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城乡一体化实践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议(10篇)

时间:2024-12-20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2023年城乡一体化实践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议(10篇)》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23年城乡一体化实践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议(10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城乡一体化实践调研报告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议篇一

中学生的消费与消费观虽已渐渐独立,但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由于中学生所处于的年龄阶段,既有叛逆又有彷徨,中学生的消费渐趋自主,但其经济又不能独立,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教育,努力宣传朴素的生活作风,引导适度的消费,健康的消费,家长就应用心配合学校教育,不能一味纵容,把握好度。社会也应对消费歪风与不正常的舆论进行纠正,规范中学生消费及消费观,使中学生消费走入正轨。此项调查是对海棠中学八年级学生的消费状况,从而能初步反映当代中学生的消费状况及问题。

二、调查范围

___中学八年级学生

三、调查方法及时间

进行随机抽样方式对海棠中学的100名八年级学生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本次问卷调查100份,有效问卷94份,完成率到达94%,时间为12月16日。

四、调查分析

分析调查统计如下表

(一)初中生零花钱的状况

才会相对更为"慷慨"一些,一般在平时就每次给个几元钱,以应付日常花销和每日车费为主。因此大多数初中生的每月零用钱金额在50元以下。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的,也会经常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这也是基于长辈对幼辈的爱护。少部分期望"自食其力"的学生还会透过打工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同时也接触了社会,丰富了社会经验。但中学生的年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能同意他们利用课余打工的家长还是不多。大多数的家长还是比较疼爱孩子的,不忍心让他们受苦。

(二)中学生零花钱的消费状况

(1)中学生零花钱的消费

(2)中学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

调查结果显示:零用钱用来购买书籍的学生人数占了被调查总数的38.30%;进行储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77.66%;买零食、饮料等占了被调查总数的39.36%,这3类用途的中选率明显高于其他用途。而玩游戏(包括一些家庭用电脑游戏)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3.40%;体育运动花费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8.08%用自己零用钱买衣服的(包括服装和鞋类)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9.15%。大多数的家长认为书籍是学生成长的精神养分,此刻的文化书市也较为繁荣,课外的,课内的;娱乐性的,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文学小说类的,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所以家长对于孩子购买书籍也持赞成态度,总期望孩子能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他们购买的书籍大部分是报刊杂志、之后是漫画书分别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3.60%、34.04%。大多数中学生们都把自己的零用钱用在了购书上,这实际上是中学生们对于文化消费的一种表现,许多青少年们朋友对未来生活充满着渴望,因此许多青少年透过各种各样的书籍来填充自己的业余生活和精神需要,这一现象就应引起家长们的注意。

(三)、中学生的消费风格及消费观

调查总数的3.19%。这能够证明他们的消费观大有改善,不会盲目的消费。

(四)中学生消费后的理念

在这次的调查中发现青少年的零用钱花费中,更有计划不会乱花钱,也明白他们的钱花到哪里去,会自己系统的结算和间中的结算分别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4.68%、27.60%从来不会的和没有的分别只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3.83%、11.70%,和朋友消费时的付款状况:aa制占了被调查总数的50%,请客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3.40%,其它状况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7.60%。

五、调查结果

此刻的消费市场上,中学生作为一个消费团体渐渐被注意。虽然没有大学生那么多的空余时间,但是中学生也有我们独特的消费观念,我们一方面有着课业的压力,经济上没有独立;另一方面我们有着自己的消费需求,有时为了得到有些自己很想得到的我们能够花时间和尽力想尽一切办法去到达自己的目的。所以树立一个正确的消费观是在中学生心智发育是十分重要的。如今的中学生已开始有独立消费行为,我们一般每月都有一笔固定的消费资金(零用钱),有了经常性的独立购买活动,并且对家庭消费也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六、调查推荐

调查和分析中学生群体的消费心理状态,对帮忙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必须的参考好处。国内在消费观念上还是比较落后,家长总期望在自己的保护伞下为孩子营造安逸舒心的成长环境,谁不期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但在教育上可别大意了,"拔苗助长"不行,过于"精心呵护"更不可取!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心理状况变化,要透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美德与当代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的精神。

城乡一体化实践调研报告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议篇二

村干部虽然职位低,但他们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者和执行者,他们的工作和环境如何,不仅关系到上级各项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他们是党在农村的旗帜,是群众的领航船。

一、村干部工作现状

1、投入工作与兼顾家庭的问题。村干部一头挑起工作的重担,另一头它得承担家庭的重负。村里无论大事小事,都得找到村干部来解决处理,许多情况下,他们面临着工作与家庭劳动,无私奉献与家庭经济损失的两难选择,他们选择了前者,就不得不放弃后者。

2、高付出与低待遇的问题,由于村干部身份的特殊性,工作的繁杂性、艰巨性以及农村地域的分散性等特点,决定了村干部的工作是一种高付出的劳动。与此不相称的是低待遇。首先是经济待遇低,其次是政治待遇低,如果工作出色乡镇就发给一张什么“优秀”奖状之类的,最多就是到区、市参加个表彰大会,有些辛苦工作了十几年退下来的老村干部,逢年过节却没有上级领导来看望一下,因而,倍感“人老茶凉”。

3、较真工作与遭受反对攻击的的问题。村级工作不像上级那样进行宏观指导或者发号施令,督促检查就行,而是些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工作,必须较真去落实,否则,不但完不成工作任务,而且对不起党和广大群众的信任。一些啃硬骨头的工作,如计生工作、综治工作必须来硬的,必须较真。这样就必须会因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而得罪人,甚至遭到报复。虽然现在是法制社会,诸如毁坏村干部的庄稼、山林,毒死村干部的牲畜或对村干部实施暴力的现象不再时常发生,但恶语中伤,故意诽谤,让村干部很难正常开展工作。加上村干部工作不是一辈子的事,几年或十几年后退下来,还得在村上生活,这些让村干部感到有后顾之忧。

4、群众求富心理与村干部领导能力的问题。随着群众求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对村干部工作多年却“山河依旧”,群众还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的现状十分不满。他们埋怨村干部,有的甚至对村干部讽刺、挖苦、谩骂。其实,村干部们怎么不想为群众多办些实事,怎么不想改变山村的面貌呢?一来村干部手长衣袖短,二来部分村干部爱思想观念、知识水平、开拓创新能力、地域的局限,村干部们面对群众急切求富的心理,也深感无奈。

5、兴办公益事业与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这也是让村干部们感到最头疼的事。诸如群众强烈要求闪办水利、路等公益带来,一方面,由于村集体经济的薄弱,甚至空白,许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现如今是经济时代,年轻力壮、有知识、技术的人都外出务工,剩下的是老弱病残,谁愿意来为兴办公益事业尽义务劳动呢?必须发展集体经济,有钱才能好办事。

二、目前基层干部主要存在的问题

1、思想言行脱离群众,干部之间明显存在“两个距离”一是感情距离,部分村干部党性观念淡薄、宗旨意识淡薄,一身老爷习气,无群众感情,工作作风浮躁,工作方法简单,遇事缺乏周全考虑,遇急就用“蛮办法”,结果把小事弄大,大事弄砸,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上访问题等矛盾时,把群众视为刁民、无赖,作为水火不容的对立面来对待,另有一些干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基层工作当提拔的中转站,在工作中蒙瞒上级,糊弄群众,隐瞒实情,一味应付了事。二是认识距离,部分干部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干部和群众的出发和共同点越来越少。干部抓的“大事”主要绕着上级下达的责任指标,而群众并不认可,群众关心的事,现实中存在的焦点,热点问题,有干部认为是“小事”,不屑一顾,有干部热心立项目,出政绩,群众关心的是村里电视信号不清,道路不畅,水渠失修等涉及切身利益的事,对干部们喊破嗓子也解决不了,一肚子怨气,有的人甚至说:干部让往东,咱们偏向西。

2、对新形势认识把握不够,存在“三个不适”,一是对当前变化的农村情况不适应,思维工作方法明显滞后,随着时代的民展,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化,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也作了很大调整,同时人的意识出现多元化,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而许多基层干部用老一套的框框和方法用简单处理复杂问题,缺乏创新,缺乏思考孰不知以前的办法行不通,也有干部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甚至流露出怨群众难管的情绪;二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市场的方法引导群众民展经济不适应。群众要科技、要信息、要服务,许多干部不知道怎么办,自身不具备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收收的能力,没有带领群众致富的门路,不受群众欢迎。三是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对群众日益提高的民主意识不适应,随着各项法律的宣传普及,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利的农民越来越多,一些干部对这种新情况不适应,认为现在“刁民”增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群众的对立面上和群众的冲突屡有发生。

3、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四种精神”。一是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部分村干部科学技术不懂,农业结构调整不敢,带头创业无方,富裕农民无路,抱定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放,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落后,缺乏与时俱进思想和创新意识,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束缚了农村经济和农民迈向共同富裕的步伐。二是缺乏深入调查研究的精神。有些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即使深入农村也心在外,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地转转看看,对群众所反映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要么淡然视之,漠然处之,要么拍拍胸脯,拍拍脑袋,一副大包大揽的样子,最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不仅伤害了群众感情,也有损干部形象,更是失掉了民心,三是缺乏深入学习的精神。有些村干部学习不深入,政策法制不懂,业务知识不会,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文件,学习了也不深入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套,甚至大搞上有政策下在对策,打擦边球钻政策子绕过国家政策办事。四是缺乏长期发展精神。因体制改革上的一些原因,许多村干部存在短期思想,存在短期工作行为,只看当前,比较浮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少远见卓识,缺乏长远规划,加上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常常在解决问题或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埋下隐患,留下包袱,为下任工作开展带来阴碍和困难。

三、村级干部工作思路

如何当好村干部,如何做好联系政府和群众的纽带,是每个村干部应该考虑的问题,大家认为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掌握好本村基本情况。如人口、耕地、群众的思想状态,热点、难点问题等。只有切实做到情况消底子明,才利于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2、掌握好业务知识。作为一名村干部,不但要掌握全村的基本情况,更要根据分工不同,掌握好各自的专业知识,懂得有关政策法规,在工作中就能游刃有余。

3、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村干部与群众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同时又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只有经常性关心群众,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才能与他们建立起血与肉的关系。才能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处理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村级组织是最基层的组织,对上涉及多个主管部门,要处理好与各个主管部门的关系,按期保质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三是处理好与其他村干部间的关系。各村四职干部虽然按照分工不同各司其职,但大多数时候需团结协作,因此要求村干部应虚心学习,互相帮助,从而达到共同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办的任务。

城乡一体化实践调研报告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议篇三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整合城乡资源相互融合,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的过程,建立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大民政顺应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摒除了传统的民政工作理念、体制机制和工作格局,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机制来统筹、整合各种资源,共同解决民生问题,以适应社会建设大发展的需求。

经过充分实践,我们认识到北京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现和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是靠城乡两方面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依赖来共同完成的',特别是在当前北京郊区总体发展水平还较低的情况下,要在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对郊区的发展给予更多的支持。特别是要深刻认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首都的现代化”,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关于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意见》上来。

(2)认识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不是要消灭乡村,而是城乡共同繁荣

警惕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旗号下城市新的扩张和对乡村新的掠夺。在制定北京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相关政策时,必须要突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工业论工业、就城市论城市的固有模式,应以城乡统筹考虑,做到城乡协调发展。

(3)首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

清醒地看到,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首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正如《中共北京市委关于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的那样:“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城乡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依然较大,农民持续增收困难依然较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显现”。可以说,全市的城市化水平、农村民政结构、城镇建设和环境面貌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很不相称。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北京郊区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农村未形成完整的自主民政系统,对城市的依赖性较强,投入不足,城镇民政设施建设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其根本原因在于以往受城乡二元结构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缺乏对城乡统筹的整体谋划和统一指导,在制度和政策上,执行的基本是城乡与农村、居民与农民两种不同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取向;在资源配置上,偏重城市而对农村有所忽略。目前,北京郊区小城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乡镇企业“离土不离乡”式的发展只能使少数企业成长为大工业,而绝大多数乡镇企业只能在“散、小、低、污”上徘徊。

(4)进一步明确北京城乡的准确定位

加快北京郊区城市化的关键是搞好城市的民政功能向郊区的延伸与扩散。北京的基本功能是首都功能,但长期以来北京的城市功能缺乏适当的分解,功能覆盖的范围没有得到很好的界定,城市建设存在缺乏整体规划的“摊大饼”现象,而且北京郊区卫星城及乡镇在首都功能中的定位,始终没有被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郊区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状况。近十几年来,北京城区的工业企业向郊区搬迁,确实推动了郊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区的人口疏散,但必须看到其牵动作用是有限的。首都的城市性质决定了北京的主要产业是围绕“两个中心”的功能定位展开的,从而体现首都特点、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如以政府机关为主要对象的各类服务业和与文化中心相关的教育、科研、文化产业却缺乏向郊区的转移。

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在20xx年郊区广大干部群众按照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大举措,真抓实干,共克时艰,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历史上少有的快速发展。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 7.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 10.8%,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33.1%,山区农民收入增长l 7.9%,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1 5.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l.37倍。从去年开始,山区没有劳动能力、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标准的人员,可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标准城乡低保水平。据20xx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我市城镇人均家庭总收入为16697.25元,同比增长8.7%;乡村人均家庭收入为7873.71元,同比增长11.3%。虽然三年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的态势良好,城乡差距依然明显,仍需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上坚持努力。

围绕城乡一体化,各级区县、各部门态度积极、行动迅速,在城乡结合部改革、农村产业发展、民政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公共服务、民主政治建设等各个方面,研究制定新的政策举措,创造性地探索新的体制机制,形成了一批新的成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首都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xx年全市经济总量超过11000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全市财政收入达到20xx.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58.4亿元左右。为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是具备了实践基础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各部门形成了“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工作机制。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区县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城乡规划逐步走向一体化。在20xx年以来实现“区县通高速”、“村村通油路”的基础上,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大交通”加快建设,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大范围推进,“农村亮起来、农民暖起来、农业资源循环起来”工程成效显著。养老保险、劳动就业、老年补助、丧葬补贴等政策实现了城乡统一,“大社保”、“大民政”加快形成,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从试点阶段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3)是积累了宝贵的奥运财富

落实“新北京、新奥运”战略,确保奥运核心区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首都鲜活农产品市场稳定,确保重大动植物疫情“零发生”,确保农村生态、文明、和谐的环境,不仅为实现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残奥会作出了贡献,同时也创造和积累了新的工作机制、工作经验。这些都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利条件。

目前,要推进“城乡一体”发展,首先要摆脱出两个误区

第一,摆脱“以城市工业扩展为中心”论。西方经济学家在对自身经济社会发展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地区发展的倒u型曲线规律,认为经济发展初期,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会加剧,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这种差距将不断趋于缩小,最终进入平衡发展阶段。国际发展的一般经验也告诉我们,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产业结构中的农业产值会下降到10%左右,工业产值达到40%左右,服务业产值上升到50%左右,城乡结构中的城市人口比中将上升到70%左右。这种见解无非是建立在工业规模扩展、农业劳动力被大量转移的假设之上。但是对于工业化起步较早的中国而言,这种论断却遭遇着太多现实的挑战。推进中国城市化,单纯局促在城市里依靠工业扩展,这是不现实的。

第二,摆脱“以保障农村发展为本位”论。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肯定不是农村。但是不可否认,中国“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很大程度上是在“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发展瓶颈,城乡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的背景中提出的。我国农产品供求格局、农业劳动力结构、农村社会结构、农业对外开放局面发生深刻变化,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社会管理任务繁重”,因此要“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

过于强调“以保障农村发展为本位”,就会落入“唯农村发展论”的误区,片面追求城乡公平和扶持农业都威胁着城乡一体的全局性,消解了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最终延缓一体化的形成。

城乡一体发展不但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历史难题的有效途径,亦是控制自由市场“两极分化冲动”的基本抓手,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支点。要做城乡一体发展的示范区,就要将城市发展和乡村发展一同纳入到现代化布局中来,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两翼来不断建设。

城乡规划统一

这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目前,北京的规划是以城区以及城市发展区为主体制定的,对乡村发展规划考虑得相对较少,不少乡镇虽然也做了总体规划,但还缺乏可以具体实施的详细规划。有关部门应站在北京率先实现现代化和创建国际化大都市的高度,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做好城乡统一规划的各项工作。北京城乡一体化,是城市文明不断向郊区扩散和郊区被日益赋予城市功能的过程,是乡村城市化和郊区城市化两个过程的合二为一。其最终目标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融合,共享完善的民政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共享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条件。当前尤其要搞好统筹规划和推进城镇化步伐。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大背景下,大都市圈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京津冀及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必将对北京郊区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因此,要按照“大北京、大民政”的思路来思考和规划,要把北京郊区看作大北京城市圈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区域发展之中。

城乡建设统一

这里主要是指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发达、高效的民政基础设施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如:先进的民政低保系统,可以有效的保证远郊区域的社会安定,为农村城市化提供一个安逸的温床;景色宜人环境优美的敬老系统,可以吸引大量市中心退休人员,他们带头“走出来”,会刺激远郊经济发展,加速乡村城市化的步骤;经营良好的社会福利站,可以有效的收容乡村孤寡老人儿童,减少乞讨、偷盗,维护乡村的良好风气,为文明的传播铺下坚实的道路;在“大民政”思想指导下的新型殡葬政策系统,于20xx年1月1日后死亡的本市户籍、无丧葬补助待遇的居民,尤其是农民和城镇无业人员,实行一次性丧葬补贴,补贴标准与本市职工一致,确定为5000元的标准,财政年共投入1亿多元,惠及城乡无丧葬补助居民约524万人,其中农民284.3万人,为农民解决了“办丧难、下葬难”的最实际问题,被百姓评为最惠民的政策,以最直接、最实惠的方式减少了城乡差距,使乡村人民发自内心的产生自豪的归属感。以往北京市区之所以比郊区能更多地获得发展机会,民政基础设施发达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北京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首先要把城乡统一建设高效、发达的民政基础设施作为一项重要的紧迫任务来优先完成。

城乡管理统一

筹集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渠道要多样化,主要有以下几种:

(1)积极争取市、县、乡三级财政的投入

民政基础设施都具有公益性、福利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属于公众设施(公共产品),财政投入是筹措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渠道。要争取全市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并建立随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自然增长机制。

(2)要争取上级民政专项资金的投入

民政专项资金是民政设施建设的重要来源之一。要加强与省民政厅协调、主动汇报和沟通,必要时向国家民政部专题汇报,努力争取上级更多的专项民政资金的投入。

(3)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

目前,我国居民的储蓄额具大,民间闲散资金较多,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我市一大批民营企事业家对养老服务事业都有强烈的投资愿望,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入福利事业,盘活存量资产,激活福利市场,扩大投资效果。

(4)整合民政自身资源投入

通过大力发行福利彩票、挖掘“红色资源”,做大做强福利企事业等方式,增强民政部门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

建设重点要突出

城乡一体化实践调研报告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议篇四

在寒假期间,管理系同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并相应的作出了较为细致全面的调查报告。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载优秀调查报告。本期推出关于“大学生考研目的”的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考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获得高学位,便于就业(共6162人,占总数的56.28%)和提高自身素质(共3360人,占总数的30.69%);其他的学生表示考研是为搞学术研究或因为从重心理、顺大流(分别占总数的8.08%及2.23%)。

面对“考研热”,学子们有以下感言:

甲:考研人数的剧增,从现实来看“获高学位,找好工作 ”所占的因素我认为多得多,但我不否认还有别的因素。

就我而言,我可以说从小到大还没认真想过我究竟是为何而读的书,或确切的说我不能说清。从外表看来好象不外乎为了今后的立足。可从自身感觉来说好象又不是,我隐约感觉到我是以提高自身素质为前提的。因为自小到大我的学习动力就来自那无形的感觉,我学的东西除了那学校要求的外,课外的学习都是自己所感兴趣。

城乡一体化实践调研报告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议篇五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省自启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以来,xx市的环境面貌得到飞跃性的改善。市委、市政府投入巨资改善城乡环境,市民对市委、市政府的民心工程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市委、市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改善城乡环境收到了一定的显著效果。一些以前很难解决的卫生死角和困扰市民多年的环境难题得到了根本的解决和处理。环境面貌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

城区的秩序逐步规范。城区责任区、占道经营和户外广告、"牛皮癣"等户外小广告和乱贴乱画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一些违法违章建(构)筑物被彻底拆除,在建工地基本实现了打围作业,公路沿线、场镇内违法违章建设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增了环卫工具、充实了保洁人员队伍、提升了保洁质量,环卫设施的综合服务功能、保洁效果均有了明显变化。

街头摊子有市不入,乱摆乱占严重。街头摊子问题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骑门摊点、临时摊点和流动摊点,以街代市、以路代市,还有部分经营业把货物摆到店外,在本来就很狭窄的街道上,随意乱摆乱占、乱搭乱建、占道经营,随意搭建遮阳棚、遮阳伞、遮阳亭,且样式各异、破烂不堪,让人深恶痛绝。县城的集州市场和红四门市场,占道经营、摆摊设点、沿街叫卖、占用公共通道现象十分严重,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而且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还有一些无证经营者,为了偷税漏税,长期游窜经营,特别是上下班的时候,卖蔬菜的、卖水果的、卖烧烤的、卖百货的、卖“狗皮膏药”的到处都是,“马路市场”现象长期难以根治,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和城镇形象。

宣传层面不够深入。存在角度不广、形式不多、渠道不宽、手段单一等问题。文明劝导工作是一大亮点,但因工作面大有流于形式的趋势,宣传教育弱化了工、青、妇、老等群团组织的职能优势,主题实践活动缺乏多样性,基层引导动员没能强化社区等基层组织的作用,群众的'主体作用未能充分激发。

不规范广告牌子泛滥成灾,乱贴乱挂严重。广告标语、标识标牌、店招店牌,是一个地方文明程度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在我们的城、镇以及主要干道上,经常看到一些陈旧老化、破烂不堪的广告牌子,严重影响市容市貌。一些门市店招、灯箱广告、公路标牌、招呼站标牌和安全防护栏破损残缺。有的地方乱拉乱接的“蜘蛛网”、乱张乱贴的“牛皮癣”、乱喷乱画的“小广告”,随处可见、泛滥成灾,人们恨之入骨、深恶痛绝。

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一些部门认为环境卫生是小事,不影响全局工作,不伤大雅,不屑一顾,思想上不重视、认识上不深刻、行动上不迅速、工作上不落实,没有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当成民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来抓,结果是西瓜地里放野猪——“一塌糊涂”。部分机关干部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广,甚至少数人不仅自己不干,别人干他还冷嘲热讽、说三道四。个别职能部门和挂联部门,深入乡镇督促检查不够,浮在面上、漂在皮上,指导意见多、亲力亲为少,听取汇报多、解决问题少,对环境问题视而不见、得过且过。有的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好人主义严重,不敢对脏乱差现象说“不”,不敢对工作不力的说“不”,不敢对不文明行为说“不”,讲情面,当好人!只栽花,不栽刺!

城乡一体化实践调研报告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议篇六

;

按照xx省市关于报送20xx年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论文和调研成果通知要求,xx县民政局高度重视,迅速开展基础调研,遍访了全县x个村x个居委会,充分总结提炼养老意见建议,就如何结合xx县实际搞好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养老服务工作形成养老服务调研报告一份,现将主要内容梳理报告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xx县地处秦岭南麓,汉中市东北部,距汉中xkm、西安xkm。古有傥骆道、子午道,今有x国道和西汉高速公路穿越县境,西成铁路客运专线纵贯东西在县城规划区内建站。xx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设厅,19xx年改厅为县,后经几次撤并变迁,19xx年恢复县制。全县辖x个镇x个办事处,x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x万,总面积x平方公里。县境内植被丰茂、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达x%,素有生物基因库、天然氧吧之称,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秦岭“四宝”齐聚于此,是“大熊猫的家园”和“中国山茱萸之乡”,是全省首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县,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和省引汉济渭工程的主要调水点。随着xx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卫生健康、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县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步凸显。20xx年,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x人,占全县户籍总人口的x%,其中60-69周岁老年人x人,70-79周岁老年人x人,80-89岁老年人x人,90周岁以上老人x人。

xx县现有中心敬老院x所,设置床位x张,最多时,集中供养五保老人x人;在西岔河、谭家河、水田坪、石墩河、陈家坝、西花、龙潭x个村设置镇、村敬老服务站x所,集中供养五保老人x人,安排贫困户就业x人;在大河坝高家梁安置点设置区域性养老院x所,建筑面积x平米,目前已完成招商引资,正在进行改造提升;在袁家庄社区建有老年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x所,设置床位x张,为县城及周边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健身康复、心理慰藉、午间休息和老年餐桌服务;历年来,投资x万元,在各镇村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x所。行政村覆盖率达到了x%。

二、全县养老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情况

"

"""""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养老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养老机构建设局限于政府投资,受医疗卫生等条件制约,引进社会力量和资金建设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村级老年协会、农村互助幸福院管护运营不到位,日常运转没有经费保障,不能正常开展活动。

三是农村留守独居老人不断增多,在生活质量、医疗健康和人身安全等服务保障方面还有一定困难。

四是缺乏专业的养老服务队伍和人员。县中心敬老院受编制限制,无医疗卫生专业人才,没有合格的保健医生和护士,存在很大的隐患。面向老年人的居家服务、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慰藉等社会化服务产业还属于空白;现有养老机构的服务队伍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还存在差距,尤其是镇村敬老服务站的护理人员素质不高,护理专业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五是农村新福院和分散居住老人房屋使用率不高,由于xx老人收入较城市老人较低,且生产生活资料多依赖于土地,适龄老人大多会偏向选择较为独立的生产生活方式,养老资源集中整合利用需进一步思考。

四、xx县养老的几点建议

如何搞好xx县养老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现有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模式。也是符合xx县养老发展建设的,调研后我们认为应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引导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家政服务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培育专业居家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

继续加快推进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力促早日投用。开阔视野,探索选择合适的运营模式,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促进袁家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规范化运营。

"

积极向县政府领导汇报,协调县财政落实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互助幸福院运营补贴,扶持和保障其正常运转。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5号),整合县本级彩票公益金,到2022年,用于支持养老服务发展的资金将不低于x%。xx县的养老问题,不能简单的推向社会,要本着尊重人的基本心理需要,让xx群众有尊严的享受改革的红利,更多的是一种城市养老需求和乡村养老资源间的充分整合。真正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相关热词搜索:;

城乡一体化实践调研报告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议篇七

近年来,淄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工作,作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举措,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意见》、《关于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的九条意见》、《关于扶持“双500强”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等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划体系基本形成。按照“全域淄博”、“城乡一体”的要求,坚持“城乡规划一张图”,努力构建多规衔接、城乡统筹的规划体系,充分发挥了规划的引控作用。一是宏观规划框架基本形成。先后完成了淄博市“”规划、淄博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淄博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xx-20xx年)等一批综合性规划,启动新一轮《淄博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20xx)》编制,研究制定了《淄博市优化功能区划和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积极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人口向城镇和社区集中,优化了空间布局。二是“四个层级”城镇规划建设体系不断完善。编制完成了《淄博市城镇化发展规划(20xx-20xx年)》,确定了“四个层级”的城镇规划建设体系,形成了1个中心城区、7个次中心城区、30个中心镇、300个中心村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文昌湖区规划建设扎实推进。20xx年,全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05.4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5.3%。三是示范镇规划编制工作顺利推进。按照园区社区同步规划、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省、市级示范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目前,省、市17个示范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14个示范镇控规编制完成。

(二)示范镇发展步伐加快。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示范镇建设,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示范镇规划建设顺利推进,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一是财政收入实现快速增长。1-6月份,17个省、市级示范镇财政收入136090万元,同比增长22.7%。其中11个省级示范镇实现公共财政收入98539万元,同比增长19.4%;6个市级示范镇实现公共财政收入37551万元,同比增长32.1%。二是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月份,17个省、市级示范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966.1元,同比增长14.6%。其中11个省级示范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793.6元,同比增长15.8%;6个市级示范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57.3元,同比增长11.9%,均高于我市农民纯收入增长水平。三是税收收入实现稳步增长。1-6月份,17个省、市级示范镇共完成税收287841万元,同比增长3.4%。其中11个省级示范镇完成税收198249万元,6个市级示范镇完成税收89592万元。四是项目建设进度加快。1-6月份,17个省、市级示范镇共开工351个项目、完成投资1246413万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92个,完成投资46742.5万元;公共服务项目39个,完成投资58229万元;产业项目159个,完成投资1003946万元,农村住房项目36个,完成投资40398万元;其他项目25个,完成投资97098万元。

(三)城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以示范镇建设为工作重点,突出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一是城乡交通路网不断完善。组织实施了村村通工程、中心城区大外环工程,开通了大十字公交路线,基本形成了顺畅便捷的城乡交通路网。截至20xx年底,全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9719公里。二是农村各项公用事业明显改善。通过实施“同源同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6%,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60%。扎实推进城乡供气管网建设,目前我市天然气管网已经辐射到“五区三县”,全市天然气管网总长度4007公里,管道燃气居民入户58万户。进一步完善城镇供热采暖系统,城区近郊镇及具备条件的村(居)已基本实现集中供热。三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显著。实施了城市污水管网改造、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重点工程,目前我市对城镇生活污水实施集中处理的镇有35个,占全部建制镇的59%,59个建制镇全部纳入城市垃圾一体化管理范围。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稳步推进,涌现出临淄区敬仲镇、淄川区西河镇等一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

(四)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市工业经济总量连续三年突破万亿元关口,工业自身积累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以工促农、以工补农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一是转调创步伐加快。20xx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13.9亿元,同比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367.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9.6%。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7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9.9%。二是民营经济稳步发展。截至20xx年底,全市民营经济主体达18.75万户,同比增长9.16%,实缴税金86.86亿元,同比增长15.20%,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3%,实现利税占60%以上,出口总额占60%以上。20xx年末,全市79个涉农镇(办)范围内共有工业企业16012家,从业人员96.75万人。三是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认真落实关于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兑现经济管理权限、财税扶持、融资支撑、用地保障等各项扶持政策。以工业园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为载体,一批工业基础较好的中心镇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镇,如桓台县马桥镇工业园区聚集了10多家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成为我市工业园区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典型。四是市场主体发展较快。截至6月底,我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0.8万户,比上年增长14.2%,注册资本2074亿元,增长21.2%。其中各类企业5.06万户,增长14.79%,注册资本1959.8亿元,增长20%;私营企业4.4万户,增长13.87%,注册资本1371亿元,增长26.3%;个体工商户15.4万户,比上年增长17.13%,注册资本45.83亿元,增长26.6%。

(五)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以来,各级财政逐步增加用于农村公共服务项目的支出,不断推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新建改建农村幼儿园171所,农村学前教育和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较好改善。二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20xx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38.6万人,比上年增加2.5万人。农民最低生活年保障标准由2300元提高至2500元,保障人数8.2万人。完成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整合工作。在城乡村居普及了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服务设施。三是城乡就业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市88个镇(街道)安装全省统一的基层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实现市、区(县)、镇(街道)三级联网。20xx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84万人,新增农村转移就业10.25万人。

(六)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按照中央、省的部署,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一是扎实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开展,截至6月底,已完成外业测绘的村(居)2727个,占开展村(居)总数的97.1%;已完成农户确权签字的村1898个,占开展村(居)总数的67.6%。开展了农村产权交易和抵押融资平台建设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52.62万亩,占总面积的20.8%。博山区南域城社区率先进行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成立全市首家农村股份合作社。二是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目前,全市2848所村卫生室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切实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在全省率先完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工作,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初步建立。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序发展。截至6月底,全市已注册家庭农场254家,经营面积3.8万亩,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553家,出资总额62.2亿元,入社成员15.1万户,带动农户25万户,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74家,带动农户47万户、基地178万亩。

(七)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持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稳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按照农业发展总体布局,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突出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处、粮棉油高产示范区34处,国家级蔬菜标准园10处,国家级、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个。二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在全市实施“科技兴农十大工程”,有效推广农产品加工、储存保鲜、秸秆转化利用等先进实用技术。20xx年,开展各类科研项目36项,举办培训班45个,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5500个,建成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20个。三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开展了十万农户脱贫奔康工程和太河水库水源地生态保护治理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先后实施了南水北调地方配套工程、新城水库扩容等重点水利工程。组织实施了森林围城、荒山绿化、中心村镇绿化美化等生态绿化工程,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支撑能力不强。20xx年,我市三次产业的比例为3.6:57.1:39.3,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比重较大,服务业占比较低,比全省、全国分别低1.9%、6.8%。20xx年我市城镇化率为65.3%,服务业发展与城镇化水平不协调。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重化工业比重较高,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较低,资源、能源消耗较高,污染排放量大,经济转型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以工补农、以工促农还要持续推动,工农互惠、共同发展还要深化。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不够,产业集群优势不明显,产业聚集度低。小城镇建设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数量还不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二是城镇承载能力不足。总体来看,我市20xx年城市建成区面积为305.49平方公里,在全省位列第4。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99.5平方公里,在全省位列第6。从城市建成区看,我市城市建设从规划水平、规模质量、辐射带动能力等方面与先进城市还有较大差距。我市7个次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最大的为43平方公里,面积最小的为15.88平方公里,现有次中心城区规模偏小,发展不够平衡。30个中心镇规划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服务体系有待健全,承载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农民工进城落户的需求动力不足。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进城农民在土地、户籍、收入、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还不能享受城市居民的待遇和社会保障,使进城农民沦为城市的打工者和临时人员。住房难、上学难等因素制约农民进城,根据市公安局调查分析,我市进城务工农民工总数23.5万人,有意愿落户城镇的农民工为11.3万人,占农民工总数的48%。就业不稳定,收入不稳定,进不来、住不下、留不住,生活成本高等因素致使农民进城的动力不足,许多群众更愿意“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四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均衡。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依然薄弱,农村社会治理和服务水平与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实现均衡化发展依然任重道远。目前,我市农村的资源、资金、人才明显存在向城市转移趋势,农村人才匮乏,财政、信贷资金对农村投入仍然不足。由于受农业园区规划、土地流转等因素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育不完善,城市的资金、人才、技术、信息难以有效地流向城镇和农村,市场对城乡生产要素配置有待优化,农业生产规模小,成本高,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推进全市城乡一体化科学发展,要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服务职能作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的动力和活力,增强产业支撑能力,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增强农民参与城乡一体化的内在动力,增强政府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一)增强产业支撑能力,夯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基础。通过产业发展来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产城融合发展、互动发展。一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着力点。根据区县域经济发展特点,明确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增强产业带动能力,提升县域经济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把区县经济产业园区做大做强,增强拉动能力和支撑能力。加快发展镇域经济,深入研究各镇村的地域特点、资源优势,实行分类指导,培育各具特色的产业重镇、商贸强镇、旅游名镇,着力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以工促农、以工补农和城乡互动发展。二是着力优化产业发展布局。重点依托现有12个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和其他20个工业园区,加大政策激励和扶持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一批综合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30个中心镇要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调整优化现有的产业园区,在有条件的地方,规划建设一批新的产业园区。完善园区规划,提升发展水平,严格准入门槛,提高入园项目质量。充分发挥各类园区资源和产业优势,引导生产要素有序向产业园区集中,实现优势产业的集聚发展。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用足用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优良的发展环境是民营经济成长的土壤,要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各类涉企收费项目,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规范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项目,改进和完善中介服务,形成重商、安商、扶商的良好环境。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鼓励我市民营企业到创业板、三板市场、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推动民营经济科学发展。四是加快工业转型发展步伐。着力做好“加减乘”促转调三篇文章,促进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推进我市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协调推动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实现有序转移,着力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组织实施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合作,整合提升产业链条的质量效益,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市优势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五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更好地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发展现代物流、设计研发、信息咨询、电子商务、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保险、房地产、会展、养老等具有发展优势的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体育健身、旅游、教育培训、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具有增长潜力的服务业。突出抓好竞争力较强的大型服务企业发展,促进服务业的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

(二)增强城镇带动能力,加快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加大对城镇化基础设施投入,构建我市新型城镇体系,不断增强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一是加快中心城区与次中心城区建设。中心城区要立足半岛城市群和济南都市圈的规划发展,立足于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淄博新区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增强示范引领、辐射带动能力。要加快中心城区南部城区转型升级,高标准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升中心城区南部城区现代化发展水平。各次中心城区要按照中等城市建设标准,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立足自身发展优势和城市特色,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和城镇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增强人口与产业集聚能力。二是科学规划建设城镇配套设施。要进一步完善城镇发展规划,结合城镇发展实际,优化布局学校、医院、养老、公共绿地和商业设施,做到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功能齐全,增强城镇承载能力。新建住宅小区,要配套建设幼儿园、社区医院、公共活动场地等便民服务设施,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三是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充分考虑现代城镇体系的构建特点,统一规划建设城乡能源、交通、通信、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逐步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心由城市向城镇、中心村延伸。按照“三网合一”的原则,以建设智慧型城市为目标,加快新型城镇化信息网络建设,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四是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乡一体化全过程。城乡一体化发展要统筹协调好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尊重自然环境、历史底蕴、文化背景、产业特色,注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加大城镇绿量,提高绿化美化水平,实施生态水系和清水润城等工程。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着重抓好环境脏乱差治理,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硬化五化工程,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美丽乡镇”、宜居村庄、生态文明乡村创建活动。加大治理大气、污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问题的力度,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构建城乡一体的生态文明体系。五是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建立居住证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的障碍。

(三)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激发城乡一体化发展活力。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的活力和动力。一是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按照我市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稳步推进“五权改革”(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搭建“两个平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和抵押融资平台),建议加大承包土地、宅基地、林地、水面等确权登记工作力度,抓好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和抵押融资平台建设,创新土地流转服务机制,促进以承包土地为重点的农村产权要素公开交易和有序流动。二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根据城镇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在总结现有农业产业化园区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区县规划建设一批新型现代化农业园区,以园招商,引进工商资本,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制定完善扶持奖励政策,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三是加强对新型农民的就业和技能培训。整合我市职业教育资源,开设涉农培训专业和课程,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民的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农民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消除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的体制性障碍,着力解决许多事没人做、许多人没事做的问题,推动城乡充分就业。四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建立健全提升农村教学质量的政策措施,实行校长、优秀教师城乡交流制度,引导优质教育人才到农村任教。健全完善镇、村文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镇村文化中心、文化大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动城市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果,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大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增强基层特别是中心镇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方式和内容,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是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区三村”改造建设结合起来,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总结桓台马桥镇新型社区、临淄齐鲁化工区辛店新型社区建设经验基础上,加快旧村改造步伐,同步实施城镇道路、供排水、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配套服务,提高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打造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社区。六是加强城镇化人才队伍建设。城镇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薄弱环节,要组织实施好城镇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培育农业科技人才、专业人才、经营人才和城镇管理人才,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制定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锻炼和创业,实行机关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到示范镇任职、挂职和交流锻炼。让懂建设、善管理、勇于创新的各类人才得到施展才智的舞台,对在城镇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表彰奖励,为加快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增强政府的服务保障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目标明确,任务艰巨,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机制,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和政策保障。一是发挥市场对城乡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要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要着力打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让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健全完善我市城乡一体的市场体系,在产业支撑、城镇化建设、农业新型经营体系等都要由市场对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资金、人才等优化配置,提高城乡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二是发挥好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强顶层设计,打破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将城乡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统一纳入政府的决策之中。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要求,在高标准制定各项发展规划的同时,把城乡布局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有效衔接起来,完善规划批准程序,保持规划法律效力,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加强规划监督,确保“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三是建立配套完善的扶持政策。要充分用足用活中央、省有关土地、金融、税收、环境治理等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各项激励政策,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市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结合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实际情况,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重点在融资借贷、建设用地、项目融资等方面制定扶持促进示范镇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市领导挂包示范镇制度,切实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协调服务和指导帮助。四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充满活力、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积极探索实现政府职能的有效方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逐步建立服务优良、效率优先、科学决策的服务型政府。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发展和培育社会中介组织,更好地发挥社会中介组织服务功能。五是转变工作理念和工作作风。明确工作责任,推进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相关政策文件的落实。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城镇化建设发展规律,尊重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意愿,统筹规划,积极引导,协调推进,科学发展,继续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科学发展。

城乡一体化实践调研报告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议篇八

1.1、

云南省城乡规划管理信息平台是立足于规划工作实际,统筹引领全省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创建全省规划大数据的管理体系,可实现全省城乡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独立成形的规划审批系统。

1.2、

根据规划处办理的各项业务流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省级、市级、地州级、县级等各环节操作的详细步骤和企业需上报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分析确定开发方向和内容。

1.3、

根据投标文件: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规划项目申报审批信息系统采购项目

二、

1、问题识别:根据调研内容了解系统需求包括:功能、性能、环境、可靠性、安全性、保密性、用户界面、资源使用、成本、进度。同时建立需求调查分析所需的通信途径。

2、分析与综合:从数据流和数据结构出发,逐步细化所有的软件功能,找出各元素之间的联系、接口特性和设计上的限制,分析它们是否满足功能要求并剔除不合理部分,综合成系统解决方案,给出目标系统的详细逻辑模型。

三、

企业(省内、外规划设计)企业根据模块进行填报企业基本信息、人员信息及项目相关信息等逐级上报到省规委办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企业可以继续进行操作。各级主管单位可以对企业上报的各项资料进行审核、查看并可打回和添加审核意见等。最终审核通过后企业可继续进行操作包括规划成果电子章出章等。

1、省建设厅规划处。通过各州市规划局及企业申报的信息进行审查。

2、各州市规划局。填报规划局基本信息,可以报送信息、发送消息、会议报名,查看规划企业报送的规划资质以及企业人员相关信息。

3、各省内规划企业。填报本单位基本信息及规划资质信息,可以报送信息、规划资质申报、会议报名等。

4、各省内设计企业。填报本单位基本信息及设计资质信息,可以报送信息、城乡规划电子章申请等。

5、各省外规划企业。填报本单位基本信息及设计资质信息,可以报送信息、城乡规划电子章申请等。

6、各省外设计企业。填报本单位基本信息及设计资质信息,可以报送信息、城乡规划电子章申请等。

4、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系统应易于维护、安装;

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系统应适应未来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能方便得进行功能扩展,以建立完善的信息集成管理体系。

1、b/s架构的全称为browser/server,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rowser指的是web浏览器,极少数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browser客户端,webapp服务器端和db端构成所谓的三层架构。b/s架构的系统无须特别安装,只有web浏览器即可。

2、b/s架构中,显示逻辑交给了web浏览器,事务处理逻辑在放在了webapp上,这样就避免了庞大的胖客户端,减少了客户端的压力。因为客户端包含的逻辑很少,因此也被成为瘦客户端。

3、对于核心数据库来说,选择一个合适的数据库系统对我们的系统运行是很重要的,选择数据库的关键因素是要考虑预计会有多少人同时访问数据库;正常工作时间的级别;用来访问数据库的应用程序的类型;运行数据库的服务器的硬件和操作系统类型;以及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目前市场上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数据库产品有ibm db2 、mysql系列、大型数据库oracle系列。所有这些产品都基于sql语言。同时,它们还拥有精密复杂的安全控制以适应不同的商业需要。考虑到价格因素、易用性,我们使用oracle 11g作为系统后台数据库系统。

城乡一体化实践调研报告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议篇九

这个暑假对我来说非常漫长,我没有和别的同学一样去打暑假工,我回到了我的家乡xx省永州市零陵区。上大学整整一年了,学习旅游方面的知识也一年了,我记得我们老师说过,学这门专业的人不管看什么事物都要学会以旅游者的眼光去看待,所以这个暑假我想用一个旅游者的眼光去好好观察一下我的家乡!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产业,我国是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其他的省份我不熟悉,但是这一年的学习中,对于湖南省的主要景区景点多少是有一点认识的。但是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我的家乡不被大家所认识?我也希望有一天向别人提起我的家乡湖南永州时别人会马上想起一些代表性的事物,比如提到张家界别人马上就会说“那里可是风景胜地呀!”;提到岳阳人们会想到岳阳楼;提到长沙人们会谈起岳麓山,马王堆。可是提到永州或者零陵,大部分人都说不太清楚。对此我很难过,难道永州真的没有可以被很好利用的旅游资源吗?当然不是。不信我们可以一起去看看。

永州市位于湖南南部,五岭山脉北麓,是全国唯一与广东、 广西两省相毗邻的地区。全市面积2.24万平方公里, 居全省第二位。是我国瑶族的主要聚居地和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我的家住永州市零陵区,对于零陵我是非常的熟悉的,暑假的时候零陵的每个比较著名的地方我都亲自游览了一遍。所以我想好好的调查一下我家乡——零陵的旅游资源现状。

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这里所说的零陵,实际上就是舜陵,或者说是舜陵的别称或美称。把舜陵称为零陵,源于娥皇、女英千里寻夫的动人故事。舜帝南巡死于九疑后,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千里迢迢从中原来到九疑,想要找到舜帝的陵墓。她们一路寻找,一路伤心落泪,直到泪尽泣血。泪血洒到竹子上,留下泪斑,使竹子成为泪竹,又称为斑竹。毛泽东的诗句“斑竹一枝千滴泪”,用的就是这一典故。但是,娥皇、女英最终没有找到舜帝的陵墓,在返回中原的途中,双双投水自尽于洞庭湖。为了纪念娥皇、女英的多情,人们将舜陵改称为零陵。在这里,零陵的“零”字,是“涕零”即落泪、掉眼泪的意思。这么美丽动人的典故让我对“零陵”一词有了更深的感触。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经感叹道“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这句不朽的名句可谓是对零陵最好的赞美了。

零陵境内现有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城区风景名胜30多处,被列为我省十旅游区之一。零陵曾孕育了书法“草圣”怀素,文学家柳宗元,军事家蒋婉、黄盖,哲学家李达等杰出人物,历代名家欧阳修、陆游、元结、黄庭坚、何绍基等也在此留下许多墨宝。柳宗元的“永州八记”遗址闻名遐迩,宋迪一幅“潇湘夜雨”扬名天下。风物宜人的历史八景便是位于今永州市零陵区内的蘋洲春涨、朝阳旭日、山寺晚钟、绿天蕉影、恩院风荷、回龙夕照、愚溪眺雪、香零烟雨。

柳子庙在零陵区潇水西岸的柳子街。公元82019年,永州人们为纪念唐代进步政治家、思想家和著名文学家、永州司马柳宗元而建。柳子庙的建筑非常古典,进柳子庙要经过一条非常古老的青石小道,现在那边还住着许多户人家。那里的房屋还保留着以前的建筑风格。永州八景的“愚溪眺雪”指的就是位于柳子街的愚溪桥,柳子街后有一条小溪,水流淙淙,汇入潇水,原名冉溪。因姓冉的人家住在这而得名,公元82019年,柳宗元迁居于此,改名为愚溪。溪水和潇水的汇合口有一座两拱的石桥,名愚溪桥。“蘋洲春涨”指的就是蘋洲岛,每逢春夏水涨,立于岛上石矶,举目四望,黄叶古渡,迥龙宝塔,江天风月,远浦归帆,渔舟唱晚,画诗情,尽入眼底。岛如随水沉浮一叶扁舟,风韵万般。著名的“潇湘夜雨图”所绘之处也是这里的美丽风光。永州八景中我最熟悉的就是“恩院风荷”了,因为这一处景点就在我所读高中的校园里,这是清朝的一座寺院,佛殿前有一口池,名叫“碧云池”池呈“中”字形。池中种有荷花,亭亭玉立,夏日,荷花开放时,香气扑鼻,令人神清气爽。记得以前课余时间我们经常坐在碧云池的旁边休息,看书。现在想起来那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永州八景中还有一处我们常去的地方就是“朝阳旭日”——朝阳岩了!这里岩石峭拔雄浑,岩洞幽邃深旷,怪异多姿.每当旭日东升,红霞映照亭阁,雾霭笼罩苍林,飞舟南下,激流飞湍,景色变幻,绚丽旖旎,所以有“朝阳旭日”之称。据说,唐朝诗人元结任道州刺史时,系舟岩下,见岩石东向,洞口东开,遂命朝阳岩,并作诗赞其胜:“朝阳岩下湘水深,朝阳洞口寒泉清,零陵独有先贤传,水石为娱安可羡,长歌一曲留相劝。”朝阳风光,从此闻名。永州八景就不一一表述了。近几年零陵比较出风头的就是——周家大院了。周家大院位于零陵区何仙观镇境内,是一座古民居群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开发前景,自2019年来国家,省级旅游,文物部门多次来这里考察,2019年被湖南省列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暑假期间经过我同学的带领我来到周家大院,当我看到那里的古建筑时我很激动,比之前去凤凰看古城时更激动。凤凰是一座古城,而周家大院却是一座令人叹为观止的“豪宅”!虽然大院已有一些破损,但是它的风韵依然存在。周家大院的前面是一片稻田,当时正值收割时期,看到农民伯伯忙碌的身影,我觉得很亲切,淡淡稻花香掺和着泥土的芬芳,增添了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家乡的美景有很多很多,人们都说“最美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乡!”我觉得这话说得很对,因为家乡的每一山每一水都充斥着我们的一分最珍贵的情感,这份情感是最美的!或许我的家乡的旅游没有发展起来,但是我对那里的一草一木的感情是不会退减的,不管我以后走到哪,看到了多美的景色,我都不会忘记自己家乡的美景。我觉得这应该也是一个旅游者必备的品质吧!我也希望自己以后能为家乡的旅游业建设出一份力。

城乡一体化实践调研报告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议篇十

;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最近,我室重点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开展调查研究,初步提出了城乡互补互动、统筹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五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改革开放20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理性思考和认识,我们认为从1998年起,随着国家粮食定购政策的逐步放开,经济结构开始进入了加速调整的时期。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主导产业、工业园区、新城开发和民营经济相继兴起,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城乡经济社会逐步走上了良性运行的道路。
  1、城乡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28.4亿元,比1998年增加13.1亿元,年均递增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了7.76亿元,比1998年增加2.03亿元,年均递增6.3%;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了7.45亿元,比1998年增加2.94亿元,年均递增10.6%;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了13.19亿元,比1998年增加8.14亿元,年均递增21.2%。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1998年的37.5:29.5:33调整到了27.4:26.2:46.4。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农业增加值在全区gdp中的比重逐年下降,这表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已取得了初步成效。2003年,全区人均gdp达到了8281元(折合1001美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为26.2%,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为51.4%,按照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霍利斯·钱纳里的判断指标衡量,目前我区正处于工业化的前期阶段,已开始进入工业化社会;全区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72.6%,人口城市化率达到了40.5%(按常住人口计算),标志着城市化的特征已初步显现。
  2、城镇开发建设步伐加快,聚集资源要素的能力显著增强。近几年来,随着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人口明显增加,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到2003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与1998年相比扩大了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了14.1万人,比1998年增加4.22万人,平均每年新增人口8440人,每年转移农村人口3000人左右。与此同时,重点小城镇的开发建设逐步兴起,6个建制镇镇区面积平均达到了1.1平方公里,集镇人口平均达到3200人。其中建成区面积最大的总寨镇达到了1.9平方公里,聚集人口最多的西洞镇达到了4631人。城市和小城镇的开发建设,不仅带动了建筑建材行业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增长,而且也带动了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特别是南郊工业园区,目前开发建设面积已达到7平方公里,入驻企业85户,2003年完成工业产值4亿元,占到了区属工业总产值的26%;清水梧桐苑工业小区,目前开发建设面积已达到2.2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4户,2003年完成工业产值7240万元,占到了清水乡镇企业总产值的81.3%。上述情况表明,我区的城镇开发建设与城乡工业发展已走上了互动融合的道路,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
  3、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具备了中级发展阶段的明显特征。近些年来,通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培育规模化生产基地,主攻招商引资兴办加工流通企业,使农业产业化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奶牛、制种、蔬菜、草畜、林果、粮食等六大支柱产业。2003年底,全区奶牛存栏达到了2.64万头,比1998年增加2.42万头,年均递增64.4%;肉牛饲养量达到了13.25万头,比1998年增加5.09万头,年均递增10.2%;肉羊饲养量达到了66.2万只,比1998年增加28.6万只,年均递增12%;鸡饲养量达到了582.3万只,比1998年增加300万只,年均递增15.6%。以洋葱和温室(棚)为主的蔬菜面积稳定在12万亩左右;粮经制种面积稳定在16万亩左右;经济林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粮食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从调查分析情况看,我区畜牧业正处于高速增长的时期,发展潜力大、后劲足,应该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点。目前依*调整种植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空间已十分有限,今后种植业发展的着力点应放在产业产品的升级换代上。全区建起各类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184户。其中,乳品加工企业4户,肉(蛋)品加工企业4户,种子加工流通企业38户,蔬菜加工流通企业28户,果品贮藏加工企业4户,粮油加工企业96户,棉花、啤酒花、牧草等加工企业10户。年加工销售各类农产品55万吨,占到了全区农产品总量的65.5%。全区发展起各类合作经济组织68个。其中在民政部门登记的22个,作用发挥比较好的有7个。总体来看,目前我区的农产品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都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的半紧密型联合体,正处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中级阶段。但中介服务组织发展相对滞后,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联接机制不完善,仍然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4、城乡社会事业持续发展,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共有中小学195所,在校学生48945人。其中农村学校176所,城市学校19所,全部实现了办学条件标准化,“普九”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部颁标准。教育资源能够满足社会就学需求,但资源布局不尽合理,优质资源向城镇集中的趋势明显。城乡文化设施基本完善,城市建起了文化中心、图书馆和博物馆。农村建成达标文化站17个,村组文化室1461个,广播电视站19个,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了59%,比1998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了58%,比1998年提高了52个百分点。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56个。其中县级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20个,医护人员1757人,医疗床位1095张。每千人拥有医生数2.2人,床位4.6张,初步形成了三级预防保健网络。但对照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衡量,上述指标中大部分都存在差距。
  5 、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在城市,重点完 成了道路交通、休闲广场、污水处理、供水供暖、绿化亮化,以及城市电网改造、住宅小区建设和工业园区的“五通一平”工程。其中,新建拓建道路78公里,城区道路总面积达到了302.3万平方米;开辟公共休闲广场9处,总面积达到了18.5万平方米;新建公共汽车站3处,公交候车亭27个,开通了10路城市公交;新建自来水厂2座,日供水能力达到了18.4万吨;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2.9万吨;建成集中供暖站93处,供热总面积达到了291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2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了5.8平方米;开发建成标准化住宅小区40个,城市人均住宅面积达到了18.4平方米。在农村,累计投资1.5亿元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投资508万元初步完成了农村公路客货运“村村通”工程,投资1300万元配套完善了六个建制镇的基础设施,投资2.03亿元完成了180项骨干水利工程,投资4350万元完成了33项生态治理项目。城乡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得到了改善。
  总结分析近五年发展的情况,我们认为,自1998年以来,随着我区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的相继起步,城乡各项改革逐步深化,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城乡交流合作日益加强。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五个统筹”的发展方针以后,在这种大背景的影响和推动下,全区上下统筹发展的意识逐步增强,城乡经济社会开始进入了相互渗透、融合发展的萌芽时期,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人口城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最近五年,全区常住人口增加2万人,增长了6.2%。城市常住人口增加2.6万人,增长了27.7%。其中,城市人口自然增长3300人,固化外来人口8700人,转移农村人口1.4万人。2003年人口城市化率达到了40.5%,比1998年提高了11.3个百分点。这表明城市聚集人口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农民追求城市生活的愿望非常强烈。
  二是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从城市工业和乡镇企业发展的情况看,随着城镇工业园区的兴起,大批企业项目突破区域限制向园区集中,以往乡镇企业与城市工业分割运行的局面被打破,城乡工业发展的关联度逐步加深。从第三产业发展的情况看,在城市批发市场为农村市场供给商品的同时,大批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从事三产,逐步使城乡商贸、服务融为一体,形成了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
  三是城乡发展互为依托的趋势日益明显。集中表现在农村主导产业为城市提供原材料,支撑着城市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农村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土地、农产品、劳动力资源,逐步拉长了城乡产业链条,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另一方面,城市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技术和人才,随着城市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向农村的逐步扩散,发达的城市文明在不断影响着农村。由此可见,城乡发展已紧紧交织在一起,互为依托的局面正在形成。
  四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趋势日益明显。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各级政府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为5008万元,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为550万元,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比为9:1;2003年投入城市基础建设的资金为2.5亿元,投入农村基础建设的资金为1.1亿元,城乡基础建设投入比为2.3:1。城乡基础建设投资的年均递增率分别为49.5%和111%。这表明,近年来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被逐步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投入力度在逐年加大,统筹建设的趋势比较明显。
  五是城市文明加快向农村扩散的趋势日益明显。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文化相互渗透,科技、信息交流日益广泛,资源共享程度逐步提高,不仅加快了城市文明的扩散和传播,也带动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农村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在逐步发生变化,农民的法制意识、健康意识、保障意识和追求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都在进一步增强。
  从以上分析可以判断,我区随着城乡产业的逐步融合,经济领域二元结构的矛盾趋缓,统筹理念开始向社会发展领域延伸,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突破的趋势初步显现。通过近些年的改革和发展,不仅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创造了条件,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城乡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1、城乡经济发展上的差距。由于受体制、机制的约束,城市、农村在资源配置和收益分配上不平等。特别在二、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城市聚集了各类城乡资源要素,并取得了较好的收益。而农村只是廉价提供土地、农产品和劳动力等基础性资源,大量的收益最终落在了城市,从而导致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特征还很明显。近五年来,全区农业增加值增长了35.4%,年均递增率只有6.3%;工业、建筑业增加值增长了65.2%,年均递增率达到了10.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了161.2%,年均递增率达到了21.2%。由此可以判断,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增长明显慢于城市。
  2、城乡居民收入上的差距。2003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达到了75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81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例由1998年的1.6:1扩大为2:1。同时,有12个乡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区平均水平,还有9%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000元。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8%,农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1.7%。虽然这些年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总体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在继续拉大,农民的生活条件远不如城市。
  3、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差距。由于资金投入上的“城市偏向”和缺乏统一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步,存在着明显的二元化现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依*政府投资,近些年建设步伐越来越快。而农村道路、交通、通讯、水利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于城市,兴办各类公益事业都需要农民出工出钱。特别在现行财政体制下,区、乡财政支出压力逐年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非常有限。尽管每年都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很难满足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4、教育、卫生事业上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区集中,大量的农村学生涌向城市,导致城市学校班额超编严重。农村校点较多,但教学条件不如城市,生源出现了逐年减少的趋势。城乡师资水平差距拉大,素质高些的教师多数不愿在农村执教。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差,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农村执业医生相对较少,技术力量薄弱,医疗卫生条件不如城市。特别是村级医疗保健设施简陋,农民就医难的现象依然存在。
  5、城乡社会保障上的差距。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逐步得到落实。2003年,城市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的达到了10646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达到了14122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达到了10206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达到了13890人。农村社会保障基本不落实,目前只为“五保户”提供了低保金,为部分双女户办了养老保险。除此外,农民均不享受社会保障。近几年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城郊土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化发展格局,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如果像过去那样,单向推进农村改革或城市改革,难以有效地解决当前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现阶段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统筹考虑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着眼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对市场取向的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进行整合和并轨,从体制上求创新、机制上求突破,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内容在于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是要通过统筹规划、统筹政策、统筹产业、统筹资源等,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使城市与农村成为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同步发展的统一体,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共同繁荣、共同富裕。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目前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调查情况显示,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问题,部分干部群众思想上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推进城乡一体化不是简单的让农民进城,而是要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农村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和农民生活向城市看齐;推进城乡一体化不是变相的“劫富济贫”,不能以减缓城市发展速度、降低城市发展层次为代价,关键在于改善城乡关系,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个模式发展,而是要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走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要准确把握和认识城乡一体化的本质内涵,必须走出上述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二是发展规划不统筹。集中表现在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上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尚未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指标体系,部门之间、乡镇之间协调性差,缺乏必要的规划控制手段;城市、小城镇和康居工程缺乏统一规划,重视单项工作的年终进度,不重视社会投资的整体效益,指导工作上缺乏依据,落实工作上缺乏连续性。由于整体规划不健全,一些具体的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难配套。如小城镇建设、康居工程、旅游开发等都没有总体规划,目前还停留在探索实施的阶段。
  三是政策体系不完善。突出表现在支持小城建设和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筹资渠道窄,乡镇拿不起,银行贷不到,土地收益用不上,民间投资进不来;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的政策不完善,特别是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除国家投资以外,基本由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负担,筹资渠道越来越窄。
  四是体制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公共财政体制、城乡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土地流转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
  五是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不协调。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工业化既是城市化、产业化的前奏,也是动力源。而从我区的实际看,近五年增幅最大的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中,建筑业年均递增率为21.6%,工业年均递增率为4.8%,工业增长速度相对较慢。相反,由于大规模的投资拉动,城市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这说明,我区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业化的基础之上,而主要是*第三产业推动和规模投资拉动的。城市具备了承载人口的能力,但工业不具备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使城市聚集资源要素的能力受到了限制。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目标和原则
  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着眼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布局,统筹城乡政策体系,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科技向产业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实施“五大战略”为重点,主攻“一城四镇、一带双沿”(即:中心城市、四个小城镇、城郊、沿路、沿山经济),做强工业增长极,培植城郊经济带,壮大农村产业群,努力实现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口与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是: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到2015年,全区gdp达到80亿元,年均递增9%,人均gdp达到16000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7亿元,年均递增13%,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到21:38:41;全区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年均递增10%。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区人口城市化率上升到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城市、农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30%和35%左右;电话入户率达到90%以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根本改善,城乡差距明显缩小,人民普遍过上富足的生活。
  ——社会公益事业配套完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体系健全,农村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上;文化设施比较完善,农村文化事业长足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90%以上的农村人口参加社会统筹保障;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健全,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3人。
  ——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普遍加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全面落实,社会秩序良好,群众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更加协调,社会步入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和谐优化,生活蒸蒸日上的良性发展之路,提前五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坚持以下五条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充分考虑区域长远发展与品位档次的提升,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设计,科学制定完整的规划体系。要明确分区功能和产业发展重点,合理布局,凸现地方经济特色。
  2、坚持因地制宜,梯次推进的原则。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从乡村经济条件、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出发,分区域、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做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
  3、坚持以人为本、生态环保的原则。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摆在第一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立足当前,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
  4、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既要明确政府职责,注重发挥好政府在城乡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引导推动作用,又要坚持按市场机制运作,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放开一切可以放开的领域,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模式,运作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走经营资本、经营资源的路子。
  5、坚持城乡统筹、互补互动的原则。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着眼于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工业化、城市化、产业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能顾此失彼。既要不断增强城镇聚集资源要素的能力,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构筑更高的发展平台,又要增强农村产业发展的实力,引导科技向产业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逐步形成城乡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五大战略的实施:
  1、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城乡工业化进程。以园区建设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扩大工业总量,调整优化结构,培植工业支柱,争创名优品牌,提高经济效益,做强城镇工业增长极,拉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到2015年,全区工业增加值达到17亿元,年均递增13%;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1.3%,提高6.7个百分点。一是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构筑招商引资平台。在坚持抓好南郊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同时,加快实施西郊工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园区道路、水电、通讯、绿化等“五通一平”工程,基本满足企业项目入驻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尽快形成封闭管理、独立运行的管理服务机制,从入驻手续、项目审批、企业融资、工商税务、权益保障等方面,为入驻客商提供全程化服务,真正把工业园区建成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平台。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清水、总寨等乡镇工业小区建设规划,多渠道筹资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狠抓项目建设,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坚持大小并举,内外结合,城乡配套的原则,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聚集效应,举全区之力,千方百计招商引资上项目。既要抢抓机遇,争取国家、省市和外商投资,集中精力发展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又要立足资源优势,突出重点产业,引导和鼓励城乡民间投资,发展中小企业项目,培植工业发展的后续梯队,谋求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力争到2015年,工业经济中园区工业所占比重达到80%以上。三是调整优化结构,培植工业发展支柱。调整的方向是向高新技术看齐,调整的目标是加快产业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调整的重点是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制药、新型建材和名优家具。逐步拉长加工产业链,形成工业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培植一批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四是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进一步规范公司制改造。要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探索实践,建立出资人制度。逐步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各司其职、相互激励、相互制衡的管理机制,切实加强企业成本资金、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管理,提高企业运行质量。
  2、实施产业富民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按照“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的模式,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加工企业为龙头,机制创新为重点,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壮大农村优势产业群。在逐步改造提升粮食、林果等传统产业的同时,沿路乡镇主攻奶牛、蔬菜和高效制种,沿山乡镇主攻肉牛、肉羊和优质牧草,推动战略性主导产业规模化扩张,发展集约化经营,培育名品、精品,提高生产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发肉鸡、菌菇和特色水产养殖,培育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二是做强加工龙头企业。坚持“扶强、扶优、扶大”的原则,抓好现有龙头企业发展。特别要支持那些经营机制好、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辐射面广,与农户关系密切的龙头企业,集中精力做大做强。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发果蔬饮品、畜禽产品加工,向农畜产品加工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三是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要引导龙头企业、大户能人、乡村组织和涉农服务单位兴办各类服务实体,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与此同时,要引导一些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以入股或租赁的方式固化原料生产基地,把农民的土地纳入企业集中经营管理,建立企业、农户之间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逐步形成紧密型利益联合体。通过创新完善运作机制,促进土地向业主集中,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程度。
  3、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按照《酒泉市加快城市化发展纲要》的精神和要求,全力配合实施城区道路交通、供水排污、垃圾处理、热电联供、文体设施、绿化亮化等十大工程,不断加强街道、社区建设,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与中心城市配套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准确定位,突出特色,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结合我区的实际来看,开发建设小城镇必须要突出重点、择优发展。综合分析六个建制镇发展的基础条件、人口资源状况和区位优势,我们认为,目前清水、总寨和西洞已初步建起了工业小区,为小城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均地处312国道沿线,区位优势明显。尤其是西洞镇,大部分处于城市规划控制区以内,具备优先发展的条件,应该体现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与城市配套发展;金佛寺镇人口相对较多,在沿山区域具有区位优势,对周边乡镇辐射带动能力相对较强;上坝镇虽然人口较多,但距离总寨镇很近,工业基础薄弱,应与总寨镇联合发展;三墩镇基础条件相对薄弱,而且随着酒航路的开通,区位优势被逐步弱化,辐射半径较小。因此,建议优先发展清水、总寨、西洞、金佛寺四个小城镇。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科学制定小城镇发展规划。要结合当地和周边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特色、区域特点等,准确定位小城镇发展方向,尽快修编小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和建设详规,用于指导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保持建设的连续性。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在政府投资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和利用镇区资源,积极建立以民间投资、招商引资为主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实施道路、水电、供暖、环卫和工业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改善基础条件,增强集聚生产要素和经济要素的能力。三是积极培育小城镇的支柱产业。高度重视小城镇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发展,把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紧密结合,加快发展工业小区和第三产业,走好强工促农、兴商建镇的路子,聚集生产要素,繁荣镇区经济,增强小城镇自我发展的能力。力争到2015年,把四个小城镇建设成设施完善、功能配套、主业突出,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次区域中心,人口分别达到6000人以上。
  4、实施城郊开发战略,培育发展城郊经济带。城郊开发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从现状看,我区城郊资源的开发利用很不充分,一方面,表现在城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集中辐射在城郊,但利用效率不高,没有完全起到推动城郊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在城郊大量的果园、水域、湿地、生态风光和闲滩空地等开发层次不高,利用不充分。实施城郊开发战略,就是要充分发挥城郊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对运行效率低下、甚至闲置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利用,使城郊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终达到致富农民的目的。今后一个时期,城郊开发建设要突出走好三条路子:一是借城开发的路子。充分利用城市的技术、信息、市场和人才,开发科技附加值高的产业和产品,在做强园区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高产奶牛、无公害蔬菜、小商品生产和面向城市的服务项目,逐步把城郊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二是借路辟景的路子。充分利用酒航路、酒嘉路、酒金路和312国道交通便利、人流集中的条件,开发建设休闲旅游景点,带动城郊旅游业发展。一方面以汉唐博物馆、法幢寺、北郊公园、植物园、西汉胜迹园和“天外天”太空城为重点,对环城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集中整合、综合利用,形成规模宏大、档次较高的核心旅游景区。另一方面,以海马泉的开发建设为龙头,利用周边水域开发休闲旅游景点,逐步形成功能配套的湿地保护景区;以清水河沿岸开发为重点,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民俗风情游览景点,形成生态风光旅游景区。三是借景生财的路子。在抓好主景区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政策和机制,吸引更多的民间投资参与城郊旅游开发,利用一些闲散的果园、水域等兴办农家乐园。鼓励农民依托旅游景区(点)发展餐饮、娱乐项目,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和外来人口到农村度假、休闲、消费,繁荣城郊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时,要统筹考虑景区(点)开发与农户小康住宅建设的问题,可以在景区(点)内适量布局一些高标准小康住宅,以缓解城郊用地的矛盾,推动农村康居工程建设。
  5、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把科技进步和提高人口素质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一是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工业方面,要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为示范点,围绕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狠抓科技攻关和新产品开发,广泛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促进产品更新换代,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农业方面,重点围绕农业增效和特色农产品开发,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引进推广良种繁育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节水农业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稳定现有农技推广机构的基础上,按照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要求,促进一般性技术推广工作和经营性服务项目逐步走向市场。支持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和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以多种形式开展联合协作,建立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新机制,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三是着力培养人才。在认真抓好基础教育、成人教育的同时,突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素质教育,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和引进人才。尤其要加强企业职工和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高一线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四是加快信息化进程。积极推进科技信息化,大力实施政府、企业、学校和居民上网工程,整合城乡信息资源,努力建立统一兼容、资源共享、高效实用的区乡村信息网络平台,让先进的科学技术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科技转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五、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1、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着眼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强规划的基础性研究,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从目前我区各项规划的制定情况来看,我们认为,近期应结合酒泉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尽快编制《全面小康建设规划》、《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农村康居工程建设规划》。为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建议《全面小康建设规划》由相关部门负责编制,其它三个规划由政府出面,聘请专家或委托资质较高的单位编制,为各乡镇研究制定各自的详细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提供依据。应进一步加强规划制定和实施的依法监督和统一管理,建立严格的违犯规划责任追究制度,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相对稳定性,做到一部规划管到头,一张蓝图建到底。
  2、健全完善政策体系。一是完善支持小城镇发展的政策。在坚持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规范培育二级市场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土地一级市场供给主体多元化的机制。在坚决执行国家土地法规、审批程序和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允许小城镇规划区内集体的土地,以入股、出租等形式直接进入土地市场,参与小城镇的开发建设;对小城镇在镇区改造过程中,通过土地整理等方式形成的富余地,允许直接进入土地市场;对小城镇的企业用地,可以通过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土地置换、分期缴纳出让金的方式合理解决,也可以采取农户入股或企业租赁的方式解决;小城镇建设用地的有偿使用收益全部留给镇级财政,统一用于小城镇的开发建设。探索建立小城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打破行业、区域和所有制界限,采取股份制、租赁制、合资经营等多种方式,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兴建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实行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逐步把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允许公平竞争,拓宽融资渠道,实现建设投资多元化。二是完善支持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重点是对工业园区实行封闭管理,杜绝外部干扰;园区内资源基本由工业园区垄断经营,土地收益要适当给园区留一部分;园区上缴市、区的税收以2002年为基数,五年内增量部分全部留到园区,五年后增量部分按20%留到园区,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完善支持科技创新和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每年安排100万元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同时,适当安排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经费,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四是探索建立公共财政体制。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使财政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转移到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上来,把财政资金重点用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生态建设、统筹全区职业技能培训和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实行重点小城镇财政超收部分全部留给镇级财政的办法,增强各镇加强基础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3、探索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在坚持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长期稳定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着眼于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和追求土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结合我区实际,应主要采取以下七种流转方式:⑴互换。对零星分散承包地,允许农户通过调换的方式进行流转,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⑵转让。农户间通过协商,可直接转让全部或部分土地经营权;⑶转包。有其它经营门路或有特长,不愿种地但又不愿放弃土地承包权的农户,可通过协商将土地经营权在一段时间内转给他人;⑷出租。农户通过签定经济合同,在一段时间内可将土地租赁给本地农户或外地经营者,以提高承包土地的经济效益;⑸入股。农户可将土地经营权折价入股,与集体或个人、或企业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股份合作制,结成经营联合体;⑹招标承包。对农户自愿流转的土地,村集体经济组织可统一对外招标承包;⑺委托发包。对那些外出打工或人少地多的农户,可委托村委会将土地转包给其他农户。实践当中,还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探索新的流转方式,争取在土地流转机制上有新的突破。
  4、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适应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放活政策,简化手续,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取消现行以农业和非农业性质划分户口的户籍管理制度,推行以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居民户口”的城乡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让农民享有自由进城和自由迁徙的权力。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在城镇落户,落户后在一定时期内计划生育政策不变。为使这项改革稳步推进,建议先将城市和“城中村”居民,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逐步向农村推进。建议由公安局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力争用五年时间,完成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的工作。
  5、深化城乡管理体制改革。积极适应建立新型城市管理体制的要求,以强化街道管理、发展社区服务为主题,进一步创新机制,完善设施,拓宽服务领域,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要,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对纳入城镇规划区内的村组,逐步“撤村建居”,促其向社区管理模式转变。继续深化乡村管理体制改革,着眼于集中资源、组团开发、形成发展“拳头”,积极稳妥地推进撤乡并镇、合村并组,逐步实现由行政区划向经济区划的转变。
  6、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调整教育布局,优化资源结构,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全面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大力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健全以乡镇卫生院为主的乡村卫生服务网络。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医疗卫生保障措施,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基本医疗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配套完善设施,巩固文化阵地,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扩散。通过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7、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是突破体制界限,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劳动力市场。积极探索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逐步把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城市向农村延伸,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促进农民由土地实物保障向社会统筹保障转变,力争到2015年建起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形成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同步提高的新机制。
  8、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水利、能源、交通、通讯设施和康居工程建设。逐年实施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完善供水、防洪和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搞好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保护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完善城乡道路、广播电视和通讯网络,增强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着力推进农村康居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05年全面完成农村客货运“村村通”工程,2008年实现区乡道路等级化,2010年电话普及率达到95%以上,到2015年,农村节水控灌面积达到90%以上,农户住宅全面达到小康标准。
  9、大力改善生态环境。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切实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在城区围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目标,重点抓好环城绿化带建设和新、老城区公园、景点、道路绿化;在农村要突出抓好农田防护林、风沙口治理、绿色通道建设等重点工程。力争到2015年,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以上。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污染防治监控管理体系,加大对各类污染源的治理力度,逐步形成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态势,提高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册人教版(6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

    2023年电子市场调查报告(3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

    2023年幼儿园采摘活动方案策划 幼儿园采摘活动方案(8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方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方案呢?以下就是小编给大

    最新春节应急预案方案(八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起诉状(11篇)

    随着人们对法律的了解日益加深,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减少和防止发生争议的重要措施。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合同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合同优秀

    物流管理专业自荐信800字(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小学家长寄语简短(13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

    商业合作协议书简单版(14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2023年销售类年终工作总结 销售年终工作总结工作概述(5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

    最新药店店长工作计划与安排 药店店长工作计划简短(15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那关于计划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计划又该怎么写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计划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