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公羊传全文及译文范文(16篇)

时间:2023-10-25 作者:雨中梧专业公羊传全文及译文范文(16篇)

即兴,是指在没有任何准备和计划的情况下,根据当时的情况和需要,立即作出反应或表演。面对即兴创作,一个良好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即兴绘画的作品,让我们感受艺术的魅力和惊喜。

专业公羊传全文及译文范文(16篇)篇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

上自国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商汤王刻在浴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有一天自新,就应保持天天自新,永远不断自新。”《康诰》中说:“鼓励人们弃旧图新。”《诗经》中说:“周朝虽然是古老的国家,但却禀受了天命,自我更新。”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译文】。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经》又说:“‘缗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丘的角落上。”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能不如一只鸟儿吗?”

《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义;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译文】。

《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像加工骨器一样,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像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这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像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像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庄重;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商汤王刻在浴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有一天自新,就应保持天天自新,永远不断自新。”《康诰》中说:“鼓励人们弃旧图新。”《诗经》中说:“周朝虽然是古老的国家,但却禀受了天命,自我更新。”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译文】。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经》又说:“‘缗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丘的角落上。”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能不如一只鸟儿吗?”

《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义;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译文】。

《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像加工骨器一样,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像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这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像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像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庄重;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译文】。

《诗经》说:“啊呀,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译文】。

孔子说:“审理诉讼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以大德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懂得了根本的道理。

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因此,《大学》一开始就教学习的人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经过长期用功,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到那时,万事万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内心的一切认识能力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也没有蔽塞。这就叫万事万物被认识、研究了,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译文】。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这样才叫心安理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

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别人看他们,就像能看见他们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这样做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译文】。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见;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意。因此,世上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茁壮。”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译文】。

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还能管教好别人,是没有的事。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诗经》说:“桃花鲜美,树叶茂密,这个姑娘出嫁了,让全家人都和睦。”让全家人都和睦,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兄弟和睦。”兄弟和睦了,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容貌举止庄重严肃,成为四方国家的表率。”只有当一个人无论是作为父亲、儿子,还是兄长、弟弟时都值得人效法时,老百姓才会去效法他。这就是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矩之道也。

【译文】。

之所以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己及人的“矩之道”。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矩之道。

【译文】。

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译文】。

《诗经》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诗经》说:“巍峨的南山啊,岩石耸立。显赫的尹太师啊,百姓都仰重着你。”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不谨慎。稍有偏颇,就会被天下人推翻。《诗经》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符的。请用殷朝作个借鉴吧,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说,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译文】。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所以,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财货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

原文】。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译文】。

《康诰》说:“天道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这就是说,行善道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楚书》说:“楚国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善当作宝。”舅犯说:“流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仁爱当作宝。”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译文】。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

发现贤才而不能选拔,选拔了而不能重用,这是轻慢;发现恶人而不能罢免,罢免了而不能把他驱逐得远远的,这是过错。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所以,君子要有正确的原则:一定要通过忠诚信义去获得一切,而骄奢放纵便会失去一切。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译文】。

生产财富也有正确的途径:生产财富的人多,消费财富的人少;生产财富的人勤奋,消费财富的人节省,这样,财富便会经常充足。仁爱的人以财富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没有在上位的人喜好仁德,而在下位的人却不喜好忠义的;没有喜好忠义而做事却做不成的;没有不把国库里的财物不当做自己的财富来爱惜的。

【原文】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译文】。

孟献子说:“养了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需再去养鸡养猪;祭祀用冰的卿大夫家,就不要再去养牛养羊;拥有一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就不要去收留搜刮民财的家臣。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不如有偷盗东西的家臣。”这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做了国君却还一心想着聚敛财货,这必然是有小人在诱导,而那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是天灾人祸一齐降临。这时虽有贤能的人,却也没有办法挽救了。所以,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专业公羊传全文及译文范文(16篇)篇二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入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第二章。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专业公羊传全文及译文范文(16篇)篇三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注释。

(1)康诰:《尚书·周书》中的一篇。《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和追述古代事迹的一些文章的汇编,是”五经”之一,称为“书经”。全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2)克:能够。

(3)大甲:即《太甲》,《尚书·商书》中的一篇。

(4)顾:思念。是:此。明命:光明的禀性。

(5)帝典:即《尧典》,《尚书·虞书》中的一篇。

(6)克明峻德:《尧典》原句为“克明俊德”。俊:与“峻”相通,意为大、崇高等。

(7)皆:都,指前面所引的几句话。

第三章。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专业公羊传全文及译文范文(16篇)篇四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这就称为知道了根本,这就称为理解到了极至。

注释。

(1)“子曰”句:引自《论语·颜渊》。听讼,听诉讼,即审案子。犹人,与别人一样。

(2)无情者不得尽其辞: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能够花言巧语。

(3)民志:民心,人心。

第六章。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盖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又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于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己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专业公羊传全文及译文范文(16篇)篇五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译文:“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

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译文:君子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合乎中庸的道理,小人所作所为都违反中庸的道理,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的道理,是因为君子能随时守住中道,无过与不及;小人之所以违反中道,是因为小人不明此理,无所顾忌无所不为。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译文:孔子说,我知道人们为什么不按客观规律做事。聪明的.人易过头,愚笨的人则做不好。我知道为什么中庸的道理懂的人少。聪明的人不以为然,愚笨的人则理解不了。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译文: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俸禄可以放弃,雪白的刀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

专业公羊传全文及译文范文(16篇)篇六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庸全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译文: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遵循着本性以做人处事叫做道,圣人的教化,就是遵循本性,来修正过与不及的差别现象,使一切事物皆能合于正道,这称之为教化。这个正道,是片刻也不能够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正道了。

※(法律无假期,修行不分时候与场所。)。

2.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文:君子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更是小心谨慎。在没有人听到的地方,更是恐惧害怕。最隐暗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处所,最微细的事物,也是最容易显露的,因此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特别谨慎。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心是平静无所偏倚的,称之为『中』;如果感情之发生都能合乎节度,没有过与不及则称之为和。『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如果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

译文:子路问孔子怎样叫做『强』?孔子说:「你所问的是南方人的『强』呢?还是北方人的『强』?还是你所谓的『强』呢?用宽宏柔和的道理教化人,能忍受无理的欺侮而不报复,这是南方人的强,君子安然处之。至于披铠甲,卧枕刀枪,死也不后悔,这是北方人之强。好勇斗狠的人安于此道。因此君子与人和平相处,而不随流俗移转,这是真正的强啊!

7.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道在人身上,道在生活之中。)。

8.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9.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呼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译文:君子只求就现在所处的地位,来做他应该做的事,不希望去做本分以外的事,处在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该做的事;处在贫贱的地位,就做贫贱时应该做的事;处在夷狄的地位,就做夷狄所应该做的事;处在患难,就做患难时所应该做的事。君子安心在道,乐天知命、知足守分,故能随遇而安,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悠然自得。

10.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译文:君子对上不怨恨天,对下不归罪他人,所以君子安心的处在平易的地位,等候天命的到来,小人却是冒险去妄求非份的利益。※(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则修身见于世。)。

11.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译文:孔子说:「射箭的方法,很像君子做人的道理,射不中靶心,就要反过来要求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好,功夫够不够。

※(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己。)。

12.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译文: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好比走远路,一定要从近处开始,好比登高处,一定要从低处开始。

14.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译文:所以为政之道,在于得到人才,而得人才的方法,在于领导者能修养自身,以德行感召人才;修身必须依据天下共遵的法则(道),修道要依据仁慈博爱。所谓仁,就是人性,以爱自己的亲人为最重要。所谓义,就是事事合宜,以尊敬贤德的人最为重要。亲人之爱有亲疏等差之别,贤能之士也有等级,礼节就是因此而产生的。

15.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译文:天下所共同遵守的大道有五种,当其力行实践时则分为三种。我们说: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姊妹、朋友之间的关系,这五种就是天下人所共同遵守的伦常大道。而智能、仁爱、勇气这三种是人人所须具备的德行,当他实行时就是一个『诚』字。

16.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译文:五伦与智仁勇以及诚的道理,有的人天生就知道了,有些人是经过教育学习才知道的,有些人则是经过勤勉苦学才明白的,等到明白以后,其中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有些人心安理得地实行,有些人是因为有利益才去做,有些人则需要勉强才会去做,一旦做成功了,结果都是一样的。

17.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耻者,能拒绝羞耻事,不做羞耻事,诸恶莫作,故近乎勇;如果能再接再励,为所当为,众善奉行,即是真『勇』者也!)。

18.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译文:豫者预也,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遇到困难挫折;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后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够事先决定妥当,就不会行不通了。

1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译文: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终止。

2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文:别人学一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千次。如果真能照这样子去做,虽然再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再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

※(学习,不断地学习,可以改变任何习性,甚至改变任何人!)。

21.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译文:只有至诚恳切的人,才能尽力发挥他天赋的本性到达极致,能尽他自己的本性,就能尽知他人的本性;能尽知他人的本性,就能尽知万物的本性;能尽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赞助天地万物的化育;能赞助天地万物的化育,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了。※(三才者天、地、人)。

22.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译文:『诚』,是自然的道理,万事万物的本末终始都离不开它,没有『诚』,就没有万事万物了。所以,君子把『诚』看得特别宝贵,『诚』,并不仅仅是为了成就自己而已,而是要拿他来成就万事万物。

23.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译文:君子恭敬奉持德性,同时好问勤学以致知,使德行和学问到达广大精微的境界,虽然极其高明,依然不偏不倚地遵循中庸之道。温习已知以增进新知,存心敦厚以尊崇礼节。所以在上位时不会骄傲,处于卑贱的地位也不会背叛作乱。当国家政治上轨道时,他的言论可以帮助国家振兴,当国家政治紊乱无道时,他的沉默足以被接受。诗经上说:「既明理又有智能,以保全其身。」明哲保身就是这个意思吧!※倍者:背也。

译文:孔子说:「愚笨的人偏要自以为是,卑贱的人偏爱一意孤行;生在现今的时代,偏要恢复古代的作法,这样的人,灾害将会降临到他的身上。※灾者灾也。

25.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译文: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彼此不相违背。小的德行,好比河川分流,川流不息,大的德行,如敦厚化育,根深叶茂,无穷无尽。这就是天地之所以伟大的道理。

26.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译文:君子做人的道理,看来平淡却不会使人讨厌,看来简单平易却有文采,虽然温和却不失条理;见彼而知此,见外而知内,见微而知著,能明白这样的道理,就可以一起进入道德之门了。

27.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译文:君子只求内省时没有过失,无愧于心。君子之所以让人佩服,觉得赶不上,正是在这种别人看不见的地方。

28.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译文:诗经上说:「君子独居在屋内深处,也要无愧于心。」所以君子不待有所行动,人人都尊敬他,不必开口说话,人人都相信他。

专业公羊传全文及译文范文(16篇)篇七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

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曾子说:“许多双眼睛看着,许多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注释。

(1)其意:使意念真诚。

(2)毋:不要。

(3)恶(wu)恶(e)臭(xiu):厌恶腐臭的气味。臭,气味,较现代单指臭(chou)味的含义宽泛。

(4)好(hao)好(hao)色:喜爱美丽的女子。好(hao)色,美女。

(5)谦(qian):通“慊”:满足。(6)慎其独:在独自一人时也谨慎不苟。

(7)闲居:即独处。

(8)厌然:躲躲闪闪的样子。

(9)掩:遮掩,掩盖。

(10)著:显示。

(11)中:指内心。下面的“外”指外表。

(12)润屋:装饰房屋。

(13)润身,修养自身。

(14)心广体胖(pan):心胸宽广,身体舒泰安康,胖,大,舒但。

第八章。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专业公羊传全文及译文范文(16篇)篇八

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注释。

(1)汤:即成汤,商朝的开国君主。盘铭: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的箴言。这里的器皿是指商汤的洗澡盆。

(2)苟:如果。新:这里的本义是指洗澡除去身体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引申义则是指行精神上的弃旧图新。

(3)作:振作,激励。新民:即“经”里面说的“亲民”,实应为“新民”。意思是使新、民新,也就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诗曰》”句:这里的《诗》指《诗经.大雅.文王》。周,周朝。旧邦,旧国。其命,指周朝所禀受的天命。维:语助词,无意义。

(5)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是故,所以。君子,有时候指贵族,有时指品德高尚的人,根据上下文不同的语言环境而有不同的意思。

第四章。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专业公羊传全文及译文范文(16篇)篇九

作者:赵蕤。

夫兵不可出者三: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出战。故孙子曰:一曰道。道者,令人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人不畏危。(危,疑也。言主上素有仁施于下,则士能致前赴敌,故与处存亡之难,不畏倾危之败。若晋阳之围,沉灶生蛙,而民无叛疑也。)。

黄石公曰:“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冬不服裘,夏不操扇,是谓礼将。与之安,与之危,故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接之以礼,厉之以辞(厉士以见危授命之辞也),则士死之。是以含蓼问疾,越王霸于诸侯;吮疽恤士,吴起凌于敌国。阳门恸哭,胜三晋之兵;单醪投河,感一军之士。勇者为之斗,智者为之忧。视死若归,计不旋踵者,以其恩养素畜,策谋和同也。故曰:“畜恩不倦,以一取万。”语曰:“积恩不已,天下可使。”此道德之略也。

文言文翻译:

专业公羊传全文及译文范文(16篇)篇十

作者:赵蕤。

孔子曰:“不教人战,是谓弃之。”故知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前击后解,与金鼓之音相失,百不当一,此弃之者也。故领三军,教之战者,必有金鼓约令,所以整齐士卒也。

教令操兵起居,旌旗指麾之变。故教使一人学战,教成合之十人。十人学战,教成合之百人。渐至三军之众。

大战之法,为其校阵,各有其道。左校青龙,右校白虎,前校朱雀,后校亥武,中校轩辕。大将之所处,左锋右戟,前楯后弩,中央鼓旗,兴动俱起。闻鼓则进,闻金则止。随其指麾,五阵乃理。

(夫五阵之法,鼓旗为主。一鼓举青旗,则为曲阵;二鼓举赤旗,则为锐阵;三鼓举黄旗,则为圆阵;四鼓举白旗,则为方阵;五鼓举黑旗,则为直阵。曲阵者,木也;锐阵者,火也;圆阵者,土也;方阵者,金也;直阵者,水也。此五行之阵,展转相生,以为胜负。凡结五阵之法,五五相保,五人为一长,五长为一师,五师为一帅,五帅为一校,五校为一火,五火为一橦,五橦为一军,则事备矣。

夫兵之便,务知节度。短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粮牧,智者为谋主。乡里相比,五五相保。一鼓正立,二鼓起食,三鼓严办,四鼓就行。间闻听令,然后举旗出兵,随幡所至也。)。

故曰: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部曲为分,什五为数。);斗众如斗少,形名是也(旌旗曰形,金鼓曰名。)。言不相闻,故为鼓铎;视不相见,故为旌旗。

夫金鼓旌旗,所以一人耳目也。(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耳目。)是知鼓鼙金铎,所以威耳;旌旗麾章,所以威目;禁令刑罚,所以威心。耳威于声,不可不清;目威于色,不可不明;心威于罚,不可不严。三者不立,虽胜必败。故曰:“将之所麾,莫不从移;将之所指,莫不前死。”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混混沌沌,形圆而不可败,此用众之法也。

卒服习矣,器用利矣,将军乃秉旄麾众而誓之(有虞氏诫于国,夏后氏誓于军,殷誓于军门之外。周将交刃而誓之,所誓不同,吾从周,誓之曰:“呜呼!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某国威侮五行,怠弃三正,俾我有众,龚行天讨。用命者,赏不逾时;逗挠者,诛不迁列。死生富贵,在此一举。嗟尔庶士,各勉乃心也。)。于是气厉青云,虽赴汤蹈火,可也。此教战之法也。

文言文翻译:。

孔子说:“不教人学习打仗,这就等于把他丢弃了一样。”由此知道士卒不练兵,对战斗时的饮食起居之事不熟悉,前面一遭到攻击后面便已瓦解,行动与金鼓之声不协调,一百人也抵不上一个人,这就是“丢弃”的意思。

所以率领三军教导他们习武打仗,一定要有金鼓约定命令,统一行动。

教练、命令部队的起居行动,用旌旗来指挥他们变化。一个人学会了作战技能和方法,就楞以再教另外十个人;十个人学会,就可以再教一百人。

由此渐渐扩展到三军。

大战的方法,首先要懂得布阵。布阵各有其道。左边的校官的青龙旗指示东方,右校的白虎旗指示西方,前校的朱雀旗指示南方,后校的玄武旗指示北方,中校的轩辕旗居于中央。大将的'所处之地,左面有矛,右面有戟,前面有盾,后面有弩,中央处是鼓与旗,一有行动,一齐高举。士兵听到击鼓就进攻,听到鸣金就收兵。只有跟随着大将的指挥,五阵才能有条不紊。

所以,治理百万雄兵和治理少量部队的原则相同,只要把部队以五为基数分开[部曲叫分,什五叫数];与大部队的敌军作战与小股部队相遇的战斗原则也是相同的,只要有旌旗和金鼓作号令[旌旗叫“形”,金鼓叫“名”]。

前后言语不能相闻,所以要有鼓铎来传令;首尾不能相顾,所以要用旌旗为信号。

金鼓旌旗,是用来统一作战行动的。因此,鼙鼓金铎,是用来作用于听觉的;旌旗麾章,是用来作用于视觉的;禁令刑罚,是用来警戒军心的。听觉是用声音振奋起来的,所以鼙鼓金铎的声音不能不清晰;视觉是用颜色来刺激的,所以军旗不能不鲜明;军心要靠刑罚来激励,所以刑罚不能不威严。

如果这种威权不确立,即使是胜利了也要终归失败。所以说,将帅指挥,部队就得服从,将帅指向哪里,部队就得拼死向前。这样,阵势虽然纷乱,士兵听到的虽然是一片喧器,然而队伍却不会乱;战场上虽然一片混沌,但是阵势部署周密,应付裕如,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被攻破。这就是指挥大军作战的方法。

士卒既已受了训练,战法熟悉了,武器锋利了,将军于是手执帅旗在众人面前宣誓[有虞氏在国中告诫,夏后氏在军前宣誓,殷则在军门外宣誓,周在即将交战时宣誓,周的誓言说:“呜呼!普天之下,皆是大王的土地;四海之内,皆是大王的臣子。现在某国以武力践踏仁、义、礼、智、信,抛弃天、地、人的正道。今天,我有此大军,要替天去讨伐。服从命令效力的,及时奖赏。贪生怕死的,就地诛杀。生死富贵,在此一举。希望诸位都要尽力尽心]。在这样的时候,将士同仇敌忾,气冲云天,即使是赴汤蹈火,也没有做不到的。这就是军训的方法。

专业公羊传全文及译文范文(16篇)篇十一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桂棹兮兰枻,斵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苹通:蘋)。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

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

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

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

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

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

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

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

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

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何为?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

驾龙輈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儋兮忘归;

縆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

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

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

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敝日;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

灵何惟兮水中;

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

流澌纷兮将来下;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芬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专业公羊传全文及译文范文(16篇)篇十二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利用自然的季节,认清土地的高下优劣,行为谨慎,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所以上自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不论尊卑高下,孝道是无始无终,永恒存在的,有人担心自己不能做到孝,那是没有的事情。

【品读】庶人又称庶民,在周代是指非贵族的平民,除了奴隶之外最低的阶层。同时也是最广大、最普通的群体。现在泛指老百姓。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

有诗颂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专业公羊传全文及译文范文(16篇)篇十三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冗,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乃立皋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矣,维其喙矣。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专业公羊传全文及译文范文(16篇)篇十四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译文: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遵循着本性以做人处事叫做道,圣人的教化,就是遵循本性,来修正过与不及的差别现象,使一切事物皆能合于正道,这称之为教化。这个正道,是片刻也不能够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正道了。

※(法律无假期,修行不分时候与场所。)。

2.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文:君子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更是小心谨慎。在没有人听到的地方,更是恐惧害怕。最隐暗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处所,最微细的事物,也是最容易显露的,因此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特别谨慎。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心是平静无所偏倚的,称之为『中』;如果感情之发生都能合乎节度,没有过与不及则称之为和。『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如果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

译文:子路问孔子怎样叫做『强』?孔子说:「你所问的是南方人的『强』呢?还是北方人的『强』?还是你所谓的『强』呢?用宽宏柔和的道理教化人,能忍受无理的欺侮而不报复,这是南方人的强,君子安然处之。至于披铠甲,卧枕刀枪,死也不后悔,这是北方人之强。好勇斗狠的人安于此道。因此君子与人和平相处,而不随流俗移转,这是真正的强啊!

7.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道在人身上,道在生活之中。)。

8.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9.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呼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译文:君子只求就现在所处的地位,来做他应该做的事,不希望去做本分以外的事,处在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该做的事;处在贫贱的地位,就做贫贱时应该做的事;处在夷狄的地位,就做夷狄所应该做的事;处在患难,就做患难时所应该做的事。君子安心在道,乐天知命、知足守分,故能随遇而安,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悠然自得。

10.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译文:君子对上不怨恨天,对下不归罪他人,所以君子安心的处在平易的地位,等候天命的到来,小人却是冒险去妄求非份的利益。※(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则修身见于世。)。

11.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译文:孔子说:「射箭的方法,很像君子做人的道理,射不中靶心,就要反过来要求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好,功夫够不够。

※(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己。)。

12.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译文: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好比走远路,一定要从近处开始,好比登高处,一定要从低处开始。

14.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译文:所以为政之道,在于得到人才,而得人才的方法,在于领导者能修养自身,以德行感召人才;修身必须依据天下共遵的法则(道),修道要依据仁慈博爱。所谓仁,就是人性,以爱自己的亲人为最重要。所谓义,就是事事合宜,以尊敬贤德的人最为重要。亲人之爱有亲疏等差之别,贤能之士也有等级,礼节就是因此而产生的。

15.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译文:天下所共同遵守的大道有五种,当其力行实践时则分为三种。我们说: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姊妹、朋友之间的关系,这五种就是天下人所共同遵守的伦常大道。而智能、仁爱、勇气这三种是人人所须具备的德行,当他实行时就是一个『诚』字。

16.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译文:五伦与智仁勇以及诚的道理,有的人天生就知道了,有些人是经过教育学习才知道的,有些人则是经过勤勉苦学才明白的,等到明白以后,其中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有些人心安理得地实行,有些人是因为有利益才去做,有些人则需要勉强才会去做,一旦做成功了,结果都是一样的`。

17.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耻者,能拒绝羞耻事,不做羞耻事,诸恶莫作,故近乎勇;如果能再接再励,为所当为,众善奉行,即是真『勇』者也!)。

18.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译文:豫者预也,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遇到困难挫折;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后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够事先决定妥当,就不会行不通了。

1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译文: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终止。

2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文:别人学一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千次。如果真能照这样子去做,虽然再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再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

※(学习,不断地学习,可以改变任何习性,甚至改变任何人!)。

21.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译文:只有至诚恳切的人,才能尽力发挥他天赋的本性到达极致,能尽他自己的本性,就能尽知他人的本性;能尽知他人的本性,就能尽知万物的本性;能尽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赞助天地万物的化育;能赞助天地万物的化育,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了。※(三才者天、地、人)。

22.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译文:『诚』,是自然的道理,万事万物的本末终始都离不开它,没有『诚』,就没有万事万物了。所以,君子把『诚』看得特别宝贵,『诚』,并不仅仅是为了成就自己而已,而是要拿他来成就万事万物。

23.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译文:君子恭敬奉持德性,同时好问勤学以致知,使德行和学问到达广大精微的境界,虽然极其高明,依然不偏不倚地遵循中庸之道。温习已知以增进新知,存心敦厚以尊崇礼节。所以在上位时不会骄傲,处于卑贱的地位也不会背叛作乱。当国家政治上轨道时,他的言论可以帮助国家振兴,当国家政治紊乱无道时,他的沉默足以被接受。诗经上说:「既明理又有智能,以保全其身。」明哲保身就是这个意思吧!※倍者:背也。

译文:孔子说:「愚笨的人偏要自以为是,卑贱的人偏爱一意孤行;生在现今的时代,偏要恢复古代的作法,这样的人,灾害将会降临到他的身上。※灾者灾也。

25.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译文: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彼此不相违背。小的德行,好比河川分流,川流不息,大的德行,如敦厚化育,根深叶茂,无穷无尽。这就是天地之所以伟大的道理。

26.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译文:君子做人的道理,看来平淡却不会使人讨厌,看来简单平易却有文采,虽然温和却不失条理;见彼而知此,见外而知内,见微而知著,能明白这样的道理,就可以一起进入道德之门了。

27.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译文:君子只求内省时没有过失,无愧于心。君子之所以让人佩服,觉得赶不上,正是在这种别人看不见的地方。

28.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译文:诗经上说:「君子独居在屋内深处,也要无愧于心。」所以君子不待有所行动,人人都尊敬他,不必开口说话,人人都相信他。

专业公羊传全文及译文范文(16篇)篇十五

《药师经》是赞叹药师佛行愿的佛经,是大乘经典之一。很多人读不通,分享其白话版译文。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白话(上)。

这些内容,是我阿难亲自听佛说的。

有一次,当世尊为了教化众生,而在印度的各个国家和地方云游的时候。来到了一座国土广大,人民富饶的城邦,名字叫做广严城。那时,世尊安坐在一棵大树下面,当微风吹来的时候,枝叶就会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所以它的名字叫做乐音树。在世尊的周围,有已经证得圣果的八千多位大比丘弟子们;有三万六千多位初地以上的大菩萨们;以及广严城的国王,大臣,婆罗门和居士们;还有拥护佛法的八部天龙鬼神;其他的人们,以及非人的鬼神等等。数不清的与会大众,恭敬地围绕在世尊周围,等待世尊说法。

这个时候,作为无上法王佛陀的法王子,文殊师利菩萨,承蒙佛陀的威德与神力无形当中的启迪,从座位上站起来,按习俗袒露右肩,行右膝跪地,左腿半蹲,鞠躬合掌的礼节。然后恭敬地向佛说道:

“世尊,但愿您能够为我们大家,讲说净土当中教化众生的这类佛陀的名号;以及他们在因地修行的时候,所发的广大誓愿,和所成就的殊胜功德。让一切有缘听到的人,都能够消除种种罪业和障碍。我之所以向您请问,是为了给像法转变时期,乃至于末法时期的一切有情众生,带来利益和安乐的缘故。”

这时,世尊赞叹文殊师利菩萨说:“很好,很好!文殊师利,你以广大的悲悯之心,劝请我来讲说净土诸佛的名字和称号;以及他们在因地修行时,所发的大愿和所成就的功德。为了帮助被业障所缠缚的有情众生出离苦海,给予像法和末法时期的一切有情,以无边利益和安乐的缘故。现在请你仔细聆听,好好体会,如来将要为大家解说。”

文殊师利菩萨回应道:“是的!请您慈悲解说,我们大家非常高兴能够听闻妙法。”

佛陀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从这个世界往东方,越过像十条恒河里的沙子那样多的佛国以后,有一个世界名字叫做净琉璃,其中的佛陀名号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文殊师利,你要知道,这位人天敬仰的药师琉璃光如来,在因地修行菩萨道的时候,曾经广发下面的十二大愿,为了让一切有情众生,所有的愿望和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

“第一大愿,愿我在未来世,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自身发出慈悲智慧等等无量光明,强烈无比,自然照耀数不清的无边世界。以三十二种大丈夫的最佳相貌特征,和八十种最美好的身体形态,来庄严所成就的佛身。并且让所在佛国内的一切有情众生,都像我所成就的佛陀一样光明美好,没有任何差别。”

“第二大愿,愿我在未来世,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所成就的佛身犹如清净琉璃一般,从内到外光明透彻,纯净无暇;所放射出的光明,广大无边;所成就的功德,巍巍高大如同山岳;佛身清凉自在,随处安乐;各种光明交织成了光焰之网,庄严美好,强烈无比,远远胜过了日月之光。处于黑暗当中的恶道众生,遇到佛光以后,都能够开发出心中的光明智慧,随它们的愿望而自在投生,并且能够成就它们所希望的事业。”

“第三大愿,愿我在未来世,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以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各种方法,让所在佛国内的一切有情众生,都能够得到用不完的生活用品和各种所需品,不会让众生有任何缺少。”

“第四大愿,愿我在未来世,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倘若所在佛国内的一切有情,有人修行偏邪外道法门的话,我都将让他们安住在成佛的菩提道当中;倘若有人修行声闻和独觉法门的话,我都将用大乘佛法,使他们得到究竟的安身立命之所。”

“第五大愿,愿我在未来世,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倘若有无量无边数不清的有情众生,能够在我所弘扬的佛法当中,修行清净的梵行。我将让他们的一切修行完全符合戒律的要求,并且自然具备菩萨的三聚净戒,所谓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度一切众生。假设这些众生的行为,有了破坏和违犯戒律的地方,只要听到我成佛时的名号,破戒的罪过就会消灭,戒体自然恢复清净,将来也就不会堕落在恶道当中。”

“第六大愿,愿我在未来世,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倘若所在佛国内的一切有情众生,有的人身体条件很差,或者六根发育不健全;或者相貌丑陋,智力低下;或者眼睛失明、耳聋、嗓音沙哑,甚至不能说话;或者手脚残疾,天生驼背;或者有麻风病,以及精神失常,等等,各种疾病痛苦。只要听到我成佛时的名号,一切疾病自然痊愈,身体相貌端正,富有聪明智慧,六根健全完好,不再有任何疾病痛苦。”

“第七大愿,愿我在未来世,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倘若所在佛国内的一切有情众生,遭受了众病缠身之苦,而且既没有得到救助,也没有可以养病的栖身之所;没有条件请医生,也没有药品;没有亲人照顾,也没有家的温暖;因为贫穷的缘故,遭受了很多痛苦。这时,只要有人念诵我成佛时的名号,佛号一旦穿越了他的耳根,所有的各种疾病都将自然消除,他的身心将变得安稳而快乐;家宅眷属以及各种生活用品,都将自然产生,并且充足无比;最终,他们将像我一样,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第八大愿,愿我在未来世,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倘若有任何一个女人,被女人天生的种种缺陷和苦事,逼迫得烦恼无比,所以产生了极大的厌倦和远离之心,希望将来能够不再生为女人之身。当她听到我成佛的名号以后,都能够在下一世转女身为男身,具备大丈夫的堂堂相貌,乃至于生生世世生为男身,直到最终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第九大愿,愿我在未来世,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能够使一切有情众生,冲出魔王的天罗地网,解除一切邪门外道的纠缠和束缚。倘若有人沉迷于各种各样的邪恶见解当中,我都将引导帮助他们回到正知正见当中,并且使他们逐渐能够修学各种菩萨行,迅速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第十大愿,愿我在未来世,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倘若一切有情众生,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或者被绳子捆绑,被鞭子抽打;或者被囚禁在牢狱当中;或者按照刑律即将被处死;以及其它数不清的各种灾难、伤害和欺辱。当他们被悲伤和忧愁煎熬的时候,身心承受着极大的痛苦。这时,只要他们听到我成佛的名号,因为我圆满的福德与威神力的缘故,他们都能够从各种忧愁和痛苦当中获得解脱。”

“第十一大愿,愿我在未来世,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倘若一切有情众生,由于被贫困饥饿所煎熬,为了得到饮食的缘故,即将做出种种恶劣的行为。这时,只要能够听到我成佛的名号,并且专心念诵祈祷。我将会先用上好的饮食,让他们的身体得到温饱,然后,再用佛法的妙味,给他们的心灵带来究竟的安乐。”

“第十二大愿,愿我在未来世,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倘若一切有情众生,因为贫困而缺少衣服,所以被蚊虫叮咬,被冬寒夏热从早到晚地逼迫煎熬。只要能够听到我成佛的名号,并且专心念诵祈祷,我将按照他们的心愿和喜好,让他们得到各种上好的衣服,还有一切美妙的珠宝和装饰用品,花环彩带、香料香水、种种乐器,等等,随着他们各自不同的喜好,都能够使他们得到满足。”

“文殊师利,这就是被世间一切天人所尊崇的药师琉璃光如来、应供、正等觉,在因地修行菩萨道的时候,所发起的十二项微妙不可思议的殊胜大愿。还有,文殊师利,你要知道,这位人天敬仰的药师琉璃光如来,在因地修行菩萨道的时候,所广发的各种大愿,以及所成就佛国净土的无量功德与庄严,即使我用一大劫,或者更多的世间,来详尽地讲说,也没有办法讲完。”

“而且,药师琉璃光如来的佛国净土,向来清净无比,国中没有女人,也没有三恶道,甚至没有任何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其广博的大地,由青色透明的琉璃宝形成;上面的道路,由黄金制成的绳子作为标记;国中众生所居住的城市、宫殿、楼阁,以及栏杆、花窗和装饰用的伞罗、纱网等等,都是由黄金、白银、琉璃、水晶、砗磲、赤珠、玛瑙等七种宝物所构成。就像西方极乐世界一样地庄严美好,完全平等,没有差别。”

“在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净土当中,有两位了不起的大菩萨,一位名叫日光遍照菩萨,一位名叫月光遍照菩萨。他们两位是琉璃光净土当中数不清的菩萨大众的上首,当药师如来涅槃以后,他们将依次替补成佛,而且能够完全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正法宝藏,予以继承和弘扬。因此,文殊师利啊!那些听到这部经典,并且有了信心的善男子和善女人们,应当发愿,愿意在未来世往生到药师如来的琉璃世界。”

这时,世尊继续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文殊师利啊!倘若有的众生,不懂得善恶因果报应的道理,只知道要满足自己的贪婪和吝啬,而不知道布施以及布施的善妙果报。由于愚痴而没有智慧,又缺少信仰的根基,所以拼命地积聚财宝,并且牢牢地守护着。看到乞丐或者困难的人前来求助,他的心里很不高兴;假如迫不得已,而施舍帮助别人的时候,就好像割自己身上的肉一样,痛苦而舍不得。还有很多吝啬贪婪的有情众生,只知道一味地聚集钱财,即使自身的需要,尚且舍不得花费,何况为了父母妻子儿女,为了家奴佣人,以及乞丐呢?就更舍不得了。”

“上面所说的这些有情,在这一生结束以后,将会投生到饿鬼道当中,或者畜生道当中,受很多的苦恼。但是,由于他们过去在人间的时候,曾经听到过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如今在恶道当中,只要能够短暂地回忆起药师如来的名号,在回忆起来的一刹那间,就会从恶道当中消失,重新生到人间,并且自然会知道,过去世因为贪婪吝啬而落入恶道的经过。由于害怕恶道之苦的缘故,不会再放纵欲乐,转而乐善好施,并且常常赞叹施舍的人。对于自己的一切所有,都不会贪爱吝啬,渐渐地,甚至能够把自己的头颅、眼睛、手脚、血肉筋骨等,施舍给需要的人,何况其它身外之物呢!”

“另外,文殊师利啊!倘若很多有情众生,虽然在如来的教法当中学习,做了佛的弟子,却违犯了戒律;有的虽然没有犯戒,却破坏了规矩;有的虽然没有破坏戒律和规矩,却毁坏了正知正见;有的虽然没有毁坏正知见,却放弃了广学多闻,因此对于佛陀所讲说的经文的深意,不能理解和明了;有的虽然具备了广学多闻,却产生了自以为了不起的轻慢之心,由于这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轻慢之心,覆盖了清净智慧心的缘故,所以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乃至于会进一步嫌弃并诽谤如来的正法,成为魔王的伙伴和同党。”

“像这些愚痴无知的人,不仅自己奉行种种邪见,还会让数不清的其他有情众生,跟自己一起落入危险的邪见之坑。这些人,原本应当在地狱、畜生和饿鬼道当中,无穷无尽地生死流转。倘若有缘听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便会自然舍弃过去的罪恶之行,转而修学佛陀的善法,不会再堕落于恶道当中。即使不能够舍弃罪恶之行,不肯修行善法,最后落入了恶道当中;以药师琉璃光如来无量劫以来慈悲大愿的威力,会让这些已经落入恶道的众生,重新听到药师如来的名号,并且当即在恶道当中死去,重新在人间出生。长大以后,具备佛法的正知正见,能够精进地修行,善于调节身心,而得到自在和法喜。于是,便能够舍弃世俗的家庭,出家修行,在如来的教法当中,受持经教和戒律,没有毁坏和违犯。在具备正知正见的同时,还能够广学多闻,深深地理解了佛经当中的法义,所以不会再有自以为了不起的轻慢之心,也不会再诽谤正法,更不会再成为魔王的伙伴。这样逐渐地修行各种菩萨行,将会迅速地圆满无上菩提。”

“还有,文殊师利啊!倘若许多有情众生,在人间的时候,贪婪吝啬,经常怀有嫉妒之心,喜好抬高自己,贬低别人。他们本应该堕落在恶道当中,在数不清的时间里,承受各种剧烈的痛苦。受完这些痛苦的业报以后,从恶道当中死去,重新出生在人世间,却往往生为牛、马、驴、驼等等,经常被鞭子抽打,被饥饿口渴所折磨;又经常驮着很重的东西,走在路上。即使重新投生做了人,也往往出身于贫苦卑贱的家庭,为了生活,只好做别人的家奴和佣人,被别人使唤和命令,总是不得自在。然而,由于过去他们在人间的时候,曾经听到过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因为这个善因缘,在今生当中又回忆起来了,并且能够诚心的归依祈祷。于是,在药师佛威德神力的加持下,种种痛苦得以消除,身体六根变得聪明伶俐,拥有智慧;并且能够广学多闻,坚持求学最殊胜的妙法,时常遇到善知识和道友;最终将能够永远斩断魔网,彻底破除无明的黑暗之壳,干涸烦恼习气的河流,从根本上解脱一切生老病死,以及忧伤、哀愁、痛苦和烦恼。”

“还有,文殊师利啊!倘若许多有情众生,好生是非,互相挑拨离间,明争暗斗,让自己和别人都陷入了烦恼混乱当中,并且以身体、语言和思维,不断地造下种种罪恶之业,你来我往地,反复做些互相伤害的事,乃至于发展到互相谋害。为了达到报仇解恨的目的,想办法召请山林野外的各种鬼神,杀鸡宰羊,取用动物的血肉,来祭祀夜叉、罗刹婆等凶恶鬼神。把仇人的名字,写在做好的小人上面,用恶毒的咒语进行诅咒,以蛊毒之道,通过咒语命令所祭祀的鬼神、死尸等等,前去杀害仇人,结束对方的性命。在这些众生当中,倘若有人听到了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则对方的各种邪术,都不能伤害到自己。而且,一切与自己相关的人,依仗药师如来的加持,都自然会产生慈爱之心,愿意相互帮助,愿意给别人带来平安快乐,逐渐没有了相互损害的怨恨之心。于是,这些众生,个个都高兴起来,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能够知足常乐,不再相互侵害和争夺,反而乐于互相帮助,互相利益了。”

“还有,文殊师利啊!倘若有佛教的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以及其他具备纯净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等等。能够受持八关斋戒,或者一年,或者三个月不等,依照佛法,信受奉行自利利他的菩萨学处。由于这些善根因缘,而愿意在去世以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佛国净土,听闻学习佛陀正法,虽然愿意,但志向尚未坚定。这些人,倘若听到过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等到他们临终的时候,就会有八位大菩萨,他们的名字是: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这八位大菩萨将从空中自然而来,为临终的人指示通往极乐世界的道路。这些善男子和善女人们,就会顺利地到达极乐世界,在各种颜色的七宝莲花当中,自然变化而出生。”

“也有一些善男子和善女人们,在八位大菩萨的指引下,生到了天界之上,虽然如此,他们本来积聚的解脱善根不会穷尽,不会再降生到三恶道当中。当他们在天上的寿命结束以后,还会重新回到人间,有的成为统治世界的转轮圣王,统领四大部洲的人类,拥有无比的福德威力,并且能够教化无量无数的众生,让他们遵行十善,身语意都不造恶业;有的成为国王大臣,或者宗教威望极高的婆罗门,或者大居士,或者大富长者等等,往往拥有富足的财宝,把仓库都装满了,身体相貌端正美好,拥有很多亲人眷属,既有聪明智慧,又有强健的体魄,如同英雄和勇士一般。倘若是善女人们,听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以后,进行最诚心地诵持和祈祷,将来就可以不再转生为女人之身。”

“还有,文殊师利啊!这位药师琉璃光如来成就无上菩提的时候,由于无量劫以来根本大愿的力量,自然会观照一切有情众生。如果众生遇到各种病苦,如肺痨消瘦、甲状腺功能亢进而日渐瘦弱、黄疸病发热等等;或者被鬼魅附体、被蛊毒所伤害;或者有短命的征兆;或者面临各种意外死亡的危险,等等。只要这些众生向药师如来祈求帮助,希望能够消除这些病苦和灾难,他们的愿望都将得到满足。”

“当时,这位人天敬仰的药师如来,进入了一种三昧,叫做除灭一切众生苦恼三昧。入定以后,从药师如来头顶上突起的肉髻当中,放射出广大的光明,在光明当中,有声音自然宣讲出一个作用广大的陀罗尼咒:

那个时候,当药师如来的光明中自然宣说咒语以后,整个大地发生了祥和的震动,并且放射出广大的光明。在光明当中,一切众生的疾病痛苦都得以消除,享受安稳舒适的快乐。”《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白话(下)“文殊师利啊!倘若看到别人生病了,无论是男子,还是女人,正在被病苦所折磨。应当为了救治这些病人,而时常洗澡、漱口,保持自己身体的清洁,然后取来某种食品,或者药品,或者没有污垢和虫菌的清水,面对这些东西,专心地念诵上面这个咒语一百零八遍,让病人服用。所有的疾病之苦,都会消灭得干干净净。”

“倘若有人追求健康长寿,只要他能够坚持诚心地念诵药师如来神咒,自然就会没有疾病之苦,得以延年益寿。而且,在他今生去世以后,就会往生到药师如来的琉璃世界,成为不退转的菩萨,直到最终成就菩提佛果。因此,文殊师利啊!倘若有善男子和善女人,对于这位药师琉璃光如来,生起了最为恳切的恭敬和供养之心的话,应当按照前面所说,以清洁的身心,经常念诵药师神咒,不要放弃和遗忘。”

“还有,文殊师利啊!倘若有具备清净信心的善男子和善女人,在听到药师琉璃光如来、应供、正等觉等所有的名号以后,能够念诵受持。早晨起床,首先清净牙齿,洗漱干净之后,用各种香料和鲜花,或者烧香使香气弥漫,或者涂香让香气自然散发,或者用各种乐器演奏动听的音乐,凡此种种,以便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的佛像。对于这部经典,或者自己抄写,或者请别人帮助抄写,为了一心一意地信解受持,而跟从大乘法师,听讲其中的法义。对于这样的法师,应当进行供养,所需要的一切生活用品,都应当布施供给,不要缺少。倘若能够这样的话,就可以得到十方诸佛无形当中的守护和慈念,他们所有的祈求和愿望都将得到满足,直至成就无上菩提。”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恭敬地向佛说道:“世尊啊!我发誓,必将在转变到了像法时代的时候,用种种的方法,让那些具备清净信心的善男子和善女人们,能够听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甚至于在睡梦当中,也会用药师佛的名号使他们听到而有所觉悟。世尊,倘若有人对于这部经典,能够受持读诵,或者为别人演说讲解;或者自己抄写,或者请人帮助抄写;或者以恭敬尊重的态度,用各种鲜花和香料,涂抹的香、粉末的香、焚烧的香,以及花环、珠宝项链、幡旗伞盖、乐器音乐等等,来进行供养;或者用青黄红白黑等五种颜色的彩线,织成锦囊,来盛放这部经典,并且把房间打扫干净,在高处设置台座,将经匣安放在上面供养。这时,四大天王和他们的眷属们,以及其他数不清的天神大众,都会来到供养经典的地方,一同进行供养,并予以守卫和保护。”

“世尊啊!倘若这部经典法宝,流通到达的地方,只要有人能够信受奉行,那么,由于人天敬仰的药师琉璃光如来,无量劫以来菩提大愿的功德,哪怕只是听到了药师如来的名号,应当知道,这个地方不会再有意外的横死;也不会再有邪恶鬼神夺人精气的事情发生;假设已经发生了,都能够恢复得和以前一样,周围的人们自然身心安乐。”

专业公羊传全文及译文范文(16篇)篇十六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相关范文推荐

    专业学术保密协议范文(18篇)

    安全标语可以增加人们对安全意识的敏感度,引起他们对安全问题的关注。我们应该如何制定安全计划和安全操作程序?通过借鉴安全标语范文中的优秀表达方式和设计思路,可以提

    热门个人思想方面存在问题及原因大全(14篇)

    决议是基于充分调研和论证的结果,具有指导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意义。另外,与他人交流和讨论决议,可以得到更多的建议和支持,增加决议的成功率。在下文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

    2023年小学教师培训总结与反思(汇总15篇)

    考试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在考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下面是一些教师总结的典型范文,供大家参考与学习。20**年8月至9月

    2023年反四风领导的讲话稿(汇总13篇)

    有理想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它使我们的心灵充满激情和动力。实现理想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能急于求成,要持之以恒。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实现理想的成功经验和方

    最新logo设计文字说明大全(15篇)

    征文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敏感性,通过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细节来写作。写一篇出色的征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和精彩的表达。以下这些精选的征文范文展示了作者对于某一主题的

    2023年景区旺季工作总结(案例17篇)

    通过撰写医院工作总结,可以提高自己对医疗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转正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时间如梭,转眼间来到天骄

    专业教师师德师风承诺书(案例18篇)

    环保标语是指用简短、有力的语言表达环保理念和呼吁社会公众共同参与保护环境的口号或口号短语,它具有很强的宣传和引导作用。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我们要保护它;

    热门班主任工作日志(模板20篇)

    在人际交往中,致辞致谢是一种重要的礼仪行为,可以展示我们的素养和修养。注意用语的简练明了,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措辞,使致辞致谢更易懂。范文7:尊敬的领导、亲爱

    专业工作联系函敬语(模板14篇)

    企业标语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销售业绩,因此在设计时要慎之又慎。创造一个能够引起受众共鸣的企业标语需要深入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心理。最后,让我们共同

    最新英文旅行日记(案例16篇)

    文明礼仪是社会交往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人们的行为举止、言谈举止以及穿戴等方面。要写一篇完美的文明礼仪总结,我们需要关注社会的权威机构发布的相关规范和指导意