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朱永新新教育摘抄新教育读后感篇一
在这个暑期里,我拜读了朱永新所写的《我的教育理想》和《新教育之梦》两本书,我感觉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新的认识。
这两本书所写的内容是朱永新“理想”中的教育,其实也是许多教师心目中“理想”的教育。
朱永新认为,教育和其他职业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教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是其他事业所不具备的,它要求教师富有更高的灵性与悟性。
朱永新提出,一个理想的教师,应善于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人,之所以没激情,是因为他发现不了自己的可爱之处和伟大之处。一个人永远不会超过他追求的目标。同样,一个人也永远不会超过对自己的评价。一个人对自我的评价,往往是这个人事业能否成功的标志。自信使人自强,适当的“骄傲”使人成功。只有自信,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才华发挥至极致,也只有自信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他还认为一个人要取得成功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个是追求成功,一个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摒弃一切落后的教学方法,改变不适于迅速提高教育水平的传统作法;对自己所教学的内容要以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走向自主创新的学习之路,这样才能创新教育,发展教育。
朱永新认为,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教师不但自己要充满爱心,更应该将爱传播给学生,让学生也成为充满爱心的人,唯有如此,教育才算成功,教师的爱才叫真正的爱。教师们要将溺爱宠爱偏爱等一切庸俗浮浅的假爱从思想与行为中彻底清除,要以一种博爱仁爱真爱充实思想,并能蓄之于内,形之于外。
00四年八月
琴 芳
朱永新新教育摘抄新教育读后感篇二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语录吧,语录是不讲求段落、内容间联系的一种文体。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语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朱永新语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态度。
2、人是不会被别人打倒的,而是被自己打倒的。
3、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不可能的。
4、很多人在生活中所犯的错误往往被看作德性问题,实际上却是心理问题。
5、一个人要取得成功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个是追求成功,一个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6、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7、年轻不是坏事,只要你每一天不要去重复,每一天都是在拥抱新的太阳。伟大并不遥远,只要做个有心人,要进行细致的积累,多花点精力在教学上,花在对自己事业的追求上。
8、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9、从总体上说,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学以致用,而在于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在于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
10、知识关注点是现成的答案、现成的公式、现成的历史事件的归纳,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求知的过程。
11、学生的大脑不是空荡荡的容器,而是一口蕴藏着丰富水源的深井,教师的使命正是要引导学生挖掘这口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口知识的泉水喷涌而出的“井”。
12、于是,学校在造就少数“成功者”的同时,也造就了大批的失败者,让大多数学生成了心灵自卑、个性萎缩的“精神侏儒”。
13、所谓“减负”绝不是简单地少布置作业或减少课时,其实质应该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减少教育中师生的无效劳动,增加学生发展的目标。
14、我认为,教育的真谛是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个人的独特性发挥到极致,从而为民族、为人类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15、最具讽刺意味的是,相当多的中学生能够把中外名著的书名、作者背得滚瓜烂熟,但对作品本身的内容却一无所知!
16、面对互联网,教师应该是“引导者”。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库,如何引导学生辨别、选择最有价值的信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教师要首先熟悉并运用互联网技术。
17、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忠实于自己真实的生命体验。
18、我欣赏这样的境界:心中有太阳,脸上有笑容,嘴里有歌声。
19、真正的教育家应当首先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关注是他们生命的一种自然延伸与提升,其中蕴含着最鲜活的生命形态,充满着本色的活力与生机。
20、教师传授知识,是给学生进行智力体操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发展。通过智育,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并具备持久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情感、坚韧的学习一致,为他们今后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基础。
21、世界上最可以变化的是人自己,人可以变得很伟大,也可以变得很渺小。只要自己不断努力,永不放弃,就会不断进步和成长。这是成功者的最基本的信念。相反,失败者却主动出让命运的决定权,不相信人的可变性,从而也丧失了变化、进步与发展的可能性。
22、外语教育:不强调语法结构,重在语言表达、沟通。交际的功能是第一位。
与能力,让每一个孩子知识信息时代的特征。学会在这样时代的生存与发展。
24、历史不会记住苦劳,但记住功劳。历史不会记住共性,但会记住个性。
25、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三重一轻”——心理负担重、记忆负担重、作业负担重,而学习过程中思维力训练的负担太轻!
26、如果你想拥有健康的心灵,请参加体育活动吧!如果你想拥有强壮的'体魄,请参加体育活动吧!如果你想拥有成功的人生,请参加体育活动吧!如果你想拥有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请从学生生涯开始吧!
27、但现在我们的学生离大自然何其远矣!当我们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所谓“美育”是,学生早已不懂什么叫“两个黄鹂鸣翠柳”,不懂什么叫“炊烟四五家”,不懂什么叫“惊涛拍岸”,也不懂什么叫“春风亲吻草地的和煦”和“秋雨敲打树叶的凄婉”------大自然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美育教材”,是美育的源头活水。
28、生命的美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美的价值,特别是要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不管今后遇到怎样的人生挫折,他都不会轻易放弃生命;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人生阶段,他都能享受到属于自己生命的乐趣。
29、生活的美不等于生活的完美,生活的阴影、曲折和困境也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生活应有的色彩,而且,我们每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行动也在创造着生活的美。
30、德国是一个崇尚文化艺术、重视美育的国度,在人群中很难找到不了解音乐、不懂乐器的人。这或许是德国人为什么富有创造力的谜底之一。
31、我们不能要求每个老师都优秀,但要求每个老师都能冲击优秀、追求优秀。
32、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应尽一切可能请进名师专家,让教师和学生有较多的机会聆听大师的声音、与大师对话。这多少会激起他们向往大师、成为大师的冲动,多少会使他们觉得大师就在身边,大师并不遥远。
33、其实,教师不是万能的。谁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让他去试一试?当然,从道理上说也许没有错。但是在实践中要受到教师本人的经验、智慧、灵感、激情以及教育对象的许多方面的制约,因此完美的教育是困难的。这也并不妨碍我们去追求完美,教师不能轻易放弃。
34、生活中的一些人,为什么没激情?因为他发现不了自己的可爱之处和伟大之处。
35、教师要善于发现教育的乐趣,因为我们每天拥抱的是一个新的太阳,我们每天面对着的都是一些个性迥异的孩子,都是一个个前程不可限量的个体。
36、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37、你不读《论语》,不读陶行知,不读杜威,不读苏霍姆林斯基,恐怕很难成为教育家。
38、教师应该有三历:学历、经历和阅历。不一定将名山大川都走遍,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其价值是一样的。
39、我希望我们的教师认真关注窗外的世界。
40、只会教好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只会教好学生的学校,也不一定是非常优秀的学校。
41、只有爱,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只有爱,才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爱,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真谛;只有爱,才能感受到人类的伟大;只有爱,才能赢得爱。
43、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只有具备坚强意志的人,才能活出多彩的人生。
44、以一颗快乐的心对待别人的人通常也会得到同样的快乐。
45、教育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对于教育的理解水平。我们在批评教育的时候,不要忘记反思教育赖以生长的环境。因此,改变教育,我们必须改变社会的教育认知水平。
46、教育的神圣是寓与教育的平凡之中的。把教育看的过分神圣,会忽视它的平凡,远离它的真实。把教育看的过分平凡,又会忘记它的神圣,丢弃它的使命。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应该认识教育的这种特性。
47、享受着教育的幸福,这是教育的一种境界。我们扪心追问,在学校的每一天,我自己快乐吗?孩子们快乐吗?答案可能是不乐观的。幸福是一种体验,同样的日子,有人觉得幸福,有人却感觉不到幸福。但是,可以肯定,没有教师的幸福,就不会有孩子们的幸福。
48、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49、生活毁灭人是无声无息的,就象滴水在不经意之间慢慢穿过石头一样。同样,生活成就人也是无声无臭的,只有关注生活的细节和进程,只有成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
50、童心是一种境界。老子的著作、李贽的文章都对童心倍加推崇。难得的是人过童年,仍具有童心,用天真的眼光看世界,看人生。童心可能不成熟,也可能不理性,但是童心可能会有天才的洞察力,惊人的创造力。
51、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过,“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这个命题不知多少次被教育家们说提出,但现实的教育生活总是在舍本求末。没有灵魂的教育其实与训兽差不了多少。
52、每个人都有两个重要的世界----情感世界与智慧世界。一个人是否幸福,是否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个世界的满足的情况。教师也是如此。而且,这两个世界又是互相影响的。在情感世界,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真正地把爱心给所有的孩子,真正地用心对待自己的每一次讲课、每一次与学生的沟通,他一定会感受教育的乐趣、体验教育的幸福。同时,在智慧的世界,他也一定会找到“把发现留给学生”的办法,让学生每一天都在期待和惊喜中度过。
54、只有做到“有所不为”,调节自己的全部身心向既定目标迈进,你才有可能加入成功者的行列,只有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者。
55、父母和老师在培养儿童智力的同时,切不可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该使年轻一代具有远大的目标、广泛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作为成人,更没有必要对自己的智力水平持怀疑态度,乃至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应当知道,所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会拼才会赢”,只有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
56、对我影响较深的教育信念是:教给学生们惠及一生的东西:用传统的精华为其奠基,用人文的环境为其培植,用现代的技术为其武装,用科学的理念引导其发展。
58、人与人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有没有精神,正如死人与活人的差别在于有没有一口“气”。因此,怎样振作精神,活得精彩,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59、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以不变应万变。其实,教育的真理应该是有永恒的一面的,我们不能老是跟在检查与评估后面跑。这样,我们的行走就会从容一些,心理就会坦荡一些。
60、教师本身就是课程。其实,无论是新课程还是旧课程,只要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的课堂就一定精彩。最好的教育理念不一定是最新的,往往是永恒的。
朱永新新教育摘抄新教育读后感篇三
;“新教育实验”旨在推动“人的教育”,指向心灵,指向精神发育。朱永新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她)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从理念到行动
中国文化方面,除了阅读通史、背诵古典诗词,主修教育心理学的朱永新,“要了解从远古到当代中国教育的贡献,就强迫自己,从头到尾,把中国最原典性的书读一遍。”“第一本当然是《论语》,从先秦诸子一直到朱熹、王夫之,先后三四年时间,下了些小功夫。”这也为他后来著述近百万字的《中华教育思想研究》打下了基础。
大学毕业后,朱永新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学习,国内国外辗转,一直修到博士后。1999年,他的生活因一本书发生了重要变化。
这本后来被他反复提起的书叫《管理大师德鲁克》。书中有个细节:德鲁克父子去看望另一个管理学大师熊彼特,熊当时已经在弥留之际,就对德鲁克父子说:我到了这样一个年龄、这样的状况,我知道仅仅凭自己的著作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你能够改变和影响人们的生活。
通过网络,通过对话与碰撞,一种新的教育思想逐渐在他脑海里成形。朱永新决意要做一个依托国家“十五”科研课题,以帮助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2002年6月,“新教育实验”的专门网站“教育在线”开通;8月,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启动了新教育实验。
共读
“新教育实验”到底要做什么?甫一开始,实验明确了六项行动:营建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
2007年,在运城召开的第七届新教育实验年会上,朱永新明确提出了“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命题。
这样的阐述,源于朱永新对“教育”和“阅读”两者关系的认识。“新教育实验”旨在推动“人的教育”,指向心灵,指向精神发育。而他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她)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在这次新教育年会上,朱永新展望了“书香校园 ”的美好前景:将努力打破教科书和教辅资料一统天下的格局,恢复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共读传统,为每一位孩子寻找此时此刻最适合他的书籍,让师生、亲子沉浸在民族乃至人类最伟大的作品之中,恢复与传统的血脉联系,恢复师生之间被应试教育异化的密切联系。同时期待从书香校园的建设走向一个真正的书香社会。
也就在这一年,他主编出版了一本叫《改变,从阅读开始》的书。书中选编了辜鸿铭、章太炎、梁漱溟等十九位智者的讲话和文章。这本书是对中国文化的集中解读,有儒家、佛教、道家等不同角度,但实质上说的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道。朱永新在序言里写道:中国文化,无论儒家、佛家、道家,都是建立在对自我生命认识的基础上的。它要人智慧不向外用,而反作用于自己的生命,使生命成为智慧的,从而使生命得到改造与解放。所以,中国人的教育都是从唤起人的自觉能力开始的,“在明明德”;然后再觉他,“在亲民”;不达到“至善”的程度不能停止你的进步。
“在生命的黎明,你让儿童吟诵什么?”前几十年,儿童机械地背诵,引发了极大多数人的反对,然后,读经运动,英语晨读等替代性课程应运而生。而“新教育实验”则倡导一种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晨诵、午读、暮省”。
一方面,和读经运动的推动者们一样,朱永新也认为背诵要从小学开始,他与南怀瑾的私交也颇深。另一方面,他不赞同读“南怀瑾他们提供的简单的经的内容”,而主张读“经典”, 除了四书五经,还包括后世优秀诗文以及外国的经典篇章;他认为一古脑背诵、“读得字字千金”的“读经”违反了尊重个性、尊重学生兴趣的原则,而主张适当地裁选和引导,以契合儿童的当下生命。
这本书的缺点是没有分级,小学初中都可以用。后来,朱永新的博士生许新海,主持编写了一套六本、分年级的《中华经典诵读》。而即将出版的新教育“晨诵本”, 选入了很多东西方经典,如纪伯伦、泰戈尔、金子美铃等人的诗歌;从小学到初中,每天一首,每年一本;而且每本书有一个主题,对教师怎么使用也有指导。
“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除了晨诵这些参考读本之外,加入“新教育实验”的学校各施手段以“营造书香校园”。
比如江苏昆山柏庐小学,每周二中午进行“诵读考级”,每个学生都可以申报一至六级的考试,依诵读篇章的多寡难易赢得不同的段位。学校的名字,是依据朱子的名字命名的,《朱子家训》被列为必读教材之一。
2008-2009学年“新教育实验”“十佳教室”评选,湖南省桃源县茶安铺镇中心小学二丙班榜上有名,班主任敖双英,带着孩子们花了3个多月95天,完成了《三字经》的晨诵课程。
山东淄博临淄金茵小学五(3)班,是第一个在小学阶段完整贯彻了新教育儿童课程理念的实验班级。每天清晨,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常丽华就会走进教室,把轻柔美妙的音乐打开。先是带着孩子们读童谣、儿歌、儿童诗,后是一起吟诵唐诗宋词,再后来更加自觉地开展“在农历的天空下”的古典诗词之旅,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根据四季变化学习诗歌,同时配合国画、月亮与星辰、民间故事、汉字、书法、考古、对联、民俗等。
五年级下学期又开始了儒家思想课程。常老师把这个课程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孔子的人生图谱”,通过了解孔子的一生来理解“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随欲,不逾矩”这段话的意蕴。晨诵时间,则带着孩子们吟诵《论语》。
打造最好的素质教育
他坦诚,虽然“新教育实验”应是草根的、民间的、自下而上的,但当前24个实验区,基本上都是至上而下进行的,“都是有思想、有理想的教育局长在推动”。
“我们是改良性的,不是革命性的。中国只能选择渐进的改良,中国教育经不起折腾。”朱永新说。在他身上,也有着“改良派”的乐观和耐心。和很多ngo一样,“新教育实验”的核心团队也遭遇过“危险期”,朱永新一面广泛“化缘”,一面推动团队的专业化建设,不断开发新的课程产品提供给实验学校。
[资讯]
2004年11月21日,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挂牌。教育部部长周济、中国驻韩国大使李滨等出席挂牌仪式。
198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整个华文世界的活力,国外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师资需求激增。“孔子学院”意欲建立海外基地,提供零距离的教学服务,并协助整合和统筹当地现有的汉语教学以及民间文化活动。
“孔子学院”以非学历教育为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与德国的“歌德学院”等类似机构不同,“孔子学院”甚至连一个专职教师也没有,目前主要采用中外合作的形式来开办。其建立基础是:中国大学的对外汉语院系,向国外有汉语教学的地方派汉语教师或专家,从事教学、课程设计等交流活动,而这个工作,之前已经做了几十年了。
截至2009年8月,已在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68所孔子学院和71个孔子课堂。有舆论认为,“孔子学院”自动走出国门传播汉语,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杜兴整理)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