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赵云字赵云字篇一
在河北正定有一座重要的古迹——赵云庙,去年我就想去那儿玩,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今年暑假一到石家庄,我就对爸爸说这次无论如何都要去正定,爸爸同意了。
难得这是一个阴天的周日,妈妈提议今天去正定玩,我听了高兴地一蹦三尺高。正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三国时期的常胜将军赵子龙就是正定最有名的历史人物,正定人民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于1996年斥资扩建重修了旧庙,对外开放。
一下车到了赵云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庙前广场上的赵云长坂坡救阿斗的汉白玉雕像。只见赵云骑着大马手持银枪,威风凛凛的模样再现了当年“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峰。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的长坂雄风。雕像前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三国名将常胜将军顺平侯赵云故里”等字,我景仰的心情油然而生。
进了庙门,有珍宝馆、四义殿、五虎殿、顺平侯殿等主要建筑。珍宝馆里陈列着一些原迹遗物和一些出土的三国时期的文物。在珍宝馆的一侧有一块大石碑,上面刻着《三国志》里赵云的生平简介,其中就描述到赵云在汉中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主公刘备誉为“子龙一身都是胆”。绕过石碑前的小路就是第二个院落,顺平侯殿就座落在这里。
顺平侯殿是庙内的正殿。殿前种着两排共十八个卫兵形状的柏树,乍一看还以为是穿着铠甲的`真人呢。只见柏树人人各一手执着刀、枪、斧、戟等十八种不同的兵器,忠心耿耿地守卫着赵子龙将军。殿内正中是赵云的塑像,虎目浓眉,看上去威风八面的样子。边上有一杆按照历史记载仿制的长枪,八十斤重。我走过去,鼓起腮帮子,双手用力想拿起这杆枪,可是不管我怎么使劲,长枪还是纹丝不动地躺在那里。我心想,赵云真是神力,就凭这杆我们拿都拿不动的兵器杀敌如入无人之境,真是无愧无常胜将军的名号。
不一会儿,我们出了庙门,我站在广场的雕像前让爸爸给我留了影。妈妈总说我是胆小鬼,我决定以后要克服胆小的毛病,像赵子龙那样浑身是胆,做一个勇敢的人!
赵云字赵云字篇二
小学时,我最好的朋友就是越云亮了。
他个子很高,约摸170公分,高高鼻梁,大大的眼睛,皮肤很黑,还有那双非凡的腿,之所以说他腿非凡,是因为他在小店区100米和300米赛跑中取得了第一名。
赵云亮的成功并非偶然,因为是他3年艰苦训练得来的。每天早上六点就来到学校,绕着200米的操场跑十几十二圈,星期五下午放学后还要到操场训练。有一次他跑步摔倒了,腿上和胳膊上流出了鲜血,他哼都不哼一声,只是自己到医务室简单处理了一下,没两天他就又回到了训练场上。
他的勇敢还在于他见义勇为。一次有两个同学吵架,经多方劝解都无济于事。终于一场战争爆发了,那一架打得是天晕地暗,桌子板凳遭秧。两个同学拿着板凳互相拼打着,正当一个同学倒在地下,另一个同学要打时,赵云亮用他的那双大手拦住了,因此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灾难。
不光是这些,在学习上他也很勇敢,有一次他数学只考了32分,他不气馁,勇敢向前冲,终于有一次考了92分。
经过我的一番介绍,你一定了解他了吧。
赵云字赵云字篇三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刻画了众多家喻户晓的人物,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善妒多疑的曹操,兄弟情深的刘关张,七步成诗的曹植还有义薄云天的赵云。以下是小编带来赵云三国成语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东冲西突:指四处冲锋突击。
浑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偃旗息鼓: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一身都是胆:极言胆大勇敢。
赵云的军事韬略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曹操马上亲率大军来争夺。赵云奉命随黄忠夺取曹军粮草。两人分工,黄忠率主力出击,赵云留少许兵力守营接应。可到了约定时间,却不见黄忠归营,赵云出营探视,正巧遇上大批曹军。
赵云随身只带了几十个骑兵,眼见就要被曹军淹没,他没逃,反而先发制人,主动向曹军发起进攻。
曹军不知底细,竟略作退却。赵云稳住阵脚,边打边退,慢慢回到自己的营寨。守营将领见曹军势众,慌欲关闭营门。赵云进营后,却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军一看这架势,联想刚才赵云的镇静之态,以为赵云营中定有大军埋伏,吓得慌忙撤退。赵云随令营中擂响所有战鼓,军士一齐放箭,一时间鼓声震天,乱箭齐发,曹军转身就逃,慌不择路,自相践踏,有很多人涌进汉水中淹死了。
第二天早晨,刘备看了赵云大败曹军的地方,不禁赞道:“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受了这次大挫,曹军士气一蹶不振,很多士兵开了小差。两月之后,曹操终于自认与汉中无缘,在连呼“鸡肋”的叹息声中,将汉中所有曹军全部撤到了长安。
正如刘备所赞,赵云胆量超人,但他却不是匹夫之勇。若一味傻大胆,面临大敌时,不是先声夺人的“前突其阵”后,便有计划地“且斗且却”,令敌军不敢轻举妄动,而是继续硬拼,那后果将很难想象。
退至营寨后,赵云若紧闭营门,以死相拒,以寡敌众,不怯不惧,也可谓胆大气壮,却无异以卵击石。赵云此时冷静运谋,先以勇慑敌之魂,继以虚惑敌之心,然后加以利用,在不得不退却时,却展现出一种诱敌深入,成竹在胸的.态势,使敌人将信将疑,不敢放纵,因而保证了退却的安全,在强敌压境,孤营悬危之时,更展示出一种胜券在握,请君入瓮的姿态,使强敌由半疑到全疑,进而彻底被恐惧笼罩,不得不逃。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扬声由斜谷道取郿”,派赵云和邓芝率少量部队为疑兵,据褒斜道南端的箕谷,诱使曹魏派其大将军曹真督重兵驻郿县与之相抗,而自率大军偷出祁山。由于所用非人,竟被曹魏仓促所遣之军于街亭大破,士卒离散,几至全军覆没。
诸葛亮惨败后,曹操看赵云兵少,遂趁势进攻,赵云和邓芝只得撤退。但同祁山一路蜀兵败后的溃不成军相反,赵云镇静若闲,指挥若定,一面派人烧毁相关栈道,以阻碍曹兵的追击,一面亲自垫后,让部队整齐撤退,以稳定军心。
公孙瓒本以为赵云相投,乃是因了他得人心的缘故,赵云却指出他和袁绍实质一样并不得人心。这样,一则向公孙瓒进了谏,二则也表明了自己“从仁政所在”的政治理想和择主标准。
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赵云随刘备大军围攻成都,逼降刘璋,夺得益州。许多将士被胜利冲昏头脑,向刘备建议,将成都城中的房屋和城外的园地、桑田,通通分赐诸将。
赵云说:“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返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当归还,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刘备采纳了赵云的建议,成都百姓才避免了一场家破人逃的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