看不清庐山真面目的原因。

4、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古诗。

5、 作业:背诵并默写《题西林壁》。

预习下两首古诗。

反思:通过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学古诗的方法,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基本达到目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读古诗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利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自学古诗。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背诵昨天学习的古诗,并说出大概意思。

二、 新授:

1、 你们还记得昨天我们是怎么学习古诗得吗?

2、 看注释自学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也可小组合作学习两首。师及时到各组点拨。

3、 一生试讲,其它学生补充。

4、 结合诗句说说这两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 小组交流。

6、 汇报,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7、 用你喜欢的方式背诵古诗。

作业:背诵并默写这两首古诗。

反思:自己学习古诗,方法得当,理解也较深刻。

2023年古诗三首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讨论懂得诗人看不清庐山真面目的原因。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4、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通过朗读、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题西林壁》这首诗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上中。”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背诵第一首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懂得诗人看不清庐山真面目的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读,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学习读诗句的押韵。

过程:

一、导入:

生背已学古诗,并及时指导语气。

二、新授:

1、生介绍作者苏轼。

2、指导学习古诗的方法。

(1)边读诗边注意字的读音,注意读诗的韵味。

(2)对照注释或和同学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3)小组交流。

(4)指名讲古诗的意思,其它同学补充。

3、体会诗意理解诗人看不清庐山真面目的原因。

5、作业:背诵并默写《题西林壁》。

反思:通过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学古诗的方法,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基本达到目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读古诗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利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自学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背诵昨天学习的古诗,并说出大概意思。

二、新授:

1、你们还记得昨天我们是怎么学习古诗得吗?

2、看注释自学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也可小组合作学习两首。师及时到各组点拨。

3、一生试讲,其它学生补充。

4、结合诗句说说这两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小组交流。

6、汇报,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7、用你喜欢的方式背诵古诗。

作业:背诵并默写这两首古诗。

反思:自己学习古诗,方法得当,理解也较深刻。

2023年古诗三首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三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

1.读懂两首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体会古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导入  新课。

(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

今天,我们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游园不值。

二、检查预习。

请问读熟的同学有多少?这首诗读懂的又有多少?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的时候用心体会、琢磨、看谁读得不但正确、流利,而且还体会出诗歌的感情,能读好古诗。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好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朗读比赛、评议,反复朗读古诗。

(2)不好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景,体会着把春天的美景读出来,通过评议理解重点的词句。

3、教师示范读书,引导学生评议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同?(重点指导:情绪饱满、气息畅通)。

4、学生再次练习读书,争取超过老师读的情况。

5、指名学生读书,引导男、女展开比赛读书。

6、总结:通过我们多遍读书,有的同学已经把诗的意境读出来了,有的同学读的感情还差一点点,不要紧,大家一会儿还有机会,一会儿我们再练习着读书。

四、感受情境,语言描绘。

1、通过我们多遍的读书、体会、揣摩,大家肯定有许多想法,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和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理解到的诗句的意思,也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讲一讲。

2、学生分组交流。

3、指学生汇报:有谁愿意讲讲诗句的意思?

(学生回答之后请同组的同学互相补充,其余的小组展开评议)。

五、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展开想象,诵读全诗。

1、诗人不是画家,但是用了28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2、在整首诗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句子?为什么?

3、再次诵读古诗,力争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的进步。

4、下面我们都做小诗人,不拘形式地练习背诵古诗。

六、适当扩展,学习古诗。

1、请大家看材料——《绝句》,这也是一首描写春日景色的小诗。

2、同学们可以通过多读、多揣摩的方法,反复练习读古诗,看谁用最段是时间就能够把古诗学会!(学生自学古诗)。

3、大家读书真认真!下面我们人人都做小老师,把自己感受到的内容给同组小伙伴讲一讲、读一读、说一说。大家也可以另外选择自己喜欢的同学结合成小组,或者是和老师组成一个小组咱们一起共同学习、交流。

4、各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5、检查学习效果。

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形式,到前面展示一下自学习成果,可以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汇报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互相补充、评价,理解古诗的意思,读好古诗。

6、现在谁能把这首读出感情了?学生诵读《绝句》。

8、放录像,学生欣赏。

9、现在,你最想朗诵的是哪一首古诗?就请你站起来背诵!如果你认为古诗不足以表达出你此刻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心中最想说的话。

10.师总结:今天我们赏析了古代诗人笔下描写春光的佳句,使得我们大家顿时觉得我们的生活中春意盎然!课下请大家继续收集有关古诗或者创作赞美春天的诗歌,下次我们的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就是召开《春之韵——诗歌朗诵会》。

第二课时。

一、导入  :

1.请学生自由谈谈自己学习古诗的感受。

2.多媒体显示《小池》,由学生补充后两句。说出诗人是谁。

b)播放荷花视频。(诗人杨万里非常喜欢荷花,看到鲜嫩的小荷叶赋诗一首,面对西湖满池的荷花,他也写下了一首优美的诗。这节课我们首先欣赏这首诗。)。

二、赏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a)出示诗题:谁能说就这个题目说点什么?或者说说你从这个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晓:早晨。)。

b)显示全诗,播放范读。

c)听了范读,大家想不想也读一读?(齐读)。

(过渡:老师要问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大家一定都说不错。要正确评价,先得理解意思。)。

d)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e)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问题,大家讨论。

f)读诗和读一般的课文不一样。诗不光要理解意思,更要感悟意境。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范读,一边展开想象。

(过渡: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西湖就像镶嵌在杭州城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唐代就远近闻名。刚才的诗中,杨万里描绘的荷花胜景仅是西湖美景的一个侧面。同学们课前也查阅了西湖的资料,来给大家简要地说说。)。

三、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

a)学生简要介绍西湖的资料后,播放西湖美景图片和视频。

(过渡:美丽的西湖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吟诗作画赞美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任杭州知府,在任期间,常游西湖,也留下了许多吟咏西湖的诗篇。)。

b)解题:谁读懂了题目?

c)朗读全诗。

d)诗中描写了西湖上怎样的景色?有不理解的,和同学讨论一下。

e)这首诗中最有名的是哪两句,你知道吗?你能说说它好在哪里吗?

f)先听范读,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范读录音比一比。

四、比较赏析:

a)学生小结:学习要学会总结。谁能小结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b)多媒体显示两首诗,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内容、写作技巧、结构、修辞手法)。

c)学了这两首诗,对你今后的写作有何启发。

五、作业 :

从这两首诗中选择你感兴趣的一首画一画,或者编一个小故事。 。

板书设计 :                。

莲叶无穷碧       西      水光潋滟(好)。

荷花别样红       美     山色空蒙(奇)。

淡妆浓抹总相宜。

2023年古诗三首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四

教学内容:

生字教学,预习古诗,学习《墨梅》,悟出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

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出示课题,导入  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三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冕、郑燮和于谦。。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千锤万凿焚烧乾坤。

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划下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墨梅》。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d.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3、朗读全诗。

4、总结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 :

1、背诵《墨梅》。

2、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后两首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后两首古诗。

教学目标 :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知。

1、指名背诵《墨梅》。

2、汇报自学预习的情况。

(1)强化学习古诗的方法。

(2)询问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学习《竹石》。

1、了解诗人,理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理解诗题。(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的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首诗是题写在他画的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2、抓字眼,明诗意。

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定: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

破岩:山岩的裂缝处。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碎的山岩之中。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劲:坚韧不拔。

任尔:随你。人,任平。尔,你。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的磨难仍然坚挺,不管你从何方刮来什么风。

这两句进一步写出了恶劣环境对劲松的磨练以及它不屈不挠的精神。"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无数的磨难,恶劣的环境。面临着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3、想意境,悟诗情。

(1)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哪种植物?你喜欢竹子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2)诗人喜欢竹子吗?为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3)以诗人的身份,怀着对劲竹的敬佩之情朗诵全诗。

三、学习《石灰吟》。

1、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

《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所做。

2、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3)想意境,悟诗情。

a.诗人写的是石灰,石灰有什么特点呢?(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c.诗人用什么方法写出这种深情厚谊呢?(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d.朗读全诗。

四、总结复习。

1、分组朗读三首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用什么样的感情读?(语调停顿、语速都应该以据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而定。)。

(2)练习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评读。)。

五、作业 。

1、朗读背诵古诗。

2、运用归纳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选择一首古诗,试着自学。

附:板书设计 :

2023年古诗三首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五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高山.(学生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

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第二课时。

乐调情。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

10.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议深情。

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记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学生练写.

2023年古诗三首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六

一、教学目标 。

1.通过阅读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有韵律的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后查字典、辞典,了解诗句意思,并能背诵。

二 、教学过程 。

1、导入:今天我们学另一类体裁,乐府诗《卖炭翁》(板书课题)。

3、简介白居易 。

4.听老师读古诗,要求学生边看课文边认真听。 。

5.串讲古诗(讨论式) 。

指名读诗的前一段(读时要求读准字音) 。

问: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

问“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 。

为什么这样写? 。

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

6、教师小结归纳:(主题思想,先让学生根据板书说一说) 。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写卖炭翁老人的贫穷艰辛。

7、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

8、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赤日炎炎》,通过阅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学习古诗。

赤日炎炎。

宋代民歌。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1、字意:

题解:这首民歌摘自《水浒传》。标题为选入教科书施加的。

焦:枯死。

汤:热水。

王孙:指贵族子弟。

2、诗意:

火红的太阳如火焰在燃烧;

田野里的庄稼在烈日暴晒下,有一半苦枯死了。

农夫的心里十分焦虑,好似有一锅开水在煮烫一样;

而公子王孙毫不在意,仍然悠闲自得的摇着扇子。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4、练习背诵。

二、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进行扩字练习。

(2)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伐、裳、堪”的写法,注意不可以多画或者少画。

|三、作业:

1、背诵《赤日炎炎》。

2、写生字。

2023年古诗三首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七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

4、能熟练运用学古诗的方法学习本课。

二、教学重点  。

解诗意,悟诗情。 。

三、教具准备 :挂图,幻灯。 。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方法:谈话法,朗读法。 。

第一课时 。

教学过程 :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三、学生自主学习,师相机引导。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老大:年老。 徒:徒然  ……。

[赏析]: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 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板书:

朝露----日希。

生光辉-----华叶衰            珍惜时间!

东到海-----复西归?

不努力-----徒伤悲!

四、谈体会,读古诗,联系实际,试仿作最后两句诗。

第二课时 。

教学过程 :

一、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二、学生自主学习,师相机引导。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 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三、交流,质疑。

四、学习《出塞》。

出塞 。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五、布置作业 。

我们学校响应我的“号召”,全面减负,我这篇教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大家看是不是更简而更精。多多指教!!

2023年古诗三首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八

1、 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激趣导入。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学生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

释题,简介背景。

1、 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2、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 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尽:完。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

2、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 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示教学挂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板书诗题)。

自由吟读。

1、 学生边渎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

1、 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所以诗人不说它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壮阔的山水,只因是遥看,所以才像“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举从一只白银盘里安放一颗青螺来看,就是一件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了,再用它来比喻洞庭湖中屹立着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景象缩小成陈设在几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引导赏析。

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手法。

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交流课外积累。

1、 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

2、布置课外作业,继续去搜集。

3、下节课(或者语文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二课时 忆江南。

复习导入。

读课文,理解内容。

1、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

2、 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3、指名看图说出意思。诵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4、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人舒缓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和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2023年古诗三首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九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沂。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王维留给大家的印象恐怕非常小清新,然而,这首诗多么霸气。送人也不怎么伤心。想念你,就让弥漫在江上的一片春色送你回家。

淮中晚泊犊头。

唐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这首诗要写的是晚上停船后看到的景象,却从白天开船时所见写起。因此前两句里人是动的,平野与幽花是静的。到了晚上,船停了,人就静了,白天的阴云化作一阵暮雨,催趁得潮水不断上涨。这诗四句,就像把时间片段拉扯开来,变成两个动静变换的镜头。虽然全是写景,但我喜爱“满川风雨看潮生”的气势――写春天的诗,很少有这种把手一背,头一昂,留下一个潇洒背影的气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古诗三首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十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并不遥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情。三个地名是理解诗句的基础,“只隔”有助体会诗情,“绿”是谢谢用词的范例。《秋思》是叙事抒情,借助寄家书适当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临行又开封”是个教学生长点。如果说,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杀的秋风引起,诗人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它融写景、叙事于一体,是一首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一程”、“一程”,“一更”、“一更”的理解有助加深诗歌意境的体会。“故园无此声”意味无穷,是个有力的生长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3.通过对三首古诗词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重点字词的品读,学习古诗词用词的确切性。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习两首古诗《泊船瓜洲》和《秋思》。

第二课时:学习词《长相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1.出示几句古诗,读读,说说这些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表达的?(思乡情:写景、叙事)。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少一人。

2.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词句,是如何表达的?

3.出示单元阅读目标:阅读课文的时候,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1.自读,要求:逐句理解古诗,不理解的打上“?”。并想想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2.同桌交流,讨论疑难。

三、全班交流,适当点拨。

1.明确两首诗表达上的不同:写景抒情与叙事抒情。

2.交流词句理解上的疑难,然后解释整首诗。

3.教师点拨,深入理解古诗意境。

《泊船瓜洲》。

1)简笔画地理图,理解“京口、瓜洲、钟山”之间的关系。

2)小讨论:“一水间”、“数重山”到底是远还是近?

教师补充杜甫再次再次赴京的背景资料。

3)一起学习关于“绿”的课后资料袋。

4)感情朗读,读出忧虑惆怅的思乡情。

《秋思》。

1)体会“又开封”的行动细节。

2)补白想象“意万重”。(我们都不是游子,却也想出了……漂泊在外的有子哦……)。

3)感情朗读,读出无奈为难的思乡情。

四、总结积累。

1.背诵古诗。

2.作业本1~5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默写古诗两首,同桌批改,订正。

2.小结表达特点。

3.介绍纳兰性德,引出《长相思》。

二、阅读整首词。

1.自主阅读,要求:逐句理解词意;想想这首诗词的表达特点。

2.交流:

1)明确:这首词是融写景、叙事于一体的。

2)“一程、一程”,“一更、一更”,有连续不绝的含义,写出了路途之遥远,行军之艰难,身心之煎熬。

三、研读“故园无此声”

1.补白体会“故园无此声”。

这里是怎样的声音,故园是怎样的声音?

2.拓展补白“故园无此  ”。(景、痛……)。

3.想象练笔:故园。

四、总结课文。

1.比较三首古诗词的异同。

题目 作者背景思乡缘由作者表现表达特点。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奉诏入京春意浓 追问明月 借景抒情 。

秋思 张籍客居洛阳见秋风寄写家书  叙事抒情 。

长相思纳兰性德 征旅途中 遇风雪辗转难眠 写景叙事抒情 。

2.背诵这一课,同桌交换。

3.完成作业本。

2023年古诗三首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十一

教学内容:学习《使至塞上》、《宿建德江》、《暮江吟》。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3、认识课后三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借写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本课教学1课时。

教学流程;。

本课阅读要以感情朗读和欣赏为主。

一、学习《使至塞上》。

1、生自读古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读,注意纠正读音。

3、师介绍作者及背景。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五言律诗。公元736年,吐蕃发兵进攻唐属小国小勃律(在克什尔北)。公元737年,唐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海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慰问将士,察访军情。这首诗作于王维赴边塞的途中。全诗共8句,这里只节选了4句。

4、生再读古诗。

5、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同桌互说诗意,在小组内互说诗意。

6、学生再反复读古诗,在读中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二、总结学习方法:先读通读顺古诗,再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最后再反复读古诗,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三、仿照上首古诗的方法,学习《宿建德江》、《暮江吟》。

四、学习古诗要抓住重点诗句加以引导,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五、指导背诵三首古诗。

六、认识“至、旷、瑟”三个字。

可以先在诗文中认识,然后单独拿出来,读音组词。

七、迁移练习:

在三首诗中任选一首讲一讲诗中描写的情景。

八、拓展练习:

找一些描写日月的古诗来读一读。

《皎皎空中孤月轮》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感受海上月出景色的壮观,体会课文中作者的联想,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认识课后的8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描写明月升起的段落中的想像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海上升明月的课件及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导阅读。

(一)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音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可以用以下问题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1、课文描写了怎样的一种景象?

2、 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三)学生读书汇报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运用不同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和作品产生共鸣。

读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用对比的方式体会课文中联想的句子。

二、积累内化 。

1、抄写描写景色的词语。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识课后的生字,读准注音。强调“簇、剔、皎”的读音。

4、练习 。

三、迁移练习:

观察月亮升起的过程,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四、实践活动:

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文阅读。

2023年古诗三首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十二

一、领悟学法,引导自学。

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形成学生自学能力的核心因素。五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了二十几首古诗,积累了不少的学习经验,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优势,借助预习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自学。

首先要凭借教材中的预习提示,联系学生以往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领悟学习古诗的大致方法进行自学:知诗人,解诗题;释字词,明诗意;赏诗境,悟诗情。

其次要向学生推荐有关的学习资料信息,如《中国古典诗词赏读》《中国古典诗歌名句赏析》等,引导学生除了依据课文中的注释资料外,还要利用工具书读懂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扩大阅读面,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预习中教师重在检查学生自学的水平,凭借课后的思考练习第1题检查学生解词释句的能力,并指导学生掌握古诗的特点,如诗句的高度浓缩,词序、句序的倒置等,同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二、创设情境,引导思考。

课堂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思维,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学生思维越活跃,学习效果就越好。诗歌语言高度精练的概括与文体跳跃性的特点,为读者留下许多情节空白,它是学生浮想联翩、思维自由驰骋的天地。因此,我们要掌握教材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领会诗句的意境,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江畔独步寻花》采用白描手法通过黄四娘家花丛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春天的景象。入情入境地体会诗人描写春天景象的心情,再让学生结合诗句说说春天的花、春天的蝶、春天的鸟这些景物的特点,一幅美丽的春光图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再让他们动笔画一画,分小组互相评一评,说一说,把思维活动贯穿于听说读写的训练之中。

《游园不值》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复杂的感情变化:满怀着赏花的希望访友,友人却因为惜春而闭门谢客,令人扫兴,虽然心里有点怪朋友,但能理解朋友的心情。诗人又觉得朋友对自家花园中的春色未免太爱惜了,但满园的春色又怎么能够被这柴扉关住呢?出墙红杏使诗人想象到园内美好的春光,心中顿时充满喜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情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友情、亲情展开联想,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深厚情谊。

三、品析鉴赏,引导吟诵。

诗的语言是构成诗歌意境的要素。对诗的语言的品析鉴赏,是诗歌教学的着力点。教学中,要引导凭借诗的意境咀嚼诗句,鉴赏诗的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主动性。通过反复的诵读,把诗的韵律、节奏及激荡其间的情感与情境结合在一起,让诗的语言成为有声的画面,进一步加深对诗的理解与感受。

《江畔独步寻花》开头两句中的“满”和“压”写出花开得多,把小路遮住了,把花枝压得弯下了腰。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深一层的品析:“满”体现了大地锦锈、春色四溢的景象;“压”让人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机,春的奋发精神。诗人把静态的花写活了,从而感受到诗歌语言的魅力。同样要抓住诗歌后两句中的动态描写“舞”与“啼”,“留连”与“自在”,引导学生品析、鉴赏诗人的独具匠心。

《游园不值》要抓住“一枝红杏”“满园春色”进行品析,学习诗人的表现手法,以小景传大景,实写“一枝红杏”,虚写“满园春色”,引起读者遐想,又寓情于景,给读者以哲理上的启发:美好的事物,是很难被外力所压制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引导学生品析鉴赏寄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诗的第二句写景,景中寓情,笔调欢快:柳如烟,花似锦,朋友所去之处是繁华的扬州,看着这美好的景色,想象朋友在扬州游玩的乐趣,诗人心里也充满了愉悦。引导学生品析诗的后两句,从一幅没有人物、只有水天一色苍苍茫茫的画面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深厚友情。这种情不是直抒出来,而是含而不露,借景抒情,从而不仅鉴赏到诗的人情美,景物美,而且感受到艺术美。

四、读写结合,引导练笔。

首先要在读中激情,以情激趣。学生经过反复品尝、吟诵,完全陶醉在诗的意境中,深深地受到诗人的感染,这时,会产生一种兴奋的情绪。教师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

其次要明确练笔的要求,引导学生把平时观察所得在小组中交流,拓宽思路,精心选择典型材料。

最后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古诗的表现手法,练习抓住景物特点写片段,如景物的静态、动态相结合的描写;以小景传大景、虚实相结合的写法;借景抒情,等各种方法。写后现场挑选典型片断交流评析,指导学生自改作文。

2023年古诗三首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的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教学重点:明诗意,背诗词,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品味诗句。

教学方法:边学边练,实时反馈。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1. 教师导入。

2. 学生表述,教师相机训练学生规范的表述:……是诗,……是词。

3. 教师过渡。

诗盛于唐,词盛于宋,所以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之说。什么意思呢?通俗一点儿说,就是唐朝的诗写得最好,宋朝的词写得最好。诗和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些我们先不谈,咱们一首一首地学,慢慢地就明白了。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4. 学生朗读,教师相机评点。

是否读正确了?注意“相”字的读音。

5. 运用反复手法,训练几个学生朗读全诗,教师横向评价。

诗味读得最浓的是谁?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诗。

6. 教师过渡。

7. 学生表述,教师相机。

(1)这种感受在诗题里边有没有表现?

(2)在诗句里有没有表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遍,着重注意“闲”和“厌”的解释。

8. 教师小结诗中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只有”一词的深意。

能陪伴李白的,只有一座无言的敬亭山。这句话当中的“只有”什么意思?只有,就是除了敬亭山,什么都没有!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有的只是眼前的青山,身边的孤独!

9. 教师过渡。

学了这么久,也不知道同学们学明白了没有,听老师说一段话,看老师说的是哪一句诗?教师引读:天上的鸟儿都结伴飞走了,不见了踪影;那一片白云,它也飘走了,只留下孤孤单单的我。这世界上能陪伴我的,恐怕只有眼前的这座敬亭山了。

10.训练学生看着课件反复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11.教师组织学生在朗齐诵诗歌,笔记,背诵、默写。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孤独。

只有。

第二课时。

《望洞庭》。

1. 教师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说过,《忆江南》是一首词,《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是两首诗。合在一块儿,我们就把他们称作“古诗词三首”,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首诗《望洞庭》。首先跟老师读一读这首诗。

2. 教师教读两遍,请两位学生读。

(1)教学生正确地朗读“和、磨”;

(2)叫学生正确地书写“庭、潭、螺”。

3. 学生齐读,教师训练学生说话,用三种方式介绍诗人“刘禹锡”。

诗人。

唐     刘禹锡。

4. 教师过渡。

5. 教师朗读,学生表述,教师要求学生逐一标画后,连起来说。

6. 诗中写了如下美景,分别是湖光、秋月、潭面、洞庭山水。

7. 学生齐读,要求读出画面的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所描绘的美好景象。

教师要注意在学生表述不清的时候,用课件、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反复表述:

月光融化在湖水里,平静无风的湖面,看起来像是一面没有打磨的镜子。遥望洞庭湖山水美景,真像是白银盘里放着一枚青螺啊。

8. 教师指出其中的两处比喻,引导学生体会刘禹锡的情感,并与《独坐敬亭山》相比较表达上的异同。

都是写景的诗,但抒发的情感不一样。《望洞庭》抒发的是内心的愉快,而《独坐敬亭山》抒发的是内心的孤独。

9.学生齐诵古诗,想象画面。

10.教师小结,学生笔记诗的意思,背诵、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写景          抒情。

望洞庭           愉快。

第三课时。

《忆江南》。

1. 教师导入。

2. 学生表述,教师讲述。

正因为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词又叫做“长短句”。长句短句交错出现,有一种特别的韵律美。跟老师一起读一读,介绍白居易。

3. 请一位学生读。

(1)书写“谙”;(2)“谙”的意思(学法提示)及常用的词“谙熟于心”;

4. 学生齐读,教师强调要读好、读懂“谙”。

理解一字,领悟一句。

学生:(1)用诗句表述;(2)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6. 教师小结。

7. 教师引读,有层次地训练学生反复表述诗的意思,加强对诗意的整体记忆。

江南好,                              。

那里的风景我从前是多么熟悉。          。

日出时,江边红花似火,                。

春天里,江水绿如蓝草。                。

怎能不让人常常想起江南呢?            。

8. 学生笔记,背诵。

9. 教师检查学生是否背到了诗,加强对诗的记忆。

10.教师小结:

(1)词牌和另两首《忆江南》;

(2)笔记;

板书设计:

忆江南——风景旧曾谙。

词又叫长短句,有词牌名。

2023年古诗三首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十四

汤显祖(明)。

欲识金银气,

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

无梦到徽州。

鉴赏。

《古希腊抒情诗选》中有一首小诗《幸福四要素》只有四句。其中一句:“第二是天生性情温和。”

当我这样开头,想起去年立夏,长夜走在徽州古城,高白墙与青瓦,深深的小巷,和温厚的灯光,念起:“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那时心情与现在截然不同,火急火燎的内心,大概是前半句的写照:“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总觉,极乱的心,到了这处地方,也从顺安然。虽然把握诗句序位乱了,但也把内心的焦躁浇熄。

幸福也许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有时却很难。不论汤显祖诗中的本意,但终觉立夏万物生长,都开始迅猛向前。

不论心境如何,关键读诗,读人,读事,天生性情温和去面对,大概凡事都有新面貌。

《山亭夏日》。

高骈(唐)。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鉴赏。

《夏居小院》。

院后春茶尖尖角,

树树李花映荷塘。

幼童檐下尝夏羹,

蟹行溪中称霸王。

鉴赏。

幼时生活在农村小院里,给了我最为珍贵的四季体验。开春至夏,院子后的茶园茶叶总是长的很好,尖角的茶芽不论在阳光下,或者雨里,感觉都在笑。院子里的老人们总要采摘的一芽一叶,制作成传统的晒青绿茶,农作时喝。

院子前有三个大池塘,方方正正的,池塘边的李树开花之时虽然不比“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景,却也怡情怡景。立夏之日,在屋檐下或者李树下尝立夏羹是不可少的。院里的孩子们尤其喜欢李树,天气热时爬树纳凉,到了六月里,整树整树的青李还没熟,就被吃的所剩无几。

池塘外,一条小溪与马路蜿蜒相依,小溪溪水清澈,小鱼小虾藏匿在溪水的石头下,水草里,蟹在溪中从来都横行无阻,堪称霸王。

一年四季中,夏季总是很短,短到感觉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令人难忘回味。

2023年古诗三首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十五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2.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课文并默写一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祖国灿烂的文化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体会青春易逝,时不再来,要勤奋求学的道理,克服嫉妒心理。

(四)美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珍惜美好年华,体味边塞风光的壮美。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的朗读每一首诗。

(二)难点。

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古诗,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三国”以后,魏国的第一个皇帝是曹丕,他有个弟弟叫曹植,十分有才干,曹丕十分妒忌,所以总想加害他。有一次,曹丕叫人把曹植叫到官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的话就杀他的头。曹植又气又恨,轻踱七步,吟出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七步诗》。

2.教师范读课文。

(二)交流自学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1.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持:用来(教师强调,与今天的意思不太一样。)。

羹:用肉或某做成的糊状食物。(这是古义,今天不太常用)。

漉:过滤。

豉:这里指煮熟的豆子。

以为:把……做成。(与今天意义不同)。

箕:豆秸。

釜:锅。

泣:哭泣。

2.试着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3.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三)归纳学生问题,集体讨论。

1.曹植写这首诗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教师引导: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曹植的这首诗是否另有所指,指的又是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比喻意义。比如,“同根生”指什么,“相煎何太急”又指什么,联系前边想一想,“豆”和“箕”又指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真正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汁”与后面的“泣”、“急”读起来并不押的,而古诗对韵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教师直接讲解:这是由于古今字音的变化引起的。“汁”在古代读入声,读音与“泣”、“急”很相近。)。

(四)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习期读。

(五)体会写法。

想一想,这首诗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再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六)背诵全诗,体会写法,内化感情。

(七)布置作业 。

背诵这首诗,向别人讲述这首诗的意思和有关它的故事。

第二课时。

(-)学习《长歌行》。

1.导入  新课。

“行”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我们曾经学过那首诗?(背诵《古朗月行》)今天,我们学一篇这样的诗歌叫《长歌行》。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

2.交流自学结果。

(l)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葵:一种蔬菜。(教师强调,与今天的意思不一样。)。

朝露:早晨的露水。

日晞:露水被太阳晒干。

阳春:温暖的春天。

德泽:恩泽,恩惠。

秋节:秋天。

焜黄:草木枯黄。

华:同“花”(这叫通假字,两个字的意思在这里是一样的。)。

百川:众多的河流。

复:再,又。

徒:白白地。

(2)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园中绿绿的葵菜叶上,早晨的露珠还在闪光。可是不久就会被太阳晒干的。温暖的春天广布恩泽,世间万物全都熠熠生辉。常常害怕秋天的到来,草木枯黄,花衰叶落。百川都奔涌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能往西流呢?少壮的时候不知努力,年纪大了只能白白的伤心。)。

(3)提出不懂的问题,相机点拨,指导学生解决。

重点解决: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景色,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什么?

这首诗与《七步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这首诗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4)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3.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二)学习《出塞》。

1.读课文,解题。

塞:关塞,边塞。你怎么理解题目?

简介作者王昌龄,唐代著名的诗人。字少伯,很有才华,曾中进士,擅长“七绝”,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今天学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

2.教师范读课文。

3.交流自学体会。

4.提出问题,教师归纳,集体解决。

(l)秦时明月汉时关:(学生理解不了。教师提示讲解)这一句应用了一种古修辞方法(“互文”),应当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也就是说,明月照在关塞上的景象,自秦汉一来,一直如此。

(2)万里长征人未还;表面意思是,万里远征的人还没有回来。实际上是说,战乱终年不止,远征的战士还没有返回家园。

(3)教师简介“龙城”“飞将”“胡马”“阴山”等词语。以利于学生理解这两句诗。

5.体会诗的意境。

(l)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战乱不断发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飞将军重出,救百姓于水火;这首诗意境深远,言少意多。)。

(2)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渴望出现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帅,巩固边防的心情。

(三)布置作业 。

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出塞》。

附:板书设计 。

长歌行。

葵露待日。

百川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以景抒情)。

但使……不叫(联想言志)。

2023年古诗三首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十六

教学内容:

生字教学,预习古诗,学习《墨梅》,悟出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

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出示课题,导入  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三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冕、郑燮和于谦。。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千锤万凿焚烧乾坤。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划下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墨梅》。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d.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3、朗读全诗。

4、总结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 :

1、背诵《墨梅》。

2、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后两首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内容:

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后两首古诗。

教学目标 :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知。

1、指名背诵《墨梅》。

2、汇报自学预习的情况。

(1)强化学习古诗的方法。

(2)询问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学习《竹石》。

1、了解诗人,理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理解诗题。(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的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首诗是题写在他画的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2、抓字眼,明诗意。

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定: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

破岩:山岩的裂缝处。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碎的山岩之中。

这两句诗中用了一个"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立根原在破岩中"表明了劲竹对生活条件并没有过高的要求,显示出它的生命力极强。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劲:坚韧不拔。

任尔:随你。人,任平。尔,你。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的磨难仍然坚挺,不管你从何方刮来什么风。

这两句进一步写出了恶劣环境对劲松的磨练以及它不屈不挠的精神。"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无数的磨难,恶劣的环境。面临着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3、想意境,悟诗情。

(1)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哪种植物?你喜欢竹子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2)诗人喜欢竹子吗?为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作者非常喜欢竹子。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劲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寓意十分深刻。这首诗借物喻人。通过咏诵立根破岩之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3)以诗人的身份,怀着对劲竹的敬佩之情朗诵全诗。

三、学习《石灰吟》。

1、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

《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所做。

2、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3)想意境,悟诗情。

a.诗人写的是石灰,石灰有什么特点呢?(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b.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c.诗人用什么方法写出这种深情厚谊呢?(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d.朗读全诗。

四、总结复习。

1、分组朗读三首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用什么样的感情读?(语调停顿、语速都应该以据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而定。)。

(2)练习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评读。)。

2、结合本课的学习,谈谈这两首古诗的写作特色。(这两首诗的特点是语言质朴,明白如话,没有华丽的词藻和雕琢的痕迹,但表现力极强,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诗意极浓。这样的诗是达到了很高境界的诗。)。

五、作业 。

1、朗读背诵古诗。

2、运用归纳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选择一首古诗,试着自学。

2023年古诗三首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十七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词的内容,理解诗词意思。

2、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情景,通过语言描述出来。

三、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渔歌子。

一、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

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三、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1.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2.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4.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5.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3.默写两首古诗。

2023年古诗三首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十八

我们赛教教的是,我选了后两首,并制作了课件,教学效果还可以。现在将教案传上来大家探讨。

教学目标 :

1.读懂两首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体会古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

1.请学生自由谈谈自己学习古诗的感受。

2.多媒体显示《小池》,由学生补充后两句。说出诗人是谁。

b)播放荷花视频。(诗人杨万里非常喜欢荷花,看到鲜嫩的小荷叶赋诗一首,面对西湖满池的荷花,他也写下了一首优美的诗。这节课我们首先欣赏这首诗。)。

二、赏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a)出示诗题:谁能说就这个题目说点什么?或者说说你从这个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晓:早晨。)。

b)显示全诗,播放范读。

c)听了范读,大家想不想也读一读?(齐读)。

(过渡:老师要问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大家一定都说不错。要正确评价,先得理解意思。)。

d)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e)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问题,大家讨论。

f)读诗和读一般的课文不一样。诗不光要理解意思,更要感悟意境。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范读,一边展开想象。

(过渡: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西湖就像镶嵌在杭州城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唐代就远近闻名。刚才的诗中,杨万里描绘的荷花胜景仅是西湖美景的一个侧面。同学们课前也查阅了西湖的资料,来给大家简要地说说。)。

三、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

a)学生简要介绍西湖的资料后,播放西湖美景图片和视频。

(过渡:美丽的西湖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吟诗作画赞美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任杭州知府,在任期间,常游西湖,也留下了许多吟咏西湖的诗篇。)。

b)解题:谁读懂了题目?

c)朗读全诗。

d)诗中描写了西湖上怎样的景色?有不理解的,和同学讨论一下。

e)这首诗中最有名的是哪两句,你知道吗?你能说说它好在哪里吗?

f)先听范读,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范读录音比一比。

四、比较赏析:

a)学生小结:学习要学会总结。谁能小结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b)多媒体显示两首诗,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内容、写作技巧、结构、修辞手法)。

c)学了这两首诗,对你今后的写作有何启发。

五、作业 :

从这两首诗中选择你感兴趣的一首画一画,或者编一个小故事。

板书设计 :                。

莲叶无穷碧       西      水光潋滟(好)。

荷花别样红       美     山色空蒙(奇)。

淡妆浓抹总相宜 。

相关范文推荐

    最热投资协议的法律规定(案例17篇)

    投资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以确保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请大家关注以下投资范文,希望能够为您带来一些有关投资技巧和策略的新思路。1.这些房屋通常都是由个

    最热门卫班长工作总结范文(17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转眼间20xx年即

    最新高级教师续聘申请书大全(17篇)

    申请书是对我们自身实力和能力的一次全面自我评估和展示。范文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但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和优化。尊敬的领导:我是旅游学院教

    实用林地出租协议书(模板16篇)

    在商务领域中,合同协议是保障交易安全和维护合作关系的重要文件。合同协议是合法约束双方行为的重要工具,能够保障交易的安全性。如何撰写一份合同协议,是每位商务人士都

    实用幼儿园交通安全教学教案(通用17篇)

    幼儿园教案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为教师提供指导和安排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下是一些经过实际教学验证的幼儿园教案,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

    实用借款合同简单范文(16篇)

    借款合同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金融监管政策进行签订,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保障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想要了解借款合同的一些范例和注意事项?请看以下内容。

    优秀审计人员个人总结报告范文(13篇)

    总结范文是自我反思和反馈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改进自己。如果您对以下总结范文有更好的补充和建议,欢迎积极留言和交流。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

    专业初中艺术心得体会(模板18篇)

    心得体会是对个人在学习、工作或生活等方面的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它能够帮助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想一想,我们是否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心得体会了呢?心得体会有什么好

    热门建党心得体会及收获大全(18篇)

    总结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过去经历的思考省略,有助于我们在未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看看下面,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深入浅出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帮助到你。第一段:引言(1

    2023年申请暂缓戒毒申请书(模板14篇)

    在实际生活中,申请书可以用于各种场景,如就业、入学、参加活动等。以下是一些精心挑选的更多申请书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法定代表人:黄建原,董事长。被申请人: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