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农村留守儿童申请书(通用22篇)

时间:2024-09-09 作者:BW笔侠

需要申请一份更高级的职称,我们需要准备一份具有说服力的申请书。7.在写申请书之前,先读一些范文,可以帮助你熟悉写作风格和结构。

实用农村留守儿童申请书(通用22篇)篇一

摘要:“留守儿童”指的是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他们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这些儿童就被称为“留守儿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就成了当今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教育这部分学生,是全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是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需要我们去细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努力,引导其健康发展。

特点。

教育。

管理。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教育中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农村留守学生。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也有一部分留守儿童与亲戚一起生活,这些儿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正值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缺乏关爱和教育,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就成了当今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更是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棘手的问题。

“缺失”的家庭教育,“错位”的隔代教育,“不到位”的学校教育和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都是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因此,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和其心理成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爱是教育的基石,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作为班级工作的管理者与引导者,班主任应把对留守儿童的爱放在工作的重点位置,应该在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加强教育引导,让留守儿童矫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如何做好留守生工作?如何让留守生像非留守生一样拥有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如何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抚平他们心理的创伤?作为一名工作在农村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是本人几点做法:

一、用真情去温暖他们的心。由于“留守学生”最缺乏的是亲情,班主任是“留守儿童”在校的特殊监护人,因此作为班主任更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师爱。

在生活上,作为班主任除负责平常教育管理外,平时在还要留心观察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的细微变化了如指掌,做到有目的的个别谈心,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丰富多彩、活泼有趣的活动,在活动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根据语文教学开展革命诗歌朗诵会,开展“我的理想”等演讲比赛。活动开展之前,放手让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资料,学生在收集相关的资料的过程中,就受到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比起教师生硬的说教要好得多。在演讲比赛时,告诉学生要将远大理想同现在的学习结合起来,只有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某种技能,将来才能立足于社会。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则组织献爱心活动,给他们适当的资助;使“留守学生”能感觉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心和爱护。

在学习上,作为班主任要尽心尽力想办法帮助他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如在课堂上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由浅入深地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多发言、多表演,并从中获得成就感,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课后要加强对他们的督促、检查与辅导,帮助他们熟练掌握知识,取得好的成绩,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个闪光点要多加表扬、鼓励,激发他们不断进取、自尊自强、开拓创新;创设情境,让他们多充当“小老师”或“小小学生”的角色,使他们从中体验成功或同伴互助带来的快乐,感受班集体的温暖。

在对待留守生的错误上,作为班主任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同时要有耐心。当他们犯错误时,除了耐心给他们讲道理,还要善于挖掘错误中的积极因素,引导他们改过自新、积极向上,如在面对他们的不守纪律时,班主任除了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外,可以给他们委以“班干部”、“课代表”或“小组长”等官职来约束他们,善于抓住时机对他们的小进步或闪光点进行大肆渲染烘托,这样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引导“留守儿童”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留守儿童”因特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缺乏父爱、母爱,心理不完善、感情脆弱,再加上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在爱好和兴趣方面各有所为。因此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爱好和兴趣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有利机会,并弥补“留守儿童”空虚心理,起到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远大志向的效果。

三、端正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注重德育教育。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很多留守儿童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没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要么是为父母学,要么是为了走出家乡,这严重影响到学习的后劲和成绩。

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留守儿童学习习惯较差,自制力弱,在学习困难时,不能承受过大的压力,造成学习兴趣的失去,有的甚至产生学校恐怖症、厌学等问题。再加上当前农村出现的“读书无用”的说法影响,留守儿童开始出现逃学甚至是放弃学业的念头。

作为班主任,应当在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正确引导留守儿童的学习目的和动机。一方面,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善于发掘“留守儿童”身上的“闪光点”,注意到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给学生制定短期学习目标,每天督促其实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不管是在教学过程还是在班级活动中,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争取让同学们,特别是留守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发挥他们的长处,树立学习的信心。再次,除了在学习方面的提高以外,班主任应注重贯穿德育教育,合理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辛苦,增强他们的是非观、判断力和责任感。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如果他们能理解父母,就能把这种理解转化为动力,进而进行感恩教育,让孩子们学会孝顺,学会感恩,学会报答,这样也可以促进孩子们学习的动力。

四、开展帮扶结对活动。作为班主任还得发动班上的其他同学一起加入到帮助这些留守生的行列中来。他们毕竟是同龄人,有许多的相似之处,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这些学生更容易走进留守儿童的心灵。为此本人选配了本班优秀的学生和学生干部与留守儿童开展结对活动,让他们在生活、学习上互相帮助,成为知心朋友。许多学生还邀请留守儿童到家里做客,为留守儿童过生日,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

五、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教育。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父母和监护人的共同努力。一般来说,多数“留守儿童”是被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形成“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易形成两种极端:“放纵和严暴”。许多老人在监管过程中认为:让孩子吃饱、穿暖,到年底还给其父母一个健健康康的孩子就行了,而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等则是不便管,也管不了。大部分监护人往往对“留守儿童”要求不严,或缺乏文化知识,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这样就形成了学校教育的单方面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教育好孩子,所以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学校教育方面,班主任在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档案时要注意收集家长和监护人的信息(包括姓名、住址、联系电话、教育方式、收入情况、和谐度等),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通过家访、电话联系、邀请来校等方式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经常联系,向他们及时汇报学生在校情况,并通过监护人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合并两方面情况,深入分析他们的情况,作出合理判断,并适时调整教育策略。家长或监护人要主动多与学校、老师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在家的真实情况,交流教育“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只有家校的教育达成一致,才能使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得到解决。

六、抓好心理疏导。结合部分“留守儿童”孤独、自卑、自弃等不良心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心理缺陷、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咨询、召开主题班会等途径,规范“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班主任要把这些留守儿童当做自己的孩子去爱护,在生活和学习中多关心他们,关注他们的发展变化,及时与家庭联系,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心理辅导工作。让他们能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我们施教者必须赋予他们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关心他们各个方面,使他们得到健康成长。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教育好他们尤为重要。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必须用我们满腔热情、科学合理方法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承担起留守儿童教育的重任。当然,要想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光靠班主任老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留守儿童自身的共同努力。社会各界都应当高度重视这一特殊群体,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问题,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解占彩.农村“留守儿童”成因及对策浅析[j].经济论坛,2007,(9).2、姚芸.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第25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

实用农村留守儿童申请书(通用22篇)篇二

为进一步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更好地发挥学校、社会、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特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实施工作计划。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各个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

(2)生活上优先照顾。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5、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实用农村留守儿童申请书(通用22篇)篇三

湖南双峰杏子中心学校。

曹楚平。

中学一级教师。

创新教育管理理念。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创造良好环境。

摘要:针对留守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进行创新式综合治理,为他们营造一种处处受关爱的成长氛围。学校创新教育管理理念,拓展教育服务的时空范围,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园地。其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学校物质文化环境,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精神物质的基本保障。

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为追求幸福的生活,他们纷纷离开固守多年的家园,暂别亲人,外出打工挣钱。但随之而来的家庭子女成长教育问题,却缠绊他们的内心,成为挥之不去的痛楚。

怎样化解这些亟需解决的矛盾呢?笔者认为除了国家应该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外,全社会都应该加以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针对留守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进行创新式综合治理,为他们营造一种处处受关爱的成长氛围。

(一)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有责任、有义务,也有可能,挖掘学校教育的内在潜力,发挥学校教育的长效优势,创新教育管理理念,拓展教育服务的时空范围,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园地。

我们学校的教师自发地在节假日当“代理家长”,无偿服务,让留守孩子有了临时而温暖的家,深受农民工的赞赏。但这只是局部的短期行为,难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导入一套有偿服务,教师全员参与且做代理监护人的教育管理机制,以学校为阵地,创建留守学生生活教育服务中心,有效地管理、教育留守儿童,让他们幸福健康地成长。

还可以动员一些退养在家的中、老年教师,发挥他们的余热,建立跟踪教育服务网点。

(二)在亲子关系疏远,感情无以寄托的条件下,学校教师往往成为了留守儿童情感依恋的对象。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独特的心理、情感、需求和渴望,更需要教师有一颗爱人之心,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了解了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才能确保其有效性。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独特的情感、独特的心理、独特的需求和渴望。那么,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深入留守儿童群体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这一群体的特点,总结和归纳出一个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特殊的教育体制,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的职业是研究人。”但是,当前许多教师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很不够,他们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对留守儿童的认识非常肤浅,只是凭感觉得到一些认识。这种研究也还往往停留在不自觉的状态中,很少把研究留守儿童当作当前工作的重点。因此,在笔者的访谈中,相当数量的学校没有形成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一块黑板、一盒粉笔、一个教师、一言堂、一群被‘预想’有优差之别的学生”。所以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应该多方位多形式,以身边事身边的人去教育学生,并且可以利用多媒体用优秀人物典型事迹教育学生。

(三)创造良好的学校物质文化环境,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物质的基本保障。

学校物质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硬件和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是长期陶冶学生品性和心理的因素。校园内各种物质环境因素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关键的有两种因素:一是校容校貌,二是学校的各种文化设施。校容校貌是学校外部形态、整体面貌的综合表现。学校的各种图书杂志、影视音响、宣传板报、文体活动等文化设施也是构成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因素。一个人长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幽静、雅致的学校公园里游乐玩耍,在既发人深思又激人上进的中外学者或杰出人物的画像、塑像、历史遗物前徜徉,他一定会受到这种环绕力的巨大影响,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象,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场所少之又少,那并非标准的操场、高低不平的跑道,既是学生锻炼身体的场所,又是他们的玩乐之处。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物质方面的贫乏常常会导致精神领域的贫乏。低下的教学条件,会影响他们的视野,妨碍他们对知识的涉猎。而相当数量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境况不好,他们没有多余的钱去购买书籍,无法通过电视、电脑或其他媒介去了解国内外的动态,没法了解古今中外伟人的事迹。因此,物质文化氛围不佳,降低了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当然,并不能说教学条件差就培养不出杰出的、思想政治素质高的人才。如果学校负责人和教师能正确地利用已有的条件,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奋发向上、坚强不屈的良好品质,就能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现在笔者所在中心学校正在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系统工程”的湖南省级课题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个台阶,为建设和谐美好的新农村做出贡献。

叶澜教授指出:“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人的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因此,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对农村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生命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怀、更多的无私的爱,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固有的不容推卸的责任。

实用农村留守儿童申请书(通用22篇)篇四

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2.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父母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缺少了监督和家庭辅导,对儿童带来心理上的影响。部分家长持“学习无用论”的观点,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便外出务工,久而久之也不免会被同化。

3、容易产生行为偏差。

义务教育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时期自律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和其他人的负面影响。代理抚养人管理监督不到位,一般采取迁就、认可的态度,造成行为偏差。

4.安全无保障。

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心理上也缺乏防范意识。部份住家偏僻学路途。

较远,上学路途中缺乏成年人的陪护,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二、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1.从社会角度看。

有些地区不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如进城对务工人员子弟:要交纳借读费,办理各种手续,中考和高考回户籍所在地,须支付高昂学费。

2.从家庭角度看。

父母长期外出,儿童除在心理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之外,也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从而影响到其学习成绩。

3.农村学校存在缺陷。

由某些主客观原因。片面追求应试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学校周边环境,住宿条。

件不够重视;也没有建立与其父母沟通信方式。

三、对策与建议。

1.政府方面。

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差距.二要强化政府职能作用,重视和加强对学生。

关爱工作.三是综合整治校园周边娱乐场所以及社会治安环境。

家庭方面。

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2.学校方面。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寄宿制度,其次要加强对其的心理咨询,三要加强娱乐、体育设施建设,并建立与学生家长畅通的交流渠道。

4.社会方面。

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社会的合力作用。政府部门及其职能部门联合起来,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资金困难。

实用农村留守儿童申请书(通用22篇)篇五

为进一步做好20xx年的关工委工作,全面完成我乡六好基层关工委的创建,按照县关工委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现将我乡20xx年关工委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工委工作精神,努力提高团结、教育、引导、服务青少年的能力和水平,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充分发挥“五老”同志优势,动员“五老”同志参与关心下一代的伟大事业,在我乡营造青少年个个争当“五好道德小公民”、人人争做“四有”接班人的氛围。

1、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打造关心下一代工作特色,充分发挥“五老”同志优势,调动“五老”积极性,动员他们参与关心下一代的伟大事业,让他们为关工委工作继续发挥余热。

2、营造青少年是文明的小使者、传播者氛围,在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中贡献力量。

3、进一步提升我乡青少年综合素质,确保无违法违纪等不良行为,无未成年人犯罪记录。

(一)健全组织,落实制度。

要继续建立健全乡关工委组织,不断拓展和扩大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队伍。在原有的组织网络基础上,健全离退休人员和乡党员担任的报告员、辅导员、帮教员、科普员、宣传员等队伍,引导更多的人员做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信息员、宣传员。同时,落实我乡关工委的各项制度,真正做到让老同志为关心下一代事业献上一份光和热。

(二)强化基础建设。

一是要强化队伍建设。召开“五老”志愿者坐谈会,定期研究关工委工作;二是要强化礼仪建设。开展“小手牵大手”文明礼仪宣传活动。三是要强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青少年辅导站点的建设,完善青少年心理咨询室。

(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1、引导青少年了解热爱家乡、奉献社会。开展“老少共筑中国梦,重建美好新汉源”主题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和奉献之情。

2、继续开展青少年系列活动。一是加强青少年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升青少年队伍的文明素养;二是开展“十个一”和“四个教育”活动,结对关爱青少年。

3、深入开展家庭教育系列活动。继续推动家庭教育系列活动向纵深发展,组织家庭教育专家、老教师担任家长学校教师,举办家庭会,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四)推进宣传调研工作。

1、积极开展调研活动,为我乡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组织老同志针对影响青少年成长问题开展系列调研活动,切实掌握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和生活状况,组织老同志撰写发表理论文章,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2、加强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对我乡关工委工作的支持。做好关心下一代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及时上传工作信息,编印工作简报,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关心下一代活动,争取社会各界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努力提高关工委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为关心下一代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1、开展文明宣传月活动;

3、端午节,组织慰问空巢老人和残疾孩子;

4、开展庆“六一”活动。

1、组织观看红色经典影片;

2、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3、举办暑期安全教育讲座;

4、评选表彰乡五好少年。

1、举办防震减灾、消防知识讲座;

2、组织青少年参加科普活动,倡导学科学、爱科学;

3、以青少年为切入点,开展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创争活动。

总之,新的一年关工委工作的任务将更加艰巨,我乡关工委将结合实际,为今年的关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用农村留守儿童申请书(通用22篇)篇六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留守儿童。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可以将这群留守儿童纳入人们的关注范围,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帮助。为此,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三个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对安顺市平坝县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

xx年7月23日xx年7月25日。

选取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齐伯乡4个村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为92%。在调查过程中,调查是匿名进行的,随机选择了50名儿童进行单独访谈。

七宝乡位于平坝县西北部,东与清镇市沃利乡接壤,南与狮子乡、西与乐平乡、北与织金县接壤。全乡面积80.74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其中省级一级贫困村10个,二级贫困村3个。全乡总人口1.8万人,外出打工约5000人。村民知识文化相对较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外出打工的情况非常普遍,导致约1200名儿童滞留家中。

淇泊乡地处偏远地区(距县城28公里),山体起伏较大(南高北低),地形险要。平坝县最高最低的地方都在齐伯乡。为了全面了解淇泊乡留守儿童的现状,我们在乡团委的帮助下,在淇泊村、下寨村、跑马村和格致村进行了抽样调查。为了收集更多的信息,我们采取步行的方式到达目的地。在研究地点,深入每个农场,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儿童及监护人的形式,了解儿童的现状。

结合本次调查,调查总体情况如下:。

4.1生活条件。

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留守儿童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其余与其他亲属生活在一起,极少数独自生活。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的主要职责是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监督他们的学习,但很少有监护人能对留守儿童进行作业指导和思想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左右的监护人可以帮助孩子做作业和进行思想教育,60%的留守儿童可以做饭、洗衣服、独立生活,40%的家长经常回电话与孩子交谈。

4.2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常见的问题,不容易发现,但影响很大。根据对走访四个村庄的留守儿童家庭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三个问题:。

1.留守儿童从小就离开父母,没有父母的照顾。虽然有一部分是在爷爷奶奶或者亲戚朋友的监督下,但是和父母不一样。当他们遇到一些麻烦时,他们会感到软弱和无助。久而久之,他们会变得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性格内向。调查显示,18%的流动父母每周与子女联系一次左右,37%的流动父母每月与子女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多父母回家半年以上,有的甚至好几年都不回家。这种长期的亲子分离导致了孩子的自卑和严重的逆反心理。

2.大多数孩子都有攀比心理,需要强烈的自豪感。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他们似乎失去了强大的支持和保护。因此,与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他们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些人甚至放弃自己,失去信心,学习没有进步。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只有39%的孩子能够有意识地学习,大多数孩子需要在监督下学习。父母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孤独,得不到父母的照顾,导致心理困扰和抑郁。心理上的孤独感和生活的匮乏导致孩子产生封闭自己、害怕与陌生人交流的变态心理。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45%的留守儿童很少参加集体活动,33%的留守儿童希望在学习中得到老师的关注。

3.留守儿童总觉得别人会因为他们缺乏保护而欺负他们,会为了一点小事而认真对待。他们在与他人交流时充满了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和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很强的逆反心理。调查显示,20%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经常发生冲突,尤其是在祖父母无法控制的情况下。70%的留守儿童表示,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感到无助。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钱出去打工,导致有些孩子想读几年书就出去打工。因此,关注它们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4.3学习和教育状况。

在对七宝乡四个村庄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导致儿童学习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1.结果显示,85%的孩子喜欢学习。但是,55%的学生学习成绩是在中学阶段。只有25%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会问老师,剩下的50%希望家长能帮助解决。但没有父母,这些问题一直积压,无法解决,导致学业成绩下滑。

2.留守儿童放学回家,50%的学生会先完成作业,然后再做其他事情。但是另一半在看电视或者和其他朋友一起玩。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只有39%的孩子能够有意识地学习,大多数孩子需要在监督下学习。但另一项调查显示,80%的监护人会监督孩子学习,而孩子不愿意被监督认真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3.还有一个重点是,大部分监护人的文化程度都比较低。根据调查结果,50%的监护人有小学文化程度,只有8%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这也导致了学生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关键因素。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成绩下滑不可避免。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仅靠学校教育是非常困难的。留守儿童离开校园后,由于社会风气不好,家庭教育差,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困难。根据问卷统计,我们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5.1家庭方面。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就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外出打工的父母和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要尽最大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生活环境,宣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其次,外出打工的父母也要加强与孩子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的关心孩子。第三,要加强与临时监护人和学校的联系。

5.2学校。

学校是孩子的第二家庭。首先,学生的后天性格和能力与学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带留守儿童。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33%的留守儿童希望在学习中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重要;其次,学校在教学资源配置上要多给留守儿童分配,建立a留守儿童帮助系统,设置留守儿童档案,经常和他们交流感情,弥补他们缺失的亲情,弥补留守儿童学习后得到生活的温暖。第三,定期开放家庭热线电话,让留守儿童家长可以通家庭热线经常与孩子接触沟通,让孩子定期向父母汇报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孩子在外的工作生活情况,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情感沟通,消除留守学生对家庭纽带的心理渴求。

5.3社会方面。

社会是孩子未来必须走下去的人生舞台。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社会关注是极其重要的。会让他们更快学会感恩,人学会感恩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孩子对社会有了很好的认识,这是他们走进社会,提前认识到社会的光明,然后看到社会的另一面,然后努力去改善社会,让社会充满光明的必要过程。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是难以解决的。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统一认识,积极合作,齐心协力,形成抓留守学生、共管留守学生的良好格局。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教育教学、扶贫、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等领域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总之,家庭、学校、社会对孩子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三农;问题的衍生,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要求。生活就像一张白纸。这三个因素给了画,但画的是他自己。我们能做的是如何让我们给它们的颜料更充足的阳光。

实用农村留守儿童申请书(通用22篇)篇七

国家应该更加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发挥自身职能,为贫困地区提供教育支持,完善国家教育体制,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教育。政府要贯彻实施“三农”惠民政策,重视农村存在的问题,为早日建设美好农村和城乡一体化采取积极措施,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让孩子接受全面教育,将来为国家做贡献。其次,国家要加强经济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制定惠农政策,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农村的家长可以尽量不用外出务工养家,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关爱孩子,从而减少留守儿童数量。最后,国家要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建设教育基地,配套教育设备,投入更多的师资队伍,不断完善农村教育水平。及时弥补农村教育的不足,达到国家总体平均教育水平。

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学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对留守儿童关爱的缺乏只有通过学校的帮助来弥补,学校应该义不容辞发挥其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孩子提供教育帮助。老师要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多与孩子交流谈心,多开展集体关怀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必要的关爱,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老师要定时到儿童家庭进行走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跟身心情况,还要定期跟孩子的监护人交流,进行各方面的沟通,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垫下基础,给孩子实现全面健康成长提供一个美好环境。

农村基层组织应该建立农村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儿童的教育除了靠政府、学校、家长,也离不开基层的大力支持。儿童教育是社会各阶层共同的责任,村政府应该建立教育咨询点,少年儿童教育服务中心,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供多方面的帮助。暑期期间,村委会可以通过邀请当地各校大学生到农村进行三下乡支教活动,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到农村为孩子们提供学习的指导和各方面的交流,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服务工作,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从农民工大规模涌入城市务工开始,已经持续了将近20年之久,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阻碍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建设。国家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尽快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大力帮助,争取早日实现我国的城市化建设。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系到数千万儿童和上亿农民工的重大问题,同时,更关系到我国农村广大地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所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是xxx的职责,也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尽一份力量和一份职责,伸出援助之手。只有政府、学校、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共同承担职责,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希望社会能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争取为农村留守孩子提供一个美好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儿童都有机会接受教育,学好文化知识,实现全面健康成长,将来为国家的建设做贡献!

实用农村留守儿童申请书(通用22篇)篇八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的农村劳动者进城从事其他产业,于是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生存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在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今天,这不容忽视。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查阅文献,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对所任教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调查主题为:关注留守儿童的童年,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调查的主要问题有:你和谁生活在一起,你的业余生活怎样,你希望爸妈在家吗?你和老师同学的关系怎样等等。

(一)留守儿童对亲情需求较强。

根据对学校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不难发现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都不容。

乐观,也许由于经济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次数也普遍较少,其中仅在春节回来的占33.2%。还有11.1%每隔三年回来一次,这部分样本主要集中在外省的打工人员,在对留守儿童采访中甚至还发现极少数七八年未回来的例子。

从留守儿童对家庭生活的期望上看,54.5%的留守孩子希望“和爸爸妈妈。

在一起”,希望“与亲戚共同生活”占8.6%,希望“一个出去,一个在家”占36.9%。这表明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尽管如此,35.6%的留守子女却表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难,据调查,留守子女渲泄烦恼的途径,“憋在心里不说,写日记”的占51.2%,“和同学或朋友说”的占23.5%,由于缺乏或者不愿意采取与人交流这些正式的渲泄方式,过半的孩子积压忧郁,必然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部分主要从同龄人中获取安慰,这样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蔓延,甚至出现“拉帮结伙”的现象。

(二)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对待读书和教育的认识上也不容乐观。由于监护人素质不够高引起许多监护人对其孩子的教育都疏于管理,从对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结果中不难看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容乐观,这背后主要是心理问题干扰及学习自控力较差造成的,农村父母文化程度以小学居多,很难辅导子女功课,80%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自律性较差,以及79%的留守儿童无人督促学习。

(三)监护状况堪忧。

监护既是权利,又是义务。这里结合坳头村留守儿童实际情况,重点讨论以下两项内容:基本监护(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以及深层监护(对被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

1、监护人情况分析:据调查、留守家庭中84.6%,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尽管82.4%的隔代亲人很高兴照看留守子女,但是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57.1%的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85.8%的亲戚表示“不乐意但没办法”或“无所谓只要父母给钱”,可见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相当冷漠,大多碍于情面而照顾,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这种情况。

2、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的前提。而64.4%的监护人直接表示“很少或不与孩子谈心”,只有11.3%的留守子女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同时54.3%的孩子还透露监护人有过罚跪、罚站等家庭暴力行为,可见双方在沟通态度和方式上存在很大问题。在教育态度方面,58.8%的隔代亲人及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不管”,只要有所交代就可以了,这说明孩子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亲戚,对孩子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及结果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留守儿童在成长,发展中所呈现出的主要问题如下:

1、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对孩子的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等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的问题一般都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只有一方在家的,由于每天所要承担的家务很多,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很少对孩子的品性进行教育,对学习更是缺少必要的指导。

2、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3、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这里,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况长期积累,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会住不导致性格的缺陷,从而引起犯罪动机,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长了1000万农村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中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开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特殊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了两地教学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20xx年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6.7%。这其中即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儿——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3、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很多的困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和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来弥补亲子关系缺乏对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些教育内容的缺失是很重要的。

留守儿童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服务于基层,坚持关注弱势群体,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从社会大局、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

1、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吃住在学校。

2、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祖父母及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

3、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实用农村留守儿童申请书(通用22篇)篇九

自从中国加入wto之后,农村的隐形失业问题就愈发凸显,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进一步上升,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进城务工变成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主要途径。一系列的问卷调查得知,农村留守儿童则存在由于监护人对儿童学习生活都过少的介入,缺乏亲情等生活问题,导致其心理出现偏差,这些问题的形成有社会方面也有家庭和学校方面的原因。

一、农村留守儿童中的主要问题

1、关注太少,导致孩子厌学的问题

很多父母在外务工,家里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文化水平较低,没办法帮助孩子的学习,即使有学习方面的问题,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也很低。

2、缺乏亲情的安慰导致生活问题

多半留守儿童不希望父母出外打工,他们希望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给予,越来越多的孩子意识到家庭的完整和父母的关怀比经济更重要,因为对生活的满意度降低。

3、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心理出现问题

二、建议和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带来的问题,不但要从人文上,更要从法律制度上解决,将问题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中,只有把问题放大化,调查才不至于纸上谈兵,才能够治标治本。

1、消除城乡距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关键的核心不是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与户籍关联的城乡差距,弱化各种制度,进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让农村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权利和社会利益,这是解决的根本所在。

2、加大社会帮助力量

社会组织,尤其是对于儿童的帮助机构在我国还较为薄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也应该提到议程上,政府部门应充分引导和发挥作用,加强与社区沟通,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

3、建立农村少年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

4、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

5、加大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的课程

不但要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环境,还要关注留守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使其能够身心健康的发展。

实用农村留守儿童申请书(通用22篇)篇十

临沂市是农业大市,总人口1018万人,农村人口占75%以上,全市在外务工人员129.8万人,农村留守儿童6.05万人。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而催生出来的特殊社会群体,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为全面了解临沂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最近市妇联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苍山、平邑、临沭等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情况如下:

本次采取抽样的方式,对300名5--17岁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其中学龄前儿童5名,学龄儿童295名。他们当中男性留守儿童165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55%,女性留守儿童135人,占45%。

1、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显示,父母外出务工以父亲单独外出务工和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居多,分别占32.7%和61.7%,母亲单独外出务工占5.7%。38.3%的留守儿童与父亲或母亲一起生活,其中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比例占32.7%,与父亲一起生活的仅占5.6%。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51.7%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8.7%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1.3%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295名学龄留守儿童中,47人学习成绩优秀,占15.9%;106人学习良好,占35.9%;129人学习成绩一般,占43.7%;10人学习成绩较差、3人因学习成绩不好辍学,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在“你不开心时,会有下面哪些想法”问题中,38.5%的留守儿童选择“想早点长大独立”,36%的留守儿童“想让父母安慰自己”,22.5%的留守儿童“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29.5%的留守儿童存在“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的思想,4%的留守儿童“想离家出走”,且多为男孩。以上说明,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温暖,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监护人家庭教育知识了解情况。被调查的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179人,占总数的59.7%。49.5%的监护人认为教育孩子的知识是自己摸索出来的,33%的认为是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参加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有29.5%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即使聊天涉及最多的是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关心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农村留守儿童在最需要父母关爱的时期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父母关爱严重缺乏。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有31.3%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但父母探家情况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3、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来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有的学校老师很少对孩子进行家访,没法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真实情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有些调皮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品德和学习发展。

4、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来,各级妇联、教育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已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之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发展农村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2、贯彻落实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学。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流入地就近入学,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基本措施。根据xx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以流入地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两为主方针”,公办学校要尽力就近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流动儿童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不断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3、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农村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委托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点及联系方式等,并将班主任及授课老师的联系电话交给留守儿童父母和监护人,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了解留守儿童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学校和监护人共同努力,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

4、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的职能及在家庭中的工作优势,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推动有关部门出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要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着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进一步规范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组织编写适合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特点的家庭教育辅导材料,培训一批家庭教育骨干,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加强对外出务工父母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引导,强化他们的家庭教育观念,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实用农村留守儿童申请书(通用22篇)篇十一

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充满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充满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仍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调查研究中发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对策建议。现报告如下:

在家庭生活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差别最突出的是意外伤害。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前四项分别高5.3、1.6、3.9和3.1个百分点。意外伤害的发生源于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的缺乏,但更多的是父母及监护人履责不到位。

1.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1.4和2.7个百分点,教师反映的差距更大。

2.留守儿童学习态度较差,学习兴趣较弱

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

九成多留守儿童认为学习重要,他们学习态度和状态上的差异,既与学校教育的大背景有关,也与学生自身的情况有关。一方面,客观上存在普通农村学校培养目标单一与留守儿童教育需求多元化的矛盾,学习知识一旦脱离自身的发展基础和需求,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因为缺少有效监督,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学习状态也会受到影响。

3.留守儿童缺乏应有的学习辅导

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 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比非留守儿童都高出5.8个百分点。

调查发现,非留守儿童学习的主要帮助和监督者是父母,而留守儿童则是老师。接受访谈的留守小学生认为,父亲外出后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遇到难题没人问了。代替父母照顾孩子的祖辈监护人较多,他们学历偏低,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的学习。

1.留守儿童家庭支持弱化

父母和同学朋友是农村儿童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非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是母亲(52.92%)、父亲(43.02%)和同学朋友(34%),留守儿童则是是母亲(41.54%)、同学朋友(34.92%)和父亲(30.38%),留守儿童来自父母的支持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虽然留守儿童获得祖辈的支持(17.02%)高于非留守儿童(10.9%),但远不及同学朋友。

2.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朋辈性倾向明显,易受不良团伙影响

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同辈成为留守儿童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的主要来源之一,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有30.5%的留守儿童认为在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有 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

3.教师的情感支持不明显

有47.8%的四年级留守儿童遇到困难时主要求助于老师,显著高于第二位的同学朋友(36.6%)。在青少年时期,父母与教师是儿童的两个“重要他人”,尤其是小学中低年级的留守儿童,当父母远离时,教师就成了情感依恋对象。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在你最信任的人是谁、你的心里话主要跟谁说、你和谁最亲近等情况中,老师在留守儿童身边的人群中排位都靠后。

4.两成留守儿童感知不到社会支持

有17.56%的留守儿童表示社会支持主要来源是自己,22.6%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这表明他们感知不到社会支持。

国内外诸多研究证明,社会支持状况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本研究也得到同样的结论。留守儿童消极情绪较多,经常感到烦躁(46.0%)、孤独(39.8%)、闷闷不乐(37.7%)、无缘无故发脾气(19.7%)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5.7、5.7、1.5和1.1个百分点。这些消极体验降低了留守儿童对生活的满意度,有23.2%的留守儿童对现在的生活感到不满意,比非留守儿童高6.4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提醒我们在给留守儿童提供各种支持时,应充分考虑他们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各种帮助,使其更容易感受到外部支持的存在,而且要帮助留守儿童学会有效地利用这些支持,以更好地发挥其在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

在留守群体中,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显然低于男童,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

在留守群体中,有外显性攻击行为和内隐性攻击性情绪的女童比例都高于男童,经常感到烦躁(47.6%)、闷闷不乐(38%)和无缘无故发脾气(21.5%)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3.7、1和3.5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留守女童负面情绪多、孤独感强。其原因:一是性别的差异使留守女童更需要父母的爱抚;二是家庭和学校的情感支持不能满足留守女童的心理需求;三是传统的社会角色期待加重了留守女童的心理负担。在留守群体中,36.4%的女童在家经常干活,比男童高9个百分点。有63.2%的留守女童要洗衣,35.2%要照顾弟妹,比留守男童高25.9和14.7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在为家庭转移更多劳动负担的同时,留守女童承受了更多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与父母外出带给她们的心理影响叠加在一起,不仅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也可能会影响到她们未来的发展。

调查也发现,留守女童人际交往状况较好,来自同学朋友的支持高于留守男童,这部分缓解了她们的心理压力。

在闲暇生活中,有13. 8%的留守男童每天看电视超过2个小时,比非留守男童高3.2个百分点;在上网的儿童中,在网上玩游戏(64.9%)、讲脏话(41.8%)、浏览色情暴力内容(8.3%)的留守男童比非留守男童高4、3.5和1.7个百分点。

在学校生活中,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此外,有47.2%的留守男童没参加过学校的任何课外小组,分别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4.7和5个百分点;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某县综治委的同志说留守男童是当地犯罪青少年的重要群体,称他们为“110的后备大军”。其原因:

一是缺乏有效的监管,这是留守男童不良行为相对突出的直接原因。男生成熟较女生晚,更需要来自父母的监控,否则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难以理解、掌握和内化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而导致价值观和行为偏差。数据显示,在留守群体中,男童赞同钱能解决所有问题(11%)和家里有钱或有人当官的命真好(27.5%)的比例比女童高1.9和6.6个百分点;赞同诚实守信的人容易受欺骗(55.1%)、一夜成名的人令人羡慕(47.1%)和做好事经常得不到好报(39.0%)的比例比女童高4—6个百分点。

二是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男童影响较大,本次调查中有91.9%的留守儿童父亲外出或双亲外出。父亲外出缩小了儿童的生活和活动空间,不利于男孩的健康成长。父亲外出的家庭中缺少权威形象,使男孩的管教和监督变得更为困难。对于男童而言,父亲还提供了男子的基本模式,供其参照和认同,父亲远离不利于留守男童的性别认同。

1.父母外出对四年级留守儿童日常生活影响最大

在四年级到初三6个年级的留守儿童中,过去一年,有3.6%的四年级儿童遭遇触电,比例最高,这个比例在非留守群体中是1.5%,在6个年级中最低;在上网的留守儿童中,有26.9%的四年级儿童玩网络游戏,仅比初二低0.5个百分点,这个比例在非留守群体中是20.7%,在6个年级中最低;在上网的留守儿童中,有9.9%的四年级儿童在网上浏览色情暴力内容,比例最高,这个比例在非留守群体中是5.6%,低于五年级。此外,有10.6%的四年级留守儿童在生病后选择自己忍着。

外出父母及代理监护人,因为觉得这个阶段的孩子长大了,已经适应校园生活而又尚未面对升学压力,容易对其放松监管。这不仅使得他们更易遭受意外伤害,也忽视了他们一些不良品德和行为的滋生和发展。按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划分,十岁左右的儿童正是道德水平从他律向自律过渡的关键阶段,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2.四年级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后的负面体验较多

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23.7%)、被歧视(19.8%)、性格比原来内向(41.7%)、胆小(18.9%)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比例在6个年级中最高。四年级留守儿童年龄还小,对父母依恋感强。他们经常想念父母(76.7%)、担心见不到父母(59.2%)、担心父母不爱自己(34.6%)的比例最高,比初三的高21.3、25和11.1个百分点。四、五年级的留守儿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级的留守儿童最需要学习辅导。

3.父母外出对四年级留守儿童的交往行为有较大影响

四年级儿童人际交往状况总体较差,这与他们年龄尚小、社交技能不足有关,四年级留守儿童相比非留守儿童更差。认为自己是一个受欢迎的人(52.1%)、认为同学喜欢自己(68.7%)、愿意和别人说话聊天(80.6%)的四年级留守儿童的比例,分别比四年级非留守儿童低6.4、3.6和1.8个百分点,可见,父母外出对其社交技能和行为影响较大。

调查也发现,四年级留守儿童会更积极地寻求老师支持和参与社会活动,以缓解父母外出后的焦虑感。从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看,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但四年级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是母亲、老师和父亲。在问到“谁监督或帮助你学习?遇到困难你会向谁求助?”时,四年级留守儿童都把老师排在第一位,而四年级非留守儿童则把老师排在第三位。在留守群体中,有17.2%的四年级儿童参与很多的学校、社区公益活动,比例最高,也高于四年级非留守儿童(14.8%)。

1.初二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较差

有37.2%的初二留守儿童每天看电视1小时以上,较初二非留守儿童高2.6个百分点;有38.3%的初二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后更自由了,较四年级留守儿童高13.1个百分点。

2.初二留守儿童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较高

初二留守儿童上学迟到(49.8%)、逃学(8.7%)、不想学习(62.8%)、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86.3%)、遇到问题没人帮助(68.4)、没完成作业(62.7%)以及被老师惩罚(75.2%)的比例高于初二非留守儿童2.3—14.4个百分点。

3.初二留守儿童受同辈群体影响较大

初二留守儿童与父母关系较差,经常和妈妈交流(64.3%)、经常和爸爸交流(57.9%)的比例低于初二非留守儿童4.1和8.7个百分点,而被父母训斥吓唬(22.8%)的初二留守儿童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儿童把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43.38%),其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重视。

初二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急剧发展变化,存在着种种发展的可能性,他们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响、情绪变化大、成绩两极分化普遍、违纪违规频繁等特征,又具有可塑性、主动、追求独立等特点,这被称为初二现象。对于初二留守儿童来说,青春期的影响与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叠加,放大了种种问题。

实用农村留守儿童申请书(通用22篇)篇十二

留守儿童,是可怜的,是值得同情的,但他们也有生而为人的权力,请尊重留守儿童。下面本站小编整理了关于留守儿童。

演讲稿。

供你参考快来看看吧。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给“留守儿童”支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第二天中午我放学回家,顺便去看明明,只见他躺在病床上输液,我刚一问,他的眼泪“哗”地一下就流了出来:“姐姐,我想妈妈……”。我也鼻子一酸,看着明明和老奶奶哭红的眼睛,心里真不是滋味,觉得自己的父母在身边真是最幸福的事。像明明这样的孩子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本应受到父母的呵护,享受家庭的温馨,但他们和父母相隔甚远,缺少父爱母爱,缺少家庭的培养和教育,极易使他们性格内向、自卑、悲观、孤僻,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应积极行动起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关爱他们,尽一点我们的微波之力。最后,让我们共同手拉手,创建一个和谐文明的校园!谢谢大家!我是你们的朋友!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下午好!

11月21日是“世界问候日”,在此,请大家接受我衷心的问候:老师,希望您身体健康,同学,希望你每天快乐。此时此刻,我更想问候那些父母在外打工,寄住或租住在别人家里的留守儿童们:我是你们的朋友!希望我可以帮助你。我今年上四年级。开学初,老师给我分配了一个同桌,她是我们班成绩很差的同学,所以我有点不乐意。后来,老师竟然交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帮助她订正错别字。看看她每天乱蓬蓬的头发、脏脏的手和满本子的错别字,我真不想和她多说一句话,真希望老师早一点将她换到别处去。但是,有一次老师听写完毕,发现她的错别字太多找我们谈话,我才知道同桌是和她姐姐、奶奶三个人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看来,她的头发乱是因为没有妈妈早早起来给她梳;脖子脏是因为没有妈妈每周给她洗一洗;迟到是因为没有人在身旁督促她,没有爸爸骑车送送;于是我试着去关心她,给她讲题、帮她订背课文。经过半学期的努力,期中考试她的各科成绩都及格了。我很高兴,她很高兴,老师更高兴,我们都笑了。

我深深地体验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留守儿童更需要同学的理解和帮助,支持。“家长会”要召开了,我准备和同桌一起演一个相声,但是她背不会台词,说说她吧,她的脾气比我还大。我们班好几个留守儿童都是这样:脾气比别人的大,心好象也比其他人的小,动不动就生气,动不动就哭。据媒体说,留守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由于缺少爱,他们比别人更容易焦躁,生活散漫,性格冷漠孤僻,心理容易产生各方面的缺陷,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所以,一想到她是留守儿童,我就忍住,不生气。我耐心帮助她克服困难,想让她在表演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自信的力量。现在,她比以前爱说话了,前天写的作业还受到老师的表扬,我比她还开心哩!听说她爸爸打工时老板拖欠的工资现在也发下来了,她妈妈会给她买新衣服穿吧?我的妈妈今年给我订了份《少年文摘报》,在我的请求下,妈妈给我的同桌也订了。我想只要我真诚帮助她,她一定很开心,学习也会和我一样好的。

同学们,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这些过早出巢的、羽毛还未长丰满的小鸟们感受到一份关怀和爱护吧!同学们,拿出一元钱,送出一份报,给她们一点学习上的帮助吧!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留守儿童也会有美好的明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现在,让我们用记忆,一起来回想一张照片。它的色调以黑色和灰色为主,主角是一名正在课桌前温习的小女孩。在女孩整齐的流海下,有一双特别吸引人的大眼睛——明亮、聪慧。胶片将画面定格在了女孩与镜头凝视的瞬间,她的眼神纯净不含杂念,却让看过的人难以遗忘——这就是希望工程一张真实的宣传照。1991年,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解海龙,在安徽省一个偏僻的乡镇小学里偶然捕捉到女孩的眼神。从此,这张简约却不简单的照片就与希望工程的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曾经,“失学儿童”是我们每个关心儿童成长问题的人的痛处,但“希望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给他们带来了筑梦的空间和圆梦的机会。可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许多比“失学儿童”更严峻的问题正一点一点地浮现在人们眼前。近几年,有一个词儿,在社会各个阶层里广泛流传着,它描述的,是那些被外出务工的父母留在农村的孩子。正是根据这样的现象,这些孩子被统称为“留守儿童”。

据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xx万的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的占86.5%。这种现像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去年春节期间,有12名留守儿童在某新闻媒体的帮助下,从全国各地来到乌鲁木齐,和分离了许多年的爸爸妈妈见了面,吃上了一顿久违的团圆饭。只是,当孩子面对这么长时间以来父母第一次的拥抱,竟然显得有些淡漠和被动。同样的,这顿看似平常的团圆饭,也因为时间的痕迹,夹杂着百般滋味。一名四川的孩子对记者说,在得知自己能够去新疆见到分开了8年的父母的时候,心里很激动,但是又有点胆怯。在见到父母的那一刻,竟然还有点儿不知所措的感觉。这些,我们都能够理解。父母给孩子的感觉,本来应该很近,可是在没有父母陪伴的8年里,仿佛是显得那么远。河南驻马店的小王博说,每每当他看见同学和爸爸妈妈走在一起的时候,心头时常会不由自主地酸上好一阵子。“我想有个家”,小王博曾这样不止一次地在心底呼喊。他说,虽然爸爸妈妈会给他寄来钱、和衣服,但他总觉得自己像个没人要的娃……家是什么?在这些留守儿童的眼中,家,不只是户口本;家,不只是房子。家——只要有爸爸妈妈陪伴的地方,就是家!偶尔,我也会到农村去。那里不乏留守儿童的身影,在当地人的眼中,留守儿童比不上那些有母亲时时带着的孩子漂亮,也不如那些在父亲的督促下练习写字的孩子可爱。也许,当留守儿童在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和别人打骂的时候,还会有过路的人指着他们说,“瞧,这都是些没人管的野孩子”。这样一句话,足以刺伤一颗小小的心灵。夜幕下的留守儿童,避开了喧闹人群的他们,唯有对这漫天星空诉说满腔的委屈。

在今天繁忙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尝试着放慢脚步,会看出我们身边留守儿童的脆弱和无助,如果能在伤害来临之前帮助他们,至少,会带给他们一些依靠。不计较得失,因为我是一名志愿者;不在乎小小的付出,因为我代表阳光洒下温暖。其实,假如每一个人在生活里都做一个有心的人,就会发现社会会因为你存在,变得流光溢彩。生命中,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出发,那是梦与梦的距离;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抵达,是爱与爱的距离;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拉近,是心与心的距离!让我们向留守儿童伸出双手,用我们自己的方式给他们带去光和热,用多一点点的爱去开启那些紧闭的心扉,用多一点点的行动牵着他们快乐成长!爱心牵手,共享阳光。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在行走的途中看到留守儿童的身影,请不要只是从他们身边淡漠地走过,试着给他们一个微笑、一声问候,只要点亮了孩子心中昏暗的那盏灯,心的温度,会把希望点燃;爱的光芒,会把奇迹创造!

实用农村留守儿童申请书(通用22篇)篇十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市打工,这群打工族通常是将子女留在农村,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友看管,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几年来,____镇党委、政府在对全镇留守儿童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为了更好地做好留守儿童工作,日前,镇妇联对我镇的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较详尽的调研,报告如下:

我镇共有留守儿童84人,一半多家庭生活处于贫困之中。由于没有父母的照顾,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我行我素,自控能力差,学习成绩相对较差,有时甚至会出现违法犯罪现象。

针对这一情况,为了使留守儿童能够与普通孩子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由镇妇联为主要牵头单位,在“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中,我们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的能力,我镇在校舍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挤出一个大会议室作为“留守儿童”活动室。让“留守儿童”在课余时间有了去处,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诉说在家的感受,增加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宣泄了心灵的苦痛,弥补了性格的不足。活动室里有电视、电脑和dvd,学生在活动室里可以观看电视节目和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既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又陶冶了他们的心灵。

生活在完整的家庭结构中对子女的教育和发展是最为有利的。但是农村“留守儿童”缺少的就是亲情,为了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妇联与学校鼓励“留守儿童”给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写信,设立“留守儿童”热线,增进了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让父母倾听子女的心声,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

“留守儿童”大多数是父母双方长年在外打工,平时很少回家,只有过年时才能全家团聚。因此我们要求授课教师在他们的父母回家时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当面向他们的父母汇报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并做好记录,这样充分发挥家庭和学校的合力作用,同时又增加了父母对学校教育的热情和关注。

4、评选留守儿童中的“三好学生”

为了宣传和树立“留守儿童”中好的典型,以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励少年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勤奋好学、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学生身心健康,我们在留守儿童中优先评选三好学生,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5、鼓励留守儿童参加各项活动,活跃他们的心情。

为活跃留守儿童的心情,使他们从孤独中走出来,我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了诗朗诵、声乐、器乐、绘画、书法、舞蹈、合唱、课本剧等形式多样的比赛,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加,在活动人选上留守儿童优先。由于方法得当、发挥了留守儿童的特长,所以在普兰店市艺术节比赛中,这些留守儿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活动全体学生都受到了教育,留守儿童也从中体会到在家庭要尽孝心,在学校献关心,在社会献爱心。

总之,我镇留守儿童工作得到了镇党委、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各条战线上从事这一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使留守儿童工作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1、缺乏共同关爱、帮助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还没有充分形成“全方位启动、全社会参与”的管理工作格局。

2、监护人与学校沟通不畅,配合上缺少默契。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多数是祖辈或亲戚,祖辈对孙辈重养轻教,娇惯溺爱,他们只能保证让留守儿童吃饱穿好,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学生的学习,有的留守儿童出现问题了,班主任和学校通知他们到学校协助,有时他们都不愿来,有的监护人连小孩在哪个班级都不知道。

3、教师的要对这些“留守儿童”多关爱,给他们爱心,频进行家访,增加情感交流。使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情感的关怀者。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倡导终身从教的思想,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特别要对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的家访和联系,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标语画册等宣传载体,精心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宣传教育。紧紧围绕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积极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尊重儿童、支持儿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宣传国家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宣传留守儿童的先进典型事迹。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

2、加强家长和其他监护人的指导培训。

利用家长学校、座谈会等不同形式,组织监护人特别是祖父母的培训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监护意识和能力。

3、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由政府协调组织派出所、工商所等单位,坚持定期巡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如取缔摆摊设点现象,降低学生乱花钱、相攀比的现象,促进养成教育;打击诱惑、骚扰学生的违法行为,使学生远离不良环境。使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能够健康发展,使农村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和整个社会达到和谐稳定。

实用农村留守儿童申请书(通用22篇)篇十四

在出现了某些事件和情况后,我们必须开展调查以搞清情况,最终根据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调查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为了全面了解开发区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开发区(园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开发区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开发区(城南学校施教区)现有留守儿童256名。调查显示,有31.3%的属父母外出务工,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其中78%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绩一般,占43.7%;学习成绩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根据园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将利用市局支持资金对学生食堂、宿舍进行改造,为寄宿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创造更加优美的成长环境。

2、切实执行规定政策,确保外来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对外来无务工子女学校尽力接收其入学,并按学区内学生对待,一视同仁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留守儿童接受同等教育创造条件。

3、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网络,对所有留守儿童(外来学生)逐个建立学习、生活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儿童父母定时(不定时)联系,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让监护人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使学校和监护人能有效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实用农村留守儿童申请书(通用22篇)篇十五

但从当前来看,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策略主要应从民工输出地即农村入手。

1.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正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

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家长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一方面,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2.学校: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

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把抓好“留守儿童”的校内外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目标,有专门的管理计划方案等。如让亲子间保持电话联系,班主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尽可能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的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

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3.地方政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实施农村基础教育呼唤政府作为,解决农村孩子“能上学”问题依靠政府,解决“上好学”问题依然要依靠政府。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将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升为政府意志,为留守儿童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服务。

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形成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关注人力资源开发的价值观,引导全体公民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系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心和保护责任。

加强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的力度。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应该严格依法办事,以有效的措施督促民工及其委托的子女监护人从守法的高度,正确处理外出务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区县、乡镇政府部门要努力整治好学校周边环境,加强监管,针对“留守儿童”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伤害的情况,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给儿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社会共同关注,我们希望通过加强社会建设和农村教育环境的改善,可以让有条件的儿童尽快随父母进城学习生活,继续“留守儿童”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同时,我们更希望“留守儿童”家庭自身首先也能增强意识,摆正思想,针对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将“留守儿童”的教育劣势因素转化为优势因素,为孩子们以及整个家庭乃至国家和民族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实用农村留守儿童申请书(通用22篇)篇十六

调查问卷。针对于现今的留守儿童现象,我们在网上开展了问卷调查,从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人的角度来分析他们对于留守儿童的看法,对后期结合实际调查情况来整体分析,有了好的效果,前期的网上问卷调查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和作用。以下为网上问卷结果情况统计:

你所知道了解的留守儿童大部分是怎样的?(可以多选)

你所了解的留守儿童中有没有乐观坚强,懂事坦荡,知道关心家人,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人。

你觉得你的身边留守儿童成长不良现象怎样?

你觉得处理这些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正真帮助留守儿童切实可行的方法有哪些?

此次问卷调查大多数对象为年龄段在19到50岁,其次是13到18岁,对于这两个年龄段的人进行网上问卷调查,结果是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和指导作用。

对于以上的问卷调查情况统计,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人都感觉身边存在着留守儿童,可见留守儿童现象已经不为稀罕了,从统计的结果可见,人们对于留守儿童关注是比较少的,大多数人都很少会做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的事,大多数人认为,留守儿童喜欢沉默寡言,或者是性格叛逆,但是也有人认为有些留守儿童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强,同样是留守儿童,他们存在的现状在不同的人看到,却是完全不同的,可见,不同环境下的留守儿童,成长是完全不同的,同时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生活中有太多的因素会影响着留守儿童的成长,是什么因素导致有些留守儿童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却学会生活,变得自立自强,但是有的留守儿童却变得越看来越叛逆呢?前期的准备工作为我们后面社会实践的进行提供了更加明确的调查方向。

其次,对于最后一个问题,关于解决留守儿童措施,大多数人认为从政府,国家增加就业率,从父母多关爱子女的角度,以及社会力量,多举办一些活动,公益服务类型的活动,更加关注这些留守儿童,大多数人的想法类似,但是在不同的地区,经济条件不同,发展状况不同,所以对于不同地区的留守儿童,采取针对的措施不同,与此同时,大部分人的想法可取,但是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本次社会实践就如何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如何从实际生活出发,去真正地帮助他们,改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点点滴滴困难与迷茫,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核心与重点。

(一)枝江地区商业发展状况

通过大约两周的实践,对枝江地区的商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最终统计情况如下。

(1)商业处于沿街商铺时代,整体商业较零散,各自为营,没有形成统一规划。

(2)整体商业缺乏主力店经营,商业缺乏活力。

(3)商业经营场所、产品档次相对较低,造成消费外流(宜昌)。

(4)商业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没有形成相应的商业聚集地。

(5)商铺主要是以租赁的形式出现,商业地产的开发不能满足购买消费者的需求。

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到枝江市主产业发展较好,但百里洲通向镇里交通不方便,缺少公共交通,路面虽然整改,但依然不能满足市民便捷的出行的希望。今年上半年,枝江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亿元,可比增长1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1亿元,增长18.2%,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

在经济状况发展较好的枝江地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可见不仅仅是在偏远的贫穷地区有大量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数目在不断增长,即使是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留守儿童也不少见。

(二)枝江百里洲地区留守儿童状况调查

在调查中可见留守儿童相对一般儿童而言,处于一个弱势,相比之下,留守儿童不被关注,造成的心里和教育的缺失相当严重,加之对爷爷奶奶的依赖性强,我们了解到留守儿童甚至畏惧自己的亲生父母,农村的教育水平和环境较差,对儿童的管教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关爱还不够,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发现,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原因:

(1)教育方面: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分离造成家庭教育的弱化。一是大部分临时监护人存在重养轻教思想;二是由于委托监护人文化水平的限制,根本无法对孩子们进行学习辅导,有的由于对孩子们的学习监督不够或方法不当,使他们产生厌学、弃学情绪;三是祖辈们的溺爱致使留守儿童养成任性的性格,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只有在节假期间返乡,他们普遍存在“补偿”心理,带给孩子物质方面的多,精神方面的少,这些都严重的影响到孩子们的正常学习,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下降。此外,由于家长常年在外务工,与学校联系少,无法与老师一起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因而,大多留守儿童学习成绩都不够理想。

(2)心理方面:亲情的缺失给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巨大的困惑,情感孤寂已成为留守儿童巨大的心理障碍。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他们一方面表现为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关系能力差;另一方面有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任意妄为,这些对他们以后的人际交往、学业发展、心理性格等都将产生不良影响。从调查来看,只有不到15%的临时监护人能够对留守儿童进行交流沟通和教育。大部分父母打电话只问学习和生活,很少涉及思想。儿童正处于身体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最需要父母的关心与呵护。但大部分留守儿童却很难享受到这基本的关爱,常常有话无处说,有苦无处诉,久而久之,就极易造成孤僻性格,产生冷漠心理,甚至畸形心态。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对家庭完整和父母的关爱有很强烈的要求。 (3)生活状况方面:与其他的孩子相比,留守儿童由于常年和年迈的祖辈们和其他亲友生活,一般疏于管教,更多的是溺爱,要什么,给什么,吃零食明显比父母在家的儿童多的多,特别是校园外的“三无”零食,给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缺少父母的悉心照顾,是正在生长发育期孩子的营养与起居缺乏科学的安排,在营养状况和卫生方面难以得到完全保障,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此外,由于缺乏正常的引导,一些孩子也容易出现诸如抽烟之类的不良生活习惯。

(三)来自当地人的建议

在采访过程当中,我们遇到了若干小学教育的工作者,他给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几点建议:

(1)经济发展,努力发展支柱产业和乡镇企业,以服务当地为基本指针,出台相对优越的条件,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2)家长制度,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接待我们一位小学班主任老师,热情、全面地介绍了所在学校特别是班级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也从她与留守儿童的相处中讨论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她认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并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只要关心到位、及时,留守儿童的成长是应该比较顺利的,留守儿童也一样会成为阳光儿童。我们建议能否探索建立代理家长制度,让老师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在学习之余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

(3)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可以让他们担任班干部,一方面起到激励和鞭策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他们和班上其他同学的沟通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找到归属感。

(4)儿童的监护人要增强责任感,在孩子上小学和初中阶段,家长尽量不外出,或留一方在家照看孩子,给予孩子亲情关怀。外出后也要经常与留守在家中的孩子进行沟通,要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导之以行。这一项工作可以在外出打工之前进行统一的教育与培训,从而提升农村村民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意识。

(一)完善政府主导作用,提高政府治理效能

对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而言,这属于政府职能范围内的社会事务,政府担负主要责任,应发挥主导作用。要提高政府治理效能,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协调城乡发展,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现状。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这是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从而产生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根本原因,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为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教育创造条件,同时政府应提升服务水平,协调教育、文化、医疗、公共治安等机构,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相关管理与服务。

(二)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优化学校内部管理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解决学校食宿等硬件设施,让留守儿童在校园寄宿生活中感受学校大家庭和集体的温暖。此外,学校应该加强教学和管理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式,建立相应激励制度,调动教师积极性,在教授学业基础上,对于留守儿童需要倾注更多的情感和日常生活关怀,既要树立师德高尚的“良师”形象,也要建立有益于沟通的“益友”关系,使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三)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增强亲子沟通交流

家庭是“人性的养习所”,留守家庭虽然存在亲子分离的问题,其基本社会化功能却是不容忽视的。留守家庭的收入状况改善之后,父母在给予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孩子对于父母亲情的精神需要,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借助网络、手机等现代通讯手段,加强与孩子沟通交流。另外,外出父母也应主动与学校老师保持经常联系,随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这样才能配合学校教育,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四)加大支持引导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应该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工作,解决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规范社会各界人士的权利与责任,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同时政府以应考虑资金问题,让更多的部门等社会人士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并为他们献出爱心。

(五)培育现代经营理念,加强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要树立和培育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一方面,要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发挥企业在社会公益事业中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比如为农村教育事业捐资助学,参与结对帮扶行动或是企业定点帮扶等,积极参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公益事业。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应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比如给予企业职工相应的探亲休假制度,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对一些贡献突出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家居住宿,协调子女入学等,通过这些措施既起到激励作用,又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发挥了作用。

其次,在统计调查的过程中,有些留守儿童属于较为叛逆的形象,但是有部分家长或者监护人反映自己家中的留守儿童性格乖巧,懂事,结合这些情况,我们对此不同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对于他们周围的环境,家人,生活环境等方面做出了对比,最终结果如下:

(一)家庭环境不同

前种情况监护人几乎较少与孩子沟通,家人很忙,孩子独自的时间较多,对于孩子极少关注,没有经常的与孩子谈心,而后者,则表现的更好一些,尽管父母不在,但是监护人与孩子的交流更多,关系更好,让孩子有了家的温暖。因此,即使是孩子父母不在家,监护人对于孩子的关注与交流是极为重要的,孩子的内心需要家庭的温暖,这些是外界所给不了的,孩子在家中呆的时间是最长的,家人是最了解孩子的,是孩子最好的依靠。

(二)监护人教育孩子方式不同

前者对于孩子没有深入的了解,对待孩子不是一味的顺从,就是一味指责,导致最后,孩子越看来越叛逆,甚至与监护人产生隔阂。而后者,对于孩子则相对来说,更多的为孩子考虑,站在孩子的角度,更多的在日常生活中指导性的鼓励与支持或者是批评孩子,这样让孩子既知道了对错,同时也增加了孩子与监护人之间得感情基础。

(三)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方式不同

对于前者,据监护人反映,孩子几乎上较少同父母主动联系,及时联系也是向父母要钱,原因还在于父母回家的次数少,在家呆的时间长,再结合监护人对于孩子的关注不够自然造成日后的性格发生很大变化,自身没有很好地得以发展。相比较前者,后者父母对于孩子由于更多的关注,导致父母谁不在孩子身边,但是,孩子了解到父母的关爱,父母经常回家看孩子,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关注更多,这导致孩子发展良好。

由上可知,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来说是最为重要的,父母即使长期不在家,但是经常与孩子电话联系,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多关心孩子,这些对于孩子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父母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其次,对与监护人,就是孩子的家人,对于孩子的关爱更是重要,孩子在没有父母在身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极易产生偏差心理,这些都需要监护人对于孩子多多的给与关爱,指导,而不是一味的顺从。

[1]赵声馗,范晓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治理模式探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

实用农村留守儿童申请书(通用22篇)篇十七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调查发现集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当地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为了全面了解开发区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开发区(园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一、基本情况。

开发区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开发区(城南学校施教区)现有留守儿童256名。调查显示,有31。3%的属父母外出务工,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其中78%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绩一般,占43。7%;学习成绩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想早点长大独立”,“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家庭教育情况。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而通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近3%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二、存在问题。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是,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已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根据园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将利用市局支持资金对学生食堂、宿舍进行改造,为寄宿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创造更加优美的成长环境。

实用农村留守儿童申请书(通用22篇)篇十八

1.学业方面。

(1)部分留守儿童学习动机不明确或不端正。

不少留守儿童把父母的奖励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因为家里只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沟的存在使他们倍感孤独,而学校里有很多同龄儿童和伙伴,他们希望在学校老师和同学那里得到温暖和关怀。总之,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外在动机往往多于提高自身的内在动机,而且儿童的学习动机往往难以持久,因此部分留守儿童往往因缺少父母经常性的监督指导,会因为贪玩或畏惧学习困难而失去学习的动机、信心和兴趣。

部分留守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自觉性不强,有些儿童还有各种学习困难,因此,除了需要学校老师的教育引导外,家长或亲人的督导对其学习也十分重要。但是,留守儿童所能受到的这方面的督导比较少。一方面父母外出务工后,除了偶尔电话、书信联系外,无法对子女进行经常性的督导;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教育观念、时间安排、行为方式的不同,学习督导的方式、力度和效果也完全不同。隔代监护人往往年龄太大,身体虚弱,没有精力管理孩子的学习,无法对孩子进行学习监督和指导。

在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人或者因文化水平低,或者因事务繁忙,往往无法给予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帮助,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向委托监护人求得帮助的比例很低。这使得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比较严重,学习成绩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父母外出务工尤其对年幼儿童的学习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2.品德方面。

留守儿童正处于树立理想、认识人生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上的帮助,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产生人生观、价值观念上的偏离。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违反校纪,小偷小摸,沉湎于网络游戏之中,或者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纠合在一起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

1[]有些孩子由于失去父母的监管,甚至走上罪恶的深渊。

3.心理方面。

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交流渠道不畅,留守儿童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再加上留守儿童过早过多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是生计所迫,容易产生社会不公的意识。使得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容易产生偏狭的认识和过激行为。

(二)留守儿童教育与成长中的问题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价值多元化的冲击下,社会上的“金钱至上”、“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己开始由城市向农村地区蔓延。对于自制力弱、学习成绩又不理想的孩子们来说,网吧、游戏厅等场所无疑是他们消遣时光的最佳去处。一些原来在学习、思想品德等各方面都还不错的学生,由于长期没有父母的监督,就自觉不自觉地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他们开始逃学、旷课、不交作业,以至于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

2.学校因素。

“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他们在学校表现出好动、调皮,大胆放肆,在受管理时,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顶撞,有些调皮的孩子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学校在教育无效时只能采取劝其退学的办法或干脆对调皮捣蛋的“留守儿童”放任不管,有的或严厉管理,迫使其自动提出退学的要求,使“留守儿童”流入社会,成为“街角青少年”。另一类学生产生失落心理不爱说话,不爱交流,自卑、孤僻,给教师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3.家庭内部因素。

家庭教育缺失是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缺损的重要因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任期最长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情感的培养、性格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不完整或者缺失,使留守儿童的成长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亲情。

在留守家庭中,父母长期在外,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造成亲情淡漠,导致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相对疏远,亲情的教育功能几乎丧失,这样缺乏沟通和亲情的关爱,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2)隔代监护的不妥之处。

隔代监护即由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的监护方式。这种监护方式对孩子的发展存在较多的弊端。隔代家庭祖辈对孙辈的抚养溺爱大于教育,感情大于理智,对孩子的心理缺乏了解和认知,习惯用自己陈旧的观念和经验去教化孩子,加之农村大多老人受教育程度不高,不懂得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并且有时家中农活繁忙,根本没有时间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指导。

(一)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从根源上来讲,因为长期的城乡发展差距的结果。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城乡发展。为此,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提高城镇化水平。这样,更多的农民就可以就地就业,使更多的孩子可以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二)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保证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不为”,而非不能。20xx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明确规定“农民工子女就学应该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从实际出发,在制度机制上不断创新,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城市中小学的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学校愿意接收农村儿童。

(三)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因此,父母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因为亲子关系直接影响着儿童的人格发展。许多人人认为,除智力低下和受教育机会缺乏外,儿童由于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不良均可导致学习困难。

1、要求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班主任加强沟通。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2、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

(四)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关爱留守儿童。

(1)是在留守子女较多的农村地区,开办寄宿制学校。

农村中小学普遍寄宿条件很差,甚至很多没有寄宿条件,这使得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发挥。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让留守儿童在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

(2)组织各种集体活动,使留守儿童对班集体产生归宿感除了家庭之外,班集体是留守儿童重要的生活学习场所。除睡觉时间之外,他们约有60%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所以,有一个温暖团结的班集体对于留守儿童非常重要。学校应该针对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集体生活,这样既可以转移他们思念家长的注意力,又可以让他们在集体中成长进步,养成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的良好作风。

(3)充分发挥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作用,用爱点亮留守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和代课教师是学生在校园中接触最频繁也是最重要的人。让他们感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作为教师,一定要给他们送去慈母般的温暖。留守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愉快地学习、生活。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发现,教师就是他们的父母,学校就是他们的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多和同学一起玩,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老师学校带给他们的温暖,幼小的心灵不再迷茫孤独,这样便有利于他们正常或是更好地完成学业。

我们相信通过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各方面的努力,互相配合,积极应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方法措施得当,这些问题是一定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的,留守儿童也能和非留守儿童一样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

实用农村留守儿童申请书(通用22篇)篇十九

近年来,由于农村外出打工人员增加,导致留守的妇女儿童人数逐年递增。为全面了解全市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现状,进一步做好关爱帮扶工作,xx市妇联对全市农村留守妇女及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1、留守妇女儿童基本生存生活状况。

xx市共有14个乡镇,116个行政村,农村妇女9.6万人,其中留守妇女4450人。这些留守的妇女多数在30—50岁之间,她们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无法随丈夫一起外出务工,只能留在家里务农,照顾老人、孩子。

xx全市共有儿童69184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2541人。这些留守儿童中,父亲单独外出的占69%,母亲单独外出的占12%,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占12%。这些留守儿童多数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少数被托付于亲戚照顾或被父母送于长托,与在外打工的父母很少联系,多半一年才能相聚一次,有的几年才能见一次面。

一是留守妇女精神压力过大。留守妇女由于要照顾老人、孩子,要承担家里的劳动,要维持家庭的和睦,精神始终处于紧绷状态,加上丈夫不在身边,使留守妇女在受了委屈时,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心里和精神的压力等不到缓解。

二是留守儿童思想容易偏激。留守儿童因为长期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老人都认为只要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对留守儿童的其他行为不是特别注重,使得多数的留守儿童养成不良的行为,思想出现偏差,等到父母回来约束他时,他会觉得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没有管他的资格。

3、留守妇女儿童亟待解决的主要困难。

一是留守妇女的健康问题。中国的传统思想是男主外、女主内,现在,由于丈夫外出务工,使得妇女从丈夫的贤内助一下转变为家里的顶梁柱,一个人承担了夫妻双方共同的家庭劳动。特别是在播种、秋收的农忙季节,主要劳动力的短缺,就是花钱也请不到好的劳力,这就导致留守妇女只好重任一肩挑,最后积劳成疾。还有一部分留守妇女因为家里困难,使得她生病了也舍不得去看,又因为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不能及时发现,等到丈夫回家时,病情已经发展过重。因此健康问题是困扰留守妇女的一大问题。

二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数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特别是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三是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留守儿童多数和长辈、亲戚生活在一起,长辈对孩子的溺爱,亲戚的不好深管,使得留守儿童的行为得不到约束,长辈、亲戚的监管不到位,导致留守儿童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受到某些侵害,成为了留守儿童发生意外的主要因素。

4、留守妇女儿童最大的期盼与需求。

家,是每个人的港湾,最幸福的事就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留守妇女儿童最大的期盼就是与家人在一起生活、工作、学习,因此,他们最迫切的需求是自己的家人在家乡可以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1、主要开展了哪些健全完善留守妇女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工作。

(一)加强领导、完善留守机构。

一是组建“留守儿童之家”、“妇女之家”。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根据上级妇联的文件精神要求,我们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和“妇女之家”。二是组建留守妇女互助组。组建了196个留守妇女互助组,通过在一起做手工编织、合伙开小饭店等形式,互帮互助,共同增收。三是开展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双学双比”等活动,以家庭文明引导留守妇女追求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切实提高留守妇女的文化素质。在节假日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留守妇女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二)搭建妇女平台,推进留守服务。

一是健全档案,规范管理。市妇联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摸清并掌握留守家属基本情况,重点了解留守儿童家长姓名、外出务工地点、联系方式等基础情况,完善留守儿童登记表,二是通过“妇女之家”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各种针对留守妇女儿童的系列服务活动:联系农业、劳动部门对留守人员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在节日期间对特困留守家庭开展送温暖活动;为留守妇女搭建创业平台;请妇幼保健院的医生传授妇幼保健常识,另一方面利用“妇女之家”深化对留守妇女儿童的维权服务,对留守妇女儿童开展安全教育,使“妇女之家”真正成为留守妇女儿童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三是营造和谐社会,搭建魅力平台。妇联通过送法下乡、进校、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在学校进行广泛宣传“以人为本”、“尊重儿童”、“以德育人”等新观念,通过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社会环境。四是维护留守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利用12338妇女维权热线,积极开展维权行动,热情接待来访留守妇女儿童,进一步畅通妇联组织和妇女群众的沟通及妇女诉求渠道,从源头上维护留守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三)拓展帮扶措施,关爱留守妇女儿童。

xx市妇联把关心关爱留守妇女儿童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开展妇女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帮助想要创业,又缺少资金的留守妇女解决资金问题。通过采取各种方式开展各项关爱活动。联合济仁医院免费为农村留守妇女进行妇科疾病检查。同时,利用节日之际到乡镇、社区走访慰问贫困留守妇女儿童,帮助留守妇女儿童切实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困难,把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及时送到他们身边。在六一节期间,爱心企业家们看望留守儿童,为他们送去了慰问金和运动服、书包等礼品。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xx市妇联组织20名巾帼志愿者以“爱心妈妈”的名义走进安化小学,与20名留守儿童牵手结对。让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享受社会大家庭的浓浓亲情。开展爱心帮扶活动。二是为强化留守流动儿童监护人的监护意识,妇联在各学校开展一系列家庭教育讲座活动,从根本上提高了监护能力和水平。三是关注留守妇女儿童身心健康。积极引导留守妇女儿童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对留守妇女定期组织健康知识讲座、法律知识培训、免费开展各项技能培训,提供心理咨询等。

2、取得的工作实效和成功经验。

一是教育部门和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基础教育工作的重点,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列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

二是乡镇党委把留守妇女儿童的需求提上了重要日程。xx市有些乡镇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还和相关部门积极联系一些加工、编织等适合居家从事生产的产品订单,让一些外出务工人员结束在外务工,回乡工作、创业。

三是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加大了。市妇联经过对留守妇女儿童生存状况的宣传,使社会各界提高了对留守妇女儿童的关注程度。

3、最受留守妇女儿童欢迎的关爱服务工作有哪些。

一是关爱救助活动。每个人都希望被关爱,但是留守妇女儿童却恰恰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因此一些关爱救助活动的开展,让留守妇女儿童感觉到他们是被关爱的、是被照顾的。

二是亲子活动的开展。留守儿童常年见不到家长,而亲子活动的开展,促使外出务工的家长至少有一方回来参加活动,让留守儿童见到父母,和父母一起制造回忆。

4、对健全完善留守妇女儿童服务体系工作有哪些设想与打算。

一是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妇女儿童生存环境。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妇女儿童问题,把做好留守妇女儿童生活、思想、教育工作作为解决留守妇女儿童生存环境重要措施,列入议事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妇女儿童监护网络。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发展农村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二是贯彻落实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学。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流入地就近入学,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基本措施。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以流入地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两为主方针”,学校要尽力就近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流动儿童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不断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家长学校是指导和服务家庭教育的主阵地,要进一步规范对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特别是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第二监护人培训、打工父母学校等特色家长学校,以及咨询站、服务热线等多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的建立和完善。要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培训一批家庭教育骨干,通过家长学校积极向留守儿童家长或第二监护人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时,要把家庭教育知识纳入培训内容,正确引导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指导父母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教育子女两不误。

1、目前留守妇女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一是缺乏家庭的安全监管,造成留守妇女儿童生活中存在着诸多隐患。留守妇女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妇女、孩子的生存状况存在诸多隐忧。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

二是社会文化环境对留守妇女儿童存在负面的影响。随着文化市场的开放,各种先进的文化传播手段投入使用,人们的精神生活不断得到丰富,但由于缺乏监管力度,加之留守妇女儿童的自保能力较弱,无法抵挡外界的伤害,使一些留守妇女儿童不同程度的受到侵扰。

三是留守妇女儿童工作机制和社会公众的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目前,我市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留守妇女儿童工作机制,有关方面重视程度还不够,社会公众对留守妇女儿童的关注和责任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社会大众群体关注留守儿童意识不足,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2、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认识度不高。现今社会对留守妇女儿童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度不够高,多数人认为,“留守”就是一方在家,另一方出去而已,还没有认识到,丈夫的外出务工,对妻子、对老人、对孩子、对家庭造成了怎样的伤害。父母的不在身边,对孩子的生活、学习、成长造成了怎样的失误。

二是重视度不够。政府对切实解决留守妇女儿童的生存环境没有达到足够的重视,监管不到位,在留守妇女儿童遇到问题时,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三是缺乏相应制度。留守妇女儿童有问题时不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实施制度,形成了我们想说,无人听,想做,做不了,想管,不能管的尴尬局面。

3、意见和建议。

在留守妇女儿童就医、就学方面要给予一定的关照,在遇到留守妇女儿童受侵害的案件时,要视情况作出相应变通,使问题快速有效的解决。同时,出台具体的工作机制,有专门的管理制度,专门的实施制度,专门的监察制度。

实用农村留守儿童申请书(通用22篇)篇二十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2017年8月底到2017年6月底,我们到了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进行为期接近一年的顶岗实习支教生活。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我们实习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有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六年未曾回过一次家。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实用农村留守儿童申请书(通用22篇)篇二十一

3、性别:男

4、家长姓名:陈xx

5、与家访对象的关系:祖孙

6、是否留守:留守(爸妈都外出打工)

7、联系电话:000000000

8、家访内容:

我们是中午的时候到学生家的,当然他的奶奶正在门口坐着,我们向她表明了我们的来意后,她很高兴的接待了我们。

xx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平时在教室里不爱说话,但是学习很努力,成绩也很好(考了3次第一名)。听他奶奶说,他在外面受了什么委屈回家后从来不说,只是自己一个人憋着哭,这也许与他是留守儿童有关吧。

xx的奶奶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老人,她对她的孙子孙女期望都非常高,而且很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她一直希望他们好好学习,将来后有出息,别在在家种地了。

我们聊到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长对学生的期望;

2、家长对学习的要求;

3、学生生活方面的情况;

4、学生最需要哪方面的指导;

5、家长希望通过哪种方式和老师交流(家长会或家访等);

6、如果学生犯错误了,家长会以什么方式处理;

7、家长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外,还比较关心学生的哪方面等。

8、家访总结:

通过家访,我发现老人家对孙子的期望真的很高。她非常关注他的学习情况,但对他的其他方面如性格、交友等关注的很少。

xx的内向、不爱说话、受委屈不说,我觉得与他的家教有很大的关系。也许是家人只关注他学习的原因,也许是爸妈不在身边的原因……但听他奶奶说,xx不是很听他妈妈的话,但很听她的话,原因也许就是和妈妈接触太少吧。

我觉得家长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学习,他们应该多了解一下学生的交友、性格等其他方面的情况,让学生能全面发展。

实用农村留守儿童申请书(通用22篇)篇二十二

根据《中国青年报》在《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的报道中说,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遭遇一场特大洪灾,12名儿童死亡,其中11个"留守儿童"。据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他们虽然隅居农村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干,可是谁又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和将来对社会的影响?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也息息相关。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在暑假期间,对河南省18个地区的1000名(6—14周岁)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众所周知,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河南也逐渐成为第一劳务输出大省。全省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有3500万人,外出务工半年以上人员达到1557万人,从而使河南人均收入,成为河南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受户籍、经济、居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家乡接受教育,或生活在有父母一方抚养的"单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从而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河南农村14周岁以下留守儿童242.75万人占全国留守儿童总人数的10%。

下面是我们调查所得的数据,希望能给我们的决策者提供一些参考:

很少与父母联系的23.9%。

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的79.3%。

非常想父母的65.0%。

做错事被批评时当面顶撞的8.4%。

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12.3%。

在学校里基本上没有朋友的17.5%。

害怕陌生人的40.0%。

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45.5%。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43.5%。

觉得自己很一般的52.7%。

学习上听老师的话,很刻苦的25.3%。

觉得身边得人不太关心自己的49.1%。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34.7%。

觉得社会不公平、看不到希望的11.9%。

从以上统计状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而有资料显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里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所产生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家庭和学校联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感悟背影读后感(案例19篇)

    读后感是读者对作品的感受与思考的结晶,它能够激发读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选整理的读后感案例,供大家欣赏和学习。“叮铃铃,叮铃铃……”“耶!下……

    2023年少儿节目主持稿大全(20篇)

    主持词是活动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我会尽力做到精彩而有趣。欢迎各位来到今天的会议!在座的各位,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担任今天的主持人!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持人,很高

    实用学前班语言教学工作总结上学期(模板19篇)

    教学工作总结是教师与学校、家长以及同事进行交流和合作的重要途径。下面是一些经过认真筛选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2017年9月----201

    2023年作为评委心得体会(案例17篇)

    编写心得体会,可以加深对学习和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思维模式的培养。来看看下面这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或许能帮助你更好地写出一篇完美的心得体会。

    实用参观岱庙心得体会教师(通用20篇)

    通过教师心得体会的总结,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接下来,大家一起来看看一些教师心得体会的实例,或许能从中获得一些教学的启示。岱庙,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

    2023年合伙人合同协议书简单版(通用20篇)

    合伙协议应该明确规定各方的权责,包括资金投入、利润分配、决策权等方面的内容。请点击查阅以下合伙协议示例,在起草协议时能给你一些灵感。乙方:___________

    实用电气专业个人工作总结(模板15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和劣势,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下面是一些来自不同行业的专业人士的月工作总结,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写作风格和经

    最新青春舞台心得体会范文(18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过程的回顾和总结,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当最后一片冰凌落下滴

    专业公司运行方案(案例18篇)

    公司的目标通常是实现最大化的利润,同时也要考虑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以下是一些公司中不同岗位的员工总结提炼,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总结的思路和技巧。

    优秀食堂管理制度方案范文(19篇)

    优秀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不同主题和类型的写作思路,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作为写作的范本,以下是一些优秀范文的展示,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