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范文通常包括引言、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几个重要部分,这些部分有助于我们清晰地表达并组织我们的思路。请大家注意,在借鉴这些报告范文时,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劳动成果。
历史阅卷报告范文(23篇)篇一
小时候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姓,而不都是一个姓呢?为什么我姓孙,而别人姓王姓赵呢?带着这些问题我调查了一下关于孙姓的历史和现状。
上网查找资料。
询问长辈。
与同学讨论。
查阅书籍和报刊。
来源:
源于子姓。商朝末,纣王叔父比干,商之贤臣,因直谏而被杀,子孙避难改姓,其中一支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遂姓孙氏。
源于姬姓。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封康叔於卫,建立卫国。春秋时,他的八世孙姬和因为攻灭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史称卫武公。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名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又叫武仲乙,把祖父惠孙的字作为姓氏,姓孙。因此武仲乙又称孙乙,他的后代就以孙为姓。
孙中山,原名孙文,中国民主革命最伟大的先行者,中华民国的创始人,客家著名的代表人物。孙思邈,寿命最长的孙姓名人。隋唐时医药学家。少年时立志学医,钻研了古代的医书和其他书籍,成为医道很深的'医药学家。孙继先,最年轻的孙姓名人。1926年出生,1947年牺牲。历任解放军班长、排长,19岁时就已经是闻名全军的战斗英雄,爆破英雄……这些都是姓孙的人。
现状:
孙姓的人口已达1848万,为全国第十二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54。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孙姓人口由119万激增到1848万,增长了近16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孙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分布于安徽、黑龙江、河北、辽宁、江苏、吉林,这六省又集中了乡村人口的42%。山东为当代孙姓第一大省。
孙姓源于子,是商朝末纣王叔父比干。子孙避难改姓,遂姓孙氏。
当代孙姓已达到1848万人,是中国第十二大姓。
山东为孙姓第一大省。
历史阅卷报告范文(23篇)篇二
近年来,我参加了多次历史学科的阅卷工作。与学生摇晃在成绩波动中不同,阅卷工作让我深深地领悟到学科知识的精髓以及其考察方式,更让我认识到了历史考试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所得到的历史阅卷心得体会。
第一段:认真拟定阅卷标准。
历史考试是涉及到大量内容的学科,考生的答题方式也比较自由,难免有些灵活多变。因此,历史阅卷中最重要的就是确定一个详细且严谨的阅卷标准。在阅卷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评分规则以确保主观因素对阅卷结果的干扰降到最低。此外,阅卷标准应当具有灵活性,以便我们在评判学生回答时能够考虑到多种答题思路和深入理解。
第二段:注重分析学生的语言表达。
历史考试中,语言表达和语言思维是考试成败的重要关键。为了更好地评价、识别和分析学生的语言表达,良好的阅卷工作需要我们理解学生的意思、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并考虑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因此,作为阅卷者,我们需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述,强调同意接纳观点和差异处理、保证高效沟通和协调。
第三段:注重分析思路。
考试成绩不仅仅是学生的答案数量,还取决于学生答案的深度和推理过程的质量。在历史学科中,讲述故事或记录历史是不够的,答题需要学生理解、解释和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在阅卷时,我们需要注重分析学生的思路,因为这比单纯地“判对错”更能体现一个学生的学术水平。
第四段:针对多样答案开展评分。
历史学科涉及的知识和信息是非常丰富的,这也将导致学生的回答和答案存在着丰富性和多样性。在阅卷时,我们不能将学生的答案简单地分成“对”或“错”,而需要针对性地将学生的答案进行评分。无论答案中有多少争议和漏洞,我们都应该根据学生所写内容对答案进行严密的、批判性的分析。
第五段: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
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阅卷工作,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反馈体系。在历史阅卷中,反馈机制需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阅卷之后对考试评分的反馈和评估,二是针对学生的指导和建议。这不仅便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历史学科水平,也为我们不断提高阅卷能力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
结论。
历史阅卷工作不仅受到考场规范和学生的命题和答卷表现的限制,还面临着其他因素的困扰。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认识到对阅卷标准、分析思路、语言表达、分析答案和反馈机制的重视是历史阅卷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解释和分析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以帮助学生最大化其历史学科潜力并取得优异成绩。
历史阅卷报告范文(23篇)篇三
史料统计,8年抗日,出川抗日川军多达300余万人,伤亡共计64万多人,参战人数和伤亡人数居全国之冠。
(一)。
青白江家珍公园湖畔,矗立着一座高近两米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这座纪念碑由红砂石修建,碑座为正三角形,碑身正面刻字“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两侧各有“耿营长明抗倭死事纪念碑”、“易营长明道抗倭死事纪念碑”字样。从简短的碑文上可以了解到,耿、易两位营长毕业于黄埔军官学校,均牺牲于抗战爆发的1937年,不同的是一位牺牲于上海南口战役,一位在南京保卫战中就义。而后,他们的灵柩被送回四川,由本地人出资修建纪念碑。
(二)。
为了寻找抗战老兵,帮助他们能够安详地渡过晚年,由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联合省内多家机构和志愿者们共同发起的“四川老兵关怀计划”项目20xx年11月29日在成都启动。据了解,该项目将在全省范围内征集抗战老兵线索,寻找川籍或者现居四川的老兵,为老兵们提供物质援助和精神关怀。在该项目的启动仪式上一位名叫苏国章的老人泪洒会场。苏国章老人出生于1921年,17岁便在中江川北师管区参军,后加入第九十九军。在1939年,苏国章参加了长沙会战,因负伤退伍,直至1948年重新回到成都。此后,苏国章经历了牢狱之苦,又辗转多地,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定居德阳。但是,由于在战争时期,苏国章丢失了证件,此后一直过着没有“身份”的日子,生活也异常艰辛。而就在项目启动前不久,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老人才重新有了自己的户籍。
(三)。
“我从1937年就参军,既然承认我是抗战老兵,我希望不是说工龄多少,而是军龄。”97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张文治谈起自己的心愿时,满是褶皱的双手不禁微微颤抖。抗战期间曾有300万名川军开赴前线,抵抗日本军队的侵略,而张文治正是其中之一。“我们用徒步、轮船等方式先后经武汉、南京、苏州抵达上海,参加淞沪战役,守陈家港、吨悟寺一线,坚守了八天八夜。”尽管事隔超过半个世纪,张文治对于初入战场的回忆却依旧清晰,他并不后悔倾尽青春保卫家园,但当年的付出没有得到认可是这位年近百岁老人心中最大的遗憾。
家住资阳的94岁远征军老兵朱守信,他总是回想起自己投身抗战的日子:
1937年,年仅16岁的朱守信毅然从戎,成了成戍司管区的一名学兵。两年后,他。
被保送到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一期军官训练班,在铜梁虎峰场受训一年。毕业后回部队任排长。此时战火在中华大地上蔓延,朱守信所在部队改为中国远征军长官司令部兵站总监部运输第七团,开赴云南前线。由于云南山高林密,地势险要,给物资运输造成极大的困难。尤其在雨季,别说人了,连走惯山路的马都会跌落山下。一次,朱守信所在部队要翻越高黎贡山。高黎贡山,海拔4000多米,山上空气极为稀薄,连火都点不燃。饿了,战士们就嚼生米充饥。渴了,就靠烂水池里的水解渴。“当时,20多人挤一个帐篷,临睡前,大伙儿还在闷着气说话。可第二天早上,一个帐篷里能爬起来的,就只剩几个人,其余的全在夜里窒息身亡了。”回想起战友痛苦的样子,朱守信轻轻抹了抹眼泪。朱守信所在连队上山时有150多人,但下山时仅剩30来人了。“我们还是二线运输部队,死伤这个样子,可想而知,当时战斗有多么惨烈。”朱守信说,让他自豪的是,他和兄弟们完成了这次运输任务。
时光荏苒,全民族抗战爆发迄今为止已有78年,许多抗战时期留下的痕迹还在,而当年风华正茂的战士们如今却早已过了耄耋之年。现在全川只有100多名川军抗战老兵了,而在我所在的地区还在世的老兵已经寥寥无几。比之更少的,却是世人对老兵们的关怀。像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联合省内多家机构和志愿者们共同发起的“四川老兵关怀计划”这样在全省范围内征集抗战老兵线索,寻找川籍或者现居四川的老兵,为老兵们提供物质援助和精神关怀的项目并不多,而那些战死的烈士们更是无人问津,除了一些将领外连荣誉称号都没有。除此之外,抗战老兵们当初所在阵营不同,现在所受的待遇也不同。
所有的抗战老兵,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都是为祖国而抗日的。但是,老兵们的待遇却不是一样的。留在大陆的国民党抗战老兵迟迟没有受到重视和扶助。他们大多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了这个世界,很多人最大的愿望却是活的一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同样身为国军的台湾抗日老兵却有每月至少6万台币约人民币15000元的“终生俸”。这主要是因为台湾省实施的“终生俸制度”,可以一次领取,也可以每月领取,而一次性领完的人还可以每个月领取“生活费”。
中国现存的很大的问题便是养老问题,政府基本无关注,特别是经济较落后的地方。在这样的背景下,抗战老兵们现在正好处于养老阶段,因此生活困难的大有人在。因为人口基数过大,以我国目前的经济能力无法做到较好地使老人们安心养老。
在抗战老兵中的待遇也有不同,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抗战时期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现在国军老兵们的待遇极低。
开战场上牺牲的烈士们,更离不开如今健在的老兵们。
结语。
无数抗战老兵,带走了他们全部的人生故事。他们活着的时候,没有人采访他们;他们走了,当然,也很少有人能知道他们,想起他们了。
老兵不死,却终究会渐渐凋零,而今已有成千上万的老兵,带着他们的历史、他们的细节和故事,悄声无息地从我们身边匆匆离去,如今健在的每一位,都是一段亟待挖掘、抢救的活的历史。
老兵们不仅是历史、细节和故事,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经历了种种坎坷、磨难,这对他们每一个人而言,都是百味错杂,甘苦自知。今天哪怕是最“年轻”的抗战老兵,都已是耄耋老人,记住他们,不仅要承认他们的抗战历史功绩,更应该给予其应有的待遇和照顾。
距离抗战胜利已过去70年,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虽然能看到一些当年战争留下的痕迹,但是人们却是已经远离了那个时代,如今人们所追求的东西让大家遗忘了,在70年前,有怎样的一代人为我们的国家奋斗着,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坎坷走到了今天,他们付出了多少的代价换来了今天的平安。我们都无法知道尚还健在的老兵们怀揣着怎样的一份记忆坚持活到了今天。
历史阅卷报告范文(23篇)篇四
了解海口历史古迹游客量的.状况;分析海口历史古迹游客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准备阶段(6月份):制定研究计划,明确研究方向及有关内容。
2。收集阶段(7—8月份):主要是针对海口历史古迹进行参观,初步掌握游客量的变化;深入开展采访、调查、拍摄照片等活动;到有关单位了解情况及其原因。
3。整合阶段(8月份):对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和研究,发现问题,提出观点和建议,完成研究报告。
1。现场采访;2。实地了解;3。单位调查;4。讨论分析;5。研究整合。
历史阅卷报告范文(23篇)篇五
“韦”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韦的名人有哪些?现在主要分布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我对“韦”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1.上网搜索。
2.询问身边的人。
“韦”姓的来源:为汉初韩信之后裔,为避难简改为韦氏。据岭南韦氏族谱世代记载,传西汉初年,功臣韩信被吕后所杀,韩信一族遭灭门之灾,萧何暗中派人将韩信的幼子送往南越王那里(今广东、广西一带)躲避,为避仇以“韩”字的半边“韦”作为姓氏,世代相传下来,主要在广西,还有唐代碑文为证。
历史名人:韦孟:西汉(约前228—前156年),韦孟西汉初楚国彭城人。诗人,韦伯遐之第24代孙。他精于鲁诗,他的子孙传到韦贤,五世都是邹、鲁的`大儒。韦皋:唐朝(746-806),(746-806),字城武,唐代京兆万年人。一代名将,曾任监察御史、知陇州行营留后事、陇州刺史、奉义军节度使等职。
“韦”姓的分布:三国以后,韦氏盛于今陕西省境内,唐朝时韦姓在陕西省境内得到了繁衍,以至盛唐时期的韦氏大多在陕西省。与此同时,也有一些韦氏移居到今四川、安徽等地,多为京兆郡望的分支。韦氏的大举南迁却是在晚唐以后。唐代以后,韦氏才遍及大江南北。
1.传说为汉初韩信之后裔,为避难简改为韦氏。
历史阅卷报告范文(23篇)篇六
历史是一门涉及时空的学科,它是以历史事件为依据,通过一定的研究方法,探究人类社会的过去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阅卷是历史考试的一部分,也是历史老师们辛勤工作的结果。我在阅卷中有了自己的体会,接下来我将分享我的心得。
第二段:审题与拓展思路。
在批阅历史试卷之前,我们应该仔细审题,深入了解考试命题人的出题意图。同时,在拓展思路方面,我们需要将知识体系做到整理清晰,使用一定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将发挥的思路展现得淋漓尽致。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善于从不同学科中获得启示,多角度把握所有考点,从而将试卷分析得更加深入和精准。
第三段:细心认真查漏补缺。
在阅卷中,细心认真查漏补缺同样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这既是对考生负责,也是对阅卷故事负责的表现。对于考生写漏或不够清楚的地方,我们要尽心查漏,准确判断数据或时间是否有误。对于考虑不周全或不完整的答案,我们要尽心补缺,为考生成长尽力。
第四段:注意答案的连贯性。
在考试中,习惯快速计算可能会出现答案不连贯的情况。因此,我们在检查试卷时要注意答案的连贯性,同时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答案连贯性。这样可以提高答案的可读性,减少其他阅卷故事上的烦恼,也方便考生理解。
历史阅卷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卷体系的完善程度。在编写、审核、联合阅卷方面,我们要严格掌握每一个过程,保证阅卷的客观公正,避免出现偏差。我们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用心用脑,尽力将每一位考生的答卷都做好,呈现硬实力的阅卷质量,让学生享受安全、公平的评估服务。
结论:
综上所述,历史阅卷是一门综合性强、范围广、责任重大的学科。在阅卷中,我们需要仔细审题、拓展思路、细心查漏补缺、注意答案的连贯性、完善阅卷体系等。历尽磨难的是我们的辛勤劳动成果,正是因为我们的阅卷工作精益求精、无微不至,才为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教师说话提供了保障。
历史阅卷报告范文(23篇)篇七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阅卷成为了高考题目中一个必备的环节。对于历史阅卷,我自己也有一些体会和经验。下面我将分五段,从不同的角度分享我对历史阅卷的见解。
第一段:对历史知识的深入掌握。
阅卷时,掌握历史知识是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只是被动地去学习历史并背诵,往往是不够的。我们需要透过一些事件、人物或文化现象,去对历史进行深入的理解。例如,在考试中,很多时候需要以一个历史人物或者事件为切入点,来解决一些复杂题目。因此,如果能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掌握,就能更加丰富地理解这些题目,并且理解得更为深入。
第二段:了解材料的意义。
历史试卷通常都会涉及到文献材料。对于文献材料的掌握,能够为解题提供很大的帮助。阅读文献时,很多同学会被其中的一些表述迷惑,从而影响了对材料的理解。实际上,文献中的一些表述并非直接的表达,我们需要综合历史背景、作者的立场和文献全文来分析其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充分理解文献,从而更好地解答阅读题。
第三段:掌握历史的发展脉络。
历史并非一蹴而就的,它是由人民、国家和社会这些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构成的。因此,我们需要掌握历史的发展脉络,来对历史进行系统性的把握。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有代表性的历史体系,以及对历史发展过程的描述,从而给出更丰富、更系统的考试答案。所以,我们要通过对历史发生事件的深刻理解,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以此给出更加完善的思路。
第四段:注重从“大历史”到“小历史”的延伸。
随着历史的发展,它所表示的意义也在不断地发生转化。历史的研究在范围上较普遍,既可以探究整个世界的历史过程,也可以深入到一个微不足道的历史事件。我们在答题时,应注重从大到小,从系统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的延伸。这样,我们就会形成循序渐进的思考方式,把握住问题的本质,更好地回答问题。
第五段:结合历史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
历史阅卷中,我们也需要注重解决历史存在的问题。历史不单单是描绘过去,更包含了历史问题的探究和对历史的评价。我们应当将历史知识与问题相结合,形成一种深刻的思考方式,以发掘更加有深度和创造性的答案。
总之,历史阅卷不仅仅是一门科目的考试,更需要我们在历史知识、文献分析、历史脉络、大历史到小历史,以及历史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理解。这帮助我们在考试中更为准确、清晰地思考答题,更好地反映出我们的历史水平和思考能力。
历史阅卷报告范文(23篇)篇八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杨,听爸爸妈妈说,姓氏是一种很深奥的文化。于是,我对杨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姓氏的书籍,了解杨氏的起源。
2.阅读相关的报刊、教科书,搜集有关杨氏名人的资料。
3.上网浏览有关杨氏人口数量的资料,记录下来。
4.查阅书籍和相关资料,了解杨姓在百家姓中的排名。
5.上网浏览有关于杨姓族谱的资料。
6.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杨姓迁徙史。
7.上网浏览,了解杨姓的.地位。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杨姓的起源。
一、出自姬姓二、赐姓转姓三、少数民族杨姓四、出自姞姓五、出自扬姓。
报刊、教科书。
历史上的杨姓名人。
上网。
杨姓人口。
杨姓为中国第六大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08%,约有400万。
书籍资料。
百家姓排名。
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6。
上网。
杨姓宗谱。
上网。
杨姓迁徙史。
上网。
地位。
是现时中国第六大姓氏,也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四、结论。
1.我国杨姓源远流长,杨姓的发源也在今山西省汾水中游霍县一带,后来繁衍分布至今河南境内,成为后世杨姓发展的主流。
2.在历史长河中杨姓人才辈出。有北宋名将杨震,唐玄宗宠妃物玉环,唐代著名诗人杨炯,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以及诺贝尔物理获得者杨振宇。
3.杨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位,约有人口400万,占全国的3.08%。
4.杨姓不管在国外还是国内,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杨姓遍布许多个国家和地区,光是宗谱就有一百来卷,我为自己是一个杨姓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历史阅卷报告范文(23篇)篇九
我们班有四个人姓徐,是班级中最多的姓氏,其中包括我,我感到很自豪。姓氏是一种有趣的文化,我们很好奇,想进一步深入研究。于是,我对徐姓做了一次调查。
上网浏览关于徐姓的资料,了解徐氏文化,再查查百家姓,听听长辈讲述内容。
徐姓的名人有哪些?徐姓来源于哪个姓氏?徐姓的来源?徐姓的数量和人口分布等?
历史上徐姓的名人:徐悲鸿、徐渭、徐霞客、徐志摩、徐淑等。
徐姓的人口数量:目前,在新百家姓中排名第11名。
徐姓的来源:徐姓的来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嬴姓。
我国的姓氏文化什么有趣,徐姓也算是一个大姓了。是春秋时,徐国被吴国灭了以后徐子遗族以原国名“徐”为氏,清代满族姓氏舒穆禄氏改为徐氏。徐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数的23。5%,徐姓分布很广,徐姓人才辈出,有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现代诗人徐志摩,徐霞客,徐淑……难道我们不为徐姓祖先创造的辉煌而自豪吗?徐姓真是人才济济啊!目前,徐姓在新百家姓中是第十一名,也算是一个大姓了,在人口快速成长的未来,徐姓一定会成为世界人口第一的姓氏!让我们为祖先创造的户业而骄傲!
历史阅卷报告范文(23篇)篇十
初一历史课本中,平顶山的历史成了一种尘封的记忆。平顶山市坐落于落凫山脚下,因有一座“平顶山”而得名。遍布全市及县区的历史古迹如星罗棋布,为平顶山的悠久历史增添了丝丝古韵,更让平顶山市具有“鹰城”的美誉。据考古学家研究,从平顶山市出土文物表明,平顶山还是鹰的故乡呢!为了让世人对平顶山市的历史古迹有更深刻的了解,揭开其神秘面纱,特对平顶山市的历史古迹作了调查。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并以调查报告的文字形式呈现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发掘墓葬310余座,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代表3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第一、二阶段代表应国文化;第三阶段代表楚国文化;第四阶段代表两汉文化。出土铜、铁、铅、锡、金、陶、骨、玉石、贝蚌、木等各类文物达万余件。尤以铜器、玉器为大宗。
蒲城店遗址位于卫东区东高皇乡蒲城店村北,20世纪50年代发现,1963年,应国墓地被河南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平顶山市文物管理局(组成联合考古发掘队开始对蒲城店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蒲城店遗址是一处包括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夏代二里头文化早期、西周、春秋、战国、汉、宋、明各个时期连续使用的大型遗址,以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和夏代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为主,又有两周、汉、宋、明各个时期的遗存,发现有房基、壕沟、灰坑、墓葬、水井灶等遗迹。它对于研究新石器时代河南龙山文化和夏代二里头文化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根据所发现的遗迹判明,蒲城店遗址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第二阶段代表夏代二里头文化早期;第三阶段代表两周文化;第四阶段代表两汉文化;第五阶段为宋代遗存;第六阶段为明代遗存。
位于汝州市东北9公里嵩山少室主峰南坡的风穴山中。
风穴寺创建于北魏,距今1400年。始名为“香积寺”。隋代称“千峰寺”,唐代扩建为“白云寺”,俗称“风穴寺”。现存殿堂禅舍140余间、石桥5座、碑碣百余通,占地面积250余亩。
寺院坐东北朝西南,依山就势而建,现有金、元、明、清历代建筑百余间,主体建筑基本上按中轴线对称公布由山门经天王殿至中佛殿、毗卢殿。毗卢殿后为一高台,台上建成方丈院一座,望州亭位于寺后的山坡上,七祖塔耸立在毗卢殿西侧。位于中轴线东侧有地藏殿和观音阁,西侧有钟楼的藏经阁。唐、宋、元、明、清各代建筑俱全,并有成群墓塔。寺院建筑中以唐代七祖塔、宋代钟楼、金代中佛殿较为重要。
寺内碑碣林立,上自五代后汉的《风穴寺七祖千峰白云禅院记》碑,下至宋、元、明、清所立之碑。或记事,或畅兴,或刻诗,真草隶篆,各体具备。
塔林分布在寺院外的山坡上,佛塔林立,星罗棋布,依其地势高低分为上、下塔林。共有元、明、清历代砖塔83座。是河南省第二大塔林。其中元塔16座,三层居多,五层较少最高者8米,最低者3.5米。合葬塔仅一座,即瑞公、显公大禅师之塔,是我国塔林中所少见的。明塔52座,清塔14座,民国年间塔1座,大部分仿明代手法,但塔的外貌更加秀丽。
张公巷瓷窑遗址位于汝州市区东部,中大街与张公巷交汇处,是一处北宋末年的青釉瓷窑遗址,张公巷窑址地层堆积厚3米左右,主要遗迹有澄泥池、排水设施、灰坑等。青釉瓷是张公巷烧制的唯一产品。釉色可分为淡青、灰青、青绿和天青等。常见的以薄胎釉为主,釉面玻璃质感强,胎骨有粉白、灰白、洁白和浅灰,胎质细腻坚实。器形有碗、花口拆腹圈足盘、花口板沿平底盘、椭圆裹足洗、椭圆平底洗、圆形平底洗、板沿平底洗、四方平底盘、盘口细瓶、鹅颈鼓腹瓶、盏、盏托、堆塑熏炉、套盒和器盖等。带圈足的器物以直圈足为主,外裹足的极少,个别的似裹足又不术明显。器底有支钉的绝大多数是非常规整的小米粒状,支钉分三、四、五和六枚。碗、盘、瓶等器物圈足上常见透明釉露胎,部分圈足底面无釉。窑具以匣钵、垫饼、支烧和垫圈为主。
张公巷瓷窑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对于深入研究汝窑烧造工艺的流传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丰富了中国古代青瓷文化的内涵。
法行寺塔位于汝州市内东北隅的塔寺街,原法行寺院内。据明代万历年碑记:“法行寺创建于大唐”。另据直隶汝州志载:“法行寺在城法行街,本名法华寺,及梁武帝与讳志公禅师讲道处也,中有志公浮图一座,屡经重修。”
法塔平面呈方形,高约30米,上为九层八角形迭涩密檐,顶部在砖刹座上立宝珠形铜刹。塔身南壁辟圆券门,门内设方形塔心室,可达第二层,室顶用迭涩砖砌筑。方形塔身的壁画砖虽经多次抽换,外型仍保留有唐代风格,当为唐塔。但从整体造型上看,塔上部为八角九层迭涩密檐,同时又为宋金时期建筑。在一座砖塔上表现出两个不同时代的风格,在我国古塔史上看实属少见,为研究古代砖塔提供了实物资料。
又称文庙,坐北面南,地势北高南低。院内中轴线明显,排列有大成殿、启圣宫、名宦、乡贤等主要大殿及廊房50余间。据建筑形式考证,可能为明代中、晚期所建。整个群体布局合理,保存基本完好。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成坊为文庙主要殿堂之一,居文庙南端,系单檐硬山式建筑,面阔3间,进深2间。殿台高筑,柱础作圆鼓形,高檐柱,细小昂,耍头作卷云状殿顶施青瓦,有脊饰。
文明坊居大成殿之后,面阔3间,进深2间。整个建筑被后人改建。大成殿位于文明坊之后,系单檐庑殿式建筑,面阔5间,进深2间,缘瓦兽吻,正檐斗拱。殿内设楹柱4根,正间正中脊檩有清嘉庆十六年重修字样。
启圣宫,居大成殿之后,系单檐硬山式建筑。面阔3间,进深2间,造型简单,无其它装饰。
清凉寺汝瓷窑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中及村南河旁台地上。上层为金元时期文化层,下层为宋代文化层。该遗址是一处宋、金、元时代烧造历史延续百年的重要制瓷场所。并发现了作坊、窑炉、排水沟、灰坑、水井、澄泥池等重要遗迹、出土了汝官窑的典型器物及大量瓷片,此后,又先后五次对该遗址进行发掘,根据大量的遗迹及出土文物证明,该遗址是一处北宋宫廷烧制御用瓷器的汝官窑遗址。汝窑系我国五大名窑之一,它作工精细,胎坚质密,釉层深厚,清澈蕴润,其精湛的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汝官窑的发现不仅为汝瓷的研究开拓了广阔的前景,而且为考古界寻找了半个世纪的汝官窑遗址之谜的悬案得以了结。1987年至2001年经过7次试掘和发掘,该遗址可划分为七层。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及出土器物类型、胎质、釉色和装饰技法的发展变化,可划分为五期:第一期年代为北宋早期,即宋太祖至宋真宗时期。第二期为北宋中期,即仁宗、英宗、神宗时期。第三期为北宋晚期,即哲宗、徽宗、钦宗时期。天青釉主要见于本期,这进一步证明了汝州烧宫廷用瓷的时间是在哲宗和徽宗时期的二十年左右。第四期为金入主中原到金来亡这段时期。
第五期为元代。由此可见清凉寺汝瓷窑址创烧于宋初,北宋晚期发展至鼎盛时期,金、元继续烧造,停烧于元代末年。
三苏坟是北宋大文学家苏洵、苏轼和苏辙的墓冢,位于河南省郏县茨芭乡苏坟村东南隅,坟院座北朝南,占地面积14800平方米,院门古朴雅致。门前神道两旁四株古柏苍翠挺拔,遮天盖地。雕工精细的望柱、石马、石羊、石虎、石人两侧侍列仪仗严整。入院,迎面是一座高3.25米、宽3.54米的红石牌坊,“青山玉瘗”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镌刻于坊楣正中,枋柱阴刻苏东坡“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坊楣背面是郏邑正德年间进士浙江右布政使王尚同《祭三苏先生文》。穿过石坊、飨堂、祭坛,就来到三苏墓冢前。自东北向西南依次排列为“宋东坡子瞻苏先生墓”、“宋老泉苏先生墓”、“宋颖滨子由苏先”。冢前耸立墓碑,碑前分别设石供桌、石蜡台、石香炉。现在整个坟院内有588株古柏,交错葱郁,遮天蔽日,柏香扑鼻,傲干奇枝,山风袭来,满园幽穆。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他才华横溢,命运多舛,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个皇帝。在朝官至吏部尚书、翰林学士,在地方上当过8个州的太守,政绩卓着;在诗词文赋和书法绘画方面也有很高造诣是我国古代天才的文学家。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贬汝州团练副使时,其弟苏辙也落职汝州。在此期间,兄弟二人多次路过此地,见这里北靠嵩山,南眺汝水,峰峦绵亘,山青水秀,景色宜人,因而赞赏此处“形胜类其乡”,继而想到:生前壮志难酬,死后就埋在这里关注国家安危,以尽忠贞之志!苏东坡关嘱其弟苏辙:无论我日后死于何处,也要设法运到此地安葬,并由你为我写墓志。
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六月,苏轼在常州病重期间,又给其弟苏辙写信说:“即死,葬我于嵩山下,子为我铭。”次年(公元1102年)闰六月二十日苏辙遵其遗嘱,与轼之子苏过扶柩将其运至汝州郏城钧台乡上瑞里安葬。苏辙难忘与兄长苏轼手足之情,不忍心让兄长独眠他乡,便嘱其妻子待自己死后,也葬此地与兄作伴。政和二年(公元1112)十月三日,苏辙卒于颖昌(今许昌)其妻也将其葬于此,始称“二苏坟”。
其父苏洵字明允,号老泉,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四月廿十五日卒于京师(开封)安葬于四川彭山县安镇乡。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年)郏县尹杨允渭:“两公这学实出其父老泉先生教也虽眉汝之茔相望数千里,而其精灵之往来,和陟降左右盖未始相远。遂置老泉衣冠瘗诸两公之间。”遂称“三苏坟”。
三苏父子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较大影响,后人为表彰苏轼父子之功绩,扬其美名,又在三苏坟西南300米处修建一座“三苏祠”,祠内至今还保存着元代“三苏”泥塑像,苏洵居中,轼、辙并列左右,三人身朝服、面含微笑。嵋山之颠塑有一尊高达4.2米的苏轼布衣雕像。如今,郏县人民政府又筹巨资对三苏坟内的古建筑进行修缮,每天来这里拜谒凭吊的游客络绎不绝。
通过调查,小队员们发现有如下情况,建议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调查时间:2月10日~2月20日调查地点:公园,公交车,小区。
我们知道,中国与日本是一对历史悠久的邻国,早在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就有了互相的知识交流,还互派使者去对方的国家里工作与学习。但是,这位邻国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却有着不同的形象:一个残暴的,凶横的侵略者——这个是不能被遗忘的。
时间过得十分快的,一转眼就到了2005年。这是一个世界较稳定的时代,没有了过去的世界大战那种烟火缭绕的状况,所以大多数国家的人都淡忘了“战争”这一名词,警觉也漫漫淡化在这些住在这些国家里的人们的内心深处。我们就属于这些人的范围之内。在看似和平的生活中,有许多被暗淡了的,却又十分有影响事发生在我们的周围,如“台湾问题”,“中日关系问题”,“印度洋海啸时件”等等。但是,了解的人多吗?那么我们来看看我们统计的结果:我们统计了14人的调查,有学生,有工人,有退休工人,老师等等,每个阶层都有不同的答案,中和如下图:
(1)历史问题(对侵华战争的认识、参拜靖国神社等)(2)领土问题(台湾、钓鱼岛等)(3)经济问题(贸易纠纷、东海气油田等)。
(1)愤怒、抗议(2)以牙还牙,侮辱日本人(3)中国人也有责任,肯定这些人没得好。
10.日本希望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你希望中国。
(1)反对(2)同意(3)有条件地同意(4)随大流,看多数意见而定从中我们可知,我们对日本这个邻邦还是有点不是十分有戒心的,所以应加强对日本的了解,才能在这个较和平的时代中具有主动。
最近,日本的一方好斗分子,在中国的钓鱼岛上进行破坏中国领土完整的事件,这让我周围的人都十分气愤,都说:“他们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竟敢在中国进行这样的活动!”之类的话。还有“台湾问题”,“中国东海油田事件”等等事件,可知他们正在无时无刻地对中国虎视眈眈。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必须认清他们,才能在这个时代中有一席之地,才能有效地防止上述事件的发生。也希望他们不要再做这类有伤自己国体的事,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他们合作,交朋友。
成果编号:成果类型:(b)a.个人b.集体湖南科技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成果登记表。
成果名称:侵华日军暴行调查报告主持人姓名及学号:周茂青。
主持人系别及班次:数学与计算科学系数应1002班联系电话。
页形式粘贴务必以方框线为界粘贴,若打印稿务必注意本表字体格式及装订的统一美观,力求整洁规范。
大部分性格内向的女孩子都喜欢游泳,打羽毛球。有一些喜欢看书、打球。黄祖贤梁诗恩。
(了解身边的历史,探寻逝去的岁月)---成都市平安桥教堂。
最初,去教堂里我们见到的人就是神父了.教堂的李神甫个子小小的,要不是他的神甫衣露出的白色领结暴露他的身份,他看起来普通地没有谁会多注意他。跟他聊了聊去年开始在平安桥举行的婚礼,顺便扯上了天主教的婚姻观念。天主教认为婚姻是神圣的,一般情况下不允许离婚和再婚,除非在特殊情况下教徒得到教堂的允许才可以离婚或者再婚。这么说来,对天主教徒来说婚姻在法律保护的同时还得到了宗教信仰的保护,宗教在发挥精神信仰功能的同时还发挥了社会责任功能。
然后我们采访了位教友,据老婆婆说,她家里已经几辈人都信奉天主教,几辈人都是教友,在七几年的时候,她家里只顾做生意,忘了供奉天主,后来家里出了问题,到了97年的时候,她家立马回头,供奉天主,求天主保佑,家里也有所好转。现在,每个礼拜她都要来听神父做弥撒,和天主交流、求天主保佑、保养灵魂,像星期天,来这做弥撒的人很多,大概有1000多人,来得晚一点的就可能没地方坐。而且平安桥天主堂在门口有教友讲天主道义,她觉得对于她们这些教友来说,这是个很好的地方,让她们可以使灵魂超脱。
通过和相关工作人员的交流,对于一些问题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对平安桥教堂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工作人员:100多年前,国外教会带来财产到成都,他们在中国买地、修建房子、传教,教会在成都兴起。后来的“文革”十年,是中国无神论大大发展的十年,从唯物论宣传,到“破四旧”运动,对包括宗教造成了灾难性破坏。后来中国各级政府在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过程中,为恢复、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作出了巨大努力,平反了宗教界人士蒙受的冤假错案,恢复开放了宗教活动场所。改革开放中国恢复了宗教政策,从1958年至1995年,中国天主教已先后自选自圣主教126位。为了坚持天主教的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基督教自治、自养、自传方针,有利于同外国宗教势力的渗透作斗争,对宗教团体房产等问题应采取以下办法解决:
l、将宗教团体房屋的产权全部退给宗教团体,无法退的应折价付款。其出租部分是继续采取文化大革命以前由地方房管部门包(经、定)租的形式,或由宗教团体收回自己经营,可因地制宜,由各地有关部门协商决定。包(定)租费仍按文化大革命以前的标准付给,如因房租费降低,房管部门如数支付有困难时,可由当地有关部门协商妥善解决办法或适当增加宗教事务费予以解决。
平安桥天主堂是有神父、神职人员和政府商量开放的,像这种开放性的天主教堂在重庆是很多的,他们那边教堂的恢复比这边的要全面,成都这边也有,只是少些,很多教堂现在还在努力取得恢复的权利。
问题2小组成员:平安堂天主堂是怎样运转起来的,资金主要来源是什么?
国家宗教局拨款、教友的捐赠、100多年前外国教会带过来的财产的剩余、将一些建筑及土地出租、做各种福利获得资金。
问题3目前主教堂的利用?
现在平安桥教堂没有主教了,一般情况下都是用来做活动,如做礼拜、唱经等。现在而言,教堂也因很多与政府沟通好的条件,成都平安桥教堂是属于公开性的大教堂,很多特殊节日的活动,现在不仅仅只有教友可以参加,大多数公众也可以观赏,这样也更有利于我们天主教的传播。而且,像很多市民期待的西方教堂婚礼,只要他们愿意,我们也会提供场地以及牧师主持的。
问题4平安桥天主堂是外国教会组织建的,那现在这边还有没有外国的教友?
中国的现在,与世界交流频繁,那么成都市享誉中外的美食之城,外国朋友很多的。现在教堂这边有外国教友,因为成都教堂也不少,零零落落的也有很多,所以具体中外天主教教友数对比我们也不是太过清楚,但是在平安桥教堂,外国教友还是不少的。像我们做弥撒,星期六就有一场专门的英文弥撒,英文的唱经班,来的就是外国的教友,神父也是外国的。
平安桥教堂位于平安桥街的“成都天主教平安桥主教座堂”,堂名为“圣母无染原罪堂”,又名平安桥天主堂,与“主教府”组成天主教成都教区所在地。据史料记载,该教堂区始建于1896年,历时8年时间,于1904年建成投入使用。该堂占地面积20862平方米,建筑面积10343平方米,包括教堂和主教公署。据介绍,该教堂区是中国惟一一座中西式合璧的天主教堂建筑。教堂区以全天然的楠木为主要材料,建成时间长达8年,并具有极好的防腐、防潮、通风功能。建成后这一百年内,除墙面粉刷外,没有经过一次大规模维修,是成都市目前尚存不多并较为完整的传统建筑。随着岁月流失,建筑的风貌也渐渐衰败,保护已迫在眉睫.。
(2)建筑结构。
平安桥教堂1904年落成至今,历经二战时期日军轰炸成都和文革的破除四旧居然能够风风雨雨地保存下来实属不易。教堂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木结构建筑,前面是经堂后面是主教公署,层层递进。我们就是从主教公署的后门进去的。在这里既能找到我们熟悉的传统中国建筑的的飞檐、廊柱、瓦当、滴水,又有欧洲建筑的弧形穹顶、彩玻、拱型窗面。中国的直线和西式的圆弧被结合地恰倒好处,据说整个建筑群呈现出十字型,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比较好玩的是支撑主建筑的大柱子。它们围绕主建筑四周分布、撑起整个屋宇形成四通八达的走廊,粗看起来和我们中式房屋的柱子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它们的底座呈四方型而且特别高,让我立刻联想到希腊特里亚农神庙那十二根闻名遐迩的廊柱。
大经堂有三个穹顶,经堂里光线很暗,前端设置了三个祭坛,供奉有上帝的小像。经堂大概能容纳一两百教徒吧,我们去的时候有七八个教徒在跪凳上或虔诚祈祷或念颂圣经,不敢多做停留悄悄退了出来。
(1)中西文化浑然一体。
主教会客厅对面那排新筑起来的小木屋,虽辅之以中式的斜坡屋顶,却十分协调地列立于周围四坡顶的建筑群之中,和谐无间,浑然一体。
教堂建筑通常情况下均为纯粹的巴洛克或拜占庭风格。而始建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平安桥天主教堂,却成为上世纪西洋文化东进成都并与之融合的经典范例。当年法国神父骆书雅用去近10年时间组织修建,竣工之后的建筑呈现出砖木结构兼斜坡顶风貌,回廊套院不失简洁大方,属典型的中西合璧之作,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中西合璧式天主教建筑之一。2006年8月,改造工程一期验收结束,就如现今我们走进来看见的景象一样:走在呈“悚”字型布局的中式院落之间,满眼又都是西洋巴洛克的经典符号,而所谓风格的排异在此竟没有丝毫的表现。
曾经破旧不堪的天主教堂也许本身就是一本书。什么能使中西文化浑然一体?我们看着主教会客厅对面那排新筑起来的小木屋,经教堂接待人介绍:对面的现代的木质房屋刻意辅之以中式的斜坡屋顶,你能感知到什么叫做渗透,因为它如此协调地镶嵌在周围四坡顶的建筑群之中,体态鲜活又毫无突兀,一个细小之处可以预见一座沧桑建筑指日可待的健康肌体。在整个教堂修建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手术”都按固有格局逐一展开,以原有精髓复制出崭新的细节,中西合璧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在很多不起眼的地方显得独具匠心。
(2)忠于历史的时尚变体。
大教堂正门上镶嵌着的透光十字架玻璃,为神圣的殿堂再添几分光影的神秘,吊灯的高度和墙体的色调也为服务于现代审美倾向而进行了精心的再设计,由此我们看到了忠于历史的时尚变体。
历史阅卷报告范文(23篇)篇十一
一个学期里,我们从一个只会“纸上谈教”的大学生到一个能在课堂上“讲课自如”的准老师;从一个没有经验的大学生到一个对平行班有一定处理能力的班主任,这一切无不见证着我所付出的每一分耕耘所得到的收获。下面是我们实习的一些经验和总结。
一.进驻学校,统筹规划,全面做好前期工作。
首先要明确了实习期间的一些要求及实习内容安排。根据会议内容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并且着手准备一些教育教学资料。良好的开端可以为教育实习的顺利、完满地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指导,虚心学习,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实习的开展,我们分为两个阶段:
实习的前两周为见习阶段,在这个星期里,大家主要全面熟悉教材和学校以及班级,认真听指导老师的每一堂课,做好听课纪录,课后与老师探讨,虚心求教,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要求和过程,认真批改学生的每一份作业。学习如何备课、如何更好地将新课改的理念与落实考纲考点的要求相结合。
第二阶段是上课,我们的指导老师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所以每堂课前我们都细心琢磨教材、详细写教案、做课件,每一样都是改了又改,直到自己认为能教好的符合班级情况为止,这样才交给指导老师审批,在指导老师的批改和建议下再做修改,并且在上课前进行试讲。并且几乎每一节课指导老师都坚持听课,在课后细心帮我们评课,针对课堂上出现的缺点提出宝贵意见,并且肯定了我们的一些可取之处,让我们倍受鼓舞,在课后努力改正,提高教学水平,以确保在下一次的教学中不出现同样的错误,在这样的努力下,在大家教态、语言、板书、提问技巧、与学生互动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老师的赞赏和学生成绩的提高是对我的教学水平充分的肯定。
三.认真负责,勤恳他是,为人师表,积极开展班主任工作。
做班主任是辛苦的,每天都要检查学生的出操情况,自修课要维持班级纪律,同时做班主任又是幸福的,和学生熟悉以后学生们对我都表现的很友好,我和他们亦师亦友的关系能让我很好地发现班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我总能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来开导他们。
在班主任的实习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学会了维持班级纪律,学会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学会写班主任工作计划,学会怎样开好主题班会,学会……..,这一切都是我班主任工作实习进步的真实写照。
四.团结协作,积极做好调研与实习工作。
在实习期间,除了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工作,大家在实习队里也尽力尽责,与队友团结合作完成该完成的任务;一起探讨调研课题,一起研究调查问卷;与队友相互帮忙,相互听课,互相借鉴经验,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这一方面巩固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另一方面给我的实习工作起了很大的帮助,我从不同的队友身上学到了很多,如不同的教学风格,班主任工作技巧等等。当然通过有关领导及教师于10月份到实习点的看望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今后需进一步加强。
虽说我们的实习已经结束,但我们对教学的追求和努力将一如既往,我对学生的关爱也将永不消减,作为准老师的我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努力、不断成长,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这次实习,对我来讲是上了一堂重要的社会课,受益匪浅。在这个过程中,非常感谢系里各位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指导,感谢我们学生对我们的支持,我们也更加明白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需要怎样的努力,走入社会,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只有坚持自我,不断努力,才会不断的完善自己,取得成功。实习,不仅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记忆,更是我另一段人生的起点,我相信在未来的路上我会做的更好。
历史阅卷报告范文(23篇)篇十二
我们知道,中国与日本是一对历史悠久的邻国,早在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就有了互相的知识交流,还互派使者去对方的国家里工作与学习。但是,这位邻国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却有着不同的形象:一个残暴的,凶横的侵略者——这个是不能被遗忘的。
时间过得十分快的,一转眼就到了2005年。这是一个世界较稳定的时代,没有了过去的世界大战那种烟火缭绕的状况,所以大多数国家的人都淡忘了“战争”这一名词,警觉也漫漫淡化在这些住在这些国家里的人们的内心深处。我们就属于这些人的范围之内。
在看似和平的生活中,有许多被暗淡了的,却又十分有影响事发生在我们的周围,如“台湾问题”,“中日关系问题”,“印度洋海啸时件”等等。但是,了解的人多吗?那么我们来看看我们统计的结果:我们统计了14人的调查,有学生,有工人,有退休工人,老师等等,每个阶层都有不同的答案,中和如下图:
1086420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第6题第7题第8题第9题第10题1选项2选项3选项4选项题目如下:
(1)历史问题(对侵华战争的认识、参拜靖国神社等)。
(2)领土问题(台湾、钓鱼岛等)。
(3)经济问题(贸易纠纷、东海气油田等)2.你从感情上是否对日本人。
(1)友好。
(2)厌恶。
(3)无所谓3.你对日本货。
(1)喜欢购买。
(2)坚决抵制。
(3)无所谓4.如果发生中国人侮辱日本人的行为,你认为。
(1)可耻,有损于国格。
(2)高兴,活该如此。
(3)理解,但不希望如此5.如果发生日本人侮辱中国人的行为,你认为。
(1)愤怒、抗议。
(2)以牙还牙,侮辱日本人。
(3)中国人也有责任,肯定这些人没得好。
(1)日本必须真正承认错误,以国家名义道歉。
(2)中国不要老是纠缠历史问题不放,应该着眼未来。
(3)没有什么意思,应该注重现实问题7.你认为中日之间的现实问题。
(1)相当严重,中国必须制定强硬政策。
(2)没有问题,应该坚持中日友好。
(1)日本必须深刻反省,改变对华政策。
(2)中国应该具有新思维,调整对日政策。
(2)为美国提供支持间接干涉。
(3)虚张声势,不会干涉。
10.日本希望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你希望中国。
(1)反对。
(2)同意。
(3)有条件地同意。
(4)随大流,看多数意见而定。
从中我们可知,我们对日本这个邻邦还是有点不是十分有戒心的,所以应加强对日本的了解,才能在这个较和平的时代中具有主动。
总结。
:了解与戒心是必要的,但友好也是必须的,作为现代的中国学生,我们应该做到。
历史阅卷报告范文(23篇)篇十三
高考历史是考生面临的一道大考,历史科目所包含的内容繁多、知识杂乱,考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理性思考。作为历史阅卷的老师,我深深感受到了这门科目的难度和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首先,做好准备工作。历史阅卷需要全面掌握历史知识,因此,对于考生来说,需要提前进行系统的知识梳理。在备考期间,要注重归纳总结,培养自己的思维框架和记忆法则。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地理等知识点要有清晰的记忆,了解它们的发展脉络和背后的原因。此外,还要注意扩大知识面,了解一些历史学家的观点和历史研究的新进展。只有做到知识牢固,才能在阅卷时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其次,注重解题技巧。历史考试的题目种类繁多,有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每一种题型都有其独特的要求和特点。对于选择题,要掌握好常见的解题技巧,如排除法、联想法、对照法等,灵活运用,提高答题准确率。对于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注重答题思路和逻辑性,切忌敷衍了事或题海战术。同时,还要注重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在篇章结构上做到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让阅卷老师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你的观点和表达意图。
再次,注重实例的运用。历史科目不仅要求考生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原因,还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考生在写作和答题过程中,要注意举例说明。无论是解释历史事件的影响,还是论述历史人物的作用,都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注重自身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关联性,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运用。
最后,注重时间管理。历史阅卷是一个时间紧张的过程,考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时间的把握,掌握好每个题目的答题时间以及整卷试题的分配,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出现时间不够的情况。同时,在考试过程中,也要注重时间的控制,不要陷入某个问题中无法自拔,要灵活调整答题顺序,合理利用时间,提高答题效率。
总之,历史阅卷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经验的任务。通过准备、解题技巧、实例的运用和时间管理,考生能够更好地应对高考历史阅卷,提高得分。希望考生们能够根据这些心得体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做到知识扎实、技巧熟练、答题高效,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最终,历史科目也能成为考生的优势科目,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历史阅卷报告范文(23篇)篇十四
历史是一门集人文、科学、艺术等多学科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高考历史阅卷是我们评价学生历史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历史阅卷老师,多年来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对高考历史阅卷的一些观点和体会。
首先,高考历史阅卷要注重案例分析。历史中的事件和人物都离不开具体的背景和环境,只有具体情况下的案例分析才能充分展示学生对历史事件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在阅卷时,我会特别关注学生的案例分析是否准确、具体、有深入的思考。例如,当评价学生对于二战的理解时,我会看他们是否能够通过分析纳粹德国的侵略行动和其对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影响来准确把握整个战争的背景。只有具体的案例分析能够体现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
其次,高考历史阅卷要注重思维逻辑。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往往有着复杂的联系和原因,只有通过思维逻辑的合理运用才能够揭示出其中的内在关联。在阅卷时,我会评价学生的思维逻辑是否清晰、是否能够合理地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的联系。例如,当评价学生对于美国独立战争的理解时,我会看他们是否能够将自由思想和民族自豪感的崛起与经济利益的争夺联系起来,从而解释美国独立的原因。只有具备较好的思维逻辑能力,学生才能够在历史阅卷中得到高分。
此外,高考历史阅卷要注重史料分析。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的收集和分析,只有通过细致入微的史料分析,才能够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后故事。在阅卷时,我会评价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是否过关。例如,当评价学生对于中国近代史中的某一事件的理解时,我会看他们是否能够通过综合分析相关史料,辨认史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从而得出对事件的合理解释。只有具备良好的史料分析能力,学生才能在历史阅卷中脱颖而出。
最后,高考历史阅卷要注重对历史研究的创新思考。历史是活的,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历史思考。在阅卷时,我会关注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例如,当评价学生对于中共建党的理解时,我会看他们是否能够展示出对一党专政模式的分析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考。只有具备创新性思考能力,学生才能在历史阅卷中获得更高的分数。
总之,高考历史阅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学生的历史水平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阅卷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案例分析,展现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全面理解;又要注重思维逻辑,体现学生的分析能力;还要注重史料分析,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更要注重创新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重视这些方面,才能够真正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水平,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思考能力的提高。
历史阅卷报告范文(23篇)篇十五
为了把历史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进一步了解我校学生的历史学习状况,了解现行的历史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关系,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更为正确的信息,以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效益,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对本校7―9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二、调查的内容。
调查用的主要是问卷的形式,随即选出825名同学进行抽样调查。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0个问题,问题主要涉及到历史学习的兴趣、动机、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习的时间和态度、课堂参与的程度等方面。经过抽样统计分析,归纳调查结果如下: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学习兴趣方面:尽管90%的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兴趣,但50%的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来至于电影、电视等媒体,家庭及社会的影响,更有30%的学生认为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来至于从小就喜爱历史,爱看历史故事书。95%以上的学生认为学习历史的主要原因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仅有少数学生认为学习历史是为了应付中考。
2.学习习惯方面:80%的学生没有课前按时复习的习惯,40%的学生承认只在上课之前的几分钟内浏览预习,40%的学生有时间就预习,没时间就不预习。但98%以上的学生有上课认真记笔记的习惯。60%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持续注意时间在35分钟以上,但在课后的复习巩固上60%的学生有时间就复习,其他学科作业多的时候就不复习,很多同学仅仅满足于课后老师布置的那一点有限的客观作业上,少数同学甚至抄答案应付老师检查。
3.教学方法方面:50%的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是师生问答、谈话、讨论,30%―35%的学生更喜欢靠自己去发现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答疑、或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动手进行观察、思考得出结论以及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方法。
4.历史学习上的困难:30%的学生认为历史学习上的困难是时间概念不清,不会审题;20%左右的学生认为平时其他学科的作业太多,花在历史学习上的时间太少,很多内容因为不能及时巩固,过一段时间就忘了,希望老师也能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或课外活动。
四、问题与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
1.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较差,只是一味地抄写笔记,不会及时消化、创新,他们的学习还停留在机械被动阶段。在学习过程中,过分地依赖教师对于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点、难点,往往要等待教师去讲解,不会去主动发现、探究。
2.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去正确引导,而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手段的陈旧,激发不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课堂教学往往不是在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相反在某种程度上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担负着特殊使命。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思想,为学生的禀赋与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要摆脱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影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一定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实践。
随着实施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已经成为中学历史教师的共识,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则没有固定的模式,这需要广大历史教师去思考、探索和研究总结。
五、启示与建议。
初中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阶段特征决定了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个阶段的创新思维培养目标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培养。要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层次性特征(直觉思维――经验型的抽象思维――理论型的抽象思维――辨证思维)分层次分别地培养。要遵循历史基础知识――历史基本能力――历史创新思维能力,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创新思维各项指标的功能,又要注意其相互联系和综合功能。培养的思维目标要以目前学生学习历史的实际智力水平为基础,也要靠近学生思维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循序渐进,通过对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迁移性、广阔性、自觉性、批判性、顿悟性等思维品质的培养,来达到创新思维之境界。
实践表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思维能力既不能靠教师“灌”进去,也不能靠学生“背”出来,而是要靠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综合的练习,最终内化为个人的心理品质。因此在树立学生自主意识的同时,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民主气氛,创设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独立解决问题,针对主题的焦点,做多维度的思考,以寻求创新的见解。
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要注重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正确处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这个问题是在教学中准确贯彻课标精神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历史教育中,知识与能力从来是不可分的,要培养能力,就要通过历史知识来培养,而学习历史知识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只是过去为了应试的需要,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削减了能力培养的内容,让学生去死记硬背一些记忆性的知识,而忽视了其中的能力培养。例如在第一课中,当我们讲到新航路开辟时,既要了解和记忆有关地理大发现的某些关键性史实,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空概念,包括时间和地理方位、航海路线沿途的地理状况等,如果有可能,还要训练学生默绘某些重要的航海路线图。这样才不至于把一些知识仅仅知识化,而是变成一种理解,一种认识,一种能力,也只有这样,学生们所学的历史知识才能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了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我们在课文后边设置了“每课一得”和“材料阅读”两个栏目,其中提供了大量的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和历史资料,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栏目,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认真阅读,以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兴趣。如第三课的每课一得,我们介绍了英国的“不成文宪法”,这对学生来说,有些超过他们的理解力,但作为不考试的内容,它正好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即让学生自己阅读,并提出若干问题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和其他图书去寻找这些疑问的答案。在这种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就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收集资料和整理有关信息的能力。在第14课的材料阅读栏目中,我们提供了俄国农奴制法令的部分内容,虽然其中有些内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但大部分内容是可以读懂的,用这些资料去训练学生从字里行间寻找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内容属于附设性质而忽视这些栏目对提高学生能力的意义。
(二)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科学途径的探索。
历史教育一贯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但我这里不是笼统地说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与培养,而是说要重视对这方面教育的科学途径的探索,为什么要这么说?我们知道,在基础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程目标,也是我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的客观需求,而作为一个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的历史学又具有不可替代的、强大的社会教育功能,于是在我们以往的历史教育中,不探索如何正确有效地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科学方法和途径,以为只要按照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这方面的课程目标也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还有的,为了完成这方面的教育目标,不顾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一味地,不讲方法地进行灌输,结果与我们的良好愿望相反,不是淡化了这方面的教育功能,就是扭曲了这种教育的本质,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严重地削弱了历史的教育功效。
历史阅卷报告范文(23篇)篇十六
2、通过电子设备查阅资料。
3、请教他人。
1、“李”姓是《百家姓》中的第四大姓。根据20xx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李”姓人口高达1。3亿,大约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9%。
2、“李”姓的起源:相传,“李”姓起源于尧舜时期的大理官——皋陶。皋陶是舜手下的掌管刑法的官员。他的子孙就以官职为姓,将“理”相通为“李”。先有“理”氏,后有“李”氏。
3、“李”姓名人:从古至今,“李”姓英才辈出。比如:修建都江堰的李冰;飞将军李广;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诗仙”李白;唐朝著名乐师李龟年;明代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南唐后主李煜;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原名李尧棠的作家巴金……看来,“李”姓名人还真不少!
4、“李”姓地位:历史上唐朝皇帝均为李氏族人,除去武则天,共20位皇帝。当时唐太宗李世民还对有功之人进行了封赏,其中就有这一项——赐姓。唐朝的这段历史成为了李姓最辉煌的时刻。
1、“李”姓人口密度很高,全球李姓有1。3亿人,为世界第一大姓。
2、“李”姓起源于上古帝王舜的大理官——皋陶。
3、“李”姓有很多历史名人,需要我们逐步的去探究和发现。
4、“李”姓皇帝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唐朝皇帝,这是“李”姓家族中一段辉煌的时刻。
历史阅卷报告范文(23篇)篇十七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_关于_的调查报告”、“关于_的调查报告”、“_调查”等。
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__建设实践思考》等。
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
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
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
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注意是社会生活的变化...
服饰的变化、饮食结构的变化、住宅的变化;婚姻风俗的变化、丧葬礼俗的变化、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
探讨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轮船、铁路、汽车、飞机等;了解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的发展,认识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互联网逐渐普及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改革开放的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后,奥运大幕将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将成为奥运的主人!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以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为例。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一)调查的背景。
中国向来是个崇古的国家,所以历史和文化古迹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有特殊的感情的。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们也更加追求精神层次的富足。逐渐地,遍布全国的名胜古迹也就成了人们在外出旅行时的不二选择。而随着文化古迹所处景区客流量的增加,历史遗产遭到破坏的程度也在不断增加。近期,有关历史文化古迹遭到破坏及游客恶意行为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纷纷关注。面对这样的情况,除了痛心和深思以外,对历史遗产、文化古迹的破坏与保护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调查的目的。
在本次暑期实践的调查活动中,我小组以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
宅为例,以历史和文化古迹的破坏因素为主要出发点,通过调查与研究,了解群众心目中对于景区现状的看法,景区所属单位的态度,在原有的保护措施上增加新的解决方案,帮助景区更好地对历史遗产、文化古迹进行保护。除了制定相对有效的解决措施,调查活动的过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们保护历史和文化古迹的意识,有助于景区所属单位多角度地加大对古迹的保护力度,让历史遗产和文化古迹能在社会各界更好的保护下,以更好更完整的姿态,向人们展示它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发挥其价值和真正效用。
二、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一)调查的内容。
以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为例,本次的调查内容分为以下四方面:普通群众对于文化古迹保护的认识、群众对待历史遗产和文化古迹保护的态度、自然灾害对于景区的影响、景区所属单位的保护措施。根据搜集得到的以上四方面信息和相关资料的查阅,针对以虞氏旧宅为代表的历史遗产、文化古迹,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有效地对其进行保护。
(二)调查的方法。
在本次的调查活动中,我们主要采取了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等。
在进行调查活动之前,我们先搜集了有关虞氏旧宅的相关历史资料,以普通群众和景区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制定了两份问卷。普通群众版问卷共设置了15道题,分为12道单选题和3道多选题。景区工作人员版问卷共设置了15道题,分为12道单选题、2道多选题和1道填空题。
在实地观察了虞氏旧宅后,我们分别向普通群众(游客、附近的居民)和景区工作人员分发了调查问卷。但在分发问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即不同的人群存在文化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比如在向附近的村民发放问卷时,有一部分人根本不识字,或者有些人不能很清楚地理解问题的指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变更了原来的调查方法,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通过近似于采访的方式完成的。此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20份,有效回收达192份,回收率达87.3%。
在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后,我们针对调查过程中出现的真实情况,讨论分析后又提出了6个关于虞氏旧宅保护方面的问题,向景区的工作人员进行实地采访,以提高本次调查的可靠性。
三、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普通群众对于文化古迹保护的认识。
1、普通群众的年龄分布。
十六岁以下十七到三十岁三十一到五十岁五十岁以上。
为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调查的对象各个年龄段都有分布。如上图所示,十六岁以下占据了23.7%,十七到三十岁占14.3%,三十一到五十岁占49.7%五十岁以上占据了12.3%。考虑到地域的影响,我们分发问卷的地点也不一样。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青年与中年人群占了调查对象中的很大一部分,这符合我们的预期。因为从大体情况来看,会选择以历史文化古迹作为旅行地点的人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两个年龄段内的。同时,这些年龄段的人更能把握问题的实质与指向,他们提供的信息,也更能代表广大群众,使本次调查活动更能反应真实情况。
2、普通群众眼中的现状。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
通过数据的整理研究,普通群众对当前景区保护状况非常满意的占7.1%,比较满意的占23.7%,一般的占60.6%,不满意的占8.6%。
以上数据,结合我们了解到的普通群众认为的目前虞氏旧宅的保护程度,我们发现,在人们眼中,当前的保护还是存在不足的。一方面,可能是景区所属单位的正常保护不足,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所造成的。当然,自然灾害或者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也是使虞氏旧宅遭到破坏的一部分原因。总的来看,对虞氏旧宅的保护有待提高。
(二)群众对待历史遗产和文化古迹保护的态度。
1、对不文明行为的态度。
上前劝说阻止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无视。
普通群众发现其他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时所采取的行动。
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是使历史遗产、文化古迹遭到破坏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可知,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发现其他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时,有54.2%的人会上前劝说阻止,30.4%的人会选择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剩余15.4%的人会选择无视。
有没有没注意。
1-4普通群众参观景区时是否会有意识地规避不文明行为。
调查发现,有69.3%的普通群众会在参观景区时有意识地规避不文明行为,而选择不会有意识地规避不文明行为者占9.9%,没注意的则占20.8%。
我们可以发现,从人们自身的素质来看,还是相对乐观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参观历史遗产、文化古迹时还是可以发现很多不文明现象。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一定会有不同的现象。调查结果显示,在虞氏旧宅参观的游客及附近居民,在这方面的意识还是不错的。如何让更多的人能有意识地规避不文明行为,是乐观以后的进一步思考。
(三)自然灾害对于景区的影响。
宅子是其为了母亲建造的,可以归入民居建筑。2001年06月25日,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它由相对独立的两部分、共五进建筑组成。前三进于1916~1919年建成,为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后二进于1926~1929年建成,为西洋式建筑。
由此可知,虞氏旧宅建成距今,已有近一百年左右的时间了。在这百年的时间中,自然因素对其造成的破坏也值得我们好好探究一番。
虞氏旧宅所在的慈溪市龙山镇,东北方向靠近杭州湾,我们抵达龙山的当天台风就来了,在狂风暴雨之中,相对其他建筑,较为低矮的虞氏旧宅安然无恙。在我们采访景区工作人员的时候也了解到,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自然因素引起的很大程度上的破坏。可见,自然因素对其的破坏可谓微乎其微。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能说,自然灾害并没有很大程度上地破坏它,但是毕竟百年的历史,即使平常的风吹雨打,没有半点影响也是不可能的。这些细小的自然因素的累积,也是造成旧宅破坏的一部分成因。
(四)景区所属单位的保护措施。
除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自然灾害影响之外,景区所属单位的保护是否到位,也是历史遗产、文化古迹能否长久存在的关键。
商业建筑和人造景观,这一点尤为明显,因为确实存在这一现象。虞氏旧宅里的经堂为西式建筑,而与后面洋房的装修风格毫不相符,却倚靠在中式风格的客厅一侧。而在客厅背后,又有放映厅,显得有些突兀。或许是为了向游客更好地展示历史遗产,又或许是其他原因,文化古迹一旦被改动,定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希望眼前的一切,是专业人士衡量后的结果。当然,我们还是能在景区内看到一些标语,如“请勿触碰”、“请在规定区域之外参观”等标语,景区入口也有一些宣传手册提供给游客。这一点可以看出,景区内部的文明提醒还是比较到位的。
四、调查的总结及解决措施。
(一)原因总结。
1、游客的因素。
从调查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部分人在参观历史遗产、文化古迹的时候不会有意识地规避不文明的行为。另外,会有一群游客能够自身做到行为文明,而看到他人的不文明行为,会选择无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景区的客流量会有所增加,那么游客自身的不文明行为以及如何看待这些不文明行为,对于景区的影响会显得格外突出。当然,我们相信,进步的社会会使人的思想觉悟也有所提升。如何引领人们走向更高的思想层面,除了在其主要领域,以游客的身份存在,也是目前亟待加强的方面。
2、自然灾害因素。
百年历史的虞氏旧宅,即使没有因为自然灾害遭到过很大程度上的破坏,此次的台风也并没有多大的影响,但因风吹日晒而产生的正常破坏和一些其他不可避免的因素,也是使其逐渐走向衰败的部分原因。
至于其他地区的历史文化古迹,可能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会遭到洪涝、地震、泥石流等其他自然灾害。所以,也有自然灾害成为主要破坏因素的可能了。
3、景区所属单位保护不当的因素。
我国的历史文化建筑主要有三个部门管辖,分别是文物部门,旅游部门,宗教部门。宗教部门的建筑由于宗教关系,得到的资金是充足的,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管理人员往往是非专业的,常常不经意就破坏了文物尚且不自知。旅游部门有门票收入,保护资金也是充足的,但这些资金往往没有用在文物保护上。依照常理,文物部门管理的历史建筑应该保护的最好,因为专业人士可以更好的维护这些文物,但事实就是,文物部门管理的历史建筑得到的保护也并没有很好,因为没有经济效益,所以在当地某些官员看来,是必欲拆之建楼而后已的。因为没有收入,这些建筑的保护资金来自国家,显然,国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很少的文化建筑能得到这些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对文物造成破坏的主要因素的提问时,在众多问卷中,有一位被调查者除却我们给出的答案外,还给了我们一个回答,革命。在这场堪称浩劫的十年中,各地被破坏的文物不计其数,虞氏旧宅内的壁炉明显遭到破坏且一直未修复,而相较于其他历史建筑真可以叫未损分毫了。虞氏旧宅旁边便是居民区和一个学校,学校新搭了车棚,紧靠宅子后墙,雨水直接冲刷在墙上,墙上满是雨水的痕迹,按照文物保护单位50米以内为建设控制地带的规定,这显然是不允许的。这也充分说明了管理的不到位。当历史与现代触碰的时候,往往是历史建筑给经济发展让步或者给以经济发展为名让步。而其实很多时候,多考虑一点,便可减少一点损失。
(二)解决措施。
1、加大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
除了接受正常的教育外,人们所处的环境也能对一个人的素质培养起很大的作用。所以,让普通人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是很重要的。比如人们会经常记得电视上的一些公益广告,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除了让游客在身处景区的时候受到文明的熏陶,平时也应当受到这方面的教育。因此建议,电视台可以制作并播放一些与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相关的公益广告,以群众的个人素养。
2、采取自然灾害来临前的保护措施。
一般来讲,一些历史遗产、文化古迹会定时受到检查、维修。但是其实,不一定等到有了破坏后才进行维修,我们一定要知道,预保护和破坏后的维修相比,同样也是重要的。防范于未然,其实是“保护”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在调查中我们并没有发现自然灾害如台风并没有对旧宅产生大的影响,但是很多目前没有发现的小问题,往往才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所以,自然灾害前的保护措施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有重大自然灾害预警的时候,更应当加强保护力度。当然,这些预保护措施,一定是不能够以破坏历史遗产、文化古迹原样为代价的。
3、加大资金的投入。
我们向虞氏旧宅景区的工作人员了解到,文物部门对景区的维修还是比较及时的,检查也比较定时。但是我们看到,有些维修并没有达到好的效果,甚至是向破坏前的方向偏离的。这一点,不由得让我们怀疑景区平时的保护与维修是否专业。
无论做任何事情,专业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建议招募真正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能定时定期对历史遗产、文化古迹采取一定的检查维修。
五、结束语。
本次实践开展的有关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的调查活动,以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为例,从普通群众对于文化古迹保护的认识、群众对待历史遗产和文化古迹保护的态度、自然灾害对于景区的影响、景区所属单位的保护措施这四方面开展调查,以破坏和保护为主线,根据实地考察、调查问卷和访谈所得,针对以虞氏旧宅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古迹,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从而有效地帮助景区更好地保护这些历史遗产、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历史阅卷报告范文(23篇)篇十八
一、今年91岁的魏仁忠是一名抗战老兵,在他的心中有一段永远都无法忘怀的记忆。那就是1940年的6月,日军为打通进攻重庆的路线,开始占领荆州。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惨无人道的全面侵华战争。
(一)1939年,武汉沦陷,荆州港一度成为长江航运的枢纽。1940年,日军为打通进攻重庆的路线,开始炮轰荆州。这段记忆,对于每一位荆州人来说,都是不可磨灭的历史。对于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荆州籍老兵来说,这更加是一段无法忘怀的记忆。
(二)抗战老兵魏仁忠在荆州大湾那里设立军事区,不允许中国人进去,如果有误进去的,抓到了就要被杀掉的,把一些俘虏当苦力,干苦力活,有的人被整死了。
二、当时,魏仁忠只有14岁。日军在荆州的种种恶行,令他恨之入骨。
抗战老兵魏仁忠还说:“奸掠烧杀,什么都搞,把中国人不当人”。
中山路的刺柱、关押战俘的第四小学和晴川中学,虽然现在这些旧址都不在了,但是有关战争的记忆,老人却不能忘怀。
(一)魏仁忠亲口告诉我:“我晓得那个刺柱,就是木桩子,是杀人的地方”。
(二)1944年,怀着国仇家恨,魏仁忠正式参军,并被编入了当时的第二野战军,主要在荆州周边乡镇对日军进行游击战。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日军在荆州的种种侵略行为也被终结。
(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魏仁忠又被调往新四军江汉军区三军分区十二团任作战参谋,参加了接下来的解放战争,直到1949年7月15日荆州解放。如今,再提起这段往事,魏仁忠依然是历历在目。老人说,虽然那段日子有无数艰难险阻,自己也差点丢了命,但是他从不后悔。
他告诫现在的年轻人要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勿忘国耻。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教训:“落后就挨打”。在此,我呼吁广大学生,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长大后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历史阅卷报告范文(23篇)篇十九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姓氏,我对余氏的历史很好奇,因为我就姓余。所以我就对余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1.查阅关于姓氏的书籍,上网浏览。
1.余姓来源是由余之后,春秋时期秦国御医由余的祖先是晋国人,他在秦国,为秦穆公谋划了征伐西戎之计。公元前623年,秦穆公采用由余之计,灭西戎十四国,拓地千里,使秦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西方霸主。秦穆公因由余之功,赐封其为秦国上大夫。由余的后代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一部分称余氏,一部分称由氏。
2.在历史中余姓的人才辈出。有宋代“八贤”之一余靖,南宋著者和刊行者余象斗,清代文学家余怀,清代京剧表演艺术家余三胜、余紫云、余叔岩,共产主义战士余秋里,著名诗人和评论家余光中,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余立金,散文作家余秋雨。
3.余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一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六百五十六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41%左右。
历史阅卷报告范文(23篇)篇二十
xx年,受上级领导的调遣,我有幸参加了乐山市中考阅卷工作,通过对“评分细则”以及学生答题情况的了解和分析,就中考和思品教学,我有如下感受,借此机会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这一届思品题有以下共同点:
1、问题答案全部来自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
2、问题类型灵活多变,贴近学生实际:大部分问题相当灵活,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把社会现象、教材知识相综合才能正确理解,准确把握题意,否则会出现理解的偏差。
3、考察角度新颖,侧重于教材知识的综合运用。
4、问题文科特点突出,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把握问题,正确解答。
二、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1、书写潦草,不规范。由于是第一次网上阅卷,书写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重要,否则答卷扫描不清晰,导致过失性失分,还有的因答案没有写在指定位置得不到分。
2、解题答案未分点写。许多同学组织的答案往往是一段话,让老师看的头昏脑涨。语言繁琐臃肿,不精炼,不能紧扣要点回答,同时也不能准确运用教材语言、知识,答题随意性很强,失分现象很严重。
3、知识掌握情况存在一定问题,识记知识不完善或不准确,知识系统构建不完整,导致答案组织不完善,失分现象严重。后面三道题共34分,因上述情况,平均分才13分左右。
三、教学建议:
1、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与其他学科教师紧密配合规范书写,特别是语文教师和书法教师,要求学生书写规范、工整,不能写连笔字,字大小适中、清晰;答案要写在规定的区域,不能超出答题区域或写在别的地方。
2、教学中、练习中,加强答题要求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把知识分点写,特别是要突出关键词句,答题要有条理性。要注意语言精炼,少说废话,尽量用教材语言,少用或不用自己的理解来解答。
3、教师要深钻教材,不仅要把握教材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而且要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考点,让学生复习、掌握知识有针对性;还要与社会现象、身边实例、国际国内大事相联系,让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识记能力的培养,加强识记知识的训练。这一次的考题中,答案全部来自于教材,33题答案在教材上第175、164页,34题答案在教材上第111、112、102页。35题答案在教材上第84、86、36、37和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这也说明了加强识记能力培养和识记知识的必要性。训练识记能力可采用以下方法:
(1)、要点记忆法:找准关键词、中心词,通过关键词、中心词促进学生的理解记忆;
(5)、朗读记忆法:在课前、课中可以将重点知识、重要内容让学生朗读,加深印象;
(6)、情景记忆法:创设巧妙的情景,将需要记忆的重点内容融入创设的情景中,让学生通过易懂、易记的情景,记住难记的重点。
5、教学中和复习中要注意夯实基础,要让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去总结、归纳、记忆知识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可以采用拟提纲、抽背、默写、朗读、回忆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训练,要注意持之以恒和训练的有效性,做到知识过关。
6、.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方面的训练。
(1)、审题能力的训练:通过读、说、勾画等方法读懂材料和问题,正确理解题意,做到不偏题、跑题。
(2)、解题技巧的训练:教学中和练习中,通过抓关键词、换一种说法(当问题不容易被理解时,用相同或相近的一个或几个问题来替代)等技巧,从而准确把握问题。如考题中33题第2问“青少年为什么要‘把个人奋斗同人民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奋斗紧密联系结合起来’”中,先抓关键词“为什么”,再把后半句换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社会有什么关系”,再联系教材,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3)、解题思维训练: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事,关注国家大事,国际事务,并尽量用教材知识诠释这些现象,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层次、多角度去阐述,就能拓宽解题思维。考题35第一问“国家为什么要依法打击食品和药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就需要从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法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市场经济参与人员的要求等方面作答。
(4)、解题方法训练:练习中,多练习同类型的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方法。如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排除法训练,主要分为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排除,训练时就可以分类,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题的特点,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以上是我关于xx年中考阅卷的一些感受,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历史阅卷报告范文(23篇)篇二十一
各位评委领导:
大家好!
我叫,毕业于牡丹江师范学院政法系历史专业。毕业前曾做为实力派选手到牡丹江市重点中学——实验中学实习。实习伊始便从教导主任手中接过了8个班的教学工作。一个半月的实习中校长主任都曾深入班级听课,课后给预了高度的评价。实习结束时校长找我谈话:问我毕业去向有何打算?。我坦然相告:城市人才济济,有无我都无足轻重,但农村却不同,有了我可能日月换新天,没有我就可能永久的愚昧。假如我留在城市,可能只是一支默默无闻的蜡烛而已,而在农村则可能成为太阳照亮希望的田野,照亮孩子的心,为缩小农村与城市的距离做贡献,当然在农村也可能实现我人生的最大价值。
于是,1996年我被分配到繁荣乡中学,1998年调到龙安桥中学。由于教学工作的需要,毕业以来告别历史专业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教了4年初一后跟班到了初三。由于所学非所用,在教学上走了不少弯路。虽说是文史不分家,但毕竟是隔行如隔山。为了能胜任这份工作,我不断的充实自己,查阅资料,钻研教材,向老教师请教,并自费订购与教学有关的刊物。六年来的语文教学工作虽说是不算丰硕,但也很可喜。在第五届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竞赛中,被授予“四项全能”称号。并荣幸手到邀请参加“获奖成果报告会”。经我指导的郑英姿、李翠铃等同学多次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并在国家赛事上获奖。
在告别繁荣第一届迟疑学生时学生在临别的赠言中写到:“我很荣幸成为您的学生,我在您的身上看到了什么是‘渊博’”。在告别最后一届初三的学生时(我被专业对口的理由改教历史)学生给我写到:“此时此刻,我喜忧掺半,喜的是我曾经被您教过,忧的是您没有能把我带到毕业......有首歌唱到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我觉得,我能给学生留下如此的感觉,这是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最大的收获。
__年10月份,我通过了全省申请学士学位的俄语四级资格考试,__年我开始和初一学生一起学习英语,学生们知道我俄语过了四级又学习英语时,脸上充满了敬佩之情,有一名学生还悄悄的对我说:“老师,你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学无止境。”
有许多人认为历史是小学科,无关痛痒。我却不敢苟同。我想历史是以其博大精深承载着哺育国民灵魂的精髓。和数理化相比,它也许知识性不强,但其字里行间所显现出来的民族辉煌与自豪及其所激起的爱国热情是任何一门学科所不能代替的。我想,这一点从美国人把历史作为中学的中心课本并且外过人申请加入美国国籍必靠美国历史;日本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撰改历史这两个例子就可见一斑。所以我说从教书育人来讲历史同数理化一样是殊途同归的绝无大小之分。
也许有人认为历史这一学科谁都能教,而我去认为恰恰相反。历史学科包罗万象,无论哪一学科都在历史中留有发展的足迹,所以,我说教历史的若不是个专家就必须是个杂家或者说是博学家。很难想象没有一点天文地理知识如何能讲清楚张衡、哥白尼;没有一点文学知识如何能讲清楚苏轼、辛弃疾;没有一点图书知识如何去讲《永乐大典》......以为过去那种在书上画重点然后强行让学生去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已无立锥之地了。我们要培养的是具备永久性学习的人才而非背书虫的高分低能者。
大家都认为我专业对口是竞争本岗位的最大优势,而我则认为,我对历史学科本身的认识及对历史教学已经走在了教改的的前列才是我竞争本岗位的最大优势。
如果我今后仍从事历史教学我将继续尝试我的探寻、研讨、体验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共同探究历史,我要教会孩子们利用史料文物去探寻历史;让孩子们形成用自己的思维去研讨历史,并在学习历史的基础上思考当今社会。一句话,我绝不仅仅让孩子们记住历史事件与人物,我更要让他们在探寻历史的过程中开辟出通往现今的路。我要让其明白历史上之所以有盛世局面是因为皇帝励精图治、勤于政事、善于用人;大臣廉洁奉公;政府轻徭薄赋的结果。而皇帝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官员奢侈腐朽,阳奉阴违,民不聊生则是一个朝代走向没落的原因。从而让其明白:”逸豫可以亡身,忧患可以兴国“的道理。我还要告诉学生:刘邦文不如萧何,武不如韩信而能君临天下是因其善于用人。蒋x石以数百万军队而败走台湾是因其失去民心党内腐朽。
总之,我要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为其以后参与公众生活做准备,让其以后无论从事任何工作都能成为人中之杰。
历史阅卷报告范文(23篇)篇二十二
保护历史街区是人们痛定思痛的选择。历史地段保护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经济恢复发展,城市中开始了大规模的住宅建设,当时普遍的做法是拆掉老城区,盖起新楼房。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改善了建筑,却破坏了历史环境。城镇历史联系被割断,特色在消失。人们开始意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割断历史,而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等正是这些历史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所以,除了保护文物建筑之外,还应保存一些成片的历史街区,保有历史的记忆,保存城镇历史的连续性。中国正式提出历史街区的保护是在1986年,国务院在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件中指出:“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也应予以保护,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公布为当地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这是保护历史遗产的重要举措,从此形成了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分层次的保护体系。20xx年开始实施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1,保护历史街区,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
武汉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武汉的优秀历史建筑融西方建筑的古典浪漫和民族建筑含蓄典雅为一身,汇金融、商业、居住、宗教、外交、工业建筑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建筑艺术和武汉市近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历史的演变,是不可多得的历史和艺术瑰宝。
武汉近代历史建筑的发展始于晚清,盛于民国,衰于沦陷。主要是两部分:1861年汉口开埠至1945年抗战胜利期间的近代历史建筑;上世纪50年代的现代风貌建筑。
1861年汉口开埠,英、俄、法、德、日五国,在租界相继建立了西洋风格的领事馆、工部局,兴办洋行、银行和工厂;传教士在汉兴办教堂、学堂、医院。荟萃了古典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哥特式等主要建筑风格。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建立了大批近代工厂、火车站、学堂等,这些建筑有的纯西式,有的中西合璧。清末和民国时代,民间人士构建了近代工厂厂房、里份住宅、私人洋房和别墅。这些建筑成为武汉城市由传统走向近代的表征。1938年,武汉沦陷,日本的侵华战争给武汉的建筑带来毁灭性的.破坏。上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了武汉钢铁公司、武汉重型机床厂等重工业项目,兴建了中苏友好宫、武汉剧院等文化设施,留下了大批时代特征鲜明的风貌建筑。
xx年4月1日,实施了《武汉市旧城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确定了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原则、行政管理部门和产权人、使用人的保护责任,规范了优秀历史建筑的使用行为。经过认真调查论证,按照“集中成片,规模效应”的原则,确定了4批、124处优秀历史建筑,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确定了汉口原租界风貌区、汉口汉正街传统商贸风貌区、汉阳旧城风貌区、武昌旧城风貌区等四大历史风貌区。
汉口原租界风貌区:核心为一元路、青岛路和珞珈山路三个街区,现存1000多幢风格迥异的历史建筑基本保存完好,数十栋典型欧式风格的建筑密布其间,宛如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建筑博物馆。汉阳旧城风貌区:位于汉阳显正街地区,包括一批教堂、古建筑、古刹、古树名木。武昌旧城风貌区:以阅马场、昙华林、农讲所、长春观为核心,一批历史建筑保存比较完整,尤其是昙华林街区,集中保存了一批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欧式建筑和江夏民居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
历史阅卷报告范文(23篇)篇二十三
班上同学的姓氏五花八门,我的姓氏是赵,在班上的同学和老师连同我一起算上共有四人。所以我便萌发了“关于调查赵姓的来源”的行动。
1.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浏览赵姓的历史名人。
2.查阅赵姓人口的分布情况。
3.听长辈讲述自己的家谱存放位置。
1.通过读宋代编写的《百家姓》中,知道了:赵姓的祖先造父为周穆王驾车,日趋千里,不料徐偃王反叛,造父于是马上驾车返回首都,其后,周穆王封造父于赵城,其后为赵氏,这就是赵姓的来源。
2.通过上网浏览,知道了历史上赵姓名人有:赵文渊,赵胜,赵云,赵恒,赵佶……。
3.爷爷告诉我,我们家的族谱在山东老家保管。
1.赵姓是我国第七大家族,宋代百家姓第一位。赵兴形成于西周时期,祖先是造父。战国时期,赵姓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等地发展。到了秦朝以后,逐渐向甘肃,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发展。
3.据统计赵姓人口大约在2800余万人左右,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3%,是现代中国的第七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