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想法,拓宽我们的视野。征文要突出个人观点和思考,不要过于平淡和陈述性。【标题】《我的中国梦》 【内容简介】这篇征文通过作者自身的思考和观察,展示了对于中国梦的理解和追求,激发了读者对于中国梦的思考和思想进步。
博客经典美文篇一
医院的那几天,卓飞一下课就跑过来看你。你猜不透他在想些什么,他的表情看起来又别扭又奇怪。
听奶奶说,卓飞在学校可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哩,对人很热情,大家都很喜欢他。可偏偏一回到家,在你面前他就好像变了个人。这又成了一件让你想不明白的事情,那就先不费神去想好了。
尽管有了伤疤这个小插曲,你还是欢欢喜喜的跟着卓叔叔和卓阿姨回了他们的家。看得出来,他们是真的很喜欢你,看你的眼神,都是宠溺。
那天,卓阿姨坐下来认认真真的跟你说“花树,我们不知道你具体的出生日期,但你也到了该上学的年纪。昨天我去学校咨询过,校长说让你先参加一场考试,考完再决定你读哪个年级。”
那一刻,你很想告诉眼前这个善良的女人,其实你不但记得自己的生日,还知道自己今年已经十周岁。因为你的思维和反应能力总是比别人慢半拍,看起来有些笨笨的,如果你不说,别人永远看不出你比卓飞还要大两岁。考完试,你和卓飞做了同班同学。
你的内心是雀跃的,可隐隐的.还是有些担忧,因为卓飞对你的敌意还是那么明显,譬如他不愿和你一起去学校,譬如他回到家也很少和你说话。
你的出现,抢走了原本属于他一个人的爱。之前是奶奶,现在连自己的父母也要分出一部分爱给你,他心里不抵触才怪。
慢半拍的你,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后,决定以后要对卓飞好。何况你可是姐姐哩,虽然这个秘密只有你一个人知道。
没想到,却是卓飞先站起来维护你。
你的反应能力实在有些慢,老师每讲完一道题,你总是需要花上几分钟的时间梳理一遍才能想明白。你沮丧极了。
邻桌的小胖给你取了个绰号,叫“小呆瓜”,被卓飞知道后,他居然找小胖打了一架。
你对卓飞开始有点小膜拜,甚至还有一点小小的依赖。
慢慢的,卓飞似乎也开始接受你是家庭一员的这个事实,四口之家越来越融洽。
一转眼,你和卓飞上了初中,住寄宿学校。初二那年,卓飞迷上打网游。零花钱有限,你从牙缝里省下来的那一点也全都给了卓飞。可卓飞网游上瘾,不惜从卓阿姨那偷了一笔钱,数目还很可观。卓家父母发现后非常生气,如果再让他们知道卓飞是为了打游戏而偷的钱,后果更不堪设想。你找到卓飞,和他商量,由你来替他认错,条件是卓飞必须戒掉网游。
你跟卓阿姨说拿钱是为了买套心仪已久的衣服时,他们原谅了你,可你分明感觉到有种东西在你和他们之间消失了。
你的童年是灰色的。父母先是忙着各自的事业,很少有时间管你,你一个人和自己玩。一次严重的高烧后,你看起来有些傻傻的,反应总是别人慢一些。
后来等他们赚得盆满钵满,就开始有了无止境的争吵。你就是在父母的一次吵架中走丢,被人贩子带到这个小镇的。
奶奶对你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尚显年幼的你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当他们问起你身世的时候,你闭口不提。因为你发现,在这个小镇,你找到了梦想中的家的感觉。
可现在还是要回去了。
卓飞知道你要被接走的时候,几乎是哭着从学校跑回来的。他甚至跪下来认错,求卓家留下你。可是一切都已经晚了,卓叔已经答应你父母,从此你要回到城里。卓飞开始给你写信,他说我戒掉网游了,我会考到城里来。他还说花树,其实八岁那年我就喜欢你了,那时候喜欢一个人的方式真愚蠢,以为捉弄你就是最好的表达。
你的眼睛湿润了,你开始想念那个叫梅花镇的地方,也想念那个叫卓飞的少年。
博客经典美文篇二
初中散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育学生如何掌握写作技能,更要在课堂上通过情景设立,使学生深入理解散文教学课的知识体系,在情景创设过程中,使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得到提升,更进一步地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粗浅的经验。
一、散文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知识层面
散文教学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比重,因为他对学生的审美观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通过课堂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他们的想象力延伸。
新的历史环境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不再是我们传统地理解的那种“满堂灌”的方式能够适应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有所改进。这种改进的本质是不能脱离文本的知识为基础的,因为学生的知识体系还是建立在课本上的,散文在他们理解下,并不具有特定的属性,因此就需要在散文的特性上下足工夫,以引导学生的想象力拓展。
二、理解散文所呈现的特点
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抓住这条主线,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散文所具有的这一共同特点,在散中寻求文章的住线,集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写作方式,根据文章的特点创设情景模式,在生动形象的课堂传授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机激发。
博客经典美文篇三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教学内容:
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讲解题目:
《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教学方法:
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讲解内容:
弟子规——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
课后小结:我們現在學習弟子規的五項綱領後,每天都要省思自己是否有做到弟子規,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有意義。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学生的心田。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教学内容: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教学重点:
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复习内容:
让学生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齐声背诵。讲解内容:
入则孝——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应勿缓:____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
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行勿懒:______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
父母教须敬听:____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父母责、须顺承:_____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有的时候,家长误解了孩子,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长没搞清楚就责备你。作为晚辈,也不要急于辩解,等父母平静了你再解释。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顺。
结合生活实例讲解:
生活中有很多实例,父母呼唤我们;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事;你是怎样做的?请小朋友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常常见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开心。父母让其帮助做一点家务,他马上说我还要写作业呢!找借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小朋友还嫌家长罗嗦,不高兴听批评。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还满不在乎。故意惹父母生气。这些现象都是不对的。
父母抚养我们花费了很多辛苦,从小把我们养大,我们要用心去体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挂在嘴上,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是远远不够的!要落实到行动上,就要从生活小事做起。举例说明:
母鸡孵小鸡的时候,母鸡身体下边放一堆鸡蛋,它天天趴在这堆鸡蛋上,用自己身体的热量,去温暖这些蛋。鸡蛋吸收了母鸡的血汗,慢慢变成了小鸡。母亲抚育我们的时候,也象抚育小鸡一样,非常艰辛。小的时候要喂奶、喂饭,换尿布,有病时背着你去医院,半夜起来喂药。风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儿园。上学时为你拿书包,为你撑雨伞。做好了饭菜等着你回来吃。父母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着给你,可是我们的小朋友是否也能把最爱吃的饭菜留着给父母吃呢?不要以为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们要对父母有感恩之心,有报答之愿!有的小朋友说等我长大了有工作了就去抚养他们。世人说:“什么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让我们从今天就开始孝敬自己的父母。为他们做一点事。提问:你的父母最喜欢吃什么?干什么?请小朋友回答!
不知道的小朋友回家问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让他们学着关心自己的父母,用心体会。作业:
今天回家吃饭时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摆放碗筷、洗碗、擦桌子、扫地、倒垃圾。洗衣服、晾衣服、打扫房间。浇花、买菜、学做饭。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脚水。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一样来做。课后小结:
有的家长会不肯让孩子去做家务,怕打碎了东西。要向家长讲清楚,我们是在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品德,不从小教育培养,懒惰的习惯养成了不好改正。适当的劳动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必要条件,他会在劳动的过程中,自己动脑筋去做。做好了他也会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不要娇惯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条件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小孩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教会小朋友在家应该掌握的一些礼节、与尽量做到的事项。教学内容: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教学过程:提问:
2.冬天的時候父母睡覺前,我們可以幫父母做些什麼事?學生:「用電毯、電熱器」拓展:
1、夏天時天氣很熱,我們可以怎樣侍奉父母?
2、冬天時天氣很冷,我們可以怎樣侍奉父母?
上节课留的家庭作业“在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事,”请小朋友自己举手回答做了哪些?或盛饭、或洗碗、或拿筷子,叠被子、扫地等。不论小朋友做了什么,都要鼓励他,使他持之以恒的去做。没做的接着做,使他养成好的习惯为止。学习弟子规的目的,不是光会背,主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学会做。反复要求,就会印在脑海里,成为他的习惯。
讲解: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清:(电脑里没这个字)凉的意思省:察看、检查(内省)。
要求学生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冬天冷,则需要暖温。夏天热,却要凉爽。一天的开始,早晨要想好今天应做的事情,晚上要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安寝。弟子规这里是教育小朋友要用心体会照顾自己的父母。
举例:(二十四孝的故事)古代有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母亲便去世了。他看见自己的父亲,每天辛苦的劳动。他特别的心疼。为了照顾好自己的父亲,他在夏天的时候,就用扇子把父亲睡的枕头和席子扇凉;冬天天气寒冷时,他就会先帮父亲把被窝睡暖了,再让父亲去睡。可见黄香非常懂得体恤别人,他的孝心一直被后人所称赞。
出必告、反必面、
教育学生外出要向父母秉告,免得父母为自己担心。比如;早上去上学时要跟父母说:“爸爸妈妈,我上学去了!”放学回来要先向家长报平安。“爸爸、妈妈我回来了!”生活要有规律,免去父母牵挂。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对自己一生都有帮助。
居有常、业无变(反:同返)
生活作息要規律,早睡早起,不要三更半夜才睡,像寫作業不寫拖到半夜才完成,或玩電動玩到很晚。大人的事業是工作,學生的工作是學業,所以平常要認真,不要讓成績一落千丈,害父母擔心。例如:
1、曾經有學生因為跟同學吵架就躲到屋頂上沒有回來上課,讓老師很担心。
2、有學生上課時陪同學去學務處集合,讓老師找不到人,還用廣播系統找人。
总结:
本节主要讲述了小朋友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提问:请小朋友讲述自己哪些方面还做的不够?对照上面的例子,找找差距。
作业:
反复布置在家里应该做的家情。真正做到学有学业,居有居业。直到养成习惯为止。关心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用心体会父母的心情。
教材弟子规
第一课总序
读读背背
博客经典美文篇四
已经是八月了,窗外的天气依旧是那样的燥热。没有心情苦闷地呆在书房里看书,我很想去找你们——我的朋友。但你们却都埋在了书堆,不忍心去成为你们时间的消耗者,也就只能把这份友谊看作一湖水,让它好好的平静,不希望一阵微风而是它起了波澜。
于是我独自一人顶着火热的阳光来到我们曾经拥有最灿烂笑容的校园。校园内的草儿和树都散发着太阳的气味,于是我的记忆开始倒退。
记忆开始颓废,开始对教室的记忆定格。两年前穿着小碎花裙的我真像个小傻妞,好不可爱。但是现在仿佛对自己也好陌生,陌生的让我认不出自己。我们的纯真到哪去了?是因为青春的来到而消失得无隐无踪吗?还是。
对于那失而不复返的童真我们已不能永远地留恋,我们的青春正向我们走来,你看到了吗?生命只给人一次青春,我选择追求,去追求生命的梦想,放飞生命的色彩。不是吗?我要让青春像风帆一样,在狂风摇曳波浪敲击的时候,也要潇洒地走一回,哪怕最终被风浪淘汰,我也不会后悔。因为我曾经为之努力过。
于是,我启程。只有启程,才会达到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追求,才会放出生命的色彩。成功和喜悦从来就不是翻转手掌那般容易,金牌和鲜花从来就不是撞树而死的兔子,骄傲和自豪也不是滑天掉下来的馅饼。
征途是曲曲折折的小路,有寒冰,有大雨,有绊脚石。不知道前面的路是深不可测渊池,还是风平浪静的湖面;也不知道前面的路是崎岖坎坷的羊肠小道,还是布满鲜花的阳光大道。我不管,我不管路上的荆棘也不顾前方的危险,系紧我的鞋带上路。
鲁迅曾经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所以我们的美好青春需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请铭记青春将要向我们走来。
我们要把自信写在脸上,双手紧握着倔强和坚强,哼着听起来怪异的歌,向我们的青春致敬:青春,你好!
假若你冲过重重难关,我们的美好青春就会在路的那一头向你问好。
那时我们就会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含着泪微笑的抬头朝着天空呐喊:我的青春你还好吗?
博客经典美文篇五
人的思维常常是单向度的,当一件事情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时,不妨反其道而行之,也许马上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传说,成吉思汗的父亲统治的部落,打了一个胜仗,夺回大片领地和许多牲口。为了庆祝胜利,特意安排一场赛马,优胜者的标准不同往常——最后到终点的马才能得奖。一句话,比马慢。骑手们想方设法,一个比一个慢,过了好一阵,跑在最前面的马,才行进到赛程的十分之一。眼看夕阳不等人,比赛又难以结束,大家有点耐不住。成吉思汗的父亲有些后悔,自己不该别出心裁搞这种赛马,但是,话已出口,金口难改。怎样尽快结束这场僵局呢?成吉思汗的父亲想了一会儿,下令道:“谁有办法尽快结束比赛,给予重赏。但是,不能改变原定的优胜条件,跑得慢的马才是胜者。”众人绞尽脑汁,仍然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
这时,年仅12岁的成吉思汗,跑到赛马队伍面前,在每一个骑手面前如此这般,进行一番新的安排,然后厉声发出号令:“跑!”只见骑手们争先恐后地纵马向终点狂奔。很快,比赛结束了,跑得最慢的马依然是胜者。原来,成吉思汗让骑手们相互调换坐骑,甲骑乙的马,乙骑丙的马,丙骑丁的马……这样一来,每个骑手都希望自己所骑的别人的马,跑得最快,不能得奖,使自己的马落在最后,从而取胜。这样一来,打破了众骑手踯躅不前的僵局。用比马慢的办法,没能把最慢的马选出来,反其道而行之,用比马快的办法,轻而易举地将最慢的马选出来了。
我们都很害怕拍集体照,因为老是担心自己会在摄影师摁下快门的瞬间眨眼。一张几十人的合影,你总能够找到几个闭眼的人。女数学家妮克·斯文森和物理学家皮尔斯·巴内斯博士曾获得搞笑诺贝尔奖数学奖,他们的研究课题是,在拍摄集体照时,摄影师最少要按几次快门,才能确保照片里没有一个人的眼睛是闭着的。斯文森得出的结论是:人眨眼的频率是每分钟10次,平均每次眨眼大约持续1/4秒。如果集体照中的人数少于20人,人数除以3就是所需拍摄的次数;而如果集体照中的人数大于50人时,最好放弃拍照——因为根据概率,这种情况下,至少有一人的眼睛是闭上的。这为摄影师们拍不好集体照,找到了一条科学理由。
不过有一次,孙道荣先生遇到了一个特别的大胡子摄影师。在拍照时他高声喊:“请大家闭上眼睛,等我喊到三时,大家再一齐睁开眼睛。”“一、二……”大胡子的声音,从正前方飘来,有力、坚定。“三!”当大胡子摄影师数到三时,他的眼睛随着他的节拍,豁然睁开。当天下午,就拿到了合影。我们惊奇地发现,近百人的大幅合影,竟然没有一个人是闭着眼睛的。
突然,他想到了一个主意。于是,他那红叶般的小手,又去敲房东的大门。门开了,房东又出来了。这孩子胸有成竹地说:“老爷爷,这个房子我租了。我没有孩子,我只带来两个大人。”房东听了之后,高声笑了起来,决定把房子租给他们住。
怎么样,事情还是那件事情,正着做看似无解,反着来简直就是一条捷径吧。当我们面对很多事时,不妨一试啊。
博客经典美文篇六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教学内容:
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讲解题目:
《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教学方法:
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讲解内容:
弟子规——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
课后小结:我們現在學習弟子規的五項綱領後,每天都要省思自己是否有做到弟子規,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有意義。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学生的心田。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教学内容: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教学重点:
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复习内容:
让学生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齐声背诵。讲解内容:
入则孝——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应勿缓:____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
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行勿懒:______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
父母教须敬听:____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父母责、须顺承:_____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有的时候,家长误解了孩子,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长没搞清楚就责备你。作为晚辈,也不要急于辩解,等父母平静了你再解释。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顺。
结合生活实例讲解:
生活中有很多实例,父母呼唤我们;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事;你是怎样做的?请小朋友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常常见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开心。父母让其帮助做一点家务,他马上说我还要写作业呢!找借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小朋友还嫌家长罗嗦,不高兴听批评。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还满不在乎。故意惹父母生气。这些现象都是不对的。
父母抚养我们花费了很多辛苦,从小把我们养大,我们要用心去体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挂在嘴上,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是远远不够的!要落实到行动上,就要从生活小事做起。举例说明:
母鸡孵小鸡的时候,母鸡身体下边放一堆鸡蛋,它天天趴在这堆鸡蛋上,用自己身体的热量,去温暖这些蛋。鸡蛋吸收了母鸡的血汗,慢慢变成了小鸡。母亲抚育我们的时候,也象抚育小鸡一样,非常艰辛。小的时候要喂奶、喂饭,换尿布,有病时背着你去医院,半夜起来喂药。风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儿园。上学时为你拿书包,为你撑雨伞。做好了饭菜等着你回来吃。父母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着给你,可是我们的小朋友是否也能把最爱吃的饭菜留着给父母吃呢?不要以为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们要对父母有感恩之心,有报答之愿!有的小朋友说等我长大了有工作了就去抚养他们。世人说:“什么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让我们从今天就开始孝敬自己的父母。为他们做一点事。提问:你的父母最喜欢吃什么?干什么?请小朋友回答!
不知道的小朋友回家问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让他们学着关心自己的父母,用心体会。作业:
今天回家吃饭时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摆放碗筷、洗碗、擦桌子、扫地、倒垃圾。洗衣服、晾衣服、打扫房间。浇花、买菜、学做饭。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脚水。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一样来做。课后小结:
有的家长会不肯让孩子去做家务,怕打碎了东西。要向家长讲清楚,我们是在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品德,不从小教育培养,懒惰的习惯养成了不好改正。适当的劳动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必要条件,他会在劳动的过程中,自己动脑筋去做。做好了他也会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不要娇惯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条件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小孩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教会小朋友在家应该掌握的一些礼节、与尽量做到的事项。教学内容: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教学过程:提问:
2.冬天的時候父母睡覺前,我們可以幫父母做些什麼事?學生:「用電毯、電熱器」拓展:
1、夏天時天氣很熱,我們可以怎樣侍奉父母?
2、冬天時天氣很冷,我們可以怎樣侍奉父母?
上节课留的家庭作业“在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事,”请小朋友自己举手回答做了哪些?或盛饭、或洗碗、或拿筷子,叠被子、扫地等。不论小朋友做了什么,都要鼓励他,使他持之以恒的去做。没做的接着做,使他养成好的习惯为止。学习弟子规的目的,不是光会背,主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学会做。反复要求,就会印在脑海里,成为他的习惯。
讲解: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清:(电脑里没这个字)凉的意思省:察看、检查(内省)。
要求学生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冬天冷,则需要暖温。夏天热,却要凉爽。一天的开始,早晨要想好今天应做的事情,晚上要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安寝。弟子规这里是教育小朋友要用心体会照顾自己的父母。
举例:(二十四孝的故事)古代有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母亲便去世了。他看见自己的父亲,每天辛苦的劳动。他特别的心疼。为了照顾好自己的父亲,他在夏天的时候,就用扇子把父亲睡的枕头和席子扇凉;冬天天气寒冷时,他就会先帮父亲把被窝睡暖了,再让父亲去睡。可见黄香非常懂得体恤别人,他的孝心一直被后人所称赞。
出必告、反必面、
教育学生外出要向父母秉告,免得父母为自己担心。比如;早上去上学时要跟父母说:“爸爸妈妈,我上学去了!”放学回来要先向家长报平安。“爸爸、妈妈我回来了!”生活要有规律,免去父母牵挂。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对自己一生都有帮助。
居有常、业无变(反:同返)
生活作息要規律,早睡早起,不要三更半夜才睡,像寫作業不寫拖到半夜才完成,或玩電動玩到很晚。大人的事業是工作,學生的工作是學業,所以平常要認真,不要讓成績一落千丈,害父母擔心。例如:
1、曾經有學生因為跟同學吵架就躲到屋頂上沒有回來上課,讓老師很担心。
2、有學生上課時陪同學去學務處集合,讓老師找不到人,還用廣播系統找人。
总结:
本节主要讲述了小朋友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提问:请小朋友讲述自己哪些方面还做的不够?对照上面的例子,找找差距。
作业:
反复布置在家里应该做的家情。真正做到学有学业,居有居业。直到养成习惯为止。关心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用心体会父母的心情。
教材弟子规
第一课总序
读读背背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仅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1、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吗?
2、你能说说父母是怎样教育你的吗?
创新活动:说说平时你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以后有何打算?资源支持
释文:
弟子,学生也。学是学习。生是生活。规是规定。
依老师(圣贤)的规戒在日常生活确实奉行。心行自然容易得定(不散乱)。孔子曰:“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不逾矩是规(善)。从心所欲是定(巧)。”圣是圣贤此根据圣人孔子的训示。中国历史上的圣贤都是我们生活中学习的规范。
弟就是悌,做人首先一定要从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做起。其次在言行要谨慎,时时提醒在做人处事要诚信。
信包含仁义礼智信。广泛来爱护一切大众。众:指生活环境。而且要亲近有仁德的人。以上都做到了,还有多余的心力,再来学习知识。孔子的有关资料:
中国及朝鲜等周边国家有深远的影响,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家世与生平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有三种看法:仁,礼,仁与礼。人生境界仁是孔子和弟子反复探讨的命题。有一次,樊迟就此请教,孔子说:“爱人。”很多学者指出,仁爱不是无差别的爱,而是所谓少人坚持认为仁的原则在于博爱。颜渊也曾问仁,孔子告诉他“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的解释同样颇具争议,但至少指示了礼的重要性。不过,孔子也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可见,礼是外在的规范,而仁才是内在的德性。
根据仁的原则,人将自然的血缘亲情发散强化,推己及人,由近而远,与众人和睦相处。所以,孔子非常重视孝,他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而当仲弓问仁时,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这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孔子告诉子贡可以一生奉行的恕。恕是一个基本原则,孔子告诉曾参“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明白:“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君子与小人虽然是以身份地位区分开来的,但孔子不认为这是唯一的差别,更重要的在于修养和境界。对此孔子有很多说明,如他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是修养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方法,有着丰富而精微的内涵。近百年来,不少人反感于中庸,大概是将它误解为同流合污、媚世自是、毫无原则的伪君子行径,其实这样的乡愿也正是孔子所深恶痛绝的,他说:“乡愿,德之贼也。”他认为,如果不能达到中庸,狂狷是次好的境界,毕竟“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孔子又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朴实和文采两面均衡)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患得患失)。”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泰(安舒)而不骄(傲慢),小人骄而不泰。”
第二课入则孝
(一)
一.读读背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二.
1、在家中你最敬佩的人是谁?为什么?
2、你和父母吵过架吗?你是怎么处理的?
3、假如父母偷看了你的日记或信件,你会怎样对待父母?怎样处理此事?
资源支持释文:
父母叫你的时候,应该马上答应不可借故拖缓。父母交待的事情,马上去做,不能偷懒。父母的教导,必须恭敬听从。父母的责备,必须顺受奉承。
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三.关于孝敬父母的名言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第三课入则孝
(二)
一.读读背背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冬天要使父母温暖,夏天要使父母清凉(即使父母温
心、开心)。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向父母问好。外出一定要告诉父母,回来一定要面告母(表示要负责有交待)。起居要遵守规律学习态度不要时时改变。
二.事例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三.说说在生活中怎样孝顺父母.
《弟子规》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
博客经典美文篇七
做主情绪
人说白了就是高压锅——在开启后不排气就会炸。要成为一个“温文尔雅”的人,就得如高压锅排气一般做主情绪。古时硝烟弥漫,每个君王的任何一个行动都有可能影响整个国家!若是在打了胜仗后,不懂得调节情绪,戒骄戒躁,不暇思索,继续无目的地进攻,可以说必败无疑!为何如此?只有学会做主情绪控制好类似的相反势头,才能傲视群雄。从我自身来说吧,有一次考前,和一个同学吵架了。我们吵得很凶,以至于吵架后的情绪还十分激动。考试时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历历在目,完全无心考试!情绪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做主自己的情绪,做到情绪低碳,不大喜大悲,在能使我们不良情绪得到平复与转化。
定位梦想
有人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却想说:能力越大,梦想越大,一切的大梦想,皆需强有力的双手。正如一切庞大的理论,皆需合理的依据。任何的想法,念头都是有所依据的,梦想又怎能虚无缥缈。正如一个小婴儿学会了说话,不会唱歌却说她梦想是世界一流,这就纯属瞎扯。当一个人真的对某个领域感兴趣,去落脚实现时才能进一步去定位自己的梦想。其实这同样也是一种低碳,不去做夸张而无果的梦,不做徒劳无用的努力,凭能力去定位梦想!
把握时间
时间被视为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有了时间,一块钱理财可以变为上百元!时间就是金钱,但金钱不是时间,这一句意味冗长的话,不知让多少自诩艺人、土豪的人深思。把握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才是将利益平方化的“手段”!这自然也是低碳,顺应着高效、节约的低碳本质。
低碳做主,其实就是一种把控,就是一种合理的安排,我的“低碳”我做主,做主的将不仅是过去与现在!
博客经典美文篇八
如今社会上,信用越来越受人关注。而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上,诚实信用的力量似乎越来越渺小。作为一代青年,必须坚守诚信的阵地,只有用诚信的美酒来酿造生活,才能活出无悔的人生。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或馥郁,因为诚实,它变得醇厚。
生活如歌,或高昂,或悲戚,或低沉,因为守信,它变得悦耳。
生活如画,或明丽,或黯淡,或素雅,因为诚信,它变得美丽。
生活如书,书中的字要我们用诚信认真去写,我们的生活要我们用诚信去呵护。
丢掉了诚信就等于丢掉了人性中的闪光点,丢掉了可以搭筑人与人感情桥梁的基石。打碎别人玻璃诚实地承认并保证归还父亲赔偿玻璃钱的里根成了美国伟大的总统;海尔因为它的信誉而使产品畅销全国乃至世界。环顾四邻,随处可见信誉第一的招牌。诸多事例我们不难看出诚信的重要作用。因为诚信,生活中少了欺诈多了理解;因为诚信,生活中多了笑容少了仇视;因为诚信,生活中多了友善少了漠然。
漫漫人生旅途,需要我们一步一步走好,沿途采摘成功的浆果或是遭遇失意的荆棘都莫忘了诚信。许多年后,当我们觉得真的达不到理解万岁的时候,我们会蓦然发现原来那如嫩芽般绽放在枝头的诚信更值得珍惜。
诚信不意味着傻气,它意味着我们愿意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生活。让我们用自己的手,将人生这部大书写好,让我们以诚信做催化剂、做五线谱、做调色板,使我们生活的酒更醇,歌更好,画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