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提供一个可靠的写作模板。在阅读范文范本时,不要局限于模仿,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通用22篇)篇一
1.备好课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备课时,教师既要深入钻研教材,又要深入研究学生,并深入钻研教材应把握的新知识生长点、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的深度、广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都要认真研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洞察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个性特点、心理特点等,对学生进行分层,使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与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协调,促进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2.选好模式是教学成功的根本。
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载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副产品,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目标导学——自主探究——点拨升华——变式训练——应用创新。
2.1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的目的就是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目标。首先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去全伪存真。有的教师的目标导学设计得华丽,情景创设很生动,但过于追求形式的完美,反而使真正的问题不突出,学生被导向了其他的方向,不明白这节课是要做什么。其次是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有的教师导入新课就用去了10分钟,显然这节课的效率不会高。最重要的是目标导学的问题要设计得精妙,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矛盾和冲突,急于解决这一问题,又正好是这节课探究的问题。
2.2自主探究。
2.2.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从而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2.2.2开放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才能获得充分的释放。
2.2.3群体互动,提倡合作探究。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当提倡的组织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3点拨升华。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习进一步地讨论,形成共识,形成结论。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尤其要注意纠正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偏差,找到更优化的方法。比如在教学进位加法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可能会得到6种以上的方法,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筛选出最合理的方法,避免学生今后走弯路。
2.4变式训练。
如果说“点拨升华”是抓住了概念的内涵,那么变式训练可以通过概念的外延,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变式练习可以体现知识结构的层次性,由简及难,设置一定的坡度,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去设计变式练习:
第一,把握概念内涵,扩展外延,进行概念变式。第二,把握规则的产生式,适当改变情境性变量,进行规则变式。第三,设置多样化情景,进行认知策略变式。总之,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变式方法训练,但要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本质不变,变化非本质特征,使知识在不同情景下应用,以促进迁移。
2.5应用创新。
应用创新的特征是开放性,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具体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创新思维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小小设计师,当二年级同学学习找规律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练习,让学习来设计一个手帕的图案;比如看谁的方法最独特;怎样做最简便;谁的方法多。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待我们教师用心去设计。
3.注意策略教是学成功的关键。
新课标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因此,教师要扮好引导者和配合者的角色,注意策略,师生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总是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这种差异,多设小台阶,设置有层次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先观察,自己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留有让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然后再组织他们讨论。如果学生一提出问题或教师出示思考题后,就立即组织学生讨论,有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很快便举手回答,而绝大部分反应慢的学生还未来得及深思,脑中就灌满了别人的意见。久而久之,再遇难题时,他们便会附和于人,只听别人分析讲解或干脆不思索,养成懒惰的习惯。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注意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如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例题的教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层逐步呈现解题过程,且留有不少需由学生填写内容的空格,要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自己去思考填写,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思考过程,清楚哪里是重点内容,更要让学生懂得根据提示顺序去分析、推想,掌握数学学习的思考过程。
4.结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有科学的教学模式,更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讲究教学策略,只有几者相结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柳国辉.脑学习理论及其对有效教学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08).
[2]陈积泽,夏祥川.运用有效教学思想,促进教学增效[j].金堂教育2011(04).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通用22篇)篇二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然后布置家庭作业,最后学生回家练习巩固。在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的运用下,“翻转式”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足不出户也能学到知识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不再单纯地依赖教师学习新知识,他们提前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老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以此模式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翻转课堂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根据教师提前安排好的数学学习任务,自己独立研究学习。也就是学生可以通过电子白板或小视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安排自己的数学学习。学生不必像以前那样,大家坐在教室里集体上课,紧绷神经,精神高度集中,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既担心稍不留神老师的哪句话而遗漏个知识点,又担心自己思考的速度慢而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使用翻转课堂学生就像看电影一样,自己掌握视频的节奏,没听懂得地方可以多放几遍听,实在不懂了也可以通过视频聊天向教师同学们请教。对于非常简单的知识也可以快进以节约时间。另一方面,翻转课堂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氛围,还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由于学生要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以分小组的形式共同探究,所以各小组的成员为了完成任务就会齐心协力,积极探讨。完成任务后学生会和老师及同学们分享小组之间探讨出的成果。
二、翻转后教师演绎课堂的方法。
尽管翻转后的课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但小学数学教师在演绎课堂中的角色也是不可缺少的,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善于倾听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告诉我们,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和交往中已经形成了自己个性的、独立的经验,有了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技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概念,老师没有必要为学生一一讲解,比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时,对于梯形的概念,梯形各个组成部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梯形等这些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ppt或微小的视频独立自学,然后老师通过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他们自学所得的新发现,这样既节约了课堂上大量的宝贵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适时点拨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是太强,而有些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比较强,面对新的知识点,部分学生一时难以理解。这时,老师就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帮理解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如老师可以采取合作互动的方法加以解决。在《梯形的面积》这节课中,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分成多个小组,通过每小组的团结合作,小组成员一起探讨梯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同学们不仅找出了问题的答案,而且会把所得的结论掌握的更加牢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通用22篇)篇三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考生们在备战自学考试过程中,要及时做题进行巩固,以下是百分网小编搜索整理的一份自考《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单选题专练,供参考练习,预祝考生们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1. 下列不属于数学性质特征的是(c )。
a 抽象性 b 严谨性 c 客观性 d 应用广泛性
2.下列不属于生活数学特征的是(d)。
a经验符号b非形式化c实践活动d逻辑和推理
3.“算法化”是以(a)为价值取向的。
a功利b数学素养c数学家d逻辑思维
4.以数学素养为数学教育价值取向的特征就是(a)。
a大众化 b公理化c逻辑化d算法化
6.下列不属于数学素养特征的是(a)
a 精确性 b 发展性 c 过程性 d 实践性
7.下列不属于数学素养内涵的是(b)
a 数学思想 b解题能力 c 数学交流 d 数学价值
8.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为主向具体运算阶段过度”阶段,相当于布鲁纳的分类来说,就是(b)阶段。
a 映象式阶段 b动作式阶段 c 符号式阶段 d映象式阶段向符号式阶段过度
9.对小学数学学科的再认识包含要形成“儿童数学观”、“现实数学观”以及(d)。
a 科学数学观 b抽象数学观 c 形式数学观 d 生活数学观
10.小学数学学科内容的呈现具有(b)的特征。
a 系统性 b直观性 c 精确性 d 完整性
14.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结构具有“学术中心的课程开发”、“学科取向的课程组织”、“螺旋式的课程结构”以及(a)等等的特征。
a记忆为主的课堂教学b多元化的学习评价c多样化的课程内容d发展性的课程目标。
15.下列不属于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新课程突出体现的理念的是(c)。
a基础性 b普及性c科学性 d发展性
16.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有“社会的进步”、“数学的发展”以及(d)等。
a学生的需要观b国家的需要观c生活的需要观d儿童的发展观
17.下列不属于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特征的是(c )。
a 注重问题解决 b 注重数学应用 c 注重逻辑推理 d 注重数学交流
18.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目标包括“一般性目标”和(b)。
a 知识性目标 b 过程性目标 c 技能性目标 d 总体性目标
19.下列不属于“客观性知识”的是(c)。
a 运算规则 b 数的概念 c 图形分解的思路 d 不同量之间的关系
20.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新课程目标加强了过程目标与(b)。
a 知识性目标 b 体验性目标 c 技能性目标 d 总体性目标
21.数学的学科的目标不包括(d)。
a 运算能力 b 解决问题能力 c 数学交流 d 欣赏数学之美
22.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表现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a)。
a 情感与态度 b 运算与技能c 数学交流d自信心
23. 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从学习的目标切入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d )等四个纬度。
a 数与代数 b 统计与概率c 空间观念 d 情感与态度
24.下列不属于从数学活动的素养切入而概括出的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d)。
a数感b空间观念c应用意识d数学思考
25.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从知识的领域切入可以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d)等四个领域。
a解决问题b符号感c推理能力d实践与综合应用
26.下列不属于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的是(b)。
27.下列不属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原则的是(a )。
a 统一性原则 b 循序渐进原则 c 简明性原则 d 渗透性原则
28.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具有“螺旋递进的体系组织”、“逻辑推理的知识呈现”和(c)等这样三个特征。
29.下列不属于传统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有(b)。
a 代数初步知识 b 概率知识 c 几何初步知识 d 量与计量知识
30.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将内容分为数与代数、(c)、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或综合运用等四个领域。
a 应用题 b 运算c 空间与图形 d 量与计量
31.模仿例题式的配套练习包括“完全模仿式配套”和(c)。
32.国际上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在选择上表现出(a)的价值取向的特点。
a 贴近儿童生活 b 强化过程体验 c 注重探究发现 d 倡导解题训练
33.从方法论层面予以区别,认知学习可以分为“接受性学习”和(a )两类。
a 发现学习 b 知识学习 c 技能学习 d 问题解决学习
34.下列不属于知识学习某一阶段是(c)。
a选择阶段b领会阶段c问题阶段d习得阶段
35.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着“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以及(a)等三类互相渗透与相互支持的不同的知识。
a策略性知识b过程性知识c技能性知识d概念性知识
37.下列不属于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阶段的是(c ) 。
a 语言表述阶段 b 理解结构阶段 c 学会解题阶段 d 符号运算阶段
38.从问题解决的活动性质看,儿童具有个性特征的数学能力类别主要有逻辑型和(d)两种。
a几何型 b 具体型 c 概括型 d 计算型
39.儿童在数学能力的结构类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主要有分析型、几何型和(c)三种。
a 计算型 b 具体型 c 调和型 d 概括型
40.以语言为媒介的知识(概念)的间接的、动态的建构过程可以称之为(a)。
a 知识学习 b 技能学习 c 问题解决学习 d 接受学习
41.技能可以为动作技能与(a)两类。
a 心智技能 b 解题技能 c 学习技能d制作技能
42、小学儿童已经开始建立了守恒性原则与(c)这两个最基本的逻辑原则。
a 分类规则 b 定量性 c 可逆性 d 推理规则
43、从数学思维的直觉性看,认知学习中的数学能力可以分为“分析-逻辑性”和(a)两类。
44.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a)。
a 行为主义b格式塔理论c人本主义d“数学化”理论
45.范例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基本性”、“基础性”和(a)这三个特征。
a范例性b专题性c发现性d发生性
46.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主要有:创设情境、(b)、检验假设和总结运用等四个阶段。
a独立探究b提出假设c理解发现d动手操作
47.“再创造”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a)
a数学化 b认知c参与d学习准备
48.下列不属于传统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特点的是(b )。
a 客体性 b 思考性c 单一性 d 接受性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通用22篇)篇四
自然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引入,这样才能站在学生的心理需求上。在每节数学课中,都应极力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概念。如讲轴对称图形时,在本课开始充分利用学生爱玩、好胜的心理特征,以游戏的形式直接导课:“你们愿意和老师比赛折纸飞机吗?”从而调动全班的积极性。接着用自己折的左右翼不对称的飞机和学生折的飞机比赛,让学生大胆猜测谁的飞机会飞得又高又稳,为什么?这时学生凭着生活经验脱口而出:“老师一定会输,因为老师折的飞机左右翼不对称。”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引出了“对称”的概念。这样的情境非常具有亲切感,让学生很快就融入了游戏情境中,自觉主动地去认识事物。
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积累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概念的教学中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原则。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这种过渡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丰富的感性材料,从各种类型的感知材料中概括抽象出数学概念。数学概念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的。如:五年级下册“百分数的认识”,在学生认识了百分数以后,初步感知百分数的意义和作用。然后通过大量的资料,如“姚明加盟nba联赛的第一年,投篮命中率为49.8%;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14%;期中考试六一班合格率99.6%,优秀率72.2%;洋快餐的营业额是中式快餐营业额的220%”等,通过这些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深入理解百分数的现实意义。
在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百分数的意义,水到渠成。
概念的有些重要特征,如果仅靠教师的强调或表面的揭示,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而如果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质疑,在解决问题中深化理解反而会使概念更加完善。“思缘于疑”,人的思维活动都是从疑问开始的,没有疑问就没有思考。因此,在概念的形成中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质疑,可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如:四年级下册“商不变的规律”教学片断。
(1)观察发现:学生在通过对一组算式的观察对比后发现被除数与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结果不变。
(2)引导学生归纳: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概括一下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汇报小结后出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通用22篇)篇五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教学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作为奋斗在教育事业第一线的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发现更多高效并且简便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教学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善于倾听。学生虽然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有限,但是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巧,有自己的判断和认知。因此,教师的授课无须过于详细,对于一些简单的定义或者知识点,教师没有必要逐字讲解。例如,学习“梯形的面积”时,对于梯形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然后通过教师的提问,检验学生自学成果。课堂时间本来就有限,教师应当科学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主要讲述重要的知识点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充分利用了课堂教学时间,同时培养了学生独自思考能力、积极探索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适当点拨。小学生主要依靠感性思维学习,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还没有形成系统,而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对于一些新的知识点,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这时,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采取一些方法帮助这部分学生理解,如采用互助合作的方式学习。第三,合理补充。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特点,这对欠缺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只是从公式方面讲述三角形与梯形之间的转化,学生不仅无法理解,而且增加了学习难度,降低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后面教学工作的开展。这时教师可以采用转换思维的方式,拿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梯形,使三角形与梯形建立联系,然后再讲述三角形面积公式与梯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关系便简单得多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适当运用一些模型和道具加以辅助,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但是有些隐性的知识还是需要教师通过语言或者肢体表述出来的。因此,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娴熟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必须幽默风趣、表达能力强。
画垂线是比较基础性的知识,教师可以运用翻转课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画垂线的过程,相信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展翻转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课前预习,制作课件。要求学生自行下载学习,了解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将不懂或者有疑惑的知识点圈起来,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点讲授这方面的知识。课堂教学的开始,教师没有直接进入教学主题,而是采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如“什么是垂线”“如何画垂线”等。第二,课堂学习。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以组为单位探讨教师提出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纸上试着画一画垂线,然后请本组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播和指导。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避免部分学生“掉队”,提高班级整体成绩,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亲自为学生演示画垂线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与自己的垂线进行比较,发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帮助学生纠正问题,对于画得非常好的学生,教师要不吝鼓励和赞美,总之,要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多使用正面语言激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提高学习效率,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三,课后巩固。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课后要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强化知识点记忆,提高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得到了普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收集学生错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发散思维的题目,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应用能力。翻转课堂教学对于数学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科学利用翻转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翻转课堂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其对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翻转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我国目前翻转课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有不足之处,还需要教师不断努力,积极改进,促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通用22篇)篇六
摘要:相对于评论性、应用性文章来说,童话教学更容易为小学生接受,童话以其丰富、生动的语言表达和奇妙、独特的故事情节构思赢得小学生的钟爱,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意义深远。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童话教学的作用并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有鉴于此,本文将综合分析当前童话教学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对提高小学童话教学效率有所裨益。
关键词:童话教学意义困境策略。
1.1培养学生朴素的善恶观。
西方哲人说:“人类永远也不能抵达的天堂之境,便是孩子的梦。”的确,每一个孩子都是梦想家,在对人类社会开始真正的社会学意义上的认知之前,他们便有了朴素、纯净的善恶观,这大多的情感都是从童话中得来的。从《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这些广为流传的童话著述到一些本土作家的童话故事,童话一直以其单纯、生动、真诚的创作风格影响小学生的'成长,小学生在尚未对世界认知之前就从童话故事中了解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用童话式的思维看待世界,虽略显幼稚但很纯良。
1.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
在童话故事中,一切皆有可能,动物、植物都能成为故事的主人公,相较于传统文章的人物来说教童话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童话故事是面向小学生的文章,因此其语言风格生动形象,人物形象塑造栩栩如生,更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和模仿热情,诱导小学生模仿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语言,逐渐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1教师的专业素养。
2.1.1教师大都缺乏专业的童话文学培训。
官方数据显示,肩负着培养教师人才重任的师范高校,大多没有开设童话教学课,截至国内接受过专业童话文学培训的教师仅有30名,也就是说仅有1%的小学教师接受过系统的童话教学培训。由于专业教育和专业人才的缺失,小学童话教学就落在了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训练的教师身上,这些教师大多对童话教学缺乏充分的认识,不了解童话文学的创作结构、逻辑思路和审美标准,不能用这些专业知识科学的引导小学生学习,难以真正发挥童话教学的作用。
2.1.2教师的童话阅读量不足。
由于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教师缺乏系统专业的童话文学培训,仅仅将童话看做是一种浅显的儿童读物,因此绝大多数语文教师不会广泛地涉猎各种童话故事,造成小学语文教师童话阅读量狭窄、童话信息闭塞,不能在童话教学过程中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难以为学生构建丰富、宽阔的童话世界。
2.2课堂教学说教性强,忽视学生情感。
大多数童话故事都是借助动物、植物等故事主人公的视角弘扬“真善美”抨击“假丑恶”,这样的创作构思是符合尚未建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知领域一篇空白的小学生的心理建设过程的,故事中的“真善美”能够引导小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建设。但是正因为如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容易片面强调故事的说教性,不断向学生灌输成年人和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念,忽视学生童年时期的情感世界。
2.3教学方法类似记叙文讲述。
缺乏系统童话文学训练的小学语文教师难以科学、合理地认识童话结构,因此教师容易将童话故事和普通的记叙文讲述方法混杂。在记叙文讲述中,教师只是进行故事整体思路和文章写作方法及文章情感的分析,在童话教学中,教师直接将这种记叙文讲述方法移植到童话教学中,忽视了童话语言风格的灵活性和任务塑造的形象化,将童话教学变得缺少“童话味”。
3.1建立系统的童话文学培训体系。
系统的知识背景和专业的教学技术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基础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提高,因此发展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必须首先发展小学教师的童话文学素养,建立系统完善的童话文学培训体系。
首先,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甚至是主要场所,国内的百所师范大学都应该增设童话教学研究课程,教授系统的童话文学知识,培养师范高校学生的专业童话素养,培养这些准教师的童话教学技能。其次,由于在职的小学语文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因此应该对在职的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专业童话素养培训,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童话文学知识。
3.2利用课堂表演,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充分培养并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具备学习自觉性和自主能力才能为长久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童话故事的“童话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童话故事有丰富、灵活的语言设计和鲜明、生动的人物塑造,便于小学生进行童话扮演。教师可以组织、引导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童话表演,让学生分组表演童话故事,在表演中挖掘故事深意、体会故事情感,真正寓教于乐。
4.结语。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是引导小学生认识“真善美”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由于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童话教学的健全发展困难重重,需要教育界同仁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东凯.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林区教学,2011(9).
[2]王桂香.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施教策略[j].教材教法,2013(3).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通用22篇)篇七
应用题是组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摆正教学态度,利用好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问题—建模—应用”模式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一、提出实际问题,做好审题工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保证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主动进行探寻。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题材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着手,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分不开的,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提出问题后,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分析出怎样解决问题,同时还要让学生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审题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让学生进行审题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其分析出题目的意思。对于数学应用题来说,其难易程度不仅与数据有关,更与题目中的情节与数量关系等因素相关,因此,也就决定了应用题的复杂程度。
二、进行相互合作与交流。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以问题为出发点进行思考,同时还要不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来达到自主解决。因此,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围绕题目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还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解决问题。通过探讨与研究,可以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是,应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中的主体,因此要注重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看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以此来控制好教学的过程。
三、建立完善的模型,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环节就在于要建立完善的数学模型,同时还要通过分析与合作来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可以实现有效建模。且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知识是无处不在的,这样也就实现了再创造数学的机会。此外,在形成数学知识以后,学生也可以将所学习到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这样也就加深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印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都要发表对问题的看法,同时还要对问题的分析过程与解决策略等向其他学生进行展示,这样不仅帮助其他学生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可以从更多角度出发,来增强对问题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与总结,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引导学生进行扩展。
学生在形成完善的解题思路以后,教师让学生尽可能将解决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才能不断进行反思与巩固,同时也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形成有效的数学思维。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锻炼学生,保证学生可以实现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实现科学的扩展与延伸。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以此来扩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于问题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最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不断反思,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科学的数学思想,加深学生的感悟与体验。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采用“问题—建模—应用”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吸引学生的目光,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作者:王晶单位: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3]郑惠.数学课要建好“模”做出“型”:对小学数学应用题建模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2(11):123.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通用22篇)篇八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基础数学知识的关键阶段,数学学科是一门特殊的逻辑思维课程,教师应高度重视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借助微课教学模式实现,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微课的设计往往比较精心、灵活,教学环节简短,教学重点突出和明确,让小学生在短时间内精力高度集中,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和智力水平的提升。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强,导致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特别是对于一些抽象知识的学习,更是难以理解。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不少知识都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容易受到限制,教师为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在利用微课教学模式时,可运用微课视频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小学生以实际生活情境为基础,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并进行有效的逻辑思维训练。
例如,在进行《分类与整理》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在微课视频中录入现实生活中的内容:在服装超市中,外套、上衣、男裤、女裤和裙子等都是分类摆放,以此创设生活化情境,学生通过对视频的观看,可清楚认识到“分类和整理”。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教师在微课视频中可为小学生展示分类与比较内容,训练他们的分类和比较逻辑思维。
新课程教学标准中明确要求:在教学活动中需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比较注重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课程,教师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时,需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在微课视频中展示学习内容,设置悬念或疑问,促进他们自主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进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时,教师可在微课视频中展示一副公园的图片,包含以下内容:一共有4个长凳,每个凳子上坐4个人;有3个秋千,每个秋千上坐2个人,让学生分别计算出长凳、秋千、上各坐多少人?他们能够自主列出算式:4+4+4+4、2+2+2。然后教师设置疑问:一个一个数字相加比较麻烦,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引出乘法教学,引领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引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内在动力与关键,教师运用微课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需灵活设计微课内容,以免学生觉得学习内容乏味、枯燥。教师需注重利用微课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式多样化。微课内容包括素材课件、教学设计与教学反馈等多个环节,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具体知识点设计微课形式与内容,通过多样化设计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注意力,让他们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自主思考,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在讲授《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教师在微课视频中应加入多个知识点的回顾与总结,包括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积梯形等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对视频的观看,运用个人逻辑思维认识到组合图形一般由多种不同类型的图形组合而成,在计算其面积时需运用到多个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基于微课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优势是微课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可随时随地观看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制作好微课课件之后,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学习资源库,将微课资源集中整理起来,利用学校内部网站或通讯工具分享给学生,不仅在课堂上使用,在课下也使用,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最大功能。
另外,由于微课学习内容一般不超过10分钟,内容简短精练,但是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整体上把握各个知识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不少数学知识点都存在一定的关联,只有系统地学习、分析、理解与研究,才能真正促进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将有关联的数学知识点整合在一起,让小学生在微课资源库中自由学习,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微课作为一种近年来才逐渐兴起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基于微课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利用微课不断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通用22篇)篇九
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只有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上才可以提高数学的综合能力水平。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指学习知识,还有联系实际的能力,即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要注重数学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将二者融合在一起,让学生理解数学的内涵,从而在数学学习中找到乐趣。我国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学生活化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过分注重数学知识的教学,较少联系生活实际。长此以往,忽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没有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没有实现数学与生活多样性的结合,只是一味地教学固有的知识,学生并没有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以关注数学教学生活化,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生活化”是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当今的社会发展要求,将数学原理组织成具有教育意义的一种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从中学习到重要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系列数学问题,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联系实际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具体在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将数学问题和实际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小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教学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化数学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可以通过设计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进行练习,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能一味地为了让数学生活化就把所有的知识都与实际联系起来,忽视数学知识本身的内涵。教师要注意把握一个度,客观合理地将数学教学和生活相联系,从而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
2.恰当联系实际。
老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内涵。比如练习题:动物园里运来三头大象和五只猴子,问:大象比猴子少几只?学生都喜欢小动物,一定会积极认真地计算,从而在计算中获取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切勿将问题创设得过于情景化,这样学生会只关注问题情境,从而忽视问题本身的意义。
3.加强实践。
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但是要真正地开发潜能却很难。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一般的知识学习都是在黑板上完成的,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从而不能真正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个体常常被忽略,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限制,自然就缺乏学习热情。所以老师要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
三、改变策略。
1.适当改变策略。
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呈现课本知识。现在的课堂大多是老师讲公式,然后用公式解决问题,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老师要加强课外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力,放手让学生解决生活的数学问题。例如生活中常见的勾股定理,这些都可以运用到实践中。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适当开展课外活动。例如让学生自主做各种形状的卡片,大家一起交流,学生会发现自己的结论和课本是一样的,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或者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扮演超市收银员,模仿现实生活中的买卖。亲自实践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最有效的方法。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氛围更宽松,更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探索、交流、沟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让学生自己接受知识,就必须让他有浓厚的兴趣。如果缺乏兴趣,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就很难培养。在很多学生心里,数学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无非是练习、计算、得出结论,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大家眼里,数学课就是用符号、定式、定义解决问题。所以尤其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只是照着教材上的知识讲给学生听,要删除旧的东西,适当地加入新的内容。这样学生也会尝试改变,学习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数学本身是一门相对枯燥的课程,重要的是老师的引导。老师要理解学生,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老师要因人而异,兼顾整体和个体,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同时老师要加强创新,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成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数学是日常生活中必需的,也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相对学习书上的固有公式,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和社会中显得更加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数学来源于生活,除了考虑知识本身的要求外,还要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是数学学习的源泉,老师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印迹,让学生充分地掌握数学知识。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通用22篇)篇十
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的颁布,以及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使广大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现代化如沐春风,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如何开展好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自己作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面对现实,正确认识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农村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偏远、经济文化发展滞后的制约,学校信息技术的硬件环境建设与发达地区存在着较大差异,师资队伍的专业发展和信息素养方面的差距尤为明显,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农村地区整体信息素养较低,尤其在农村地区更是呈现出与时代发展脱节的状况。
(2)师资队伍建设落后,学历与学科不配套,导致教学水平较低。
(3)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受应试教育现状制约,信息技术教学处于敷衍应付检查的状态。
(4)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未能落到实处,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5)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生搬硬套,不加创新地将课本知识照搬给学生,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地区和学生差异,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6)学校层面管理理念落后,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滞后,设施设备闲置现象十分普遍,影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二、多措并举,全力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益。
1.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学科。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知识性很强,操作性更强。时代在不断进步,可是很多偏远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大多数家庭没有电脑,很多小学生入学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教学中要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易上手、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堂,更重要的是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亲自体验信息技术的乐趣,使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爱上信息技术课堂,从而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原动力。
2.提高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加强信息技术资源的建设,注重师资水平的提高。
学校首先应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按照相关要求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程,不得挤占信息技术课时,鼓励信息技术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同时学校应该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在个人待遇上也有所体现,调动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学校要引导和鼓励有一定能力的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尝试自己的资源库建设,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途径,加强研究、大胆尝试,让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使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最后,学校打造一支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计算机师资队伍,考虑小学低段语言障碍的难题应注重培养本民族的计算机教师,适时开展信息技术的双语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打造一支既与时俱进又有民族特色的教师队伍。
3.充分利用政策支持,管好、用好信息技术设施设备。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对教育发展的大力支持,农村小学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同时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学校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的配备已日趋完备,为学校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设备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学校应完善相关设施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做到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使用充分,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提升作用;其次,结合国家开展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加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让多数教师具备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再次,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力度,转变教学理念,突破常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校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后,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传承民族文化服务,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学校模式,赋予民族文化更多的时代气息。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只有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才能激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并为他们今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传承本民族文化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通用22篇)篇十一
摘要:初中数学积极实施互动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法,构建互动性教学模式,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互动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教育不是单向的知识输出,而是双向的信息互动。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一定要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的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构建互动性教学模式,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他们的数学素养。
一、关注全体学生的基础和整体发展。
初中数学实施互动式教学,需要关注全体学生,把握学生的整体情况,又要考虑学生的个人基础。互动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方法和能力交流互动,是学生思维和素养综合互补,也是教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进步的重要方式。初中数学教学需要重视学的基础,需要把握他们的个性特点,通过互动帮助后进生找到自信,学会学习,夯实基础,逐步提升;促进中等生学会提升,不断拓展思路,向高层次发展;指导优等生全面拓展,向更高层次迈进。同时,以互动引导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为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性格,同时师生互动给予学生更多额方法指导、兴趣培养和能力提升。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做好科学分组,让学生能够积极互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进步。
二、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
互动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是一种综合性思维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氛围,需要具体的情境。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还没有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必要的自觉学习能力。互动教学需要创设和谐的氛围,需要创设较好的教学情境。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单向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互动既是学习和交流模式,又是思想、信息和情感交流。初中数学互动教学一定要注重情境创设和气氛营造,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能够快乐学习,不断提升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既是传输知识和接受知识的双方,也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合作者,教师需要做好学生的引导,与学生走在一起,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例如,学习一次函数的教学内容时,不少学生刚刚接触到函数概念,很多学生感到学习起来较为抽象,不容易接受。互动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认知知识,还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感悟,培养他们的参与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自主感知一次函数概念、性质和基本应用,再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积极探讨。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学生有了问题才会举手发问,也有学校养成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一互动模式。这样的互动学生容易养成惰性心理,对于不少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他们感到函数更是不容易理解,不敢回答,也不敢提问。互动式教学模式下,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无需举手,自由交流,以学生带动学生,以鼓励表扬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学生参与到函数的大讨论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思维得到很好地锻炼,学习效果明显,也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
三、设置科学合理的互动学习任务。
互动教学需要为学生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根据具体学习任务,展开互动教学交流,有效开展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互动教学是一种模式,初中数学互动教学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为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围绕学习任务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有足够自我发展空间,为学生设置富有启发性、实践性、合作性以及典范性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互动交流,从而真正转变教学思想,转变学习模式,让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学习“相交线和平行线”的相关内容时,教师需要先向学生设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初步感知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定义,从生活中找到具体的实物和应用等。这样的学习任务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合作学习,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互动,感知和总结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能力。总之,初中数学积极实施互动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增强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通用22篇)篇十二
依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可以把这一学习方式分为课前协作式、课内讨论式、课后研讨式三种。
1.1课前协作式:指的'是孩子们按照教学目的的要求,在上课之前协作完成某节课的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可以把任务分解到每个同学的头上,要任务明确,责任到人,由每一个人经过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在经过汇总每个人的学习结果,形成这个小组的结果,来和来交流,这样孩子们愿意学,愿意参与其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任务,不会累着,不会有多难的任务,都会产生一种成功感,学习起来积极性相当高。例如需要进行社会调查的一些数据的,可以把孩子们分为几个组别,组内再进行分工,调查相关的数据,回来再进行汇总,孩子们的兴趣无比高涨。
1.2课内讨论式。指的是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我们的课堂上,经过一个个的小组内的讨论来进行的学习。这个过程,分工明确细致,合作积极,有谈论,有辩论,有书写的,有发言的,学生们认真学习别人的长处,开拓自己的思维,这是在我们的课堂上常用的合作方法之一。
1.3课后研讨式。指的是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在上完我们的数学课后一种学习方式。孩子们可以课堂上没有完成或学习不是那么透彻的时候,进行一次积极地延伸,把不会的问题都解决掉,学生们之间可以做到相互帮助,学习好的优秀的帮助那些学习不很好的同学,一块进行合作探讨,可以共同进步和提高也可以是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要解决课内完不成的任务,需要进行数学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师要加强组织。
没有好的组织,就不会有学生们之间好的合作学习。注意分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原来的教学是单一的知识传递过程,没有学生的思考,探讨,合作的机会、时间和地位,更没有学生的质疑,纠错,交流的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孩子们没有自己的思维。新课程要求我们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改变教学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可以叫孩子们之间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开动脑筋,吸取别人的好处和优点,提高孩子们思维的敏捷度,同时也培养起孩子们的合作意识。所以在分组之前我们教师要对学生做到充分的了解,做到分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做到异质搭配和男女搭配,这样小组之间就会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做到优势互补,主要是促进组内的合作和组间的挑战与竞争,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
三、适时恰当的评价必不可少。
鼓励孩子们学习的一项必要措施就是要恰如其分的给与孩子们进行恰当的评价,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要及时把握,及时地加以表扬和激励,可以开展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等的评价方式,不要限于某一种评价方式。对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学习过程每个孩子的参与情况发言情况,积极程度,合作情况,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一个可以表扬的都要及时地加以表扬,把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个小组的特点掌握在自己的头脑之中,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做到有学习就有评价,帮助孩子们充分的认识自我,建立合作的决心和信心。
四、教学时要注意的问题。
4.1形成更加有效的合作学习。
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只要是有效的就是可行的,所以合作学习更的注意学习的有效性,没有效率的教学,还不如不学。我们要避免不负责任的分组,避免随意性,避免形式主义,避免合作的目标不明确不细致,这样只会给有些不学习的学生带来投机的可能,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最后孩子们学习不彻底,只是没学会,没有形成共识,就起不到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要想使合作学习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我们教师要改变观念,是自己的认识得到一个很大的提高,有一个飞跃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教学,被动式学习,真正在我们的课堂实现孩子们的亲自动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我们教师要做到精心组织。叫孩子们做到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形成共识。我们教师还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评价。
4.2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地位。
新课程理念说明和要求我们的职责应该是孩子们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们要放开手脚,把孩子们作为学习的主人,把我们的课堂及时地还给孩子们,放正自己的位置,要真正的以孩子们的学习的合作伙伴的身份出现,所以我们教师要当好孩子们合作学习的好伙伴,就要必须转变观念,在每一节课中去体现和实现。
4.3教师也要学会合作才能给孩子们以榜样。
这种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师我们要首先懂得和学会如何去合作学习。教师只有经过合作才能从中感受到合作的要义,才能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和收获,才能有效地去指导学生的合作。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等都是训练教师合作态度、合作精神的有效策略。
4.4孩子们的成长要做好记录。
在这次课程改革中,为了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我们都要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教师与新课改同成长也是我们这次课改的任务之一,新课程带给我们的是全新的教育理念,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使教师和课改同步成长。为了帮助教师认识自我,不断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也就有必要建立教师的成长记录。你像教师要把教学中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教学心得、教学反思、论文、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等及时地积累下来,作为自己成长的记录。
作者:孟玲飞单位:河北省武邑县清凉店镇中学。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通用22篇)篇十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在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的具体要求是对传统思想教育、生命意识、文化继承、兴趣激发以及习惯的培养等。从理论上来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最基础规律,体现了学生综合素质在语文教学课程中的密切联系,也体现了时代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整体培养要求。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运用祖国文字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丰富自己的思想,加深自己对身边事物的情感,使自己的情怀得到一定的释放,最后拥有无限的正能量。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有政治教学突出、道德说教明显、情感灌输太多、价值引导不正确。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现代教育环境的影响、教师本身的素质问题、教师的价值观的问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身的特点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身的特点有两方面,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只是体验性的目标,且实现这一目标的周期较长。
二、小学语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策略。
1.摒弃教育功利,完成教学理念的多元化。
(1)了解知识的内涵,关注情感的体验。语文教学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到知识不仅可以改变命运,还在无形中丰富了我们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知以及对自身思想的熏陶。因此,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社会现实中得到了体现,也告诫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不能只专注于学生的成绩、考核和升学率,而应该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帮助他们追求全面发展和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明确情感周期,完善人生追求。家长和老师的攀比心理促使学生按照家长和老师的安排在机械性地学习。这导致很多学生思想过于偏激和内向,扭曲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
2.关注情感发展特点,展开针对性的教学。
(1)将语言形式与学生的情感相结合。将学生的情感与语言文字相结合来完成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在文字中传达的情感可以感染学生自己的情感,进而发掘到自己的情感所在。如古代诗词描述的美景有时需要学生自己去想象,扩大想象空间。学生还可以自己利用文学著作中的经典语句,以作为对自己情感的释放或鼓励。(2)关注学生意志在学习中的作用。语文课堂教育40分钟,学生能否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掌握自己该学的内容,教师能否合理地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时间,主要在于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3.正视课堂中的价值冲突,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
现代信息时代的冲击使学生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课本教学模式引起了学生的质疑,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时间进行正确引导。课本中西门豹人物的塑造,有的学生认为西门豹机智勇猛,有的认为西门豹除暴安良。当然,教师给予了肯定。然而有的学生认为西门豹残忍冷血,老师也给予了肯定,因为西门豹处理问题的手段是过于残忍了。充分说明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
4.重视教师的情意发展,提高教师的情意教学水平。
(1)通过培训机构提高情意教学水平。教师培训机构作为在职教师的主要研修机构,更应该关注教育动态,关注一线教师的情意教学水平,通过组织讲座授课、网络培训、听课指导等各种途径,使教师懂得关注学生的情意水平,掌握实现情感目标的教学方法。(2)通过教师自身的情感建设潜移默化。鲁迅《秋夜》里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小学生是难以体会的,然而教师如能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当时的心理和情感,就会使学生想到一些有趣的场景,从而发散自己的思维。如此,“无聊”的文字便会注入学生心里。
作者:吕银单位:甘肃省金塔县航天小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通用22篇)篇十四
一学期转眼就过去了,为了更好的开展下期工作,现将一学年的工作如下:
一、本期个人考勤。
本学期我共请假12节,无旷课早退。
二、本期业务检查及收获。
本学期共进行了四次业务检查,在第一次中,我的成绩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博客的次数太少,再接下来我吸取教训,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认真批改好作业练习册。对学生的字迹严格要求,按时完成各项工作。十月被评为“最具成长力教师”,十二月被评为“业务标兵”。
本学期刚开学的时候,我接任一年级语文和三年级英语,学期初,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对学生要严格要求,然后学生出现的一点点错误我都会对他进行严厉批评,最后我也很抓狂,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好。学生每天在紧张的严厉的气氛中学习,在学期末我经过一再反思。他们毕竟只是六七岁的小孩子。我是不是对他们过于严格,学习效果也不好,学生也害怕有逆反情绪,我改变我的风格,多表扬多鼓励。对学生进行表扬教育。学生的转变也很大。特别是我们班的刘胜寒同学,经过我多次表演,家长和老师都觉得他进步很大。
本期听评、课交流外出学习收获。
本学期我校每周举行听评课,课后都会进行听评课交流。本学期我共外出学习四次,特别是山西太古学习课改,收获很大。多学习新的外面的教学经验。
四、本期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德育教育。
本期我首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把字写好,然后不打架,不骂人,做个有礼貌的孩子,下课的时候收拾自己的东西。
五、本期读的书及下期想读的书。
本期我读书较少,有些书只是大概翻了翻,下期我一定多读书,最少每个月读一本关于教育方面的书。
六、存在不足及下期整改方案。
不足:对学生很多要求不到位,比如字词的掌握,和课文句子的理解都不好。下期我一定继续努力,先抓好基础字词,课文,不放过每个学生。对于学优生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比如字迹是否工整,培养一部分人的领导能力。责任细化。对于学困生加强其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让其掉队。
七、对学校及领导的建议。
1、学生的奖励积分个人阶段性兑换。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通用22篇)篇十五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登曾经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就人类而言,情感智慧要比智力智慧更为关键;在人类获取成功的道路之上,情感智慧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所谓情感指的就是人们面对一种事物时所呈现的态度,所谓情感教育指的就是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新情感的产生和发展。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新课标向学校提出了开展情感教育的要求。学校需要通过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因及其作用。
人类是充满感情的生物,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用自己丰富的感情来了解和认识世界。通过情感教育,小学生可以对事物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需要对小学生的情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有效利用这些情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首先,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重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应该将情感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们的各种情感体验,并利用这些情感来提升教学效果;最后,教师需要和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
三、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在小学语文中开展情感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开展相关工作:
1.挖掘小学语文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是教师开展情感教育的有效依据和参考。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很多内容都包含着充足的情感因素,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认真研究教材,准确了解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具体来讲,从情感的角度可以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进行下述形式的划分:(1)涉及民族感情的内容,如《开国大典》等;(2)涉及历史方面情感的内容,如《草船借箭》等;(3)涉及亲情和友情的内容,如《他是我的朋友》等;(4)涉及著名人物节操的内容,如《向命运挑战》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上述内容作为情感教育的媒介,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2.创造情境,以情导情。
情境教学是现阶段非常流行的教学方式,情感具有一定的感染性,教师的情感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情境作为有效的依托,找到学生的情感点。以教授《十里长街送》为例,这是一篇充满了对周缅怀之情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自己充沛的情感来朗诵文章,并配以合适的背景音乐,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感染,体会到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那种深刻的缅怀之情。
3.体验情感,以情引情。
情感来源于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活动,这样可以加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以《乌鸦喝水》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让他们自己探索,自己寻找答案。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主体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完成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共同配合,教师和学生之间无障碍的交流是开展情感教育的基础和前提。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学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当学生犯错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鼓励学生及时改正。此外,教学还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来自老师的关爱,这样才能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有十分关键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具体策略。
作者:陈芳芳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运河学校。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通用22篇)篇十六
当前,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陈旧。
很多中职的数学教学,主要是讲一些很经典陈旧的内容,这些比较简单、陈旧的经典数学理论远远不能满足新技术发展对数学知识的需求,这样的教学内容与培养高技术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
2.教学方法死板。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空间思维的培养,借助立体作图展示效果会更加明显,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会对数学教学有很大帮助。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设施设备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很多教室都开始使用投影仪,但在中职院校中真正使用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学校非常少,还是在用几十年前的古老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用笔在黑板上板书,严重的影响了教学效率。
3.学习评价标准偏颇。
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标准,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很多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中,虽然教学目标也能体现培养实践能力,但是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时,依然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对学生的引导方向就会发生根本性的错误,在这样的评价系统下学生很难重视对动手能力的培养,他们只注重学习书本的理论知识。
4.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特别依赖老师的讲解,在课堂上也很难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的往前走,大都思想懒惰,学习数学的思维意识不强,尽管在课堂上有很多听不懂的地方,在课后还不会主动查漏补缺。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相当不认真,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人数是少之又少,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复习、不做作业,有些做完的同学也大都是抄袭完成。造成学生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基础弱、学习方法不当、没有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在面对自己能解决的运算问题时可能还有点积极性,在面对自己没有思路的复杂数学问题时就不再愿意动脑子。学生应对考试也主要是靠死记硬背。
5.教师缺少进步的动力。
由于很多中职班没有升学压力,所以老师不用担心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根本就没有什么要将学生教好的强大的动力。即便很多数学老师是师范院校数学专业的毕业生,但大部分老师对学生都不够用心,也没有将自己的知识根据专业需要传授给学生,教的都是非常浅显的内容,并且很多教师只是为了上完课而教学,没有想探究学问的意识。
1.编写校本教材,让教学内容灵活实用。
现行的中职数学教材,自从4年前就开始使用。这套教材的内容有一部分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教科书的一部分内容难度较大,针对中职学生需要的内容不够充分,很多学生能够掌握其中简单的内容都很难做到。这种情况,我们中职学校和数学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积极改进中职数学教学内容。编写校本教材是一条很好的出路。根据学生的基础特点和专业需要,精选一些传统的教科书的内容,再增加一些可以和实践相联系的简单内容,使学生能够把知识很好的和实践结合,能够轻松的入门,并在意识到所学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编写数学校本教材时,要充分考虑专业的需要和学生的基础。建筑类的专业更应该注重学生的立体几何的空间想象能力,这样可以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电子类的专业,更应该较多的教给他们三角函数的内容,因为这种函数在物理和电子学习中用处非常大;计算机类的专业,应该重点学习一些算法,框图之类的数学知识;对于财经类的专业,应该重点学习一些数学函数,对于学习经济知识非常重要。编写并合理使用适合本校专业和学生基础特点的校本教材,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会使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自身的技能掌握更有帮助。
2.改变教学方法,让课堂轻松有趣。
因为数学本身就是很枯燥无味的学习过程,加上职业学校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学习中总是遇到很多难以想象的问题,如果没有很好的兴趣做支撑,在面对这些困难时学生总是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甚至会回避这些数学问题。所以,中职学校数学教师应该在遵循以人为本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寻找更加人性化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充满快乐。老师能够在课堂上增加很多有趣的数学内容或者方法,唤起学生心中学习数学的乐趣,就会彻底改变学生消极被动学习数学的状况。在学生肯发挥自己积极的力量主动学习数学时,其学习效率就会明显提高。
3.完善评价体系,让学生建立自信。
因为各个专业对数学课程的要求不尽相同,所以在制定数学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时,应该根据针对不同的专业的需要制定不同的评价方法,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在制定数学学科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情况、进步情况、学习态度情况、任务完成情况等,尽量使学习评价体系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避免因评价体系的不当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4.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执教务能力。
中职学校要把数学教师的师资培训当做重点工作来抓,只有数学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提升,业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教师才会对教学工作更加重视,才会以满腔的热情和负责人的态度面对教学工作。也只有这样,中职数学教学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即为培养更多优质实用的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
作者:杨彩苹单位: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通用22篇)篇十七
当前除了一些理工类院校和知名高校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革外,其他高校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仍较多地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填鸭式”。高等数学主要是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内容多、抽象性给高等数学的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不少授课教师只是单纯地把书本上的定理、例题讲解完毕,缺乏对所讲解命题的由来、实用性进行介绍。这种“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高等数学的精髓,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二)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严重。
高等数学不同于初等数学的一点在于,它是符号化、数字化的逻辑,更加抽象复杂。比如微积分的基础———极限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直观上很难体现,无穷大量和无穷小量也与现实有所脱节,微积分的讲解也只是单纯的介绍微分在经济学边际分析中的作用,以及积分在求解面积时的应用。与之相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更强调授课内容与现实场景的结合,将数学与美国人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讲授数学是如何在物理学、经济学、生物学甚至考古学方面的应用。学生通过老师讲解和做题真切的了解到数学是什么,以及数学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三)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与通过案例教学、实验教学来完成教学目的的课程不同,数学教学更多地是通过推理演绎和教师的板书来完成。有条件的高校在高等数学的课堂上开设数学建模和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学分析等课程,而众多高校仍只是通过教师讲授模式完成教学任务。数学本身的复杂性、逻辑性和严密性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倍感迷惑,尤其是在初等数学向高等数学学习的过渡时期,这种迷惑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更深层次内容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在高等数学的课堂上缺乏必要的互动和思考;对所谓的期末考试也只是抱着“六十分万岁”的应付心态。
二、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率的改革之路。
(一)应该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
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授课方法,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带进课堂,引导学生不断思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样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一问题;将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与生活中的一些实践结合起来,如在讲解线性代数的过程中可以将gps定位系统的发展和演变作为介入点,介绍线性规划在定位系统中的广泛应用;讲授微积分的过程可以将同经济学研究的成本———收益分析相结合;教授极限和收敛性等问题时可以援引中国古代数学家所说的“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案例;还可以在讲授某一知识点时对其创立者的趣闻轶事以及研究过程进行简述,以活跃课堂氛围,等等。只有让学生真正了解到数学的魅力和作用,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热情。
(二)保障数学的基本课时,适当延长高数教学时间。
合理安排大学各年级的基础课程,将一些非基础的课程设为选修,从而为高等数学的教学腾出必要的课时;鼓励班级组建高等数学学习小组,由授课老师定时或不定时地对学习小组进行指导,加强学生在课余时间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强化对高等数学课程的考核,严惩考试作弊行为,奖励成绩优异者,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对于某些需要高等数学作为研究工具的学科而言,应在大一之外的其他学年适当增加高层次高等数学的学习任务。
(三)强化对高等数学的重视,优化高等数学教学的软硬件设施。
各高校的教学和研究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高等数学课程的重视,增加对高等数学教学人员的引进,不断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引入多媒体教学、计算机分析软件等基础教学工具;在一定条件和科研需求情况下,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和数学分析课程,强化学生对数学实用性和基础性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期举行院、校等级别的数学建模及分析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于成绩优异者可给予部分物质和精神激励。
(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一方面,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在高考时的数学分数来分班,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选用低难度教材,简化教学内容,降低授课速度,增加教学课时和训练量,为这部分学生打好高等数学的学习基础,鼓励学生自学高难度的内容。另一方面,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班级,有些学生虽然高中时数学成绩一般,但其对高等数学有浓厚的兴趣,低难度的高等数学显然会降低其学习的积极性,应鼓励其遵循自身学习兴趣。
讲授高等数学重在讲授数学的思维方法,对于大学新生而言,怎样在这第一堂课中将高等数学的魅力、重要性和基础性作用展现给学生是尤为重要的。因此,高等数学的授课教师应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认真备课,强化专业技能,并关注高等数学的研究和应用方向,以便在第一堂课中消除学生对高等数学的恐惧感,培养起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作者:王昀单位: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通用22篇)篇十八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从数学课堂的开头做起,也就是说教师从课程的导入环节就要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这样才能够在课堂开端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导入环节中,导入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最终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数学的情境导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开启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推动学生进一步探究。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欲望,唤醒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因此,设计出一个成功的导入环节能够为数学课堂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或是媒体导入法等等,结合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选择最适宜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的方法,灵活地进行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入环节的作用。
二、在情境创设中注重强调实践性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实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教学目的。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的设计也要注重提高其实践能力。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中就能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在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中感受其奥秘,从而使学生顺利地获取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的学习要注重其实用性,保证学生学到最有用的数学,学习到最有价值的数学。为了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出发,创设出更加贴近生活,更富有情趣的数学学习情境,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较好应用所学数学知识的意识。确保学生能够灵活地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目的。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也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情境需要具有浓厚的趣味性,有益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对于学生而言,只要是有趣的东西就想亲自去体验和感受一下。我们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为学生创造一个具有情趣化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熟悉的生活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活动,或是探究方式,亲自投身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之中,使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充满乐趣,让学生觉得是一种享受。教师在教学中的责任就是要给学生创设这种能够使学生感兴趣的、又富有挑战性的容易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好胜心理的情境。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学的主要内容,编写一个小故事,或是根据数学知识创造一个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多媒体让学生亲自感受动态化的教学情境,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环节活泼起来,快速地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产生获取知识及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欲望。
四、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
数学最初从哪里来,最后还要回到哪里去。源于生活的数学知识,最终来要应用于生活之中,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所服务。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要考虑到学习的内容还要顾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心理变化规律,设计出能够较好涉及学生生活实际的、富有强烈趣味性的和教学意义的情境。也就是要将学生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在生活实例中找到原型,进行结合。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熟悉、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无处不在,体验到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程度,在心底逐渐重视和努力学习数学。
五、探究性教学原则要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加以体现。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组织及引导者课堂的主体———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吸取他人的一些经验和总结,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我们数学教学的形式要趋于学生自主化的探究和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创设出更加适合的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和学习因素等,确保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找到最适宜自己学习的数学探究方法。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尽办法来为学生创设探究性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知识掌握的渴望。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地灵活地进行教学情境地设计和实施,以便提高数学的教学效率。
作者:邓东勇单位:广东省惠州市第五中学。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通用22篇)篇十九
1、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得不到提升。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导致学生对于教师将的知识不理解,由此导致学生越发厌恶数学的学习,甚至逃课,从而严重影响到数学教学的质量。而教师讲课只突出数学课本中的部分重点,让学生能够明白,会运用就行了,对一些推导过程、演绎方法却被忽略掉,这就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如何进行解题、数学结论的演算过程是怎样的,这些学生都不了解,致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能有更好的提升。此外,有些学生虽然注重数学学习,但却并非自身愿意,而只是为了考试成绩,即使学到知识,也不能进行实践应用,仍旧无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学生兴趣的提升对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2、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只突出重点,将一些观点强加给学生,这只是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学生方法的提升、数学思想的渗透、创新方法的运用进行探究,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听之任之,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生的学习存在迷惑,从而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对数学的应用性认识不清楚。
在大部分初中学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清楚学习数学是为了什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即使会做部分题目了,而在进行数学的社会实践应用中,却派不上用场。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难以找到更好的教学窍门,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由于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不足,无法将相关的数学理论应当到实践当中,从而导致数学教学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
1、学生的模拟情景呈现。
进行情境创设,就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把握重点注意事项,将课本中的静态知识进行动态现场的呈现。比如,教师通过课本题目,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组都代表一组数据,将几何图形或者数列进行现场呈现。将学生的阵型分布成一个可以看得到的几何图形,在求解证明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能够直观感受到的几何的各个细节,教师帮助学生在几何图形的细节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在数列组合的求解工程中,将学生一字排开,每个学生都代表一个具体的数字,让求解的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找到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在运用计算公式将它们进行系统的计算,这样,当计算出来的结果不正确的时候,就说明计算公式用的不对或者排列有误,就找到学习的重点注意事项了。
2、学生自我情境演绎。
进行情境创设施展,还表现在自我大脑信息的训练过程中。比如,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几何图形,并且将这一几何图形进行分解,将整个的图形拆开来进行呈现,把握住重点进行研究,这样在学生心中,才能建立起重点于非重点的差异性。使学生能够掌握住重点的注意事项,将其中的图形或者计算公式的重点进行自我阐释,把其中要解决的问题在脑中进行深刻记忆,今后就会使他们在计算过程中,能够把重点计算公式等进行快速回忆、及时套用。
3、由易到难的解题过程。
课本上的习题一般较简单,教师应多让学生进行课本以外的习题训练。但并不是题做得越多越有效果,要使学生牢固的掌握解题思路,学会举一反三的解题方法,在应用题出现在他们的眼前的时候,能一看就知道用哪个知识点,做到这一步,必须让学生能够有解题的积极性,愿意主动地来做题,而不是应付考试。
(1)首先,教师应该把简单的应用题布置下去,让学生用到一个或两个知识点就能解答出来,然后再增加难度,出一些较复杂的题目,这些题目往往要用到三个以上的知识点来解答。
(2)其次,教师应该注意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培养起学生初步的解题兴趣之后,要给他们出一些更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要用到以前所学到的知识点进行解答,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回忆,对以往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加深稳固的过程。
(3)最后,教师应出一些更复杂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辩证逻辑思维的加深,这些应用题应该要用到不同的方程或者其他知识点来解答,这样就能帮助学生认识到以前学到的东西的重要性,使他们在加强回忆的同时能做到培养好以一贯之的解题思维。这样的训练很重要,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培养起学生的解题思路,学生应使这种思维更缜密更灵活一些。
4、教师的出题模式强化。教师在给学生出一些应用题的时候,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过程,不要求一步到位,而是要有一个慢慢的演变过程。教师应该精心思考解决学生困难的方法,在发现学生在哪些方面的不足之处时,要迅速整改,时时降低出题的难度,在学生适应之后,再增加其难度,这样可帮助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牢固掌握,并更好地应用到其他应用题中去。
对全面的数学教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找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真正将全面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上来,并且对教学创新方案进行捕捉,才能真正解决相应的教学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进行提升。
作者:李素芬单位:重庆市合川瑞山中学。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通用22篇)篇二十
最早由美国教育家加涅提出,他认为“适应性教学这一术语通常指恒定地监控着学生的进步,并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变换教学内容的材料和管理系统。”适应性教学法强调的是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动机、知识结构等基础上,以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调节教学过程,使教学成为一种动态生成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二、适应性教学模式下高职数学教学策略探索。
适应性教学策略的设计应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学生的发展:第一个方面是学生的知识结构需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发展。第二个方面是通过教学的灵活处理来满足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个性差异。“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入门的向导”,要使高职学生喜欢数学,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爱学、善学。
2.1适应高职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习动机。
高职学生由于其生源特点,注定了他们的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自觉性,对数学的学习充满畏惧,对前途迷茫,心理常处于矛盾、不安磑态,因此适应性教学策略中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激发学习动机,做到这一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正面引导。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狠下功夫,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教学,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定理、复杂的演算,转化为易于理解、生动有趣的语言,并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
(2)赏识教育。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因此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多用赞赏、鼓励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在点滴的鼓励中获得学习的动力。
(3)与学生交心。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给人的感觉是高高在上,威严不可侵犯的刻板教书匠,这在心理上多少让学生与教师产生距离,从而影响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喜爱,为此,我们要改善这种种状况,使教师在课堂上是受人尊敬的老师,课下是学生的朋友,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之余和学生多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不解的问题、生活中的难题,从而及时给予他们帮助,通过交与学生交心,教师也能随时了解学生的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的方法、进度。
2.2适应高职院校专业课程需要和实际应用激发学习动机。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过于注重推理、演算等方面的技巧练习,对知识应用于专业及解决实际问题重视不够,让学生误认为学习数学没有多大的用途,从而造成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感兴趣,以至教师难以教学,为解决这种问题,需要从专业需求出发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筛选,使学生所学内容既满足专业需求,又能保证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教学过程中对内容的选择在充分考虑专业需求的前提下,降低难度,谈化理论证明,科学安排时间,并在授课时引入专业、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如股票曲线问题、房屋出租问题、“谷贱伤农”说法问题、牛奶包装问题等。这此实例的讲解不仅教会了学生用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极积性和主动性,同时相关实际问题的讲解,体现了数学为专业和实际服务的宗旨。
2.3适应未来需要,培养自学能力。
在知识信息量激增,知识老化的周期缩短的今天,要把繁杂的各种知识只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老子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想帮助他人解决难题,还不如传授给他人解决难题的方法。因此数学的教学应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重点,教学过程中注重学法指导这一环节,采取日常教学渗透、专题讲座、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5实施分层教学。
高职学生由于其生源的多样性,导致学生基础相差较大,因此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重目标的课堂教学设计路线,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授课过程中实行同步授课、目标分层、作业分层、考核分层。问题的设置、例题习题的选择与各个目标匹配。高职数学的适应性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教学理念,这一方法的实施不仅使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转向为激励、点拨、引导式教学,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是一种适合高职数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作者:叶菊芳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通用22篇)篇二十一
10、一人唱一首歌要用4分钟,15个人合唱这首歌需要()分钟。
12、校园里共栽了21棵槐树。栽的松树是槐树的4倍,栽了多少棵松树?
13、小巧体重29千克,比小胖轻9千克,小巧重多少千克?
16、一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20、停车场有大汽车45辆,小汽车比大汽车多17辆,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有多少辆?
24、原来有30个同学,又走来15个。这些同学5人排一行,可以排几行?
25、同学们种了两行树,一行6棵,另一行8棵,一共种了多少棵?
26、一个长方形的操场周长是400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操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27、一次排球锦标赛,有32个队参加,每人有12名运动员。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通用22篇)篇二十二
考核说明:终结性考试内容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考核题型形式:
(一)填空题:24分(每空4分)。
(二)判断题:10分(五道)。
(三)单项选择题:30分(十道)。
(四)简答题:36分(三道)占总成绩的50%。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试题,共80分。)1.下列不属于数学性质特征的是()。
a.抽象性b.严谨性c.客观性d.应用广泛性。
2.下列不属于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特征的是()。
a.注重问题解决b.注重数学应用c.注重解题能力d.注重数学交流。
3.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从学习的目标切入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等四个纬度。
a.数与代数b.统计与概率c.空间观念d.情感与态度。
4.下列不属于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阶段的是()。
a.语言表述阶段b.理解结构阶段c.学会解题阶段d.符号运算阶段。
5.问题的主观方面就是指()。
a.问题的起始状态b.问题空间c.问题的目标状态d.问题的中间状态。
a.导向价值b.甄别价值c.反馈价值d.诊断价值。
7.从逻辑层面看,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中,主要包含“运算法则”、“运算性质”和()等一些内容。
a.数的认识b.运算方法c.简便运算d.理解算理。
8.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主要知觉的障碍主要表现在“空间识别障碍”和()等两个方面。
a.空间想象障碍b.性质理解障碍c.视觉知觉障碍d.空间描述障碍。
9.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心理模式是“理解问题”、“设计方案”、()和“评价结果”。
a.填补认知空隙b.执行方案c.反思修正d.调查资料。
10.一般地看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主要运用的策略有“算法化”、“顿悟”和()等。
a.探究启发式b.尝试错误法c.逆推法d.逼近法。
11.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为主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阶段,相对于布鲁纳的分类来说,就是()阶段。
a.映象式阶段b.动作式阶段c.符号式阶段。
d.映象式阶段向符号式阶段过渡12.下列不属于“客观性知识”的是()。
a.运算规则b.数的概念c.图形分解的思路d.不同量之间的关系。
13.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具有“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和()等这样三个特征。
14.儿童在数学能力的结构类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主要有分析型、几何型和()三种。
a.计算型b.具体型c.调和型d.概括型。
15.属于以学生面对新的问题,形成认知冲突为起点,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并在集体质疑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为特征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活动结构的是()。
a.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课堂学习的活动结构b.以信息探索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c.以实验操作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d.以自学尝试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16.下列不属于常见教学手段的是()。
a.操作材料b.辅助学具c.音像资料d.计算机技术。
17.下列不属于在建立概念阶段的主要教学策略的是()。
a.多例比较策略b.生活化策略c.操作分类策略d.表象过渡策略。
18.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教学的规则的导入阶段中常见的策略有“情境导入”、“活动导入”和()等。
a.练习导入b.问题导入c.经验导入d.算理导入。
19.在儿童的几何思维水平的发展阶段中,处于描述(分析)阶段被认为是()。
a.水平0b.水平1c.水平2d.水平。
20.儿童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的理解问题阶段也称作()。
a.问题表征阶段b.明确条件阶段c.感觉阶段d.理解联想阶段。
二、作品题(共1道试题,共20分。)。
1.文本论述:需要学生在学习完第十章至第十一章之后完成。选择以下两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第十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在小学数学的运算规则学习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十一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分析在小学空间几何教学中,可以如何落实注意儿童生活经验的策略。
一、简答题(共1道试题,共46分。)。
填空题(每空1分,共46分),说明:学生将下面的16道填空题的答案写到答题框中。
1.发现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以及。
等四个阶段。2.发现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注意、以及等三个问题。
3.现代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学组织策略具有、以及等的特点。4.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主要策略有、以及等。
5.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的认知建构的活动过程,是一种由、等三个基本环节组成的环状结构。
6.按评价的取向角度划分,学习评价主要可以分为、、等三类。
7.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在学习方式上具有、以及等一些特点。
8.空间定位包括对物体的、以及等的识别。
9.从数学知识的分类角度出发,可以将数学能力分为、以及等三类。
10.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以及反思评价等。11.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参与主要指、以及等。
12.儿童构建数学概念能力的要素主要包括、以及等。
13.按层次可以将思维分为、等三类。
14.在儿童的运算规则学习的导入阶段中主要可以采用、以及等策略。
15.小学数学的运算技能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以及等三个阶段;答案:1.创设情境、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总结运用。2.(创设的)问题情境(须)有效、注重儿童发现知识的过程、(要)注意适时(的)指导3.(运用)情境的方式呈现学习任务、数学活动是以任务来驱动的、探索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4.关注儿童对现实生活的经历、增强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强化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景5.定向环节、行动环节、反馈环节6.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主体取向的评价7.淡化严格证明,强化合情推理、重要规则逐步深化、有些规则不给结语8.空间方位、空间距离、空间大小9.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策略(能力)10.(设置)问题情景、提出假设、获得结论11.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12.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概念、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的语言能力13.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14.情景(导入)、活动(导入)、问题(导入)15.认知、联结、自动化。
a.错误b.正确。
2.重视问题解决是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
a.错误b.正确。
3.探究教学是一种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最高的教学方式。
a.错误b.正确。
4.以共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的多种表现为参照的一种评价是表现性评价。
a.错误b.正确。
5.“再创造”学习理论的核心就是“数学化”理论a.错误b.正确。
6.学生最基本的课堂参与形态是认知参与。
a.错误b.正确。
7.不断增加概念的内涵而使其外延不断缩小的思维过程称之为强抽象。
a.错误b.正确。
8.所谓学业评价,就是指学生的学习成就的评价。
a.错误b.正确。
9.数学是一门直接处理现实对象的科学。
a.错误b.正确。
10.“叙述式讲解法”就是指教师将知识讲给学生听。
a.错误b.正确。
11.所谓学业评价,就是指学生的学习成就的评价。
a.错误b.正确。
12.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特征是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
a.错误b.正确。
13.小学数学知识包含“客观性知识”和“主观性知识”a.错误b.正确。
14.教学方法是一个稳定不变的程序结构。
a.错误b.正确。
15.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概念是学生构建数学概念能力的要素之一。
a.错误b.正确。
16.概念是儿童空间几何知识学习的起点。
a.错误b.正确。
17.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特征是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
a.错误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