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发展林下经济(通用17篇)

时间:2023-10-25 作者:温柔雨2023年发展林下经济(通用17篇)

安全标语可以通过图案、文字、颜色等形式来传达安全意识和警示信息。可以通过使用明亮的颜色和醒目的字体来增加安全标语的可见性和警示效果。以下是一些来自不同行业的安全标语例子,希望能够为您的安全宣传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2023年发展林下经济(通用17篇)篇一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林业(农林)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引导农民在落实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拓宽农村发展空间,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林下经济是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林下经济是指利用森林资源和林荫空间,以科学技术作支撑,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产业的经营活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可以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延长林业产业链,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是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二)发展林下经济是巩固林改成果的重要措施。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全省6788万亩集体林地均分到户,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务林致富的积极性。但是林业生产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农民亟待寻找务林增收的生产门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能使林地在短时间内产生效益,尽快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有利于调动农民经营林地的积极性,有利于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更好地促进林业生态建设。

(三)发展林下经济是实现绿色增长的有效途径。我省人多地少,节约和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充分利用林下和林间各种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可有效协调解决多种矛盾,是发展立体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客观要求。同时发展林下经济,做到不砍树也能致富,既保护了生态又丰富了社会物质财富,是实现绿色增长的有效途径。

(四)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贫困地区增收的重要手段。我省林地面积7500多万亩,大多处于边远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少林农和国有林场职工生活处于新的贫困线以下。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发展模式多、就业容量大、从业门槛低、见效快等优势,广大林农和林场职工易于接受,是山区、林区新的致富门路,是促进贫困地区增收的重要手段。

二、发展林下经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维护生态安全为前提,以促进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林业建设目标,充分发挥森林和林荫空间资源优势,突出特色,科学规划,创新机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目标,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协同推进,确保农民得实惠;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利用,确保生态资源得保护;坚持科学规划,分类实施,确保符合当地实际;坚持科技支撑,示范引导,确保提高综合效益;坚持龙头带动,合作共赢,确保农民广泛参与。

(三)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着力建设一批规模大、潜力大、影响大、带动能力强的林下经济基地,扶持一批林业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形成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大幅度提高林地的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为农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不断满足社会的绿色消费需求。力争“十二五”期间,全省林下经济规模发展达到2000万亩以上,形成年产值200亿元以上。到2020年,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到3000万亩,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

(一)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安排。各地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林地资源状况、市场需求等实际,编制县级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林下经济发展规划要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明确目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筹安排,合理确定发展项目和规模。

(二)强化合作,实现适度规模。大力支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一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提高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组织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解决农民在资金、技术、生产、销售中的问题,形成专业合作社组织、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林下经济发展局面。

(三)示范带动,实施品牌战略。各地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积极创建“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基地,带动农民致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主抓一批不同类型的林下经济示范园区,培育特色产业基地,创建优势品牌。要树立林下经济产品绿色、健康、环保的理念,加大产品营销和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做大做强林下经济产品市场,形成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体系。

(四)发挥职能,加强服务指导。各地实施的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应与发展林下经济紧密结合;各地应将发展林下经济所涉及的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林业专项规划;林木丰产栽培技术、森林经营技术、野生动物驯养繁育技术、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林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项目应优先支持发展林下经济;林业规划设计、森林资产评估、林权流转、林产品信息发布、政策指导和技术咨询等方面要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便捷服务。

(五)搞好协调,形成发展合力。各地林业部门要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林下经济工作,争取支持。要协调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加大对林下经济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落实《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管理办法》规定的林下经济贷款贴息扶持政策;协调科技、农业、水产畜牧兽医部门加强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推广应用及政策、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扶持发展林下经济重点项目;协调水利、交通运输、电力等部门支持发展林下经济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扶贫部门将发展林下经济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协调金融、保险部门,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小额信用贷款和林农联保贷款以及林业保险业务;协调税务部门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民生产销售的林下经济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签订的农业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购销合同,免征印花税等;协调宣传部门充分利用当地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发展林下经济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发展林下经济的氛围。

林下经济发展事关千家万户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巩固,事关林业的科学发展。林下经济工作涉及面广、协调任务重、工作难度大。各级林业部门要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林业增效、林区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推进;要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明确林下经济工作的主管部门和专职工作人员,制定年度目标,落实责任,严格考核;要建立激励机制,定期检查通报,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与表彰和奖励。

2023年发展林下经济(通用17篇)篇二

近年来,南乐县紧紧围绕种植结构调整和优化,大力发展经济林建设,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林果业等复合经济模式。目前我县发展林下经济近3.2万亩,其中,林牧2.2万亩,林菌0.5万亩,林药0.2万亩,林菜0.2万亩,其他0.1万亩。由于林下经济是一个新兴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1.1 规模总量不大,缺乏龙头带动 近年来,林下经济虽然取得了初步进展,但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不能满足市场批量需求和有效的辐射带动能力。

1.2 资金制约因素大 经调查,大多数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热情很高,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发展初期就受到限制,致使全县林下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1.3 市场组织化程度低 由于缺乏专业协会,养殖和种植户的市场信息不灵通,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在产品经营中,大多数只有等待收购者上门或零售,效益得不到保障。

1.4 管理水平低 在种养过程中尤其是养殖方面,养殖户大多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科学养殖技术掌握不够,致使饲养成本高,效益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1.5 群众认识理解有偏差 一是农户普遍认为林下种养与普通种养没什么两样,甚至还不如普通种养;二是部分农户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扶持方式和优惠政策等内容认识不够,缺乏参与热情;三是有的农户思想不解放,怕吃亏、怕赔本,畏首畏尾,对发展林下经济持怀疑观望态度。

2 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

根据“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原则,我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表现在:

2.1 气候优势 我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量大,秋季晴日照长,冬季干旱少雨雪。光辐射值高,非常适宜发展林下经济。

2.2 林地空间优势 目前,全县林地面积4万亩,其中适合发展林下经济面积达到3.2万亩,并且绝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优势。随着上级部门对林业种植的重视程度及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林地面积将进一步扩大,林业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贡献率也日益凸显出来,林地优势更加明显。

2.3 政策优势 近几年来,濮阳、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林下经济,并把它列为“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在财政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决定每年拿100~200万元,支持林下经济的发展,并提出“百万亩速生林林下经济基地”的建设目标,对林下经济发展在资金方面予以重点倾斜,以此夯实林下经济快速发展的物资基础。南乐县为抓好林下经济发展,成立了林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并在县林业局设立了专门办公室,县政府明确表示,对发展林下经济达到一定规模的乡镇给予适当资金补助,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财力支持。

2.4 效益优势 利用林地资源,在林下综合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据调查,近几年,濮阳市五县二区结合各自的实际,因地制宜开发林下经济的不同模式,如南乐县张果屯乡的林鹅模式,亩养鹅1000只,一年养四茬,亩年效益可达2万余元,近德古乡的`林下种植双孢菇,每亩林地有效种植面积300 ㎡,全年按3茬计算,每亩纯收入1.5万元,是单纯种粮或种树效益的数倍甚至10倍以上,取得了显着的效益。

3 发展林下经济的建议?

林下经济作为生态、高效、循环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结合南乐县林下经济发

展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全县林下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扩大宣传,营造氛围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通过技术讲座、科普宣传等方式,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和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算对比账、算效益账,展示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与优势,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激发广大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3.2 培育龙头企业,示范带动 要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种植户、养殖户搞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要充分发挥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优势,培育种养大户,促其上档次、成规模,催生扶强一批专业化林下经济发展龙头,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林下经济。

3.3 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适销对路的林下经济 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完善林地发展规划。根据农业企业和产品市场情况,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优势,突出产业发展建设重点,把规划做得科学合理。 3.4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要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原则,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确定中长期发展目标,科学选择林间种植、养殖模式,拓宽林间种植、养殖类别,因地制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提高林下经济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原则,成立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或协会,发展经纪人队伍,加强市场研究,建立预警机制,规避市场风险,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程度,使林下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2023年发展林下经济(通用17篇)篇三

建设××××,大力发展林业是市委、市政府根据××建设世界级城市目标,把××作为××21世纪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而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此自02年起,我县大力推进林业建设,02-06年我县共造林18万亩,其中公益林11万亩,经济林7万亩,全县林地面积近36万亩,森林覆盖率预计为17%。在经历了林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后,从07年起,全市林业建设从“重建向重管”方向转变,不再进行大面积租地造林,因此我县林业建设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如何解决当前林业建设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找准林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将生态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林业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1、林业资金短缺。

02-06年,我县公益林建设面积在11万亩左右,需建设资金约8.4亿元,土地流转及养护费约0.3亿元(不包括社会化造林),目前市到位资金约4.7亿元,缺额约4亿元。再加上03-05年我县经济林建设面积近7万亩,超计划3万多亩,缺额资金约0.3亿元。其他如森林测报、防火等经费还远远达不到要求。由于林业资金短缺数额巨大,给我县林业建设和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是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拖欠农民工工资、苗商资金现象严重。二是土地流转费不能及时发放,农民反映强烈。特别是一些社会化造林企业,运作困难,由其承担的土地流转费不能支付,社会稳定难以保证。三是养护、森防及防火经费得不到保证,缺少必需的植保机械、防火设备、农药等,森林病虫害、火警隐患多,影响林地正常生长。

2、宏观政策制约。

这几年实施××建设,大力推进林业发展,使我县林业资源迅速增长,生态环境大大改善,曾吸引了岛外很多企业来崇投资。很多投资者是冲着当初市有关林业开发政策(如以房养林、以林养林、以项目养林等)和××林业规划目标来投资造林的。目前国家对土地实行严格保护政策,在林地内开发房产基本无望;07年起不再进行大规模造林,使原本以林养林的打算也落空;受管理用房的限制,在林地内搞的休闲旅游项目,不能满足旅游者吃、住、娱乐的需求,对游客缺乏吸引力而难以维持。由于政府政策缺乏指导性和连续性,目前许多投资者投资无回报,难以继续经营,均有退出的想法。

3、间挖苗木无出路。

我县三岛总体规划已批准实施,规划中林业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按我县17%的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规划目标。但目前按照市林业发展思路,××将不再进行大规模生态林建设,使已建生态林面临着严峻的间挖压力,今后如何解决间挖苗木出路、如何科学利用间挖苗木,如何保持生态林健康持续发展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4、失地农民安置问题。

由于我县大量租用农民土地进行造林,失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十分突出。农民土地流转后,他们必然要求政府给予就业等相关政策来保障生活。而我县就业机会少,仅仅依靠“万人就业项目”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可谓杯水车薪,大部分失地农民还是难以安排,不能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虽然我县出台了土地流转补偿标准,但随着物价上涨,以目前564元/亩的土地流转费很难维持农民的基本生活,因此土地流转费上调也成必然趋势。政府要马上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妥善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

二、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今后我县林业发展要实现“三个转变”、寻找“四条出路”:

三个转变:一是实现大面积租地造林向经济林、四旁植树和庭院经济的转变;二是实现由政府管理向市场化运作的转变。三是实现林业公益型向经济型的转变。

四条出路:一是寻找经济林建设的发展之路。今后经济林建设应改变过去发展盲目、种植面广、分布零星的`情况,要有一定规划,集中财力,建设一批标准化果林基地,形成规模和区域优势。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二是寻找已建生态林的发展之路。目前我县生态林建设投资大,养护管理任务重,财政负担困难。为充分利用和盘活现有林业资源,有效减轻政府负担,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突破现有政策瓶颈,结合国家林权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公益林经营权限,制定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公益林开发建设。三是寻找今后生态林的发展之路。今后生态林建设应改变过去土地流转到那里,建设到那里的做法,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实施,结合××生态项目建设,配套实施绿化建设,这样就不会与开发项目及其他基础实施建设相冲突,真正做到种一块绿一块。同时抓住市林业补贴政策的契机,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大四旁植树和庭院绿化建设,美化绿化家园。四是寻找林下经济发展之路。今后要进一步利用现有林地资源,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寻找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点,为我县林业增效、农民致富探索一条新途经。

2023年发展林下经济(通用17篇)篇四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农业总体状态不佳,资源紧缺、生产方式落后,再加上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农业经济受到了严重影响。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与其它产业相比应该更加先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国农业经济整体发展较迟缓,农业产业经济基础薄弱,还要从外部获得支持与保护,以弥补农业自身的脆弱性,提高农业收入的稳定性。我国农业支持和保护主要表现为:在农业生产领域,虽然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加强,但农业自然风险因素依然较大;农业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大量的经济效益仍然依靠加工、流通部门辗转来折射。由于农业投资回报低,企业不愿意涉足,使农业经济很难得到发展;农业产品是满足人们需求的初级产品,市场容量有限且存在供过于求的问题;我国农业技术落后,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异;普遍家庭式经营方式,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无法发挥规模效益。科技兴农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当前我国农业正在向现代化农业发展,而这一阶段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2023年发展林下经济(通用17篇)篇五

回顾我省林业站建设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是20**年至20**年的缓慢发展阶段为适应林业建设需要,我省于20**年开始在重点林区设置区、乡(镇)林业站,但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到20**年底,林业站只有551个,职工仅20**人。二是20**年至20**年的快速发展阶段。20**年原国家林业部将林业站建设作为林业改革重要任务之一,提出利用3~5年时间把区、乡(镇)林业站建设好。我省即把建站设员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林业站建设步伐加快,发展迅速。截止20**年,全省已建有林业站1095个(占乡镇总数的61.9%),站员4006人,其中正式职工2627人。三是20**年以来的标准化建设阶段。20**年6月,全省林业站工作会议在东至县召开,研究和部署林业站开展标准化建设,标志着我省开始了以核定林业站机构编制,提高队伍素质,加强站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制度、图表及档案管理建设为中心;以强化林业社会化服务职能,加快林业站自身经济建设及廉政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业站标准化建设阶段。在这一阶段,我省紧紧围绕林业站标准化建设这根主线,巩固和完善前期建站成果,发挥林业站的多项职能作用,为实现“五八”造林绿化规划、林业第二次创业和绿色长廊工程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在正全力投入到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之中。

据调查统计,目前全省保留单独设立的基层林业站有806个,在农林水综合站加挂林业站牌子的挂牌林业站301个,另有综合站284个。全省各类站共定林业人员编制4001人,实有林业正式职工4517人。截止目前,全省已经有76个县(市、区)获得了国家林业部(局)确认的林业站标准化建设“合格县”称号。

二、林业站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一)林业站机构不稳定。

据摸底调查,从总体上看,目前我省山区及重点丘陵、平原区基层林业站机构较为稳定。21个山区县基本上以乡镇设立林业站,其它重点丘陵、平原区县多以2~6个乡镇设立林业中心站或在重点林业乡镇设立林业站。而在一般平原区和丘陵区,如阜阳、亳州、合肥、蚌埠和淮北市的全部或者大部县(市、区)均为设立综合站;巢湖、安庆、六安、滁州市等的一些县(市、区)多为在综合站的基础上加挂林业站牌。全省单独设立806个林业站,较**年底全省已建的1313个林业站缩减了39%。

形成目前局面的原因在于,自**年开展撤区并乡及乡镇机构改革以来,我省林业站就一直受到“撤并”的影响。**年9月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后,各地又开始撤并林业站机构,下放林业站管理权限,大幅度裁减林业站人员。据统计,到改革后第一年,也是最严重时的**年底,全省实有基层林业站723个(较缩减45%),落实核定林业站编制3035人(较20缩减43%,占省编委核定全省林业站编制数的52%),实有职工3221人(较年缩减39%),与国家加快林业发展的形势,与多项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林业站机构的不健全、不完善、不稳定难以保证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人员编制少,事业经费难落实。

2023年发展林下经济(通用17篇)篇六

自20**年林改以来,颍东区委、区政府积极引导林下经济发展,随着配套改革的不断推进,参与群众逐渐增多,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各种类型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涌现,林下经济迎来了崭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一大批懂经营、有文化的新型农民相继将眼光投向林业,他们依托各乡镇的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形成了各自的独特产业,使全区的林下经济呈现出“遍地开花、百花齐放”的局面。

老庙镇马圩村仇大庄的林、藕、鱼模式;冉庙乡利用茨淮新河林带实施林草牧模式;插花镇茨淮新河的林药种植模式;枣庄镇的太阳红石榴+旅游观光的经营模式等等。目前,全区林牧草发展2000亩、林药发展3000亩、林下育苗510亩、林渔藕发展260亩、林菜发展400亩等;现有存栏量鸡50万只、鸭10万只、鹅5万只,各类养殖户300余户,年产值5600万元。其中彭宁在茨淮新河两岸间种桔梗等中药材在阜阳电视台田野风光节目播放,被广泛宣传。老庙镇庙南村杨树片林中散养贵妃鸡、土鸡,被中央电视台和阜阳电视台播放。枣庄镇刘庄村在杨树片林中养殖的土鸡取名为“林海跑鸡”,并注册了商标,被市区各大媒体宣传报道。

已建成碧翠湖、枣庄镇八里湖等一批生态林家乐。今年春季,林业部门又与立华鑫业集团合作,在大型养殖场的禽舍之间连片栽植杨树,林木为禽舍遮阴,鸡粪肥田促进林木生长。这种方式解决了大型养殖场占用农地的矛盾,又增加了有林地面积,促进了林业发展。

(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发展林下经济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颍东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林情、民情,突出特色,制定《颍东区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意见》,确定发展林下经济的模式与规模。

(二)加强领导,部门协作。区委、区政府要求有关部门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全面深化林改、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为更好加强部门合作,协调解决全区林下经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颍东区成立林下经济工作指挥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下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强化行业内部协调、行业自律和自我规范,维护经营秩序和公平竞争。

(四)推广科技项目,推动林下经济发展。为更好的发展林下经济,20**年,我区对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1万亩林地实施森林抚育项目。通过森林抚育,在不减少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同时,为发展林下经济创造适宜的硬环境。今年,我区实施了杨树优质丰产经营技术推广示范项目,新栽高标准杨树丰产林2千亩,为我区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综合考虑《颍东区“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确定我区“十二五”期间林下经济发展重点:

(一)增加茨淮新河堤坝林药种植面积。

(二)扩大“林海跑鸡”、贵妃鸡养殖规模。

(三)建立立华禽业现代化林禽复合经营模式。

(四)发展森林蔬菜(人工培植),利用口孜镇曹庄村“颍河”牌商标,在口孜镇、袁寨镇、杨楼孜镇大力发展林下蔬菜种植。

(五)建设茨淮新河桃花园、枣园等森林观光与采摘旅游景点,扩大和提升碧翠湖、枣庄镇八里湖经营规模。

尊敬的向厅长、任局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县林业和林下经济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凤冈县总面积1883平方公里,20**年末总人口43万人,其中林农38万人。我县和多数兄弟县市一样,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农业经济县,全县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贫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全县林地面积169万亩,活立木蓄积6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0%。近年来,凤冈林业充分发挥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力军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全面强化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全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奋力推进以茶叶、木本花卉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了林业建设与农业产业的良性互动。我县也先后荣膺了“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全国农村能源建设示范县”、“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和贵州首家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等成果和殊荣。

一、着力培育绿色生态大环境,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战略理念不动摇

近年来,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一系列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我县切实加快了林业建设的步伐并全面加强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针对违法收购、贩运木材,非法贩运珍稀动植物等违法犯罪活动日益加剧,森林资源的保护难度逐步增加。对此,我县从强化源头管理和从严打击入手,全面加强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出台了《凤冈县人民政府保护森林资源问责制》,《凤冈县森林资源源头管理办法》,明确职责、强化监管,有效建立林政管理和森林资源保护的长效机制。仅20**年一年就查处林业行政案件312宗,行政处罚行为人470余人;刑事案件34宗,刑事拘留43人、取保14人、逮捕25人、起诉23人。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全县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有效实现了森林面积、林木蓄积和林分质量的林业三大指标同步增长,森林覆盖率由1995年的`22.8%提高到了现在的60%,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发展,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正因为有着对绿色的执着和以良好的生态为基础,1998年,我县跳出了资源局限论的束缚,理性选择了“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的发展战略,吹响了发展生态经济的号角。通过不懈努力,绿色战略纵深推进,全县“生态经济”蓬勃发展,以茶叶为代表的绿色产业逐年壮大,实现了经济较快增长与生态良好保护的有机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发展格局。加快林业发展,培育和打造绿色生态大环境已深化和提升到我县“立县之本”的战略高度。同时,更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最为关键的森林基础和资源条件。

二、深入推进林业资源“三资转换”进程,全力提升林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积10524亩,贷款金额4178万元;流转确权林地面积2200亩,流转金额2378万元。投入林业建设的社会投资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的0.92亿元增加到10.58亿元。对林业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下步林下经济发展探索了方向、创造了条件。

三、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全力提升林业产业综合效益和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是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种植物, 形状象甘薯,它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被誉为中国传统药物的“白银”,可食用可入药,具有渗湿、健脾、宁心、保肝、增强人体免疫能力等功能,畅销日本、新加坡、和美洲等地,据医疗部门统计,全国正常年销售干茯苓2万吨。而我县马尾松林分占全县商品林林分的80%以上,每年采伐限额为7万立方米,漫山遍野便留下数万计的松树伐桩,松树伐桩长时间不腐烂,给新一轮造林带来很多不便,还会导致白蚁和其他病虫害产生,给森林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为进一步巩固林权制度改革成果,我们用丰富的马尾松资源进行废物再利用,采用松树伐桩种植茯苓,既可改变生态环境,又可促进农民增收,20**年我县从湖南引进茯苓种植技术在松树伐桩上种植成功,20**年成立了富源茯苓有限责公司,在全县推广茯苓种植。

供技术指导,回收鲜茯苓进行初加工,林工商公司负责发动农户种植、传授种植技术和种植管理,公司的原材料既有了保障,又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实现了双赢。20**―20**年全县共种植茯苓松兜33万个,可实现产值3960万元。辐射全县14个乡镇,带动农户4000多户,在琊川镇建起了茯苓加工厂,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设内容为:加工厂房、创库、办公楼、道路、消防绿化、供电及给排水等设施,总投资3500万元。

茯苓是一项投资少、产量高、收入可观的林下经济产业。以每兜直径为16厘米的松树兜为例,每年我县采伐松树在20万株以上,平均每个树兜产鲜茯苓20公斤,最低保护价6元/公斤,市场价可达12元/公斤,产值在2400万元至4800万元,纯利润在2000万元至4400万元,实现加工增值700万元以上。茯苓种植还具有一定社会效益,其种植劳动强度低,不用经常护理,省时、省力、省松材,利用农闲时节种植并不影响农户的正常务农,现在外出打工的人很多,在家的多数是老弱妇幼,茯苓加工厂的建起正好给家里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还可促使外出人员返乡就业,既照顾好了老人和小孩,又可就地创收。

尊敬的刘区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一些地区以市场为导向,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土地和林业资源优势,探索出了一条林下养殖的致富之路。通过林下养殖,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土地的附加值和林地的经济收入,努力打造一个休闲、观光的旅游之地。实现了生态建设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

古楼镇位于合川西北部,距主城区24公里,国道212线、嘉陵江穿境而过。幅员面积49.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687亩,辖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户数9190户,人口27644人,其中农村人口25824人。全镇共有林地面积21700亩,其中退耕还林3800余亩。我镇从1984年开始种植枇杷,目前枇杷种植面积已达1.55万亩,155万株,有50亩以上的枇杷大户21户,种植枇杷农户5500户。枇杷园已全部成林,具备林下养殖的基本条件。为了综合利用枇杷林地,延伸枇杷产业链,切实增加枇杷种植业主及果农的经济收入,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主及果农参与林下养殖。经过多次宣传,现已动员种植大户10户,一般农户260户参与林下养殖土鸡项目的实施,林下散养土鸡、鹅面积1600余亩,土鸡存栏15000只,鹅存栏3000只;今年出栏土鸡8万多只,年出栏鹅10000只。

积极争取区林业局、区农委、区畜牧局、区科委等部门的支持,结合我镇实际,养殖户每养一只鸡补助1元,每养一只鹅1.5元到户。邀请畜牧专家为枇杷业主及果农举行养殖技术培训5次,由镇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在疫病防疫、饲养技术等方面对枇杷园业主及果农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发放养殖技术资料1000余份,使土鸡、鹅成活率达90%以上,帮助业主把好养殖技术关。

三、 良性循环,节约成本

通过林下养殖,既节约了业主在除草、施肥上的劳动成本,也改善了土壤结构,进一步提高枇杷品质和产量。利用林下养殖,我们饲养的土鸡、鹅只要是以玉米、米糠、稻谷等做饲养的主料,再以枇杷园的自然草地以放牧的形式自然觅食,既节约了饲料成本,又提高土鸡、鹅的肉质,使其肉质鲜美、汤味纯正。

实施林下养殖,将传统的养殖方式与现代畜牧业有机结合,开辟了畜牧养殖新渠道,可以在有限的土地空间内实现增值,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生产优质肉、蛋满足市场需求。由于采用了传统的饲养方式与现代养殖方式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然资源,减少了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的使用,生产出相对安全的畜禽及其产品。在原有的枇杷林下散养采食的养殖方法,可以还原动物自然采食的天然属性。从动物保健的角度看,是有利于动物的自然生长和生心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几率,从而提高肉质品质和动物原有的肉汁香味以及禽蛋的蛋白质和香醇度,这是规模化饲料养殖无法达到的境界,这也就是“土鸡”与饲料饲养鸡口味不同的原因。从饲养方式来看,这一新兴养殖项目发展前景广阔,林下养殖采用散养方式,家禽主要采食野草、蚱蜢、蚯蚓等天然活性饵料,配上玉米、米糠、稻谷等农家杂粮,加之鸡、鹅、鸭活动范围大,使之品质具有结实、味美、脂肪少、无公害等优点,所以“土鸡味”浓,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2.消灭虫害,减少疾病发生,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林下养殖的畜禽可以不断采食林间杂草、低矮的灌木,禽类还可以啄食害虫,从而减少了林木病虫害的发生。

对食料的消化也是很不完全的,对消化吸收率也是很低的,这就决定了鸡粪中还包含着很多未消化完全的营养成份,据测定:鸡粪中包含:干物质89.8%,粗蛋白28.8%,粗纤维12.7%,可消化蛋白14.4%,无氮浸出物28.8%,磷2.6%,钙8.7%。组氨酸0.23%,蛋氨酸0.11%,亮氨酸0.87%,赖氨酸0.53%,苯丙氨酸0.46%。由此可见鸡粪中的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尤其鸡粪中的粗蛋白比较多,还有包含丰富的有机物,可以成为非常好的绿色有机肥,提供给枇杷林地,从而提高果品的品质以及丰富的营养成份。

4.投入少,效益高。由于畜禽自由采食杂草和低矮的灌木及害虫,减少了饲料的投入量,加上减少了养殖的人工,饲养成本将大大下降。其一,饲养上的比较,以一只鸡4斤为例,全饲料饲养一只需要饲料成本17元,雏鸡2元,消毒、药物等2元;以每斤7元计算,一只鸡28元,饲养一只饲料鸡有7元的利润;而饲养一只林下养殖的土鸡,所需饲料成本15元,小鸡成本14元,消毒、药物等2元,以每斤12元计算,一只鸡48元,饲养一只林下养殖的土鸡有17元利润。其二,以排泄物来比较,饲养饲料鸡所生产的污水对环境的污染需要每只鸡的处理费用1元,且粪便用来有机肥卖0.5元,需要人工物力等施肥0.5元,还需投入0.5元进行污水处理。而饲养林下养殖的土鸡,粪便直接排泄在林下,果树也需要有机肥无需人工施肥的物力等费用,林下养殖在放牧的情况下,对树林的杂草进行觅食,节约了业主以往对杂草的清除的人工费用等所产生的经济利益,每只鸡约5元。所以使得种植、养殖双向节约达10元以上。

5.减少环境污染。畜禽在林间采食过程中,其排泄物比较分散,便于自然降解,更是改善土壤结构,丰富土壤成份,是促进植物的生长丰富果品营养成份和改善果品品质的重要途径。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6.缓解林牧矛盾,缓解农牧用地矛盾。

目前,前期的林下养殖业主已尝到甜头,其土禽产品销售范围已覆盖到包括四川、重庆省市的各大城市,其中本地食府有大家比较熟悉的公认的健康美味的如:汤王府、碧碧鱿鱼鸡、向红烧鸡公、三分田私房菜等餐饮企业都是采用的我镇林下养殖的禽产品。市场前景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火爆现象。我们不难看出,在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和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的背景下,为发展“林下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引导群众发展林下种养等多种经营,鼓励村民一户带多户、多户传一村发展林下经济,并逐步形成养殖趋势,生态林下养殖鸡、鸭、鹅,成功走出一条家庭致富、产业转型以及生态环保的多赢之路。短期见效的林下养殖,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这个“以短养长”的路子,更是让“寸土寸金”的土地效益得到了更大的发挥。

2023年发展林下经济(通用17篇)篇七

我们羊寨镇位于苏北灌溉总渠与古黄河之间,古黄河滩地有30华里长2万多亩堆堤,地面增高在10米以上,平均堆宽1.5-5.5km。经过历任党委、政府努力,初步构筑了30华里长“南果北林”绿色通道,其中果品面积5000亩、意杨林7000多亩。近年来,围绕“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发生态财”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群众充分利用堆滩林地资源,加快林、种、养立体复合生产经营,实施多元投入,全力打造林下三大基地,发展林下经济,提升林业综合发展水平。

一是全力打造特经基地,做活林经复合文章。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搞活林下经济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头戏来抓,充分挖掘和利用堆堤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疏松质地的沙壤土资源,对王山、外口等村的堆堤林地实行公开招标,吸引了射阳县洋马镇沈洪俊等4户药农承包了千亩林地,开发种植了杭白菊、玄参、丹参、白术、瓜篓等中药材,带动本地农户20多户,发展林下套种中药材面积达到2000亩,产值达900多万元,药农年均增收10万多元。通过大户的示范带动,群众看到林下经济的效益,他们跑周边,学经验,传技术,先后发展了林下长紫花生、林下种植紫薯、林下种植生姜等10多个特经作物,总面积达到500亩。

二是全力打造生态基地,做活林下养殖文章。在古黄河1流域建设畜禽产业带,是我镇堆堤群众又一致富途径。通过引导群众推动林地流转,鼓励大户重点发展鸡禽、肉羊、生猪等规模养殖,逐步培育龙头企业,带动群众走以林养牧、以牧促林的致富路子。外口村利用连片林地,坚持农户林木所有权不变,有偿流转林地使用权,先后成立了“外口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翔羽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林下养殖,存栏规模达到30万只,在全市叫响了林间养禽品牌,我们总结推广了外口林下养禽的成功经验,引导带动群众走出“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示范带动周边60多户群众发展林下家禽养殖,全镇年出栏草鸡45万只,“金沙滩”林下草鸡蛋倍受周边四县十乡顾客亲睐。针对发酵床生态养猪夏季床体温度过高的缺点,选择了地势较高的单家港林地,新建了桃花源生态猪养殖园区;在于集、苏水、永昌、阜羊、福海等村沿调度河林地建起禽舍,一方面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放养水禽,另一方面在林下间种牧草和低杆农作物进行喂养,以养殖四季鹅、鹦桃谷鸭、麻鸭为主。目前,全镇共发展林间养殖大户110多户,年饲养畜禽达70万只,直接增加农民收入1000多万元。

三是全力打造旅游基地,做活林下观光文章。围绕争创aaa级旅游示范点目标,我们按照高起点规划集“农家游园、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蓝图,进一步挖掘黄河故道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景观,侧重加快设施葡萄园、桃花源生态园、果林果品自摘园、单家港桃园、单家港现代农业生态园等林下生态观光景点建设。通过认真规划,将镇域黄河故道景区、林下养殖、高效农业、红色旅游等景区串联起来,初步形成规模效应,果林300亩设施连栋大棚葡萄园、500亩果品自摘园和外口30万羽林下养禽基地,每逢节假日,本地及周边游客纷至踏来,人们摘了苹果、买了林间草鸡蛋、欣赏了垂钓乐趣,收到了游客和旅游经营者之间相得益彰的效果。近期,我们又招引了本地客商投资3000多万元,利用黄河故道自然资源新建外口生态休闲中心和蔬菜生态园,力争进一步做活林下生态观光旅游文章。

在全力打造林下特经、林下养殖、林下观光的过程中,我们主要突出了“三个强化”:一是强化宣传,有力启动。根据我镇林地资源丰富的实际,着重从沿线的果林、单家港、外口、流泉、孟滩等村,组织沿线相关村的专业种养大户到外地参观学习。通过产品的热销和养殖户的现身说法,大大提高了参观者的信心和决心,为林下养殖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好的发展基础。二是强化措施,全力保障。积极宣传县委、县政府关于林下产业发展的相关激励扶持政策,镇拿出专项扶持资金,专门用于相关林间养殖基地的水、电、路、安全等多方面的配套扶持。同时针对林地所有权群众,通过补贴承包金的方式,既保证了群众的利益,又保证了养殖户能利用到所需的林地。三是强化服务,合力推动。镇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农副业、财政、农电、水务、经管、兽医站等部门以及各相关村(居)书记参与,坚持服务为主导,全面解决种养户从林地流转、项目实施等各环节3遇到的问题与矛盾,实现服务无空隙,要求镇兽医站与各养殖户签订协议,强化养殖户的圈舍建设的指导与各阶段的防疫、监控,确保林下养殖健康、快速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紧乘这次大会的东风,在不折不扣完成县下达我镇2012年造林绿化任务的同时,进一步造浓发展林下经济,提升林业综合发展水平的氛围,通过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创新模式,释放潜能,为盘强壮大我镇林下经济大蛋糕,不断扩展农民增收致富新空间作出我们新的贡献!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2023年发展林下经济(通用17篇)篇八

摘要: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循环经济,能够将森林与土地资源进行充分的发挥,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兴办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业,最终实现,投资少、回报快、潜力大的生态资源平衡与共享。但是在真正实现林下经济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现实性困境,发展现状也不尽如人意,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林下经济进行阐释。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意义制约因素发展对策正文:

1、使林场的得到最大化的综合效益。

森林中的林下空间是非常丰富的,用其发展种植业与养殖业,可以在最低成本下实现最大程度的森林产出,使林场从传统的单一经营实现资源综合化的转变,从而帮助林场得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2、极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单纯依靠农作物的产量来提高林区农民的收入,其程度是非常有限的,发展林下经济,将从前闲置浪费的空间利用起来,不需要额外的投入,就可以为农民打造多一条的创收之路。

3、加快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的转化。

发展林下经济,能够将周边各个行业纳入到统一的产业链当中进行管理,最终实现各个行业的实效推动。农产品的加工、运输、物流、服务、开发等等吸纳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实现了人力资源向经济资源最大效益的转化。而当地的居民在工作中也会提升素质,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二、常见的林下经济模式。

1、林菌模式。

当地森林的空气湿度比较大、氧气量充足、昼夜温差小、光照时间短强度低的话,则适宜发展这种模式。森林的下部空间可以种植各种食用菌,从而实现种植、供给、包装、运输、销售一体化。

2、林禽模式。

森林面积较小,植物年龄尚幼,空气流通性好、光照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大力发展针对家禽的养殖业,这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低害虫对于幼林的侵害,而家禽的粪便可以直接成为林木的肥料,二者互相促进,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成本都控制在了最低,实实在在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3、林草模式。

人工干预森林种植,使森林形成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能够提高森林地表温度,降低森林水土流失,改善土壤土质,提高林木产出。

4、林花模式。

针对鲜花市场的巨大潜力,选择森林中的有效空间,进行花卉种植,既可以满足市场要求,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形成风景资源,开展林花旅游观光。

5、林药模式。

同样是要选择适宜的森林,进行药材种植,相对来说,中药的种植效益较高,使用的土地资源环境限制较少,林木和药材的协调与平衡更容易达到,农民收入的提高更加明显。

除了上述五种模式之外,林下空间种植其他的农作物或观赏性植物也是可以的,有些地区还因为大力发展种植业,最后走上了绿色工业的道路——旅游业。

1、农民的土地生产意识低下,思想包袱比较重。

我们常说小农意识,这在当代的农村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几千年来,农民已经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只要有自己的一块土地,就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状态。这种没有约束、不需协作的生产方式在意识上给予农民安全感。小农意识的形成不单单是农民个体的原因,和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实行的农民政策也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传统的耕种意识也在遭受着巨大的冲击。再加上,无法形成规模的种植、交通不便利、农作物成本与收益的负相关,新兴的经济模式使得农民在保守的意识下,又增加了对未来的诸多恐慌,思想包袱愈加沉重而不敢前行。

2、林地换手率低,无法实现规模化经营。

林地换手率就是我们所说的林地流转,指的是林地承包经营权人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其他方式流转。林地流转的前提是林地确权,但是大部分的农民都将土地视作生存的根本,只有在自己手里经营才实在。因此,这就造成了实际上的缺乏统一管理,土地的规范化与合法化使用基本上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也就变得无从谈起,无法实现规模效益,严重阻碍了农户投资林下经济的积极性。

3、林权缺乏资金支持、政策扶持。

林下经济要想发展,仅仅依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政策和资金的保障必须紧跟到位。但是和林权经济体系相适应的资金扶持政策几乎没有。林木的使用权、所有权、抵押权等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政策去实施,盘活这些林木资源,从而无法从根本上有效解决林农贷款的难题。有一些农民并是不对林下经济不感兴趣,但是申请的手续繁琐,成本较高,经常会出现抵押贷款不到位或是到位的额度非常小的情况,久而久之,热情与积极性被打压,被动放弃了林下经济。

2、生产销售两张皮,市场动态与农民受益不相适应。

发展林下经济,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就比较高,而自然条件又直接决定着产品产量,产品产量有关系到当年甚至未来两三年的市场价格,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谷贱伤农”是一个必然会发生的经济规律。农民对于生产种植是行家里手,但是对于市场经济规律的把握显然是门外汉,如果没有统一的管理、统一的指导、政府又没有相对倾斜的保护性政策的话,让农民在未来市场收益不可预期的情况下,先期投入巨额资金,几乎直接就会造成农民的信心不足,而将林下经济搁置不前。

1、政府提高宣传力度,林改配套政策落到实处。

林下经济要想大力发展,首要完成的是林改工作,作为先期工作,林改工作第一步是林地确权,而完善有力的配套政策会将林业产能激活。为此,政府相关组织机构,特别是林业部门要结合当地特点尽快制定林改配套政策,并将政策宣传到位,让群众认识到政策的实际内涵,大胆解放思想、开拓眼界,从有积极意向的农户开始,逐步做好林下经济开展的工作。

2、简化申请手续,提高融资效率。

各级各地银行应该严格积极地履行国家政策,在严格执行贷款标准和程序的前提下,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一方面放宽贷款的用途,另一方面在额度和期限上都作出相对宽松的调整,采取财政贴息和降低利率等多种优惠方式,通过农户小额信贷、农户联保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的自由组合,采取灵活信贷的管理模式,逐步拓宽融资渠道,满足林企、林农的多元化融资需求。

3、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做好科学指导工作各地的林业站联合下属科技部门,整合农业、林业、水利、医药等部门的技术力量,成立专业的技术服务队,深入林地农家开展技术服务,进行技术培训,实地解决群众发展林下经济随时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不断提高农民技术,选出技术骨干和示范大户,带领农户集体创业、集体提高。

4、培养林下经济示范户,实现规模化经营。

政府部门要将成功的、优秀的案例宣传到农户身边,同时划拨专项资金扶持培育林下经济示范户,政府要大力宣传“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鼓励种植户、养殖户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尽早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

5、成立多种形式的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市场竞争力。

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林农和相关利益体根据自愿的原则,把取得经营权的林地和拥有的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按照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组织起来,从而提高集约化的经营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增加成员的实际收入,通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实现创收增收。我国林业民间合作组织主也要帮助林下经济实现规模化经营。

6、强化服务意识,共同推进发展。

就像上文所说,林下经济要想发展起来,需要所有相关部门一起努力,通力合作。在这一过程中要进行资源的整合、技术的创新,由当地的科学技术部门组织有关部门成立专业的种植养殖技术服务队,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县政府要加快林地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派专员进行市场调研,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做好市场服务,规避市场风险,提高林下经济的产业化进程,促使林下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结语:林下经济作为一项新型的生态经济,是实现平面林业向立体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原动力,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因此,各个相关部门一定要因地制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灵活组织,力求使林下经济成为农民们实实在在的“金元宝”。参考文献:

[1]丁国龙,谭著明,申爱荣.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13(02)[2]另青艳,何亮,周志翔,蔡绍平.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13(01)[3]李娅,陈波.我国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模式探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3(03)[4]曹玉昆,雷礼纲,张瑾瑾.我国林下经济集约经营现状及建议[j].世界林业研究.2014(06)[5]扈婕.林下经济的发展策略探讨[j].绿色科技.2016(13)。

2023年发展林下经济(通用17篇)篇九

宁陕县地处秦岭南麓,国土面积3678平方公里,全县辖12个镇98各村,总人口7.4万人,其中农工业人口6.1万人,地貌特征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宁陕县是全国林业重点县,宁陕有林地48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2%。其中集体林地306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结束后,全县农民人均拥有林地超过50亩,个别农户有林地近千亩,从人均占有资源方面,宁陕农民是非常“富有的”。但从收入来看,宁陕农民还很“贫穷”。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812元,比全省的4105平均低293元,仅为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的64%。

怎样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让农民“不砍树能致富”?始终是摆在宁陕各级干部和群众面前的一大课题。国家林业局长贾治邦认为,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

一、宁陕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一)干果产业。全县板栗园有21万亩,核桃园有10.7万亩。全县农民人均占有干果经济林达5亩多,覆盖了90%的村组和70%以上农户。2011年全县干果产量达4416吨,其中板栗3311吨、核桃1105吨,综合收入4500多万元。

(二)药菌产业。全县猪苓、天麻地存总量分别达到90万窝和60万窝,预期产值超过3亿元。食用菌产业覆盖全县12个镇70%的行政村,共有4560余农户、12500余人从事食用菌产业,2011年发展食用菌1680万袋,产量达到3355吨,其中黑木耳、白灵菇、杏鲍菇等珍稀食用菌类约200万袋。食用菌综合产值达到1.2个亿,仅此一项为全县农民人均提供纯收入1200元以上。

(三)养殖业。全县林下养羊4.3万只,林下养禽48万羽。大鲵养殖存量达到6.3万尾,具有繁育能力的养殖场30家,冷水鱼养殖水面达1.46万平方米,渔业产值达9500万元。年产优质蜂蜜22.3吨。

(四)生态旅游。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十一五期间,宁陕成功引进西安海荣集团、陕西华鑫公司等21家旅游投资企业,建成了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上坝河国际狩猎场、秦岭峡谷漂流、汶水河漂流、苍湾溯溪探险和海荣皇冠大酒店等一批景区景点和星级酒店,初步形成了“两线六区二十点”的旅游格局。发展农家乐120多户,打造了一批旅游特色村镇。2011年全县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亿元。

二、发展林下经济是宁陕实现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纵向比较,林下经济已成为宁陕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基本实现了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林下经济发展形势喜人。横向比较,宁陕的林下经济发展存在质量不高、规模不大、经营粗放、效益偏低等问题。福建永安市(县级市)与宁陕地貌特征相似,总面积2941平方公里,全市人口36.5万人,森林面积382.5万亩,森林覆盖率86.2%,农民人均拥有林地15.5亩。2010年该市林业总产值达75.7亿元,是宁陕县的31倍,人均林业收入达3842元,比宁陕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还多。

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林业生产方式和经济现象,具有发展模式多、就业容量大、从业门槛低的优势,是林地承包到户后农民发展林业的首要选择和重要内容。宁陕的优势在林、潜力在林,如果能提高林下经济发展质量,使每亩林子为农民增收贡献100元,就可使农民人均增收5000元。此外,林改结束后,如果不能通过利益导向,让农民既有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又有保护森林的主动性,林改就会功亏一篑。林下经济发展了,群众收入增加了,就会主动去保护森林,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是宁陕实现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必然选择。

二、加强服务引导,全面推进全县林下经济发展。

(一)深化改革,强化服务。继续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已经出台的林业产业发展、林权流转管理、资产评估、抵押贷款、森林火灾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配套改革办法,进一步激活林业经营机制。对现有的11个林业专业协会、16个专业合作社要加强扶持和指导,使协会在技术指导、对接市场方面发挥更有效的组织作用。县林业、农业、科技等部门应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农民对适用技术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破解林下经济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加大招商,培育龙头。宁陕县经济基础差、财政底子薄,无论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宁陕产业发展的实践来看,招商引资都将是推动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方面,应努力引进市场型、资本型企业进入,借助外来资金和先进管理经验推动林下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要严格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不搞一刀切和行政强迫。要坚持“因地制宜、政府引导、群众自愿、项目支撑”的原则,以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逐步扩大猪苓、天麻标准化种植规模,努力建成陕西猪苓种源繁育基地和商品天麻供应地。

(三)推进升级,提高效益。宁陕食用菌产业已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当前关键是要推进产业的全面升级。一是坚持“木腐菌为主,草腐菌为辅,多菌并举,园区推进”的方针,大力推广草腐菌类,加强食用菌用材监管力度,严厉惩处超限采伐等毁林案件发生,保护资源永续利用;二是鼓励食用菌企业不断优化品种结构,积极开展实验、示范,引导群众发展珍稀菌类;投资建设食用菌冷藏保鲜、综合开发等项目,延伸产业链条。三是依托龙头企,大力推行设施化、标准化种植,积极申报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打造特色品牌,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食用菌产业综合效益。

(四)加强管理,增加收入。抢抓植树造林大好时机,继续鼓励农户因地制宜栽植核桃、板栗、花椒,扩大干果园的种植规模;积极调运优良接穗和苗木,嫁接改造现有核桃、板栗园,并组织农民开展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管护活动,努力提高现有干果园的单位产量。

(五)因势利导,加强管理。按照“旅游富民、文化兴县”发展战略,一是加快景区景点建设。吸引招徕更多游客来宁陕旅游,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充足客源,带动景区景点周边农家乐发展。二是完善配套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全县农家乐升级改造;加强对农家乐业主的培训,更新农家乐经营理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定期开展服务行业执法检查,严厉打击欺客宰客现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树立宁陕旅游良好形象。

2023年发展林下经济(通用17篇)篇十

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自然保护区范围内,通过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开展农业、畜牧、种植、观光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发展模式,林下经济不仅能够提升农民收入和保护生态环境,还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自己参与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林下经济的巨大潜力和价值。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发展林下经济需要政府的有效支持和政策保障。政府在林下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明确支持农民参与林下经济的权益和利益。例如,政府可以提供补贴和贷款来支持农民在林下经济中的投资和创业。政府还应加强对林下经济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农民对林下经济的认识和参与意愿。只有政府在政策层面上给予足够的支持和保障,林下经济才能够顺利地发展起来。

其次,发展林下经济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和创新意识。农民作为林下经济的主要实施者,他们的积极参与是林下经济能够顺利发展的关键。农民应该转变观念,从以往单一的农业经营模式转向多元化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他们可以发展林下果树种植、养殖业、观光旅游等业态,提高自身收入。同时,农民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不断探索和尝试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自身在林下经济中的竞争力。

第三,发展林下经济需要科技支撑和技术指导。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林下经济的发展也需要科技的支持。政府应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林下经济相关的科技创新与研发。在林下经济的实践中,农民也应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技术知识,通过科学的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同时,政府和专业人员也应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在发展林下经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只有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有效应用,林下经济才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

另外,发展林下经济还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林下经济的核心是在保护森林的前提下利用其资源,因此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政府应加大对林地资源的管理和监督力度,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资源。农民应采用可持续的经营方式,减少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例如,合理安排农作物种植的时序,进行循环农业,避免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只有将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下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林下经济才能够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综上所述,林下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模式。政府的有效支持、农民的积极参与、科技的支撑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林下经济发展的关键。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发挥林下经济的潜力,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3年发展林下经济(通用17篇)篇十一

开县农综办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助农增收的重要手段,以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化柑橘果园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模式,从而实现果、菜、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截至6月底,已发展血橙基地1000亩,锦橙基地5000亩,林下种植大豆2000亩,花生2000亩,蔬菜1000亩,林下养鸡500亩,林下覆土栽培食用菌100亩,发展乡村旅游建“林家乐”3家。

一、合理引导、科学谋划。

通过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多种方式,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宣传,通过技术收入对比,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同时,县农综办多次深入基层入户调研,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以农户的意愿为先,引导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特色产业,不盲目发展,一哄而上。在长沙镇大力发展林下养鸡和林下种植花生、大豆,在厚坝镇厚坝村大力发展林下覆土栽培食用菌和“林家乐”。

二、扶持龙头、示范带动。

县农综办把充分发挥产业龙头的示范带头作用作为推。

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种养大户搞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做大做强。在每个农综项目区选择了2-3个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作为重点扶持对象,进行重点培育,使其上档次、成规模,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于“林下经济”发展。

三、加强培训、科技配套。

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项目作用,加大柑橘、肉兔、菌种等繁育体系建设,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升科技含量,帮助农民增收。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镇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生产经营骨干和普通农户到江西、安徽和巫山、奉节等地学习考察56人次,邀请相关单位和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3次,培训852人次,帮助引进优质晚熟柑橘品种2个,同时农综办出资3万元购买了10吨肥料以及种子、种苗、农机具,提供技术物资保障。

2023年发展林下经济(通用17篇)篇十二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的产物,有其存在和发展的无限生命力,应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制度。通过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与实务的不断完善,可以促进企业处理好发展生产与环保的关系,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实现环境资源的损耗与补偿的良性循环,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融合,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的宏观环境会计,是指建立在各级政府部门,对各地区自然资源总量进行平衡核算和生态环境保护核算的核算体系,反映各级政府在自然资源的开发、使用、补偿和环境保护过程中的实物与价值运动情况。宏观环境会计的核算对象是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对自然资源,应根据其储存量、可再生性、补偿方式不同,进行分类核算。对可再生资源核算的重点要放在使用量与补偿量的平衡上。这种平衡的要求是在提醒各级政府,对可再生资源要使用多少、补偿多少,对这类自然资源,政府的责任是恢复原有状态,即存量增加和存量减少要平衡(资源的存量均衡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对不可再生资源核算的重点,是控制其贷方支出,关注其余额,并尽可能寻找替代资源,建立替代资源账户。各级政府应力求在不可替代资源支出的同时,有可替代资源进行补充,使不可替代资源的.减少与替代资源的增加保持平衡。生态环境的宏观会计核算,是在企业环境核算的基础上,从社会的角度统计生态环境的损害和治理成本。这一部分成本是可持续发展下社会再生产成本的一部分,要作为国民收入扣除项目。宏观环境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是各级政府制订本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宏观环境会计可提供的信息有三个方面:一是本地区现有自然资源的储存量;二是各类自然资源的使用和补偿情况;三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计量的本地区国民净收入。因此,宏观环境会计的报告体系,以定期提供三张报表为宜。一张是自然资源平衡表。该报表以自然资源的价值总量与自然资本总量平衡。另一张是提供自然资源使用与补偿及环境保护的资金流量表。该表汇总本地区由于自然资源消耗的资金流出量与对自然资源补偿的资金流入量。自然资源使用的资金流出量,包括企业使用自然资源的成本及生态环境的损失成本。补偿资金的流入量,包括企业使用自然资源和由于生产造成环境污染按规定向国家上缴的资源使用费及污染赔偿费,以及各级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对自然资源恢复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出。

第三张是持续收益表。该表在各地区国民收入净产值的基础上,扣除上述各种对自然资源补偿和环境维护的资金流出量,为政府提供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收入信息。拓展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新领域,将环境的宏观与微观核算都纳入会计领域,建立大环境会计体系,是会计学的重大突破,又能协助企业和政府解决当前环境核算的重大难题,对环保产业的健康规范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现阶段环境核算理论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深入,需要相关学科合作研究,环境会计的推广应用也迫在眉睫,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2023年发展林下经济(通用17篇)篇十三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省发展前景相当可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组织有关专家编撰了《2007年:山东开。

放型经济发展报告》,旨在为山东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服。

下面是我省的综合研究篇。

第一篇:山东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第二篇:汇率变动对山东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对外贸易篇。

第四篇:发展软件外包带动山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第五篇: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动向及山东的应对举措··。

第六篇:山东农产品对外贸易情况分析与对策研究……。

利用外资篇。

第七篇:加快山东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政策建议…………。

第八篇:关于加快发展山东服务外包产业的研究报告··。

第十篇:山东利用外资的效益研究……………………一。

第十一篇:外资并购新动向及山东应采取的对策……·。

第十二篇:山东利用外资安全性研究…………………·。

对外投资与合作篇。

第十三篇:关于加快境外能源与资源开发的研究报告·。

第十四篇:山东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研究…………·。

第十五篇:山东省与俄罗斯投资合作前景展望………-。

第十六篇:山东省实施多区港联动研究………………·。

第十七篇:青岛保税物流园区建设与发展研究………·。

学习借鉴篇。

第十八篇:江苏省利用外资经验对于山东的启示……·。

第十九篇:关于赴天津滨海新区调研情况的报告……·。

现举例详细说一下一项重要的工程:

加快山东月艮务业。

首先是利用外资的政策建议。

“人世”以来,山东服务业利用外资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总体上。

景,今后3-5年是山东服务业利用外资发展的黄金时期。应当紧紧。

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围绕推动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完善城市服务功。

能两大战略取向,积极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的质。

量,力争尽快建立门类齐全、富有竞争力、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服务。

体系。

制定和坚持正确的引资原则,促进外资与山东经济协调发展。

基于上述目标,在加入wt0“后过渡期”内,山东应当紧紧抓住。

服务业对外开放和国际产业转移不断升级的有利时机,加快服务业利用。

外资步伐。山东服务业利用外资应坚持以下几方面原则。

(一)制造业利用外资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山东经济发展的原则。

制造业是山东利用外资的重要产业,在山东对外开放中具有举足轻。

2023年发展林下经济(通用17篇)篇十四

(2007年1月26日)。

山东省贸促会会长。

刘方会。

尊敬的王修智副主席,各位嘉宾,各位代表,新闻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早上好!经过一年的辛苦耕耘,我们会展业界的各位同仁终于可以利用这短暂的展会淡季,齐聚一堂,共同分享昨天的经验和成果,畅谈今天的现实和差距,规划明天的蓝图和打算。同志们,尽管现在已进入隆冬季节,但是对于山东会展业来说,尤其是从去年开始,我们的行业一直沐浴着暖暖春意。2006年省委张高丽书记、韩寓群省长及省里其他领导多次就我省服务业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省直有关部门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及时出台了发展会展业的相关政策,我们山东省的会展业从未受到过如此重视,可以说我们迎来了山东会展业发展的春天,所以我们今天的大会是一个喜庆的大会。下面我代表山东省会展业协会和各位与会代表共同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共商未来的发展目标。

一、2006年山东会展市场。

2006年是我省“十一五”规划的起始之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会展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产业,我省会展业依托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文化底蕴和展会基础,乘势而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呈现出形势好、亮点多、发展快的特点。截止到2006年底,我省会展场馆共有34个,可供使用的展览面积超过65万平方米。全省民营组展公司发展迅速,超过40家,年办展数量近200多个,已经成为我省会展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与之相配套的会展服务企业(不含酒店等接待服务单位)已经达到了120多家。我省展览业产值较上一年增加15%,达到近150亿元人民币。其中,展馆收入稳步增长,涨幅达20%,展会数量增长15%。参观人数达600多万人。有力地拉动了住宿、餐饮、旅游、物流、通讯、交通等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为山东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全国会展业大踏步前进的形势下,山东会展业经过“十五”期间的积蓄,厚积薄发,在“十一五”规划的第一个年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回顾2006年,山东省会展业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会展经济,各项政策法规相继出台,山东会展业已迈入快速成长期。

2006年省里主要领导对会展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7月2日,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高丽同志在山东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上就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问题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会展业等新兴服务业。韩寓群省长在第70次省政府常务会议中指出:要从本次会议开始,选择一批现有的重要展会,由省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举办,努力打造在世界上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活动。

我省主要领导的讲话为山东会展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和向国际化迈进指明了方向,应当看作是我省会展业打造世界品牌展会的重要契机。

各部门、各地政府也纷纷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提出了一系列发展会展业的要求,有力地推动了各地会展经济的发展。

2006年4月20日山东省地税局颁发了《关于发挥税收扶持作用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意见》(鲁地税发[2006]50号)该文件的第二条第(二)款关于培育和促进会展业发展中有两点规定:一是、单位和个人举办各种展览活动向参展者收取的各项价款,按“服务业-代理业”征收营业税;二是、展览馆、会展中心等专门用作会展活动的房产,按规定缴纳房产税确有困难的,可按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给予减免房产税的照顾。

2006年8月3日,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鲁发[2006]14号文)文件对会展业从税收、广告补助、用水用电等方面做出了扶持规定。

2006年11月7日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山东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对以会展业在内的服务业的发展明确了扶持和引导的管理办法。

可以说2006年是我省会展业的政策年。有各级政府对我们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有这么多好的政策作保障,相信〝山东会展人〞一定会快马加鞭的。

(二)、山东会展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先进完善的硬件设施和优质高效的软件服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2006年山东会展场馆建设热度不减。由烟台南山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烟台国际博览中心开始投入使用,新建成的烟台国际博览中心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59360平方米,会议面积3200平方米,可满足1800个展位以内的各类展会活动的需求。青岛会展中心的二期展馆于2006年5月投入使用,新增展览面积2.5万平方米。使2006年我省新增展览面积近10万平方米。另外,山东省鲁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临沂市鲁信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展览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目前已开工建设;泰安市也启动了泰山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工程等。这些场馆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我省会展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现状,进一步完善我省会展业的配套设施,为我省会展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省济南、青岛、威海、潍坊等正式运营的会展中心面对国内外场馆的激烈竞争,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将优质的服务理念贯穿于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实现了发展提速、管理升级、素质提升、服务优质的目标。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青岛国际会展中心都获得了“山东省服务业先进单位”、当地“文明单位”等荣誉,在第二届会展文化节上,舜耕国际会展中心还获得了最佳管理效益奖。济南舜耕会展中心的“输出展馆管理”和青岛国际会展中心的“一对一”管家式服务各具特色,在探索展馆服务与发展之路上做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另外,这些会展场馆的投资主体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烟台和临沂的展览场馆已实现市场化运作,这一新的趋势将加速我省会展业的市场化进程。

(三)、国家级巡回展“扎堆”山东。

2006年是我省承接全国巡回展最多的一年。仅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全国巡回展就有7个,分别是全国摩托车及配件交易会、第60届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暨临床检验设备展览会、中国国际医药原料药、中间体、包装、设备秋季交易会、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第九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等。煤炭会落户济南、全国磷复肥工作会议及展览会落户潍坊等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山东会展业发展环境的改善和提高,山东已经具备了承办大型展会的能力。同时,这些展会落户山东也为山东会展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四)、青岛、济南在我省会展业的龙头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但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城市功能等却使这两个城市会展业的差异化发展日趋明显。

济南和青岛作为山东会展业的两个中心城市,2006年取得了骄人的业绩。2006年青岛仅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大型会展活动就多达60场,比2004、2005年分别增长25%和15.4%,累计使用展览面积达到65万平方米,接待国内外来宾150万人次。丰富密集的展会强势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仅中日韩产业交流会、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第60届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三个展会,就为青岛带来直接经济收益7.1亿元,财政税收达到3900万元,全年60个展会为青岛带来直接经济收益42.14亿元,还带来2.32亿元的税收。2006年济南共举办各种展会95个,同比增长15%;实现营业收入1.87亿元,拉动相关收入65亿元。

青岛和济南尽管展会数量相当,但展会性质、规模等的差异越来越大。青岛展会呈现出外向度高、专业性强、规模大等突出特点。如今年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承办的60个展会中,国际性展会有37个,占62%。中日韩产业交流会期间,境外企业的展位数占总数的5%,近3000名日韩客商到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期间apec21个成员体悉数参展参会,吸引国外来宾近万人次。2006年展览面超过1万平方米的展会超过15个,其中2006年10月承办的第60届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创青岛展览史上4个历史之最:展览规模最大,使用展览面积60000平方米;展位数量最多,接3000个国际标准位;接待来宾最多,3天展期纳客10万余人次;参展企业数量最多,共有近2000家的中外企业参展。济南展会则表现出综合性强、辐射面广、政府参与度高等特色。如: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直接负责的首届山东省文化产业博览会,涉及了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530多家参展单位既展示了物质文化领域的成果,也有非物质文化领域的内容,参观展览和参加各项活动的总人数达到了96.5万人次,堪称我省文化领域的第一大盛会;由山东省建设厅承办的住博会又可称为山东房地产业的最大盛会,参展展位近1200个,参观人数近10万人次,集中展示了山东近十年来的住宅产业成就。山东省经贸委还承办了2006山东省产学研展洽会,山东省环保局承办了山东生态省建设高层论坛暨绿色产业国际博览会等等。随着济南展馆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出现了展览公司之间同质展会竞争的现象,使会展市场呈现出大展会规模扩张,小展会缩水或流产现象,值得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006年,我省展览会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部分固定展会进一步成熟,档次进一步提高,这一点从今年评出的十大展会可以看出。但同时一部分不适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展会开始被淘汰出局,出现展会流产现象。另外,市场竞争愈演愈烈,题材之争成为焦点,不正当竞争手段也频频出现,先后涉及多个领域,在此,我不再一一评述。

(五)、会展教育和专业培训应用而生,随着会展经济的发展而壮大。

会展人才一直是制约会展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尤其是会展二级市场难以吸引和留住出色的会展人才。2004年我省在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诞生了会展策划专业,这是我省正规高等专科教育中的第一个会展专业,当年招收学生76人,经过三年的学习,他们将于今年的4月毕业。目前我省设有会展专业的全日制高等学院(国家统一计划内)两所,在校学生200多名;中等学院一所,在校学生100多名。其他性质的四所。山东交通学院等正在积极申办会展专业。与此同时,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经济学院等著名高校积极开展会展培训业务,中国商业技师协会在山东授权山东国商咨询服务中心从事会展商务师考试资格,该中心正在获得国家劳动部的会展策划师的考试资格。

会展教育和培训目前已成为山东会展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行业发展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责任,为我省会展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六)、山东会展业国际化进程加快。

自2005年以来,世界会展业巨头开始关注山东市场,新加坡hq会展公司、德国慕尼黑展览公司等先后和青岛进行了战略性接触,洽谈合作事宜。韩国大松展览公司2006年在青岛注册成立了青岛大松展览有限公司,并且积极参与青岛国际时装周、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会暨展览会等展会的组织工作。2007年将单独在济南实施展会、节庆项目。另外,英国的蒙特玛利展览集团和德国科隆展览公司也将合作的目光锁定到山东这个中国的会展的二级市场。从大的方面来讲是好的,对于山东会展业的发展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对山东会展业的国际化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保护好自己的自主品牌展会的同时,要学会同台竞技。

其次是真正国际性的展会项目越来越多。如: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2006中日韩产业交流会(青岛)、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文博会、亚欧会议旅游合作发展论坛暨展览会等展会外商云集,国际化程度非常之高,令人欣喜。

(七)、山东的节庆活动总量大,品牌度高,成为会展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的节庆活动近两年来呈现出升级快、影响大的特点。孔子文化节、泰山国际登山节、青岛啤酒节、青岛海洋节、潍坊风筝节、菏泽牡丹节等节庆活动已经成为叫得响的国际知名度较高的节庆活动。威海人居节后来居上,也已经成为国内一个较有影响的节庆活动。总的来看,我省的节庆活动在全国所占比例较大,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名节较多,这些节庆活动对推动我省经贸、文化交流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鉴于此,我们从2006年开始评选我省的十大节庆活动,在总结专业化运作重大活动的同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在我们欣喜地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利于今后更好地发展。

一是和国内其他省市相比较,我省一些地方政府对于会展业的发展还有管理缺位、具体扶持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会展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城市经济,目前山东各市对会展业的重视还大多没有落实到具体措施上来,存在扶持管理措施不规范、不公开、不透明的情况。相比之下,外省市的做法值得学习,如深圳市日前出台的《深圳市会展业及国内参展财政资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把每年对会展业的资助,由原来的500万元提升至2000万元,部分重要会展的补贴金额最高可达200万元。该《办法》明确规定了资金支出结构,并指出,3年后,政府再研究进一步的支持措施。政府在会展经济中肩负着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的职责,力求“补位”而不“越位”,“到位”而不“错位”。

一、两个较大型的会展活动,资源浪费现象较突出。这也是我国会展业普遍存在地突出问题。提高现有展馆的服务水平,吸引外地会展项目落户,尤其是创办大型节庆活动等,将是今后展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希望各地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的会展经济,减少和杜绝这种决策上的压力和浪费。

三是“四化”水平不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2005年1月11日首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为中国会展业指明了“法制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现在中国在wto的五年过渡期已经结束,山东会展业的“四化”建设面临严峻考验。应当看到,山东会展市场重复办展、恶意竞争现象仍然存在,市场化需要法制化和行业自律,紧紧依靠市场的力量形成山东的会展集团,促进产业化发展,并迎接国际化的挑战,将是一个渐进的、艰难的过程。

四是会展运作上存在重展会,轻会议、节庆的现象。国际会议、节庆活动的产业关联性高,涉及的行业有场馆、装饰装修、酒店、旅游、媒体广告、交通运输、餐饮、视听设备、技术支援、创意等,如果能够凸现民族文化特色,将会大大提升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在促进文化交流,缔造商机的同时,还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成功案例:根据国际会议协会(icca)统计,2005年全球举办会议最多的城市是:维也纳第一;新加坡第二;巴塞罗那第三。维也纳由2004年的第三名升至第一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2005年是莫扎特诞辰250周年,专家们充分利用莫扎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发挥组合创意,策划出颇具吸引力的会议和节庆活动,吸引目标群体积极参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我省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良好的设施,只要我们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遵循市场规律,大力发展各种会议、节庆活动,必将提升各地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

二、2006年展协的主要工作。

(一)抢抓机遇,上、下互动,竭力为山东会展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由于会展业的发展涉及到政府的多个职能部门,政府的方针、政策,宏观规划和微观调控都与会展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展协时刻将向政府呼吁会展经济的重要性,以获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为己任。从年初省委研究室来贸促会调研工作时就积极建议通过发展会展业来带动我省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到年中主动邀请省发改委来展协调研作,再到年底组织重点会展企业认真学习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认真分析形势,用足用好政策,共同形成了关于在我省服务业引导资金中设立“山东省会展业发展基金”的报告等等,这些都是旨在通过政府的高度关注以及配套政策的实施,从而促进和加快我省会展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紧紧团结和依靠会员企业,优化配置资源,将贸促会的品牌项目作大作强。

协会充分发挥主管单位山东省贸促会的品牌优势,组织会员企业积极承揽重大展会项目。如从2005年9月的海峡两岸制造业博览会开始,就有针对性地进行会员企业间地合作尝试,到2006年3月的中日韩产业交流会,可以说是展协会员资源整合的杰作。共有十五家以上的会员企业承担了产业交流会从前期的策划、宣传、网站、印刷到中期的招展、招商直至后期的摊位搭建、展品运输、现场服务等诸多环节。大家齐心协力,各司其责,终于圆满完成了在我省世界级的、重大展会项目,赢得了中外同行和参展商、专业观众的一致好评。在这些重大活动中,展协为会员企业的参与搭建了平台,使企业在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大大开阔了眼界,锻炼了队伍。

(三)学习借鉴中外协会运作的先进模式,将会员工作纳入系统化管理,大胆在会员结构上进行调整,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和活力。

2006年展协共发展会员14家。截止到2006年底,山东省会展业协会共有会员80家,按会员业务性质划分:场地商会员12家,占15%;组展商会员40家,占50%;服务商会员28家,占35%。按会员地域划分:济南34家,占42.5%;青岛20家,占25%;烟台4家,占5%;威海2家,占2.5%;其他13市共有20家,占25%。与此同时,在会员的管理中,我们根据行业特点,做了如下的调整:

1、增设了个人会员。为鼓励更多地行业优秀人员加入到我们的协会,明年我们还将按不同的年龄段、同一级职务者等标准进行管理和服务,为行业内的优秀人士提供交流和提高的平台。

2、增设了三个专业委员会。将会员按业务性质划分为:组织者专业委员会、场馆专业委员会和服务商专业委员会。分别由副理事长任相应专业委员会的主任。

3、增设了副理事长单位和副理事长职位。

以上这些改革目的在于调动我们的会员共同经营我们自己的协会,真正把协会办成会员企业的娘家。

(四)呼吁有条件的城市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并主动为他们献言献策。

随着会展经济强大拉动功能的凸显,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会展业的发展。展协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协助合理定位不同城市会展业的发展规划。如针对已有较好基础的青岛市,我们同《青岛日报》合办了10期关于世界会展名都发展会展经济的成功经验;对于会展业尚在起始阶段的菏泽,我们利用今年林交会期间应市政府的邀请组织了行业代表团一行30多人,现场召开了建设物流基地暨菏泽发展会展业研讨会;对于刚建成一流展馆的烟台,我们主动策划会展项目,积极参与当地会展业的发展。

项目难以突破“国际化”这一现实问题,展协紧紧依靠贸促会这个品牌优势,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1、积极迎合国际知名展览公司开拓中国二级会展市场的需求,主动汇编山东优势产业的专业化展会项目,统一包装,有针对性地向外推荐。目前,已向英国的蒙特玛利展览集团、德国的科隆展览公司和慕尼黑展览公司等世界上知名的会展企业提供拟合作项目近20个。

2、借助不同渠道、利用各种机会,加大我省现有展会项目的宣传力度。如2006年初,我们就按照中国贸促会的统一要求,将我省的重点展会项目编入《2007中国展览会和博览会》一书中,该书将借助于总会的17个境外代表处和国外使领馆、商协会等平台被广为宣传推广,并已成为境外组织和企业到中国参展的工具书。此外,展协还利用网上链接、境外参展、出访、接待来访等诸多渠道,加大对现有成熟会展项目的宣传。

3、与国外对口组织的同质展会采用互为组展代理、互换摊位、互动宣传等方式进行重点合作。

2006年,我们分别在机械五金、家具和食品等领域尝试性地同韩国釜山机械同业组合、韩国家具同业组合和台湾贸协进行了密切地合作,收到了一定地效果和经验。

(六)将“服务意识”贯穿于整个展协工作,落实在具体业务中。

展协工作紧紧围绕服务政府、服务会员企业这个中心。2006年5月我们将展协网站改版,大大提高了网站的实用功能,网站的信息量比去年提高了50%,力争成为山东会展界的门户网。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同业界的信息交流工作,将更多质量高的行业信息通过电子版的《会展经纬》及时传递给会员,2006年共编发《会展经纬》12期,信息达到150条。

此外,为整体宣传推介山东会展资源,我们还统一组织会员企业参加了今年在上海举办的中国会展经济论坛和展中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2007年展协工作安排。

同志们,随着亚洲经济的迅速崛起,全球会展业焦点转向亚洲,这将为中国会展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中国会展业将会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省委、省政府对会展业的大力支持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2007年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一定要抢抓机遇,紧紧依托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规模化的展会,营造法制化、规范化的行业环境,为山东会展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产业化的形成做出应有的贡献。山东省会展业协会将利用各种有利资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本着对行业负责、对政府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原则为会展业界的各位同仁做好服务工作。2007年,山东省会展业协会将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按照“一个转变,两个加强,三个突破”的工作思路开展好协会工作。

1.一个转变,即转变工作作风。2007年我们要把求真务实的要求落实到协会工作的各个环节,一心一意促发展,集中精力抓落实,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要脚踏实地的为山东会展业的发展做好服务工作。会展业协会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充实工作人员,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基础,以为协会会员服务为中心,为政府决策献言献计为己任,当好行业发展的助推器、会员企业的贴心人、政府决策的好参谋。

首先,当好桥梁和纽带,为政府与企业之间架起沟通的绿色通道。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发展会展业的政策,这些政策的落实,以及及时反应会展企业的要求,都需要协会从中穿针引线,我们将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协会已经向政府有关部门行文争取设立山东会展业发展引导资金,培育和扶持我省品牌展会,做大做强我省的会展业。以增加我省会展业在全国会展业中的比重,提高我省会展业的综合竞争力。

其次,山东省会展业协会将充分依靠贸促会这个平台,为我省重要展会提供主办支持,凡在年会上被评为市场化运作的十大品牌展会,贸促会将作为主办单位给予支持。对一些重要展会及成长最快的展会,如需政府其他部门或单位作为主办单位进行支持,贸促会将尽力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对境外有意向落户山东或和山东合作的展会,贸促会将充分发挥民间外交大使的作用,积极为各会员单位作好嫁接服务工作。再次,我们将利用现有优势,加强培训工作。山东会展业协会将向政府申请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和推广持证上岗工作。春节以后,我们就将着手开始第一期培训讲座。最后,就是统一宣传工作,展协将利用自己的优势以及贸促会的渠道对协会的会员单位及有关重要展会进行统一宣传,扩大山东会展业的知名度,树立山东会展品牌。

2、两个加强,即加强行业管理工作,加强行业统计工作。

我们已于近日修改了山东省会展业协会会员管理办法,并征求了部分单位意见。这次会议通过以后,将颁布实施。

在加强行业管理方面,协会将按照有关章程及相关法律法规在行业内倡导行业自律为主。但是对于那些不遵守法律法规、协会章程和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不尊重别人成果的现象,协会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维护被侵害者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保证行业的正常秩序和行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在加强统计工作方面,为了使我省会展业建立一个准确的数据系统,正确反映我省会展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对相关行业的拉动作用,为省委省政府制定会展业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了进一步争取省委省政府对会展业的支持,展协将重点加强这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在协会内部建立一套统计系统,在此,我也感谢参会的各位代表在统计工作上给予协会的大力支持,并衷心希望各位一如既往的支持这项工作。我们已经和北京洽谈联系引进展会统计门禁系统,此外,我们还将联合省统计局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3、三个突破,即2007年山东省会展业要实现品牌建设上有突破,引进来有突破,展协经营工作上有突破。

首先,根据目前山东省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山东做的较好的一些展会还大都局限于山东省这一区域概念,一些比较有生命力的展会已面临升级的问题,突破山东已经成为山东当前部分生命力旺盛的展会的强烈需求。山东省会展业协会将积极协助我们会展企业的展会实现升级,为会员企业的做大做强牵线搭桥,整合各方面资源,力争实现好的展会突破山东,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山东的展馆管理经过几年的努力,也探索出了一套较好的管理模式,为山东的会展管理输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山东省会展业协会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协助好的展馆管理走出山东,走向全国。山东省会展业协会将选择1-2个优秀展会项目,争取在2007年这两个展会实现突破,由区域展会升级为国家级展会。

其次,为了提高山东会展业的综合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展协将充分发挥自身的条件和优势,积极和国际上的展览业组织进行接洽沟通,争取引进1-2个国际品牌展会落户山东,或者引进有实力的国际展览集团和我们的会员单位合作成立合资公司。

再次,至今为止,展协经费来源上还属政府拨款,随着今明两年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的加快,山东会展业协会势必要实行市场化动作,走向专业化的道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为会员单位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展协今年将进行改革试运行,完善财务监督制度和审计制度,实行市场化和专业化运作,按照先政府后企业的服务方式,以为政府编制会展业中长期规划和承接政府有关会展业的课题为主要经费来源,以收取有关培训等服务费用和适量会费为补充,保证协会收支平衡和正常工作运转。

女士们,先生们:2006年已经过去,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任务繁重,时不我待,让我们携起手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实现新突破,再攀新高峰,为山东省会展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在此,我谨代表山东省会展业协会祝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2007年再创佳绩!

谢谢大家!

2023年发展林下经济(通用17篇)篇十五

在行业内部将宏观经济管理看作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管理与支持体系,是市场经济获得长期发展和持续成长的基础。在业界宏观经济管理被理解为政府和经济主管部门利用宏观的调控措施(银行利率、行业补贴、就业政策、法律规范等各种形式),以宏观的层面对市场进行运行方式和管理手段的调节,进而实现市场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经济法律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工作。宏观经济管理既是以经济为中心的管理工作,同时也是以社会平衡发展为中心的控制工作,对于从宏观上约束、规范、促进市场经济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宏观经济管理发源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在二战后世界进入了以和平与发展为核心的建设时期,在经济领域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开始了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对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的分析,这是对战争的反省,同时也是对金融体系世界层面上的重要反思。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谈判过程中,西方国家看到了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的价值,开始告别传统的微观经济学说,最终形成了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广泛认同,进而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经过60多年的发展,国际市场经济体系在宏观经济管理的条件下,得到了迅速发展,避免了多次经济领域的世界性灾难,这使得宏观经济管理得到全面地认可,进而确定了宏观经济管理的价值和功能。在美国金融风暴的影响下,世界看到了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价值,在主体经济领域人们对宏观经济管理已经取得了共识,认为在市场经济体系下,要想获得高效、稳定的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全面的宏观经济管理,通过宏观经济管理的全面开展和运行来实现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与发展作用。

3宏观经济管理中更好地体现对市场经济发展价值的措施与方法。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宏观经济管理,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无法自发消除垄断,市场不能够完全体现公正的收入分配,市场不能有效地处理外部经济的问题,市场调节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等。我国的企业为了创造出更大、更多的经济利润,于是纷纷引进国外的最新技术、最新设备,并且加大产量和发展的步伐,以便在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占领市场,盲目生产,这样就造成了供大于求的结果,而这些都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加以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非常严峻,西方发达国家实行贸易壁垒,因此,应该对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和方式进行完善和提高,才能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

4结语。

宏观经济管理是从宏观上对市场和经济进行调控的重要手段,是以区域和国家为主导层面,以政府和主管部门为主体,对市场的资源和发展进行调控和干预,是市场经济体系中重要的途径与方法。宏观经济管理是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与更高高度上对市场经济的调节,对于市场经济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深刻的意义,对于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价值更加深远而有效。经济学界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宏观经济管理对于市场经济的作用,要立足于市场经济的特点,在强化宏观经济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市场经济的研究层次,在结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实际的前提下,以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为出发点,全面提高宏观经济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进而创建出宏观经济管理的策略,实现对市场经济长期发展的保护与支持作用。在宏观经济管理的工作中,应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在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要树立科学的、批判的思维和方法,在“拿来主义”的引导下吸收国际上宏观经济管理先进的理念和现代化的方法,做到对宏观经济发展的促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为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创立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使整个经济体系和社会结构更加符合现代化与市场化的要求,为经济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管理的基础。

2023年发展林下经济(通用17篇)篇十六

0引言。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山东省危中求进,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坚持高点定位,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导和扶持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拓展,向代表知识经济的信息整合、发明创造、关键技术和代表服务经济的组装、销售、售后服务的两端发展,加快改变目前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基本处于利润最小的生产环节这一最低端的不利局面。

1“微笑曲线”理论。

所谓“微笑曲线”,就是附加值高低随着产业链分工中的业务工序上中下游的变化而变化。其中位于价值链中游的任意动点a2、b2、c2的附加价值最低,而上游的动点a1、b1、c1与下游的动点a3、b3、c3具有较高的附加价值。随着上游动点向曲线左端移动,而下游动点向曲线右端移动,上、下游与中游之间附加价值的差距也将越来越大[2]。一般情况下,在产业链业务工序的上游即产品的开发、设计、主要零部件的生产和产业链的下游即渠道运营、品牌管理、售后等服务这些业务,工序上可以产生更高的附加值,获得高额的经济利润;在产业链业务工序中的中游部分,比如模块零部件的生产、组装产品等这些工序产生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因而利润也较低。

简言之,“微笑曲线”是以附加价值的高低看待企业竞争力。企业只有不断往附加值高的区块移动和定位,才能持续发展与良好的经营。施振荣认为,在全球化的条件下,信息技术企业在累积了附加价值最低的中有部分的足够经验和能力之后,只有不断创新进取,向“微笑曲线”两端逐步升级,才能争取竞争的主动,扩大附加值及利润空间。宏基也正是秉承这一战略思想,紧紧抓住了上游的研发创新与下游营销创新两大环节,从而使宏基(acer)不仅成为业内最成功的品牌之一,其“微笑曲线”理论及宏基公司发展过程也成为美国名牌管理学院的经典案例[3]。

世界经济在动荡中。2008年末,金融危机势头凶猛,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应对措施,中国也适时抛出大手笔,各项方针政策顺势出台。作为沿海省份的山东在这种形势下受国际形势的影响比较明显,当金融危机已经开始波及实体经济的时候,沿海地区无疑收到了更为明显的冲击。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在一些“大块头”行业表现尤为明显。据统计,与2007年同期相比,2008年10月山东省16个行业出现用电量的负增长,其中钢铁行业受停产的影响,用电量下降了28%。专家分析说,出现下降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化工等传统行业,因此要注重针对不同的行业应用“微笑曲线”理论,使其向“微笑曲线”两端拓展,增强产业的经济实力,以促进山东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在金融危机的大形势下,山东作为中国第二大经济省份,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具备相当强的抗冲击能力。而2009年是抗击金融危机一役的开局之年。依照中央要求,2008年12月21日至22日,山东召开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突出工作重点,集中力量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山东在2009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将拿出1.6万亿元投向能源和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农林水利项目、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节能减排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社会事业建设、现代服务业、房地产业等八大领域。抓住这些领域位于“微笑曲线”的两端,增加山东省经济发展的整体附加值,对于发挥投资效益,驱动山东经济的发展,将带来山东增强发展力的后劲[4]。

山东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积极采取措施,体现出了向“微笑曲线”两端——代表知识经济和服务经济的领域拓展。

(1)优化战略布局,争做区域经济增长极。

山东对全省区域经济格局进行全新战略布局,统筹兼顾当前与长远发展,实施重点带动战略,把区域经济发展与优势产业培植融合起来。今年以来,围绕建立蓝色经济区,山东拉开了“一区三带”的战略布局。“一区”即全面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三带”是指依托沿海七市,优化涉海生产力布局,形成三个特色产业带:在北部黄河三角洲打造沿海高效生态产业带,在胶东半岛打造沿海高端产业带,在南部构建以日照精品钢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带,进而形成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沟通黄河流域广大腹地、面向东北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增长极。

(2)激活创新机制,拖延“微笑曲线”。

山东充分利用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山东今年各类企业结构调整和技改投资有望实现6500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上半年,山东用于技术改造、高新技术和服务业的投资分别增长25.5%、31.9%和32%。山东省各级政府积极扶持企业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研发中心,推进产学研合作,据统计,山东通过产学研结合,目前累计为企业解决了1000多项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新增经济效益600多亿元。此外,山东服务业短腿正在拉长。山东省出台政策,鼓励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和信息技术等服务业。这样山东省的知识经济和服务经济利润大幅度增加,不断拓展“微笑曲线”的两端。

(3)聚焦“民生经济”,发展惠及百姓。

就业是民生之本。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山东省推出减免困难企业社保负担、强化职业培训、增加公益性岗位等一系列措施。青岛市财政出资1000万元实施“企业在职职工培训援助计划”,对培训合格的政府给予每人200~500元培训费补贴。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山东省城镇新增就业63.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83.9万人,分别完成计划的70.1%、83.9%。截至6月末,山东省外出农民工达到867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万人,失业返乡农民工基本实现再就业。来自山东省财政厅的数据显示,山东省上半年地方财政支出增长18.3%,事关“民生经济”的各项重点支出明显增速。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了24.1%,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31%,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6.2%[5]。

4结束语。

作为我国的一个经济大省,山东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经济增长方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迅速转型。要想挣脱金融危机就必须着眼和重视“微笑曲线”的两端,向微笑曲线的两端扩张,一个是向自主知识产权扩张,另一个是要向同样重要的服务经济扩张,逐渐摆脱金融危机对山东经济的不利影响。在持续有利政策和措施之下,山东省的建设必将呈现出一番新景象。

————————————。

参考文献:

[1]陈致中:《宏基“微笑曲线”》[j];《东方企业家》2004(4):88。

2023年发展林下经济(通用17篇)篇十七

宏观税负是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它说明单位gdp负担的税收水平,它的大小反映税收负担的高低。一个地区宏观税负的高低,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地区各产业税负的大小;二是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全国统一的税收政策,各地区间相同产业的税负差距不大,因此,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便成为影响该地区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

一、“十五”以来北碚国税收入及北碚经济发展趋势。

(一)“十五”以来,北碚国税收入发展状况。

“九五”期末的20__年,我区国税收入规模首次突破2亿元,达到2.22亿元;20__年,突破3亿元。在连续两年突破3亿后,20__年实现了税收收入总额突破4亿元的历史性新跨越,收入总额达到4.77亿元(含免抵调、车购税、其他收入,以下同口径),是20__年的两倍。十五”期间,我区共组织国税收入17.46亿元,比“九五”期间增收7.67亿元,年均增长16.59%。20__年,我区国税收入总额突破5亿元大关,达到5.73亿元。

20__―20__年,我区国税收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为17.16%,增幅在主城九区中仅次于渝北区(28.52%)、大渡口区(24.31%)、巴南区(20.90%),列居第四位。“十五”以来,我区国税收入发展速度,比主城九区年平均增长速度16.09%快1.07个百分点。我区国税收入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屡创新高,经济税收基本协调增长,为我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撑。

(二)“十五”以来,北碚经济发展状况。

“九五”期末的20__年,北碚地区生产总值为48.53亿元,20__年为52.20亿元,20__年为56.27亿元,20__年为62.30亿元,20__年为70.29亿元,20__年为80.15亿元,20__年为91.80亿元。20__年―20__年北碚地区生产总值(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1.21%。

“十五”以来,北碚国税收入的年平均增幅快于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幅5.95个百分点,税收收入的增长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

(三)“十五”以来北碚国税宏观税负分析。

在“九五”期末的20__年为4.56%,“十五”期末的20__年则上升到了5.95%,提高了1.39个百分点,比主城九区的平均税负5.74%高出0.22个百分点,在主城九区中列第四位,次于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大渡口区(12.50%)、南岸区(9.31%)和江北区(8.40%)。20__年,我区国税的宏观税负达6.24%,比20__年提高0.29个百分点,比主城九区的平均税负5.71%高出0.56个百分点,在主城九区中仍列第四位,低于大渡口区(11.79%)、南岸区(7.77%)和江北区(8.37%)。

(四)“十五”以来北碚国税税收弹性分析。

税收弹性等于税收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当税收收入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税收收入慢于经济增长,税收弹性小于1;税收收入增长率等于经济增长率,税收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税收弹性等于1;税收收入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长率,税收超经济增长,税收弹性大于1。

20__年,北碚国税弹性系数为1.13,20__年为1.79,20__年为2.95,20__年为0.61,20__年为1.61,20__年为1.39,6年来平均弹性系数为1.53(在主城九区中,只有大渡口区和巴南区6年平均税收弹性大于1,分别为2.0和1.31)。从以上可以看出,北碚国税6年来,除了20__年税收增长慢于经济增长,其余5年均高于经济增长。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因为税收收入不会长期保持超经济增长。

二、“十五”期间经济增长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分析。

(一)经济增长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分析。

从20__年―20__年,因经济增长的影响,税收收入比上年增加额自20__年以来基本都在3000万元以上,特别是20__年达到5000万元以上。因经济增长因素使税收收入增加的份额除20__年低于50%以外,其余各年均高于50%,20__年达88.98%。从税收收入的影响因素看,由于经济运行呈稳定增长的态势,经济增长因素一直保持对税收收入的正面影响,这与经济决定税收的前提是相吻合的。

(二)宏观税负因素对税收收入影响分析。

由于宏观税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它既包括政策变量,也包括随机变量。除20__年因宏观税负的影响,使税收收入减少1599万元,其余年份均是正影响。20__年宏观税负对税收收入影响的所占比重最高,达59.71%,成为影响税收收入的第一位因素。由于宏观税负因素是多种因素的集中反映,且历年情况又不同,因此分析起来情况各异,但宏观税负因素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占整个税收收入增加额的比重越低,说明宏观税负越稳定。

三、对全区国税收入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些建议。

由于国税收入主要来源于第二产业的制造业及第三产业的商贸流通业,我区经济发展态势及产业结构对税收收入的增长有相当大的影响。一直以来,我区工业基础较薄弱,经济结构单一,从国税的税源结构分析,我区机械制造业多属于普通税源,增长幅度有限。而我区资源性税源主要是煤炭及水泥行业,产品价格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很大,税收减收的可能性随时存在。此外,由于“十五”期间新增税源比例小,总量小,后续税源不容乐观。由于工业是一个地区获得长期稳定的税收收入的基础,因此只有有了稳定的可持续增长的工业企业,才会有稳健的持续增长的税收收入和财政收入。

(一)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实际,科学合理下达财政收入任务,以促进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每年区里下达财政收入任务,应尽量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实际下达增长比例。从目前我区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只有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纳税环境,才会形成一个资金流向“洼地”,才会有更多的企业到北碚来投资办企业,才会促进北碚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工业发展,以经济增效带来税收增收。

由于我国的税收是以增值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而我区的国税收入又主要来源于第二产业的增值税,所以,加快工业化进程应成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选择,既要通过加大经济增长中的知识和科技含量来增加经济总量与质量,又要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现有工业技术改造使经济步入长远增长之路,税收增长的基础也就更为稳固。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引大引强工作。

在北碚目前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更应对要求进入各园区的企业考虑其行业发展前景、企业投资规模、产出效益等因素,否则会造成政府既赔了土地,又没有实际经济效益。因此,努力拓宽渠道吸引区外资金进入我区,尤其是通过吸引全国百强企业以及世界五百强企业到我区安家落户,提高我区工业的竞争力,并带动其他产业大发展,优化我区的产业结构和行业布局,大力发展知识型和高新技术产业,使税收增量多元化,“工业强区”的战略和可持续增长的税收收入才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监理转注册(通用15篇)

    每一次总结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如何运用语言的魅力和表达的艺术来打造一篇出色的开场白?以下是一些开场白的写作技巧,希望对大家写作演讲

    实用课题分享感悟(汇总12篇)

    公司宣传语要能够与目标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好感。公司宣传语的设计要注意哪些要素?让我们一同探索其中的奥妙。在这里,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

    实用支委会会议议程(案例13篇)

    在即兴的世界里,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我们个人独特的表达方式。如何在即兴表演中突破自我,展现出独特的个人魅力?以下是几个提升表演能力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观看这

    热门高效会议准则(汇总16篇)

    总结是对自己经历和经验的总结和沉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悟和吸取经验教训。写总结时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简洁性,尽量避免使用模糊和含糊的词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专业半年度工作报告大全(15篇)

    报告的撰写需要注重客观、清晰、简洁的表达方式,以及准确的数据支持和论证。请大家参考以下开题报告范文,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和要点。新的半年里我为

    热门施工进度情况报告大全(13篇)

    报告的撰写过程要注重文字的精炼与准确,避免用词模糊、虚无或主观臆断,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在竞聘报告中取得巨大成功的案例和

    热门社区网格员的工作及心得(模板12篇)

    写学习心得可以展示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工作心得九:独立思考,勇于表达个人观点作为一名正式的网格员投入社会工作中已有两周了,在这两周的工作学习中,在社区领导

    实用强健体魄心得范文(12篇)

    通过写工作心得,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应对。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读书心得,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读书的兴趣和热爱。

    专业危险废物管理工作总结大全(14篇)

    政务是指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所从事的一切工作。培训工作总结是对培训过程和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的一种重要方式。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培训工作总结,首先需

    专业三体读后感演讲稿(通用18篇)

    通过准备演讲稿,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组织自己的思路和观点。青春的力量一口气读完了科幻小说《三体》三部。如果不是因为有了坚定的基督信仰,我一定会被《三体》洗脑了。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