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篇一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故事性较强,课文内容较简单,对学生来说在把握内容上不会有什么困难。关键是要通过读懂寓言的内容来理解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设置了以下三大环节展开教学。首先是理解题意,初步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其次是深入学习课文,了解人物内心世界,启发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简要地说说寓意。最后联系实际,理解寓意。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学生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全班的学习气氛热烈、积极。学生的兴趣盎然,无论是同桌之间读,还是跟老师合作读,都能积极地配合,效果达到较好。在教学中,因为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能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示课文,因此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
1、指导朗读这一方面还有待提高。学生读得时候,我应该多指导。
2、在学习完课文之后,让学生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说说类似于亡羊补牢的事情,学生说得较为肤浅,说明学生对寓意理解得不够透彻。
3、粉笔字是老师必须做好的功课,我在这方面还有待加强,应该多练练粉笔字。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继续努力,多阅读与语文教学有关的教学设计,从中汲取宝贵的教学经验,以此来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今后也要让学生多把课文内容,多联系自身或者生活中的各种事件,看看有什么相关联的,从而从学中体会到知识和道理。
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篇二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3、结合寓意,进行练笔,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运用到学习、生活实际中。
1、认读词语
出示词语:羊圈窟窿街坊
劝告后悔结结实实
2、回顾课文的大意
“亡羊补牢”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你能用上这几个词来说说吗?(学生交流)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1)羊圈破了个窟窿。
交流:生:第一次是因为羊圈破了个洞。
师:你们同意吗?谁读读相应的语句
(全体学生齐读)
师:继续汇报第二次丢羊的原因。
(2)、养羊人不听街坊的劝告
师:谁读读相应的语句。
生:“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读得如何?
师:他一个人读了两个人的对话,在语气方面你们有没有好的建议?
生:应读出街坊的诚恳,读出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不耐烦。
师引读:街坊诚心诚意地劝他——生接读
师引读:他漫不经心地说——
他毫不在意地说——
他不以为然地说——师: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我们分角色朗读一下(生生之间合作、师生之间合作)
5、学习第四节
师:是的,第一次丢羊,养羊人满不在乎、毫不在意、漫不经心。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看来,理解词语除了查找工具书、还可以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师:养羊人第二次丢羊后,还是那么不以为然吗?
1、自由读文: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想的?出示投影:“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你能换个说法吗?(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对比读句子,感觉怎么样?(体会养羊人后悔的心情,他知道错了)板书“知错”。
(2)他又是怎么样做的?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这个“赶快”看出养羊人知错——就改(板书)。
(3)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4)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5)看来,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板书)
师:是的,在生活中出现了差错不要紧,重要的是及时纠正、及时改正。这都不晚。
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同学们学习了《亡羊补牢》知道了知错就改为时不晚,可有一株苹果树却不知道,我么么来看看。(出示书后读一读想一想)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请同学们续编寓言故事。师巡视,指名读,评议。
今天,我们学习了《亡羊补牢》这则寓言,他告诉我们——齐读(知错就改为时不晚)
1.背诵这则寓言。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亡羊补牢
知错就改
为时不晚
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篇三
各位,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故事是新《亡羊补牢》,什么,好象听过的。别急别急,我说的是从前那个故事的续集,话说亡羊人的儿子的儿子的儿子……总之传了很多代。
到了现代,这亡羊人的后代仍然是养羊的,不过他比他的祖先可聪明多了,用的是高科技养羊方法,什么恒温牧场,转基因食品统统让他用上了。
三天过了,不仅丢的2只羊没回来,还多丢了70只羊,他这才慌了起来,开着自己的奔驰车就去了县城。可他还是补那个洞,邻居都说他一定会亏本了!
又过了几天,他的羊果然丢了很多,整个牧场就只有几只了,人们都以为他会伤心的,可是他却笑呵呵的在家悠闲的打着电话,一点也不难过。
直到保险公司的人来了,大家才明白,原来他为自己的羊买了保险,丢了羊保险公司会赔的,这回他一点也没吃亏。人家还帮他把羊圈补上了,怎么样快去买保险吧!别忘了亡羊补买保险哟!
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篇四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听课是我们交流经验的重要方式,听课能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可以将这些收获写成一篇听课报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亡羊补牢》听课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周听了江xx老师执教的《亡羊补牢》一课,感觉江老师的课有许多的亮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在课堂导入以后,江老师就出示了学习寓言故事的三个要求:
(1)会读故事;
(2)会懂道理;
(3)会讲故事。在讲故事这个环节,江老师提出了两个要求:
(1)原文复述;
(2)用一、二句话来说。这样的设计,这样的事先告知,不仅是教师自己,也使学生对本堂课要学习些什么,要达成些什么任务心中有数,目标明确,为高效地学习本课做好了准备。
如一开始出示的三个读寓言的要求。既是学法的迁移,也是对前面所学方法的巩固和运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寓言的能力。其次是对概括故事内容的指导,一开始,学生说不简洁,教师在让学生评的基础上,通过出示关键词,引导学生抓主干去枝叶地说,使学生一个比一个说得简洁,从而初步明白了用一、两句话说故事内容的时候要舍得“砍”。
江老师在让学生体会养羊人后悔心理的时候,抓住“不该不”一词让学生进行换词,当学生换成“应该”一词以后,又让学生把换好的句子和原句进行比较,体会哪句放在文中更合适。这一训练点的抓取,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双重否定句和肯定句在表达意思上的区别,既进行了句式对比训练,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意思的理解。
1.《石榴》听课报告
2.《夏天》听课报告
3.《雷雨》听课报告
4.《夏天》语文听课报告
5.《认识角》听课报告
6.《穷人》语文听课报告
7.《排排看》听课报告
8.《爱莲说》语文听课报告
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篇五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我的教学思路就清晰了,教学与学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了。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本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语,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3、理念指导,精心设计
抓住语文本色,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学习寓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意义深远。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在赏析语言中让学生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在理解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遵循阅读教学规律,重视体验感悟。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我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位目标。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出示: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他还有另外两种说法,你们想知道吗?
出示: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读读记记)
2、这句成语出自哪里你知道吗?
(简介《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历史资料的整理,书中所记载的时代,上至战国初期,下至秦朝统一六国,反映了当时政治、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面貌。
3、你想知道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吗?(出示故事)
4、积累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