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乡村的读书小报 读书的名言或谚语(汇总13篇)

时间:2024-11-25 作者:JQ文豪

乡村的读书小报篇一

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读书名言谚语,欢迎阅读收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懒人嘴里明天多。

2. 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

3. 熟读游泳学,不如下大河。

4. 人在山外觉山小,人进山中知山深。

5. 万事莫如亲下手。

6. 荆条编小篮,看着容易做着难。

7. 不见不识,不做不会。

8.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9. 思索,就是跟自己争论。(西班牙谚语)

10. 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南斯拉夫谚语)

11. 知识无底,学海无涯。

12. 注意力是智慧的门户。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13.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14. 没有艰苦的学习,就没有最简单的发明。(南斯拉夫谚语)

15. 谁游乐无度,谁没空学习。(法国谚语)

1. 谁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亚美尼亚谚语)

2. 知识好像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丹麦谚语)

3. 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尼泊尔谚语)

4. 不爬崎岖的高山,不知大地的平坦。

5. 见识,见识,不见不识。

6. 天平是轻重的衡量器,实践是是非的试金石。

7. 发一回水,澄一次泥;经一回事,长一回智。

8. 有钱难买经验多。

9. 有知识不会运用,如同耕耘而不播种。

10. 闭眼怎看三春井,出水才看两腿泥。

11.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12. 听不如看,看不如干。

13. 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

14. 经常出门的孩子,比父母知道的多。——王佳凤

15. 读千赋者善赋,观千剑者晓剑。

16. 站在森林外边,就不能完全了解森林。

17. 欲知对岸事,就要渡过河。

18. 舞剑是一回事,作战是另一回事。(朝鲜谚语)

19. 打铁才能成为铁匠。(法国谚语)

20.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1.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2. 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23. 苦读者成才、苦学者成名。——世界艺术家协会主席:《吴国化名言》。

24. 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25.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的人学十算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26. 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27.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28. 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

29. 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30. 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1.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多练多乖,不练就呆。

32. 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33. 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

34. 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先学爬,然后学走。

35. 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百艺通,不如一艺精。

36. 同时赶两只兔,一只也捉不到。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过来当师傅。

37.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

38. 搓绳不能松劲,前进不能停顿。瞄准还不是射中,起跑还不算到达。

39. 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

40. 聪明的樵夫,应该是既善于砍柴,也善于磨刀的。

41. 不愿看的人,比瞎子还瞎;不愿听的人,比聋子还聋。(法国谚语)

42. 学者的一天,比不学无术的人的一生还有价值。(阿拉伯谚语)

43. 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44. 读书如果不与实际结合,知识不过是天空的浮云。——夏君艺

45. 聪明人听到一次,思考十次;看到一次,实践十次。——谢想云

46. 说大话的人像爆竹,响一声就完了。鉴唯明,始能照物;衡唯平,始能权物。

47. 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读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读。(培根)

乡村的读书小报篇二

1)不怕走得慢.就怕路上站。

2)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3)火到猪头烂.功到自然成。

4)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

5)寒门出才子,高山出俊鸟。

6)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7)走不尽的路,读不完的.书。

8)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9)念书不用功.等于白搭工。

10)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11)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12)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13)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4)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1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6)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17)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18)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19)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2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23)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4)读一书,增一智。

25)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26)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27)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乡村的读书小报篇三

a.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

b.读书对于智慧,就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c.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

d.光阴给人经验,读书给人知识。

e.读书全靠自用功,先生不过引路人。

f.幼小读书要琢磨,休怪老师批评多,生铁百炼才成钢,宝剑再快也要磨。

乡村的读书小报篇四

话说有一天,诸葛亮到东吴作客,为孙权设计了一尊报恩寺塔。其实,这是诸葛亮先生要掂掂东吴的份量,看看东吴有没有能人造塔。那宝塔要求可高啦,单是顶上的铜葫芦,就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孙权被难住了,急得面黄肌瘦。后来寻到了冶匠,但缺少做铜葫芦模型的人,便在城门上贴起招贤榜。时隔一月,仍然没有一点儿下文。诸葛亮每天在招贤榜下踱方步,高兴得直摇鹅毛扇子。那城门口有三个摆摊子的皮匠,他们面目丑陋,又目不识丁,大家都称他们是丑皮匠。他们听说诸葛亮在寻东吴人的开心,心里不服气,便凑在一起商议。他们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终于用剪鞋样的办法,剪出个葫芦的样子。然后,再用牛皮开料,硬是一锥子、一锥子地缝成一个大葫芦的模型。在浇铜水时,先将皮葫芦埋在砂里。这一着,果然一举成功。诸葛亮得到铜葫芦浇好的消息,立即向孙权告辞,从此再也不敢小看东吴了。“三个丑皮匠,胜过诸葛亮”的故事,就这样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谚浯。

乡村的读书小报篇五

第一个:关于“狗屁不通”的故事!

关于狗屁不通这个词语的背后故事,我相信很多看官都不知道,狗屁不通,他的原本词义是狗皮不通,说的其实是狗的一个特征,我们知道狗它是没有汗腺的,所以夏天的时候他只能借助自己的舌头来散发自己身上产生的热量,所以我们在夏天的时候,经常都可以看见一些狗耷拉着舌头,所以古人也正是借用了狗的这一特点,创造出了狗皮不同这个词语,后来就是因为这个“皮”和“屁”是谐音,后来人们就用这句话,来形容那些文理不通的诗文或者不明事理的人,就以“屁”来贬低之,换成“屁”之后,这个词语就更加的有冲击力,所以后来这个“狗皮不同通”逐渐就演变成了“狗屁不通”。是不是没有想到呢?!

第二个:关于“无奸不商”的故事!

无奸不商,想必大家对于这个词语也是非常熟悉的,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无奸不商”在以前的原意是“无尖不商”这个“尖”来自于古代用于度量的斗,因为在古代的时候,米商在卖米给大家的时候,除了要将这个斗装满外,他还需要多舀上一些,然后让这个斗冒出一个尖儿,意思就是用这个尖儿来告诉大家,他是最划算的,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如果商人不能做到敦厚,那么这个商人就会被大家认为是一个不够资格的商人,所以就有了无“尖”不成商,但是到了近代,因为有些人的道德素质的下降,所以无“尖”不商就演变成了无奸不商,再后来就直接演变成了奸商,现在大家知道这个词语的背后故事了吧?!

第三个:关于“无毒不丈夫”的故事!

无毒不丈夫,大家估计在生活中并不怎么用,但是在很多电视剧里面,特别是反派都会用到这句话,其实这句谚语还有一个前句,叫做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话本身并不是这样的,他的原意是无度不丈夫,这个度也就是度量的意思,这个度量就是说一个人作为君子或者是丈夫,都必须要有非常好的度量,也就是胸怀,一个人如果没有广阔的胸怀,那么就真的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所以这句话的原意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知的这样,但是从这个度“度”到“毒”其实就是一些小人用来自我安慰的方法,但是现在依然这么流行,其实还是挺让人感叹唏嘘的!

第四个:关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故事!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是一句非常非常自私的话,不过现在这样的理解,只是对她的一种误解,我们现在说的这个人不为“己”读的是第二声,但其实在古代的时候,这个“己”应该是念第四声,也就是“为己”第二声代表的是作为的意思,第四声代表的是为了自己的意思,有非常强烈的自私嫌疑!所以“为己”就是做真实的自己,这句话的原因是人生于天地间,其性本善,最真实的自己,就是那个充满灵性的自己,这个是大自然的规律,如果人不能活出人本性的样子,那么就是与天地相悖,也就是违背了自然的基本规律当然是要“天诛地灭”的!这句话的原意其实也是在教授大家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逐渐的演变成了现在这个自私的词语!

第五个:关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故事!

这个词语在我们平时用的时候都会带着一丝无奈的感觉,面对别人的提完感觉很难受一样!但这样的精神是非常好的打破砂锅问到底现在的意思是追根究底的意思,也就是一个事情必须要追究到底,不把这个事情搞清楚就不罢休,但其实这句话的原句应该是“打破砂锅璺到底”这个“璺”是纹路的意思,我们知道砂锅如果你打破之后,它就会出现一些裂缝,这个裂缝就是“璺”的意思,只不过后来这个“璺”和“问”是谐音,所以就变为了:打破砂锅问到底!

乡村的读书小报篇六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

5)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7)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

9)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1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2)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13)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王充

14)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郑玄

15)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钱三强

乡村的读书小报篇七

楚霸王项羽被汉军围困,好容易杀出重围。他清点了一下残兵仅剩下二十八骑,项羽气得钢须倒竖,吼声如雷:“我项羽起兵八年屡战屡胜,今日岂能败北!”他吼叫着又重新杀了回去。项羽虎势雄威,一气之下又杀了一名汉都督,一员汉将。项羽杀红了眼还要往前冲,那边韩信却击鼓收兵了。这一边项羽的手下也围了过来劝他暂歇。

老汉见了又说:“将军乃天下豪杰,不会不付钱,强取猪头而食吧?”

老汉一句话,真正刺痛了项羽的心,想自己曾坐镇天下,世上万物,应有尽有,想不到如今一败至此,今天因为掏不出一个钱,被这位渡口老汉奚落!他恨哪!他大吼一声正要取剑,那老汉却笑着大声说:“你今天要是杀了我这个手无寸铁的老汉,还能算得上天下的英雄吗?”项羽听了没有再抽剑,而是大步走出草棚,面对乌江哈哈大笑。这笑声凄惨悲凉,连乌江水都停留不前了。忽然,项羽手起剑落,英雄的鲜血洒向乌江!

项羽倒下了,随行人一拥而上,刚想收尸,忽听得草棚内老汉大声喝道:“项羽已死,你等还不快降!”

原来这卖猪头的老汉是韩信所扮,他刚才收兵不追穷寇,特赶到江边来羞辱项羽,用一个铜钿逼死了一位争雄呈强的好汉。

“一个铜钿逼死英雄汉”这句俗语,也就在大江南北流传开了。

乡村的读书小报篇八

以下几则读书名言是大学网为你精心准备,敬请关注!

a.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

b.读书对于智慧,就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c.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

d.光阴给人经验,读书给人知识。

e.读书全靠自用功,先生不过引路人。

f.幼小读书要琢磨,休怪老师批评多,生铁百炼才成钢,宝剑再快也要磨。

继续点击——不错的读书名言谚语精彩读书名言

乡村的读书小报篇九

山上有座小庙,庙里有个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经,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不久,来了个高个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这样总算还有水喝。后来,又来了个胖和尚。从此谁也不挑水,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打翻烛台,燃起大火,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水自然就更多了。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是一段寓言,其寓意是:办一件事,如果没制度作保证,责任不落实,人多反而办不成事.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喝?因为三个和尚属同一种心态,同一种思想境界,都不想出力,想依赖别人,在取水的问题上互相推诿.结果谁也不去取水,以致大家都没水喝。

乡村的读书小报篇十

上梁不正下梁歪

宋朝的时候,有个叫陈州的地方,这里连着三年都没有下过雨了,地里的庄稼都枯死了,老百姓没有粮食吃,到处流浪乞讨.朝廷知道后,便派刘衙内的儿子刘得中和女婿杨金吾到陈州发放粮食,救济灾民.临走时.刘衙内悄悄地对他们俩个说:“你们两个去陈州发放粮食救灾,这可是个发财的好机会呀!你们到那里这后,就把米价抬高,由五两一石改成十两一石,然后再往米里面和一些泥土和糠秕,这样我们就可以借这个机会大赚一笔啦!”两人听了,会意地点点头,然后便离去了.到了陈州后,刘得中和杨金吾两人便按父亲说的那样,把米价改成了十两一石,往米里面掺了很多土和糠秕,还在称上面做了手脚,短斤少两.老百姓看到买来的米不仅价格高不够斤数,而且里面还有很多泥土和糠秕,心里非常气愤,于是便联合起来,到官府那里告状,谁知这件事情传到了包拯的耳朵里,包拯是当时有名的铁面无私,公正执法的官员,他知道后,亲自到陈州了解情况,调查清楚之后,便马上把刘得中、杨金吾抓了起来,按照法律判处了死刑.

凡事学大丈

孟母三迁

孟子三岁丧父,由其母亲抚养成人。小时候住山东邹县城北二十五里的马鞍山下,村名叫范村,村不远有一片墓地,出殡的人群常从孟子家门口经过,於是孟子就模仿送殡的人,孟母看见了,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把家搬到城国北部的`庙户营。可是这裏街上相当繁华,东部住一个杀猪屠户,孟子就学屠户的样子,整天嬉戏。孟母感到这裏也不宜培养孩子,便又移居於「学宫之院」,即县城南门外子思书院旁。从此,孟子被琅琅的读书声所吸引,孟母甚喜,就把孟子送进了这所学宫读书,他勤奋读书,终成大儒。

嫦娥的故事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风叩橄榄

乘风叩橄榄“乘风叩橄榄”,是流传于潮汕各地的俗语,也是潮汕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实事。作为俗语,它嘲弄那些乘机捞一把的不良现象或趁火打劫的不法行为。作为史实,它曾发生于盛产橄榄的地方。“乘风”的“风”,指的是台风。“叩橄榄”则是偷盗的行为。橄榄,是潮汕的土特产。潮汕橄榄品种繁多,驰名海内外的名优橄榄,有潮澄饶交界一带的乌种橄榄、潮阳金玉芦塘的三棱橄榄和揭西凤湖橄榄等经典谚语故事大全经典谚语故事大全。由于橄榄用途广,价值高,历来果农喜欢种植它,“鼠贼仔”也蓄意偷窃它。澄海隆都南溪村有民谣:“南溪阿妈多,无好仔弟担阿妈去卖。”橄榄与“阿妈”音近似,“阿妈”即橄榄。而担阿妈去卖的仔弟,自然不是好仔弟。“无好仔弟”指的处那些愉“叩橄榄”的“鼠贼仔”。当地人说,收获橄榄从来都是摘取,不是“叩”。“霜降,橄榄摘落瓮。”这农谚指明两点:一说收获橄榄季节是霜降;二说收获橄榄的方法是摘。摘取橄榄还要有相当的技术。一般是用1条竹藤制成的软性长梯,每梯格约1米,最长的梯有18格,即18米。操作人把梯倚于树冠边,顺梯爬上去后,用脚夹住梯格,手抓树枝,采摘橄榄,放进身后勾篮。摘取时最怕有风,更怕大风,因风吹树枝摇,操作人有危险,同时风吹树摇橄榄掉,掉下来的橄榄易损伤,不能久藏。只有“鼠贼仔”才“乘风叩橄榄”。因为台风到来,果园无人摘橄榄,“鼠贼仔”就乘此机会,用竹竿或石头偷“叩”橄榄。这样,风刮加偷“叩”,橄榄落满地,“鼠贼仔”偷走一部分,还剩下很多,风后园主巡查也弄不清是被风吹落,还是被人偷叩。“鼠贼仔”自以为这是其得意之作。但时日久长,终被发觉。这“乘风叩橄榄”就成了广为流传的俗语。如今,人们对于那些层层加码的乱收费等不正之风,也比如为“乘风叩橄榄”。

斫断手指头

潮汕人比喻某些人做错了事之后决心改正,痛改前非或指某个人下定了决心,总是用“斫断头指头”这个俗语。

唐朝玄宗年间,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当时的名将张巡守睢阳城,浴血奋战。但寡不敌众,只好派手下大将南霁云向其它城守将讨救兵。南霁云带了三十名骑兵,奉命突围到附近的临淮关搬救兵。敌军数万人发现南霁云等的踪迹,就四面拦截,不放他过去。南霁云左右驰射,人马所到之处,好象闪电一样,倏尔明灭,使得敌军神摇目眩,不知所措。南霁云突围成功,到达淮阳时只损失两名部下,唐朝的将军们都妒忌张巡的威名,坐视其败,不愿伸出援手。临淮的守将贺兰进明,尤其如此。南霁云苦口请兵,贺兰进明只是不答应。南霁云悲愤之至,在宴会中拨出佩剑,砍断一只手指,鲜血淋漓地斥责贺兰进明自私,座中人不禁为之泪下。

睢阳城破,张巡、南霁云等被俘不屈,以身殉国。

潮阳及澄海都建有双忠公祠,以纪念张巡和许远。而南霁云“斫断手指头”的这个典故,也随之流传。但其语义已有所演变。

乡村的读书小报篇十一

从前,有位皇帝忽然心血来潮,要吃鸡角(公鸡)蛋。做寿之前三日,下道圣旨,命左班丞相去办。丞相回转家中,坐卧不宁,世上哪来公鸡生蛋。

事出无奈,只好坐而待毙,交待后事。全家人一筹莫展,只有抱头痛哭。此时,丞相的孙子进屋,见此情形,便要问个水落石出。丞相不得不真情相告。孙子听后,心生一计,对祖父说:“阿公,明天你将宰相官服借我一用,我去见驾。”丞相开始不肯,后来一想反正死到临头,就答应了孙子的要求。次日上朝,孙子穿着官服,跪在皇帝面前。

皇帝一看是小孩见驾,一查问得知是左班丞相的孙子前来交旨,便问:“你爷爷何以不来交旨?”孩子答:“祖父在家坐月底,怕超过期限,叫我替他交旨。”皇上一听发怒:“胡说,你爷爷是男人,岂能生孩子坐月底?”孩子答:“万岁息怒,鸡角会生蛋,男人自然也会生孩子!”皇帝听了,似有所悟,随口说道:“小小的孩童,宰相的腹佬,看来你也会做宰相!”孩子当即叩谢:“谢皇上隆恩!”皇帝此时才发觉自己说漏了嘴,常言道君无戏言,只好让其祖孙二人同朝为相。

从此,“皇帝爱吃鸡角蛋”这话便成了俗语。

乡村的读书小报篇十二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学问学问,不耻下问。

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心记不如笔记。

写作不怕根基浅,勤学苦练能过关。

想给别人传道,自己先得懂经。

闲时练来急时用。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功夫靠磨炼,知识凭积累。

复习是学习之母。

多学多练,多听多看。

多问不吃亏。

多思出上策。

读书需用心,一字值千金。

读书全凭自用功。

读书不知意,等于嚼树皮。

乡村的读书小报篇十三

2.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3.多读书多学习多求经验,就是前途的保障。——罗曼·罗兰(法)

4.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5.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6.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8.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9.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