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诗教学的反思 古诗教学反思(实用17篇)

时间:2024-11-01 作者:雨中梧

安全是我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觉,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每天,我们都需要提醒自己一些安全常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些关于安全的标语吧。怎样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不同行业和场所的安全标语也有所差异,下面的范例将涵盖多个领域,给大家提供更多选择。

古诗教学的反思篇一

我喜欢和孩子一起学习古诗,因为古诗文字精练,内容丰富,给人以时间和空间上的广阔想象力,今天学习了《古诗两首》,反思如下:

优点:

1、在学习古诗之前,通过复习杨万里的《小池》从而再次认识杨万里这位诗人,导入《宿新市徐公店店》的学习。通过复习背诵春、夏秋、冬的古诗,导入《草》的学习。注重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让孩子们提前通过手里的古诗文的书进行预习,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理解基础上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习古诗方法的指导,让孩子们知道以后看到一首没学过的古诗,知道通过哪些步骤和方法进行学习。

3、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当小老师。两首诗的学习,我几乎没有讲解,而是让孩子们先提问,然后由同学们来解答其他同学的疑问,让他们来给同学们讲解古诗的意思,而我,站在讲台旁边,充当一下主持人,对孩子们的表现给予必要的点评而已。以后在课堂上,我会把更多的时间给同学们,老师讲的时间尽量少些,让孩子们得到更多的锻炼。

存在问题及改正方法:

1、学习之前我让孩子们通过手里的古诗文的书进行预习,但是没有让孩子们通过网络和其他方法来预习,孩子手里的古诗文的书只有《草》这首诗,没有另外一首古诗的资料,因此一部分孩子就没有通过其他途径来预习第二首诗歌。所以以后在预习的时候,要让孩子们养成多种搜集资料的方法,并且要对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简单的记录,这样才更有效果。

2、因为时间的关系,相关的描写春天的古诗没有了解和朗读,以后在学习这样的古诗的时候,我要多搜集相关的古诗,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比如学习秋天的古诗,就找一些相关的描写秋天的古诗让孩子们多读一读,描写梅花的古诗,就要让孩子们读一读其他诗人描写梅花的古诗。

古诗教学的反思篇二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写的,这首诗写得自然质朴,通俗明快,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篇。

短诗采用寻访者向童子打听师父的去向,童子作了回答的形式写的,笔墨虽不多,却曲折有致,各具神韵。

我在教学中,觉得有如下两点需着重体会: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浅近易晓,貌似平常,仔细品味,却曲折多姿、波澜迭起地道出了寻访“隐者”、或“遇”或“不遇”的三种情况。“言师采药去”——无法得遇;“只在此山中”——可以得遇;“云深不知处”——难以相遇。简短的三行诗,写出了三层意思,三次转折,既富于变化,又句句出新,耐人寻味。

从写作笔法上看,“松下问童子”这是写问,问了什么话,诗中并没有说。但可以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中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回答把问句隐含其中。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是童子补充回答。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说不定。这三番问答,通常至少需六句才能表达完整,诗人贾岛采用以答代问的手法,仅以二十字表达完美,这不难想象是作者推敲字句之功力。所以在施教中,不能离开这首诗的写作特点,不能囫囵吞枣,只有细心捉摸,才能体味到诗的妙处所在。

这首诗,作者没有写寻访者不遇的失望心情,而是通过童子的答话,用极其朴素、自然的文字,从侧面描绘了隐者隐居的山林之幽深、壮美。这山林的形象同隐者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教学时,在弄懂句意的同时,教者要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中表达的意境,想象诗人描绘的情景。“松下”可见松树的高大,隐者住处环境的壮美与幽静;“采药”道出了山中草木繁茂,遍藏奇珍异宝;“云深”,既写出了云雾的浓重厚密,又写出了山林的'高大幽深。这些词语朴实无华、不加雕琢,而有机地连缀在《寻隐者不遇》这首诗中,个个都显示了不凡的光彩,成为壮美山林的传神之笔。有条件的教师,可依照诗句将松、童子、“我”所在的环境,以彩粉、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勾勒出来,与全诗对照,以达到诗情和画意完美的统一。从诗本身的语言文字出发,通过合理想象来揭示诗的画面或艺术形象,这是古诗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以上所写两点,只是古诗《寻隐者不遇》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串讲、朗读指导中进行教学,还需教者再花一番心血。

古诗教学的反思篇三

本课是两首描写秋夜景色的古诗,要让学生进入课文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根据诗歌的特点,我们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句子重点读,仔细体会,再来交流。这样的探究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进一步领会了诗歌的.意境!教学中我有用课件,可能会让学生比较直观地感受到诗境之美妙,但觉得减低了学生对语言文字品味。有利有避啊!

《望洞庭》和《娥眉山月歌》两首诗都描写了山、水、月,但是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我想编者将他们编在一起的意图可能就是让学生来比较体会:同样的事物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两首诗的异同。所以,我觉得这篇课文在教学中能尝试将这两首诗结合起来学习。先初读两首诗,总体感受两首诗,然后再分开来分别学习,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然后在最后再一次将他们结合起来比较异同。我想学生一定会在比较中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会,又能了解到月亮不光可以寄托思念之情,还可以表达自己心中无比热爱之情。

古诗教学的反思篇四

古诗词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泱泱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一代的华夏儿女。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结合自己多年对古诗词的教学,谈几点反思。

(一)让古诗词回归“诵读“之本。千百年来,美读呤诵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吟”。说明诵读作用重大。古典诗词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它讲究韵律、节奏。要体会这种美、必须诵读。诵读有理解古诗词的写作手法,诵读有助于触类旁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材料,全身心投入作品,展开文本对话。让学生自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不管秋取哪种形式,都要进行科学的诵读指导,以便读准字音,节奏,读出语气和语势。正确的诵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词的角色, 有利于理解古语词的含义,感觉它的韵律美、节奏美,调动生活体验,激起相似的情感。

(二)让古诗词回归人文之本。

我国古代的诗人、词人中有很多是思想家,他们的诗词体现了许多我们称之为“传统”的东西,它可以内化为“素养”的营养。让学生学习、背诵古诗词,不但可以积累典型语文材料,在心田播下民族文化种子,还有助于他们深化对社会、自然、人生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健康的人格。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报国激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伤世感怀。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自身道德的完善,培育高尚的人文精神。

(三)让古诗词教学回归积累。古诗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许多精华名句流传不衰,已经成为融入人们的生活,我们就当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古诗词名句,会为文章增色。为了强化这种意识,可以采取“每周一诗”和“名句对对”的办法。一周出示学生一首古诗词,要求诵读,或把名句中的上句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对。

(四)让学生插上想象、联想的翅膀。具体可以这样操作:

1、引导学生运用画画的形式,将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色和包含的意境细致、形象地描绘在画纸上,让学生产生创作的冲动,满足创作的欲望。

2、通过让学生在课外收集作者的其他古诗词,收集与课文同类内容的古诗词,收集有相同意象的诗句、词句,同样可以使学生学会联想,培养发散性思维。例如我教王翰的《凉州词》时,让学生联想其他描写军旅生活的诗词,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卢纶的《塞下曲》、范仲淹的《渔家傲》,王晶龄《从军行》和《出塞》等。教王昌龄的《出塞》时让学生联想其他边塞诗: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3、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联想,运用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改写诗词,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五)让学生点燃创造的火花。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学生在自主理解的过程中可能会理解错误,甚至闹出笑话,这时我们就要保护学生的创新火花。积极地加以肯定,以要适当的引导。此外,用“放电影”方式,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放电影”就是让学生闭上双眼,在 轻柔的音乐声中或在老师的诵读声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脑海中呈现一幕幕古诗词所表现的情景,不同的学生就象不同的电影导演。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让“古老“的诗词奏响”创新“的凯歌。

古诗教学的反思篇五

《古诗两首》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一课的内容是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春雨》表达的是对春天的喜爱,而《春晓》则侧重诗人爱春、惜春的感情。在备课的时候,我感受到无论是生字还是重点词的意思,第一首诗都比第二首难理解一些。因此将两首诗分两个课时分开教学。如何上好古诗教学的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我是这样做的:

本课7个生字,有6个是左右结构的生字。我同时出示“乃、随、潜、润、细”几个生字,让他们自由识记。接着我问:“你已经会写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纷纷发言:“细”用“绞丝旁”+“田”;“潜”用“三点水”+“替”;“润”用“三点水”+“闰”这几个字的书写,孩子们很快就解决了。接着我就让学生给这些字分别找找朋友组组词,他们还是学的很积极主动。对于另外一个生字“乃”字,我让学生书空笔顺,解释了这个字的意思。

学生在《古诗文诵读》里早就背过,重点是理解意思,我围绕“好雨”一词让学生探索:哪里体现出是“好雨”?学生首先找到的是“润物细无声”,说明对第一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还不太理解。我通过课件中的图片让学生去感受春雨及时的重要性,学生很快体会到春雨的及时。最后让学生再读原题《春夜喜雨》,感受春雨随风悄悄地飘洒下来,无声无息地滋润万物。体会诗人赞美春雨的及时无声的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抒发了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上课的时候,由于经验不足,当学习“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好雨呢”时,学生说雨下的很及时,没有给予肯定,有些欠缺。今后还需锻炼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整个课堂教学节奏比较紧凑,关注了重点词的理解,并让学生整体把握了全诗。总之,要帮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关注了学生的发展,全方位的学习,多角度的锻炼,才能真正的驾驭课堂。

古诗教学的反思篇六

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将两首诗比较异同:

不同之处:

1、抓住背景,一是“安史之乱”,一是“金兵南侵”。 由于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他们的经历也各有跌宕。要想理解诗人内心的情感,就必须要有时代背景作铺垫。所以,在课前,我就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诗人生活年代的情况——“安史之乱”和“金兵南侵”的相关资料,为更好地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奠定基础。

2、抓住作者,一是唐朝,一是宋代。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被人誉为“诗圣”,而他的诗又记录了相关的史实,被人称为“诗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乃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而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一生作诗九千余首,可谓“多产诗人”。《示儿》是他的“绝笔诗”,相当于遗嘱。

3、抓住插图,一是“意气风发”,一是“抱憾终老”。在教学中,我觉得书上的插图也应发挥作用,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幅图中,诗人一家内心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漫卷诗书”的场面也表现得十分直观。而《示儿》一图则显得哀伤而凄凉。弥留之际的陆游,在孤灯残烛的映照下显奄奄一息。在布满皱纹、饱经沧桑的脸上,挥之不去的是遗憾之愁云。在这样的画面映衬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读来催人泪下。

5、抓住文体,一是律诗,一是绝句。教学中,可相机让学生认识律诗和绝句的区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是一首七言律诗;而《示儿》共四句,每句七个字,是一首七言绝句。

相同之处:

虽然两首诗有着诸多的不同,但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内心无比强烈的爱国之情。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通过写诗人听到失地收复的喜讯后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来体现;《示儿》则通过诗人临终前的牵挂——“但悲不见九州同”来表达。一喜一悲,难以掩饰的是杜甫和陆游拳拳爱国心。

整堂课上下来,感觉效果一般,学生感兴趣的倒是“安史之乱”和“金兵侵宋”的史实。在诗意的理解上,由于学习基础的缘故,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我自己也是初次尝试这样的方式,所以感觉要讲的东西太多,很多时候是自己在唱“独角戏”。我想:以后再上这一课的时候,第一课时的准备工作要做得更为充分些。如果有条件,可适当运用一些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另外,在诗句的朗读上,我觉得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自己的范读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古诗教学的反思篇七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准备把前两首诗的教学在一节课完成。注重整个学习过程的层次性,由易到难,由初步感知到深入探究。本课两首《少年行》、《马》是唐代诗人王维和李贺所作,前者通过赞美少年的力大无穷,沉重勇敢,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表达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后者通过描写马渴望上战场,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诗歌风格不同的背后主要是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在学生感知诗意的基础上让他们合作探究去探讨这种现象,从而获得诗歌鉴赏的一种重要方法---“知人论诗、知时论时”。这样可以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

在课前,根据教学设计,我有针对性地布置学习预习诗人的经历、感知诗歌的大意。在上课时学生对诗歌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这种新的诗歌教学方法感觉很新鲜,课堂气氛较好。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探讨,学有所得。一堂课中,学生在两首诗歌的比较学习中,感受到了两首诗歌风格的不同,体味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1、本课的教学设计将诗歌的创作背景放在了探究诗歌风格不同原因的环节之中,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意识到对诗歌情感的感悟不能离开诗歌创作的背景,但将诗歌背景放在学习诗歌之前介绍是否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呢?什么时候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介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比如在学习《少年行》这首诗歌时,如何启发学生从诗歌的字里行间自主体会到诗人笔下少年的力大无穷、智勇双全,而不是教师越俎代庖地告诉学生;如何才能做到巧妙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品读课文;这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

3、在本课教学中,还应给学生更多一些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思考感悟,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动嘴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大量的实践体验,为学生优化学习,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空间。

古诗教学的反思篇八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同时又是一个非常重视“诗教”的国度。特别是在对待少儿教育的问题上,古代的蒙学就非常重视诗歌教学,发挥诗的教化作用,编出了《千家诗》、《神童诗》等广为流传的诗歌教材,并积累了很多成功的教育经验,形成了一个优良的传统。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下编写出的新课程语文教材,秉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将古诗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要求和诵读标准。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在传统的古诗教学过程中,人们一直沿着这样一种教学的模式:释题目——解难字——译全篇——说情感——齐背诵。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造的结晶,它追求的是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悟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解决这个重点,突破这个难点,靠的是语文教师在古诗教学过程中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中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只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感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会渐渐地涌动起来。儿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怎么会从“入情”到“动情”呢?儿童情感的产生是与儿童的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体说,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寄于他们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就是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所以情境教学法主张“强化感受,淡化分析”道理也在此。文学巨匠巴尔扎克就说过“作家必须看见所有要描写的对象。”这种“看见”并非亲眼目睹,这是意象的感受,是“仿佛看见”了。这“仿佛看见”虽不甚分明,却是动态中的,是活生生的,虽比不上照相式的“看见”清晰,却更为丰富、更为贴近儿童,而且留有宽阔的想象余地。

李吉林认为观察情境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发兴趣)、思维特点(从直观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和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观察的客体与辞语相应联系,相互沟通,情境教学成为丰富词汇,发展语言的途径)。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夏丐尊先生曾指出:“在语感敏锐的人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红色,‘夜’不但只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吧。见到‘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功、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感。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寞等说不尽的诗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反映着学生个性心理的行为,由于每个学生生活积淀不同,文化底蕴不同,审美情趣不同,审美的结果也就不会相同。有一位名人说得很好:正是儿童承袭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性格,他们智慧既指向眼睛所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进行古诗文的教学,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学生们吟诵诗文,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不仅可以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音律美、意境美、形象美,还可以广泛地积累语言,受到健康情感的熏陶与感染。

古诗教学不能就诗教诗,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古诗教学的反思篇九

近日有幸参加了东北三省阅读教学大赛,我所执教的《古诗两首》,在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是一篇选自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人间真情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两首诗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学习这篇课文旨在于使学生通过诵读、想象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因两首诗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设计教学时,我运用整合的理念,让学生在两首诗的对比学习中,理解提升。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和反复诵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并感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我直入课题,通过两首诗题的对比,找出共同点,初步了解诗的要点,把握诗的大意,并初步感知送别诗题目的共同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有层次的诵读训练,即初读读正确,再读读出节奏,三读想象画面,四读在对比中体会诗情。

教学的重点放在第三和第四个环节。在我看来,诗意的理解并不是古诗教学的重点,重点应该放在借助古诗来想象画面,将无声的文字想象成有声的画面。因此,我将体会理解诗意这一环节设计成“为诗配画”,这样即降低了难度,又增加了趣味性,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第四个环节为对比升华,即在对比品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这一环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同中求异,在相同的文字中品味不同的意境。第二异中求同,在不同的景色描写中,感受都有一份情蕴含其中。

整节课的设计过程中,努力做到以生为本,重视孩子的想象、诵读和感悟,将古诗教学以一种更为简易的学习方式呈现给学生,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这节课使我想到了,我们的教学应该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上去考虑,学生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老师要教什么。也许这样的教学才是更具实效的。

古诗教学的反思篇十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并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牛郎织女》,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中,我对读的设计有范读,吟诵,个别读,齐读,师生合作读,引读,边读边议,边读边评,边读边想象。有的地方为了突出诗情诗境,强化读,采用“一读、再读、三读”,让诗情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每首诗都有某种情调的表达。《乞巧》这首诗就表达一种喜悦的情绪,所以,问题“牛郎织女日盼夜盼,终于盼到了相会团聚的时刻,你觉得他们此时的心情会如何?”的提出会使学生自主的去读,读出心情,也会读得更动听,读得更动情,读得更感人。这样也势必会提高学生阅读古诗的效果和能力。

要想提高阅读古诗的实效,就得让学生理解古诗的背景。教学时,我首先由以前积累的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引入新课,为了达到补充资料、丰富阅读信息、了解古诗的背景的目的,我播放了学生喜爱的神话传说《牛郎织女》动画片,让学生走进与乞巧相关的一个家喻户晓神话传说,领悟“牵牛织女渡河桥”的来由,体会它千古传颂的魅力,继而出示织女的资料,一步一步深入孩子们的内心,感受七夕节又叫乞巧节的原因及盛况,品味对幸福的向往之情。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诗句不能知道用五彩线穿九孔针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场景,所以,为了更好的阅读古诗,理解古诗,我补充了吟诵古诗《乞巧》的朗读视频,在视频中有朗诵的示范,有对月穿针的场景,这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品读层层递进,让学生和作者的心灵得到碰撞。借画面补充,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渗透古诗学法,诗画互为补充,在体验感悟、入境动情的吟诵中感受汉语言的魅力。

古诗教学的反思篇十一

西师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游子吟》是一首描写母子之间浓浓亲情、赞美伟大母爱的古诗、是能够让学生充分领略诗词语言美和意境美的经典诗篇。对于从小受到溺爱、关心体贴父母的意识较为薄弱的现代小学生来说,该诗又是一首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最好教材。

在教这首诗歌之前,我的内心是忐忑的,毕竟七、八岁的娃娃,无法去深刻地理解这种深深地母子情谊。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训练,教学中渗透了“母爱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精心设计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活动充满一种体验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继而学生在音乐声中解读诗句、观察画面、想象说话。

后,我便问他们脑子中出现什么样的画面,孩子们说:“一位妈妈在给孩子缝衣服”,说明孩子在以有的知识基础上,大体了解了前两句。随后我给学生出示了一幅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老师的语言将孩子与孩子一起走进画面 ,“别人都入睡了,只有我家油灯在闪烁,只见以为母亲在??;夜晚,窗外寒风呼啸,人们早已进入梦乡,我一觉醒来,只见??”。这样层层递进,使学生感受诗画是一家,帮助孩子较好的理解诗意,古诗的情境被学生体味出来了。在图文帮助下,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指出母爱的伟大,做儿女的不能一一报答,就像春日的小草,无法报答太阳的恩情一样。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朗诵得很有感情。

《游子吟》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体味的诗歌。是的,母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子女是母亲一生的牵挂。每个人都是人之子女,每个人也都会为人父母。做人子女者,在父母有生之年,要多多陪伴父母,多多孝敬父母,多多与父母交流。父母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子女给予他们的感情慰藉。千万不要到父母离开我们时,才会为没有及时尽到孝道而后悔。“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可能是为人子女者最深切的后悔和遗憾吧!

总的来说,我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很投入,积极引导了学生,创设相关意境,并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加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读出慈母的关爱之心,游子的孝义之情。

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应与生活相联系。在教学中要加强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如果创设了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生活走进课堂,融入了学习,能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这样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受,使学生感受到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母亲用爱心教会我们吃饭,走路,做人??母亲的爱是伟大崇高的,朴实无私的。让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体验拨动学生的心弦,震撼学生的心灵,让生命的体验上升到体悟、品味、欣赏的境界。

总之,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为今后的古诗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保留学习古诗的极大兴趣,充分地遨游在古诗的文化海洋之中。

古诗教学的反思篇十二

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认识"所1、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

两课时

1、学习古诗《所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大家听。

2、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

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1、出示小黑板:预习"三读"法: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

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

2、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预习三读法"来预习一下课文。

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如:?

3、学习生字。

(1)、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对读,检查。

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

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3、学生练读全诗。(4人组内合作朗读)指名1号做朗读汇报。

4、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相机解决问题)

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插图。

a、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b、放录音(牧童歌唱的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c、齐读诗句。

(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齐读诗句。

(3)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4)挑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读一读。(指名读)

(5)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配上音乐)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3、从"林樾"、"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名说说)

2、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林:左边的木的捺改成点。

黄、童: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

范写"黄"、"童"

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小小组里讨论一下,试着编一个故事。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古诗教学的反思篇十三

《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我是这样开展新课的:

课文配有插图,以图激趣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于是在课始,我出示了插图,让孩子们观察图上的内容,说说从图上看到些什么?再多遍诵读古诗,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结合图从诗中读懂些什么?并告之从哪里读懂得。这样一个环节,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习惯,同时也比较清晰地了解了孩子们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水平,方便后面的教学。一部分孩子很敏锐,他们从图和古诗中很快就明白了诗人登高望远,看到了太阳落下,看到黄河滚滚流入大海。从孩子们的回答看出,孩子们虽小,但不乏有思考分析的能力,当然不全面,体悟的不深刻,但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有了前面的整体把握,加之后面的细细体会,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我表扬了孩子们,同时,告诉他们,以后碰到古诗,可以先读读古诗,再看看图,再读读古诗,这样就能慢慢弄懂古诗写的是什么内容了。

分析字义详细了解诗意,这一步是很关键的,对于古诗的真正理解,必须从字面上去逐字把握。我出示了古诗,然后从题目开始,让孩子们进行理解。我对孩子们说:反复读读,逐字理解,允许你们猜,看谁猜得准!没有了压力,孩子们显然很兴奋,从题目开始,在我的提示下,通过反复读,逐一“猜”着。每一次我的肯定,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动力。就这样,我们就在课堂上猜着,然后又将句子的意思逐一拼装,诗意逐渐变得明朗,每一个孩子都像是打了胜仗的勇士,课堂充满了激情。为了巩固诗意在孩子们心中的印象,我们又玩起了“诗意大比拼”的游戏,看谁能将意思说得更完整,可以加以自己的语言,只要合情合理都可以。

光理解了诗意,不继续深入,孩子们很难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人生哲理联系起来。于是,我给孩子们介绍了诗人当时写诗的背景。然后引导孩子们将后两句与学习等联系起来,有什么启发?孩子们逐步感悟,意识到了诗人的宽大襟怀,也明确了今后为人、学习等应积极向上。

望庐山瀑布:

庐山瀑布,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当播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我心中一阵暗喜:接下来的朗读和领悟诗情不会有问题了。的确,后面的朗读真的不错。之后,我们真的看到了摇头晃脑的小诗人抑扬顿挫的诵诗声。

领悟诗情这块,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图片的影响,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行解释。我想今后还得想些办法,好好引导孩子们去领悟诗的大意即可。

这节课我做的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一、把三四两句诗给分开品析了。回家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二、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个别读太多。以至“联类比照,感悟诗风”这环节匆匆带过,原来预设时自认为的亮点就这样以遗憾告终,写字教学也无法进行,作业也忘布置了。真是有“虎头蛇尾”之感。

古诗教学的反思篇十四

这节课的开始,我启发学生领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在生字教学中,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基础。然后让学生自由质疑,引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学习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生成。符合学生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情境美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感悟。

然后让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写字教学环节,让学生自主写字,注重提高学的生观察能力和书写水平。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开始,我启发学生领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在生字教学中,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基础。然后让学生自由质疑,引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学习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生成。符合学生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情境美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感悟。然后让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写字教学环节,让学生自主写字,注重提高学的生观察能力和书写水平。

本节课的背诵坚持以读为本,促进学生感悟。

1、采用自读、对读、齐读、表演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诵读,背诵。

2、出示画面,引导观察,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读背。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注意韵尾“流、柔、头”的读法。

古诗教学的反思篇十五

昨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29课《古诗两首》,感觉自己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有以下几个地方。

1、课前,我适当准备一些作者介绍或诗作的赏析资料,在学生理解诗的大意时,相机介绍。然后引导学生先读读“资料袋”中的内容,对乞巧节有大致的了解。

2、课文中要求会认4个生字,我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学生互相交流后,我重点提示,“乞”与熟字“气”的区别,“烛”是翘舌音不要读错。在教学会写的字有8个,我引导学生注意难写易错的字,如“乞”不要多写一横,“晓”右上部不要多写一点,“霄”上下部分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要适当。

3、理解诗歌的大意是体会诗中丰富想象的前提。课文后面提供的注释,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

4、要重视学习伙伴的提示,注意拓展延伸。课后小伙伴吐了一个泡泡:“我要去再收集一些民间故事”,不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完成,它要贯穿到全组的课文学习始终,为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的学习做准备。

古诗教学的反思篇十六

两首诗一个主题,与其说是在教学两首古诗,不如说是让学生通过两首古诗徜徉在更多描写春天的美诗文中,从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机,春的万紫千红。教的时候既要注意区别,又要注意联系,前者为点,后者为面,点面结合构成了美丽的春天。

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使学生领会到:《绝句》如细笔勾勒出祖国山河的美;《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 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此时,让他们写下心中对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让学生学诗画画是最佳选择。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诗文得以整合。两首教学有所不同。《绝句》是让学生感受到春天并用自己的话将一、二两句诗写下来。《春日》则是任选一个景物展开想像说具体感受景物美。还感受语言美、空间美、诗人情操美等。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炼,感情最为丰富。而“每一首诗都离不开意念、意象和意境这三个层面”(张厚感)。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 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这三个“意”,品读好这三个“意”。就一定要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读出语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让他们在反复吟诵中浮现出诗的意蕴。读诗,若要解得其中真意,就需仔细玩味,抓住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去体会,这是一个体味诗意的过程,更是一个炼字的过程,一个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这是读诗的关键,也是进入诗境、体会诗情的关键。我们要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词的妙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自然领悟意味深长的诗意。

诵读是引发读者与作者情感共鸣的酵母,是作者和读者情感交流的纽带,通过有声有情的诵读,文中的字句就会活起来,文章整体也会更具形象性,在潜移默化中,读者就会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验。

古诗教学的反思篇十七

《英英学古诗》是“文包诗”课文,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

《静夜思》这首诗对于我们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很熟悉,大多数的学生都已经会背了。而我们的学生,他们所谓的能读、能背,仅仅是一种机械记忆,有些学生连诗中的一些字还不认识,字音读不准,字形不清楚,对于诗意及蕴含的道理还不明白。所以,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落实在背诵诗句的意思上,同时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作者所寄予的情感。

讲解课文时,我并没有直接按课文的程序来上。而是创设情境,让同学们先观察图中的月亮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月亮有什么不同?这大概是什么时候的月亮?你家是如何过中秋节的?假如你一个人在他乡,看着那圆圆的月亮,你会想些什么呢?同学们畅所欲言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进入了我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中来了。于是,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古诗《静夜思》,让同学们了解李白在作这首诗时的背景后能更好的理解这首古诗。同时也充分迎合了他们富于想象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引导想象的过程中,开拓诗的意境,再现诗人感受。我想只有把孕伏于知识体系中的潜在的方法因素变为学生学习的直接对象,这样才有可能启迪和引导学生对知识创造过程的全面理解;只有把教材内容中的静态知识转变为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动态作用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针对低年段的学龄特点,在教学中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争取做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做到“授之以渔”。

相关范文推荐

    开学第一天心情的说说朋友圈 开学第一天心情文案说说(优秀5篇)

    欢迎词的撰写需要考虑到听众的喜好和背景,以确保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兴趣。写欢迎词时,要注重语言的美感和节奏感,使得听众在听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音乐般的旋律和韵律。

    小学生教学常规教育教案(汇总9篇)

    通过使用安全教案,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醒学生识别危险、预防事故,并培养他们正确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初中教案案例,供大家借鉴和参考。小学生教学常规教育

    最新打工心酸句子说说心情 打工心酸句子(通用8篇)

    经典音乐作品是指那些以优雅、深度和艺术性闻名于世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经典作品,发现其中的共性和特殊之处。经典作品是时间的见证者,

    水利工程项目经理年终工作总结报告(精选8篇)

    通过少先队活动总结,我们可以回顾和评估过去一段时期内的活动,从而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请大家看看以下相关公司企业的战略规划和执行案例。水利工程项目经理年终

    幼儿园小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春天(汇总9篇)

    五年级教案的编写应该具备周密的步骤安排和灵活的课堂控制能力。高三政治教案范文:《现代国际关系》单元讨论课设计与组织。幼儿园小班教案篇一1.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2

    给予表扬信(精选11篇)

    范文范本能够提供给我们写作的思路和灵感,使我们的作品更加准确和有深度。在学习范文范本时,我们要注重总结和归纳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建立自己的写作积累。范文范

    最新我是小小建筑师幼儿园教案中班(精选8篇)

    教案模板的编写需要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份经典的一年级语文教案,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我是小

    2023年药学专业生自荐信 药学专业自荐信(通用20篇)

    非常感谢各位能够抽出宝贵的时间参加这次会议。在面对新的问题和困难时,我们需要有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药学专业生自荐信篇

    最新如何写财务助理辞职报告书 财务助理辞职报告(优秀8篇)

    辞职报告是离职人与公司最后一次的沟通机会,它可以为双方的关系留下一份积极和友好的印象。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辞职报告范文,供您阅读和思考。如何写财务助理辞职报告书篇一

    最新中秋赏月的日记(大全11篇)

    辩论是一种通过对立观点的对比和对抗来推动思考和认知的过程,我们需要在辩论中锻炼分析问题和辩证思考的能力。扎实的背景知识和良好的逻辑思维是进行辩论的基础。以下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