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专业22篇)

时间:2024-11-16 作者:琉璃

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它使我们能够不断进步并适应变化的社会环境。范文七:通过总结,我认识到学习需要不断努力和坚持,并总结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专业22篇)篇一

有些平时挺勤奋好学的学生,学习的效果却不是很显著,他们可能更多的是被动、机械的接受知识的灌输,比如:笔记记的很好,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规定学什么就学什么,规定怎么做就怎么做,等等。学习是有规律、有窍门可循的,缺乏思路,不善于思考,即使再埋头苦学,也是效果甚微,或者徒劳无功。

问题表现:

背书时倾向于死记硬背。

做题思维单一,刻意钻研题目,死抠细节。

不知道怎么运用知识点,往往感觉学会了,但一考试就蒙了。

原因分析:

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不会主动思考,对学习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迷信书本,参考书、练习册和参考答案,缺乏自己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维方式呆板单调,不会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

被定式思维所束缚,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解决方案:

主动思考,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广开思路,找到解题突破点。

敢于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

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专业22篇)篇二

有很多中小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是因为懒惰,相反的,有好多学生学习起来特别认真,恨不得将自己的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可是虽然时间花了这么多,却总是不见成效,学习效率很低下。

问题表现:

听课反应慢,容易走神。

课后复习慢,没有头绪。

作业完成慢,影响睡眠。

考试速度慢,答不完卷。

原因分析:

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知识时需进行多次的重复;。

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兴趣不高,无法收到良好效果;。

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没有计划,效率不高。

解决方案:

学习时集中注意力,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杂念;。

学习主动,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专业22篇)篇三

听课是学习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学校规划了每天6-8个小时的上课时间,当别的同学上课在专心听讲,自己却上课走神,毫无疑问自己的学业就要落后了。上课走神,就会造成知识疏漏。很多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就是因为思想涣散,课堂上注意力经常不集中,所以导致基础薄弱、知识生疏等等一系列学习问题。

问题表现:

课上精力无法集中,开小差。

写作业的过程中常出现“神游”现象。

在课堂上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不积极参与同学讨论。

原因分析:

之前学过的知识没有消化好,跟不上课堂进度。

在成长过程中缺乏集中注意力的训练,所以思想涣散,易受外界打扰。

老师教学方式呆板、枯燥,导致学生兴趣注意点转移,无心听课。

解决方案:

生动讲,巧抓学生兴趣点,吸引学习好奇心。

专心听,老师一对一解疑难,集中学习注意力。

敢于问,师生合作交流,共同提高课堂效率。

重点记,课堂勤记笔记,上课不再开小差。

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专业22篇)篇四

偏科指在学习学校文化课程中,某一门或者几门学科成绩特别好或一般,另外的学科成绩特别差或较差,这种情况可以称为“偏科”。其实偏科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并不可怕,同学们对各门课程的兴趣不同,投入的精力不同,各科的成绩难免存在差别。一旦这个差别比较大,被人意识到了,便成了偏科。偏科现象出现的高峰期在初中,这与初中生特定的心理,生理以及课程的加重有关。学生一旦出现偏科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引导,往往会造成烦躁和厌倦,进而产生对学习的厌烦情绪,很可能波及其他学科。

问题表现:

一科突出,其他平平。

文科或理科突出,另一方面较弱。

一科较弱,其他都较强。

原因分析:

受教师影响,丧失对这一学科学好的信心,导致恶性循环。

家长的爱好以及职业差异也会诱发学生偏科。

学生自身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解决方案:

正确认识障碍,排解不愉悦的心理体验。

激发“弱科”兴趣,锻炼学习意志。

发挥“强科”之长,以长促长,取长补短。

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专业22篇)篇五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报告六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当今我国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的毕业证、学位证已经不再是找工作的有利条件。各种各样的证书成为企业衡量人才的标准,也成为当今在校大学生所热切追求的!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校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考证狂潮。根据网上信息披露,考证板块的点击率一直居高不下。“这学期报什么班,考什么证”也是在校大学生讨论最多的话题。面对校内外种类繁多的各类培训和高薪诱惑,以及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压力,一些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或只知道盲目跟风。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对考证的态度看法、目的及其意义,笔者就湖南商学院在校大学生为例,于20xx年4月20日至25日期间以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特做了关于大学生考证问题的调查。此次调查网页浏览170次,填写125份,有效率为75%。现将调查及分析结果陈列如下: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学校英语四级等证书与学位证书挂钩,英语这种高校里考通用型(必考型)证书也就成为了众多大学生奋斗、追逐的目标,英语等级考试报考率高达95%以上。近几年来随着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更是促使了绝大部分高校的学生都对各种资格证的考试跃跃欲试,单就会计从业资格证来说,其追逐者几乎遍布各个专业。而此次调查的部分具体数据笔者用图表显示如下:

a.大学生考证热的原因。

b.对曾经考过(或准备考)的证书统计。

c.认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注重应聘者的哪些方面(可多选)。

d.认为证书与能力关系。

1.国家、高校政策导向的结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这说明,学历、学位证书不再是就业的惟一通行证,还要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才行。几年来,国家逐步放宽了报考者的资格,从限制在校大学生考试,放宽到不少行业允许在校大学生考试,这个发展趋势,为大学生考证提供政策保障。现在高校流行的证书与学位证书的捆绑,没有证书就不能毕业,也是造成考某些证高温不降的主要原因。

2.就业压力与就业形式所迫。

据统计,20xx年应届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估计为650—700万人次,加上20xx届300多万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在20xx年大学生就业年度,涌入市场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史无前例的千万人。社会就业竞争压力迫使大学生不得不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用人单位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证书成为大学生证明自身能力强弱的重要标杆。

3.考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考证已对个体形成了一种心理压力,它在大学生对就业压力的反应中形成,影响个体的考证行为;内在压力多源于个体自身的发展需要、成就动机、抱负水平等。面对较大压力时过度的紧张和焦虑,使他们在面对问题时不能理智的思考、推理,以致作出错误的决策。盲目跟风,当大家流行考某个证时,不管需要否,有用否,片面地去追求一纸证书,根本就不会把认证考试和自己的特长以及所学专业结合起来。他们往往会参加一些“考证速成班”,通过死记硬背的突击方法来获取一张可能对能力的提高毫无助益的证书。重视拥有,轻视运用。部分学生追求证书数量,而不是证书质量和自身能力的提高。他们认为证书越多越好,越能彰显自己的能力,当做是一种骄傲,而且多个证书多条路,以备无患。

大学生的考证热,从侧面也说明了大学生在积极地为今后的就业和发展做准备,“考证”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然而我们在考证时又都会思考:到底有没有必要考这个证呢?证有没有必要多考点有备无患呢?我们都会有点迷茫,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怎样看待考证热的现象?怎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对考证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怎样让大学生的考证更加有据可依,使同学们能力得到提高,视野得到扩展,又能避免时间和金钱的浪费呢?这些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

1.对于大学生而言,自己对自己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理性地选择有利于职业生涯发展的考证课程,避开考证的三大误区:

(1)多多益善。很多大学生认为证书多多益善,能为自己在求职中增加砝码。但拿着很多证书,有时反而被用人单位以其学习精力分散、职业定位不清晰等理由拒绝录用。因此,证书并非越多越好,大学生考证应结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目标,不应盲目考证。

(2)越热越好。不少大学生喜欢报考热门证书,认为热门证书含金量高。其实,有些热门证书只是阶段性流行。考证前,一定要对证书的发放机构、考试内容、证书市场口碑、证书有效期限等方面有所了解,理性判断,不要盲目跟风。

(3)“证书”等同于“入场券”。拿到名牌证书,确实能证明持证者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对其就业有积极作用。但随着持证人数不断激增,以及企业用人观念的转变,名牌证书的作用有所减弱,不再被作为录用员工的决定性因素。如今,企业在选拔人才时会运用各种方式,测试应聘者的真实水平。因此,大学生不能把宝全押在考证上,而应注意全面提升自身的实际能力。

2.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考证的引导工作。为了避免大学生考证的盲目性,真正让在校大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实力,提高就业率,学校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鼓励、支持并正确引导在校大学生考证。

(1)发挥学校教育资源集中的优势。要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在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基础和专业课教育的同时,要组织精干的教学力量,开设以考取职业资格证有关的辅导和讲座,让学生从实际操作层面进一步熟悉考试内容,为学生考证创造条件。

新课程的实施,其目的也就是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的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无论从教学容量还是教学难度上讲,都是一次巨大的飞跃,所以很多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很轻松也很有兴趣,但往后由于容量太多、难度太大,都渐渐的对化学失去了兴趣。而此次新课程改革降低了化学的难度,其教材的宗旨是内容广泛但都点到为止,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初中阶段保持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有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呢?为此,就九年级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以及他们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本人进行了一次汇报。

在学习新课程化学以后,大部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比较感兴趣,主要原因是“化学很神奇,有很多有趣的规律和现象,可以和很多生活现象联系紧密,很有用,学习起来也不太难。”也有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一般,理由是“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有困难。”

在临近考试时才整理复习。有些不爱学习的学生,不能主动学习,只有被动接受。

学生学习的好坏关键要看学生,能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方法得当,应该事倍功半。教学中特别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上学生能够较多的采用合作的探究,探究中能够各抒己见、进行激励的讨论研究,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共同解决,课前预习能自主学习,边学边做笔记,能够将不懂的问题拿到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

针对所教九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方法解决:

1、端正学生思想。

一个人思想就是他的灵魂导向,学生学习态度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因此,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2、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有些学生学习较好,但学习成绩的提高幅度很慢,受不良习惯的影响,这些学生,对预习做得不好,得过且过,平时多指导他们如何预习,提高课堂的听课效果。

3、个别辅导。

(1)、个别辅导学生的思想(2)、个别辅导学生学习。

1、学情分析包括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方面构成的。

(1)、进一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2)、巩固良好班风,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凝聚挖掘班级各方力量,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3)、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学习兴趣,明确学习重要性,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4)、与学生融洽相处,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3、根据学情分析出学生的情况后,老师要与家长保持正常、经常化的沟通,力争家长的配合,共同管理好学生。重视家长会的作用,重视做好家访工作,继续进行家校联系单的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

摘要:新课改中初一学生学业状况究竟如何?为此,对石家庄市五所城市学校和一所农村学校初一学生抽样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对教学改革提供学情参考。

石家庄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已走过了近十个年头,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种新的教学理论、新的管理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形式化的合作讨论,刻意泛滥的掌声鼓励,无目的的表演创新换来了部分学生又一轮厌学,甚至有个别学生写信告自己的老师,称课业负担过重,无法承受……。那么,真实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学生的学业状况究竟如何?为此,我们进行了有关调查。

2009年12月我们对石家庄市5所城市学校(不同区)和1所农村学校的七年级,每校抽两个自然班(中档水平的班)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699份问卷,收回693份有效问卷。

1针对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态度我们设置了问题1:“你每天愿意上学吗?”,回答“非常愿意”的学生占42.42%,回答“愿意”的占45.7%,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结果。其中农村学校被调查学生愿意上学的比例最高为97.48%,此项调查中最低的一个城市学校愿意上学的学生也占82.4%,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中不愿意上学的学生有32名,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4.62%,最多的一个学校两个班中有8名学生不愿意上学,平均一个班有4名学生,依此估计全市初一学生中至少有6000人不愿意到学校学习,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这个数字多数来自条件优越的城市孩子,被调查的5所城市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都是较好的,办学条件较差一点的学校情况可能会史严重些。

2针对学生学习的态度设置了问题2:

“你对学习感兴趣吗?”选项为:

a感兴趣b一般c没兴趣。

调查的结果是选a、b、c的学生分别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66.67%、31.59%、1.74%。由此可以看出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占了多数,没兴趣的学生占的比例很小,但对学习无所谓的学生数占被调查学生数的近1/3,这一数字仅比笔者在1999年做的一个类似调查的数据低两个百分点。这也说明本轮课程改革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强调实现三维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3为了了解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帮助、激励作用,我们设置了问题3~9共7个题目,从附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1)问题3:“在学校你得到过老师的表扬吗?”结果说明35.8%的学生经常或较多地得到教师的表扬与激励,而更多的学生是偶尔甚至没有得到过教师的表扬,主要原因是班额较大,初一年级的学生9月入学,3个多月的学习生活较短暂,教师还未顾及到。但初一学生还是成长中的孩子,激励机制必须跟上。

(2)问题4:“你经常在哪些方面得到老师的表扬?”调查说明学生除在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方面被教师表扬之外,37.21%的学生在其他方面的突出表现也充分被教师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已经走向多元化。

(3)问题5:“在学校你得到过老师的单独辅导吗?”回答偶尔得到过和没有得到过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的85%,说明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不够。大班额的教学现状使教师更关注群体。

(4)问题6:“当你有心里话想倾诉时,你通常会选择”回答能对教师倾诉心里话的学生仅占5.52%,比例偏小,说明教师能分享学生的快乐,倾听学生的痛苦,同时也享受教育的快乐的路还很远!

(5)问题7:“当你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你通常会”结果显示,25%的学生没有正确的对策,这是由于学生年龄与阅历问题,正确处理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方式还未形成,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与帮助。

(6)从问题8:“课堂上你的发言机会多吗?”中,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也蔚然成风,课堂上75.36%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较多,这与传统的课堂相比有了较大的突破。

(7)问题9:“你认为你的课堂学习效果”的调查数据说明近75%的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较好,也有25%的学生认为课堂效果一般或较差,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迫在眉睫。

4围绕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我们设置了:

问题11:你在做作业前看课本吗?

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到,有7.76%的学生选择了“从来不看”的选项。写作业前先看书,是对当天学习内容的一个再领会、再认识、再提升,这种学习习惯是有效学习的一个好习惯,初一的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这一习惯还有待教师反复提醒才有可能形成。

5针对学生的学业负担状况我们设计了第10、12、13、14、15、16、17、18、19、20共8个题目,从附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

(2)问题13:“学校每周有几节自习课时间由你支配?”调查说明初一年级学生的自习课还是基本充足的,学校能给学生自主支配的学习时间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

(3)问题14:“进入初中后你参加过学校的几次集体活动?”问题15:“除体育课外,每周有几节体育活动时间?”选择a(没有)、b(1次)两个选项的占42%,这是一个多大的数目!反映学校组织活动较少,学校除体育课之外,很少安排课外活动,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单调,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4)问题16:“你是否感到目前学习压力过大?”结果表明有1/4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过大,问题17:“目前学习压力过大的原因是?”结果表明学习压力过大来自于较大的课业负担。而问题18:“你认为你的学习压力主要来自于?”调查结果令人欣喜,51.62%的学生学习压力来自于自己,说明现在的孩子已有主动承担学习责任的意识,有积极向上的学习心向。值得说明的是这6所被调查的学校中,农村学校有94.92%的学生选择学习压力来自自己,而城市学校中有一所学校仅有36.7%的学生选择学习的压力来自自己,这两个相差58.22个百分点,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5)问题19:“你参加了几个课外辅导班的学习?”结果表明有55.51%的学生在课外就读辅导班,说明家庭、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6)问题20:“学校占双休日上课吗?”,选择“偶。

尔”和“没有”占97.68%,说明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办学方面做得较好,这也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带来的可喜变化。

1课堂上学生发言的机会较以往传统教学大大增加,这是新课程改革带来的课堂上学生学习方式的新变化。

2学生学习的压力更多地来自于学生自己,这一点与以往相比也有较大的变化。这也是课程改革提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第一责任人”重要理念的具体体现。这方面我们要像郭思乐教授那样坚信:“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一旦我们醒悟这一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同时,也应当让每一个学生明白“哪怕我们有最尽职的教师,最好的家长和最优秀的学校,假如学生不去履行自己的责任的话,那么这一切努力都将会白费。”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给美国中小学生的新学期致辞,西方的教育文化的主流是“学习者自己需承担责任”,美国某大学评价中学一节好课的标准中也有一条:“课上学生是否承担学习的责任。”这种现代教学理念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体现并张扬。

3学校组织课外活动偏少,学生学习生活单调。初一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快速发展时期,学校生活对于他们的全面成长影响巨大。学校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对于他们开阔眼界、动手实践、同伴互助乃至人格健全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笔者在2009年上半年参观美国华盛顿附近一所公立初中,每一个教室里都张贴着一张大大的班级课外活动全年计划表,“xx日到老人福利院做义工,xx日到国家航天博物馆参观,xx日到社区农庄活动,××日到某地旅游,xx日参观国家自然博物馆”(美国中小学校或学生个人还可预约到国家自然博物馆作科学实验,博物馆负责为学生准备实验场地与器材)。几乎周周都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难怪班里11~12岁的孩子见到我们都能毫无胆怯地向我们问这问那,话题包括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方方面面,对我们的提问也能够侃侃而谈,一个孩子说他喜欢中国,我问其为什么?他回答中国的长城壮观而美丽。我们的学生对美国了解多少?对世界了解多少?我们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重视及其全方位育人的功能认识还远远不够!而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尊重,对人自由本性的崇尚,对人能力增长的真谛……这些真正涉及现代教育本质的思想了解多少?又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多少?我们不禁要问这件事做起来真的就那么难吗?为了遵循教育规律、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让我们赶快行动吧!

4教师对学生个别辅导较少,这对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一方面学生处在低龄教育阶段,每一个孩子都不能掉队,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此,不可忽视任何一个学生,为弥补大班额教学的不足,教师对学生应当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跟上班集体的步伐。另一方面“个别辅导”看似小事,这对学生成长的鼓舞是巨大的,笔者曾访谈过七名市级骨干教师,访谈的主题是:“你年少时的老师对你成长促进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他们多数说是某个老师对他们的帮助与鼓励。目前,有些学生的成绩可能还弱一些,这正需要教师的帮助,更何况他们的潜能还有待你去开发,你的帮助是火柴与火把的关系呢!

5学生课业负担较重,“负担”一词的含义是让其做不愿意做的事就成为负担。负担过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只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减负难的真正症结在哪里?不能都推到社会和考试评价身上,教师要坚决减掉那些机械重复的不合理的课业负担。另外,别忘了还有一些学生觉得学习是个“负担”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他需要学和可以学,而教师很多时候取代了他们的工作,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学习成了“负担”,“想学”变成“厌学”。

减负的根本出路在于像重视智力因素一样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评价一个学校新课程改革是否向纵深发展,素质教育是否全面推进,不仅要看校园多漂亮,也不仅是看其考试成绩,而是看他们受现代教育文化浸染的程度,看教育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看学生的健康发展。

说明:参与本问卷调查的还有周予新、王淑霞、李焱、杨艳玲、范光清老师。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清华大学出版社。

[2]李进华,减负与增效[j],人民教育,2010,(2)。

[3]徐世责,秦辉著,教研员工作方法与技能[m],吉林大学出版社。

[4]钟启泉等著,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大出版社。

[5]郭思乐,从仿生到靠生: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突破[j],教育研究2009,9。

[6]刘群,走向教育现代化的纵深[j],人民教育,2009,(23)。

调查人: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就此问题,我对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

极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20xx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由于我的调查时口头形式的,所以没有统计初详细的数据,该报告只是反映了调查中出现的显著问题,故不能作为有力的论据。

七年级学生生理,心理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薄弱,大部分学生家长包办过多过细,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很差,农民工子女集中的学校,因学生家庭环境等原因,安全隐患多。

七年级的学生对"意志"的内涵可能认识并不深刻,有必要让学生对意志有更深刻的认识.另外,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缺乏应有的锻炼,心理承受能力教弱,意志品质水平较低.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意志和锻炼意志.

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同时,我校学生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但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言,素质整体上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由于当代中学生绝大多数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所以养成了他们很多人中以我为中心的心理,他们中有些人义务意识淡薄,有些人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不关注国家、集体、社会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另外,由于中学生是弱势群体,有可能面对侵权受到伤害,而不知道用合法的方法和程序去保护自己。因此,对他们进行权利、义务教育,使之明确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九年级的学生受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学生享受着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的成果,但对于科技与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还有待深化,一部分学生还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依据课程标准九年级的学生应该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专业22篇)篇六

情绪波动是学生当中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对自己的情绪比较难以做到收放自如的平衡和控制。所以,一旦在学习上遭遇挫折,或者某一阶段心情低落,学习成绩也就因此起伏不定。这类学生大多数平时学习不错,做练习也答的不错,但往往一到考试就出状况,考试成绩与自己估计的分数出入很大。事实上,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出在学习心理和应试技巧上。

问题表现:

兴趣和情绪容易变换,不喜欢在一成不变的环境中学习。

考了高分后,骄傲自满;考了低分后,焦虑不安、自卑、迷茫。

自怨自艾,沉浸在学习失败中不能自拔。

原因分析:

思想压力过大,导致在考场上过于紧张,发挥失常。

缺少应变能力,遇到生疏的难题时束手无策。

学习心态不佳,太过于看重考试分数。

学习中遇到困难不善寻求帮助,总是自己钻牛角尖。

解决方案:

释放压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稳定情绪,正常发挥知识水平。

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学习困境。

把握节奏,从此告别学习疲劳。

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专业22篇)篇七

对学习总是维持三分钟热度,难以保持长久的热情,比如,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容易的学习内容,就学的很有劲头;遇到不感兴趣的、有难度的内容,立刻就失去了耐心。因此有不少家长这样抱怨:我孩子不比别的孩子笨,就是没耐性,做事总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问题表现:

喜欢做小动作,如抖腿、转笔等。

缺乏耐力与毅力,不能静下心写作业。

学习有惰性,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原因分析:

家长过度溺爱,孩子任性、贪玩,意志未能从小炼。

在学习上怕吃苦,总希望能投机取巧走捷。

缺乏自控力,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干扰。

解决方案:

树立学习榜样,塑造学习典范。

兴趣教学,培养对学习长久的热情。

创设疑难情境,在磨砺中培养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专业22篇)篇八

有的家长常说:我孩子挺聪明的,哪样都行,就是有点粗心。粗心马虎不是学习应有的态度,有不少学生就是粗心马虎造成的1分之差而错失了理想学校。粗心马虎,归根结底是习惯养成的问题。如果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考试时心里一紧张,粗心、马虎的问题又升级了,考试分数当然大受影响。即使是再聪明的孩子,也会因为粗心大意而丢分数,影响到学习成绩。

问题表现:

写作、做题、阅读时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平时写作业不认真,经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考试时焦虑急躁,经常漏题、做错题。

做事没有计划性,经常一边学习,一边想着其他的事。

原因分析:

缺乏兴趣,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缺乏耐性,自我控制能力差。

思想涣散,思维跳跃幅度大。

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责任心。

解决方案:

激发学习兴趣,在快乐的氛围里学习。

定制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

专项注意力训练,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端正学习态度,增强课业责任感。

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专业22篇)篇九

这类孩子往往是没有别人的安排就不知所措的“乖孩子”。从小在家长的权威中长大。家长让学什么就学什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从来没有违反的可能。渐渐不知道该如何计划自己的学习,感觉学习只是完成学校的作业,此类学生一般成绩还可以,但是很难进步。

问题表现:

课堂上不知道要干什么,只是随了别人在学习。

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自主意识。

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计划,很少能完成学习任务。

原因分析:

家庭教育方式让孩子自主意识缺失。

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

解决方案:

激发学习兴趣。

重塑学习动力。

培养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专业22篇)篇十

学习习惯是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一个人养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对其学习成绩直接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分阶段、按部就班地给以指导,并且需要学校和家庭互相配合。只有找到情绪困扰的根源,帮助学生逐步卸下心理上的负担,树立起孩子对自己和对学习的信心,才能使不良习惯最终消除。因此,习惯矫正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格气质,采取不同的方法。

问题表现:

学习被动,缺乏主动性。

每天埋头学习,成绩却不理想。

原因分析:

学习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

不会科学利用时间,有的学生虽然忙忙碌碌,实际效果却不佳。

不求甚解,死记硬背。依赖这种方法的学生会常常使记忆内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长久记忆。

解决方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要学会善于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

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科学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专业22篇)篇十一

摘要:新课改中初一学生学业状况究竟如何?为此,对石家庄市五所城市学校和一所农村学校初一学生抽样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对教学改革提供学情参考。

石家庄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已走过了近十个年头,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种新的教学理论、新的管理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形式化的合作讨论,刻意泛滥的掌声鼓励,无目的的表演创新换来了部分学生又一轮厌学,甚至有个别学生写信告自己的老师,称课业负担过重,无法承受……。那么,真实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学生的学业状况究竟如何?为此,我们进行了有关调查。

2009年12月我们对石家庄市5所城市学校(不同区)和1所农村学校的七年级,每校抽两个自然班(中档水平的班)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699份问卷,收回693份有效问卷。

1针对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态度我们设置了问题1:“你每天愿意上学吗?”,回答“非常愿意”的学生占42.42%,回答“愿意”的占45.7%,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结果。其中农村学校被调查学生愿意上学的比例最高为97.48%,此项调查中最低的一个城市学校愿意上学的学生也占82.4%,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中不愿意上学的学生有32名,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4.62%,最多的一个学校两个班中有8名学生不愿意上学,平均一个班有4名学生,依此估计全市初一学生中至少有6000人不愿意到学校学习,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这个数字多数来自条件优越的城市孩子,被调查的5所城市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都是较好的,办学条件较差一点的学校情况可能会史严重些。

2针对学生学习的态度设置了问题2:

“你对学习感兴趣吗?”选项为:

a感兴趣b一般c没兴趣。

调查的结果是选a、b、c的学生分别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66.67%、31.59%、1.74%。由此可以看出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占了多数,没兴趣的学生占的比例很小,但对学习无所谓的学生数占被调查学生数的近1/3,这一数字仅比笔者在1999年做的一个类似调查的数据低两个百分点。这也说明本轮课程改革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强调实现三维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3为了了解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帮助、激励作用,我们设置了问题3~9共7个题目,从附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1)问题3:“在学校你得到过老师的表扬吗?”结果说明35.8%的学生经常或较多地得到教师的表扬与激励,而更多的学生是偶尔甚至没有得到过教师的表扬,主要原因是班额较大,初一年级的学生9月入学,3个多月的学习生活较短暂,教师还未顾及到。但初一学生还是成长中的孩子,激励机制必须跟上。

(2)问题4:“你经常在哪些方面得到老师的表扬?”调查说明学生除在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方面被教师表扬之外,37.21%的学生在其他方面的突出表现也充分被教师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已经走向多元化。

(3)问题5:“在学校你得到过老师的单独辅导吗?”回答偶尔得到过和没有得到过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的85%,说明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不够。大班额的教学现状使教师更关注群体。

(4)问题6:“当你有心里话想倾诉时,你通常会选择”回答能对教师倾诉心里话的学生仅占5.52%,比例偏小,说明教师能分享学生的快乐,倾听学生的痛苦,同时也享受教育的快乐的路还很远!

(5)问题7:“当你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你通常会”结果显示,25%的学生没有正确的对策,这是由于学生年龄与阅历问题,正确处理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方式还未形成,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与帮助。

(6)从问题8:“课堂上你的发言机会多吗?”中,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也蔚然成风,课堂上75.36%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较多,这与传统的课堂相比有了较大的突破。

(7)问题9:“你认为你的课堂学习效果”的调查数据说明近75%的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较好,也有25%的学生认为课堂效果一般或较差,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迫在眉睫。

4围绕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我们设置了:

问题11:你在做作业前看课本吗?

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到,有7.76%的学生选择了“从来不看”的选项。写作业前先看书,是对当天学习内容的一个再领会、再认识、再提升,这种学习习惯是有效学习的一个好习惯,初一的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这一习惯还有待教师反复提醒才有可能形成。

5针对学生的学业负担状况我们设计了第10、12、13、14、15、16、17、18、19、20共8个题目,从附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

(2)问题13:“学校每周有几节自习课时间由你支配?”调查说明初一年级学生的自习课还是基本充足的,学校能给学生自主支配的学习时间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

(3)问题14:“进入初中后你参加过学校的几次集体活动?”问题15:“除体育课外,每周有几节体育活动时间?”选择a(没有)、b(1次)两个选项的占42%,这是一个多大的数目!反映学校组织活动较少,学校除体育课之外,很少安排课外活动,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单调,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4)问题16:“你是否感到目前学习压力过大?”结果表明有1/4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过大,问题17:“目前学习压力过大的原因是?”结果表明学习压力过大来自于较大的课业负担。而问题18:“你认为你的学习压力主要来自于?”调查结果令人欣喜,51.62%的学生学习压力来自于自己,说明现在的孩子已有主动承担学习责任的意识,有积极向上的学习心向。值得说明的是这6所被调查的学校中,农村学校有94.92%的学生选择学习压力来自自己,而城市学校中有一所学校仅有36.7%的学生选择学习的压力来自自己,这两个相差58.22个百分点,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5)问题19:“你参加了几个课外辅导班的学习?”结果表明有55.51%的学生在课外就读辅导班,说明家庭、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6)问题20:“学校占双休日上课吗?”,选择“偶。

 尔”和“没有”占97.68%,说明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办学方面做得较好,这也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带来的可喜变化。

1课堂上学生发言的机会较以往传统教学大大增加,这是新课程改革带来的课堂上学生学习方式的新变化。

2学生学习的压力更多地来自于学生自己,这一点与以往相比也有较大的变化。这也是课程改革提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第一责任人”重要理念的具体体现。这方面我们要像郭思乐教授那样坚信:“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一旦我们醒悟这一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同时,也应当让每一个学生明白“哪怕我们有最尽职的教师,最好的家长和最优秀的学校,假如学生不去履行自己的责任的话,那么这一切努力都将会白费。”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给美国中小学生的新学期。

致辞。

西方的教育文化的主流是“学习者自己需承担责任”美国某大学评价中学一节好课的标准中也有一条:“课上学生是否承担学习的责任。”这种现代教学理念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体现并张扬。

3学校组织课外活动偏少,学生学习生活单调。初一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快速发展时期,学校生活对于他们的全面成长影响巨大。学校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对于他们开阔眼界、动手实践、同伴互助乃至人格健全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笔者在2009年上半年参观美国华盛顿附近一所公立初中,每一个教室里都张贴着一张大大的班级课外活动全年计划表,“xx日到老人福利院做义工,xx日到国家航天博物馆参观,xx日到社区农庄活动,××日到某地旅游,xx日参观国家自然博物馆”(美国中小学校或学生个人还可预约到国家自然博物馆作科学实验,博物馆负责为学生准备实验场地与器材)。几乎周周都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难怪班里11~12岁的孩子见到我们都能毫无胆怯地向我们问这问那,话题包括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方方面面,对我们的提问也能够侃侃而谈,一个孩子说他喜欢中国,我问其为什么?他回答中国的长城壮观而美丽。我们的学生对美国了解多少?对世界了解多少?我们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重视及其全方位育人的功能认识还远远不够!而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尊重,对人自由本性的崇尚,对人能力增长的真谛……这些真正涉及现代教育本质的思想了解多少?又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多少?我们不禁要问这件事做起来真的就那么难吗?为了遵循教育规律、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让我们赶快行动吧!

4教师对学生个别辅导较少,这对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一方面学生处在低龄教育阶段,每一个孩子都不能掉队,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此,不可忽视任何一个学生,为弥补大班额教学的不足,教师对学生应当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跟上班集体的步伐。另一方面“个别辅导”看似小事,这对学生成长的鼓舞是巨大的,笔者曾访谈过七名市级骨干教师,访谈的主题是:“你年少时的老师对你成长促进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他们多数说是某个老师对他们的帮助与鼓励。目前,有些学生的成绩可能还弱一些,这正需要教师的帮助,更何况他们的潜能还有待你去开发,你的帮助是火柴与火把的关系呢!

5学生课业负担较重,“负担”一词的含义是让其做不愿意做的事就成为负担。负担过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只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减负难的真正症结在哪里?不能都推到社会和考试评价身上,教师要坚决减掉那些机械重复的不合理的课业负担。另外,别忘了还有一些学生觉得学习是个“负担”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他需要学和可以学,而教师很多时候取代了他们的工作,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学习成了“负担”,“想学”变成“厌学”。

减负的根本出路在于像重视智力因素一样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评价一个学校新课程改革是否向纵深发展,素质教育是否全面推进,不仅要看校园多漂亮,也不仅是看其考试成绩,而是看他们受现代教育文化浸染的程度,看教育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看学生的健康发展。

说明:参与本问卷调查的还有周予新、王淑霞、李焱、杨艳玲、范光清老师。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清华大学出版社。

[2]李进华,减负与增效[j],人民教育,2010,(2)。

[3]徐世责,秦辉著,教研员工作方法与技能[m],吉林大学出版社。

[4]钟启泉等著,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大出版社。

[5]郭思乐,从仿生到靠生: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突破[j],教育研究2009,9。

[6]刘群,走向教育现代化的纵深[j],人民教育,2009,(23)。

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专业22篇)篇十二

一、建构英语自主学习网网络教学是以多媒体网络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系统包括教师控制台、学生工作站、交换机和服务器等.教师可以通过控制台监控并指导学生网上学习,学生则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或者从网上资料库查找所需资料.网络教学使得学习资料更加丰富而且实用.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随心所欲地下载资料,这无疑会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但网络内容的松散性、不确定性和难控制性会导致有些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再加上一些不良网站的'诱惑,会使学生渐渐失去网络学习的初衷,这样网络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学习,反而使他们误入歧途.因此,网络教学成败的关键是学生应具备网络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一个高效、有序的英语自主学习网也是关键所在.

作者:张立坤方辉于晓芳作者单位:张立坤,方辉(河北经贸大学外语部)。

于晓芳(河北科技大学外语部)。

刊名:教学与管理(理论版)pku英文刊名:journalofteachingandmanagement年,卷(期):“”(8)分类号:h3关键词:

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专业22篇)篇十三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深远而重大的,尤其促进了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横跨时代的全新的教学方式,而且实现了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

网络教学中,教师将欲教授的知识与网络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则利用网络手段,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充分发挥其自觉能动性,努力“发现”知识和规律,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其实质是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生改变。教师的精力更多集中在探究学习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辅导上,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活动逐渐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而能够从自身学习需求出发,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其创造性见解不断融入到主体认知不断生成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师应该尽可能整合各种资源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并且可以从个体方面体验到有能力去对待他的外部世界。

建构主义者认为,事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是由个人的经验决定的。每个人的经验和对经验的信念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对客观世界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而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合作者。权威的知识应该由学生主动地建构意义,以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对学习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处理后,使原有的知识结构由于新知识的进入而调整和改变。

1.自主学习的开放性。开放性是网络信息时代固有的特性,也是网络精神的核心。网络的便捷、快速、共享、资源丰富等特性使网络学习富有优势,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信息的局限性。

2.自主学习的深度参与性。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容易调动或形成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加其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学和乐学。应当鼓励学生成为学校内一切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通过参与,使学生能够做到自我识别、自我控制、自我选择、自我培养。

3.自主学习的自律性。自律性是学习主体表现出来的自我约束性或规范性,具体体现为自觉学习。自觉学习要求学习主体的自觉性或醒悟性,对自己学习的目标、意义、过程、行为有清醒的认识。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更加约束学习行为,确保学习主体主动选择信息,通过构建将新获取的知识融汇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1.学习主体的自制力不强,缺乏自我约束力。很多学生认为,只要把教师教给我的知识学会了就行了,这是传统教学中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内容、方法,自行制定学习计划,并付诸实施。很多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力,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时,经常浏览与课程无关的内容,甚至玩网络游戏、聊天。

2.学习目的不明确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影响。学习目的的明确与否决定着其学习积极性高低、学习主动性强弱以及最终学习效果的好坏。进入大学后,因为没有太大的升学压力,很多学生对学习比较放松,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另外,很多学生缺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平时不学习,也不知怎么学习,考试临时抱佛脚。学习上不善于归纳、总结、提高,在学习、考试时过分依赖教师。

(一)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可以理解为“我想学”。要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有了需求,才能表现出兴趣。学生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愉快的过程。无论学习任何知识都能达到预期目的。学习是一种责任。自主学习要求将学习责任从教学主体转移到学习主体上。学生只有主动承担起学习责任,才能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大的潜力。除此之外,每个学生都有对学习的独立的要求,表现为其要求独立学习的一种欲望。对于有章可循的规律,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对于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课后去查阅资料。因个体差异不同,每个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力不同,所以对每个学生的要求也应该迥异。强化个别化学习指导,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等个性特征,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主动参与自学目标设计,制定学习计划,选择课程;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对认知策略、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和反思,及时修正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体现以人为本的学习观;学习资源上网,引导学生积极上网学习,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网络环境;优化多媒体学习资源,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二)加强学习制度建设,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运行机制。

1.建立网上与多媒体自学检查制度。可以建立教师监测制度,要求学生在学校提供的计算机教室学习,每门课程要保证一定学时个别化自学,教师现场指导,作出记录,形成考核指标之一。

2.建立自学笔记检查制度。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自觉做好笔记,教师定期检查记录。

3.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制度。“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习过程中,由学生自由组合,建立学习小组,教师组织将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深入到小组中,参与讨论,必要时作及时的指导与点拨,学生可对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得到更深层次的理解。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师生、生生之间不必直接面对。教师通过网络把问题分散到各个小组中,学生之间将各自查阅的资料,通过网络进行传输,来共同解决问题。

网络教学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在21世纪的网络信息时代,学生自主学习必将迎来美好辉煌的明天。

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专业22篇)篇十四

1.微积分。

3)改进:面对期末考试,成绩低的同学已暗下决心提高成绩,随着各种活动的结束,大家在学习方面越来越努力了,还应该找不及格的同学谈谈话,了解原因,督促其学习。

2.计算机。

1)概况:平均分66,优秀率24%,12人不及格,考得很不好。

2)原因:有5人因为第一次上机考试操作问题导致操作分没有,总分直接不及格。来自较落后地区的同学因为高中不重视学习计算机知识且客观条件不允许导致基础差,班上女同学较多且女生普遍计算机操作不太好,总体来看大家在意识上还是只把计算机当做娱乐工具,对理论学习不认真,所以成绩不高。

3)改进:要求成绩差得同学多背理论知识,主动去机房跟着课本附赠光盘多练操作,让会的同学平时多帮助不会的同学,经过期中考试的磨练后,相信大家在期末考试前会有很大提高。

3.会计学。

1)概况:平均分78,优秀率43%,没有90分以上的.同学,没有人不及格,整体来看都处于中等水平。

次会计考试纪律较为松散,属于课堂小测试,所以避免了不及格现象的发生。

3)改进:鼓励大家自己去图书馆借更高级的教材自学,督促大家上课。

认真听讲,最核心的还是靠自觉。

二、前半学期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1.优点:

1)除会计学网络作业因为各种限制有极少数人没及时提交外,其它作。

业没有人出现不交的情况,完成得非常好。

2)上课很积极,除思修课外的其他课很少有缺勤情况。

3)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获得思修老师、语文老师的好评。

4)学委各方面服务很到位。

2.不足:

1)上课精神状态不佳,存在睡觉、玩手机的情况。

2)部分同学学习成绩有点受学生工作影响。在期末考试应该会有所改。

进。

3)思修课缺勤率一如既往的高。

4)学委给大家的压力比较小。

三、其它各科存在的问题。

1.政治经济学。

问题:现在的代课老师讲话不清楚,且未举行期中考试,原来的老师很久没有回来。据观察看,大家掌握的应该都不好,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

2.语文。

问题:上课不认真听讲,不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老师的教学形式十分开放,但同学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只是等待老师灌输。

注:思修和心理已接近结束,英语分级教学,不再总结。

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专业22篇)篇十五

    新课程的实施,其目的也就是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的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无论从教学容量还是教学难度上讲,都是一次巨大的飞跃,所以很多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很轻松也很有兴趣,但往后由于容量太多、难度太大,都渐渐的对化学失去了兴趣。而此次新课程改革降低了化学的难度,其教材的宗旨是内容广泛但都点到为止,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初中阶段保持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有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呢?为此,就九年级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以及他们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本人进行了一次汇报。

在学习新课程化学以后,大部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比较感兴趣,主要原因是“化学很神奇,有很多有趣的规律和现象,可以和很多生活现象联系紧密,很有用,学习起来也不太难。”也有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一般,理由是“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有困难。”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搞好学习的关键。众所周知,课前预习可以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有一大致的了解,对上课时重点的掌握、难点的解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课后复习可以对刚学的内容作系统的回顾、巩固,这有利于使知识系统化。但只有8.5%的学生经常做到“课前预习”,11.1%的学生经常做到“课后复习”;只有51.5%的学生对老师批改过的作业能做到“认真订正错误,及时弄清原因”;只有16.2%的学生会及时整理复习听课笔记,而有51.1%的学生是在临近考试时才整理复习。有些不爱学习的学生,不能主动学习,只有被动接受。

学生学习的好坏关键要看学生,能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方法得当,应该事倍功半。教学中特别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上学生能够较多的采用合作的探究,探究中能够各抒己见、进行激励的讨论研究,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共同解决,课前预习能自主学习,边学边做笔记,能够将不懂的问题拿到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

针对所教九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方法解决:

1、端正学生思想。

一个人思想就是他的灵魂导向,学生学习态度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因此,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2、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有些学生学习较好,但学习成绩的提高幅度很慢,受不良习惯的影响,这些学生,对预习做得不好,得过且过,平时多指导他们如何预习,提高课堂的听课效果。

3、个别辅导。

(1)、个别辅导学生的思想。

(2)、个别辅导学生学习。

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专业22篇)篇十六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某一成就的主观判断和推测。当前,大学生受到来自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压力影响,对学习、对未来产生疑惑和畏惧,进而对学习失去信心,更何谈自主学习。因此,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最根本的因素之一。

2.1.2心理和情感因素。

学习动机和学习自主性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学生心理状态的调节,学习动机越强,自主学习的动力越强,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2客观因素。

2.2.1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缺乏。

树立良好的理想信念教育对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起源动力作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欲望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信念,来自于迫切希望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从思想上、根本上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2.2.2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仍采用大班授课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好的、灵活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生动,学生更容易吸取知识,启发潜能,更有助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从而提高效率,达到学习的目的。

2.2.3应试压力。

繁重的应试压力是当代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各科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在校的奖学金、学位证以及就业情况,导致很多学生为考试成绩而学习,忽略了学习的根本意义,更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角落教育作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新型纽带,其实质就是开发和利用学生本身所蕴含的教育资源,还原其角色——具有旺盛生命力、充满发展需求和蕴藏无线创造活力的人,从内在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因此,在角落教育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体系主要由“文化氛围”、“交流沙龙”、“角落平台”和“孵化中心”四部分组成。

3.1文化氛围。

高校文化软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北大未名湖畔的书声、清华的创客文化等,都给学生提供一种开放且富有创造性的文化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钻研。

3.2交流沙龙。

生本资源指出人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思维、学习、创造的本能。如何挖掘和激发生本资源?这就需要一个综合性的交流沙龙,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审视自己、选择圈子,从而融入适合自己的角落。

3.3角落平台。

在香港科技大学,学校在教学主楼大厅、楼群连接走廊等人流量大、活动密集处,设置了各类的corner,例如sciencewisdomcorner,供学生平常交流研讨。角落平台,不拘泥于时间、空间等资源束缚,一片绿荫、几节台阶、课前课后,都可成为形式多样的图书角、美术角、无人机角等角落平台。角落平台的推广,不仅能有效提升学校资源的利用程度,更能帮助学生在交流中激发灵感,挖掘生本资源,并组建兴趣团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

3.4孵化中心。

角落平台的推广,以及最终孵化成果,离不开指导团队的帮助支持。高校作为高精尖人才的摇篮,有着丰富的科技文化资源,能够有效的指导角落平台的健康发展,结合科技竞赛、展示交流等平台,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舞台,使学生在角落发展兴趣、收获成功,进而激发学习自主性。

4总结。

本文分析了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结合工作实际剖析了影响当代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重点描述了基于角落教育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体系。从文化氛围、交流沙龙、角落平台和孵化中心四个方面,详细叙述了角落教育理念在挖掘生本资源,由内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作用,及其为该领域提供的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蒙敏.大学生自主学习及自主学习必要性的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7).

[2]宋铁花.大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6).

[3]李建军,胡弼成.高校自主学习环境的特征及其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4(2).

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专业22篇)篇十七

摘要:本文探讨了角落教育对当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积极意义,分析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探索提出基于角落教育理念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体系。通过角落教育激发大学生生本资源,有效开拓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间多样化纽带,以第二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纽带作用反推第一课堂学习自主性。

生本资源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核心要求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关注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既要求学校的顶层设计,也需要教师投入奉献,更需要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角落教育就是以开发利用学生本身蕴含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教育形式。角落教育能够有效的成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纽带,将大学生生本资源与高等教育培养内容生动结合。通过盘活生本资源,切实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角落教育的纽带作用,反推第一课堂学习自主性培养。

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专业22篇)篇十八

禅堂中学赵世贵。

本学年,我带九年级四个班级的思想品德课,现对所带班级的学生状况进行分析。

每次月考,学生政治学科及格率基本上在百分之六十左右,优秀率在百分之二十左右。学生成绩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成绩好的学生只占一小部分,中等学生大概占三分之一左右,成绩不好的学生占大部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七八年级的基础没有打好,到了九年级学习有点吃力,有不少学生甚至放弃学习,开始自暴自弃。

学习动机缺乏。动机缺乏的学生没有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热情,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学习中没有目标,得过且过,其学习行为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应付。表现在方法上,必然会死记硬背、投机取巧、没有计划。一个丧失学习动机的学生,必然丧失深究学习方法的兴趣。因此,那些在学习中无精打采、大叫“没劲”的学生,十有八九学习动机缺乏。

三、学习行为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行为方面存在如下几点问题:

1、上课不注意听讲。许多学生精神不易集中,往往刚上课时能够认真听讲作笔记,但持续时间并不长,有时自己都说不清刚刚在想些什么;还有些学生前一天晚上开夜车到很晚,白天上课更不能以最佳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学习任务,甚至因为睡眠不足而在课堂上打盹;有些学生为了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等学习任务,就利用第一节课或其他自己认为不重要的课堂上完成这些事情,也有学生干脆做学习以外的事情。

2、一心二用。一些学生在上政治课时经常做其它学科作业,或者玩手机。不能专心听讲。

3、易被外界事物影响。智能手机让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青少年有着极强的吸引力,这让学生容易沉迷网络游戏、聊天,花费学生大量时间和精力,对学习影响很大;穿越之类的小说给予学生精神上的放松,电视剧等娱乐节目让学生有了娱乐的话题,这让一些学习自制力差的学生成绩下滑。

学习方法不科学,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不当的学习方法:1.死记硬背,理论与实际脱离2.不注重知识点归纳总结。

3、时间分配不合理——学习无计划,学习时不会科学利用时间,不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开夜车,上课时常常犯困。

4、不重视学习的基本步骤。比如预习,学生很少预习,或者不知道怎么预习,不明白预习的意义。

九年级学生集体观念不强,缺乏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缺少感恩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他们在家长期受到父母、祖辈的宠爱,养成了惟我独尊的习气和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不愿受到纪律的约束。他们更加注重实际利益,在实际生活、从吃穿用等方面,只讲求自己的享受,推崇名牌,相互攀比。另外,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的改善难以体会幸福的来之不易,只知道大手大脚花钱的洒脱,缺乏奉献精神,反映在学习上不够刻苦,缺乏恒心。

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专业22篇)篇十九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学校英语四级等证书与学位证书挂钩,英语这种高校里考通用型(必考型)证书也就成为了众多大学生奋斗、追逐的目标,英语等级考试报考率高达95%以上。近几年来随着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更是促使了绝大部分高校的学生都对各种资格证的考试跃跃欲试,单就会计从业资格证来说,其追逐者几乎遍布各个专业。而此次调查的部分具体数据笔者用图表显示如下:

a.大学生考证热的原因。

b.对曾经考过(或准备考)的证书统计。

c.认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注重应聘者的哪些方面(可多选)。

d.认为证书与能力关系。

1.国家、高校政策导向的结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这说明,学历、学位证书不再是就业的惟一通行证,还要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才行。几年来,国家逐步放宽了报考者的资格,从限制在校大学生考试,放宽到不少行业允许在校大学生考试,这个发展趋势,为大学生考证提供政策保障。现在高校流行的证书与学位证书的捆绑,没有证书就不能毕业,也是造成考某些证高温不降的主要原因。

2.就业压力与就业形式所迫。

据统计,20xx年应届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估计为650—700万人次,加上20xx届300多万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在20xx年大学生就业年度,涌入市场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史无前例的千万人。社会就业竞争压力迫使大学生不得不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用人单位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证书成为大学生证明自身能力强弱的重要标杆。

3.考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考证已对个体形成了一种心理压力,它在大学生对就业压力的反应中形成,影响个体的考证行为;内在压力多源于个体自身的发展需要、成就动机、抱负水平等。面对较大压力时过度的紧张和焦虑,使他们在面对问题时不能理智的思考、推理,以致作出错误的决策。盲目跟风,当大家流行考某个证时,不管需要否,有用否,片面地去追求一纸证书,根本就不会把认证考试和自己的特长以及所学专业结合起来。他们往往会参加一些“考证速成班”,通过死记硬背的突击方法来获取一张可能对能力的提高毫无助益的证书。重视拥有,轻视运用。部分学生追求证书数量,而不是证书质量和自身能力的提高。他们认为证书越多越好,越能彰显自己的能力,当做是一种骄傲,而且多个证书多条路,以备无患。

大学生的考证热,从侧面也说明了大学生在积极地为今后的就业和发展做准备,“考证”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然而我们在考证时又都会思考:到底有没有必要考这个证呢?证有没有必要多考点有备无患呢?我们都会有点迷茫,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怎样看待考证热的现象?怎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对考证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怎样让大学生的考证更加有据可依,使同学们能力得到提高,视野得到扩展,又能避免时间和金钱的浪费呢?这些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

1.对于大学生而言,自己对自己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理性地选择有利于职业生涯发展的考证课程,避开考证的三大误区:

(1)多多益善。很多大学生认为证书多多益善,能为自己在求职中增加砝码。但拿着很多证书,有时反而被用人单位以其学习精力分散、职业定位不清晰等理由拒绝录用。因此,证书并非越多越好,大学生考证应结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目标,不应盲目考证。

(2)越热越好。不少大学生喜欢报考热门证书,认为热门证书含金量高。其实,有些热门证书只是阶段性流行。考证前,一定要对证书的发放机构、考试内容、证书市场口碑、证书有效期限等方面有所了解,理性判断,不要盲目跟风。

(3)“证书”等同于“入场券”。拿到名牌证书,确实能证明持证者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对其就业有积极作用。但随着持证人数不断激增,以及企业用人观念的转变,名牌证书的作用有所减弱,不再被作为录用员工的决定性因素。如今,企业在选拔人才时会运用各种方式,测试应聘者的真实水平。因此,大学生不能把宝全押在考证上,而应注意全面提升自身的实际能力。

2.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考证的引导工作。为了避免大学生考证的盲目性,真正让在校大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实力,提高就业率,学校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鼓励、支持并正确引导在校大学生考证。

(1)发挥学校教育资源集中的优势。要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在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基础和专业课教育的同时,要组织精干的教学力量,开设以考取职业资格证有关的辅导和讲座,让学生从实际操作层面进一步熟悉考试内容,为学生考证创造条件。

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专业22篇)篇二十

转眼间半学期过去了,我们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渐渐退出中学生的那一份青春莽撞,多了一份淡定、从容。

在过去的半学期里,同学们学习态度比较端正。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与同学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对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能够当堂完成;对不懂的问题,主动和同学商量,或者向老师请教。班级形成了优良的学风。

身体状况:从本期的校运会的获奖情况就可以看出本班学生大部分身体素质普遍很好。只有少数几个学生抵抗力较差,爱生点小毛病。

学校加强了对学生公寓卫生的检查及管理,意在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住宿环境。学院学生会每天早上例行查寝,监督大家打扫寝室内卫生,并记载寝室卫生情况。学院老师也定期查寝,使大家更自觉的保持好自己生活空间的整洁性。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专业22篇)篇二十一

孩子一直刻苦学习,但效果就是不明显。

无效是学习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很多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学习上,但学习效果却不佳,似乎学习的努力程度与学习效果并不成正比。这种现象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慢慢的会使本来勤奋刻苦的学生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从“不会学”变得“不爱学”或“厌学”。

事实上,真正影响学习效率的并不是学习时间的长短,很大一部分是缺少针对长、中、短期学习的周末计划,缺乏对学习时间的精细管理,甚至正是因为不善于休息,不会劳逸结合而导致了效率低下。

问题表现:

对知识生搬硬套,不能变通运用。

习惯机械记忆,不重视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在课外花的功夫不少,但考试分数始终不上不下。

原因分析:

无计划:学习盲目、漫无目的,没有详细的规划,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学到哪就是哪,兴趣来了就学,没了就不学,想学什么就什么,完全没计划。

无方法:不会安排时间,不会利用黄金时间,不会合理的分配时间,不懂得劳逸结合,造成学习上过多的无效劳动。

无规律:学习仅凭一时的热情和兴趣,导致时间上的无谓浪费。

解决方案:

制订计划,使学习目标清晰可见,学习时间有章可循。

掌握方法,把握学习的黄金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利用有效的时间有效的学习。

形成规律,固定学习时间,劳逸结合。

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专业22篇)篇二十二

当今我国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的毕业证、学位证已经不再是找工作的有利条件。各种各样的证书成为企业衡量人才的标准,也成为当今在校大学生所热切追求的!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校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考证狂潮。根据网上信息披露,考证板块的点击率一直居高不下。“这学期报什么班,考什么证”也是在校大学生讨论最多的话题。面对校内外种类繁多的各类培训和高薪诱惑,以及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压力,一些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或只知道盲目跟风。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对考证的态度看法、目的及其意义,笔者就湖南商学院在校大学生为例,于20xx年4月20日至25日期间以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特做了关于大学生考证问题的调查。此次调查网页浏览170次,填写125份,有效率为75%。现将调查及分析结果陈列如下: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学校英语四级等证书与学位证书挂钩,英语这种高校里考通用型(必考型)证书也就成为了众多大学生奋斗、追逐的目标,英语等级考试报考率高达95%以上。近几年来随着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更是促使了绝大部分高校的学生都对各种资格证的考试跃跃欲试,单就会计从业资格证来说,其追逐者几乎遍布各个专业。而此次调查的部分具体数据笔者用图表显示如下:

a.大学生考证热的原因。

b.对曾经考过(或准备考)的证书统计。

c.认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注重应聘者的哪些方面(可多选)。

d.认为证书与能力关系。

1.国家、高校政策导向的结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这说明,学历、学位证书不再是就业的惟一通行证,还要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才行。几年来,国家逐步放宽了报考者的资格,从限制在校大学生考试,放宽到不少行业允许在校大学生考试,这个发展趋势,为大学生考证提供政策保障。现在高校流行的证书与学位证书的捆绑,没有证书就不能毕业,也是造成考某些证高温不降的主要原因。

2.就业压力与就业形式所迫。

据统计,20xx年应届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估计为650—700万人次,加上20xx届300多万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在20xx年大学生就业年度,涌入市场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史无前例的千万人。社会就业竞争压力迫使大学生不得不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用人单位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证书成为大学生证明自身能力强弱的重要标杆。

3.考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考证已对个体形成了一种心理压力,它在大学生对就业压力的反应中形成,影响个体的考证行为;内在压力多源于个体自身的发展需要、成就动机、抱负水平等。面对较大压力时过度的紧张和焦虑,使他们在面对问题时不能理智的思考、推理,以致作出错误的决策。盲目跟风,当大家流行考某个证时,不管需要否,有用否,片面地去追求一纸证书,根本就不会把认证考试和自己的特长以及所学专业结合起来。他们往往会参加一些“考证速成班”,通过死记硬背的突击方法来获取一张可能对能力的提高毫无助益的证书。重视拥有,轻视运用。部分学生追求证书数量,而不是证书质量和自身能力的提高。他们认为证书越多越好,越能彰显自己的能力,当做是一种骄傲,而且多个证书多条路,以备无患。

大学生的考证热,从侧面也说明了大学生在积极地为今后的就业和发展做准备,“考证”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然而我们在考证时又都会思考:到底有没有必要考这个证呢?证有没有必要多考点有备无患呢?我们都会有点迷茫,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怎样看待考证热的现象?怎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对考证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怎样让大学生的考证更加有据可依,使同学们能力得到提高,视野得到扩展,又能避免时间和金钱的浪费呢?这些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

1.对于大学生而言,自己对自己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理性地选择有利于职业生涯发展的考证课程,避开考证的三大误区:

(1)多多益善。很多大学生认为证书多多益善,能为自己在求职中增加砝码。但拿着很多证书,有时反而被用人单位以其学习精力分散、职业定位不清晰等理由拒绝录用。因此,证书并非越多越好,大学生考证应结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目标,不应盲目考证。

(2)越热越好。不少大学生喜欢报考热门证书,认为热门证书含金量高。其实,有些热门证书只是阶段性流行。考证前,一定要对证书的发放机构、考试内容、证书市场口碑、证书有效期限等方面有所了解,理性判断,不要盲目跟风。

(3)“证书”等同于“入场券”。拿到名牌证书,确实能证明持证者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对其就业有积极作用。但随着持证人数不断激增,以及企业用人观念的转变,名牌证书的作用有所减弱,不再被作为录用员工的决定性因素。如今,企业在选拔人才时会运用各种方式,测试应聘者的真实水平。因此,大学生不能把宝全押在考证上,而应注意全面提升自身的实际能力。

2.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考证的引导工作。为了避免大学生考证的盲目性,真正让在校大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实力,提高就业率,学校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鼓励、支持并正确引导在校大学生考证。

(1)发挥学校教育资源集中的优势。要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在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基础和专业课教育的同时,要组织精干的教学力量,开设以考取职业资格证有关的辅导和讲座,让学生从实际操作层面进一步熟悉考试内容,为学生考证创造条件。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精选19篇)

    教学工作总结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示。能以一名共产党员的

    财务部月度工作总结及计划(模板20篇)

    通过财务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分析财务绩效并评估财务目标的实现情况。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财务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财务工作总结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各行各业的端午节祝福话语范文(16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所需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些范文范本的华丽表达和精妙技巧,感受写作的魅力与力量。单纯的你,“

    函授本科自我鉴定与学位教育范文(15篇)

    自我鉴定是一种职业素养的体现,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优势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在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写作上佳的自我鉴定范文,希望

    银行营业点工作计划管理(汇总22篇)

    银行是一种金融机构,负责接受存款、发放贷款和提供其他金融服务。学习以下银行经验交流和案例分享,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一些金融风险。伴着近年来金融犯罪案件的增多,促使我

    工业设计师的心得体会(优秀24篇)

    写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形成对所学知识的系统化思考和理解。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参考。工业设计是一门兼具美学和实用性的设计。它将人类

    教学秘书工作总结的写作方法(汇总19篇)

    教学工作总结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的重要内容。为了方便大家写好教学工作总结,我们特意整理了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政府办公室主任工作总结(优质16篇)

    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工作历程,审视工作细节中的问题和不足。最后,请大家共同学习一份有关工作时间管理的办公室工作总结,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工作效

    教育行业管理实践报告总结(汇总19篇)

    在撰写实践报告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践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实践报告段落,供大家参考写作时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我是毕节学院化学与

    教师校长的高级工程师个人述职报告(精选16篇)

    追溯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是时候写一份述职报告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述职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方法。xxxx年,在教育局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